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立与统一互补 预设和生成并重
让预设与生成交相辉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浅谈
【 关键词 】预设生成 灵活调控 交相辉 映 “ 动态 生成 式”教 学理 论认 为 ,课 堂 中不能机 械地 按原 先确定 的一种思路教 学 ,而应根据学 生学习的情 况 ,由教师灵 活地调整 ,生成新 的超出原计划 的教学 流程 ,使课堂处在动态
和不断 生成 的过程 中 ,它强调教学要真正做 到以学生为主体 ,
的铺垫。
= 、捕捉亮点 。灵活调控
新课 程 提倡 的课堂 是一 个 “ 绿色 的 生态 环境” ,在 课堂 中 ,学生要有思考 的 自由,更要有说话 的权利 。在 学生的小脑 袋 中,总有着大人觉 得不 可思议的 “ 奇思妙 想” ,在课堂 中,
他们也会浮想翩翩 ,令教 师措手不及 。课堂 中 ,教 师要鼓励学 生的 “ 奇思妙想” ,善待 学生的 “ 奇谈怪论” ,面对 学生突如
对立而言 ,课前细 致的预设使本该动态 生成的教学变成 了机械 执行教案 的过程 ;就统一而言 ,预设 与生成又是相互依存 的, 没有预设 的生成往往 是盲 目的,而没 有生成的预设又往往是低 效的 。生成与预设 两者应该互相联系 、互为作用 ,缺一不可 。 只有课前精 心预设 ,才能在课堂 上动态 生成 ,教学 中,如果处 理好 了预设与 生成 的关系 ,再加 上师 生问情感的交流 ,思 维的 碰撞 ,课 堂教 学必 定会被演绎得更加精彩 。 如果说 ,传统课堂把 “ 生成 ”看 成一种意外收获 ,那么新 课 程则把 “ 生成” 当做 一种价值追求 。课 堂中生成 的非预设性 问题 ,是课堂教 学的一种财富 。因此 ,这 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积 极 关注生成资源 ,把课 堂经营成精 心预设 与即时生成相统一 的 多元发展过程 ,实现预 设与生成 的 “ 统一 ”和 “ 转化” 。唯有 这样 的教学理念 ,才真正符合新课改 要求 ;唯有这样 的教学 方 法 ,才更加适 用于 课堂教学 ;唯有这样 的教 师行为 ,才能培养 出高素质 的学生。
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预设和生成是讲好课的两个因素,二者缺一不可。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过分依赖于课前的预设,课堂教学往往显得过于严密,具有很强的计划性,这一点是传统教学预设的优点,同时也是预设的不足之处。
虽然预设是进行阅读教学的必要条件,但决不是上好一节课的唯一条件,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除了课前要精心预设外,还必须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生成,并把它当成一种有效的资源进行合理利用,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统一的1、预设的必要性预设,通俗地讲,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精心备课,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要千方百计地备好课,设计许多精彩的环节,甚至查阅很多的资料。
我们通常预设的内容包括: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预先设定既明确又适当的教学目标,从这不然看出,做好预设对上好每一节语文课都是非常重要的。
2、生成的必然性所谓生成,就是课堂中,学生对文本的内在理解以及提出的质疑。
教师的预设不可能想象到课堂当中所发生的一切。
新课程理念指出,阅读是一种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是一种心与心的对话,是情感与情感的碰撞。
它不仅仅是一种阅读行为,更重要的是一种阅读后再创造的过程。
而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主动性的创造过程,因而学生的生成是必然存在的。
3、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预设体现的是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的是对学生的尊重,可见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二、科学有效地把握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1、精心备课,以预设为主以预设为基础、为前提,在教学实施中才能把握稍纵即逝的机遇,才能实现有效的动态生成。
2、营造氛围,尊重生成教师要时刻注意课堂中发生的情况,即生成,也就是我们的预设与学生实际情况产生的偏差。
这种偏差往往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这种教学资源,使我们的课堂成为一种动态的课堂。
要根据课堂的“突发事件”,对我们的预设作出具有创意的调整,使课堂成为情感流动的课堂。
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第一篇: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预设是课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预先设计。
生成是指在具体教学因学情的变化,对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的适当调整,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或方法上实现自我建构。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
但是,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突出表现就是按教案上课,预设和教案就像一只无形之手控制着教师的课堂教学,从而使上课变成为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
显然,这种教学不是以学生为本,而是以本为本,它反映的是僵化封闭的课程观和“知识传递”式的教学观。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
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
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
为此,要认真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在教学中我们力求做到以下三点:一、以预设为基础,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平;二、以生成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开放性、可变性;三、让预设与生成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第二篇:预设与生成关系预设和生成关系预设是指教学预测与设计,是课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与安排。
生成是指课堂教学的生长和建构,是指在师生和生生之间合作、对话、碰撞中,现时生发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
预设体现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
课堂教学的传统思维模式强调预设,而新课程的理念则倡导生成。
所谓课堂教学的预设,显然是不言而喻了。
课堂教学的生成,强调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心理需求作出价值判断,调整预设的教学活动,以适应和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
对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思考
对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思考“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
“生成”相对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是实施新课程必然会遇到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一切都是预设好的,如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等,甚至于每个环节各安排几分钟,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各设置哪几个问题,每个问题需要几个学生回答等等,都事先设计好,一环扣一环,它都是围绕着如何教而展开的,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由于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的权威性和绝对性,过分强调教学的预设性,使教学变成了知识灌输的过程,虽然教学中教师也设计了组织学生讨论的环节,但教师是学生发言的直接的,绝对的评判者,学生往往不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去思考和分析问题,而在猜测教师想要的答案是什么。
预设式教学中教师往往把知识分割成一个个小的要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简单机械的处理,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基本停留在对概念,背景,事件,意义的记忆上,而没有学会分析,比较,更不能进一步把所学的知识与生产和生活相联系。
传统的预设性的教学活动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师的主导代替了学生这一主体。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学的动态生成及课程与生活的联系。
在教学中,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会生成新的想法和各种要求。
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理清学生的思想脉络,看准学生思想的症结和可能的走向,随时调整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
动态生成性教学追求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让学生能想,能干,能看,能读,真正体现了当今课堂教学的新理念。
与传统的预设式教学相比,动态生成式教学的价值颇多。
1.能较好地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往课堂中尽管教师想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体性,但受教学活动计划性、预设性的影响,教师把教学过程看作是拟定计划或方案的简单体现,学生的思维和活动被束缚在教案框架内,主体性得不到很好地体现。
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式课堂教学则为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了有有利条件。
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摘要:预设与生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又需要生成,预设体现了教学的计划性,生成体现了教学的动态性,两者具有互补性。
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呼唤高水平的预设与精彩的生成。
关键词:生物课堂预设生成俗话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只有精心地预设才能预测到更为丰富的学情,预想到更为复杂的可能,从而预见到更为周全的“策略”。
“预设”与“生成”既是矛盾对立的,又是相辅相成的。
如果只有预设,没有生成,那么预设就成了死搬硬套的教条,课堂就成了教师跳独脚舞的地方,整个教学过程也会变得毫无生气;同样,如果只讲生成,没有预设,那么课堂变成了聊天杂耍的场地,整个教学过程也就成了一盘散沙,即使偶有珍珠,又有什么用呢?所以,“预设”要主动为“生成”让路,为“生成”预留出一定的空间,让“生成”成为激发学生兴趣的拐点、展示他们天赋的舞台,成为教育引导学生的有机部分。
而“生成”也要围绕着“预设”来进行,不能天马行空、离题万里,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失败。
只有具备了不俗的课堂机智和精心的课前预设,面对有利于提高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生成,才能从容不迫、应对自如。
要达到这个状态,我们生物学教师应该注意到以下几点:一、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创造性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也旨在促进学生个体经验的获得,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
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物学知识和经验,提出富有个性化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学生在生活中存在的模糊意识。
尤其是对学生的错误认识教师要正确面对,因为错误也是一种学习资源。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理解学生的错误。
正因为出错才会有教师的点拨、引导、解惑,才会有教师的敏感、机智和智慧,才会有对学生乐观的期待,以及真正的爱护和保护。
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最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学生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个体经验的积累和交流,以提出问题为“砖”,为学生搭建个体经验交流的平台去展示学生聪明才智,并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加以指导和培养,让学生形成独特个性和生成创新成果,从而引出更多、更美的“玉”。
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杜永和)
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徐桥小学杜永和我们的教学“预设”与“生成”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
预设与生成又是相互依存的,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生成,而没有生成的预设又往往是无效的预设,两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对学生的发展同样都具有价值,而不是承认一种就否定另一种。
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
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
为此,要认真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预设和生成是相辅相成的。
没有充分的预设、开放的预设,创造性的预设,就不会有精彩而有价值的生成。
预设与生成具有在教育过程中可以转化的特点。
它们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的。
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生成,生成则是无的之失,无源之水。
而没有生成的预设又往往是无效的预设。
课堂因为有了生成,才拥有了充满生命的气息,才拥有了撼人心魄的感动.两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预设与生成作为一对矛盾统一体,是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预设中有生成,生成离不开预设。
生成是师生的“即席创造”,是“无法预约的美丽”,它犹如天马行空,不期而至。
为此,预设要有弹性和开放性,给生成腾出时间和空间。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把课堂上的一切都算计在内,把“意外情况”、“节外生枝”都视为课堂异端而加以排除,生成自然也就无了立锥之地。
教师要确立生成的意识,要深入思考课堂教学的大方向、大环节和关键性内容,把握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和目标指向,为学生的自主活动提供必要的时间。
目前许多优秀教师都倡导和实行粗线条的板块或设计,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如果说,传统课堂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收获,那么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一种追求;如果说传统课堂把处理好预设外的情况看成一种“教育智慧”,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
同时,真正的新课程又不排斥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一堂充满“生成”活力的课离不开恰到好处的预设,教师应当把课堂营造成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多元发展过程,实现了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我们的课堂才是“充满生命活力”的。
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预设是教师基于学生的“学”在课前对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安排;而生成是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是课堂教学的生长与建构。
余文森教授说过:“预设与生成具有统一的一面,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两者具有互补性。
”在教学中,预设过多必然导致对生成的忽视,挤占生成的时间和空间;生成过多也必然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计划的落实。
因此,只有将预设和生成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课堂才能充满智慧的火花,所以教师们总是在努力寻找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动态平衡,在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的同时又注重学生生命体验的过程与质量。
语文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语文活动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合作交往的过程,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这样一个师生和生生之间合作、对话、碰撞的过程中,课堂充满了未知和可能,这时教师精心设计的预设在实施时被学生“打乱”也是在所难免的。
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弹性的预设,充分考虑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或意外,抓住每一个有价值的生成点,使预设和生成和谐地结合在一起,那么弹性预设应该做哪些准备呢,生成点又如何把握呢?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一、弹性预设预设时主要应该考虑的是学生的学习和需要,所以教师要把重点放在解读教材、学情分析、设计教学环节上,对于教学环节只需要预设大体轮廓,这样才能给课堂上出现的各种可能留下足够空间,给生成留下一定的空间,这样的预设才可能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值得期待。
(一)预设学生的学情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最重要的,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要服从于有效的教学和学生的发展。
了解学生是预设的重要前提之一。
科学而全面地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差异,是教师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资源、制订活动方案、进行评价和反馈的前提,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才能使教学更贴近于学生、服务于学生,为教学预设寻找合适的切入点。
谈谈您对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看法
谈谈您对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看法谈谈您对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看法;;美术课上的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我觉得,预设与生成是一对孪生姐妹,二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所谓“预设”就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任务,预先对课堂环节,教学过程等作一系列展望性的设计,它需要教师做出周密的安排,制定出详尽的计划,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一切都是预设,很明显“预设”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教学色彩。
“生成”,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兴趣,学习状况,并根据学情,课堂环境等对原有教学程序进行调整及发挥,进而灵活地随机教学,以期达到教学效率最优化。
只有充分的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障。
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
然而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
课堂上出现了意料之外的情况,教师可以而且应该调整预设,给生成腾出空间,机智地驾驭课堂,让课堂呈现别样的精彩。
;; 教学是一项灵活生动的艺术,决不能机械呆板的照本宣科。
在课堂教学既要有预设又要有生成,没有生成,课堂就是封闭僵死的操练,没有预设,课堂就是胡乱无序的盲动。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美术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动态生成。
就像布鲁姆说的:“没有预料不到的结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预设固然重要,生成的内容却更鲜活灵动,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必定会使教学更加生动,更加成功。
;;一、重塑师生关系,保进动态生成;;课堂教学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经历。
学生作为一个现实的、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生命体,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教学。
他们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更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与生成者。
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
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陈绍灿预设和生成是讲好课的两个重要因素,二者缺一不可。
课堂是动态的课堂,课堂教学中需要预设,但决不能紧紧依靠预设,要随时审时度势,预设根据课堂的变化而变化。
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辨证统一的关系,把预设与生成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种教学艺术。
一方面,通过课程的预先设计来突出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育人活动的教育学特性。
另一方面,通过课程的动态生成,促使教师在预设方案的实施中关注变化着的人的整个生命,使教学充满学生成长的生命气息.这是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这是教育的理想,也是理想的教育,是课堂教学理念在嬗变中对传统的超越。
一、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与教师价值引领相统一的过程(1)当代课程与教学实践表明,课程不再仅仅是那种预先设定的内容,而教学也不再仅仅是“预成”的活动,而是在师生之间的互动、对话,允许师生对于课程的“创生”、“动态生成"和“改造”。
这是一个一个活的、流动的进程,一个充满人的情感、有着审美的要求以及不完全在“预料之中”的探险过程.学生的经验、感受、创意、见解、问题、困惑等是重要的素材性课程资源,具有很强的动态成性应该即时地捕捉、归纳和总结,使之成为教学过程的生长点.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主体性、创造性以及节奏、语言、形象、机智、变通等等这些含有“生成性"的因素往往制约着一堂的成败。
生成性课程,它把课程看作是教学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特别是通过与教师、同伴的交往互动逐渐生成和建构起来的某种东西,如学习的“经验”或“体验"等,按这种课程观,课程实际上是以“活动”或“过程"的形式而存在。
因此,这种课程是开放的、灵活的、动态发展变化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教师应该由传统意义上的传授者向批评者、反思者、建构者、促进者、合作者、引导者等转变。
浅议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点和生长点。生成是在学生已有基础上的生成, 如 果过高或过低确定 发展水平, 会造成学生无所谓或无可奈何的情绪。
点。课堂开放了, 生成多了, 教师无法按预设好的“套路”环环相扣, “顺 下的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其具体模式如下图
理成章”地直达目的, 课堂可能出现“无序”的状态, 而一些教 师对“活”
的课堂却出现了 失察或失控现 象。面对学生不 断生成的非预期 性信
息, 一些教师难以 根据实际情况有 效地组织教学 , 使课堂失去了 应有
力。
想出应对的策略: 对于瞬间的顿悟,我们能够相机采撷 ; 对于始料的不
3.预 设 与 生 成 的 对 立 统一
及, 我们能够灵 活处理; 对于意外 的碰壁, 我们能 够改弦易辙; 对于外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 的。预设与生 来的干扰, 我们能够因势利导……及时调整或运用。
成作为教学过程中 的两种现象, 它们是有区别的 , 前者强调的是 教师
方向和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个维度的目
④引 发 讨 论 — — — 多 元 碰 撞 引 发生 成 。
标难以全面实现。
( 2) 预设应对“非预期性因素”
2.课 堂 教 学 必 须 有 生 成
在设计每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时, 根据自己对学生 的知识水平、思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 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的 对话与交流, 维特征等预先深入的了解, 充分预想课堂中可能出现 的每一个问题,
的问题。
一 、课 堂 教 学 是 预 设 与 生 成 的 辩证 统 一
1.课 堂 教 学 必 须 有 预 设
中学思想政治 课堂教学是有计 划、有目的的 活动, 必须体现 课程
如何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
如何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如何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新疆乌鲁木齐市教研中心岳学贤 ____年4月29日一、什么是课堂生成课堂生成理论为国内独创,最早是叶澜教授提出的,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叶澜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 于漪老师所说:语文课堂缺乏了师生生命的涌动,这是不理想的课。
有学者曾将理想的课堂生成分为三类: 1、生成是预设的生长、形成。
2、生成是预设的丰富、拓展。
3、生成是预设的批判、改变。
二、教学预设的理论诉求 1、教学价值观的反思教育教学功能窄化主客关系异化教学过程僵化观 2、生成性教学价值观的重建教育教学关注人的生命的和谐发展师生平等地对话、交流动态的统一和平衡三、生成性教学概念简况 1,课堂动态生成教学教师由裁判者转变为组织者、指导者、鼓励者 2,生成(体现出教育智慧和对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的特点 (1)即时性 (2)多元性 (3)难料性3,预设(预先进行的全部设计)的特点 (1)立体化:面向各层次学生,答案是多样的 (2)弹性化:可根据课堂实际,升降教学目标,调整教学过程,置换预设主题 (3)动力化: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活动,彰显才能,给予保证和机会三、如何进行为生成的教学预设 1、文本的解读与发现要准确、深刻、创新 2、学情的预设和应对 3、教程的策划与留白 (1)创设文化情境问题情境要有知识性、刺激性,打破认知平衡引入背景资料,撩拨叛逆思维,设置好奇悬念,展示生活体验。
(2)拟订探究问题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应该具有如下特点:融汇性、开放性、多解性、体验性、趣味性、创新性 (3)构架学习活动包括整体层次结构和局部学习方式 (4)设计深度拓展带着问题出课堂,随机、随文本帮助学生总结、归纳三、预设与生成的和谐达成 1,预设内生成铺设发问平台,吸纳整合探究,渗透多元指导,调节学习心理。
课堂教学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课堂教学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如何处理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
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
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
为此,要认真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以下列举一个我教学中的生成课例。
学生喜欢读节奏感强的chant, 更喜欢唱好听的歌曲,他们对chant、song的内容记忆力特别牢固。
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把教学内容编成chant、song等形式,让学生掌握知识。
例如:当学生们学完“I like ....”“ Do you like…”这两个句型时,我先在学生面前示范:把教学内容编成了chant的形式:fish, fish, I like fish. Do you like fishYes, yes, I like fish. 并带学生有节奏地朗读一遍,又带学生以歌曲的节奏唱了一遍,可见学生们兴趣浓厚,余味未尽!随后,我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将知识内容自编自读自唱,可以选择小组合作,双人合作,单独创作等等不同的方式进行创造性学习,可见学生们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新知识,也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如今教育界大力提倡新课程理念,但新课程理念又常常于课堂教学发生冲突。
那么做教师的究竟应该怎样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呢?一、以预设为基础,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平第一,从教师方面讲,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具有走进去的深度和跳出来的勇气,这是课堂中催生和捕捉有价值的生成的前提;其次要拓宽知识面,丰富背景知识。
物理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
物理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近年来,在物理教学中,传统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
许多人开始关注物理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
因为只有把它们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物理教学的目标。
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物理教学中“预设”和“生成”的和谐统一。
什么是“预设”在物理教学中,“预设”是指教师事先设想好课堂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方法、教学策略等,是一种精心策划的教学计划。
这种教学模式相对原始、简单,往往会限制学生的发挥,并且难以适应教育的现代化和个性化需求。
然而,我们不可以否认“预设”的重要性,因为一个优秀的教学计划可以提前解决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使课堂教学更加流畅地开展。
什么是“生成”与“预设”相对应的是“生成”,这种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动态地生成课堂教学内容。
这种教学模式相对开放、个性化,符合现代教育的趋势。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预设”与“生成”的结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有将“预设”与“生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首先,教师应该事先设想好课堂的教学目标、方法、教学策略等,并且和学生们进行充分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最终确定一个合适的课堂教学计划。
其次,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情况,灵活地调整课堂教学内容,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有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来调整课堂教学内容,比如加深某一概念的讲解,或者对某个问题做详细的解答。
再次,教师应该把握好讲授内容的难度,避免让学生感觉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困难,这样才能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最后,教师还需要不断地反思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总结所取得的成果和不足,以便今后的教学任务更加精准、高效地完成。
“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在物理教学中,“预设”和“生成”的和谐统一非常重要,这不仅是因为两个教学模式都具有自己的优点,而且是因为它们之间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协同发力,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小学数学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
小学数学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预设”与“生成”是一对辩证的对立统一体,它们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
两者既具有互补性又具有对立性。
预设是基础,生成是在预设的基础上,对预设的丰富、拓展、重建,但两者体现的教学理念和价值追求不一样。
预设过度必然导致对生成的忽视,生成过度必然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计划的落实。
如何准确理解两者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地把握、艺术地处理这种关系,是教师迫切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课前精心预设1.研究教材是精心预设的前提教材是学习内容的主要载体。
首先,挖掘知识的内涵。
追本溯源,探求核心知识,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纵向延伸和横向衍生,思考学生可能生成的问题与教材知识的前因后果关系,设想联系的方法与途径。
其次,拓展知识的“外延”。
教材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其提供的范例或情境可能很经典,但有可能在生活中有着更丰富的学生所熟知的情境。
同时,教材里展示的方法可能仅是解决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能很简洁,但也有可能在学生思维深处有着更多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教师对教材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越深广,预设越丰富。
2.了解学生是做好预设的保证学生是具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他们的年龄特征、个性特点、知识经验和生活环境的复杂多样,决定了教学行为的生成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预设时必须全面深入理解学生,考虑不同的学生会有哪些不同的思考,可能会出现哪些解决方法,各种方法展现后怎样促进学生与课程各因素的交互作用,帮助学生生成新经验,即我们要把单线型备课变成多线型备课,这也就要求我们心中要有多一份对教学路径的预设、多一份对教学的动态生成。
3.预设要给生成留有足够的空间萧伯纳曾经这样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互相交换之后,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然而,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之后,就能产生很多种思想。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思想和不同的感受,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个体自主交流、展示自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等精彩瞬间,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更精彩的课堂生成。
「预设」和「生成」的艺术融合
「预设」和「生成」的艺术融合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生成"应对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是实施新课程必然会遇到的问题.我们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的思考与安排,但教学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更是课程整合与开发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预设"和"生成"的互相融合.只有这样,课堂才会充满生气与活力,才会精*不断、异*纷呈.那么,如何正确认识并在实践中科学而艺术地把握"生成"与"预设"的关系?。
怎样处理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怎样处理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第一篇:怎样处理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怎样处理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预设是课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预先设计。
生成是指在具体教学中,因学情的变化,对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的适当调整以及在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教学机智和合理调控,产生有价值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学生出色的、出人意料的回答,教师精当的点拨或讲解,这些资源的出现和适时运用,使课堂闪光,使学生顿悟,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或方法上实现自我建构。
充分的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障。
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
然而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
课堂上出现了意料之外的情况,教师可以而且应该调整预设,给生成腾出空间,机智地驾驭课堂,让课堂呈现别样的精彩。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课堂教学既要有预设又要有生成,没有生成,课堂就是封闭僵死的操练,没有预设,课堂就是胡乱无序的盲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动态生成。
就像布鲁姆说的:“没有预料不到的结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课堂教学既动态生成,也预设成功。
一、课前精心预设教案预设一个高质量的教案既是教师经验的积累,也是教学机智的展现。
预设教案的成功,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益。
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前去挖掘教材,拓展教材,超越教材。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教材的部分内容会出现滞后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或内容作为学习素材,激发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立与统一互补预设和生成并重
语文课题组唐达君
建构主义的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的生成,然而,强调生成并非否定预设,因为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又往往是低效的。
预设与生成之间不存在二元对立式的矛盾。
既然预设与生成缺一不可,教师应如何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呢?
一、预设的原则
预设是必要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
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情境,搭建“支架”,即:为学生预设一个主动作用的空间和机会,提供对每一个学生都开放的、充满选择机会的情境。
具体来说,预设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1.对文本的预设。
文本中的基本教学内容是可以课前预设的,否则教师难以为学生搭建良好的支架平台。
这就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钻研教材,收集相关资料,从多角度理解教材,具有走进去的深度和跳出来的勇气,这样才能观点鲜明,游刃有余地驾驭教材,才能在不偏离教学的重点、难点的同时去引导学生的生成。
2.对学生的预设。
教师除了要备教案,还要备“学案”。
从纯粹的文本设计中走出来,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转向多种预设。
备“学案”是指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学习现状、接受能力、学习水平、学习习惯等,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体验一下学生的心理、爱好、追
求、思想等,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走进学生的世界,做学生的知心人。
因此,研究学生是预设的起点与归宿。
而这恰恰是大多教师所忽略的部分。
3.对时间和空间的预留。
充分的教学预设不是指把一堂40分钟的课塞得满满当当。
如此一来,教师难免会为了完成课堂目标任务而赶时间,忽视学生的闪光点,影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课堂教学失去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课前预设要具有适度的弹性、包容性和自由度,为学生留有自主反思的空间,把学习、思考、表达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这样才能让课堂充满激情与智慧,充满挑战与创新。
二、生成的原则
1.要注意生成的有效性。
并非所有的生成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有效生成是指向语文学科教学的,是指向语文实践的,指向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
具体地说就是,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成具有语文学科的特点,即生成的过程中以语文实践活动为基石,以语言交流为载体,充分彰显师生的生命活力,并在此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获得语文素养的发展,引发情感的体验和思想的共鸣,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这才是小学语文课堂有效的教学生成。
对于价值不大的信息和问题,教师要及时地排除和处理,使课堂教学回到有效的轨道上来,以保证教学的正确方向。
2.要注意生成的科学性。
新课程呼唤生成的课堂,但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能为了体现尊重学生学习的个性,刻意追求课堂生成,从而造成教学目标的偏移和游离。
如,在《狐狸和乌
鸦》一课中,有的学生提出这样的观点:“当我们想得到别人的东西时,就说好话夸他,他就会把东西给我们。
”这样的生成就需要教师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加以正确引导,否则会对学生今后的价值判断产生误导。
3.要注意倾听的必要性。
听——在凯洛夫教育思想中,是学生的理所当然的任务;在建构主义理论中也成为了教师的义务。
新问题的生长点往往来自学生。
当学生出现与教师迥异的观点时,教师要给予学生表达思想的机会,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以欣赏的眼光去判断,捕捉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促进新的生成。
在凯洛夫教育思想中,教学是传递客观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学是遵循预先设计的程序、步骤完成预定教学任务;在建构主义理论中,教学在完成正常的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要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
预设是根基,需要借助生成的丰富、拓展或调节、重建,才能绽放无限活力;生成需要精心的预设,惟有精心的预设才能召唤灵动的生成。
只有将预设与生成融为一体,教师才能在语文课堂中驾轻就熟,积极应对课堂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构建理想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