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的技术与方法概述

合集下载

课堂观察技术改进教学实践

课堂观察技术改进教学实践

课堂观察技术改进教学实践一、课堂观察技术概述课堂观察技术是教育领域中用于评估和提升教学质量的一种方法。

它涉及对教学过程的细致观察,以收集有关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行为以及课堂互动等方面的数据。

这种技术的发展,不仅能够推动教育实践的进步,还将对整个教育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1.1 课堂观察技术的核心要素课堂观察技术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观察目的、观察方法、数据记录和分析。

观察目的是明确观察的重点,如教师的教学策略、学生的参与度等。

观察方法包括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前者侧重于描述性记录,后者侧重于数据的收集和统计。

数据记录是将观察到的信息以文字、视频或音频的形式保存下来。

分析则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解读,以发现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

1.2 课堂观察技术的应用场景课堂观察技术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专业发展: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可以了解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方法,从而进行自我反思和改进。

- 教学评估:教育管理者可以利用课堂观察技术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为教师提供反馈和指导。

- 教育研究: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收集数据,研究教学方法、学习策略等教育问题。

二、课堂观察技术的实施课堂观察技术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需要教育工作者、教师和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

2.1 课堂观察的准备阶段在准备阶段,首先要明确观察的目的和重点,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

然后,制定观察计划,包括观察的时间、地点、对象等。

此外,还需要对观察者进行培训,确保他们能够准确、客观地进行观察。

2.2 课堂观察的执行阶段在执行阶段,观察者需要根据观察计划进入课堂,运用观察方法收集数据。

这可能包括记录教师的提问方式、学生的回应、课堂氛围等。

同时,观察者还需要注意保持中立,避免对教学过程产生干扰。

2.3 课堂观察的分析阶段在分析阶段,观察者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这可能涉及到对课堂互动的定性描述,或者对参与度、提问次数等定量数据的统计。

课堂观察方法与技术

课堂观察方法与技术

课堂观察方法与技术
一、观察方法
1、图像观察法:通过观察和收集教室的图片或录像,以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及课堂氛围;
2、调查访谈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以了解学生、教师课堂实际表现;
3、参与观察法:以认真的态度,参与教师的课堂活动,全面而细致地观察学生及教师课堂表现;
4、观察记录法:观察学生课堂学习行为,并将这些记录下来,以供后期检查和分析。

二、课堂观察技术
1、口头提问技术:在课堂上提出有助于引发学习的具体问题,促使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2、对话技术:根据学生的口头回答,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对话和交流,以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教学视频技术:使用专业的视频教学软件,可以更好地展示教学内容,还可以设置录制学生口头回答内容;
4、展示技术: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技术,可以在课堂上展示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5、模拟技术:通过实际模拟,让学生进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以活跃课堂氛围。

1/ 1。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的重要手段。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表现和互动情况,教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提升教学质量。

一、明确观察目标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前,教师需要明确观察的目标。

观察目标可以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动力、学习方法等方面。

明确观察目标有助于教师集中注意力,提高观察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选择观察方法观察方法有多种,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

常用的观察方法包括实地观察、记录观察、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

实地观察是指教师亲自到学生的座位旁边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记录观察是指教师通过记录学生的学习表现和互动情况来进行观察,问卷调查是指教师设计问卷,让学生填写以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小组讨论是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观察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

选择观察方法时,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灵活运用。

三、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是课堂观察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学习动作、表情变化等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例如,学生是否专心听讲,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否主动思考问题等。

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四、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是课堂观察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考试成绩等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表现。

例如,学生是否按时完成作业,是否能够独立解决问题,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等。

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有助于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五、观察学生的互动情况观察学生的互动情况是课堂观察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来了解学生的互动情况。

例如,学生是否积极回答问题,是否与同学进行合作,是否能够主动提问等。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掌握他们的学习需求,并及时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

然而,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并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却是一门需要专业技巧和经验的艺术。

本文将分享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教师们提高自己在课堂观察方面的能力。

重视目标设定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前,教师首先要明确观察的目标和重点。

这些目标可以是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或者是了解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根据观察目标的不同,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观察方法和工具。

制定观察计划在课堂上进行观察时,教师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计划和框架,以便整理和记录所得到的信息。

制定观察计划可以帮助教师集中注意力,并避免遗漏重要信息。

观察计划应包括观察内容、观察方式以及需要关注的重点。

多维度观察为了获取全面准确的信息,教师应该从多个维度来进行观察。

除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外,还可以关注学生之间的互动行为、学生参与度、情绪变化等等。

通过多维度观察,教师可以获得更全面、真实的画面,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

灵活运用工具在课堂观察中,教师可以使用各种工具来辅助记录和分析所得到的信息。

例如,可以使用摄像机录制课堂活动,并在后期回放和分析;也可以使用记录表格或者软件来记录学生表现;此外,还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来收集学生反馈。

灵活运用各种工具能够提高教师在观察过程中的效率和准确性。

寻找合适时机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观察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选取学生集中注意力、参与度高、能够展示风采的时间段来进行观察。

而对于一些特定任务或者活动,例如小组合作、问题解答等,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安排时间来进行观察。

进行记录与分析在完成课堂观察后,教师需要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整理、记录和分析。

记录与分析不仅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情况,也为后续教学提供了基础数据。

可以利用记录表格、思维导图等工具将信息整理出来,并结合之前设定好的目标进行分析和总结。

课堂观察的基本策略与方法

课堂观察的基本策略与方法

课堂观察的基本策略与方法一、观察视角确定在课堂观察中,首先需要确定观察的视角。

这可以根据观察者的需求和目的来确定,例如可以观察教师的教学风格、学生的参与度、课堂氛围等。

一旦确定了观察视角,就能有针对性地设计观察工具和实施观察。

二、观察工具设计观察工具是课堂观察的重要辅助手段,可以根据观察视角来设计。

观察工具可以包括量表、问卷、录音、录像等。

设计观察工具时要注重实用性和有效性,以确保能够准确记录观察到的信息。

三、观察实施观察实施是课堂观察的核心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观察者要充分利用观察工具,记录课堂上的各种信息,如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反应、课堂互动等。

同时,观察者还需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不会干扰到课堂的教学活动。

四、信息整理信息整理是将观察到的信息进行分类、归纳和总结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观察者需要将记录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并进行分析和总结,以得出有效的结论。

整理好的信息可以为后续的观察反馈提供依据。

五、观察反馈观察反馈是将整理好的信息反馈给被观察者和相关人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观察者需要将整理好的信息与被观察者进行交流,并提出改进建议。

同时,还需要注意反馈的方式和语气,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冲突。

六、观察者培训为了提高课堂观察的效果,需要对观察者进行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观察方法、观察工具使用、信息整理技巧等。

通过培训可以提高观察者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使其更好地进行课堂观察。

七、观察伦理考虑在进行课堂观察时,需要考虑到伦理问题。

如需进行录音或录像时,需要得到被观察者和学生的同意;在收集和处理信息时,要尊重学生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在反馈时,要尊重被观察者的教学风格和个性特点;在进行跨文化比较时,要注意文化差异和敏感问题,以避免引发文化冲突或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同时,需要遵循学术道德和规范,确保研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八、跨文化比较在进行课堂观察时,可以结合跨文化比较的方法。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实践,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作用。

课堂观察的技术

课堂观察的技术

课堂观察的技术一、课堂观察的内涵课堂观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听课、评课活动。

日常的听课、评课,主要凭借的是听课者的经验和直觉,很容易囿于同水平的重复。

专业背景下的课堂观察是指经过专业训练的研究者(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眼看、耳听、手记)及借助有关工具(如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从课堂情境中有选择地搜集资料、信息,并加以加工、分析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

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指导上海静安区教研员开展专业背景下的课堂观察时,提出它有三个要素:其一、通过现场观察记录和利用录像带做定性定量的分析,科学地观察、记录教学的全过程,并关注关键的教学事件。

其二、要求对照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就课堂的具体过程进行分析和讨论,得出结论。

其三、观察的目的是用课堂观察的结果来改进课堂教学的过程与二、为什么要研究课堂观察技术?1.教师为什么意识不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教师的知识是情境的知识,教师的智慧是实践的智慧。

成功的教师必须能够观察和领悟到课堂上所发生的复杂行为并迅速做出反应。

教师还必须发展并持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风格.课堂节奏复杂而多变,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教师很难完全清醒地意识到课堂里所进行的一切,他们很少有机会多角度反省自己的行为及这些行为对学生的影响。

原因是多方面的:⑴课堂上的互动是迅速而复杂的人际沟通。

⑵课堂是复杂的场所,教师和学生忙得没有多少时间可以考虑他们正在做什么。

⑶不同的生活经历和兴趣偏好,使教师往往对某些问题比较敏感和关注,而对另一些问题却忽略或不易察觉。

⑷教师一般都没有受过监测观察和专门研究自己教学行为的训练。

⑸迄今为止,教师几乎从来没有被人系统观察过,因此他们很少收到关于他们如何提高教学效率的有价值的反馈信息。

譬如:一位小学教师在一天里与学生进行过1000多次人际交往。

一位教师课堂提问只是局限在第一排和教室中间区域的同学,提问面只占全班同学的23%,而另一位教师偏好提问男同学和优秀学生,其中一位同学一节课被提问8次,而另一位内向的女同学开学以来从未举过手也从未被老师叫起回答过问题。

师范生教育见习和实习中的课堂观察——观察学生的技术和方法

师范生教育见习和实习中的课堂观察——观察学生的技术和方法

第三节观察学生的技术与方法观察作为一种方法被引人教育研究领域,始于20世纪20、30年代。

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间,受教育研究中科学化思潮的影响,定量化、系统化、结构化的观察方法不断出现,研究者们不断探索系统性的观察记录体系、并运用到课堂研究中去。

如贝尔斯1950年开发的“交互作用分析”、弗兰德斯1960年提出并不断修订的互动分析体系等。

自70年代中后期至今,课堂观察被大量应用到课堂教学研究中,而人们对于量化工具的“科学性”也开始质疑,一些基于解释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定性方法重新引起人们重视,课堂观察中结合定量与定性方法研究教学的有效性,成为课堂观察技术与诊断方法的开发和应用研究的主要主流。

如Rosenshine和Furst就综述了1970年代以前研究者在使用课堂观察时所潜在使用的有效教师的九种特征。

Acheson和Gall (1995)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媒体技术的发展(如录音、录像技术的普及),发展出了针对有效教学特征的二十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课堂观察技巧。

英国学者在 1999年出版的《课堂观察简介》中指出,课堂观察技术具有很强的主观选择性,并从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两大维度对课堂观察方法做了系统梳理,反思了每一类方法的优劣所在。

近些年来,一种以课堂观察为工具研究学生学习的趋势逐渐显现。

例如,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安德森(C.M.Anderson)等人提出的个体学生系统(ISI)评估工具、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斯图尔曼(M.W.Stuhlman)等人提出的课堂评分系统(CLASS)、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克拉克(D.Clarke)提出的“学习者视角的研究”(LPS)等都将学生作为观察对象。

教师能不能熟练的掌握和运用观察的技术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观察的最终效果。

一般而言,一位有经验的专业教师,必然拥有娴熟的观察技能。

一、观察学生的特性1.目的性学生的行为观察是一种科学观察,它有别于日常观察的自发性和随意性,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系统性。

课堂观察技能名词解释

课堂观察技能名词解释

课堂观察技能名词解释课堂观察是一项重要的教育研究技能,它能够帮助观察者深入了解课堂上的实际情况,从而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以下是关于课堂观察技能的详细介绍:一、观察准备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前,观察者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

这包括确定观察的目的、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制定观察计划等。

观察目的的确定可以帮助观察者聚焦于特定的教学问题或现象,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则有助于观察者更准确地记录和解读课堂上的情况。

二、观察过程在观察过程中,观察者需要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尽可能避免对被观察者的干扰。

同时,观察者还需要注意观察的细节,记录被观察者的行为、语言、表情等,并分析其背后的意义。

此外,观察者还需要注意观察的伦理问题,尊重被观察者的隐私和权益。

三、观察记录观察记录是课堂观察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观察者记录和保存观察到的信息。

观察记录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如文字描述、表格、图片等。

在记录时,观察者需要尽可能详细地描述被观察者的行为和语言,同时还需要注意记录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四、观察反馈在观察结束后,观察者需要将观察结果反馈给相关人员,以促进教学的改进。

反馈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如口头反馈、书面报告、教学研讨会等。

在反馈时,观察者需要客观地描述观察到的情况,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改进建议。

五、观察评估观察评估是对课堂观察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和反思,它有助于提高观察者的观察技能和教学水平。

评估可以针对观察准备、观察过程、记录和分析等方面进行,通过反思和总结经验教训,可以帮助观察者改进观察方法,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观察应用课堂观察的应用非常广泛,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还可以为教学研究和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从而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同时,课堂观察也可以为教学管理者提供有关教师教学的反馈和评估。

七、观察反思最后,观察者还需要对整个课堂观察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概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课堂观察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和评估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可以获取对学生学习状态、掌握程度以及困难与问题的了解,并据此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调整。

但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是一门技巧,并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本文将提供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教师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1. 明确观察目标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前,教师首先需要明确自己观察的目标和焦点。

不同课程和学生的需求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确定需要观察的内容。

例如,对于语文课堂,可以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对于数学课堂,可以关注学生的计算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能力等。

明确观察目标有助于教师更加集中和针对性地开展观察工作。

2. 多角度观察有效的课堂观察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以获取全面而准确的信息。

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观察方式:视频录制使用摄像机录制课堂活动可以提供客观且详细的数据供回放和分析。

通过视频录制,教师可以回放自己的授课过程,并对学生参与、互动、反应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

此外,视频录制还可以为后续研究和评估提供素材。

笔记记录教师可以通过手写或电子方式做好观察笔记,在课堂上即时记录所见所闻。

笔记记录应尽可能详细和准确,包括学生答题情况、表达方式、参与程度等。

通过笔记记录,教师可以在后续分析中回溯细节,并作为依据进行评估。

学生作业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和评价,教师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水平。

作业表现往往能反映出在课堂上是否有达到预期效果的教学。

3. 经常性反馈有效的课堂观察需要有经常性的反馈机制。

教师可以透过一对一讨论、小组讨论或班级讨论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关心和关注,还为教师提供了直接获取学生想法和反馈意见的机会。

同时,在反馈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掘并肯定学生的优点,并给予建设性指导和鼓励。

课堂观察的实施方案

课堂观察的实施方案

课堂观察的实施方案课堂观察是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观察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行为习惯,为教师提供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依据。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课堂观察实施方案对于教学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观察内容、观察方法和观察记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一套完善的课堂观察实施方案。

一、观察内容。

1. 学生的学习状态,包括学生的专注度、学习态度、学习动力等方面的观察,可以通过学生的表情、眼神、动作等来进行观察。

2. 学生的互动情况,观察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包括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竞争等情况,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情况。

3. 学生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课堂作业的完成情况等。

二、观察方法。

1. 实地观察,教师可以通过走动观察的方式,全方位地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行为表现,包括学生的座位位置、学习用具的使用情况等。

2. 记录观察,教师可以通过记录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行为表现,如制定观察表格,记录学生的表现和互动情况,以便后期分析和总结。

3. 交流观察,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需求,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三、观察记录。

1. 观察记录要客观准确,不带有主观色彩,避免对学生进行主观评价。

2. 观察记录要详细具体,包括学生的具体表现和行为,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感悟。

3. 观察记录要及时整理和归档,以便后期分析和总结,为教学工作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课堂观察实施方案对于教学工作至关重要。

通过明确观察内容、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和记录观察记录,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行为习惯,为教师提供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依据,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希望本文提出的课堂观察实施方案能够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课堂观察的方法

课堂观察的方法

课堂观察的方法团风思源实验学校曹宏杰课堂观察技能,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或偶然地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教学反应的行为方式,对学生反馈信息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及时评价。

这一切的立足点是课堂观察,通过有效的观察,教师才能把握住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反应,了解教学效果,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一、课堂观察的原则1.计划性原则:可靠的观察来自周密的计划,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教学的关键处设立观察点,有目的地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针对不同的反应按事先设计的方案作出调节。

盲目、无计划的观察,只会造成视觉盲点,或对有价值的反馈信息视而不见,或将观察到的课堂现象束之高阁,或不知所措,失去了课堂观察的意义。

2.准确性原则:准确的课堂观察有助于教师作出符合实际的判断,全面观察,不要以偏概全。

教师的视野应开阔,善于捕捉带有共性的反应,环视全场,兼顾前后,及时发现,防止问题堆积。

知识结构是环环相扣的,教师的忽略,可给学生留下疑点,并浮现在脸上。

若教师及时发现,早作调整,不会有多大影响;若教师无视学生反应,依旧故我,则造成疑点堆积,困惑加大,一脸茫然,此刻再作解释为时已晚。

二、课堂观察的对象与范围:课堂观察的客体是学生的学习行为,因此,整体的学习气氛,学生的面部表情,可靠的提问反馈,真实的教学效果,都在教师观察的视野之中。

1课堂学习气氛观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成功教学的前提之一,课堂的整体气氛,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还左右教师的讲课情绪。

故在导入之后,讲解之中,或在提问之时,教师应注意观察学习氛围是否形成,学生反响是否热烈,学习兴趣是否浓厚,教师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

2.学生表情观察:目光观察是期待的、急切的、专心致志的,还是困惑的、茫然的、游移不定的、是心领神会的、疑虑重重的?学生的目光往往是内心情绪真实的流露,有经验的教师决不会等闲视之。

形体动作观察,学生形体也会出现一些变化。

3.教学效果观察:在教学告一段落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反应,观察教学效果。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评估手段,它不仅标志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发展,也是教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效的课堂观察可以帮助教育者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状态,评价教学效果,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以下将从目标规划、观察准备、观察实施、结果分析和反馈交流几个方面详细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目标规划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前,需要明确观察的目的。

观察的目标可以包括: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分析其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找到改进教学质量的切入点。

了解学生学习状态: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学习态度和情感表现,以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评估课程效果: 通过对特定课程实施情况的观察,收集课程对学生知识掌握与技能提高的真实反馈,为后续的课程设计提供依据。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鼓励教师之间互相观摩,通过分享观察结果和经验,增强教师的专业能力与合作精神。

明确目标后,观察人员应基于目标选择合适的观察内容和方法。

观察准备有效的课堂观察需要充分准备,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选择合适的观察工具: 依据观察目标选择量表、记录表或视频录制等工具,这些工具能够帮助系统化地收集数据。

例如,如果目的是评估教师的互动技巧,可以使用细致的互动记录表来捕捉师生交互中的关键时刻。

确定观察时间和地点: 提前与教师沟通,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观察。

确保被观察课堂环境舒适,没有过多干扰,这样可以获得更真实的数据。

制定详细的观察计划: 在观察开始前,结合教育理论与实际需求,详细罗列出活动内容及需要关注的细节,包括教学策略、学生参与度、课堂管理等要素,以保证全面性。

练习观察技能: 如果是第一次进行课堂观察,建议提前参加其他人的课堂,训练自己的观察能力,对即将进行的正式观察有所准备。

观察实施课堂观察实施阶段是数据收集的重要环节,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保持客观公正: 作为观察者,应保持中立,不带个人偏见地记录所见所闻。

避免加入自己的主观判断,尽量如实反映课堂实际情况。

课堂观察的理念与技术.ppt

课堂观察的理念与技术.ppt
一致性在80%以上,才能进行正式观察活动 5、了解影响观察的误差来源,摒弃偏见
观察者自身的理论与经验、兴趣与价值 观察者对学生的固定印象
四、课堂观察的内容与对象
(一)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行为
师生互动与教育成效之间的关系 学生的态度及其行为表现(如投入或非投入学习) 学生行为改变或习惯建立(如学习策略的形成与改变) 学生学习过程的某一或某些特定方面(如课堂言语) 教师教学中讲课的清晰程度 教师教学中教学手段方法的变化 教师教学中的某一或某些特定方面(如提问、表扬) 教育实验及课程开发的过程和结果 观察学习氛围 观察课堂管理
课堂观察的方法、方式或技术
六、课堂观察研究的举例
观察提问、课堂管理、教师课堂讲 授、学生课堂行为
不定向观察
一、课堂观察的含义与特点
(一)课堂观察的含义
“对课堂的观察”(介宾结构) “观察课堂”(动宾结构) 1、课堂 学校教育的基本场所与基本单位 学校教育真正发生的地方 目前最为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复杂而特殊的教育场景
课堂事件多样且变化迅速 课堂事件的即时性与同时性 “事件流”不断被中断 课堂的脉络性或外在影响
2、观察
最低层次的观察:日常的不自觉的观察 个体在实践中有意识或无意识自然习得的能力, 是知觉心理的一部分,是在不自觉中进行的。 (日常概念)
第二层次的观察:日常的细致的观察 更为细致和系统,针对某一具体情况,具有一 定目的性,但有时是不自觉进行的。 (日常概念)
最高层次的观察:科学的观察 针对具体的问题而进行的,是一个有意识的自 觉过程,具有明确的观察目的,需要事先设计 并借助一定的工具,是各种科学研究所使用的 观察。 (科学概念)
3、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是指:
1)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 2)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 3)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 4)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 5)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观察的技术与方法概述[摘要] 成都市教科院信息技术条件下通过课堂教学自我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首要的一步是掌握课堂观察的技术与方法。

本文对时下流行的一些课堂观察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了一个概略的梳理并表达了笔者的一些观点,或许对课题研究有些帮助。

[关键词] 课堂观察序一个人能够对某个问题有所知的唯一办法是听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所提出的不同意见,了解具有不同思维特点的人是如何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探究这个问题的。

所有有智慧的人都是通过这种途径获得其智慧的,人的智力的本质决定了只有这种方法才能使人变得聪明起来。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自由论》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然而,有效地反思必然基于有效的课堂观察。

可以这样说,没有课堂观察就没有教学反思。

课堂观察,萌芽于上世纪20年代,50年代贝尔斯的互动分析技术拉开了课堂量化研究的序幕,60年代弗兰德斯的师生语言互动分析系统FIAC开始了现代意义的课堂观察,70年代“课堂人种志”方法引入课堂观察,90年代霍普金斯的《教师课堂研究指南》系统地论述了课堂观察……课堂观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日趋成熟。

有资料显示,上世纪末我国才开始关注这一概念和与之相关的话题。

一、课堂观察的概念课堂观察,指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的感官及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地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这是目前比较公认的对课堂观察的定义。

当然,也有学者说得更具有操作性——课堂观察是一种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

它将课堂中的问题具体化为序列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彼此联系的空间单元,并透过对序列观察点的时间与空间单元的定格、扫描、统计、描述和记录等操作,得出观察结果。

这些结果能够促进教师进行反思、分析、推论,并由此促使教师教学实践行为的改进,最终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我们看到,课堂观察是一种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是一种比较公认的看法。

所以,课堂观察表现出科学研究方法的共性:目的性:为教师的反思提供资料和数据,以达到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在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成长的同时促进教师成长的目的。

系统性:它是由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方法、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的行为系统。

理论性:它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的一种专业行为。

比如,量化分析必然用到统计学。

又比如“人种志”研究方法的引入等等。

唯有如此,才能保证观察结果的客观性和数据的真实性。

实践性:不仅它的观察对象是课堂教学实践,他本身也是一种操作性极强的实践活动。

事实上,任何科学研究都离不开观察,教育科学研究尤其如此。

二、课堂观察的分类不同的分类标准,会产生不同的分类,这样才能够使我们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和理解课堂观察。

以下列举常见的几种分类:1、按对观察对象和情景是否严格控制分类:(1)自然观察:不对课堂施加控制而进行的观察。

(2)实验观察:设计具有特殊要求的课堂情景,并严格控制观察测量对象的课堂观察。

2、按观察者是否借助观察设备分(1)直接观察:现场感知的课堂观察;(2)间接观察:借助录音、录像等设施观察。

3、按观察者是否参与研究对象的活动分(1)参与观察:观察者参与被观察者组织的活动,通过与被观察者的互动深入了解被观察者的行为模式和文化特征。

(2)非参与观察:观察者不介入被观察者的活动而置身于课堂静静之外。

4、按观察范围和系统化程度分(1)开放式:不做主观判断的真实记录;(2)聚焦式:针对观察焦点进行观察;(3)结构式:用记号对观察事件进行的统计与记录;(4)系统式:利用编码量表等系统分析工具对课堂进行观察。

5、按搜集资料的属性分(1)定量观察:以结构化方式收集资料,并以数字化方式呈现资料的课堂观察;(2)定性观察:以质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以非数字化的形式呈现资料的课堂观察。

6、按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关系分类(1)自我观察:通过观察教学录像观察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

(2)非自我观察:现场或通过录像观察同伴的课堂教学行为。

三、课堂观察的要素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为自己设定的教学任务,使整个课堂的起点和归宿。

我们要观察教师的是否能够清晰地表述自己的目标——把课程目标具体化为教学行为为目标,行为主体当然是学生,行为条件要明确限定,行为动词要具体清晰、可操作、可监控,表现程度要说明具体水平。

2、教学指导方式教学指导方式要有助于学生多角度理解知识,要适合有差异的学生群体,要生活化。

3、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要清晰,教学策略符合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

4、学生参与学生参与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和梯度。

5、学习效果学生的课堂情趣预期、内容预期和对教师的态度预期得到满足,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和计划是否一致,课堂教学是否有一定的拓展度,课堂思维品质是否达到较高的水平——师生情感交融、思维活跃、表现出一定的超越教师预期的结果。

四、课堂观察的维度1、学生活动(1)课前准备。

课前是否有准备?准备了什么?多少人做了准备?怎要准备的,准备任务完成得如何?(2)倾听程度。

有多少人倾听教师讲课和同学发言?倾听的时间多少?有哪些记笔记等辅助行为?多少人有这些行为?(3)合作互动。

有哪些合作互动行为?参与提问和应答的有多少?参与小组讨论的情况如何?合作学习的程度如何?(4)自主学习。

有多少人多少时间以什么方式进行自主学习?(5)学习目标。

有多少人清楚本节课学习目标?那些证据表明学习目标达成情况?2、教师活动(1)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的逻辑关系、设计依据是否清楚?怎样围绕目标开展的?时间分配如何?有没有证据表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很有特色?(2)内容呈现。

讲解的效果怎样?有哪些辅助行为?板书设计是否合理?媒体使用是否恰当?实验等动作表现的规范程度如何?(3)师生对话。

提问的时机、对象、次数如何?问题类型、结构、认知难度怎样?搭理方式如何?问题和内容的契合度怎样?(4)学习指导。

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5)教学机智。

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境的突发事件的?表现了哪些非语言行为?效果如何?3、教学过程(1)教学目标。

预设的学习目标是如何呈现的?目标设计的依据可靠吗?有无新生成的教学目标?如何处理的?(2)教材研究。

采用了哪些策略处理教材?照顾到学生实际了吗?怎样凸显学科特点的?课堂生成了哪些内容?如何处理的?(3)策略实施。

预设了哪些学习策略?与学习目标的时合度如何?有没有关注学法指导?情景创设的情况如何?(4)过程评价。

采用了哪些评价行为?如何获得评价信息的?如何利用评价信息的?效果如何?(5)课程资源。

预设了哪些课程资源?生成了哪些课程资源?利用得如何?4、课堂文化(1)课堂思考。

怎样指导学生独立思考的?怎样对待学生的错误?学生表现出哪些思考行为?学生的思考习惯如何?(2)民主氛围。

课堂有无规则保障学生话语权?如何处理学生中的不同意见的?学生参与课堂的活跃度如何?有无关爱学生的行为(如关注特殊学生)?(3)创新意识。

教学设计、情景创设和资源利用如何服务于创新的?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教师如何对待学生的奇思妙想的?(4)课堂特色。

教师个人特殊的人格魅力的表现如何?在教学方面体现出哪些特色?师生关系中体现了哪些特色?五、教学观察的基本流程我们以备课组为观察活动主体,来说明教学观察的工作流程。

1、思想准备确定观察主题,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通常是被观察者说课,同伴向被观察者提问和被观察者进一步阐述自己的教学意图,同伴们一起商议确定观察点分工。

2、技术准备准备观察工具。

例如。

座位表、观察量表、问卷表、录音或录像机等等。

3、现场观察和记录课中观察收集信息。

例如,完成量表的基本信息记录,全息录音录像。

4、课后效果观察观察者了解学生(例如,问卷、访谈、测验),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个别交流,分析整理录音录像资料,完成量表的统计分析。

在以上基础上进入课后讨论:围绕观察主题解决问题——被观察者反思,观察者报告观察分析结果(简要说明几个结论,立足证据必要推论,有回应,不重复,有反思和改进意见),提出大家一致认可的问题解决办法(表现为对课堂教学的改进意见,对问题解决的意见,对今后同类课的改进意见等)。

六、教师在教学观察中的角色定位课堂观察需要一种教师之间的亲密和谐的氛围,只有课堂观察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而非一种规定的任务而表现出教师之间的一种非正式的专业交流时,我们才能分享其中迸发相互来的教育智慧。

要形成这种氛围,就需要对课堂观察的正确认识,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

1、观察者观察者要尽量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并虚心地询问被观察者产生这些优点的原因。

如果这些优点正式自己的不足,那就要思考如何利用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弱点。

如果发现别人的不足也是自己的不足,那就可以共同探讨如何克服这些不足。

总之,要抱着学习的心态,抱着拓展自己的教学视野的心态,抱着改进自己课堂教学的心态,抱着共同探究教学问题的心态去进行课堂观察。

不要以一个指导者、批评者的心态去观察课堂,不要抱着带上挑剔眼光甚至有色眼镜去鉴别或试图改变别人的课堂的心态观察课堂,不要刻意为表现自己的评课能力去观察课堂。

2、被观察者被观察者要把观察者看成自己的同伴,要想到别人是来帮助自己的。

自己正好有机会向他人学习,正好有机会倾听来自不同人的意见。

观察者是一群不需要你付出成本的志愿者,何乐而不为呢?被观察者要诚恳地表述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课堂上展示真实的自我,不必掩饰。

在课后反思的时候,要认真听取同伴的意见,即使是你不可接受的意见,也要抱着“闻者足戒”的态度。

相信同伴的意见都是善意的。

在一个教学实践的共同体中,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角色是经常互换的。

所以,真诚的合作,真实地研究,共同进步,才能永葆这个共同体的活力与友好。

七、常见的课堂观察举例1、田野笔记法观察者以书面语言的形式,记录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的有关信息的一种定性的观察方式。

2、记号体系分析法预先列出需要观察和可能发生的行为,并编制好记号体系观察表,对每一种计划观察的时间或行为发生时做个记号,观察后记录记号数量和行为所发生的频次,再进行深入分析。

例1.四何问题分析法:例2:Student and Teacher分析法课堂行为分为S行为和T行为,分类简单易于定量观察,记述模糊更加客观可靠。

设定采样频率,对课堂现场或录像进行采样,记录学生行为S或教师行为T。

步骤1、数据采集(通常30妙作为时间间隔)2、描绘ST图3、计算Rt和Ch值4、教学模式分析用纵坐标S 、横坐标T 的坐标纸描述,原点是记录起点。

(1)计算教师行为占有率 Rt=Nt /NN :采样总数,Nt :教师行为数。

(2)计算师生行为转换率Ch=(g-1)/N ,g例 TT S TT S T ,中g=5 Rt 越大教师行为越活跃 Ch 越大师生互动越活跃3、常见的几种分类测评观察工具 (1)编码记录表例,国际上比较著名的弗兰德斯互动分类体系(FIAC)例,师生语言互动水平和即效检核表(2)行为检核表例,学生学习投入状态观察表(3)等级量表例,教师教学情况评定量表姓名性别年龄任教班级课题时间当然,所列的方法和表格只是众多方法和表格的一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