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成就和发展14页word文档

合集下载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将应急管理工作与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大局密切联系起来,科学谋划,扎实工作,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在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及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一定成绩,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明显增强。

一、应急管理体系基本情况(一)应急管理体制基本理顺。

按照“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原则,初步建立健全了**县应急管理体制。

成立了**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下设县抗旱防汛指挥部、抗震救灾指挥部、突发地质灾害指挥部等33个专项应急指挥机构。

县应急管理办公室于2012年10月12日经市、县编委批复设立,为副科级事业单位,隶属县政府办公室管理,核定事业编制3名,主任由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兼任,设专职副主任1名。

主要职责是承担县应急委员会日常工作,办理和督促落实国家、省、市应急办和县委、县政府的应急决定事项;组织编制、修订县总体应急预案,组织审核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综合协调全县应急管理体系及应急演练、保障和宣传培训等工作.(二)应急平台建设正在起步。

目前,我县尚未建成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应急平台建设也尚处于规划起步阶段。

目前,主要依托县政府办公室开通的中国移动“农政通”平台、农牧部门“农业信息网”平台,可同时向全县各乡镇、街道、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办公室负责人发送应急信息,实现信息快速传递和共享,并将县政府值班室与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办公室确定为信息互通联络点,第一时间传达县政府领导的指示安排和工作部署及要求。

对省政府配备的2台海事卫星固定电话和2台海事卫星移动电话,在值班室设立应急电话专柜,实行集中存放、规范管理,确保紧急状态下信息联络畅通。

(三)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

2012年,县政府应急办组织各部门、各单位重新修订完善了《**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33个县级专项应急预案,现已编制成应急预案汇编.组织指导各乡镇、城关街道和县直有关部门、单位修订完善了乡镇、部门专项应急预案,以此指导全县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县的应急预案体系.(四)应急队伍规模逐步扩大.基本形成了以公安、武警、民兵预备役为骨干力量,以抗旱防汛、医疗救护、森林草原防火等专业队伍为基本力量,以乡镇、企事业单位专兼职人员为辅助力量的应急队伍体系.目前,我县公安系统有应急人员94人,消防系统有应急人员34人,卫生系统有重大疫病应急人员350人,畜牧系统有动物重大疫病应急人员15人,森林防火系统有应急人员252人,安全生产系统有应急人员8人,组建成立防汛抢险应急分队11支共600人,机动专业抢险队伍30人,环境监察人员11人,水、电、油、气等工程抢险救援人员30人。

应急体系机制建设情况汇报

应急体系机制建设情况汇报

应急体系机制建设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应急体系机制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下面,我将从应急体系建设的整体情况、重点领域的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等方面进行汇报。

首先,我国应急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不懈努力,我们已经建立了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的应急管理体系,形成了由国务院领导、相关部门协调、地方负责、社会参与的应急管理体系框架。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也相继建立了应急管理机构,健全了应急预案体系,不断提升了应急资源保障能力。

其次,重点领域的应急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

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重点领域,我们加强了应急预警监测体系建设,完善了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强化了应急物资储备和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了应急指挥协调能力,加强了信息化技术支持,有效提升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然而,应急体系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是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法治化水平。

二是应急资源整合利用不够充分,需要加强资源共享和协同配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是社会参与度有待提高,需要加强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形成全社会共同应对突发事件的合力。

为了进一步加强应急体系机制建设,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快完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提高法治化水平;二是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和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三是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四是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经验,提高我国应急管理水平。

总之,我国应急体系机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不断完善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应急管理能力,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实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应急治理能力建设情况汇报

应急治理能力建设情况汇报

应急治理能力建设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应急治理能力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下面就我国应急治理能力建设情况进行汇报:一、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我国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完善,2019年出台了《应急管理条例》,明确了国家应急管理的总体要求、组织体系和职责分工,为应急治理能力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应急能力不断提升。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了对应急救援队伍、物资储备和装备的投入,提高了应急救援能力。

同时,开展了大规模的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了应急处置的实战能力。

三、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成果显著,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提高了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应急决策和指挥调度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社会参与度不断提高。

社会各界对应急治理的参与度不断提高,建立了多层次、多渠道的社会组织应急救援体系,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应急管理格局,为应急处置提供了更多的力量和资源。

五、国际合作不断加强。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应急管理合作,加强了与国际组织和邻国的交流与合作,参与了多项国际救援行动和应急援助,提高了我国在国际应急管理领域的影响力和地位。

总的来看,我国应急治理能力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应急治理能力建设的投入,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为确保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希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继续高度重视应急治理能力建设,加强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推动应急管理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为实现国家应急管理的现代化目标不懈努力。

中国特色应急管理发展方向

中国特色应急管理发展方向

中国特色应急管理发展方向一“五化”: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的方向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伟大成就,是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的一面镜子。

经验和教训往往如同一个钱币的两面,经验总结和提炼得越是深刻、到位,发现不足和思考改进就可以越深入、准确。

现代社会突发公共事件呈现高度复合型的趋势,也暴露出我国应急管理还存在不少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地方。

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基本思路是:综合化、系统化、专业化、协同化、规范化。

(一)根据综合化要求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本预案”。

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规定,“每一次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都要进行预案的重新评估和修订”。

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实践中,应急预案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例如,有的应急预案操作性不强,上下“一般粗”,有的基层应急预案缺乏细节规定和执行主体的规定;有的预案部门色彩重,一个应急预案与另一个预案上下左右“不对接”,部门之间、部门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连接还显得不够紧密,预案的统筹作用发挥不出来;对特别重大的突发公共事件预案考虑不够周密,“顶端”事件缺乏有针对性的预案等。

面对应急预案中普遍存在的这些问题,应该按照综合化的要求,进一步增强预案的全面性、科学性、针对性和操作性。

(二)运用综合化、系统化思维改进分类、分级管理我国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有其科学依据。

这样分类,有助于了解相关性强的突发公共事件所具备的共同性质,有助于把握应急管理的规律和应对的重点。

例如,自然灾害类应急管理的重点是提高预报水平,增强预警能力,增加物资储备,提高救助力度;事故灾难类应急管理的重点是加强各级政府对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制,增强救援的能力和科学化程度;公共卫生类应急管理的重点是加强预防,做好防疫工作,提高信息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社会安全类应急管理的重点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及时化解社会风险,果断处置群体性骚乱。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汇报(三篇)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汇报(三篇)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汇报一、概述应急管理体系是指以应急管理为核心,通过建立组织、制度、技术手段等一系列措施,确保应急管理工作的规范、高效运行,使组织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和灾害事故,减少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建设目标本次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目标是: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加强组织建设,完善制度体系,提升技术手段,并且持续改进和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效能。

三、组织建设1. 建立应急管理领导机构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机构,并建立了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和协作。

2. 制定明确的职责分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明确了各部门、单位在应急管理中的职责,确保各方面的力量得以合理利用,协同作战,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整体效能。

四、制度体系建设1. 完善应急预案根据实际需要,制定了各类突发事件和灾害事故的应急预案,提供详细的组织流程和应急措施,确保各种情况下的有效应对和处置。

2. 建立健全的信息报送和发布制度建立了信息报送和发布制度,明确了信息上报的程序和要求,及时将各种灾害事故的情况和应对措施向社会公布,提高信息的可靠性和透明度。

五、技术手段建设1. 建设应急指挥调度中心建立了现代化的应急指挥调度中心,集成了各类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提高应急指挥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 提升应急装备和设施加强了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更新了救援装备和设施,提高了抢险救援的能力和效率。

六、持续改进和提升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练兵比武定期组织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和练兵比武,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应变能力,锤炼应急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

2. 加强应急管理培训和知识普及开展应急管理培训和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应急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提升全民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七、建设成果和效果通过以上建设措施的实施,取得了如下成果和效果:1. 应急响应能力显著提升建立了快速反应、科学决策、有力组织、高效协调的应急响应机制,能够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采取措施,及时控制事态,减少损失。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现将本地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向大家做一个详细的汇报。

一、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各类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构建科学、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现状(一)应急预案体系逐步完善我们已经制定了涵盖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多个领域的应急预案。

这些预案明确了各部门、各单位在应急处置中的职责和任务,为快速、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指导。

(二)应急指挥协调机制不断优化成立了应急指挥中心,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应急处置的合力。

(三)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得到加强组建了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包括消防、医疗、公安等。

同时,积极发展社会应急救援力量,鼓励志愿者参与应急救援工作,形成了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四)应急物资保障能力有所提升建立了应急物资储备库,储备了一定数量的应急物资,如帐篷、食品、药品、防护用品等。

同时,加强了应急物资的管理和调配,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调得出、用得上。

三、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部分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待提高一些预案在制定过程中,没有充分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对突发事件的风险评估不够准确,导致预案在实际应用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应急指挥协调机制还不够顺畅在跨部门、跨区域的应急处置中,还存在信息沟通不畅、协调配合不够紧密的问题,影响了应急处置的效率。

(三)应急救援队伍的装备和技术水平有待提升部分应急救援队伍的装备陈旧、技术落后,难以满足复杂、高难度的应急救援任务的需求。

(四)应急物资储备的种类和数量还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在一些特殊类型的突发事件中,应急物资的储备存在短缺的情况。

2024年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汇报范文

2024年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汇报范文

2024年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汇报范文____年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XXX单位的XXX,今天很荣幸能够向大家汇报____年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情况。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积极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和进展。

一、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背景和目标应急管理体系是指一系列的制度、机制和手段组成的,用于预防、处理和减轻突发事件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的损失的系统,在我国是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____年,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目标是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推进科技与应急管理的深度融合,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智能化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在____年,我们紧紧围绕加强立法工作,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确保应急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我们审议通过了《应急管理法》修正案,明确了应急管理组织体系、责任和权力划分,强化了预防控制和应急救援的要求。

此外,我们还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法规和规章,如救灾救援法、危险品管理法等,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加全面、明确的法律依据。

三、机构体系建设____年,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应急管理机构体系,提升了应急管理部门的组织和协同能力。

首先,我们成立了国家应急管理局,整合了原国家减灾委员会和国家救灾救援局的职责,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应急管理机构。

其次,我们在地方层面成立了应急管理委员会,提升了地方政府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视和协作能力。

此外,在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层面,我们建立了相应的应急管理机构,提高了应急管理的组织和响应能力。

四、信息化建设____年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年,我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

首先,我们建设了应急管理信息平台,集成了应急资源信息、应急事件信息、应急预警信息等多种数据,提高了信息共享和决策支持能力。

其次,我们推广了应急管理智能系统,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应急响应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了应急管理的效率和精确度。

【发展战略】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成就和发展

【发展战略】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成就和发展

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成就和发展一部文明史.就是人类不断应对并战胜各种挑战和危机的历史。

经历了2003年非典、2008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5月汶川大地震等特别重大突发事件,使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得到推进,应急管理工作步入有力、有序、有效的轨道认真总结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成就、特点和经验,充分估计、充分肯定、充分运用这一体系。

发展和完善这一体系,对于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做好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一、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历程应急管理体系是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的组织、制度、行为、资源等相关应急要素及要素间关系的总和只有建立比较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在预防、预测、预警、指挥、协调、处置、救援、评估、恢复等应急管理各环节中各方面快速、高效、有序反应,防止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或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负面影响。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在应急管理工作方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作为一个完整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始于2003年总结抗击非典的经验和教训.发展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的行政能力建设。

提高于贯彻落实科学观的实践,把应急管理摆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格局中,形成了应急管理“点”与常态行政管理“面”的结合,推动了整个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2002年秋,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

面对很不安宁的多地方,乡镇和县级领导选任实行“公推公选”的方式。

让更多的普通党员和人民群众参与到党的干部选任过程中。

与此同时,党有效地领导和组织了人民民主政治建设。

中国在有着数亿人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农村,实行全体村民的直接民主.不仅没有发生大的政治动荡,而且大大提升了广大民众参政议政的能力.没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领导和保证是难以想象的。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行政学前沿与热点作业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行政学前沿与热点作业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摘要]: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灾难多发时期,在这个时期应急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突发事件谈及应急管理,然后回顾了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兴起、发展、内容、特征及现状。

通过与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应急管理体系的对比,可以发现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以“一案三制”为核心框架的应急管理体系,但是仍然不健全,存在机构、法律不健全,资源储备不足等缺陷。

对此,我认为我国应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建立有自己特色的应急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从而实现社会稳定﹑维护经济发展和促进国家的和谐。

[关键词]: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国特色我们都知道,进入21世纪后,各种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各种疾病猖狂肆虐着人类。

当今的世界正处于一个极不稳定的时期当中。

这是一个充满风险的世界,我们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威胁,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

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都不例外,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自然条件,也可能是由于社会制度,每个国家多多少少都会发生各类让人措手不及的突发事件。

为了应对或者是解决这些突发事件,就必须要采取一些相应管理措施,这就不得不说到应急管理了,应急管理主要针对突发事件的问题而提出的。

当然由于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有差异,各个国家的应急管理也会不同。

现在,针对我国的应急管理,我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突发事件及中国进年突发事件回顾在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常常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时间和方式发生,突发事件的频率、速率和影响不断增加。

在这里,首先要解释一下什么是“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常常又称紧急事件、或危机事件,一般是指突然发生并危及公共生命财产、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需要政府立即应对措施加以处理的公共事件。

”[1]但是虽然如此,突发事件、紧急事件和危机事件仍然会有一些不同。

突发事件更加侧重于事件发生的突然、偶然,紧急事件侧重于事件的紧迫,而危机事件侧重于事件的规模。

建设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体系应急管理体系是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的组织、制度、行为、资源等相关应急要素及要素间关系的总和。

建立比较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是实现预防、预测、预警、指挥、协调、处置、救援、评估、恢复等应急管理各环节中各方面快速高效、有序反应.防止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或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负面影响的重要保障。

一、建设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的紧迫性现代社会突发公共事件呈现高度复合化的趋势.应对复合型突发事件.必须以组织化、集约化、系统化的应急管理体系形态.集中各方面的资源.从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等各个领域予以加强.才能奏效。

以往那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应急管理.“零打碎敲”的应对方式.无法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突发事件。

现代社会突发公共事件呈现高度叠加化的趋势.往往是一系列突发事件累积后一起爆发.因此表现出特别重大突发事件越来越多的现象。

这就需要有应对包括“巨灾”在内的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特殊手段。

如果没有比较完整的应急管体系.则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应急管的广、深和方面会出现捉襟见肘的现象。

现代社会突发公共事件呈现高非常规化的趋势。

一些历史上未曾发生过的.或几十一遇、几百一遇的事件.出现的频越来越高.如非典疫情、“9·11恐怖事件、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等.其确定性和危害性大大超过常规的突发事件。

应急管在决策、处置、善后等各个环节面临着巨大的新挑战.惟有建起全方位的防控和应对网络.建起比较完备的应急管体系.才有可能做好预防和应对工作.发挥应急管的作用。

二、我国应急管体系建设的历程我国是一个有着5000悠久历史的古国.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断经历着各种各样的灾害和灾难.历朝历代积比较丰富的应急管经验。

新中国建以来.我国在应急管工作方面奠定一定的基础.取得一定的成绩。

但是.作为一个完整巨大的现代社会系统工程.我国应急管体系建设的时间并长。

从建国开始到现在.我国的应急管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两代。

我国应急管理形势

我国应急管理形势
详细描述
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交通事故、公共设施事故 等频繁发生。这些事故不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 问题,对应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社会安全事件复杂
总结词
我国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群体性事件、刑事案件等社会安全事件复杂多变,对 应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案例四:某地公共卫生事件应对
总结词
快速响应、联防联控
VS
详细描述
面对某地的公共卫生事件,政府迅速启动 应急预案,加强疫情监测和防控。实施隔 离、治疗等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 康和生命安全。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共 同应对全球公共卫生挑战。
案例五:某跨国合作应对国际突发事件
总结词
积极参与、贡献中国智慧
应急管理社会化
社会参与机制建立
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管理,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 参与的应急管理格局。
志愿者队伍建设
加强志愿者队伍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志愿者在应急处置中的专业 能力和作用。
公共安全教育普及
加强公共安全教育,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应急管理与日常管理的融合
常态化应急管理
详细描述
在某跨国合作应对国际突发事件中,我国积 极参与,与其他国家共同应对挑战。提供人 道主义援助、分享救援经验和技术支持,为 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THANKS
感谢观看
应急队伍组建
组建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确保 在实战中能够迅速、准确地采取应对措施。
资源调配机制
建立完善的资源调配机制,确保在应对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准确 地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
02
我国应急管理面临的挑战

新时代国家应急管理体制创新发展

新时代国家应急管理体制创新发展

新时代国家应急管理体制创新发展一、中国国家应急管理体制的背景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飞速发展,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各种自然灾害、技术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发生。

这些突发事件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社会安定造成了巨大威胁。

国家应急管理体制作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机制,日益成为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新时代国家应急管理体制创新发展的重要性1. 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和技术事故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新时代国家应急管理体制的创新发展能够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及时救援伤亡人员,减少损失。

2. 促进社会稳定:突发事件容易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例如恐慌、恐惧和社会矛盾的激化等,新时代国家应急管理体制的创新发展可以为社会稳定提供坚实的保障。

3. 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国家应急管理体制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新发展,可以提高国家危机管理的能力,减少灾害损失,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4. 适应全球化挑战: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面临着共同的挑战,例如恐怖主义、气候变化和公共卫生事件等。

新时代国家应急管理体制的创新发展可以提供有效的响应机制,加强国际合作,应对全球挑战。

三、新时代国家应急管理体制创新发展的主要内容1. 加强顶层设计和法律制度建设:加强国家应急管理顶层设计,将国家应急管理体制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整体规划,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国家应急管理法律体系。

2. 完善机构设置和职责布局:建立健全国家应急管理机构和地方应急管理机构,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应急管理职责,推动科学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3. 加强能力建设和技术支持:加大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力度,提高应急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技术,提高应急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4. 强化国际合作和应急响应能力: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国际救援机构的合作,共享经验,提升我国在国际应急援助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汇报模板(三篇)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汇报模板(三篇)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汇报模板一、背景和目标1.1 背景描述:简要介绍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可以从国家应急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社会安全形势的变化等方面进行描述。

1.2 目标设定:明确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目标和效果。

可以从提升应急能力、减轻灾害损失、保障社会稳定等方面进行设定。

二、体系架构2.1 体系基本架构:概述应急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和组成部分。

可以从组织机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应急预案等方面进行介绍。

2.2 体系关系图:利用图表形式展示应急管理体系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和沟通机制。

三、重点工作3.1 法律法规建设:介绍已经出台和正在制定中的法律法规,以及与应急管理相关的政策文件和规范性文件。

重点介绍应急管理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

3.2 组织体系建设:介绍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织机构,包括国家、省级、地方三级应急管理部门的设置和职责划分。

3.3 应急指挥中心建设:介绍应急指挥中心建设的情况,包括总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系统建设等。

3.4 预警预报体系建设:介绍应急预警预报体系的建设情况,包括预警设备更新、技术支持改进等方面。

3.5 应急演练和培训:介绍应急演练和培训的组织和开展情况,包括应急演练的类型和频次、培训的内容和覆盖范围等。

四、重点成效4.1 应急能力提升:概述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取得的能力提升成效,包括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队伍建设、应急救援能力等方面。

4.2 灾害损失减轻:介绍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对减轻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影响,可以通过具体案例进行说明。

4.3 社会稳定保障:介绍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对社会稳定和秩序的保障效果,包括突发事件处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等方面。

五、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5.1 存在问题:梳理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可以从法律法规落实不到位、应急响应机制不够灵活、应急意识还需提高等方面进行归纳。

5.2 改进措施:提出解决问题和改进现状的具体措施和建议,可以从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完善应急预警系统、加强应急培训和演练等方面进行说明。

中国的应急管理体系ppt

中国的应急管理体系ppt

信息收集与评估
信息收集与评估是指及时 收集和评估有关突发事件 的各种信息,对可能发生 的突发事件进行预警。
决策机制
统一指挥
在应急管理中,统一指挥是指 由应急管理部门统一指挥、协 调各级政府和部门,确保应急
响应的快速、高效。
分级管理
分级管理是指在应急管理中,按 照突发事件的不同性质、危害程 度和范围,实行不同级别的应急 响应。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 共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和经济损失,维护社会稳定。
VS
研究意义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的重要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有利于提高应 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 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同 时,也有利于推动全球应急管理事业的发 展。
尽管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应对一些复杂和大规模突发事件时,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应急 预警体系不够完善、应急物资保障能力不足等。
研究展望
加强应急预警能力建设
未来我国应进一步加强应急预警能力建设,完善 预警信息发布机制,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为应急处置提供更加及时有效的信息支持。
加强应急管理培训与演练
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应急管理干部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管理人员的能力和 水平,加强各级政府之间的协调配合。
提升技术水平
推进应急管理科技创新
加强对应急管理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应急管理的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推动新 技术、新装备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建设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
各级政府应建设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整合各类应急管理信息资源,提高信息收 集、传递、处理和利用的效率,为应急决策提供支持。

中国的应急管理体系

中国的应急管理体系

推进应急信息化建设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进 应急信息化建设,提高应急管 理的智能化水平。
完善应急法律法规
加强应急法律法规建设,为应 急管理工作提供法制保障。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
加大对应急队伍建设的投入, 提高应急救援Leabharlann 力和水平。加强跨区域协调合作
完善跨区域、跨部门的应急协 调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信息 互通和协同应对。
背景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各类突发事件和危机事务频繁 发生,对应急管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作为一个人 口众多、地域广阔、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加强应急管理体 系建设尤为重要。
体系建设目标与原则
目标
建立健全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 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 理机制,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
对演练过程进行全面评估,总结经验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撰写评估报告
根据评估结果,撰写详细的评估报告,为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完善提 供依据。
持续改进提升
针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持续提升应急管 理水平。
07
应急管理体系挑战与对策
面临的主要挑战
自然灾害频发
中国地域辽阔,自然灾害种类多、频率高, 对应急管理体系提出更高要求。
中国的应急管理体系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 应急管理体系概述 • 应急管理法律法规 • 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 应急资源保障能力 • 应急响应与处置流程 • 应急培训与演练实施 • 应急管理体系挑战与对策
01
应急管理体系概述
定义与背景
定义
应急管理体系是指国家层面处理紧急事务或突发事件的行政 职能及其载体系统,是政府应急管理的职能与机构之和。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汇报近年来,我们社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灾害和突发事件,如地震、火灾、恐怖袭击等。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和社会对应急管理的重要性越发重视。

本文旨在汇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情况,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一、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现状1.法律法规建设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与应急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方向和指导原则,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2.组织管理体系建设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建立了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分层级、分专业负责,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

同时,各地也加强了与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的合作与协调,形成了多元参与的格局,提高了应急管理的工作效率。

3.信息化建设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

各级政府建立了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了应急资源的共享和调度,提高了应急响应能力。

同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加强了对突发事件风险的预测和分析,提高了预警预报的准确性。

4.能力建设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应急管理培训和演练活动,提高了相关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同时,加强了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升了应急救援的快速响应和救援能力。

此外,还加强了应急装备的研发和更新,配备了更为先进的救援工具和设备。

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1.法律法规执行不到位尽管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执行不到位或执行不严格的问题。

一些地方对于应急管理工作的法律责任追究不力,导致应急管理措施不能得到有效实施。

2.应急资源调度不畅应急资源调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在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之间的协调合作上存在一定困难。

在突发事件中,应急资源的调度不及时、不合理,可能导致救援工作效率低下。

3.信息共享不充分尽管已经建立了应急管理信息平台,但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仍然存在一定障碍。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我们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面的工作情况。

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断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汇报:一、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一)应急管理组织体系逐步健全成立了以_____为组长的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

同时,在各部门、各单位设立了应急管理工作联络人,建立了覆盖全区的应急管理组织网络,确保应急管理工作的高效协调运转。

(二)应急预案体系不断完善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我们组织编制了各类应急预案,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

截至目前,共制定了_____个总体应急预案、_____个专项应急预案和_____个部门应急预案,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应急预案体系。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应急预案的演练和修订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整合了公安、消防、医疗、交通等部门的应急救援力量,组建了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

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形成了以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为主力,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支撑,社会应急救援队伍为补充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目前,全区共有各类应急救援队伍_____支,应急救援人员_____人。

(四)应急物资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建立了应急物资储备库,储备了各类应急物资,包括抢险救援器材、防护用品、医疗急救用品等。

同时,加强了应急物资的管理和调配,建立了应急物资调拨机制,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足额地调运应急物资。

(五)应急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深入开展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应急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了公众的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国内外应急管理体系发展现状与成果

国内外应急管理体系发展现状与成果

国内外应急管理体系发展现状与成果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引言应急管理在面对灾害和危机时显得至关重要。

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成就与发展

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成就与发展

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成就与发展首先,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在法律法规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自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出台以来,我国应急管理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进行了修订,更加明确了应急管理的原则、职责和统一指挥系统的建立。

此外,还制定了一系列配套的应急管理法规,如《水污染防治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为应急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其次,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注重了组织体系的建设。

中国建立了由国家、省、市、县四级应急管理机构组成的统一指挥体系。

国家级应急管理机构升格为国家应急管理部,实现了应急管理的专业化和系统化。

同时,迅速构建了全国、省、市应急管理应急指挥体系,提高了应急响应的效率和指挥的科学性,有效应对了各类突发事件。

第三,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重视了国际合作与交流。

在全球化背景下,突发事件往往具有国际性和跨国性,需要各国共同应对。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间的应急管理合作与交流,与国际组织、其他国家在应急管理领域展开广泛合作。

同时,中国还举办了多场国际性的应急管理会议和培训,为其他国家提供技术支持与人员培训,促进了国际间的经验互换与共享。

最后,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注重技术支持与创新。

近年来,中国加大了对应急管理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了应急管理的科技含量和水平。

例如,在无人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应急管理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技术突破。

这些创新技术的应用,提升了应急救援的效率和准确性,为救灾救援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与发展。

在法律法规、组织体系、国际合作、技术支持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应急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和需求,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应急管理体系,为人民群众的安全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成就和发展一部文明史.就是人类不断应对并战胜各种挑战和危机的历史。

经历了2003年非典、2008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5月汶川大地震等特别重大突发事件,使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得到推进,应急管理工作步入有力、有序、有效的轨道认真总结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成就、特点和经验,充分估计、充分肯定、充分运用这一体系。

发展和完善这一体系,对于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做好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一、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历程应急管理体系是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的组织、制度、行为、资源等相关应急要素及要素间关系的总和只有建立比较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在预防、预测、预警、指挥、协调、处置、救援、评估、恢复等应急管理各环节中各方面快速、高效、有序反应,防止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或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负面影响。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在应急管理工作方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作为一个完整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始于2003年总结抗击非典的经验和教训.发展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的行政能力建设。

提高于贯彻落实科学观的实践,把应急管理摆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格局中,形成了应急管理“点”与常态行政管理“面”的结合,推动了整个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2002年秋,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

面对很不安宁的多地方,乡镇和县级领导选任实行“公推公选”的方式。

让更多的普通党员和人民群众参与到党的干部选任过程中。

与此同时,党有效地领导和组织了人民民主政治建设。

中国在有着数亿人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农村,实行全体村民的直接民主.不仅没有发生大的政治动荡,而且大大提升了广大民众参政议政的能力.没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领导和保证是难以想象的。

党领导和驾驭民主政治的本领也因此得以大大提高.从而为人民民主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尽管改革开放过程中也充满了不同的意见和争论.执政党也曾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但是,中国共产党吸取以往的教训,一方面通过发展党内民主.让党员的意见能够得到表达,另一方面对于党内的问题尽可能依照党章,根据民主程序加以处理.而不是借助社会运动的方式处理党内问题。

这是中国共产党吸取以往经验教训而在政治上不断成熟的重要体现。

实践证明,在推动民主政治建设中不断发展党内民主,提高民主执政能力,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内民主发展的又一条重要经验,也是党内民主不断发展的重要机制。

世界,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

2003年春,我国遭遇了一场由非典疫情引发的从公共卫生到社会、经济、生活全方位的突发公共事件。

党和国家及时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性和应急管理体系缺失等问题,提出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建设的重大命题。

2003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要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真正使这次防治非典斗争成为我们改进工作、更好地推动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随后国务院提出“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几乎与抗击非典同时,我们党确立了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都对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做出部署、提出要求。

党和国家从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着力加强应急管理制度建设。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深刻分析了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提出“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加快的围际环境,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必须加快推进改革”,“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风险的能力。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执行力的层面.进一步提出“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2006年8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正式提出了我国按照“一案三制”的总体要求建设应急管理体系。

《决定》指出:“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

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提高突发公共事件管理和抗风险能力。

”至此,这三次党的全会基本完成了我国应急管理体系框架的蓝图设计工作。

党和国家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中。

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定位。

2006年3月,国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第一次提出“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新局面”的要求。

在这个总要求下,提出“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

提高处置突发性事件能力”。

党和国家把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明确了应急管理的定位、目标、任务和政策。

2005年,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006年.国务院召开第二次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进一步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2007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

全国31个省区市都成立了省级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国家防汛抗旱、抗震减灾、海上搜救、森林防火、灾害救助、安全生产等应急管理专项机构职能得到加强。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制”的任务。

2008年6月。

在经历南方雪灾和汶川地震后.党中央、国务院深入总结我国应急管理的成就和经验,查找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的方针政策。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大力提高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

要认真总结抗震救灾的成功经验,形成综合配套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建立健全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提高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又站到了历史的新起点上。

我国在应急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的工作,通过对“三点一面”的总结,回答了历史提出的三大课题:第一,在新的历史时期政府如何认识风险。

怎样防范和应对风险:第二,要建设什么样的应急管理体系。

怎样建设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体系:第三,应急管理体系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什么关系。

怎样通过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推动国家治理方式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核心框架我国政府在加强应急管理中.突出重点,抓住核心,建立制度,打牢基础,围绕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建设,构建起了应急管理体系“一案三制”的核心框架。

(一)应急管理体系中的预案建设预案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龙头,是“一案三制”的起点。

预案具有应急规划、纲领和指南的作用,是应急理念的载体,是应急行动的宣传书、动员令、冲锋号,是应急管理部门实施应急教育、预防、引导、操作等多方面工作的有力“抓手”。

制定预案.实质上是把非常态事件中的隐性的常态因素显性化,也就是对历史经验中带有规律性的做法进行总结、概括和提炼,形成有约束力的制度性条文。

启动和执行预案,就是将制度化的内在规定性转为实践中的外化的确定性。

预案为应急指挥和救援人员在紧急情态下行使权力、实施行动的方式和重点提供了导向,可以降低因突发公共事件的不确定性而失去对关键时机、关键环节的把握,或浪费资源的概率。

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和精心指导下,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国已制订各级各类应急预案130多万件,涵盖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之网基本形成。

预案修订和完善工作不断加强,动态管理制度初步建立。

预案编制工作加快向社区、农村和各类企事业单位深入推进。

地方和部门联合、专业力量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应急演练有序开展。

应急预案体系的建立,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发挥了极为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二)应急管理体系中的体制建设我国应急管理体制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建立。

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中央政府坚强领导.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各负其责,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应急管理体制。

从机构设置看,既有中央级的非常设应急指挥机构和常设办事机构.又有地方政府对应的各级应急指挥机构。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了由本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驻当地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有关负责人组成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了相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组织、协调、指挥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建立了志愿者制度.有序组织各类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参与到应急管理中去。

从职能配置看,应急管理机构在法律意义上明确了在常态下编制规划和预案、统筹推进建设、配置各种资源、组织开展演练、排查风险源的职能.规定了在突发公共事件中采取措施、实施步骤的权限,给予政府及有关部门“一揽子授权”。

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中职能“缺位”问题正在得到解决。

从人员配备看,既有负责日常管理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行政人员和专司救援的队伍。

又有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

(三)应急管理体系中的机制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初步建立了应急监测预警机制、信息沟通机制、应急决策和协凋机制、分级负责与响应机制、社会动员机制、应急资源配置与征用机制、奖惩机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城乡社区管理机制、政府与公众联动机制、国际协调机制等应急机制。

另外,特别针对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加强机制建设。

如以往在信息披露和公众参与方面存在缺失,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党和政府注意发挥信息发布机制和志愿者机制的作用.主动向社会发布灾情报告.举行记者招待会或以其他形式与社会直接面对面沟通,大量媒体记者包括境外媒体记者被允许进入灾区进行采访和报道,增强了政府信息公开的时效性与权威性,避免了谣言的传播,有效引导了舆论导向,稳定了人心。

又如,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关于怎样开展与国际社会合作的经验以前并不多,经过近几年实践摸索,建立了减灾国际协作机制,在特大灾害中邀请有丰富经验的外国和境外救援人员参与救灾。

同时,我国在建立应急管理机制的过程中还与探索建立绩效评估、行政问责制度相结合,已形成了灾害评估、官员问责的一些成功实践范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