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一语文《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重点
《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理解并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诗。
1.1.2 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1.1.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1.2.1 诗歌背景介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创作背景。
1.2.2 诗歌结构分析:诗句的节奏、韵律、意象等。
1.2.3 诗歌主题思想探讨:对历史、人生、自然的感悟。
1.2.4 诗歌艺术特色鉴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2.1.1 导入:介绍诗歌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1.2 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两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1.3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结构,品味意象和修辞手法。
2.1.4 讨论:组织学生探讨诗歌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2 教学方法2.2.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意象、修辞手法等。
2.2.2 问答法:引导学生提问和回答,提高思维能力。
2.2.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2.2.4 实践法:指导学生朗读、写作等实践活动。
第三章:教学评价与反馈3.1 课堂评价3.1.1 学生朗读表现:评价学生的朗读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
3.1.2 学生回答问题:评价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语言组织能力。
3.1.3 学生讨论参与: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2 课后反馈3.2.1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3.2.2 学生反馈意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工具4.1 教学资源4.1.1 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4.1.2 参考资料:有关《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研究论文、评论等。
4.1.3 网络资源:相关诗歌背景、意象、修辞手法的在线资料。
4.2 教学工具4.2.1 投影仪:展示诗歌文本、图片等教学资源。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诗;(2)能够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写作手法;(3)能够理解诗中的历史典故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两首诗的内容和意义;(2)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两首诗的异同点;(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运用古诗词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两首诗的意义和内容;(2)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诗中的历史典故和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1)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2)诗中意境的把握和理解;(3)对比分析两首诗的异同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诗人苏轼和辛弃疾的背景和成就;(2)引导学生回顾《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诗的背景和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两首诗,理解诗的基本内容;(2)让学生思考诗中的历史典故和人物形象;(3)让学生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对比分析两首诗的异同点;(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3)教师点评并总结两首诗的异同点。
四、课堂小结:1. 回顾两首诗的意义和内容;2. 总结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 强调诗中的历史典故和人物形象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背诵两首诗;2. 完成练习题:对比分析两首诗的异同点;3. 写一篇短文,谈谈对两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诗中的历史典故和人物形象;3. 利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自主发现两首诗的异同点;4. 运用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5. 采用写作练习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教案
在联系和发展中赏析用典的艺术——以《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单元教学目标:这两首词选自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教材中的第三单元,本单元属于必修课程“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主题是“生命的诗意”,该单元精选了魏晋唐宋时期的经典诗词,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均属于豪放派词作的经典作,两者都在词中使用了用典的写作手法,在辛词中,使用的典故侧重曾在京口建功立业的历史人物以及与北伐抗金的需要和愿望及事与愿违有关的历史事件,在苏词中,则是通过回忆周瑜来反衬自己此时的年华已老、功业无成,典故的选择均与作者的思想志向息息相关,所以通过比较两者用典的差异来感受词人不同的生命思考与精神境界,契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理解辛弃疾多处使用典故的艺术。
教学难点:分析比较两首词用典的异同,两者使用典故均是为了刻画自我形象,寄托个人情感,不但用典故侧重点有所不同。
(PPT1 、PPT2)学情分析:学生刚进入高中,总体基础较薄弱,如果直接进行两篇词作的比较教学,可能会难以实现教学目标。
据此学情,我对两篇词作的教学过程进行了调整,该课时的呈现是在学习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基础上,再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故该堂课以教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主,最后再联系之前所学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样会循序渐进,在联系和发展中体会用典的妙处。
教学步骤:一、导入辛弃疾,一位南宋的孤勇者,他投鞭飞渡,剑指三秦,希望了却君王天下事,但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只能醉里桃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接下来我们走进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这首词,读懂辛弃疾,领悟人生失意处的诗意表达。
二、走入文本写作背景(PPT3)齐读课文,用声音初步感知作者的情感(PPT4)作者提到了很多古人、古事,这就是怀古咏史词的特点,借用古人古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的写作手法叫作用典。
《念奴娇·赤壁怀古》《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教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背诵并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诗;(2)掌握两位诗人的生平背景及创作风格;(3)了解两首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2)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学会运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和传承意识;(2)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两首诗的原文及翻译;2. 诗人的生平背景及创作风格;3. 两首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的生僻字词和典故的理解;2. 诗词鉴赏方法的掌握;3. 诗词主题思想的深入剖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苏轼和辛弃疾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原文展示:板书两首诗的原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诗词韵味;3. 翻译讲解:逐句翻译两首诗,解释生僻字词和典故,帮助学生理解诗意;4. 对比分析: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对比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创作风格;5. 诗词鉴赏:引导学生掌握古典诗词鉴赏方法,学会欣赏诗词的美;6. 情感体验: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诗词情感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悟;8.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背诵两首诗,并进行相关练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两首诗的背诵情况;2. 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3. 学生对诗词情感态度的表达。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词背后的历史和文化;2. 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艺术特点;3. 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对诗词情感的共鸣;4.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背诵并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诗;(2)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历史背景;(3)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齐读、诵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2)运用背景资料、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3)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英雄的赞美;(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挫折,培养坚强意志。
二、教学重点:1. 两首诗的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2. 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 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1. 两首诗的背景资料及其对诗文理解的影响;2. 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的把握;3.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苏轼和辛弃疾两位词人的生平背景;(2)提问:请同学们分享一下他们对赤壁和京口北固亭的印象。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两首诗,理解诗文内容,勾画出生字词;(2)小组内互相解释生字词,解决疑惑。
3. 课堂讲解:(1)讲解两首诗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2)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讲解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诗歌。
4. 课堂实践:(1)让学生朗读两首诗,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2)开展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3)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背诵两首诗;2. 写一篇关于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短文;3. 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鉴赏分析,写下鉴赏心得。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诗;(2)能够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能够运用诗词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解析、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学会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历史和自然的热爱,培养爱国情怀;(2)学会珍惜时光,追求真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两首诗的意象分析和表达技巧;2. 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 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2. 相关参考资料;3. 诗词原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诗人苏轼和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两首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朗读诗词:(1)让学生朗读两首诗词,感受其韵律和节奏;(2)解析诗词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3. 解析诗词:(1)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意象,理解其象征意义;(2)分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千古江山,英雄无泪”等意象,理解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4. 讨论诗词:(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两首诗的理解和感悟;(2)引导学生关注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5. 实践练习:(1)让学生尝试创作以历史和自然为题材的诗词;(2)挑选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6. 总结课堂:(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强调诗词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1)背诵两首诗词;(2)写一篇关于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作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1 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诗的背景和意义。
1.2 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1.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4 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2.1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作者、背景和意义。
2.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作者、背景和意义。
2.3 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4 两首诗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两首诗的背景、意义、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两首诗的理解和感悟。
3.3 案例分析法:分析两首诗的经典句子,探讨其修辞手法和表现效果。
四、教学步骤4.1 导入:介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诗的背景和意义。
4.2 讲解:《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4.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两首诗的理解和感悟。
4.4 分析:分析两首诗的经典句子,探讨其修辞手法和表现效果。
五、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5.3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提高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6.1 教学重点:《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两首诗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6.2 教学难点:分析两首诗的经典句子,探讨其修辞手法和表现效果。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七、教学准备7.1 教材:《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相关文本。
7.2 参考资料:关于两首诗的背景、注释和解读。
第9课《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联读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9课《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联读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怀古词相关知识。
2、围绕“怀古人,抒自己情怀”这一角度,品味两首词蕴含的深沉情感。
3、对比分析两首词的情感及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围绕“怀古人,抒自己情怀”这一角度,品味两首词蕴含的深沉情感。
【教学难点】对比分析两首词的情感及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以歌入境,播放杨洪基《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常以旷达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常表现出哲理式的感悟,并以这种参透人生的感悟使情感从冲动归于深沉的平静。
而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的诗词,去感受他们借助历史人物抒发自身的深沉情感。
二、知人论世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一生仕途坎坷,曾因一封信入狱,但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2、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差点丢了性命。
后经多方营救,免于死刑,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
1080年至1082年他经常游览黄冈城外的赤鼻矶。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比较阅读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背诵并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诗;(2)分析并比较两首诗的主题、情感、景物描写等方面的异同。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两首诗;(2)学会对比分析的方法,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英雄的敬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诗的背诵与理解;2. 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情感、景物描写等方面的异同。
三、教学难点1. 两首诗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 对比分析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诗词,谈论对历史的思考,引出本课的主题《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两首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比较两首诗的主题、情感、景物描写等方面的异同,分享讨论成果。
4. 对比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两首诗的异同点,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两首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思考诗人的爱国情怀。
五、课后作业1. 背诵两首诗;2. 结合课内学习,课后收集有关《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资料,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赤壁古战场和京口北固亭的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人的怀古之情。
2.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七、教学内容1. 《念奴娇赤壁怀古》:描述了赤壁古战场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英雄的敬仰。
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描绘了京口北固亭的雄伟景象,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雄的怀念。
《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理解两首诗的背景、意境和主题思想;(3)分析两首诗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两首诗;(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词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历史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诗意、诗境和主题思想;(2)两首诗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句中的生僻字词的解释;(2)分析诗中的意境和艺术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苏轼和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两首诗,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诗句中的生僻字词;(2)解析两首诗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3)阐述苏轼和辛弃疾的创作风格及其影响。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翻译诗句,巩固所学知识;(2)选取两首诗中的精彩片段,进行欣赏和品析。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四、课后作业1. 背诵两首诗;2. 完成课后练习题;3. 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鉴赏和分析。
五、教学评价2. 学生课堂参与度、合作探讨能力的评价;3. 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的评价。
六、教学内容1. 回顾《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2. 介绍古代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诗词。
七、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1本篇文章将围绕着《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两首唐代诗歌展开教学设计,这两首诗歌均为高一必修上文学选修课程中的内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探讨:1.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能够:-使用正确的方法分析唐代诗的文学特点和意义,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通过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了解唐代文学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扩展词汇量2.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文本,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课堂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互动和团队合作精神-辅以图表、音频、影像、互联网等多媒体手段,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理解课堂内容3.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本次教学安排总共4个课时:第一课时:导入和综述(时间:20分钟)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图片和音频等多媒体手段来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并简要地综述唐代文学的发展历史和特点。
通过导入,慢慢转入《念奴娇赤壁怀古》这篇诗歌的解读。
第二课时: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时间:80分钟)本课时的重点是阅读与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这篇诗歌。
学生需要逐行逐句地阅读,体味作者通过诗歌表达的感情和情感。
同时,教师也需要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诗歌分析方法,例如,韵律、修辞手法、意象和主题等等,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第三课时:阅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间:80分钟)本课时的重点是阅读与理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诗歌。
同样的,学生需要逐行逐句地阅读,理解作者通过诗歌表达的情感。
同时教师也需要针对课文中的历史知识进行补充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内涵。
第四课时:课堂小组讨论和总结(时间:80分钟)本次课堂的重点是组织小组讨论,并总结学习成果。
《念奴娇·赤壁怀古》《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教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诗;(2)能够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能够运用诗词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学会对比分析,提高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2)体会诗人们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之情;(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两首诗的主题思想;2. 两首诗的艺术特色;3. 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文中的生僻字词;2. 诗文内涵的理解;3. 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诗文内容、译文、作者简介等;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苏轼和辛弃疾两位词人,以及本节课要学习的两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两首词,注意生僻字词的认读,理解词意。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对比两首词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分析两首词的异同。
5.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之情。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两首词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7. 作业布置:8.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反思,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文内容;2. 运用对比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3. 采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4.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案《念奴娇·赤壁怀古》一、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苏轼(1036—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
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苏轼的词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
他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也不喜欢写那些春愁秋恨的滥调,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
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
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经历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健旺爽朗的笑声;另一方面作者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老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政治现实不满的心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
这时作者47岁,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就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二、学习课文:1.补充注释。
念奴娇:词牌名。
后人还以《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作为《念奴娇》的代名。
风流人物:此处指杰出的英雄人物。
乱石:①陡峭不平的石壁。
②群山。
《释名》:“山体曰石”。
小乔:吴国乔玄有两个女儿,都美貌出众,人称“二乔”。
“大乔”嫁给孙权的哥哥孙策,“小乔”嫁给周瑜。
唐代诗人杜牧有“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句,指的是曹操筑铜雀台,打算灭吴后将“二乔”掳为己有的典故。
樯橹: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摇船的工具。
这里是以局部代全体的借代修辞方法,用樯橹代全部战船,再引申整个水军。
有的本子作“强虏”或“狂虏”,那就直指曹操的军队了;灰飞烟灭:被焚烧成灰或烟飞散消逝掉,形容曹操的军队遭火攻后的惨败。
江月:临照在大江之上的月亮。
2.讲读上片。
(1)一、二、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有谁说说它的好处在哪里?词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理解两首诗的作者、背景和意境,分析其艺术特色。
(3)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分析,了解两首诗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从词句、意象等方面鉴赏古典诗词。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人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会珍惜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两首诗的意义、主题和情感。
(2)分析两首诗的艺术特色,鉴赏古典诗词。
2. 教学难点:(1)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释义和理解。
(2)如何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内容、背景和意境。
(2)收集相关资料,如诗人苏轼和辛弃疾的生平事迹、古代赤壁战场图片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首诗,了解诗的作者和背景。
(2)查阅词典,释义诗中的生僻字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苏轼和辛弃疾。
(2)展示赤壁战场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古代战场的景象。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诗,感受诗的音乐美。
(2)学生分享预习过程中对生僻字词的理解。
3. 课堂讲解:(1)讲解两首诗的背景和意境。
(2)分析诗中的意象、词句和艺术特色。
4. 对比分析:(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对比两首诗的主题和情感。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感受。
5. 课堂练习:(1)学生练习朗读两首诗,体会诗的音乐美。
(2)学生尝试背诵两首诗,巩固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1)课堂教学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两首诗的意义和主题。
(2)学生对诗的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群文组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群文组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群文组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1《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群文组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一、教材分析本教材是高一必修上册的群文组合教学设计,它包括《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部分,它们都是诸葛亮所著。
这两篇文章是属于古文阅读中的明代文学,都是咏史怀古题材的优秀篇章,富有写意,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表达价值。
这两篇文章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二、目标要求以此教材为基础,我们需要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了解“咏史怀古”的文学形式和传统。
2. 细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掌握它们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3. 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4. 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传承和历史意识,提高其爱国情感和文化认同感。
三、教学设计1.导入环节(1) 思考:“咏史怀古”这种类型的文学形式在古代文学史上有什么地位?它具有什么意义?(2) 啟示:从网络上收集一些古代诗歌、文学文章,将它们进行分类,并比较不同文学形式的异同。
(3) 看图说话:让学生看一张百度百科的图片:《念奴娇·赤壁怀古》,从图片出发,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内容和内涵。
2.课堂讲授(1) 对两篇文章分别进行阅读。
(2) 阅读文章,讲解词汇、句型、结构等。
(3) 学生分别进行个人的读书笔记,掌握著作的主题、主要内容、故事结构、语言特点等方面。
3.课外作业(1) 在课堂上进行作文辅导,布置作文题目,要求课后完成写作任务。
题目如下:念奴娇和欲仙歌都是《三国演义》中文学名篇,它们又可视为咏史之作,你认为两者之间有哪些不同之处?将你的想法写下来。
(2) 学生通过阅读《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古代文学作品,了解其中的咏史情节和相关历史文化,撰写300字的读书笔记。
《念奴娇·赤壁怀古》《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教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诗;(2)能够分析并欣赏两首诗的意境和情感;(3)能够了解苏轼和辛弃疾两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诗歌表达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历史和现实,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两首诗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与欣赏;(2)苏轼和辛弃疾两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解释和理解;(2)诗歌意境的深入分析和欣赏。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2. 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辅段,营造有利于诗歌欣赏的氛围;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两首诗的原文、注释、译文以及相关背景资料;2. 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赤壁古战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赤壁历史事件;(2)简要介绍苏轼和辛弃疾两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1)学生朗读诗歌,感受韵律和节奏;(2)教师讲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3)学生分享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感受。
3. 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学生朗读诗歌,感受韵律和节奏;(2)教师讲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3)学生分享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感受。
4. 对比欣赏两首诗歌(1)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两首诗歌的主题、意境、情感等方面的异同;(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念奴娇·赤壁怀古》《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教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目标: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感知两词内容,进而了解怀古词的特征和一般写法2能力培养目标: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3德育情感目标:体会词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重点:词作意象的把握教学难点:两首词的情感特征及其表现手段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设问导入导语:同学们,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两个古诗词名句老师背上句,大家接下句(但愿人长久,稻花香里说丰年,)它们分别是谁写的?后人常把两人“捆绑”在一起合称什么?(板书“苏辛”)大家知道为什么把他们合称?(他们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苏轼毫无疑问是宋代豪放词的开创者,有人又评价辛弃疾:“辛稼轩,词中之龙也”今天,两位词坛高手都拿出他们最得意的词作作一番“龙虎斗”,要求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当好“裁判”(板书课题)(以下《念奴娇·赤壁怀古》简称《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简称《永》) 二、引导感知(一)了解作家教师启发:现在是运动员上场哪位同学先来介绍苏轼?了解和明确: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人他长于诗、词、散文、绘画、书法,是我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他才华横溢,性格乐观、旷达、豪放,但一生磨难,多次被贬苏轼临终前在《自题金山画像》中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虽为他的自我嘲讽之语,但因“乌台诗案”而首次被贬黄州,这里确实是他人生的重要驿站“一词二赋”——《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教师引导:通过介绍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苏轼哪位同学再来介绍辛弃疾?了解和明确: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人年轻时参加义军,积极抗金,曾经凭着英勇和机智处死了两个叛徒:义端和尚和张安国其词多抒写报国雄心和有志难伸的感慨,豪纵奔放,沉郁顿挫,在南宋爱国词中雄领一代,有《稼轩长短句》等(二)感知作品教师提示:在初步认识两位词人以后,下面请同学们阅读《念》、《永》的注释,了解他们分别在什么背景下写出大作的教师补充:两位词人一位是北宋人,一位是南宋人我算了一下,苏轼去世39年,辛弃疾才出生现在他们穿过时空隧道,来到了一个擂台上苏轼是45岁,辛弃疾多大了?(65岁)你们看好哪位选手?教师布置:下面“文斗”开始请欣赏名家朗读(放课件:《念》一鲍国安朗诵;《永》——陈铎朗诵)正音(在课件上):英发(fa)华发(huafa)纶(guan)巾还酹(huanlei)舞榭(xie)胥(xu)佛(bi)狸生齐读(每首词两遍)教师组织:喜欢《念》的举手,喜欢《永》的举手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他们喜欢的词结束后请其他同学用掌声大小评好和次好(多媒体播放《高山流水》)(注意:“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应读得节奏稍快且很有气势,还可做上扬的手势和卷的动作“穿”、“卷”应读重音《永》的深沉悲壮感要把握好特别是读“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时,感情上力度要大读“想当年”声调应高,“如虎”应读重音,应神采飞扬,激情奔放)教师鼓励:大家用掌声评评看,哪位同学读得好学生鼓掌后,再交代:朗读得分不计入下面关于作家的比赛成绩全班集体朗读三、引导理解(一)整体把握教师启发:刚才大家读的时候,有没有感觉个别句子语序不符合现在的语言习惯?老师担心大家不懂,挑出来问一问大家,按现在的习惯该怎么说“多情应笑我”(应笑我多情)(如果学生回答好,老师调侃一句:“老师的担心多余了,‘多情应笑我’”“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无处觅孙仲谋英雄)(集体朗读注释)明确:语序的颠倒大多是压韵的需要教师鼓励:课前预习时曾请大家用对联的形式概括词的大意,下面请“晒”出你们的成果(教师结合例子简述对对联时应注意的地方选最好的对联写在黑板上,集体朗读)课前预习题参考答案:《念》(上阕)上联:描画战争景象(下阕)下联:讴歌豪杰雄风《永》(上阕)上联:吟哦昔日英雄(下阕)下联:忧虑当今国事横批:壮志难酬师生共同“鉴宝”,为两位词人加分(二)分析意象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评比他们描绘的画面《念》和《永》中分别有哪些人物?大家讨论,然后请同学代表发言(《念》:周瑜《永》:孙权、刘裕、刘义隆、完颜亮、拓跋焘、廉颇)讨论:1周瑜是个什么样的人?(春风得意,儒雅潇洒)你最欣赏他的是什么?(“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从容自若,指挥若定,举重若轻,胸有成竹)画面上只有周瑜一个人?(还有景色、小乔)这些有什么作用?(板书:景色——烘托;小乔——美人衬托英雄)(老师补充调侃:赤壁之战时,小乔出嫁已十年,算“老”乔了,至少是“大”乔,但还是称之为小乔好)2《永》写的人物各有什么作用?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怀念英雄,呼唤当代英雄,表现收复失地的决心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借古讽今,批评草率出兵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今昔对照,不堪回首佛狸祠下:异族统治下的人民的屈辱或麻木凭谁问,廉颇老矣:自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这些典故的使用使诗文情思隽永含蓄深刻3为什么《念》只写周瑜一人,而《永》写了这么多人?《念》主要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永》的情感是多元的既有对英雄业绩的向往,又有对国事的关心和忧虑,还有对出师北伐收复中原的主张和见解以及宿志难伸的愤慨等教师小结:看来人物不在多少,关键看需要画面评比,一比一四、引导鉴赏教师启发:两位“大腕”展示的画面各有什么目的?他们是用什么手段把画面展示给我们的?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喜好任选一首,随便谈上面的哪个问题只要谈出,苏轼或辛弃疾就能够得分老师给你们当计分员(小组讨论几分钟然后发言开始)教师提醒:两首词在其他方面还有哪些相同点及不同点?(凡说出相同点的,各加一分;说出哪一方特点的,哪一方加分)以下内容作为生成课堂的备用:相同点:1从文题看,都有“怀古”一词说明二词都是怀古词2结构一致:古迹——古景/事/人——抒情议论3手法上,都是借景抒情4都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卷起千堆雪”,以“雪”喻浪花,喻体“浪花”没有出现,是借喻“气吞万里如虎”,以“虎”喻刘裕“千堆”、“万里”状其情势之大和猛是夸张5对比手法《念》中苏轼与周瑜对比《永》中刘裕父子辛弃疾与廉颇都形成对比6情感上都赞扬了一些英雄豪杰虽流露出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伤感,但更主要的是抒发了积极进取的豪放之情不同点:1意象两词所写之景明显不同:《念》中主要写自然景观,《永》所写重在人文景观所写之人也有不同:《念》中主要写周瑜而《永》中出现了孙权等六个历史人物2语言苏词开阔明朗形容词和动词用得传神如“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惊”写出了江水之汹涌;“拍”字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卷”逼真地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辛词因用典多而显得含蓄深沉如“赢得”就蕴涵着浓烈的讽刺意味3手法苏词以描写景、人为主;而辛词以叙事为主苏词从写景中逐层托出周郎小乔衬托周郎;辛词人物是并列的出现无层次感4抒情上苏词紧扣个人际遇,重在感伤自己;而辛词紧扣政治现实,借咏史来谈自己的战略见解,更主要的是借颂扬孙权等英雄来斥责贪图享乐、苟且偷安的统治者流露出忧民忧国的情怀,体现出一种深沉悲愤的豪放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分析都各有特点……(很精彩,有深度)但有个问题老师不明白,想请教大家周瑜、孙权同是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为什么苏、辛钟情的对象却不同呢?引导分析:苏轼拿自己与周郎相比周瑜风流儒雅,因裙带关系而深受统治者孙权的赏识,24岁做中郎将,34岁做三军大都督“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年纪轻轻就建立功业而才华横溢的东坡居士虽也有如小乔一样的美妻王氏相濡以沫、甘苦与共,但是早逝他不但未被重用,反而被贬黄州写本词时已年近半百,功业无成,因而特别仰慕周瑜孙权19岁作为东吴的统治者,果敢坚毅20岁作为三军统帅不畏强敌,以少胜多辛弃疾推崇他其实是批判软弱无能、妥协投降的南宋统治者教师启发:还有一个问题老师不明白2019年,余老师曾到镇江一中,发现校园内有一尊墓墓主是我的安徽定远老乡三国时的又一个重要人物——鲁肃为什么稼轩到京口,没有怀念我的老乡?共同分析:因为鲁肃不是东吴霸主,作者要批判软弱无能、妥协投降的南宋统治者所以没有选上他教师激发:大家还有什么不理解的或者有疑惑的问题吗?我们再来探究(让学生提出问题探究)备选问题:1两词流露出的情感有没有差异?——东坡是个地地道道的文人,多愁善感,华发早生;但又是个精力旺盛、乐观旷达的人他的这首“文人词”重诗情画意他引“江月”为知己,尽情倾诉自己的未酬壮志,以寻求安慰《赤壁赋》中“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也体现出他一贯的旷达情怀而稼轩是个英雄气概颇盛的文人武将“精神此老健如虎,红颊白须双眼青”他的这首“英雄词”尽显豪杰气势他仰慕“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廉颇,流露出对国事的深沉关注写本词时他已65岁,不久被免官,第二年就忧愤而终2“故国神游”是苏轼游还是周瑜游呢?——大多认为是苏轼也可解读为苏轼想象丰富,让周郎再生,重游赤壁,与自己相逢学生发言,老师适当点拨在为两位词人“计分”后,老师尽量为得分少的一方唱“赞歌”,以求“打平”如名句的多与少,哲理成分的多与少,洒脱与含蓄,消极与积极等等五、引导巩固(一)结合板书,以这两首词为例,概括出诗词鉴赏的一般方法:1知人论世就是要尽可能多地了解作家情况和作家的创作背景2把握意象(意境、画面)词(诗)人展现给我们的是什么样的画面这是鉴赏的核心3把握主旨即为什么要展示这样的意象(意境、画面)4回溯表达方式即怎么样展示意象(意境、画面)的(二)教师提示:两位词人的作品是豪放派的杰出代表,他们开创了宋词新的境界因为词初期是用来娱乐的(花间词派),苏轼“以诗入词”,让“词言志”,使词承担了教化的功能,辛弃疾更是把“大我”(爱国情怀等)放入词中,使词承受前所未有之重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词的功能是什么?你如何理解?(三)朗读、背诵:《念》:男女生分别朗诵《永》:集体背诵六、课内拓展(一)断句练习:下面是苏轼《永遇乐·明月如霜》的上阕请根据“永遇乐”词牌的结构特征为下面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泄露寂寞无人见鱿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答案: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二)分析练习:朗读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词,回答所设的问题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本词属于什么风格?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2本词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试陈述之参考答案:1、本词属于豪放风格具体表现在景(北固楼、长江等)、事(三国群雄割据)、人(年少而显英雄气魄的孙权)、情感(赞扬了年轻有为的孙仲谋,批判了软弱妥协的南宋统治者)2、本词用了典故,“生子当如孙仲谋”出自曹操之口还有衬托手法,以曹操、刘备衬孙权在内容结构上,三问三答,自相呼应借古讽今,讽刺当时的统治者写景与抒情、议论结合得非常密切七、课后作业(一)《词语手册》1—5题(二)搜集并背诵苏轼和辛弃疾词名句备用:1、苏轼——(1)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水龙吟》)(2)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4)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临江仙》)(5)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鹧鸪天》)(6)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7)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南乡子》)(8)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9)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江城子》)(10)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11)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2、辛弃疾——(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破阵子》)(2)楼去人空,旧游飞燕能说(《念奴娇》)(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4)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菩萨蛮》)(三)熟悉《念奴娇》和《永遇乐》词律,并选一首词律进行创作,试写一首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二. 教学目的: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兼拓:婉约词风);理解烘托映衬,虚实相济的写作特点;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诗词吟诵;体会辛弃疾与苏轼豪放词风的异同。
理解文中用典的作用,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出的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及愿望不能实现的苦闷心情,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用人不当的愤慨。
三. 教学设想:指导如何把握意境、分析对比、归纳感悟风格特点。
四. 教学时数:2—3五. 教学过程:赤壁怀古(一)导入: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叶振棠-三国演义]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楮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文学常识:1. 复习回顾苏轼相关文学常识,背诵《赤壁赋》。
2. 《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是唐代天宝年间著名的歌妓,调也因此得名。
它有双调,有平韵、仄韵两体,仄体有100字,较为常用,平韵用者较少。
此词牌高亢,适合抒情。
“赤壁怀古”是题目。
与内容相关。
这首词是苏轼贬官为黄州(现在湖北省黄冈县)团练副使时游赤壁时所作。
(二)学习研读1. 齐读正音。
2. 诗歌鉴赏: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浪,喻时光。
苏轼劈头一句,非常有气势。
江,直接用一个“大”字来修饰,有一种横空而来的磅礴气势。
如此的气势、如此的磅礴,让我想起了李白的一句,写黄河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把倾注不尽的长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和时间背景。
它既使人们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气概,更可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凭吊胜地、才人所诱发的起伏激荡的心潮,气魄极大,笔力非凡。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在长江这里,自古出现过许多威武雄壮的战争故事。
在开始寻找英雄们遗迹的时候,词人终于找到了他心中最景仰的英雄——“周郎”。
《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背诵并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诗词;(2)分析并掌握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3)了解诗词创作的背景和历史情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解析、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2)学会欣赏古代诗词的优美语言和韵律美感;(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词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历史的思考;(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3)激发学生对人生、历史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二、教学重点:1. 诗词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 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3. 诗词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的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2. 诗词的深层含义和哲理思考;3.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词文本、注释、翻译和相关图片等;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内容和自己的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赤壁之战和京口北固亭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诗词朗读:学生齐读或教师范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受诗词的韵律和美感。
3. 诗词解析: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词,解释生僻字词,理解诗词的意义和情感。
4. 修辞手法分析:教师指出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并解释其效果和作用。
5. 主题思想探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词的主题思想,探讨诗人对历史、人生和自然的感悟和表达。
6. 情感表达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情感表达,如喜悦、悲伤、愤怒等,并联系诗人的生平遭遇。
7. 文学鉴赏训练: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形象、情感等角度欣赏诗词的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8. 批判性思维培养:教师引导学生对诗词的优缺点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对比阅读教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对比阅读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以“怀古诗”写作思路为线索,在具体品析词作中学会古代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和技巧;2、思维发展与提升:指导学生完成诗歌诵读,对“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等诗句诵读进行重点点拨,以读促悟,深度理解词人情感的复杂性;3、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思考面对人生困厄时的态度,辩证理解苏轼之达观与辛弃疾之奋勇的不同人生选择。
【学情分析】上课学生处在高一年级上学期。
经过初中的系统学习,学生对苏轼、辛弃疾的生平有初步的了解,故“乌台诗案”等大事件的影响是学生认知系统里的已有之物,教师不需多做赘述。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学生在第一课时已经初步了解两首词的基本内容和手法,也已进行了充分的预习。
高中生处在青春期,经历过一些挫折和困难,心理呈现出半幼稚、半成熟之态,常常陷入精神的迷惘和困顿。
苏轼的达观、辛弃疾的奋勇,应是教师着重给予学生的精神食粮,可引发学生思考和内化,促进其航渡人生之困,成人成才。
【学习重点】1、以“怀古诗”写作思路为线索,在具体品析词作中学会古代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和技巧;2、思考面对人生困厄时的态度,辩证理解苏轼之达观与辛弃疾之奋勇的不同人生选择。
【学习难点】1、对“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等词句进行深度理解,达到以读促悟的诵读要求;2、辩证理解苏轼之达观与辛弃疾之奋勇的不同人生选择,让文本智慧照进现实人生。
【学习方法】吟诵法、点拨启发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比较分析法【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教具准备】PPT课件、黑板、粉笔【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前播放音频,创设情境氛围)近几天,我们班每一位同学向老师提交了一份个性化语文作业,话题是“谈谈你的烦心事”。
(出示照片)有的同学说缺乏学习目标,有的说不能忍受成绩下滑,有的说无法平衡学习和睡眠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苏教
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掌握常用的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法、品读法、推敲法、比较法等方法,引导学生品味深厚独特的艺术魅力。
2、预设情境法,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体验意境美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感词人所感,让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学
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楮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听完歌曲,品读苏词。
二、重点讲析
1、学生自读课文,完成:
(1)拿出预习卡片,熟悉作者及创作背景;
(2)自由朗读,揣摩作者的情感。
2、运用多媒体播放影片范读
3、学生齐读
4、小组讨论,交流自学所得
(1)说说你对这首词的感受
(2)提出你不能理解的词句
5、教师小结
这首词是苏轼游赤壁古战场,因眼前之景,忆往昔之事,感自身处境,抒自己情怀。
三、设疑讨论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阕,讨论完成下表:
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描写了赤壁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修辞?从几个角度?基调怎样?营造了怎样的诗歌意境?
2、请学生试着用尽可能优美的语句把写景部分的语句再现出来,体会诗歌的意境
滚滚东流的长江汹涌奔腾,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搏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3、面对壮美的赤壁景观,很自然地会想到曾经活动在这里的英雄,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曾经在此的英雄。
过五关斩六将的关云长,一声断喝长坂坡上的猛张飞,方天画戟无人能敌的俊吕布,运筹帷幄,世所难当的诸葛亮。
(1)学生自由朗读下阕,思考问题,完成下表,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周瑜的?基
调怎样?作者自身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基调怎样?(2)学生思考:对周瑜的追述是表现的是一种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种现实,感情基调的矛盾实际反映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作者是如何解决这种矛盾的:
“人生如梦”,人生是短暂的,虚幻的,又何必执着?
洒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万古愁怀随江而去,感慨和动作中表现出一种超脱与旷达。
教师:
4、总结全文
内容:感怀、写景、咏史、抒情
基调:昂扬、感奋、豪迈、苍凉
全词写景、怀古、抒怀,三者完美结合,浑然一体。
四、典题拓展(可作为课下作业)
1、阅读比较豪放词和婉约词的风格差异
(1)投影显示《雨霖铃》
(2)教师用俞文豹《吹剑录》中的文字总结:
婉约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扬柳岸,晓风残月”;
豪放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2、有人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含有消极成分,试结合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谈谈自己的看法。
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说说当代青年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
(这是个拓展性话题,不在于形成统一的结论,而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主备人:刘玲审核人:王澜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进一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体会辛弃疾与苏轼豪放词风的异同。
过程与方法:
注意诵读,从自由读到范读,再齐读,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读”课文,从读中感受作者激愤沉郁的豪放词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文中用典的作用,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出的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及愿望不能实现的苦闷心情,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用人不当的愤概。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学(复习《念奴娇·赤壁怀古》)
1、检查背诵
2、指名学生回答:作者在词中描写赤壁景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赤壁之景,显得雄伟惊骇,既烘托了当年古战场战斗之激烈,又有力地衬托了英雄人物。
3、赤壁的惊涛骇浪勾起了苏轼的无限遐想,与雄姿英发的周瑜相比,东坡自然会发限的感慨,登上京口北固亭的辛弃疾,又会作何感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永遇乐·京口
北固亭怀古》。
二、重点讲析
1、学生自学课文,完成
(1)学生查找资料,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2)借助注解和工具书正音、正义,疏通词语
(3)学生自读课文
(4)听录音,注意范读的语气和感情
(5)齐读课文,感受文章
2、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上阕:歌颂迨慕英雄及其功勋业绩,感叹“时无英雄”。
下阕:借刘义隆,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以及自己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希望不能实现的苦闷。
三、设疑讨论
1、要求学生找出词中的典故,并分析其作用
(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怀念英雄,表现收复失地的决心
(2)人道寄奴曾住: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
(3)烽火扬州路,佛狸祠下:今者对照,不堪回首
(4)元嘉草草,封猩居胥:借古讽今,批评草率出兵
(5)凭谁问,廉颇老矣:自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
(这些典故的使用使诗文情思隽永,含蓄深刻)
2、引导学生找出词中的对比,并体会其作用
(1)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针对南宋的萎靡不振。
(2)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
(3)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雅社鼓”对比: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
(这些对比使词义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四、典题拓展(可作为课下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
《念奴·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借咏怀历史抒发感情,讨论这两首词的异同。
(此题设计,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两首词内容的异同,还要领会苏辛这两位豪放派代表词人风格上的异同)
1、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
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
主旨上均为以古喻今
2、不同点:(1)《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中,用“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和“一时多少豪杰”从景中逐层托出人物,为下阕的议论作好铺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写景中就含有议论,下阕议论之中也有写景的地方。
(2)议论涉及的问题不同,深度不同。
苏轼词作纵横决荡,议论能上以形而上的层面,思索宇宙人生的终极意义;辛弃疾的词作扣紧现实,借咏史谈自己的战略见解,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
(3)苏词多铺叙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用事多,层层转折,显得隐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