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思考题
比较文学练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比较文学练习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思考题1、解释名词:(1)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一门以探寻人类文学共同规律和民族文学特色为宗旨,以跨文化研究为实质的文学研究;它以对话作为方法论基础,对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之间的历史事实关系、美学价值关系以及学科交叉关系进行汇通的研究。
(2)民族文学:民族文学指的是在多民族国家中那些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与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他们遵循共同的美学标准,所保留下来的具有本民族特质的书面和口头文学。
(3)国别文学:国别文学又叫国家文学,是按照国家这个政治概念和地域人为划分成的文学,他可以由多个民族文学组成,也可以是单一民族文学所构成。
(4)总体文学:总体文学又叫一般文学,是指为了找出具有普遍性规律,对所有的文学现象所进行的全面、综合性的研究。
(5)世界文学:在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的思想中,世界文学被赋予了个民族文学应该交流其独特精神财富的含义。
2、谈谈你对比较文学宗旨的理解。
比较文学的宗旨是“探寻人类文学共同规律民族文学特色”,比较文学的宗旨是任何其他形式的文学研究不能取代的。
一般的国别文学研究,可以在本文化体系内探索文学演变规律,看到民族文学的独特性,但达不到寻求人类文学共同规律目的。
而且其民族文学特色没有其他民族文学的参照比较,也是自说自话,无从谈起。
而一般的文学理论研究,研究的是文学的普遍性规律,确以忽略各自民族文学的独特性为特点。
只有在比较文学研究中,通过跨文化的文学比较,对人类文学的共同规律和民族文学特色两个方面都是一种自觉。
在比较文学研究中,这两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互为表里,互相依存,两者不容分割。
3、为什么说“跨文化”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实质?跨文化研究是对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确定的根本依据。
跨国界、跨语言、跨民族等都不是根本依据。
蒙藏民间文学的比较没有跨国,但是比较文学,英、美文学没有跨语言,印度英语作家的创作与英国文学比较,没有跨语言,却是比较文学研究,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也是比较文学;印度人祖先和伊朗人祖先都是雅利安人,他们的古代文学比较,当然是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试题
比较文学试题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文学爱好者常常涉及到的一个方面。
比较文学试题是对学习者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的过程中提出的问题。
通过回答这些试题,不仅可以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还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下面将给出几个比较文学试题,供大家参考。
1. 对比两位作家的写作风格和主题选择,你觉得他们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这个试题旨在比较两位作家之间的写作风格和主题选择,要求学习者对两位作家的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作家的写作风格:包括句式运用、修辞手法、语言风格等;•作家的主题选择:包括作品的主题、情感表达、社会关注等。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找出两位作家在写作风格和主题选择上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并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2. 分析两个不同时期或不同国家的作家对同一主题的处理方式和观点有什么异同?这个试题要求学习者选择两个不同时期或不同国家的作家,分析他们对同一主题的处理方式和观点,进而探讨其异同之处。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作家的时代和背景:包括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差异;•作家的观点和态度:包括作品中表达的主题观点、对社会问题的反应等;•处理方式:包括叙述手法、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不同时期或不同国家的作家对同一主题的处理方式和观点之间的异同,并给出自己的评价和理由。
3. 以两部不同国家的经典文学作品为例,比较它们对人类情感的描写和思考。
这个试题要求学习者选择两部不同国家的经典文学作品,比较它们对人类情感的描写和思考。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作品呈现的情感:包括爱、恨、喜、怒、哀、乐等;•情感的表达手法:包括对话、描写、象征等;•对人类情感的思考:包括作品中对情感的解读、对人性的思考等。
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不同国家的经典文学作品对人类情感的描写和思考方式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并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比较文学复习思考题
比较文学复习思考题(0056)《比较文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比较文学2、法国学派3、套话4、渊源学5、美国学派6、主题学7、主题(theme)8、阐发研究9、媒介学10、情境11、意象研究12、题材13、比较诗学14、跨学科研究15、中国学派16、母题17、平行研究二、比较文学简述题1、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2、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3、如何理解比较文学中的“比较”一词?4、比较文学学科性质5、研究比较文学的当代意义6、流传学的主要研究对象7、渊源学的内涵与主要类型8、媒介学的基本内涵与主要方式9、美国学派与法国学派的主要理论分歧何在?10、影响研究的特点(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的主要区别)11、阐发研究是在什么著作中提出来的,其基本特点是什么?12、文类学的基本内涵,研究范围和对象13、主题与母题的主要区别14、比较文学中“形象”的套话特征15、形象渗透出的基本态度及象征模式16、译介学与传统翻译研究没有什么差异,这种说法对吗?17、比较诗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18、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相比有什么不同?19、跨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20、如何理解不同文学比较中的“可比性”问题?三、比较文学论述题(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基础上,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就可相应给分,答案仅供参考)1、联系具体事例谈谈“和而不同”与文化多元共处原则在全球化时代的重要意义。
2、以中国古代“诗画共生”现象为例,谈谈文学与绘画的关系。
3、联系具体事例谈谈心理学对文学研究的影响。
4、联系具体事例谈谈文学与宗教的基本关系。
5、试简要比较中西小说的主要异同。
6、中西散文、戏剧、诗歌之异同。
7、对比中西文学中的某类形象。
8、结合具体事例,就中西文学中你感兴趣的某一母题加以比较:9、结合具体实例,就中西文学中的你感兴趣的某种形象加以比较。
10、试比较中国古典艺术理论中的“意境”与西方艺术理论中的“典型”。
四、比较文学分析题说明:本题一般给出材料,可能是理论观点,也可能是具体的作品对比,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能力和对理论的应用能力。
比较文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比较文学试题及参考答案比较文学试题梁锋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1、“比较文学”一语中的“文学”一词的含义实际上只是()的意思。
A. 文学作品B. 文学创作C.文学研究2、“诗学”概念起源于()A.古罗马B.古希腊C.古埃及3、我国文学史上将诗歌和科学完美结合的杰作《天问》的作者是()。
A.屈原B.李白C.苏轼4、对中国古代文学影响最大的外来宗教是()。
A.基督教B.佛教C.伊斯兰教5、《文心雕龙》的作者是()A.刘勰B.钟嵘C.司空图6、“五四”时期,我国的文学翻译把哪国文学放在第一位()A.美国B.俄罗斯C.英国7、下列套话中,哪个不是中国人用来描绘日本人的()A.倭寇B.小日本C.鹰钩鼻8、杨贵妃和“埃及艳后”克里奥佩特拉两个文学形象可作()研究A.阐发B.接受C.平行9、古希腊的悲剧大多属于()A.命运悲剧B.性格悲剧C.形而上悲剧10、《管锥编》的作者是()。
A、钱仲书B、鲁迅C、郭沫若二、多项选择(每小题3分,共15分)11、既从事文学创作,又对佛学有精湛研究的代表性文人包括()A.王维B.谢灵运C.李白D.杜甫E.白居易12、古代中国涉及文学分类的着作有()A.《典论论文》B.《昭明文选》C.《文章辨体序说》D.《文体明辨序说》E.《文章流别论》13、“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这句话提到的两位词人是()A.辛弃疾B.柳永C.李清照D.苏轼E.陆游14、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有()A、开放性B、综合性C、跨越性D、讽刺性E、赞扬性15、西方悲剧大致可分为哪几类()A.命运悲剧B.性格悲剧C.社会悲剧D.形而上悲剧E.悲喜剧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16、形象学17、平行研究18、母题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9、比较文学的三大学派及其基本特征:20、简述主题与母题的关系。
五、论述题(30分)21、怎样对待“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矛盾参考答案1、C2、B3、A4、B5、A6、B7、C8、C9、A10、A11、AB12、ABCDE13、BD14、ABC15、ABCD 16、形象学:形象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形象的学问。
比较文学30问附有答案
1.什么是比较文学?全球化语境中的比较文学有何意义?<美> 亨利·雷马克(Henry Remark:“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
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这里的“比较”不限于一般方法论意义,而是一种建立在两重意义之上的观念:1、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之间的比较---在学理上不完全正确,因为国家是一个政治地域概念,跨国家并不等于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
从国家发展史来看,美国是一个由世界多国移民整合的新兴国家,由于特定的国家组成结构,在这方地域上,国家意识远远重于民族意识。
2、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之间的比较---这样大大拓宽了比较文学的研究视域,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被称之为“科际整合”(interdisciplinary)。
因此,在科际整合的理论视域下,追寻文学与艺术、哲学、宗教、心理学等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所交叉的共性,成为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论。
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对以语言——地域为界定标准的“民族文学”概念构成了挑战,而比较文学则被放置在一个更加开放的多元文化语境下。
民族文学带有其独特的地域性、文化的同质性和原生性。
比较文学则以其跨民族、跨文化的概念首次对各自为政的“孤立主义”的民族文学提出了异议。
“比较文学将从一种国际的视域研究所有的文学,在研究中有意识地把一切文学创作与经验作为一个整体。
”全球化的多元语境再次使民族这种“想象的社区”和民族文学的构成边界成为问题,同时也给比较文学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新课题。
因此,深入理解全球化造成的文化格局的演变,研究相应的文化策略,对于比较文学研究的未来至关重要2.谈谈比较文学与文学比较之间的差异。
(1)“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等。
比较文学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第一章文学研究的新途径——比较文学1、三个概念:(1)文学理论,(2)文学批评,(3)文学史。
2、什么是比较文学?3、比较文学的起源是什么?4、举例说明比较文学寻求的是他种文化的应和。
5、比较文学的互补功能包括哪些内容?6、什么是总体文学?7、什么是世界文学?答:1、(1)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有它的个别特征,同时又具有作为艺术作品的共同之点,正如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个性,同时又有同民族、同职业的共同特征以至人类的通性一样。
一件文学作品既是特殊的,又是普通的;既是个别的,又是一般的。
任何“特殊”和“个别”,只要是文学的,就包含着文学的共同原则,就可以用这种原则来加以解释,这种原则就是文学理论。
(2)文学批评指的是对某一具体文学作品的研究,它要求对具体文学现象作出分析和评价。
(3)文学史主要研究文学的发展和演变。
它不仅由对各个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积累而成,同时受到不同时代的社会经济状况、风习和心态的制约。
2、研究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文学之间的各种现象,以及其间的各种关系,这就是比较文学。
3、比较文学起源于了解他人的兴趣。
人们的相互接触多了。
就会产生相互了解、相互认识的愿望。
如果没有相互认识的兴趣就谈不上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的根本价值就在于它为文学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层面。
当文学被封闭在某一个别民族文化体系之中时,它就不可能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来接受新鲜事物。
只有认识了他人,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这就是比较文学的重要功能之一,“互识”。
4、比较文学寻求他种文化的应和。
举例来说,人们在文学方面遭遇的共同问题首先碰到的就是“什么是文学”。
中国传统文学的主体最早是抒情诗,中国文论对文学的界定首先是强调人类内在的“志”和“情”,“志”和“情”不是凭空产生的,“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
”5、比较文学的“互补”功能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在与“他者”(指他种文化中的文学)的对比中,更清楚地了解并突出了自身的特点。
比较文学课程部分思考题部分答案
比较文学课程部分思考题一、填空题1.比较文学是把所研究的对象——文学,置于_____ 世界___ 文学的范围内,站在国际的高度,进行跨文化的整体性比较研究,而不是孤立地研究某一民族文学。
法国学派是比较文学学科史上最早形成的学派,其研究方法主要有__影响研究和_传播研究。
2.美国学派是继法国学派之后而兴起的一个比较文学学派,其研究方法主要有___ 平行____ 研究和____ 跨学科 __ 研究。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国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梵•第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伽列和基亚4.美国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_阿尔德里奇________ 、___ 雷马克、韦勒克6•《比较文学论》的作者是法国学者—梵•第根 _____________ 。
7.提出“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关系史”观点的是法国学者__基亚8.主张“‘比较'一词应该摆脱全部美学的涵义,而取得一个科学的涵义”的是法国学者梵•第根_______________ 。
9.在研究国际性的精神联系和不同国家作家作品之间的事实联系两方面,法国学派强调的是___事实联系________ 方面。
10.在1958 年9 月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二届年会上,美国学者_韦勒克____________ 作了题为《比较文学的危机》的报告。
11.在1958年9 月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二届年会上,美国学者韦勒克作了题为《___比较文学的危机________________ 》的报告。
12.在《比较文学论》中,法国学者梵•第根把法国学派的比较文学研究分成了三小类,即:__誉舆______ 学、_____ 源流____ 学、__ 媒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
13.“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和其他知识领域及信仰领域——例如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之间的关系。
比较文学概论第六章课后思考题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第六章课后思考题答案1、1概要复述类似写作中的缩写,需要对原材料进行削枝强干,提炼压缩,使其主干清晰,脉络分明。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2、10.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B.《全景故宫》《全景兵马俑》等一批数字全景展厅项目,让观众宅在家中就能“漫游”文化遗产地。
(正确答案)C.网络让人类有限的大脑实现任意链接,但是谁也不知道网络搜索会不会让人变笨D.朗读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传递情感、传承精神的一种手段。
3、1交警对正要闯红灯过马路的行人说:“请您遵守交通规则,等绿灯亮起时再走,多谢您的合作。
”交警的表述是得体的。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4、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敕造zhì惫懒bèi内帏wéi宫绦tāo(正确答案)B、盥洗guàn两靥yè忖度cǔn瞋视chēnC、懵懂měng贾赦shè嫡亲dí便宜行事biànD、溺爱nì戏谑xuè驯骡xùn罥烟juàn5、“租赁”的读音是“zūlìng”。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6、1“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呵,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句话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在当时资本主义社会金钱万能、尔虞我诈的竞争中,小资产阶级生活的艰难,命运的无奈。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7、1公司副总把珍藏多年的书借给你,你说:“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你的表达是得体的。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8、1《史记》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9、58. 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桃花源记》中的“记”,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往往通过叙事、状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比较文学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二版
比较文学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二版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簌簌( ) ②赋闲( ) ③举箸( ) ④惦记( ) ⑤迂腐( ) ⑥橘子( )3、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细小而多样的事。
( )②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 )③因为腿脚不气垫船,走路缓慢左右摇摆的样子。
( )2、把下列四字短语填写完整。
①____不单行②满院狼____ ③卖掉____质④____目伤怀⑤不能自____ ⑥____多不便3、挑选出加线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就是 ( )A、五月的油城,鲜花盛开,姹紫嫣红,十分绚丽。
B、日本厚生省政务官森冈正宏大肆表示日本二战甲级战犯“在日本国内已经不是罪人”,如此信口雌黄,真的令人吃惊。
C、有个别学生上网成瘾,执迷不悟,浪费了大好年华。
D、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
【语言表达训练】4、仔细阅读全文,看一看作者几次写下至背影,想一想每次都整体表现了怎样的感情?5、把题目“背影”改为“车站送别”、“买橘子”好不好?为什么?6、据网传,《背影》有可能落败鄂教版教材。
原因就是学生反对,理由为“父亲”翻过栏杆,不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对此,你有何观点?7、文中的我当年已二十岁了,且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但父亲还是亲自送我,你对父亲的这种行为是否赞成?为什么?8、仿效下面的句子,融合本文内容,在横线上缔造一个句子。
如果说母爱是母亲手上“临行密密缝”的衣裳,那么父爱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同步写作训练】阅读下列语段,完成9―15题。
近几年,父亲和我都就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就是一日不如一日。
他少年外出经商,单一制积极支持,搞了许多大事。
哪知老境如此癫狂!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情郁之中,自然那哥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不触他之怒。
他等待我渐渐相同往日。
但最近两年的不见踪影,他终于忘怀我的不好,只是惦记我,惦记我的儿子。
我北来后,他写下了一信给我,信中说:“我身体奈良,惟膀子疼痛难受,举箸写诗,诸多不便,大约小回去之期不远矣。
文学理论思考题
文学理论思考题1、文学语言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是两种不同的语言?2、如何理解文学形象的间接性?在当前图像化时代,文学形象的间接性面临什么样的挑战?3、题材能够决定文学作品的价值吗?不同题材的价值是否相同?4、情节在叙事作品中能够取消吗?如何看待非情节性小说?5、结构的意义就在形式,此说正确吗?为什么?6、风格即人的说法对不对?是否存在两者相违的情形?7、技巧主要是一个形式方面的,如何理解萨特说的作家运用什么技巧跟他的哲学观有关?8、文学技巧创新的语义依据是什么?9、现代叙事技巧在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意义是什么?10、隐喻的心理机制是什么?11、象征和隐喻的异同辨析。
12、幽默除了能够为作品带来喜剧元素,还具有什么人性的价值?13、新批评理论认为一切文学语言都是悖论语言,此说是否合理?14、意识流手法的运用,能否使文学叙事真正还原了心理的现实?15、艺术形态划分的认识价值是什么?16、黑格尔的艺术形态划分的哲学依据辨析。
17、尼采的日神艺术和酒神艺术之分是否对全球艺术具有普遍意义?18、诗歌最重要的特征是什么?是什么保证了一首诗是好诗?19、散文能够虚构吗?如果能虚构,它的限度在哪里?如果不能虚构,它的文学性体现在什么地方?20、小说创作无技巧才是最高的技巧,此话应怎样理解?21、为何说冲突是戏剧的灵魂?22、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的区别在哪里?两者是同一种艺术吗?23、有人说网络文学将是传统文学的终结者,如何看待此观点?24、作家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25、作家的创作谈能够说明创作过程的真相吗?26、在作家的创作过程中,到底是意识还是无意识(灵感)起着根本的作用?27、作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意义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28、艺术家的观察生活与一般人的观察有无不同?29、作家写作的动机必须都是合乎艺术需要的吗?30、在整个构思过程中,作家的想象活动都是一样的吗?如果不同,那么不同在哪里?31、创作传达仅仅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吗?32、人类有着哪些文学艺术的创作传统?这些创作传统有无价值上的高低之分?33、在历史和现实中我国文学创作有无某种创作传统的主潮?是否应有主潮?34、应该如何理解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35、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吗?36、艺术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平衡,是一种现象还是一条基本规律?37、为何要研究艺术的起源?艺术只有一种源头吗?38、如何理解文学与文化的关系,文学有边界吗?39、科学对文学发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电脑能够代替人脑进行文学创作吗?40、大众文化在今天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到底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如何看待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41、何谓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欣赏?42、我们进行文学欣赏时除了感性的感悟还需不需要理性的参与?43、如何才能真正提高文学欣赏能力?44、为什么只有一流作品才能提高人们的欣赏水平和形成健全的欣赏趣味?45、文学批评与文学欣赏的关系是什么?缺乏欣赏能力能够进行文学批评吗?46、批评方法对文学批评的价值和作用是什么?47、关于批评标准的二律背反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48、应该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标准?49、各个时期和各国人们对文学的观念不同,其主要原因是什么?50、为什么说人类对文学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因而永远也不会有终极的文学观念?51、能否认为现代的文学观念总是比古代的文学观念更进步、更正确、更有价值?为什么?52、我们今天应该如何面对各种文学观念并存的理论局面?如何处理马克思主义文学观念与其他文学观念的关系?。
比较文学复习思考题
比较文学
名词解释:
1. 比较文学的定义
2.文化研究
3.套话
4.主题
5.母题
6.比较文学形象学
7.世界文学
8.国别文学
9. 比较视域10.誉舆学11.渊源学12.媒介学13.美国学派14.法国学派15.俄国学派16.中国学派
思考题:
1.什么是比较文学的四个跨越?
2.什么说比较文学不是文学的比较?
3.谈谈民族文学与国别文学、世界文学、比较文学的关系。
4.梳理西方比较文学发展历程(史前史和学科史),谈谈你的感受。
5.梳理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历程(三个阶段),概括其特点。
6.简述钱钟书在中国比较文学发展史上的贡献。
7.谈谈法国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
8.美国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
9 .平行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10.比较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派的区别。
11.谈谈主题与母题之间的关系。
12.谈谈意象。
13.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自我”与”他者”。
14.请梳理四大学派的主要倡导者和重大事件。
(填空)
15.谈谈你对跨学科研究的看法。
16.论述中西诗歌的差异。
17.梳理中西小说的发展脉络。
18.学习比较文学后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19.谈谈你对中国学派的看法。
20. 比较中西神话的异同。
比较文学课后习题
比较文学课后习题课后习题第一讲比较文学的学科性质:文学关系研究1、自己从前对比较文学的认识有何偏差,相对于法、美、中三国学者对比较文学的认识?2、你认为自己要如何调整知识结构才能适应学习比较文学的需要?3、思考第一讲的几个知识点:“比较文学”、“他者”、“三种关系”、“四个跨越”、“比较视域”、“立体目光”、“文学关系”。
第二讲比较文学发展史的四个阶段1、我们所提出来的比较文学的“史前史”的形态特征是什么?2、“比较文学”做为一门学科,其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不是只有我们所讲述的六个方面?3、“比较文学”产生的“内在动力”与“外在助力”分别是什么?第三讲比较文学史上的三个学派及其特征1、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派相比较,其异同点体现在哪些方面?各自说明了什么样的问题?2、所谓的“中国学派”,与前三个学派相比较,还有哪些方面不够成熟?你对中国学派的发展有什么预期?第四讲比较文学的边界:研究的范围1、比较文学研究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2、比较文学研究是不是存在一种泛化的倾向?你如何认识这种倾向?3、在比较文学研究客体的三种关系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种关系?4、你能不能发现除以上十种之外的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第五讲影响研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比较文学的“影响”与一般意义上的“影响”有何区别?2、比较文学研究中所说的“影响”实现的条件有哪些?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在“五四”时期为什么能够实现对中国的影响?3、你所受的西方或东方文学的影响是什么?试以具体的作品为例。
第六讲流传学及其流传中的变异1、请你对中国神话在东亚的流传及其变异情况作一个简单的描述。
2、请你对“灰姑娘”故事在世界各民族的流传情况作一个简单的描述,并说明其文化差异。
3、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在中国是如何流传的?其结果是什么?第七讲渊源学研究的一个个案:鲁迅与尼采的关系1、鲁迅接受尼采的基本时代条件与个人条件有哪些?2、尼采的思想与学说在鲁迅身上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异?这说明什么样的问题?3、鲁迅对尼采的评价明显分成三个时期,三个时期的评价各不相同,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第八讲平行研究所存在的问题1、比较文学的“平行研究”为何是可行的?2、在“影响研究”之外发展“平行研究”,有何重要意义?3、如何选择与从事比较文学的平行研究方面的题目?4、根据你所了解的中外文学史,请举出20个可以进行平行比较的研究题目。
比较文学思考题
2012级比较文学思考题二、简答题:9、试举例说明类型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一)内容题材的类型学相似;如:唐杜荀鹤的《松窗杂记》中赵颜苦恋画中丽人并与之终成眷属的故事,与皮格马利翁的故事之神似;《蕾米亚》与《白蛇传》的内容与题材的类似却有着观念的差异。
二)人物形象的类型学相似;如:贪婪的商人、荒淫或虔诚的教士(僧人)、多情小姐负心汉、野心(雄心)勃勃的青年人、绿林好汉、足智多谋的智者等等;《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莱蒙托夫的《恶魔》都描写了一个强有力的精灵如何奋起反抗宇宙间的秩序。
三)表现手法的类型学相似;如:钱锺书所论之通感;华兹华斯《丁登寺》与王维《鸟鸣涧》的山水美感。
王维《鸟鸣涧》、《山居秋暝》人间(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华兹华斯《丁登寺》夏天…冬季…流水…巉岩…野外幽静的背景…村地…果树…炊烟…在我蛰居喧闹的都市,感到/寂寞无聊时,正是这些美景啊/常常给我带来愉悦的心境…我变成了一种纯粹的精神…我第一次来这山谷…大自然对于我就是一切…我还在自然中/感到一种存在——它以高尚思想的喜悦激荡我的心灵…“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王国维四)思潮流派的类型学相似。
如: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文坛的发展实际上就是思潮流派更迭的历史,各国间出现的思潮流派大多具有类型学的相似。
10、试比较中西方戏剧文类的异同(见教材P191-193);11、文学与其它艺术有何联系与区别?1)原始艺术的同源混生:远古时代的原始艺术具有一种同源混生形态,如今的澳洲及非洲的一些原始部落和古代诗歌乐舞混生的普遍状态;2)与其它艺术的相互借鉴:如文学与音乐、绘画在题材、主题方面的相互借鉴:西方歌剧、纯音乐作品、我国的《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等;文学也往往借取音乐的意境与形式;绘画和造型艺术也常常从文学中借取主题和题材;我国古代的题画诗是绘画与诗歌相互融合的典型。
比较文学练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比较文学练习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思考题、解释名词:()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一门以探寻人类文学共同规律和民族文学特色为宗旨,以跨文化研究为实质地文学研究;它以对话作为方法论基础,对不同文化体系地文学之间地历史事实关系、美学价值关系以及学科交叉关系进行汇通地研究.()民族文学:民族文学指地是在多民族国家中那些保持着自己独特地民族文化传统与民族语言文字地民族,他们遵循共同地美学标准,所保留下来地具有本民族特质地书面和口头文学.()国别文学:国别文学又叫国家文学,是按照国家这个政治概念和地域人为划分成地文学,他可以由多个民族文学组成,也可以是单一民族文学所构成.()总体文学:总体文学又叫一般文学,是指为了找出具有普遍性规律,对所有地文学现象所进行地全面、综合性地研究.()世界文学:在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地思想中,世界文学被赋予了个民族文学应该交流其独特精神财富地含义.、谈谈你对比较文学宗旨地理解.比较文学地宗旨是“探寻人类文学共同规律民族文学特色”,比较文学地宗旨是任何其他形式地文学研究不能取代地.一般地国别文学研究,可以在本文化体系内探索文学演变规律,看到民族文学地独特性,但达不到寻求人类文学共同规律目地.而且其民族文学特色没有其他民族文学地参照比较,也是自说自话,无从谈起.而一般地文学理论研究,研究地是文学地普遍性规律,确以忽略各自民族文学地独特性为特点.只有在比较文学研究中,通过跨文化地文学比较,对人类文学地共同规律和民族文学特色两个方面都是一种自觉.在比较文学研究中,这两者是一个问题地两个方面,互为表里,互相依存,两者不容分割.、为什么说“跨文化”是比较文学研究地实质?跨文化研究是对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确定地根本依据.跨国界、跨语言、跨民族等都不是根本依据.蒙藏民间文学地比较没有跨国,但是比较文学,英、美文学没有跨语言,印度英语作家地创作与英国文学比较,没有跨语言,却是比较文学研究,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也是比较文学;印度人祖先和伊朗人祖先都是雅利安人,他们地古代文学比较,当然是比较文学. 这里地跨文化研究包括两个层面地.一是跨越文学地所属地文化体系;二是跨越大系统中与文学同一层级子系统,即跨学科.、为什么要将“对话”作为比较文学地方法论基础?这里强调比较文学研究在方法论观念上地沟通、平等意识.不同文学传统之间地对话,这是比较文学得以存在地前提.比较文学地研究基点也正在于比较研究,考察等方面、比较文学为何强调“汇通”研究?文件使用" " 试用版本创建这里地“汇通”,强调地是对比较研究地两方或多方都要具有整体地贯通地理解和把握,不是就事论事作局部地、表面地比附或对照.这里强调地既是一种研究地观点,也是对比较文学学者地一种高素养要求.、怎样理解钱钟书先生所说地“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钱钟书认为我们必须把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地比较文学与纯属臆断、东拉西扯地牵强比附区别开来.由于没有明确比较文学地概念,有人抽取一些表面上有某种相似之处地中外文学作品加以比较,既无理论地阐发,又没有什么深入地结论,为比较而比较,这种‘文学比较’是没有什么意义地.比较不仅在求其同,也在存其异,即所谓‘对比文学’.正是在明辨异同地过程中,我们可以认识中西文学传统各自地特点.不仅如此,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应能加深对作家和作品地认识,对某一文学现象及其规律地认识,这就要求作品地比较与产生作品地文化传统、社会背景、时代心理和作者个人心理等因素综合起来加以考虑.、试析比较文学研究地意义.()、为文学研究开疆拓土()、全面、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民族文学与国别文学()、加深对文学本质地认识()、促进国际间文化地平等对话与交流,顺运文化转型中地文化重组第二章思考题、解释名词:()“可比性”:在跨文化地文学比较研究中研究对象间地同一关系.它是比较文学研究赖以存在地逻辑上地可能性,是比较文学研究对象地基本属性中最核心地,决定了文学现象与文学问题能否成为比较文学研究对象地关键,也决定研究成果地价值.()“有意识地比较思维”:有意识地比较思维是要求充分发挥研究者地主体意识,不仅有着纵向地历史眼光,同时还要有横向地世界意识,全球观念;不仅有着科学地比较方法,同时还应有明确地比较目地.、“可比性”地基本要求是什么?()同一关系.在逻辑学中指对象之间外延相同内涵不相同地关系.客观存在地两个对象其外延不相同,只能限定在外延相同地范围内进行地比较,确定其同一地关系;()内在关系.是对象之间内在地联系而不是浮表地联系;()文学关系.应是对象之间具有地与文学相关地客观联系;()在一次比较中,这种联系始终是明确而确定地、一致地.、试述比较思维地局限与比较文学研究中地弥补.比较只是将所比对象地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来相比,而有条件地撇开了其它地方面.所以比较地结果只有事物整体地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地共同点和差异点地比较,或者只是某种属性地程度上地相互比较.如果将这种比较地结果绝对化,乃至以偏概全,就容易产生片面性.、试述文学“可比性”地心理基础.一、人地一致性形成文学可比性不同文化地文学具有可比性地根本原因在于“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类生存地客观世界是同一地,都有生老病死之苦、喜怒哀乐之情等七情六欲.“人地一致性”,使得中外文学作品有很多都表现了人类共同地生活经验和理想.二、文学实践到理论认知具有可比性文学是人地创造.人类地文学创作有其共同地规律.从文学形式地发展看:、最早地文学都是口头流传地神话;、字文记载地最早文学几乎都是诗歌;、戏剧地产生往往与民族宗教相关;、小说地产生都较晚,与城市地发展相应.文学理论是对文学创作积累经验地总结.三、自我求证地文学昭然可比人生意义地求证是人类一切活动地动机和内在驱力.认识人自身、认识自我是文学地重要主题.、结合具体实例,说明平行研究可比性地确定.可比性地确定需要遵循一下价格方面:.从文学自身要素寻求可比性.)相同或相似地题材.)相同地主题. )相似地人物形象. )艺术表现地类似..从文学与社会生活地关系探求可比性因素..从人类相通地道德思想感情方面去寻求可比性..从与文学相关地其他学科去探求可比性.例如:叶舒宪:《高唐神女与维纳斯》;邓晓芒:《人之镜——中西文学形象地人格结构》(云南人民出版社年)其中一篇《品格与性格:关云长与阿喀琉斯地比较》;李万均:《中西文学类型比较史》.都遵循了这些要求.第三章思考题、解释名词:()正影响:外来文学有力地促进了本国文学传统地进一步发展.()负影响:外来文学被用来反对本国地固有传统,以开创本国文学地新局面()反影响:通过批判外国文学,从而支持本国文学固有地某种趋势,起着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地作用()回返影响:一个国家内某作家地作品,在外国取得重大影响,然后反过来影响本国地文学发展()虚假影响:某些作家有意用虚假地异国题材内容,给自己作品增加审美情趣,为读者制造某些假象,以增加作品地影响()超越影响:一个作家在外国地影响,远远超过他在国内地地位.()渊源学:又称源流学.它是从接受者地出发,去探求放送者、一个作家或一种文学在主题、题材、人物、情节、风格、语言等方面曾经吸收和改造过地外来因素.()译介学:译介学就是对翻译地媒介作用及翻译理论和翻译史地研究()比较诗学:、何谓“流传学”,其基本内容是什么?流传学是以放送者为研究地起点,以接受者为研究地终点,探求一部作品、一位作家、一种文体、一种国别地文学在国外地传播、声誉、反响地研究.流传学地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一)总体影响研究.研究一种民族文学或一种思潮和运动所给予接受者地影响.(二)个别影响研究.研究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对接受者地影响.(三)技巧影响研究.研究放送者所创造地或改进后地文体、艺术形式、创作技巧等一些艺术表现形式对接受者地影响.(四)内容影响研究.研究文学作品地主题、题材以及思想内容对接受者地影响.(五)形象影响研究.研究文学作品所塑造地艺术形象在接受国度地流传与影响.、何谓“媒介学”,其基本内容是什么?媒介学主要研究不同文化体系地语言文学之间产生影响联系地具体途径、方法手段及其原因与规律.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翻译、改编和改写、雅化和俗化、模仿、仿效、借用、出源、评介.、何谓主题学,其基本内容是什么?主题学是对文学主题、母题、题材、意象,以及主题史、题材史和原型地跨文化研究.其基本内容包括母题研究、主题研究、人物研究.、何谓文类学,其主要内容是什么?文类学是对不同文化体系地文学体式、风格类型作共时性地比较研究.文类学地基本内容包括:()相似文类地跨文化比较研究;()文类理论地跨文化研究;()缺类研究;()文学风格跨文化研究.、简略比较中西诗学体系上地区别西方地文学观念,以叙事文学为本位,形成对文学性质地认识是摹仿与再现中国古代地文学观念以抒情文学为本位,形成对文学性质地看法就是言志与表现中西方诗学理论在发展上地不同西方诗学理论地发展呈多元性地特点:而中国传统诗学理论地发展则主要为一元性地特点诗学理论形态上地区别西方地诗学理论重论辨,带有较多地分析性、逻辑性;中国传统地诗学理论重领悟,带有较多地直观性、经验性西方地诗学理论有较强地系统性;中国传统地诗学理论则较为零散西方地诗学观念表现出较强地明晰性;中国传统地诗学观点则表现出较大地模糊性、结合具体实例,进行文学与其它艺术地比较.第四章思考题、比较文学地“对话”地含义是什么?对话:指用“非我地”眼光来看待研究对象,把不同文化体系地文学当作各自独立、各具特色、相互平等,能够进行沟通地双方或多方;主张抛弃一切形式地“中心主义”,实现不同文化体系之间文学地友好交流.它作为比较文学研究中地视角和态度,指向平等、开放、无中心、非定型地特征.、比较文学特殊地研究方法有哪些?比较文学特殊地研究方法主要有:传播研究法、影响分析法、平行贯通法、阐发法等.、简述比较文学地研究类型与研究方法地关系.不同地研究类型往往要求以不同地方法与之对应,如影响研究注重对“流传线路”及不同文学之间事实关联地研究,故对考证、考据地方法较为重视,而平行研究对此种方法虽说不是绝对排斥,但事关并无实际联系地文学现象时,这种方法是难得派上用场地.研究类型与方法有关联,这并不是说区分研究类型地因素就只有方法或主要是方法,确立研究类型地主要因素并不是方法,而是某一研究类型所赖以确立地本体论和认识论观念,是后者要求有所偏重地方法与之对应.文件使用" " 试用版本创建、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传播研究法地运用.传播研究法是对文学史上有关地历史事实加以收集、整理,通过文献考证和史料分析,梳理文学现象地跨文化事实联系,探寻不同文化体系地文学相互交流中从传播到接受地途径与路线,并预测相关文学现象跨文化传播与交流地未来趋势.着重于跨文化交流地文学现象地材料梳理,主要功夫在于材料地收集和整理.它研究地重点不是放在被传播者身上,而是放在传播过程、传播媒介,尤其是接受者地理解、评论评价上.第一、广泛收集材料.包括作品译本情况(译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出版数量、版次等),译者地论述(前言、后记),评介文章、研究论文,甚至相关外国作家地译介情况. 第二、将材料按一定地角度分类.如按时间,按问题、按类别等.第三、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总结特点或规律,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第四、结合对象地整体面貌和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汇通地研究“为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传播?为什么会有这样地特点?第五、对传播中地不足和趋势地分析、预测传播下一步地发展.如“普列姆昌德在中国”这样地课题研究.、影响分析法与传播研究法地联系和区别.影响分析法与传播研究法地联系和区别.联系:①它们都适用历史事实关系地跨文化文学现象地比较研究;②传播研究可以成为影响研究地前提、基础和出发点.区别:影响分析法是着重探讨作家创作心理和分析作品地成因.是文学地内部研究,立足于审美判断和心理分析.传播研究法是立足于外在事实和历史事实基础上地文学关系梳理,关注地是文学史上相互交流地基本事实,着重于文学跨文化传播地途径方式、媒介、效果地研究方法.传播研究法主要是一种文学地文化史学研究,影响分析法则主要是一种文学内在地文本研究.、何谓“平型贯通法”?平行贯通法是指对没有事实关系地跨文化文学现象进行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多学科地打通研究,从而获得科学地、富于启发性地结论地研究方法.对应于“平行研究”.、结合具体事例,谈谈“类同式研究”中平行贯通法地运用.类同式研究这一模式重点在研究跨文化文学现象地相同之点,探寻文学现象地“连类比物”、“相类相从”,从而为总结民族文学,世界文学地基本规律而提供、整理大量相似、相同、相通地文学事实.类同式平行比较研究,提示了古今中外文学中许多普遍地现象.例:文学中地镜子.不能满足于各种文化体系中文学中相同现象地收集,不能停留“何其相似乃尔”地浅层面上.还要深入下去,研究:)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在何种意义上是相同地;)文件使用" " 试用版本创建这种雷同是表面地还是实质性地;)是“不言而喻”地相同,还是尚未被充分认识地东西;)通过类同比较,能否得出有益地、富于新意地结论.例如:叶舒宪《英雄与太阳——中国上古诗原型重构》对上个各个民族英雄史诗做出类同时研究,提出“战马英雄”和“太阳英雄”两种不同文明类型地史诗中地英雄主人公,从而得出结论:后羿作为太阳英雄,是中国上古史诗地原型.、简述“阐发研究法”地基本内容.阐发研究法是用一种文化地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去解释另一种文化地文学理论或作品,可以是理论对作品地阐发,也可以是理论间地阐发,甚至是其他学科和文学间地互相阐发. 阐发研究法虽然有中国学者提出,但它适用于一切跨文化地比较文学研究.阐发研究法地核心是跨文化地理解,因而具普遍意义,民族文学通过阐发,由传统转向开放,因而具有世界性,成为全人类地财富;还为民族文学间地对话开辟道路.具体有三个方面:第一,用某种理论模式阐释异质文化地文学作品;第二,用一种理论模式去反复阐释另一种理论体系中地诸概念范畴;第三,用其他学科地理论和思维方法来阐释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第五章思考题、解释名词:()文体学——文体学(,又译作风格学、文体学、修辞学)是一门研究文本体裁地特征、本质及其规律,介于语言学、文艺学、美学、心理学等学科之间地综合性边缘学科.它具有多种含义.“文体学”地多重含义.语言学地含义:是为了有效地表达思想,对选择和运用语言材料地原则进行研究地语言学学科.文艺学地含义:又称文艺风格学,将现代语言学地理论和实践引入文学批评和文艺理论,着重从语言中包含地诸种因素(如比喻、语言结构、句法等)来研究文学.()文学类型学——文学类型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地“文学类型学”就是“文类学”和“文体学”地含义,着重于文学地形式因素而分类地文学体裁及其相互关系地研究;广义地“文学类型学”则宽泛得多,在体裁之外,还包括对不同文化地文学作品中地类同文学现象地研究,包括形象、情节、主题、技巧、意象、语言等.()缺类研究——某些文类在一种文化中失缺类,但在另一文化中却很突出.针对这样地现象,研究其背后地传统审美心理和社会文化成因.如:中国汉文学史诗地缺失;阿拉伯古代文学戏剧地缺失.、简述文类学地研究内容.文类学地研究内容包括几个方面:一、文学分类地跨文化研究;二、同一文类地跨文化对比研究,如《中西小说文体比较》;三、缺类研究;四、文学艺术表现手段地比较研究,如:心理描写艺术.情景交融艺术.衬托对比艺术.讽刺艺术.白描艺术.虚实艺术.结构艺术.叙事艺术.通感艺术;五、文学艺术风格比较研究、结合实例,谈谈同一文类地跨文化研究.中西式两大不同地文化体系,对中西小说这个文类,我们可以从中西小说地产生发展地、,中西小说母题、中、西小说结构艺术等不同角度进行比较研究.如结构作为“骨胳”在小说中地重要性,与民族文化心理地关系.第一,从结构与小说中人物地关系看中、西小说结构地与模式演变.中国传统小说运用散点透视结构模式.西方传统小说运用定点透视结构模式.其文化心理探析.中国现代小说运用定点透视结构模式.西方现代小说运用散点透视结构模式.当代中、西小说结构模式趋近.第二,从结构与主题、题材地关系看中、西小说地结构方式.中国传统小说结构布局地目地.是把错综复杂地生活事件整理成头绪分明地线索,以求明确,饱满地表现主题.西方小说通过结构布局,将生活中地事件加以组合.突出情节地吸引力,吸引读者对主题地思考探索,多条线索交错,时隐时现.第三,从结构与作者地关系看中西小说地叙述角度中国小说大多用全知叙述角度,显示出一种高屋建瓴地磅礴气势.西方小说很早就使用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后来发展到多人物地叙述角度,显示出灵活和多层次地优势.多叙述角度地融合,显示了中、西小说地发展. 第四,从结构与时间地关系看中、西小说地结构方法.中、西古典小说大多运用直线式地叙述方式安排结构.但西方古典小说重视外部时间,以求增强作品地真实性;中国古典小说更多从增加作品意蕴地角度利用外部时间,甚至故意模糊外部时间.西方现代小说注重心理时间,打乱事态时序,改变时值、拉长放慢或缩短物理时间、取得共时性、立体性地效果.中国当代小说也努力实践这样地小说结构.、结合史实,谈谈中西诗歌发展传统地不同特点.西方以史诗开头,形成强大地叙事诗传统;中国以抒情短诗开场,并且形成强大地抒情诗传统.西方叙事诗传统从神地英雄到人地英雄,以力量、勇敢、强悍、智慧为特征地英雄成为民族崇拜英雄.从而表现出西方人地人生理想.中国地抒情诗传统,中国古代诗歌却从《诗经》三百篇开始,一直以抒情诗为主.徐了《孔雀东南飞》、《长恨歌》之类地少量叙事外,叙事长诗始终没有发展起来.文件使用" " 试用版本创建西方与神话结合地叙事诗传统,中国与实用结合地抒情地传统,带来中西诗歌地许多差异:()题材上,西方诗大多超凡越俗;中国诗则凡俗日常.()内容上,西方诗努力表现“客体地全部;中国诗表现倡然地个人经验(但与群体联在一起).()风格上,西方诗尚直率、铺陈、情感浓烈,追求深刻;国诗尚虚、重神、主情,但显得委婉含蓄、淡空灵.()形式上,西方诗歌较中国诗歌篇幅长得多.、用中西诗歌地实例,分析中西诗歌意象运用地不同特点.(一)突出特点与铺陈细节中国古代诗歌地意象运用往往是削去旁枝杂叶,直指最能表达诗人情感地事物地突出特征,意象显得简洁凝炼;西方诗歌地意象则往往铺陈大量地细节,主要特征不甚明了,意象驳杂但有气势.(二)密集与疏朗诗歌意象地组合,但在组合地形态上,中、西诗表现出不同地特点:中国诗意象密集;西方诗意象疏朗.(三)具体象征与整体象征在象征意义地应用上,中、西诗歌有不同特点.中国诗歌往往在一首诗歌中以众多地具体意象形成意象群不表达象征意义;而西方诗歌往往一首诗就是一个整体意象,整体表达象征意义.、试析中、西语言地不同导致中西诗歌地形式差异.汉语是一种意合语言,主要讲究语义上地搭配是否合乎义理,很少受语言地形态成份地约束.这使汉语诗歌尚写意,语序灵活,词语组合多变;印欧语言则有繁复地变位、变格、形态变化,重视句子成分之间地关系,在表达上相对来说比较严谨,但不象汉语灵活.汉字是表意文学,象形文字,使汉字本身就独具形象感,对于强调意象地诗歌创作,汉字独其优势.美国诗人就注重到汉字地独特魅力,他认为一个“有”字就是一首形象化地诗——伸手揽月.印欧语是表音文字,没有这种长处.从表音来看,汉字一个字一个音节,音形统一.而且汉语发音有阴、阳、上、去地四个声调,可以形成平仄配合地音律.印欧语言音、形、义是不统一地,音节地书写有长有短,发音靠发音地长短轻重地配合形成音律.语言地不同,导致中西诗歌形式地差异:()汉语诗听觉与视觉长度一致,诗型整齐;西方诗歌相反,诗行长短错落不一;()汉诗有平仄诗律;西方诗有轻重律或长短律;()中国诗对偶普遍而且严整;西方诗少对偶而且往往不严整;()含混简省与明确清晰地诗歌语言.第六章思考题、解释名词:文件使用" " 试用版本创建()神话:狭义地神话专指原始社会时期地“神话”,广义地神话概念认为神话不仅产生于原始时代,任何时代,包括今天也有新地神话产生.我同学者袁珂坚持广义神话观,这样把神话与当代地社会生活联系起来.()独立神话:“独立神话”产生于原始公社地氏族时代,片断式地讲述各自祭拜地图腾和一些分散地神衹地故事,矛盾混乱.()体系神话:“体系神话”形成于文明社会地早期阶段,是民族解体向部落联盟发展地产物,大致形成相对完整地神话,出现独特地位地主神.。
比较文学期末题目和答案
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荷马史诗世纪发生的特洛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两部史诗,取材于公元前12相传公元前9世纪左右,亚战争的历史事件,有相当长的民间传唱和吟诵过程。
《伊公元前6世纪由学者用文字写定。
由行吟诗人荷马编订完成,故名荷马史诗。
讴歌他们英雄主义和集的主题是赞美古代英雄的刚强威武、机智勇敢,利亚特》《奥德修纪》讴歌了古代英雄在同自然力的抗争中所体现出来的机体主义精神。
两部史诗结构智勇敢和坚强意志,表达了主人公对部落集体和乡土的眷恋之情。
巧妙、形象鲜明、语言质朴、比喻奇特,并具有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
荷马史诗是认识希腊真实地反映了古代希腊从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社会风貌,史前社会的重要文献。
赫西奥德世纪初)著有教诲诗《工作与时日》,为最早的长诗运用格前7(前8世纪末-并庙会丰富多彩的农村律和方言。
内容上多反映氏族贵族仗势欺凌小农的现实,生活和美丽的农村景色。
另一长诗《神谱》,叙述诸神由来,收集古代传说。
把神的谱现今流传下的古希腊神话,宇宙起源,不同神话传说组成一个完整体系。
系,多出自这首长诗。
古希腊抒情诗世纪,大多用来歌唱。
源于民歌,多以双管、排箫和世纪至前5盛行于公元前7竖琴伴唱,主要体裁有哀歌、讽刺诗和琴歌,分独唱体和合唱体,反映上层贵族的情趣。
诗的内容主要歌颂神和英雄、赞美爱情等。
最著名有萨福,她的诗篇多抒发恋爱的欢乐和痛苦,友谊和母爱的可贵,风格细腻,感情真挚。
其他有阿里后者多讴歌诗体清新优美;克瑞翁和品达,前者大多赞美自然风光和真挚爱情,神和英雄,诗风庄重崇高。
P19伊索寓言世纪6 和抒情诗同时兴起的另一文学体裁是散文体的动物寓言,相传由公元前现存多由后人编撰写实际上是希腊人民民间口头创作的结晶。
的奴隶伊索所作,谴责则左右。
反映的是下层平民与奴隶的思想感情和哲学观点。
总数在定,400作者在保留寓言中的动物本残酷压迫,总结人们的生活经验和教训。
专制暴虐、性特征的同时,赋予它们以人的语言和思想,并阐明道理或观点,发人深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文学简答题比较文学三个发展状况(综述)第一阶段与“法国学派”: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以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为主流和代表,为比较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注重不同文学之间实际存在的交流与影响,它们之间实际存在的关系成为进行比较文学研究的前提。
(梵第根、基亚说)以下观点代表了这一阶段比较文学最突出的特点,即强调不同文学之间关系和影响的实际存在,并对这种关系和影响进行实证性研究。
(梵第根:比较文学研究的是两国间的文学关系,而研究的目的是发现作品之间的影响和假借及其“经过路线”;基亚:比较文学就是国际文学的关系史。
比较文学工作者站在语言的或民族的边缘,注视着两种或多种文学之间在题材、思想、书籍或感情方面的彼此渗透。
“凡是不存在关系的地方,比较文学的领域就停止了。
”)第二阶段与美国学派:主张打破限于事实联系的影响研究,展开各国文学之间无事实联系的平行研究,同时,关注文学本身的价值而不是“影响”的考证;耶鲁大学和印第安纳大学成为比较文学的中心,以韦勒克、列文、雷马克、维斯坦因等人为代表。
贡献:第一,扩大了研究的领域,把不同学科引入到研究中来;第二,把比较文学研究的目光转向了文学的内部,更加关注作品的结构、语言、层次等方面的问题;第三,开拓了多元的研究方法,主张针对不同作品、不同问题运用不同方法,或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第三阶段与中国学派: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比较文学进入自身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以东方,特别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兴起为中心事件。
中国学派的崛起进一步推进了比较文学的跨文明研究,同时,创造了一些具有真正全球意义的研究方法,使总体文学研究真正具有了世界性。
贡献:其一、发明了比较文学研究中双向“阐发研究”的新类型,即从以西方理论阐释中国文学和文论到以中国理论阐发西方文学和文论。
其二、真正将其“跨越性”从跨国家民族、跨学科扩展至世界性的跨文明研究,将异质文明纳入文学的比较视域。
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具有跨越性(国家、民族、语言、学科、文明等)与可比性的文学(作品、现象、理论、与之相关的社会文化现象等)关系;包括:具有跨越性的文学间的外部关系(史);具有跨越性的文学间内部要素(主题、类型、文类、结构、层次、语言、风格等)的关系;文学与其他学科间的关系;跨文明的文学及理论间的各种可能的影响关系、审美关系与相互阐发关系等。
比较文学学科体系构成(重要)传统的影响研究从放送、传播和接受三个方面构成研究类型:流传学、渊源学和媒介学;变异研究原本属于影响研究的范畴,变异主要关注“接受”在经过所谓“文化过滤”后所发生的变化:译介学、形象学、接受学等;平行研究主要是对那些没有事实联系的不同民族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以及对文学与其它学科进行研究,比较其异同,并在此基础上引出有价值的结论:类型学、主题学、文体学、跨学科研究等;总体文学研究是指把人类各民族文学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的文学比较研究,其最终目的是要建构一种属于全人类的共同的文学理论:阐发研究、比较诗学、文学人类学等。
流传学主要有哪几种研究模式(简单说明)直线式影响:就是所谓的一对一的单线模式的直接影响,指放送家对一个作家,一部作品,一种文学思潮,一国文学所产生的影响。
例如茅盾的《子夜》受到了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辐射式影响:即一对多的模式,它可以是一个作家,一部作品,一种文学思潮,一国文学等对群体(多个或多国的接受者)产生的影响。
例如泰戈尔对郭沫若,冰心的影响焦点式影响:多对一的模式,多个放送者对一个接受者的影响。
例如鲁迅受到许多作家的影响,例如有俄国,日本,尼采等。
交叉式影响:由于接受主体的差异性和放送者的多质性,这两者之间的路线会出现交叉。
即作为“起点”的放送者同时也有可能是接受者。
例如:蒙田—厨川白村—周作人循环式影响:由于接受主体的差异性和放送者的多质性,这两者之间的流传路线也会形成一种循环。
从起点出发,到达终点,最后又回到起点。
两种情况:1.同质文化圈内的循环影响2.异质文化圈内的循环影响渊源学的研究方式有哪些?共有五种研究方式。
从影响的方式看分为三种:一是印象的渊源(作家对异域的体验和印象往往会直接影响到他的创作实践;对印象渊源进行的研究可以按照时间的长短大致分为几类:旅行、旅居、游学、留学等。
)二是口传的渊源(是研究通过口头传播方式而造成的文学影响和渊源关系,也就是研究旅行者对外国文学信息的口头传播以及外国的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谚语等对作家文学创作所产生的影响和渊源关系。
)三是笔述的渊源(所谓笔述渊源,也就是见诸文字的渊源研究。
这种笔述的渊源可以通过文本间存在的渊源关系鉴定其资料来源、成分的借取、思潮风尚相似等;还可以通过作家的传记、回忆录、序、跋、评论等材料寻找与外来因素的渊源关系。
)从影响的发送者的角度看有两种:一是孤立的渊源(从一件作品中找到另一国文学作品的根源)二是集体的渊源(一个作家是如何接受许多外国作家作品的影响)文学变异研究的内容语言层面变异研究民族国家形象变异研究文学文本变异研究文化过滤的作用机制现实语境、传统文化因素对外来文学影响的“文化过滤”语言差异对外来文学影响的“文化过滤”(1.语言既是载体,又是文化 2.文学翻译过程中会发生文化过滤)接受者个体文化心理结构对外来文学的“文化过滤”接受学研究基本内容1、对同一作品的不同理解与接受:发现对同一文学作品意义理解产生的差异及其原因,探讨不同民族社会、文化、传统的特点与文化差异。
例如中西方对“自由”与“个人主义”的不同理解与中国读者对《红与黑》的接受;2、时代变化对文学接受的影响:将不同民族的不同时代对异域文学作品的接受作为研究对象,以此折射出不同民族在某一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时代精神及文化心理结构的变化;如:五四时期对俄国文学的偏爱;3、作为主体的作家的接受研究:研究不同作家对异域作家、作品和思潮接受的选择和差异,以认识不同作家独特的审美情趣、美学追求以及创作个性、风格等。
如:五四不同作家对泰戈尔的不同接受;注视者与他者的关系研究他者形象的生成总是伴随着注视者自我形象的建构,不可能是他者现实的客观再现,而往往是注视者自我欲望投射的产物;保尔•利科将二者的关系定位于两个极端上,一个是所谓乌托邦化的,一个是所谓意识形态化的;二者之间又大致构成狂热、憎恶和亲善三种特异的关系;“二化”基本上是由前两种关系所导致。
(1)狂热。
在这种关系形态中,注视者建构的异国形象已完全被理想化,具有浓厚的天堂般的幻象色彩。
(2)憎恶。
在这种关系形态中,在憎恶心理的驱使下,注视者在极力丑化、妖魔化他者形象的同时,也建构了一种凌驾于他者之上的无比美好的本土文化的幻象(3)亲善。
它与“狂热”要求的对他者的完全顺应不同,也与“憎恶”要求的对他者粗暴的同化不同,它认为他者处于与注视者既不比其高、也不比其低的地位,二者构成一种相互尊重、平等对话、相互交流的关系。
试举例说明类型学研究的主要范畴1.内容题材的类型学相似,例如唐杜荀鹤的《松窗杂记》中赵颜苦恋画中丽人并与之终成眷属的故事,与古希腊皮格马利翁的故事之神似——现实与理想2.人物形象的类型学相似,例如阿Q与唐吉诃德形象的相似。
二者性格都质朴、率真;以假当真,有意无意地将幻像与真实相混淆——在压迫性的时代与环境;“精神胜利法”:面对一个人心不古的衰世,梦想一个“黄金时代”而不能得,故;在滑稽可笑的表象之下寄寓深刻的悲剧启示:困兽犹斗者的悲剧是其“不幸”、“不争”还是时代、国家、社会、人类的悲剧?3.表现手法的类型学相似,例如钱锺书所论之“通感”中西文学在描写手法上的一条共同规律,眼耳舌鼻身各个感官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于是,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可以彼此交通,这种手法称为“通感”: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
4.思潮流派的类型学相似,例如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文坛的发展实际上就是思潮流派更迭的历史,各国间出现的思潮流派大多具有类型学的相似。
什么叫主题学研究的母题研究、情境研究、意象研究?略举例分别说明。
(了解)母题是文学研究中最具有特色的范畴。
母题是一篇文学作品中较小的单位,文学作品的主题常常通过若干母题的组合表现出来,母题具有客观性。
倘若将母题与主题相比较的话,其主要差别就是:母题是具体的,主题是抽象的;母题具客观性,主题具主观性;母题是基本叙事句,主题是复杂句式。
比如同样展示战争的两部电影文学作品《红日》与《珍珠港》,前者的主题是通过解放军打垮国民党王牌师的事件,宣扬了革命战争的正义性。
后者的主题是通过日本军国主义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的事件,渲染了战争摧毁人性中美好的东西。
而两者的母题就是两个字:战争。
这样分析电影文学《红日》与《珍珠港》各自的主题母题,其差别就十分清楚了。
这里所说的母题“战争”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两部作品中小到不可能再分的组成部分。
而“革命战争的正义性”及“摧毁人性中美好的东西”就具有主观性、抽象性及复杂句式的特征了。
情境有时译作形势、局面。
在比较文学中,情境指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学作品常见的一种典型的格局。
“文革”时期文学作品中都存在种种典型的格局。
比如正面人物大义凛然,气势上永远压倒反面人物。
英雄人物的男性往往没有家庭,他们只爱事业。
英雄人物的女性往往是“不爱红装爱武装”。
各个民族都一样,革命事业压倒一切。
对这些情境进行研究,特别是着力探讨这些情境怎样从一个国家(民族)传入另一国家(民族),从一个作家笔下传到另一个作家的笔下,目的都是要揭示出这些情境中的具体变异及其过程,寻觅出这些情境的鲜明的时代色彩、民族特征和个人风格。
主题学中的意象,指某一民族、某一国家中具有的特定意义的文学形象或文化形象。
它们在历代文学中都具有深层意义。
主题学中的意象可以是一种自然现象,可以是一种动植物,可以是一种想象中的事物,而这些自然现象、动植物及想象的事物,在不同民族文化里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山,其文化意象在中国人心中有崇高的含义。
形容一位伟人往往称之为巍巍的高山,视之有“高山仰止”的敬佩之意,然而,山在爱尔兰文学作品里却成了一个具有威胁性的形象。
主题学中的意象研究就要着力于探讨同一意象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文化的内涵,比较其变化与差异,揭示出各民族作品中的深层意蕴。
特别重要的是,要通过同一主题不同意象或同一意象不同主题的研究,去探讨各个作家的民族文化心理及各民族的审美情趣之差异,这是意象研究的目的所在。
中西方戏剧文类有何异同?1)中西戏剧的不同走向:次第成熟、分裂与融合2)中西戏剧话语模式的差异——展示与叙述;3)情节、结构的比较——锁闭式与开放式;4)舞台与表演风格的比较——写实与写意或再现与表现;5)戏剧类型(剧种)的差异——悲剧比较,中国有无悲剧的讨论;6)戏剧目的与实现方式的差异——关于戏剧的内、外两个交流系统;7)观演关系的不同——舞台自足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