皮肤性病学总论
皮肤性病学-知识总结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皮肤性病学总论皮肤性病学(dennatoVenereology)包括皮肤病学和性病学。
皮肤病学是研究皮肤及附属器相关疾病的科学,其内容包括各种皮肤及附属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
性病学是研究性传播疾病的科学,包括各种性传播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
第二章皮肤的结构皮肤(skin)被覆于体表,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其中含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及各种皮肤附属器如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等。
表皮(epidermis)表皮属复层鳞状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等构成。
表皮借基底膜带与真皮相连接。
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根据分化阶段可分为五层,由深至浅分别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真皮由浅至深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
皮肤附属器(cutaneousappendages)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
第三章皮肤的功能皮肤覆盖体表,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皮肤具有屏障、吸收、感觉、分泌和排泄、体温调节、物质代谢功能。
皮肤的屏障功能1.物理性损伤的防护2、化学性刺激的防护3.微生物的防御作用4.防止营养物质的丢失皮肤的分泌和排泄功能主要通过皮脂腺和汗腺完成。
第四章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和体征。
体征是视觉或触觉检查出来的客观病变,其中皮肤损害(简称皮损)是皮肤性病最重要的体征,是对各种皮肤性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皮损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皮损(primary lesion) :由皮肤性病的组织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皮肤损害。
1)斑疹(macule):皮肤黏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
无隆起或凹陷,形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小于2cm,大于2cm 时称斑片(parch)。
斑疹分为红斑、出血斑、色素沉着及色素减退(或脱失)斑等。
2)斑块(plaque):为直径大于1cm的隆起性、浅表性皮损,顶端较扁平,多为丘疹扩大或融合而成。
皮肤性病学总论
7、糊剂:又称泥膏。粉剂(占25%——50%)和油脂性基质 (如凡士林、单软膏、动物脂肪)混合调匀而成。有润 肤、吸收少量水份、消炎、止痒作用。适用于亚急性 皮炎伴有少量渗液者,但不宜用于有明显渗液的急性 皮炎及毛发部位。
8、软膏:粉剂(占25%以下)和油脂型基质混合调匀而成。有 保护、润肤、消炎、止痒、软化痂皮、去除鳞屑、促 进肉芽生长等作用。软膏渗透力较强,能渗透皮内, 故适用于慢性皮炎、角化过度或鳞屑较多的皮肤病如 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等。不宜用于急性炎症。
足癣
湿疹
继发性损害
鳞屑(scale):由干药疹
继发性损害
痂(crust ):由皮损中的浆液、脓液、 血液与脱落的组织、药物等混合干凅后 凝结而成
天疱疮
脓疱疮
继发性损害
苔藓样变(lichenification):皮嵴隆起, 皮沟加深,皮肤增厚粗糙,境界清楚
带状疱疹 接触性皮炎
脓疱疮
须疮
脓疱性银屑病
痤疮
粘液囊肿
鲍温氏病
基底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
皮肤损害
继发损害(secondary lesion):可由原发 损害转变而来或原发损害由于搔抓,治 疗形成或疾病经治疗后的最后转归; 包括鳞屑、浸渍、 糜烂、溃疡、 裂隙 (皲裂)、抓痕、痂、瘢痕、苔癣样变、 萎缩;
• 指纹在法医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皮肤的组织结构
用正常皮肤做活检,在显微镜下可见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层组成, 其结构特点见下表:
皮肤分层 表皮 真皮 皮下组织层
来源
组成
外胚层上 皮细 胞
角质层 透明层 颗粒细胞层 角朊细胞 (80%) 棘细胞层 基底细胞层
树 枝 状 细 黑素细胞 胞(20%) 郎格罕氏细胞
皮肤性病学总结终极版
皮肤性病学总论:皮肤的结构:表皮层、真皮层、皮下层.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总重量约占个体体重的16%,成人皮肤总面积约为 1.5m2,新生儿约为0.21m2。
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正常情况下约30%的基底层细胞处于核分裂期,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有次序地逐渐向上移动,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需14天,共约28天。
①表皮(epidermis)表皮在组织学上发球扁平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占表皮的80%(表皮的主要构成细胞)、黑素细胞位于基底层,产生黑色素,表皮黑素单元epidermal melanin unit:1个黑素细胞可以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约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1个表皮黑素单元(含黑素,可遮挡和反射紫处线,保护真皮及深部组织)、朗格汉斯细胞抗原呈递细胞(免疫活性细胞,消化细胞外物质)和梅克尔细胞(可能具有非神经末梢介导感觉作用)连接部分:角质形成细胞间及与真皮间靠桥粒(desmosome)、半桥粒及基底膜带相互连接等构成,表皮中的连接结构:桥粒、半桥粒、基底膜带。
基底膜带在电镜下由胞膜层、透明层、致密层和致密下层四层结构构成。
基底膜带(BMZ)位于表皮与真皮之间,电镜下BMZ由胞膜层、透明层、致密层和致密下层四层结构组成。
BMZ的作用:①使真皮与表皮紧密连接②渗透作用③屏障作用。
角质形成细胞分五层,内→外基底层(basal layer):1层;棘层(prickle layer):4-8层;颗粒层;透明层(granular layer/diaphanotheca):掌跖部位,2-4层;角质层(corneous layer):5-20层,无细胞核.②真皮(dermis): 由浅到深可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
由纤维(主)、基质和细胞成分构成。
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力纤维、基质和细胞。
③皮下组织(subdermis): 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下方,由疏松结缔组织及脂肪小叶组成,又称皮下脂肪层④皮肤附属器(skin appendages):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均由外胚层分化.⑤皮肤内其它组织结构:血管、淋巴管、神经等.皮肤的功能:皮肤的屏障功能(物质性损伤防护、化学刺激、微生物防防御、防止营养物质丢失)、皮肤的吸收功能、皮肤的感觉功能、皮肤的分泌和排泄功能、皮肤的体温调节功能、皮肤的代谢功能(糖代、蛋白质代、脂类代、水和电角质代)、皮肤的免疫功能。
皮肤性病学:总论(结构、功能、症状、诊断)
• 吸收能力:阴囊>前额>大腿曲侧>上臂曲侧>前臂>掌趾
感觉功能 分泌排泄功能 体温调节功能 代谢功能 免疫功能
22
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和体征
症状:患者主观感受到的不适。
局部症状主要有瘙痒、疼痛、烧灼及麻木感等; 全身症状有畏寒、乏力、食欲不振和关节疼痛致密层
致密下层
四层构成。
15
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
16
真皮
真皮:
由中胚层分化而来, 由浅至深分为
乳头层:为凸向表皮底部的乳头状隆起,与表皮 突呈犬牙状交错相接,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 细淋巴管,还有游离的神经末梢和囊状小体,
网状层:较厚,位于乳头层的下方,有较大的血 管、淋巴管和神经穿行。
数目 •单发,多发
颜色 •正常皮色,红色,黄色,黑色,蓝色,白色,棕色等
分布 •对称—单侧;局限—播散;沿神经血管分布
排列
• 散在—融合;孤立—群集;线状,环状,带状,不规则状
26
皮疹的检查
触诊
外观(皮疹的描述) 质地:坚硬度、韧性 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温度 附近淋巴结检查:有无肿痛,触痛等
由外胚层分化而来, 表皮的主要构成细胞,80%以上 其特征是在分化中可产生角蛋白。 桥粒和半桥粒 屏障功能 免疫功能
9
表皮
根据分化阶段和特点分为五层,由深至浅分为
基底层 棘层 颗粒层 透明层 角质层
10
表皮
角质形成细胞有秩序向上移动,由基底 层移行至颗粒层约需14天,再行至角质 层表面脱落又需14天,共需28天,称为 表皮通过时间或者更替时间。
有毛的薄皮肤:被覆身体大部分区域 无毛的厚皮肤:分布于掌跖和指(趾)屈侧面
皮肤性病学 总结 重点 笔记 复习资料
皮肤性病学总结重点笔记复习资料皮肤性病学总论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由表皮层、真皮层和皮下层构成。
表皮层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梅克尔细胞等构成,角质形成细胞分五层。
真皮层由纤维、基质和细胞成分构成,可分为层和网状层。
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下方,由疏松结缔组织及脂肪小叶组成。
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均由外胚层分化。
皮肤具有多种功能,包括屏障功能、吸收功能、感觉功能、分泌和排泄功能、体温调节功能以及代谢功能和免疫功能。
皮肤损害是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分为原发性皮损和继发性皮损。
原发性皮损包括斑疹、斑块、丘疹、风团、水疱和大疱、脓疱、结节和囊肿;继发性皮损包括糜烂、溃疡、鳞屑、浸渍、裂隙、瘢痕、萎缩、痂、抓痕和苔藓样变。
斑疹是局限性颜色改变,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小于1cm。
斑块是扩大或较多丘疹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的隆起性扁平皮损,中央可有凹陷。
丘疹是局限性、实质性、直径小于1cm的表浅隆起性皮损。
风团是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暂时性、隆起性皮损。
鳞屑是干燥或油腻的角质细胞的层状堆积,由表皮细胞形成过快或正常角化过程受干扰所致。
浸渍是皮肤角质层吸收较多水分导致表皮变软变白。
结节是局限性、实质性、深在性皮损,位置可深达真皮或皮下。
了解皮肤结构和功能以及不同皮损的特点对于皮肤性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1.结节是皮肤上凸起的小块状物,不易察觉,需要通过触诊才能发现。
触摸时有一定硬度或浸润感。
结节有可能吸收消退,也有可能破溃成溃疡,治愈后形成瘢痕。
2.糜烂是表皮或粘膜的浅表性缺损,露出红色湿润面。
糜烂的基底可以达到表皮下层或真皮层。
它愈合较快,治愈后不会留下疤痕。
3.溃疡是皮肤或粘膜上局部的缺损,病变可以累及深层的真皮或皮下组织。
治愈后会留下瘢痕。
4.鳞屑是角质层脱落的表现,大小和厚度不一。
鳞屑可以呈现糠秕状、蛎壳状或油腻性。
5.浸渍是指角质层吸收了过多的水分,变得松软并变白,表面会起皱。
【精编】《皮肤性病学》总论详解
皮肤性病学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
01
古代医学文献中已有关于皮肤病和性传播疾病的记载,如《黄
帝内经》等。
近代
02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皮肤性病学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
科,并不断完善。
现代
03
现代皮肤性病学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分子生物学、免疫学
等,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不断提高。
皮肤性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调整治疗方 案。
05
皮肤性病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皮肤性病的研究进展
皮肤性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基因和分子被发 现与皮肤性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 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皮肤性病的免疫学研究
免疫学在皮肤性病的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 免疫系统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并开发 出更有效的免疫治疗方法。
新型药物研发
针对皮肤性病的特点,未来将加大新型药物的研发力度,包括小分子药物、抗体药物、细 胞治疗等。
皮肤性病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皮肤性病与微生物学的交叉
皮肤微生物群与皮肤性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通过研究微生物群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深入了解疾病机 制。
皮肤性病与药理学、药物学的交叉
新药研发需要药理学、药物学等多学科的协作,通过深入研究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提高药物的疗 效和安全性。
和营养物质流失。
感觉功能
皮肤分布有大量神经末梢,能够感知 外界刺激,如触觉、痛觉和温度觉等
。
调节体温
皮肤通过血管收缩和扩张来调节体温 ,维持体内温度的稳定。
排泄和吸收功能
《皮肤性病学》总论详解
棕色等 • 分布:对称—单侧;局限—播散;沿神经血管分布 • 排列:散在—融合;孤立—群集;线状,环状,带状,
不规则状
实验室检查
一、病理室 二、真菌室 三、变态反应室 四、性病化验室
皮肤性病的治疗
皮肤性病的治疗
内用药物(五)
抗病毒药物
•无环鸟苷类:疱疹病毒首选药 •病毒唑(利巴韦林):流感病毒、疱疹病毒 •干扰素:广谱辅助抗病毒作用
内用药物(六)
免疫抑制剂类
具有抑制免疫应答、抑制肿瘤细 胞分裂和非特异性抗炎作用。
此类药物包括环磷酰胺、甲氨 蝶呤、环孢菌素A等。
二、外用药物
皮肤病的外用药物治疗在皮肤病 治疗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不同剂 型的有效药物可以发挥安抚、镇静、 止痒、收敛、腐蚀、滑润等作用而使 损害消退。
乳房
• 颜色:由皮肤色素、厚薄、血管而 决定; 因人种、年龄、性别、部 位而不同。
• 皮纹:由于真皮中纤维束的排列和 牵拉所致,皮肤表面有许多纹理, 隆起者称皮嵴,皮嵴间的凹陷称皮 沟。指(趾)末端屈面的皮沟、皮 嵴呈涡纹状,特称指(趾)纹。
指纹受遗传因素决定,其形状 人人不同,故指纹常作为医学和法 医学诊断及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结节 为圆形或类圆形、局限、实性、深在性损害,病变常
深达真皮或皮下组织,需触诊方可查出,可稍高出皮面。。直径超 过2cm的结节,称肿块。高度增生性肿块称肿瘤。
水疱和大疱 直径小于1cm者称水疱,直径大 于1cm者称大疱。
脓疱 为含有脓液的疱。脓液混 浊,可粘稠或稀薄,周围常有红晕.
囊肿 是含有液体或粘稠分泌物 及细胞成分的囊样损害。
《皮肤性病学总论》PPT课件
1 2
手术切除
对于较小的皮肤肿瘤或赘生物可手术切除。
皮肤移植
如皮瓣移植、植皮等,用于修复皮肤缺损。
3
手术治疗注意事项
需专业医生操作,术后需护理和康复。
其他治疗方法
物理疗法
如冷冻、电疗等。
化学疗法
使用化学药物局部涂抹,如鬼臼毒素等。
其他治疗方法注意事项
需专业医生操作,注意治疗副作用和禁忌症。
05
CATALOGUE
提高公众的皮肤保健意识,定期进行 皮肤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皮 肤问题,有助于维护皮肤健康。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基础研究
深入研究皮肤性病的发病机制, 探索新的治疗靶点,为新药研发 和治疗技术的改进提供理论支持 。
临床研究
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 ,验证新型药物和技术的疗效和 安全性,推动其在临床上的广泛 应用。
01
适度锻炼
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增强身体素质。
02
保持良好的心态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减轻压力和焦虑。
03
定期检查身体
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疾病,提高身体抵抗力。
06
CATALOGUE
皮肤性病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新型药物治疗技术的研究进展
新型药物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皮肤性病的新型药物不断涌现,如靶向药物、 免疫疗法等,这些药物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药物治疗注意事项
遵循医嘱,注意药物副作 用和相互作用,定期复查 。
光疗与激光治疗
UVB光疗
用于治疗银屑病、白癜风等。
激光治疗
如脉冲染料激光、二氧化碳激光等,用于治 疗血管瘤、疣等。
PUVA光疗
用于治疗银屑病、蕈样肉芽肿等。
皮肤性病学总论
力 成熟的树突状细胞,摄取及处理抗原的能力减弱,递呈抗原功
能明显增强。 Langerhans 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Merkel细胞
神经内分泌细胞 目前功能不明 Merkel细胞癌
皮肤结构 皮肤功能 皮肤性病症状、诊断 皮肤病常用实验诊断技术 皮肤病治疗
皮肤的结构
皮肤(skin)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重量:皮肤约占体重16% 面积:成人1.5平方米 厚度:0.5~4mm 皮沟(skin grooves) 皮嵴(skin ridges) 有毛薄皮肤(hairy thin skin) 无毛厚皮肤(hairless thick skin)
学习皮肤病性病的重要性
皮肤病常见、多发 性传播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皮肤肿瘤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皮肤美容保健要求
皮肤性病学是一门具有巨大发展潜力临床 医学分支学科
如何学好皮肤性病学
掌握皮肤性病学基础理论和重点疾病 重见习及实习,加强感性认识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整体观念
皮肤性病学总论
棘松解及表皮内水疱
半桥粒(hemidesmosome)
基底层细胞与基底膜之间的主要连接结构,细胞膜 真皮侧细胞膜不规则突起与基底膜带相互嵌合形成, 使表皮和真皮连接为一起
皮肤的结构
表皮(epidermis) 真皮(dermis) 皮下组织(subcutaneous tissue) 皮肤附属结构(cutaneous appendages): 毛发(hairs) 皮脂腺(sebaceous gland) 小汗腺(sweat gland) 顶泌汗腺(apocrine sweat gland) 甲(nail) 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
皮肤性病学课件总论
皮脂腺的发育及分泌活动主要受雄激 素的影响,它并不直接受神经的支配。
3、汗腺:
分作大小汗腺两种。 ①小汗腺: 几乎遍及全身。其导管多在表皮内呈螺 旋状直行,开口于皮肤表面。 受交感神经支配,有分泌汗液,调节体 温的作用。
②大汗腺(又称顶泌汗腺):
8、风团:
为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暂时性、 限局性、隆起性损害。颜色淡红或 苍白,大小不一,周围有红晕,剧 痒。
(二)继发损害
1、鳞屑 :
明显角化的或者不全角化的角质层覆 盖在皮肤上称鳞屑。
鳞屑从皮肤上剥脱下来的现象称脱屑。
2、浸渍:
为皮肤长期浸水或受潮湿所致 的表皮松软变白、起皱。
3、抓痕 (excoriation) :
1、不适(discomfort) 2、外观影响 (disfigurement) 3、心理影响(depression) 4、能力丧失(disablement) 5、死亡(death)
第一章皮肤的结构与生理功能
第一节 皮肤的结构
皮肤(skin)位于人体表面,是
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多方面的功能。
皮肤总面积约为m2,其总重量约占 体重的16%。皮肤的厚度根据部位 有所不同,通常约0.5~4mm。
四、分泌和排泄的作用 五、吸收作用 六、代谢及免疫作用
第二章 皮肤病、性病的 症状与诊断
第一节 皮肤病、性病的 症状
一、自觉症状:
患者主观感觉的症状称自觉症状。
主要有痒、痛、烧灼、麻木等感觉。 其它还有刺痛,异物感,对温度及接 触异物的易感性增加或降低等。另外, 皮肤病还可有寒战、发热 、乏力、 食欲不振及关节痛等全身症状。
基底细胞分裂周期13~19天,表皮更 替或通过时间28~56天。所以,表皮更 新时间为41~75天。
总论皮肤性病学
管、淋巴管和神经。皮下脂肪层具有防止散热、储备
能量和抵抗外来机械性冲击以及参与体内脂肪代谢等
功能。
.
23
• • • 皮肤附属器 • •
毛发与毛囊(hair) 皮脂腺(sebaoeous gland) 小汗腺(eccrine gland) 顶泌汗腺(apocrine sweat gland) 指(趾)甲(nail)
单管状腺体,可分为分泌部和导管部。分泌部位于真
皮深层及皮下组织,导管直接开口于皮肤表面。小汗
.
28
4.顶泌汗腺(apocrine sweat glands)
•
顶泌汗腺(apocrine sweat glands) 又称大汗腺,属
大பைடு நூலகம்状腺体。其分泌部位于皮脂肪层中,通常导管开
口于毛囊皮脂腺入口和上方,少数直接开口于皮肤表
•皮肤性病学
总论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
1
皮肤病学 皮 肤 性 病 学
性病学
皮肤解剖学 皮肤免疫学 皮肤病理学 皮肤真菌学 皮肤病诊断学 皮肤病治疗学
性病免疫学 性病病理学 性病诊断学 性病治疗学
.
实验诊断学 临床诊断学
2
第一节 皮肤的结构
皮肤(skin):位于体表,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
来源于骨髓的免疫活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表皮中
上部,约占表皮细胞的4%左右。亦见于口腔、扁桃体、
咽部、食道、阴道、直肠粘膜及真皮、淋巴结、胸腺
等处。HE染色表现为透明细胞,电镜下,胞核呈扭曲
状,胞浆清亮,无张力细丝、黑素小体和桥粒。它有
12个树突与邻近的角朊细胞接触。细胞内有特征性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损害
继发损害
斑疹 斑片 丘疹 斑块 风团 水疱 大疱 脓疱 结节 囊肿
macule patch papule plaque wheal vesicle bulla pustule nodular cyst
糜烂 erosion 溃疡 ulcer 鳞屑 scale 浸渍 maceration 裂隙 fissure 瘢痕 scar 萎缩 atrophy 痂 crust 抓痕 excoration 苔藓样变 lichenification
皮 肤 性 病 学
皮肤病学
皮肤解剖学 皮肤组织学 皮肤免疫学 皮肤病理学 皮肤真菌学 皮肤病的诊断学 皮肤病的治疗学 性病的免疫学 性病的病理学 性病的诊断学√ 性病的治疗学√
性病学
第一章 皮肤的结构与生理功能
【学习要点】 掌握表皮各层,皮肤附属器的结构与功能。 熟悉皮肤的超微结构。 了解真皮、皮下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皮肤 的血管、淋巴管、肌肉和神经。
7、囊肿:
是含有液体或粘稠分泌物及 细胞成分的囊样损害,位于真皮或 更深,圆形或卵圆形。
第一节 皮肤的结构
表皮 真皮 皮下组织 皮肤附属器 皮肤血管、淋巴管、肌肉和神经。
皮 肤
皮肤的组织学
一· 表皮 (epidermis) 来源于外胚层,属于复层鳞状上皮。
由2种细胞构成 1、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s) 2、非质形成角朊细胞(non-keratinocytes)
③ 色素斑(色素沉着):表皮色素
颗粒特别是黑色素颗粒增加及真皮内色素 颗粒沉着时即发生色素斑。色素斑主要因 内分泌的影响,局部的刺激(如炎症后的 色素沉着)及先天性异常所引起。
④ 白斑(色素脱失):由于黑色素
细胞发生异常而皮肤颜色变白时称为色素 脱失,局限性色素脱失称为白斑。
2、丘疹:
为局限、充实、隆起的浅表损 害,直径小于1厘米,病变通常 位于表皮或真皮浅层。 一般由炎性渗出或增生所致。
(一)角质形成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可以产生角质蛋 白、根据它的不同分化过程及细 胞形态分为五层,即基底细胞层、 棘细胞层、颗粒细胞层、透明层 及角质层。
1、基底层(basal cell 或立方形, 核较大,卵圆形,细胞嗜碱性兰染。呈 栅栏状排列于其下的基底膜上。它是生 发细胞,代谢活跃,不断有丝状分裂, 产生子细胞以更新表皮。
毛发露出外面部分称毛干,毛囊 内的部分称毛根,毛根下端略膨大 为毛球,毛球下端向内凹入部分称 毛乳头,由此供给营养。
毛发从内到外可分为三层:即髓 质、皮质和毛小皮。 毛发的性状与遗传、健康、激素 水平、药物和气候等因素有关。
2.皮脂腺(sebaceous gland):
是一种全浆分泌腺,皮脂腺导管大 多数开口于毛囊漏斗部。
思考题:黑素细胞的数量与人种和肤 色有关,对吗?
黑素细胞数量与部位、年龄有关而与肤色、 人种、性别等无关。
2、郎格罕细胞
(langerhanˊs cell) 大多位于棘层中上层,来源于骨髓, 具有吞噬细胞功能,并有摄取、加工并递 呈抗原作用,是与免疫有关的一种细胞。 胞浆内有一特征性的网球拍样颗粒 (Bibeck颗粒)亦称郎格罕颗粒。
remember!
(一)原发损害
1、斑疹:(macule)
是局限性皮肤颜色的改变, 既不隆起,也不凹下。直径大于 2厘米者称斑片patch。
① 红斑:皮肤的细小血管炎症性
充血所致,境界清楚,压之褪色。
② 紫斑:真皮或皮下脂肪组织内
的出血称紫斑,指压时不褪色,分点状 出血和斑状出血两种。原因为血小板异 常,血管壁炎症,血管周围支持组织的 脆弱等。
2、网状纤维:
是较幼稚的纤细胶原纤维。 在HE染色时,此种纤维不易辩认, 但其具有嗜银性,故可以用硝酸 银浸染显示。网状纤维在真皮中 数量很少,主要位于表皮下,毛 细血管及皮肤附属器周围。
3、弹力纤维:
纤细、呈波浪状,缠绕于胶原 束之间,在乳头层它犹如树枝状伸 向表皮方向终止于基底膜。需用弹 力纤维染色显示。具有较强的弹性。
毛发由角化的角质形成细胞所 构成。 全身皮肤除掌跖、指(趾)末 节伸侧,唇红、龟头、包皮内侧及 阴蒂外均有毛发。
毛发生长周期
•生长期 3y •退行期 3w •休止期 3m •正常人每日可脱落100根头发
根据有无髓和有无黑色素可分为毳 毛、短毛、长毛。 所有毛囊的活动均呈周期性,即分 为生长期(占头发85%),退行期(仅 占头发的1%),休止期(占头发14%)。 毛囊下部随不同生长周期而变化。
一、表皮(epidermis)
表皮来源于外胚层,属于复层鳞 状上皮。表皮由两大类细胞组成。即 角质形成细胞(角朊细胞 keratin- ocytes KC) 与 非角质形成细胞 ( non-keratinocytes,或树枝状细 胞dendritic cells )。树枝状细胞 包括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 Merkel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正常细胞周期
remember!
正常的角化 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表面约14天 由颗粒层移行至角质层表面约14天 正常表皮更替时间约为28天
2、棘层(pricle cell layer) :
由4~10层多角形细胞所组成。由于 胞浆有多个棘状突起故称为棘细胞,胞 体比较透明,核染色质比基底细胞核染 色质少。相邻细小突起形成桥粒。在棘 细胞间可散有郎格罕细胞 (Langerhanˊs cells )。
皮脂腺分布广泛,分泌物具有滋润 皮肤和毛发的作用。 皮脂腺的发育及分泌活动主要受雄 激素的影响,它并不直接受神经的支配。
3、汗腺:
分作大小汗腺两种。
①小汗腺:
几乎遍及全身。其导管多在表皮内呈 螺旋状直行,开口于皮肤表面。 受交感神经支配,有分泌汗液,调节 体温的作用。
②大汗腺(又称顶泌汗腺): 仅分布在腋窝、包皮、阴囊、小阴 唇、会阴等处。多在皮脂腺开口的上方 开口于毛囊。 分泌物为乳状液,本身没气味,如 被细菌分解后产生刺鼻气味,是为狐臭。 受性激素影响。
第一节 皮肤的结构
皮肤(skin):位于体表,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2 2 面积:成人1.2m2~2.0m 约0.21m 。 厚度:0.5mm~4mm ,随年龄、部位不同。 厚度:0.5~4mm,眼睑最薄,掌跖部最厚
隆起的称为皮嵴,凹下的 重量:占总体重的16%。 称皮沟,皮沟和皮嵴组成 表面:有皮纹。 指纹,受遗传因素决定, 其形状因人而异,各不相 同,终生不变
4、基质:
是一种无定形物质、由纤维母 细胞所生、其主要成份为酸性粘多糖, 特别是透明质酸及硫酸软骨素为多。 其它成份有中性粘多糖、蛋白质及电 解质等。HE染色基质看不到。用阿申 兰(Alcian blue)及胶样铁 (Colloidiron)等可使其显色。
5、细胞:
真皮中的细胞主要有成纤维细胞、 肥大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噬 黑细胞等。
第三章 皮肤的功能(自学)
屏障功能 吸收功能 感觉功能 分泌排泄 体温调节 代谢功能 免疫功能
思考题 1.皮肤如何防护光线? 2.比较不同部位皮肤的吸收 差异。 3.what is the meaning of 'skin immune system'?
第四章 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临床表现 • 症状(主观感觉) 体征(皮疹)重点掌握 诊断 内科诊断学+专科查体
皮损可以分为原发疹(皮肤病理变 化直接产生的结果)及继发疹(是由原 发性皮损转变而来或因搔抓、感染所引 起)两种。
皮损 skin lesion 原发皮损 primary lesion 由皮病组织病理变化直接产生, 对诊断意义重大。 继发皮损 secondary lesion 由原发皮损演变而来,对诊断意 义较小。 注意:两者有时不能截然分开
皮肤性病学
总 论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皮肤的解剖和组织 2.了解皮肤的功能 3.了解皮肤的病因、症状和诊断 4掌握皮肤病的基本损害(原发性损害 和继发性损害)
2013-03-07
【定义】:
皮肤性病学(dermatovenereology) 包括皮肤病学(dermatology)和性病 学(venereology),是研究皮肤病、 性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 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重要的临床科学。
三、皮下组织
(Subcutaneous tissue)
又称皮下脂肪层,由疏松结缔组织 和脂肪小叶组成。此层还有汗腺、毛 根、大的血管网、淋巴管和神经。 皮下脂肪层具有保温、缓冲机械震 荡、参与体内脂肪代谢等功能。
四、皮肤附属器
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毛囊、
大小汗腺、皮脂腺与指(趾)甲
等。
1、毛发与毛囊 (Hair and Hair follicle)
一、症状:
患者主观感受到的不适称症状。
主要有痒、痛、烧灼、麻木等感 觉。其它还有刺痛,异物感,对温度 及接触异物的易感性增加或降低等。 另外,皮肤病还可有寒战、发热 、 乏力、食欲不振及关节痛等全身症状。
二、体征:
即皮肤损害,亦称皮损,是指客观 存在、可看到或触摸到的皮肤黏膜及其 附属器的改变。
5、角质层:
位于表皮最上层,由5~10层已 死亡的扁平细胞(为扁平、无核、嗜 酸性染色的角质化细胞)组成。 在掌跖部可厚达40~50层。 起主要的屏障和保护作用。
(二)非角质形成细胞
1、黑素细胞(melanocyte)
来源于外胚叶的神经嵴、具有合成 黑色素的作用,位于基底细胞层,约 8~10个基底细胞间有一个黑素细胞。
①皮下血管丛;
②真皮血管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