摹仿说与“五四”以来的文艺学美学思想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术语辞典1 .文学四要素。
这是由美国批评家艾布拉姆斯提出的观点,认为文学活动由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四要素组成。
2 .摹仿说。
这是古希腊有关文艺起源的学说,认为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事物的摹仿。
它内部存在两种对立观念,一种是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否定性摹仿说,认为艺术仅仅摹仿世界的“影子的影子”,因而没有真理价值;另一种是以亚里斯多德为代表的肯定性摹仿说,与柏拉图的主张相反,认为艺术摹仿世界同样能达到真理境界,这一主张后来成为现实主义文艺观的圭臬。
3 .观物取象说。
这是中国古代有关文艺起源的学说,认为文艺的起源与人“观”天地鸟兽的运动变化并加以摹仿的行为有关。
4 .表现说。
这是西方18 世纪以来伴随浪漫主义思潮而形成的学说,认为文学是作者心灵或情感的表现。
5 .言志说。
这是中国先秦产生的学说,认为诗歌是作者情感和志向的表现。
6 .文学本体论。
这是美国批评家兰色姆提出的观点,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
7 .劳动说。
这是有关文学起源于劳动的学说,认为文学活动得以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劳动。
8 .不平衡说。
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有关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之间关系的学说,认为艺术活动的发展与人类生产劳动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或快或慢,有时甚至呈反方向发展。
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范性表现:一种是某些文艺类型如神话和史诗只能兴盛于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另一种则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不是呈正比例,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可能在艺术上反而领先。
9 .循环说。
这是加拿大批评家弗莱提出的有关文学发展动因的学说,认为文学的变化与自然节律相似,呈现出有规律的更替与循环过程,黎明和春天与喜剧对应,日午和夏天与传奇对应,日落和秋天与悲剧对应,黑暗和冬天与讽刺文学对应。
10 .文学三义。
这是说文学一词历来有着三种不同含义――广义文学、狭义文学和折中义文学。
广义文学是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统称,既包括今天所谓语言的艺术品——文学,也包括今天不称作文学的政治、哲学、历史和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论“摹仿说”的发展演变——从古典到近代
论“摹仿说”的发展演变——从古典到近代论“摹仿说”的发展演变——从古典到近代作者:曹倩|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 所属期数:第2期摘要:本文以古典时代到近代这一特定的时间为切入点,具体论述了“摹仿说”从古典到近代的发展嬗变。
通过观察古典时代和近代各个时期的“摹仿说”,笔者认为,经古典时期柏拉图的“理式”论到近代的批判现实主义、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摹仿说”一直存在于西方文论的发展中,而随着“摹仿说”的不断发展演变,其自身的局限性也逐渐走入困境。
关键字:摹仿说;古典时期;近代时期;困境摹仿说(mimesis)作为西方最古老的文学观念,认为文学及其他艺术来自对自然的摹仿,摹仿既是一个原则也是一个过程,一事物在摹仿的过程中努力使自己“像”或“类似于”另一事物。
正如M.H.艾布拉姆斯所指出的,自《诗学》被发现以来,西方美学理论就避免不了讨论“摹仿说”或“模仿”以及“反映”、“再现”、“摹造”、“摹本”、“复制”等平行术语①,因摹仿的对象、内容、方式的不同,“摹仿说”呈现出丰富的形态。
自古希腊到18世纪,摹仿说可以说一直处于文学理论的中心地位,或者说“艺术模仿自然”已经成了一个不证自明的定理,但自19世纪浪漫主义兴起后,文学摹仿论受到了质疑,虽然经过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的反拨发展,而在其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发展中,文本性和互文性的提出也质疑了摹仿作为表征的可能性,甚至宣称没有原本只有复制,严肃地挑战了摹仿说的权威性,“摹仿说”在现代走向了困境。
今天笔者拟对从古典到近代时期的“摹仿说”进行一个脉络的梳理,从而对其发展演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一、古典时期的“摹仿说”(一)古希腊罗马和中世纪时期一般认为柏拉图首先论述了摹仿说,其实,在柏拉图之前,已经有古希腊学者对摹仿说进行了论述。
最早的“摹仿”观念是与原始巫术活动相联系的,指与祭祀活动相联系的音乐和舞蹈的摹仿,毕达哥拉斯学派则认为“万物摹仿数”,赫拉克利特首先提出“艺术摹仿自然”的观点,指出:“自然是由联合对立物造成最初的和谐,而不是由联合同类的东西,艺术也是这样造成和谐的,显然是由于摹仿自然”,②“差异的东西相会合,从不同的因素产生最美的和谐,一切都起于斗争”,③蕴含着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摹仿的对象也由抽象的“数”转向了“自然”,而德谟克利特是最早从自然观点向社会观点转变的理论家,他说:“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我们是摹仿禽兽,作禽兽的小学生的。
西方 摹仿论
西方文论中“摹仿”摘要:摹仿是西方文学理论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许多艺术家和理论家对这一理论进行了论述和发展,文章简要疏理了摹仿说的产生、嬗变发展过程和摹仿说的对抗的历史延续进程,提出摹仿论是西方美学理论的重要基石。
关键词:摹仿说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摹仿”(mimesis),又称模仿,肇始于西方原始社会的祭祀活动,在历经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们的朴素“包装”之后进入到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的哲学美学视野,自此凭籍其不同形态“雄霸”西方文艺理论思想二十多个世纪。
“摹仿”在柏拉图那里大抵指的是对现实的“临摹”,与代表真理的“理念”世界相去甚远;而亚里斯多德则将摹仿视为创造性“再现”,从而赋予艺术创作应有的主体性,同时也使艺术(家)获得了其存在的合法性。
亚里斯多德通过对柏拉图的机械摹仿论加以改造和扬弃,使得作为“再现”的动态摹仿观渗透到自荷马史诗以来的整个西方现实主义传统当中,并在以福楼拜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巅峰时刻”之后通过各种变形融入现代主义文学进程。
现代西方的文学摹仿批评在其嬗变过程中经历了奥尔巴赫的《摹仿论》和托多罗夫的《象征理论》这两个核心节点,它们注重对历代摹仿实践进行“田野调查”,对既有的摹仿理论加以梳理整合,大致因循了从“符号外”向“符号内”的转向;最初的“自然摹仿说”逐渐演变成形式主义的“内摹仿说”,为文学的现代性找到了“摹仿”的根据。
同时,伴随新历史主义、认知科学以及叙事学的不断发展,文学摹仿论在虚构性研究、认知肌理以及语义逻辑等几个层面上均获得了新的拓展空间。
关于柏拉图的《理想国》,一个著名的片断是他在第10卷中提出将诗人驱逐出境,原因当然与艺术的摹仿性有关:一、诗歌是对真理的背离,它仅仅是“摹仿的摹仿”、“影子的影子”,并且“和真理隔着两层”(“理念”的床与画布上的床即是这种关系);二、诗歌因其对神和英雄的不敬描绘而逢迎“人性中的卑劣部分”,可谓伤风败俗。
(杨周翰等: 49)柏拉图之所以拒斥艺术,倒不仅仅在于艺术无法完全复制其所摹仿的对象,而更是在于它使得人们的注意力偏离了事物的本质——“理念”。
美学原理课程平时作业
美学原理作业第一次作业(第一章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美学思想美学思想是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学概括。
2.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
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
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
3.摹仿说“摹仿说”代表人物是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思想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
这种观点认为所有的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和现实的模仿。
“摹仿说”在欧洲雄霸了两千年,因为它作为人类早期对审美发生问题的一种朴素的解释,坚持了美与艺术来源于客观现实,具有一定的合理之处。
但是,这种说法只触及了事物的表面,而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未能说明艺术产生的根本源因。
4.劳动起源说把劳动看作文学发生的原因,以劳动为中心,并结合其它因素来说明文学起源的过程。
这一理论是对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的一种综合,因而比后者包含更多的合理性。
二、问答题1.为什么审美发生是“多元决定”的?审美发生是一个古老神秘的复杂问题,感知信号的渠道是多元的,接受评价的角度是多元的,社会参与的结构也是多元的,一般只要涉及对审美发生影响的方面都不是单一角度的,这就需要从多个角度和侧面来进行探索。
至于各门原始艺术形式的出现,更是难以归结为某种单一的原因。
因此,在审美发生与美的起源这样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复杂问题上,简单的线性思维方式恐怕无法揭示它的真正奥秘,必须采用辩证的多元思维方式才能为我们提供正确的研究途径。
2.探讨审美发生和审美发生的主要途径有哪些?①考古学方法。
即从史前考古学角度对史前艺术遗迹进行分析研究,这种方法被认为最有说服力的、最重要的、使用最为广泛的途径。
②对现代残存的原是部落考察法。
即对现在残存的原始部族的艺术进行研究。
浅谈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
浅谈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浅谈古希腊时期的模仿说古希腊时期的“摹仿说”是西方文论史的萌芽范型,是影响欧洲文论史最久的艺术观念,雄霸了两千年之久。
柏拉图虽然不是首创者,但是他深刻阐发了“摹仿说”的深义。
而亚里士多德则奠定了“摹仿说”在文论史上的宗祖地位。
在西方文论史上,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是文学艺术的开山纲领。
模仿不仅是西方美学史上最早关于艺术的定义,同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美学原则。
根据布洛克的研究,模仿这个概念在近两千年的时间里,不仅支配着西方的艺术哲学,同时也支配着艺术批评与艺术实践。
一、模仿说的源流在欧洲文论史上,最早表述文学与世界的关系就是所谓的“摹仿说”了,作为最为古老的艺术观念,“艺术乃是自然之摹仿”竟然雄霸西方文论史两千年之久。
应该指出的是,柏拉图不是“摹仿说”的首创者。
但先提出“艺术摹仿自然”的却是古希腊哲人兼诗论家德谟克利特,他在论艺术起源时说:”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我们是摹仿禽兽,作禽兽的小学生的,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
”这里的摹仿主要是人对动物行为的摹仿,不仅没有涉及语言的艺术,而且就连摹仿对象也还没有转移到人类生活的领域。
他认为,人的生活和创造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动物的活动:蜘蛛是织女和修补匠的老师,而歌唱是对鸟鸣的摹仿。
不难看出,“摹仿”是一个影响过古代学人思考的重要概念,至于它的不衰的诱惑力,我们可以从今天的蜂窝式房居和美制隼式战斗机看出来。
以“理念说”为思想底蕴,柏拉图重点阐发和补充了“摹仿说”中所包涵的思想深义。
摹仿者,在他那里就被叫做“外形制造者”,这些人就好似拿了一面镜子四面八方地旋转,这样就能在短时间内映照出太阳、星星、大地、动物、植物和自己以及无生命物。
按照他的哲学观念,惟有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存在,而自然只是理念的“影子”,而摹仿自然的艺术则是得到真正的美的“影子的影子”,所以是微不足道的。
古希腊的文论思想
古希腊的文论思想参考资料及第一次作业柏拉图的文论思想:柏拉图的文艺思想可分为本质论,价值论和创作论三方面:一.理式论摹仿说——文艺本质论1、理式的含义。
结合书本17页。
2、摹仿论柏拉图认为文艺摹仿的不是理式本身,而是理式的影子——现实事物,因此文艺只是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
文艺的本质就是摹仿,文学艺术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
二、文艺的社会功用说——文艺功用论柏拉图对于文艺的基本态度可以说就是:文艺必须对人类社会有用,必须服务于政治,文艺的好坏必须首先从政治标准来衡量,一件文艺作品的影响如果是坏的,那么即便它的艺术性再高,对人的影响再大,也要把它清除。
三、灵感说——文艺创作论1、灵感的基本含义:参见书本25页2、柏拉图对灵感的解释灵感的源泉是“神灵附体”或“神灵凭附”,灵感的表现是迷狂,灵感的获得过程是灵魂对真善美的理式世界的回忆。
柏拉图认为,文艺创作不是凭技巧,而是靠灵感。
创作过程就是诗神凭附于诗人的心灵,富裕他以创作的灵感,诗人的心灵受到感发,便“失去自主,陷入迷狂”,于“无知无觉”中“代神说话”。
四、文论中的矛盾之处:第一、柏拉图贬低模仿的艺术,视其为雕虫小技。
但另一方面,柏拉图又十分重视艺术,不是反对一切模仿,按其理论,他应该不反对诗人在神的操纵下的模仿。
第二、柏拉图高扬理性,但又主张灵感说,灵感说的要义就是要失去理智,陷入迷狂,主张艺术创作的非理性。
亚里斯多德的文论思想:一、模仿论:艺术的本质是摹仿,摹仿是人的本能,人通过摹仿既可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又可以获得审美的愉悦。
艺术家在摹仿现实的时候,不仅可以把它按本来面目如实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而且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艺术加工,将其表现得比它更美或更丑,从而通过理想化和典型化的方式来突出所摹仿事物的某些特征。
有的时候,为了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创作者们甚至可以描绘那些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只要将其描写得真实可信即可。
二、悲剧论:1、悲剧的含义见书P342、悲剧的灵魂——情节。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学说·摹仿说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学说·摹仿说外国文艺美学要略·学说·摹仿说关于艺术本原的一种最古老的学说,产生于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代表人物有德谟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摹仿说的一般观点都认为艺术是来源于对自然的摹仿。
摹仿说的早期代表德谟克利特说:“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我们是摹仿禽兽,作禽兽的小学生的。
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
”比德谟克利特稍后一些的柏拉图,虽然也主张摹仿说,但是他的摹仿说的最后根源不是客观现实世界,而是他所谓的理式世界——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观念世界、理性世界。
这样,柏拉图就改变了摹仿说原有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性质。
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否定了自己老师的唯心主义的观点,重新将摹仿说置于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并且进一步发展了摹仿说。
他说:“一般说来,诗的起源仿佛有两个原因,都是出于人的天性。
人从孩提的时候起就有摹仿的本能(人和禽兽的分别之一,就在于人最善于摹仿,他们最初的知识就是从摹仿得来的),人对于摹仿的作品总是感到*** 。
”亚里士多德认为所有的艺术都是来源于摹仿,由于摹仿的媒介和对象的不同,才有艺术的不同种类。
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虽然认为艺术来源于对自然对现实的摹仿,这个“摹仿”绝不是简单地抄袭,而是再现和创造的意思。
亚里士多德明确指出: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
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
根据这个要求,摹仿主要就是要揭示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反映出事物的普遍性。
亚里士多德之后,摹仿说在欧洲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影响极为深远,实际上为欧洲的源远流长的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奠定了最初的理论基础。
应当指出的是,摹仿说并不能科学地说明艺术的起源问题。
摹仿说离开人的社会实践,把摹仿看作是人类的本能,而本能显然与创作冲动不是一回事;艺术也不是凭本能就能创作出来的。
中国美学思想中的摹仿论
作者: 顾明栋
作者机构: 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版物刊名: 文学评论
页码: 203-210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6期
主题词: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摹仿论;模仿理论;否定态度;基本共识;美学传统;必要条件
摘要:中国传统是否存在"摹仿论"?学术界的基本共识是持否定态度的:"模仿"的内涵在中国传统中并非完全缺失,然而中国美学思想中并不存在摹仿论。
尽管中西美学传统的确存在巨大差异,但仅仅根据古希腊模仿理论的特征就断言中国不存在摹仿论其实是对"模仿"概念原初内涵的一种误解。
有鉴于此,不仅需要对摹仿论产生的必要条件进行概念性探索,更有必要从实证的角度建构既与西方摹仿论具有可比性、又体现中国传统特色的中国摹仿论,并在此基础上找出导致二者之间差异的哲学美学原因。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1、黑色幽默──当代美国文学中的重要流派,因1965•年美国作家弗里德曼辑印小说片断集《黑色幽默》而得名,又云黑色喜剧、•病态幽默0 。
此派深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往往通过冷嘲热讽、•玩世不恭的态度,通过残酷而荒诞的寓言式艺术形象来鞭挞社会,•把滑稽幽默与崇高严肃、喜剧与悲剧、顺序与错乱交错迭印,组成一体,•从强烈对比中揭露现实。
主要作家有海勒、品钦、巴思和巴塞尔姆。
2、魔幻现实主义──本世纪50、60•年代出现在拉美文坛上的一个小说流派。
早在20年代,艺术批评家弗朗茨.罗在研究后期欧洲表现派绘画时就使用了这一术语。
此派吸收古印地安文化中的神话传说,•借鉴欧美现代派文学的创作经验,大量运用内心独白、意识流、象征、•比喻手法,变现实为神话,变现实为梦幻,变现实为荒诞,用神秘、•离奇、魔幻色彩表现出了拉美的神奇现实。
主要作家有马尔克斯、•阿斯图里亚斯、卡彭铁尔、卢尔福等。
3、摹仿说──古希腊传统的文艺学说。
•首先提出这一观点的是当时的哲学家德谟克利特。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发展了这一观点,进一步指出诗起源于对自然和社会人生的摹仿,强调了文艺与现实不可分离的关系,在西方文学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为现实主义创作奠定了基础。
4、正常的儿童──古希腊人在“神人同形同性”的基础上,•塑造了高大完美的、充满着理性光辉的众神形象,并曲曲折折地折射出古代社会进化的遗迹和古代人类征服自然的进程,这种正常的思维有别于早熟的儿童和粗野的儿童,因而得名。
5、第十位文艺女神──古希腊最杰出的抒情诗人萨福曾开办学校,•教少女学习音乐和诗歌。
她写诗9卷,其独唱琴歌歌唱爱情和美德,•感情真挚,意境清新,有很强的感染力。
柏拉图因之将她称之为神话中九位缪斯女神之外的“第十位文艺女神”。
6、木马计──战史中著名的智慧故事。
希腊联军久攻特洛亚10年不下,奥德修斯遂设计假意退兵,藏伏兵于巨大的木马之内。
特洛亚人将木马作为战利品推进城里。
当夜,希腊联军回兵,与木马中的伏兵里应外合,攻陷了特洛亚城。
论古希腊“摹仿”说
论古希腊“摹仿”说摘要:古希腊文论中的“摹仿”说对西方文论的影响十分重大,古希腊多位重要的哲学家都对“摹仿”进行了自己的阐述,不断发展了“摹仿”说。
关键词:摹仿说文艺和现实文艺与技艺文艺的本质引言古希腊文论中的“摹仿”说对西方文论的影响十分重大,古希腊多位重要的哲学家都对“摹仿”进行了自己的阐述,不断发展了“摹仿”说。
认真剖析“摹仿”理论,它其实包括了三个相关的命题,即第一是“文艺和现实的关系是什么”,第二是“文艺与技艺是否有区别”,第三是“文艺的本质是什么”。
纵观古希腊哲学家们对“摹仿”的理论阐释,我们发现了古希腊人对于外部世界和人类自身的认识不断深入,对于文艺的认识不断清晰。
因此,以“摹仿”说为切入点来理解古希腊文艺理论是比较有益的。
一、“摹仿”说的提出和初期发展“人类自脱离动物界以来,一直在探索宇宙和人类本身的奥秘。
事实证明,要了解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就必须了解它的哲学。
”[1]“摹仿”说的提出,同古希腊哲人探索自然奥秘是紧密联系的。
赫拉克利特第一个提出“艺术摹仿自然”这一命题,但是他为什么这样提呢?爱琴海孕育了海洋型的古希腊文明,大航海直接推动了海上贸易和手工业的高度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加速了古希腊人对于自然的思考和探索。
因此,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往往同时是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逻辑学家,而哲学是被纳入自然科学的范畴之内的。
在人类童年的时期,由于人类认识自然的局限,各种学科属于混沌状态。
文学、历史和哲学还没有明确被区分,可能是外部语言形式的不同使哲人们朦胧地认识到它们之间的不同。
所以,赫拉克利特提出的“艺术摹仿自然”的命题也可以视为是哲学认识外部世界的一个命题。
赫拉克利特站在自己朴素的辩证的唯物主义立场上提出该命题,并非是要求艺术简单地再现自然,而是要求艺术揭示自然生成的规律。
这是纯粹的自然科学的要求。
德谟克利特继承并发展了赫拉克利特的观点,他说:“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纺织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歌唱。
文艺摹仿说
★文艺摹仿说
基本观点: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事物或世界的摹仿。
文艺摹仿说起初是在人对动物行为的摹仿上来立论的。
如德谟克利特。
1.西方传统:
柏拉图:
宇宙间的三类事物:理式;感觉世界中的各种事物;镜子、艺术等
艺术与理念世界隔了三层,是“影子的影子”“摹仿的摹仿”,因而没有真理价值。
亚里士多德:
艺术模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
这一主张后来成为现实主义文艺观的圭臬。
《诗学》:“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了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
奥尔巴赫:
《论模仿:西方文学中所再现的现实》:一个(《荷马史诗》)是详尽的描述,着墨均匀,各部分连接紧密,表述自如,发生的一切均在幕前,一目了然,在历史发展和人类问题方面有局限;另一个(《圣经》)是突出几个部分,淡化其他部分,支离破碎,未完整表达的东西具有强烈的作用,后景化,含义模糊,需要诠释,世界历史的要求、历史观念的形成及问题的深化。
2.中国传统:
《周易•系辞下》“观物取象”: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认为文艺的起源与人“观”天地鸟兽的运动变化并加以摹仿的行为有关。
)
荆浩:五代大画家荆浩说:“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
”
叶燮:《原诗》中说:“文章者,所以表天地万物之情状也。
”。
美学考研-论述“摹仿”理论在西方美学史中的发展,并讨论其对西方美学史和艺术史理论的意义
论述“摹仿”理论在西方美学史中的发展,并讨论其对西方美学史和艺术史理论的意义。
模仿说主张艺术起源于人类对现实世界的模仿。
1、古希腊德谟克里特提出人类是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的观点。
他所说的摹仿已对不是对被摹仿对象的直接再现,而是根据生活需要对被摹仿对象的间接再现。
2、苏格拉底对艺术摹仿生活的理解可以分为四个层次:首先,艺术摹仿生活应当逼真、惟妙惟肖。
其次,艺术摹仿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艺术摹仿包括提炼、概括的典型化过程。
再次,艺术摹仿现实不仅要做到形似,而且要做到神似。
最后,艺术只要成功地摹仿了现实,不管它摹仿的是不是正面的生活现象,它都能引起审美享受。
3、柏拉图的模仿理论。
他认为,除了酒神颂以外的诗(悲剧、喜剧和史诗),以及音乐、舞蹈和绘画等都是模仿艺术。
指出有三种不同等级的模仿:一是神模仿自身,产生出理念。
二是工匠模仿理念,制作出具体的事物。
最后是画家模仿具体的事物,创作出艺术作品。
他的模仿论符合他关于世界存在的等级理论。
这样,柏拉图就把艺术模仿理解成对客观世界的再现和主观的虚构。
柏拉图对艺术模仿的态度是矛盾的。
一方面,艺术是模仿的结果,而事物与理念相比是不完善的,艺术的目的正是观照这种不完善,这样的模仿是不需要的。
另一方面,任何事物都是理念的反映,艺术在模仿事物时也分有了理念,即分有了美,所以艺术也具有某种等级的美。
在这种意义上,艺术模仿又是值得肯定的。
4、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
一是他批判了柏拉图的理式论,他所理解的现实是真实的,因此模仿现实的艺术也是真实的。
二是根据四因说,即形式、质料、动力和目的四因,模仿是一种创造。
认为艺术不是模式已经发生的事,而是模仿可能发生的事。
艺术虽然描绘个别现象,但描绘的是在假定的前提或条件下可能发生某种结果(可然律),或者描绘在已定的前提或条件下必然发生某种结果(必然律),从而通过个别性揭示普遍规律。
也就是说,艺术不是模仿整个现实,而是模仿某种特殊的现实。
从亚里斯多德的摹仿快感说起
从亚里斯多德的摹仿快感说起摘要亚里斯多德的“摹仿说”对后来的文学艺术乃至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里斯多德认为一切艺术都是摹仿,主体在摹仿过程中会获得一种“快感”。
为此我们从他的“摹仿说”出发把艺术摹仿分为心理摹仿、审美摹仿、创造摹仿三个阶段,并对摹仿过程中产生的感官快适、审美创造、价值实现展开论述。
中图分类号:J01文献标识码:A亚里斯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学说之一的摹仿说则对后来的文学艺术乃至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里斯多德提出文艺摹仿的对象是“在行动中的人”,是人的性格、人的行为,人的感情,人的遭遇,即人的生活,并且他认为一切艺术都是摹仿,“史诗和悲剧、喜剧和酒神颂以及大部分双管箫乐和竖琴乐――这一切实际上是摹仿。
”罗念生对此的解释是“亚里斯多德并不是认为史诗、悲剧、喜剧等等都是摹仿,而是认为他们的创作过程是摹仿。
”①同时亚里斯多德指出,“诗的起源仿佛有两个原因,都是出于人的天性。
”“诗人从孩提的时候起就有摹仿的本能,人对于摹仿的作品总是感到快感。
”②在这里亚里斯多德明确地指出从事艺术活动是人的天性,是人的一种本能。
摹仿主体凭借“实践智慧”洞察人生,表现人的本性与活动,显示人“存在”的意义,从中获得一种“快感”。
亚里斯多德的模仿说大致要经历两次摹仿:第一次摹仿,即外在的事物通过感官感受的刺激在头脑里形成一个意识世界;第二次摹仿,即通过文字符号或物质手段把意识世界外化。
三个阶段,即心理摹仿阶段、审美摹仿阶段和创造摹仿阶段。
1 心理摹仿的感官快适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说道:“诗的艺术与其说是疯狂人的事业,毋宁说是有天才的人的事业;因为前者不正常,后者很灵敏。
”③亚里斯多德非常强调艺术创造中艺术家的艺术敏感,也就是艺术家对生活要有独特的感受力,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深厚的生命感悟力。
同时外在事物在其色彩、形态、声音、内涵等方面要有吸引人的地方或者特殊之处。
这样当作家在面对外界事物时就容易被外在事物刺激,受到感发,和对象建立起审美关系。
摹仿说与“五四”以来的文艺学美学思想
摹仿说与“五四”以来的文艺学美学思想[摘要]西方摹仿说发展到亚里士多德时,具有了比较完整系统的阐述。
摹仿说中关于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艺术主体性的理念一直作为西方文艺理论的基础,它对五四时期新美学精神中艺术真实思想的形成,及以后中国现代文艺美学的发展中的人道主义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摹仿说艺术真实人的文学人道主义西方的摹仿说从古希腊时源远流长的、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性质的艺术摹仿现实说诞生时就诞生了,但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理论发展过程,许多古希腊、罗马哲学家、文论家就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作过许多论述。
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是在批判柏拉图的“理式论”基础上提出来的,在艺术摹仿现实的层次上,他认为,艺术本源于摹仿;艺术是对人的外在活动和内在品性的摹仿,人是艺术的主体和主题;艺术以创制性的形象真实反映人的生活,艺术美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摹仿说作为西方文艺理论的基础,在西方文艺思想发展中,以至中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都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五四时期,新的美学精神确立,新的艺术形象诞生,成为中国社会文化发生改变的转折点。
中国五四时期形成新的美学精神是以科学化、民主化、大众化为特征,以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为目标,以推动社会进步为已任,以提倡个性解放、强调正视悲剧、追求客观真实为突破口。
本文试图从亚里士多德摹仿说的基本观点出发,通过对中国五四以来文艺学美学基本思想的变化发展的考察,来研究前者对后者的影响,以及二者的关系。
一、艺术真实与人物典型化亚氏摹仿说认为,现实世界是真实的,摹仿现实的艺术也必然是真实的,他论述了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得出了艺术真实高于生活真实的结论。
为此,他把诗与历史作了比较,认为艺术是通过个别现象反映它的内在普遍本质。
五四以来的中国现代美学,更多地与科学相联系,更多考虑“真”与“不真”的问题。
人们常说的“艺术真实”是指文学作品具体写作上的虚拟必须与总体本质上的真实相一致。
相比较于中国古典美学的评判标准“善”,现代美学更提倡描写的真实和真实的描写,更具有美学意义和实践意义上的涵义——强调对客观规律的追求,反对虚伪地粉饰现实。
文学理论术语辞典(摘自童版文学理论教程)[1]
文学理论术语辞典1、文学四要素。
这是由美国批评家艾布拉姆斯提出的观点,认为文学活动由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四要素组成。
2、摹仿说。
这是古希腊有关文艺起源的学说,认为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事物的摹仿。
这一学说内部存在两种对立观念,一种是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否定性摹仿说,认为艺术仅仅摹仿世界的“影子的影子”,因而没有真理价值;另一种是以亚里斯多德为代表的肯定性摹仿说,与柏拉图的主张相反,认为艺术摹仿世界同样能到达真理境界,这一主张后来成为现实主义文艺观的圭臬。
3、观物取象说。
这是中国古代有关文艺起源的学说,认为文艺的起源与人“观”天地鸟兽的运动变化并加以摹仿的行为有关。
4、表现说。
这是西方 18 世纪以来伴随浪漫主义思潮而形成的学说,认为文学是作者心灵或情感的表现。
5、言志说。
这是中国先秦产生的学说,认为诗歌是作者情感和志向的表现。
6、文学本体论。
这是美国批评家兰色姆提出的观点,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
7、劳动说。
这是有关文学起源于劳动的学说,认为文学活动得以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劳动。
8、不平衡说。
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有关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之间关系的学说,认为艺术活动的发展与人类生产劳动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或快或慢,有时甚至呈反方向发展。
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表现:一是某些文艺类型如神话和史诗只能兴盛于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一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不是呈正比例,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可能在艺术上反而领先。
9、循环说。
这是加拿大批评家弗莱提出的有关文学发展动因的学说,认为文学的变化与自然节律相似,呈现出有规律的更替与循环过程,黎明和春天与喜剧对应,日午和夏天与传奇对应,日落和秋天与悲剧对应,黑暗和冬天与讽刺文学对应。
10、文学三义。
这是说文学一词历来有着三种不同含义——广义文学、狭义文学和折中义文学。
广义文学是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统称,既包括今天所谓语言的艺术品——文学,也包括今天不称作文学的政治、哲学、历史和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浅谈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
浅谈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摹仿说”源于对古希腊艺术现实主义的总结。
”摹仿说”两位伟大的奠基人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将理念作为现实世界的蓝本,艺术世界是”摹本的摹本”。
而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摹仿现实事物,并反映事物的本质。
本文旨在讨论亚里士多德”摹仿说”中艺术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摹仿的对象是”行动中的人”;所摹仿的是事物的普遍性;摹仿是创造性的人的劳动;摹仿的方法是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进行摹仿。
标签:亚里士多德;摹仿说;艺术Abstract: Imitative theory comes from the summing-up of the realistic ancient Greek art. Two great founders of this theory are Plato and Aristotle. The former took “idea” as the chief source of the real world; he thought the art world is the “copy’s copy”. While the latter believed that art i mitates the real world, and reflects the essence of things. The essay is mainly to discuss Aristotle’s imitative theory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t and the real world. He believed that the object of imitation is “men in action”; imitation is to imitate things’ universality; imitation is a kind of men’s creative labor; the method of imitation is to imitate as what things should be.Key Words: Aristotle; imitative theory; art引言“摹仿說”(mimesis或imitation)是西方文论中最具深刻影响,历史最为久远的艺术观念之一。
2023年外国文学试题库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一)试题库四、名词解释:(30题)1、俄林波斯神统以宙斯为众神之王的神话系统,因众神居住在希腊最高的俄林波斯山而得名。
其中宙斯是雷电神,他的兄弟波塞冬是海神,哈台斯是冥王,神后赫拉是婚姻生育神。
宙斯的子女中,阿波罗是日神,阿特米斯是月神,阿瑞斯是战神,赫淮斯托斯是匠神,雅典娜是智慧之神,阿弗洛狄忒是爱神。
他们组成了一个高度组织化、纪律化的社会,反映父权制社会时期的生活。
2、荷马史诗古代文学中的长篇叙事诗称为“史诗”,它是在神话的基础上,由英雄故事和历史传说敷衍而成。
希腊文学中的两大史诗《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据说由公元前8世纪的盲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
这两部史诗虽挂在荷马名下,而实属口传文学,应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由一代又一代的民间歌吟诗人共同创作的。
作为古代史诗的典范之作,荷马史诗是古希腊人集体意识的结晶。
荷马史诗的形成过程就是希腊民族精神的建构过程。
3、《俄底浦斯王》古希腊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该剧重要通过俄底浦斯杀父娶母的故事,表现了人的意志和命运的矛盾冲突,因而被称为是典型的“命运悲剧”;该剧在艺术上的成就重要体现在精妙的结构上,亚里斯多德将它尊为悲剧的典范。
4、《埃涅阿斯纪》《埃涅阿斯纪》是古罗马诗人维吉尔最重要的作品,也是整个罗马文学的顶峰之作。
史诗的主题是描述罗马祖先建国的功绩,歌颂罗马的光荣。
《埃涅阿斯纪》以荷马史诗为范本,前半部分写漂泊,与《奥德赛》相似;后半部分写战争,与《伊利亚特》雷同。
但它又不是对荷马史诗的简朴仿作,而是有着鲜明的时代特性和民族特性,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
5、摹仿说古希腊传统的文艺学说。
•一方面提出这一观点的是当时的哲学家德谟克利特。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发展了这一观点,进一步指出诗起源于对自然和社会人生的摹仿,强调了文艺与现实不可分离的关系,在西方文学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为现实主义创作奠定了基础。
6、教会文学欧洲中世纪盛行的为封建教会服务的正统文学,作者大多为僧侣,亦称“僧侣文学”。
从摹仿说的双重含义谈西方文化的精神特质及艺术观
从摹仿说的双重含义谈西方文化的精神特质及艺术观从摹仿说的双重含义谈西方文化的精神特质及艺术观在西方美学史上,艺术起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根底理论问题。
迄今为止,关于艺术起源的学说层出不穷,诸如摹仿说、巫术说、游戏说、劳动说、表现说等,模拟说是众多学说中提出最早,影响最为广泛的一种理论学说。
摹仿说认为,模拟是人的本能,艺术起源于对自然和社会人生的模拟。
赫拉克利特、徳莫克里特、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等人对摹仿说的含义都有过相关的言论,以及后来中世纪艺术作为摹仿教皇的手段、十九世纪艺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与摹仿,二十世纪的超写实主义、现今的当代艺术等都无疑显示了摹仿说在文艺这片土地上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纯粹机械的摹仿是摹仿说的第一层含义,柏拉图认为人类的世界是一种理念世界,是唯一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摹仿,而艺术世界是对现实世界的摹仿,是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柏拉图对摹仿说含义的理解正是唯心主义的机械摹仿。
早期的人类艺术,特别是原始艺术中,这种摹仿占有相当大的成分,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中发现的史前壁画上,有20多个旧石器时代的动物形象,其中包括野猪、野牛、母鹿等,这些动物形象生动逼真,有受伤的,有奔跑的也有被追杀陷入绝境的,显然都是对现实生活中动物各种神情姿态的模拟和记录。
艺术创作中也存在着模拟,超现实主义艺术和照片写实主义艺术对现实中描摹的对象进展客观理性的再现,强调的是纯粹的客观性。
显而易见,在摹仿说历经开展和革新的过程中,这种含义的摹仿说逐渐走进了死胡同。
摹仿说的另一层含义是创造性的摹仿,肯定模拟的创造性,早在两千多年前,希腊哲学家徳莫克里特就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摹仿,他说:从蜘蛛我们学会了支部和补缀;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歌唱中国古代也认为音乐也是有摹仿显示生活中的自然音响而来,?管子?中讲道:音乐是摹仿动物的声音而来的,宫商角徽羽五声中,凡听羽,如鸟在树。
凡听宫,如牛鸣窌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摹仿说与“五四”以来的文艺学美学思想
[摘要]西方摹仿说发展到亚里士多德时,具有了比较完整系统的阐述。
摹仿说中关于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艺术主体性的理念一直作为西方文艺理论的基础,它对五四时期新美学精神中艺术真实思想的形成,及以后中国现代文艺美学的发展中的人道主义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摹仿说艺术真实人的文学人道主义
西方的摹仿说从古希腊时源远流长的、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性质的艺术摹仿现实说诞生时就诞生了,但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理论发展过程,许多古希腊、罗马哲学家、文论家就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作过许多论述。
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是在批判柏拉图的“理式论”基础上提出来的,在艺术摹仿现实的层次上,他认为,艺术本源于摹仿;艺术是对人的外在活动和内在品性的摹仿,人是艺术的主体和主题;艺术以创制性的形象真实反映人的生活,艺术美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摹仿说作为西方文艺理论的基础,在西方文艺思想发展中,以至中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都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五四时期,新的美学精神确立,新的艺术形象诞生,成为中国社会文化发生改变的转折点。
中国五四时期形成新的美学精神是以科学化、民主化、大众化为特征,以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为目标,以推动社会进步为已任,以提倡个性解放、强调正视悲剧、追求客观真实为突破口。
本文试图从亚里士多德摹仿说的基本观点出发,通过对中国五四以来文艺学美学基本思想的变化发展的考察,来研究前者对后者的影响,以及二者的关系。
一、艺术真实与人物典型化
亚氏摹仿说认为,现实世界是真实的,摹仿现实的艺术也必然是真实的,他论述了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得出了艺术真实高于生活真实的结论。
为此,他把诗与历史作了比较,认为艺术是通过个别现象反映它的内在普遍本质。
五四以来的中国现代美学,更多地与科学相联系,更多考虑“真”与“不真”的问题。
人们常说的“艺术真实”是指文学作品具体写作上的虚拟必须与总体本质上的真实相一致。
相比较于中国古典美学的评判标准“善”,现代美学更提倡描写的真实和真实的描写,更具有美学意义和实践意义上的涵义——强调对客观规律的追求,反对虚伪地粉饰现实。
可以看出,扬“真”抑“善”在中国古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迈进、古代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化的过程中,起着开路先锋的积极作用,从中也可以看到对西方摹仿说中艺术真实理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