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二历史4月阶段性检测考试试题文

合集下载

2021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定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梭伦在一首诗中写道:“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该诗反映的梭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A.维护多数公民利益 B.兼顾不同公民群体利益C.关照少数公民利益 D.重视男性公民群体利益2、为纪念在塞浦路斯举行的国际会议而发行的梭伦纪念邮票,上面有梭伦的名言“避免极端”(Nothing in excess)。

梭伦改革的措施最能体现他这一主张的是()A. 颁布“解负令”B. 鼓励发展工商业C. 建立“五百人会议”D.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3、“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商鞅变法中直接导致上述现象的措施是()A.奖励军功 B.实行什伍连坐制 C.奖励耕织 D.颁行秦律4、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改革地方行政制度。

其主要措施是()A.普遍推行郡县制度 B.国君直接任命地方行政长官C.“开阡陌封疆” D.制定连坐法,建立户籍制度5、商鞅变法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其直接目的在于()。

①扩大小农户的数量②加强对民众的控制③发挥个体农民的生产潜力④增加国家赋税收入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商鞅变法时期,有人当面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基本治国要领。

下列能够说明上述观点的是()①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②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③什伍连坐法④焚烧诗书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7、北魏孝文帝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

宜改姓元氏。

”从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鲜卑姓“拓跋”为汉姓“元”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拓跋氏的政治地位B.改变鲜卑族的生活习惯C.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D.实现鲜卑族与汉族的平等8.孝文帝自娶大族崔挺之女为嫔妃,同时还为五个弟弟聘汉族高门之女为妻,这些做法()①对鲜卑贵族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②巩固了北魏政权与汉族地主的联系③有利于汉族官员政治地位的上升④有利于鲜卑族与汉族的民族融合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9、以下对于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目的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打击鲜卑大族B.吸取先进文化C.扩大统治基础D.缓和民族矛盾10.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相同之处包括()①顺应了历史潮流②改革了原有的生产关系③促进了民族融合④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1、据《文献通考》记载:“(宋)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4月)月考试题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4月)月考试题

2019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

”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A.族名B.邑名C.爵号D.官名2.商朝的“外服”大都是迫于武力征服才承认商王的中心地位的,而西周的诸侯是周天子将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形成的。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皇权专制得到加强B.统一国家初露端倪C.血缘政治开始形成D.中央集权体制形成3.在商代早期的甲骨卜辞中,“帝”的卜辞较多,其含义往往指“天神”。

到商朝末期,“宗”类卜辞的增加,“帝”逐渐消失,“帝”成为先王的祭称。

这反映了A.宗教祭祀仪式简化B.宗祛嫡庶关系确立C.人的主体意识增强D.天人合一理论成型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5.分封从本质上来说,仍是社群自治的延续。

同商朝相比,很多西周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并未发生改变,但是出现了上层的并获得天子承认的管理者。

材料主要强调西周的分封制度A.强化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B主要依据血缘来分封诸侯C.实质上仍是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制D.促使中央对地方形成垂直管理6.西周时,周天子作为封国主权持有者以“册封”的形式“委任”诸侯作为地方封国统治的代理人,并非拥有独立主权的诸侯接受周王授权而进行代理统治。

对此解释正确的是A.西周是主权统一的国家B.西周没有出现最高统治权威C.诸侯在封国内独立实行统治D.分封体制以宗法血缘为基础7.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2020高二历史4月份段考试题 文(无答案)

2020高二历史4月份段考试题 文(无答案)

【2019最新】精选高二历史4月份段考试题文(无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II卷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小题48分。

)1、杜佑《通典》卷一九《职官》载:“周成王既黜殷命,参改殷官,制为周礼,以作天地四时之名,谓之六卿。

立天官冢宰掌邦治,地官司徒掌邦教,春官宗伯掌邦礼,夏官司马掌邦政,秋官司寇掌邦刑,冬官司空掌邦事。

各有徒属,周于百事。

”材料主要表明西周A.践行了“阴阳五行”之说B.官员职责明确分工细化C.确立了森严的社会等级制D.官僚政治日趋完善成熟2、有人曾提出“领地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

根据这个概念,对古代中国处于“领地国家”时期叙述正确的是A.构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B.形成了地方绝对效忠中央的制度C.确立了以土地国有为基础的社会公有制D.实现了以家天下为核心的集权机制3、吕思勉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说,独立国夷而为县,并不是秦汉时代开始的;春秋战国时,早已有许多小国变成大国中的一县了。

国夷而为县,便是固有君主的撤废,中央政府派遣地方官的成功。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秦汉时开始废国推行县制 B.古代政治制度发生转型C.频繁战乱导致诸侯国灭亡D.我国疆域面积迅速拓展4、何怀宏先生指出,世族是“那些在社会、经济方面具有支配势力盘根错节,代代相传;在政治、文化方面也极为活跃,占据主导地位的家族”。

他们不是“君王诸侯的世系”,自然也不是“士及庶人家族”。

精品高二历史4月阶段性检测考试试题文

精品高二历史4月阶段性检测考试试题文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4月阶段性检测考试试题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曾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某一政治制度,对其评述理解最准确的是()A.西周政治统治具有浓厚的宗法色彩 B.血缘政治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C.宗法制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D.宗法制度减少了天子的决策失误2.唐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害弟,夺得皇位,历来为史学家所非议。

这是因为他违反了()A.内外服制度 B.分封制度 C.宗法制度 D.礼乐制3.《史记·齐太公世家》载:“是时周室微,唯齐、楚、秦、晋为强。

晋初与会,献公死,国内乱。

秦穆公辟远,不与中国会盟。

楚成王初收荆蛮有之,夷狄自置。

唯独齐为中国会盟,而桓公能宣其德,故诸候宾会。

”该段材料的主旨是()A.介绍诸侯争霸的形势 B.分析齐桓公称霸的外因C.表明周王室已经衰微 D.陈述各诸侯强国的国情4.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

”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5.2000万人口的秦朝,可以调40万劳动力去修长城,70万人去修始皇陵,70万人去修阿房宫,50万人戍五岭……这是西周天子难以办到的事。

其主要原因在于秦与西周的()A.国力差异 B.制度差异 C.观念差异 D.时代差异6.中国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

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相互牵制。

下列属于前者的措施是()A.汉武帝设立中朝 B.唐朝实行三省制C.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 D.秦朝三公九卿制7.唐朝时刘晏长期掌管国家财政大权,为官廉洁,被称为“工于谋国而拙于谋身的一代良相”。

高二4月历史测验卷(答案版)

高二4月历史测验卷(答案版)

东风中学2020年4月测验高二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每道题2分,总计25题)1.美国总统威尔逊称:“州政府与联邦政府的关系是我们宪政制度中最重要的问题……实际上,哪一代人都不可能解决,因为这个问题是不断发展的,每一个新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发展都给它增添了新内容,使它成为一个新问题。

”文中的“新问题”是指联邦政府A. 与州政府分权导致联邦的地位不稳定B. 与州政府的权力均相互来自对方C. 与州政府的关系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D. 与州政府均直接向人民行使权力2.某历史档案记载:“根据地的法令……以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性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并根据各根据地的特殊情形予以制定。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A. 抗日救亡运动的渐趋兴起B. 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形成C. 各民主党派一致团结抗战D. 八路军配合正面战场作战3. 古人云:“天子之耳不能自聪,天子之目不能自明”。

因此,中国古代建立了()A. 监察制度B. 三公制度C. 谏议制度D. 选官制度4. 孟德斯鸠曾说:“意大利各民族成为罗马的公民以后,每一个城市便表现了它自己的特色……既然人们不过是由于一种特殊的法律上的规定才成为罗马公民的……因此人们就不再用和先前相同的眼光看待罗马……对罗马的依恋之情也不复存在了。

”在孟德斯鸠看来,更多意大利人成为罗马公民A. 加剧了罗马社会矛盾B. 扩大了罗马统治基础C. 有利于罗马帝国统一D. 导致罗马失去凝聚力5.香港回归二十多年来,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波,政改纷争,非典及美国“9·11”事件的冲击,继续保持自由港和国际大都市的特色,继续保持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地位,国际社会普遍认同香港是全球最自由开放的经济体和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

为香港繁荣稳定提供宪制保障的是A. “一国两制”的构想B. 1984年《政府工作报告》C. 中英《联合声明》D.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6.《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真宗时“举人纳试卷,即先付编排官,去其卷首乡贯状,以字号第之。

辽宁省多校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联考试题

辽宁省多校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联考试题

辽宁省20222023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1、2+选择性必修3第一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有学者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模式上建立了“礼仪之道”,在人格模式上建立了“君子之道”,在行为模式上建立了“中庸之道”。

该学者意在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A.连续性 C.独特性B.包容性 D.多样性2.文献记载,汉武帝末年,赵过在国家公田及居延(今属内蒙古)一带推广新的耕作法,“是后,边城、河东、弘农、三辅、太常民皆便代田,用力少而得谷多”。

图1所示为位于陕北的绥德县出土的东汉中期王得元墓画像石上的画面(局部)。

这些史料可用于说明汉代A.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普及B.生产工具出现重大改进C.边疆农业开发有所发展D.自耕农经济占主导地位3.汉末的佛教理论文章《理惑论》在阐释何为“佛道”时讲道,“道之言导也,导人至于无为,牵之无前,引之无后,举之无上,抑之无下,视之无形,听之无声,四表为大,蜿蜒其外,毫厘为细,间关其内,故谓之道”,即用道家之道来表述佛教之道。

上述做法A.目的是融合佛道思想B.有利于佛教思想在华传播C.说明佛教提倡无为而治D.影响了中国人的哲学观念4.隋炀帝改隋文帝时期的孝廉科为明经科,以儒经为考试内容,录取人数比较少;隋炀帝时进士科录取人数虽不多,但考试内容都是当前的政治问题,应举之人需直接向朝廷建言献策。

隋炀帝这些举动旨在A.完善中央集权体制B.提升国家治理能力C.促进社会阶层流动D.巩固儒学正统地位5.宋儒将“忠君”与“爱国”联系在一起,他们在“君为臣纲”的旗帜下,倡导“家国一体化”意识,以致相当一部分人把对君王个体的服从视为爱国。

2021-2022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秘密★启用前2021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历史试题共6页。

满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中英天津条约》规定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往,但一直到60年代外国轮船才得以进入长江航线。

外国轮船未能按时进入主要是由于A.太平天国战事的影响 B.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C.地方官员的极力阻挠 D.清政府固守闭关锁国政策2.严复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说:“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大替矣。

”该战之后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 B.中国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C.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 D.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3. 武昌起义后,各省代表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明确实行总统制;1912年2月14 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3月8日,参议院表决通过《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

联系其目的思考,这一改变的缺陷是A.仿效法国,不符合中国的国情B.时间仓促,缺乏舆论上的准备C.脱离群众,无法获得广泛支持D.因人设法,损害了宪法的权威4. 右图是一份信函,对此信函解读不正确的是A.此信函写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B.“紧急会议”指的是“八七会议”C.“暴动计划”基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D.“贺、叶军队”是指南昌起义部队5. 民国12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大会,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保持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同时希望中国国民党断然抛弃依赖及专力军事两个旧观念。

1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1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选择题:(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梁启超认为,中国过去的史学是历代帝王将相的家谱,他主张历史学要寻求“人类进化严禁的公理”。

以下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描述,最符合“人类进化演进的公理”的是A.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B.王者承天意以从事C.五百年必有王者兴D.农耕文明不断发展2、一份考古发掘报告说:“最令人震惊的发现是一个如真人尺寸大小的铜像,他有一张瘦削的脸,脸上有巨大的眼睛;另外还有41个大小不一的青铜铜像,其中有一些还戴着黄金面具。

其宗教活动和商朝以及周朝初期的情况判然有别”。

根据这份考古报告,学者可以做怎样的合理推测A.铜像制作技术较商周高B.宗教仪式始于周朝后期C.古代中国文明的多元性D.证明夏朝文明曾经存在3、据考古发现,商朝统治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下列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4、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柄双刃剑,它同时给与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种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

”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不具有“合法性”的是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齐自称齐威王B.晋文公加派鱼盐之税C.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D.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5、先秦法家思想的主要特征是A.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B.强本节用,人给家足C.不辩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D.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6、《左传》记载,晋国赵鞅率军与郑国交战于铁,临战发表誓词:“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

”这反映出当时晋国A.分封制度受到冲击B.郡县制度全面推行C.井田制已趋向瓦解D.国家政权趋向松散7、有一幅用甲骨文字体创作的书法作品。

关于该作品的说法正确的是A. 字体是甲骨文,因此它是商朝的作品B.东汉出现造纸术,因此它是东汉的作品C. 唐朝书法家辈出,因此它是唐朝的作品D. 甲骨文是清末发现的,因此它是清末或以后的作品8、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一书中说:“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

高二历史4月阶段考试试题-人教版高二全册历史试题

高二历史4月阶段考试试题-人教版高二全册历史试题

东至二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阶段测试历史试卷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计50分)1.在希腊人的国民生活中,海洋所起的作用,有了确定的形式-----殖民地靠近海洋,而且只有靠海洋才能和它们的母邦往来,它们在政治上经济上独立,以及它们本身的存在,都需要有强大的船队。

上述材料说明()A 海外贸易是古希腊唯一的经济形式B 古希腊形成典型的海洋文明C殖民地与希腊母邦形成了不同的文明类型D海洋的存在导致了古希腊的海外殖民2.梭伦的演说词中提道:“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满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入绝境”,我们可以从中看出()①梭伦忧国忧民的思想②雅典的阶级矛盾相当严重③对雅典某某政治的绝望④雅典的社会危机相当严重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3.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

”恩格斯在这里高度肯定的是梭伦改革()A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度B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的等级C创立抽签和差额选举公职制度D确立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4.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

这反映了古代雅典()A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C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D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某某5.《诗经》中描写秦国,“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这反映出当时的秦国()A政治清明B经济发达C民风强悍D矛盾重重6.“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两岁,秦旧俗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度以调动劳动者积极性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D 有利于刺激士兵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7.秦惠文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逃至一客栈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投宿,谁就要连坐的。

2021-2022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VII)

2021-2022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VII)

2021-2022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VII)一、选择题(本题共24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宾萌”是上古时期对游士的称呼,《韩非子·诡使篇》记载:“悉租税,专民力,所以备难充仓府也,而士卒之逃事状(藏)匿以为宾萌,付托有威之门以避徭役,而上不得者万数。

”由材料可知( )A.战国时期游士阶层的地位上升 B.生产力进步使游士转型到农业C.新的生产关系在逐渐滋生暗长 D.秦国较早的完成了社会的转型2.孔子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但他当年周游列国十四年,积极推行其政治方案,却一直被各国统治者拒绝,其原因包括( )①春秋时期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②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③孔子“仁”和“礼”的思想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④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目的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3.《秦律·厩苑律》规定:借用官府的铁制农具,因原器破旧而损坏,农民以文书上报官府即可,官府回收原农具而不令赔偿。

这一规定主要说明了( )A.秦国力雄厚疆域辽阔 B.秦律规定覆盖面广 C.秦政府鼓励发展农业 D.秦铁农具储备充足4.唐以前的政治家和都城建筑的设计者,为了确保都城内部的安全,都主张采用封闭式的结构。

在唐宋之际,都城制度发生重大的变化,就是从封闭式变成了开放式。

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中央集权和君权至上思想的弱化 B.领土疆域和城市人口的缩减C.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活跃 D.理学思想和土地兼并的盛行5.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

”这句话意在强调(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选官须注重才学 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选官应注重品行6.宋应星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

材料表明中国传统科技的突出特点是( ) A.重人伦,轻自然 B.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经验性 C.重视科学实验 D.注重对事物本质规律的探索7.史学家樊树志在专著《晚明大变局》一书中指出:江南市镇的优势在于它是一个“网络”,而不是孤立的“点”。

高二历史4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

高二历史4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

【2019最新】精选高二历史4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基础题(80分)和第Ⅱ卷提高题(20分)两部分,共100分2.试卷书写规范工整。

卷面整洁清楚,如不符合要求,酌情加减3-5分,并计入总分。

第Ⅰ卷基础题(共8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1.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理解正确的是①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系②从背景看交战各国都是非正义的③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④“一战”的爆发与世界市场的形成有关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塞尔维亚是为了民族独立,因此是正义,故②错误,排除;①③④都符合第一次世界大战,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B。

点睛:本题是个组合型的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②是错误;从而得出答案。

2.2.1914年8月3日,德军进攻比利时,遭比利时人民顽强抵抗。

德军在付出伤亡3万人代价后,侵占比利时全境。

以下关于比利时抗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给德军以沉重打击,令德军的进攻计划受挫B. 体现了比利时人不惧残暴、勇于抗争的精神C. 打乱了德军作战部署,“施里芬计划”破产D. 为英法的军事准备提供了时间【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施里芬计划”中,德军计划速战速决,在六周的时间内打败法国。

但比利时人民的英勇抵抗,沉重打击了德国,迟滞了德国对法国的攻击,但不能说比利时的抵抗使“施里芬计划”破产,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AB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点睛: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不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

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此题既可从比利时的抗争角度正向思维确定ABD为正确选项,也可以用“马恩河会战宣告德军速战速决的战略破产”这一知识点直接确定C为说法错误的选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高二历史4月阶段性检测考试试题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曾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某一政治制度,对其评述理解最准确的是()A.西周政治统治具有浓厚的宗法色彩 B.血缘政治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C.宗法制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D.宗法制度减少了天子的决策失误2.唐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害弟,夺得皇位,历来为史学家所非议。

这是因为他违反了()A.内外服制度 B.分封制度 C.宗法制度D.礼乐制3.《史记·齐太公世家》载:“是时周室微,唯齐、楚、秦、晋为强。

晋初与会,献公死,国内乱。

秦穆公辟远,不与会盟。

楚成王初收荆蛮有之,夷狄自置。

唯独齐为会盟,而桓公能宣其德,故诸候宾会。

”该段材料的主旨是()A.介绍诸侯争霸的形势 B.分析齐桓公称霸的外因C.表明周王室已经衰微 D.陈述各诸侯强国的国情4.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

”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古代政治()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5.2000万人口的秦朝,可以调40万劳动力去修长城,70万人去修始皇陵,70万人去修阿房宫,50万人戍五岭……这是西周天子难以办到的事。

其主要原因在于秦与西周的()A.国力差异 B.制度差异 C.观念差异 D.时代差异6.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

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相互牵制。

下列属于前者的措施是()A.汉武帝设立中朝 B.唐朝实行三省制C.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 D.秦朝三公九卿制7.唐朝时刘晏长期掌管国家财政大权,为官廉洁,被称为“工于谋国而拙于谋身的一代良相”。

据此判断刘晏供职的部门应该是()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D.中书门下8.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

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当时()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C.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D.中央与少数民族地9.为了监察地方官吏,北宋政府设置了()A.刺史 B.通判 C.知州D.三司使10.“统治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养了顺从性。

”这是对下列哪一制度的评价()A.战国的军功爵制 B.汉代的察举制 C.唐朝的科举制 D.明清的科举制11.西方人曾将“军机处”翻译为“Office of Military Secrets”(事机密办公室),该译法最能反映出军机处的()A.由来 B.职能 C.特点 D.性质12.地理环境对古希腊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是()①农业发达,粮食产量大②航海业和对外贸易发达③海军强大④殖民扩张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3.柏拉图为说明“理念”曾这样描述过“美德”:“借人东西要还是种美德,可是如果借了朋友一把剑,如果你还给他,他正想用这把剑去杀人,那么这种情况下还借剑还是不是美德呢?”该材料表明柏拉图()A.认为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是最高知识 B.鼓励人们要进行独立的理性思考C.以人的感觉而不是以神的意志为尺度 D.认为“理念”存在于人类的感性世界里14.公元前5世纪,雅典军队统帅尼斯阿斯曾言:“男人就是城邦。

”这里“城邦”的含义是指()A.公民构成的政治联合体 B.少数贵族的寡头政治C.城墙、军队等物质因素 D.拥有公民权的雅典男子15.克利斯提尼根据地区原则划分阿提卡的基层组织。

阿提卡被分成三个区域:(一)雅典城及其近郊;(二)内陆中央地带:(三)沿海地区。

每个区域分为十个部分,名为三分区。

三个区域的一个三分区合在一起成为一个部落,这种部落并不是集合在一片毗连的地带的部落,而是跨三个区域的一种人为的集合,它唯有在公民大会表决期间才能集合起来。

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A.壮大工商业奴隶主的力量 B.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C.消灭贵族特权产生的基础 D.为十将军的产生布局选区16.古罗马法中关于“排放雨水之诉”规定:除非邻人之建筑物将倾等原因,邻人不应因单方利益而改变雨水的自然流道。

这一规定()A.强调遵循自然规律 B.具有环境保护意识 C.通过立法防灾治灾 D.注重保护私人利益17.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大将凯撒进兵埃及,与美丽的埃及女王克里奥佩特拉相爱,并且两人有了一个儿子,取名托勒密•凯撒。

当凯撒归国执政之后,克里奥佩特拉携儿子赴罗马与凯撒相会,并向罗马法庭为自己和儿子申请罗马籍,请问法官会判给克里奥佩特拉和她的儿子享有罗马籍吗?()A.会,因为是皇帝的妻、子B.会,因为此时万民法已经产生C.会,因为被征服者如果无法享受罗马公民权,会引起社会动荡D.不会,因为此时万民法与公民法界限还未消失18.屋大维宣称:“我只不过是共和国的‘第一公民’,元老院的‘首席元老’,即元首。

”那么元首制的实质是()A.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专制 B.公开的君主统治C.贵族的集体领导制 D.贵族共和制19.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即位后,“开始收复所失去的帝国领土,并且复兴帝国最伟大的智力成就——罗马法。

使之永载史册”。

查士丁尼对罗马法的贡献是()。

A.形成自然法体系 B.开始编写罗马成文法 C.完成法律的法典化 D.以万民法取代公民法20.梁廷枏在《海国四说》中介绍某个近代西方国家时说:“未有统领(指国家元首),先有国法。

”该国家应是()A.英国 B.美国 C.法国D.俄国21.国歌记录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和追求。

以下歌词中,出自德意志国歌的应该是()A.这就是星条旗,愿它永远飘扬;在这自由国家,勇士的家乡B.愿她保护法律,使民心齐归向,一致衷心歌唱,神佑女王C.统一、权力和自由,是我们千秋万代的誓言D.公民们,投入战斗!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22.杨小凯在《政治随想录》中写道: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

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作者所说的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是指()A.分权制衡 B.虚位元首 C.议会权力至上 D.责任内阁制23.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上,有人声称:“他宁愿屈从君主,也不愿屈从大州支配的命运。

”而反对方则扬言要用火与剑来解决问题。

为协调双方矛盾,《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了()A.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联邦政府 B.国会参众两院议员的不同产生办法C.构建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机制 D.总统可以对国会立法行使否决24.1890年新继位不久的德皇威廉二世,革除了权倾一世的俾斯麦在帝国政府中的首相职务。

对此事件最为合理评述是()A.帝国议会行使了对俾斯麦的弹劾权 B.威廉二世的决定没有违背帝国宪法C.德意志帝国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D.德意志帝国仍然实行封建君主制25.美国学者科恩在《论民主》中说“国家之间常为自己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民主发生争论。

如果指称某一政府或某一套国家制度是民主的,那只会使这一问题益加混乱。

声称某些国家是民主的,是要以武断的方式来解决这类问题。

这是用未经证明的假定来进行辩论。

问题的焦点是这一套或那一套国家制度更民主一些(或不太民主)。

”该学者的核心观点是()A.民主至今还未真正实现 B.有国家就不可能有民主C.民主是一个比较级概念 D.对民主的争论毫无意义26.余秋雨先生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

”他评价的是()A.法国民主共和制B.德国君主立宪制 C.美国总统共和制 D.英国君主立宪制27.“在法国大革命初期的掌权者们,不仅制定了废除封建特权,没收和拍卖教会财产、废除贵族制度、取消行会等一系列反封建政策,通过《人权与公民权宣言》,而且反对民主共和制,同时又颁布压制群众的法令——《勒霞白列法》。

”由此推断该掌权派别属于()A.保皇派 B.君主立宪派 C.民主共和派 D.民主激进派28.西方国家的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其核心是经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由于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英国:议会至上,掌握国家最高权力B.美国:国会掌握立法权,与总统、最高法院相互制约C.法国:总统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D.德国:1871年宪法规定,议会不掌握实权,没有立法权29.1871年宪法规定:普鲁士国王不称德国皇帝,但“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

这说明()A.德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B.德意志宪法具有联邦制、君主制等色彩C.德意志的资本主义市场统一、法治成熟 D.宪法体现了德国领土的不断扩张和政治的民主化30.《1815-1870年的英国》:“新法案实行不久,工人群众的革命报刊《贫民卫报》载文揭露,在世界所有已经提出的法案和阴谋中,辉格党的法案是‘最不开明、最暴虐、最可憎、最不光彩和最下流的’。

”这里的“新法案”指的是()A.《权利法案》 B.《王位继承法》C.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二、非选择题(共1小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太宗在即位诏书中说:“先皇帝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之为制,纪律已定,物有其常,谨当遵承,不敢逾越。

”宋代士大夫们在谈及国家的政治取向、制摩原则时。

经常与“祖宗之法”联系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祖宗之法”就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①宋代中央集权的活力与僵滞,②权力机构的分立与集中,③文武制衡关系的形成,乃至④赵宋王朝的兴与衰,处处都会遇到所谓“祖宗之法”的问题。

——摘编自陈苏镇主编《古代政治文化研究》材料二:在启蒙运动中,“人们逐渐相信,当前人类活动的各方面已非过去所能比拟,将来在各个领域注定会出现没有止境的进步”——P.L.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由于人类是可以改善的,因此他们认为变革和进步可以逐步改良社会……当时的政治、经济和宗教制度必须进行改革”。

——P.T.马修斯等《西方人文Ⅲ: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材料三:在上述政治理念的影响之下,19世纪的欧洲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变革:(1)依据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标示的①②③④分别予以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