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 二、《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基本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理论
1、背景:
卢卡奇面对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是什么?卢卡奇明确指出:马克思 主义的正统就是辩证的方法。“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结果,它不是对这个或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 某本‘圣书’的注解。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指方法”。 P48
1967年新版序言“毫无疑问,《历史与阶级意识》的伟大成就之一就是重新奠定了总体性范 畴的核心地位,这一范畴贯穿马克思的著作始终,但却被社会民主党的机会主义者的科学主 义”取代了。 1、具体的总体。
劳动对象专门化;劳动的机械化;劳动者的孤立化; (2)意识的物化:物化的过程最终必然地要落实在意识的物化,而意识的物化反过
来又不断地加深和加剧着物化的过程。 物化理论的两种理论表现形式:粗糙的经验主义;抽象的乌托邦主义。
第一章 二、《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基本内容
(三)总体性的方法(渴望总体性) 卢卡奇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怎样的?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的核心是总体性。
第一章 二、《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基本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理论
2、内容: (1)否认自然辩证法。
卢卡奇指出,恩格斯之所以会有关于自然辩证法的观点,他对辩证法的表述之所以造成误 解,主要是他错误地跟着黑格尔,把这样方法也扩大到对自然和认识之上。
卢卡奇认为,辩证法的决定因素,就是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作为 范畴基础的现实中的历史变化是思想中变化的根本原因等等。
1938、1948年的《青年黑格尔》。
具 体 说 明 : 在 1923 年 出 版 的 History & Class
第八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
何谓光韵?它指的是艺术品的原真性、即时即地 性,即“它在问世地点的独一无二性”。现代社 会的机械复制技术打破了以前的神话,使得艺术 品被大批量的生产复制出来,原作的“光韵”也 随之凋谢、消失。
其次,“特殊性除非能改变普遍性,否则便达不 到真正的优先地位”。
第三,在非同一性的成长中,感性、欲望、身体 这些非理性的因素都是必须的、优先的。
其次,现实主义是一切伟大文学的共同基础,因 而应该成为文学创作的标尺。
最后,现实主义与现代派文学完全对立。
四、审美特性 在《审美特性》中,卢卡奇从
艺术的起源、本质、功能入手 前面深入地对文学艺术的本质 特征问题作出了阐述,深化了 他的现实主义文论,也明确提 出了他的审美理论。
首先,卢卡奇认为艺术起源于巫术模仿。 其次,卢卡奇认为艺术的本质性特征是拟人化的
西方马克思主义十分强调文学艺 术的独立性,强调审美对社会现 实的批判作用。西方马克思主义 往往将文学艺术置于高于社会现 实的位置,试图张扬文学艺术的 审美功能,以实现对资本主义社 会的批判,这是西方马克思主义 文论的理论特征所在。
一般来说,得到学界认可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 有以卢卡奇、阿多诺、马尔库塞等人为代表的黑 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以弗洛姆、马尔库塞为 代表的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以萨特等人 为代表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以阿尔都塞、 马歇雷等人为代表的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
卢卡奇将文学的总体性与社会历史的总体性对应 起来,坚持文学总是根植于社会历史之中,对文 学作品的把握,能够对社会历史构成一种整体的 观察视角和批判视野。
国外马克思主义
些流派的理论,批判现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奴役和人的异化,主张建立一个符合人的本性的,以自由为特征的社会制度。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重要派别是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该派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
主要代表人物是梅洛-庞蒂和J.-P.萨特。
该派认为马克思主义忽视了具体的、个别的人,因此,他们要用人道主义的存在主义去补充和“革新”马克思主义,把人恢复到马克思主义中去。
在他们看来,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是扼杀人的自由,造成人的异化的社会制度,主张以革命的造反行动消灭异化,实现人的解放。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趋向和流派一致强调借用资产阶级思想的伟大成就,它们或者从现代西方哲学的某些流派那里系统借用概念、术语和范畴,或者进而用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的某些思想去“补充”和“革新”马克思主义,由此形成马克思主义同形形色色资产阶级哲学流派的混合物。
也有人比如齐泽克,重视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地位,尽管他的观点也有错误。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趋向和流派,在分析研究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现象的基础上,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痼疾和问题,探索了西方革命的途径,并且批评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和缺陷。
但是,由于它们脱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因而没有能够为现代西方社会指出一条摆脱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第七讲西方马克思主义
第七讲西方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下,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的阐释和发展。
它起源于二战后西欧的马克思主义思潮,受到斯大林主义和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渊源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渊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当时欧洲社会主义运动高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日益扩大。
在这个时期,意大利的安东尼奥·格兰帕希和德国的卢卡奇等思想家开始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可行性,尝试从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原则中发掘其内在的潜力,重新定义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和意义。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特点1.反对苏联式的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主张从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原则出发,重新解读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摒弃苏联式的官方马克思主义教条主义,追求更加符合西方实际情况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2.关注文化、意识形态和性别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强调文化、意识形态和性别问题在阶级斗争中的重要性,认为这些问题对于人类自由解放的实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西方马克思主义积极探索这些问题在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和意义。
3.倡导多元化的社会主义道路西方马克思主义主张不同国家和地区可以根据自己的国情和历史背景,寻求一条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倡导多元化的社会主义实践路径。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1.打破了苏联式的马克思主义教条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为全球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多元化和丰富化做出了贡献,打破了苏联式的马克思主义教条主义的束缚,引领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世界范围内的复兴和发展。
2.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领域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学、哲学、政治学、文化研究等领域进行了大量探索和研究,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领域和深度,深化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
3.提出了普通民众解放的重要性西方马克思主义强调了普通民众解放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普通民众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和利益,才能够实现社会主义的自由、平等和公正。
14.1-西方马克思主义
术语解释西方马克思主义又称“新马克思主义”或“西方新马克思主义”。
这一提法初见于1930年卡尔·科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问题现状——反批判》一书。
在书中,他把乔治·卢卡契和自己受到批判的思想倾向和理论主张称为“西方共产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
但这一称谓在当时没有引起特别的注意。
1955年法国现象学理论家梅洛庞蒂在《辩证法的历险》一书中专设《“西方的”马克思主义》一章,阐述和介绍一种有别于列宁主义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新的解释、运用,并将这一思潮的源头追溯到卢卡契的《历史与阶级意识》。
此后,这一称谓逐渐流传开来。
1976年,英国“新左派”批评家佩里·安德森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一书中说:“在这个改变了的世界上,革命的理论完全起了变化,这种变化产生了今天可以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他把卢卡契、科尔施、瓦尔特·本雅明、安东尼奥·葛兰西、赫伯特·马尔库塞、西奥多·阿多诺、让-保罗·萨特、卢西恩·戈德曼、路易·阿尔都塞等人列在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名单中。
安德森探讨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源起、发展、构成、特点等问题。
他指出,西方马克思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先进地区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产物,它是在社会主义理论和工人阶级实践之间愈益分离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这个思潮“首要的根本特点在于:它的学术结构与政治实践相脱离”。
具体地说:一、“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中心由经济学和政治学转向哲学,并使它的正式场所由党的集会转向学院系科”。
除了外部因素,“一个决定性的事件”是马克思1844年巴黎手稿(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发现,“要是在马克思主义文化本身之中没有一种有力的内在因素同时起作用的话,这种转移就绝不可能发生地如此普遍和如此剧烈”。
二、“倒转了马克思本身的发展轨迹”,即“放弃了直接涉及成熟马克思所极为关切的问题”,而提出:“马克思主义中理论研究的初步任务,是要理出马克思主义所发现的、然而却淹没在他作品题材的特殊性之内的社会调查规范,并在必要时使之完整。
西方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有别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的哲学体系和思想体系。
从地理差异上来看,所谓西方马克思主义其实是一种地缘政治的产物。
代表人物有卢卡奇,霍克海默,阿多诺和本雅明,萨特和阿尔都塞等,西马的代表人物所在国家尽管有着工人运动组织,但共产主义并非官方意识形态,他们的家庭和生活环境也未给他们提供充分进入工人运动的条件。
他们的理论主张的特点也和他们生活的时代和地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时代为他们提出了相似又特殊的问题,而他们对时代的难题给出了自己特殊的答案,之所以相似是因为双重幻灭的境遇出事他们选择马克思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用血腥的事实让欧洲人在巨变过程中惊慌恐惧,不仅使自有资本主义美好时代的美梦不再有,也使当时欧洲左翼知识分子信奉的时机成熟之际新秩序应运而生的经济决定论名声扫地。
二战之后法国共产党执行的苏联斯大林主义路线,使得苏联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成了法国左翼知识分子的反抗对象。
对资本主义本身和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的双重幻灭,使得这批知识分子在批判资本主义和讲话的马克思主义的双重要求下创造出来新定语的马克思主义。
西马理论者已经使文化理论的丰富性战胜了经济和政治理论,他们关注的焦点已经是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问题了。
卢卡奇师从席美尔(客观化/对象化)启蒙时期的欧洲的市民社会,尊重个性,提倡自由,堪称主观文化,进入19世纪之后,人的关系受金钱支配,日益变作冷酷无情的客观文化:它倒行逆施,榨取认得单一潜能,导致其它资质荒废。
此一客观化过程,竟将欧洲人亲自打造的现代文化,变作异己之物:它违背其心愿,封闭期心灵。
这文化愈是繁荣,人的精神就愈加贫乏。
如此人与文化的严酷对峙,边酿成了一种文化悲剧,悲剧何在,客观文化有人类活动专门化造成,其手段区分的越细,劳动者所表现的人格就越少。
异化Alliennation异化这一概念与马克思主义有着莫大的关系,但是它有悠久的历史,比如,犹太理论中,异化指的是人逐渐疏远上帝,在过去的某个时候,人类之间,人和自热和谐的生活,后来出现了一种断裂,导致人类与社会和世界的疏远,人类成了异乡人。
《历史与阶级意识》选读
第二,卢卡奇混淆了异化与物化的概念: 第二,卢卡奇混淆了异化与物化的概念: 1、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马克思有两种异化概念,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 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4种异化,第一 第一是劳动产品的异化,这是物的异化。 第一 第二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异化,这是自我异化。第三 第三是人同他的类本质相异 第二 第三 化。第四 第四是人与人相异化。马克思这时的异化概念主要是指人的存在与人 第四 异化概念主要是指人的存在与人 的类本质相分离。 的类本质相分离 2、 1845年后,马克思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异化概念。异化是指主体的活动 异化是指主体的活动 及其产物成为独立于主体、在主体之外的客观力量, 及其产物成为独立于主体、在主体之外的客观力量,这种力量不受主体的 控制,反过来,主体受到这种力量的控制。 控制,反过来,主体受到这种力量的控制。如果把物化理解为人的本质力 量外化为物,而这种外化物反过来成为统治人的异己力量,在这种意义上, 物化就是异化,准确地说是异化的一种表现,物化与异化是同一的。 3、但是,马克思后来的物化概念有时也指劳动的对象化 劳动的对象化。劳动必须体现在对 劳动的对象化 象物上,人的劳动力转化为物,这种“物化”不是异化。这种意义的物化 是与人本身相联系的,有人就有人的劳动,就有劳动的物化。物化只是一 种客观的社会现象,只是一种客体化的过程,任何实践活动中都有客体化 的现象发生。 4、因此,“物化”与“异化”是有区别的两个概念。但是,卢卡奇在《历 史与阶级意识》中是把物化与异化当作同义词使用的,没有能够区分这两 个概念,虽然二者密切相关,但是无论从社会内涵还是概念上来分析,都 是不一致的。
A、卢卡奇关于物化和异化的问题的主要见解可以概括为: 、卢卡奇关于物化和异化的问题的主要见解可以概括为 第一,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的必然的社会现象。 第一,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的必然的社会现象。物化现象的 普遍性和必然性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形式所决定的。资 本主义社会表现为商品的巨大堆积,商品形式的奥秘在于,它把 人们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为劳动产品的物的性质,人与人之间 的关系转换成了物与物的关系,这就是物化。 第二,物化的具体表现:首先,人屈从于狭隘的分工,整个社会生 第二, 物化的具体表现 活被分解。其次,现实生活的僵化和机械化。再次,无产阶级在 劳动中客体化,丧失了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第三,物化意识的形成及其危害。 第三,物化意识的形成及其危害。既然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 普遍的、必然的现象,这一现象也必然在人们的观念中反映出来, 这 就 是 卢 卡 奇 所 说 的 “ 物 化 意 识 ” 或 “ 物 化 思 想 ” ( reified thought)。 物化意识的危害就在于使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陷入到或者是粗糙的 经验主义或者是抽象的乌托邦主义,而这两个极端对于无产阶级 都是十分有害的。
西方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专题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界说(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1.马克思主义列宁道路、第二国际道路西方道路2.西方地域概念历史文化概念——发达资本主义及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批判。
由此生出两个问题:第一,对马克思主义的狭义理解第二,对逻格斯中心主义、西方中心主义乃至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3.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文化思潮理论资源:马克思主义和西方哲学文化4.作为一种左派思潮,可以从三个方面把握:第一,它不是一种统一的思潮,而是多线索、多形态展开。
不同思想联合在一起的唯一原因是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关系。
第二,和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性,也只是理论上的,而且其表达方式也不同:如卢卡其理论方法的继承性、法兰克福学派理论立场的一致性、生态和女权主义者社会解放主体的一致性等等,甚至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对象的马克思主义。
第三,它可以理解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对实践“新道路”的探索。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术语的形成1.西方马克思主义——捷克首位总统马萨克:呼吁建立一种与列宁主义相抗衡的“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卢卡奇、科尔施持有的马克思主义与主流马克思主义的差异,使西马成为可能;——西马学派如梅洛·庞蒂等人也坦承“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马克思主义相抗衡;——1977年英国新左派安德森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中率先使用这一概念;——20世纪80年代国内学者也直接沿用了这一概念。
2.相关术语辨析:——欧洲共产主义(European Communism):第一,与西马地域相近,都是针对苏联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而产生的异质性。
欧共是以早期西马代表葛兰西的政治哲学为理论基础。
第二,它不是一种学术思潮,而是政治实践,已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开始;70年代中后期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等国共产党宣布放弃“无产阶级专政”和暴力革命,提出“在民主、自由中实现社会主义”的口号,成为欧共确立的标志,核心是“非斯大林主义化”。
——西方马克思学(Marxologie)法国学者吕贝尔首创,在他创办的刊物《马克思学研究》,倡导一种学术立场;把马克思的学说与马克思主义相区别;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的著作;马克思被理解为一种超党派和超意识形态的;代表人物:麦克莱伦、波托莫尔、李希特海默、海尔布隆纳、费切尔等。
第十一讲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述
第一,“总体性”与“伟大的现实主义” “总体性”是卢卡契用来表述历史发展过程中主客体 关系的一个概念。他由此概念出发,发展出一整套以无产阶 级的命运为中心的、主客体间相互作用的历史发展理论。 在文艺理论问题上,卢卡契同样是用“总体性”概念 来说明他对现实的理解,“总体性”同样被运用在他的现实 主义理论休系之中。 他所理解的现实主义的“总体性”是:人类历史上的 整个现实主义文学是一个总体,每一个现实主义大师,每一 部现实主义名著也是一个总体;现实主义艺术作品的真实性 是一个总体,现实主义作家所塑造的每一个典型,甚至每一 个典型细节也都是一个总体。以这种“总体性”的观念考察 作品,实际上是要求用一种全面、相互联系的态度来把握对 象,而不是片面、孤立地分析问题。把艺术作品当作一个整 体来对待,这是卢卡契现实主义理论的重要特点。
20世纪7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有 了很大的发展,1976年,英国评论家、《新左派评 论》主编佩里· 安德森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一 书问世,他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较为细致 的考察研究,总结出了这一思潮的一些特点,开列 了一张包括卢卡契、本杰明、马尔库塞、阿多尔诺 等著名学者在内的13人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 名单,介绍了这些学者在美学和文艺领域的研究情 况。由此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逐渐在英、 美等国流传开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和文艺 理论思想也引起了学界的重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的 飞速发展,给西方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对社会 发展的这一现象,西方世界的各种思潮都力图给予 说明和解释。有的人片面地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加以 研究,有的单纯用人道主义予以解释。更多的人是 从马克思主义那里找出路,但是他们又不放弃自己 的基本理论立场,这样就出现了各种牌号的“西方 马克思主义”,如以法国的阿尔都塞为代表的“结 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以法国的萨特和梅洛· 庞蒂 为代表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以意大利的 德拉· 沃尔佩和他的学生科来蒂为代表的“新实证主 义的马克思主义”,等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影 响最大的则是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它是“西方马 克思主义”发展达到高潮的标志。
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发展各个阶段意义一.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社会的演变过程1.20世纪20—30年代,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探索时期(未成为独立的社会思潮)主要流派: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主要代表人物: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布洛赫卢卡奇匈牙利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演进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奠基人。
卢卡奇的《历史和阶级意识》和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
主要观点:卢尔奇,柯尔施试图把马克思主义解释成为一种人道主义,并强调马克思思想与黑格尔思想的连续性(卢尔奇曾为自己部分错误的观点道歉)小结:马克思主义在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会误入歧途,我们所做的就是要加深理解,及时纠正。
2.20世纪30—60年代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鼎盛发展时期主要流派: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等流派(1)法兰克福学派(又称新马克思主义)起源:1923年2月3日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成立的“社会研究所”,是传播学批判学派的始作俑者。
代表人物:霍克海默,阿多诺,本雅明,马尔塞库,哈贝马斯,施密特等主要观点:在求得人在精神方面的真正解放,现代社会中包括理性,科学和技术在内的所有意识形态都在批判之列,构建了自成体系的批判社会理论小结:a. 对大众文化以及文化工业的批判和排斥使其理论充满了贵族式的颐指气使的气息,并使其丧失了客观的立场,未能认识到电视这一媒介及其文化的积极功能。
b. 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宏观的研究媒介的视角。
(2)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威尔海姆·赖希,艾瑞克·弗洛姆,马尔库塞主要观点:把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用弗洛伊德主义补充,解释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小结:a. 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b. 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补充c. 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的简单结合d. 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脱离了物产阶级革命实践13.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进入了转向时期主要流派:出现了分析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等(1)分析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埃尔斯特,罗默,布坎南主要观点:革命是一个团体中大多数成员一致性积极地参与集体行动的过程,从个体角度分析,每个个体都有“参加”和“不参加”革命的两种选择,但革命是否成行不仅取决于自己的选择,还要取决于群体中他人的选择。
西方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和社会理论,在西方国家也有其独特的发展历程。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理论扩展,形成了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独特的观点。
本文将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主要思想和影响进行介绍。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一些西方学者开始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研究,并试图将其与西方哲学和社会理论相结合。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是法兰克福学派,他们的成员包括阿多诺、霍克海默、马尔库塞、本雅明等。
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以批判理论和文化批判著称,他们关注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试图揭示现代社会的矛盾和危机。
20世纪后半叶,西方马克思主义继续发展壮大。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科学的影响逐渐扩展,涉及到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个领域。
另一方面,不同学派的西方马克思主义逐渐形成,如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制度主义等。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1. 批判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大特点是批判理论的使用。
批判理论强调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性思考,关注社会的制度性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在批判理论的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2. 结构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的结构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注重社会结构的分析和历史发展的研究。
他们关注社会结构对个体的影响,强调社会结构和历史条件对社会变革的决定作用。
3. 制度主义和制度转型:制度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的另一个重要派别,他们关注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制度主义学者研究国家、法律、机构等制度的变迁和转型,探讨制度变迁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理论创新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在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中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被广泛采用和借鉴。
此外,西方马克思主义也对现代社会运动和思潮产生了重要影响。
西方马克思主义简述
西方马克思主义简述西方马克思主义既是20世纪具有国际性影响的西方社会思潮之一,也是一种具有非马克思主义倾向的非正统马克思主义。
其发展经历了形成、鼎盛和转型三个阶段,并形成了众多流派。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历史理论、历史辩证法、意识形态和异化等多方面的研究都有所贡献。
标签:西方马克思主义;阶段;流派;理论热点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演进“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柯尔施于1930年重版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一书的增补材料中。
提出的背景是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阵营内对西方革命道路的争论,柯尔施用“西方马克思主义”来表示与俄国马克思主义不同的新的马克思主义倾向[1]。
1955年,梅劳·庞蒂在《辩证法的历险》第二章——《西方的“马克思主义”》中,论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的不同,并把卢卡奇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将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
他把受此著作影响、倾向于从人本主义和社会理论角度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包括他自己)都归属到这一思潮下[2]。
1976年,佩里·安德森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中扩大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使用范围,主要从理论主题和关切问题的转移来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已从传统的注重经济转移到注重哲学,并将具有共同学术传统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学者都包括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之中[3]。
我国学术界使用较多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是1982年徐崇温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提出的,意指“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十月革命胜利而西方革命相继失败的背景下,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产生出来的,既反对第二国际的新康德主义,又反对共产国际的‘机械唯物主义’;在对现代资本主义的分析和对社会主义的展望,在革命的战略和策略等问题上,提出了不同于列宁主义的见解;在哲学上,则提出了不同于恩格斯和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所阐述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见解,要求重新发现马克思的原来设计,主要表现为‘左’的意识形态”[4]。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东方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东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想体系和社会理论,从19世纪中叶诞生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经历了各个不同阶段的发展,也在不同的地方产生了一些与当地实践相结合的派别和流派。
其中,西方马克思主义和东方马克思主义作为两个主要的流派,它们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有一些差异和特点。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特点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发展在欧洲和美洲等西方国家,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元化的理论观点:西方马克思主义融合了众多不同的学派和思想,形成了众多不同的理论观点。
例如,法兰克福学派提出了“批判理论”的概念,强调批判社会现象和制度的能力;结构主义派强调社会结构和文化符号的作用;后现代主义派则质疑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性和真实性。
这种多元性使得西方马克思主义拥有了更加开放和包容的特点。
2. 强调社会制度与个体自由的平衡:西方马克思主义关注社会制度与个体自由之间的关系,强调个人的自由和权利。
相比于较为集中力量的东方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更加注重民主制度的保护和公民权利的承认,主张通过社会改革和革命来实现社会主义。
3. 关注政治行为和社会变革:西方马克思主义注重政治行为和社会变革的实践。
在西方国家,马克思主义者不仅活跃于学术界,也积极投身于政治运动和社会运动,争取社会变革和阶级平等。
这种积极参与政治的立场使得西方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社会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影响。
二、东方马克思主义的特点东方马克思主义主要发展在亚洲和非洲等东方国家,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东方马克思主义更加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强调理论要与当地实际相结合,与具体的历史和社会背景相融合。
东方马克思主义者在吸收和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也将其与当地的历史和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一些独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2. 强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东方马克思主义强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重要性,注重发展生产力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一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代表人物
第一章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代表人物要点提示第一节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述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
当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取得了胜利,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马克思主义理论却并未在欧洲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同样的成功。
在这种历史情况下,西方国家的一些共产党人和马克思主义者认真地总结了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积极地探索不同于俄国革命的道路,重新解释和竭力改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从而形成了不同于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西方马克思主义”(western Marxism)一词通常用来描述20世纪以来在西方国家产生的各种各样的马克思主义,这种马克思主义不同于第二国际和第三国际的正统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由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柯尔施最早提出来的。
1923年,柯尔施出版了一书,名为《马克思主义和哲学》。
在这本书中,柯尔施论述了一种不同于当时流行的第二国际的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该书出版后,遭到了第二国际和第三国际的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严厉批判。
为了回答和反驳该书出版以来所遭受到的批判,柯尔施于1930年发表了一篇长文《〈马克思主义和哲学〉问题的现状——一个反批判》。
在该文中,柯尔施首次提出和运用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一词。
在柯尔施看来,当时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马克思主义,一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以考茨基的老的马克思主义正统派联合新俄式‘列宁主义’正统派为一方”),另一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以今天的无产阶级运动中一切批判的和进步的理论趋向为另一方”)。
两种马克思主义遵循着不同的思想路线,彼此相互对立,没有调和的余地。
柯尔施认为他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与出版于同一年的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就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虽然柯尔施正式提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初步界定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含义,但在当时这一概念并没有迅速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
西方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政治和经济理论体系,最初是在19世纪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中发展出了各种派别和变种。
本文将主要关注西方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的发展,特别是在欧洲和北美地区的影响。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欧洲和北美。
在这一时期,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并试图将其与当地的政治和社会现实相结合。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这个阶段的发展主要集中在理论和思想层面,试图重新解读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
其中一种重要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是弗兰克福学派,该学派最初由德国知识分子所创建。
弗兰克福学派的核心成员包括赫伯特·马尔库塞、马克斯·霍尔克海默和特奥多尔·阿多尔诺,他们试图将马克思主义与作为统一体的文化批判结合起来。
弗兰克福学派强调认识形态对于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并试图揭示跨学科的相关性。
弗兰克福学派的成员对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非常关键。
他们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普遍的压迫和社会不平等。
他们试图探索不仅仅是经济结构,而且是社会文化和心理结构对于社会变革的作用,并提出了“意识形态批判”的概念。
弗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对于权力关系的挑战以及对于社会变革的追求,激发了其他学者对于社会和政治问题的关注。
例如,在英国,斯图亚特·霍尔和伦纳德·托姆逊等学者开展了与弗兰克福学派类似的研究,试图通过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分析来理解社会变革的动力。
在北美地区,西方马克思主义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盖伦·斯托克斯和赫伯特·格尔曼等学者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和政治学教育相结合。
他们试图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来理解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
此外,在法国,法国共产党内的一些学者和知识分子开始形成所谓的“学院马克思主义”,他们试图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原则与后现代思想相结合。
西方马克思主义(课件)
意识形态批判
强调意识形态在维护资本主义统治中的作用, 主张揭露和批判意识形态的虚伪性。
社会批判
关注社会不公和压迫现象,呼吁进行社会变革。
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
结构主义方法
运用结构主义方法分析社会现象,强调社会结构 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阶级斗争
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主张通过阶级 斗争推动社会进步。
03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观点
CHAPTER
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
存在先于本质
认为人的存在先于本质,人必须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来定义自 己。
自由与责任
强调人的自由和责任,认为人应该对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
反对理性主义
批判理性主义,认为理性无法完全解释人的存在和意义。
法兰克福学派
批判理论
提出批判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全面的批 判。
• 科技革命: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正在深刻改变着当代资 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科技革命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 ,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社会分化与不平等: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面临 着社会分化与不平等加剧的挑战。贫富差距、城乡差距、教育差距等问题日益 严重,导致社会不公和不平等现象日益突出。
两者都强调事物发展的内在矛盾,但黑格尔辩证法将矛盾视为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而马 克思主义辩证法则将矛盾视为客观存在的物质力量。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
01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
盾运动推动社会历史发展。
02
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
第十三章西方马克思主义
卢卡契的现实主义文论
①现实主义是伟大的,是任何真正的伟大的作品 的基础;②现实主义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它与现 实的总体性密切相关;③伟大现实主义出自作家 的真诚和正直。他以巴尔扎克克服自己的阶级偏 见的“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为例指出,“对自 己的主观世界图景的这种无情态度,是一切伟大 现实主义作家的优质标志”; “资产阶级艺术的 死亡舞蹈”。
④伟大现实主义的主要范畴是典型;⑤伟 大现实主义的另一个标志是人民性。因此, 他赞扬高尔基是俄国人民的儿子,罗曼· 罗 兰是法国人民的儿子,托马斯· 曼是德国人 民的儿子; ⑥卢卡契坚持现实主义,反对 表现主义和现代主义,宣布现代主义为
2、葛兰西:意大利革命家、思想家、哲学家葛兰 西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早期重要代表人物。 ①他提出了“阵地战”思想,认为面对西方资产 阶级的强大,西方无产阶级仅仅夺取政权是不够 的,还需要攻占市民社会的一切阵地; ②“文化 霸权”思想,他反对简单的“经济决定论”,要 求在意大利文学界提倡“回到桑克蒂斯”,也就 是团结 知识分子和一切文化人士,形成文化 的霸权控制”。
(二)繁盛期西马文论法兰克福学派
本雅明 1、宏大叙事:①犹太教的弥赛亚传统;②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和目的论的历史观; ③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理论
2、“寓言”与文学实践:
其一,碎片化;其二,废墟状态 ;
其一,碎片化:
“现代性”:“在于从流行的东西中提取它 可能包含着的在历史中富有诗意的东西, 从过渡中抽出永恒”,“现代性就是过渡、 短暂、偶然,就是艺术的一半,另一半就 是永恒和不变”。 和谐与震惊,永恒与变异;//抽象美、艺术美 与精神美;时尚和美世俗美
“从一种由来已久的永恒性美学转变到一种 瞬时性与内在性的美学,前者是基于对不 变的,超验的美、精神的美的理想的信念, 波德莱尔认为这是“巨大的懒惰”后者的 核心价值是变化和新奇。”现代性否定论 者福柯的逻辑回答:“现代性无本质”, 如果要说有的话,现代性的本质应当是一 种批判的意识、思考的态度和独立的人文 立场。
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主义)
传入中国
以意大利哲学家德拉-沃尔佩和科莱蒂为代表的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在政治上反对用含糊的人道主义和 黑格尔修辞去取代科学的政策,对现代资本主义作出不正确的理解;在理论上则断然否定在马克思主义和黑格尔 之间有任何连续性,它主张把科学的辩证法规定为以“具体-抽象-具体循环”为标志的现代实验科学的唯物主义 逻辑。
2.20世纪30—60年代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鼎盛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马克 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等流派。他们重点寻找《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哲学家的马克思”;分析法西斯主义兴起的心理根源;反思启蒙精神、工具理性、 科学技术、大众文化,致力于发达工业文明批判;构筑批判理论的哲学基础,并用各种西方社会思潮解释、补充、 重建马克思主义。这时,西方马克思主义从国际共运内部的非正统马克思主义观点,逐步演化成为具有国际性影 响的非正统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结合的社会思潮。
发展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长达80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个时期,在不同时代针对不同问题出现了思想倾向和侧重 点各不相同的许多流派。
1.20世纪20—30年代,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卢卡奇等人在寻找革命失败原因、探索革命道路的过 程中,形成了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这时,西方马克思主义只是国际共运内部的一种非正统马克思主义观点, 还没成为独立的社会思潮。
第四讲 西方马克思主义
思考:
“存在论”或“本体论”(ontology),即 关于“存在”的学说,构成了西方哲学史的重 要主线。巴门尼德开创的本体论传统初步奠定 了西方哲学的“知识论”的理论之路,形成了 一种特有的思维方式。那么,它究竟体现了怎 样的思维方式?我们该如何来看待和评价它?
1.它把寻求终极实在、最高实体和事物的“最后 本质”或终极的超验本原作为人思维和生存的 最高宗旨和目标。 2.它把寻求单极统一性的“一元化原则”当作解 决思想和生存问题的基本原则。 3.它把寻求非时间、非语境的非历史的“永恒在 场”的“本真存在”作为思维和生存的最高支 撑。
★主要问题:A
生态危机与马克思的生态学
B
资本主义的双重危机与生态社会主义
四、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意义
1、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启示 2、马克思主义与近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 3、当代资本主义批判与合理的乌托邦 4、传统社会主义的反思 5、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思
考 题
1、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包括哪些内 容?如何评价?
《读<资本论>》
★主要问题:A 认识论断裂 B 依据症候的阅读
法
C 多元决定论
6、东欧新马克思主义
★主要代表:彼得洛维奇、赫勒、沙夫、科西克 ★代表作:《人的哲学》、《日常生活批判》
★主要问题:A
异化与人道的社会主义
C 日常生活革命
B
激进
需要与激进哲学
7、生态马克思主义
★主要代表:奥康纳、克沃尔、福斯特 ★代表作:《自然的理由》、《马克思的生态学》
第四个时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内部冲突、转向和终 结时期(20世纪60-70年代)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形成的理论背景
1、第二国际:1876年第一国际解散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乔恩· 艾尔斯特 (1940—)
约翰· E· 罗默
西方马克思主义起始于1978年出版的科亨的《卡尔· 马克思的历史理论: 一个辩护》一书。 理论观点:按照分析哲学的清晰性和确定性的原则,试图以当代逻辑, 数学模式作为研究工具,重新阐述和解释马克思主义,以澄清种种曲解 ,回归真正的马克思本意。
西方马克思主义
徐静2017111142
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是需要回到20世纪20年代。第 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俄国革命取得了胜利,但中西欧革 命却遭到了失败。卢卡奇、柯尔施等人在总结革命失败 原因,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指出革命失败原因就在 于无产阶级之阶级意识的丧失,而这又是第二国际经济 决定论所导致的;同时,这也证明俄国道路在中西欧是 行不通的。到1923年,卢卡奇、柯尔施就分别著书,对 马克思主义进行了人道主义的阐释,并强调马克思思想 与黑格尔思想的连续性。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
时间:20世纪的40-60年代末 理论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是关于自 由和行动的两种可以和谐共处的哲学。希望用存在 主义填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块“人学的空场”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
昂利· 列斐伏尔 (1901——1991)
梅洛· 庞蒂 (1908——1961)
工作回顾
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
Work review
1955年,M.梅洛-庞蒂在《辩证法的历险》一 书中,强调马克思主义同极权主义的对立,并 把前者的传统追溯到G.卢卡奇在1923年发表的 《历史和阶级意识》。
M.梅洛-庞蒂
G.卢卡奇
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 20世纪20—30年代,是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卢卡奇等人在寻 找革命失败原因、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形成了黑格尔主义 马克思主义。这时,马克思主义只是国际共运内部的一种非正 统马克思主义观点,还没成为独立的社会思潮。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
威尔海姆· 赖希 (1897——1957)
爱利希· 弗洛姆 (1900——1980)
赫伯特· 马尔库 塞(1898-1979)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
时间:20世纪的20年代末、30年代初 特征:一种声称要把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综合”起来,而 实际是用精神分析学“改铸”马克思主义的非马克思主义思潮。 理论观点: (1)以潜意识为基础的人格学说。这是弗洛伊德学说的核心,表现了弗 洛伊德思想的基点——本能与社会的动态关系,也概括了弗洛伊德的整个思想 内容; (2)本能学说。这是弗洛伊德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的人格理论 的动力学基础。弗洛伊德把人的先天的本能看作是人的生命和生活中的基本要 求、原始冲动和内驱力; (3)以泛性论为基础的人格发展阶段说。
20世纪30—60年代末,是马克思主义鼎盛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法兰克福学派、 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新实证主 义马克思主义等流派。他们重点寻找《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哲学家的马 克思”;分析法西斯主义兴起的心理根源;反思启蒙精神、工具理性、科学技术、 大众文化,致力于发达工业文明批判;构筑批判理论的哲学基础,并用各种西方社 会思潮解释、补充、重建马克思主义。这时,西方马克思主义从国际共运内部的非 正统马克思主义观点,逐步演化成为具有国际性影响的非正统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 思主义结合的社会思潮。
时间:20世纪的40-60年代末 理论观点:在阿尔都塞看来,马克思主义 不是意识形态而是科学,它是我们能够体 会到意识形态在每个社会中的作用,同时 也使我们能够理解,在一个复杂的,结构 性的整体中,特定的意识形态构成方式。
路易· 阿尔都塞 (1918—1990)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
杰拉德· 艾伦· 柯亨 (1941——2009)
工作体会
Work experience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
西方马克思主义既有地域性限制——产生并发展于西方, 又有特定思想内涵——与正统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不 同,既以马克思主义者自居,又批判马克思主义,宣扬马克 思主义,开放性、多元化,主张用各种西方社会思潮来解释、 补充、重建马克思主义,以实现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既批 判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又批判现实社会主义。 从总体上看,西方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具有国际性影响 的西方社会思潮之一,又是一种具有非马克思主义倾向的非 正统马克思主义。
演讲完毕,谢谢您的观看
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后,马克思主义进入了转向时期。 这时,马克思主义向多元化发展,法兰克福学派、 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 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出现了分化,并出现了分析马 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后现代马克思主义 等。他们重点探讨科学技术的社会效应、生态危机 等问题。在研究过程中,由非正统马克思主义转向 了非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
时间:20世纪20年代初 特征:最早产生的流派,起源思想 理论观点: (1)强调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黑格尔来源”,用黑格尔思想解释和改造马 克思主义。 (2)注重从哲学的高度研究时代提出的理论和社会政治问题,尤为注重 讨论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并试图通过这一讨论来回应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危 机”。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
时间:20世纪的40-60年代末 理论观点: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 义,不仅注重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方 法论和辩证法,而且把目光投向现 实的层面,试图把马克思主义历史 理论解释成一门经验科学。
德拉· 沃尔佩 (1901——1991)
卢西奥· 科莱蒂 (1908——1961)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
让· 保罗· 萨特 (1905——1980)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
尤尔根· 哈贝马斯 (1929—)
马克斯· 霍克海默 (1895—1973)
西奥多· 阿多诺 (1903-1969)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
时间:20世纪30-60年代 特征:20世纪最大的、时间最久、影响最深远的马克思主义流派 理论观点: 法兰克福学派围绕社会、哲学著书立说,吸收存在主义、佛罗伊德主义、 现象学、人格主义等资产阶级哲学,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社会批判理论”。该学 派从哲学、社会学、法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等方面,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 综合的研究和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