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陇道难”与李白的《蜀道难》之比较

合集下载

陇蜀道今昔辩

陇蜀道今昔辩

陇蜀道今昔辩作者:稿源:陇南日报 2014-06-01 09:17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蜀道”因李白《行路难》而深深植根而于中华文化的沃土。

而“蜀道”中,由陇入蜀部分又是其最为艰险、最为关键的一段。

传统意义上的“蜀道”,特指唐都长安(今西安市)至蜀中益州(今成都市)的官道,穿越陇南市两当、徽县等地。

李白创作《行路难》的灵感即源于徽县境内青泥岭上艰苦跋涉的经历,诗曰:“噫吁嘻,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由此可知,徽县、两当入蜀的道路自然属“陇蜀道”的范畴。

然而,本文将要着重论述的“陇蜀道”并非这一条,而另有所指。

1古代“陇蜀道”的概念自古以来,从兰州到成都就有一条便捷的通道,这条道路最重要的部分,可以说是由三国末期蜀国名将姜维和魏国名将邓艾共同开辟的。

可悲的是,这一道路的开辟,直接导致了蜀汉刘氏政权的覆灭,而姜维本人也战死疆场,成后世笑柄;相应地,同一道路却成就了邓艾“另辟蹊径、荡平蜀国、统一华夏”的千古英名。

自兰州→陇西→宕昌→武都→剑阁→江油→成都,局部虽有曲折,但总体没有大的迂回,近于直线,与经由宝鸡再入川相比,缩短了西北、西南两大重镇的距离。

然而,这绝非一条康庄大道,尤其武都→江油,千山万壑,林密草茂,猛兽恣肆,盗贼横行。

但是,这却是一条名副其实的“陇蜀道”:以兰州为中心的“陇”(陇山以西,陇右,今甘肃省大部)与以成都为中心的“蜀”(今四川省)的人员物资往来,几乎全部是通过它来实现的。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更多的历史时期,“陇蜀道”武都→剑阁之间,并不是严格地遵循当年姜维败退、邓艾穷追的路线走的。

“姜邓路线”是武都→阴平(今陇南市文县)→剑阁,而民间商路对此有了微调,自武都→锣潭(今武都区洛塘镇)→剑阁,路程缩短了三百华里。

并且,调整后的路线大都在武都境内,节约了统治者管理的成本。

与“陇蜀道”的开辟相伴的,是沿途经济、文化的日趋活跃;而且,可想而知,民族的融合也是题中必有之义。

李白与杜甫两位伟大诗人的创作风格对比与分析

李白与杜甫两位伟大诗人的创作风格对比与分析

李白与杜甫两位伟大诗人的创作风格对比与分析李白和杜甫是唐代最杰出的两位诗人,他们的诗作不仅在当时广受赞誉,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李白和杜甫都是杰出的诗人,但他们的创作风格却截然不同。

本文将通过对两位诗人的创作主题、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对比与分析,来探讨他们的差异之处。

首先,就创作主题而言,李白的作品以豪放奔放为特点,他热衷于描绘壮丽的山水景色、豪迈的英雄人物以及自由不羁的生活态度。

他的诗作中常常充斥着对自然的赞美和抒发自身情感的内容。

例如,他的《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以平淡的文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给人一种宁静和温馨的感觉。

相比之下,杜甫的作品则更偏向于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批判。

他的诗作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世道之艰难,对底层人民的苦难和社会不公进行了揭示和抨击。

例如,他的《月夜忆舍弟》中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首诗以边塞军旅生活为背景,详细描绘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伤痕,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可见,杜甫的作品更加注重社会人文关怀和对民众命运的思考。

其次,在修辞手法上,李白多采用浪漫主义的笔法,他擅长以夸张、夺目的修辞手法来表达内心的豪情壮志。

他善于运用比喻、象征、意象等手法,使诗歌充满魅力和感染力。

例如,他的《登金陵凤凰台》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壮丽的山水景色和追求卓越的决心。

相反,杜甫的修辞方式更加朴实而真实。

他着力于描绘事物的本来面目,凭借着扎实的写实功底和睿智的思考,用诗歌告诉读者真实的社会状态,以及每个个体在其中的悲欢离合。

例如,他的《春夜喜雨》中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他用简练的文字描绘出春雨的意义,突出了自然界的自发适应,展现出一种隐含的和谐和秩序。

最后,在语言风格上,李白的诗歌语言具有豪迈奔放、浑厚洒脱的特点,常常采用句句押韵、音调优美的表达方式。

都说蜀道难,究竟有多难?看看今天的蜀道和李白描写的是否相同?

都说蜀道难,究竟有多难?看看今天的蜀道和李白描写的是否相同?

都说蜀道难,究竟有多难?看看今天的蜀道和李白描写的是否
相同?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李白的飘逸与杜甫的沉郁文学评论

李白的飘逸与杜甫的沉郁文学评论

李白的飘逸与杜甫的沉郁文学评论李白与杜甫是唐代文学史上两位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他们的作品风格迥异,李白以飘逸奔放闻名,而杜甫则以沉郁慷慨著称。

这篇文学评论将从多个方面对他们的诗歌进行分析比较,理解他们不同的创作风格与文化背景。

首先,我们从李白的飘逸与奔放着手。

李白的诗歌充满了豪情壮志,他的笔下常常是山水壮丽、英雄豪杰。

他对于人生的追求是自由奔放的,他的诗歌中常常描绘了自己在山水间独行的情景,对于自然界的景色和山川河流的美景有着独特的感受。

比如他的《静夜思》中写道:“兴起微风破轻檐,物华天宝重光辉。

纵令晓日穿朱户,发蒙帘帐卷轻霏。

”这里描绘了宁静的夜晚,轻风拂过丝绸般的檐板,天上的星光照耀下来,美景如画。

又比如他的《蜀道难》中写道:“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这里描绘了艰险的蜀道,李白身历了无数次危险,但依然豪情壮志,表示在艰难险阻面前仍然坚持前行。

相比之下,杜甫的诗歌更多地表达了对社会的关切和人民的疾苦。

他的诗歌充满了悲凉之情,他以真实、深刻的创作态度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困境。

他的《登高》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里描绘了江南的秋天,树叶纷纷飘落,江水泛起滔滔巨浪,这个景象让杜甫十分痛心,他觉得这些景象象征着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不幸。

他的《望岳》中写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里他登上高山,远眺深山峻岭,他感叹自己的渺小,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社会的期望和对人民的祝福。

此外,李白的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色彩,他的诗中常常流露着对于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他的《渡荆门送别》中写道:“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这里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仙境,远离战乱的江山,这个仙境象征着李白对于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他的《古风》中写道:“银烛斜细尚宵庚,金台开晓凤兴云,弄吴章质好,明月动华筵。

”这里描绘了一个精致的画面,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

李杜诗歌的比较

李杜诗歌的比较

1、李杜诗歌风格的差异:一、总的评价:地位和评价。

李白与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成就最高的伟大诗人,都是继往开来、沾溉百世的人物。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韩愈)从在诗歌史的地位上说,李白是第一个吸取民族优良传统和外来形式,兼有陶谢庾鲍沈宋各家之长,把中国诗歌推向全面发展的先驱人物,被称为“诗仙”;杜甫则是把诗歌创作提到现实主义空前未有的高度,被称为“诗史”“诗圣”。

背景、个性和风格特色。

李白和杜甫都有很大的政治抱负,其个性差异表现在各自选择的从政道路不同:杜甫是标准的正统派,立志作贤臣,采取的入仕方式亦与一般士子无异;李白则梦想当策士,献奇策立奇功,一举而致卿相。

但他们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之均以悲剧告终。

(裴斐观点)李杜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由于出身、个性、经历和个人才能的不同,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

总的说来,李白的诗歌表现为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杜甫的诗歌表现为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李白多平民的个性、自豪和反抗;杜甫多人道主义的关注和悲天悯人的情怀。

李白豪放飘逸,杜甫沉郁顿挫。

二、不同风格的表现李白诗歌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感情热烈,气势宏大,想像丰富,语言清新,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李白诗歌形成于唐朝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

李白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的又是积极入世的。

比如,蜀道雄奇险峻,难以表述,李白却能以变幻莫测的笔法,在《蜀道难》中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

用“五丁开山”“六龙回日”等神话传说,写出了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写黄鹤不得飞过、猿猱愁于攀援,映衬出人在其上行走难上加难;摹写神情、动作(“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险危之状如在眼前;借景抒情(“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烘托了蜀道之难;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李白和杜甫的比较(精选5篇)

李白和杜甫的比较(精选5篇)

李白和杜甫的比较(精选5篇)第一篇:李白和杜甫的比较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为著名的、影响最为深远的诗人,但自唐代以来,人们多喜将他们并论,更有学者对他们的进行比较,以致很多诗评家都卷入了对李杜孰优孰劣的争论。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虽然学界还存在着李杜优劣论,但人们更喜探讨李杜之间的交谊、李杜诗歌思想和艺术之异同。

一、李杜之交谊和相互影响本世纪较早探讨李杜交谊的学者是闻一多。

他在《杜甫》一文中用饱含感情的笔墨,描述了李杜二人的交往和友谊。

如他在写到李杜第一次会面时说:“我们该当品三通画角,发三通擂鼓,然后提出笔来蘸饱了金墨,大书而特书。

因为我们四千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假如他们是见过面的)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

” 四十年代,陈叔渠在《唐代两大诗人的风义感及其他》中也论及李杜之交谊。

他认为,“杜甫对于李白,一片怜才之忱,在他的诗中,时时可见”;“最奇怪的是,李白对于杜甫,却是很为冷淡”,“这可见老杜的怜才爱友,一热烈至诚,出于无情的了。

” 五十年代,林庚在《诗人李白》中较为细入地探讨了李杜之间的交谊。

他认为,“李白是杜甫生平最倾心的诗人”,而其因素又有政治和诗歌两方面。

李白与杜甫相会游从的半年中,李白影响杜甫的成分要多一些。

他们真无愧于是志同道合的好友,他们对于政治的警惕性,对于现实的敏感,乃是时代真实的镜子。

他们的默契也就是现实主义传统的发扬。

从诗歌艺术上说,也是李白影响杜甫为多:“杜甫在遇见李白之前,现存约十首的诗中几乎都是五律,可见杜甫早期的作品原是以五律为主的。

”而杜甫在遇见李白之后,受到李白七古的影响,后来又“从七古中获得全新的解放,因而又创造了他自己所独有的五古”。

六十年代,人们对李杜交谊更为关注,出现了好几篇论述李杜之交谊的文章,如郭沫若的《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耿元瑞的《有关李杜交游的几个问题》等。

郭文指出,“李白和杜甫是像兄弟一样的好朋友。

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就像天上的双子星座一样,永远并列着发出不灭的光辉。

李白与杜甫唐诗两大巨星的比较

李白与杜甫唐诗两大巨星的比较

李白与杜甫唐诗两大巨星的比较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之一,而李白与杜甫则被誉为唐诗的两大巨星。

他们的作品不仅写出了个人的情感和抒发了对社会的关注,更展现了唐代的风貌和时代的风云。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两位诗人的创作风格、题材选择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以期更全面地了解他们的魅力所在。

首先,李白与杜甫在创作风格方面有明显的差异。

李白的诗歌多以豪放洒脱、豁达激昂的风格闻名,他的作品往往充满着浪漫主义情怀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英雄主义。

例如《静夜思》一诗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又展示了他对月亮的崇拜和对自由自在的追求。

相比之下,杜甫则以史诗般的叙事和深邃的思考而著称。

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社会不公和人民疾苦的关怀,用平实、真挚的语言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

例如《登高》一诗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卓尔不群地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的忧虑和对生活的感慨,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尘世苍凉的思考。

其次,李白与杜甫在题材选择上也有所不同。

李白的作品涵盖了广泛的内容,既有描绘自然景色的山水诗,也有歌颂英雄豪杰的英雄诗,甚至还有描写饮酒作乐的豪放诗篇。

他擅长通过具象、形象化的描写来表达感情和思想。

比如《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中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和对世界的浪漫幻想无疑是李白所独具的艺术风格。

而杜甫的作品则更多关注社会的喧嚣和人民的疾苦。

他常常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以及对国家政治和人民命运的思考,刻画了一幅幅鲜活的社会画卷。

例如《春夜喜雨》一诗中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万象的痴迷,以及对生活中点滴温暖的赞美。

最后,无论是李白还是杜甫,在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李白与杜甫诗歌比较研究

李白与杜甫诗歌比较研究

李白与杜甫诗歌比较研究
李白与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很重要的两位诗人,他们的诗歌对中国文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诗歌形式各有特点,包括他们的语言、思想和表达方式。

本文将从形式特点、意境特点和题材特点三个方面,对李白与杜甫的诗歌进行比较研究。

首先,我们从形式特点方面来讨论李白与杜甫的诗歌。

李白在诗歌的形式上,偏爱采用对仗形式,喜欢创造琳琅满目的景象,多以抒情质朴的语言,表达内心的真挚情感。

而杜甫则擅长以平实接地气的语言,勾勒出生活的种种真实存在,刻画出人物形象,传达出社会深刻的思想性思考。

其次,我们从意境特点来比较李白与杜甫的诗歌。

李白善于用富有情趣的语言,创造出伫立于云霄之上,离世而又饱蘸着远洋之涛的超然豪迈、神秘而恬静的意境。

而杜甫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他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着重表现的是求职的劳作、失意的忧虑中的令人深思的意境。

最后,从题材特点来看,李白的诗歌主要以缅怀家乡、寻寻唐代贤臣、表达对宇宙大自然的隐喻及形象的感情为主,或者是描绘世俗的清晨、春天等景色;而杜甫则写作题材更加灵活多变,他写政治和社会,写山水和风景,写传说小说和历史事件。

从上面三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李白与杜甫的诗歌有许多不同之处,这使他们的诗歌丰富多彩。

它们各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索中国古代文化的良好机会。

因此,比较李白与杜甫的诗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诗歌背后的文化精髓,更可以丰富我们的诗歌理解,引发我们对文学的趣味,激发我们立足自身所学,以实际行动维护和发扬我国美好文化传统。

杜甫与李白 两位诗人的风格对比

杜甫与李白 两位诗人的风格对比

杜甫与李白两位诗人的风格对比杜甫和李白,作为唐代两位杰出的诗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卓越的才华,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名人。

他们的诗歌作品在不同的方面表现出来,各自展示了不同的情感、主题和表达方式。

下面将对杜甫和李白两位诗人的风格进行对比分析。

一、杜甫的诗歌风格杜甫的诗歌风格充满了真挚的激情和深沉的思考。

他通常以现实的社会问题为主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为素材,将个人的生活体验与社会的变革相结合。

他的诗歌展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社会不公的关注。

杜甫的诗作多表现出对民生困苦和社会动荡的关注。

他以坚实的笔触刻画出农民的艰辛生活和国家的衰败困境。

例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他通过描绘茅屋倒塌、艰难求生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贫穷和不公的愤怒。

在这些作品中,杜甫常常带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

二、李白的诗歌风格相比之下,李白的诗歌风格更加奔放豪放、畅快淋漓。

他的作品充满了诗意和幻想,展示了无拘无束的个性和对自然的热爱。

他善于以夸张的修辞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力,营造出奇特的氛围和多变的情感。

李白的诗作经常以自然景物为基础,通过对山水、花草的描绘,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对自由的追求。

他的作品常常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具有强烈的个人表现力和想象力。

例如《登金陵凤凰台》一诗中,他运用浓郁的想象力和诙谐的语言,将自己融入到仙人中,形成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

三、两位诗人的风格对比杜甫和李白虽然都是唐代的杰出诗人,但他们的风格却有着很大的差异。

杜甫的诗歌体现了对社会现象的关切和对人民疾苦的痛惜,他以清晰、深沉的语言描绘生活的不幸和社会的困境。

李白则多以豪放洒脱的笔触表现个人的激情和对自由的向往,他的诗歌常常带有夸张和奇特的修辞手法,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狂野和放纵的情感。

在主题上,杜甫的作品更加关注社会和人民的疾苦,他以自身的经历和社会的变迁为素材,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贫困的愤怒之情。

而李白则更加偏爱自然和个人的情感,他以山水、花草等自然景物为依托,表现了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李杜蜀道诗比较

李杜蜀道诗比较

李杜蜀道诗比较张俊宁【期刊名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年(卷),期】2001()F04【摘要】“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

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

”《沧浪诗话》提出此论之后,后人着重讨论李杜之长处,而李杜优劣论逐渐消失了。

尽管李杜优劣论往往褒贬过甚,但这种争论突现出两大诗人的优点和缺点,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他们之间的互补特色。

众所周知,李白、杜甫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形成了两大主流,他们各有各的成就。

李白《蜀道难》一首中所提的蜀道地名只有太白、峨眉巅、清泥岭、剑阁四处,可见此诗作意不在于实景描写,而在于感情依托。

与此相比,杜甫的蜀道诗按时间与空间的转移,以每个地名或景点来作题,从此我们可以看到“诗仙”与“诗圣”的差别。

李白的《蜀道难》使人感到空灵;杜甫的蜀道诗让人觉得充实,李白诗好在于“空灵之美”;杜甫诗美在于“质实之真”。

【总页数】5页(P43-47)【关键词】优劣;杜甫;李白;《蜀道难》;诗美;诗仙;质实;剑阁;地名;景点【作者】张俊宁【作者单位】南京大学中文系,江苏南京21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2;I206.2【相关文献】1.李杜江行诗比较研究 [J], 姜卉琳;2."渌水净素月"与"人间月影清"——李杜二人咏月诗之比较 [J], 熊七芳3.飘逸如岚沉郁如潭——从《蜀道难》《登高》两诗的意象层面探究李杜诗风成因[J], 董彦君4.李杜诗两首比较谈 [J], 张旺娥5.李杜诗两首比较谈 [J], 张旺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李白杜甫诗歌之比较

李白杜甫诗歌之比较

李白杜甫诗歌之比较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沿着历史的长河,我看到了《诗经》的灵活、《离骚》瑰丽,陶渊明诗的自然,《搜神记》的奇妙……然而,这其中有两颗让世人所赞颂所敬仰可以说无法超越的文学高峰,他们一个被誉为“诗仙”,一个被赞为“诗圣”;一个豪放飘逸,一个沉郁顿挫;一个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一个是“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俊洁之姿,备藻丽之态”,总之,这两个人是唐代文学乃至中国古代文学里的明珠,正如韩愈所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李白、杜甫的诗歌思想有着一致性,作为封建社会的文人墨客,他们同样爱祖国,关心国家的命运,关心人民的疾苦,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抱负,想为国家、为皇帝尽心尽力。

因此他们都有满腔的爱国热情。

对国家有一份炽热的感情,国家强盛时那种欢喜、自豪感在他们笔下流露;但国家处于忧患时,他们又忧心忡忡。

他们反对唐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反对分裂战争。

他们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

可是面对这个乱世,他们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和个人性格。

总的来说,他们两人诗歌的特点、思想内容、诗歌成就都有很大的不同。

一、诗歌特点李白的诗歌主导风格是飘逸俊美,杜甫诗歌的主导风格是沉郁顿挫。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

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

杜甫深入社会并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视写实。

他背负着对国家和民族任务的沉重责任忠实描绘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感受。

杜甫诗歌艺术风格沉郁顿挫,文章的深沉蕴蓄,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

李白诗歌气势豪迈。

他以“大鹏一日同风起”的气势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歌。

他笔下的黄河景象十分的壮观“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李白杜甫《蜀道难》写作异同分析

李白杜甫《蜀道难》写作异同分析

李白杜甫《蜀道难》写作异同分析李白和杜甫的《蜀道难》虽然都围绕“蜀道难”这一主题展开,但在写作上存在着显著的异同点。

以下是对两者在写作上的异同点的详细分析:写作背景与主题相同点●主题一致:两者都以“蜀道难”为主题,通过描绘蜀道的艰险难行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不同点●个人经历不同:o李白写《蜀道难》时,并未亲身经历蜀道,更多的是基于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蜀道的艰险(参考文章1)。

o杜甫虽然没有直接以“蜀道难”为题的诗作,但如果将其在蜀道旅行期间所创作的反映蜀道艰难的诗篇视为广义上的《蜀道难》,那么他则是通过亲身经历来书写蜀道的艰险(根据问题描述中的假设)。

●时代背景不同:o李白的《蜀道难》创作于唐朝盛世,反映了诗人对仕途的感慨和对友人的关怀。

o杜甫的“蜀道难”主题诗篇(假设存在)则可能更多地反映了唐朝晚期社会动荡和人民困苦的背景。

写作手法与风格相同点●都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两者都通过夸张的手法来强化蜀道的艰险难行,使读者感受到强烈的震撼。

不同点●浪漫与写实的差异:o李白的《蜀道难》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他擅长以泼墨似的、点染的表现方法,营造出奇幻、浪漫的蜀道幻境(参考文章2、3)。

他的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壮丽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o杜甫的诗作则更倾向于写实主义,他通过详细、生动的纪行诗来反映蜀道的艰险和人民的困苦(根据问题描述中的假设)。

他的诗歌语言质朴、感情深沉,具有很强的现实感和历史感。

●章法与结构的不同:o李白的《蜀道难》章法灵活多变,文句参差,笔意纵横,既有豪放洒脱的奔放感情,也有细腻入微的深刻描绘。

o杜甫的诗作则可能更注重章法的严谨和结构的紧凑,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来展现蜀道的艰难和人民的困苦。

思想感情与寓意相同点●都表达了对蜀道艰险的感慨:两者都通过描绘蜀道的艰险来抒发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不同点●思想感情的差异:o李白的《蜀道难》中既有对仕途坎坷的感慨和怀才不遇的悲哀,也有对友人的关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李白《行路难》与《蜀道难》,诗人表现难,用了哪些手法?举例说明

李白《行路难》与《蜀道难》,诗人表现难,用了哪些手法?举例说明

李白《行路难》与《蜀道难》,诗人表现难,用了哪些手法?举例说明蜀道难》、《梁父吟》、《行路难》都集中地表现了这个时期的愤激不平情绪。

《行路难》云: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粟。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叩关阍者怒”(《梁甫吟》)。

他带着失败的心情离开长安,再次漫游,从梁、宋而洛阳、襄阳,然后举家迁居山东任城,与孔巢父等隐于徂徕山,号竹溪六逸。

或者由于他的名声,或者还有人荐举,天宝元年(742),机会终于来临,李白奉召入京,供奉翰林。

这是他一生中最为得意的时期,玄宗“降辇步迎,如见绮皓。

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

……置于金鸾殿,出入翰林中,问以国政,潜草诏诰,人无知者”(李阳冰《草堂集序》)。

他自己也说:“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输丹雪胸臆。

忽蒙白日回景光,直上青云生羽翼。

幸陪鸾驾出鸿都,身骑青龙天马驹。

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章紫绶来相趋。

”(《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但不久,就为朝中权贵所谗毁,他在仕途上再次遭受打击,天宝三载以“赐金放还”的名义被迫离开长安。

这次他的愤慨更为深广:“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卞和耻。

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

”(《鞠歌行》)他沿黄河东下,来到洛阳。

在洛阳,与杜甫相遇,结下了千古传颂的深厚友谊。

两人同游梁、宋,在那里又遇高适,怀古登临,纵酒射猎。

之后,他在齐州请北海高天师授道箓,再次举行入道仪式。

这时他的思想是复杂的,既悲慨不平,“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赠蔡山人》)。

对朝廷充满不满与失望的情绪,但又关心国家命运、积极入世,希望建立功业的心情并没有消退。

他寄家东鲁,南下吴越,北上蓟门,近十年的漫游,都带着这种复杂的心情。

北上蓟门经大梁时,他醉别于逖,依然是一腔慷慨豪情:“太公渭水猎,李斯上蔡门。

钓周猎秦安黎元,小鱼<夋兔>兔何足言。

……劝尔一杯酒,拂尔裘上霜。

尔为我楚舞,吾为尔楚歌。

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

李白与杜甫诗歌的异同

李白与杜甫诗歌的异同

李白与杜甫诗歌的异同第一篇:李白与杜甫诗歌的异同李白与杜甫诗歌的异同——以李白的《将进酒》和杜甫的《登高》为例中文081班张俏玲唐朝是文化繁荣的朝代,在诗坛上,涌出了许多名家,大师辈出。

“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更是其中两颗璀璨的巨星。

李白与杜甫是我国唐代的两位著名的诗人,他们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歌。

从诗歌史的地位上来说,两者都是继往开来、沾溉百世的人物,李白是把中国诗歌推向全面发展的“先驱”,杜甫则把诗歌创作提到了现实主义空前未有的高度,因此两人的文学成就可以说是“平分秋色”。

从诗歌思想的角度,他们同样关心百姓疾苦,关心国家命运,反对侵略战争,诗歌思想上有着一致性。

如李白的《古风》、杜甫的《兵车行》都对当时黑暗和腐败的政治予以否定,表达了强烈的爱国忧民之情。

李杜诗歌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但由于两者的生活的时期的不同、生活的经历的各异,李杜诗歌在艺术特色上又有着明显的差异。

下面就以李白的《将进酒》与杜甫的《登高》为例,试比较两者诗歌艺术特色的差异:一、诗歌风格的不同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李白和杜甫在诗歌创作中都形成了特有的风格。

李白的诗歌主导风格是飘逸俊美,而杜甫诗歌的主导风格则是沉郁顿挫,这在他们的许多代表作中都有体现。

如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把黄河在天地之间浩荡奔流的气势与声势充分表现出来,意境开阔,具有非凡的气势和浪漫主义情怀。

而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描绘了一幅惨淡的秋景画面,高天之狂飙,深谷之哀猿,惊心动魄,使全诗笼罩在悲凉的氛围之中,同时也反映诗人凄凉之感。

二、诗歌思想上的不同李白与杜甫都有满腔抱负,想为国家尽一份力,但是他们在仕途中都又不得志,这种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感伤在他们的许多作品中都有体现,但两者又有不同:李白的诗,很多表现出及时行乐的思想;杜甫的诗,很多表现忧国伤时的思想。

李杜诗风的比较范文

李杜诗风的比较范文

李杜诗风的比较范文第一篇:李杜诗风的比较范文所谓风格——李白杜甫诗风之比较如果说汉朝的乐府诗是中国历史上诗歌文化的一个里程碑,那么唐朝的今体诗则是里程碑的一个延续,而在这个里程碑上刻下了两个不朽的名字:那就是被后人并称为“李杜”的李白与杜甫,正所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甚至到了今天充斥着先锋诗人的社会,他们的诗依旧被称为永恒的经典。

李白和杜甫被称为唐朝诗歌两大不同派系的代表人,李白代表了中唐时期的浪漫主义,略晚于李白的杜甫则代表了现实主义。

想要探究李白和杜甫诗风的差别,我觉得首先要从二人的生活年代和经历入手,李白出生于公元701年卒于762年,杜甫出生于公元712年卒于770年。

从唐代编年史就不难看出,李白经历了大唐由盛转衰的过程,而杜甫则从懂事起不久就开始了安史之乱,适逢乱世,这就造成了李白诗风前期以喜为主而后期则蕴含了“苦中作乐”的意味,与之相对应的就是一直在感叹“国破山河在,恨别鸟惊心”的杜甫。

我先阐述一下如今对于李白杜甫诗风的一个普遍看法,也是被大众所接受的看法。

首先就是李白的诗,无论是歌、行、吟都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信手拈来,不拘一格浪漫洒脱,颇有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周的风范,内容上以写景为主,寓情于景,我把李白的一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早期,这一时期李白以游历为主,上黄山作出了“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访东鲁写出了“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登敬亭山又吟出了“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岸,只有敬亭山”。

正应了后人所说的那句“一生好入名山游”,也正是他的早期游历开拓了李白自己的知识领域,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二、中期,这一时期李白在朝廷做翰林,为朝廷写作诗文,李白本以为能够展示他的才华,怎奈朝廷日渐腐败,玄宗正日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李白极为失望,于是主动请辞,并有了那著名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吾不得开心颜”的经典。

这一时期的作品大都充满了怀才不遇的感慨。

杜甫的“陇道难”与李白的《蜀道难》之比较

杜甫的“陇道难”与李白的《蜀道难》之比较

杜甫的“陇道难”与李白的《蜀道难》之比较杜甫的“陇道难”与李白的《蜀道难》之比较《蜀道难》全诗二百九十四字,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杜甫的“陇道难”与李白的《蜀道难》之比较。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杜甫的“陇道难”与李白的《蜀道难》之比较内容提要杜甫的“陇道难”诗共计十六首。

这十六首诗记述了杜甫从陇入蜀的一段行程,与李白的名篇《蜀道难》诗的从秦入蜀的行程有交叉之处,因而有可比点。

对杜甫的“陇道难”组诗与李白的《蜀道难》诗进行比较,以期探究杜诗与李诗在心理背景、表现手法及风格特色诸方面的不同。

关键词杜甫;陇道难;李白;《蜀道难》;比较研究肃宗乾元二年(759)七月,杜甫离开华州司功参军的职位,携眷来到了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

在秦州生活了三个月后,为生计所迫和拙于人事应酬,在同谷(今甘肃省成县)县宰的热情邀请下,诗人于十月的一个深夜,收拾行装,挈妻带子,踏上了赴同谷的路程。

从秦州至同谷的途中,他写下了十二首纪行诗,记述行程,描绘山川,真实地记录了沿途所经之处和所见之景。

我们从中既可以领略陇右山川的奇峻壮美,也能够目睹老杜一家长途跋涉在陇右山道上的艰辛。

那“天寒霜雪繁”(《赤谷》)的寒冷,那“径摩穹苍蟠”(《铁堂峡》)的高险曲折的山路,那“溯沿增波澜”(《寒峡》)的风急浪涌,使杜甫一家饱尝了行走在陇道上的艰难,因而这组纪行诗堪称是一组“陇道难”诗。

此外,杜甫一家来到同谷后,那位邀请他的县宰并没有给他们什么实际帮助,致使其一家人的生活很快陷入了困境。

在冻馁之中,杜甫不得不于十二月初带领家人启程赴蜀,沿途又写下了一组十二首纪行诗。

这组纪行诗的前四首即《发同谷县》、《木皮岭》、《白沙渡》和《水会渡》,仍在陇右地区内,当属陇右诗,故将其一并归入所谓“陇道难”组诗内。

这样,杜甫的“陇道难”诗共计十六首。

这组诗记述了杜甫一家从陇入蜀的一段行程,与李白的名篇《蜀道难》诗中记述的从秦入蜀的行程有交叉之处,因而二者有可比点。

李白杜甫诗歌比较浅谈

李白杜甫诗歌比较浅谈

李白杜甫诗歌比较浅谈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的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高峰,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圣”。

他们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

面对这个乱世,他们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和个人性格。

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

(《中国文学史》)他的诗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

他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发展出自己独到的风格。

杜甫的诗歌风格构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痛中成形。

杜甫深入细致社会并关注政治和民生疾苦,注重叙事。

他背负着对国家和民族任务的沈重责任钟爱描写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体会。

杜甫“没有饭不忘君”,艺术风格沉郁顿挫。

自中唐至宋代以来都承继了杜甫的叙事风格。

尤其就是宋代江西诗派遣更是杜甫视作宗祖。

他的影响力非常大。

李白年少时博览群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他还仗剑任侠,“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

(《中国文学史》)他年少是曾广有游历。

这一切都对李白自由奔放的性格形成有重大影响,还直接导致了他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

李白尚武轻儒,轻财好施,喜欢豪饮。

他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又是积极入世的。

他的人格魅力也是别人所不能及的。

杜甫早年于官宦世家,其祖父杜审言就是初唐关键诗人,所以对杜甫来说从仕与诗歌都就是家业。

他曾对儿子说道“诗就是吾家事“。

杜甫颇受儒家文化教养,终身都存有统领君王的心愿,又加之自身一生的穷困潦倒,从而构成了他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性格。

他的诗歌也因此偏重于现实主义。

李白终其一生都徘徊在出仕与高蹈之间。

他在《蜀道难》中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种忧虑,他说“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剑阁峥嵘而崔嵬”这可能是对当时政局混乱他抑郁不得志的一种隐喻。

在他的《行路难》中他用“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等太行雪满山”来形容自己艰难处境。

李白与杜甫诗风对比

李白与杜甫诗风对比

李白与杜甫诗风对比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尤其在盛唐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诗发展至顶峰时期,题材广阔,流派众多,出现“边塞诗派”与“田园诗派”等。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即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

他们的诗雄视千古,为一代之冠,在他们的笔下,无论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古风歌行皆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正如韩愈所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但是李白和杜甫他们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面对如此乱世,为何李白的诗“飘逸不群”,而杜甫的诗却是“抑扬顿挫”的风格呢?性格:李白酷爱游历,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追求个性上的解放。

在他的生活中他走遍了无数的名山大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进酒》)的洒脱。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送裴十四》)“连峰去天不盈尺”(《蜀道难》)的大气,这一泻千里,咆哮愤怒的江河,奇险挺拔、高出天外的峰峦正是他狂放不羁性格的真实写照。

并且李白注重在生活中及时行乐,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江上吟》李白在游山玩水的同时,美酒醉人,人自醉,借酒消愁。

这是李白灰暗及自暴自弃的一面,李白寄情于山水,仿佛要登涉山川和天地星辰同呼吸,和神灵相往来。

他的杰作《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

特别是其中对梦境的描写特别令人目眩神迷:从娴静幽美的湖月到奇丽壮观的海日,从曲折迷离的千岩万转的道路到令人惊恐战栗的深林层巅,境界愈转愈奇、愈幻愈真,最后由梦境幻入仙境,更完全是色彩缤纷的神话世界,诗人尽情驰骋于浪漫想像的空间,展示了一幅现实的景象,构成了一幅和谐的朦胧离奇的奇山异景图。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比较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的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高峰。

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圣”。

他们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面对这个乱世,他们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 .一,形成时期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开元盛世。

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

他的诗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

他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发展出自己独到的风格。

李白的诗更能表现盛唐文人意气风发、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

杜甫深入社会并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视写实。

他背负着对国家和民族的沉重责任,忠实描绘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感受。

更能反映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二,思想内容从内容上讲,李白的一生阅历丰富,交游广阔,涉猎很多,其诗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写景、叙事、抒情、言志、友谊等等。

上至宫廷庙堂,下至江湖山川,都有不少诗作。

李白的诗歌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

代表作有:七言古诗(《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五言古诗(《古风》59首);有句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

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

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

为中华诗坛第一人。

特别善于把实写虚,把现实化为幻境,有的时候还超脱尘世,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色彩。

很多表现出求仙出世和及时行乐的思想.杜甫一生的思想是“致君尧舜上”、“穷年忧黎元”,他的诗歌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计有时事政治诗,批评讽喻诗,军事题材诗,歌咏自然诗,农工百业诗、怀念亲友诗,甚至某些内容无聊的奉和应酬诗等等,作品大多是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题材广泛,寄意深远,尤其描述民间疾苦,很多表现出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纪行诗。这 组纪行诗的前 四首即 《 同谷县 》 发 、 《 木皮岭》 《 、 白沙渡》 和 《 水会渡》 ,仍在陇右地 区内.当属陇右诗 .故将其一并 归入所 谓 “ 陇道
难 ”组诗 内 。这 样 。杜 甫的 “ 陇道 难 ”诗共 计 十六 首 。这组诗 记 述 了杜 甫 一家 从 陇 入蜀 的一 段行 程 。
请下 .诗人 于十月的一个深夜 ,收拾行装 ,挈妻带 子 .踏 上 了赴 同谷 的路程 。从 秦 州 至 同谷 的途 中 ,
他 写下 了十二 首纪 行诗 。记述 行程 。描绘 山川 。真
七月 .他离开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位 ,失去了赖以 生活的俸禄 。成为名副其实的平 民。不得不远赴几 百里外的秦州去投亲靠友。 “ 因人作远游” (豢州 《 杂诗二十首》其一) 到 了秦 州 后 ,人 地 两 生 ,生 计 。
肃 宗 乾元 二年 (5 )七 月 。杜甫 离 开华 州 司 79 功 参 军 的职 位 。携 眷 来 到 了 秦 州 ( 甘 肃 省 天水 今 市) 。在 秦州 生 活 了三 个 月后 ,为 生 计所 迫 和 拙 于 人事 应酬 。在 同谷 ( 今甘 肃省 成县 )县 宰 的热情 邀 杜甫的 “ 陇道难 ”组 诗 与李 白的 《 道难 》诗 蜀 的不 同 .首先表 现 在诗人 写作 时 心理 背景 的不 同 。 7 9 是杜 甫 生 活 中最 艰 难 困 苦 的一 年 .这 年 5年
况闻山水幽。栗亭名更佳 。下有 良田畴 。充肠多薯
蓣 。崖蜜亦易求。密竹复冬笋 ,清池可方舟。虽伤
旅 寓远 ,庶 遂 平 生 游 。此 邦俯 要 冲 。 实 恐人 事稠 。
与李白的名篇 《 蜀道难》诗中记述的从秦入蜀的行
程 有交叉 之处 ,因而二 者有 可 比点 。本文 拟将 杜甫 的 “ 道难 ” 组诗 与李 白 的 《 道 难 》 诗 进 行 比 陇 蜀 较 .以期探 究杜 诗 与李诗 在 心理背 景 、表 现手法 和
实地记录了沿途所经之处和所见之景。我们从中既
可 以领 略陇右 山川 的奇 峻壮美 .也能 够 目睹老 杜一 家 长 途 跋 涉在 陇 右 山 道 上 的艰 辛 。 那 “ 寒 霜 雪 天
繁” (赤咎》 《 )的寒冷 ,那 “ 径摩 穹苍蟠 ” (铁堂 《 峡》 )的 高 险 曲折 的 山路 ,那 “ 沿增 波澜 ” (寒 诉 《
应接 非本 性 .登 临未销 忧 。溪谷 无 异石 .塞 田始微 收 。 岂复 慰 老夫 ?惘 然难 久 留。 日色隐孤戍 ,鸟啼 满城 头。 中宵驱 车去 。饮 马 寒塘 流 。磊 落 星 月 高 ,
苍 茫云 雾 浮 。 大哉 乾 坤 内 ,吾 道 长悠 悠 。
此 诗题 下 原注 : “ 乾元 二年 , 自秦 州赴 同谷 纪
活很 快 陷入 了困境 。在 冻馁 之 中 .杜 甫不 得不 于十 二 月初带 领家 人启 程赴 蜀 .沿途 又写 下 了一组 十二
读 自秦州至同谷的纪行组诗的第一首 《 发秦州》 : 我衰更懒拙 ,生事不 自 谋。无食 问乐土 。无衣
思 南 州。 汉 源十 月 交 ,天 气凉如 秋 。草 木 未黄 落 ,
行。 ”作为 纪行 组诗 的首篇 。有 统领 全组 诗 的作 用 ,
风格 特 色诸方 面 的不 同 。不 当之处 .恳请 方 家
教正
收 稿 日期 :2 0 — 8 0 060 —6
作奢简介 }李宇林 (97 ) ,河南鲁山人 ,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教授。 14 一,男
1 0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20 年 1 07 月 第2 7卷 第 1 期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r lUnv ri n Ju a f a s uiNoma ies or lo Tin h

J n,0 7 a . 0 2
V0.7 o 1 1 N , 2
杜甫的 “ 陇道难"与李 白的 《 蜀道难》之 比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负薪采橡栗 自给”【 1 1 .有时甚 至到了 “ 不爨 井晨 冻 。无衣 床 夜寒 。囊 空 恐羞 涩 , 留得一 钱 看 ” (空 《
囊》 的 十 分 拮 据 困 窘 的 地 步 。 为 了 解 决 一 家 ) 人 的衣食 问题 ,杜 甫决 定离 开秦 州 ,南 赴 同谷 ,且
诗 。此外 ,杜甫一家来到同谷后 ,那位邀请他的县 宰并没有给他们什么实际帮助 . 致使其一家人的生
行 比较 .以期探 究杜 诗与孛诗 在心理背景 、表现手法及风格特 色诸方 面的不同。
关 键 词 :杜 甫 ; 陇 道 难 ; 李 白 ; 《 道 难 》 比较 研 究 蜀 ; 中 田 分 类 号 :I0 .2 2 7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7 - 3 1 (O 7 1 0 1 - 6 3 1 15 2O )0 - 0 0 0
也为组诗定下 了写景抒情 的基调 。这首 《 发秦州》 诗 ,写老杜离开秦州 、南赴同谷的缘 由和心情 .抒
发 了他 为生计 所 迫而 不得 不辗 转 流徙 的感慨 诗开
李 宇林
( 天水师范学 院 文史学 院,甘肃 天水 7 10 ) 4 0 1 摘 要 : 杜甫 的 “ 陇道 难, 共计 十六 首。这 十六 首诗记 述 了杜甫 从 陇入蜀 的一段 行程 , 与李 白的名篇 ’诗
《 蜀道难》诗 的从泰入蜀 的行程有交叉之处 ,因而有 比点。对杜 甫的 ‘ 可 ‘ 陇道难” 组诗与李 白的 《 蜀道难>诗进
峡》 )的风 急 浪 涌 ,使 杜 甫 一 家 饱 尝 了行 走 在 陇 道 上 的艰 难 .因而这 组 纪 行诗 堪 称 是 一组 “ 道难 ” 陇
问题依然困扰着诗人 。他只得重操 旧业 .靠采药 、 卖药为生 ,还得依靠亲友的接济 。但 即使这样 ,温 饱问题仍然得 不到解决。客居秦州不久 ,就 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