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_人文_管理学_第四讲

合集下载

第四讲行为科学理论

第四讲行为科学理论
22
案例分析:如何进行管理?
在一个管理经验交流会上,有二个厂的厂长分别论 述了他们各自对如何进行有效管理的看法。
A厂长认为,企业首要的资产是员工,只有员工们都 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都把个人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紧 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为企业 服务。因此,管理者有什么问题,都应该与员工们商量 解决;平时要十分注重对员工需求的分析,有针对性地 给员工提供学习、娱乐的机会和条件;每月的黑板报上 应公布当月过生日的员工的姓名,并祝他们生日快乐; 如果哪位员工生儿育女了,厂里应派车接送,厂长应亲 自送上贺礼。在A厂,员工们都普遍把企业当成自己的 家,全心全意地为企业服务,工厂日益兴旺发达。
度上互相结合的多种领导方式。
16
管理方格图
1.9
9.9





5.5




1.1
9.1
低 对工作的关心程度 高
17
管理方格领导类型
1,9
9,9
乡村俱乐部 团队型管理
9

5,5

人 中庸型管理 贫乏型管理 任务型管理
1 1,1
9,1
1 关心工作 9
18
管理方格五种典型领导方式组合
1.1型方式:表示对工作和人都极不关心,这种领导方式 的领导者只作一些维持自己职务的最低限度的工作,称为 “贫乏型的管理”。
23
B厂长则认为,只有实行严格的管理,才 能保证实现企业目标所必须的各项活动的 顺利进行。因此,企业要制定严格的规章 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建立严密的控制体系; 注重上岗培训;实行计件工资制等。在B 厂,员工们都非常注意遵守规章制度,努 力工作以完成任务,工厂发展迅速。

管理学讲义(ppt 62页)

管理学讲义(ppt 62页)
第一讲:管理学的基础
李孔岳 博士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 本章学习目的:掌握管理职能、管理理 论的演化逻辑。
• 主要内容:本学科的分析框架;管理的 职能;管理者的角色定位;管理理论的 演化逻辑。
• 重点:管理职能、管理角色、管理理论 的演化逻辑。
• 难点:管理理论的演化逻辑。
一、引言
㈠课程使命
*知晓:本课程将帮助你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的基 本理论与方法。
2、泰勒之前的管理先驱
亚当•斯密和他的《国富论》
斯密关于分工能提高工作效率分析: * 工人技术熟练程度的提高; * 转换工种所需时间的节约; * 技术进步,即许多方便操作且节约时间的劳
动工具被制造出来。
查尔斯•巴贝奇的管理思想
Charles Babbage(1792~1871),英国的教育家、科学 家和作家。他被称为“事实上”的“科学管理之父”或 “科学管理之祖”。其代表作《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 集中体现了他的管理思想,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西蒙:管理就是决策 *法约尔:管理是所有人类组织都有的一种活动,这些活
动包括五个基本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 制。 *孔次: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 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贝特曼:管理就是通过对人和资源的配置实现组织目标 的过程.
㈡管理的目的与性质
1、管理的目的 *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 效率:效率=输出/输入 效益(效果):实现组织的目标。
巴贝奇提出的工资制度改革的基本设想是“基本工资 +利润分成”,即工人除拿到基本工资外,还应按企 业所创造的利润的百分比额外地得到一部分报酬。 巴贝奇认为这样做至少有以下几方面好处:
* 把每个工人的利益同企业的发展及所创利润的 多少直接联系起来

现代管理学(第四讲)

现代管理学(第四讲)
模型的主要目的只是主决策者清楚地看到事物的全貌,而不能代替决策,因此,它只能指出一定决策的一般性后果, 而在实际决策的过程中,仍有许多无法预料的突发问题会出现。 模型要提供的是了解而不是取后 结论,且极少有一项重要应用能归结为一个简单而完美的模型。 模拟决策法的成功与否,需要管理方面的支持,需要借助分析人员和决策者的经验和洞察力,具有一定的序观性。 模拟决策法对实际系统功能与特性的估计也并不很精确,仍然存在一定的误差,有可能导致决策的失误。
15
第十二章:决策方法
第三节 定量决策方法
• 定量决策方法概述 • 决策树法 • 数学分析法
16
第十二章 决策方法
12.3.1 定量决策方法概述
12.3 定量决策方法
1. 确定型决策方法:指决策者对供决策选择的各备选方案所处的客观客观条件完全了解,每一个备选方案只有一 种结果,比较其结果的优 劣就可作出决策。
20
第十二章 决策方法
12.3.3 数学分析法
12.3 定量决策方法
1. 线性规划法 2. 盈亏平衡分析法 3. 好中求好方法 4. 坏中求好决策方法
1. 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使决策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2. 可以使复杂的数学程序变得简单明了,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 3. 在有关的网络系统中,借助于数学分析方法,能帮助管理者解决复杂的问题。 4. 线性规划和决策树等方法都有利于制定一些列活动的步骤, 便于了解各种活动之间的关系,而从实现
14
第十二章 决策方法
8.1 协调概述
8.1.3 沟通在协调中的作用
➢ 沟通可以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实现协调创造基本前提。 ➢ 沟通可以实现以对管理目标、管理政策及管理方式方法上的共识,为协调创造直接前提。 ➢ 沟通可以克服阻力,实现协调。 ➢ 沟通是管理组织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实现内外协调的前提之一。

管理学知识点汇总

管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讲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的概念管理就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定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此概念包含5个观点: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协调必定产生于社会组织之中。

协调的中心是人.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与实践,也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2.管理的职能计划:计划是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须的行动。

计划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前提,离开它其他管理职能将无法行使,因此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组织:组织是从事管理活动的载体,组织的目标决定着组织结构的具体形式和特点,组织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的保证.领导:有效的领导领导是组织任务完成的关键因素.控制:控制的实质是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创新:创新是一切管理活动的核心,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3.管理的二重性错误!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客观需要,管理也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而且管理也是生产力。

管理的这些性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错误!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

管理从来就是为统治阶级、为生产资料的占有者服务的,管理不能不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社会属性具有剥削性和资本的独裁性。

4.十大角色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被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5.三种技能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在行使五种管理职能和扮演三类角色时,必须具备以下三类技能:技术技能:指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人际技能: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包括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及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

概念技能:指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6.研究方法:归纳法、演绎法、试验法7.研究对象广义研究对象:生产力方面:主要研究生产力的合理组织问题.生产关系方面:主要研究如何处理各类组织之间、组织内部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协作关系和分配关系,以实现组织目标。

2024版完整版《管理学》ppt课件

2024版完整版《管理学》ppt课件

完整版《管理学》ppt课件目录•管理学概述•管理思想与理论•管理职能与过程•管理方法与工具•管理实践与应用•管理挑战与未来趋势01管理学概述管理学的定义与特点定义管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特点综合性、实践性、社会性、历史性。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研究对象以组织为研究对象,研究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及其与组织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任务揭示管理活动的内在规律,为管理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提高管理水平和组织绩效。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发展历程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

趋势人本管理、战略管理、知识管理、创新管理。

02管理思想与理论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四原则、工作研究、时间与动作研究等。

工业工程理论吉尔布雷斯夫妇的动作研究、工作简化、生产线平衡等。

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官僚制组织特征、权力类型、组织结构设计等。

行为科学学派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格雷戈的X-Y 理论等。

群体动力理论勒温的群体动力理论、群体决策技术、团队建设等。

霍桑实验与人际关系学说梅奥的霍桑实验、人际关系学说基本观点、非正式组织等。

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在管理中的应用,如系统分析方法、信息管理等。

权变管理理论弗雷德·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情境领导模型等,强调管理策略应随环境变化而变化。

知识管理理论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挑战,知识获取、共享、创新与应用等。

1 2 3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包括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

学习型组织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包括五力模型、价值链分析等,以及资源基础观和动态能力观等战略管理思想。

战略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创新过程管理、创新团队建设等,以及开放式创新、颠覆性创新等前沿理念。

创新管理当代管理理论03管理职能与过程计划职能制定明确、可衡量、可实现、相关性强和时限明确的目标。

管理学专升本第四讲89页PPT

管理学专升本第四讲89页PPT

管理学专升本第四讲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004第四讲 决策理论

004第四讲 决策理论

管理学通识限选课讲课提纲第四讲决策理论第一节决策的类型与特点一、决策的概念与类型1.组织决策与个人决策2.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3.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何谓决策?何谓追踪决策?追踪决策有哪些特点?所谓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初始决策是指组织对从事某种活动或从事该种活动的方案所进行的初次选择;追踪决策则是在初始决策的基础上对组织活动方向、内容或方式的重新调整。

与初始决策相比,追踪决策具有如下特点:(1)回溯分析。

初始决策是在分析当时条件与预测未来基础上制定的,而追踪决策则是在原来方案已经实施,并发现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或与原先认识的环境有重大区别的情况下进行的。

因此,追踪决策须从回溯分析开始。

回溯分析就是对初始决策的形成机制与环境进行客观分析,列出错误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调整措施。

当然追踪决策是一个扬弃过程,对初始决策的合理内核还应保留。

因此,回溯分析还应发掘初始决策中的合理因素,以之作为调整或改变的基础。

(2)非零起点。

初始决策是在有关活动尚未进行,因此对环境尚未产生任何影响的前提下进行的。

追踪决策则不然。

它所面临的条件与对象,已经不是处于初始状态,而是初始决策已经实施,因而受到了某种程度地改造、干扰与影响。

也就是说,随着初始决策的实施,组织已经消耗了一定的人财物资源,环境状况已发生了变化。

(3)双重优化。

初始决策是在已知的备选方案中择优,而追踪决策则需双重优化,也就是说,追踪决策所选的方案,不仅要优于初始决策方案,因为只有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改善,追踪决策才有意义。

而且要能够改善初始决策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可行方案,选择最优化或最满意者。

第一重优化是追踪决策的最低要求,而后一重优化是追踪决策应力求实现的根本目标。

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有何区别?在管理学的研究中,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调整对象上看,战略决策调整组织的活动方向和内容,战术决策调整在既定方向和内容下的活动方式。

《管理学基础》教案

《管理学基础》教案

《管理学基础》教案一、课程简介《管理学基础》是针对企业管理专业学生或对管理学有兴趣的学员开设的一门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管理技能,培养学员的企业管理素养,为今后的企业管理实践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管理学的定义、功能和目的,明确管理学在企业和组织中的重要性。

2. 掌握管理学的五大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人员和控制。

3. 学习不同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理解其在实际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4. 培养学员运用管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第一讲:管理学的定义与功能(1)管理学的概念(2)管理学的功能(3)管理学的目的2. 第二讲:管理学的五大基本职能(1)计划(2)组织(3)领导(4)人员(5)控制3. 第三讲:管理理论的发展(1)古典管理理论(2)行为科学理论(3)现代管理理论4. 第四讲:管理方法与技巧(1)管理方法概述(2)常用的管理方法(3)管理技巧的培养5. 第五讲:企业管理实例分析(1)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2)失败企业的管理教训(3)案例分析与讨论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管理学知识。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案例,培养学员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情景模拟:设置管理情境,让学员参与其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员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积极性。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员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员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4. 期末考试:测试学员对管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管理学原理》,作者:[美]斯蒂芬·P·罗宾斯等。

2. 案例集:《管理学案例分析》,作者:[美]玛丽·费希尔等。

3. 辅助阅读材料:相关管理学期刊文章、管理学大师经典著作等。

社会管理学 第四讲 风险的社会

社会管理学 第四讲 风险的社会
第四讲 风险的社会管理
风险社会
我们已经进入一个风险社会(贝克)
阶级社会:我饿! 风险社会:我害怕!
风险社会
阶级社会:财富在上层聚集,风险在下层 聚集 风险社会:全球化(贫困是等级的,化学 烟雾是民主的)
中国社会的风险问题
自然灾害风险
自然灾害的风险社会放大
风险的社会放大途径
主流媒体的报道(汶川地震:校舍倒塌; 地震局预报;总理的表现;政府反应速度; 国际救援;信息公开等) 人际网络与谣言灾害传播
风险中的行为选择
信号阐释的社会“嵌入” 媒体的选择性报道,部门的相互责任推诿 社会动员式的风险衰减
国家主导的全民动员,主流媒体的舆论支持
风险波及与社会控制 汶川的灾后重建
无法抑制的风险放大;有组织的风险放大; 警示性的放大
风险的社会衰减 稳定人心衰减;掩盖危险衰减;被授意衰 减
被隐藏的风险
百年不遇;自然的隐藏
技术至上:人为的隐藏 治理的困境:制度的隐藏 应急管理制度的缺位,制度滞后
风险的社会放大反思
个体的关注:风险放大的必要条件
媒体的报道:风险放大的中间环节 制度参与:风险放大的组织化基础 应急管理效果与信任:风险放大的抑制因 素
安全生产风险
安全生产事故的风险放大机制
企业与政府的共谋与博弈 掩盖与隐藏;政绩与监管;大国责任与国际形象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 杭州地铁工地塌陷事件 事发地点的恐慌与谣言 消息封锁,谣言盛行(风险信息模糊,谣言诱发 因素) 安全事故的风险感与社会恐慌行为
安全生产事故的风险放大机制
媒体的介入与风险话语权的争夺
嵌入在群体利益冲突中的内生风险
地方政府与民争利的不合理得不到释放 风险信号的属性 风险信息的量;信息的戏剧化程度;信息来 源于传播渠道;信息的象征性

管理学第四讲:科学决策的理论与方法

管理学第四讲:科学决策的理论与方法

第四讲科学决策的理论与方法管理的核心是决策。

正确的决策决胜千里;错误的决策南辕北辙。

——主讲教师的话一、决策的基本理论(一)决策及分类(二)决策程序三)定性决策方法 (四)定量决策方法(一)决策的涵义与重要性决策的涵义决策是指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从若干个可行性方案中选择或综合出优化方案,并加以实施的活动总称。

决策的重要性(1) 决策是计划职能的核心。

(2)决策事关工作目标能否实现,乃至组织的生存与发展。

1.决策要有明确的目的决策或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或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

没有目标就无从决策,没有问题则无需决策。

在决策时:要解决的问题必须十分明确,要达到的目标必须有一定标准可资衡量比较。

2•决策要有若干可行的备择方案一个方案无从比较其优劣,也无选择的余地。

“多方案抉择”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原则3•决策要进行方案的分析比较4.决策结果是选择满意的方案。

最优方案既不经济又不可行科学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满意方案:在诸多方案中,在现实条件下,能够使主要目标得以实现,其它次要目标也足够好的合理方案。

5•决策是一个分析判断过程。

决策有一定的程序和规则,但它又受诸多价值观念和决策者经验的影响。

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决策结果,是正常的现象。

管理者要作出科学的决策,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

6、决策是管理者从事管理工作的基础决策的类型按决策的作用范围划分(1)战略决策,指有关组织长期发展等重大问题的决策。

(2)战术决策,指有关实现战略目标的方式、途径措施的决策。

(3)业务决策,指组织为了提高日常业务活动效率而做出的决策。

按决策的时间划分按决策的时间划分(1)中长期决策,一般为3-5 年,甚至时间更长。

(2)短期决策,一般在 1 年以内。

按照制定决策的层次划分(1)高层决策,指组织中最高层管理人员作出的决策。

(2)中层决策,指组织内处于高层和基层之间的管理人员所作的决策。

(3)基层决策,指基层管理人员所作的决策。

公共管理学PPT课件:第四讲 政府间关系

公共管理学PPT课件:第四讲 政府间关系
第四讲:政府间关系
4.1 什么是政府间关系
• 政府间关系是指中央与地方政府 之间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
4.2 政府间关系研究的途径
• 传统的中央控制模式 • 地方自治模式 • 网络模式
4.2.1 中央控制模式
• 资源主要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地 方政府对中央政府是依赖关系而非 自治的,中央与地方间的关系为政 策制定与执行的关系。
• 中国政府间关系的传统模式:等级控 制模式,其特征为:
• 结构上,政府间为层级隶属关系 • 权力分配上,中央高度集权 • 横向联系上,阻隔多,联系少
4.4 中国政府间关系的现状
网络模式初见端倪,表现为: (1) 政府间结构关系的变化(扁平化) (2) 地方分权改革 (3) 横向联系的扩展
4.5 我国政府间关系的发展趋势
• 简化政府间的层级结构(由中央 --省(自治区、直辖市)-- 市--县--乡(镇)的五级制 向中央政府、省(市)政府、基 层政府的三级制转变 )
• 地方的合理分调的是高度的地方分 权和自主治理,中央政府要对
地方政府提供更多的资源。中 央政府从公共领域中退缩。
4.2.3 网络模式
• 中央政府及各级政府是网络的 平等行动者,他们因为资源的 相互依赖而彼此联结在一起, 并且采取合作的策略来实现自 己的目标。
4.3 中国政府间关系的历史

管理学原理——第4讲组织

管理学原理——第4讲组织

经理 职能部门
业务部门 业务部门
职能部门
业务部门
职能型组织结构
职能型结构的优缺点
优点:1. 专业化和效率; 2. 易于进行例外管理; 3. 强化了职能人员的权威; 4. 简化了培训. 缺点: 1.多重领导妨碍统一指挥; 2.追求职能目标而忽略全局利益; 3.没有一项职能对最终结果负全责; 4.部门间沟通困难。
缺点:
项目经理和职能经理易于产生权力之争 放弃统一指挥的原则,下属适应困难 模糊性增加,导致协调成本增加
适用范围:
集权、分权优化组合,员工素质较高,技术复杂的企业
四、组织变革
1.组织变革的动因
环境 目标和价值观 科学技术进步 结构 人事变动 社会心理因素 管理
四、组织变革
2.组织变革的方式
以组织结构为重点
3.权力配置 3.权力配置
集权 分权
权力在较高管理层次的集中 权力在较低管理层次的分散
制度分权:授予各管理职位完成任务所必须的权力 工作授权:在组织制度分权的基础上将制度规定的
权力部分授给下级。
授权与制度分权的区别:
制度分权是制度授予某一职务的法定权力,其他人不 能随意剥夺,而授权则是管理者将部分决策权和工作负 担再分配,并不意味放弃权力,随时可收回
B
按照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组织结构分为高型和扁型。
在人员固定时,缩小管理幅度,增加管理层次,管理组织 就成为高型结构;扩大管理幅度,减少管理层次,管理组 织就成为扁型结构。
高型组织结构
扁型组织结构
图1-1是经过调查美国100家大企业总经理的管理幅度(管多少个部门,管多少人) 得出的。管理幅度最小的是一个人,最多24个人。其中6~12个人最多,6个人以 下,12个人以上较少。通常企业领导者大概管理6~12个人比较合适,或者说管理 七八个人更合适。这个统计不是绝对的,因为管理多少人与领导人自身能力有关 系。例如有的人天生就有领导才干,能管理很多人,但通常还是在6~12个人之间 的幅度,幅度太大,或者太小,都很难达到最佳管理效率。

第四讲 决 策

第四讲  决     策

按决策环境因素可控程度,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 不确定型决策
确定型决策:是指各种可行方案所需的条件都是已知的和肯定的,一个 方案只有一个结果,因而能预先准确了解决策的必然结果,方案的选择 取决于对各个方案结果的直接比较,这类决策问题一般可以用数学模型 求得最优解。 风险型决策:又称随机决策,是指在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存在两种或两 种以上的自然状态,哪种状态最终会发生是不确定的,但是每种自然状 态发生的可能性即概率大小是可以估计的。由于这类决策的结果只能按 某种概率实现,有一定的风险,故而称为风险型决策。 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在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然状 态,并且这些自然状态所发生的概率无法预先估计。决策时要凭借决策 者的经验、感觉和估计来判断,决策选择受决策者心理导向的影响。
员工流动率增加; 不良品率上升; 销售业绩下降; 销售费用上升. 新产品没有达到市场占有率; 利润水平低于计划 费用超出预算 顾客投诉上升; 工会不满; 媒体暴光; 社区矛盾
偏离了计划
外界批评

问题整理流程
问题1 问题2 问题3 问题4 问题5
问题过滤 放弃过小的、 与策略无关 的问题 问题分类 战略性问题 战术性问题
损益值
每个方案的损益值可计 每个方案的损益值可计算出 每个方案的损益值不可计算 算出来 来 出来
识 别 决 策 问 题
确 认 决 策 标 准
为 决 策 标 准 分 配 权 重
开 发 备 选 方 案
分 析 备 选 方 案
选 择 备 选 方 案
实 施 备 选 方 案
评 估 决 策 结 果
偏离了过去的绩效
第四讲 决 策
主要内容
●决策的重要性和普遍性 ●决策的概念和特征 ●决策类型 ●决策制定过程 ●决策方法

管理学基础第四讲.pptx

管理学基础第四讲.pptx

巴 纳 德 (现代管理理论“鼻祖”) 赫伯特·西蒙 罗森茨韦克、卡斯特 杜拉克、戴尔 卢山斯、伍德沃德 伯法、马克兰特 孔茨、奥唐纳 马斯洛、赫兹伯格、阿吉里斯 麦格雷戈 明茨伯格 特里斯特 布里奇
现代管理思想
管理程序学派
经验主义学派
行为科学学派
社会系统学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决策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
权变学派
1. 管理程序学派
决策不是一瞬间即能完成的一种活动,它至少应该分成四个 阶段,即提出制定决策的理由;尽可能找出所有可能的行动 方案;在诸行动方案中进行抉择,选出最满意的方案;对方 案进行评价。
5. 决策理论学派(续)
(2) 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西蒙根据决策的性质把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程序化决策是指反复出现和例行的决策,非程序化决策是指那种从未出
(4) 组织设计的任务就是建立一种制定决策的人——机系统。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辅助决策导致人机系统的产生
6. 管理科学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又称数理学派,它是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继续 和发展。其代表人物为美国的伯法(E. S. Buffa)等人。 在二次世界大战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其核心是把运筹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用于管理决策和提高 组织效率。
世 界上不存在唯一最优的管理系统时开始”。
7. 权变理论学派
权变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伍德沃德 (Joan Woodward)等人。伍德沃德的代表作为
《工业组织:理论和实践》。 权变理论学派的主要论点和特点:
认为组织成员的行为和环境的复杂性与不断变化决 定了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和方法适用于所有情况。因此 ,管理的方式方法要随着情况的不同而改变。 权变理论的著名格言:“管理的智慧,从你认识到

管理学第四讲目标和目标管理

管理学第四讲目标和目标管理
• 由此看来人必须要有长期清晰的目标,利用目标来牵引实 现个人发展。
2021/8/2
• 第一节 目标及其确定 • 第二节 目标管理思想和方法
2021/8/2
第一节 目标及其确定
• 一、组织宗旨和组织目标
• 宗旨(使命)是一个组织的基本任务。组织宗旨表 明了社会所赋予这个组织的基本职能或组织致力于 承担的社会基本职责。
心理学家得出的结论:
• 当人们的行动有了明确目标, • 并能把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不断地加以对照, • 进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和与目标之间的距
离, • 人们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 • 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 • 努力达到目标。
2021/8/2
• 确实,要达到目标,就要像上楼梯一样,一步一个台 阶,把大目标分解为多个易于达到的小目标,脚踏实地 向前迈进。每前进一步,达到一个小目标,就会体验到 “成功的喜悦”,这种“感觉”将推动他充分调动自己 的潜能去达到下一个目标。
• 任何一个组织建立时,都有首先明确其宗旨,即要 明确“成立本组织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应该是一个 怎样的组织?为什么?”
• 思考:企业和政府的宗旨分别是什么?
2021/8/2
部分百年企业的宗旨
• 迪斯尼:用我们的想象力,带给千百万人快乐,并 且歌颂、培育、传播“健全的美国价值观”。
• 索尼:体验以科技进步、应用与创新造福大众带来 的真正快乐;提升日本文化与国家地位;做先驱: 不追随别人,但是要做不可能的事情。
管理学第四讲目标和目 标管理
2021年8月2日星期一
80/20法则或称柏拉图法则:
• 柏拉图(Pareto)是十九世纪意大利著名的社会学家, 根据他多年的研究观察发现,20%的原因产生80%的结 果。举例来说:

管理学教学全套课件

管理学教学全套课件

管理学教学全套课件一、引言管理学是一门涵盖广泛、应用性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领导才能以及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管理学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特地整理了这套管理学教学全套课件。

二、课件内容1、管理学基础知识:包括管理的定义、基本原理和原则,以及管理的主要理论流派。

2、管理职能:详细介绍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五大管理职能,并配以案例分析和实践练习。

3、领导力培养: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领导力的重要性,培养领导力。

4、团队建设:分析团队建设的要点,探讨如何建立高效团队,并通过团队活动实践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5、决策制定:阐述决策制定的过程和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

6、沟通与协调:讲解沟通与协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7、计划与控制:介绍计划和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掌握计划和控制技能。

8、组织设计与优化:深入剖析组织设计的原则和要点,引导学生掌握组织优化的方法。

9、人力资源管理:介绍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概念和技能,通过实践练习培养学生的招聘、培训和评价能力。

10、创新与战略管理:讲解创新和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在企业中实施创新和战略管理。

三、使用方法1、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直接使用这套课件,引导学生学习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学生可以在课后利用这套课件进行自学,深入理解管理学原理和方法。

3、实践练习: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团队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管理学知识和技能。

4、反馈与调整: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实际教学情况,教师可以对这套课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以更好地适应教学需求。

四、总结管理学教学全套课件是一套内容丰富、结构清晰、实用性强的教学资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管理学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套课件还可以作为学生自学的参考教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管理学原理和方法。

管理学基本原理-人员配备工作---文本资料

管理学基本原理-人员配备工作---文本资料
管理学教程: 3-20
(三)管理人员选聘的标准
德才兼备
职位的要求
概念技能 管理技能 人际技能
技术技能
素质和能力
个人素质
管理学教程: 3-21
(四)管理人员选聘的程序和方法
公开招聘
初选 对初选合格者进行知识与能力考核(智力
与知识测试、竟聘演讲与答辩、案例分析与候选人实际能力 考核)
民意测验
选定管理人员
管理学教程: 3-5
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比较
人事管理 以事为中心 视人为成本 消费性部门 静止、被动 因事选人 用人看重经验
管理学教程: 3-6
人力资源管理 以人为中心 视人为资源 效益性部门 动态、主动 因人择事 用人看重潜能
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人员配备是组织有效活动的保证 人员配备是组织发展的准备
管理学教程: 3-22
人事提拔、调整工资 或进行奖励的依据
管理人员考评 的目的和作用
激励和改进人员配备 的手段
管理学教程: 3-23
贡献考评
管理人员考评 的内容
能力考评
管理学教程: 3-24
管理人员考评的程序和方法:
程序:确定特定的绩效评估目标;确定考核责任 者;评价业绩;公布结果,交流意见;备案。
管理学教程: 3-32
外部招聘的优缺点: 优点:1.有广泛的来源,并可能招聘到第一 流的人才。 2.给组织带来新的观念。 3.可以避免挫伤组织内没有提拔到的人的积 极性。 4.由于多数应聘者有一定的经验,可以节省 培训所耗费的时间和费用。 缺点:1.不容易对应聘者做出客观的评价。 2.应聘者对组织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 3.会使组织中能胜任但未被选用的人感到不 公平,对前途失去信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8 -
三、“家”的基本假设
中国文化以人的自然化作为伦理的参考系,这就形成了 ‚家‛的借喻、隐喻、明喻,甚至讽喻的意义派生。像 国家、社会大家庭、日常用语中对非血缘关系的血缘称 谓(如姐妹、弟兄、哥们、爷们……等等)皆属于此。
在中国,所谓的‚家‛(family)这个概念是广义的,是泛指高于个人的大 众。小者是指家庭、家族和大家,大则是指政党、国家。家就是轻个人 而重团体的具体体现。费正清在其《中国社会史》中明确指出,中国社 会的元素不是个体而是家庭。家庭的实体化和家庭的隐喻化共同合作产 生了一种不同寻常的思想观念。
- 2 -
现代管理学虽然存在多种分支 通常人们认为管理中人的 或流派,但它们都是建立在共 行为假设及其正统管理学 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上的。这种 解释是对人的本性的毋庸 所谓西方文化的最基本内核就 是个人主义、理性主义、自由 臵疑的概括,具有普遍适 主义,尽管对它们的理解各有 用性,但当我们把这一假 侧重,但对其基本内容的解释 设与不同的文化联系起来 没有太大的分歧,从而也决定 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 了在它们对人的行为方式和行 人对同一管理问题可能作 为目标的影响在认识上也是基 出的不同抉择说明了文化 本一致的。 对人们的行为方式和行为 这种认识也构成了对行为主体 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的基本假设,即对管理中人的 行为的具体解释或界定上。
第四讲
第二章(下) 管理的基本假设及 中国传统管理问题
- 1 -
第三节 中国特色的管理基本假设
传统文化假设主要是指我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对管理运行的影响, 并且这种影响比之其他假设要更深刻、更广泛也更复杂。从某 种意义上讲,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可能是导致中国管理学独特 性或个性化的最根本原因。当然,用‚传统文化‛来概括整个 中国文化的内涵也许是不够贴切的,但在没有找到更合适的词 汇前,我们还是用它来指整个中国文化,毕竟传统思想在今天 仍然是中国文化中最具历史渊源和影响力的部分。
- 5 -
四种假设
从我国学术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讨论中,我们可以发现, 由于我国在历史上存在着漫长的封建社会,封建主义的 传统文化思想在我国的组织文化中还有许多反映。
这反映在四个基本的假设基础上的: (1)“面子‛的基本假设。 (2)“关系‛的基本假设。 (3)“家‛的基本假设。 (4)“礼‛的基本假设 。
- 17 -
关系
第三个方面,‚关系‛假设的出现反映了中国人以自我 (myself)为中心的价值观以及行为模式,这种价值观以及 行为模式具有家长制、人情至上和防御性(因为有不安 全感)等的基本特征。中国人对外界(即没有‚关系‛ 的个人和组织)的不信任贯穿始终,不信任导致不安全 感,这就使防御性成为中国组织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对此,殷海光指出,传统关系对于‚关系网络以 外的人则天然地发生隔离作用‛。 中国文字中‚关系‛一词的汉字拼音‚guanxi”也就成为 了英文中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词,表达了中国人人际关 系的本土概念,成为描述中国社会组织制度的关键概念。
- 4 -
东方文化 & 封建主义
中国文化显然不同于西方文化,这种区别甚至是根本性 的。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人们在行为方式和行为 目标上将表现出特殊性。但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内 涵及其与西方文化的区别究竟是什么,对组织运行及其 管理过程运行的影响如何,国内管理学界还未能回答这 个问题,我们在此也不可能提出成熟的结论。
- 8 -
“面子”或“名誉机制”作为一种非制度化的约束机制对经济交 易和组织的管理的影响是极为复杂的。
首先,‚面子‛影响着人们从事管理活动和进行经济活 动的动机的强度。 其次,‚面子‛往往会使管理者背负一种道德责任,这 种道德责任常常与组织的效益、效率目标相冲突,从而 使管理者陷入一种两面不是人的难堪境地。 第三,出于对‚面子‛的目标或偏好的考虑,可能不能 够对组织内部资源进行有效的配臵; 第四,‚面子‛ 也可以对人构成一种约束力量,它使人 们更倾向于守信,减少欺骗行为。 第五,‚面子‛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性。
- 7 -
面子
一般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是以家长式领导为主,而不是 职工参与和集体民主决策,也是‚面子‛的作用结果; ‚面子‛的假设使管理工作中更多的看重领导而不是制度、原则作用的结果。 在中国组织的管理工作中,领导者个人能力固然重要,但中 国人特别讲求人际关系和为人处世,‚面子‛的作用往 往更重要。在这方面,中国古代经典著作《论语》、 《孟子》、通俗读物《菜根潭》等充分地肯定了这种给 人‚面子‛以实现人际关系的协调的思想。
- 12 -
关系假设的积极作用
(1)关系是减少不确定性的手段。 (2)关系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3)可以利用外部资源实现效率。 (4)关系可使组织获得经济价值之外的社会价值。
- 13 -
关系
“关系‛反映在组织的制度中,会使原本制定得非常严谨、科 学的管理制度产生异化,常常会出现有严谨、科学的管理制 度,却没有较为严谨科学的组织结构和可以严格实施的管理 制度,因人设事、设职、缺乏清晰严格的责任制度的现象大 量出现,这就是加入了人的因素和‚关系‛的假设使然的结 果。‚关系‛假设的出现,大概同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有关, 或许同人际关系的协调有关,但更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办 事方法有关。
- 16 -
关系
“关系‛假设的出现,一方面是与儒教经典中存在着浓厚的特 殊的人际关系取向有关。儒教‚圣人‛们虽然也主张仁爱,甚 至也赞同对陌生人施以仁爱,但他们的仁爱是有差等的。孟子 的‚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就是这种特殊主义人际关系取 向的最直白的表述。 应当看到,儒教的这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取向是有力量和感召力 的,它是与人们心灵深处的自然情感和世俗生活的需求相通的。 正如袁阳所说,儒家思想在人民大众中的感召力可以说从一开 始即‚表现为家庭伦理亲情的召唤在人心激起的强烈的归属感 和依赖感‛。而‚关系‛的假设又使这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取向 得到了进一步地强化; 第二个方面‚关系‛的假设大概同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有关,或 许同人际关系的协调有关,但更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办事方 法有关。
- 10 -
关系
西方学者认为中国人对于‚关系‛在商业活动和管理活动中所扮演 角色的认知,远较西方为早。西方人对中国人的‚关系‛是这么界 定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朋友关系,是关系双方的相互承诺。 在官方中立的情况下,‚关系‛连接的方式和给双方带来的好处是 没有限制的。‚关系‛是中国社会的主要动力之一,它可以分配中 国的稀有资源。但‚关系‛也是建立在实用主义的基础之上的,一 旦无利可图,便容易崩溃。 只是中国人常挂在嘴上的‚关系‛多半是由家族、族群、语言、经 验等的相似性而来,强调‚个人化‛的人情关照和信赖,严格说来, 是一种非系统化的非正式关系。西方企业则较强调通过契约、协定 等成立的正式关系。非正式关系一度被西方企业视为阻碍市场公平 与组织效率的障碍,为其所不屑。
- 11 -
黄光国的社会交易理论
我国台湾学者黄光国(Hwang,1987)以社会交易理论 (social exchange theory)为基础,发展出一套‚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利 游戏‛的理论模式。他的模式假设:在儒家伦理影响之下,个人在 作关系判断时,会将自己与对方之间的关系大致分为三类,并依不 同的社会交易法则与对方交往。 这三种关系分别是情感性的关系(遵循需求法则)、混合性的关系 (遵循人情法则)及工具性的关系(遵循公平法则)。所谓情感性 关系(expressive tie)指的是家庭(家族)内成员的关系;混合性关系 (mixed tie)是指个人在家庭(家族)之外所建立的各种关系,包括亲 戚、朋友、邻居、同学及同乡等;工具性关系(instrumental tie)是指 个人可能为了达成某些目的,而和他人进行交往,其中只含有少许 情感的成分,交往双方并不预期将来会建立起长期性的情感信任关 系(affective trust)。
- 9 -
二、“关系”的基本假设
在传统的中国社会文化和组织文化中 ,‚关系‛的基本 假设无所不在。中国人做生意、办事情甚至做员工的思 想政治工作都要讲‚关系‛,否则,人们将一事无成。 这个基本的假设,连外国人同中国人做生意,都必须遵 守,否则,老外来中国若干个月,如果不懂这个道理, 将任何生意都做不成。
- 19 -

严格地说,中国的组织文化,既不是个人主义的文化,也不是 集体主义的文化,而是小团体的‚家的文化‛。研究中国的组 织管理,如果脱离‚家‛的基本假设这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价值系统,也同样是难于想象的。 中国人的‚家‛利益是高于一切的。例如,在企业经营中运用 《孙子兵法》所说的‚诡道‛和商业间谍的方法,到底是否违 反现代的商业伦理准则,对中国人和西方人来说,看法是不一 致的。在中国人看来,‚诡道‛和商业间谍的方法却被视为无 伤大雅,是与道德拉不上关系的纯商业手段,只存在着为谁的 利益而做的问题。在中国的企业组织,只要是为高于个人的大 众,即‚家‛的利益而做,便可以毋须顾忌。
- 21 -
“家”的基本假设和“家的团体文化”对组织的管理
有着重要的影响
(1)家长制 (2)人情至上 (3)等级制和三六九等
- 22 -
四、“礼”的基本假设
“礼‛的基本假设在中国人的组织管理中扮演了重要的角 色。按照费孝通(1998)的说法,中国组织的治理秩序既非 ‚法治秩序‛,也非‚人治秩序‛,而是‚礼治秩序‛。 在我们看来,中国式管理既非‚法治秩序的管理‛,也 非‚人治秩序的管理‛,而是‚礼法共治秩序的管理‛。 这就是说,‚礼‛的基本假设在中国式管理中扮演了极 为重要的角色,深谙中国式管理之道的人会礼法并重, 法不能废,但也要兼顾人情。
- 6 -
一、“面子”的基本假设
传统文化思想中的‚面子‛或‚脸面‛是最重要 的假设,‚面子‛在中国实质上就是一种权力和影 响。‚面子‛在管理实务中表现在: 某个领导人的讲话或表态其他人是不能否定的, 这就是‚面子‛的威力所在; 中国的行政组织和企业组织注重等级、阶层的观 念和行为,事实上就是‚面子‛的最重要的反映, 在中国‚享受某中级别的待遇‛就是‚面子‛的具 体表现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