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预案
煤矿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资源配送与接收
在指定地点设立资源接收 点,负责接收、登记和分 配应急资源,确保资源得 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06
培训、演练与评估
培训计划及内容
制定针对不同岗位人员的培训计划,包括应急管理人员、救援队伍、现场操作人员 等。
培训内容包括环境污染事件的基本知识、应急响应程序、个人防护和救援技能等。
预案评估与改进
01
制定预案评估标准和方法,定期对预案进行评估,发现存在的问题和 不足。
02
针对评估结果,及时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提高预案的适用性和可 操作性。
03
鼓励开展预案的交流和分享,借鉴其他煤矿的优秀经验和做法,不断 提升预案水平。
04
建立预案持续改进机制,将应急处置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及时纳入预 案更新中,确保预案始终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储备用于污染控制和处理的专用设 备,如吸附材料、中和剂、围堰等 ,以便快速应对不同类型的污染。
应急监测仪器
配备便携式气体检测仪、水质分析 仪等,用于实时监测污染物的种类 和浓度,为应急处置提供数据支持 。
资源调度程序
资源需求评估
01
根据污染事件的性质、规模和影响范围,评估所需应急资源的
种类和数量。
负责受伤人员的现场救治和转运工作,提 供必要的医疗支持和保障。
03
预警与报告机制
预警信息发布
预警级别划分
根据环境污染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将预警级别划分为Ⅰ级 (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四个等级。
预警信息发布条件
当发生或可能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时,应立即启动预警信息发布程序。发布条件包括监 测数据异常、群众举报、媒体报道等。
煤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煤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一、工作目标本预案旨在建立健全煤矿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件对煤矿工人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影响,保障煤矿生产的正常运行。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1)加强煤矿公共卫生安全管理,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建立健全煤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实战能力。
(3)做好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投入使用。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1)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煤矿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责任主体和职责分工。
(2)成立煤矿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协调、指挥煤矿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
(3)加强与地方政府、卫生部门、煤矿安全监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1)建立煤矿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在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2)优化煤矿突发事件应急流程,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效率。
(3)建立健全煤矿突发事件信息共享机制,确保各部门、各层级之间信息畅通,提高应急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三、组织管理1、成立煤矿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煤矿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
2、设立煤矿突发事件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协调、信息收集、预案管理等工作。
3、成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包括医疗救援、卫生防疫、安全保卫等,负责具体实施应急救援任务。
4、明确各部门、各层级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5、建立煤矿突发事件应急专家库,为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和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6、定期组织煤矿突发事件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全体员工的应急意识和实战能力。
四、预防措施1、加强卫生管理(1)建立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确保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条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煤业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05
应急培训与演练
应急培训计划
1 2 3
定期培训
公司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培训,针对突发环 境事件的可能原因、应急响应程序、应急处置方 法等内容进行培训。
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突发环境事件的识别、预 警、应对措施,以及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和沟通等 。
培训效果评估
每次培训后,应进行效果评估,对参训人员的掌 握程度、应对能力等进行考核,确保培训效果。
加强员工安全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今后的应急工作提供参考。
06
预案修订与更新
修订周期与频次
预案修订周期
建议预案每三年修订一次,以保持预案的时效性和适用性。
修订频次
若在预案实施期间出现重大环境事件,应及时对预案进行修 订和完善。
预案审批与发布
审批流程
预案需经过企业内部审批程序,包括相关部门审核、专家评审和领导审批等环节 。
发布渠道
物资保障
应急指挥中心应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准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设备 ,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应急终止与后期处置
应急终止
当突发环境事件得到有效控制,事故现场已无危险时,应急指挥部可以宣布应 急终止。
后期处置
应急指挥部应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处理和总结,并 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同时,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 善,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应急监测设施
气体监测仪
在煤矿中,气体监测仪可以用于 监测甲烷、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 的浓度,为应急人员提供预警和
决策支持。
水质监测设备
用于监测地表水、地下水、废水 等的水质情况,确保在突发环境 事件中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水质
煤矿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保障煤矿生产安全,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1.2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矿在生产、建设、经营活动中,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生产安全事故及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
1.3 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生命至上;(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3)统一指挥,分级负责;(4)快速反应,协同作战。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2.1 应急指挥部成立煤矿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全面领导和指挥应急工作。
2.2 应急指挥部职责(1)制定和调整应急预案;(2)组织应急演练;(3)启动和终止应急响应;(4)指挥救援行动;(5)协调各部门工作。
2.3 应急指挥部下设各专项工作组(1)现场救援组:负责事故现场救援工作;(2)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救治和医疗救护工作;(3)物资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调配和供应;(4)信息宣传组:负责应急信息的收集、发布和宣传;(5)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后勤保障工作。
三、应急响应3.1 预警(1)加强监测,及时掌握事故发展态势;(2)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相关人员做好防范准备。
3.2 应急响应级别根据事故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级别: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
3.3 启动应急响应(1)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决定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2)各专项工作组按照职责分工,迅速开展工作。
四、应急处置4.1 现场救援(1)迅速开展现场救援,确保人员生命安全;(2)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治,并转送至医院;(3)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4.2 医疗救护(1)组织医疗救护队伍,开展伤员救治工作;(2)根据需要,请求上级医疗救援力量支援。
4.3 物资保障(1)调配应急物资,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2)加强物资管理,防止物资浪费。
4.4 信息宣传(1)及时发布事故信息,回应社会关切;(2)做好舆论引导,维护社会稳定。
煤矿环境保护应急救援预案

一、总则1. 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煤矿事故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煤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
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煤矿企业发生事故导致环境污染的应急救援工作。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设立煤矿环境保护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2. 指挥部职责(1)制定应急救援方案,组织各部门、各单位落实;(2)协调环保、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3)对应急救援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3. 各部门职责(1)环保部门:负责对事故环境污染进行监测、评估,提出治理措施;(2)公安部门:负责现场秩序维护,确保应急救援工作顺利进行;(3)消防部门:负责现场火灾扑救、救援工作;(4)卫生部门:负责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确保生命安全;(5)企业:负责事故现场的环境保护工作,配合各部门开展应急救援。
三、应急救援措施1. 事故发生初期(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部门和企业;(2)组织人员开展事故调查,确定污染范围和程度;(3)采取有效措施,切断污染源,防止污染扩散。
2. 事故中期(1)加强现场监测,掌握污染变化情况;(2)根据污染程度,采取针对性治理措施;(3)对受污染区域进行隔离,防止人员接触。
3. 事故后期(1)对受污染区域进行彻底清理,消除污染;(2)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追究相关责任;(3)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四、应急保障1. 人员保障(1)成立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人员和设备;(2)加强应急演练,提高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
2. 资金保障(1)设立专项基金,用于事故应急救援;(2)根据实际情况,争取上级资金支持。
煤矿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提高煤矿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能力,保障煤矿及周边环境安全,减少环境污染事故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矿在生产、建设、运输等过程中发生的各类环境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1. 矿井废水泄漏;2. 矿井废气排放超标;3. 矿井固体废弃物处理不当;4. 矿井事故引发的次生环境事件;5. 矿井周边环境受到污染。
三、应急组织体系1. 成立煤矿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由矿长担任总指挥,分管环保的副矿长担任副总指挥,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 设立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环境应急管理、应急物资储备、应急演练等工作。
3. 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负责本部门范围内的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工作。
四、应急响应程序1. 预警与报告(1)当监测到环境污染指标异常或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时,相关部门应立即启动预警机制。
(2)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并向上级环保、安全生产等部门报告。
2. 应急响应(1)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
(2)根据事故情况,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3. 应急处置(1)针对不同类型的环境突发事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2)组织专业队伍进行现场勘查、污染治理、环境监测等工作。
4. 应急恢复(1)事故得到控制后,组织开展环境恢复工作。
(2)对受损环境进行修复,确保环境质量达标。
五、应急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1)加强应急队伍培训,提高应急人员业务素质。
(2)明确应急队伍职责,确保应急工作有序开展。
2. 物资保障(1)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应急装备、防护用品、检测设备等。
(2)确保应急物资的供应,满足应急处置需求。
3. 资金保障(1)设立专项环保基金,用于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2)积极争取上级部门资金支持,确保应急工作顺利开展。
六、应急培训与演练1. 定期开展应急培训,提高员工环保意识和应急技能。
煤矿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了确保煤矿在发生突发环境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应急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对人员、财产和环境的影响,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矿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类突发环境事故,包括但不限于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煤矿突发环境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全面协调、指挥和监督突发环境事故的应急工作。
2.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现场处置组:负责现场事故的处置和救援工作;(2)监测预警组:负责事故现场及周边环境的监测和预警工作;(3)信息报送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整理和报送工作;(4)物资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采购、储备和供应工作;(5)应急宣传组:负责应急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教育工作。
四、应急响应程序1. 事故发生(1)事故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应急处置工作;(2)现场处置组迅速到达事故现场,开展救援和处置工作;(3)监测预警组对事故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评估事故影响范围和程度;(4)信息报送组及时向应急指挥部和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2. 事故升级(1)如事故影响范围扩大,应急指挥部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预案,调整应急措施;(2)现场处置组、监测预警组、信息报送组等各组应按照预案要求,进一步加强应急工作。
3. 事故结束(1)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应急指挥部宣布应急响应结束;(2)现场处置组、监测预警组、信息报送组等各组应按照预案要求,做好事故善后处理工作。
五、应急保障措施1. 物资保障:应急指挥部应提前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防毒面具、防护服、应急照明设备等。
2. 人员保障:应急指挥部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环境事故的能力。
3. 技术保障:应急指挥部应加强与专业机构的合作,提高事故监测和处置能力。
4. 资金保障:应急指挥部应建立健全应急资金管理制度,确保应急资金及时到位。
六、预案的修订与实施1. 本预案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定期进行修订和完善。
煤矿环境保护应急救援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煤矿生产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确保在发生环境事故时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进行应急救援,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煤矿范围内因生产、施工、管理等原因导致的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救援指挥部- 负责全面领导环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 建立环境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指挥协调各部门和单位的应急救援行动。
2. 环境监测组- 负责对事故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实时监测,评估污染程度。
- 及时向指挥部报告监测数据和环境变化情况。
3. 事故调查组- 负责事故原因调查,分析事故发生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 对事故责任进行认定,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4. 应急处理组- 负责制定环境事故应急处理方案,组织实施应急措施。
- 对受污染区域进行清理,防止污染扩散。
5. 医疗救护组- 负责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
6. 后勤保障组- 负责应急救援物资的采购、调配和供应。
- 确保应急救援行动的物资需求。
四、应急响应程序1. 预警- 环境监测组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向指挥部报告。
- 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部门和单位。
2. 应急响应- 环境监测组继续监测污染情况,评估污染程度。
- 应急处理组根据污染情况制定应急处理方案。
- 医疗救护组做好伤员救治准备。
3. 应急处理- 根据应急处理方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源,防止污染扩散。
- 对受污染区域进行清理,恢复环境。
4. 后期处置- 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分析事故原因。
- 后期修复受损环境,恢复生态平衡。
五、保障措施1. 人员培训- 定期对应急救援人员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2. 物资储备- 储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确保应急救援行动的物资需求。
3. 技术支持- 与环保、卫生等相关部门建立合作关系,提供技术支持。
4. 信息发布- 及时向公众发布事故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同煤矿集团浩然煤业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预案目录第一章总论 ................................................................. 11.1 编制目的................................................................ 11.2 编制依据................................................................ 11.3 适用范围................................................................ 21.4 工作原则................................................................ 21.5 突发环境事件分级........................................................ 3第二章基本情况................................................................ 52.1 单位基本情况............................................................ 52.1.1 企业简介.......................................................... 52.1.2 地理地形.......................................................... 52.1.3 井田地层.......................................................... 62.1.4 气象及地震........................................................ 72.1.5 组织机构.......................................................... 72.1.6 总平面布置及道路情况.............................................. 72.1.7 疏散路线.......................................................... 82.2 单位生产情况.......................................................... 102.2.1 主要产品及原辅材料、燃料使用情况................................ 102.2.2 生产工艺........................................................ 102.2.3 生产设备........................................................ 122.2.4 环境保护........................................................ 152.3 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基本情况.......................................... 192.3.1 危险化学品...................................................... 192.3.2 危险废物........................................................ 202.4 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 202.4.1 环境功能区划.................................................... 202.4.2 周边区域情况.................................................... 202.4.3 周边水系........................................................ 212.4.4 环境保护对象.................................................... 22第三章环境风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 233.1 环境风险源辨识........................................................ 233.1.1 风险识别........................................................ 233.1.2 识别结果........................................................ 263.2环境风险评估.......................................................... 263.2.1 开采过程风险评估................................................ 273.2.2 矸石危害分析.................................................... 273.2.3 火灾事故消防废水................................................ 273.2.4 污水处理站...................................................... 283.2.5 油库、化学药品仓库.............................................. 28第四章应急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 294.1 应急组织体系.......................................................... 294.1.1 组织体系........................................................ 294.1.2 参与部门........................................................ 294.2 应急救援指挥部........................................................ 304.2.1 组织结构........................................................ 304.2.2 组成人员........................................................ 304.2.3 联系电话........................................................ 304.3 指挥机构的主要职责.................................................... 314.3.1 应急指挥部职责.................................................. 314.3.2 现场指挥人职责.................................................. 324.3.3 专家组职责...................................................... 32第五章应急能力建设........................................................... 335.1 应急处置队伍.......................................................... 335.1.1 应急处置小组.................................................... 335.1.2 联系电话........................................................ 345.1.3 主要职责........................................................ 345.1.4 应急要求........................................................ 355.2 应急设施(备)和物资.................................................. 375.2.1 应急设施........................................................ 375.2.2 应急设备........................................................ 375.2.3 应急物资........................................................ 375.3 应急物资外部调用...................................................... 385.4 装备或物资应急能力.................................................... 38第六章预警与信息报送......................................................... 396.1 预防与报警............................................................ 396.1.1自然灾害造成事故的预防和预警.................................... 396.1.2 煤矸石自燃的预防与预警.......................................... 406.1.3 突发拦渣坝事故的预防和预警...................................... 406.1.4 地表塌陷事故的预防.............................................. 416.2 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416.2.1 及时有效的报警装置.............................................. 416.2.2 预警行动........................................................ 426.2.3 预警程序........................................................ 426.2.4 企业内部报告程序................................................ 436.2.5 外部报告时限要求及程序.......................................... 446.2.6 外部联系电话.................................................... 446.3 信息报送.............................................................. 45第七章应急响应和措施........................................................ 467.1 分级响应机制.......................................................... 467.1.1 分级响应机制.................................................... 467.1.2 应急响应程序.................................................... 467.2 现场应急措施.......................................................... 467.2.1 基本应急方案.................................................... 467.2.2 应急过程中使用的工具............................................ 507.2.3 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应急方案...................................... 507.2.4 事故现场人员的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地点...................... 517.2.5 现场应急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 517.2.6 危险区的隔离.................................................... 517.2.7 处置事故可能产生二次污染的处理措施.............................. 527.3 应急设施(备)及应急物资的启用程序.................................... 527.4 抢险、处置及控制措施.................................................. 537.4.1 应急抢险、处置队伍的调度........................................ 537.4.2 抢险、处置人员防护、监护措施.................................... 537.4.3 抢险、处置方式、方法............................................ 547.4.4 现场实时监测及异常情况下抢险人员的撤离条件、方法................ 557.4.5控制事故扩大的措施.............................................. 557.4.6事故可能扩大后的应急措施........................................ 557.4.7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和控制........................................ 557.5 人员紧急撤离和疏散.................................................... 567.5.1事故现场人员的清点、撤离方式、方法.............................. 567.5.2非事故现场人员的紧急疏散........................................ 567.5.3中毒、受伤人员现场救治方法...................................... 567.5.4 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 577.5.5事故现场周边区域的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办法........................ 577.6 突发大气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措施........................................ 577.7 水环境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措施.......................................... 587.8 应急监测.............................................................. 587.8.1 产生事故主要污染物现场应急监测方法和标准........................ 597.8.2 发生事故主要污染物现场实验室监测方法和标准...................... 597.8.3 应急监测与实验室分析所采用的仪器、药剂.......................... 607.8.4 可能受影响区域的监测布点和监测频次.............................. 627.8.5监测人员的防护措施.............................................. 637.8.6内部、外部应急监测分工说明...................................... 637.9 应急终止.............................................................. 647.9.1 应急终止的确认.................................................. 647.9.2 应急终止的条件.................................................. 647.9.3 事故后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647.9.4 应急终止的程序.................................................. 647.9.5应急终止的通知.................................................. 657.9.6事故情况上报事项................................................ 657.9.7向事故调查小组移交的相关事项.................................... 657.9.8事故损失调查与责任认定.......................................... 657.9.9 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总结报告........................................ 667.9.10 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修订......................................... 66第八章后期处置.............................................................. 688.1 现场恢复.............................................................. 688.1.1 事故现场的保护措施.............................................. 688.1.2 现场净化方式、方法.............................................. 688.1.3 明确事故现场洗消工作的负责人和专业队伍.......................... 688.1.4 洗消后二次污染的防治方案........................................ 688.2 环境恢复.............................................................. 698.2.1 生态环境恢复方法................................................ 698.2.2 生态环境恢复程序................................................ 698.3 善后赔偿.............................................................. 698.3.1 善后处置........................................................ 69第九章保障措施.............................................................. 709.1 通信与信息保障........................................................ 709.1.1 应急启动时的通信保障............................................ 709.1.2 开进中的通信保障................................................ 709.1.3 处置中的通信保障................................................ 709.2 应急队伍保障.......................................................... 709.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719.3.1 应急物资........................................................ 719.3.2 矿山救护........................................................ 759.3.3 保管、维护与保养保障............................................ 769.4 经费及其它保障........................................................ 769.4.1 经费保障........................................................ 769.4.2 其它保障........................................................ 76第十章应急培训和演练........................................................ 7710.1 培训................................................................. 7710.1.1 应急处置队员的专业内容和方法................................... 7710.1.2 单位员工应急处置基本知识培训的内容和方法....................... 7710.1.3外部公众应急处置基本知识培训的内容和方法....................... 7810.1.4运输司机、监测人员等培训的内容和方法........................... 7810.1.5 应急培训内容、方式、记录表..................................... 7810.2 演练................................................................. 7910.2.1 演练计划编制依据............................................... 7910.2.2 演练准备....................................................... 7910.2.3 演练范围与频次................................................. 7910.2.4 演练组织....................................................... 7910.2.5 应急演练的评价、总结与追踪..................................... 80第十一章奖惩 ............................................................... 8311.1 奖励................................................................. 8311.2 责任追究............................................................. 83第十二章预案评审与发布....................................................... 8412.1 内部评审............................................................. 8412.2 外部评审............................................................. 8412.3 预案发布............................................................. 8412.3.2 报送单位....................................................... 84第十三章预案实施、生效的时间和更新.......................................... 8513.1 应急预案的备案....................................................... 8513.2 预案的更新........................................................... 8513.4 预案的制定与解释..................................................... 8513.5 预案的实施........................................................... 85附则 ........................................................................ 8614.1 名词解释............................................................. 8614.2 预案的编制人员....................................................... 87附件 ........................................................................ 88附件1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88附件2 危险废物登记文件:................................................. 89附件3 应急处置组织机构................................................... 90附件4 应急处置有关人员联系电话........................................... 91附件5 外部救援单位联系电话............................................... 92附件6 政府有关部门联系电话............................................... 93附件7 区域位置及周围环境敏感点分布图..................................... 94附件8 本单位及周边重大危险源分布图....................................... 96附件9 应急设施/设备平面布置图............................................ 97附件10 信息报告格式...................................................... 98第一章总论1.1 编制目的为了贯彻、落实“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科学发展观,有效防范大同煤矿集团同生浩然煤业有限公司(以下行简称“同生浩然”)环境污染事件,特别是重大、特大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及时、合理地处置可能发生的各类重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有效控制和消除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建立健全本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规范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工作,形成防范有力、指挥有序、快速高效和协调一致的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制定本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