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以来甘南藏族自治州农业发展态势分析
甘南藏族自治州州情概况
甘南藏族自治州州情概况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甘肃省西南部,甘、青、川三省交界处。
自治州下辖8个县市,有藏、汉、回、土、蒙等24个民族,总人口73.07万,其中藏族39.59万,占总人口的54.2%。
全州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是甘肃总面积的近十分之一。
境内有辽阔无垠的天然草地,浩瀚葱郁的原始森林,纵横奔流的三河一江,贮量丰富的地下矿藏;甘南是全国重要的绿色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藏族文化资源宝库,西北高原特色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全省重要的水电清洁能源基地,内地与藏区文化、经济交流的重要场所,安多藏区的中心区。
更为重要的是,甘南是黄河、长江上游主要的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和国家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态地位十分突出,在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分中被定位为“限制开发区”;甘南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境内较完整地保存了藏民族传统的游牧文化、佛教文化和民俗文化,是整个藏区经济文化的缩影。
甘南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甘南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甘南州位于黄河、长江两大水系的上游地段,仅黄河在甘南境内流程就达433公里,形成了久负盛名的“天下黄河第一湾”,素有黄河“天然蓄水池”之称,黄河在这里净补充水量占此段入出量的45%。
境内广袤的草甸草原,浩瀚的绿色林海,都具有很强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是维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
甘南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有亚洲最优质的天然牧场。
甘南草原具有载畜能力强,耐牧性和耐踏性较好的特点,草场有4084万亩,80%连片集中,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也被誉为亚洲最优质的天然牧场。
畜禽品种繁多,有闻名遐迩的河曲马、欧拉羊、甘加羊等许多优良畜种。
牛羊肉、鲜奶、酥油、毛绒、皮张等主要畜产品产量可观,2011年肉类年产量达6.02万吨。
是我国畜产品的主产区和畜产品集散的“金三角”,如出口东南亚的干酪素,占全国总量的70%。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甘南县乡村旅游业发展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甘南县乡村旅游业发展研究甘南县位于甘肃省的南部,是一个山区县。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甘南县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和机遇。
甘南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甘南县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较高,山脉众多,气候多样。
这样的地理环境使得甘南县拥有了独特的自然风景和生态资源。
富有观赏价值的甘南佛教文化,如朱崖石刻、岷山石窟以及藏族民俗等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景点。
乡村旅游业有助于促进甘南县农村经济的发展。
甘南县农村地区的经济主要依靠农业,农民收入较低。
发展乡村旅游业可以给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的途径。
通过开发农家乐、民宿等乡村旅游项目,可以促进农民的增收。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还为甘南县提供了发展乡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机会。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提高当地的教育、医疗设施和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水平,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要实现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还需要解决一些问题。
甘南县乡村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差,交通不便,酒店、餐饮等服务设施也相对不完善。
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和引进社会资本来解决。
甘南县乡村旅游业发展还面临着环境保护的难题。
甘南县的生态环境相对脆弱,过度开发和游客过多都可能对其造成破坏。
政府应加强环保意识教育,制定相关的环保法规和政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要发展甘南县乡村旅游业,还需要加强市场营销和宣传推广工作。
政府和相关企业应加大对甘南县乡村旅游业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甘南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
甘南县乡村旅游业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展这一新兴产业不仅可以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还可以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还需要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加强宣传推广工作,才能实现乡村旅游业的长远发展。
甘南州藏羊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甘南州藏羊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杨勇【摘要】本文重点阐述了甘南州藏羊产业的基本情况、发展优势和发展情况,介绍了藏羊肉具有高蛋白、肌肉内脂肪含量高、氨基酸含量高等特点.深入分析了藏羊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工作的建议.【期刊名称】《畜牧兽医杂志》【年(卷),期】2017(036)006【总页数】2页(P47-48)【关键词】甘南州;藏羊;发展【作者】杨勇【作者单位】甘南州能源研究所,甘肃合作74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26.8+31 基本情况甘南州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结合部、藏区和内地的结合部、牧区和农区的结合部,是全国“六大绿色宝库”之一、“五大牧区”之一。
甘南州草地资源丰富、无污染、具有原生态独特性,是理想的有机畜牧生产区域。
以藏羊产业为主的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既是甘南的区域性首位产业,也是脱贫致富的基础产业和优势产业。
甘南藏羊(包括欧拉型、甘加型和乔科型)等地方优良畜种,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广大牧民群众的辛勤培育而形成,能适应高寒牧区严峻生态环境的特有畜种,也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畜种资源和宝贵的基因库。
甘南州草地面积4 08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0.28%。
甘南藏羊生活在海拔3 000 m以上的天然牧场。
藏羊肉具有高蛋白、肌肉内脂肪含量高、氨基酸含量高等特点。
藏羊肉风味浓厚,肉质筋道,口感好味道香,是烹饪中、西式高档菜肴不可多得的珍贵食材。
甘南州藏羊产业资源优势明显,发展基础牢固,开发前景广阔。
据统计,2016年年末各类牲畜存栏368.24万头、只,其中羊存栏213.65万只,占全州各类牲畜的58%,全年全州肉类总产量7.44万t,其中:羊肉2.22万t,占肉类总产量的29.8%;绵羊毛产量2100t。
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显著的经济优势,如果加大支持力度,藏羊产业对推动甘南州农牧民增收、精准扶贫及生态安全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产业发展情况近年来,甘南州在总结“农牧互补一特四化”成功实践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168”现代农牧业发展行动计划,按照《甘南州牦牛藏羊产业发展规划》,狠抓藏羊繁育和育肥两大产业带建设,推进藏羊产业专业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技能化培训,通过现代农业发展资金肉牛藏羊产业等畜牧业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扶持藏羊养殖专业合作社,提高藏羊产业化发展水平;加大退粮还草、秸秆饲料综合开发利用,不断加强天然草原综合治理和半人工刈割草场建设,夯实藏羊产业发展基础;积极开展藏羊本品种选育和引进野盘羊改良,提高藏羊生产性能;全州藏羊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甘南藏族自治州基本情况简介(2012最新稿)
甘南藏族自治州基本情况简介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现下辖七县一市,99个乡(镇、街道办)。
州内有藏、汉、回、土、蒙等24个民族,总人口71万,其中藏族38.27万,占总人口的53.9%;【自然地理】甘南州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过渡地带,是黄河、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是青藏高原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全州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部高,东南部低,境内海拔1100—4900米,大部分地区在3000米以上。
全州分为三个自然类型区,南部为岷迭山区,山大沟深,气候比较温和,是全省重要林区之一;东部为丘陵山地,高寒阴湿,农林牧兼营;西北部为广阔的草甸草原,是全省主要牧区。
州府合作市海拔2960米,平均气温1.7℃,没有绝对无霜期。
【历史沿革】甘南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在三河一江(黄河、洮河、大夏河,白龙江)流域就有人类开发这块亘古荒原。
随着历史的进程,甘南的羌部逐渐建立自己的部落联盟或依附中原王朝。
秦汉以后,几经朝代更替,甘南分别由诸多行政区域管辖。
1953年10月,甘南藏族自治区成立,1955年7月改为甘南藏族自治州。
州府合作市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资源优势】甘南是古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是离内地最近的雪域高原,自然风光秀丽,民族特色浓郁,风土人情独特,有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几十处优美的自然景区;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夏河拉卜楞寺等121座藏传佛教寺院和天险腊子口等二十多处历史遗址。
境内河流众多,水能资源得天独厚,黄河、白龙江、洮河、大夏河四条河流及其120多条支流纵横全州,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361万千瓦,可利用量215万千瓦。
甘南地下矿藏贮量丰富,现已探明有金、锑、铅等各种矿产地270处,探明矿种24种,其中14个矿种贮量居全省前五位,黄金产量居全省第一位。
境内有天然草原4084万亩,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80%的天然草场联片集中,是青藏高原天然草场中自然载畜能力较强高、耐放牧性最大的草场。
甘南州设施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甘南州设施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甘南州地处青藏高原东部,气候条件恶劣,资源匮乏,是青海省贫困县(区)重点扶持地区之一。
农业是甘南州的支柱产业,但由于自然条件限制以及历史原因,甘南州农业发展相对滞后。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积极推动设施农业的发展。
本文将就甘南州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与思考。
一、设施农业发展现状1.基础设施滞后甘南州地处高原,气候严寒,地貌复杂,地形起伏大,土壤瘠薄,是中国西部地区的典型山地农业区。
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大规模、连续的农业生产困难重重,传统种植方式已难以适应当地的农业发展需求。
甘南州设施农业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农业设施建设的整体投入仍然不足。
2.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甘南州在设施农业的技术应用上也存在较为明显的滞后现象,农业科技人才相对匮乏,农业技术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有一定差距。
缺乏与设施农业相关的新技术推广和示范,使得农民对设施农业缺乏认识和了解,从而导致农民对设施农业投入不足。
3.政策扶持待加强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如设施农业专项补贴、技术培训、资金支持等,但由于资源匮乏、基础设施滞后等原因,这些扶持政策的实施效果还不够显著,待加强。
二、设施农业发展的思考1.加大对设施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针对甘南州地处高原、气候条件恶劣的实际情况,政府应加大对设施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包括温室大棚、设施农业用水、土壤改良等方面的建设。
结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情况,制定相应的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实现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引进和培养设施农业技术人才政府应加大对设施农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设施农业技术研发,提升设施农业的总体技术水平。
建立健全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引导农民学习先进的设施农业技术,并将其运用到生产实践中。
3.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对设施农业的专项补贴,鼓励农民和企业大力投入设施农业生产。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分类模拟题316_真题-无答案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分类模拟题316(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资料分析根据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表1 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情况单位:亿元年度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老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投资总额2005 1289.7 458.2 640.12388.02010 4224.2 397.0 2033.06654.22011 3469.4 444.4 2112.4 6026.22012 5062.7 500.5 2690.48253.6变化率(%) 45.9 12.6 27.437.0注:从2012年起,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中不仅包括城市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还包括县城的相关投资,下同。
表 2 全国近年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构成单位:亿元年度投资总额燃气集中供热排水园林绿化市容环境卫生2005 1289.7 142.4 220.2368.0 411.3 147.82010 4224.2 290.8 433.2901.6 2297.0 301.62011 3469.4 331.4 437.6 770.11546.2 384.12012 5062.7 551.8 798.1934.1 2380.0 398.6变化率(%) 45.9 66.5 82.421.3 53.9 3.81. 2012年全国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中,与2011年相比增长最快的投资是______。
A. 燃气B. 集中供热C. 排水D. 园林绿化2. 2005—2012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的年均增长量约为______亿元。
A. 838B. 925C. 1256D. 19553. 2005—2010年,全国老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平均每年增长______。
A. -1.2%B. -2.7%C. -4.5%D. -7.6%4. 2012年全国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的比重与2011年相比______。
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建设研究
许 可 等 手 续 办 理 难 度 大 主 要 表 现 在 :公 路 沿 线 取 土 挖 沙 破坏 生
态 现 象 严 電 ,造 成 • 系 列 的 卞 态 环 境 问 题 ,对 后 期 恢 复 治 理带 来
诸多闲难 (8)
十 态 环 保 资 金 投 入 依 然 不 足 近 年 来 ,尽 1?在 甘 I有州生
(4)
生 物 多 样 性 恢 复 仍 需 持 续 用 力 。虽 然 近 年来 通 过 监 测 分
忻 ,甘 南 黄 河 上 游 水 源 涵 养 区 天 然 草 原 综 合 植 被 爾 盖 度 得 到 较 快 的 提 升 ,m 种 群 优 势 不 再 明 敁 ,优 质 牧 草 分 布 不 均 ,R 前 和 70-
害 草 面 积 有 39.87万 h m 2,大 规 模 治 理 近 在 眉 睫 <
(3)
森 林 和 杭 被 总 体 质 墳 不 高 ,生 态 系 统 有 待 提 升 。 随着天
保 r.程 的 实 施 和 义 务 棺 树 造 林 力 度 的 加 大 ,甘 南 总 林 地面 积逐
年 增 加 ,似 问 题 是 原 始 森 林 面 积 较 小 ,次 生 林 面 积 较 大 。
态 环 境 的 投 资 堉 加 ,对 环 境 的 前 景 正 在 改 善 ,何 许 多 历 史 欠 账 ,
特 別 是 闪 为 我 ra相 对 较 低 的 投 资 补 贴 ,并 且 需 要 建 设 的 项 H 有
•个大的资金缺口,加 上 艽 财 政 闲 难 对 相 关 的 生 态 系 统 治 理 造 成 严 重 影 响 ,f :要 项 R 仅 靠 地 方 财 力 实 施 难 度 较 大 :生 态 转 移支
然 保 护 区 已 经 成 立 时 间 较 早 ,m 功 能 区 和 范 围 的 划 分 并 没 有
2024年甘肃畜牧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甘肃畜牧业市场发展现状畜牧业是甘肃省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甘肃畜牧业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1. 甘肃畜牧业资源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拥有广阔的草原和丰富的水资源,是发展畜牧业的理想地区。
截至目前,该省畜牧业养殖面积达到一定规模,主要集中在甘南、临夏、酒泉等地。
其中,牛、羊养殖是甘肃省最主要的畜牧业种类。
2. 甘肃畜牧业市场规模甘肃省畜牧业市场规模庞大,养殖户数量众多,市场需求稳定。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畜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
畜牧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市场,但也逐渐打开了国际市场。
3. 甘肃畜牧业市场现状甘肃省的畜牧业市场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的发展:3.1 发展初期在改革开放初期,甘肃省畜牧业市场还相对落后,养殖规模小,养殖技术相对简单,产品品质一般。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扶持,畜牧业逐渐崭露头角,开始发挥经济效益。
3.2 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甘肃省畜牧业逐渐壮大,养殖规模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政府加大对畜牧业的支持力度,推广现代化养殖技术,改善畜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
3.3 当前现状目前,甘肃省畜牧业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养殖者通过科学养殖管理,提高育种技术,疾病防治等手段,提高畜产品的品质和数量。
市场上的畜产品供应充足,品质得到了认可,销售渠道也更加多元化。
4. 甘肃畜牧业市场面临的挑战尽管甘肃畜牧业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技术研发和转化仍然是畜牧业市场发展的一个瓶颈。
尽管政府加大了对畜牧业的支持力度,但是科研机构与生产实践之间的融合还需要加强。
其次,畜牧业面临着一定的环境压力。
随着畜牧业规模的扩大,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环境保护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另外,市场需求的变化也对甘肃畜牧业市场提出了新的挑战。
人们对健康、安全、绿色的畜产品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的养殖模式需要转型升级。
2004年以来甘南藏族自治州农业发展态势分析
f r o m 6 5 . 1 1 : 2 6 . 1 0 : 8 . 7 9 f i n 2 0 0 4 ) t o 5 2 . 2 : 3 0 . 8 : 1 7 , 0 ( i n 2 0 1 1 ) ,
Ke y wo r d s : a g i r c u l t u r e ; d e v e l o p me n t s i t u a t i o n ; Ga n n a n Ti b e t a n Au t o n o mo u s P r e f e c t u r e
少 数 民族 地 区农 业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是 保 证 该 地 区生 态 可 持 续 发 展 的必 然 要 求 ,而 在 我 国西 部 民 族地 区存在一些 严重制 约农业持续 发展 的问题 。
一
,
它地跨 东经 1 0 0 。 4 5 4 5 ” 一 1 0 0 。 4 5 3 0 ” 、 北 纬
Ab s t r a c t : r h i s p a p e r p r e s e n t s r e s u l t s o f t h e s t u d y o n t h e c i t y ' s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d e v e l o p me n t s i t u a t i o n i n G a n n a n T i b e t a n Au t o n o mo u s
天津农业科学 T i a n j i n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农 业 经 济 与 信 息技 术
2 0 0 4年 以来甘 南藏族 自治州农业发展态势分析
王 倩, 张起鹏 , 卓玛兰草 , 赵 雪珍
甘南州生态环境破坏现状调查及解决对策
甘南州生态环境破坏现状调查及解决对策甘南州生态环境破坏现状调查及解决对策自古以来,甘南州就属于水草丰茂之地,森立林、草原湿地及多样化的动植物品种是甘南州极大的优势,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甘南州的生态破坏呈严重态势,草场沙化,森林面积锐减,一些珍稀动植物面临灭绝或甚至已经灭绝。
文章试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摘要】自古以来,甘南州就属于水草丰茂之地,森立林、草原湿地及多样化的动植物品种是甘南州极大的优势,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甘南州的生态破坏呈严重态势,草场沙化,森林面积锐减,一些珍稀动植物面临灭绝或甚至已经灭绝。
文章试分析形成这一现象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生态环境;甘南州;解决对策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高原、素有“甘肃后花园”之称。
这片土地山峦起伏、林木森森、草原壮阔、河流奔腾、麋鹿出没,是一片神奇壮美的土地,总面积约为44000余平方公里,占甘肃省总面积的10%。
它的森林覆盖率、林地面积、草地面积在甘肃都是首屈一指的。
甘南州的水土涵养、生态保护决定着甘南州藏、汉、回族几十万群众的生活与未来,从宏观上来说,对整个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经济建设、乃至长江黄河流域的生态现状、社会发展都有相当影响。
一、甘南州自然环境现状当前,甘南州的自然环境出现了恶化的趋向,森林滥砍滥伐严重、草场严重退化,湿地逐渐退缩,水源涵养量近几年下降严重对黄河水量的补充量由约45%减少为15%。
【】(一)森林滥砍滥伐严重 98年,国家停止对甘南地区天然林大规模采伐,封山育林。
但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由于甘南林木材质优良,在各大木材市场能获得极大的经济收益,偷砍盗伐现象非常严重。
甘南州七县一市的林木资源在这十几年来始终受到大大小小的不法份子的破坏侵害。
再加之甘南州森林防火期内,气候干燥,森立火险等级居高不下,人为和自然因素造成的火灾交替交织频发也是森林草原破坏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
(二)草原荒漠化严重形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口的增加,畜牧业规模的扩大超过了草原的承受能力是其一,人为破坏,如采矿取金、挖掘冬虫夏草等稀有中药草是其二,其三是近年来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而相应设施及管理模式未能配套。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带,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也是我国贫困地区之一。
在这样的地区,农牧业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对于改善当地农牧业发展、提高农牧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牧业发展现状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农牧业以小麦、青稞、牛羊养殖为主,是当地农牧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由于地处高原,土地资源匮乏,水资源短缺,加之气候条件恶劣,农牧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农牧民的收入依然较低,生活水平较为贫困。
二、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为了改善当地农牧业发展和提高农牧民的收入,甘南自治州积极开展了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
目前,该地区已经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并在推动当地农牧业发展,改善农牧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 组织形式多样甘南自治州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形式多样,既有以种植业为主的合作社,也有以畜牧业为主的合作社,同时还出现了以农牧综合为主的合作社等多种形式,以满足不同农牧民的需求。
2. 经营范围广泛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范围相当广泛,既有种植、养殖、加工等层面的经营,也有涉及销售、服务、管理等多方面的业务,在为农牧民提供就业机会的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3. 政策支持力度大为了支持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当地政府积极制定了多项扶持政策,包括财政支持、税收减免、土地流转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极大地鼓励了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三、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虽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在甘南自治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1. 组织管理不规范一些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对于合作社的经营管理不够规范,存在着一定的管理漏洞。
需要加强对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2. 专业技术不足一些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缺乏专业人才,技术力量不足,导致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技术瓶颈。
甘南研究报告
甘南研究报告甘南研究报告一、概述甘南藏族自治州是中国甘肃省的一个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
它是中国著名的藏区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藏族文化。
甘南研究报告将对该地区的地理、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二、地理与气候甘南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势较高,海拔在3000-5000米之间。
其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原、山脉、河谷和盆地。
这种地形使得甘南拥有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
甘南的气候属于高原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凉爽多雨。
气温波动较大,夜间温差明显。
年平均气温在6-8摄氏度之间。
三、经济发展甘南自治州的经济以农牧业为主,主要农产品包括小麦、青稞、马铃薯等。
牧业主要以牛、羊为主。
此外,甘南还有一定的矿产资源,如铜、铁、锌等。
近年来,甘南自治州致力于旅游业的发展。
该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藏族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
甘南的旅游业已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四、文化与教育甘南是藏族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传统的藏族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等文化元素在甘南得以保留和传承。
此外,甘南还拥有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刺绣、壁画等。
教育方面,甘南自治州也有一定的教育资源,包括中小学和职业教育机构。
近年来,地方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提高了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
五、发展机遇与挑战甘南自治州虽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但同时也面临一些发展挑战。
首先,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限制了该地区的发展。
其次,自然环境脆弱,生态保护成为重要任务。
另外,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需要加大对农牧业和旅游业的支持。
然而,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经济发展的推动,甘南自治州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开发旅游资源等都将促进该地区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
六、结论甘南藏族自治州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独特文化的地区。
尽管面临交通不便、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滞后等挑战,但随着政府的支持和国家政策的帮助,甘南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甘南州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现状问题及对策
甘南州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现状问题及对策作者:王长林来源:《南方农业·下》2024年第05期摘要林业有害生物对生態系统健康发展构成潜在的威胁,制约林业产业的发展。
为提升甘肃省甘南州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效果,为区域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支持,总结甘南州林业资源概况,分析甘南州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现状及问题,提出智能化监测预警系统的构建与应用、生态调控与生物防治技术创新、绿色农药开发与精准施药技术推广、跨区域联合防控策略的设计与实施等对策。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策略;甘肃省甘南州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ki.1673-890x.2024.10.074林木作为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甘肃省甘南州作为我国重要的林业生产基地之一,其森林覆盖率较高,但同时面临着林业有害生物的威胁。
笔者在分析甘南州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现状基础上,探讨提升防治效果的策略,以期为区域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1 甘南州林业资源概况甘南州是黄河、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和补给区,属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森林覆盖率达55.2%,立体气候垂直差异巨大,是我国重要的野生植物基因库和天然次生林区[1]。
根据2020年甘南州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全州森林面积为223.33万hm2,活立木蓄积量9 559万m3。
其中,天然次生林面积67.58万hm2,活立木蓄积量1 327万m3;人工林面积62.57万hm2,活立木蓄积量3 552万m3。
槐树、沙棘等为当地主要乔木种类。
甘南州各县(市)森林资源分布差异较大,其中夏河县森林资源最为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77.6%。
由于立体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植被类型,甘南州植被垂直带谱完整,是全国较为完整的高山垂直自然带谱之一,也为各类林业有害生物提供了优越的生存环境。
2 甘南州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现状及问题2.1 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有待完善甘南州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起步较晚,且多以人工监测为主,自动监测站点分布较少。
渔业发展现状和建议思考
渔业发展现状和建议思考摘要:甘南州境内冷水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长江、黄河上游地区重要的天然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对维护长江、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甘南州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实现了渔业增效、农民增收。
本文概述了甘南州渔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渔业工作建议,旨在推进甘南州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甘南州;渔业;现状;建议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长江、黄河上游,甘肃、青海、四川三省交界处,境内冷水资源十分丰富,水质良好,具有“中华水塔”和“黄河蓄水池”之称,适宜开展水产养殖。
1甘南州渔业概况目前,甘南州在玛曲、舟曲、临潭3县共有池塘流水养殖场4个;网箱养殖基地2处,分布在卓尼县藏巴哇、洮砚乡境内库区;省级良种场1个,健康养殖示范场4家,渔业养殖龙头企业1家,渔业养殖专业合作社39家。
全州办理水域滩涂养殖证25家。
年生产虹鳟、金鳟、鲟鱼等商品鱼80余t,生产虹鳟鱼苗30万尾,生产黄河上游土著鱼类苗种40余万尾[1]。
甘南州主要水生野生动物资源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水獭、厚唇裸重唇鱼、极边扁咽齿鱼、重口裂腹鱼等,省列重点保护的有山溪鲵、岷山蟾蜍,省列经济价值较高的有花斑裸鲤、黄河裸裂尻等。
近年来,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甘南州作为保护黄河、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十分重视野生土著鱼类资源保护,在全州境内建立了7个部级和1个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总面积达3.99万hm2[2]。
2渔业工作开展情况甘南州坚持依法治渔、依法兴渔,认真贯彻执行渔业法律法规,加快调整优化渔业产业结构,加大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力度,全州渔业经济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2.1积极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一是发挥职能,加强监督。
渔业管理部门充分发挥工作职能,严格落实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巡护制度,全州自然河道及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未发现违法开展电、炸、毒鱼及生产性垂钓行为。
2000-2013年甘南州植被覆盖变化的驱动力研究
2000-2013年甘南州植被覆盖变化的驱动力研究2000-2013年甘南州植被覆盖变化的驱动力研究植被覆盖是评估生态系统健康和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全球范围内植被覆盖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
在中国西北地区,甘南州作为一个典型的高寒草甸草原生态系统,其植被覆盖变化对该地区的环境和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2000-2013年甘南州植被覆盖变化的驱动力对于了解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健康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驱动力概述在研究植被覆盖变化时,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是主要的驱动力。
人类活动包括土地利用变化、气候变化、干扰和管理等因素。
自然因素则包括气候变化、降水变化、温度变化等。
综合考虑这些驱动力,可以更好地解释甘南州植被覆盖变化的原因。
二、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变化是人类活动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它对植被覆盖的改变具有直接影响。
研究发现,2000-2013年期间,甘南州的农业耕地面积逐渐减少,而城市建设和工业用地面积增加,这导致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农业的减少意味着较少的耕地和牧草地,对甘南州的植被覆盖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自然因素中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
研究表明,2000-2013年期间,甘南州的气候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温度升高、降雨量减少和蒸发增加是该地区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
这些气候变化对植被覆盖产生了直接影响。
温度升高导致植被物候期变化,降雨量减少则会减少土壤水分,对植被生长和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四、干扰和管理人类活动对甘南州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还体现在干扰和管理方面。
采伐、放牧和旅游等活动对该地区的植被覆盖产生了显著影响。
过度采伐导致了森林和木本植物的减少,过度放牧引起了草地退化,对植被的恢复和生态系统的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另外,针对这些问题的管理措施和政策对植被覆盖变化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未来展望当前,甘南州植被覆盖变化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深入,从更多的角度探讨植被覆盖变化的原因和驱动力。
浅谈甘南州生态环境的现状应采取的措施
浅谈甘南州生态环境污染的现状应对措施一、甘南概要甘南藏族自治州东西长360.7公里,南北宽270.9公里,土地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自治州辖7县一市,104乡,3镇,总人口582360人。
地形构造复杂和有独特的气候条件,造就了丰富的自然资源。
广阔的草场,茂密的森林,充足的水力,丰富的矿藏,多姿多彩的旅游景观构成了自治州的五大优势资源。
二、甘南的污染及其生态破坏首先是草地超载放牧严重,草畜矛盾尖锐,据推算,全州草地理论载畜能力为620万个羊单位,而实际为900万个羊单位,超载达47%左右,加之鼠害严重,牧草质量劣化,草地状况每况愈下。
其次是外地挖冬虫夏草的民工大量涌入草原,又加剧了草原的破坏。
三是基础设施落后,投入严重不足,资金缺口大,制约本地畜牧业的发展。
四是有些地方草原地处雪域高原,自然条件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在这些地方年复一年地演绎着夏壮秋肥,冬死春乏的遗憾事实。
五是现在许多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变得淡薄,对森林进行无节制的开发,林区剥光了的树皮到处可见,到处是砍伐过的树桩,有的山头甚至被剃了光头,森林覆盖率急骤下降,木材储蓄量锐减,毁灭天然森林带来的后果是可怕的,除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还使得河流水位下降的厉害。
草场沙化,水源干旱都是砍伐森林造成的危害。
总之,自然环境被破坏,使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受到严重的威胁,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出现。
三、保护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1、加强宣传力度,让环境保护的思想深入人心,积极开展环境保护活动。
2、要加大环境保护法规建设步伐,严历打击破坏环境的不法分子。
3、狠抓草场承包,实行以草定畜,全面推行草场有偿使用,严格控制超载过牧。
4、防治毒杂草、严格灭鼠。
5、对退化严重的草地和砍伐过的林地进行适时补播。
6、做好宜林地的退耕还林工作。
总之,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保护地区植被,严禁乱砍乱伐,乱采滥挖,竭力防止水土流失,充分发挥森林、草原生态系统的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在牧区的实施效应及推进路径——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
乡村振兴战略在牧区的实施效应及推进路径——以甘肃省甘
南藏族自治州为例
杨才让塔;马淑娟
【期刊名称】《青藏高原论坛》
【年(卷),期】2021(9)3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在牧区的全面实施取得了实质效果,为牧业社会高质量发展绘制了蓝图。
在今后的路径选择上,要强化基层组织建设,让组织引领牧区实现畜牧业产业化和体系化,最大限度地激发牧民群众参与改革和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政府要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区别对待牧区,区别投放项目,给予牧区发展必要的政策扶持和倾斜;要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牧民定居及生态移民搬迁工程,促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实现改革成果共享。
【总页数】4页(P1-4)
【作者】杨才让塔;马淑娟
【作者单位】甘肃省民族宗教研究中心;兰州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7
【相关文献】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内蒙古农村牧区三产融合
2.云计算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效应与路径
3.甘肃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问题研究
——以通渭县决胜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例4.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
脱贫攻坚有效衔接的路径探析
——以甘肃省靖远县为例5.民贸民品企业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甘南藏区畜牧金融的发展
各类 因 素 的 影 响
。
,
。
献 ; 时 , 构 筑 了甘 南 畜 牧 金 融 服 务 的 基 本 框 架 , 以 甘南 ” 牧 同 也 即 农
互 补 ” 略 为 直 接 和 间 接 战 政 部
( ) 贷资金供应 主体比较单 二 信
一
,
积 极 加 大 有 效 信 贷 投 人 ,为 现 代 畜 牧 业 的 发 展 做 出了 积 极 贡
投 资 风 险 大 、 入 预 期 稳 定 性 差 , 目前 甘 南 藏 收 而 区畜 牧 业 生 产 保 险 和农 村 信 用 担 保 组 织 发 展 仍 然 较 为 缓 慢 畜牧 业 保 险覆 盖 率 较 低 由于 当前 贷 款 风 险 的 补 偿 问 题 未 能得 到 妥善 解决 特 别 是 随 着 ” 特 四化 ” 推 进 , 大 规 模 的畜 牧 业 项 目配 套 一 的 较 贷款 的发 放 将 受 到 直接 影 响
.
性 措 施 , 把 以 耗 牛 、 羊 为 主 的高 原特 色 生 态 畜 牧 产 业 培 育 成 全 即 藏 州 的战 略性 主 导 产 业 , 力 推 进 专 业 化 布 局 、 业 化 经 营 、 准 化 大 产 标 生 产 、 能 化 培 训 , 到社 会 的广 泛 认 可 。 发 展 畜 牧金 融 , 时 整 技 得 而 及
展 的能 力 有 限
一
.
金 融 支 持 畜 牧 业 产 业 化 发
的 协 调 服 务 , 给 予 一 定 保 障 , 支 持 ” 特 四 化 ” 目及 其 带 动 的 并 以 一 项 畜 牧产 业 链 发展 需求 为信 贷 投 向 , 积极 提供 金 融 服 务 。
20 0 6年 至 2 0 0 9年 6月 末 , 村 信用 社 和商 业 银 行 累计 发 放 农 农
2024年高原特色农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高原特色农业市场分析现状引言高原特色农业是指在高海拔地区开展的一种农业经营模式,它利用高原独特的气候、地理和土壤条件,种植适合这一地区生长的特色农作物。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绿色食品的需求的增加,高原特色农业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
本文将分析高原特色农业市场的现状,包括市场规模、发展趋势、竞争态势和存在的问题。
市场规模高原特色农业市场的规模在过去十年间持续增长。
这归功于人们对健康食品的日益重视以及高原特色农产品的独特品质。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高原特色农业市场的总产值为10亿元,到2020年已增长到50亿元。
市场规模的增长主要受益于消费者对高原特色农产品需求的增加。
发展趋势高原特色农业市场面临着许多发展机遇和挑战。
首先,国家政府对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不断增加,鼓励农民在高原地区从事特色农业生产,并推动高原特色农产品走向市场。
其次,高原特色农业产品的独特品质和口感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这为市场的快速扩张提供了动力。
此外,消费者的健康意识和对绿色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得高原特色农产品成为市场热门。
然而,高原特色农业市场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技术和设备的落后限制了生产能力和质量的提高。
其次,高原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对作物生长有一定限制,这使得产量和品质波动较大。
最后,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的不足阻碍了高原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竞争态势目前,高原特色农业市场竞争态势尚未形成明确的格局。
虽然市场中存在着一些知名企业和品牌,但相对来说,市场上的限制和门槛较低,新进入者较多。
当前,市场上竞争主要集中在产品品质、价格和渠道销售方面。
一些企业通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价格和拓宽销售渠道来获得市场优势。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大研发和品牌建设力度,以保持竞争优势。
存在的问题高原特色农业市场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相对薄弱,限制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提升。
甘南藏族自治州畜牧业简介
甘南藏族自治州畜牧业简介甘南州是甘肃省的主要牧区和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
境内海拔1100—4900米,大部分地区在3000米以上。
全州分三个自然类型区,南部为岷迭山区,群峦叠嶂,山大沟深,气候比较温和,是全省重要林区之一;东部为丘陵山地,高寒阴湿,农林牧兼营;西北部为广阔的草甸草原。
州府合作市海拔2960米,平均气温1.7℃,没有绝对无霜期。
自治州成立于1953年,辖夏河、玛曲、碌曲、卓尼、迭部、临潭、舟曲七县和合作市,99个乡(镇、街道办)。
州内有藏、汉、回、土、蒙等24个民族,总人口68.03万;农牧业人口54.56万,占总人口的80.2%。
畜牧业是全州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在全州政治稳定、社会进步、生态建设、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建设和发展好甘南草地畜牧业,对于振兴民族经济,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利益,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畜牧业生产近年来,全州畜牧工作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州委“1522253”发展战略,以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为中心,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产业化建设为基本途径,完善草畜体制改革,开展配套建设,发展商品生产,大力推广科技,加大牧业投入,通过坚持不懈的大抓畜牧业,使全州畜牧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实现了平稳增长。
全州所辖8个县(市)中碌曲、玛曲、夏河、卓尼、合作为以畜牧业为主的县(市)。
农牧民人均收入的80%以上主要来自畜牧业。
2008年末全州存栏各类牲畜397.43万头(只),畜禽规模得到较大扩张。
牲畜总增、出栏、商品三率分别为26.36%、31.12%和26.64%。
完成肉产量4.725万吨,完成奶产量7.63万吨,实现畜牧业增加值6.24亿元,完成水产品总产量31.5吨,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49元,同比增加338元。
二、草地资源草地是甘南州一大优势资源,全州草场面积408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0.28%,可利用草场3848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94.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年以来甘南藏族自治州农业发展态势分析
作者:王倩等
来源:《天津农业科学》2013年第10期
摘要:利用2004—2011年的统计数据对甘南藏族自治州农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因受自然条件制约,粮食、经济作物及青稞饲料是甘南州的主要种植作物,它们的产量呈现逐年增加趋势,且通过农作物内部结构调整,农作物结构由2004年的65.11∶26.10∶8.79调整到2011年的52.2∶30.8∶17.0。
关键词:农业;发展态势;甘南州
中图分类号:F303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10.017
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保证该地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在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存在一些严重制约农业持续发展的问题。
目前,对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亦有不少成果[1-4],而对藏区有针对性的研究较少[5]。
农林牧兼营,牧区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和丘陵山地占优势的地貌格局,以及近年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耕地质量下降,自然灾害频发等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显著,使得甘南藏区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基于上述认识,笔者选择甘南藏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农业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和评价,以利于全面认识和了解甘南藏区农业发展现状。
1 区域概况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它地跨东经100°45′45″~100°45′30″、北纬33°06′30″~35°34′00″之间;位于长江、黄河上游,处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
全州东西长360.7 km,南北宽270.9 km,总面积4.5万km2,约占甘肃省总面积的9.9%;2011年末全州常住总人口为68.91万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下同),占甘肃省人口总数的2.69%,州内有藏、汉、回、土、蒙等24个民族,其中藏族37.85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55.6%;农牧业人口54.56万,占全州总人口的80.2%。
但是,在该州土地利用结构中,粮食播种面积3.677万hm2,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165万hm2,青稞饲料播种面积1.199万hm2。
且甘南州是甘肃省主要的畜牧业基地,拥有亚高山草甸草场272.27万hm2,占全州总面积的70.28%,草地可利用面积256.53万hm2,占草场面积的94.22%。
2 农业生产变化趋势分析
州内大部分地区土地贫瘠,低温、霜冻、干旱、雹灾以及病虫害等自然灾害频繁,农业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和农业基础设施十分脆弱,设施农业和农田装备仍十分落后。
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以及长期以来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足,农业生产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保障程度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靠天吃饭”的局面未能根本改变。
2.1 粮食播种面积及产量变化情况
2004年以来,甘南藏族自治州粮食生产(图1)大体上可以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4—2006年,粮食产量下降阶段。
因受种植结构调整、自然灾害和退耕还林(草)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粮食播种面积减少,这一时期粮食种植面积减少0.26万hm2,粮食总产量由2004年的9.820万t下降到2005年的9.342万t。
第二阶段:2007年,粮食产量增长的分水岭。
在这一时期,由于农业结构调整取得实效,粮食产量开始呈现增长趋势,虽然粮食播种面积也由2006年的4.095万hm2减少到2007年的4.069万hm2,总播种面积减少0.026万hm2,但粮食产量却增加了0.402万t。
第三阶段:2008—2011年,粮食产量急剧下降阶段。
这一阶段,因2008年5.12汶川地震、2010年8.8舟曲泥石流以及2011年8.15特大山洪灾害影响,粮食播种面积持续在3.552万~3.761万hm2之间徘徊,粮食产量也降低到2011年的8.406万t。
2.2 农作物结构变化情况
甘南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具有大陆性季节气候的特点,光照充裕,利用率低;热量不足,垂直差异显著;降水较多,地理分布差异显著。
全州除舟曲、迭部县部分地区没有严寒期外,其余地方长冬无夏,春秋相连且短促,境内海拔1 100~4 900 m,大部分地区在3 000 m以上。
该州农作物以小麦、青稞、土豆为主,蚕豆、豌豆、油菜籽种植较多,气候温暖的地方还种胡麻、蓖麻、棉花,蔬菜以白菜、萝卜、葱为主;瓜果有苹果、梨、林檎、楸子、樱桃等。
油料、药材、水果和蔬菜是除粮食之外该区主要的农作物,但这些作物所占的比重(图2)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受上半年干旱和下半年局部地方暴洪灾害的影响,2011年比2010年粮食产量下降1.7%;油料总产量下降1.4%;而药材产量与蔬菜产量分别增加了10.8%,16.5%。
首先,粮食在农作物种植中一直占有绝对优势的地位,历史上最大播种面积出现在2004年,为4.355万hm2,因种植结构调整粮食播种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到2011年粮食总播种面积只有3.677万hm2,比2004年减少0.678万hm2,产量也相应下降了1.41万t。
油料也是甘南州主要农作物之一,油料面积持续扩大,品种不断更新,单产逐年提高,其在2004—2011年间产量呈逐年增加趋势,总产量从2004年的1.399万t增加到2011年的
2.106万t,增加幅度达到88.38%。
播种面积仅次于粮食,这主要是因为该州生活食用油多为当地菜籽油、胡麻油。
药材是当地的重要特色资源,药用植物643种,其中不乏珍稀贵重及特产独有药材冬虫夏草、野党参、岷贝、半夏,药材种植区域趋于集中,品种由原来单一的当归向黄芪、半夏、柴胡等多元方向发展,而在当地经济作物种植中大黄、丹参、赤芍、红芪等高品质药材是当地农牧民主要的经济收入之一;藏药的发展也为当地扩大药材种植提供了机遇,通过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药材产量呈逐年增加趋势,总产量从2004年的1.408万t增加到2011年的2.07万t。
受当地气候影响,当地水果蔬菜主要来源于外地供给,但随着近几年农业大棚在该州的兴起和推广,水果和蔬菜的总产量变化趋势也逐年增加,增加值分别为0.175万t和0.296万t。
3 结论与讨论
(1)2004—2011年间,甘南州农作物内部结构经过不断调整后发生了重大变化,全州农作物种植开始向效益化方向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比为52.2∶30.8∶17.0的格局。
(2)虽然退耕还林(草)和农作物内部调整对粮食的总种植面积有一定影响,但2008年之后粮食产量下降主要受自然灾害的影响。
(3)同时,比较先进的种植技术应用少,使其生产水平不高,单位面积产出率低,农牧民种粮的积极性不高也是粮食产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4)油料、药材、水果和蔬菜是除粮食之外甘南州主要的农作物,受到当地气候的影响,种植面积不是很大,但通过农作物内部结构调整,它们的产量呈现逐年增加趋势。
参考文献:
[1] 王秀峰,董景奎,蔡雪飞,等.贵州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06,34(5):18-20.
[2] 王冬生.中国西部民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3,24(6):406-409.
[3] 唐延林,邹先定.试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其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02,30(4):47-50.
[4] 刘金华,杨军昌.影响贵州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与对策思考[J].贵州农业科学,2005,33(1):101-104.
[5] 王倩,张起鹏,高小强,等.少数民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J].贵州农业科学,2013,41(1):2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