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专项
中考语文复习--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练(八上)(有答案解析)
八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一、对比阅读1.阅读下面两篇写景美文,完成各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三峡》)【乙】太原西负山多幽奇丽处,而天龙为胜。
距城三十里,由晋祠过王家峪,径逼窄,人不能并肩。
约十里许,青松遍山谷。
偃者,仰者,樛①者,仆者,直如弦曲如龙或蟠崖石或俯绝涧。
复有亿万小松,蒙茸透针,亘数里,无他树参杂其间。
风来,清香浮浮,袭人衣袂。
(刘绍放《天龙山记》,有删改)注:①樛,向下弯曲的树木。
(1)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
①略无阙.处①属引.凄异①径.逼窄①复.有亿万小松(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①太原西负山多幽奇丽处。
(3)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经注》在古代游记散文中占有重要地位,张岱认为“古人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
B.甲文韵律和谐,句式整齐,又有参差变化C.乙文中描写青松姿态的划线句“直如弦曲/如龙或蟠/崖石或俯绝涧”的断句是正确的。
D.甲乙两文都将情感自然融入景物中,或在写景中渗透情感,或因景物变化而情感各异。
(4)两篇文章极尽描写之妙,展示山川风物之灵秀,但具体手法各有特点,请结合相关语句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专题19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
《桃花源记》课内外阅读分层练第一部分:课内基础桃花源记①陶渊明晋太元②中,武陵③人捕鱼为业。
缘④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⑤,落英⑥缤纷⑦,渔人甚异⑧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⑨。
【注】①选自《陶渊明集》卷六(中华书局1979年版)。
②[太元]东晋孝武帝年号(376-396)。
③[武陵]郡名,今湖南常德一带。
④[缘]沿着,顺着。
⑤[鲜美]新鲜美好。
⑥[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⑦[缤纷]繁多的样子。
⑧[异]惊异、诧异。
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⑨[欲穷其林]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穷,尽。
参考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新鲜美好,落花繁多。
他对此感到很诧异,又继续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林尽水源①,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②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③。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④。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⑤,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⑥。
阡陌交通⑦,鸡犬相闻⑧。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⑨如外人。
黄发垂髫⑩,并怡然自乐。
【注】①[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②[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③[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才,仅仅,只。
④[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⑤[俨(yǎn)然]整齐的样子。
⑥[属]类。
⑦[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
⑧[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⑨[悉]全,都。
⑩[黄发垂髫(tiáo)]指老人和小孩。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参考译文: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有点光亮。
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专题33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
《曹刿论战》课内外阅读分层练第一部分:课内基础曹刿论战①《左传》十年②春,齐师③伐我④。
公⑤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⑥谋之,又何间⑦焉?”刿曰:“肉食者鄙⑧,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⑨?”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⑩,必以分人⑪。
”对⑫曰:“小惠未遍⑬,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⑭,弗敢加⑮也,必以信⑯。
”对曰:“小信未孚⑰,神弗福⑱也。
”公曰:“小大之狱⑲,虽不能察⑳,必以情○21。
”对曰:“忠之属也○22。
可以一战○23。
战则请从○24。
”【注】①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十三经注释》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
旧传为春秋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本文写的战争是齐鲁两国之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又称“长勺之战”。
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人。
②[十年]鲁庄公十年(前684)。
③[师]军队④[我]《左传》是据鲁史写的,所以称鲁国为“我”。
⑤[公]指鲁庄公。
鲁国君主,前693-前662年在位⑥[肉食者]吃肉的人,这里指当权者。
⑦[间(jiàn)]参与。
⑧[鄙(bĭ)]浅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⑨[何以战]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凭、靠。
⑩[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
安,指安身。
专,独自享有⑪[必以分人]一定把他分给别人。
⑫[对]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⑬[遍]遍及、普遍。
⑭[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指猪、牛、羊等。
玉帛,祭祀用的玉和丝织品。
⑮[加]虚夸,夸大。
⑯[信]实情。
⑰[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
孚,使信服。
⑱[福]赐福、保佑。
⑲[狱]指诉讼事件。
⑳[察]明察。
○21[情]诚,诚实。
这里指诚信。
○22[忠之属也]是尽职分之内的事情。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属,类○23[可以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战。
中考语文复习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2 福建6年中考聚焦
(一)
(二)
(一)【2022福建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友人袁炳,字叔明,陈郡阳夏人。其人天下之士,幼有异
才,学无不览,文章俶傥①清淡出一时,任心观书,不为章句之 学。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俯眉暂仕②,历国 常侍员外郎、府功曹、临湘令。粟之入者,悉散以赡亲。其为 节也如此,数百年未有此人焉。撰《晋史》,奇功未遂,不幸 卒官,春秋二十有八。与余有青云之交③,非直衔杯酒而已。
一致的,主要是按“主+状+谓+定+宾”的顺序排 列的,相应位置上的词的词性,也基本一致。所以, 我们解释实词时就可根据这个词在句子结构中所处的 位置进行推断,得出它的意义。
典例:【2022莆田质检1分】 [患] 夫人君患• 不能纳谏( ) 【点拨】“患”在句中处在谓语位置,故译为动词“忧 虑,担忧”。 【参考答案】忧虑,担忧
(节选自江淹《袁友人传》)
【注】①俶傥:卓异不凡。②仕:为官。③青云之交:喻 指同有高远之志的友谊。 1. 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关联教材
数百年未有 此人焉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①此:这样
•
(《岳阳楼记》)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
非直• 衔杯酒 而已
考点2 断句 解题方法: 1. 借助虚词断句 文言文中“之”“乎”“者”“也”“矣”之 类的虚词比较多,其主要作用就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 气,我们可以借助这些虚词进行断句。
典例:【2022三明一检3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 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B.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C.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D.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以《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为例 下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虚实结合,比喻 传神,抓住了瞬间的感受,写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倒影的清丽 淡雅,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一正写,一侧写,从而创 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也折射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 俗的襟怀。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 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2. 春冬时的水: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 对比鲜明; “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蔚为 奇观。“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四物,凝练生动。
3. 写猿又围绕着“山”和“哀”两个重点,从而显示秋天三峡的肃杀 特点。 “久绝”,回应“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渔歌也是一言“峡 长”,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也让人从这句渔歌中 体会到渔者生活的艰苦。
1. 本文是一篇尺牍、是摹山范水的佳作、是景物相映成趣、语言 骈散结合、娱情山水的写景抒情散文。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仰视俯视、对偶手法、山高水清;两岸 石壁,五色交辉:远眺,描绘山岩色彩;“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平面视角,道明时间;“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 跃”:细节描写,一早一晚一动一静、一空中一水面、一鸣一跃的 立体流动画面 。
小试
《记承天寺夜游》
牛刀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文章以“月”为主线,按“所想—所为—所见—所感”来写,一气呵成,如
√ 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
2.文章以设问结尾,寥寥数语,耐人寻味。两个问句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内文言文默写练习
中考语文文言文默写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九年级下册1.鱼我所欲也《孟子》(1)古代的仁人志士在“生”与“义”不能得兼时,总会以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
(2)面对匈奴单于高官厚禄的诱惑,苏武严词拒绝,因为他深知背信弃义换来的高官厚禄,不值一文!正如孟子《鱼我所欲也》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送东阳马生序[元末明初]宋濂(1)《送东阳马生序》中体现了作者解决“求书之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送东阳马生序》中,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乐学,才能享受到学习的愉悦,这样即使生活艰难,也能“________________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了自己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的原因。
3.曹刿论战《左传》(1)《曹刿论战》中,曹刿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指出统治者目光短浅。
(2)《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政治上取信于民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曹刿论战》中,具体描写曹刿小心谨慎地观察敌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1)《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分析齐王受蒙蔽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先从切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与国事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班级考号姓名总分(2022·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策.之不以其道(3)执策而临.之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022·天津)阅读《三峡》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峡郦道元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沿溯.阻绝溯:逆流而上B.则素湍.绿潭湍:急流C.良.多趣味良:甚,很D.林寒涧肃.肃:严肃,严厉4.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略无阙处B.至于夏水襄陵C.清荣峻茂D.空谷传响5.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总体描写三峡概貌,写出了三峡的雄伟气象,为下文具体景物的描绘提供了大背景。
B.第②段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乘奔马、御风飞行作比,表现出江水一泻千里的气势。
C.文章结尾写渔人的歌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进一步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凉冷落。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练习题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练习题(一)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本文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2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B、第②句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情趣相投。
C、第③句描写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景。
D、第④句流露出作者遭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
4.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5.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7.本文的构思角度是()A、托物言志B、即景生情C、类比象征D、以物喻人8.“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9.“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二)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
中考文言文复习:《桃花源记》课件
5.落英缤纷:形容落花纷纭飘落的美丽情景。 例句:公园里的梅花伴着夕阳,落英缤纷,景致非常 迷人。
6.鸡犬相闻:鸡鸣狗吠的声音都能听到,指人烟稠密。 相闻,可以互相听见,表示很近的距离,也表示一种 和睦的景象。
回顾作者:
陶渊明,又名 潜 ,
字元亮 ,谥号 靖节 、 自号五柳先生 。东晋 著 名 山水田园 诗人、辞赋家、 散文家。著有《陶渊明集》 。
陶渊明爱好农村的田园躬耕生活,归 隐后,他经常参加农事,种豆采菊,吟诗 作文,描画田园风光,历来被认为是我国 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所做诗文,大 多描写田园风光,感情真挚深切,风格朴 素自然。以《归田园居》、《饮酒》、 《桃花源诗并序》等为代表作。今存《陶 渊明集》。
专题练习
• 9、作者在此文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 想在当时条件下能实现吗?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 样的理想?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原始共耕社会; • 这在当时的阶级社会中只是一种空想,是不可能
实现的;
• 这种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评,客观 上反应了人民的愿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带 有一定的复古偏向。
7.黄发垂髫:借指老人和儿童。
句子翻译 1
• 1、初极狭才通人。 •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具:通“俱”,详尽。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要:通“邀”,邀请。 无论:不必说,更不必说。
中考总复习—课内文言文
中考总复习—课内文言文(八上册)《桃花源记》缘溪行( ) 芳草鲜美( ) 渔人甚异之( ) 欲穷其林( )仿佛若有光( ) 屋舍俨然(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阡陌交通( ) 悉如外人( ) 黄发垂髫( ) 具答之( )便要还家(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 ) 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便扶向路( ) 处处志之( ) 便舍船()寻向所志( ) 诣太守( ) 欣然规往( ) 未果( )寻病终( ) 后遂无问津者(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不足为外人道也。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陋室铭》有仙则名( ) 惟吾德馨( )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 ) 无丝竹之乱耳( ) 无案牍之劳形(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可爱者甚蕃(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不蔓不枝( )()亭亭净植( ) 陶后鲜有闻(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宜乎众矣(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核舟记》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尝贻余核舟一()罔不因势象形()()()盖大苏泛赤壁云()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石青糁之( )其两膝相比者(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佛印绝类弥勒( )矫首昂视( )神情与苏、黄不属( )诎右臂支船( )珠可历历数也( )左手倚一衡木( )其船背稍夷(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 )( )男有分(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 )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 )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 )( )( )是谓大同(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专题32九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课内外阅读分层练第一部分:课内基础送东阳马生①序(节选)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②书以观,每假借③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④。
录毕,走⑤送之,不敢稍逾约⑥。
以是⑦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⑧,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⑨名人与游,尝趋⑩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⑪。
先达德隆望尊⑫,门人弟子填⑬其室,未尝稍降辞色⑭。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⑮,俯身倾耳以请⑯;或遇其叱咄⑰,色愈恭,礼愈至⑱,不敢出一言以复⑲;俟⑳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注】①选自《宋濂全集》卷三十一(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版)。
东阳,今属浙江。
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
浦江(今属浙江)人。
元末明初文学家。
②[致]得到。
③[假借]借。
④[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指不放松抄录书。
⑤[走]跑。
⑥[逾约]超过约定期限。
⑦[以是]因此。
⑧[既加冠(guān)]加冠之后,指已成年。
古时候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
表示已经成年。
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⑨[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
硕,大。
⑩[趋]疾走,跑。
⑪[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叩问,请教。
⑫[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⑬[填]挤满。
⑭[稍降辞色]言辞委婉些,脸色温和些。
辞色,言语和脸色。
⑮[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道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⑯[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表示专心而恭敬。
⑰[叱(chì)咄(duō)]训斥,呵责。
⑱[至]周到。
⑲[复]回答,答复。
这里指辩解的意思。
⑳[俟]等待。
参考译文:我小时候爱好读书。
家里贫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看,常常从有书的人家借来看,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定日归还。
天气非常寒冷,砚池里的墨水都结成了冰非常坚硬,虽然手指不能够弯曲、伸直,也不放松读书。
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阅读文言文《出师表》完成下面小题。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夙夜忧叹(早晚)B.深入不毛(不长草的地方)C.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D.至于斟酌损益(革除)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3.“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____________“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二、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下面小题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作:____________ (2)发: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阅读语段,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问题。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前提是:____________ ;目的是:____________ 。
2023年中考文言文专项训练《陋室铭》
2023年中考文言文专项训练《陋室铭》一、课内阅读(2022·湖南湘潭·统考模拟预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有仙则名不能名其一处也B.斯是陋室微斯人,吾谁与归C.可以调素琴皆以美于徐公D.何陋之有送杜少甫之任蜀州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波浪线句。
3.你怎样理解最后一句“孔子云:何陋之有”?试联系全文内容作具体分析。
(2022·河南新乡·统考二模)阅读《陋室铭》,完成下面小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有仙则名名之者谁莫名其妙B.惟吾德馨以光先帝遗德感恩戴德C.草色入帘青其正色邪五颜六色D.无案牍之劳形劳其筋骨不劳而获5.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选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这样写是否矛盾?请结合选文内容阐明理由。
7.链接材料中的张梦得的生活态度和志趣追求与刘禹锡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链接材料】清河张君梦得①谪居齐安,即②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③,而自放④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将蓬户瓮牖⑤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⑥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战!【注释】①张君梦得:张梦得,字怀民,苏轼友人。
②即:就。
③窃会(kuài)计之余功:窃,偷盗,这里是“利用”之意。
人教版中考课内文言文专项复习
中考专项复习·文言文(一)【课标要求】①、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基本内容②、背诵优秀诗文80篇。
【知识概要】①、字词:掌握常用的文言虚词、实词、古今异义,识别通假字;②、句式:把省略句中省略的词语补充起来,把颠倒的词序转换过来;③、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概括文章中心。
④、从文体特点上辨别不同类型(记叙类、非记叙类)的文言文,进行分析、整体感知。
【中考指津】文言文阅读考查范围以教材篇目为主,重点考查我们能否借助工具书读懂文章大意,考查我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重点语句的记诵、积累,而不是对零碎的词法、句法等知识的记忆程度。
常见的考点有:①把握文言虚词;②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辨识通假字;③翻译文言语句;④整体感知文章或段落的内在联系与内容;⑤朗读、背诵的基本能力;⑥问题探究能力。
常见的考查方式是阅读答题,一般有5~6个小题,前1~4题以理解、运用为主,后1~2题为拓展延伸或综合性实践类题目,如评析类、生活互联类、策划创意类等。
【典例借鉴】例题(2004年青海省湟中县实验区中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题。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含答案)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
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山僧曰:“此瀑声()。
”疾趋,度石罅,瀑见。
石青削①,不容寸肤②,三面皆郛③立。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④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⑤如虹,忽卷掣折⑥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
所目既奇,思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⑦,不知作何等语。
(节选自《观第五泄⑧记》)【注】①青削:颜色青绿,陡峭如刀削。
②不容寸肤:指没有泥土。
③郛:此处指像城墙环绕一样。
④掉:摇动。
⑤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
⑥掣折:转折。
⑦牛鬼蛇神:比喻各种怪诞的形象。
⑧第五泄:第五级瀑布。
1.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词语方法提示解释斗折蛇行语境推断法①心悸成语印证法:心有余悸②水态愈伟以今推古法③山行之极观也课内迁移法: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④2.请为乙文画波浪线句子断句。
(用“/”标示,限两处)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3.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4.根据上下文推断,“也”“哉”“欤”三个语气词,填入乙文画横线的句子末尾,最恰当一个是( )。
山僧曰:“此瀑声()。
”5.请从甲、乙两文中各找出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①、②。
6.请阅读两篇选文,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填写下表。
选文句子思想感情似与游者相乐快乐《小石潭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①山行之极观也赞叹《观第五泄记》而犹不忍去②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中考复习之课内文言文专题
中考复习之课内文言文专题一、七上文言《童趣》一、重点词语解释1、余.忆童稚....张目:睁开眼睛对日:直视..时余:我童稚:童年14、能张目对日太阳2、明察秋毫..秋毫:比喻极细小的事物15、见藐小之.物之:的3、必细察其.纹理其:它的16、有留蚊于素帐...中于:在素帐:未染色的帐子4、故.时有物外之情故: 所以17、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私:私下拟:比于:在5、则或..观之.昂:抬。
首:头。
之:它,..千或百则:就或:有时18、昂首代蚊子6、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以:用19、使之.冲烟而飞鸣之:它们7、作.青云白鹤观.作:当作观:景象20、果.如鹤唳.云端果:果然。
唳:鸟鸣8、为之怡然....称快为:因为之:这怡然:愉快的样子21、余年幼,方.出神方:正9、蹲其.身,使与台齐其:自己的22、以.从草为.林以:把为:当作10、凹者为壑.壑:山沟,山谷 23、项为之强....项:颈,脖颈。
为:因为之:这强:通“僵”,僵硬。
11、神游其中,怡然自得....高兴而满足的样子24、盖.一癞蛤蟆盖:原来(是)12、观之,兴.正浓兴:兴趣25、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被13、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打,抽打。
驱:赶二、解释下面加点的词①之:见藐小之.物助词,的昂首观之.代词,它们;代夏蚊故时有物外之.趣助词,的冲烟而飞鸣代词,它们;代夏蚊项为之.强这,代词,代“昂首观之”这件事为之.怡然称快代词,代“果如鹤唳云端”观之.,兴正浓代词,代“二虫斗草间”驱之.别院它,代词,代癞虾蟆心之.所向舒缓语气,不译②为:为.之怡然称快(因为)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项为.之强(因为)以丛草为.林(当作)以虫蚁为.兽(当作)以土砾凸者为.丘(当作)凹者为.壑(当作)③以:徐喷以.烟(用)以.丛草为林(把)以.虫蚊为兽(把)以.土砾凸者为丘(把)④观:作青云白鹤观.(景象)昂首观.之(看)⑤而:使之冲烟而.飞鸣(表修饰)拔山倒树而.来(表承接)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表承接)三、重点句子翻译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项之文言文一、《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
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悉.如外人()(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4)阡陌交通..()(5)渔人甚异.之()(6)便要.还家()(7)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8)芳草鲜美(9)屋舍俨然.. ( ) (10)便扶向.路 ( ) (11)寻.病终 ( ) (12)处处志.之()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仿佛..,鸡犬相闻..若有光 B.阡陌交通C.率妻子..魏、晋..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3.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阡陌交通..自乐..,鸡犬相闻 B.黄发垂髫,并怡然C.率妻子..魏晋..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4.以下各组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便舍.船太丘舍.去 B.欲穷.其林子子孙孙无穷.匮也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忠之属.也 D.问今是.何世斯是.陋室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①遂与外人间.隔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C.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D.①停数日,辞去.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6. 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遂与外人间隔..(互相通达)..(隔断,隔绝) B.阡陌交通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7.下列诗(文)名句所表达的人生追求与本文明显不同的一项是()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游山西村》)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8.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9.翻译下列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文:(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译文:(5)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文:(6)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译文:(7)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8)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文:二、《唐雎不辱使命》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以头抢.地耳(2)长跪而谢.之(3)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4)秦王色挠.(5)长跪而谢.之(6)安陵君其.许寡人(7)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8)岂直.五百里哉(9)请广.于君(10)寡人谕.矣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A.渔人甚异.之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C.公将鼓.之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3.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B.天下缟素.吴广素.爱人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受.任于败军之际 D.怀怒未发.野芳发.而幽香4.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太守谓.谁 B.秦王不悦.俟其欣悦.,则又请焉C.安陵君其许.寡人潭中鱼可百许.头 D. 愿.终守之愿.借子杀之5.对下列选文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易:交换 B.秦王怫然怒怫然:盛怒的样子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布衣:平民 D.长跪而谢之曰谢:感谢6.下列句子中表达反问语气的一项是()A.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B.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C.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D.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夫韩、魏灭亡.河曲智叟亡.以应 B.秦王色.挠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C.与臣而将.四矣上使外将.兵 D.天下缟素.可以调素.琴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此庸夫.之怒也夫.战,勇气也 B. 天下缟素.可以调素.琴C. 秦王色.挠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D. 亦免冠徒.跣徒.属皆曰:“敬受命。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安陵君其.许寡人/ 其.岸势犬牙差互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C.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10.下列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B.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C.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1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把人物放在一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对话,鲜明地表现了唐雎和秦王的性格特点。
B.秦王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致“伏尸百万,流咂千里”的场面,目的是用武力恫吓唐雎。
C.唐雎不畏强暴,慷慨陈词,在这场弱国与强国的斗争中,最终取得了胜利。
D.唐雎以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表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严正立场和凛然正气。
1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王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致“伏尸百万”的可怕场景,目的是用武力来恫吓唐雎。
B.唐雎用专诸、聂政、要离这些平庸之人因怒行刺的故事,表明要效法他们跟秦王拼命。
C.文中唐雎佩剑入朝要与秦王拼命这一情节,强烈表达了作者要颂扬正义的思想感情。
D.无论秦王是真屈服还是假屈服,“长跪而谢”都表明唐雎在这场较量中取得了胜利。
13.翻译下列句子。
(1)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3)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译文:(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文:(5)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译文:(6)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译文:(7)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译文:(8)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译文:(9)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译文:(10)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译文:三、《公输》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
”……于是见公输盘。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
(1)子墨子九.距之 ( ) (2)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 )(3)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 ) (4)起.于齐()(5)请说.之()(6)吾从北方闻子为.梯()(7)不可谓知类..() (8)吾义.固不杀人()(9) 公输盘不说.() (10) 然胡不已.乎 ( )1.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B.不可谓知类.为与此同类.C.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D.于是见.公输盘胡不见.我于王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宋莫能守,乃可攻.也(攻打)B.以.牒为械(用,介词)C.吾知所以..拒子矣(……的原因) D.子墨子之.守圉有余(结构助词,无实在意义)3.下面加点词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才美不外见.于是见.公输盘B.以.牒为械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C.子墨子九距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D.楚王问其故.彼竭我盈,故.克之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将以.攻宋扶苏以.数谏故B.子墨子闻之.辍耕之.垄上C.荆国有余于.地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D.知而.不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5.下面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此城危急存亡之.秋也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C.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D.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虽.杀臣,不能绝也7.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布衣: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