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7开国大典》导学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7开国大典》课前导学单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7开国大典》课前导学单
读悟
重难点
1.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展现了典礼的热闹场面和毛主席的领袖风采,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无比、的心情。
2.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 ~4自然段) :主要写举行开国大典前,天安门广场上的情况;第二部分(第5~14自然段):写
. ;第三部分(第15自然段):写开国大典结束,光明充满了北京城。
2.阅读本文,首先理清顺序,理解内容,初步感受场面的氛围。其次,找出文中概括描写整个场面和具体描写某一局部的语句。再次抓住具体语句,体会“点”的特点,并结合“面"的描写,进一步感受整个场面的气氛及由此传达出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这样写的好处。
质疑
问难
预习完课文我还有以下问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7开国大典》课前导学单
姓名:家长签字:
读查
资料
了解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举行典礼的情况。
读解
字词
1.给下面的生字注音,不会的字查看教材生字表或查阅工具书。
擎( )瞻( )臻( )拂( )
2.给下面的生字组词。
宾( )爆( )宣( )制( )隆( )射( )
3.查阅工具书理解本课重点词语,并在课文中圈画出来。
典礼排山倒海 庄严 瞻仰 飘拂 检阅
读感
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基本流程。
2.体会当时们自豪、激动的心情。
3.体会写“阅兵式”时运用的“点面结合”的写法。
4.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写了哪几个大的场面?
是按顺序写的。写了、 、 、
_四个大场面
5.结合重点语句,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感受热烈、庄严的气氛。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7开国大典 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7开国大典 人教部编版

7.开国大典【学习目标】1.认识“擎”、“诞”等8个生字,会写“盏”等生字词,会读“协商”等25个词语。

2.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体会课文场面描写的方法。

3. 感受新中国诞生的激动、自豪之情,并培养学生热爱党、珍惜新生活的思想感情。

【重点】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难点】关注场面描写的方法,领会文章所表达的主题。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通读全文,学会圈点钩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借助工具书解决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书上圈画出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

【知识链接】开国大典,是指1949年10月1日15:00在北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而举行的仪式,直到21:00才结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

下午三点整,毛主席出现在大家面前,迎来了热烈的掌声。

林伯渠秘书长宣布典礼开始,乐队奏起国歌,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接着毛主席亲自按动了升旗电钮。

这时,响起了礼炮。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预习案一、给下列加粗字词注音或组词:政委()宾客()擎.着(....).诞.生.( )电.钮.( )..荣.臻.( )....聂.( )..瞻.仰.( )二、在熟读的基础概括每部分的意思: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三、填空1.请流利、有感情的读课文,并解释::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五更天:就位:肃立:瞻仰:排山倒海:2..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探究案探究点一: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理由?探究点二:“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象征什么?全文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练习案1、按要求写句子。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精品导学案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精品导学案

7《开国大典》导学案
我们在生活中要站得挺拔,坐得端
正,读得响亮,说得大方。

要做一个有精
神的学生!
教师寄语
同学们,生活让人快乐,学习让人更快乐。

学习中有许许多多的快乐,如果你觉得不是,那就是你平时没有认真学习。

认真学习的话,你会发现学习中蕴涵着无穷的快乐。

不要心存侥幸,避免贪婪心作怪。

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

但总会苦一阵子,没有开始的苦,就尝不到后来的甜。

苦苦甜甜就像一部交响曲,汇成我们的一生。

拒绝“苦”就等于关上“甜”的门。

须知,攀登的越高,走过的荆棘就越多。

学习没有捷径,只有踏踏实实的学习,一步一个脚印,成功才会属于你。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7课《开国大典》|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7课《开国大典》|人教(部编版)
-对生字词进行分类学习,如“庆”、“典”、“检阅”等,强调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和盛况。
-对课文进行逐段分析,解析作者对开国大典的描绘,理解其历史背景。
(4)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分析作者通过对开国大典的描绘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家国情怀。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开国大典》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开国大典吗?它在我国的哪个历史时刻发生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开国大典的奥秘。
5.培养审美情趣:从课文中感受作者对开国大典的描绘,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6.培养家国情怀:通过探讨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家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正确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情感氛围。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开国大典的庄严与喜庆,注意语气、语调的把握。
(2)学习生字词,掌握字音、字形、字义。
(6)审美情趣培养:如何从课文中感受作者描绘的美。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7)家国情怀培养:如何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通过讨论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理解透彻,达到教学目标。
1.情境创设: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出与开国大典相关的问题,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开国大典的了解程度不一,今后在提问时应更加注重分层设计,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

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重点与难点重点:体会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一、解题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

(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

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背诵第6~8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阅读第二段。

1、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简要叙述的典礼过程。

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

(激动、兴奋、喜悦)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

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说话。

随机点拨句子: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7 开国大典-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7 开国大典-人教部编版

豪洋双语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主备人:姓名:班级:7开国大典(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难点)3.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重点)二、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本文共有()个自然段。

2.带着激动的心情默读课文2遍,朗读3遍,读通、读顺课文。

3.给下列生字注音。

盏栏汇爆宣帜阅制坦距隆射4.在文中画出下列词语,并抄写两遍。

典礼五更天就位肃立瞻仰敌人检阅各式各样五颜六色次序陆续5.理解词语。

(1)下午三点,会场上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排山倒海”形容,文中用这一词语表达了。

(2)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挺着”本义是指,本文是指。

(二)初读感知1.课文描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文中有一句话有着伟大的历史意义,这句是。

2.填空题:课文记叙了开国大典的、、、的场面。

3.选择题:我们可以从()等方面看出这是“大典”。

A.参加人数多B会场布置隆重 C.群众热情高涨4.搜集有关开国大典的背最料填空。

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会议筹备会议决定,月日在举行开国大典。

中共中央成立了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任主任,任阅兵司令员,任阅兵总指挥,二十兵团司令员阅兵指挥所主任。

这次阅兵历时小时,场面非常壮观。

5.通过预习,你如果还有不明自的地方,就在下面写一写吧。

三、当堂检测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庄严()徐徐()欢悦()反义词:肃静()汇集()启动()2.词语搭配。

()的宣告()的声音()的掌声()的欢呼课后反思:豪洋双语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主备人:姓名:班级:7、开国大典(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导学案第1篇】《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

教学时,我们依据课文的叙述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乐曲激趣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习兴趣。

2、启发渲染:这是一首战斗的乐曲,它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

那么,新中国诞生时是怎样的盛况呢?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开国大典》这篇课文。

3、如果把“开国大典”改成“开国典礼”可以吗?为什么?(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旨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读文。

)二、自主学习,提出问题1、用你喜欢的读书习惯快速阅读课文。

如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等等。

2、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

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3、联系语境或查阅资料理解新词。

4、这篇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景?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5、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6、你最喜欢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为什么?7、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你能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如果不能,在书上做上记号。

8、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激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讨论,释疑解难1、以疑难问题为类别,让学生自由组合若干小组。

2、推荐各讨论小组讨论问题:如,第一小组:学习6个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语境理解新词;第二小组:理清段落结构,归纳段意;第三小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小组:讨论记叙的顺序。

3、各个讨论小组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展开讨论:学生先汇报学习成果,然后就疑难问题展开讨论。

讨论时,可以自由发言,相互提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最后,主持人记下已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咨询的准备。

4、各个小组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

5、问题咨询与小结。

四、探究领悟,升华情感1、出示句子: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7课:开国大典|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7课:开国大典|部编版
课题
开国大典
第二单元第__1__课时总课时__
主备人
使用人
教学
目标
1、要求会认5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8个生字,查阅工具书,理解“瞻仰、欢呼、排山倒海、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欢跃”等词。自主积累词语。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学习典礼主体部分,重点解读第七自然段。
2、反复朗读理解课文,从作者生动、形象的描绘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特色与魅力。
复案调整




一、初读课文、交流展示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读通课文,尽量读懂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
理解“瞻仰、欢呼、排山倒海、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欢跃”等词语。(方法:可以查字典,可以用想象画面,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
擎:举。
排山倒海:排,推开。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3、理解下列词语
欢呼 欢跃 肃立 肃静
板书设计开国大典
难字指导:轰膛
理解词语:瞻仰、欢呼、排山倒海、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欢跃
课文内容:大典前大典中大典后
自我评价:抓住一点收获,一点遗憾……(不要形式化的语言,要有针对性)
语文教案设计(第二课时)
课题
开国大典
第二单元第__2__课时总课时____
主备人




1、造句子:
排山倒海瞻仰
2、课内语段竞读。
文章的第7自然段。教师评价,激发学生读文热情。
3.理解书后的4题,词语联系上下文解释,并试试造句子。
4.我能把句子写生动。
例子:会场上爆发出掌声。
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开国大典》教案导学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开国大典》教案导学案

教学要求1.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

背诵第7自然段。

2.学习课文,通过文中的一个个场面描写,学会场面描写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学习课文,通过一个个场面描写,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心情。

2.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进一步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

[句导读:交代了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

]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市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

观礼台上还有外宾。

[句导读:介绍参加开国大典的人员及人数。

]段导读:第1自然段简述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等。

会场在天安门广场。

广场成丁字形。

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

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

1在一横❶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段导读:第2自然段写出了会场的位置、构造和布局。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

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

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段导读:第3自然段写主席台的位置和布置。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

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

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2[①这两句话描写了什么?能够反映什么?]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②这句话表现了什么?]3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详细介绍了开国大典前会场上的情况。

7《开国大典》(导学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7《开国大典》(导学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7《开国大典》(导学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一、课前导入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开国大典》,这是一本记录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性文献。

你知道它的来源和意义吗?下面让我们来学习一下。

二、学习目标1.了解《开国大典》的背景和意义。

2.阅读《开国大典》的节选内容,并能理解大意。

3.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三、学习内容1. 《开国大典》的背景和意义历史教育是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和人文底蕴的有效途径。

《开国大典》就是一部记录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性文献,包括了从战争年代到国家重大奖励的历程,是一部全面、系统地反映中国近现代史和解放战争史的著作。

2. 阅读《开国大典》的节选内容(1)文化背景在我们的课文中,提到了“第五个一百条”中的内容,这里所谓“第五个一百条”就是新中国建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改革法》。

这个法案的重要性是什么呢?它结束了帝制时代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历史,使得广大农民成为了中国的主人。

(2)历史背景我们知道,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人很多都是为了推翻当时的国民政府、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1949年,中国共产党宣布成立新中国,这标志着中国共产主义革命的胜利。

可革命胜利后面,面临着巨大的艰巨任务。

这时,毛泽东主席提出:“中国是一个人口极多、资源极少的大国,人民普遍贫穷,我们要打天下,要使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就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依靠广大农村。

”为了向全国人民公开宣示党的成就,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毛泽东主席提出了编写《开国大典》的建议。

3. 生字词和重点句子1.象征性2.郑重其事3.神气十足4.灿若云霞5.头昂起来,有志气6.满意于已经取得的成就,不断开拓新的成就7.奋发图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四、学习反思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你是否了解了《开国大典》的背景和意义?是否能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是否掌握了新的写作方式和表达方式?今后,我们要不断拓展我们的视野,了解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设计7开国大典(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设计7开国大典(含答案)

第一课时一、用“\”画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首都.(dōudū)飘拂.(fúfó)差.不多(chāchà)直奔.(bēnbèn)电钮.(liǔniǔ)乘.车(chénchéng)二、看拼音,写词语..jiǎnyuèjù líqízhìzhèng wěibào zhà()( ) ( ) ( ) ( )tǎn kè huìjídànshēnɡlán gāndiǎnlǐ( ) ( ) ( ) ( ) ( )三、选词填空..宣告宣布宣传宣读1.毛主席庄严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2.毛主席在群众—阵又一阵的掌声中()中央人民政府公告..3.这庄严的(),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欢呼起来..参考答案第一课时一、画去:dōu fóchā bēn liǔ chén二、检阅距离旗帜政委爆炸坦克汇集诞生栏杆典礼三、宣布宣读宣告第二课时一、读课文第二部分,将下列句子按先后顺序排列..()乐队奏国歌..()升国旗,鸣礼炮..()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林伯渠秘书长宣布典礼开始..()毛泽东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二、课内阅读..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1.用“”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2.这段文字在写法上运用了先后的方法,重点写了、,应该说他们是全场三十万人的“”..3.用“”标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个句子把比作,把比作..参考答案第二课时一、3 5 1 2 6 4二、1.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2.总分工人农民主力3.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人群海洋翻动的红旗波浪。

7《开国大典》 第一课时(学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7《开国大典》 第一课时(学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7《开国大典》第一课时(学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一、课前尝试1.你听说过开国大典这部电影吗?你知道这部电影讲了什么吗?请写下你的答案。

2.你知道今年是什么年份吗?请问这一年距离建国有多少年?3.读一读下面这句话:“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建立了。

”请从这句话中找出国家的名称、建国的时间、建国的地点。

二、课堂探究1. 阅读理解学习目标1.读懂《开国大典》节选,明白建国的历程;2.获悉建国的意义。

阅读指导本节课我们要阅读的是《开国大典》这篇文章的节选。

在阅读时,同学们要着重理解文章的内容,学习了解建国的历程以及建国的意义。

阅读时,我们可以先了解文章的大意和结构。

这篇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组织的,讲述了新中华成立前的历史和新中华成立的过程。

在阅读具体内容时,可以边看边做笔记,重点记录下关键词和疑问。

阅读内容《开国大典》节选新中华成立前的历史辛亥革命: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王朝,宣告了中国的封建君主制度的结束,标志着中国上千年的封建社会结束。

五四运动: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的一场示威活动,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相结合的开端。

延安时期:1935 年 10 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国共内战: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爆发国共内战。

1949 年,人民解放军战胜国民党,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华成立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国人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标志着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标志着中国成为了一个全新的国家。

阅读练习1.辛亥革命的意义是什么?2.五四运动的时间是什么时候?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4.1949 年 10 月 1 日,标志着中国从哪些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 团队讨论学习目标1.了解历史背景,具体内容;2.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和表达能力。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开国大典》的文章,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激发学
生对祖国的爱国情感。

2.学习《开国大典》中的语言表达方式,提供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理解《开国大典》的文章结构,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难点:分析《开国大典》中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播放PPT,介绍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阅读(25分钟)
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悉心阅读文章,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回答一些关
于文章的问题。

3.分析(20分钟)
通过分析文章中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了解词语、句式、修辞手法等的运用,掌握文学素养。

4.讨论(25分钟)
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文章中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爱情、对共和国的热爱和忠诚,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5.运用(25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就新中国成立后所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进行讨论,并选
取一个事件进行展示和小结。

6.评价(5分钟)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激励好的表现,指出不足,让学生自己找到不足之处。

四、教学资源
1.PPT资源、开国大典原文、课本、笔记本。

五、教学建议
1.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信息交流等。

2.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独立探究。

3.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工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7 开国大典【教案版】——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7 开国大典【教案版】——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桌子前面,拿起笔在纸上写着,我一直写到深夜。
我反复地写着同样的一句话:占人类总数的四分之
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巴金
课堂演练
一、选词填空。
宣告 宣读 宣布 1.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 宣读 )中 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2.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 宣布 )典礼开始。 3.这庄严的( 宣告 ),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 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4—15自然段)
自主学习
自由读课文第1—3自然段,说说你 了解了开国大典的哪些总体情况。
时间 地点
参加 人员
会场 的位 置和 布置
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第4—15自然段,圈出表 示时间或标明时间节点的词语,整理到 下面的时间轴上。
早上六 点钟
下午三 点整
阅兵式 开始
阅兵式完毕 /傍晚
晚上九 点半
提取关键语句,用小标题概括课文 描写的主要场面,完成下面的过程图。
12
“面” 的描写
多点 罗列
“点” 的描写
13
12
按照方阵的行
进顺序写的
各兵种描写 的角度不同
庄严、隆重, 气势恢宏
场面描写
群众 群众
毛主席 点面
人民空军
群众 群众 群众 群众 群众 群众 群众
海军 步兵 炮兵 战车师 骑兵师
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
群众 群众 群众 群众 群众 群众 群众 群众 群众 群众 群众 群众 群众 群众 群众 群众 群众 群众 群众 群众 群众 群众 群众 群众
《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 京举行开国大典 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 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导学案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导学案第【1】篇〗一、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升国旗→放礼炮→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阅兵式→群众*。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通过分析比较,想想哪些场面写得特别详细?哪些场面写得较为简略? (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写作特点。

)(1)教师适时引导(阅兵式最能体现开国大典的盛况。

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很多。

)(2)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的含义,体会思想感情。

理解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重、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传遍中华大地。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

“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相对的词语,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

“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欢跃”,欢腾跳跃。

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联系下文,课文对*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看书上插图:这是董希文的红色经典油画《开国大典》,形象逼真地再现了毛主席在*城楼上宣告新中国诞生了的生动而宏大的场面。

指导朗读:把重点词语表达的感情通过恰当的停顿、节奏、轻重处理用声音表现出来。

自己读、朗读、齐读指导背诵第七自然段。

理解2:“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7开国大典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7开国大典导学案
拓展分享,总结反思 1.教(学)收获或未解决的问题
2.作业(含预习) 预习第 8 课《灯光》
1.搜集郝副营长的资料及图片。 2.默读课文,想一想,“多好啊!”这句话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句 话时,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
(五)精读课文,感受场面描写。 1.自由读第三部分,交流对“红流”和“光明”的理解。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
二、巩固规律,达标检测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一(
)旗杆 一(
)电灯 一 (
) 掌声
一(
)队伍 一(
)坦克 一 (
) 红旗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
的波浪。这句话中的“海洋”指的是_____。“波浪”指的
是______。句中运用了
的手法。突出表现
了大典开始前


2. “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从这句话
中你体会到了

3.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两股“红流”分头向
东域、西城的街道路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这个句子运用了
语文
学科导学案
班级
课题 7.《开国大典》 主备人
审核人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 课时
时间
学习目标(含重、难点):
1.正确读写“盏、栏”等 14 个生字。2.正确理解并读写“爆发、旗帜、检阅、制服、坦克、距离、
汇集”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4.感受大典的盛大场面,学习课文的记叙方法。
(三)参加典礼,感受自豪。 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毛主席的言行和群众反应的语句,认真 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作简单批注。

第7课《开国大典》导学案语文(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

第7课《开国大典》导学案语文(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
含义: 毛泽东写这首诗的含义是,为了让中国人民能够像一样不向困难屈服,奋起抗争,让中国共产党度过危机。
自我评价专栏 自主学习:合作与交流:书写:综合:
问题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呢?请你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好吗?
1.我要仔细地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按_____顺序来写,先讲大典______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________的主体部分,再讲_______的盛况,最后讲____________。
2.我要快速默读课文,和同桌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___周第___课时
课题
<<开国大典》
课 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备课组审核
六年级语文组
级部审核
学生姓名
教师寄语
感恩的心。感恩历史,感恩时代,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感恩长存,人生一定是幸福的。
学习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
重难点
学习通过勾画整体和刻画局部来描写场面的方法。
课文记叙了___年___月___日在___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无比_______、_______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______的领袖风采。
(二)精读感悟:
问题2:再读课文,仔细揣摩文中描写毛主席的动作和群众反应的语句,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1.文中作者向我们描绘了开国大典的众多场面,请同学们选择你最难忘的一个场面读一读并想象当时的情景。
我要和小组成员合作学习完成下面表格:概括事件、找关键词,品重点句,读一读有关的这段话,想想当时的场面,体会感情,领悟方法。
时间
事件
群众反应(重点词)
表达感情

7+开国大典导学案.doc

7+开国大典导学案.doc

六年级语文(上)教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并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述、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重点)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3、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难点)4、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培养学生的合理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难点)第一课时一、预习检测初读课文,认字解词。

(一)、预习环节(课前完成):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2、组长组织完成字词的识记。

3、搜集关于开国大典方面的资料以及毛泽东的简介。

(二)检测环节(课上完成):1、导入新课。

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1949年的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的。

开国大典就是为了庆祝国家的建立而举行的盛大而隆重的典礼。

多少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终于迎来了开国大典的那一天,请你们说一说,看到这四个字你的心情如何?(激动、自豪、欣慰、高兴、兴奋)相信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开国大典”的那一天了。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根据老师给出的自学提示自由朗读课文。

2、检测字词的识记理解情况。

(1)注音。

擎()钮()聂()臻()(2)认读词语,并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划线词语的意思。

排山倒海城防部队五更天瞻仰肃立3、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二、合作探究1、课文描写的顺序是什么?依照顺序给文章分段,并在书上标出段意。

2、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也可以说是大典举行的几个场面,重点写了哪几个场面?)3、重难点导学:突破问题(1):采用读——画——议的方法完成。

自由读课文,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

在文中勾画出相关语句,小组内交流后,连起来说说开国大典的过程。

突破问题(2):采用读——画——议——悟的方法完成。

让学生再读课文,依据问题(1)划出重点词语并进行概括,组长组织组员交流讨论,教师点拨。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案设计编写目的本教案旨在通过对《开国大典》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同时提高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爱和热爱。

教学目标1.掌握《开国大典》的基本内容和历史背景;2.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4.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增强其对祖国和人民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内容、意义和影响;2.阅读和理解语文中的一些文言文句式。

教学难点:1.理解《开国大典》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和古词汇;2.理解《开国大典》中一些较为抽象的法律概念。

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讲解《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内容、意义和影响;2.读解法:通过让学生阅读文章,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和理解方法;3.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展开思想交流,帮助学生理解并提高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4.建立语境法:通过建立语境,让学生了解一些专业术语和古词汇的含义。

教学手段:1.多媒体设备:PPT;2.课件、图书、教学录像等教学工具;3.分组讨论;4.讲评。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师活动:1.介绍本单元教学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

2.讲解《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内容和意义。

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初步理解,了解文章的作者、时代背景、内容和意义。

学生活动:1.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2.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二课时教师活动:1.给学生讲解文章的第一段和第二段。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大意;2.引导学生学习一些高级词汇和古汉语用法。

学生活动:1.听讲并做好笔记;2.阅读并理解文章。

第三课时教师活动:1.帮助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提高阅读速度;2.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并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展开思考和交流。

学生活动:1.相互交流,分享解读心得;2.记录并总结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作为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教育的真谛在于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今天,我要分享的教学设计是围绕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展开的。

一、设计意图本次教学设计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以孩子们的实际生活为背景,引导他们了解我国历史,感受祖国的伟大。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怀,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2.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会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4. 培养爱国情怀,感受祖国的伟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感受课文中描绘的气氛。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提高朗读水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活动过程1. 导入:以我国开国大典的视频片段为例,让孩子们了解历史背景,引发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孩子们自主阅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让孩子们感受课文中的气氛。

4.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孩子们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 朗读练习:分组朗读课文,提高孩子们的朗读水平。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掌握生字词,提高朗读水平。

2. 活动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感受课文中描绘的气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课下阅读相关书籍,了解我国历史,培养爱国情怀。

通过这次教学,我希望孩子们能够了解我国历史,感受祖国的伟大,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同时,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它们分别是:导入环节的视频片段选择、自主学习环节的课文理解、课堂讲解环节的历史背景讲解、互动环节的分组讨论以及朗读练习环节的分组朗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在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简要说出上下文内容,并在朗读后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朗读体会。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涵(用时:22分钟)
1.指导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导学生阅读,说一说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2)根据学生汇报的句子进行学法指导。
①读了这段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②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这些感受?
1.默读课文,思考并试着理清课文的脉络,完成学生活动卡(一)。
(1)学生自主学习,尝试理清课文脉络。
(2)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小组成员展开交流。
(3)完成学生活动卡(一)。
2.讨论,明确:课文是按照大典前、大典中、大典后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3.小组合作。
(1)自主完成学生活动卡(二)。
(2)组内交流学生活动卡(二)。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用时:5分钟)
1.师生共同总结课文的主题。
2.总结:难忘1949年10月1日,难忘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1.总结课文的主题。
2.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师可以在朗读时用音乐渲染气氛,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学习小提示:
同学们,通过这学期的学习,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明白什么道理,时间就像日历一样,撕掉一张就不会再回来。要明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要学会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③指导朗读。
2.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
(2)教师小结并板书。
(3)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说一说重点句子的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出示重点句子的课件。
3.合作学习第四部分。
(1)指名读书,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红流”“光明”指什么?
1.播放开国大典的视频片段,引问: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
2.引导学生汇报预习情况。点拨交流资料的方法及聆听资料的技巧。
1.观看教师制作的课件,结合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开国大典的盛况,并初步谈感受。
2.结合课前预习的资料,与学习伙伴进一步交流预习的感受。学习共享资料、质疑问难、答疑解惑的学习经验。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关于场面描写的词句。
2.小组交流: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正面描写?哪些地方运用了侧面描写?
场面描写是小学生习作常用的一种描写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点拨,使学生在领悟其表达效果的同时,学习运用,可以在此环节安排“场面描写小练笔”,教师可以给出特定的情境,再组织学生进行构思片段。
“隆”的读音,强调“制”的笔顺。另外,可以应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理解本课新词,如:理解“庄严”时运用近义换词法,理解“排山倒海”时运用想象画面法,理解“开国大典”时运用资料剪辑法等。
2.学生在交流内容时,利用“读中感悟,读中发现”的方法抓住几个表示时间的词语来概括具体事件,也就是运用段意连接法。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用时:15分钟)
2.针对本文最后出现的“红流”和“光明”两个词语,教师应提前预知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理解和领悟词语的表面意思和深层含义。教学时可以采用联系上下文法和展开想象法进行理解。
三、回归整体,感悟写法(用时:8分钟)
1.整体感知,体会文中运用的场面描写的方法。
2.组织交流: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正面描写?哪些地方运用了侧面描写?
2.初步学习场面描写,了解场面描写的视频片段。(教师)
2.查阅开国大典的相关资料,或者看一看《开国大典》这部电影。(师生)
3.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搜集开国大典的相关资料。(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视频导入,进入情境(用时:5分钟)
1.教师指导学生结合学生活动卡(一)进行默读思考:
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的盛况的?请你试着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
2.帮助学生结合课文题目找出文章的主要部分。
教师:假如你是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你会选拍哪几个难忘的镜头?为什么?
3.指导学生合作完成学生活动卡(二)。
4.指导学生明确七个镜头,阐述自己选择这组镜头的原因。
(3)小组内研读重点句子,派代表全班汇报。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在学习小组内交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1)圈画重点词语,品悟。
(2)组内交流感受。
1.教师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理解课文内容时,着重理解其中的关键词,运用换词体会、朗读感悟的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且注意在课前将每一部分需要重点理解的句子用多媒体呈现,便于集体交流。
2.播放生字动漫,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笔顺、结构等。
3.示范书写。
4.组织学生评议,再次练写。
1.认读生字。
2.观察生字的特点,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随着教师示范练写、书写。
4.交流生字间架结构要点,修改自己书写的生字。
1.关注学生“爆”字右下部的书写,是“氺”;“距”最后一笔是竖折;“盏”上部一点不要丢。
一、回顾导入,引入新课(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说说课文中自己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分。
2.引问:通过学习,你最想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
3.过渡: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开国大典》去领略当时的盛况吧!
1.回忆课文主要内容,并读自己最喜欢或印象最深的部分,或者背诵一两句精彩语句。
2.主动质疑。
3.分段朗读课文,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
2.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学生活动卡(二)时,可以更多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尊重学生个性理解,在学生选拍镜头后,完成活动卡,进行小组交流。集思广益,以求达到课文内容中七个镜头全有所体现的效果。活动卡的填写力争让语言具体化,便于学生发表个人见解。
四、指导写字、规范美观(用时:6分钟)
1.出示要求书写的生字,重点指导:政、盏、爆、制、距、隆。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并作简单的批注。
(2)反馈自学生字词情况。
(3)理解生词,并造句。
3.默读课文,交流文章的主要内容。解决与课文有关的问题,简单问题当时解决,比较难的问题引导学生随着深入学习课文时再解决。
1.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时,应重点强调“坦”
教师在指导学生交流汇报开国大典有关资料时,可以适当点拨运用数字列举法、事件概括法、发表感想法等多种技巧。同时,学生在聆听别人的资料时,注意搜集时间、人物、数字、事件等有效信息,帮助自己把握文章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2分钟)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
2.师生交流,学习生字、新词。
7 开国大典
导学案设计
课题
开国大典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会写“政、宾”等14个字,会写“政府、外宾”等20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3.初步学习场面描写,了解场面描写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1.根据教师的问题展开自主学习。
(1)理解、释疑重点词句。
(2)重点理解句子: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汇报交流:
①为什么用“直奔”而不用“走向”?
②换上“走向”读一读,体会一下。
③说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2.自由读第二、三部分。
(1)抓住描写群众表现的词语“一齐”体会当时的盛况。
(2)合作交流,汇报。
2.要重视书写评价,引导学生充分交流书写要点,互相评议,然后书写。
五、回顾内容,布置作业(用时:2分钟)
1.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1.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
2.作业:熟读课文,重点读关于群众表现的句子。
读文时可提醒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4.在教师指导下汇报交流:
大典前的会场―→毛主席宣告―→升国旗―→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大典结束。
1.学生在完成学生活动卡(一)时,应在小组内充分交流,各自说出自己的分段结果,并统一意见,如果有不同的看法可以质疑并请求老师的帮助。在填写段意时应以最简略的语言优先,最好是以小标题的形式呈现。
(1)指导并参与学生小组活动。
(2)指名认读生字,相机指导。
从字音、书写规范方面着重点拨,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应该注意的地方。
(3)点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3.引导学生交流、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1.自主完成“自学提示”。
(1)学习生字,理解新词。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练习读课文,听写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