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学书本重点整理

合集下载

皮肤性病学总结重点排版后13页.

皮肤性病学总结重点排版后13页.

《皮肤性病学》总结重点笔记总论第二章皮肤的结构1.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表皮与真皮之间由基底膜带相连接。

皮肤中除各种皮肤附属器如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等外,还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

2.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总重量约占个体体重的16%,成人皮肤总面积约为1.5m2,新生儿约为0.21m2。

(P5)3. 表皮在组织学上属于复层鳞状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由外胚层分化而来)、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麦克尔细胞等构成。

4. 表皮细胞80%以上为角质形成细胞,其特征为在分化过程中可产生角蛋白。

角质形成细胞之间与下层结构之间存在一些特殊的连接如桥粒和半桥粒。

据分化阶段和特点将其分为五层,由深至浅分别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其中透明层仅见于掌跖等表皮较厚的部位)。

5. 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正常情况下约30%的基底层细胞处于核分裂期,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有次序地逐渐向上移动,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需14天,共约28天。

(P6)6. 基底膜带(BMZ)位于表皮与真皮之间,电镜下BMZ由胞膜层、透明层、致密层和致密下层四层结构组成。

BMZ的作用:①使真皮与表皮紧密连接②渗透作用③屏障作用。

(P9)7. 毛发包括:长毛、短毛、毫毛、毳毛。

毛发由同心圆状排列的角化上皮细胞构成,由内向外可分髓质、皮质和毛小皮,毛囊位于真皮和皮下组织中,由内毛根鞘、外毛根鞘和结缔组织鞘组成。

毛发的生长周期可分为生长期(约3年)、退行期(约3周)和休止期(约3月),各部位毛发并非同时生长或脱落,全部毛发中约80%处于生长期。

(P10)8. 皮脂腺是一种可产生脂质的器官,皮脂腺分布广泛,存在于掌跖和指趾屈侧以外的全身皮肤。

头面及胸背上部等处皮脂腺较多,称为皮脂溢出部位。

(P11)9. 汗腺,据结构与功能不同可分为小汗腺和顶泌汗腺。

小汗腺除唇红、鼓膜、甲床、乳头、包皮内侧、龟头、小阴唇及阴蒂外,遍布全身,以掌跖、腋、额部较多,背部较少。

《皮肤性病学》重点复习集(终稿)(2)

《皮肤性病学》重点复习集(终稿)(2)

《皮肤性病学》复习集第一章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1、皮肤性病的症状(1)★症状:患者主观感受到的不适感或其他影响生活质量的感觉称为症状。

(2)常见自觉症状:①瘙痒、疼痛、烧灼感、麻木、感觉分离和蚁行感等局部症状,②畏寒发热、乏力、食欲不振和关节痛等全身症状。

(3)瘙痒是皮肤性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常见于荨麻疹、慢性单纯性苔藓、湿疹、疥疮等。

2、皮肤性病的体征1. ★体征:指可用视觉或触觉检查出来的客观病变,其中皮肤损害(简称皮损)是皮肤性病最重要的体征,是对各种皮肤性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2. 原发性皮损3. 继发性皮损(一)病史采集 (二)体格检查1.视诊。

2.触诊。

3.其他特殊手段:(1)玻片压诊:可用以简单区分出血和充血性皮损,玻片压迫皮损处至少15秒后,充血性红斑会消失而出血性红斑及色素斑不会消失。

寻常狼疮皮损可出现特有的苹果酱颜色。

(2)鳞屑刮除法:可用以了解皮损的表面性质,如花斑癣轻刮后可出现糠秕样鳞屑,寻常型银屑病刮除鳞屑后可出现特征性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

(3)皮肤划痕试验:在荨麻疹患者皮肤表面用钝器以适当压力划过,可能出现以下三联反应,称为皮肤划痕试验阳性:①划后3~15秒,在划过处出现红色线条,可能由真皮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所致;②15~45秒后,在红色线条两侧出现红晕,此为神经轴索反应引起的小动脉扩张所致,麻风皮损处不发生这种反应;③划后1~3分钟,划过处出现隆起、苍白色风团状线条,可能是组胺、激肽等引起水肿所致。

第二章 皮肤性病的外用药物治疗1.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种类应根据皮肤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等进行选择,如细菌性皮肤病宜选抗菌药物,真菌性皮肤病可选抗真菌药物,变态反应性疾病选择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瘙痒者选用止痒剂,角化不全者选用角质促成剂,角化过度者选用角质剥脱剂等。

2.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剂型应根据皮肤病的皮损特点进行选择,原则为:①急性皮炎仅有红斑、丘疹而无渗液时可选用粉剂或洗剂,炎症较重,糜烂、渗出较多时宜用溶液湿敷,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时则用糊剂;②亚急性皮炎渗出不多者宜用糊剂或油剂,如无糜烂宜用乳剂或糊剂;③慢性皮炎可选用乳剂、软膏、硬膏、酊剂、涂膜剂等;④单纯瘙痒无皮损者可选用乳剂、酊剂等。

皮肤性病学-总结-重点-笔记-复习资料

皮肤性病学-总结-重点-笔记-复习资料

皮肤性病学总论皮肤的结构:表皮层、真皮层、皮下层1、表皮在组织学上发球扁平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表皮的主要构成细胞)、黑素细胞(含黑素,可遮挡和反射紫处线,保护真皮及深部组织)、朗格汉斯细胞(免疫活性细胞,消化细胞外物质)和梅克尔细胞(可能具有非神经末梢介导感觉作用)等构成。

角质形成细胞分五层,分别为:基低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2、真皮:由浅到深可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

由纤维(主)、基质和细胞成分构成。

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力纤维、基质和细胞。

3、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下方,由疏松结缔组织及脂肪小叶组成,又称皮下脂肪层。

4、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均由外胚层分化5、皮肤的功能:皮肤的屏障功能(物质性损伤防护、化学刺激、微生物防防御、防止营养物质丢失)、皮肤的吸收功能、皮肤的感觉功能、皮肤的分泌和排泄功能、皮肤的体温调节功能、皮肤的代谢功能(糖代、蛋白质代、脂类代、水和电角质代)、皮肤的免疫功能。

6、皮损:皮肤性病临床表现的体征称皮肤损害,分为原发性皮损和继发性皮损,原发性皮损包括斑疹、斑块、丘疹、风团、水疱和大疱、脓疱、结节和囊肿;继发性皮损包括糜烂、溃疡、鳞屑、浸渍、裂隙、瘢痕、萎缩、痂、抓痕和苔藓样变。

7、斑疹(macule):皮肤黏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小于1cm。

8、斑块(plaque):为扩大或较多丘疹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的隆起性扁平皮损,中央可有凹陷。

见于银屑病等。

9、丘疹(papule):为局限性、实质性、直径小于1cm的表浅隆起性皮损10、风团(wheal):为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暂时性、隆起性皮损。

11、鳞屑(scale):为干燥或油腻的角质细胞的层状堆积,由表皮细胞形成过快或正常角化过程受干扰所致。

鳞屑的大小、厚薄、形态不一,可呈糠秕状(花斑糠疹)、蛎壳状(银屑病)或大片状(剥脱性皮炎)。

12、浸渍(maceration):皮肤角质层吸收较多水分导致表皮变软变白,常见于长时间浸水或出于潮湿状态下的皮肤部位。

皮肤性病学重点提要

皮肤性病学重点提要

皮肤性病学重点提要皮肤性病学重点提要一、总论1.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表皮与真皮之间由基底膜带相连接。

皮肤中除各种皮肤附属器如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等外,还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

2.皮脂腺是皮肤的“润滑剂”,掌趾无。

3.皮肤第一道屏障---皮脂膜。

4.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总重量约占个体体重的16%,成人皮肤总面积约为1.5m2,新生儿约为0.21m2。

(P5)5.表皮在组织学上属于复层扁平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由外胚层分化而来)、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梅克尔细胞等构成。

6.表皮细胞80%以上为角质形成细胞,其特征为在分化过程中可产生角蛋白。

角质形成细胞之间与下层结构之间存在一些特殊的连接如桥粒和半桥粒。

据分化阶段和特点将其分为五层,由深至浅分别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其中透明层仅见于掌跖等表皮较厚的部位)。

7.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正常情况下约30%的基底层细胞处于核分裂期,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有次序地逐渐向上移动,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需14天,共约28天。

(P6)8.基底膜带(BMZ)位于表皮与真皮之间,电镜下BMZ由胞膜层、透明层、致密层和致密下层四层结构组成。

BMZ的作用:①使真皮与表皮紧密连接②渗透作用③屏障作用。

9.毛发包括:长毛、短毛、毫毛、毳毛。

毛发由同心圆状排列的角化上皮细胞构成,由内向外可分髓质、皮质和毛小皮,毛囊位于真皮和皮下组织中,由内毛根鞘、外毛根鞘和结缔组织鞘组成。

毛发的生长周期可分为生长期(约3年)、退行期(约3周)和休止期(约3月),各部位毛发并非同时生长或脱落,全部毛发中约80%处于生长期。

10.皮脂腺是一种可产生脂质的器官,皮脂腺分布广泛,存在于掌跖和指趾屈侧以外的全身皮肤。

头面及胸背上部等处皮脂腺较多,称为皮脂溢出部位。

(P11)11.汗腺据结构与功能不同可分为小汗腺和顶泌汗腺。

皮肤性病学书本重点整理

皮肤性病学书本重点整理

皮肤性病学考试重点1,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2皮肤分三层:表皮层、真皮层、皮下组织。

3表皮由深至浅分别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

4 表皮细胞通过时间:由基底层到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到角质层表面并脱落由需14天,共28天。

5 表皮层分乳头层和网状层。

6 表皮黑素单元:一个黑素细胞可以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一个表皮黑素单元。

7. 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8. 真皮:由中胚层分化而来,由浅至深可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但两层之间并无界限。

9. 真皮在组织学上属于不规则的致密结蒂组织,由纤维,基质和细胞成分组成,纤维包括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网状纤维。

10.皮脂腺是一种可以产生脂质的器官,属泡状腺体由腺泡和较短的导管构成。

11 Pacinian小体感受压力;Meissner小体感受触觉12 角质层是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其次是毛囊,皮脂腺,汗腺。

13.皮肤的功能:屏障功能,吸收功能,感觉功能,皮肤的分泌和排泄功能,皮肤的体温调节功能,皮肤的代谢功能,皮肤的免疫功能14 皮肤的吸收功能受多种因素影响:①皮肤的结构和部位(皮肤的吸收和角质层的厚薄,完整性和通透性有关。

吸收能力:阴囊>前额>大腿屈侧>上臂屈侧>前臂>掌趾)②角质层的水合程度③被吸收物质的理化性质(吸收强弱:羊毛脂>凡士林>植物油>液状石蜡)15. 皮肤脂溶性的物质易吸收,脂溶性的维生素有VADEK16. 体表散热主要通过辐射、对流、传导、汗液蒸发实现。

环境温度过高时主要的散热方式为:汗液蒸发17.瘙痒是皮肤最常见的症状,是皮肤特有感觉。

疼痛常见于带状疱疹,麻木感常见麻风患者。

18.皮损(皮肤损害):客观存在,可看到或触摸到的皮肤黏膜及其附属器的改变称为体征。

19. 原发性皮损:由皮肤性病的组织病理变化直接产生,对皮肤性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斑疹,斑块,丘疹,风团,水疱,脓疱,结节,囊肿)20.斑疹与周围皮肤齐平,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不规则,斑疹直径<1cm; 斑片直径>1cm。

皮肤性病学重点整理

皮肤性病学重点整理

大题第五题可能性较小
1.外用药治疗原则(总论)
2.淋病与非淋菌性尿道炎鉴别
3.红斑狼疮诊断标准
4.软下疳,硬下疳,扁平湿疣鉴别诊断
5.荨麻疹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要点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
皮肤占人体的比例(5页)
表皮(5页)5层
皮肤附属器(10页)多个腺体
第四章
皮肤性病临床表现(19页)原发皮损和继发皮损共18种
皮肤性病的预防和治疗(41页)1.内用药抗:组胺药中的H1受体拮抗剂作用机理2. 外用药:前七种
第九章
带状疱疹典型临床表现(63页)
第十章
接触性脓疱疮临床表现(69页)
第十一章
头癣(三种,即黄癣,白癣,黑点癣)病原菌(78页)
第十四章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临床典型皮损(104页)
急性湿疹与急性接触性皮炎鉴别(108页)
过敏性休克治疗原则(?页)
第十六章
1.三型重症型药疹鉴别(多形红斑型药疹,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2.药疹首发潜伏期(4到20天)(120页)
第十九章
多形红斑概念,小题(139页)
银屑病四型(寻常型关节病型,红皮病型,脓疱型)
寻常型银屑病临床表现(142页)
第二十章
三种红斑狼疮的皮损及鉴别(149页)
皮肌炎概念(155页)
硬皮病概念(157页)
CREST综合征概念(159页)
第二十一章
尼氏征(161页)
第二十八章
尖锐性湿疣病原体(231页)生殖器疱疹病原体(233页)。

皮肤性病学重点

皮肤性病学重点

1. 表皮由深至浅分五层,分别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2. 黑素单元:1个黑素细胞可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约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一个表皮黑素单元。

3. 原发性皮损:由皮肤性病的组织病理变化直接产生,对皮肤性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4. 丘疹:为局限性、实质性、直径小于1cm的表浅隆起性皮损5. 风团:为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暂时性、隆起性皮损。

6. 继发性皮损:是由原发性皮损自然演变而来,或因瘙抓、治疗不当引起的。

7. 苔藓样变:因反复搔抓、不断摩擦导致的皮肤局限性粗糙增厚。

8. 皮肤划痕试验:在荨麻疹患者皮肤表面用钝器以适当压力划过,可出现以下三联反应者为阳性。

1)第一反应:划后3-15s,在划过处出现红色线条,可能由真皮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所致;2)第二反应:划后15-45s,在红色线条两侧发生红晕,此为神经轴索反应引起的小动脉扩张所致,麻风皮损处不发生这种反应;3)第三反应:划后1~3min,划过处发生隆起、苍白色的风团状线条,了能使组胺、激肽等引起水肿所致。

9. 棘层松解征又称尼氏征,是某些皮肤病(如天疱疮)发生棘层松解时的触诊表现,可有四种阳性表现:①手指推压水疱一侧,水疱沿推压方向移动;②手指轻压疱顶,疱液向四周移动;③稍用力在外观正常皮肤上推擦,表皮即剥离;④牵扯已破损的水疱壁时,可见水疱周边的外观正常皮肤一同剥离。

10. 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①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种类,②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剂型,③详细向患者解释用法和注意事项。

11.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簇集性的小水疱、沿单侧的周围神经分布、常伴神经痛;典型临床表现:1.前驱症状(轻度不适,皮肤灼热或神经痛,持续1-3天)2.典型皮损(潮红斑-小丘疹-簇集紧张性水疱-干涸结痂)3.分布特点(沿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不过中线,水疱群间皮肤正常)4.病程2--3周。

12. 治疗原则:抗病毒、止痛、消炎、防止并发症13. 脓疱疮:①接触传染性脓疱疮又称寻常性脓疱疮②大疱性脓疱疮③新生儿脓疱疮④深脓疱疮⑤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综合征(SSSS)14. 手足藓:临床分为三型①水疱鳞屑型②角化过度型③浸渍糜烂型15. 花斑糠疹:是由马拉色菌侵犯表皮角质层引起的表浅感染。

皮肤性病学重点

皮肤性病学重点

皮肤的结构:表皮+真皮+皮下组织【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深T浅为基底层、棘层(内含桥粒)、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非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有含酪氨酸酶的黑素小体,用以遮挡反射紫外线)、朗格汉斯细胞(免疫细胞,皮肤内唯一能与CD1a单抗结核的细胞)、梅克尔细胞(有短指状突起,与神经细胞形成梅克尔细胞- 轴突复合体,有触刺感觉)【真皮】:浅T深为乳头层和网状层,由纤维(胶原、网状、弹力)、基质、细胞组成。

注:表皮与真皮的连接依靠基底膜带。

基底层与基底膜带之间连接靠半桥粒。

角质形成细胞之间连接靠桥粒。

皮肤的功能:屏障、感觉、吸收、分泌、排泄、体温调节、物质代谢、免疫【吸收】:①角质层;②毛囊、皮脂腺;③汗管。

其吸收功能阴囊〉前额〉大腿屈侧〉上臂屈侧〉前臂〉掌跖【感觉】:分单一感觉(触、痛、压、冷、温)和复合感觉(湿、糙、硬、软、滑)【排泄】:小汗腺(显性、不显性、精神性、味觉性出汗)、顶部汗腺、皮脂腺(B- 顺维A 酸可以抑制皮脂腺分泌,治疗痤疮)临床表现:8个原发皮损、10 个继发皮损【自觉症状】:瘙痒、疼痛、麻木、灼热。

瘙痒:瘙痒症、湿疹、接触性皮炎、药疹、荨麻疹、脂溢性皮炎、疱疹样皮炎、扁平苔藓、疥疮、糖尿病、尿毒症、白血病及淋巴瘤。

疼痛:带状疱疹、鸡眼、淋病、红斑性肢痛症、皮肌炎。

【原发皮损】:斑疹、丘疹、斑块、风团、水疱与大疱、脓疱、结节、囊肿。

斑疹:局限性颜色改变,无隆起或凹陷,一般小于1cm,超过1cm者称斑片。

(炎性见于接触性皮炎、麻疹、猩红热;非炎性者又有瘀点、瘀斑、紫癜)丘疹:高起于皮面的局限性实质性损害,一般小于1cmo (又有斑丘疹、丘疱疹、丘脓疱疹)斑块:较大的或多数丘疹融合而成的扁平隆起性损害,直径大于1cm。

风团: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暂时性局限性隆起。

发生突然伴有瘙痒,消退后不留痕迹。

水疱和大疱:高出皮面、内含液体的局限性腔隙性皮损,以1cm为界。

结节:圆形或类圆形实质性损害,可深达真皮或皮下组织。

皮肤病性病学重点小结

皮肤病性病学重点小结

皮肤性病学(加粗重点)总论一皮肤的结构1.表皮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属于外胚叶分化的上皮细胞基底层根据分化阶段和特点分层)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由浅至深)(是表皮的主要细胞占80%以上。

特点是有细胞间桥主要功能是形成起保护作用的角蛋白。

)非角质形成细胞non-keratinocytes(树枝状细胞)“透明”细胞郎格汉斯细胞(来自骨髓)黑素细胞(来自外胚层的神经嵴)梅克尔细胞(同上)未定类细胞淋巴细胞(无角质成细胞特点和功能)2 .KC与N-KC的区别:KC:有细胞间桥,能合成角质,产生角蛋白N-KC:无细胞间桥,不能合成角质,零星的散布在角质形成细胞之间,需特殊染色识别(仅黑素细胞HE 可识别),数量很少。

3.表皮分层特点如下:基底层:位于表皮的最深层。

由一层排列呈栅栏状的圆柱状细胞组成。

其长轴与基底膜带垂直。

胞浆嗜碱性,胞核浓染呈椭圆形,位置偏下方。

该层有活跃的分裂能力,可分裂、产生新的角质形成细胞,故又叫生发层。

表皮更替时间(表皮通过时间):Epidermal turnover time共约28天,基底层移到颗粒层最上部:约14d,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约14d棘层:位于基底层上方,一般由4~8层多角形、有棘突的棘细胞构成,胞核较大呈圆形,相邻细胞之间的突起以桥粒相连。

最深层的棘细胞也有分裂功能,参与基底细胞共同组成生发层。

由里向外,棘细胞渐趋扁平,电镜下,胞质内出现许多200~300nm椭圆形有膜颗粒,称为被膜颗粒(membranecoating granule),亦称为角质小体(karatinosome)或Odland小体。

颗粒层:位于棘细胞上方,由1~3层梭形细胞组成。

胞内有较多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HE染色示强嗜硷性的透明角质颗粒(keratohyline granules),故名颗粒层。

透明层:仅见于掌跖的表皮。

位于颗粒层上方。

HE染色可见在角质层与颗粒层之间有2~3层扁平、境界不清、无核、嗜酸性、紧密相连的细胞,胞质中疏水的蛋白结合磷脂与张力细丝融合在一起形成防止水及电解质通过的屏障。

【皮肤性病学整理重点知识点考点汇总】

【皮肤性病学整理重点知识点考点汇总】

皮肤性病学整理第二章皮肤的结构1、皮肤(skin):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表皮与真皮之间由基底膜带相连接。

2、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总重量约占个体体重的16%,成人皮肤总面积约为1.5m2,新生儿约为0.21m2,不包括皮下组织,皮肤的厚度约为0.5~4mm。

3、表皮(epidermis):属于复层扁平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梅克尔细胞等构成。

4、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外胚层分化而来,分化过程中产生角蛋白。

(1)基底层(stratum basaie):一层立方形或圆柱形细胞构成,电镜下可见许多走向规则的张力细丝。

正常情况下约30%的基底层细胞处于核分裂期,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有次序地逐渐向上移动,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需14天,共约28天,称为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

(2)棘层(stratum spinosum):由4~8层多角形细胞构成,细胞轮廓渐趋扁平,相邻细胞之间由桥粒相连。

(3)颗粒层(stratum granulosum):透明角质颗粒。

(4)透明层(stratum lucidum):仅见于掌跖等表皮较厚的部位,细胞界限不清,角质蛋白更成熟。

(5)角质层(stratum corneum):由5~20层已经死亡的扁平细胞构成。

5、黑素细胞(melanocyte):起源于外胚层的神经嵴,其数量与部位、年龄有关,而与肤色、人种、性别等无关。

(1)黑素小体(melanosome):位于黑素细胞的胞质内,为内含酪氨酸酶的细胞器,是合成黑素的场所,黑素能遮挡和反射紫外线,借以保护真皮及深部组织。

(2)表皮黑素单元(epidermal melanin unit):1个黑素细胞可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约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一个表皮黑素单元。

6、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起源于骨髓单核-巨噬细胞并通过一定循环通路进入表皮的免疫活性细胞,多分布于基底层以上的表皮和毛囊上皮中。

皮肤性病学复习重点

皮肤性病学复习重点

1,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2皮肤分三层:表皮层、真皮层、皮下组织。

3表皮由深至浅分别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

4 表皮细胞通过时间:由基底层到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到角质层表面并脱落由需14天,共28天。

表皮层分乳头层和网状层。

10-36个角质形成7. 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8. 真皮:由中胚层分化而来,由浅至深可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但两层之间并无界限。

9. 真皮在组织学上属于不规则的致密结蒂组织,由纤维,基质和细胞成分组成,纤维包括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网状纤维。

10.11 Pacinian Meissner1213.皮肤的功能:屏障功能,吸收功能,感觉功能,皮肤的分泌和排泄功能,皮肤的体温调节功能,皮肤的代谢功能,皮肤的免疫功能14 皮肤的吸收功能受多种因素影响:①皮肤的结构和部位(皮肤的吸收和角质层的厚薄,完整性和通透性有关。

吸收能力:阴囊>前额>大腿屈侧>上臂屈侧>前臂>掌趾)②角质层的水合程度③被吸收物质的理化性质(吸收强弱:羊毛脂>凡士林>植物油>液状石蜡)15. 皮肤脂溶性的物质易吸收,脂溶性的维生素有VADEK16. 体表散热主要通过辐射、对流、传导、汗液蒸发实现。

环境温度过高时主要的散热方式为:汗液蒸发17.瘙痒是皮肤最常见的症状,是皮肤特有感觉。

疼痛常见于带状疱疹,麻木感常见麻风患者。

18.皮损(皮肤损害):客观存在,可看到或触摸到的皮肤黏膜及其附属器的改变称为体征。

19. 原发性皮损:由皮肤性病的组织病理变化直接产生,对皮肤性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斑疹,斑块,丘疹,风团,水疱,脓疱,结节,囊肿)20.斑疹与周围皮肤齐平,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不规则,斑疹直径<1cm; 斑片直径>1cm。

出血斑直径小于2mm时称瘀点,大于2mm时称为瘀斑21. 丘疹:为局限性、实质性、直径小于1cm的表浅隆起性皮损。

皮肤性病学重点

皮肤性病学重点
2.角质形成细胞分:基低细胞层、棘细胞层、颗粒细胞层、角质层。
3.皮肤附属器包括皮脂腺、外泌汗腺、顶泌汗腺、毛囊、指甲4.。
5.毛发生长周期:生长期、退行期、何止期.
6.原发性损害:斑疹、丘疹、结节、风团、水疱、脓疱、囊肿、肿块
7.继发性损害:鳞屑、痂、糜烂、溃疡、瘢痕、表皮剥脱、皲裂、苔藓化、萎缩
C.有糜烂、渗出不多
者用糊剂
3.寻常疣临床特点:初起损害为针头
大小的扁平隆起性丘疹,后逐渐增至黄
豆大或更大,表面角化粗糙,触之坚硬,
呈污黄色至污褐色,好发青少年手背或
手指及足缘处
强哥制作,尊重版权!祝大家考个好成绩,谢谢!
名词解释
1.表皮通过时间: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以需14天,共28天称~
2.脂溢区:头皮面部胸背部称脂溢区。
3.原发性损害:指初发性皮疹,即由皮肤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损害。
4.继发性损害:由原发性皮损自然演变,或经治疗、搔抓、及其它机械性损害而产生的损害。
知识点
1.皮肤的结构:表皮、真皮、皮下组织及皮肤附属器。
8.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引起。诊断要点:基本损害为数堆群集的小水泡;单侧,沿皮肤阶段呈带状分布;自觉疼痛。
简答题1鉴别: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丘疹
结节
局限性,实质性、高出皮面的皮损,直径<0.5cm,病变发生于表皮或真皮上部
局限性,实质性的深在性损害病变发生在真皮下部或皮下组织
糜烂
溃疡
为表皮或黏膜上皮的缺损,比较表浅,愈后不留瘢痕
皮肤或黏膜缺损达真皮以下,愈后留瘢痕
2.外用药物正确选择剂型:(1.亚急性皮炎:少量渗出用糊剂或油剂;无糜烂用乳剂或洗剂。

皮肤性病学_总结_重点_笔记_复习资料

皮肤性病学_总结_重点_笔记_复习资料
8) 囊肿:为含有液体或黏稠物及细胞成分的囊性皮损。一般位于真皮或更深位置,可隆起于皮面或仅可触及。外观呈圆形或椭圆形,触之有囊性感,大小不等。
2. 继发性皮损,是由原发性皮损自然演变而来,或因搔抓、治疗不当引起。包括糜烂、溃疡、鳞屑、浸渍、裂隙、瘢痕、萎缩、痂、抓痕、苔藓样变。
苔藓样变:因反复搔抓、不断摩擦导致的皮肤局限性粗糙增厚。表现为皮峭隆起,皮沟加深,皮损界限清楚,常伴剧痒。(P23)
10. 甲是覆盖在指(趾)末端伸面的坚硬角质,由多层紧密的角化细胞构成。(P12)
11. 皮肤的吸收功能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①皮肤的结构和部位②角质层的水合程度③被吸收物质的理化性质④外界环境因素(P15)
第四章 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1. 原发性皮损(P19):
1) 斑疹:皮肤黏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小于1cm。直径达到或超过1cm时,称为斑片。
3. 表皮在组织学上属于复层扁平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由外胚层分化而来)、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梅克尔细胞等构成。
4. 表皮细胞80%以上为角质形成细胞,其特征为在分化过程中可产生角蛋白。角质形成细胞之间与下层结构之间存在一些特殊的连接如桥粒和半桥粒。据分化阶段和特点将其分为五层,由深至浅分别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其中透明层仅见于掌跖等表皮较厚的部位)。
8. 皮脂腺是一种可产生脂质的器官,皮脂腺分布广泛,存在于掌跖和指趾屈侧以外的全身皮肤。头面及胸背上部等处皮脂腺较多,称为皮脂溢出部位。(P11)
9. 汗腺,据结构与功能不同可分为小汗腺和顶泌汗腺。小汗腺除唇红、鼓膜、甲床、乳头、包皮内侧、龟头、小阴唇及阴蒂外,遍布全身,以掌跖、腋、额部较多,背部较少。小汗腺受交感神经系统支配。顶泌汗腺曾称大汗腺,主要分布在腋窝、乳晕、脐周、肛周、包皮、阴阜和小阴唇。

皮肤性病学重点

皮肤性病学重点

复习思考题1、皮肤的构成有哪些?表皮真皮【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力纤维、基质、细胞(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真皮树枝状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嗜色素细胞)】皮下组织2、表皮的结构(分层及细胞组成)是怎样的?角质形成细胞分层(由深至浅):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细胞组成:角质形成细胞(角朊细胞)黑素细胞(位于基底层)朗格汉斯细胞梅克尔细胞3、何为皮肤的附属器官?毛发与毛囊皮脂腺汗腺(小汗腺与顶泌汗腺)甲4、请描述毛发的生长周期毛发的生长周期可分为生长期(约3年)、退行期(约3周)和休止期(约3月)各部位毛发并非同事生长或脱落,全部毛发中约80%处于生长期,正常人每日可脱落70-100根头发,同时也有等量的头发再生长。

5、皮肤有哪些主要生理功能?(七大功能)屏障功能、吸收功能、感觉功能、分泌和排泄功能、体温调节功能、代谢功能、免疫功能6、皮肤损害的原发疹与继发疹各有哪些及各有何特点?原发性皮损:(8种)斑疹局限性皮肤黏膜颜色改变,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直径一般小于1cm,分为红斑、色素斑(沉着/减退)出血斑(d<2mm为瘀点,d>2mm为瘀斑)丘疹局限性、实质性、直径小于1cm的表浅隆起性皮损,位置:表皮及真皮浅层;形态:表面扁平、圆形、乳头状;颜色:紫红,淡黄,黑褐色等斑块隆起性扁平皮损,由丘疹扩大或较多丘疹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中央可有凹陷风团暂时性、隆起性由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皮损。

可呈红色或苍白色,周围常有红晕。

水疱大疱局限性、隆起性、内含液体的腔隙性皮损,两者以1cm为界。

分类:角层下水疱、表皮间水疱、表皮下水疱脓疱局限性、隆起性、内含脓液的腔隙性皮损,周围有红晕【脓疱疮引起的是原发皮损,其他疾病引起的是继发性】结节局限性、实质性、深在性皮损,圆形或椭圆形,可隆起或不隆起,触之有硬度或浸润感囊肿含有液体或粘稠分泌物及细胞成分的囊性皮损,可隆起于皮面或仅可触及,外观圆形或椭圆形,触之囊性感。

皮肤性病学复习重点

皮肤性病学复习重点

皮肤性病学复习重点:第二章皮肤的结构(重点)一、表皮的结构1、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层(注意排序)表皮通过时间(名词解释)2、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Merkel细胞3、桥粒:胶质细胞形成细胞连接的主要结构半桥粒:地磁鞥细胞与下方基底膜带之间的主要连接结构基底膜带:定义、分层二、真皮:真皮的分层真皮由纤维、基质、细胞成分组成真皮的主要细胞三、皮下组织的组成四、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长毛和短毛皮脂腺的分布顶泌汗腺的分布第三章皮肤的功能一、七大功能:七大条二、吸收功能(具体)第四章、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一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重点)P 19-23 (重点、必考)原发皮损与继发皮损(名词解释)第七章皮肤病的预防和治疗一、抗组胺药二、P50 外用药的剂型各剂型的成分、作用及禁忌P51 外用药的治疗原则(重点、考大题)第九章病毒性皮肤病一、单纯疱疹病原体:HSV发病机制:临川表现特点:二、带状疱疹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特点Ramsay-Hunt综合症三、疣病因及发病机制四、传染性软疣病因及发病机制第十章细菌性皮肤病一、脓疱疮: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分型第十一章真菌性皮肤病一、真菌的生物学特点(如何杀灭真菌)二、头癣:分型及治疗三、手足癣的分型四、甲真菌病的分型及治疗五、花斑糠疹及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病因第十二章一、疥疮: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预防与治疗第十四章皮炎和湿疹一、接触性皮炎:刺激性接触性皮炎与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发病机制与特点二、湿疹的临床表现第十五章一、荨麻疹: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风团的特点过敏性休克的治疗:肾上腺素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二、血管性水肿的临床表现第十六章药疹一、药疹的定义二、药疹的发病机制三、交叉过敏和多价过敏(名词解释)四、固定性药疹的临床表现五、药疹的预防和治疗第十九章银屑病:定义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分型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表现P142Koebner现象:名词解释寻常型银屑病等疾病的进行期(2分),针刺或搔抓相对正常皮肤,出现与原发病相同的皮损银屑病的治疗:糖皮质激素一般不主张用于寻常型银屑病第二十章结缔组织病一、红斑狼疮:病因二、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必考,可能考大题)三、皮肌炎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第二十二章血管性皮肤病过敏性紫癜: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分型实验室检查第二十三章皮肤附属器疾病寻常痤疮: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了解)治疗第二十八章性传播疾病一、性传播疾病(STD)名词解释二、常见性传播疾病的致病微生物三、梅毒一期梅毒与二期梅毒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潜伏梅毒定义梅毒的实验室检查常用的驱梅药物五、淋病淋病的致病菌淋球菌的特点临床表现和治疗(了解)六、生殖道衣原体感染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了解)七、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的病因、八、艾滋病AIDS 是由HIV引起性病性淋巴肉芽肿:沙眼衣原体软下疳: 杜克雷嗜血杆菌腹股沟肉芽肿:肉芽肿荚膜杆菌细菌性阴道病:加特纳菌、厌氧菌。

皮肤性病学 重点归纳

皮肤性病学 重点归纳

1、表皮:在组织学上属于复层鳞状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麦克尔细胞等构成。

2、表皮通过时间(更替时间):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有序上移,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需14天,共约28天,称为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

[or填]3、表皮黑素单元:1个黑素细胞可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1个表皮黑素单元。

4、皮脂溢出部位:皮脂腺分布广泛,存在于掌跖和指趾屈册以外的全身皮肤,头面及胸背上部等处皮脂腺较多,称为皮肤溢出部位。

5、症状:患者主观感受到的不适称为症状(自觉症状)。

6、体征客观存在,可看到或触摸到的皮肤黏膜及其附属器的改变称为体征(他觉症状),又称皮肤损害。

7、丘疹:为局限性、实质性、直径小于1cm的表浅隆起性皮损。

表面可扁平,圆形,粗糙不平乳头状,颜色可呈紫红色,淡黄色或黑褐色。

8、风团:为真皮浅水肿引起的暂时性、隆起型皮损。

可呈红色或苍白色,周围常有红晕,一般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

发生快,此起彼伏,一般经数小时消退,消退后多不留痕迹,常伴有剧痒。

9、苔藓样变:因反复搔抓、不断摩擦导致的皮肤局限性粗糙增厚。

表现为皮嵴隆起,皮沟加深,皮损界限清楚,常伴剧痒。

见于慢性单纯性苔藓、慢性湿疹等。

10、溶液:是药物的水溶液。

具有清洁、收敛作用,主要用于湿敷。

湿敷有减轻充血水肿和清除分泌物及痂皮的作用,主要用于急性皮炎、湿疹类疾病。

11、洗剂:也称振荡剂,是粉剂(30%~50%)与水的混合物,两者互不相溶。

有止痒、散热、干燥及保护作用。

12、带状疱疹:由潜伏在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在激活所致,表现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泡为特征,常伴显著神经痛。

13、Ramasay-Hunt 综合征: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Ramasay-Hunt 综合征。

皮肤性病学重点整理

皮肤性病学重点整理

皮肤性病学口腔鉴别诊断1、麻疹样或猩红热样药疹与麻疹或猩红热相鉴别2、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与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相鉴别3、生殖器部位的固定型药疹出现破溃时,应与生殖器疱疹、硬下疳相鉴别实验室检查致敏药物的检测可分体内和体外试验两类5.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1.蝶形红斑,2.盘状红斑,3.光敏感4、口腔溃疡,5.关节炎,6.浆膜炎(胸膜炎或心包炎)7.肾病表现:尿蛋白〉0.5g/d或有细胞管型。

8.神经病变:癫痫发作或精神症状。

9.血液病变:溶血性贫血,白细胞〈4000/μl,淋巴细胞〈1500/μl或血小板〈100000/μl。

10.免疫学异常:抗ds-DNA抗体阳性,或抗Sm抗体阳性,或抗磷脂抗体阳性(后者包括抗心磷脂抗体、或抗狼疮抗凝物阳性、或至少持续6个月的梅毒血清试验假阳性的三者中具备一项阳性。

)11.ANA阳性:除外药物性狼疮所致。

11项中具备四项即可诊断SLE。

6.急性荨麻疹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急性荨麻疹是由于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加而引起的一过性局限性水肿反应。

其临床表现为:(1)基本皮损为风团,呈鲜红色和苍白色,大小不等,疏散分布,能相互融合成环形、地图形或不规则形。

(2)皮疹速起速退,成批发生,每日反复多次。

消退后不留痕迹。

(3)部分病例人工划痕试验呈阳性反应。

(4)有剧痒、烧灼或刺痛感。

(5)呼吸道: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甚至窒息(6)心血管:胸闷,心慌,心率增快,血压下降(7)实验室检查: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若伴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高及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增多。

应根据病史生活史,生活环境变化及皮疹的特征,全面综合分析7.过敏性休克的治疗原则1.一旦发生,争分夺秒,立即抢救。

2.立即平卧,肌注肾上腺素,也可肌注或静注地塞米松。

3.迅速吸氧。

4.氢化可的松200~400mg静脉滴注。

5.上述处理后,收缩压低于80mmHg时,可给升压药。

6.支气管痉挛严重时,可静注0.25g氨茶碱.6.喉头水肿呼吸受阻时,可行气管切开。

皮肤性病学重点整理

皮肤性病学重点整理

选择60 填空10 判断10 简答10 论述10第二章皮肤的结构:表皮+真皮+皮下组织【选择】(1)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总体重约占个体体重的16%(2)成人皮肤总面积约为1.5m2,新生儿约为0.21m2(3)皮肤(不包括皮下组织)的厚度为0.5-4mm,眼睑、外阴、乳房的皮肤最薄,厚度约为0.5mm,而掌跖部位皮肤最厚,可达3-4mm(4)真皮中,较薄的(如眼睑)约为0.6mm,较厚的(背部和掌跖)可达3mm以上(5)表皮厚度平均为0.1mm,掌跖部位的表皮可达0.8-1.4mm(6)掌跖及指(趾)屈侧的皮沟、皮嵴平行排列并构成特殊的涡旋状图样,称为指(趾)纹,其样式由遗传因素决定,除同卵双生子外,个体之间均存在差异【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深→浅为基底层、棘层(内含桥粒)、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非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有含酪氨酸酶的黑素小体,用以遮挡反射紫外线)、朗格汉斯细胞(免疫细胞,皮肤内唯一能与CD1a单抗结核的细胞)、梅克尔细胞(有短指状突起,与神经细胞形成梅克尔细胞-轴突复合体,有触刺感觉)【真皮】:属于不规则的致密结缔组织浅→深为乳头层和网状层,由纤维(胶原、网状、弹力)、基质、细胞组成。

基底膜带电镜下由胞膜层、透明层、致密层、致密下层(网状层)组成注:表皮与真皮的连接依靠基底膜带。

基底层与下方基底膜带之间连接靠半桥粒。

角质形成细胞之间连接靠桥粒。

【皮肤附属器】:毛发、皮脂腺(雄激素控制)、汗腺和甲毛发的生长周期:生长期、退行期、休止期,分别约为3年、3周、3月各部位毛发并非同时生长或脱离,全部毛发中约80%处于生长期,正常人每天可脱落70-100根头发,同时也有等量的头发再生汗腺:分为小汗腺和顶泌汗腺(旧称大汗腺),小汗腺受交感神经支配,神经递质为乙酰胆碱,顶泌汗腺受交感神经支配,神经递质是去甲肾上腺素甲:结构为甲廓、甲板、甲床、甲根、甲母质、指骨甲母质是甲的生长区,甲下真皮富含血管,指甲生长速度约每三个月1cm,趾甲生长速度约每9个月1cm皮肤的功能:屏障、感觉、吸收、分泌、排泄、体温调节、物质代谢、免疫【吸收】:①角质层;②毛囊、皮脂腺;③汗管。

皮肤性病学总结重点排版后13页

皮肤性病学总结重点排版后13页

《皮肤性病学》总结重点笔记总论第二章皮肤的结构1.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表皮与真皮之间由基底膜带相连接。

皮肤中除各种皮肤附属器如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等外,还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

2.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总重量约占个体体重的16%,成人皮肤总面积约为1.5m2,新生儿约为0.21m2。

(P5)3. 表皮在组织学上属于复层鳞状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由外胚层分化而来)、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麦克尔细胞等构成。

4. 表皮细胞80%以上为角质形成细胞,其特征为在分化过程中可产生角蛋白。

角质形成细胞之间与下层结构之间存在一些特殊的连接如桥粒和半桥粒。

据分化阶段和特点将其分为五层,由深至浅分别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其中透明层仅见于掌跖等表皮较厚的部位)。

5. 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正常情况下约30%的基底层细胞处于核分裂期,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有次序地逐渐向上移动,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需14天,共约28天。

(P6)6. 基底膜带(BMZ)位于表皮与真皮之间,电镜下BMZ由胞膜层、透明层、致密层和致密下层四层结构组成。

BMZ的作用:①使真皮与表皮紧密连接②渗透作用③屏障作用。

(P9)7. 毛发包括:长毛、短毛、毫毛、毳毛。

毛发由同心圆状排列的角化上皮细胞构成,由内向外可分髓质、皮质和毛小皮,毛囊位于真皮和皮下组织中,由内毛根鞘、外毛根鞘和结缔组织鞘组成。

毛发的生长周期可分为生长期(约3年)、退行期(约3周)和休止期(约3月),各部位毛发并非同时生长或脱落,全部毛发中约80%处于生长期。

(P10)8. 皮脂腺是一种可产生脂质的器官,皮脂腺分布广泛,存在于掌跖和指趾屈侧以外的全身皮肤。

头面及胸背上部等处皮脂腺较多,称为皮脂溢出部位。

(P11)9. 汗腺,据结构与功能不同可分为小汗腺和顶泌汗腺。

小汗腺除唇红、鼓膜、甲床、乳头、包皮内侧、龟头、小阴唇及阴蒂外,遍布全身,以掌跖、腋、额部较多,背部较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肤性病学考试重点1,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2皮肤分三层:表皮层、真皮层、皮下组织。

3表皮由深至浅分别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

4表皮细胞通过时间:由基底层到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到角质层表面并脱落由需14天,共28天。

5表皮层分乳头层和网状层。

6表皮黑素单元?一个黑素细胞可以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一个表皮黑素单元。

7. 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8. 真皮:由中胚层分化而来,由浅至深可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但两层之间并无界限。

9. 真皮在组织学上属于不规则的致密结蒂组织,由纤维,基质和细胞成分组成,纤维包括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网状纤维。

10. 皮脂腺是一种可以产生脂质的器官,属泡状腺体由腺泡和较短的导管构成。

11 Padnian小体感受压力;Meissner小体感受触觉12角质层是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其次是毛囊,皮脂腺,汗腺。

13.皮肤的功能:屏障功能,吸收功能,感觉功能,皮肤的分泌和排泄功能,皮肤的体温调节功能,皮肤的代谢功能,皮肤的免疫功能14皮肤的吸收功能受多种因素影响:①皮肤的结构和部位(皮肤的吸收和角质层的厚薄,完整性和通透性有关。

吸收能力:阴囊>前额>大腿屈侧>上臂屈侧>前臂>掌趾)②角质层的水合程度③被吸收物质的理化性质(吸收强弱:羊毛脂>凡士林>植物油>液状石蜡)15. 皮肤脂溶性的物质易吸收,脂溶性的维生素有VADEK16. 体表散热主要通过辐射、对流、传导、汗液蒸发实现。

环境温度过高时主要的散热方式为:汗液蒸发17. 瘙痒是皮肤最常见的症状,是皮肤特有感觉。

疼痛常见于带状疱疹,麻木感常见麻风患者。

18. 皮损(皮肤损害):客观存在,可看到或触摸到的皮肤黏膜及其附属器的改变称为体征。

19. 原发性皮损:由皮肤性病的组织病理变化直接产生,对皮肤性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斑疹,斑块,丘疹,风团,水疱,脓疱,结节,囊肿)20. 斑疹与周围皮肤齐平,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不规则,斑疹直径<1cm;斑片直径>1cm出血斑直径小于2mm寸称瘀点,大于2mm寸称为瘀斑21. 丘疹:为局限性、实质性、直径小于1cm的表浅隆起性皮损。

形态介于斑疹和丘疹之间的稍隆起的皮损称为斑丘疹。

丘疹顶部有小水疱时称为丘疱疹。

丘疹顶部有小脓疱时称为丘脓疱疹。

22风团:为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暂时性、隆起性皮损。

23.水疱为局限性的,隆起性,内含液体的腔隙性皮损,直径一般小于1cm大于1cm者称为大疱;内容物含血液者称为血疱。

24 .继发性皮损:是由原发性皮损演变而来,或因搔抓,治疗不当引起。

(糜烂,溃疡,鳞屑,浸渍,裂隙,瘢痕,萎缩,痂,抓痕,苔藓样变。

)25裂隙:也称皲裂,为线状皮肤裂口,可深达真皮。

26. 角质促成剂的作用:促进表皮角质层正常化,收缩血管,减轻渗出和浸润。

27. 角质剥脱剂的作用:使过度角化的角质层细胞松弛脱落。

28酊剂是非挥发性药物的乙醇溶液;醑剂是挥发性药物的乙醇溶液。

洗剂:也称震荡剂,是粉剂(30%~50%与水的混合物,两者不相溶。

有止痒,散热,干燥及保护作用。

29. 抗组胺药的药理作用:H1受体拮抗剂:与组胺争夺相应靶细胞上的H1受体,产生抗组胺作用。

分为两代,第一代易透过血脑屏障导致嗜睡乏力好多并发症。

第二代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副作用少,运用广泛。

H2受体拮抗剂:拮抗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

(西咪替丁,雷尼替丁)30.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抗炎、免疫抑制、抗细胞毒、抗休克、抗增生。

31.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原则:①足量开始②逐渐减量③减量过程中如出现反跳现象,应加大剂量④长期用药患者应寻找最合适最小维持量。

32. 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①升高血糖,降低白蛋白,脂质重分布,保钠排钾, ②消化道溃疡,满月脸,座疮加重感染③停药后,出现肾上腺素危象。

33. 单纯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以簇集性水疱为特征。

34. 带状疱疹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VZV再激活所致,表现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泡为特征,常伴显著的神经痛。

35. Ramsay-Hunt综合征:面瘫、耳痛、外耳道疱疹三联征。

带状疱疹的治疗原则:抗病毒、止痛、消炎、防止并发症。

37. 带状疱疹的治疗:1•系统药物治疗①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②镇静止痛(消炎痛,阿米替林)③糖皮质激素(泼尼松)2•外用药物①外用药(干燥、消炎为主,疱未破时用炉甘石洗剂,破溃时用新霉素软膏)②眼部处理。

(外用阿昔洛韦滴眼液)3.物理疗法(如紫外线,红外线)38. 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皮肤粘膜所导致的良性赘生物。

39. 扁平疣: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多由HPV-3所致,好发于颜面部、手背及前臂。

40. Koebner现象:即自体接种反应,搔抓后皮损呈串珠状排列。

41. 传染性软疣是由传染性软疣病毒(MCV)感染所致的传染性皮肤病。

临床表现:多累及儿童、性活跃人群和免疫功能低下者。

传染性软疣典型皮损为直径3~5mn大小的半球形丘疹,呈灰色或珍珠色,表面有蜡样光泽,中央有脐凹,内含乳白色干酪样物质即软疣小体。

42. 脓疱疮: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皮肤化脓性炎症。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征)的特征表现:在大片红斑的基础上出现松弛性水疱,尼氏征阳性,皮肤大面积剥脱后留有潮红的糜烂面,似烫伤样外观,褶皱部位明显。

脓液中可分离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

43. 大疱性脓疱疮包内可见半月状积脓44. 脓藓:是由亲动物性皮肤藓菌引起的头皮严重超敏反应。

可破坏毛囊,留下永久性秃发和瘢痕。

45. 虑过紫外线灯(WOOD检查,黄藓病发暗绿色荧光,白藓病发亮绿色荧光,黑点藓病发发则无荧光。

46. 疖:系毛囊深部及周围组织的化脓性炎症。

47. 疖病:疖多为单发,若数目较多且反复发生,经久不愈,则称为疖病。

50.丹毒多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不化脓;蜂窝织炎多由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化脓。

真菌不耐热,100C时大部分真菌在短时间内死亡,但低温条件下可长期存活,紫外线和X线均不能杀死细菌,甲醛、苯酚、碘酊和过氧乙酸等化学消毒剂均能迅速杀火真菌。

58. 头癣:是指累及头发和头皮的皮肤癣菌感染。

头癣分为黄癣、白癣、黑点癣、脓癣四种类型。

白癣:病发与高出头发2~4mn处即折断;黑点癣:病发刚出头皮即折断。

Wood丁检查头癣:黄癣病发呈暗绿色荧光,白癣病发显示亮绿色荧光,黑点癣病发则无荧光。

头癣的五条联合治疗方案:服药、搽药、洗头、剪发、消毒。

59. 头癣和足癣由红色毛癣菌引起。

水疱鳞屑癣:好发于指(趾)间、掌心、足侧部,瘙痒明显。

足癣多累及双侧,往往由一侧传播至对侧;而手癣常见于单侧。

手足癣分三种类型:水疱鳞屑型、角化过度型、浸渍糜烂型。

体股癣用药时间1-2周,手足癣疗程一般需要1-2个月。

60. 甲真菌病:由各种真菌引起的甲板或甲下组织感染。

分为4型:白色浅表型,远端侧位甲下型,近端甲下型,全甲毁损型。

全甲毁损型是各型甲真菌病发展的最终过程。

61接触性皮炎:是由于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在皮肤粘膜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

变态型接触性皮炎为典型的W型超敏反应。

62. 湿疹是一种世型超敏反应;。

可分为急性,慢性,亚急性湿疹。

急性湿疹临床表现:多形皮疹,易于渗出,瘙痒异常,对称分布。

对称性、多形性、瘙痒性、弥漫性、渗出性、复发性63. 荨麻疹多数为I型超敏反应。

急性荨麻疹皮损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

皮损反复发作超过6周以上,且每周发作至少两次者称为慢性荨麻疹。

64. 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栓剂、灌注、外用药吸收等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反应。

固定性药疹:由解热镇痛类,磺胺类,巴比妥类和四环素类引起的,好发于口腔和生殖器皮肤一黏膜交界处。

65银屑病三征:蜡滴现象、薄膜现象、点状出血。

66 Auspitz征:即点状出血,轻刮簿膜,数秒钟内红斑表面出现小出血点. Auspitz征是银屑病的斑鳞屑性损害的特征67同形反应:是指正常皮肤在受到非特异性损伤(如创伤、抓伤、手术切口、日晒、接种或有些皮肤病等)后,可诱发与已存在的某一皮肤病相同的皮损。

(白癜风,扁平疣)68. 寻常性银屑病分为三期①进行期②静止期③退行期。

69. 寻常座疮: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具有一定的损容性。

座疮的发生机制:雄激素及皮脂腺增加,毛囊皮脂腺开口处过度角化,座疮丙酸杆菌感染,继发炎症反应。

70. 脂溢性皮炎:又称脂溢性湿疹,系发生于头面及胸背等皮脂溢出较多部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一期梅毒的特点:硬下疳。

非淋菌性尿道炎是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性病。

危害最大的性病是艾滋病湿疹的诊断要点对称性、多形性、瘙痒性、弥漫性、渗出性、复发性诊断药疹的要点是用药史潜伏期瘙痒性皮疹和发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