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幼儿心理发展

合集下载

第六章幼儿的心理发展

第六章幼儿的心理发展

心 理
4、积极词汇的增长: 对词义理解和正确运用能力不断提高,积极词 汇增长。3~5岁幼儿出现“造词”现象。



一、

章 (二)语法的掌握
言语的发展
(三)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幼 幼儿期是熟练掌握口头言语的关键时期;从对话语到独 儿 白语;从情境语到连贯语;连贯言语和独白言语的发展 的 是儿童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心 理 发 展
第 (二)皮亚杰关于幼儿思维发展的实验
六 三座山实验:用来验证儿童的自我为中心特点 章
幼 儿 的 心 理 发 展

三、 思维的发展
六 守恒实验:皮亚杰认为幼儿的思维只能集中于问题的一
章 个维度上,不能达到守恒。
幼 儿 的 心 理 发 展

数目守恒(6~7岁)
六 章
基本原理:空间距离改变,数目保持不变
的 3、自律道德(道德相对论)阶段(8、9岁以后):主要是指儿童的道

德判断受它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道德相对是指儿童道德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断时个人的良心相对有了自主权。


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 研究方法:两难故事法 • 他所设计的故事中包含着一个在道德价值
上具有矛盾冲突的故事,让儿童听完故事 后对故事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评论。他还设 计了相当完备的评价标准体系,以此,来 测评被试道德发展的水平 。
向儿童呈现(Ⅰ)
向儿童呈现(Ⅱ)
幼A
A
儿B
B
的 心
问儿童:两排珠子一样多?不一样多?




面积守恒(8~9岁)

幼儿心理学第六章(王振宇)

幼儿心理学第六章(王振宇)

第六章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概念:1、健康:我们常说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

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三者处于完好状态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符合健康标准的人。

2、动作常模:发展心理学将大多数儿童的某一种行为模式发生的时间,称为动作常模。

3、分离焦虑:是儿童在于养育者分离时产生的强烈负面情绪,具体表现为害怕、退缩、哭泣、胡思乱想等。

4、边缘儿童:有一些儿童,虽然有交往的愿望,但由于缺乏社交技巧往往不受同伴的欢迎,这类儿童往往会变成在集体中处境不良的边缘儿童。

5、自尊:自尊是对自我评价的接受程度。

6、特殊儿童:是指在一个或多个方面具有与一般儿童有着显著不同特征或特质的儿童。

7、工具性攻击:是指并不带有伤害的动机,而只是通过攻击性行为达到占有某种资源(玩具或食物)的目的的行为。

8、敌意性攻击:具有伤害别人或自己的目的,这类攻击性行为称为敌意性攻击。

第一节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及影响因素1、心理健康的特征:(一)积极的自我观念(二)悦纳他人(三)恰当地面对现实(四)智力正常(五)情绪适度(六)热爱生活(七)形成完整统一的人格。

2、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第一,动作发展总体符合常模。

第二,语言的运用符合语境。

第三,热爱游戏,善于游戏第四,情绪明朗,善于表达情感。

第五,年龄特征明显。

第六,很快适应环境的变化。

3、影响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一)遗传与疾病(二)家庭的教养方式(三)社会文化(四)个体因素第二节积极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一、关注婴幼儿的情绪健康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关注儿童的情绪健康:第一,注意儿童情绪发展的任务要与年龄阶段相适应。

第二,形成新的依恋。

第三,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

第四,多与家长沟通。

二、帮助幼儿克服情绪危机(一)妥善处理分离焦虑(二)敏锐觉察幼儿情绪(三)关心单亲家庭的幼儿(四)帮助幼儿了解死亡三、帮助幼儿掌握社会性技巧(一)培养幼儿的移情(二)帮助幼儿积累分享的经验(三)帮助边缘儿童提高社交技巧四、维护幼儿的自尊为了维护幼儿的自尊,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接纳和关心所有的儿童(二)肯定和认可儿童(三)尊重幼儿五、爱护特殊儿童(一)帮助注意力障碍的儿童发展自控能力(二)引导情绪障碍的儿童度过纷扰(三)善待攻击性的幼儿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健康的维护:(一)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幼儿心理的发展》PPT课件

《幼儿心理的发展》PPT课件
✓ it is voluntary;
✓ it is intrinsically motivating, that is, it is pleasurable for its own sake and is not dependent on external rewards;
✓ it involves some level of activity often physical engagement;
二、道德认知的发展 皮亚杰将儿童道德认知分为三个阶段
1. 前道德判断阶段 2. 他律道德论阶段 3. 自律道德或道德相对论阶段
精选课件
37
第五节 幼儿个性的初步形成和社 会性的发展
三、侵犯行为和亲社会行为
侵犯行为又称攻击行为,是针对他人的敌 视、伤害或破坏性行为。 侵犯行为理论
– 精神分析,死本能 – 新行为主义,侵犯行为是挫折的结果 – 社会学习理论,直接强化或观察学习习得的 – 社会信息加工理论,认知在侵犯行为中的作用
性别认同(gender/sex identity):对一个人 在基本生物学特性上属于男性或女性的认 知和接受。
性别角色认同(sex role identity):对一个人 具有男子气或女子气的知觉和信念。
精选课件
40
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
面向一:人格特质的分类 l.男性:进取、无情、独立、坚定、自信、竞争、勇敢、 富好奇心、有担当、充满野心等。 l.女性:被动、胆小、多话、富感情、温和、善解人意、 需安全感、情绪化、优柔寡断、安于现状等。
第六章 幼儿心理的发展
基本概念
幼儿期指儿童从3岁到6、7岁这段时期。 此时期是儿童进入幼儿园的时期,所以称 为幼儿期,也叫学前期。
精选课件

第六章幼儿心理发展【发展心理学课件(林崇德版本)】

第六章幼儿心理发展【发展心理学课件(林崇德版本)】

自我情绪体验 1、自我情绪体验出现在4岁左右 2、幼儿的自我情绪体验是从低 级向高级发展的,具有很强的受 暗示性。 3、在幼儿自我情绪体验中最重 要的是幼儿的自尊。 3岁左右,儿童产生自尊感的 萌芽; 6岁左右,儿童基本都能体验 到自尊感; 学龄初期,儿童自尊感的发展 已趋于稳定。
自我控制
1、自我控制能力出现的 年龄在4--5岁 2、幼儿自控能力的发展
与其品质的发展水平密切
相关 3、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是逐渐产生和发展的
二、幼儿的道德发展 道德发展 道德认知: 道德情感: 道德行为:
亲社会行为 攻击行为 工具性 (年龄小) 敌意型 (哈特普)
亲社会行为: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积极行为及趋向.又 称为利他行为.表现为合作、分享、帮助、关爱等. 攻击行为:指针对他人的具有敌视性、破坏性、伤害 性的行为.又称为侵害行为.
一、关于游戏的理论
(一)精力过剩论 主要指儿童活动的倾向,是 将剩余精力用于游戏活动. (二)精神分析论 游戏调节情绪、释放焦 虑、补偿愿望 (三)练习论 对未来生活所必需的技能的 排练和练习 (四)重演论 游戏重演人类历史的发展过 程. (五)娱乐论 游戏使幼儿愉快、解除紧张 和恢复健康 (六)认知论 游戏是一种同化过程,儿童的 认知水平反映在游戏中.
为什么温水比冷水结冰快?
有经验的汽车驾
驶员都知道,冬 天洗车最好用冷 水而不用温水, 否则温水一沾到 车厢便会马上结 冰。难道温水比 冷水结冰快?

这是为什么呢?
分别说出生活在陆地、天空、和水中 的动物?说出他们的相同点。
第三单元
幼儿期的社会性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幼儿自我评价能力发展特点: 1、依从—独立 2、外部—内在 3、简单—具体

幼儿心理学第六章

幼儿心理学第六章

第一节幼儿想象发展的主要特征一、想象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什么是想象?想象在幼儿心理发展中有何作用?(一)想象的概念想象是人脑在一定刺激的影响下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如:一名6岁的儿童画的未来的交通工具(见图),就是对汽车和直升飞机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出的新的形象。

孩子自己解释为:去外地外婆家,就让“它”飞起来,到那个城市,就降到公路上去,到外婆家的速度就快了。

生活在二十世纪末叶的我们,对二十一世纪祖国的发展面貌似乎清楚地看到了;对以前中国人民所遭受的压迫情景也似乎历历在目。

这些都是想象的结果。

想象中的形象似乎是我们从未感知过的,有些甚至是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形象。

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聊斋志异》中,的狐仙等都是客观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东西。

这些形象都是人们自身想象出来的。

而这些形象无一不是我们中国人的打扮。

可见人是根据自己的感知经验,即记忆表象进行想象的。

从这个意义上看,想象,归根结底还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二)想象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想象在幼儿的学习、游戏等实践活动中的重要意义想象在幼儿学习中的作用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直接感知获得对事物的认识,但人不可能事事都去亲身实践,因此就有必要通过他人的描述间接地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人们在获取间接认识的过程中,没有想象是无法构建出新形象、新知识的。

想象在幼儿学习活动中帮助幼儿掌握抽象的概念,理解较为复杂的知识,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幼儿在学习“4可以分成2和2”的组成概念时,教师可以用直观的语言激发幼儿的想象,让幼儿通过实物表象(如:头脑中出现4个桔子分两份的分法)理解数的组成概念。

又如语言课中的续编故事,教师讲出故事的前半部分,让幼儿通过想象编出不同的结尾来。

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幼儿也离不开想象这一心理过程。

缺乏想象力的幼儿,是无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的。

想象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幼儿的主要活动是游戏。

《幼儿心理的发展》课件

《幼儿心理的发展》课件

《幼儿心理的发展》课件2023-11-10contents •幼儿心理发展概述•幼儿感知觉的发展•幼儿思维的发展•幼儿情感的发展•幼儿意志的发展•幼儿个性心理的发展•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方法目录01幼儿心理发展概述幼儿心理发展是指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其认知、情感、社交和个性等方面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幼儿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环境、教育和家庭等。

幼儿心理发展的含义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好奇心强: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索和发现。

想象力丰富:幼儿具有较强的想象力,能够通过想象来理解世界。

社交能力逐渐增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开始与同龄人和成人建立关系,并逐渐发展出社交技能。

学习能力强的:幼儿通过观察、模仿和实践来学习新知识和技能。

幼儿期是人生中最为迅速和关键的时期之一,这一时期的心理发展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性幼儿心理发展对幼儿的成长和未来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良好的心理发展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和情感稳定。

有助于幼儿形成积极的个性品质和社交技能,为其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适应和发展提供支持。

02幼儿感知觉的发展幼儿感觉的发展幼儿早期就能通过视觉感知周围的事物,随着年龄增长,视觉能力逐渐提高。

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幼儿在出生后不久就能通过听觉感知声音,听觉的敏感度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

幼儿通过触觉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质地等,触觉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

幼儿通过味觉和嗅觉感知食物的味道和气味,这对于他们的生存和适应环境非常重要。

幼儿在出生后不久就能感知空间关系,随着年龄增长,空间知觉能力逐渐提高。

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幼儿在3岁左右开始出现时间知觉,随着年龄增长,时间知觉能力逐渐提高。

幼儿在出生后不久就能感知运动,随着年龄增长,运动知觉能力逐渐提高。

03幼儿知觉的发展0201幼儿的感知觉发展是认知发展的基础,通过感知觉获取信息,幼儿能够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世界。

幼儿心理学第六章想象的发展

幼儿心理学第六章想象的发展
注:梦是在睡眠状态下产生的一种正常的心 理现象,是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
精选课件
(二)有意想象 ▪ 根据一定的目的,在意识的控制下, 自觉进行的想象 。
▪ 科学家提出的各种假说,文学艺术家在头 脑中构思的人物形象等都是有意想象的结 果。
精选课件
1、再造想象
▪ 根据语言的描述和非语言(图样)的 描绘,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心理 过程。
精选课件
(三)想象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 1、想象的产生是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标志 ▪ 2、想象是儿童理解的基础 ▪ 3、想象在游戏中作用:游戏离不开想象 ▪ 4、想象发展是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核心 ▪ 5、想象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精选课件
二、想象的种类 ▪ 按照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 ▪ (一)无意想象 ▪ 没有预定目的的,在一定刺激作用下, 自然而然地产生的想象 。
▪ (二)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 始发展 。幻灯片 14
▪ (三)想象易脱离实际,与现实混淆。

幻灯片 15
精选课件
二、学前儿童想象力的培养
1、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 2、在文学艺术等活动中,创造幼儿想象发展条件。 3、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4、创设问题情境,训练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让幼 儿想象事物的具体情况,自主解决问题。 5、在活动中进行适当的训练,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6、抓住日常生活中教育契机,引导幼儿进行想象。
幼儿还常把想象与现实混淆,看到同 伴有自己喜爱的玩具,会说:“我妈 妈也给我买了一个。”被成人误认为 故意说谎。
精选课件
幼儿晚期,随着知识经验的丰 富,认识能力的增强,幼儿开 始能区分想象的东西与真实的 东西,并向成人提出“这个故 事是真的还是假的?”之类的问 题。由于许多想象中才能获得满 足的东西已变成现实,幼儿在游 戏中开始追求逼真,智力游戏和 竞赛性游戏开始逐渐取代象征性 游戏。

《发展心理学》课程 第六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发展心理学》课程 第六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第一节 小学儿童的学习
6、7-12、13岁儿童处 在小学学习的时期。 在小学低年级,儿童 还具有明显的幼儿心理特 点,而小学高年级儿童则 随着生理年龄的变化,逐 渐进入青春发育期,这个 时期被称为前青春发育期。 在教育的影响下,小学 儿童的认知能力、个性特 点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其发展过程表现出明显的 协调性和过渡性的特点。
小学儿童数学概括能力的五个等级
Ⅰ级:直观概括水平。儿童依靠实物、教具或配合掰手指头 来掌握10以内的数概念,离开直观,运算就中断或发生困难。 Ⅱ级:具体形象概括的运算水平。儿童进入了“整数命题运 算”,掌握一定整数的实际意义、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 Ⅲ级:形象抽象概括的运算水平,处于从具体形象概括向抽 象概括发展的过程中,这阶段由于儿童的数表象的丰富与数 的实际意义的扩大形成了数概括的新特点 Ⅳ级:初步的本质抽象概括的运算水平,即初步代数的概括 运算水平。 Ⅴ级:代数命题概括运算水平。儿童根据假设进行概括,完 全抛开算术框图进行运算。只有极少数小学儿童能达到这一 水平。
(二) 学习对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1.学校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 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儿童在这种特殊 的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责任感受和义务感,在完成学习任务 的过程中,儿童的意志力也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2.学校学习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施的,小学儿童必须通 过教学活动,掌握读写算等最基本的知识技能,为进一步掌 握人类的知识打下最初的基础。在掌握知识经验的过程中, 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和自觉性都明显地发展起来,其思维活动 也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 3.学习活动是以班集体为单位的,在共同的学习中,儿 童发展了交往技能,提高了社会认知水平,培养了合作、互 助的集体精神,掌握了各种社会行为规范,形成并发展了各 种良好的品德。

第六章 幼儿心理发展

第六章  幼儿心理发展
第三节 幼儿认知的发展
一 幼儿感知的发展
二 幼儿注意的发展
三 幼儿记忆的发展
四 幼儿思维的发展
五 幼儿想像的发展
--------------------------
一 幼儿感知的发展
幼儿感觉的发展
各种感觉更加完善:视敏度不断提高;视觉的随意性增长;辨色能力增强;听觉感受性进一步发展;触摸觉与运动觉的细致性和准确性也有所增强.
五 儿童游戏的发展
从游戏的内容看:
游戏主题逐渐扩大.
游戏情节逐渐复杂.
从游戏的形式看:
从不能分配角色到自行分配角色.
从模仿性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有规则的游戏.
游戏的时间也逐渐增长.
从个人游戏逐渐发展到合作游戏.
---------------------------------
各种感觉在认识事物中的地位的变化:视觉和听觉在各种感觉的发展中越来越占主导地位.
幼儿知觉的发展
空间知觉的发展:形状知觉、大小知觉、距离知觉、方位知觉都进一步发展.
时间知觉的发展:幼儿具有初步的时间观念,但常常需要和具体生活活动相联系;对时序的概念明显地受时间循环周期长短的影响; 4、5岁幼儿还常常分不清事物的空间关系和时间关系.幼儿期时间知觉的发展水平较低.
发展心理学
第六章 幼儿心理发展
第一节 幼儿生理的发展
第二节 幼儿游戏的发展
第三节 幼儿认知的发展
第四节 幼儿言语的发展
第五节 幼儿情绪与意志的发展
第六节 幼儿个性的初步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
---------------------------------
第一节 幼儿生理的发展

第六章 幼儿心理的心理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幼儿心理的心理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幼儿心理的心理复习思考题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幼儿心理发展趋势的是:( D)A、从简单到复杂B、从个体到社会性C、从具体到抽象D、从被动到主动2、下列属于胆汁质特点的是:( A )A、有耐性B、易冲动C、活泼D、好交际3、儿童个性形成是在(A)A、3-6岁B、4-5岁C、1-3岁D、3-8岁4、不属于儿童依恋类型的是(B)A、安全习性依恋B、社会性依恋C、回避性依恋D、反抗性依恋5、4对儿童主要依靠____作为交往手段(C)A、动作B、语言C、眼色D、哭闹6、不属于危机期的是:(D)A、11-12岁B、3岁C、7岁D、18-20岁7、学习英语的关键期是:(C)A、2-3岁B、5-7岁C、4-12岁D、1-3岁8、幼儿初期一般是指(D)A、1-3岁B、5-6岁C、2-3岁D、3-4岁9、“视觉悬崖”的设计者是(B)A、皮亚杰B、吉布森C、伊扎德D、布里奇斯10、认知的核心是(A)A、感知B、知觉C、观察D、思维二、填空题1、___词___是言语的“建筑材料”______是言语的基本构成单位。

2、言语具有_交往_、__调节_两大功能。

3、幼儿的情绪情感发展主要体现在_社会化__、_丰富化__、_深刻化_自我调节化4、判断可分为_感知形式的直接判断、抽象形式的间接判断__。

5、儿童掌握概念水平能够的常用方法有:分类法、_、排除法、定义法_、守恒法。

6、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__本质属性__的反映。

7、注意具有__选择、_功能和_监督调节__功能。

8、儿童大小知觉发展的敏感期为_2.5-3 岁。

9、构成智力的因素有:记忆力、_注意力、观察力、_思维力、想象力。

10、_条件反射__标志着儿童心理的发生。

三、名词解释:1、消退拟制:指条件反射建立后,如果条件刺激不再受非条件刺激物的强化,其信号作用就会逐渐丧失,而不再引起反射行为2、空间知觉:对客体的空间位置,空间特性及空间关系的知觉。

第六章 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3-6、7岁,学前期,也叫幼儿期)

第六章  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3-6、7岁,学前期,也叫幼儿期)

(二)幼儿初期(小班)的心 理特点
1.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1)喜欢哪位老师就听那位老
师的话。 (2)高兴时听话,不高兴时说
什么也不听。 (3)看见别人哭自己也哭。 (4)变化快,一哄就笑。
思考:怎样接待新入园的幼儿?
1.态度亲切,要爱孩子 2.新鲜事物吸引。(玩具、
什么?” (2)喜欢拆东西研究。(闹钟、玩具)
为什么温水比冷水结冰快?
有经验的汽车驾驶员都知道,冬 天洗车最好用冷水而不用温水, 否则温水一沾到车厢便会马上结 冰。难道温水比冷水结冰快?这 是为什么呢?
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1)会分类,知道区分水果和蔬菜 (2)知道事物简单的因果关系.
分别说出生活在陆地、天空、和 水中的动物? 说出他们的相同点。
3.个性初步形成
游戏在促进幼儿的心理发展中有 何作用?
游戏是幼儿最自然、最有效的学习。儿 童以游戏为生命。
英国谚语:整天用功不玩耍,聪明孩 子也变傻。
游戏的作用
1.能发展幼儿的智力。(智力游戏、结构游
戏)
2.能锻炼幼儿的身体。(竞赛游戏,跳绳、
神经元的构造
神经元像小树,分 枝状的树冠部分叫 树突,树干和树根 部分叫轴突。
接收信息靠树突,
传递和输出信息靠
轴突。
髓鞘
神经纤维
轴突
为什么5、6岁的孩子很少出现全 身乱动的现象?
5、6岁的幼儿神经 纤维基本髓鞘化, 使幼儿神经传导更 加准确、迅速,不 再出现全身乱动的 现象。
大脑的功能分区
②中班,开始能适当的把劳动和游戏区 别开来。
③大班,儿童能明确地把劳动和游戏分 开,劳动的目的性更加明确。

发展心理学[第六章小学儿童心理的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发展心理学[第六章小学儿童心理的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六章小学儿童心理的发展儿童进入小学后的一个最重大变化就是开始了正规的学校生活,这为他们心理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客观条件。

在这段时间里,儿童通过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充分地吸收着各方面的知识,在学校的集体生活中发展着各种社会技能,使他们在认知能力和社会性发展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

第一节小学儿童的一般问题一、年龄阶段小学是指儿童从6、7岁到12、13岁这一时期,这时儿童进人学校,学习活动逐步取代游戏活动而成为主要活动,所以,这个时期又称为学龄初期或小学期。

二、基本特征小学是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主要表现出以下三个特征:(一)学习成为主导活动进入小学以后,儿童开始了正规的、系统的学习,学习成为了儿童的主导活动。

学习活动与游戏活动有很大不同,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

儿童在学校里不仅要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且要学习自己不感兴趣,但又是必须学习的。

与游戏相比,学习具有社会性、目的性、系统性和强制性。

(二)掌握书面言语并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在幼儿阶段时,口头言语和具体形象思维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占重要地位。

儿童进人小学后,书面言语成为儿童学习的专门对象。

由于书面言语的掌握,扩大了儿童的知识范围,发展了儿童各种心理过程,促进了儿童掌握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等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开始有意识地参加集体活动进入小学后,儿童的活动都是以班集体为单位进行的。

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儿童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帮助,逐渐发展起集体意识,掌握了各种基本的社会交往技能和行为规范,形成和发展了良好的品德。

第二节小学儿童的学习一、小学儿童的学习特点小学儿童的学习特点与这个阶段的年龄特点紧密联系。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学习动机儿童的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

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往往与具体的学习活动联系在一起,如为了得到好分数,为了得到表扬和奖励,为了个人前途学习等。

《19—24个月幼儿的心理发展与教育》教案

《19—24个月幼儿的心理发展与教育》教案
单元/章节名称
第六章19—24个月幼儿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学时
3
学期总课次
授课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
学习目标
1.掌握19—24个月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容特点。
2.了解幼儿心理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教育重点。
3.尝试为早教机构与家庭设计相关的19—24个月幼儿心理教育活动。
教学重点
及解决措施
重点:掌握19—24个月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容特点。
(一)19—24个月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
19—24个月的幼儿在动作、语言、思维认知等方面的发展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教育中要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多听、多看,通过注意力的培养来保护幼儿的求知热情,为幼儿提供主动的问题解决的机会。
1.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2.保护幼儿的探索欲望,为幼儿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
(2)行走动作
2.精细动作
(1)手部动作
(2)手眼协调
(二)19—24个月幼儿认知发展的内容
19—24个月的幼儿在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方面的发展非常迅速,随着内在表征思维能力的发展,幼儿的感知觉运动阶段基本结束,开始逐步过渡到前运算阶段。
1.感知觉的发展
(1)感觉
(2)知觉
2.记忆能力的发展
4.情绪发展的指导要点及活动案例
5.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的指导要点及活动案例
(三)家庭中19—24个月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活动的关键内容及指导
1.生活能力
2.动作能力
3.认知能力
4.社会交往能力
思考与练习
1. 19—24个月的幼儿在情绪发展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实例谈谈幼儿情绪教育中应该注意什么?
2.请根据19—24个月幼儿认知发展的主要内容,设计一个综合性教育活动。

01874_《幼儿心理的发展》ppt课件

01874_《幼儿心理的发展》ppt课件

13
社会性发展
2024/1/30
社会认知
幼儿开始认识和理解社会规则、习俗和角色,如家庭角色、学校 规则等。
社会交往
幼儿与同伴和成人建立关系,进行互动和合作,如分享玩具、参 与集体活动等。
社会适应
幼儿逐渐适应社会生活,学会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和解决问题。
14
道德发展
2024/1/30
道德认知
幼儿开始了解道德概念和行为准则,如诚实、善良、公正等。
每一个幼儿。
2024/1/30
教学方法
教师应采用生动有趣的 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 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
学习能力。
同伴关系
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化 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引 导幼儿建立健康的同伴
关系。
26
改进措施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 师素质;优化课程设置 ,满足幼儿多元化发展
需求。
社会文化因素及适应方法
2024/1/30
社会文化环境
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对幼儿心理发展产生不同影响,家长 和教师应引导幼儿正确看待和适应社会文化环境。
媒体影响
电视、网络等媒体对幼儿心理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家长和教师应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媒体,避免不良影响。
适应方法
加强幼儿文化教育,提高幼儿文化素养;引导幼儿积极参 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
《幼儿心理的发展》ppt课 件
2024/1/30
1
目录
2024/1/30
• 幼儿心理发展概述 • 认知发展 • 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 语言与沟通发展 • 个性与性别角色发展 •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应对策略
2
01 幼儿心理发展概 述
2024/1/30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发展。
30

幼儿抑制机能发展的同时其兴奋过程也比 以前增强了,表现在儿童的睡眠时间逐渐 减少,清醒时间相对延长。
31

尽管幼儿的兴奋和抑制机能都在不断增强,但是相
比之下,抑制机能还是较弱。
– 大家都知道,如果要求一个幼儿像我们这样集中注意听
一堂课那样是不可能的,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在幼儿园 和小学低年级的时候会有经常下位走动的现象,这就是 因为皮质抑制能还较弱。
17
根据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关于我国儿童 脑的发展的年龄特征的研究发现, 到学前末期大脑皮质各区也都接近 成人水平。它的成熟程序是:枕叶 →颞叶→顶叶→额叶,这一过程是 不可逆的。
18
19
在 4-20 岁之间,脑电发展存在两个明 显的加速期:
–第一次在 5-6 岁左右,表现为枕叶 α 波
与 θ 波斗争最为激烈, α 波逐渐超过 θ 波;
42
1、精力过剩说

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思想家席勒和英国的社会学 家、心理学家斯宾塞。 其主要观点是:游戏是由于机体内剩余的精力需 要发泄而产生的。机体保护自己生存的精力除了 维持正常的生活外,还有剩余。过剩的精力必须 寻找方法消耗它,而游戏是剩余精力加以释放的 最好的形式
43

2、娱乐-放松说

–第二次出现在 13-14 岁左右,表现为除
额叶外,整个皮层 α 波与 θ 波的斗争基 本结束,θ 波基本上被α 波所代替。
20
幼儿大脑结构的相对成熟为幼儿 智力活动的迅速发展和新的、复 杂行为的形成提供了生理上的保 证。
21
(二)皮质抑制和兴奋过程加强
1、 幼儿内抑制的发展 2、 幼儿兴奋过程的发展
根据大脑生理学的研究,儿童脑重 量的增加,并不是神经细胞大量增 值的结果,而是由于神经细胞结构 的复杂化和神经纤维分支增多,长 度伸长。
13
(2)神经纤维基本髓鞘化
神经纤维的髓鞘化也逐渐完成,神经髓 鞘化形成以后,就像电线加上了包皮一 样,能使神经兴奋沿着一定的道路迅速 传导,而不致蔓延泛滥。这使得幼儿神 经兴奋的传导更加精确、迅速。
产生的,所以它们都带有浓厚的生物学色彩,有着明
显的从先天的、本能的、生物学的标准看待游戏,否
认游戏的社会本质的缺陷。同时它们主要又是主观思
辨的产物,缺乏可靠的实验依据。但是,这些理论或 多或少的解释并说明了游戏这一现象,对后人的研究 产生了很大影响,推动了儿童游戏研究的进展。
48
(二)当代的游戏理论

对幼儿过高的抑制要求,如要求幼儿长时间保持一
种姿势或集中注意于单调乏味的课业,往往会引起 高级神经活动的紊乱
32
幼儿大脑结构的相对成熟为其心理活动 (如智力、想象、注意等)的迅速发展和新 的、复杂行为的产生提供了生理上的保证。
33
三、幼儿动作的发展

个体在幼儿期动作的发展仍遵循婴儿动作发展的规 律。在这一时期,许多新的动作技能产生了,其中 每一种技能都是在婴儿期简单的运动模式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儿童把以前获得的技能整合进更为复杂 的动力性活动系统。随着身体逐渐变高、变壮,他 们开始修正原有的各种技能,中枢神经系统也在发 育,生活环境呈现出新的挑战。

精细动作是指协调胳膊、手和手指等的更小 的肌肉的能力。如大肌肉动作的发展 , 精细 动作技能在儿童早期也有了飞跃性的发展。
38

两岁儿童的手指很粗笨,手指的末梢神经还没有完 全髓鞘化。到四岁时,这种髓鞘化基本完成,这样 四岁的儿童能够很容易的拿着蜡笔或钢笔在墙上涂 写。他们能够运用小剪刀、堆摆积木、用刷子画画 等。到了五岁儿童能够系扣子、拉拉链,在吃饭的 时候能够用筷子或叉子、汤匙和刀子;有些孩子甚 至能够系鞋带。
第六章
幼儿心理的发展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幼儿生理的发育 第二节 幼儿的游戏


第三节 幼儿言语的发展
第四节 幼儿认知的发展 第五节 幼儿个性的初步形成与社会性发展
2
幼儿期的界定
幼儿期指儿童从3岁到6、7岁这一时期。 这是儿童进入幼儿园的时期,所以叫 做幼儿期。又因为这是儿童正式进入 学校以前的时期,所以又称学前期。
限抑制。如,人在过度疲劳时的睡眠。
25

(二)条件性抑制
条件性抑制又称内抑制,它是在后天一定条 件下逐渐形成起来的,有消退抑制、延缓抑制和 分化抑制等多种形式。
– 1、消退抑制
消退抑制是条件性抑制的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 条件反射由于没有受到强化而发生的抑制,称为消退抑制。 如灯光和食物结合建立起条件反射,可在灯光出现时就 引起唾液分泌,但如果不再用食物来强化灯光这个条件 刺激,那么就会使灯光食物性条件反射逐渐消失,它是 兴奋向抑制的转化。
26
– 2、延缓抑制
当条件刺激物出现后经过一段时间间隔才给 予强化,这样个体必须等待一段时间才对条 件刺激物做出反应,这种抑制称为延缓抑制。
– 3.分化抑制
只对条件刺激物加以强化,而对与其类似的 刺激物不强化,使类似刺激物引起的反应受 到抑制,这种抑制称为分化抑制。
如,对外语发音的细微区别,书写上错误的 纠正等。
3
第一节 幼儿生理的发育和动作的发展
一、幼儿身体的生长 二、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 三、幼儿动作的发展
4
一、幼儿身体的生长

身体的生长速度在儿童早期减慢,平均每年身高增加5 体重的增长速度也比学步期下降。肌肉逐渐健壮,身体 变得较瘦。在身体变高、变宽的同时,脏器也在发育, 脊柱在增长。原来又胖又重、有点罗圈腿、大肚子的学 步儿到5岁时变得具有流线型、扁平肚、腿修长,身体
34
幼儿动作的发展主要介绍一下两个方面:

(一)大肌肉动作的发展 (二)精细动作的发展
35
(一)大肌肉动作的发展

随着儿童的身体变得更具有流线型并变得更高更重, 他们的重心开始向下转向躯干的发育。结果,平衡 能力大大增强了,这为需要运用身体大肌肉新的动 作技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到2岁时,学前儿童的 步伐开始流畅而富于节律性——这保证了他们能安 全地来到操场,起初是跑,后来是双脚跳、单脚跳、 快跑。
45
4、生活预备说

其代表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生物学家格罗斯 (K.Groos)。

其主要观点是: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无意识 的准备,是为成熟作预备性练习。儿童有天生的 本能,但本能不能适应将来复杂的生活,要有一 个准备生活的阶段,在天赋本能的基础上进行练 习,锻炼自己为生存竞争所必需的能力。游戏即 是准备生活阶段一种练习本能的手段。
Hale Waihona Puke 36当儿童脚下更稳时,他们的手臂和发育不全 的身体能够试着使用新的技能——扔球和接 球,骑三轮车,玩单杠等。上肢和下肢的运 动技能开始结合为更精细的活动。5到6岁的 儿童能踏三轮车,能在投、接、跳等活动中 灵活地移动全身。在学前期末,儿童能够以 更快的速度和耐力掌握各种技能。
37
(二)精细动作的发展
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哲学家、心理学家拉扎 鲁斯。 游戏不是发泄精力,而是松弛、恢复精力的 一种方式。游戏和娱乐活动可使机体解除紧 张状态,具有一种恢复精力、增进健康的机 能,所以人需要游戏。
44

3、种族复演说

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心理学家霍尔。

其主要观点是: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 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重演。不同年龄的儿 童重演祖先不同形式的本能活动,重演史前 的人类祖先到现代人进化的各个发展阶段。
7
二、 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
(一)大脑结构的发展 (二)皮质抑制与兴奋过程的加强
8
儿童出生后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 最快,成熟最早,幼儿期末已经 接近成人水平。脑和神经系统的 发展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提供了自 然物质基础。
9
(一)大脑结构的发展
1、脑重量继续增加 2、大脑皮层结构日趋复杂化
3、脑电波的变化
14
3、脑电波的变化
脑电频率是脑发育过程中重要参数。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先介绍以下几 种常见的脑电波: δ 波、 θ 波、 β 脑电波α 波 。
15

1、“α ”(阿尔法)脑电波,其波长为8-12Hz(赫 兹)。当你或我的大脑处于完全放松的精神 状态下,或是在心神专注的时候出现的脑电波。 在“放松活跃”状态时,我们能更快更有效地吸 收信息。
到8厘米,体重每年增加2.3公斤。男孩仍然比女孩高大。
比例有点像大人了。姿势和平衡性都在改善。这些变化
促进了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
5
图1 北美儿童在儿童早期身高和体重的增加 与最初两年 相比,儿童生长速度放慢。女孩比男孩较轻。
6
学步儿和5岁孩 子的身体样子 很不一样。这 个女孩和她的 小弟弟相比, 身体线条看上 去更像大人。
– 早期的游戏理论 – 当代的游戏理论 – 中国的游戏理论
41
(一)早期的游戏理论
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左右,是儿 童游戏研究的初兴阶段。在这一阶段出现了最早 的一批游戏理论,这些理论今天被称作“经典的 游戏理论”。 主要有:
– 精力过剩说 – 娱乐放松说
– 种族复演说
– 生活预备说
– 成熟说
27

皮质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皮质机能发展的 重要标志之一,它既可使反射活动更精确、 更完善,又可使脑细胞受到必要的保护,因
而是儿童认识外界事物和调节控制自身行为
的生理前提。
28

3 岁以前儿童的内抑制发展很慢,约从 4 岁起,由于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内抑 制开始蓬勃发展起来,皮质对皮下的控 制和调节作用逐渐加强。
39
第二节 幼儿的游戏
一、游戏的理论 二、游戏的种类和发展 三、游戏的作用
40
一、游戏的理论
自19世纪下半叶至今一百多年的历史上,国外有许多 的心理学家研究儿童游戏,由于各研究者指导思想及 方法论的不同所采用的心理学理论不同,以及研究的 角度及实验的对象不同,同时也由于所处时代不同及 心理学发展的水平不同,因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游戏 理论。我们在此简单介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