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成鱼的池塘环境条件概要

合集下载

鳑鲏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鳑鲏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鳑鲏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鳑鲏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因此备受市场青睐。

本文将介绍鳑鲏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选址、水质调节、饲料管理以及疾病防控等方面。

通过正确的养殖技术,可以提高鳑鲏的养殖效益,满足市场需求。

正文:一、选址选择养殖场地是鳑鲏养殖的第一步,合适的环境和地理位置能为鳑鲏提供良好的生存条件。

合适的选址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水源条件良好:鳑鲏是淡水鱼类,所以要选择水源取自无污染的河流、湖泊或地下水。

2.土壤肥沃:养殖池塘的底质土壤应具有较好的透水性和保水性,在肥沃的土壤中养殖的鳑鲏能取得更好的生长效果。

3.环境条件适宜:光照充足、水温适中、无恶劣气候和水体波动的地区较为适宜鳑鲏的养殖。

二、水质调节水质是鳑鲏生长和发育的重要环节,关系到鳑鲏的健康和养殖效益。

在养殖过程中,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水质调节:1. pH值控制:鳑鲏适宜的pH值范围为6.5~8.5,通过适时添加生石灰、石灰石等调整水质的酸碱度。

2. 溶氧量管理:保证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为5mg/L以上,可以采用增氧设备或泵气等方式增加溶氧量。

3. 硝酸盐和铵盐含量控制:过高的硝酸盐和铵盐含量会影响鳑鲏的生长,及时监测并采取清除废水、定期更换水体等方法控制含量。

三、饲料管理正确的饲料管理对于鳑鲏养殖的效果至关重要,应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和饲养密度确定合适的饲养量和饲养频次。

1. 幼鱼期:幼鱼期是鳑鲏生长的关键时期,应选择浮游性的饵料,如浮游虾、豆苗等。

每日喂养3~5次,每次喂食量约幼鱼平均重量的2%~4%。

2. 育成期:育成期是鳑鲏生长较快的时期,可逐渐转为粒状或颗粒饲料。

每日喂养2~4次,每次喂食量约鱼体重的1.5%~2.5%。

3. 成鱼期:成鱼期中,鳑鲏的食欲减小,喂食次数应减少至1~2次。

应选择高蛋白、低脂肪的饲料,每次喂食量约鱼体重的0.5%~1%。

四、疾病防控在鳑鲏的养殖过程中,可能会遭受到各种疾病的威胁,因此需要做好疫病防控工作。

db511802t 2-2011 雅鱼成鱼人工养殖技术规范.doc

db511802t 2-2011 雅鱼成鱼人工养殖技术规范.doc

DB511802/T 2—2011雅鱼成鱼人工养殖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人工养殖雅鱼成鱼养殖环境条件、投入品、成鱼养殖鱼病防治、安全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行政区域内的雅鱼成鱼人工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 5051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 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 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SC/T 1006 淡水网箱养鱼通用技术要求DB511802/T 1 雅鱼3 环境条件3.1 场地选择有自流水源,水源充足,水质不受污染,水温不高于25℃,交通方便的地方建池。

或选择雨城区境内水库,根据雨城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在其适宜区域设置网箱。

3.1.1 面积根据地形,建设规模,养殖类型确定面积大小。

3.1.2 池深成鱼池深度1~1.5m。

3.1.3 鱼池消毒放鱼之前用生石灰或用漂白粉泼洒消毒。

4 成鱼养殖4.1 鱼种来源鱼种来源于雅安雨城区境内青衣江水系的齐口裂腹鱼亲鱼,经过人工繁殖而产生的苗种,并经检疫合格。

4.2 养殖池的条件与要求水源充足,进水排水方便,池埂坚固,无渗漏,pH值6.5~8.5,水深在1.0~1.5m为适宜,水质应符合NY 5051规定。

4.3 放养前的准备,对鱼池进行整修消毒、对鱼种进行消毒。

4.4 鱼种放养规格和密度,规格为≥20g/尾,放养密度为流水养殖100~200尾/㎡,网箱养殖80~200尾/㎡,网箱养殖应符合SC/T 1006的规定。

4.5 养成期管理,经常巡视鱼池,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每日投喂量,一般每天投喂3~5次;做到定位、定时、定质、定量投喂;保证水体交换,注意鱼池卫生和病害防治,1定期检查做好记录。

牙鲆成鱼养殖技术小结

牙鲆成鱼养殖技术小结

牙鲆成鱼养殖技术小结
莫有东;莫育军
【期刊名称】《科学养鱼》
【年(卷),期】2003(000)008
【摘要】一、养殖池的准备选择的池塘要求水源清新,纳水方便,未受污染,底质为砂底或泥砂底,单池面积一般为20~60亩,水深平均1.7米左右,最好为长方形东西走向,两端设进排水闸门,可顺利排干池水,便于收获;自然纳潮和半人工纳潮,保证高温期最高水位的用水量,日常最高换水量可达50%;养殖区海水的理化指标应在年平均溶氧含量6毫克/升以上。

【总页数】1页(P27)
【作者】莫有东;莫育军
【作者单位】广西水产学校,530021;玉林市玉州区水产畜牧局,537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牙鲆原代肾细胞培养及其对牙鲆弹状病毒的易感性研究 [J], 张家林;唐小千;绳秀珍;邢婧;战文斌
2.Hg2+对克隆牙鲆和普通牙鲆的急性毒性 [J], 姜宏波;王桂兴;刘海金;包杰;韩英;宋宏
3.mtDNA 和微卫星标记在放流牙鲆和非放流牙鲆鉴定中的应用 [J], 童爱萍;司飞;刘海金;王桂兴;于清海;王玉芬;姜秀凤;侯吉伦
4.舟山牙鲆、杂交牙鲆、青岛牙鲆和漠斑牙鲆对比养殖研究 [J], 史会来;楼宝;毛国民
5.两项研究项目:《华鲮的人工繁育与成鱼养殖技术研究》、《中华倒刺鲃全人工养殖与规模化成鱼养殖技术研究》通过专家鉴定 [J], 蜀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鲟鱼养殖技术大全

鲟鱼养殖技术大全

鲟鱼养殖技术大全一、鲟鱼网箱养殖1.水体要求选择水质清新、无污染的水库、湖泊和河流,要求水体面积较大,应在100亩以上,水深**好在5米以上,底质为泥沙或沙泥均可。

水体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水温能保持在4~28℃之间,水中溶氧达到5毫克/升以上。

网箱应设置在避风向阳、水面宽阔、水深4米以上、水流畅通、溶氧量高、水质适宜的区域。

同时应注意避开水上交通要道,但要临近陆上交通便利的地方。

2.网箱规格与制作鲟鱼养殖网箱多为双层网箱,制作材料为聚乙烯或聚氯乙烯网片,大网箱规格为3米×4米×2.5米,小网箱规格为3米×2米×2米,网目依鱼种的大小而定。

为避免饲料流失,在网底缝上密眼筛绢布作食台。

网箱可用浮式,也可用沉式,一般静水水体用浮式网箱,流动水体用沉式网箱。

浮式网箱用浮桶支撑,用绳索固定于岸边,可随水位波动而升降;沉式网箱用竹排固定,并用支脚固定在水底。

一般每4个网箱为一组,每组网箱间隔2米以上。

3.幼鱼放养利用网箱养殖鲟鱼,只能养殖成鲟,而不能用于育种。

放养鱼种规格应在20厘米以上,体重在20~50克。

要求幼鱼体质健壮,摄食能力强。

网箱放养密度。

4.饲养管理(1)投饵管理利用网箱养殖鲟鱼成鱼,一般都使用全价人工配合颗粒饵料。

饵料粒径视鱼体大小而异,一般在2~6毫米。

根据水温变化、天气变化、水中溶氧变化、鱼的活动情况及鱼的增长状况,随时调整日投喂次数和投喂量。

在投喂饵料时,应坚持少量多次原则,并保证每次投喂时间在15~20分钟,以提高饵料利用率,确保每尾鱼都能吃到饵料。

(2)日常管理坚持每1~2天清刷网箱1次,及时排除箱内残饵、排泄物,保持网箱清洁卫生,保证箱内外水体交换。

经常检查内外箱网衣及框架是否有破损,如有破损,应及时修理,以防逃鱼。

定期对箱内鱼体进行消毒,每10~15天用2~3毫克/升漂白粉泼洒消毒,以防感染疾病。

二、鲟鱼庭院养殖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闲场地,开挖长50米、宽4米、深0.5米的长方形水泥池,上覆盖简易钢架塑料大棚,在池的中间搭建一跳板式人行过道,配备充气泵并连接充气石,将充气石均匀布入池水中,打一口深20米左右的手压井,**好同时设置一小水塔,用小水泵取水,水温一般可保持在16℃左右,可以起到夏天降温、冬天保温的作用。

3第三章 鱼池的环境

3第三章    鱼池的环境

三、 鱼池的生物
• • • • • • 养殖的鱼虾等之外: 高等水生植物 底栖动物 附生藻类 浮游生物 微生物
1、高等水生植物
• 鱼池中高等水生植物,有芦苇等挺水植 物,荇菜等浮叶植物,浮萍等漂浮植 物,苴草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等等。它 们吸收水中大量的营养物质,遮蔽阳光 防碍通风,影响天然饵料的繁殖,影响 水温和溶氧状况。因此养鱼池中不允许 此类植物繁殖,应予清除。但在潮泊、 水库等大水体中,这类水草是草食性鱼 类的饵料,又是定居型的鱼类的繁殖产 卵场所。
• 温越层
2、水温对养殖鱼类的影响
• 水温直接影响鱼类的代谢强度,从而影响 鱼类的摄食和生长,水温还会影响到鱼类 的生存。各种鱼类均有其适宜的温度范 围,在这个范围内随着水温升高,鱼的代 谢加强摄食增加,生长也加快。 • 温度对于鱼类生长速度的影响,可分为基 本停止生长12 ℃以下 、缓慢生长12-22℃ 和快速生长22-30℃三个不同温度限,
3)氧对养殖鱼类的影响
• 生存:0﹒5-- 3㎎L以上 • 生长:最佳5-7㎎L • 窒息点:鱼类在水中忍受溶氧的最低限度 鲫鱼: 0﹒5㎎L 鲤鱼:1 ㎎L 鳜鱼等:3 ㎎L 家鱼:2-3 ㎎L
4)鱼池溶氧的控制
• • 首先在修鱼池时不能过小,鱼池受风面扩 大。 二是池中和池旁不应有阻挡通风和遮蔽阳 光的高等水生植物和高大的树木等,使鱼 池有交好的通风和光照条件。 三是鱼池也不能过深,防止下层缺氧,对 于老鱼池应有计划地清除淤泥。 四是施肥投喂要合理。不使池水被古的有 机质晤谈,以致在天热时造成缺氧和泛塘。 五是当池水含氧过低时,及时加注新鲜 水,或是开动增氧机等改善溶氧条件。
三)池水的运动
• • 池水有运动现象,即使静水池塘也有。 池水运动的形式有波浪、混合、对流 等,不过池塘池水运动小,湖泊、水库 运动大,这与风的作用面积大小有关。 对流--

锦鲤池塘循环流水养殖试验

锦鲤池塘循环流水养殖试验

锦鲤池塘循环流水养殖试验
张秀芳;周维维;刘建新
【期刊名称】《科学养鱼》
【年(卷),期】2024()3
【摘要】2023年5月1日-10月20日,北京市渔业创新团队平谷区综合试验站在北京平谷区芮朝利养殖示范基地开展锦鲤池塘循环水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池塘养殖面积6.5亩。

基地采取“池塘跑道”模式养殖锦鲤,池塘建有3条跑道,为砖混结构,稳固平滑,跑道墙宽40厘米,人能通行。

每条跑道长22米、宽5米,共计330米2。

每条跑道前段均安装有3千瓦的推水设施.
【总页数】2页(P84-85)
【作者】张秀芳;周维维;刘建新
【作者单位】北京市平谷区畜牧水产服务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池塘微循环流水养殖锦鲤技术研究
2.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锦鲤试验
3.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配套草鱼鱼种养殖试验
4.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与传统池塘养殖松浦镜鲤的对比试验
5.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优化构建与罗非鱼高效生态养殖试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鱼类养殖的环境选择及其管理方法

鱼类养殖的环境选择及其管理方法

鱼类养殖的环境选择及其管理方法鱼类养殖是一项重要的养殖业务,对于保障人们的食物供应和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鱼类养殖能够获得更好的产出,环境选择和管理方法就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鱼类养殖的环境选择及其管理方法。

环境选择在选择鱼类养殖的环境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 水质条件:鱼类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因此选择具有良好水质的养殖环境至关重要。

水质参数包括溶氧量、水温、PH值、氨氮含量等,这些参数直接影响着鱼类的生长和发育。

一般来说,溶氧量应保持在5-8毫克/升,水温适宜范围为20-30摄氏度,PH值在6.5-8.5之间,氨氮含量要低于0.05毫克/升。

2. 光照条件:光照是鱼类养殖中另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

光照能够影响鱼类的食欲、生长和繁殖行为。

对于不同种类的鱼类,对光线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应根据具体的鱼类种类来确定。

3. 水体流动:鱼类对水体的流动也有一定的要求。

适度的水流可以增加溶氧量,并带走废物和水生生物的代谢产物,提供健康的生长环境。

同时,水体流动还可以模拟自然环境,促进鱼类的运动和生长。

管理方法在鱼类养殖的过程中,合理的管理方法可以帮助养殖户提高产出和经济效益。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管理方法:1. 饲料管理:合理的饲料管理是鱼类养殖的关键。

饲料应根据鱼类的种类、生长阶段和环境条件来进行科学配方和喂养。

饲料要保持新鲜,不宜过量,避免造成水质污染。

定期检测饲料的营养成分,根据检测结果进行调整和优化。

2. 疾病防控:鱼类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害,因此疾病防控是鱼类养殖中不可忽视的方面。

养殖户需要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定期检测水质和鱼类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

同时,定期做好鱼类的疫苗接种和预防药物的使用。

3. 养殖密度控制:合理的养殖密度可以提高鱼类的产出,但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疾病传播、饲料浪费等问题。

因此,养殖密度的控制非常重要,应根据鱼类的种类和养殖环境来确定最佳的养殖密度。

鱼类养殖养殖场地选址技术

鱼类养殖养殖场地选址技术

鱼类养殖养殖场地选址技术鱼类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养殖方式,不仅能提供丰富的鱼类资源,还能创造就业机会。

而养殖场地的选址对于鱼类养殖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键的养殖场地选址技术,以帮助养殖者选择适合鱼类养殖的场地。

一、水质状况评估水质是决定鱼类养殖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选址前,养殖者应对水质进行评估。

主要评估指标包括水体的PH值、氧含量、氨氮含量、温度等。

通常来说,鱼类适宜生长的水质PH值应在6.5-8.5之间,氧含量应在5mg/L以上,氨氮含量不应超过0.2mg/L。

同时,水温也是选择场地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鱼类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养殖者应根据养殖的鱼类种类来选择合适的水温。

二、水源的稳定性水源的稳定性对于鱼类养殖也是至关重要的。

养殖场地的水源应保持稳定的供水量,避免水源断续或者污染。

在选择养殖场地时,最好选择拥有稳定可靠水源的地区,以确保养殖过程中水量的充足。

三、土质评估土质条件对于鱼类养殖的营养和底泥的沉积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土质评估中,可以通过观察土壤质地、水分吸持能力、透水性等指标来评估土壤的适宜程度。

一般而言,选择排水良好、土壤富含营养物质的场地对于鱼类养殖更加有利。

此外,养殖者还可以进行地质勘探,以了解地下水位、地下水质等信息,避免出现地下水干涸或者水质污染的情况。

四、环境因素考虑养殖场地周围的环境因素也是需要考虑的。

选择远离工业污染、化工厂、拥有良好通风条件的场地,可以减少对鱼类生长的不利影响。

同时,避免选择过于阴暗、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场地,以确保鱼类养殖的健康和安全。

五、市场需求和交通便利性最后,养殖者还需要考虑市场需求和交通便利性。

选择距离市场近、交通便利的场地,可以更好地销售养殖产品,提高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鱼类养殖场地选址技术是鱼类养殖成功的关键之一。

养殖者在选址前需要评估水质状况、水源稳定性、土质情况以及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并考虑市场需求和交通便利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殖成鱼的池塘环境条件概要
池塘养鱼是我国精养成鱼的主要形式,成鱼饲养是将鱼种养成食用鱼,其目的是高产、优质和高效。

养殖成鱼就要紧密围绕养殖目的创造相应的的池塘条件。

人工开挖面积较小的静水水体由于管理较方便、环境较易控制、生产过程能全面掌握,故可进行高密度精养,获得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的养殖结果。

池塘是养殖鱼类栖息、生长、繁殖的环境,许多增产措施都是通过池塘水环境来影响鱼类。

因此,池塘环境条件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的高低。

池塘环境条件包括池塘位置、水源与水质、面积、水深、土质以及池塘形状与周围环境等,现将适宜养殖鱼的环境条件概要如下。

1.池塘位置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电力使用方便的地方建造鱼池。

这样既有利于注、排水,也有利于鱼种、饲料和成鱼的运输和销售。

2.水源和水质池塘应用良好的水源条件,以便于经常如注新水。

由于池塘高密度精养,其投饵施肥量大,池水溶氧量往往不应求,水质容易恶化,导致鱼类严重浮头而大批死亡。

增氧机虽可防止浮头,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水质,长此以往不利于鱼类生长。

池塘水源以无
污染的河、湖水为好,这种水溶氧高,水质良好,适宜于鱼类生长。

因此,鱼池最好靠近河边、湖边。

井水也可作水源,但其水温和溶氧均较低,应使井水流经较长的渠道或设晒水池,并在进水口下设接水板,待水落到接水板上溅起再流入池塘,以增加水温和溶氧量。

工厂和矿山排出的废水,往往含有对鱼类有害的物质,只有经过分析和试养,才能作为养鱼用水。

3.面积尽管面积较小的池塘(2~3亩)也能取得高产,但毕竟水环境不太稳定,并且占用的堤埂多,相对缩小了水面积。

而面积大,鱼的活动范围广,受风力的作用也较大,能增加溶氧,更重要的是表层和底层水借风力作用可不断进行混合,以改善下层水的溶氧状况。

水体大,水质较稳定,不容易突变。

因此,渔谚有“宽水养大鱼”的说法。

但面积过大,鱼类吃食不易均匀;水质也不易控制;而且夏季捕鱼时,一网起捕鱼类过多,分拣费时,操作困难,稍有疏忽,容易造成死鱼事故。

此外,管理也不方便。

并且,池大受风面也大,容易形成大浪而冲坏池埂。

因此,尽管30亩左右的鱼池也能高产,但一般采用的不多,一般认为10亩左右的面积较合适。

4.水深池水较深,水量较大,水温不易变化,水质较稳定,对鱼类生长有利。

因此,渔谚有“一寸水,一寸鱼”之说。

但池塘也不是愈深愈好。

如池水过深,下层水的光照条件差,溶氧低,加以有机物
分解又消耗大量氧气,造成下层水经常缺氧。

因此,池水过深,对鱼类的生存和生长均有很大影响。

实践证明,精养鱼池常年水位应保持在2.0~2.5米。

5.土质饲养鲤科鱼类池塘的土质以壤土最好,粘土次之,沙土最差。

养1~2年后的鱼池,由于积存的残饵、鱼类粪便和生物尸体与泥沙混合,形成淤泥,代替了原有的土壤。

淤泥过多,则其中所含的有机物氧化分解要消耗大量氧气,易造成缺氧。

而且缺氧后有机物厌氧发酵还会产生氨、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影响鱼类生存和生长。

通常在鱼种放养时,池底应保持5厘米厚的淤泥,这对补充水中营养物质和保持、调节水的肥度有很大的作用。

6.池塘形状和周围环境鱼塘以东西长而南北宽的长方形池为最好。

这样的塘形的优点是池埂遮荫小,水面日照时间长,有利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并且夏季多东南风和西南风,水面容易起波浪。

池水在动态中能自然增氧,可减少鱼类浮头。

长方形塘的长度比以5:3为最好。

这种长方形不仅外形美观,而且有利于饲养管理和拉网操作,注水时也易造成池水的流转。

池塘周围不应有高大的树木和房屋,以免阻挡阳光照射和风的吹动。

7.塘底形状鱼塘池底一般可分为3种类型:第一种是“锅底型”。

即池塘四周浅,逐渐向池中央加深,整个池塘形似铁锅底。

此类鱼池,干池排水需在池底挖沟,捕鱼、运鱼、挖取淤泥十分不便,须加以改造。

第二种是“倾斜型”。

其池底平坦,向出水口一侧倾斜。

此类塘底干池排水、捕鱼均方便,但清除淤泥仍十分不便。

第三种即为龟背型。

其池塘中间高(俗称塘背),向四周倾斜,在与池塘斜坡接壤处最深,形成一条浅槽(俗称池槽),整个池底呈龟背状,并向出水口一侧倾斜。

这样年底排水干塘时,鱼和水都集中在最深的集鱼处(俗称车潭),其排水捕鱼十分方便,运鱼距离短。

而且整塘取泥也方便。

因塘泥主要淤积在池槽内(此处最深),也容易清除,修整池埂可就近取土,其劳动强度小,劳动生产力高。

此外,这种塘形结构拉网时,不易逃鱼。

拉网时只要用竹篙将下纲压在池槽内,这样整个下纲绷紧,紧贴池底,鱼类就不易从下纲处逃逸,可大大提高低层鱼的起捕率。

8. 池塘清整池塘经1年的养鱼,底部沉积了大量淤泥(一般每年深积10厘米左右),故应在干池捕鱼后,将池底周围的淤泥挖起放在堤埂和堤埂的斜坡上,待稍干时应巾在堤埂斜坡上,拍打紧实,然后立即移栽黑麦草(作为春季草食性鱼类的青饲料)。

这样既能改善池塘条件,增大蓄水量,又能为青饲料的种植提供优质肥料,也由于草根的固泥护坡作用,减轻了池坡和堤埂的崩坍。

整塘后,再用药物清塘。

清整好的池塘,注入新水时应用密网过滤,防止野杂鱼进入池
内。

待药效消失后,方可放入鱼种。

良好的池塘条件是获得高产、优质、高效的关键之一。

目前我国对稳产高产鱼塘的要求是:①面积适中,一般养鱼水面在10亩左右。

②池水较深,一般在2.5米左右。

③有良好的水源和水质,注排水方便。

④塘形整齐,堤埂较高较宽,大水不淹,天旱不漏,旱涝保收。

池底呈“龟背型”,池塘饲养管理、拉网等操作方便,并有一定的青饲料种植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