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研究生马哲专业复习题

合集下载

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之马克思理论.docx

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之马克思理论.docx

2. 为什么说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一.多选题(划线部分为正确选项)答:生产劳动在意识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生产劳1. 意识是人脑的人脑的机能.属性、物质的反映动是猿进化成人的决定因素;语宫和劳动一起促进了人脑的形成和发展.2.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联结.互相依存.翦棺漫从生产劳动中,并与生产劳动一起卢生和发展的;生产劳动促进意透、互相贯通的性质。

识内容日益丰富和思维能力不断提高。

而人类的生产劳动属于社会的劳3. 矛盾的普遍性有两个方面的意义,其一,矛盾存在于一切娜拯有社会的性质,因此说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发展过程中;其二,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运动。

3.如何正确把握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4.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们借助一定的手段。

有意识、有目的答: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产物和社会的产物,是对物质的反映.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总体上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客牺做定意识。

同时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既可以能动的反映世性。

自觉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界也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的作用。

5.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要正确把握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还应当反对两种片面的观点。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实践是论礙形而上学的机械论,它承认物质决定意识,但不承认意识的能动作最终目的。

用。

另一种是唯心主义观点,它抽象地发展了意识的能动方面,夸大了意6. 真理的基本属性(或真理的两毛性〉:具有绝对性和相对彳说的能动作用,把意识说成是脱离物质、决定物质的东西。

辩证唯物主义7.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社会物质生湍潇駝物质决定意识的基础上,强诡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三个方面4・简述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划线部分为必记8・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具体表现为:物质资擀瞬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答:同一性和斗争性是辩证矛盾的基本属性。

党校马哲试题及答案

党校马哲试题及答案

党校马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A. 神B. 物质C. 意识D. 理念答案:B2. 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是()。

A. 形而上学B. 唯心主义C. 对立统一D. 机械决定论答案:C3.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指()。

A. 纯粹的思维活动B.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C. 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D. 科学实验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

A. 科学性B. 革命性C. 实践性D. 系统性答案:A, B, C5. 下列哪些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A. 自然界B. 人类社会C. 人的思维D. 人的情感答案:A, B, C三、判断题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

(对/错)答案:错7.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这种反映是被动的。

(对/错)答案:错四、简答题8.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构成: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和普遍联系的科学;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唯物辩证法则是关于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9. 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答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意味着任何理论或观点的正确与否,都需要通过实践来验证。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能够产生直接的、可以感知的结果。

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检验自己的认识是否符合客观世界的规律,从而确定理论的真理性。

五、论述题10.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它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中国人民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

其次,它帮助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符合国情的政策和措施。

最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的重要性,鼓励中国人民通过实践不断探索和创新,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马哲试题及答案(全套)

马哲试题及答案(全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配套复习题及(绪论部分)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D)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1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1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A)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C)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单项选择题答案】1.C 2 。

马哲考题及答案17套

马哲考题及答案17套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1-7套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题各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对把正确答案选出,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

每题1分,共40分)1.社会经济基础是指A.一定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B.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条件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特定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2.作为阶级社会进展的直接动力的阶级斗争是A人们随意制造的"阶级斗争" B.一切形式的阶级斗争C.有利于生产力进展的阶级斗争 D.只是指经济领域的阶级斗争3.社会上层建筑体系的核心是A.哲学观点 B.道德规范C.国家政权 D.艺术形式4.缘故是指A.在某一现象出现之前的现象 B.被某一现象所引起的现象C.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象D.引发必然现象的现象5.实践的观点是熟悉论首要的观点,这是因为A.实践中的认识都属于真理性的认识 B.来源于实践的认识都是真理C.实践就是真理D.人们的熟悉进程确实是一个通过实践而发觉真理,又通过实践去查验和进展真理的进程6.区分社会的依照主若是A社会的阶级关系 B.生产力发展水平C.产品分配形式D.成立在必然生产力水平之上的经济基础7.否定运动的绝对性,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 D.相对主义8.只承认绝对运动否定相对静止的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9.必然的社会形态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10.在现实中缺乏充分依照,因此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称之为A.不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C.抽象的可能性 D.微小的可能性11.坚持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观点的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 D.机械论12.生产关系变革的本源是A.先进思想理论的形成 B.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C.人们自觉的革命活动D.生产力进展的客观要求13.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大体途径是A.人们的主观努力 B.进行思想斗争;C.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D.社会实践14.辩证唯物主义以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C.因为运动是绝对的,因此静止也是绝对的 D.因为静止是相对的,因此运动也是相对的15.社会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性质是A.对抗性的B.非对抗性的C.既有对抗性的一面,又有非对抗性的一面 D.大体上是对抗性的16.真理的内容是A.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C.以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D.不以任何人、人类或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17.质和量的关系是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彼此规定、彼此作用的关系C.要紧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缘故和结果的关系18.矛盾问题的精华是指A.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B.全然矛盾和非全然矛盾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19.相对真理是指A.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B.任何真理都没有确信的内容C.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错误 D.任何真理都需要反复地检验20.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中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 B.经济基础服务于上层建筑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经济基础产生于上层建筑21.假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必然致使A.唯心论的错误 B.机械唯物论的错误C.二元论的错误 D.庸俗唯物论的错误22.活着界统一性问题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全然不合是A.统一于实践还是认识 B.统一于运动还是静止C.统一于存在还是非存在D.统一于物质仍是精神23.我国现时期社会的要紧矛盾是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C.僵化的经济体制同先进的政治制度的矛盾D.人民日趋增加的物质文化需要同掉队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4.直接体会和间接体会的关系是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感性熟悉和理性熟悉的关系C.熟悉的"源"和"流"的关系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25.世界上各类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依照是A.矛盾 B.普遍矛盾C.特殊矛盾 D.矛盾两边又统一又斗争26.事物的度是指A.事物的质变 B.事物的量变C.事物维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D.关节点或临界点27.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制造作用老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其全然的条件是指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 B.人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C.科学文化水平 D.人们的生活水平28.社会主义社会开始了人民群众自觉制造历史的新时期,这是指A.人民群众可随意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 B.人民群众可以制定社会规律创造历史C.人民群众可以改造社会规律创造历史D.人民群众自觉地依照社会规律制造历史29.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同自己的经济基础A.完全适合B.大体适合C.大体不适合 D.完全不适合30.从产生上说,意识是A天赋的 B.独立自生的C物质世界进展到一按时期的产物 D.对物质的反映31.历史唯物主义对人民群众作用的确信是A.内在地包括了对包括历史人物在内的个人作用的确信B.不包括对个人作用的确信 C.是对个人作用的否定D.是与确信历史人物的作用并列的32.假象和本质的关系是A.假象不是本质的规定 B.假象是本质的全部规定C.假象是本质的一种规定 D.假象不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33.以下哪一种现象属于必然性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瓜内有多少粒种子,早已确信,不多很多C.只刮风,不下雨 D.感性材料多了就变成理性认识3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点是A.运动变化的观点 B.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观点C.联系和进展的观点 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35.决定社会面貌的大体因素是该社会的A.政治制度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C.阶级力量对照 D.政党的成熟程度36.国家是A.与人类社会同时产主的 B.封建社会产生的C.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D.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37意识是A.一切生物普遍具有的现象 B.动物普遍具有的现象C.人和高等动物共有的现象D,人类特有的特殊现象38.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 B.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理想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9.酷爱领袖同反对个人崇拜的关系是A绝对对立的 B.热爱领袖必然导致个人崇拜C.反对个人崇拜必然会否定或排斥领袖的权威D.一致的40.辩证的否定是指A.外力否定B.自我否定C.任意否定 D.甲变乙,乙变甲二、多项选择题(每题各有五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二个以上是正硬的,把正确答案选出,选中后将答案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

中央党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马哲真题

中央党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马哲真题

中央党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1996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简释题(5×6)1运动与静止2、可能性与现实性2、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4、生产力及其特性5、阶级、国家6、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式一、简述题(3×10)1、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2、主体认识能力及其主要内容3、历史过程中的自发性与自觉性二、论述题(20×2)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正确把握这两者关系对现实的指导意义2、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原理说明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中西哲学史一、简释题(5×8)1、仁政(孟子)2、天不变,道亦不变(董仲舒)2、民胞物与(张载)4、大同(康有为)5、爱和恨(恩培多克勒)6、两种灵魂(特勒肖)7、绝对统一(谢林)8、依赖感(费尔巴哈)二、论述题(4×15)1、王夫之“能必副其所”的认识论思想2、孙中山的民生史观。

3、爱尔维修的功利主义。

4、黑格尔关于矛盾的学说。

1997: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简释题(5×6)人类思维与人工智能2、循环论与直线论3、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4社会条件5、社会经济形态6人民群众、杰出人物一、简述题(3*10)1、辩证思维的实质2、真理性与人民生的一致3、社会规律即“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二、论述题(2*20)1、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及其现实意义2、当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中西哲学史:一、解释些列名词、概念的含义(5*8)1、任势(孙子)2、参验(韩非)3、三统三正(董仲舒)3、实测(严复)5、原子(德谟克特利)6、偶性(霍布斯)7、知觉(休谟)8、理性(康德)二、论述题(5*8)1、张载的“民胞物与”的社会思想2、叶适的社会契约论3、卢梭的社会契约论4、黑格尔的真理观1998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简释题(6×5)1、联系、发展2、共性、个性3、自由、必然4、地理环境5、社会意识6、科学二、简述题(3×10)1、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根本分歧3、人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剧中人物”三、论述题(2×20)1、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的哲学依据和现实意义2、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中西哲学史一、简释题(5×8)1、原子(伊壁鸠鲁)唯名论2、“白板说”(洛克)3、“规定即是否定”(斯宾诺莎)4、和与同(史伯)5、中庸(孔子)6、循理而举势(《淮南子》)7、体用一源(二程)二、论述题(4×15)1、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说2、谈谈对下面一段引文的理解并做评论哲学的任务在于理解存在的东西,因为存在的东西就是理性。

四川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全

四川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全

四川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全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题型1.多项选择(6x2分)12分;2.简述题(4x10分)40分;3.辨析题(4x7分)28分;4.论述题(3选2, 2x35分)70分;知识点及题型猜测(备注:下划线部分为原文语句,红色字体为题型猜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意识的本质和能动作用(第8页)(一)简述:意识的起源是什么?第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产物;第二,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生产劳动在意识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生产劳动是猿进化成人的决定因素;语言和劳动一起促进了人脑的形成和发展,语言是从生产劳动中,并与生产劳动一起产生和发展的;生产劳动促进意识内容日益丰富和思维能力不断提高。

根据知识点扩充:1.辨析:意识是人所特有的精神活动。

(√)因为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只有人才具有社会性。

(网络参考答案:意识固然从非生命的机械、物理、化学反应、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和动物的感觉及动物心理长期演化而来,但它和其它物质反应形式有着本质的区别。

人的感觉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人的感知能力在个别方面不如某些动物,但在整体水平上却是任何动物不能比拟的。

更重要的是人的意识的本质是抽象思维,能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趋势,提出改造世界的目的和蓝图,并经过实践创造世界,这是动物所没有的。

如果认为动物、甚至一切非生命物质都具有意识,那会犯"物活论"的错误。

)2.辨析:语言和劳动一起促进了人脑的形成和发展(√)因为语言是从生产劳动中,并与生产劳动一起产生和发展的;生产劳动促进意识内容日益丰富和思维能力不断提高。

3.简述:为什么说意识是社会的产物?(见上:“第二,”)(二)意识的本质第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承担者,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或属性;第二,意识是物质的反应。

根据知识点扩充:1.辨析:随着科学的发展,电脑将取代人脑。

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马克思主义理论复习题及答案

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马克思主义理论复习题及答案

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马克思主义理论复习题及答案马克思主义理论考试复习题一、选择题(不定项)1、物质的本质属性是什么?(41)客观实在性。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38)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哪种原理的要求?(51)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根本要求。

4、意识形态具有什么样的特点?(68)阶级性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哪里?(54)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目的、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6、理性认识的特点是什么?(56)理性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感性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

7、生产力系统的基本要素是什么?(63)生产力系统的基本要素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构成生产力系统的实体部分;生产过程中的分工、协作、科学技术、劳动组织和管理等构成生产力系统的非实体性要素。

8、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什么?(63)生产力9、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属于什么观点?(69)唯心史观、非科学的观点。

10、商品的二重性指什么?(76)使用价值和价值。

11、劳动的二重性指什么?(77)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2、价值规律的内容是什么?(79)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价值量为基础。

13、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运行机制是什么?(96)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

14、市场经济的主要功能是什么?(96)市场联结功能、信息传递功能、资源调节功能、利益激励功能、奖优罚劣功能。

(即:ABCD)15、在我国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哪里?(99)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自从中占优势。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第三,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第四,公有制经济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中,这是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基础。

1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什么样的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1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1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1-4套马克思主义原理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各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对把正确答案选出,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

每小题1分,共40分)1.社会经济基础是指A.一定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B.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条件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D.特定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2.作为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阶级斗争是A人们随意制造的"阶级斗争" B.一切形式的阶级斗争C.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阶级斗争D.只是指经济领域的阶级斗争3.社会上层建筑体系的核心是A.哲学观点B.道德规范C.国家政权D.艺术形式4.原因是指A.在某一现象出现之前的现象B.被某一现象所引起的现象C.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象D.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观点,这是因为A.实践中的认识都属于真理性的认识B.来源于实践的认识都是真理C.实践就是真理D.人们的认识过程就是一个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去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过程6.区分社会的根据主要是A社会的阶级关系B.生产力发展水平C.产品分配形式D.建立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之上的经济基础7.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A.唯心主义B.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D.相对主义8.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唯物主义9.一定的社会形态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10.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称之为A.不可能性B.现实的可能性C.抽象的可能性D.微小的可能性11.坚持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观点的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D.机械论12.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A.先进思想理论的形成B.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C.人们自觉的革命活动D.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13.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A.人们的主观努力B.进行思想斗争;C.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D.社会实践1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C.因为运动是绝对的,所以静止也是绝对的D.因为静止是相对的,所以运动也是相对的15.社会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性质是A.对抗性的B.非对抗性的C.既有对抗性的一面,又有非对抗性的一面D.基本上是对抗性的16.真理的内容是A.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C.以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D.不以任何人、人类或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17.质和量的关系是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相互规定、相互作用的关系C.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原因和结果的关系18.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A.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19.相对真理是指A.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B.任何真理都没有确定的内容C.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错误D.任何真理都需要反复地检验20.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中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B.经济基础服务于上层建筑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D.经济基础产生于上层建筑21.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A.唯心论的错误B.机械唯物论的错误C.二元论的错误D.庸俗唯物论的错误22.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分歧是A.统一于实践还是认识B.统一于运动还是静止C.统一于存在还是非存在D.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23.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人民内部矛盾C.僵化的经济体制同先进的政治制度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4.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C.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25.世界上各种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根据是A.矛盾B.普遍矛盾C.特殊矛盾D.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26.事物的度是指A.事物的质变B.事物的量变C.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D.关节点或临界点27.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总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其根本的条件是指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B.人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C.科学文化水平D.人们的生活水平28.社会主义社会开始了人民群众自觉创造历史的新时代,这是指A.人民群众可随意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B.人民群众可以制定社会规律创造历史C.人民群众可以改造社会规律创造历史D.人民群众自觉地按照社会规律创造历史29.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同自己的经济基础A.完全适合B.基本适合C.基本不适合D.完全不适合30.从产生上说,意识是A天赋的B.独立自生的C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对物质的反映31.历史唯物主义对人民群众作用的肯定是A.内在地包含了对包括历史人物在内的个人作用的肯定B.不包含对个人作用的肯定C.是对个人作用的否定D.是与肯定历史人物的作用并列的32.假象和本质的关系是A.假象不是本质的规定B.假象是本质的全部规定C.假象是本质的一种规定D.假象不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33.下列哪种现象属于必然性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B.瓜内有多少粒种子,早已确定,不多不少C.只刮风,不下雨D.感性材料多了就变成理性认识3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运动变化的观点B.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35.决定社会面貌的基本因素是该社会的A.政治制度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C.阶级力量对比D.政党的成熟程度36.国家是A.与人类社会同时产主的B.封建社会产生的C.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D.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37意识是A.一切生物普遍具有的现象B.动物普遍具有的现象C.人和高等动物共有的现象D,人类独有的特殊现象38.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B.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理想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9.热爱领袖同反对个人崇拜的关系是A绝对对立的B.热爱领袖必然导致个人崇拜C.反对个人崇拜必然会否定或排斥领袖的权威D.一致的40.辩证的否定是指A.外力否定B.自我否定C.任意否定D.甲变乙,乙变甲二、多项选择题(每题各有五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二个以上是正硬的,把正确答案选出,选中后将答案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

(完整word版)马哲题库(选择题附答案)

(完整word版)马哲题库(选择题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一、单项选择题(覆盖面标识:1、辩证唯物主义——物,2、唯物辩证法——辩,3、认识论——认,4、历史唯物主义——历,5、绪论——绪)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绪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B、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C、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2、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

历A、生产力的发展B、科学文化的发展C、主产力和生产关系所构成的生产方式的发展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告诉我们( )。

历A、落后的社会意识会随着它的物质基础的消灭而同时消灭B、落后的社会意识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以后还会存在一段时期,但不可能永久地存在下去C、落后的社会意识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以后还将永久地存在下去D、落后的社会意识先于它的物质基础的消灭而消灭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物A、运动的绝对性B、客观实在性C、可知性D、矛盾性5、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历A、前进的、上升的B、周而复始的循环C、直线式的连续发展D、不可认识的6、社会历史规律与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共同点是()。

历A、它们都是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B、它们都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C、它们的实现都是无需人参与的客观过程D、它们都是人类思维发展的客观过程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绪A、世界的可知性与不可知性问题B、世界的唯一性与多样性问题C、世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问题D、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8、偶然性对事物发展过程()。

辩A、不起任何作用B、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C、有时起作用,有时不起作用D、起决定性作用9、人的本质在于()。

历A、人能够改造世界B、自私自利C、人有思想和理性D、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0、人民群众的主体()。

历A、是体力劳动者B、是进步的知识分子C、是各个时代的进步阶级D、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11、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个观点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卷库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卷库

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A. 物质决定意识B. 意识决定物质C. 物质和意识相互决定D. 物质和意识相互独立2. 下列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A. 实践性B. 辩证性C. 历史性D. 抽象性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经济基础B. 上层建筑C. 生产关系D. 生产力4. 下列哪个概念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畴?A. 物质B. 运动C. 空间D. 形而上学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观是:A. 唯物史观B. 唯心史观C. 折衷史观D. 形而上学史观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物质和意识是相互独立的。

(×)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意识完全由经济基础决定。

(×)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观是唯心史观。

(×)5.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大组成部分是________和________。

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________的。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概念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方面。

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观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________。

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基本规律。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2.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

3.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观。

4.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

5.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斗争理论。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分析某一社会现象。

2. 请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分析某一科学发现。

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

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

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
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实践
2、真理
3、社会意识
4、垄断
5、剩余价值
二、简答题(每题9分,共45分)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

2、意识能动作用及其主要表现。

3、人民群众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

4、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5、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三、材料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既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又要适时变动政策。

”试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原理说明这一命题的正确性。

2、“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试结合现实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原理对之进行分析说明。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2、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马哲试题(有答案)

马哲试题(有答案)

马哲试题(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第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40小题,第小题1分,共40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5、“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意识能动性的观点是()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c.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d.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6、物质的本质特性是()a.客观实在性b.实物性c.结构性d.可分性7、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a.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8、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a.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b.认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c.一切从实际出发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9、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a.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b.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c.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观点d.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10、“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11、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12、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党校研究生马哲专业复习题

党校研究生马哲专业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概念解释题(4题,每题5分,共20分)1、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即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的学问。

2、内容和形式: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所具有的内在要素和它们的结构及其表现方式的一对范畴。

内容是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指内在要素的组织和结构。

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统一关系。

3、政治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其设施,它构成了社会的政治结构。

政治上层建筑是“思想的物质附属物”,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它是通过人的思想而建立的社会关系,因而是派生的、第二性的。

①凭借于暴力的强制性来发挥作用;②在整个上层建筑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4、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是人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

有三个显著特征:客观现实性即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即目的性;社会历史性即社会制约性。

1、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肯定物质、自然界是本原的、第一性的,而思维、精神则是由物质、自然界所派生的、第二性的。

有古代的朴素的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种形态。

2、现象与本质: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和反映事物的外在表现和内在根据之间的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

现象是指事物的外部联系、表面特征、外在表现;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现象与本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3、文化结构:文化结构是指以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的结构,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系统化的社会观念及其联结方式。

4、价值:价值是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或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效益关系。

价值具有客观性、主体性。

1、唯心主义:认为思维、精神是本原的、第一性的。

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某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物质世界则不过是这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的外化和表现。

(完整版)马哲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马哲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第六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存在( B )A、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的总和B、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C、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D、就是指社会环境2.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使( C )A、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被揭示出来B、政治在社会生活中的支配作用得到证明C、社会的物质性得到了科学的论证D、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得到了充分说明3.在从猿变人的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C )A、类人猿的生理结构B、类人猿的生活特点C、生产劳动D、气候变化4.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 A )A、制造使用工具B、具有宗教信仰C、具有语言文字D、具有思想意识5.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 B )A、地理环境B、生产劳动C、社会环境D、社会意识6.理解整个人类发展史的钥匙是( B )A、阶级斗争发展史B、生产劳动发展史C、政治制度演变史D、宗教信仰变迁史7.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指的是( D )A、全部自然界B、劳动资料C、直接影响生产力发展的自然条件D、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8.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是通过( D )A、对人的心理因素的影响才能实现B、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才能实现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才能实现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才能实现9.许多地方环境污染发展成为社会公害,这是( D )A、渔猎时代的环境问题B、新石器时期的环境问题C、农业社会的环境问题D、工业社会的环境问题10.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可以( C )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C、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D、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11.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主要是通过( D )A、人们的思想观念来实现的B、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来实现的C、民族习惯和氏族信仰来实现的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来实现的12.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口状况是( D )A、人口多,密度大B、人口少,增长慢C、人口不增也不减D、与物质生产相适应13.生产方式所体现的关系是( A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B、物质与意识的关系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D、自然物质与社会存在的关系14.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D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C、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15.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 )A、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B、地理环境的优劣C、人口增长的快慢D、社会风气的好坏16.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A )A、生产力的发展B、科学文化的发展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构成的生产方式的发展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17.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个观点是( A )A、辩证法的正确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D、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18.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进行的实践活动( A )A、都受社会条件的限制B、都不受社会条件的限制C、都是主观随意进行的D、都不是对客观世界的改造19.社会规律与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区别在于( B )A、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规律是主观的B、自然规律是自发地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有意识的活动而得到实现C、自然规律没有阶级性,社会规律有阶级性D、自然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社会规律是不可捉摸的20.社会历史规律与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共同点是( B )A、它们都是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B、它们都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C、它们的实现都是无需人参与的客观过程D、它们都是人类思维发展的客观过程二、多项选择题1.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除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还有( BD )A、使类人猿建立群体组织,过群体生活B、使猿脑变为人脑,推动语言和意识的产生C、改变猿的生活方式,使其具有杂食性D、使猿的前、后肢分工,创造了人手E、使猿能离开大森林,到地面上生活2.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除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还有( CE )A、国家政权B、科学技术C、人口因素D、民族构成E、地理环境3.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 ACD )A、指的是生物圈B、指的是劳动资料C、指的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D、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构成E、指的是全部自然界4.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人类对地理环境依赖关系的有( CD )A、地理环境的优劣可以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地理环境的变化可以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C、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场所D、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必要的自然资源E、地理环境可以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5.地理环境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马哲专业考研试题及答案

马哲专业考研试题及答案

马哲专业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是()。

A. 矛盾的观点B. 联系的观点C. 发展的观点D. 实践的观点答案:D2.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客观实在性B. 运动C. 变化D. 多样性答案:A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 多样性B. 物质性C. 客观性D. 绝对性答案:B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

A. 反映B. 决定C. 基础D. 条件答案:A5. 下列哪一项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A. 实践性B. 科学性C. 革命性D. 抽象性答案:D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 人与自然的矛盾B. 人与社会的矛盾C. 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矛盾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答案:D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

A. 阶级斗争B. 社会革命C. 科学技术D. 社会基本矛盾答案:D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

A. 线性规律B. 循环规律C. 螺旋上升规律D. 随机规律答案:C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

A. 创造者B. 旁观者C. 领导者D. 跟随者答案:A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A.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完全同步B.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不完全同步C.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规律。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2. 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实践的观点。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职研究生题库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职研究生题库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卷A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D)A.十六世纪中叶B.十七世纪中叶C.十八世纪中叶D.十九世纪中叶2.通常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表明:(D)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B.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4.只承认静止,不承认运动的观点是(C )A.主观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和诡辩论C.形而上学D.客观唯心主义5.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B)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B.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C.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对立D.真理与谬误的对立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它是(C)A.人的自觉活动B.多数人参与的活动C.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活动D.社会性的活动7.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中首要的基本关系是( A )A.实践关系B.认识关系C.价值关系D.审美关系8.国家是代表(D )A.少数剥削阶级利益的B.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C.全体社会成员利益的D.统治阶级利益的9.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地表现在(B)A.社会意识可以超前于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C.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10.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是(A )A.价值规律 B.竞争规律 C.剩余价值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11商品内在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C)A.商品与商品的对立 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12.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D)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3.资本有机构成可以用公式(A )A. C∶V表示B. V∶C表示C.Pm∶A表示D.m/V表示1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D )A.资本主义的阶级矛盾B.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C.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D.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15.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工资是(C)A.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B.劳动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C.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D.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新价值16.金融寡头在政治领域中的统治是通过(B)实现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概念解释题(4题,每题5分,共20分)1、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即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的学问。

2、内容和形式: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所具有的内在要素和它们的结构及其表现方式的一对范畴。

内容是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指内在要素的组织和结构。

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统一关系。

3、政治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其设施,它构成了社会的政治结构。

政治上层建筑是“思想的物质附属物”,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它是通过人的思想而建立的社会关系,因而是派生的、第二性的。

①凭借于暴力的强制性来发挥作用;②在整个上层建筑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4、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是人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

有三个显著特征:客观现实性即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即目的性;社会历史性即社会制约性。

1、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肯定物质、自然界是本原的、第一性的,而思维、精神则是由物质、自然界所派生的、第二性的。

有古代的朴素的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种形态。

2、现象与本质: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和反映事物的外在表现和内在根据之间的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

现象是指事物的外部联系、表面特征、外在表现;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现象与本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3、文化结构:文化结构是指以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的结构,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系统化的社会观念及其联结方式。

4、价值:价值是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或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效益关系。

价值具有客观性、主体性。

1、唯心主义:认为思维、精神是本原的、第一性的。

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某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物质世界则不过是这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的外化和表现。

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中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

2、联系: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以及构成事物诸要素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和互相依赖。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3、社会经济结构:社会经济结构,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社会经济结构又称为社会经济形态或社会经济基础。

它以一定的形式把人与物相结合,使生产力从可能成为现实;它直接决定社会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

4、社会形态:社会形态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包括经济形态(即经济制度)、政治形态、意识形态。

1、真理: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符合客观事物和规律的认识。

真理具有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和具体性。

2、偶然性:偶然性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不一定要发生、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趋势。

3、质、量、度:指事物存在的质、量、度。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一种内在规定性。

量是事物所固有的可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度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是质和量的统一。

二、简答题(4个小题,每小题12分,共48分)(一)、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其理论意义。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①第一性问题: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何者是本原,也即本体论问题;②同一性问题:思维和存在是否是同一的(即“是否可以认识”),也即认识论问题。

意义:如何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如何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

(二)、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马克思主义哲学鱼集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具体科学分门别类、种类繁多,是具体的,有个别性、特殊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是普遍、一般的,具有共性、概括性。

(2)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和总结,正确地揭示了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三)、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4、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

(四)、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第一,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社会意识来源于社会存在,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与之相适应。

社会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阶级性。

第二,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社会存在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与此相联系,人们的社会意识也必然会相应地发生或早或晚、或快或慢、或大或小的变化。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落后的、反动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一)、简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命题。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又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载体,意识的内容源于客观事物。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要求我们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号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二)、什么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者的关系如何?(1)直接经验是指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所获得的知识。

间接经验是他人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

(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任何知识都离不开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源”,间接经验是“流”。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三)、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

(1)作用:第一,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经常的必要的条件和前提;第二,地理环境的优劣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历史的发展;第三,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2)意义: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四)、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②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④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

(一)、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首先,实践的发展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需求和认识课题,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2)其次,实践在给人们提出新课题的同时,也不断提供相关的经验材料、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使认识不断达到新的广度和深度。

(3)再次,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思维能力,推动人的认识深化和发展。

(二)、简述真理和价值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

(1)二者是对立的、有差别的: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原则;价值原则侧重关于主体性原则。

(2)二者相互统一:①真理和价值相互渗透;②真理和价值相互引导;③真理和价值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三)、简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性概念,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劳动人民是人民群众的主体。

(2)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是指:①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是推动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

(3)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不能随心所欲,要受到所遇到的各种物质的精神的条件的制约。

(四)、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第一,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社会意识来源于社会存在,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与之相适应。

社会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阶级性。

第二,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社会存在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与此相联系,人们的社会意识也必然会相应地发生或早或晚、或快或慢、或大或小的变化。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第一,从质的方面看,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着不同性质的作用。

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落后的、反动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第二,从量的方面看,无论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什么性质的作用,都有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时间长短的不同。

一般来说,群众掌握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越多、越普遍,对社会的促进作用越大;反之,对社会的促进作用越小。

(一)、简述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和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社会基本矛盾是两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间的矛盾。

2)社会基本矛盾作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引起生产关系相应的变革。

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变革,又或迟或快地导致上层建筑的变革。

新的上层建筑的建立,保证了新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发展,而新的生产关系又促使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引起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

(二)、简述主和客体之间的三大关系主体是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具有自然性、社会性和意识性的属性,有个人主体、集团主体、社会主体和人类主体四种基本形式。

客体是主体活动的对象,是进入主体活动范围的那一部分客观事物,具有客观性、对象性、历史性的属性,有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三种基本形式。

主和客体有三大关系:实践关系,即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认识关系,即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价值关系,即需求和满足的关系。

(三)、为什么说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1)这是由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决定的。

(2)第一,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第二,新事物比旧事物在整体上具有优越性。

第三,在社会领域中,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

而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因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所以它必然战胜旧事物。

(四)、简述辩证的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1.原理:(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我否定;(2)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3)是扬弃即克服和保留的统一、非连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