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广东省中山市高二下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广东省中山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广东省中山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2016-2017学年广东省中山市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满分70分,本大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涂入答题卡内.)1.如图是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活比较富足 B.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成熟C.二牛一人犁耕法己经使用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悄形2.翻检《全唐诗》可知。

唐诗所涉茶产地6道、27州,其中90%集中于江南、山南、淮南,剑南地区。

唐朝张途记录安徽祁门一带:“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由是给衣食,供赋役,悉恃此祁之茗、”由此反映出唐代()A.南方经济发展水平提高B.经济重心己经移向南方C.茶业由剐业上升到主业D.农产品商品化水平较低3.两宋时期兼并盛行,贫富分化,土地占有不均的现象十分突出,有识之士把这种社会问题归结为“田制不立”。

井田论、均田论和限田论几乎连绵不绝,但土地兼并现象始终无法根治,这是因为()A.封建地主阶级抵制作用B.宋朝国家始终没有统一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D.政府禁止农民私自垦荒4.汉代丝绸之路起自长安,经河西走廊与西域地区进行经贸往来;唐安史之乱后,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时断时续;南宋时期,广州、泉州、明州(今宁波)、杭州等地的海上对外贸易走向兴盛.这种变化趋势反映了()A.东南沿海文化影响力上升 B.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C.统治者对外政策渐趋开放 D.造船航海技术的不断提高5.“随着社会中资本主义因素的出现和发展,审美趣味受商品生产、市场价值的制约,供宫廷、贵族、官僚、地主、商人、市民享用的工艺品呈现出可类比欧洲洛可可式的纤细、繁缛、富丽、艳俗、娇柔做作等风格。

"下列我国古代的手工艺产品能体现出上述风格的是( )①珐琅彩双环瓶②青花五彩碗③三星堆青铜礼器④江宁织造局云锦。

A.①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6.图时宋至清(鸦片战争前)我国粮食亩产量的变化情况示意图(据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数据整理).该图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精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B.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创新C.玉米等高产作物大量引进 D.政府鼓励大量开垦荒地7.明朝后期马铃薯传入我国后,迅速跻身宫廷美食的行列,只有达官贵贵方能享用。

广东省中山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期末统一考试数学(文)试题(有答案)AKwAUq

广东省中山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期末统一考试数学(文)试题(有答案)AKwAUq

中山市高二级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统一考试高二数学试卷(文科)本试卷共4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试卷不用上交.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为A. B. C. D.【答案】D【解析】因为抛物线x2=4y,所以p=2,所以抛物线x2=4y的焦点坐标为(0,1).故选D.2. 若复数满足,则A. B. C. D.【答案】C【解析】,故选C.3. 命题“R,”的否定为A. R,B. R,C. R,D. R,【答案】D【解析】“R,”的否定为R,,故选D.4. 某研究型学习小组调查研究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对学习的影响.部分统计数据如下表:使用智能手机不使用智能手机总计学习成绩优秀 4 8 12学习成绩不优秀16 2 18总计20 10 30附表:P(K2≥k0) 0.15 0.10 0.05 0.025 0.010 0.005 0.001 k0 2.072 2.706 3.841 5.024 6.635 7.879 10.828经计算的观测值为10,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有99.5%的把握认为使用智能手机对学习有影响B. 有99.5%的把握认为使用智能手机对学习无影响C. 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01的前提下认为使用智能手机对学习有影响D. 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01的前提下认为使用智能手机对学习无影响【答案】A【解析】因为7.879<K2=10<10.828,对照数表知,有99.5%的把握认为使用智能手机对学习有影响.故选:A.5. 用反证法证明:若整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有有理数根,那么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下列假设正确的是A. 假设都是偶数;B. 假设都不是偶数C. 假设至多有一个偶数D. 假设至多有两个偶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包括一个、两个或三个偶数三种情况,其否定应为不存在偶数,即“假设都不是偶数”,故选B.考点:命题的否定.6. 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是A. B.C. ,D.【答案】A【解析】函数y=x2﹣lnx的定义域为(0,+∞).令y′=2x﹣= ,解得,∴函数y=x2﹣lnx的单调递减区间是.故选:A .点睛:求函数的单调区间的“两个”方法方法一(1)确定函数y=f(x)的定义域;(2)求导数y′=f′(x);(3)解不等式f′(x)>0,解集在定义域内的部分为单调递增区间;(4)解不等式f′(x)<0,解集在定义域内的部分为单调递减区间.方法二(1)确定函数y=f(x)的定义域;(2)求导数y′=f′(x),令f′(x)=0,解此方程,求出在定义区间内的一切实根;(3)把函数f(x)的间断点(即f(x)的无定义点)的横坐标和上面的各实数根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然后用这些点把函数f(x)的定义区间分成若干个小区间;(4)确定f′(x)在各个区间内的符号,根据符号判定函数在每个相应区间内的单调性7. 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出的的值为64,则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是A. B. C. D .【答案】A【解析】由题意得,模拟执行程序框图,可得:,满足条件,;满足条件,;满足条件,;满足条件,;由题意,此时应不满足套件,推出循环,输出的值为,结合选项可得判断框内填入的条件可以是,故选A.8. 已知F为双曲线的一个焦点,则点F到C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A. B. 3 C. D.【答案】A【解析】双曲线的a= ,b= ,c= ,则可设F(,0),设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y=x,则F到渐近线的距离为d==,故选A.9. 下表提供了某厂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后在生产A产品过程中记录的产量x(吨)与相应的生产能耗y(吨)的几组对应数据,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求出y关于x的线性回归方程为=0.7x+0.35,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x 3 4 5 6y 2.5 t 4 4.5A. 产品的生产能耗与产量呈正相关B. t的值是3.15C. 回归直线一定过(4.5,3.5)D. A产品每多生产1吨,则相应的生产能耗约增加0.7吨【答案】B【解析】由题意,故选:B.10. 中国有个名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其中的“筹”原意是指《孙子算经》中记载的算筹,古代是用算筹来进行计算,算筹是将几寸长的小竹棍摆在平面上进行运算,算筹的摆放形式有纵横两种形式,如下表表示一个多位数时,像阿拉伯计数一样,把各个数位的数码从左到右排列,但各位数码的筹式需要纵横相间,个位,百位,万位数用纵式表示,十位,千位,十万位用横式表示,以此类推,例如6613用算筹表示就是:,则9117用算筹可表示为A. B.C. D.【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定义知: 千位9为横式;百位1为纵式;十位1为横式;个位7为纵式,选A考点:新定义11. 设,分别为双曲线:的左右焦点,点关于渐近线的对称点恰好落在以为圆心,为半径圆上,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A. B. C. D.【答案】C【解析】由题意,F1(0,﹣c),F2(0,c),一条渐近线方程为y= x,则F2到渐近线的距离为=b.设F2关于渐近线的对称点为M,F2M与渐近线交于A,∴|MF2|=2b,A为F2M的中点,又0是F1F2的中点,∴OA∥F1M,∴∠F1MF2为直角,∴△MF1F2为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得4c2=c2+4b2∴3c2=4(c2﹣a2),∴c2=4a2,即c=2a,e=2.故答案为:C .点睛:解决椭圆和双曲线的离心率的求值及范围问题其关键就是确立一个关于a,b,c的方程或不等式,再根据a,b,c的关系消掉b得到a,c的关系式,建立关于a,b,c的方程或不等式,要充分利用椭圆和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点的坐标的范围等.12. 大衍数列,来源于中国古代著作《乾坤谱》中对易传“大衍之数五十”的推论.其前10项为:0、2、4、8、12、18、24、32、40、50.通项公式:,如果把这个数列排成如图形状,并记表示第m行中从左向右第n个数,则的值为A. 1200B. 1280C. 3528D. 3612【答案】D【解析】由题意,则A(10,4)为数列{a n}的第92+4=85项,∴A(10,4)的值为=3612,故选D .点睛:本题取材于中国古代著作《乾坤谱》中对易传“大衍之数五十”的推论,明确对应数列中的第几项,然后根据求出此项即可.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树形图,明确项数.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横线上)13. 一质点做直线运动,它所经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是s=3t2+t,则t=2时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_.【答案】13【解析】s=3t2+t的导函数s′=6t+1,∴s′(2)=6×2+1=13∴t=2时的瞬时速度为13故答案为1314. 已知是函数的一个极值点,则实数____________【答案】12【解析】f′(x)= +2x﹣10(x>0).∵x=3是函数f(x)=alnx+x2﹣10x的一个极值点,∴f′(3)= +6﹣10=0,解得a=12.∴f′(x)=∴0<x<2或x>3时,f′(x)>0,3>x>2时,f′(x)<0,∴x=3是函数f(x)=12lnx+x2﹣10x的一个极小值点,故答案为:12.15. 双曲线上一点P到它的一个焦点的距离等于3,那么点P与两个焦点所构成的三角形的周长等于________________.【答案】42【解析】双曲线的a=8,b=6,则c=10,设P到它的上焦点F的距离等于3,由于3>c﹣a=2,3<c+a=18,则P为上支上一点,则由双曲线的定义可得PF'﹣PF=2a=16,(F'为下焦点).则有PF'=19.则点P与两个焦点所构成三角形的周长为PF+PF'+FF'=3+19+20=42.故答案为42.16. 已知函数,如果对任意的,都有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答案】【解析】求导函数,可得g′(x)= ﹣2= ,x∈[,2],g′(x)<0,∴g(x)min=g(2)=ln2﹣4,∵f(x)=2x+a,∴f(x)在[,2]上单调递增,∴f(x)max=f(2)=4+a,∵如果存在,使得对任意的,都有f(x1)≤g(x2)成立,∴4+a≤ln2﹣4,∴a≤故答案为点睛:导数问题经常会遇见恒成立的问题:①根据参变分离,转化为不含参数的函数的最值问题;②若就可讨论参数不同取值下的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以及最值,最终转化为,若恒成立,转化为;③若恒成立,可转化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演算步骤.)17. 已知复数(),且为纯虚数.(1)求复数;(2)若,求复数的模.【答案】(1);(2).【解析】试题分析:(1)化为标准形式,根据纯虚数概念确定复数z;(2)先化简,然后求模即可.试题解析:(1)∵为纯虚数,∴∴,所以(2),∴.点睛:复数代数形式运算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①复数的乘法.复数的乘法类似于多项式的四则运算,可将含有虚数单位的看作一类同类项,不含的看作另一类同类项,分别合并即可.②复数的除法.除法的关键是分子分母同乘以分母的共轭复数,解题中要注意把的幂写成最简形式.③利用复数相等求参数..18. 已知,设:实数满足,:实数满足.(1)若,且为真,求实数的取值范围;(2)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答案】(1);(2).【解析】试题分析:(1)为真时实数的取值范围是,为真时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然后求交集即可;(2)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即即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易得:且. 试题解析:(1)由得当时,,即为真时实数的取值范围是.由,得,即为真时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因为为真,所以真且真,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是.(2)由得,所以,为真时实数的取值范围是.因为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即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所以且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为:.19. 为了研究一种昆虫的产卵数和温度是否有关,现收集了7组观测数据列于下表中,并做出了散点图,发现样本点并没有分布在某个带状区域内,两个变量并不呈现线性相关关系,现分别用模型①与模型;②作为产卵数和温度的回归方程来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温度20 22 24 26 28 30 32 产卵数个 6 10 21 24 64 113 322400 484 576 676 784 900 10241.792.303.04 3.184.16 4.735.7726 692 80 3.571157.54 0.43 0.32 0.00012其中,,,,附:对于一组数据,,……,其回归直线的斜率和截距的最小二乘估计分别为:,(1)根据表中数据,分别建立两个模型下关于的回归方程;并在两个模型下分别估计温度为时的产卵数.(与估计值均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参考数据:)(2)若模型①、②的相关指数计算分别为,请根据相关指数判断哪个模型的拟合效果更好.【答案】(1)详见解析;(2)模型②的拟合效果更好.【解析】试题分析:(1)利用表中数据,建立两个模型下关于的回归方程;(2)因为,所以模型②的拟合效果更好.试题解析:(1)对于模型①:设,则其中,所以,当时,估计产卵数为对于模型②:设,则其中,所以,当时,估计产卵数为(2)因为,所以模型②的拟合效果更好.点睛:求解回归方程问题的三个易误点:①易混淆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两者的区别是函数关系是一种确定的关系,而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的关系,函数关系是一种因果关系,而相关关系不一定是因果关系,也可能是伴随关系.②回归分析中易误认为样本数据必在回归直线上,实质上回归直线必过(, )点,可能所有的样本数据点都不在直线上.③利用回归方程分析问题时,所得的数据易误认为准确值,而实质上是预测值(期望值).20. 已知椭圆:的右焦点为,右顶点为,设离心率为,且满足,其中为坐标原点.(1)求椭圆的方程;(2)过点的直线l与椭圆交于M,N两点,求△OMN面积的最大值.【答案】(1);(2).【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解得c值,即可得椭圆的方程;(Ⅱ)联立l与椭圆C的方程,得,得,.所以,又O到l的距离.所以△OMN的面积求最值即可.试题解析:(Ⅰ)设椭圆的焦半距为c,则|OF| = c,|OA| = a,|AF| =.所以,其中,又,联立解得,.所以椭圆C的方程是.(Ⅱ)由题意直线不能与x轴垂直,否则将无法构成三角形.当直线l与x轴不垂直时,设其斜率为k,那么l的方程为.联立l与椭圆C的方程,消去y,得.于是直线与椭圆有两个交点的充要条件是Δ=,这显然大于0.设点,.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所以,又O到l的距离.所以△OMN的面积.,那么,当且仅当t = 3时取等.所以△OMN面积的最大值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所使用方法为韦达定理法:因直线的方程是一次的,圆锥曲线的方程是二次的,故直线与圆锥曲线的问题常转化为方程组关系问题,最终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问题,故用韦达定理及判别式是解决圆锥曲线问题的重点方法之一,尤其是弦中点问题,弦长问题,可用韦达定理直接解决,但应注意不要忽视判别式的作用.21. 设函数.(1)若曲线在点处的切线与直线垂直,求的单调区间(其中为自然对数的底数);(2)若对任意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答案】(1) 的单调减区间为,单调增区间为;(2) .【解析】试题分析:(1)由,解不等式得到单调区间;(2)根据题意,构造,在上单调递减,转化为恒成立问题,求得k的取值范围.试题解析:(1)由,知,且,……1分因为曲线在点处的切线与直线垂直,所以,所以,得,所以,令,得,在上单调递减;令,得,在上单调递增,综上,的单调减区间为,单调增区间为.(2)因为,恒成立,则有,对恒成立,令,则在上单调递减,所以在上恒成立,所以恒成立,令,则.所以的取值范围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最值,考查了化归转化的思想,属于难题.不等式恒成立,可以变量集中后构造新函数g(x),则此函数在上单调递减,进而转化为在上恒成立,最终变量分离求最值即可.....................................22. 对于命题:存在一个常数,使得不等式对任意正数,恒成立.(1)试给出这个常数的值;(2)在(1)所得结论的条件下证明命题;(3)对于上述命题,某同学正确地猜想了命题:“存在一个常数,使得不等式对任意正数,,恒成立.”观察命题与命题的规律,请猜想与正数,,,相关的命题.【答案】(1);(2)详见解析;(3)详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取特值,定常数的值;(2)利用分析法证明命题P;(3).猜想结论:存在一个常数,使得不等式对任意正数,,,恒成立.试题解析:(1)令得:,故;(2)先证明.∵,,要证上式,只要证,即证即证,这显然成立.∴.再证明.∵,,要证上式,只要证,即证即证,这显然成立.∴.(3)猜想结论:存在一个常数,使得不等式对任意正数,,,恒成立.。

广东省中山市1011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统 考试(文科历史).doc

广东省中山市1011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统 考试(文科历史).doc

中山市高二级—第二学期期末统一考试文科历史科试卷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九鼎既成,迁于三国。

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

”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A.世卿世禄确立 B.社会性质的变化C.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 D.中央集权制建立3、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①扩大科举选官②完善中央集权③强化文化政治④市民文学兴起A.①②③B. 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4、自秦汉以来我国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完善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督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④5、以下各项不属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是A.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B.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C.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D.跪受笔录行事快捷的军机处6、苏格拉底认为雅典“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将社会的命运委之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手中……”。

广东省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广东省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广东省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4题;共48分)1. (2分) (2017高二下·福建期中) “亲亲相隐”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也就是指亲属之间可以藏匿、包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

此司法原则()A . 确保了明代司法的公正B . 认可了家庭在司法中的地位C . 损害了明代法律的权威D . 体现了宗法观对法制的影响2. (2分) (2017高一上·黑龙江期中)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这种自然环境使希腊城邦呈现的主要特征是()A . 闭关锁国,重视农业B . 小国寡民,独立自治C . 人民主权,轮番而主D . 贵族统治,僭主政治3. (2分) (2017高二下·高青期中) 1723年刚刚继位的雍正皇帝开始推行“养廉银”制度,即以国家的名义给官员足够的钱,使他们不必贪污,以此杜绝官场腐败现象。

但后来却逐步形成只有“高薪”而不“养廉”的情况。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 . “高薪”和“养廉”成反比关系B . 养廉银制度推行的力度还不够大C . 统治者的态度是整顿吏治的关键D . 在“人治”之下腐败难以避免4. (2分) (2016高一上·烟台月考) 有学者认为“如果估计到当时世界上包括欧洲在内正在盛行君主制度的话,……不能不说美国联邦宪法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这一“伟大创举”是指()A . 实行政党政治B . 实行联邦制C . 实行民主共和制D . 创立内阁制5. (2分) (2017高二下·姜堰期中) 19世纪中期,英国人看穿了天国,认为其虚弱无力、不堪扶持,所以《泰晤士报》严正表示,“叛军”已经成为“阻挡我们摘取金苹果的龙”,最终英国政府作出了“选边”的决定。

此处“选边”的含义是()A . 保持中立,静观其变化B . 没有太大的作用了,干脆淘汰C . 放弃中立,参与镇压“叛军”D . 没有利用价值了,让其靠边站6. (2分)(2017·浙江模拟) 时人曾对当时某一著作作如下评论:“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

广东省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理(含解析)

广东省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理(含解析)

广东省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 庄子B. 孟子C. 朱熹D. 董仲舒【答案】B【解析】A项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B项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C项是南宋时期理学的集大成者,D项是汉代儒学的代表,故本题答案选B项。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时要注意两个限制词“战国时期”和“儒家学派”,结合所学知识对四个选项进行排查即可。

2. 战国时期,提出系统法治理论的是A. 墨子B. 老子C. 孟子D. 韩非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法治理论”,与之相对应的应该是D项,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将“法”、“术”、“势”三者相结合。

A项是墨家学派代表人;B项是春秋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C项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

3.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是A. 私塾B. 县学C. 书院D. 太学【答案】D【解析】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为博士弟子,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

太学的兴办,使中国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所以本题答案选D项;A项不是官立的;B不符合“第一次”的条件;C不符合“第一次”、“官立”条件。

4.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主要是为了A. 强调“君权神授”B. 宣扬“天人合一”C. 实现“大一统”D. 推行儒家的仁政思想【答案】C【解析】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要是为了用思想的“大一统”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最终实现和巩固国家的“大一统”,故本题答案选C项;AB两项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无关;D项与题干描述无关。

5. 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是在A. 汉朝B. 唐朝C. 北宋D. 南宋【答案】B【解析】唐朝时期三教并行,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错误,汉朝时儒学上升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CD错误,两宋时期,儒家思想吸收佛教和道教,将儒学发展为理学。

广东高二高中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广东高二高中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广东高二高中历史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罗斯福新政是西方国家首次以政府形式在价值观上对“社会达尔文主义”(优胜劣汰)提出回应与挑战。

新政中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A.整顿财政金融秩序B.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C.加强社会保障措施D.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2.有学者发现,设计、加工、营销各环节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创造的附加值是不同的,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设计、销售环节的收益越来越大。

下图是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时期的经济活动的工业附加值曲线图。

其中反映西方工业化初期状况的是:A.①B.②C.③D.④3.布政使一职始创于北宋赵匡胤统治时期,是为了分拆节度使的财政大权,以此削弱割据势力。

此制一直延续到清朝。

1853年湖南巡抚骆秉章在长沙开设厘局(税务机关),“以亲信裕麟总之,藩司(布政使)列衔画行,莫能问其数。

”布政使被督抚“一脚踢开”意味着()A.清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削弱B.中央掌握了地方财政权力C.现代财政制度的正式建立D.地方权力制衡制度的建立4.“不合宜者,渐渐消亡,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为天道自然之力。

但其说与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初始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

”材料中的“其说”是指A.达尔文的进化论B.卢梭的“天赋人权”思想C.法拉第的电磁感应D.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5.罗马法的最后发展阶段出现在与其土生土长之地全然不同的土地上和罗马帝国最不罗马化的民族之中。

……立法活动在那里紧张地进行着,整个古老的生机和威力—直保持着其全部光彩。

下列表述符合此观点的是A.罗马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B.万民法使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C.罗马法迅速向世界传播D.帝国的扩张是罗马法发展的重要原因6.1689年《权利法案》基本上是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比如议会必须定期召开,征税权属于议会等。

从表面看似乎没什么新意,但事实上却是政体制度上的一次革命。

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单元综合测评试题30(学业分层测评(一))

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单元综合测评试题30(学业分层测评(一))

学业分层测评(一)(建议用时:30分钟)[学业达标]1.19世纪80年代中期德国才有第一块海外殖民地。

当它走进“资本主义筵席的时候,席位已经被占光了”。

这种现象导致()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B.帝国主义掀起了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C.帝国主义列强将世界瓜分完毕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列强已将世界瓜分完毕,老牌帝国主义占有大部分殖民地,而新兴的经济实力强大的德国却占有很少殖民地。

这种现象必然引起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

【答案】 B2.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在《大国崛起》中说道:“第一强国对其他国家说,这不仅是我们的利益,也是你们的利益。

不摇晃梯子,不掀翻桌子,只要维持现状就好。

”你认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有可能说这番话的国家是()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解析】19世纪末,英国虽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进程中经济发展缓慢下来,但从国家实力来讲,英国仍然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和海上霸权,所以英国为当时世界第一强国。

再从“不摇晃梯子,不掀翻桌子,只要维持现状就好”可以分析出英国的“实力均衡”原则。

故答案为A 项。

【答案】 A3.(2016·大连高二检测)“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形成但又过时。

”导致这种“过时”的主要原因是()A.存在两大军事集团彼此对峙B.民族解放运动兴起摆脱列强控制C.英德矛盾促使世界局势紧张D.列强经济发展改变原有力量对比【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正确理解“过时”一词的含义。

它不是指不需要殖民体系而是说已形成的殖民体系不能适应帝国主义需要了。

那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使列强力量对比发生新变化,后期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

故选D项。

【答案】 D4.1903年,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访问法国,当他到达巴黎时,法国群众面带愠色,有的人甚至喊出反英的口号。

中山市2016-2017年高二下期末统一考试数学试题(文)含答案

中山市2016-2017年高二下期末统一考试数学试题(文)含答案

中山市高二级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统一考试高二数学试卷(文科)本试卷共4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试卷不用上交.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为A. B. C. D.【答案】D【解析】因为抛物线2=4y,所以p=2,所以抛物线2=4y的焦点坐标为(0,1).故选D.2. 若复数满足,则A. B. C. D.【答案】C【解析】,故选C.3. 命题“R,”的否定为A. R ,B. R ,C.R ,D.R ,【答案】D 【解析】“R ,”的否定为R ,,故选D.4. 某研究型学习小组调查研究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对学习的影响.部分统计数据如下表:附表:经计算的观测值为10,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有99.5%的把握认为使用智能手机对学习有影响B. 有99.5%的把握认为使用智能手机对学习无影响C. 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01的前提下认为使用智能手机对学习有影响D. 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01的前提下认为使用智能手机对学习无影响 【答案】A【解析】因为7.879<2=10<10.828,对照数表知,有99.5%的把握认为使用智能手机对学习有影响. 故选:A .5. 用反证法证明:若整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有有理数根,那么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下列假设正确的是A. 假设都是偶数;B. 假设都不是偶数C. 假设至多有一个偶数D. 假设至多有两个偶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包括一个、两个或三个偶数三种情况,其否定应为不存在偶数,即“假设都不是偶数”,故选B.考点:命题的否定.6. 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是A. B.C. ,D.【答案】A【解析】函数y=2﹣ln的定义域为(0,+∞).令y′=2﹣= ,解得,∴函数y=2﹣ln的单调递减区间是.故选:A .点睛:求函数的单调区间的“两个”方法方法一(1)确定函数y=f()的定义域;(2)求导数y′=f′();(3)解不等式f′()>0,解集在定义域内的部分为单调递增区间;(4)解不等式f′()<0,解集在定义域内的部分为单调递减区间.方法二(1)确定函数y=f()的定义域;(2)求导数y′=f′(),令f′()=0,解此方程,求出在定义区间内的一切实根;(3)把函数f()的间断点(即f()的无定义点)的横坐标和上面的各实数根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然后用这些点把函数f()的定义区间分成若干个小区间;(4)确定f′()在各个区间内的符号,根据符号判定函数在每个相应区间内的单调性7. 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出的的值为64,则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是A. B. C. D .【答案】A【解析】由题意得,模拟执行程序框图,可得:,满足条件,;满足条件,;满足条件,;满足条件,;由题意,此时应不满足套件,推出循环,输出的值为,结合选项可得判断框内填入的条件可以是,故选A.8. 已知F为双曲线的一个焦点,则点F到C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A. B. 3 C. D.【答案】A【解析】双曲线的a= ,b= ,c= ,则可设F(,0),设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y=,则F到渐近线的距离为d==,故选A.9. 下表提供了某厂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后在生产A产品过程中记录的产量(吨)与相应的生产能耗y(吨)的几组对应数据,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求出y关于的线性回归方程为=0.7+0.35,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 产品的生产能耗与产量呈正相关B. t的值是3.15C. 回归直线一定过(4.5,3.5)D. A产品每多生产1吨,则相应的生产能耗约增加0.7吨【答案】B【解析】由题意,故选:B.10. 中国有个名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其中的“筹”原意是指《孙子算经》中记载的算筹,古代是用算筹进行计算,算筹是将几寸长的小竹棍摆在平面上进行运算,算筹的摆放形式有纵横两种形式,如下表表示一个多位数时,像阿拉伯计数一样,把各个数位的数码从左到右排列,但各位数码的筹式需要纵横相间,个位,百位,万位数用纵式表示,十位,千位,十万位用横式表示,以此类推,例如6613用算筹表示就是:,则9117 用算筹可表示为A. B.C. D.【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定义知千位9为横式;百位1为纵式;十位1为横式;个位7为纵式,选A考点:新定义11. 设,分别为双曲线:的左右焦点,点关于渐近线的对称点恰好落在以为圆心,为半径圆上,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A. B. C. D.【答案】C【解析】由题意,F1(0,﹣c),F2(0,c),一条渐近线方程为y= ,则F2到渐近线的距离为=b.设F2关于渐近线的对称点为M,F2M与渐近线交于A,∴|MF2|=2b,A为F2M的中点,又0是F1F2的中点,∴OA∥F1M,∴∠F1MF2为直角,∴△MF1F2为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得4c2=c2+4b2∴3c2=4(c2﹣a2),∴c2=4a2,即c=2a,e=2.故答案为:C .点睛:解决椭圆和双曲线的离心率的求值及范围问题其关键就是确立一个关于a,b,c的方程或不等式,再根据a,b,c的关系消掉b得到a,c的关系式,建立关于a,b,c 的方程或不等式,要充分利用椭圆和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点的坐标的范围等.12. 大衍数列,于中国古代著作《乾坤谱》中对易传“大衍之数五十”的推论.其前10项为:0、2、4、8、12、18、24、32、40、50.通项公式:,如果把这个数列排成如图形状,并记表示第m行中从左向右第n个数,则的值为A. 1200B. 1280C. 3528D. 3612【答案】D【解析】由题意,则A(10,4)为数列{a n}的第92+4=85项,∴A(10,4)的值为=3612,故选D .点睛:本题取材于中国古代著作《乾坤谱》中对易传“大衍之数五十”的推论,明确对应数列中的第几项,然后根据求出此项即可.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树形图,明确项数.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横线上)13. 一质点做直线运动,它所经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是s=3t2+t,则t=2时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_.【答案】13【解析】s=3t2+t的导函数s′=6t+1,∴s′(2)=6×2+1=13∴t=2时的瞬时速度为13故答案为1314. 已知是函数的一个极值点,则实数____________ 【答案】12【解析】f′()= +2﹣10(>0).∵=3是函数f()=aln+2﹣10的一个极值点,∴f′(3)= +6﹣10=0,解得a=12.∴f′()=∴0<<2或>3时,f′()>0,3>>2时,f′()<0,∴=3是函数f()=12ln+2﹣10的一个极小值点,故答案为:12.15. 双曲线上一点P到它的一个焦点的距离等于3,那么点P与两个焦点所构成的三角形的周长等于________________.【答案】42【解析】双曲线的a=8,b=6,则c=10,设P到它的上焦点F的距离等于3,由于3>c﹣a=2,3<c+a=18,则P为上支上一点,则由双曲线的定义可得PF'﹣PF=2a=16,(F'为下焦点).则有PF'=19.则点P与两个焦点所构成三角形的周长为PF+PF'+FF'=3+19+20=42.故答案为42.16. 已知函数,如果对任意的,都有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答案】【解析】求导函数,可得g′()= ﹣2= ,∈[,2],g′()<0,∴g()min=g(2)=ln2﹣4,∵f()=2+a,∴f()在[,2]上单调递增,∴f()ma=f(2)=4+a,∵如果存在,使得对任意的,都有f(1)≤g(2)成立,∴4+a≤ln2﹣4,∴a≤故答案为点睛:导数问题经常会遇见恒成立的问题:①根据参变分离,转化为不含参数的函数的最值问题;②若就可讨论参数不同取值下的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以及最值,最终转化为,若恒成立,转化为;③若恒成立,可转化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演算步骤.)17. 已知复数(),且为纯虚数.(1)求复数;(2)若,求复数的模.【答案】(1) ;(2) .【解析】试题分析:(1)化为标准形式,根据纯虚数概念确定复数;(2)先化简,然后求模即可.试题解析:(1)∵为纯虚数,∴∴,所以(2),∴.点睛:复数代数形式运算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①复数的乘法.复数的乘法类似于多项式的四则运算,可将含有虚数单位的看作一类同类项,不含的看作另一类同类项,分别合并即可.②复数的除法.除法的关键是分子分母同乘以分母的共轭复数,解题中要注意把的幂写成最简形式.③利用复数相等求参数..18. 已知,设:实数满足,:实数满足.(1)若,且为真,求实数的取值范围;(2)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答案】(1) ;(2) .【解析】试题分析:(1)为真时实数的取值范围是,为真时实数的取值范围是,然后求交集即可;(2)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即即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易得:且.试题解析:(1)由得当时,,即为真时实数的取值范围是.由,得,即为真时实数的取值范围是因为为真,所以真且真,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是.(2)由得,所以,为真时实数的取值范围是.因为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即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所以且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为:.19. 为了研究一种昆虫的产卵数和温度是否有关,现收集了7组观测数据列于下表中,并做出了散点图,发现样本点并没有分布在某个带状区域内,两个变量并不呈现线性相关关系,现分别用模型①与模型;②作为产卵数和温度的回归方程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温度个其中,,,,附:对于一组数据,,……,其回归直线的斜率和截距的最小二乘估计分别为:,(1)根据表中数据,分别建立两个模型下关于的回归方程;并在两个模型下分别估计温度为时的产卵数.(与估计值均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参考数据:)(2)若模型①、②的相关指数计算分别为,请根据相关指数判断哪个模型的拟合效果更好.【答案】(1)详见解析;(2) 模型②的拟合效果更好.【解析】试题分析:(1)利用表中数据,建立两个模型下关于的回归方程;(2)因为,所以模型②的拟合效果更好.试题解析:(1)对于模型①:设,则其中,所以,当时,估计产卵数为对于模型②:设,则其中,所以,当时,估计产卵数为(2)因为,所以模型②的拟合效果更好.点睛:求解回归方程问题的三个易误点:①易混淆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两者的区别是函数关系是一种确定的关系,而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的关系,函数关系是一种因果关系,而相关关系不一定是因果关系,也可能是伴随关系.②回归分析中易误认为样本数据必在回归直线上,实质上回归直线必过(,)点,可能所有的样本数据点都不在直线上.③利用回归方程分析问题时,所得的数据易误认为准确值,而实质上是预测值(期望值).20. 已知椭圆:的右焦点为,右顶点为,设离心率为,且满足,其中为坐标原点.(1)求椭圆的方程;(2)过点的直线l与椭圆交于M,N两点,求△OMN面积的最大值.【答案】(1);(2).【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解得c值,即可得椭圆的方程;(Ⅱ)联立l与椭圆C的方程,得,得,.所以,又O到l的距离.所以△OMN的面积求最值即可.试题解析:(Ⅰ)设椭圆的焦半距为c,则|OF| = c,|OA| = a,|AF| =.所以,其中,又,联立解得,.所以椭圆C的方程是.(Ⅱ)由题意直线不能与轴垂直,否则将无法构成三角形.当直线l与轴不垂直时,设其斜率为,那么l的方程为.联立l与椭圆C的方程,消去y,得.于是直线与椭圆有两个交点的充要条件是Δ=,这显然大于0.设点,.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所以,又O到l的距离.所以△OMN的面积.,那么,当且仅当t = 3时取等.所以△OMN面积的最大值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所使用方法为韦达定理法:因直线的方程是一次的,圆锥曲线的方程是二次的,故直线与圆锥曲线的问题常转化为方程组关系问题,最终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问题,故用韦达定理及判别式是解决圆锥曲线问题的重点方法之一,尤其是弦中点问题,弦长问题,可用韦达定理直接解决,但应注意不要忽视判别式的作用.21. 设函数.(1)若曲线在点处的切线与直线垂直,求的单调区间(其中为自然对数的底数);(2)若对任意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答案】(1) 的单调减区间为,单调增区间为;(2) .【解析】试题分析:(1)由,解不等式得到单调区间;(2)根据题意,构造,在上单调递减,转化为恒成立问题,求得的取值范围.试题解析:(1)由,知,且,……1分因为曲线在点处的切线与直线垂直,所以,所以,得,所以,令,得,在上单调递减;令,得,在上单调递增,综上,的单调减区间为,单调增区间为.(2)因为,恒成立,则有,对恒成立,令,则在上单调递减,所以在上恒成立,所以恒成立,令,则.所以的取值范围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最值,考查了化归转化的思想,属于难题.不等式恒成立,可以变量集中后构造新函数g(x),则此函数在上单调递减,进而转化为在上恒成立,最终变量分离求最值即可.....................................22. 对于命题:存在一个常数,使得不等式对任意正数,恒成立.(1)试给出这个常数的值;(2)在(1)所得结论的条件下证明命题;(3)对于上述命题,某同学正确地猜想了命题:“存在一个常数,使得不等式对任意正数,,恒成立.”观察命题与命题的规律,请猜想与正数,,,相关的命题.【答案】(1) ;(2)详见解析;(3)详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取特值,定常数的值;(2)利用分析法证明命题P;(3).猜想结论:存在一个常数,使得不等式对任意正数,,,恒成立.试题解析:(1)令得:,故;(2)先证明.∵,,要证上式,只要证,即证即证,这显然成立.∴.再证明.∵,,要证上式,只要证,即证即证,这显然成立.∴.(3)猜想结论:存在一个常数,使得不等式对任意正数,,,恒成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