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专题)
正午太阳高度(知识分析)
地球运动-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变化(常考知识点)一,日出,日落,正午,太阳的方位和物影的方位及朝向,影长地方时与太阳的位置北0点北12点西18点东6点西18点东6点南12点南0点北回归线以北南回归线以南原理:北半球夏半年--日出6点以前(南半球冬半年--日出6点以后):东北升,西北落。
(极昼区除外)如例1,2题。
北半球冬半年--日出6点以后(南半球夏半年--日出6点以前):东南升,西南落。
(极昼区除外)同一地点,一年中有两天日出,日落的方位角相同。
二分日,全球各地日出6点:东升,西落北半球的切点,日出,日落方向为正北。
南半球的切点,日出,日落方向为正南。
北半球某地南半球某地(北半球节气)正午太阳方位: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在南方。
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在北方。
南北回归线之间,正午太阳有时在南,有时在北,若在北的时间长于在南的时间,为南半球。
反之在北的时间短于在南的时间,为北半球。
影子朝向总是背向太阳,且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
影子在地面转动角度与昼夜长短有关。
当地昼越长,影子在地面转动角度就越大。
如例4题第2小题(太阳照射与影子关系的一般规律是,若太阳从正东照,影子在正西;从正南照,影子在正北;从东北照,影子在西南。
只有南北极点是太阳从什么方向照来,影子就向什么方向延伸,这是因为北极点周围的任何方向都是正南,南极点周围的任何方向都是正北。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日影朝北,夏至日(6月22日)最短,冬至日(12月22日)最长;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可以朝北,也可以朝南,且直射时无影子。
)例3题第2小题。
例4题第1小题注:一天中影子最短,或影长为0,地方时为12点。
如例3题第1小题例1.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该地看到的日出和日落方向分别为( )第1页A.正东,正西 B.东南,西南 C.东北,西北D.东南,西北例2, 2013年4月5日,我国帆船物驾驶“青岛号”帆船荣归青岛港,实现了中国人民首次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
2.0.5 太阳方位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练习)(解析版)
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2.1 基础知识五太阳方位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专题训练)一、单选题。
(2021·江苏·高考真题)图为2016年12月8日游客在悉尼(33°55'S,150°53'E)15时15分拍摄的照片。
据此回答问题。
1.该日悉尼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大约是()A.32°B.58°C.66°D.79°【答案】1.D【解析】1.南北回归线的纬度大约是23.5°,太阳直射点在回归线之间移动,大概四天移动1°,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23.5°S附近,故12月8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以北约3.5°,可求出当日直射20°S附近,结合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H=90°一∣纬度差∣(纬差是指某地的地理纬度与当日直射点所在纬度之间的差值),悉尼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约是H=90°一|纬度差|=90°-(33°55'-20°)=76°05';故D选项最接近,ABC选项错误。
故选D。
(2023·广东潮州·校考三模)河源市源城区小华家(23°52'N,115°4'E)厨房阳台放置了一台冰箱,他发现,一年中有一段时间,阳光会照射到冰箱门上。
下图为"小华家户型简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下列时间中,冰箱门可以受到阳光照射的是()A.春节B.7月份的早晨C.6月22日的正午D.12月份的早晨【答案】2.B【解析】2.根据图片,冰箱位于东北方向,阳光照射到冰箱门上时太阳所在的方位是东北方向。
夏季早晨太阳日出在东北方向,7月份的早晨符合条件,B正确;6月22日的正午太阳在正南方向,C错误;春节、12月份的早晨,冬半年日出太阳在东南方向,A、D错误。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计算 特别专题
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但小于
90度;之后太阳直射点北移,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达到最小值,之后太阳直
射点南移,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次年冬至日达到最大。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变化(随季节而变化)
(3)回归线之 间的地区:正 午太阳高度最 大值为90°, 全年有两次太 阳直射现象, 即一年中有两 个正午太阳高 度最大值。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随纬度而变化)
(3)、冬至日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 侧递减;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 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 最大;
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最小。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随纬度而变化) 夏至日 二分日 冬至日
正 午 太 阳 高 度
90°N 66°34´N 23°26´N
一天中日影的变化规律是日出 最长——变短——正午最短— —变长——日落最长(理论上晨 昏线处影子无限长。
h 地面 H
L
4、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
(4)、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④全球各地的影子长短和朝向规律
4、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
(5)、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
为了最大的采光,充分利用太阳 辐射能,热水器吸热面与太阳光 应垂直,热水器仰角与正午太阳 高度角互余
节气名
秋季
日期
8 月 8 月 7日或8日 23或24 日 立冬 (十月节) 11 月 小雪 (十月中) 11 月 22或23
9 月 10 月 23或24日 8日或9日
节气名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十一月节) (十一月中) (十二月节) (十二月中) 12 月 12 月 1 月 1 月
04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之正午太阳高度
第四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之正午太阳高度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及季节变化1、纬度分布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不同,具体如下图所示:总结:1)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2)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
3)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
4)距直射纬线距离相同的两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
2、季节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过程如下图所示:(2)季节变化规律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规律: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夏至日最大,冬至日最小;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冬至日最大,夏至日最小;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直射时最大。
总规律:同一地点,一年中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最近时,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反之,达最小值。
注:赤道上有两次直射,即3月21日、9月23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0;有两次最小值,即6月22日、12月22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6034′。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H=90°-所求地的纬度与直射点纬度之差(同减异加)4、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一天中日影的变化规律是日出最长正午最短日落最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4)楼房间距问题: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房为例,为保证一楼全年正午均有阳光照到,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L与楼高h的关系如右图所示(H为冬至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L应大于h·cot H。
例题:北半球某城市,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5°(如右图),为保证正午建筑物底层居室有一定光照,南北两幢楼房间距和楼高的关系是A.楼高的两倍B.楼高的1/2 C.与楼高相等D.随便,无所谓(5)太阳能热水器的角度:应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1-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应用(课件)高一上学期地理人教版必修1
90° 间变化,变幅为
幅为23°26′。
46°52′。
北回归线至赤道间:
全年有两次直射,正午太 阳高度年在43°08′ ~ 90° 间变化,变幅为 46°52′。
北回归线至极圈之间的 地区:
全年没有太阳直射,正午 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值0 ~ 90° 。
14
太阳高度的日变化: ①极点:在极昼期间,极点上见到太阳高度在一天之内是没有变 化的,其太阳高度始终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②非极点地区:一天之内有一个最大值,即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两次 (冬至、夏至)
规律:太阳直射点移来时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减少(来增去 减同)一地点,离最大正午太阳高度所处日期越近,当日正午太阳高 度越大。
13
太阳高度的年变化:
赤道上:
北回归线上:
全年有两次直射,正午太
全年有一次直射,正午太
阳高度全年在
阳高度全年在43°08′ ~
66°34′~90°间变化,变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当地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பைடு நூலகம்:
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 在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南
•日 •北出半球
•北 •南
•北
•日出 •南半球
18
3. 太阳的方位与物体影子朝向的关
系物影的日变化
物体的影子总是与太阳的方位相反
16
如图所示: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H=90°-纬度差 =90°-(40°-10°) =60°
如图所示:当太阳直射B点时,C点正午太阳高度是 H=90°-纬度差=90°-(10°+23.5°)=56.5°
高中地理精品试题: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练习题1.正午太阳高度是A.一定大于0 B.是当地区时12点的太阳高度C.一定是90 D.是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最大值2.同一条纬线上,各地A.地方时相同B.正午太阳高度相同C.获得太阳辐射相同D.日出、日落区时相同3.北京市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按日期的排列,正确的是A.7月1日,5月1日,3月1日,1月1日B.5月1日,7月1日,3月1日,1月1日C.7月1日,3月1日,5月1日,1月1日D.7月1日,1月1日,5月1日,3月1日,下图为世界上某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方向简图。
回答4~5题。
4.可能表示赤道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及方向的是A.①B.②C.③D.④5.当④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时A.③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B.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C.①地正午太阳方向与④地相同D.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将北返右图中,横坐标为地球自转线速度,纵坐标为不同纬度四点某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四个地点中纬度最高和最低的点分别是A.b、d B.a、c C.d、c D.a、b7.图中四个地点按白昼时间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是A.b-c-d-a B.a-d-c-b C.a-b-d-c D.c-d-b-a下图是位于120°E经线上不同纬度三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读图回答8~9题。
8.三地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序是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③①②9.此日昼长时间从短到长的排序是A.①②③B.②①③ C. ③②①D.③①②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A、B、C、D四地,6月22日太阳高度的全天变化情况,读图回答10~11题10.图中四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点是A.A B.B C. C D.D11.图中四点中,纬度由高到低正确的排列顺序为A.ABCD B.CDBA C.DCBA D.CBAD汉字造字中蕴含某些地理知识,如“间”——“门里有日午间到”,午间即正午。
读图,回答12~13题。
太阳高度角计算和应用专题
太阳高度角计算和应用专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图解太阳高度是太阳光线相对地面的夹角(即太阳在当地的仰角),在太阳直射点处太阳高度最大,为90°,在晨昏线上则为0°。
而正午太阳高度就是各地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也即地方时为12点的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包括同一时间随纬度的变化和同一地点(纬度)在一年中随季节的变化。
由于这两种变化的直接原因都是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如图1左),因此,要理解和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需要从太阳直射点和正图1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关系来入手。
图2是平行的太阳光线照射在球面上的状况,从中可以得出正午太阳高度的一些基本规律(H表示正午太阳高度,下同)。
H D<H B<H A>H C>H E表明:从纬度分布看,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并由此向南北两侧递减,在太阳直射点南北两侧的对称点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H A>H C>H E,H A>H B>H D表明: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近时,正午太阳高度大,反之正午太阳高度小。
下面通过图解来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直观掌握、理解其基本规律。
首先对图1左图进行转换,将图中经线圈的右半部“拉直”,可得到图1右图。
两图均表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春分日和秋分日(以下简称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
这里以图1右图为基础来深入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和纬度分布规律。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这里我们分六个方面进行分析。
假设P为满足条件的任意一地点,H1,H2,H3分别表示夏至日、二分日、冬至日时P地的正午太阳高度,H4为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之间某地P 时的正午太阳高度。
1.赤道地区:由图3可以看出,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此时赤道地区正午太阳高度(H2)达最大值90°,二至日正午太阳度(H1和H3)达最小值。
以春分日为起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为:图32.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地区:由图4可以看出,H4大于H1和H2又大于H3,在夏至日前后P 地各有一次直射,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H4),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H3)。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小(由46°52′减小至23°26′),极圈上为46°52′,极点上为23°26′。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 <m></m> ( <m></m> 为当地纬度)
年太阳高度最大差值
赤道地区和南北两极地区的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均为23°26′。
方法技巧: 突破正午太阳高度的三大判断技巧
某日,小李在某地(110°E,40°N)广场游玩时,发现广场平面图中的指向标模糊不清(左图)。他通过观测广场石柱影子的长度和方向(右图),确定了平面图的指向标。据此完成3-4题。
该广场位于110°E,当北京时间12点10时,当地地方时为11点30分,太阳位于南偏东,影子朝北偏西方向,指向标为图中的②,B正确,A、C、D错。
3. 昼长与日出日落时间
(2)在北半球,昼越短,日出越晚,日落越早,日出日落位置越偏南,太阳视运动的弧度越小。
(1)在北半球,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日出日落的位置越偏北,太阳视运动的弧度越大;
(1)影长的变化。根据太阳高度的大小判断影长。日出、日落时影长最长,日出之后缩短,正午时最短,之后变长,直射点上无影子。(2)影子方位的变化。影子位于太阳相反方位,根据太阳方位即可推知影子方位。以北半球中纬度为例,分析如下:
B
A
该地每年有两天正午太阳高度达到90°,则该地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该地应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在AB区间内太阳直射点从23°26′N南移至该地,北半球一直是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时,时间靠近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变慢。
6月22日的太阳高度并不是一年中最小值,其最小值应在12月22日,则可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选项只有10°N符合,应选B。
太阳高度专题,日出、日落、正午太阳方位,+太阳视运动图,太阳高度角的分布
七、太阳高度1、太阳高度:即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相对于地平面的交角(如图-1- )。
一般用H 表示,其大小范围 0°≤H ≤90°2、正午太阳高度:则是指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即当地地方时 12 时的太阳高度。
注意最大的太阳高度并不一定等于90°除直射点上的太阳高度等于90°其他的任何地方都小于90°其计算公式为:H=90°-纬度差(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且以直射点所在纬度为中心等距离对称。
春、秋分日和冬至、夏至的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如图3所示。
提示:①.3月21日和9月23日前后——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南、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均为0°。
②.6月22日前后——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为23.5°,南极圈以南出现极夜(正午太阳高度小于0°,为负值)。
③.12月22日前后——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为23.5°,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正午太阳高度小于0°,为负值)。
④.距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越大 (2)、 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的规律①.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直射两次,直射日正午太阳高度为年内最大。
赤道上,春、秋二分日时正午太阳高度为年内最大,为90°;二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为年内最小,为66.5°。
6月22日,赤道至南回归线之间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年内最小值。
12月22日,赤道至北回归线之间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年内最小值,如图中b 点箭头所示。
②.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如图中c 点箭头所示):6月22日为年内最大值,12月22日达到年内最小值;北回归线上一年中有一次直射,即6月22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③.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如图中a 点箭头所示):12月22日为年内最大值, 6月22日达到年内最小值;南回归线上一年有一次直射,即12月22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5)正午太阳高度(学生版)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知识点填空(学生专用)专题5 正午太阳高度【学习目标】1. 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和特征。
2. 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
3. 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
4. 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1.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
2. 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
3.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知识结构和课前预读】——独立思考,课前填写,落实基础一、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和特征1. 概念:各地地方时(正午)时的太阳高度。
【区别】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见《太阳高度的日变化》)。
2.意义:除了表示地表各地所处的状态和太阳光照射地面的和外,正午太阳高度还指示特定的,反映太阳辐射的。
3. 特征1)数值最大。
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内太阳高度的值,一天内其它任何时刻的太阳高度都正午太阳高度。
2)时间确定。
正午太阳高度都出现在当地地方时时,是当地的标志(是确定当地正午的唯一标准和依据)。
3)同线同时。
太阳直射的上所有各点的太阳高度都是正午太阳高度,即同一经线上的各点在达到一天内的太阳高度最大值。
正午太阳高度出现在经线上的各地。
4)位置特殊。
各地正午时太阳的位置为当地的方、方或方。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取决于该地的与太阳直射点的差值。
计算公式:H正=90°-│φ-δ│。
(H正—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φ—所求地的纬度,δ—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注】两地纬度差的计算:以赤道为参照物,“同侧相减,异侧相加”。
即两地同在南(或北)半球时,其纬度差为两地纬度的;处在南、北不同半球时,其纬度差为两地纬度。
【推论】两点间的正午太阳高度差等于两点的或,即│H1 -H2│=│δ1-δ2│或△H=△δ(H—正午太阳高度,δ—纬度)【例1】分别求出长沙市(28°N)和北京市(40°N)在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注】特殊区域内的正午太阳高度。
1)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上的正午太阳高度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和应用
46°52′ 66°34′ 43°08′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L=hcotH。
(6)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
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成直角。其倾角
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α+h=90°(如下图)。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 区,正午太阳高度一 年有一次最大值(12月 22日前后),一次最小 值(6月22日前后)。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北回归线及其以 北地区
南回归线及其以 南地区 南北回归线之间 (除赤道外) 一年有一次最大值(6月22日前后),一次 最小值(12月22日前后) 一年有一次最大值(12月22日前后),一次 最小值(6月22日前后) 一年有两次最大(太阳直射时最大),一次 最小值(南半球出现在6月22日前后、北半 球出现在12月22日前后) 一年有两次最大值(春分、秋分)、两次最 小值(夏至、冬至) 来增去减(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 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和应用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 变化规律):
从太阳直射点所在 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 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 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 越大。如图所示。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春秋二分日:正午太阳 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23º 26´N 0º
夏至 春分
北回归线 秋分 春分
23º 26´S
冬至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 区,正午太阳高度一 年有一次最大值(6月 22日前后),一次最小 值(12月22日前后)。
正午太阳高度
考点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知识整合]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图甲所示)。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如下图所示。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春秋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2)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规律在极昼期间,极点上见到的太阳高度在一天之内是没有变化的,其太阳高度始终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太阳高度在一日之内是有变化的,一天之内有一个最大值(地方时12点时),即当地的正午太阳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只有一个正午太阳最大值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小于90°,一年中只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深度思考]1.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如下图中各点旗杆日影长短及日影所在方向(图中是夏至日,经线和纬线的交点是直射点)。
(4)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纬度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差多少度。
根据某地某日(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可判断该地区纬度大小。
(5)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情况下,由于向阳坡正午太阳高度大,获得太阳光热多,背阴坡得到太阳光热少,因此在相同高度,阳坡温度较高,阴坡温度较低,从而使同一自然带在阳坡的分布高度较高,在阴坡的分布高度较低。
高考地理回扣基础微专题4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计算
√ A.23°26′N B.20°N
C.23°26′S D.20°S 解析 结合图示信息知,夏至过后某日M地正 午太阳高度为90°,说明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 南附近。然后结合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 列方程后即可求得其纬度为20°N。
解析 答案
4.M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A.46°34′
比北京时间晚8分钟,经度比120°E偏西2°,所以该地的经度为118°E。
秋分日时集热板倾角为40°,可计算出秋分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50°,
太阳此时直射赤道,所以当地纬度为40°N,B项正确。
解析 答案
2.该小组拟设计一自动调控装置,通过电脑调控使集热板每天正午正对 太阳,以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能,则该集热板一年中调整角度为
专题三 回扣基础必须突破的24个微专题
微专题4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计算
基础自查
1.正午太阳高度是指某地地方时为12时 的太阳高度。 2.决定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是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 。 3.正午太阳高度从 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上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达 一年中最小值。北半球冬至日,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南回归 线及其以南地区 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值。南北回归 线之间, 太阳直射 时达一年中最大值。 4.某地正午太阳高度H=90°-|α-β|,其中α为太阳直射点纬度,β为所 求地纬度(同纬取正值,不同纬取负值)。
A.90°
B.180°
C.23°26′
√D.46°52′
解析 要想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能,要保持集热板与太阳光线垂直,集
热板一年中调整幅度等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40°N正午太阳高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含参考答案)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一、单选题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情况图,回答问题。
1.该地位于()A.南半球温带地区B.北回归线以北地区C.0°~23°26′N之间D.0°~23°26′S之间2.图中P点表示的这一天()A.太阳直射点南回归线B.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C.太阳直射赤道D.地球公转速度最慢一些广告创意与地理知识有关。
下面3张照片拍摄于芝加哥(42°N,88°W)某麦当劳店一天中的3个时刻。
该店房顶水平放着一个叉子,房盖上绘有6种不同的食品,从左向右依次表示6、7、8、9、10、11点。
每天当地时间6点到11点,根据叉子影子的位置告诉顾客,什么时间可以吃什么麦当劳食品。
下图为该店侧视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该麦当劳店广告中叉子影子的移动,主要是由()A.地球公转引起的B.地球自转引起的C.太阳直射点的四季变化引起的D.黄赤交角引起的4.当中央电视台春晚迎新钟声敲响时,此时最接近于3张照片中的()A.最左边一张B.中间一张C.最右边一张D.不好确定太阳高度在正午时达到一天的最大值,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5.某地正午太阳高度A.总有某一时刻能达到90°B.任何时候都不能达到90°C.若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就能达到90°D.无法判断是否能达到90°6.北半球某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与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之和为90°,则冬至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A.47°B.43°C.23°26′D.21°34′7.春分日,下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A.哈尔滨B.北京C.合肥D.广州不考虑地形等因素,同一地点,关于地方时12点对称的两个时间的太阳高度角相等。
某地理爱好者于冬至日测得P地部分时刻的太阳高度角如图所示。
读图回答下列题。
8.P地的地理坐标最可能是A.(33°N,110°E)B.(33°N,120°E)C.(36.5°N,110°E)D.(36.5°N,120°E)9.关于P地此日可见的现象比较可信的是A.渔民出海捕捞带鱼B.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C.皑皑白雪的黄土高原D.常绿阔叶林分布广泛下图为浙江省某地的汽车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
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及应用
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应用1. 变化规律(1)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直射点的太阳高度为90°,由此向四周呈同心圆递减(如下图甲)。
直射点所在经线上的太阳高度值为各点对应纬度上的最大太阳高度,即正午太阳高度,其变化特点是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如下图乙)。
其值大小由如下公式决定:H=90°-|φ±δ|(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H为正午太阳高度,φ为某地纬度,δ为直射点纬度,若φ与δ在赤道同侧取“-”,不同侧则取“+”)(2)最值: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整个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值;相反,直射南回归线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整个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值。
(3)极点太阳高度的变化:极昼时期,太阳高度全天都不变(如下图甲),始终等于直射点纬度,其值的年变化幅度解于0°~23°26/。
(4)极圈及其以内地区的太阳高度的变化:从日变化看,极昼期间,全天太阳高度始终都大于或等于零度,其中极圈上在0点时刻有太阳高度为0的时刻(如图乙),极圈到极点之间的地区,其太阳高度全天始终都大于零度(如图丙);从年变化看,北半球是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而增大,南半球反之,其最大值由公式H=90°-|φ±δ|决定。
(5)其他纬度的太阳高度变化:都是日出日落时为0,12点最大,12点前递增,12点后递减。
特殊之处是:赤道上的太阳高度是6点和18点为0(如图丁),其最大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范围是[66°34′,90°]。
2.太阳高度的应用(1)推算纬度:根据公式: H=90°-|φ±δ|,可求任意地点的地理纬度。
(2)推算地方时:一天中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处的地方时为12时;春秋分时,太阳高度为0处的地方时为6时或18时,赤道上太阳高度为0处的地方时为6时或18时。
(3)推算城市的楼间距:若某地楼高为h,楼间距s,纬度为φ,则该楼与处于其背阳一侧房屋的楼间距s=cot(90°-φ-23°26′)。
【高二专题】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专题】正午太阳⾼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1.纬度分布
正午太阳⾼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1)夏⾄⽇:正午太阳⾼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冬⾄⽇:正午太阳⾼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春秋分⽇:正午太阳⾼度由⾚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2.季节变化
3.正午太阳⾼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①太阳直射点的确定⽅法
(1)纬度的确定
⽅法⼀:“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晨昏圈与纬线相切点的纬度(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
⽅法⼆:通过节⽓来判断。
夏⾄,太阳直射23°26′N;冬⾄,太阳直射23°26′S;春、秋分,太阳直射⾚道。
⽅法三:根据某地正午太阳⾼度的计算公式H=90°-两地纬度差计算。
⽅法四:“⾚道处晨昏线与经线的交⾓(锐⾓)”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2)经度的确定
基本原则:地⽅时为12时的经线即为太阳直射的经线。
⽅法⼀:晨线和⾚道的交点(经度)向东90°或昏线和⾚道的交点(经度)向西90°,即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
⽅法⼆: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时判断太阳直射的经线。
②正午太阳⾼度变化幅度(年正午太阳⾼度最⼤差值)的纬度分布规律
(1)分析图⽰不同⽇期太阳视运动的共同点:太阳,原因是;太阳⾼度不断变化,是⼀天中最⼤值。
(2)尝试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
②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除外),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最短。
③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除南极点外),夏至日日影最长,冬至日最短。
④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夏至日朝向正南,冬至日朝向正北直射时日影最短(等于0)
4 室内光照面积大小的时空变化也取决于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需要注意的是正午太阳高度越大,阳光照射的面积越小。
5 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确定当地纬度:根据H=90°—纬度差求得
6 确定楼距、楼高: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间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间距较大。
解题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并计算影长。
以我国为例,如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H,则最小楼间距L为:L=h·cotH
7 热水器安装:应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α+h=90°(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