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音乐上册《声音的强弱》教案 鲁教版
音乐声音的强弱小学教案
音乐声音的强弱小学教案声音强弱音乐教案篇一:《音的强弱》教案教学内容:音乐知识——音的强弱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音乐活动,指导学生初步感受与分辨音的强弱。
2、创设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在身心愉悦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能力。
3、通过音乐游戏训练学生对强、弱音的分辨能力和反应能力。
教学重难点:感受音的强弱并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音的强弱知识处理歌曲。
学情分析:音乐课上,学生特别渴望老师与他们亲密无间,所以,师生交流的密度要大,要有自主学习、自我表演的并且人人均等的表现机会,学习机会,本课采用探究式、引导式、启发式等教法,学生通过音乐实践,一定会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理念:1、重视音乐实践,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充分感受音乐,设法走进音乐。
2、通过师生之间平等互动交流,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音乐问题生活化。
3、鼓励学生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材料来创造音乐。
教具准备:鼓、碗、碟、筷子、饮料瓶、大米、黄豆、塑料袋、纸、强弱卡片、音乐课件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分成四个小组,每组中间都有碗,碟,筷子,饮料瓶两个,黄豆,大米。
(设计意图:营造一种神秘好玩的氛围,让学生萌发出学习音乐与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让学生一走进课堂,改变传统的秧田式的坐法,以小组就坐,更便于合作与互动。
〉一、组织教学相互问好师:今天大家见面都很高兴,让我们相互问候一下,老师敲鼓,学生随鼓声节奏拍手,鼓声一停便和邻近问好,要求要不断换伙伴。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礼仪,训练学生的听觉及节奏韵律感,培养合作意识及做人的礼节。
)二、活动实践引出音的强弱找一找:师:你身边还有那些物体可以发出声音?生:寻找,按教师的节奏去发出声音。
师:请你找到与别人不同的声音。
生:变换不同物体敲击,体会音*的变化。
想一想:师:生活中都有那些声音?生:窗外的风声、下雨时的雷声雨声、鸟叫声、*叫声、跺脚、走步声、手拍掌,捻指、翻书、扇风、拍腿、闹铃响声、嘴里发出的声音等等。
《声音的强弱》教案
《声音的强弱》教案教学内容:1、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
2、在故事、乐曲中体验声音的强弱。
教学分析:声音有四种基本属性,即强弱、长短、高低、音色。
声音的强弱是很容易表现出来的,但往往在说法上与高低相混淆。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掌握好音的强弱有助于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律动、让学生寻找自己发出的声音,拍节奏、演唱歌曲、用声音讲故事等一系列活动来表达自己对声音强弱的感受.教学目标:1、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模仿生活中的声音,理解、感受声音的强弱,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f和p,能正确地运用到演唱歌曲中。
2、在音乐故事和乐曲中理解音乐形象,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表演能力及模仿能力。
教学难点:运用声音的强弱的音乐形象,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
教具准备:钢琴、饮料瓶、塑料袋、沙锤、大鼓、碰铃、课件。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韵律活动。
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要跟大家上一节有趣的音乐课,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做一个有趣的律动吧。
教师播放课件《拍手歌》。
二、感受音的强弱。
1、探索声音活动。
师:现在请你们闭上小眼睛,老师给你们放两段音乐《铁匠波尔卡》和《摇篮曲》,在欣赏的过程中你们可以把自己的感受用动作表现出来。
师总结:有的同学在欣赏《铁匠波尔卡》时,因为音乐很大声,同学们都动了起来,学着铁匠师傅们用力地在打铁。
在欣赏《摇篮曲》时,因为音乐很轻柔,同学们都随着音乐进入了梦乡。
出示乐器—-大鼓。
师:老师今天准备了一面大鼓,下面请一位同学上来敲一下,而且是用力敲。
谁来形容一下刚才这位同学敲的声音?生:强、重、大。
师:同学们有三种答案,老师比较同意其中的一位同学的答案,他敲的声音比较强。
出示“强”,用音乐的标记来记强—-“f"。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强”,请大家看大屏幕。
“强”是我们音乐中的一种力度记号,在音乐中一般我们用“f”来表示“强"。
以后你们在音乐中遇到“f”就知道它表示“强"。
那么你能模仿我们生活当中强的声音吗?师:你们知道“强"的反义词是什么吗? 对,是“弱"出示“弱”。
《声音的强与弱》教案
《声音的强与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声音的强与弱的概念,理解声音的强度与振幅和距离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强弱。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敏感度,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声音的强弱概念,振幅与声音强度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强弱,理解声音的传播与距离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不同音量和音色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声音的强弱,并提问学生:“你们觉得这些音乐有什么不同?”由此引出声音的强弱这一主题。
2. 概念讲解: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讲解声音的强弱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振幅,什么是声强,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强弱与振幅和距离的关系。
首先让学生用不同力度敲击音叉,感受声音的强弱与振幅的关系;然后让学生站在不同距离的地方听同一音叉发出的声音,感受声音的强弱与距离的关系。
4. 归纳总结: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总结出声音的强度与振幅和距离的关系,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实验结论。
5. 巩固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讲解、实验、归纳、讨论。
2. 教学手段:图片、实物展示、实验器材、多媒体教学。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与声音的强弱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让学生在家中或其他地方进行实验探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写出实验报告。
3. 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实验探究过程和报告进行评价,同时结合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教学资源:教材、图片、实物展示、实验器材、多媒体教学。
2. 工具:音叉、尺子、录音机等实验器材。
七、结论本节课通过对声音的强弱概念的讲解和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了声音的强度与振幅和距离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归纳总结能力,激发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态度。
《声音的强弱》教案
《声音的强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强弱概念,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声音强弱规律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声音与生活、科技等方面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强弱概念及影响因素。
2. 实验探究声音强弱的规律。
3. 声音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声音的强弱概念、实验探究声音强弱的规律。
2. 教学难点:声音强弱与声源振动幅度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强弱规律。
2. 运用实验法验证声音强弱与声源振动幅度的关系。
3.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声音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雷声、掌声等,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强弱。
2. 讲解声音的强弱概念:介绍声音的响度、音量等概念,解释声音的强弱与声源振动幅度有关。
3.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振动幅度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强弱,记录实验现象。
4.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探讨声音强弱与声源振动幅度之间的关系。
5. 声音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声音在通讯、音乐、电影等方面的应用,以及科技领域中对声音强弱的研究。
6.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强弱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观察并记录不同场景下的声音强弱现象。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声音强弱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观察现象的准确性。
3. 评价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声音强弱知识的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振动物体(如尺子、鼓等)、声音测量仪器(如声级计)、实验记录表。
2. 教学媒体:PPT、视频资料、图片等。
3. 教学场地:实验室、教室。
八、教学拓展1. 探究声音的传播:了解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特点,探讨声音传播的速度和距离。
2. 声音的调制与解调:学习声音的频率、波形等知识,了解调制解调在通讯技术中的应用。
知识 声音的强弱-鲁教五四学制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知识声音的强弱-鲁教五四学制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 学习和理解什么是声音的强弱; - 能够模仿和表演一些简单的声音,如拍手、拍桌子等; - 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辨别声音的强弱,并简单地进行分辨和描述。
二、教学重点•理解声音的强弱;•模仿和表演简单的声音;•分辨日常生活中的声音强弱三、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地辨别和描述声音的强弱四、教学过程1. 活动一:认识声音的强弱(20分钟)1.让学生围成一个圈,老师用不同的力度拍打桌子,并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强弱;2.让学生模仿拍打声,并说出它的强弱;3.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模仿不同的声音,小组内进行声音比试,借此加深对声音强弱的感知。
2. 活动二:声音与手势(20分钟)1.老师出示不同的手势,要求学生模仿,并在模仿时发出相对应的声音;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手势和声音的对应关系,实现声音与手势的统一。
3. 活动三:分辨和表述声音的强弱(20分钟)1.选择常见的几种声音,如拍手声、喊叫声等,老师要求学生对其分辨声音的强度,如强烈、柔和、有力等等;2.让学生简单地描述发出的声音和它的强度,渐渐提高练习的难度,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感知和表述水平。
4. 活动四:巩固练习(20分钟)1.教师播放不同的音乐,要求学生根据音乐的强弱节奏,模仿并表演动作;2.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带领组员模仿不同的声音,进行声音比赛,体会声音的奥妙和乐趣。
五、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模仿和表演,来检查对声音强弱、手势和声音的对应关系的掌握情况。
2.通过学生的描述和表述,来检查学生对声音强度的感知和分辨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声音的强弱有了更加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学生们通过模仿和表演,更好地感知、记忆和掌握了声音的强弱及其表达方式。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也可以多样化的设置活动,如迎音游戏、猜猜声音等等,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一年级音乐声音的强弱教案
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的强弱可以分为大声和小声。
2.能够辨别不同音响的强弱,用大声和小声进行表演。
3.能够通过音乐欣赏和体验来理解声音的强弱变化。
教学准备:1.音响设备。
2.大声和小声的音乐素材。
3. 英文单词卡片:loud(大声)、soft(小声)。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教师问学生:你们觉得什么样的声音是大声的?什么样的声音是小声的?2.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英文单词卡片:loud(大声)、soft(小声),并解释它们的意思。
教学主体:1.呈现音乐素材:教师播放几个声音,例如:锣声、鸟叫声、小狗叫声等。
2.询问学生:这些声音是大声的还是小声的?3.学生说出他们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讨论和解答。
4.引导学生体验声音的强弱:教师要求学生分别用大声和小声表演几个动作,例如:走路、跑步、讲话、叫喊等。
5.学生进行表演后,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引导学生得出声音强弱的特征。
实践活动:1.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几组,每组分配一个乐器。
2.教师向每个组播放不同强弱的音乐素材,要求学生用乐器演奏出对应强弱的声音。
3.学生演奏完成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听取并评价他们的表演。
拓展活动:1.音乐欣赏:教师播放一段有明显强弱变化的音乐作品,例如: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开头的片段。
2.学生聆听音乐后,讨论并总结出音乐中声音强弱变化的地方。
3.学生绘制一幅描绘声音强弱变化的图画,并用音乐词语进行标注。
总结回顾:1.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学习的内容和活动。
2.学生分享自己绘制的图画并解释所表达的意思。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肯定和鼓励。
评价反馈:1.教师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情况,并进行评价。
2.学生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延伸拓展:2.学生通过观察录制一段声音强弱变化的视频,分享给同学们观看。
结束语: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声音的强弱,并通过音乐欣赏和体验来理解声音的强弱变化。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留心和欣赏声音的美妙!。
《声音的强弱一》优秀教案
声音的强弱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自然界的声音有强弱对比,能在音乐活动中表现不同的力度。
(二)过程与方法能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山谷回声真好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专注地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培养良好的聆听与参与的习惯,从而获得音乐学习的愉悦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通过活动充分体验声音的强弱,在表演与歌唱活动中运用不同力度表现。
(二)教学难点声音的强弱不是绝对的,是相互比较而产生的不同的力度感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随音频律动师:孩子们,在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热身一下,跟我一起做。
(播放音频)根据刚刚的热身,你们有什么发现吗?生:音乐声音强,踏步的力度强,音乐声音弱,踏步的力度弱。
(二)认识声音的强弱符号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新朋友,你们看,一个叫f强,一个叫弱。
(拿出做好的带有f强弱的卡片)强用f表示,弱用表示。
师:现在我想请两位新朋友到这两座房子里做客,谁来帮帮老师,应该怎样安排它们呢?(准备好两张分别画好雨和雷图案的房子的卡片贴在黑板上)生:师:为什么这么安排呢?生:因为打雷的声音强,下雨的声音弱。
(三)声音强弱作比较(播放PPT)师:同学们,我们来看看,小狗和小猫,谁的叫声强?谁的声音弱?生:小狗的声音强,小猫的声音弱。
师:小鸭和小鸡,谁的声音强?谁的声音弱?生:小鸭的声音强,小鸡的声音弱。
师:那小狗和小鸭的叫声比呢?生:小狗的声音强,小鸭的声音弱。
师:小鸭和小鸡比,小鸭的声音强,小鸭和小狗比,小鸭的声音弱。
这说明声音的强弱不是绝对的,是相对的,要看跟什么对象比较。
(四)节奏的强弱对比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条节奏。
2/4 X X X X I X X X X II 雨2/4 X - - - I X - - - II 雷师:下小雨时,是用什么力度拍打的?下大雨呢?(学生分组用拍手和跺脚合奏雨声和雷声)生:(五)故事环节师:这些节奏交织在一起,好像在给我们讲述着什么?(教师讲小白兔去山谷里采蘑菇的故事)(六)回声练习1 2 3 4 5 啊1 6 1 6 5 啊1、师生配合2、生生配合师:你们还在哪些地方听到过回声呢?生: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关于回声的歌曲《山谷回声真好听》(播放音频)生:这首歌好听吗?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声音的强弱》教学设计
《声音的强弱》教学设计《《声音的强弱》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内容:1、欣赏无伴奏合唱<<回声>>2、学唱歌曲<<山谷静悄悄>>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悟下探索,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歌颂辛勤工作,从事地质测量的探矿工作者,用劳动去创造世界.2、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力度记号“f、p”,并进行情景创作活动.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掌握和运用“f、p”力度记号.教具:课件钢琴简谱挂图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聆听自然音响1、听一组自然声音(课件)(1)火车声由弱到强.师:同学们,你们听,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生答:火车声.师:听得真仔细.我们再来听一次,听听这组火车声有什么变化.生答:声音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声音越来越大.师:对,火车声的声音越来越大.(2)风声越来越大.师:我们再来听听,这是什么声音?生答:风声师:很好,这是风的声音.我们再来听听风声又有什么变化呢?生答: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强师:回答得非常好.风声越来越大,声音越来越强了.(3)雷雨声由远及近.师:好,现在我们再来听听这个声音.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声音呀?生答:打雷下雨的声音师:对了,这是雷雨的声音,那我们又来听听雷雨的声音有什么变化.生答:由弱到强声音越来越大师:同学们回答得真不错.打雷下雨的声音越来越大。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的这几种声音都来自大自然,而且这些声音都有强弱的变化,我们可以用“强”“弱”来表示.在我们的音乐当中也有表示强弱的符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这几个新朋友,力度记号“强”和“弱”.(出示课件)师:现在我们都认识了它们,那我们又应该怎么来记住它们呢?哦,原来“强”这个记号长得像我们英文字母里的“f”,“弱”这个记号呢,长得像英文字母的“p”.你们记住了吗?生答:记住了.师:那老师就来考考你们.二、新课学习:1、欣赏无伴奏合唱<<回声>>聆听无伴奏合唱<<回声>>(课件)师:好,现在我们来听一首非常优美的歌曲<<回声>>.(播放歌曲)同学们一定要仔细的听,听听这首歌曲在强弱的变化上有什么特点?师:谁来告诉老师,这首歌曲在强弱变化上有什么特点?生答:一句强句一弱.唱的歌声强,回声很弱.师:回答得非常好.2、<<回声>>游戏师:你们听,小朋友的歌声强,山谷的回声弱.现在我们也来学学他们,做做游戏.老师来扮成小朋友,你们扮成山谷,好吗?(听琴声,随琴唱旋律) 师:唱得真不错.现在我们来交换一下,同学们来扮小朋友,老师来扮成山谷.(听琴声,随琴唱旋律)这一次同学们分成两组,一组同学扮成小朋友,另一组同学扮山谷,好吗?(听琴声,随琴唱旋律)师:同学们唱得真好听,现在交换一下.(随琴唱旋律)师:小朋友们玩得多愉快呀!师:山谷里的景色真美丽呀,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山谷里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吧!(出示大歌单)孩子们,我们先来听听歌曲的第一部分,听听歌曲里边山谷的景色是怎么样的.1、听歌曲范唱第一乐段师:谁来说说山谷里的景色呀.生答:有薄薄的烟淡淡的雾红梅花紫杜鹃师:真是些仔细的孩子!2、听范唱第二乐段师:山谷里原本静悄悄的,可是出现了一种声音打破了宁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呢?现在让我们再来听听歌曲的第二个部分.(播放课件) 师:同学们,是什么发出的声音啊?生答:地质队叔叔的小铁锤.师:对,是地质队的叔叔的小铁锤发出了“叮”“咚”的声音。
音乐教案《声音的强弱》
音乐教案《声音的强弱》马万红教学内容:1、听《大雨和小雨》声音片段2、听《惊愕交响曲》3、律动体验《大雨和小雨》《惊愕交响曲》教学目标:1、通过听《大雨和小雨》片段,了解声音强弱变化;在声势动作体验过程中,感受声音强弱变化时力度的变化。
2、聆听音乐时感知音乐强弱变化,并作出合适的体态反应,能够根据音乐的节奏及情绪变化编创模仿简单的律动,动作与音乐吻合,感受领悟音的强弱变化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感受领悟声音的强弱教学难点:动作和音乐吻合,并能随情绪变化创编简单的律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桌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1、听《大雨和小雨》听完说说声音的变化生回答:弱,越来越强,强,越来越弱……(渐强符号,渐弱符号)2、声势动作体验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或者材料模拟大雨和小雨的变化(分组加入,感受由弱到强力度越来越大或者越来越小的变化)3、边听声音片段边模拟声势动作4、观看强弱视频动画进一步认识强(f)弱(P)总结:弱音通常表现安静,祥和,强表现快乐兴奋,激动等二、新授欣赏乐曲《惊愕交响曲》1、听乐曲片段感受情绪2、简单介绍曲名的来历3、请学生边听乐曲边考虑用什么动作变现音乐4、请学生用自己创编的动作随音乐做声势动作提示学生在“惊愕”处做不同的惊吓动作停住5、请学生说出第一小部分反复有什么变化(p---mp )师:小朋友们能让老师从你的动作让我看出来变化吗?6、学生边听边做声势动作师:小朋友们能哼唱出这部分的旋律吗?7、请学生哼唱(啦)第一遍学生哼唱,第二遍唱出强弱变化三、拓展部分师:这么了不起的音乐,我们一起来简单了解一下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吧!1、介绍作曲家海顿(观看图片)海顿生于奥地利,海顿一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后人称为“交响乐之父”,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2、视频了解乐曲的写作背景边欣赏边介绍,帮助学生理解四、总结师:今天我们了解了声音的强和弱,知道了它们得变化时音乐力度变化的大小形成的,小朋友们在今后听赏音乐时要特别注意啊!。
《声音的强弱》教案
《声音的强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强弱概念,知道声音的强弱与响度、振幅的关系。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声音的强弱概念及影响声音强弱因素的认识。
2.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声音强弱与响度、振幅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室器材:声源(如鼓、锣等)、振幅控制器(如弹簧)、响度计、实验桌、椅子等。
2. 教学课件:声音的强弱概念、实验过程展示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强弱,如雷声、蚊子声音等。
2. 讲解:介绍声音的强弱概念,解释响度、振幅与声音强弱的关系。
3. 实验一:探究声音的强弱与振幅的关系。
步骤:(1)将声源(如鼓)固定在实验桌上,调整振幅控制器(如弹簧)的高度,使鼓面振幅不同。
(2)让学生分别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鼓,观察并记录响度计的示数。
(3)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声音强弱与振幅的关系。
4. 实验二:探究声音的强弱与响度的关系。
步骤:(1)将声源(如锣)固定在实验桌上,保持振幅不变。
(2)调整锣的距离,使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不同。
(3)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响度计的示数。
(4)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声音强弱与响度的关系。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了声音的强弱概念,知道了声音的强弱与响度、振幅的关系。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六、教学拓展:1. 介绍声音的传播:让学生了解声音是通过空气、水等介质传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温度等因素有关。
2.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强弱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噪声控制、声音信号传递等。
七、课堂练习:1. 设计一份关于声音强弱实验的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及分析等。
2. 结合生活实例,论述声音的强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八、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实验报告。
声音的强弱教案
声音的强弱教案【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强弱,明确声音强弱与音的音量大小的关系。
2.能够通过听力判断声音的强弱,并学会书面表达声音的强弱。
3.引导学生通过游戏、实验等形式体验声音的强弱。
教学准备:1.音响设备或音频文件(含有不同强弱的声音)2.课件或实物图片(描述声音强弱的形象化图示)3.实验用材料(如响铃、口哨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1.导入:老师播放不同强度的声音,让学生听,并观察图片(如:音乐会现场、街头嘈杂等),询问学生听到的声音有哪些特点,讨论声音的强弱。
2.出示形象图示,让学生分别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强声和弱声的特点。
Step 2 听辨声音强弱1.播放音响设备或音频文件中不同强度的声音,让学生用听力判断声音的强弱,并记录下来。
2.将学生的记录进行集体讨论,学生可以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判断方式。
3.展示正确答案,并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判断过程,了解声音强弱与音的音量大小的关系。
Step 3 游戏体验声音强弱1.组织学生进行游戏体验声音的强弱,比如,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制造不同强弱的声音的游戏。
2.游戏结束后,学生共同总结游戏中听到的不同强度的声音,并对声音的强弱进行分类和描述。
Step 4 实验观察声音强弱1.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例如,分别用不同力度吹响响铃、吹口哨等,观察并记录声音的强弱。
2.学生可以通过实验结果总结出声音强弱与产生声音的力度之间的关系,并能够书面表达出自己的观察结果。
Step 5 小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回顾声音的强弱与音量大小的关系。
2.布置拓展练习,要求学生记录一天中所听到的不同强度的声音,并写出自己的观察。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多进行听辨、观察、实验等活动,通过亲身参与来切实感受声音的强弱,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同时,通过游戏体验和实验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声音强弱的理解。
还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合作中学会互相交流和分享,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音乐教案声音的强弱
音乐教案声音的强弱教案标题:音乐教案声音的强弱教案目标:1. 了解声音的强弱概念。
2. 能够分辨和表达不同音乐中的强弱音。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
2. 不同强弱音乐片段的音频资源。
3. 大型画纸和彩色笔。
4. 学生音乐笔记本。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启发学生对强弱音的认识,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 你能列举一些你认为是强音的例子吗?- 你能列举一些你认为是弱音的例子吗?- 你认为音乐中的强弱音有什么作用?2. 向学生解释声音的强弱概念:- 强音:音量大,有力度和能量感。
- 弱音:音量小,柔和、轻盈。
主要活动:1. 播放一段带有强音的音乐片段,让学生仔细聆听,并记录他们感受到的强音特征。
2. 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强音的特点,并记录在大型画纸上。
3. 播放一段带有弱音的音乐片段,让学生仔细聆听,并记录他们感受到的弱音特征。
4. 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弱音的特点,并记录在大型画纸上。
巩固活动: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段音乐片段(可以是歌曲、乐曲等),通过合作讨论和共同努力,为所选片段设计一个声音强弱变化的方案。
2. 每个小组依次表演他们设计的声音强弱变化方案,并向全班展示。
3. 全班一起讨论每个小组的表演,评价其声音强弱变化的效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结尾活动: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强调声音强弱对音乐表达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和欣赏不同音乐中的声音强弱变化,并记录在他们的音乐笔记本中。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片段,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演绎其中的声音强弱变化,并与同学分享。
2. 学生可以通过参观音乐会、音乐剧等活动,进一步感受和体验音乐中的声音强弱。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学生音乐笔记本中的记录和思考。
3. 学生小组表演的声音强弱变化方案。
《声音的强与弱》 教案 教学设计
《声音的强与弱》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强弱是由响度决定的,能够区分不同响度的声音。
2. 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敏感度,提高他们对音乐和日常生活中的声音的欣赏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强弱概念: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它与声波的振幅有关。
2. 声音的测量单位:分贝(dB),它是衡量声音强度的一个单位。
3. 声音的强弱等级:通常分为轻、中、高、特高四个等级。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声音的强弱概念,声音的测量单位。
2. 示范法:通过实际操作,展示不同响度的声音。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分组进行声音强弱实验。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括声音的强弱概念、声音的测量单位等知识点。
2. 实验器材:声级计、各种声音源(如闹钟、手机等)。
3. 分组标志:每个小组一个颜色,以便于区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声音游戏,引出声音的强弱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声音的强弱概念,声音的测量单位。
3. 示范实验:教师用声级计测量不同声音源的响度,展示给学生。
4.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声音强弱实验,使用声级计测量不同声音源的响度。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声音的强弱特点,强调在生活中如何辨别不同响度的声音。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声音,记录不同声音的强弱,并进行分析。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巩固学生对声音强弱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对声音强弱的理解,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环节中对声音强弱实验的操作和观察结果的分析。
3.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对生活中声音强弱的观察和分析,评估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声音的传播:讲解声音如何在空气中传播,以及不同介质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2. 声音的过滤:介绍人耳如何通过耳蜗对声音进行过滤和识别。
轻松学习一年级音乐声音的强弱教案
轻松学习一年级音乐声音的强弱教案【引言】音乐是一门美妙的艺术,可以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愉悦。
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掌握音乐的声音的强弱很重要。
一年级的孩子们大多数还不具备理解声音的强弱和调节声音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利用一些互动、趣味性强的教学方法,来让孩子们轻松愉悦地掌握音乐声音的强弱。
【正文】一、教学目标1. 能正确辨别不同强度的声音;2. 能够产生正确的指令,让孩子们发出不同强度的音乐声音;3. 培养孩子们对于音乐声音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4. 增强孩子们的音乐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音乐声音的强弱概念;2. 各种乐器的声音强弱不同。
三、教学方法1. 视听法这是一种经典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不同强度的声音让孩子区分不同的声音。
在播放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示范声音强度的变化。
比如通过手势、面部表情来示范大声和小声的声音。
2. 互动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的小游戏,比如大小声音比赛、跟随游戏等。
这样可以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也可以锻炼他们的反应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材料,比如图片、视频等,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不同乐器的声音强度和特点。
这样可以增强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步骤1. 导入让孩子们一起唱儿歌《小星星》,并且注意唱出大声和小声的区别。
让孩子们通过唱歌,对声音强度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
2. 介绍讲解什么是音乐声音的强弱,为什么要学习音乐声音的强度。
3. 操作教师通过演奏各种乐器,让孩子们听出它们的声音强弱的差异,并且进行模仿练习。
在练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孩子们的表现适当调整难度,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4. 总结播放音乐,让孩子们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情感,调节自己的声音强度,提升孩子们对音乐声音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并且对于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观察孩子们的表现,评价他们对于声音强度的掌握程度。
音乐唱歌综合课《声音的强弱》教学设计音乐教案
音乐唱歌综合课《声音的强弱》教学设计-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声音的强弱概念,认识声音的响度对音乐表现的重要性。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表现力。
3.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操。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强弱概念及表现形式。
2. 声音的响度在音乐中的应用。
3. 音乐作品中声音强弱对比的欣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声音的强弱概念,学会运用声音的响度来表现音乐。
2. 难点: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中声音强弱对比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声音的强弱概念,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响度在音乐中的作用。
2.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声音强弱对比的练习,如:大声唱、小声唱、渐强渐弱等。
3. 音乐欣赏:教师播放具有明显声音强弱对比的音乐作品,学生跟随音乐进行模仿和欣赏。
4.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对声音强弱的认识和感受,总结声音强弱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理解声音的强弱概念,并能运用声音的响度来表现音乐。
2. 学生能够欣赏音乐作品中声音强弱对比的表现,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学生练习和总结反思,了解学生对声音强弱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准备:1. 教学音频材料:包括不同强弱对比的音乐作品、自然声音等。
2. 教学图片或卡片:用于展示声音的强弱形象。
3. 教学用具:如小鼓、铃铛等,用于实地演示声音的强弱。
4. 练习册:用于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声音的强弱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声音的响度对音乐的影响。
2. 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练习声音的强弱表现,提高音乐感知能力。
3. 欣赏法:通过欣赏音乐作品,使学生感受声音强弱对比的美妙。
4. 互动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进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步骤:1. 声音的强弱概念讲解:教师通过PPT、图片或卡片,讲解声音的强弱概念,让学生初步认识声音的响度。
音乐唱歌综合课《声音的强弱》教学设计音乐教案
音乐唱歌综合课《声音的强弱》教学设计-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声音的强弱概念,知道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2. 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提高歌唱能力。
3. 通过唱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强弱概念讲解2. 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教学3. 唱歌实践活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声音的强弱概念,正确运用呼吸方法进行歌唱。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唱歌过程中正确表现声音的强弱。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音乐教室2. 教学设备:钢琴、音响设备、教学课件3. 教学资料:歌曲、乐谱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具有明显声音强弱对比的歌曲,引发学生对声音强弱的关注。
2. 讲解:讲解声音的强弱概念,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3. 示范:教师示范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引导学生模仿。
4. 练习:学生进行歌唱练习,注意声音的强弱变化。
5. 互动:学生分组进行唱歌实践活动,相互评价,教师指导。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正确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策略:1. 采用讲解法:通过讲解声音的强弱概念,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采用示范法:教师示范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引导学生模仿。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声音的强弱,提高歌唱能力。
4. 采用互动法:学生分组进行唱歌实践活动,相互评价,教师指导。
七、教学步骤:1. 声音的强弱概念讲解: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强弱与振幅的关系。
2. 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教学: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3. 唱歌实践活动:学生分组练习,注意声音的强弱变化。
4. 学生展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唱歌展示,教师点评。
5. 总结与作业: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八、教学评价:1. 学生歌唱能力的提高: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歌唱表现,评价其歌唱能力的提升。
知识 声音的强弱-鲁教五四学制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知识声音的强弱-鲁教五四学制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强弱,并能够用语言、动作、歌曲等方式表达。
2.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敏感性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和创造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2. 教学重点1.掌握声音的强弱,并能够用正确的方式传达。
2.学习歌曲《小青蛙》并能够用动作、语言、歌唱的方式表达节奏感。
3.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在音乐中学习、感受和表达。
2.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声音传达方法,避免在表达过程中出现不清晰、或太过强烈的情况。
4. 教学准备1.教材:鲁教五四学制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材。
2.教具:CD机、小青蛙玩具、录音机等。
5. 教学内容和步骤(1)导入1.教师播放一首欢快活泼的歌曲,让学生欣赏和感受音乐节奏。
2.通过简单的问题、创设情景等方式,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2)学习声音的强弱1.教师通过对比不同的音量,让学生了解强弱的概念及对应的音量范围。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模仿教师发出的强、中、弱的声音,并加以应用。
(3)学习歌曲《小青蛙》1.教师播放《小青蛙》的CD,让学生先听一遍歌曲。
2.教师示范如何用语言、动作和歌唱来表达这首歌的节奏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歌曲的意义。
3.教师分析歌曲的整体结构和节奏,让学生跟随歌曲的节奏,重复练习。
(4)评价1.让学生一起听录音机录制的自己唱歌的声音,评价自己的表达是否清晰、准确。
2.鼓励学生自己创作一些简单的音乐节奏,并用声音、语言、动作等方式表达出来。
(5)作业1.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创作一些简单的音乐节奏,并用语言、动作、歌唱等方式表达出来。
2.鼓励学生在课下多听一些音乐,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6.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的教学,学生初步了解了声音的强弱及表达方法,并学会了用动作、语言、歌唱等方式表达音乐节奏,达到了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所提高,但是在自己创作节奏的过程中,部分学生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一年级音乐教案《声音的强弱》
采访你一下,你是怎么让大鼓发出的大声?
生:用力敲。
用了很强的力度还是很弱的力度?
出示“强”,用音乐的标记来记强——“f”。
“强”是我们音乐中的一种力度记号,我们一般用英文字母“f”来表示“强”。
(板书“f”)以后你们在乐谱中遇到“f”就知道它表示“强”。
谁能来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强的声音?
孩子们你们知道“强”的反义词是什么吗?对,是“弱”出示“弱”。
“弱”也是我们音乐中的一种力度记号,我们用英文字母“p”来表示“弱”(板书“p”)。
谁能让大鼓发出弱的声音呢?(动作幅度小)
谁能来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强的声音?(说悄悄话、跺脚声)。
2.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表示不同强弱的图片,请同学们一起说出它们的强弱。
3.出示图片。
4.将强弱知识运用到节奏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音的强弱》教案
教学内容:
1、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
2、在故事、乐曲中体验声音的强弱。
教学分析:
声音有四种基本属性,即强弱、长短、高低、音色。
声音的强弱是很容易表现出来的,但往往在说法上与高低相混淆。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掌握好音的强弱有助于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律动、让学生寻找自己发出的声音,拍节奏、演唱歌曲、用声音讲故事等一系列活动来表达自己对声音强弱的感受。
教学目标:
1、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模仿生活中的声音,理解、感受声音的强弱,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f和p,能正确地运用到演唱歌曲中。
2、在音乐故事和乐曲中理解音乐形象,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表演能力及模仿能力。
教学难点:
运用声音的强弱的音乐形象,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
教具准备:
钢琴、饮料瓶、塑料袋、沙锤、大鼓、碰铃、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韵律活动。
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要跟大家上一节有趣的音乐课,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做一个有趣的律动吧。
教师播放课件《拍手歌》。
二、感受音的强弱。
1、探索声音活动。
师:现在请你们闭上小眼睛,老师给你们放两段音乐《铁匠波尔卡》和《摇篮曲》,在欣赏的过程中你们可以把自己的感受用动作表现出来。
师总结:有的同学在欣赏《铁匠波尔卡》时,因为音乐很大声,同学们都动了起来,学着铁匠师傅们用力地在打铁。
在欣赏《摇篮曲》时,因为音乐很轻柔,同学们都随着音乐进入了梦乡。
出示乐器——大鼓。
师:老师今天准备了一面大鼓,下面请一位同学上来敲一下,而且是用力敲。
谁来形容一下刚才这位同学敲的声音?
生:强、重、大。
师:同学们有三种答案,老师比较同意其中的一位同学的答案,他敲的声音比较强。
出示“强”,用音乐的标记来记强——“f”。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强”,请大家看大屏幕。
“强”是我们音乐中的一种力度记号,在音乐中一般我们用“f”来表示“强”。
以后你们在音乐中遇到“f”就知道它表示“强”。
那么你能模仿我们生活当中强的声音吗?
师:你们知道“强”的反义词是什么吗?对,是“弱”
出示“弱”。
师:“弱”也是我们音乐中的一种力度记号,在音乐中一般我们用“p”来表示“弱”。
师:刚才老师请同学模仿很强的声音,现在请一位同学上来模仿一下弱的声音。
动作幅度小。
师:我们什么时候声音要弱一些呢?用肢体语言表示说悄悄话、跺脚声。
2、师:老师请同学们看看大屏幕中的几组图片,你们想象一下,其中的声音有的强,有的弱,请你用“f”、“P”记号分别填写在方框内。
3、再次通过韵律活动,与学生复习强弱练习,引导学生分辨强、弱的声音。
这一次的要求和第一次做的不同,这次教师拍强,学生就拍弱,教师拍弱,学生就拍强。
4、敲击节奏。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一条节奏。
X X X X X X— X — X X X X X X X X—
擂起了大鼓咚咚,敲起了碰铃叮铃铃。
师:老师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f”、“p”放到节奏里,老师把它们移动,我把“f”放到了第2小节,“p”放到了第4小节,想一想我们怎样拍?老师拍一下,看看和你们刚才拍的一样吗?同学们再拍一次。
师:老师考考你们,如果把它们的位置调换一下,看看你们应该怎样拍?每个小组讨论一下,老师下去指导。
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并拍打节奏。
教师在节奏谱上标明“f”和“p”,引导学生在节奏谱中运用强记号和弱记号。
5、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中的强弱。
(1)播放《小蘑菇》舞蹈其中的音乐片断,学生听。
师:春天不光大雨和小雨出来唱歌,连小蘑菇也出来跳舞呢!现在让我们来欣赏一段《小蘑菇》的舞蹈片断,看看小蘑菇在干什么?
师:你知道它们在干什么?
生:它们在跳舞。
师:它们是怎样跳的?音乐弱的时候,小蘑菇怎样跳?音乐强的时候,小蘑菇怎样跳?
小蘑菇扭扭腰;小蘑菇长高了;小蘑菇害羞地藏起来;小蘑菇哈哈大笑。
师:让我们和小蘑菇一起跳舞吧。
再次播放《小蘑菇》。
6、聆听观看活动,观看声音的故事《大雨和小雨》,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获得情感体验。
要求:要求学生观看后能根据自己的观察,感觉故事中声音的强弱,能随音乐用小沙锤、塑料袋表演故事内容。
出示课件,教师讲故事,学生感受故事中的强弱。
师:刚才我们用歌声和动作来表现声音的强和弱,那么我们能不能用声音来讲故事呢?下面呀,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音乐故事,故事的名字是《大雨和小雨》,这个故事特别有趣,请大家仔细听。
师: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清晨,小动物们可高兴了,因为它们可以出来唱歌、跳舞了。
你听,它们的歌声多好听。
突然,打起了大雷、下起了大雨,雨呀,越下越大,你看,好大的雨呀,过了一阵,雨呀慢慢地变小了,你们仔细听一听,雨声是不是变小了呢?雨声真的变小了,小动物们还在树下唱着歌,可是雨声已经把歌声盖过去了,根本就听不到它们在唱歌,那什么时候才能听到它们在唱歌呢?哇,天晴了,小动物们又可以出来唱歌、跳舞了。
故事讲到这,你们说说故事里哪些声音是强的?哪些声音是弱的?让学生说说音乐故事中哪些声音强?哪些声音弱?引导学生运用小沙锤、塑料袋模仿雨声。
师:你们听听这两种声音。
教师示范沙锤、塑料袋发出的声音。
师:他们分别好像什么声音?那你能不能用这几样东西发出的强弱声来表现这个音乐故事呢?
再播放一次故事,学生运用乐器及自己的想法随故事表现音乐中的强弱。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用声音来表现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三、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了什么知识?在这节课里我们有哪些东西发出的是强的声音?哪些是弱的声音?在音乐里,只有进行强弱对比的音乐才是最美的音乐,让我们一起享受那美妙的音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