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的临床运用举隅

合集下载

附子的临床应用

附子的临床应用

附子的临床应用王业龙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侧根。

黑顺片、白附片可直接入药。

味味辛、甘,性热,有毒。

归心、肾、脾经。

其临床配伍应用为:用于亡阳虚脱附子温阳之功,上能助心阳以通脉,中能温脾阳以散寒,下能补肾阳以益火,凡素体阳虚,寒邪直中于里,或伤寒传遍三阴,症见四肢厥逆,恶寒倦卧,腹痛下利清谷,神疲欲寐,脉沉微细或虚浮无力者;或因误治大汗、大吐、大泻及其他原因而致阳随阴脱,均宜使用本品以挽救散失之元阳。

用治亡阳证通常与干姜相须为用,以助其伸发阳气的作用,每佐以炙甘草同煎,以缓解姜、附之辛烈之毒性。

如《伤寒论》四逆汤;若元阳大亏,阳气暴脱,汗出肢冷脉微欲绝者,又当与大补元气之人参同用,于温阳之中增强益气固脱之功,如《济生方》参附汤,用治大汗吐泻,阳随阴脱,或吐衄崩中,血脱亡阳之证。

在参附基础上加用干姜、肉桂、五味子等,则可进一步加强其回阳救脱益气生脉的作用,如《伤寒六书》的回阳急救汤,多用于抢救阳气衰微喘汗暴脱的危候;而《医林改错》的急救回阳汤则用于温阳益气之外,更配桃仁、红花之活血通脉以助阳气之运行。

本品既能温阳散寒,又可引火归原,以治阴盛格阳,浮阳上越,症见下利脉微而伴面赤烦躁者,可配干姜、葱白以破阴回阳,宣通阳气,如《伤寒论》白通汤。

近贤李可先生继承发扬了古圣先贤四逆汤类方救治心衰的成熟经验,并师法近代中西医结合的先驱者张锡纯先生救治各类心衰休克的学术经验,大胆突破,破格重用附子、山萸肉,经40年反复临床验证,本方较之古代及现代同类方剂,更全面,更有效,更能顾及整体,纠正全身衰竭状态。

如《破格救心汤》。

用于阳虚诸证附子功能补火助阳,凡肾阳亏损,脾胃虚寒,心阳不振等证均宜用之。

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阳痿滑精,肢冷畏寒,小便自遗者,常与肉桂、熟地、山茱萸、枸杞子相伍,于阴中求阳,温肾益精,如《景岳全书》右归丸;若肾虚,元气不固头晕肢冷,腰膝酸软,梦泄遗精等,可肉苁蓉、巴戟天、牛膝、煅龙骨同用,如《证治准绳》之秘精丸;治妇女冲任虚寒,久不受孕,则可配补骨脂、当归、紫石英、鹿角胶等,以温养冲任,如《衷中参西录》温冲汤;若脾肾两虚,脘腹冷痛,大便溏泄者常配白术、干姜、温中补脾,如《阎氏小儿方论》附子理中汤;若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者,可配粳米、甘草、大枣、以温阳散寒,和中降逆,缓急止痛,如《金匮要略》附子粳米汤;若胃虚,冷饮上攻,眩晕呕吐,可配生姜、半夏、陈皮以温中化痰,降逆止呕,如《颅囟经》温脾散;治冷痢日夜不止,属大肠虚滑者,以附子与干姜配固肠止泻之肉豆蔻,如《圣济总录》火轮散;治身面浮肿,小便水利,属脾、肾阳虚者,每与白术、茯苓相伍,兼有温阳健脾利水的功效,如《伤寒论》真武汤、《济生方》实脾饮。

麻黄细辛附子汤验案举隅

麻黄细辛附子汤验案举隅

风寒痹
流 涕 声 哑 A
哮 喘 文 章编 号
中 图分 类号
文 献标 识 码
麻 黄细 辛 附子 汤 出 自张 仲景 作 之艰 辛 . 使 正气 不 足 . 理粗 致 腠 《 寒 论 ・ 少 阴病 脉 证 并 治 篇 》 疏 。 寒 之 邪 外 袭 , 阻经 络 , 伤 辨 风 闭 气 3 1 , 文 云 :少 阴病 , 0 条 原 “ 始得 之 , 血 运行 不 畅 ,久 则 变生 痰 、瘀 之 反发热, 脉沉 者 , 黄 细 辛 附子 汤 邪 , 肢 体 出现 恶 风 寒 、 痛 、 麻 故 疼 麻
年 1 2月 1 1日初诊
1 风 寒痹 ( 肌痹 )
严 冬 之 时 . 降 大雪 . 者 因 骤 患 冬 遇 风寒 则 冷 痛 .怕 风 .肌 肉酸 止 , 稀似 水 , 痛 。望 其 面 色 晦 未能 及 时加 衣 而骤 感 风 寒 初 见 质 头 麻 , 晚 时尤 剧 , 淡胖 、 薄 白 , 暗 , 形 倦 怠 ; 傍 舌 苔 神 问其 手 足 发 凉 , 十 发热 、 寒 、 恶 头痛 、 痛 , 咽 连服 数 粒
维普资讯
医 医 暴 话
麻 黄细辛附子 汤验案举 隅
吴 艳萍 - 卢 月英 - 倪 红梅 2 (. 1河北 医科 大 学中 医学院 , 河北石 家庄 0 0 9 ;2上 海 中医药 大学 , 海 2 10 ) 50 1 . 上 0 2 3
关键词
麻 黄 细 辛 附子 汤 R2 9 8. 5
祛 风散寒 . 经通 络 方用 麻黄 细 风寒 入 于少 阴 . 阳虚不 能 固摄 所 日失 音 .使 用抗 菌 消 炎 药静 脉 滴 温
辛 附子 汤加 味 . 方 : 处
致 。治 以温 阳 固阴 . 兼散 寒邪 。处 注治 疗 5日仍 未见 好 转 .遂 求 治

附子、半夏配伍临床应用举隅

附子、半夏配伍临床应用举隅

附子、半夏配伍临床应用举隅《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5月第28卷第3期320~323页摘要:通过历代医家对附子、半夏配伍的认识及临床典型病案,介绍附子、半夏配伍的临床应用经验和使用注意事项。

认为在使用附子、半夏配伍时,只要抓住阴盛阳虚、寒痰湿阻的中医病机,合理运用,煎煮方法得当,两者配伍能大大提高疗效,配伍“相反”不是绝对禁忌。

关键词:附子;半夏;配伍;临床应用附子与半夏在临床中都是常用中药,二者是否可以同用,古今都争议颇多。

笔者试归纳历代医家有关附子、半夏配伍的论述,并尝试运用附子配伍半夏治疗中医病机属于阴盛阳虚、寒痰湿阻的多种疾病,发现只要辨证准确、合理运用、煎煮方法得当,两者配伍能大大提高疗效,现作介绍如下。

一、历代医家对附子、半夏配伍使用的认识附子与半夏均首载于《神农本草经》。

附子辛温大热,入心、脾、肾经,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脉,外则达皮毛而除表寒,里则达下元而温痼冷,具有峻补元阳、回阳救逆、温中止痛、散寒除湿之功。

黄宫绣《本草求真》称其“为补先天命门真火第一要药”,对命门火衰、下元虚冷,脾阳不运,阴寒内盛之证有明显功效。

又附子气厚味薄,可升可降,无所不至,故张元素称其“为诸经引用之药”。

半夏辛温,入脾胃二经,豁痰逐饮,消痞散结,降浊止呕,降气平喘,具温化痰饮水邪之效。

《医学启源》【1】称其“治寒痰及形寒饮冷伤肺而咳,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

治太阳痰厥头痛,非此不能除”。

然而附子、半夏是否能配伍使用,历代医家一直存在分歧:不赞同者认为《神农本草经》中“十八反”明言半夏反乌头,虽未明言半夏反附子,但疑附子与乌头子母同性,应畏而不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据此亦在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与附子条下指出:附子不宜与半夏同用。

但另一方面,附子半夏同用最早见于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附子粳米汤,乃仲景治疗寒邪内阻,阴寒湿浊上犯出现腹中雷鸣疼痛、胸胁逆满呕吐之证而设;另《千金方》之半夏汤、附子五积散,《证治准绳》之小半夏汤,《张氏医通》之附子散等等均是附子、半夏同用,故部分医家却认为,在熟谙药性和运用经验的基础上可大胆运用之。

附子治疗案例

附子治疗案例

附子治疗案例
附子,又名附子绵,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温阳散寒、祛风除湿、止痛安胎的功效。

在中医药中,附子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胃寒呕吐、腹痛腹泻、阳痿不育等疾病。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附子治疗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附子的临床应用。

案例一,风寒湿痹。

患者李某,男,45岁,因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寒热循环,舌苔白腻,脉浮紧等症状就诊。

经过中医辨证论治,辨证为风寒湿痹。

方药选用附子10克,
细辛10克,桂枝10克,独活10克,甘草6克。

连服7天,症状明显好转,关节
疼痛减轻,活动灵活。

案例二,胃寒呕吐。

患者王某,女,30岁,因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沉紧等症状就诊。

辨证为胃寒呕吐。

方药选用附子6克,干姜6克,白术10克,炙甘草6克。

连服
5天,症状明显改善,食欲增加,恶心呕吐减轻。

案例三,阳痿不育。

患者张某,男,40岁,因阳痿不举,精囊痛等症状就诊。

辨证为肾阳不足,方药选用附子10克,肉桂10克,仙茅10克,枸杞子10克。

连服10天,症状明显
改善,阳痿不育症状减轻。

综上所述,附子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
医生的建议用药,避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同时,对于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应慎重使用附子,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总之,附子作为一味中药材,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慎重
对待,避免出现不良后果。

希望本文所述的附子治疗案例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在使用中药时能够谨慎对待,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戴恩来教授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经验举隅

戴恩来教授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经验举隅

·专家诊疗经验·收稿日期:2013-03-27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厅导师资助项目(2070IBV )作者简介:王宇(1977-),男,讲师,在职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医内科学教学与临床研究。

通信作者:戴恩来(1963-),男,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肾病的研究。

戴恩来教授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经验举隅王 宇,戴恩来(甘肃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系,甘肃 兰州 730000)摘要:通过典型病案,介绍戴恩来教授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突发性耳聋、痿证、痹证等疾病的临床经验,拓展了经方的运用思路和范围。

关键词:麻黄附子细辛汤;戴恩来;经验中图分类号:R249.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8450(2013)04-0005-03 戴恩来教授从事教学、科研及临床多年,擅用经方治疗各种疑难杂证,对拓展经方临床运用颇具心得。

观戴恩来教授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多种疑难杂症疗效显著,感触尤深,现述其要,以飨同道。

1 理论基础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第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本方主治少阴阳虚兼太阳表证,即表里同病。

《医方集解》曰:“以附子温少阴之经,以麻黄散太阳之寒而发汗,以细辛肾经表药联属其间,是汗剂之重者。

”故三药相合,共奏温经解表之效。

2 临床治验举隅戴教授在临床上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灵活运用治疗突发性耳聋、痿证、痹证等疾病,并以此方加减增强激素敏感性,远远超出《伤寒论》的适用范围,开拓了经方的运用思路。

2.1 突发性耳聋张某,女,60岁,2008年4月25日初诊。

主诉:突发耳鸣、耳聋2月余,加重半月。

患者自述冬季用凉水洗衣约3h 后突然出现耳鸣、耳聋,逐渐加重,并感头晕,畏寒怕冷,腰膝酸软,疲乏无力,语声低微,喜热饮,夜尿频,大便质稀,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脉沉细无力。

戴教授指出,此乃肾阳不足、寒邪直中少阴所致,治宜温经通窍,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麻黄10g、附子(先煎)50g、细辛(先煎)20g、郁金20g、石菖蒲15g、蝉蜕30g、路路通10g、蜈蚣1条。

附子临床运用举隅

附子临床运用举隅

附子临床运用举隅
金实
【期刊名称】《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2(008)001
【摘要】附子味辛、大热、大毒,《本草经》列为下品,丹溪谓其“雄悍无补,而且杀人”,初学医者每多惧用。

笔者使用附子多年,或重至数十克,或轻用二、三克,随证配合它药。

治疗多种病证常获良好效果。

兹结合病例略述体会。

一、湿经通脉疗心悸(心肌炎、Ⅲ°房室传导阻滞案) 孙某,女,54岁,家庭妇女。

1988年11月4日初诊;心慌三月余,近渐加重,曾发生数次晕厥,省某院心脏专科诊为心肌炎、Ⅲ°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36次/分。

)来中医院就诊。

刻下心悸不宁,动则为著,甚则晕蹶,面色暗红,唇甲淡紫,畏寒肢冷,神疲乏力,下肢浮肿,舌淡红有紫气,苔薄白,脉迟而涩。

【总页数】2页(P49-50)
【作者】金实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710.7
【相关文献】
1.附子临床运用举隅 [J], 赵慧;黄燕;
2.附子的临床运用举隅 [J], 邹文清
3.麻黄细辛附子汤临床运用举隅 [J], 张怀礼
4.附子在儿科的临床运用举隅 [J], 王熙国
5.桂枝加附子汤方证分析及临床运用举隅 [J], 李君依; 王诗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麻黄细辛附子汤临床运用举隅

麻黄细辛附子汤临床运用举隅

文章编号 :0 7 3 9 2 1 )5 O 2 1 1O —2 4 ( O O O —0 5 —0
冷、 头身痛明显减轻 , 鼻腔 通 畅, 已不流清 涕 , 神转 好 , 精 手足 麻黄细辛附子汤 , 自医圣 张仲景《 出 伤寒论 >0 条 ,少 阴 >1 “ 3
病, 始得之 , 发热 , 反 脉沉 者 , 麻黄 细辛 附子汤 主之 ” 。少 阴病 转温 , 舌质淡苔 白, 沉 细。药 已见 效 , 方加 减 再进 6剂 。 脉 原 后经随访 , 曾经长期 反复发作 的“ 冒” 感 未再 发作 , 入冬季也 进 能和正常人一样起居生活 , 寒能力明显增 强。 抗 3 鼻 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g 白术 l , , 5g 党参 3 , 0g 陈皮 1 , 5 砂仁 1 , g 5g 甘草 1 。6 , 5g 剂
开水煎 服。8 2 月 8日, 四诊 : 服完上 方后 , 诸症 消失 , 食欲 正
常, 精神转佳 ,过敏性鼻炎” 告痊愈 。嘱其 避风寒 , “ 病 慎起居 ,
剂。3 d 次/ 。7月 2 3日, 二诊 。患者服用 上方后 , 咳明显缓 喘
明显 , 鼻流清涕明显 减少 , 仍有食欲 不振 , 后 胃脘饱胀感 , 食 舌
苔 白厚而腻 , 脉细弱 。前 方效果明显 , 阳气渐复 , 风寒 已散 , 然 脾 ( 肾阳气 尚虚 , 胃) 宜脾 肾双 扶 , 固疗 效 , 巩 前方 加 减再 进 。 制附片 3 ( 0g 另包 开水先 煎 1h , )干姜 3 , 0g 苏叶 1 , 5g 茯苓 3 O
5 2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21 年第 3 卷第5 00 1 期
麻 黄 细 辛 附 子 汤 临床 运 用举 隅

郑重光《素圃医案》“女病治效”中附子应用举隅

郑重光《素圃医案》“女病治效”中附子应用举隅

郑重光《素圃医案》“女病治效”中附子应用举隅《素圃医案》是明代医学家郑重光所著的一部医学著作,该书以其医学理论的独特性和文笔的优美而著称,被誉为是中医史上的经典之作。

关于附子的应用在医治女性疾病中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素圃医案》中有着详细的记载,为后人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附子,是中医中常用的一味药物,其性味辛辣温热,有着温通阳明、散寒化湿、安脏腑等作用。

在《素圃医案》中,郑重光对附子的使用作了详细的描述和总结,特别是在治疗女性病症方面,有着丰富的应用经验。

以下将介绍《素圃医案》中附子在治疗女性疾病中的应用举隅。

在《素圃医案》中,郑重光提到了许多关于女性病症的治疗案例,其中不乏应用附子的经验。

比如《女病治效·脘腹痛症》一则中,郑重光对于一位患有腹痛的女性患者进行了治疗,他用附子加生姜、甘草煎汤服药,并加用制附子5分、细辛3分,每次服药后用温水温酒半斤,病者醉始解。

通过此法,患者疼痛得以缓解,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治疗久病的女性病症中,附子的应用也得到了郑重光的肯定。

在《女病治效·久病不愈》一则中,一位女性患者患有久病多年,郑重光用干地黄、山楂、附子、苍术、麦芽、桃仁、丹皮、升麻、大枣等众药,煎调而服之,疾苦遂除。

通过这一案例,可以看出在治疗妇科慢性病症中,郑重光不仅善于应用附子,还在配伍用药上有着独到的见解。

除了上述案例之外,《素圃医案》中还有关于附子在其他女性病症中的应用案例,比如症瘕闭塞、寒疝气痛等。

这些病例不仅丰富了关于附子在治疗妇科疾病中的应用经验,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临床资料和参考。

郑重光在《素圃医案》中对附子在治疗女性疾病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总结,为后人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资料。

通过对《素圃医案》中有关附子在治疗女性疾病中的应用举隅的学习,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医药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也为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希望通过对《素圃医案》中有关附子在治疗女性疾病中的应用举隅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将其中医药的传统智慧发扬光大,造福人类健康。

麻黄附子细辛汤验案举隅

麻黄附子细辛汤验案举隅
续 进 5 ,声 音 清 亮 ,诸 证 皆 消 。 剂 按 :《 枢 ・ 恚 无 言 》 日 : “ 卒 然 无 音 者 ,寒 灵 忧 人 气 客 于 厌 , 则 厌 不 能 发 , 发 不 能 下 至 ,其 开 阖 不 致 ,
太 阳少 阴两感证 。笔者临证应 用此方加味治疗过敏性鼻
炎 、感 冒 失音 、 特 发 性 耳 聋 、腰 椎 间 盘 突 出症 、慢 性 前
浙 江 中医 杂 志 2 1 0 1年 1月第 4 卷 第 1 6 期
【 药运用 】 方
麻 黄 附子 细辛 汤 验案 举 隅
宋 力伟
浙 江 省 丽 水 市 人 民 医 院 浙 江 丽 水 3 3 0 200
关键词 麻黄 附子 细辛汤 过敏 性 鼻炎 感 冒失音 特发 性耳 聋 腰椎 间盘 突出症 慢性 前 列腺 炎 麻 黄 附子 细 辛 汤 出 自 《 伤寒 论 》 ,原 方 由麻 黄 二 两 、细辛 二两 、炮附子一枚组成 ,有温经散寒 、助 阳解
列 腺炎等 ,获得 满意疗 效 ,现介绍如下 。
l 过 敏 性 鼻 炎 李 某 ,女 ,3 6岁 ,工 人 。2 0 0 7年 3月 9 日初 诊 。
故无 音 。 咽 喉 系肺 、 肾经 脉 贯 注 之所 。本 例 患者 属 ” 少 阴 阳 虚 受 寒 ,寒 邪 客 于会 厌 ,失 于 表 散 ,闭 阻 气
道 ,属 太 少 两 感 之 证 。 《 氏 医 通 》 云 : “ 哑 声 不 张 暴 出 ,咽 痛 异 常 ,卒 然 而 起 ,此 大 寒 犯 肾也 ,麻 黄 附 子
患 者素 体 虚 弱 ,近 3年 来 反 复 出 现 突 发 性 鼻 塞 、鼻 痒 ,流大量 清涕 ,喷嚏不休 ,遇风 寒 或 油烟 刺激 即会 诱发 或 加 重 病 情 ,伴 畏 寒 肢 冷 ,腰 膝 酸 软 ,溲 清 便

应用大剂量附子临床治验举隅

应用大剂量附子临床治验举隅

应用大剂量附子临床治验举隅
鞠诣然
【期刊名称】《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8(10)5
【摘要】附子是应用最广的温里药物之一,因其大辛大热,可回阳救逆,温里散寒,祛风除湿,效果显著,常被用来治疗各种寒证,尤其是寒性重症。

笔者受“火神派”理论启发,尝试用附子治疗多种疾病,逐渐发现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不必限于少数几种如心肾阳衰或寒湿痹证等情形,也并非一定要阳气大虚甚至脉微欲绝时方可用之。

现根据临床一点点实践经验,不揣浅陋,选择四种常见疾病举例叙述如下。

【总页数】2页(P140-141)
【关键词】附子;大剂量;验案
【作者】鞠诣然
【作者单位】辽宁省锦州市石化医院中医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
【相关文献】
1.袁红霞应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治验举隅 [J], 宋宁;仇涓蓉;袁红霞
2.彭江云教授运用大剂量附子为君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验案举隅 [J], 汪学良;秦天楠;刘念;周世军;李瑞霞
3.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治验举隅 [J], 熊家福;熊庆梁;张在香
4.大剂量附子临床应用治验举隅 [J], 黄全法
5.中医附子理中丸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治验举隅 [J], 程国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附子治疗案例

附子治疗案例

附子治疗案例附子,又名砒霜、附子砒霜,为毒性极强的中药材,具有温阳散寒、温经止痛的功效。

在中医药中,附子常被用于治疗寒邪内盛、肾阳不足、阳虚寒冷等症状。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附子治疗疾病的案例,以供参考。

案例一,附子治疗寒疝。

患者张某,男,45岁,因寒疝引起的腹痛、腹冷、睾丸下垂等症状就诊。

经过中医辨证论治,确诊为肾阳虚寒,属于肾阳不足型寒疝。

医生开具了附子理中丸的方剂,患者每日按时服用,并配合针灸治疗。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患者腹痛明显减轻,腹部不再感到冷气,睾丸也逐渐恢复正常。

案例二,附子治疗冷痢。

患者王女士,30岁,因腹泻、便稀、恶寒等症状就诊。

经过详细的望、闻、问、切四诊,确诊为寒湿侵袭引起的冷痢。

医生给予了附子泻心汤的方剂,患者服用后腹泻情况逐渐好转,同时也减轻了恶寒的症状。

案例三,附子治疗阳痿。

患者李先生,50岁,因阳痿多年未能治愈,来到中医门诊求治。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了附子理中丸配伍补肾壮阳的方剂,患者在服用一段时间后,阳痿症状明显改善,性功能逐渐恢复。

以上三个案例充分展示了附子在中医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附子属于剧毒药物,用药需谨慎,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不可自行使用。

同时,对于孕妇、儿童、老年人以及体质虚弱者,禁忌使用附子。

在使用附子治疗疾病时,应根据个体情况,合理搭配其他药物,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总之,附子作为一味重要的中药材,具有较好的温阳散寒、温经止痛的功效,对于一些寒邪内盛、肾阳不足、阳虚寒冷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谨慎使用,遵循医嘱,以免出现不良反应,影响身体健康。

桂枝加附子汤方证分析及临床运用举隅

桂枝加附子汤方证分析及临床运用举隅
恶风原是太阳中风之证,再提“其人恶风”说明恶风程度
版社,
2009:
1165

较前加重,一则为太阳病后表邪未解,二则为过汗伤阳、
京大学出版社,
1994:
158

实则发汗太过,伤及 阳 气,导 致 卫 外 不 固 所 致. 发 汗 不
[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 医 病 证 诊 断 疗 效 标 准 [M]
,芍药三两,甘草三两

1 方药组成 桂枝三两(去切)
大枣十二枚(
擘),附子一枚(炮,去皮,
.上六味,
破八片)
以水七升,
煮取三升,
去滓,
温服一升.

2 方药配伍 «伤寒杂病论»组方严谨,用药少而精.
多数人认为桂枝加附 子 汤 是 由 桂 枝 汤 加 一 味 炮 附 子 而
J]

难”.阳气虚不能温 煦,阴 津 伤 不 能 濡 润,致 筋 脉 失 养,
研究,
2018,
10(
5):
142

144

两虚 之 证,阴 虚 膀 胱 津 少,则 小 便 少 而 不 畅,故 “小 便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16,
16(
4):
291

295

故见“四支微急,难以屈伸”.是证虽有阳虚阴亏的双重
特色疗法 中国民间疗法
CH
I
NA
SNATUROPATHY,Oc
t
2019,Vo
l
27No
20
皮脂溢性皮炎属于中 医“白 屑 风”范 畴,病 因 与 感 受 风、
湿、热、虫等外邪有关.«外 科 正 宗»曰:“白 屑 风 多 生 于

桂枝加附子汤临床应用举隅

桂枝加附子汤临床应用举隅
方 药 应 用 中国民间疗法
CHj NA’ S NATUROP ATHY De 20 1 c 0 Vol 1 No 12 8


之 龙 胆 泻 肝 汤 加 减 治 疗 难 以 取 效 者 , 用 温 胆 汤 加 味 治 改
疗 多 可取效 。
诊 脉 时突然 发病 , 腿腓 肠 肌 鼓 如 拳 头 , 山穴 明显 凹 左 承 陷, 五指 不规 则地 叉 开 呈 鸡 爪状 。病 人 咬牙 抱 腿 直 叫 。
汗 太过 导致卫 阻虚漏 汗不 止所设 。经 多年 临床 观察 , 该
方不 单 治津液 耗伤 出现 的小 便 难 、 肢微 急 等症 , 运 四 如
用得 当还可治 疗 多种病 症 , 效 确切 , 疗 现举 例报 道如 下 。
手 脚 抽 筋
重用 姜 、 、 桂 附温 阳散寒 ; 术 、 苍 草豆蔻 燥脾 除湿 , 湿祛 阳 回筋 自舒 。最后用 鹿茸 猪蹄 血 肉之 品滋 筋养 肉 , 阳固 壮 本 。这 就是《 内经 》 说 的“ ( 气 存 内, ( ) 可 所 正 阳) 邪 寒 不
1 g 剪 碎 ) 煲猪蹄 5只 , 服 1周 , 0( , 分 以善 其 后 。半 年 后
桂 枝加 附子 汤 临床应 用 举 隅
霍 香
( 苏省 盐 城 市 亭 湖 区 天 乙 堂 大 药 房 , 2 0 3 江 245)
病 人蹬 门致谢 , 再未 复发 。 称
按: 腓肠 肌痉 挛俗 称腿 肚子 转筋 。临床上 以 中老 年
日复诊 : 转筋 次数 、 程度 明显 好转 , 量增 加 , 转薄 白, 食 苔 脉 沉细 。前 方变苍 术 为 5 , gபைடு நூலகம்附子 2 g 酒 炒 白芍 4 g 甘 0, 0,

试析附子的临床运用

试析附子的临床运用

试析附子的临床运用附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药药材,历史悠久,极具重要地位。

传统的中医药认为,附子具有补虚、补血、止血、宁心、安神、止痢等功效,具有治疗多重疾病的作用,有清热解毒、散结止痛、安神抗精神疾病、抗感染性疾病、降脂等功效。

临床上,附子可以用于治疗肝炎、肝硬化、肝癌、风湿性关节炎、肝脏功能障碍、面色苍老、夜尿频多、精神紧张、疲劳乏力、血脂增高、便秘腹泻、癫痫等病症,有较好的效果。

现代临床应用中,附子常用于治疗各种症状,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哮喘和支气管炎等;肝炎;风湿病;腰腿疼痛;肝脂肪变性;糖尿病,以及头晕、头痛、失眠、胃炎、过敏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病症。

附子在临床上经常会联合其它中药一起使用,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例如,桂枝加附子可以用来治疗肝炎,桂枝加附子汤可以治疗呼吸道感染,桂枝加附子汤可以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桂枝加附子可以治疗肝硬化等。

针对不同病症,临床中附子的用法也有所不同。

比如肝炎的治疗,附子可以联合其它中药如桂枝、黄芩、黄连等一起服用;对于风湿病,可以联合桂枝、黄芩、当归等中药服用;对于腰腿疼痛,可以联合神曲、生地、黄芩等中药一起服用;对于头晕、失眠、胃炎、过敏性疾病等,可以联合芍药、桂枝、白术等中药一起服用。

此外,附子不仅可以用于药物治疗,还可以用于改善身体的营养,如附子炖羊肉有增强身体免疫力的作用,可以通过附子凉拌菜、附子炖排骨、附子炖牛肉等方式,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促进全面健康。

综上所述,附子不仅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还具有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在临床上的应用有很大的潜力。

对于不同的病症,可以通过药物联合使用,以及正确的摄取方式,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应当科学研究附子的药理作用,深入研究附子的临床运用,以期达到疾病的有效治疗。

附子临床应用举隅

附子临床应用举隅

附子临床应用举隅关键词附子心悸高热医案笔者临床上常用附子治疗危重症,现举例如下。

1心悸张某,女,78岁。

2003年11月1日初诊。

患冠心病、心衰多年,常感心悸,近来症状加剧,经某医院治疗,疗效不佳,而邀我出诊。

症见心悸胸闷气短,神昏肢冷,呼吸甚微。

舌淡、苔薄白,脉微欲绝。

证属心阳衰竭之象。

治以温阳通络,益气固脱。

参附龙牡汤加减:附子(先煎)、参须、桂枝、远志、石菖蒲、川芎、炙甘草各10g,生龙骨(先煎)、生牡蛎(先煎)、芡实各20g,紫丹参30g,当归、生山楂各15g,五味子、木香各7g。

1剂后,心悸气短、神昏乏力好转,原方略作增减,再服月余,身体逐渐恢复,至今健在。

按:患者神昏肢冷、呼吸甚微、脉微欲绝等症,是真阳将亡之重证。

笔者认为非大剂辛热不足以回阳。

附子大辛大热,为温补先天命门真火之第一要药,生用尤能迅达内外以回阳救逆,助参须益气固脱,配桂枝、炙甘草回阳复脉,再加上强心、安神、开窍等药,共奏回阳救逆、益气固脱之功,故收桴鼓之效。

2高热章某,女,40岁。

1994年3月3日初诊。

患高热(39~C左右)近1周,虽静滴抗生素,但不用退热药则体温不退,且一用退热药则大汗淋漓,少气懒言。

经多种检查均为正常。

今来我处就诊。

症见高热(39.2℃),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肢冷,咽干口渴。

舌红、少苔,脉虚软略数。

证属气阴两虚、浮阳外越。

治以温阳益气养阴,引火归原。

参附合清骨散加减:制附子、麦冬、乌梅各10g,炒白芍、石斛、地骨皮各15g,炙甘草8g,党参、青蒿、紫丹参各20g,生石膏30g。

1剂后,体温即正常,精神好转。

上方去附子加黄芪、焦白术、山药,再进3剂而愈。

按:患者高热后,退热药用之太过,以致肢厥,舌红、少苔,脉微略数,此乃气阴两虚、浮阳外越之症。

故投参、附补阳固脱,炒白芍、炙甘草固表敛汗,乌梅敛阴止汗,青蒿、地骨皮、石斛、麦冬滋阴清热,紫丹参活血通络,生石膏清热生津以免附子辛热耗阴,诸药合用,水火相济,正复邪透,热退神安。

附子理中汤治疗疑难杂症验案举隅

附子理中汤治疗疑难杂症验案举隅
g 茯苓 1 , , 2g 生南 星 1 , 枝 核 1 , 药 1 , 2g 荔 2g 乌 0g 草
分钟 洗后 入药 ) 代赭 石 3 , 覆 花 1 , 香 1 , 0g 旋 2g 降 2
g 枳 壳 1 , 豆子 1 , 白 6g 杏 仁 1 , 梗 , 2g 刀 2g 薤 , 2g 桔 6g 郁金 1 , , 2g 生半 夏 1 , 。服药 2剂 后 呃逆 5g 5剂 好转 , 即止 。 5剂
1 ,0剂 。药 后流 涎 已止 , 一 天 1 , 薄 , 0g 1 大便 次 溏 夜
尿 约 2次侃 。
型病例。《 问 ・ 素 举痛 论》 “ 则 气下 ……惊则 气 :恐
乱 。惊 恐 加 年 近七 八 , 体 肝 肾不 足 , 阳亏 虚 , ” 素 肾 气
按 :素 问 ・ 真要 大 论 》 :诸 病 水 液 , 澈 清 《 至 言 “ 澄 冷, 皆属 于寒 。《 ”灵枢 ・ 问二 十八 》 “ 口 : 中气 不 足 , 溲
痛 , 尿频 多 , 夜 原有萎 缩性 胃炎 史 , 舌胖嫩 苔 白滑 , 脉
沉, 右关及两尺弱 。证系脾肾阳虚 , 气虚不固 , 治宜 温补脾 胃 , 固摄 调理 。药用 : 子 1 , 参 1 , 附 0g 党 5g 炙 草 6g 炒 白术 1 , 姜 1 , , 2g 干 0g 桂枝 1 , 5g 姜半 夏 1 2
去之 , 苓桂 术 甘汤 主之 , 肾气 丸亦 主之 。 这说 明饮 的 ”

陈某 , , 6岁 , 男 6 杭州 市第 一 社 会 福 利 院 退 休 ,
3 ・ 9
维普资讯
JAN I OU A I GX J RN L OFT A T O L HI S R DI I NA C NE EME I I E D CN

附子类方治疗糖尿病并发症验案举隅_周丽波

附子类方治疗糖尿病并发症验案举隅_周丽波
医糖尿病,内科疑难疾病。
方往往多效; 而病程长久,病机复杂者,则须与他方相 合而取效。合方之时必先抓主症,主症不显时宜综合 所见诸症分析,以断病机所在,务求病机相合,主症兼 症相适。本案用附子理中汤、半夏泻心汤、旋覆代赭汤 合方加减,以收全效。 2 真武汤加减治糖尿病心衰
案 2 蔡某,女,44 岁,糖尿病 20 年、既往患有糖 尿病肾病、脑血栓、高血压病、痛风。就诊时见: 胸闷喘 憋,心慌气短,不能平卧,眠差,不易入睡,双下肢浮肿、 疼痛,腹胀,双目失明,大便干排便困难,小便量少,舌 淡有齿痕苔水滑、舌下络脉瘀滞、脉结代、沉略滑。曾 进行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西医常规治疗诸症无缓解, 血 压: 135 /80mmHg 实 验 室 检 查: 血 糖 ( 空 腹 ) 5. 3mmol / L,血 糖 ( 餐 后 2h ) 6. 7mmol / L,甘 油 三 酯 2. 51mmol / L,胆固醇 6. 86mmol / L,尿常规: PRO( 3 + ) B 超示: 左室松弛功能降低,二尖瓣轻度返流。中医辨 证: 肾阳衰微,水气内停,经脉痹阻。治法: 温肾健脾化 气、通阳 利 水 止 痹。处 方: 真 武 汤 加 减。药 用: 附 片 ( 先煎) 30g,干姜 30g,茯苓 150g,炒白术 60g,川桂枝 30g,肉苁蓉 60g,酒大黄 ( 包煎) 15g,丹参 30g; 急煎 1 剂,嘱分 4 次服用,次日气短明显好转,遂予原方再进 14 剂,日 1 剂分 2 次服。再诊时已能平卧,胸闷喘憋 减轻 50% ,症见: 全身乏力,双下肢肿,腹胀振水声明 显,食欲不振,舌淡苔腻,舌下瘀滞,脉沉细数。血压: 140 /90mmHg。治法 同 上,方 药 化 裁: 上 方 附 子 增 至 60g,加入葶苈子 30g,淮山药 60g,芡实 30g,水蛭 ( 分 冲) 6g,患者遵医嘱服上方 14 剂效显病情转入佳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 :邹文清 ( 1 9 6 2 ~ ) ,女 ,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内科。
3 9
维普资讯

2 0 0 5 年4月 第2 5 卷第4 期
顽 症 治 验 三 则
杜 江成
( 东莞 市石龙博 爱医院 ,广 东 东莞 5 2 3 3 2 0 ) 关键词 i失眠 ;N, l t ; 胃脘痛 ;顽症 ;中医疗法
则脾 胃受 损 、而传 导 失 司 ;郁 而 化 热 ,则 口苦 干 、
苔黄 、舌边 有潺 线 ,是肠 胃有 蕴湿 化热 之象 。综 而 论之 ,已属 倒果 为 因、责在气 机不 畅 、郁瘀 挟湿 化 热之象 。 治宜调 畅枢机 、清热 化瘀 ,佐 以养血 安神 。以 四逆散加 味 :柴 胡 1 5 g , 白芍 1 5 g ,枳 实 2 0 g ,甘 草
按:《 类证治裁 ・ 喘症》指出: “ 喘由外感者治
肺 ,由内伤者治肾” 。咳喘 日久者 ,损 及脾 肾,通过
温 补 脾 肾 ,使 肺 金 健 旺 ,气 机 通 畅 ,痰 饮 无 犯 ,而
咳喘 自平 。方 中以右归饮 温 肾助 阳 ,党参 、白术健
脾益气 ,沉香 温 肾纳 气平 喘 ,五 昧子敛 肺 止咳 ,砂 仁 、橘红行气化痰调 中 ,共奏 良效 。
以养血安神 ,或清 心育 阴为法 ,经 典方 有黄 连阿 胶 汤、酸枣 仁 汤等 。本 例 曾经 类 似 中西 药 治 疗 多年 ,
不痊愈 ,由久病致 虚 、致 郁化热 、戕 克脾运 而致 湿 瘀交 困 ,遂 致倒果 为 因、变症蜂 起 。四逆 散加珍 珠
母 以调 畅枢 机 、平 肝抑 阳 ;当 归 、 田三 七 、土 鳖 虫 、
寒通络 ,熟 地 、山茱萸 培补 肾精 ,阴 中求 阳 ,蜈蚣
搜风通 络 , 白术 、苍 术 健 脾 祛 湿 ,当归 补 血 行 血 , 诸药合用 ,共奏温 肾壮腰之功 。
( 收稿 日期 i 2 O 0 4 —1 2—3 o 1
累后 加重 ,喜温 喜按 ,乏力 ,耳鸣 心悸 ,舌 嫩红 苔
4 虚证喉痹
林 某 ,女 ,5 0岁 ,2 0 0 0年 l 2月 1 0日初 诊 。
近1 月来 自觉 咽 喉干 涩微痛 ,咽 中似有 异物 梗 塞 ,吞咽不利 ,伴见 面色 咣 白,气短 神疲 ,形寒 肢 冷 ,大便稀 溏 ,舌 淡苔 白润 ,脉沉 弱。辨 证属 脾 肾
阳虚 。 治 宜 温 补 脾 肾 , 引 火 归 元 。 处 方 :熟 附 子
患者 有冠心病史 5年 ,近 1 月来 自觉胸 闷时痛 , 气短乏力 ,劳 累时加 重 , E l 干不欲 饮 ,睡不安 ,大 便溏 。面色晦 暗 ,舌 质暗苔 白滑 ,脉紧无 力。辨证 属心 阳虚衰 ,气滞血瘀 。治宜益 气温阳 ,活血通络 。 处方 :熟附子 1 0 g( 先煎 ) ,黄芪 4 5 g ,党参 4 5 g ,白
作者简介:杜江城 ( 1 9 5 4 ~ ) ,男,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内科及疑难杂症。
4 0
延一旬 始止 。经 色暗 ,后 5—6 数 行 ,不爽 ,睡 眠 更 差 , 多疑 善虑加 甚 ,曾经多 处治 疗 ,服用 神经 营养 、抗 抑郁 焦 虑 、安 眠及 中药养 血 安 神 等药 罔效 。查 心 、
脑 电图 、B超 等未见 明显异常 。刻诊 除上述见症 外 , 舌 质略红 ,舌苔 薄黄 ,舌边 可见 白色小 泡 沫液粘潺 线 ,脉稍弦 。 患者失眠 既久 ,阴精 暗耗 ,使 肝 阴不足 ,则魂 无所依 而多虑 ;肝失条 达 ,则经行不畅 ;肝气横逆 ,
明显 减轻 ,宗上方加熟地 2 5 g ,砂仁 8 g( 后下) ,再
服药 5剂 。经 血 已止 。
按 :张景岳 《 景岳全书・ 妇人规》载: “ 词经之
要 ,贵在 补 脾 胃以滋 血之 源 ,养 肾气 以安 血 之 室 , 知斯 二者 ,则尽善矣 ” 。明确指 出补脾 肾在调经上 的 重要 之位 。此症乃脾 肾阳虚 ,寒凝胞 宫 ,冲任 不固 , 经 脉失畅所致 。方 中熟 附子 温 阳散寒 ,艾叶暖宫 祛 寒 ,辅 以肉桂 、炮 姜 、吴茱萸 等 温宫散寒 止血 ,肉 苁蓉填精 益 肾 ,黄芪 、 白术 、炙甘 草益 气补 脾 ,加 熟 地 以补 肾阴 ,砂 仁健 运脾 胃防滋腻 ,共 奏 良效。 2 胸痹
杨 某 ,女 ,5 6岁 ,2 0 0 2年 1 1月 1 8日初 诊 。
下) ,巴戟天 1 5 g ,沉香 6 g( 后下 ) ,党参 4 5 g, 白术
1 5 g , 炙甘 草 5 g 。服药 6剂后 , 症状 明显好 转 , 宗 上方 加橘红 6 g , 五味子 1 2 g , 连服二十余 剂 , 症状平 复。
按 :《 景岳全书》云:“ 格阳喉痹,由火不归源,
则无根之火 客于咽喉 ,然 而其证 ,则上 热下寒 。 ”此 症患者 素体 阳虚 ,不能蒸 化津液 于上而致咽喉失 养 , 同时 又致无根 之火 上炎 ,逼迫 咽喉 ,或 由此 而导致
姜1 0 g ,山茱 萸 1 2 g ,白术 1 2 g ,苍 术 1 2 g ,炙 甘 草
维普资讯
查 ±垦 2 0 0 5 年4月 第2 5 卷第4 期
附 子 的 临 床 运 用 举 隅
邹文清
( 广 州市海珠 区中医院 ,广 东 广州 ,5 1 0 2 2 0 )
关键词 :附子 ;崩 漏 ;胸痹 ;临床应 用
中图分类号 :R 2 4 9
中图分 类号 i R 2 4 9
1 瘀郁 失眠
文献标识 码 i B
文章编号 i 1 0 0 3 — 5 6 9 9( 2 0 0 5 )0 4 — 0 O 4 O一 0 2
3 0 g ,大 叶菜 3 0 g ,白头翁 3 0 g ,陈皮 3 0 g ,大 黄 1 5 g
叶某 ,女 ,3 0岁 ,1 9 9 8年 1 2 月3 0日初诊 。
益气 ,桂枝温经 通 阳 ,川芎 、当归 活血 通络 ,酸枣 仁 、龙齿 养 心安 神 ,半夏 化 痰 浊 ,共 奏 益 气 温 阳,
活血通络之效 。 3 咳喘 陈某 ,男 ,7 2 岁 ,2 0 0 2 年 l 2 月 5日初诊 。 患者十多年来 反复咳喘 ,每遇天气变化 时加剧 。 半月前 又 出现 咳喘 ,曾 服 中西 药效 不 显 。现 咳嗽 、 痰 白稀 、量 多 ,气短 疲乏 ,面色 咣 白 。夜尿 频 ,舌 体胖 ,舌 质淡 暗苔 白滑 ,脉沉 弱。辨证属脾 肾阳虚 。 治宜温 补 脾 肾 ,止 咳平 喘 。处 方 :熟 附子 l ,肉 桂3 g( 煽 服) ,山茱萸 1 5 g ,熟 地 1 8 g ,砂 仁 1 0 g( 后
5 g 。服药 6剂后 ,症 状明显好转 ,宗上方再 服 5 剂,
症 状 痊 愈 ,未 再 复 发 。
寒邪 直 中,逼其微 阳上浮 客于 咽喉而 为病 。方 中熟
附子 、肉桂 、 巴戟 天 温 补 肾 阳,引 火归 元 、熟 地 、
山茱 萸滋养 肾精 ,党参 、 白术 健脾 益气 ,半 夏化痰
消肿 。共 奏 良效 。
5 腰 痛
按 :《 素问・ 脉要精微论》指出: “ 腰者,肾之
府 ,转 摇 不 能 ,肾将 惫 矣 。 ” 此 症 乃 肾 阳 虚 惫 ,经 络
痹 阻所致 。方 中熟 附子 、川乌 、桂 枝 、干姜 温 阳散
李某 ,女 ,4 5 岁 ,2 1 3 0 2 年1 2 月2 0日初诊 。 患者近 2月来腰 部 酸痛 、重着 ,时作 时 止 ,劳
1 崩 漏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编号 :1 0 0 3 — 5 6 9 9( 2 0 0 5 )0 4 — 0 0 3 9 — 0 2
邪乘虚而人 ,寒 凝气 滞 ,胸 阳不 展 ,血 行不 畅 ,而 发胸痹 。此症 乃心 阳虚 衰 ,胸 阳不振 ,气血凝 滞 所 致 。方 中熟 附子温 阳散寒 ,黄芪 、党参 、 白术 健脾
李 某 ,女 ,4 2岁 ,2 0 0 1 年 3月 1 2日初 诊 。
患者月经淋 漓不 净 已达 2 月 之久 ,经 量 时多 时 少 ,经色晦 暗,时夹血 块 ,伴腰 膝酸痛 ,神疲乏力 , 手足欠温 ,小腹 冷喜按 ,舌淡苔 白润 ,脉沉细无力。 曾服 中西 药 均 不效 。辨 证属 下 元 亏损 ,寒凝 胞 宫 , 治宜温宫 散寒止 血。处方 :熟 附子 1 2 g( 先 煎) ,肉 桂3 g( 煽 服) ,黄芪 3 0 g ,白术 1 2 g ,炮姜 l O g ,吴 茱 萸8 g , 肉苁 蓉 3 0 g ,白 芍 1 5 g ,艾 叶 1 5 g , 山茱 萸 1 5 g ,炙 甘草 5 g 。服药 3 剂 ,经量 已减少大半 ,腰 痛
薄黄潺 、脉微 弦。此蕴 郁未 尽 ,恐 其复 然 ,遂 守 前
法 ,再 予 3剂 。
1 月 9日三诊 :谓 睡 眠 已明显 改 善 ,为近 年 所 无 ,遂倍觉 心舒神 泰。后 予丹栀 逍遥 散 、归脾汤 加 减化裁调治 1 月而愈。随访 3 年 ,未再发病 。 按 :失眠一证 ,常 因体虚 神烦所 致 ,正 治法 常
术1 5 g ,炙甘草 5 g ,桂枝 1 0 g ,川 芎 1 0 g ,当归 1 0 g ,
酸枣仁 1 8 g ,龙 齿 3 0 g( 先煎) 。 服药 5剂 后 ,上 述
症状 明显 好 转 ,宗 上 方 加 半 夏 1 2 g ,连 服 十 余 剂 ,
症状完全 消失。
1 0 g ,肉桂 3 g( 煽 服) ,山茱萸 1 2 g ,熟地 2 0 g ,巴戟
6 g , 当归 8 g ,田三 七 1 0 g ,土 鳖虫 1 0 g , 白花 蛇 舌 草
大黄 以养血推 陈致新 ;当归 、酸枣仁 、珍珠 母 以养 血安神 ; 白花蛇舌 草 、大叶菜 、 白头 翁 、陈皮 甘淡 祛湿而无苦寒克伐之害 。合而治之 ,以求调 畅气机 、 白润 ,脉紧无 力。辨证 属 肾 阳虚衰 ,经 络痹 阻。治 宜温 阳 散寒 ,通络 止 痛。处 方 :熟附 子 1 2 g ,桂 枝 1 0 g ,当归 1 2 g ,熟地 1 8 g ,川 乌 1 2 g ,蜈蚣 3条 ,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