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语真题汇编参考答案
2009~2013年高考成语题汇编参考答案

近年高考成语题汇编参考答案2009年1.(全国卷I)B 【答案解析】A.寻根究底:寻找根源,追究底细,弄清来龙去脉。
与语境义相符合。
B.春秋鼎盛: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
比喻正当壮年。
应用对象应该是人,不能用于修饰“时代”等,使用对象错误。
(成语出处:汉·贾谊《新书·宗首》:“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德泽有加焉。
”) C.崇论宏议:崇,高;宏,大。
指高明宏大的议论或见解。
与语境义相符合。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传》:“必将崇论宏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规。
”用法示例鲁迅《彷徨·高老夫子》:“但高老夫子却不很能发表什么~。
”) D.明日黄花:明日,指重阳节后;黄花,菊花。
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
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2.(全国卷II)D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需根据语境和词义来分析。
A、忧心忡忡: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
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
B、急流勇退:在急流中勇敢地立即退却。
比喻做官的人在得意时为了避祸而及时引退。
C、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
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D、南腔北调: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
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
(对象误用,不符合语境)3.(北京卷)D【解析】D项望文生义。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地势险峻,易守难攻。
4.(广东卷)C【解析】“莘莘学子”指众多的学子,此处符合语境。
“运筹帷幄”指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也泛指筹划决策,此处符合语境。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此处不合语境。
“栋梁之才”担负国家重任的人,符合语境。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需根据语境和词义来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的是望文生义,“首当其冲”“莘莘学子”就属于此类型。
“首当其冲”常被理解成“首先冲在前面的”;“莘莘学子”常被理解成“辛苦的学子”。
高考成语真题汇编参考答案

高三一轮复习专题(一)——成语答案2018全国1 B 【解析】第一空:一应俱全,意为一切齐全,侧重在全。
应有尽有,应该有的都有了,侧重在多。
观察第一空语境可知,此处只是强调各种实验室都有,或者说很多实验室,而不是侧重在强调实验室种类的全面。
因此,选应有尽有,更贴切。
第二空:一览无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
侧重在视野无阻碍,全能看见。
一目了然,形容事物、事情原委很清晰。
侧重在还原真相、理清本源。
结合语境,显然,“犹如千里眼”,侧重在突破视野的各种阻隔,一览海底世界。
此空选“一览无余”更合语境。
第三空:易如反掌,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完成。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做成容易,毫不费力。
此空选“轻而易举”更好,原因有二,第一,语意轻重程度上“轻而易举”更贴切,两者都用来形容办事容易,如果按容易程度比较的话,“易如反掌”比“轻而易举”要更容易。
第二,语言表达习惯,“易如反掌”通常不作状语,我们常说“轻而易举地完成某事”和“完成某事易如反掌”。
(注:也许有人会说网上百科上介绍说,可以作状语,但目前还未在辞书上查到相关依据。
)第四空:东山再起,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再接再厉,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
此空的上文强调“进步”之后再加一把劲,应填“再接再厉”。
此类题型,不用词词皆通,做题时要用好排除法。
比如,此题第二、四空,相对难度较低,用好排除法,易得出正确选项。
??全国2 18.C 【解析】第一空:寿终正寝,比喻事物的消亡。
无疾而终,比喻事物未受外力干扰就自行消灭了。
第一空上下文语境可知,此处是个假设句,但若真消亡,按句意,必是受到复制和模仿的影响导致的,并非自行消亡、自然终结。
因此,此处只能选“寿终正寝”。
第二空:名噪一时,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名垂青史,好的名声和事迹载入史籍永远流传。
结合语境,当然要讲的是名留青史的大师们,而非一时之间有影响的人物。
因此,比较之后,选择“名垂青史”更为合适。
第三空:兼容并蓄,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
高三成语试题及答案

高三成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目不识丁,不善于与人交流。
B.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目中无人,不善于与人交流。
C.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目不暇接,不善于与人交流。
D.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目不转睛,不善于与人交流。
答案:B2. 形容事情非常紧急,一刻也不能耽误的成语是()A. 刻不容缓B. 急不可耐C. 迫不及待D. 迫在眉睫答案:A3. 下列成语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A. 他做事总是虎头蛇尾,不能持之以恒。
B. 他做事总是马马虎虎,不能精益求精。
C. 他做事总是一言九鼎,言而有信。
D. 他做事总是一意孤行,不听劝告。
答案:C4. 形容人非常吝啬,一毛不拔的成语是()A. 一毛不拔B. 一文不值C. 一贫如洗D. 一掷千金答案:A5. 下列成语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总是自作聪明,结果却聪明反被聪明误。
B. 他总是自作聪明,结果却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C. 他总是自作聪明,结果却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D. 他总是自作聪明,结果却聪明反被聪明误。
答案:A6. 形容人非常固执,不听别人意见的成语是()A. 固执己见B. 固执己见C. 固执己见D. 固执己见答案:A7. 下列成语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A. 他总是自命不凡,结果却一事无成。
B. 他总是自命不凡,结果却一事无成。
C. 他总是自命不凡,结果却一事无成。
D. 他总是自命不凡,结果却一事无成。
答案:B8. 形容事情非常困难,难以完成的成语是()A. 难上加难B. 难于上青天C. 难能可贵D. 难分难解答案:B9. 下列成语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总是自视甚高,结果却一事无成。
B. 他总是自视甚高,结果却一事无成。
C. 他总是自视甚高,结果却一事无成。
D. 他总是自视甚高,结果却一事无成。
答案:A10. 形容人非常谨慎,小心谨慎的成语是()A. 小心翼翼B. 小心谨慎C. 谨小慎微D. 慎之又慎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形容人非常聪明,反应敏捷的成语是()。
高三成语试题及答案

高三成语试题及答案### 高三成语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是:A. 画龙点睛:形容文章或说话时在关键处加上一两句话,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B. 画蛇添足:比喻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弄巧成拙。
C. 画地为牢:比喻自我设限,不敢越雷池一步。
D. 画饼充饥:比喻用空想或空话安慰自己或别人。
答案:ABCD2. 以下成语中,哪一个与“望梅止渴”意思相近?A. 望洋兴叹:形容面对困难或高远的目标感到无能为力。
B. 望穿秋水:形容思念之情深切。
C. 望尘莫及:形容远远落后,无法赶上。
D. 望风而逃:形容非常害怕,一见敌人就逃跑。
答案:B3.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意思是:A. 说话要算数,不可轻易反悔。
B. 说话要谨慎,不可随意开口。
C. 说话要大声,才能让人听见。
D. 说话要快,才能抢先一步。
答案:A#### 二、填空题4. 请用成语填空: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神矍铄,_______。
- 答案:老当益壮5. 请用成语填空:他做事总是________,从不拖泥带水。
- 答案:雷厉风行6. 请用成语填空:面对困难,我们应该________,而不是轻易放弃。
- 答案:迎难而上#### 三、判断题7. “杯弓蛇影”这个成语是用来形容人疑神疑鬼,无中生有的。
- 答案:正确8. “对牛弹琴”这个成语是用来形容对牛弹琴,牛听不懂的。
- 答案:错误(形容对不懂的人讲道理,白费口舌)9. “一诺千金”这个成语是用来形容说话不算数,轻易反悔的。
- 答案:错误(形容说话算数,承诺非常可靠)#### 四、简答题10. 请解释“破釜沉舟”这个成语的含义,并给出一个使用该成语的例句。
答案:破釜沉舟,原指项羽在渡过淮河时,命令士兵破釜煮食,沉舟断退路,表示决心战斗到底,绝不回头。
现在常用来形容下定决心,不留后路。
例句:面对这次重要的考试,他决定破釜沉舟,全力以赴。
11. “滴水穿石”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答案:滴水穿石,比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能够达到目的。
高考语文成语题汇编及答案

高考语文成语题汇编及答案高考语文成语题汇编及答案种下希望,培育理想和未来。
播洒汗水,浇灌梦想和成功。
放松心态,缓解挫折和压力。
不懈追求,收获幸福和快乐。
愿你考上理想的大学。
祝高考成功。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高考语文成语题汇编,仅供大家参考!高考语文成语题汇编1.(湖北省七市2017届高三毕业生第一次联合调考)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孔子和弟子们在一起,谈的都是事关天下苍生的大事,他们不会求田问舍,不会蝇营狗苟,他们是胸怀天下而又洞穿未来的大丈夫。
②如果校园足球能够突破现有瓶颈,推进体育真正融入、回归到教育体系之中,无需拔苗助长,足球苗子自会源源不断地涌现。
③《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④1992年11月17日这个冬天的早晨,路遥那双一生紧握着陕北的大手松开了,一个想要诉说的声音归于缄默,一个苍劲的手势在半空中戛然而止。
⑤中国电影人的专业素质良莠不齐,因此冯小刚、张国立等人欲创办电影职业学校来提升电影创作队伍的水准。
⑥世界把他忘了,他也好像忘了世界,从37岁至50岁,他只是和他的学生们厮守,优哉游哉,聊以卒岁。
A.①②③B.②④⑥C.①②⑥D.②⑤⑥2. (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即使你巧舌如簧也无法把这白的说成黑的,黑的说成白的。
②每次开晚会,我们总请程老师说笑话。
程老师说笑话的确有本领,每次都说得大家笑个不停,他还是道貌岸然地说下去。
③新的问题是着急却没办法,跳脚而无抓手,试图创新苦于缺乏思路,于是“跟随战术”大行其道。
而跟随,说白了就是抄袭照搬,亦步亦趋。
④老岳父正躺在自己的单人床上休养生息,床上铺着印花涤纶床罩,斯特雷格进来时,老头把披肩往上拉拉,盖好。
⑤上下三千余年,兴亡百千万事,大概光风霁月之时少,阴雨晦冥之时多。
⑥李白在高山景行中欣赏美景,写下了不少优美的诗篇:临瀑布,写下“疑是银河落九天”;登天姥,写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高考成语真题及答案大全及解析

高考成语真题及答案大全及解析高考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都是一次重要的考试,而在高考中,成语的运用也是考查的重点之一。
掌握了成语的含义、用法和背后的寓意,不仅可以在语文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还有助于提高写作和阅读的能力。
本文将为大家整理一些高考成语的真题及答案,并对其进行解析,希望能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1. 请叙述成语“画蛇添足”的寓意及应用场景。
答案解析:成语“画蛇添足”比喻在已经完美的事物上再去多此一举的添加东西,从而弄巧成拙。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故事,传说有一个人擅长画蛇,他的画蛇已经非常精致了。
后来,他发现自己画的蛇身上缺少了蛇的腿,于是便在画上勉强添加上腿,结果却让蛇看上去奇怪而不伦不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过分追求完美只会适得其反。
应用场景可以是在生活中,当我们做事情已经达到了一个较好的状态时,不要因为贪心而不停地追求更高更好。
这也可以引申到学习上,当我们收获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时,应该及时停下来总结和巩固,而不是盲目追求追求短期的提高。
2. 解释成语“以卵击石”并用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答案解析:成语“以卵击石”比喻实力薄弱,去拼击强大的敌人,往往会自食其果。
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由中国古代名著《红楼梦》中找到。
故事中,贾宝玉为悲剧发生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个性软弱,常常以卵击石。
比如,他深深地爱上了王熙凤,却因为自己的软弱而和大家抗衡。
最终,他的爱情没有得到回应,遭受了巨大的伤害。
这个成语的寓意告诉我们,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或困难时,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实力,冷静地评估形势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不盲目冒进,避免自食其果。
3. 请解释成语“明知故犯”的含义,并给出一个恰当的例子。
答案解析:成语“明知故犯”指的是明明知道是错误的事情,却故意去犯。
它的寓意就是强调故意违反规章制度,或者故意冒险去做一些有害或不负责任的事情。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宋代的文人,用以形容政治人物以及官吏明明知道某一种违法行为会带来不良的后果,却出于私心或私欲,仍然故意违反法律。
答案--近四年高考成语题汇总

13-16年全国高考成语题汇编1.【参考答案】B【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需根据语境和词义来分析。
B项中成语“量入为出”使用不恰当,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量入为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开支的限度”,“入”和“出”是指“收入”和“支出”,不是“在家”和“出门”。
其他几项成语使用都是恰当的,A项“探囊取物”意思是“伸手到口袋里拿东西。
比喻能够轻而易举地办成某件事情”,C项“异曲同工”的意思是“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
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D项“出人意表”意思是“出乎人们意料之外”。
】2.【参考答案】C【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需根据语境和词义来分析。
B项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各尽所能”意思是“各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主语应该是人,而不能是“博物馆的收费”。
A项“无伤大雅”的意思“指虽有影响但对主要方面没有妨害”,B项“络绎不绝”意思是“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D项“伯仲之间”,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
这三项成语使用均恰当。
】3.解释:选A (①中应选“年轻”。
“年轻”指人的岁数不大,有相比较而言之义:他很年轻|我比他年轻|领导班子年轻化;而“年青”则为处于青年时期,不合语境。
②中应选“以至”。
“以至”有“一直到”的意思,表示表示时间、数量、程度、范围等的延伸;而“以致”是“因而导致”的意思,后面接的往往是不好的结果。
再说,“踌躇满志”是中性词,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而“自鸣得意”是贬义词,自以为了不起,所以应选A)4.【解析】答案为C。
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
也说实至名随。
A 项是比喻自然不拘执(多指文章、歌唱等)。
B项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D项是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成语重点考查的是望文生义,“行云流水”、“叹为观止”都是属于此类错误。
历年高考成语题汇编(19922010)完全版)

1历年(1992---2008)高考真题集锦之二——成语汇编1【题目】(1992年)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B.虽然没有名角亲自传授指点,但他长年在戏园子里做事,耳濡目染....,各种戏路子都熟悉了。
C.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
D.高县长说:"全县就你一个人当上了全国劳模,无论怎么说也是凤毛麟角....了!" 【答案】A【解析】“巧夺天工”的意思是“人工的胜过了天然”,而句中的“苍山”“洱海”本来就是“天然”之物,“巧夺天工”在此犯了使用对象错误的毛病。
B 中“耳濡目染”的意思是“耳听眼见,不知不觉受到影响”,在此使用正确。
C 项“灯红酒绿”往往作贬义用,但它还有一个不常用的本意就是“热闹非凡,人们尽情欢乐”,在此用它的本意,是对的。
D 项“凤毛麟角”比喻“罕见而珍贵的人才或事物”,在此使用也是对的。
2【题目】1995年)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B.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C.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答案】D【解析】A 、B 两项中的“无所不为”、“半斤八两”多用于贬义,这里用来赞美年轻科学家的勇气和陕西、江南剪纸的风格,感情色彩不协调,C 项中“首当其冲”是比喻“首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用在句中和句意不符,D 项中的“想入非非”也可以当中性词用,可以理解为“一般人的认识力达不到的玄妙境界”,在此是对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一轮复习专题(一)——成语答案2018全国1B【解析】第一空:一应俱全,意为一切齐全,侧重在全。
应有尽有,应该有的都有了,侧重在多。
观察第一空语境可知,此处只是强调各种实验室都有,或者说很多实验室,而不是侧重在强调实验室种类的全面。
因此,选应有尽有,更贴切。
第二空:一览无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
侧重在视野无阻碍,全能看见。
一目了然,形容事物、事情原委很清晰。
侧重在还原真相、理清本源。
结合语境,显然,“犹如千里眼”,侧重在突破视野的各种阻隔,一览海底世界。
此空选“一览无余”更合语境。
第三空:易如反掌,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完成。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做成容易,毫不费力。
此空选“轻而易举”更好,原因有二,第一,语意轻重程度上“轻而易举”更贴切,两者都用来形容办事容易,如果按容易程度比较的话,“易如反掌”比“轻而易举”要更容易。
第二,语言表达习惯,“易如反掌”通常不作状语,我们常说“轻而易举地完成某事”和“完成某事易如反掌”。
(注:也许有人会说网上百科上介绍说,可以作状语,但目前还未在辞书上查到相关依据。
)第四空:东山再起,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再接再厉,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
此空的上文强调“进步”之后再加一把劲,应填“再接再厉”。
此类题型,不用词词皆通,做题时要用好排除法。
比如,此题第二、四空,相对难度较低,用好排除法,易得出正确选项。
??全国218.C【解析】第一空:寿终正寝,比喻事物的消亡。
无疾而终,比喻事物未受外力干扰就自行消灭了。
第一空上下文语境可知,此处是个假设句,但若真消亡,按句意,必是受到复制和模仿的影响导致的,并非自行消亡、自然终结。
因此,此处只能选“寿终正寝”。
第二空:名噪一时,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名垂青史,好的名声和事迹载入史籍永远流传。
结合语境,当然要讲的是名留青史的大师们,而非一时之间有影响的人物。
因此,比较之后,选择“名垂青史”更为合适。
第三空:兼容并蓄,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
侧重在“收容”。
博采众长,广泛地采纳各家的长处。
侧重在“采纳”。
结合语境,梅兰芳在京剧改革上主动创新,自然是采纳各方长处,为京剧创新所用。
因此,选“博采众长”更合适。
第四空:照猫画虎,比喻照着样子模仿,只是依样画葫芦,实际上并不理解。
按图索骥,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
根据词意可知,“照猫画虎”更适合用来形容京剧表演。
2018新课标3卷17.B【解析】第一空:波澜壮阔,形容气势宏伟或规模浩大。
声势浩大,意思是声威和气势非常盛大。
迁徙盛举,突出在规模宏大,因此选“波澜壮阔”更合适。
第二空:随波逐流,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强调随着别人走。
此空中没有追随的对象。
随遇而安,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
显然,上文明确指出“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必然不会随遇而安。
第三空:宵衣旰食,指勤于政事,用在此处对象有误。
应选“全力以赴”。
第四空:娓娓动听侧重叙述,引人入胜侧重在故事情节吸引人。
此处修饰故事,宜用“引人入胜”。
2018北京卷4、D【解析】D.未雨绸缪:意思是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
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预防意外的事发生。
2018江苏1、C【解析】特立独行普遍形容人的志向高洁,不同流俗。
身体力行多用来表示努力实践,亲身体验。
一般作谓语、定语。
中古古代的儒家经典应该是经过古圣人身体体验,努力实行的。
所以第一空选用“身体力行”,排除A、B项。
“耳提命面”,意思是不但当面教导他,而且提着耳朵叮嘱他。
后用以形容对人教诲恳切,要求严格。
“耳濡目染”指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根据语境“说教”,第二空应选“耳提命面”。
排除D项,因此答案选C。
“顿悟”,指猛然醒悟。
“领悟”,就是体会,解悟。
根据语境“躬亲实践”,“心得”也应选“领悟”。
2018浙江2.C【解析】A项“络绎不绝”形容车船人马等前后相接,川流不息,往来不断。
C项的“关于”,介词,①引进某种行为的关系者,组成介词结构做状语:~兴修水利,上级已经做了指示。
②引进某种事物的关系者,组成介词结构做定语(后面要加‘的’),或在“是…的”式中做谓语。
③表示关涉,用“关于”不用“对于”。
指出对象,用“对于”不用“关于”,该句“关于绘本创作者”,指出对象,用“对于”。
D项的“观照”也叫静观,美学名词,指人(主体)在超功利的状态下对事物(客体)特性进行观察、体验、判断、审视等特有的心理活动。
2017全国1正确答案B解析重整旗鼓:指失败以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
意味深长:意味深长久远或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味。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的出现,没有穷尽。
守正不阿: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
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满意。
万无一失:绝对不会出现差错。
考查方向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解题思路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
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由解析可知①④⑤均不合语境,所以选B易错点“重整旗鼓”“万无一失”忽略语境,容易选错。
2017全国2A【解析:①“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
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使用错误,不能用来形容大自然山水。
②“望尘莫及”指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
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使用错误。
③“博学审问”指要广博地学习,要详细地求教。
④“充耳不闻”指塞住耳朵不听。
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⑤“左支右绌”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
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
⑥“温文尔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
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
使用错误。
故选A。
】2017全国3正确答案D【解析: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
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
正确;汗牛充栋,栋:栋宇,房屋。
本义是指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
形容藏书很多。
使用对象错误;等而下之,?由这一等级逐级往下。
形容逐渐下降或降低。
正确;乐不思蜀,很快乐,不思念蜀国。
?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正确;滥竽充数,字面意思是说: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
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
错误;滔滔不绝,形容流水不断。
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
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使用对象错误。
故选D。
】天津卷【解析:选D。
观点:①观察事物时所处的位置或采取的态度。
②专指政治观点:没有正确的立场,就不会有正确的观点。
观念:是人们在实践当中形成的各种认识的集合体。
人们会根据自身形成的观念进行各种活动,利用观念系统对事物进行决策、计划、实践、总结等活动,从而不断丰富生活和提高生产实践水平。
观念具有主观性、实践性、历史性、发展性等特点。
1思想意识,传统观念2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形象。
理念:1、信念:人生~。
2、思想;观念:经营~|文化~。
“含义”是指字、词、话语等所包含的意义.“涵义”与“含义”的意思完全相同,两者是一对异形词.内含:1.内心所具有的;内部包含的。
2.内容。
3.犹含蓄。
内涵:①内在的涵养:他是个内涵很深厚的人,绝不会恃才傲物的。
②逻辑上指概念中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
涵养,是指滋润养育;培养。
大多指在修身养性方面而言,也指道德、学问等方面的修养。
内涵是涵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①劳燕分飞:伯劳、燕子各飞东西,比喻夫妻、情侣别离。
②天南海北:形容距离遥远的不同地区,亦形容(谈话)漫无边际。
③南辕北辙: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④分道扬镳: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⑤同日而语:指不同时间的同一事物相比较。
⑥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⑦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⑧分庭抗礼: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
】??江苏卷A【解析: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
励精求治:想办法治理好国家。
此处和国家治理没有关系,所以选“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令人感觉到很新鲜。
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此处不涉及老眼光,应该选“耳目一新”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数不胜数:?数都数不过来。
此处不仅强调数量多,还强调有美感,应该选“美不胜收”。
因此答案是(A)】2017山东卷?【解析:D(D)项“不言而喻”意思是“不用说就可以明白”不合语境。
】?“不言而喻”不能修饰“证明”。
知人善任:知:了解,知道;任:任用,使用。
善于认识人的品德和才能,最合理地使用。
揠苗助长:揠:拔。
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运筹帷幄:筹:计谋、谋划;帷幄:古代军中帐幕。
指拟定作战策略。
引申为筹划、指挥。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2016年全国I卷)【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要关注语境、使用对象、感情色彩等问题。
举重若轻: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
光怪陆离:光怪:光彩奇异;陆离:色彩繁杂、变化多端的样子。
形容形状奇怪,色彩繁杂,中性词(不能用来形容人),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
并行不悖,悖:违背,冲突。
同时进行,不相冲突。
不合语境。
奉为圭臬,圭臬:比喻事物的准则。
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6全国II卷)【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要关注语境、使用对象、感情色彩等问题。
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望文生义。
厝火积薪,把火放到柴堆下面。
比喻潜伏着很大危险,望文生义。
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不合语境。
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
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
注意不可用来形容生活艰辛。
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训之以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孔颖达正义:以荆竹织门谓之筚门,则筚路亦以荆竹编车,故谓筚路为柴车。
讳莫如深:讳:瞒着不说;深:事件重大。
原指事件重大,讳而不言。
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深。
出处《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何也?讳莫如深,深则隐。
苟有所见,莫如深也。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状语;指把事情隐瞒得很深。
安步当车:安:安详,从容,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
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形容轻松缓慢地行走。
也指人能够安守贫贱生活。
出处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