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化与屯田水利

合集下载

古代水利工程的建设与水文文化

古代水利工程的建设与水文文化

古代水利工程的建设与水文文化水文文化指的是以水为主题的文化,包括水的利用、保护、崇拜及其与人类生活、文化、历史、艺术等方面的关系。

而水利工程指的是人类利用水资源、修建水利设施、管理水利运行的工程技术体系。

两者相似却又各自独立,但在古代,水文文化和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发展紧密相连。

在中国的古代,黄河流域的水文文化尤其重要,人们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掌握了治理和利用黄河的方法,形成了丰富的水利工程和水文文化。

这些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深刻影响了古代的社会、文化和历史。

下面我们从不同角度探索古代水文文化和水利工程的建设及其带来的影响。

一、水文文化的崇拜和神话在古代,水有着巨大的力量,既能带来灌溉农田、滋润万物,也能饱受洪灾和干旱之苦。

人们有着强烈的敬畏之心,几乎每个地区都会有一些与水相关的神话传说。

例如黄河的龙王、汉江的河伯、松花江的赵公明等等。

这些传说不仅是人们信仰的象征,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元素。

古代水文文化的崇拜和神话也影响着水利工程的建设。

人们相信修建水利工程需要得到神灵的保佑,否则难以成功。

因而在工程建设之前,人们会进行一些祭祀活动,以求得神灵的赐福。

例如在黄河流域,人们常常会进行河神祭等仪式,以表达对黄河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二、古代水利工程的建设在古代,人们需要通过水利工程来利用水资源和管理河流,因而出现了种类繁多、精细复杂的水利工程。

其中,以黄河流域的水利工程最为出名,因为黄河是中国黄河文明的发源地,古代中国的许多史诗、传说与黄河有关。

古代的水利工程主要有以下几类:1.水闸工程: 在一些平原地区,需要通过分洪、排水等手段调节水位,防止洪水灾害。

通过修建水闸工程,可以有效地调节水位,保证农田和居民的安全。

黄河流域修建的顺、丰、兴、汉、梁、蒙水闸等,都是经典的古代水闸工程。

2. 水库工程: 古代人们通过修建水库,收集水资源,供农业、灌溉、生产等方面使用。

黄河流域修建的昆仑关水库、晋阳水库等,为古代经典水利工程。

水利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水利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水利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水,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资源。

古时候,人类了解和利用水的方式主要是生活用水和灌溉农田。

古代中国是一块土地肥沃、水源丰富的地区,因此,在古代的中国历史中,水利的发展和建设一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水利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一、水利的历史在古代中国,水利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和商代。

那时候,人们已经开始利用水源灌溉农田,控制水流和防止水灾。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迅猛的工业化和商业化发展,也推动了水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当时的社会对水利技术的需求更高,工匠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来研究和开发水利技术,道渠灌溉、水门闸坝的建设和完善,不断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宋代是中国水利建设发展的巅峰,被誉为“中国水利之父”的黄道周、李之荣等水利专家,提出了一系列切合实际的水利建设方案和方法,并通过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宋代人民运用水利技术,在国家的建设和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各种水力工程的建设、河涌的规划、治理和维护,为人民创造了生产和生活的条件,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二、水利的文化价值除了直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水利也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

水文化是中国悠久历史和人民智慧的缩影。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众多传说和寓言,都与水源、渠道、湖泊紧密相关。

例如《山海经》中记载的诸多河流湖泊,剖析江河水势、流量、洪水等自然规律的《河图洛书》,都是中国古代对水文化的深刻探索和对自然科学的崇尚。

而对于水利工程的评价标准,一直是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中国古代建筑工艺和建筑风格。

与水味浓郁的生活和文化相伴随的是水乡的风景。

水乡旅游已经成为了中国现代旅游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江南水乡、惠州西湖、杭州西湖、苏州园林等各种各样的水域景点,为观光旅游提供了很多成果,成为游客和文化爱好者探索和感受中国水文化的重要窗口。

总体而言,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水利维护了人类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影响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和文化,体现了人类智慧和科学精神,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第4章水利建设的水文化

第4章水利建设的水文化
14
4.1.2 水利发展简史
(2)中国水利发展简史
③ 现代水利 水利建设进入了崭新阶段,无论水利建设的数量、质量
,都取得了远远超过历代的成就。
2011第一次水利普查
水库98002座 水电站46758座 水闸268476座 橡胶坝2685座 堤防总长度413679公里 泵站424451座 农村饮水工程5887.46万处 塘坝窑池共1145.82万处 总灌溉面积10.02亿亩 地下水取水丼9749万眼
5
4.1.1 水利的概念内涵
近代:工程水利
“水利范围应包括防洪、排水、灌溉、水力、水道、给水 、污渠、港工八种工程在内。代:资源水利、生态水利、现代水利
注重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等内容 ,内容更充实,概念愈完整。
6
4.1.2 水利发展简史 水利的发展史
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大大提高了水利工程规划、设计、 施工和管理的效率和能力。
水利再次进入大规模发展时期:到2012年,全世界灌溉面积 约为3亿公顷,排水面积约为2亿公顷;2012年全世界水力发 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1.05亿千瓦。
现代技术在水利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水平与保护程度越来越高。
高家堰,形成洪泽湖水库;“蓄清御黄”保证漕运 自16世纪下半叶,中国水利建设的发展速度已趋缓慢。
详细请阅:《中国水利发展史》、《中国农田水利 史》、《中国科学技术史 水利卷》著作。
13
4.1.2 水利发展简史
(2)中国水利发展简史
② 近代水利 水利工程建设甚少,即使建设也是时断时续,水利建设
整体上处于衰落时期。
1000年,大规模引水灌溉。 印度河流域及恒河流域:约在公元前3000年,开始了水

夏朝的水利工程古代灌溉与水文

夏朝的水利工程古代灌溉与水文

夏朝的水利工程古代灌溉与水文夏朝的水利工程:古代灌溉与水文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自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它不仅建立了中原地区的王朝统一,还对于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介绍夏朝时期古代灌溉与水文的成就,探讨它们对于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夏朝水利工程的背景在夏朝之前,中国的人类社会一直处于部落联盟和城邦国家的阶段。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灌溉农业成为解决粮食问题的关键。

夏朝的出现为水利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二、灌溉工程的发展1. 夏朝人民的灌溉经验夏朝统治者认识到水利工程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而广大人民也通过长期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灌溉经验。

他们发现了一些水源,如黄河、淮河等,在这些水源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灌溉工程的建设。

2. 夏朝水利工程的创新夏朝的统治者在实际工程中进行了许多创新和改进。

他们首先进行水源的开拓和调度,选择地势较高的山区将水引入平原地区。

然后,他们建设了堤坝和渠道,用以控制水流和灌溉农田。

此外,夏朝还开展了地下渠道的修建,使水源能够更好地供给农田。

三、水文知识的应用1. 夏朝对于水文的研究夏朝时期,人们开始关注和研究水文知识,他们通过长期的观察和摸索,总结了一系列的水文规律。

夏朝的统治者将这些水文知识应用到灌溉工程中,提高了农田的水利效益。

2. 夏朝水文知识的应用成果夏朝的灌溉工程得益于水文知识的应用,增加了灌溉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水文知识使夏朝能够更好地预测降雨和洪水,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农田。

四、水利工程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 农业生产的发展夏朝的水利工程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灌溉系统的建设改善了土地的利用率,提高了农田的产量,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粮食支持。

2. 经济和社会稳定夏朝的灌溉工程使农田灌溉得以控制,减少了旱涝灾害的发生。

这种稳定的农业生产为社会的经济稳定提供了保障,增加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3. 文化的繁荣夏朝的水利工程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培养了人民的创新能力和工程技术。

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与水文文化

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与水文文化

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与水文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古代的中国人在许多方面都有着非常高超的技艺和智慧。

其中,水利工程和水文文化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之一。

中国的水利工程体系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现代,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水文文化,则是通过文字、音乐、书画等形式,将人们对于水的认知、感受和祭祀表达出来,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一、古代水利工程的发展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包括水库、堤防、灌溉、水车、船运等方面的建设。

这些工程的建设,是为了满足农业、饮水、工业等方面的需要,对于中国古代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在中国的早期文化里,“引水入田”的思想就已经非常流行了。

公元前3000年左右,中国的黄河流域就有了最早的用于灌溉的水渠和水坝。

这些工程的建设,带动了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产能力和生活水平。

而从春秋战国开始,中国的治水工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例如荥阳铜鼓岭水利工程,它是中国古代铸铜器中其中一个现存较完整的大型重器,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史上的重要遗迹之一。

该水利工程包括了堤防、泄水渠、引用渠、土门、灌溉等,功能齐全,规模宏大,历史上被誉为是一件“豫中之冠”。

随着历史的进程,中国的水利工程越来越发达。

唐代时期,诸如利民渠、输水洛阳、河清渠、接洛渠等重大水利工程的建设,为唐代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而到了明清时期,白鹿洞书院建造的的古建筑群、洛阳各寺庵宇建水池、植花浇水,甚至宋庆龄的渡江工程等,都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代表。

二、水文文化水文文化是指中国古代人们对水的认知、感受、思考和祭祀等方面的表述,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中国古代“水”的信仰和祭祀体系非常丰富多彩。

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中国人认为自然界万物都有灵性,水也不例外。

在神话故事中,许多神祇与水紧密关联。

水文化对水利人的心得体会

水文化对水利人的心得体会

水文化对水利人的心得体会水文化对水利人的心得体会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

水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既是人们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智慧,也是人们对水资源的独特感悟和崇尚。

作为从事水利工作的一员,我深深感受到水文化对于水利人的重要作用。

首先,水文化培养了水利人的水资源意识。

在传统文化中,水被赋予了神圣的、吉祥的象征意义,被视为大自然的恩赐和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基础。

从小我们就被灌输着珍惜水资源的思想,提倡勤俭节约,不浪费水。

因此,我们从小就明白水的重要性,意识到水资源的稀缺与珍贵,这对我们在水利工作中更加重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和节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次,水文化塑造了水利人的艰苦奋斗精神。

中国的传统水利工程是千百年来人民智慧结晶的产物,精妙的水利工程建设和运维需要工人们长时间的劳动和不怕苦累的精神。

而我们作为水利人,要承担起现代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责任,也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和付出。

水文化中对于奋斗精神的崇尚,使我们在工作中不怕辛劳,不畏艰难,勇往直前,为水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此外,水文化培养了水利人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水文化鼓励人与水的和谐相处,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水利工作中,合作精神是至关重要的。

一座大坝的建设需要多个工种的人员紧密配合,一个水系的治理需要多个部门的协同合作。

在合作中,我们从小明白了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通力合作,取得更好的工作成果。

同时,水文化也培养了我们的创新意识。

在多灾多难、河川湖泊众多的中国,水利工程面临着种种复杂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富有创新精神,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最后,水文化弘扬了水利人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传统的水文化中有许多关于爱水敬水的故事和诗词,告诉我们水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好水的安全和利用是每个人的责任。

作为水利人,我们更是要以身作则,做好水资源管理的榜样,努力为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水文化在水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

水文化在水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

书名:水文化导论作者:蒋涛吴松秦素粉ISBN:9787564351533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2定价:38元展之间的关系。

第二篇侧重水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内容涵盖第四章到第七章,主要介绍了各大河流域塑造的人类文明,包括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和长江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明确了水与人类文明发展相伴相生。

第三篇主要介绍了中华传统文化中与水相关的民俗与思想,内容包括第八章到第十一章,主要介绍了古代水文化相关的故事、民俗、思想、治水、事迹等内容总结了水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精神内涵。

第四篇主要讲述了著名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主要包括芍陂、郑国渠、灵渠、都江堰、京杭大运河等。

第五篇从人水关系的角度出发,从水患、水利2个角度说明和谐的人水关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结合现代社会城市发展探究了现代社会城市发展下的“驭水之道”,推动现代社会人水和谐的实现。

该书围绕水文化相关内容,对水文化的形成、发展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关系展开了深度探究,内容详略得当,既可以作为高校水利专业相关教育资料,也可以为水利行水文化对水利工程建设的推动作用。

由第八章可知,水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与长江、黄河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发展离不开水利工程的建设,在此过程中,中国古代人民兴水之利,除水之害,创造了流传水利工程建设是充分了解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加以运用并进行改造的有效途径。

考虑到水与人类生产生活联系的紧密相,与水相关的文化观点也不胜枚举。

特别是在我国古代时期,水文化中的思想观点与水利设施建设密不可分。

在我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的设计与建造过程中,都江堰建设的第一期工程中,需要将岷江的水进行分流,使其进入成都平原,从而达到防洪抗旱的目的。

在将岷江水引入成都平原之后,形成了系统完善的灌区渠系网络,不仅解决了成都平原的灌溉排水问题,同样也解决了雨季和旱季的用水问题。

其次,水文化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思想指导。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历史演变与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历史演变与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历史演变与文化内涵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水利工程在中国古代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发展演变也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内涵。

第一篇:水利工程的意义和类型水利工程的意义古代中国是农耕社会,水利工程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水利工程可以解决水源短缺、农田浸润、洪涝灾害等问题,提高耕作面积和农业产量。

在经济上,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可以解决交通和治理水质等问题,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促进经济发展。

更重要的是,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还推动了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进步,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遗产,深刻影响着中国农村社会的发展。

水利工程的类型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类型繁多,以人工水利工程为主。

主要有灌溉和水利工程、水运工程、防洪工程和水文测验等四类。

灌溉和水利工程主要是指人工调节水文环境,使农田得到充分浸润滋养,保证农业生产稳定和有序进行。

中国古代星罗棋布的灌溉系统为古人所称“水利洲”,形成了一条又一条的人工水渠,将山上的清泉、沃土中的地下水汇聚,形成水源源不断的灌溉系统,助力中国农业经济发展。

水运工程是指为了解决水上运输问题而进行的工程建设。

中国古代水路繁多,通过人工建设的运河交通枢纽,将各个地区的物资送到宫廷和民间,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

同样,运河沿岸形成的沿街商铺、码头等,也是古代交流和商贸的重要场所。

防洪工程是为了保护人民财产和生命安全而进行的工程建设。

中国是世界上洪涝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古代人们为了应对洪灾,大量修建堤防、水闸、洪峰控制等工程设施。

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以李冰为代表的治水名官,利用水力学原理,开凿河道,录取河床,到宋代的黄河图上万三千多条弯曲河道,开创数千年长治久安的文明史。

水文测验则是为了了解和控制水文要素(如水位、流量、水质等)而进行的工程测量和监测。

中国古代就启动了水文测验工作,最为著名的要数测量黄河水位的“河图”,它记录了黄河在中国历史上500年的波动状况,因其记录详实,被誉为“测绘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用先进的水文化提高水利队伍素质

用先进的水文化提高水利队伍素质

龙源期刊网 用先进的水文化提高水利队伍素质作者: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2016年第04期有人说,对待知识分子态度可见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

同样,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也取决于国民的文化素养。

如今,水生态文明地位日益突出,而水文化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也将从过去的“配角”转为“主角”,在这个转化过程中,水文化所产生的先进理念是提高水利职工素质的关键。

其一,水文化助推干部职工理论素质。

在基层,政治理论学习容易走过场,其原因是缺乏觉醒意识,流于形式空对空。

如果把文化自觉融入政治学习中,把政治学习当作提高个人修养的重要方面,干部职工理论素质就会从中得到提高。

比如学习《中央八条规定》,如果只去执行规定而不认识为什么去执行,就会存在执行不力情况。

反之通过文化自觉,叩问每个人的执行能力,就会有的放矢查摆“机关病”,制定整改措施,明确努力方向,增强依法行政能力,消除工作不思进取、没有激情、漂浮不实、落实不力现象,营造学习、向上、和谐、团结、务实、奋进的机关新风尚。

其二,水文化提升水利职工文化修养。

文化觉醒能促进干部职工人生观念的提升,挖掘职工蕴藏的潜力。

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把水文化建设与水利队伍建设有机结合,比如可组织水利干部职工参与“周学一文、月读一书、季撰一稿、年习一技”活动,组建新闻、文学、摄影、书画、文体等业余小组,开展健康有益活动。

围绕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农村饮水、水土保持、项目管理、工程质量等课题,开门纳谏,广开言路,出“金点子”、提好建议,编辑由水利干部自己撰写的论文集,鼓励干部职工在各级水利刊物发表新闻、论文、文学等文章,树立水利部门形象。

其三,水文化提高干部职工科学素养。

在我们的职工的教育中,应该有的放矢地挖掘水文化,通过开展水利业务知识讲座、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等一系列活动,增强干部职工的科学素养。

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比武活动,对干部实行业务能力分层达标竞赛等活动,即不仅要求领导干部和技术干部熟悉精通业务,普通干部职工也要了解水利业务知识,不当门外汉,不说外行话,增强党员干部的进取心、责任心、使命感,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为各项水利工作顺利实施提供人才和技术保障。

水利工程、水利与水文化的关系浅析

水利工程、水利与水文化的关系浅析

水利工程、水利与水文化的关系浅析人类要生存、繁衍,绝对离不开水。

水利、水利工程与水文化之间的关系密切不可分。

一、我国水利工程与水文化的内涵从古至今,在各项水利工程建设和各种水利事业中都必然要创造与其相适应的水文化。

而各个时代和各个时期的水文化,又反过来促进人类对自然生态水环境的重新认识,并把这种观念、思想、行为、价值观等反映于水利工程建设和所从事的水利事业工作中,形成新型的对应于这种水文化时代或时期的水利工程和水利事业。

因此,水利工程、水利事业与水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种持续演替发展的辩证耦合统一。

二、我国水利工程与水文化的历史沿革与演变我国治水历史非常悠久,治水经验十分丰富,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1.我国秦代以前的水文化我国水利建设历史可追溯到四千年前,由遍布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遗址可以明显地看出,远在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这些遗址都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在全国几乎每处江河、湖泊和宜牧草原,都有先民活动的遗迹分布在这些水源的附近。

可以说明,原始社会人类活动的分布都是与水源的分布共生的。

世代相传的大禹治水,就是典型的原始社会的水文化。

传说鲧用堵法治水失败,只好自沉于羽渊,化为玄龟;而禹因受启示于龟背文(纹),用疏法治水获得成功;《洛阳记》载,“禹时有神龟,于洛水负文列于背,以授禹。

文即治水文也。

”致使后人在治水之前,均祭祀神龟,治水中,浇注大龟,以镇水妖,永保平安。

我国进入奴隶社会,有记载可查考的最早的水利设施约在公元前两千年前,典型的河南登封龙山文化,就有凿井技术和陶制排水管道的记载。

到公元前1600~前1100年前后,商代有关水利工程的文字记载了沟洫井田制度。

公元前1000年前后,西周时期,已有蓄水、灌排、防洪等水利工程、水利事业的记载。

特别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郡守李冰兴建都江堰工程,郑国修建的郑国渠(即现在的泾惠渠前身),楚国修建的芍陂等,至今仍存在,经扩建、改造和发展,继续为人民造福。

陈雷:弘扬跟发展先进水文化 促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

陈雷:弘扬跟发展先进水文化 促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

陈雷:弘扬和发展先进水文化促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2009-11-10 19:35:00来源: 水利部跟贴0 条手机看新闻水利部部长陈雷文化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之根,也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不断前进的推动力。

作为文化分支的水文化是在水利发展中形成的宝贵财富。

在水利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交融不断加深,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加密切的今天,文化的影响力日渐凸现。

从文化的角度重新审视人和水的关系,为解决我国依然严重的水问题寻求文化支撑,以先进水文化推进现代水利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水与文化的关系水是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自然资源,人类与水的关系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以水为载体的人类实践活动产生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水文化。

(一)文化的本质。

关于文化的概念众说纷纭。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给出的文化定义被广泛引用。

他指出:“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本质上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是人的创造能力与自由本性的发挥,它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体现为不同的文化模式,进而发挥着不同的社会功能。

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来认识和把握文化的本质、水与文化的关系,培育和发展先进的水文化。

(二)水文化是人与水关系的文化。

水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

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在以水为载体的实践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文化,书写着人类文明的生动历史。

人是创造文化的主体,当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关系,有了用水、治水、管水、赏水、亲水等方面的实践,有了对水的认识和思考,才产生文化;而人类也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表达对水的感悟和理解、认识和把握,以及涉水实践中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指导原则和行为方式等。

所以,水文化的实质就是人与水关系的文化,是人类活动与水发生关系时所产生的以水为载体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是不同民族以水为轴心的文化集合体,它产生于人民之中,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古代中国的水利工程与农田灌溉

古代中国的水利工程与农田灌溉

古代中国的水利工程与农田灌溉古代中国是一个农业文明的国家,农业生产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农田的产量,古代中国人发展了许多水利工程和灌溉系统,以保证农田的灌溉和排水,此举对于古代农业的繁荣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首先,古代中国人发展了以大运河为代表的大型水利工程。

大运河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人民在水利工程中的卓越才华和悉心规划的能力。

大运河的修建不仅大大改善了南北交通,也为沿河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极为迅捷和便利的土地运输渠道。

其次,古代中国还发展了许多灌溉系统来保障农田的灌溉需求。

其中,水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明。

古代中国人利用水车进行灌溉,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装置和机械,将水从地下或者靠近自来水源的地方引入农田,以满足不同季节和不同作物的需水。

古代灌溉系统还包括了堤坝、水闸、水渠等设施,这些设施凭借其合理的设计和精巧的施工,成功解决了农田排水和灌溉的问题,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为农田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

此外,古代中国人还发展了蓄水池系统,以储存雨水和融雪水供农田使用。

这些蓄水池通常建在高地上,借助地势,将水储存在池塘中,以备不时之需。

古代中国人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使得这些蓄水池系统能够有效地收集并储存水源。

这不仅解决了干旱季节农田的灌溉问题,也为农田提供了持续的水源。

古代中国的水利工程与农田灌溉不仅提高了农田的产量,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由于水利工程的发展,农民们能够更加高效地利用水资源,增加了农田的产量和农作物的品质。

这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物质需求,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

同时,水利工程也推动了农业技术的进步,因为人们需要更加精细地管理水源和农田,以确保其良好的运转。

这促使了农业科技的发展,在农田灌溉和农业生产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总结起来,古代中国的水利工程和农田灌溉系统对古代农业的繁荣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大运河、水车、灌溉系统和蓄水池等工程设施,保证了农田的灌溉和排水需求,提高了农田的产量和农业的效益,也为社会经济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陈雷_弘扬和发展先进水文化促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

陈雷_弘扬和发展先进水文化促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

雷:弘扬和发展先进水文化促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2009-11-10 19:35:00 来源: 水利部跟贴0 条手机看新闻水利部部长雷文化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之根,也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不断前进的推动力。

作为文化分支的水文化是在水利发展中形成的宝贵财富。

在水利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交融不断加深,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加密切的今天,文化的影响力日渐凸现。

从文化的角度重新审视人和水的关系,为解决我国依然严重的水问题寻求文化支撑,以先进水文化推进现代水利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水与文化的关系水是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自然资源,人类与水的关系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以水为载体的人类实践活动产生了具有特定涵的水文化。

(一)文化的本质。

关于文化的概念众说纷纭。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给出的文化定义被广泛引用。

他指出:“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本质上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是人的创造能力与自由本性的发挥,它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体现为不同的文化模式,进而发挥着不同的社会功能。

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来认识和把握文化的本质、水与文化的关系,培育和发展先进的水文化。

(二)水文化是人与水关系的文化。

水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

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在以水为载体的实践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文化,书写着人类文明的生动历史。

人是创造文化的主体,当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关系,有了用水、治水、管水、赏水、亲水等方面的实践,有了对水的认识和思考,才产生文化;而人类也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容表达对水的感悟和理解、认识和把握,以及涉水实践中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指导原则和行为方式等。

所以,水文化的实质就是人与水关系的文化,是人类活动与水发生关系时所产生的以水为载体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是不同民族以水为轴心的文化集合体,它产生于人民之中,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三国时期屯田制带动曹魏的水利与水运大发展

三国时期屯田制带动曹魏的水利与水运大发展

三国时期屯田制带动曹魏的水利与水运大发展作者:***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2022年第05期东汉末年,因连年的战争,水利设施和水运河道遭到严重损毁,不仅使人民生活所需和军需的供应变得十分困难,而且影响了社会稳定。

面对这种情况,当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在统一北方之后,展开了一系列恢复社会生产的措施。

他采纳毛玠、枣祗及韩浩等人的建议,在东汉建安元年(196年)于许昌开始实行屯田制,并取得显著效果,仅一年时间就获得谷物百万斛。

于是,他便将屯田制大规模地推行到各地区。

曹魏政权建立后,坚持实行屯田制,有力地带动了曹魏的农田水利建设和水运航道的大发展。

黄河流域的屯田与水利屯田制是汉代及以后朝廷为取得军队给养或税粮,由朝廷直接组织经营,利用士兵和无地农民垦种荒地的一种农业集体耕作制度。

曹操实行的屯田制,分兵屯和民屯两种。

兵屯保持原有的军事建制,军士们一边种田,一边承担部队的守卫任务;兵屯以营为生产单位,每营有佃兵60人;主要布设在各军事前线,东南与孙吴交接,西南与蜀汉接壤,东北与乌桓交接的地区。

民屯的管理体制同样具有浓厚的军事色彩,由大司农掌管,上置掌管农业生产、民政和田租的武官——典农中郎将,下有掌管屯田区的生产、民政和田租的行政长官——典农都尉;每一屯设屯司马,管辖屯田客60人;民屯遍布各地,范围甚广,主要集中于今河南、河北、陕西及安徽北部等原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组织较为严密的屯田制,给朝廷带来钱粮收入的同时,也有利于兴办水利事业。

随着曹魏屯田制的逐步推行,被战争破坏的北方农田水利和水运设施逐步得到了恢复与发展。

黄河流域是古代水利最发达的地区。

三国时期,黄河流域的屯田区大部分集中于河南的中北部及陕西的渭水流域。

曹魏政权在西北地区经营屯田水利,是基于军事上的需要,经营重点在关中地区。

为了恢复关中的农业生产,积聚军粮,以便有效地抵御蜀军东侵,曹魏政权除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设典农官组织民屯以外,又于魏太和五年(231年)遣冀州农丁5000屯于上邽(今甘肃清水),“秋冬习战阵,春夏修田桑。

古代中国农田水利

古代中国农田水利

古代中国农田水利
古代中国农田水利是中国古代农业发展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农田水利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为农民提供了有效的灌溉与排水系统,从而保证了农田的水资源供给和土壤水分管理,提高了农业产量和农民的生活水平。

本文将详细介绍古代中国农田水利的各个方面,并探讨其对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

一、古代中国农田水利的历史背景
1.1 古代中国农田水利的起源和发展
1.2 古代中国农田水利的地理特点
二、古代中国农田水利的主要形式
2.1 古代中国农田水利的灌溉系统
①人工灌溉法
②井田灌溉法
③沟渠灌溉法
2.2 古代中国农田水利的排水系统
①地下排水系统
②河道排水系统
③排灌结合系统
三、古代中国农田水利的管理和维护
3.1 古代中国农田水利的管理机构
3.2 古代中国农田水利的维护和修缮
四、古代中国农田水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1 古代中国农田水利对农田水资源的调控
4.2 古代中国农田水利对农业产量的提升
4.3 古代中国农田水利对农民生活的改善
五、本文所涉及的附件
附件一:古代中国农田水利的图表和数据
附件二:古代中国农田水利相关的文献资料
六、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6.1 农田水利法:古代中国对农田水利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
6.2 灌溉法:古代中国农田灌溉系统的相关法律
七、全文结束。

水利建设中的景观和水文化-中国水利学会

水利建设中的景观和水文化-中国水利学会

水利建设中的景观和水文化刘树坤摘要:人类在长期与水接触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各种载体表达的水文化,中国水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内容极其丰富,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水利建设事业中应当注意发掘和保存优秀的中国水文化,同时要满足现代人对水文化的需求。

伴随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人们对水域空间的景观和休闲娱乐功能的要求不断提高。

改善水域空间的景观,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的休闲娱乐空间也成为现代水利建设应当追求的目标。

1.社会的发展与水利事业的进步水利事业的发展由来已久,数千年来人们对水利的需求基本保持在防洪安全和生产生活用水的保障方面。

即使如此,限于当时的经济和技术实力,人们还不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洪涝灾害一直困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人类对大江大河的干扰能力也比较小,一直到近代大多数河流还能够保持比较自然的景观和特征。

但是在建国后的近五十年,我国的水利建设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通过水利工程建设,在得到防洪抗旱的相对安全保障的同时,人们发现,人类活动对这些自然的河流湖泊的干扰过分严重。

水系污染、江河断流、生态环境恶化、美丽的自然特征消失、……等重大问题相继发生。

与此相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河流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人们要求河流能够给社会生活提供越来越多的服务。

除了防洪、抗旱的安全保障之外,在经济发达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关注水环境,80年代以来开始关注水域的景观,90年代以来又开始关注水域的生态系统。

社会的要求必然推动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在水利建设的同时如何改善水域的景观和生态环境,成为现代水利事业发展的主流。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水利事业的进步。

在湖泊水环境的治理中,比较普遍重视湖泊的生态修复,采用生态技术改善河流湖泊的水质。

如湖滨带的修复、湿地净化、生物氧化塘、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分解等。

在成都、北京、上海、广州、宁波等一些大城市,在城市河道的整治中,把改善城市景观作为主要的目标,深受市民的欢迎。

雨水时节的水利文化与水利遗产

雨水时节的水利文化与水利遗产

雨水时节的水利文化与水利遗产雨水是一年四季中的重要节气,也是我国传统农耕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雨水时节,水利文化与水利遗产得到了广泛的展示和传承。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雨水时节的水利文化与水利遗产。

一、传统节日与雨水时节的联系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雨水时节与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宋代时期,京剧艺术家李洪宪根据《张天师百千年的故事》创作了一出以雨水为题材的京剧《雨神》,该剧通过展示雨水神的形象,讲述了农民祈求雨神降雨的故事。

这种传统的祈雨仪式和信仰,在传统农耕社会中十分普遍,对于农田的灌溉和水利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传统水利工程与雨水时节的关系我国历史上存在众多优秀的传统水利工程,这些工程不仅展示了传统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也对当地的水资源利用和灌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雨水时节正是这些传统水利工程的重要运用时期。

例如,南方的水乡地区以其独特的水利工程而闻名,这些工程在雨水丰沛的时候,能将水利系统中的雨水有机地调配和分配,确保农田得到合适的灌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三、雨水时节的水利文化庆典与活动在雨水时节,很多地方都会举办各种水利文化庆典与活动,以纪念传统日子,同时也是对传统水利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例如,贵州省贞丰县的水利庙会,每年的雨水时节都会举行。

庙会上,人们会参加祈雨祭祀、舞龙、舞狮等活动,展示传统的水利文化,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四、保护和传承水利遗产的重要性水利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包括传统水利工程,还包括相关的器物、文献和技艺。

保护和传承水利遗产对于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雨水时节,应当加强对水利遗产的保护工作,通过开展相关的展览和活动,向公众普及水利文化的知识,激发人们对传统水利工艺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综上所述,雨水时节的水利文化与水利遗产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传统节日、水利工程、庆典活动以及保护传承工作,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水利文化,将其发扬光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特 的水文化思 想体 系 。随着人 类社 会 的发 展 , 以社 会
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 系 为基础 的水文化 也相应 的形
成并发展起来 , 我们现在说 水文化 的 内涵是非 常丰 富的 , 水文化是人们 对现 实社会 中各 种水务 活 动运用 概 念 、 判 断、 推理 等思 维方 式 , 探求 事 物 内在 的、 质 的联 系的 理 本
社 会发展 的动 力。 不 同的 时期 , 们 治水 、 人 用水 的 思路都 不 同 , 因而 形成 了不 同时期 、 同地 域 不
的水 文化 。在云 贵 高原 东侧梯 级 斜坡 地 带 中部 的 安顺 , 居 着 一 支 与 众不 同的 汉 族群 体— — 聚
屯堡人 , 他们的语音 、 服饰、 民居建筑及娱 乐方式与周围村寨截然迥异 , 这一独特的汉族文化现 象被/4 称之为“ ,r -l 屯堡文化” 。其 中有 一典 型的屯堡村 落——鲍 屯, 并在 明代建筑 了一水利工 程, 暂称 屯田水利( 有专家称小都 江堰) 。通过对水文化 与屯田水利的分析 , 探讨性地提 出水资 源 可持 续发 展 , 立“ 水和 谐发展 ” 建 人 的新 型水 文化 。
性认识 , 即涉水事务 的意识反 映 , 它是人 们在与水 打交 道 的过程 中创造的一种文化成果 。 J
难免动容 , 一个“ ” , 智 字 既反 映了先哲对 “ 的认知 , 水” 又破
译出“ ” 蕴藏 的 无尽 的文 化 内涵。 自然 界 中, 水 所 草木 无 言, 山水无 知 , 自古 长 江 东逝 , 河 奔流 , 势 丝 毫不 以 黄 其 “ ” 人 的意志为转移 。无知无觉的水化作“ 文化精灵 ,超越 ”
Vo . 4 Nl 7 11 0 .
J1,0 8 u .2 0
水 文 化 与 屯 田 水 利
胡世 起 , 廷 阳 伍
( 贵州 省安顺 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 贵州 安顺 5 10 ) 600
[ 要] 水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 摘 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都 离不开水 , 水是人 类
中 国 的 文 化 是 从 水 文 化 开 始 的 , 文 化 是 中 国文 化 水
的母 体文化 。中国古 代 的许多 大思 想 家、 哲学 家都 从 大
水得到 了许 多启 示 , 思想 和学术 主 张都 和水有 着密 切 其
的关 系 , 并把 水德 和人 德相 提并 论 , 主张 以水 为师 , 向水 学 习 , 为经 典 的是 老子的 “ 善若水 , 善利万 物而不 最 上 水 争 O“ 者乐山 , ”仁 智者乐水 。 面对 山水 形胜 , ” 古代的圣贤亦
国防, 开发 了青海 的湟 水流域 、 宁夏的河套 地区和甘肃 的 河西走廊 。唐朝 时 , 江 流 域大 规 模 开 垦荒 地 , 筑圩 长 修
事实 。面对洪水 之灾 , 大禹 不仅 总 结父 亲鲧筑 堤 防水 失
败的教训 , 通河 床 、 疏 开凿 渠 道 , 而且 “ 身执 耒锸 , 民为 以 先 , 洪水 1 , 抑 3a 三过 家 门而 不 入 ,终 于 出现 了 “ 州 既 ” 九
识和改造。至秦始皇时期 , 已经 对江 河堤防实行 了“ 决通
川防 , 夷去险阻 ” 的办法 , 这不 仅适应 了 自然条 件 , 而且 大
1 1 中国古代水 文化 .
中华文 明是从人 类与洪 水 的斗争开 始的 。我 国的大
禹治水说 明了在远古洪 荒时代 已经开 始 了与洪水抗 争 的
大满足了人 口增加 而 带来 的生存 问题。汉代 起 , 为巩 固
[ 关键词] 水文化 ; 屯堡 ; 屯古水 利 ; 水和 谐 鲍 人
[ 中图分类号] F [ 4 文献标谀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7(080— 53 0 0 — 1520)7 04 —4 0
水是生命之源 , 是人 类赖 以生存 的物质 基础 , 也是人
类文明开始 、 发展 、 衍 的根 源。考 古学 、 史 学 与人类 繁 历 学的研究都表明 , 乎所有 的人类 文 明都 起源于水 边[ 几 。 水文化 的形 成 源于对 夏 禹文 化 内涵 , 较多 的学 者 主张夏 禹文化 的内涵是 治水 文化 , 大禹 治水 的胜 利形成 了中 国 期水 文化 , 根植 于 中华文化之中 。 并
维普资讯
第 l 卷第 7 4 期 20 0 8年 7 月
水利科技 与经济
W ae x e v n y S in e a d Te h oo y a d Ec n my trCms ra c ce c n c n lg o o n
形成 的一切成 果 的水 平、 程度 和 质量 的状 态。从 大文 化
象物 , 浸透着古今“ 智者” 博大精 深 的人 文精神 , 人类 的心 理、 情绪 、 意志 以及 个性 、 气质 、 人格 , 人对 客观 世界 的感 知 、 同乃至意识与哲 理的升华 , 至包括人 生所特有 的 认 甚 喜怒哀乐 、 生死歌哭 , 古往 今来 皆曾 以“ ” 水 为载 体而被表
千年历史时空 , 中 成
国的经典文学 , 乎无水不 写 , 几 写则涉水 。水作为人 的对
1 水 文化 概 述
水文化是社会 文 化 的组成 部 分 , 一般 是 指人 在发 展 进程 中, 在不断调整同水这 种 自然 物质关 系 的过 程 中, 所
达得淋漓尽致 。 由大禹治水 形成 中国水文 化 , 促进 了人 们 对水 的认
思路 出发 , 的治 水思 想 、 人 治水 技 术 、 治水 成果 都 是水 文
化研究的领域 。从 狭 义 的文化 概念 理解 , 水文 化 的研 究
方向主要是水利 发展 的 生产水 平、 水精 神 、 值观 念 、 治 价 艺术 形态和附着 在水利历史遗产上 的相关 因素 [ 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