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同步课堂(人教选修4)化学同步练习:第一章 第三节 训练全程跟踪 Word版含解析
创新方案同步课堂(人教选修4)化学同步练习:第三章第一节训练全程跟踪含解析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题5分,共40分)1.(2010·锦州高中模块)强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A.导电能力B.相对分子质量C.电离程度D.溶解度解析:强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不同.答案:C2.(2010·福建师大附中期末)下列电离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A.NaHSO 4Na++H++SO2-4B.NaHCO 3Na++H++CO2-3C.HClO===H++ClO-D.H 2S H++HS-,HS-H++S2-解析:A项,NaHSO4为强电解质,应用“===”;B项“HCO-3”不能拆开且用“===”;C项,HClO为弱酸,应用“”.答案:D3.(2010·福建师大高二期末)下列物质分类组合正确的是()解析:B项Cu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C项H3PO4是弱电解质,BaSO4是强电解质,H2O是弱电解质;D项Na2S是强电解质.答案:A4.(2010·广东模拟)下列对氨水溶液中存在的电离平衡NH 3·H2O NH+4+OH -叙述正确的是()A.加水后,溶液中n(OH-)增大B.加入少量浓盐酸,溶液中c(OH-)增大C.加入少量浓NaOH溶液,电离平衡正向移动D.加入少量NH4Cl固体,溶液中c(NH+4)减少解析:A项加水使NH3·H2O电离平衡右移,n(OH-)增大;B项加入少量浓盐酸使c(OH-)减小;C项加入浓NaOH溶液,电离平衡向左移动;D项加NH4Cl固体,c(NH+4)增大.答案:A5.下表是常温下某些一元弱酸的电离常数:则0.1 mol/L的下列溶液中,c(H+)最大的是()A.HCN B.HFC.CH3COOH D.HNO2解析:电离平衡常数越大,电离程度越大,同浓度时,电离产生的c(H+)越大.答案:B6.相同体积、相同氢离子浓度的强酸溶液和弱酸溶液分别跟足量的镁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弱酸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B.强酸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C.两者产生等量的氢气D.无法比较两者产生氢气的量解析:相同氢离子浓度的强酸和弱酸溶液,前者的浓度较小,等体积的两种溶液与足量的镁反应,后者放出的氢气多.答案:A7.(2010·泰州一模)在0.1 mol/L 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正向移动C.加入少量0.1 mol/L HCl溶液,溶液中c(H+)减小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正向移动解析:A加入水时,平衡正向移动;B加入NaOH固体与H+反应,c(H+)变小,平衡正向移动;C加入HCl溶液时,c(H+)变大,平衡逆向移动,但最终c(H+)比未加HCl前还是要大;D加入CH3COONa固体,c(CH3COO-)增大,平衡逆向移动.答案:B8.(2010·岳阳一中模拟)已知25℃下,醋酸溶液中存在下述关系:K=c(H+)·(CH3COO-)=1.75×10-5,其中的数值是该温度下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有c(CH3COOH)关K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时,K值增大B.升高温度,K值增大C.向醋酸溶液中加水,K增大D.向醋酸溶液中加氢氧化钠,K增大解析:同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升高温度,电离平衡常数增大.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60分)9.(12分)现有如下各化合物:①酒精②氯化铵③氢氧化钡④氨水⑤蔗糖⑥高氯酸⑦氢硫酸⑧硫酸氢钾⑨磷酸⑩硫酸.请用以上物质的序号填写下列空白:(1)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属于强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属于弱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属于电解质的是:②氯化铵、③氢氧化钡、⑥高氯酸、⑦氢硫酸、⑧硫酸氢钾、⑨磷酸、⑩硫酸;属于强电解质的是:②氯化铵、③氢氧化钡、⑥高氯酸、⑧硫酸氢钾、⑩硫酸;属于弱电解质的是:⑦氢硫酸、⑨磷酸.答案:(1)②③⑥⑦⑧⑨⑩(2)②③⑥⑧⑩(3)⑦⑨10.(14分)在一定温度下,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I随加入水的体积V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请回答:(1)“O”点导电能力为0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a、b、c三点的c(H+)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a、b、c三点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使c点溶液中c(CH3COO-)增大,c(H+)减小,则可采取的措施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解析:冰醋酸在稀释过程中,c(H+)的变化为:加水前(O点),醋酸未电离,故c(H+)=0,液体不导电;加水后,CH 3COOH CH3COO-+H+,导电能力增强,离子的浓度增大;当稀释到一定程度后,尽管加水使电离程度增大,但离子的浓度反而减小,所以导电性减弱.答案:(1)在“O”点处醋酸未电离,无离子存在(2)c<a<b(3)c(4)①加少量NaOH固体②加少量Na2CO3固体③加入Zn、Mg等金属11.(12分)(1)将等质量的锌粉分别投入10 mL 1 mol/L HCl和10 mL 1 mol/L 的CH3COOH溶液中,①若锌不足量,反应速率快的是____________;②若锌过量,产生H2的量有何关系?____________.(2)将等质量的锌粉分别投入c(H+)均为1 mol/L体积均为10 mL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①若锌不足量,反应速率快的是____________;②若锌过量,产生H2的量有何关系?____________.解析:(1)盐酸是强酸,为强电解质,醋酸是弱酸,为弱电解质,两者均为一元酸,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盐酸中c(H+)大,故盐酸与锌反应的速率快;由于金属过量,酸全部都消耗掉,故两种酸产生H2的量相等.(2)两种酸的c(H+)相等,则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大,溶质的物质的量也大,开始时两者速率相同,但随着反应的进行,H+不断消耗,CH3COOH的电离平衡不断正向移动,不断电离出H+,故在反应进行的同一时刻,CH3COOH中的c(H+)大于盐酸中的c(H+),所以CH3COOH与Zn反应的速率快.当锌过量时CH3COOH 与Zn反应产生的H2多.答案:(1)盐酸与锌的反应相等(2)CH3COOH与锌的反应CH3COOH与锌反应产生的氢气多12.(8分)如图所示的图像是在一定温度下,向不同电解质溶液中加入新物质时溶液的导电性发生变化,其电流强度(I)随加入量(m)的变化曲线.①向Ba(OH)2溶液中滴入H2SO4溶液至过量②向醋酸溶液中滴入NH3·H2O溶液至过量③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至过量④向NH4Cl溶液中逐渐加入适量NaOH固体⑤向盐酸中通入适量氨气⑥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适量冰醋酸其中与A的变化趋势一致的是______,与B的变化趋势一致的是________,与C的变化趋势一致的是________.解析:二者恰好反应时生成物如果不导电则符合图B的情况,①③与图B一致,开始导电性弱,加入反应物后导电性增强,随溶液的加入,电解质被稀释,导电能力下降者符合A图的情况,②符合,而④⑤⑥符合图C.答案:②①③④⑤⑥13.(14分)一定温度下有:a.盐酸b.硫酸c.醋酸(1)当其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c(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2)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三种酸,中和NaOH能力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其c(H+)相同时,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4)当其c(H+)相同、体积相同时,分别加入足量锌,相同状况下产生气体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5)当c(H+)相同、体积相同时,同时加入锌,若产生相同体积的H2(相同状况),则开始时的反应速率______,反应所需时间______.(6)将c(H+)相同的三种酸均稀释10倍后,c(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解析:盐酸是一元强酸,硫酸是二元强酸,醋酸是一元弱酸.当其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硫酸的c(H+)最大,醋酸的c(H+)最小.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三种酸,硫酸消耗的NaOH最多.当其c(H+)相同、体积相同时,醋酸的物质的量最多,与锌反应产生的氢气最多.答案:(1)b>a>c(2)b>a=c(3)c>a>b(4)c>a=b(5)a=b=c a=b>c(6)c>a=b。
(人教版)化学高中选修4课时同步练习 (全书完整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课时同步练习汇总§1.1.1 化学反应与能量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任何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C.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D.任何吸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不能发生2.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铝片和稀盐酸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焓变是指1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B.当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C.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D.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能量大于生成物能量时,反应放热,ΔH为“—”4.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浓H2SO4稀释④固体NaOH溶于水⑤ H2在Cl2中燃烧⑥弱酸电离A.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②⑤D.①③⑤5.已知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 在反应过程中,破坏1 mol氢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 kJ,破坏1 mol氯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 kJ,形成1 mol氯化氢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 kJ,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Q1+Q2>Q3B.Q1+Q2>2Q3C.Q1+Q2<Q3D.Q1+Q2<2Q36.下列变化一定为放热的化学反应的是A.H2O(g)=H2O(l)放出44 kJ热量B.ΔH>0的化学反应C.形成化学键时共放出能量862 kJ的化学反应D.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7.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总焓的是A.锌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B.铁丝在氯气中燃烧C.氧化钙与水反应D.碳酸氢铵分解8.科学家已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其结构为正四面体(如图所示),与白磷分子相似. 已知断裂1 mol N—N键吸收193 kJ热量,断裂1 mol N≡N键吸收941 kJ 热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4分子摩尔质量为112B.1 mol N4气体转化为N2时要吸收724 kJ能量C.N4是N2的同系物D.1 mol N4气体转化为N2时要放出724 kJ能量9.已知化学反应2C(s)+O2(g) 点燃2CO(g);2CO(g)+O2(g) 点燃2CO2(g)都是放热反应,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12gC所具有的能量一定高于28gCO所具有的能量.B.56gCO和32g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44gCO2所具有的总能量.C.12gC和32g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44gCO2所具有的总能量D.将一定质量的C燃烧,生成CO2比生成CO时放出的热量多10.已知1moL白磷变成1moL红磷放出18.39KJ的热量,下列两个反应4P(白磷、s)+5O2(g)=2P2O5(s);△H14P(红磷、s)+5O2(g)=2P2O5(s);△H2则△H1和△H2的关系正确的是A.△H1小于△H2B.△H1大于△H2C.△H1=△H2D.无法确定11.已知反应 A+B →C(△H <0)分两步进行:① A+B→X (△H >0),② X→C(△H<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二.非选择题12.(1)据了解,我国建成的三峡工程将提供的水力发电功率相当于3000万千瓦的火力发电站. 因此,三峡建设将有助于控制A .温室效应B .白色污染C .城市污水的任意排放D .长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2)已知1g 炭粉(C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放出热量32.8kJ (与1g 原煤相当),若以火力发电,要达3000万千瓦的功率,每年至少需耗原煤多少万吨?(每年按365天计,1kw·h=3.6×106J )§1.1.2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一.选择题1.1g 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KJ 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A .2H 2(g)+ O 2(g)=2H 2O(l); △H = —142.9 KJ/molB .2H 2(g)+ O 2(g)=2H 2O(l); △H = —571.6 KJ/molC .2H 2 + O 2 = 2H 2O ; △H = —571.6 KJ/molD .2H 2(g)+ O 2(g)=2H 2O(l); △H = +571.6 KJ/mol2.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 2(g)+ 1/2O 2(g) SO 3(g) △H = -98.32kJ /mol ,在容器中充入2molSO 2 和1molO 2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为A .196.64kJB .196.64kJ /molC .<196.64kJD .>196.64kJ3.热化学方程式:S(l)+O 2(g)=SO 2(g);△H =—297.23kJ/mol ,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S(s)+O 2(g)=SO 2(g);|△H|>297.23kJ/molB . S(g)+O 2(g)=SO 2(g);|△H|<297.23kJ/molC .1mol SO 2的键能总和大于1mol S 和1mol O 2键能之和D .1mol SO 2的键能总和小于1mol S 和1mol O 2键能之和4.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Q 1 >Q 2的是A .2H 2(g)+O 2(g)=2H 2O(l) ;△H= Q 1 2H 2(g)+O 2(g)=2H 2O(g); △H= Q 2B .S(g)+O 2(g)=SO 2(g) ; △H= Q 1 S(s)+O 2(g)=SO 2(g)△H= Q 2C .C(s)+1/2O 2(g)=CO(g);△H= Q 1 C(s)+O 2(g)=CO 2(g);△H= Q 2D .H 2(g)+Cl 2(g)=2HCl(g);△H= Q 1 1/2H 2(g)+1/2 Cl 2(g)=HCl(g);△H= Q 25.一定质量的无水乙醇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Q ,它所生成的CO 2用过量饱和石灰水完全吸收,可得100gCaCO 3沉淀,则完全燃烧1mol 无水乙醇时放出的热量.A .0.5QB .QC .2QD .5Q6.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 +(aq )+OH -(aq)== H 2O(l) △H= -57.3KJ/mol ,向1L 0.5mol/L 的NaOH 溶液中加入稀醋酸、浓硫酸、稀硝酸,则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ΔH 1、ΔH 2、ΔH 3的关系正确的是A .ΔH 1﹥ΔH 2﹥ΔH 3B .ΔH 1﹤ΔH 3﹤ΔH 2C .ΔH 2﹥ΔH 1﹥ΔH 3D .ΔH 1﹥ΔH 3﹥ΔH 27.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已知:① Sn (s 、白) + 2HCl (aq )= SnCl 2(aq )+ H 2(g ) △H 1② Sn (s 、灰) + 2HCl (aq )= SnCl 2(aq )+ H 2(g ) △H 2③ Sn (s 、灰) Sn (s 、白) △H 3= + 2.1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H 1 >△H 2B .灰锡变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C .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 13.2℃ < 13.2℃D.锡制器皿长期处于低于13.2℃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只要在化学方程式的右端写上热量的符号和数值即可B.凡是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进行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C.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H2(g)+O2(g)=2H2O(l) ΔH=-483.6 kJ 二.非选择题:9.红磷P(s)和Cl2发生反应生成PCl3和PCl5,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H 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1)P和Cl2反应生成PCl3的热化学方程式;(2)PCl5分解生成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3)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mol PCl5的△H1= ;P和Cl2一步反应生成1mol PCl5的|△H2| |△H1|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P Cl5与足量水反应,最终生成两种酸,其化学方程式是10.50 mL 0.50 mol/L盐酸与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在图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 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 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填“偏大”“偏小”“无影响”).(4)实验中改用60 mL 0.50 mol/L盐酸跟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用50 mL 0.50mol/L 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均填“偏大”“偏小”“无影响”)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1.1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一.选择题 1~5 A CD CD 6~10 D D D A A 11 D二.非选择题12.(1)AD (2)103710x 8.3236524106.3103⨯⨯=⨯⨯⨯⨯⨯解之得 x =288(万吨)§1.1.2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一.选择题 1~5 B C C C C 6~8 D DC二.非选择题:9. ( 1)2P(s)+3Cl 2(g)=2PCl 3(g) △H=-612kJ/mol(2)PCl 5(g)=PCl 3(g)+Cl 2(g) △H=+93kJ/mol(3) -399kJ/mol 等于(4)PCl 5+4H 2O=H 3PO 4+5HCl10.(1)环形玻璃搅拌棒(2)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3)偏小(4)不相等 相等 因为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 2O 所放出的能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5)偏小 偏小§2.1 化学反应速率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6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化学反应速率是描述化学反应快慢的物理量B .对于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C .反应物的结构、性质是决定反应速率快慢的根本原因D .化学反应速率是单位时间内反应物质量的减少或生成物质量的增加2.甲、乙两个容器内都进行A →B 的反应,甲容器内每分钟减少4 mol A ,乙容器内每分钟减少2 mol A ,则甲容器内的反应速率比乙容器内的反应速率A .快B .慢C .相等D .无法判断3.对于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2SO 2+O 22SO 3,改变下列条件,可以提高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是①增大压强 ②升高温度 ③加入催化剂 ④减小反应物浓度A .①②B .②③C .①②③D .①④4.反应4NH 3+5O 24NO+6H 2O 在5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O 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mol ,则此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 (X )不正确的为A .v (NH 3)= 0.18mol•L -1•s -1B .v (O 2)= 0.15mol•L -1•min -1C .v (NO )= 0.12mol•L -1•min -1D .v (H 2O )= 0.18mol•L -1•min -15.在2L 密闭容器中,发生3A(气)+B(气) ==2C(气)的反应,若最初加入A 和B 都是4mol ,A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mol/(L·s),则10秒钟后容器中B 的物质的量为A .2.8molB .1.6molC .3.2molD .3.6mol6.对反应4A (g )+5B (g ) == 4C (g )+6D (g ),以下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中,所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 .v (A)=0.40mol•L -1•s -1B .v (B)=0.48mol•L -1•s -1C .v (C)=0.36mol•L -1•s -1D .v (D)=0.55mol•L -1•s -17.某温度时,浓度都是1mol·L -1的两种气体,X 2、Y 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Z ,达到平衡时c(X 2)=0.4mol·L -1、c(Y 2)=0.8mol·L -1、c(Z)=0.4mol·L -1,则该反应的方程式是A .X 2+2Y 22XY 2 B .2X 2+Y 2 2X 2Y C .3X 2+Y 2 2X 3Y D .X 2+3Y 2 2XY 38.已知:4NH 3+5O 2=4NO +6H 2O,若反应速率分别用ν(NH 3)、ν(O 2)、ν(NO)、ν(H 2O)表示,则正确的关系是A .ν(NH 3)= 54ν(O 2) B .ν(O 2)= 56ν(H 2O) C .ν(NH 3)= 23ν(H 2O) D .ν(O 2)= 54ν(NO) 9.在密闭容器中,A 和B 反应生成C ,其反应速率分别用ν(A)、ν(B)、ν(C)表示,已知,它们之间的如下关系:3ν(A)=2ν(B),3ν(C)=2ν(B). 则此反应可表示为A .2A+3B===2CB .A+3B===2C C .3A+ B=== 2CD .A + B=== C10.将4 mol A 气体和2 mol B 气体在2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 2C(g). 若经2s 后测得C 的浓度为0.6mol•L -1. 现有下列几种说法:①2s 时物质A 的浓度为0.6mol•L -1②2s 时物质B 的浓度为0.7 mol•L -1③用物质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 -1•s -1④用物质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 -1•s -1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11.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 N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二.非选择题(12题15分,13题19分,共34分)12.将等物质的量的H 2和I2充入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H2(g)+ I2(g)2HI(g),测得2min时v (HI) = 0.1 mol•L-1•min-1,I2(g)的浓度为0.4 mol•L-1,试确定:(1)H2和I2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2)H2和I2的起始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3)2min末HI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13.将等物质的量的A、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经5min后,测得D的浓度为0.5mol/L,c(A):c(B)=3:5,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 ·min). 试求:(1)x的值.(2)反应开始前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n(B)(3)5min时A的浓度是(4)此5min内用B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2.1 化学反应速率一.选择题1~5DDB A C 6~10 A CAAC11.D二.非选择题12.(1)均为0.05 mol•L-1•min-1(2)均为0.5 mol•L-1(3)0.2 mol•L-113.(1)2;(2)3mol;(3)0.75mol/L;(4)0.05mol/(L·min)§2.2.1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一.选择题:(每空6分,共66分)1.下列金属分别投入0.1 mol/L 盐酸中,反应最剧烈的是A .FeB .MgC .AlD .Cu2.下列体系加压后,对化学反应速率没有影响的是A .2SO 2+O 22SO 3 B .CO+H 2O (g ) CO 2+H 2C .CO 2+H 2O H 2CO 3D .H ++ OH -H 2O 3.把镁带投入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里,在下列因素中:①盐酸的浓度②镁带的表面积 ③溶液的温度 ④氯离子的浓度. 对反应速率有影响的是A .①②B .③④C .①②③④D .①②③4.把下列四种 X 溶液分别加入四个盛有 10mL2 mol•L -1盐酸的烧杯中,并均加水稀释到50mL. 此时X 和盐酸缓缓地进行反应. 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 .20mL 3 mol•L -1的 X 溶液B .20mL 2 mol•L -1的 X 溶液C .10mL 4 mol•L -1的 X 溶液D .l0mL 2 mol•L -1的 X 溶液5.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下列措施能使氢气的生成速率加快的是A .将铁粉改用铁片B .将稀硫酸改用98%的浓硫酸C .增大稀硫酸的用量D .滴入少量的硫酸铜溶液6.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能使反应A (g )+B (g )C (g )+D (g )的正反应速率在改变条件的瞬间增大的措施是A .减小C 或D 的浓度B .增大D 的浓度C .减小B 的浓度D .增大A 或B 的浓度 7.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 、b ,分别加入到过量的稀硫酸溶液中,并且在a 中加入少量的CuSO 4,下图中表示其产生H 2总体积(V )与时间(t )的关系正确的是8.等质量的铁与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定在不同时间t 产生气体体积V 的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得到图1,则曲线a 、b 、c 、d 所对应的实验组别可能是A .4-3-1-2B .1-2-3-4C .3-4-2-1D .1-2-4-3 Oa bV t A O a bV t BO a b V t C O a b V tD9.对于在同一容器中进行的反应C+O2===C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炭块磨成粉末可以加快反应速率B.升高温度一般可以加快反应速率C.容器体积不变时,向其中充入N2,反应速率不变D.增加炭的量可以加快反应速率10.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放热反应)生成的CO2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反应开始2min内平均反应速率最大B.反应4min后反应速率逐渐变小C.反应开始4min内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大D.反应在第2min到第4min间生成C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CO2)=0.1mol/(L·min)二.非选择题(11题24分,12题10分,共34分)11.100mL、6mol/L的H2SO4溶液与足量的锌粉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加入下列物质后,对v(H2)和n(H2)有何影响,请将结果填入下表. (请用“增大”、“减小”、“不变”填写. )加入物质对v(H2)的影响对n(H2)的影响Na2CO3固体K2SO4溶液NaNO3固体通入HCl气体12.加入0.1molMnO2粉末于50mL过氧化氢水溶液(ρ=1.1g/mL)中,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的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⑴实验时放出气体的总体积是_________⑵放出一半气体所需的时间是_________⑶A、B、C、D各点反应速率快慢的顺序是_________⑷解释反应速率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计算H2O2的初始物质的量的浓度.(请保留三位小数)§2.2.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1.下列措施肯定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是A.增大反应物的量B.增加压强C.升高温度D.使用催化剂2.NO和CO都是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它们能缓慢反应反成N2的CO2. 对此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无影响B.降低压强能加快反应速率C.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D.使用催化剂不能加快反应速率3.对于反应2SO 2(g)+O2(g)2SO3(g),能增大反应速率的措施是A.通入大量O2B.增大容器容积C.移去部分SO3D.降低体系温度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只能加快吸热反应速率B.对于任何反应,增大压强都可加快反应速率C.用正催化剂只能加快正反应速率D.使用催化剂可同时改变正逆反应速率5.实验测得某反应在不同pH下产物A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其他条件相同). 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增大压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一定增大B.pH=6.8时,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速率逐渐增大C.一定pH范围内,溶液中H+浓度越小,反应速率越快D.可采用调节pH的方法使反应停止6.反应C ( s) + H 2O (g) CO( g) + H2 (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A.增加C的量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C.升高温度D.增加H2O(g)7.已知分解1 mol H2O2 放出热量98KJ,在含少量I-的溶液中,H2O2的分解机理为:H2O2+I-→H2O +IO-慢H2O2+IO-→H2O +O2+I-快下列有关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活化能等于98KJ·mol-1B.IO-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反应的速率与I-的浓度有关D.v(H2O2)=v(H2O)=v(O2)8.向四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一定量的SO2和O2,开始反应时,按正反应速率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甲:在500℃时,SO2和O2各10 mol反应乙:在500℃时,用V2O5做催化剂,10 mol SO2和5 mol O2起反应丙:在450℃时,8mol SO2和5 mol O2反应丁:在500℃时,8mol SO2和5 mol O2反应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C.乙甲丁丙D.丁丙乙甲9.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实验反应温度/℃Na2S2O3溶液稀H2SO4H2O V/mL c/mol·L-1V/mL c/mol·L-1V/mLA25 5 0.1 10 0.1 5B25 5 0.2 5 0.2 10C35 5 0.1 10 0.1 5D35 5 0.2 5 0.2 1010.2 mol A与2 mol B混合于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3B(g)2C(g)+ZD(g),若2 s后,A的转化率为50%,测得υ(D)=0.25 mol·L-1·s-1,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υ(C)=0.2 mol·L-1·s-1B.Z=3C.B的转化率为25% D.C的体积分数为28.6%二.非选择题(11题16分,12题24分,共40分)11.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2)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3)要加快上述实验中气体产生的速率,还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种);(4)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 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①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 ,V6= ,V9=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实验A中的金属呈色,实验E中的金属呈色.③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 但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 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2.2.1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一.选择题1~5 B D D A D 6~10 DACDA二.非选择题:11.12.⑴60ml ⑵1min ⑶D>C>B>A ⑷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⑸0.107mol/L§2.2.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一.选择题1~5 CCADD 6~10 ACCDD二.非选择题11.(1)Zn+CuSO4 = Cu+ZnSO4Zn+H2SO4 = ZnSO4+H2↑(2)CuSO4与Zn反应产生的Cu,Cu与Zn、酸溶液形成Cu/Zn微电池,加快了氢气产生的速率(3)升高反应温度、适当增加硫酸的浓度、增加锌粒的比表面积(4)①30 10 17.5 ②灰黑暗红③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后,生成的单质Cu会沉积,将Zn的表面覆盖,降低了Zn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使反应速率减慢.§2.4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72分)1.下列过程的方向判断不正确是A.水总是自发地由高处往低处流B.多次洗牌以后,扑克牌的毫无规律的混乱排列的几率大C.有序排列的火柴散落时倾向于无序排列D.溶于水的硝酸铵不能自发地向水中扩散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的B.能够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都是放热反应C.只有放热反应才能够自发进行D.能够自发进行的反应其反应速率很快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水的三态的熵值的大小S m(s) >S m(l) >S m(g)B.一定温度下,反应MgCl2(1)=Mg(1)+Cl2(g)的△H>0 △S>0C.水解反应NH4++H2O NH3·H2O+H+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D.可逆反应进行的净速率与正、逆反应速率无关.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熵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的熵变与反应的方向无关B.化学反应的熵变直接决定了反应的方向C.熵值增大的反应都是混乱度增大的反应D.熵值增大的反应都能自发进行5.298K下,将1mol蔗糖溶解在1L水中,此溶解过程说法正确的是A.∆S<0 不能自发进行B.∆S>0 能够自发进行C.∆S>0不能自发进行D.∆S<0 能够自发进行6.在高温下,下列反应不能自发进行的是A.2CO(g)===2C(s)+O2(g) B.2N2O5(g)====4NO2(g)+O2(g)C.(NH4)2CO3(s)====NH4HCO3(s)+NH3(g) D.MgCO3(s)===MgO(s)+CO2(g)7.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自发性叙述中正确的是A.△H<0、∆S>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B.△H<0、∆S<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C.△H>0、∆S>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D.△H<0、∆S>0的反应肯定是不自发的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需要任何条件就能发生的过程才是自发过程B.吸热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C.熵增加的反应都能自发进行D.改变条件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方向9.碳铵在室温下就能自发地分解产生氨气,对其说法中正确的是A.碳铵分解是因为生成了易挥发的气体,使体系的熵增大B.碳铵分解是因为外界给予了能量C.碳铵分解是放热反应,所以能够自发进行D.碳铵分解是吸热反应,在100℃时不可能自发分解10.向小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在木板上滴少量水,如图所示,搅拌过程中,可闻到有刺激性气味气体逸出,一会儿就会发现烧杯内固态物质变成液体,烧杯壁变冷,小木板上因少量水冻结,而与烧杯粘在一起.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自发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B.自发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C.有的吸热反应也能自发进行D.吸热反应不能自发进行11.下列各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A .图①表示反应2NO 2N 2O 4 ΔH<0 在定温定容下达到平衡状态后,降温充分反应再次达平衡过程中,浓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B .图②中曲线表示反应2S O 2(g) + O 2(g) 2S O 3(g);ΔH < 0 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 随温度的变化C .图③表示10 mL 0.01 mol·L -1 K M n O 4 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1 mol·L -1 H 2C 2O 4溶液混合时,n(Mn 2+) 随时间的变化D .图④中a 、b 曲线分别表示反应CH 2=CH 2 (g) + H 2(g)−−→C H 3C H 3(g);ΔH< 0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12.在温度、容积相同的3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已知N 2(g )+3H 2(g )2 NH 3(g ) ΔH =-92.4KJ ·mol -1) 容器甲乙 丙 反应物投入量 1mol N 2、3mol H 2 2mol NH 34mol NH 3NH 3的浓度(mol·L -11-)c 1 c 2 c 3 反应的能量变化 放出a kJ 吸收b kJ 吸收c kJ 体系压强(Pa ) p 1 p 2 p 3 反应物转化率 a 1a 2a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132c c >B .92.4a b +=C .232p p <D .a 1+ a 3>1二.非选择题(13题10分、14题10分、15题8分,共28分)13.一密封体系中发生下列反应:N 2 +3H 2 2NH 3 △H<0,下图是某一时间段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进程的曲线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1)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段是_____ _. (2)t 1、t 3、t 4时刻体系中分别是什么条件发生了变化?t1t3t4(3)下列各时间段时,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是______.A.t0~t1B.t2~t3C.t3~t4D.t5~t614.反应A(g)+B(g)C(g) +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吸热”“放热”).(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3)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对反应热是否有影响?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4)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和E2的变化是:E1______,E2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15.已知反应2NO(g)+2CO(g)=N2(g)+2CO2(g)在298K、100kPa的条件下,其△H=-113.0kJ/mol,△S=-145.3J/(mol·K).(1)请讨论该反应是否能用于消除汽车尾气中的NO?请说明理由.(2)已知汽车发动机内温度高于2000K. 能否设计一个装置使该反应在发动机中进行?请分析说明. 若假定该反应的△H随温度的变化忽略不计,请计算使该反应能够自发进行的最高温度.§2.4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一.选择题1~5 D ABCB 6~10 AADAC 11~12BB二.非选择题13.(1)t0~t1、t2~t4、t5~t6 (2)升高温度加了催化剂降低压强(3)A 14.(1)放热.(2)减小;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3)不影响;催化剂不改变平衡的移动.(4)减小、减小.15.(1)能. 因为该反应的△H-T·△S<0(2)不能. 因为随着T(温度)的升高,会使△H-T·△S>0. 该反应能够自发进行的最高温度为777.7K§3.2.1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将纯水加热至较高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酸性B.水的离子积不变、pH不变、呈中性C.水的离子积变小、pH变大、呈碱性D.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中性2.25℃时水的电离可达到平衡:H2O H++OH-△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 降低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 )增大,Kw不变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H,平衡逆向移动,c(H+ )降低D.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3.室温下,在pH=12的强碱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为()A.1.0×10-7mol•L-1B.1.0×10-6 mol•L-1C.1.0×10-2mol•L-1D.1.0×10-12mol•L-14.在由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1×10-13mol·L-1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① K+、Cl-、NO3-、S2-② K+、Fe2+、I-、SO42-③ Na+、Cl-、NO3-、SO42-④Na+、Ca2+、Cl-、HCO3-⑤ K+、Ba2+、Cl-、NO3- ⑥SO42-、Mg2+、I-、S2O32-A.①③B.③⑤C.③④D.②⑤5.与纯水的电离相似,液氨中存在微弱的电离:2NH3NH4++ NH2- .据此判断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A.液氨中含有NH3、NH4+、NH2-等粒子B.一定温度下液氨中c(NH4+)·c(NH2-)是一个常数C.液氨中的电离达到平衡时c(NH3)=c(NH4+)=c(NH2-)D.只要不加入其它物质,液氨中c(NH4+)=c(NH2-)6.313K时,水的离子积K w=3.0×10-14,则313K时,c(H+ )= 10-7mol•L-1的溶液()A.呈酸性B.呈中性C.呈碱性D.无法判断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95℃时纯水的PH<7,说明加热可导致水呈酸性B.PH=3的醋酸溶液稀释10倍后PH=4C.0.2mol•L-1盐酸与等体积水混合后PH=1D.PH=3的醋酸与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78.(双选)0.1mol/LHF溶液的pH=2,则该溶液中有关浓度关系式不正确的是()A.c(H+)> c(F-) B.c(H+)> c(HF)C.c(OH-)> c(HF) D.c(HF) > c(F-)9.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正确操作是()A.将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B.将一小块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C.将一小块试纸在待测液中蘸一下,取出后放在表面皿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D.将一小块试纸先用蒸馏水润湿后,在待测液中蘸一下,取出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10.室温时,下列混合溶液的pH一定小于7的是()A.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B.pH=3的盐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C.pH=3的醋酸和pH=11的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D.pH=3的硫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二.非选择题(每空8分,共40分)11.(24分)(1)某温度时,测得0.01 mol•L-1NaOH溶液的PH为11,则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K W = .(2)在此温度下,将PH=a 的NaOH 溶液V a L 与PH=b 的硫酸V b L 混合. ①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且a=12,b=2,则V a :V b = . ②若所得混合液PH=10,且a=12,b=2,则V a :V b = .12.(16分)将一定量铁粉在500 mL pH=1的盐酸中完全溶解,向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恰好完全反应后;再加入0.04 mol/L 的KI 溶液500mL 时,刚好使I -完全转变为I 2析出,若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可以忽略. 试求:①铁粉的质量;②最终溶液的pH.§3.2.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一.选择题(每空6分、共60分)1.下列离子在稳定人体血液的pH 中起作用的是( ) A . Na +B . HCO 3-C . Fe 2+D . Cl -2.准确量取25.00 mL 高锰酸钾溶液,可选用的仪器是( ) A .50mL 量筒 B .100mL 量筒 C .50mL 酸式滴定管 D .50mL 碱式滴定管 3.(双选)对于常温下pH 为1的硝酸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溶液lmL 稀释至100mL 后,pH 等于3B .向该溶液中加入等体积、pH 为13的氢氧化钡溶液恰好完全中和C .该溶液中硝酸电离出的()c H +与水电离出的+(H )c 之比值为-1210. D .该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 H +是pH 为3的硝酸中水电离出的()c H +的100倍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将稀氨水逐滴加入稀硫酸中,当溶液pH=7时,c(SO 42->c(NH 4+)B .两种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c 1和c 2,pH 分别为a 和a+1,则c 1=10c 2C .pH=11的NaOH 溶液与pH=3的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滴入石蕊溶液呈红色D .向0.1mol/L 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铵固体,则溶液中-32c(OH )c(NH H O)•增大5.下列实验误差分析错误的是( )A .用湿润的PH 试纸测稀碱液的PH ,测定值偏小B .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所测体积偏小。
创新方案同步课堂选修四第一章 同步课件 同步练习(10份打包)--第一章 章末质量检测
---------------------------------------------------------------最新资料推荐------------------------------------------------------创新方案同步课堂选修四第一章同步课件+同步练习(10份打包)--第一章章末质量检测石可忸汹墙蛭睿 (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 石可忸汹墙蛭睿第Ⅰ 卷 (选择题,共 48 分) 石可忸汹墙蛭睿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6 小题,每题 3 分,共 48 分) 石可忸汹墙蛭睿1.已知葡萄糖(C6H12O6)在人体内发生化学反应生成 CO2和 H2O,则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石可忸汹墙蛭睿 A.该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石可忸汹墙蛭睿 B.该反应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石可忸汹墙蛭睿 C.该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同时也是一个放热反应石可忸汹墙蛭睿 D.该反应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石可忸汹墙蛭睿解析: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生成 CO2和 H2O,同时释放人体所需的能量,因此该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一个放热反应.石可忸汹墙蛭睿答案:C石可忸汹墙蛭睿 2.在25℃、 101 kPa 下, 1 g 甲醇燃烧生成 CO2和液态水时放热 22.68 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石可忸汹墙蛭睿 A. CH3OH(l)+32O2(g)===CO2(g)+2H2O(l) 石可忸汹墙蛭睿 H=+725.8 kJmol-1石可忸汹墙蛭睿B.2CH3OH(l)+3O2(g)===2CO2(g)+4H2O(l) 石可忸汹墙蛭睿H=-1 452 kJmol-1石可忸汹墙蛭睿C.2CH3OH(l)+3O2(g)===2CO2(g)+4H2O(l) 石可忸汹墙蛭睿 H=-1 / 3725.8 kJmol-1石可忸汹墙蛭睿 D. 2CH3OH(l)+3O2(g)===2CO2(g)+4H2O(l) 石可忸汹墙蛭睿 H=+1 452 kJmol-1石可忸汹墙蛭睿解析:在25℃、 101 kPa 下, 1 mol 甲醇(即 32 g)燃烧生成 CO2和液态水放热为 32 22.68 kJ= 725.8 kJ,2 mol 燃烧放热 1 452 kJ. 石可忸汹墙蛭睿答案:B石可忸汹墙蛭睿 3.下列关于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石可忸汹墙蛭睿 A. Zn(s)+CuSO4(aq)===ZnSO4(aq)+Cu(s) 石可忸汹墙蛭睿 H=-216 kJ/mol E 反应物lt;E 生成物石可忸汹墙蛭睿 B. CaCO3(s)===CaO(s)+CO2(g) 石可忸汹墙蛭睿 H=+178.2 kJ/mol, E 反应物lt;E 生成物石可忸汹墙蛭睿C. HCl(g)===12H2(g)+12Cl2(g) H=+92.3 kJ/mol, 1 mol HCl 在密闭容器中分解后放出 92.3 kJ 的热量石可忸汹墙蛭睿 D. H+(aq)+OH-(aq)===H2O(l) H=-57.3 kJ/mol,含 1 mol NaOH 的烧碱溶液与含 0.5 mol H2SO4的浓 H2SO4混合后放出 57.3 kJ 的热量石可忸汹墙蛭睿解析:A 选项中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E 反应物gt;E 生成物; B、 C 选项中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E 反应物lt;E 生成物, Hgt;0; D 选项中含 1 mol NaOH 的烧碱溶液与含 0.5 mol H2SO4的浓硫酸混合后放出的热量大于 57.3 kJ. 石可忸汹墙蛭睿答案:B石可忸汹墙蛭睿 4. (2010~2019福建省龙海港尾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试题)已知充分燃烧 a g 乙炔(C2H2)气体时生成 1 mol---------------------------------------------------------------最新资料推荐------------------------------------------------------ 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3 / 3。
2022高中化学精品同步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训练全程跟踪测新人教版选修4
【创新方案】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训练全程跟踪测新人教版选修4(时间:60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此题包括8小题,每题5分,共40分)1.“焓〞是指( )A.物质所具有的能量B.反响热的变化C.化学键所具有的能量 D.物质的一种化学性质解析:“焓〞是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答案:A2.以下反响属于放热反响的是( )A.铝与稀盐酸反响B.实验用KClO4制O2C.碳酸氢铵受热分解D.灼热的炭与水蒸气的反响解析:金属与酸反响是放热反响;一般分解反响是吸热反响;灼热的炭和水蒸气的反响是吸热反响.答案:A3.(2022·合肥一中期末检测)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化学反响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放热反响不需要加热就可以发生C.反响条件是加热的反响不一定都是吸热反响D.化学反响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响物具有的总能量解析:化学反响是否需要加热与反响是吸热反响还是放热反响没有直接关系.答案:B4.(2022·河南红星高中上学期期中考试)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需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响一定是吸热反响B.任何放热反响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发生C.反响物和生成物分别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反响是放热反响还是吸热反响D.当ΔH<0时说明反响为吸热反响解析:如煤炭的燃烧是放热反响,在常温下不能发生,需要加热才能进行,A、B错误;反响的ΔH<0时,说明反响为放热反响,D错误.答案:C5.(2022·临沂高二检测)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干冰升华需要吸收大量的热,这就是化学反响中的吸热反响B.酒精常被用做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说明酒精燃烧是放热反响C .木炭常温下不燃烧,加热才能燃烧,说明木炭燃烧是吸热反响D .人们用氢氧焰焊接或切割金属,主要利用了氢气和氧气化合时所放出的能量解析:干冰升华要吸热,这是物理变化,A 不正确;酒精之所以能做燃料,是因为它燃烧放热,B 正确;木炭燃烧需加热引发反响,但反响开始后,反响放出的热可使木炭继续燃烧,说明反响放热,C 不正确;D 正确.答案:BD6.以下各图中,表示正反响是吸热反响的图像是( )解析:当反响物的能量低于生成物的能量时,正反响为吸热反响.答案:A7.(2022·苏州高二检测)反响A +B===C +D 为放热反响,对该反响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 .A 的能量一定高于CB .B 的能量一定高于DC .A 和B 的能量总和一定高于C 和D 的能量总和D .因该反响为放热反响,故不必加热就可自动进行解析:所有反响物的总能量高于所有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响为放热反响.应选C. 答案:C8.化学反响:2C(s)+O 2(g)===2CO(g),2CO(g)+O 2(g)===2CO 2(g)都是放热反响.据此判断,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 A .12 g C 所具有的能量一定高于28 g CO 所具有的能量B .56 g CO 和32 g O 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88 g CO 2所具有的总能量C .12 g C 和32 g O 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44 g CO 2所具有的总能量D .将一定质量的C 燃烧,生成CO 2比生成CO 时放出的热量多解析: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响,反响物的总能量一定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 和CO 的燃烧反响都是放热反响,因此B 、C 正确.12 g C 并不是全部的反响物,所以A 不正确.由于C ――→O 2CO 放热,CO ――→O 2CO 2放热,所以C ――→O 2CO 2比C ――→O 2CO 放出的热量多,即D 正确.应选A.答案:A二、非选择题(此题包括5小题,共60分)9.(12分)在燃烧正旺的煤炉上添加新煤时,发现炉温下降,同时在新煤上方,有蓝色火焰出现.写出该过程中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并说明是吸热反响还是放热反响.①燃烧正旺的反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反响;②炉温下降的反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反响;③产生蓝色火焰的反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反响;解析:燃烧正旺时碳燃烧得比较完全,而参加新煤时碳与生成的二氧化碳反响生成了一氧化碳,而且这个反响是一个吸热反响,温度降低.蓝色的火焰是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响生成的.答案:①C+O 2=====点燃 CO 2 放 ②CO 2+C=====△2CO 吸 ③2CO+O 2=====点燃2CO 2 放10.(11分):H 2(g)+12O 2(g)===H 2O(g),反响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问: (1)a 、b 、c 分别代表什么意义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反响是___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响,ΔH __________(填“>或<〞)0.解析:(1)H 2(g)和12O 2(g)与2H(g)和O(g)之间的能量差是H 2(g)→2H(g)和12O 2(g)→O(g)过程中断开H —H 键和O===O 键需吸收的能量,所以a 代表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b 代表2H(g)+O(g)结合成H 2O(g)中的氢氧键所放出的能量,c 那么代表断键所吸收的能量与成键所释放的能量之差,即a -b =c .(2)由图可知该反响中反响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所以该反响为放热反响,ΔH <0. 答案:(1)代表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 代表新键形成放出的能量 代表反响热 (2)放热 <11.(9分)在一定条件下,A 和B 反响可生成C 和D ,其能量变化如下:A +B 总能量为E 1――――――――――――→发生反响A +B===C +DC +D 总能量为E 2 (反响前) (反响后)(1)以下关于反响A +B===C +D 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____.A .反响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B .该反响假设有热量变化,那么一定是氧化复原反响C .假设该反响为放热反响,那么不需加热反响就一定能自发进行D .反响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一定相等,且该反响遵循能量守恒(2)假设E 1<E 2,那么该反响为_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响,该反响的反响热为__________.解析:(1)每个反响都遵循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故A 、D 两项正确,任何反响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 项错误.某一反响是放热反响还是吸热反响与反响条件无关,加热是为了使旧化学键断裂,引发反响,C项错误.(2)答案:(1)AD (2)吸热ΔH=(E2-E1) kJ/mol12.(14分)如下列图,把试管放入盛有25℃澄清石灰水饱和溶液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块镁片,再用滴管滴入5 mL 的盐酸.试答复以下问题:(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产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实验推知,MgCl2和H2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镁片和盐酸的总能量.(5)如将此题中“25℃澄清石灰水饱和溶液〞换成“20℃碳酸饮料〞进行探究实验,实验(1)观察到的另一现象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Mg与稀盐酸反响放出热量,溶液受热发生一系列变化,证明生成物的总能量小于反响物的总能量.答案:(1)镁片上有大量的气泡冒出,镁片逐渐溶解,烧杯中溶液变浑浊(2)盐酸与镁的反响是放热反响,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3)Mg+2H+===Mg2++H2↑(4)小于(5)烧杯中液体放出气泡的速率加快碳酸饮料中C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烧杯中的液体放出气泡的速率逐渐加快13.(14分)下表中的数据是破坏1 mol物质中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kJ):物质Cl2Br2I2H2HCl HI HBr 键能(kJ/mol) 243 193 151 436 431 298 366(1)以下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最低的是( )A.H2B.Cl2C.Br2D.I2(2)以下物质中最不.稳定的是( )A.HCl B.HBrC.HI D.H2(3)X2+H2===2HX(X代表Cl、Br、I)的反响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响.(4)相同条件下,X2(X代表Cl、Br、I)分别与氢气反响,当消耗等物质的量的氢气时,放出的热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5)假设无上表中的数据,你能正确答复出(4)吗__________,你的根据是____________.解析:(1)、(2)键能越大,分子越稳定,能量越低,反之分子越不稳定,能量越高.(3)可以根据键能数据计算.(4)可以根据X2+H2===2HX进行计算判断.(5)生成物越稳定,即生成物键能越大时,放出的热量越多.答案:(1)A (2)C (3)放热(4)Cl2(5)能生成物越稳定,放出的热量越多,在HX中HCl最稳定。
《同步课堂》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四第一章第三节课堂10分钟练习
1.(对应考点一)(2022·广东高考)在298 K、100 kPa时,:①2H2O(g)===O2(g)+2H2(g)ΔH1,②Cl2(g)+H2(g)===2HCl(g)ΔH2,③2Cl2(g)+2H2O(g)===4HCl(g)+O2(g)ΔH3,那么ΔH3与ΔH1和ΔH2间的关系正确的选项是()A.ΔH3=ΔH1+2ΔH2B.ΔH3=ΔH1+ΔH2C.ΔH3=ΔH1-2ΔH2D.ΔH3=ΔH1-ΔH2解析:根据盖斯定律:将①+②×2可得反响③,即ΔH1+2ΔH2=ΔH3。
答案:A2.(对应考点二):C(s)+O2(g)===CO2(g)ΔH=-393.5 kJ/mol,H2(g)+1/2O2(g)===H2O(g)ΔH1=-241.8 kJ/mol,欲得到相同的热量,需分别燃烧固体碳和氢气的质量比约为()A.2∶3.25B.12∶3.25C.1∶1 D.393.5∶241.8解析:以12 g固体碳燃烧放出的热量393.5 kJ为基准,可以求出需氢气的质量为:393.5 kJ·mol-1÷241.8 kJ·mol-1×2 g=3.25 g。
答案:B3.(对应考点二)H—H键能(断裂时吸收或生成时释放的能量)为436 kJ/mol,H—N键能为391 kJ/mol,根据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ΔH=-92.4 kJ/mol。
那么N≡N的键能是()A.431 kJ/mol B.946 kJ/molC.649 kJ/mol D.896 kJ/mol解析:设N≡N的键能为x kJ/mol,断裂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为:(x+3×436) kJ,形成新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6×391 kJ,那么6×391-(x+3×436)=92.4,解得x=946。
答案:B4.(对应考点一):2CO(g)+O2(g)===2CO2(g)ΔH=-566 kJ/mol,N2(g)+O2(g)===2NO(g)ΔH=+180 kJ/mol,那么2CO(g)+2NO(g)===N 2(g)+2CO 2(g)的ΔH 是()A .-386 kJ /molB .+386 kJ/molC .-746 kJ /molD .+746 kJ/mol解析:将第二个热化学方程式变形为2NO(g)===N 2(g)+O 2(g) ΔH =-180 kJ /mol ,然后和第一个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即可得到目标方程式,所以ΔH =-746 kJ/mol 。
《同步课堂》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四第一章第三节课下30分钟演练
一、选择题(此题包括7小题,每题3分,共21分)1.H 2(g)+Cl 2(g)===2HCl(g) ΔH =-184.6 kJ·mol -1,那么反响HCl(g)===1/2H 2(g)+1/2 Cl 2(g)的ΔH 为( )A .+184.6 kJ·mol -1B .-92.3 kJ·mol -1C .+92.3 kJD .+92.3 kJ·mol -1解析:互为逆反响的两个热化学方程式,ΔH 数值相等,符号相反;ΔH 的大小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应选D 。
答案:D2.:2SO 2(g)+O 2(g)2SO 3(g) ΔH =-196.6 kJ·mol -1,实验室测得4 mol SO 2发生上述化学反响时放出314.3 kJ 热量,SO 2的转化率最接近于( )A .40%B .50%C .80%D .90%解析:参加反响的SO 2为314.3 kJ ×2 mol 196.6 kJ =3.2 mol ,SO 2的转化率为3.2 mol 4 mol×100%=80%。
答案:C3.[双选题]25℃、101 kPa 条件下:①4Al(s)+3O 2(g)===2Al 2O 3(s) ΔH =-2 834.9 kJ/mol②4Al(s)+2O 3(g)===2Al 2O 3(s) ΔH =-3 119.1 kJ/mol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 .等质量的O 2比O 3的能量低,由O 2变O 3为放热反响B .等质量的O 2比O 3的能量低,由O 2变O 3为吸热反响C .O 3比O 2稳定,由O 2变O 3为放热反响D .O 2比O 3稳定,由O 2变O 3为吸热反响解析:第一个热化学方程式减去第二个热化学方程式得:3O 2(g)===2O 3(g) ΔH =284.2 kJ/mol>0,即O 2变为O 3为吸热反响,等质量的O 2比O 3的能量低,O 2比O 3稳定。
创新方案同步课堂(人教选修4)化学同步练习:第三章 第二节 第一课时 训练全程跟踪 Word版含解析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题5分,共40分)1.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 2O H++OH-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 w不变C.降温,使平衡左移,c(H+)减小,溶液呈碱性D.将水加热,K w增大,pH不变解析:A项中,稀氨水是弱碱溶液,加入后水溶液中的c(OH-)增大,平衡逆向移动;B项中,NaHSO4溶于水中电离使c(H+)增大,由于温度不变,故K w不变;C项中,降温,平衡左移,但酸碱性不变;D项中,升高温度,水的电离程度增大,K w变大,pH变小.答案:B2.(2010·汕头高二检测)下列溶液肯定显酸性的是()A.含H+的溶液B.能使酚酞显无色的溶液C.pH<7的溶液D.c(OH-)<c(H+)的溶液解析:任何水溶液中均含H+和OH-,使酚酞显无色的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中性或碱性.以纯水在100℃为例,K W=10-12,c(H+)=10-6 mol·L-1,pH =6,但溶液为中性,故pH<7的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中性或碱性.故选D.答案:D3.(2010·徐州检测)t℃时,水的离子积为K W,该温度下将a mol·L-1一元酸HA与b mol·L-1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要使混合液呈中性,必要的条件是() A.混合液中,c(H+)=K WB.混合液的pH=7C.a=bD.混合液中,c(B+)=c(A-)+c(OH-)解析:因溶液显中性,所以c(H+)=c(OH-),则K W=c(H+)·c(OH-)=c2(H+),c(H+)=K W,A正确;据pH与7的关系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其条件是25℃,B 错误;a=b时,HA与BOH恰好完全反应,但溶液不一定呈中性,C错误;因电荷守恒等式为c(H+)+c(B+)=c(A-)+c(OH-),所以D错误.答案:A4.现有常温时pH=1的某强酸溶液10 mL,下列操作能使溶液的pH变成2的是()A.加水稀释成100 mLB.加入10 mL的水进行稀释C.加入10 mL 0.01 mol/L的NaOH溶液D.加入10 mL 0.01 mol/L的HCl溶液解析:pH由1变为2,c(H+)降低10倍,B项变为12,C项c(H+)=0.045 mol/L,D项c(H+)=0.055 mol/L.答案:A5.下列四种溶液中,由水电离生成的氢离子浓度之比是()①pH=0的盐酸②0.1 mol/L的盐酸③0.01 mol/L的NaOH溶液④pH=14的NaOH溶液A.1∶10∶100∶1 B.1∶10-1∶10-12∶10-14C.14∶13∶12∶14 D.14∶13∶2∶1解析:此题未指明温度,则按25℃时计算,K w=1×10-14.酸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等于该溶液中的c(OH-),所以,①c(H+)=1 mol/L,由水电离出的c(H +)与溶液中c(OH-)相等,等于10-14 mol/L;②c(H+)=0.1 mol/ L,则由水电离出的c(H+)=10-13 mol/L;③碱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等于该溶液中的c(H+),所以,c(OH-)=0.01 mol/L,由水电离出的c(H+)=10-12 mol/L;④由水电离出的c(H+)=10-14mol/L.即四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之比为10-14∶10-13∶10-12∶10-14=1∶10∶100∶1.答案:A6.pH=5和pH=3的两种盐酸以1∶2体积比混合,该混合溶液的pH为() A.3.2 B.4.0C.4.2 D.5.0解析:设取pH=5和pH=3的两种盐酸分别为V L和2V L,pH=5的盐酸c(H +)=10-5 mol/L;pH=3的盐酸c(H+)=10-3 mol/L.则混合后,c(H+)混=10-5 mol/L×V L+10-3mol/L×2V LV L+2V L=6.7×10-4 mol/L;pH=-lg c(H+)=-lg(6.7×10-4)=4-0.8=3.2.答案:A7.室温时,下列混合溶液的pH一定小于7的是()A.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B.pH=3的盐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C.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D.pH=3的硫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解析:A项,氨水是弱碱,反应时氨水过量,反应后溶液显碱性,pH>7;B项,盐酸中c(H+)=1×10-3 mol/L,Ba(OH)2溶液中c(OH-)=1×10-3 mol/L,等体积混合时n(H+)=n(OH-),混合后溶液呈中性,pH=7;C项,醋酸是弱酸,反应时CH3COOH过量,反应后溶液显酸性,pH<7;D项同A项.答案:C8.(2010·东城月考)室温时,下列溶液混合后,pH大于7的是()A.0.1 mol·L-1的盐酸和pH=13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B.0.1 mol·L-1的NaHCO3溶液和pH=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C.pH=3的硫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D.pH=1的醋酸和0.1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解析:盐酸和氢氧化钡溶液都是强电解质溶液,二者混合后呈中性;NaHCO3+HCl===NaCl+CO2↑+H2O,故B项溶液显弱酸性;氨水是弱电解质,所以pH=3的硫酸与pH=11的氨水混合后,氨水过量,混合溶液的pH大于7;D项由于醋酸过量,混合后溶液呈酸性.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60分)9.(12分)已知95℃时水的离子积K w=1×10-12,25℃时K w=1×10-14,回答下列问题:(1)95℃时水的电离常数________(填“>”“=”或“<”) 25℃时水的电离常数.(2)95℃纯水中c(H+)________(填“>”、“=”或“<”)c(OH-).(3)95℃时向纯水中加入NaOH,c(OH-)=1×10-1 mol/L,此时pH=________.解析:(1)升温促进水的电离,故电离平衡常数增大.(2)升温虽促进水的电离,但仍呈中性,c(H+)=c(OH-).(3)c(H+)=K Wc(OH-)=1×10-121×10-1=1×10-11,pH=11.答案:(1)>(2)=(3)1110.(12分)有甲、乙两份等体积的浓度均为0.1 mol/L的氨水,pH为11.(1)甲用蒸馏水稀释100倍,则NH3·H2O的电离平衡将向______(选填“促进”或“抑制”)电离的方向移动,溶液的pH将为______(选填序号).A.9~11之间B.11C.12~13之间D.13(2)乙用0.1 mol/L的氯化铵溶液稀释100倍,稀释后的乙溶液与稀释后的甲溶液相比较,pH______(选填“甲大”“乙大”或“相等”),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解析:加水稀释会促进氨水的电离,但由于溶液体积增大,pH会减小;若用氯化铵溶液稀释,由于铵根离子浓度增大,会抑制氨水的电离,使得pH减小得更多.答案:(1)促进A(2)甲大由于c(NH+4)增大,抑制了氨水的电离,使得c(OH -)减小得更多11.(12分)(1)将pH =10和pH =12的NaOH 溶液以1∶2的体积比混合,则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 约为________.(2)0.2 mol/L NaHSO 4和0.1 mol/L BaCl 2溶液按等体积混合后,则溶液的pH 等于________.(3)用pH =4和pH =11的强酸和强碱混合,使pH =10,则两溶液的体积比为________.解析:欲求混合后溶液中的pH ,应先判断混合后溶液的酸碱性.若呈碱性,应先求溶液中c (OH -),再求c (H +),而后计算pH ;若呈酸性,可直接求出混合后c (H +),再计算pH.答案:(1)11.7 (2)1 (3)9∶212.(12分)在25℃时,有pH 为a 的HCl 溶液和pH 为b 的NaOH 溶液,取V a L 该HCl 溶液用该NaOH 溶液中和,需V b L NaOH 溶液,问:(1)若a +b =14,则V a ∶V b =____________.(2)若a +b =13,则V a ∶V b =______.(3)若a +b >14,则V a ∶V b =________,且V a ________V b (填“>”“<”或“=”).解析:强酸与强碱完全中和时,有n (H +)=n (OH -),即10-a V a =10b -14V b ,V a V b=10b -1410-a=10a +b -14.当a +b =14时,V a V b =100=1;当a +b =13时,V a V b =10-1=1/10;当a +b >14时,V a V b=10a +b -14>100=1,即V a >V b . 答案:(1)1 (2)110(3)10a +b -14 >13.(12分)实验表明,液体时纯硫酸的电离能力强于纯硝酸,纯硫酸的导电性强于纯水;又知液态电解质都能像水一样自身电离,而建立电离平衡(即像2H 2O H 3O ++OH -),且在一定温度下都有各自的离子积常数.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纯硫酸在液态时,自身电离的电离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它在25℃时的离子积常数K (H 2SO 4)比水的离子积常数K (H 2O)[K (H 2O)=c (H +)·c (OH -)]________(填“大”“小”或“相等”).(2)在纯硫酸与纯硝酸的液态混合物中,存在的阴离子主要是________;这是因为混合液中不但存在两种电离平衡(即H2SO4和HNO3各自的电离平衡,且硫酸的酸性强于硝酸),又在无水的条件下,混合酸中必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反应而造成的.解析:(1)根据H 2O自身电离:2H2O H3O++OH-,可写出H2SO4自身电离的方程式:2H 2SO4H3SO+4+HSO-4,因为纯H2SO4的导电能力大于纯水的导电能力,所以纯H2SO4比水更易电离,故K(H2SO4)=c(H3SO+4)·c(HSO-4)比K(H2O)=c(H+)·c(OH-)要大.(2)因为纯H2SO4的导电能力强于纯HNO3,说明H2SO4比HNO3更易电离,H2SO4中电离出的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更大,主要存在的阴离子应来源于H2SO4电离出的HSO-4;而且因为H2SO4的酸性强于HNO3,发生的反应就类似于强酸制弱酸,即H++HNO 3H2NO+3.答案:(1)2H 2SO4H3SO+4+HSO-4大(2)HSO-4H++HNO3H2NO+3。
创新方案同步课堂(人教选修4)化学同步练习:第一章第三节训练全程跟踪含解析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题5分,共40分)1.已知热化学方程式:H2O(g)===H2(g)+12O2(g)ΔH=+241.8 kJ/mol;H2(g)+12O2(g)===H2O(l)ΔH=-285.8 kJ/mol,当1 g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时,其热量变化是()A.吸热88 kJ B.吸热2.44 kJ C.放热44 kJ D.吸热44 kJ解析:把H2(g)+12O2(g)===H2O(l)ΔH=-285.8 kJ/mol改写为H2O(l)===H2(g)+12O2(g)ΔH=+285.8 kJ/mol,用此式减去另一热化学方程式得:H2O(l)===H2O(g)ΔH=+44 kJ/mol,则1 g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时吸收的热量为4418kJ=2.44 kJ.答案:B2.(2010·湛江高二检测)科学家发现,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该反应的热效应是相同的.已知在25℃,105 Pa时,石墨、一氧化碳的燃烧热分别是ΔH=-393.5 kJ/mol和ΔH=-283.0 kJ/mol,下列说法或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在相同条件下:2C(石墨)+O2(g)===2CO(g)ΔH=-110.5 kJ/mol B.1 mol石墨不完全燃烧,生成CO2和CO混合气体时,放热504.0 kJC.在相同条件下:C(石墨)+CO2(g)===2CO(g)ΔH=+172.5 kJ/mol D.若正丁烷的燃烧热大于异丁烷的燃烧热,则正丁烷比异丁烷稳定解析:根据题给数据及燃烧热的含义,则1 mol 石墨燃烧生成CO 的反应热为ΔH =-393.5 kJ /mol -(-283.0kJ/mol)=-110.5 kJ /mol ,而2 mol C 生成CO 对应的反应热为-221.0 kJ/mol ,A 项错误,1 mol 石墨燃烧生成CO 、CO 2混合气放出热量介于110.5 kJ 和393.5 kJ 之间,B 项错误,若C(石墨)+CO 2(g)===2CO(g)的反应热为283.0 kJ /mol -110.5 kJ/mol =172.5 kJ/mol ,C 项正确;1 mol 正丁烷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大于1 mol 异丁烷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则放出的热量越多越不稳定,因此异丁烷更稳定.D 错误.答案:C3.已知1 g 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 ,且氧气中1 mol O===O 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5 kJ ,水蒸气中1 mol H —O 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 ,则氢气中1 mol H —H 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A .920 kJB .557 kJC .437 kJD .188 kJ解析:1 g 氢气完全燃烧放出121 kJ 热量,则1 mol H 2完全燃烧放出242 kJ 的热量,即H 2(g)+12O 2(g)===H 2O(g) ΔH =-242 kJ/mol ,根据键能与反应关系可得,1 mol H —H 键断裂时,需要能量为:-242 kJ -12×495 kJ +2×463 kJ =436.5 kJ. 答案:C4.已知25℃、101 kPa 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石墨,s)+O 2(g)===CO 2(g) ΔH =-393.51 kJ/mol ①C(金刚石,s)+O 2(g)===CO 2(g) ΔH =-395.41 kJ/mol ②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B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C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D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解析:根据盖斯定律,将①式减去②式,得到下列热化学方程式:C(石墨,s)===C(金刚石,s) ΔH =+1.90 kJ/mol 说明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吸收的热量作为化学能的形式贮存在金刚石中,也就是等质量的金刚石具有的能量比石墨高,A选项正确.答案:A5.(2010·济源一中高二月考)已知CH4(g)+2O2(g)===CO2(g)+2H2O(g)ΔH=-Q1①2H2(g)+O2(g)===2H2O(g)ΔH=-Q2②H2O(g)===H2O(l)ΔH=-Q3③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CH4和H2的混合气体112 L(折合成标准状况下),经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常温,则放出的热量为()A.4Q1+0.5Q2B.4Q1+Q2+10Q3C.4Q1+2Q2D.4Q1+0.5Q2+9Q3解析:③×2+①得CH4(g)+2O2(g)===CO2(g)+2H2O(l)ΔH=-(Q1+2Q3),③×2+②得2H2(g)+O2(g)===2H2O(l)ΔH=-(Q2+2Q3).112 L混合气体中含CH4、H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 mol、1 mol,则该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常温放出的热量为:4×(Q1+2Q3)+12(Q2+2Q3)=4Q1+0.5Q2+9Q3.答案:D6.火箭发射时可用肼(N2H4)为燃料和NO2作氧化剂,这两者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已知:N2(g)+2O2(g)===2NO2(g)ΔH=+67.7 kJ/mol①N2H4(g)+O2(g)===N2(g)+2H2O(g)ΔH=-534 kJ/mol②则1摩尔气体肼和NO2完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A.100.3 kJ B.567.85 kJC.500.15 kJ D.601.7 kJ解析:反应②-反应①÷2得:N2H4(g)+NO2(g)===32N2(g)+2H2O(g)ΔH=-567.85 kJ/mol.答案:B7.(2009·海南高考)已知:Fe2O3(s)+32C(s)===32CO2(g)+2Fe(s)ΔH=+234.1kJ/mol;C(s)+O2(g)===CO2(g)ΔH=-393.5 kJ/mol;则2Fe(s)+3 2O2(g)===Fe2O3(s)的ΔH是() A.-824.4 kJ/mol B.-627.6 kJ/molC.-744.7 kJ/mol D.-169.4 kJ/mol解析:观察热化学方程式Fe2O3(s)+32C(s)===32CO2(g)+2Fe(s)ΔH1=+234.1kJ/mol①;C(s)+O2(g)===CO2(g)ΔH2=-393.5 kJ/mol②;②×32-①可得2Fe(s)+32O2(g)===Fe2O3(s),则ΔH=32ΔH2-ΔH1=-824.35 kJ/mol≈-824.4kJ/mol.答案:A8.(2010·天津滨海联考)在298 K、1.01×105 Pa下,将22 g CO2通入750 mL 1 mol/L 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放出x kJ 的热量.已知在该条件下,1 mol CO2通入1 L 2 mol/L 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放出y kJ的热量,则CO2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NaHCO3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O2(g)+NaOH(aq)===NaHCO3(aq)ΔH=-(2y-x) kJ/mol B.CO2(g)+NaOH(aq)===NaHCO3(aq)ΔH=-(2x-y) kJ/mol C.CO2(g)+NaOH(aq)===NaHCO3(aq)ΔH=-(4x-y) kJ/mol D.2CO2(g)+2NaOH(l)===2NaHCO3(l)ΔH=-(8x-2y) kJ/mol 解析:0.5 mol CO2与0.75 mol NaOH反应生成0.25 mol Na2CO3和0.25 mol NaHCO3,反应所放出的热量为x kJ,则生成1 mol Na2CO3和1 mol NaHCO3放出4x kJ的热量.写出对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CO2(g)+3NaOH(aq)===Na2CO3(aq)+NaHCO3(aq)+H2O(l)ΔH1=-4xkJ/mol.①由题意知:CO2(g)+2NaOH(aq)===Na2CO3(aq)+H2O(l)ΔH2=-y kJ/mol.②①-②得:CO2(g)+NaOH(aq)===NaHCO3(aq)ΔH3=ΔH1-ΔH2=-(4x-y) kJ/mol.D项中NaOH与NaHCO3的状态未标对.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60分)9.(8分)(2010·临沂质检)1836年,俄国化学家盖斯提出了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仅与反应物的最初状态及生成物的最终状态有关,而与中间步骤无关.按此规律结合下列热化学方程式回答问题.已知:①NH3(g)+HCl(g)===NH4Cl(s)ΔH=-176 kJ/mol②NH3(g)+H2O(l)===NH3·H2O(aq)ΔH=-35.1 kJ/mol③HCl(g)===HCl(aq)ΔH=-72.3 kJ/mol④NH3·H2O(aq)+HCl(aq)===NH4Cl(aq)+H2O(l)ΔH=-52.3 kJ/mol 则NH4Cl(s)===NH4Cl(aq)是________热反应,其反应热的热效应值是______kJ/mol.解析:设计如下过程NH3·H2O(aq)+HCl(aq) 则ΔH=176 kJ/mol-35.1 kJ/mol-72.3 kJ/mol-52.3 kJ/mol=16.3kJ/mol,所以为吸热反应.答案:吸ΔH=+16.3 kJ/mol10.(10分)(2010·临沂一中阶段检测)“嫦娥一号”登月成功,实现了中国人“奔月”的梦想.“嫦娥一号”使用的推进剂是液氢和液氧,这种推进剂的优点是相同质量时,氢气放出的热量多,产物为水,无污染.(1)下列是298 K时,氢气(H2)、碳(C)、辛烷(C8H18)、甲烷(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H2(g)+12O2(g)===H2O(l)ΔH=-285.8 kJ/molC(s)+O2(g)===CO2(g)ΔH=-393.5 kJ/molC8H18(l)+252O2(g)===8CO2(g)+9H2O(l)ΔH=-5 518 kJ/molCH4(g)+2O2(g)===CO2(g)+2H2O(l)ΔH=-890.3 kJ/mol相同质量的H2、C、C8H18、CH4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2)已知:H2(g)===H2(l)ΔH=-0.92 kJ/molO2(g)===O2(l)ΔH=-6.84 kJ/molH2O(l)===H2O(g)ΔH=+44.0 kJ/mol请写出液氢和液氧生成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解析:(1)根据各物质燃烧的燃烧热数据可计算出,等质量的H2、C、C8H18、CH4完全燃烧时H2放热最多.(2)由题意可知:H2(l)===H2(g)ΔH=+0.92 kJ/mol①12O2(l)===12O2(g)ΔH=+12×6.84 kJ/mol ②H2O(l)===H2O(g)ΔH=+44.0 kJ/mol ③H2(g)+12O2(g)=H2O(l)ΔH=-285.8 kJ/mol ④①+②+③+④可得H2(l)+12O2(l)===H2O(g)ΔH=(-285.8+0.92+12×6.84+44) kJ/mol=-237.46 kJ/mol答案:(1)H2(2)H2(l)+12O2(l)===H2O(g)ΔH=-237.46 kJ/mol11.(10分)(1)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化学键的键能是形成(或拆开)1 mol 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已知白磷和P4O6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现提供以下化学键的键能:E(P—P)=198 kJ/mol、E(P—O)=360 kJ/mol、E(O===O)=498 kJ/mol,则反应P4(白磷)+3O2===P4O6的ΔH为______________.(2)已知:CH4(g)+2O2(g)===CO2(g)+2H2O(g)ΔH=-Q1 kJ/mol,2H2(g)+O2(g)===2H2O(g)ΔH=-Q2 kJ/mol2H2(g)+O2(g)===2H2O(l)ΔH=-Q3 kJ/mol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 L(已折合成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常温,则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___kJ.解析:(1)ΔH=6E(P—P)+3E(O===O)-12E(P—O)=6×198 kJ/mol+3×498 kJ/mol-12×360 kJ/mol=-1 638 kJ/mol.(2)n(CH4)=0.5 mol×45=0.4 mol,n(H2)=0.5 mol×15=0.1 mol.0.4 mol CH4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0.4Q1 kJ,此时生成0.8 mol H2O(g).0.1 mol H2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0.05Q3 kJ,此时生成0.1 mol H2O(l).根据盖斯定律导出,H2O(g)===H2O(l)ΔH=Q2-Q32kJ/mol.0.8 mol H2O(g)转化为0.8 mol H2O(l)时放出的能量为:0.8 mol×(-Q2-Q32)kJ/mol=(0.4Q3-0.4Q2) kJ.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放出的总热量为:0.4Q1 kJ+0.05Q3 kJ+(0.4Q3-0.4Q2) kJ=(0.4Q1+0.45Q3-0.4Q2)kJ.答案:(1)-1 638 kJ/mol(2)0.4Q1+0.45Q3-0.4Q212.(16分)“嫦娥一号”登月成功,实现了中国人“奔月”的梦想.(1)发射“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火箭的第三级使用的推进剂是液氢和液氧,这种推进剂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两条)(2)下列是298 K时,氢气(H2)、碳(C)、辛烷(C8H18)、甲烷(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H2(g)+12O2(g)===H2O(l)ΔH=-285.8 kJ/molC(g)+O2(g)===CO2(g)ΔH=-393.5 kJ/molC8H18(l)+252O2(g)===8CO2(g)+9H2O(l)ΔH=-5 518 kJ/molCH4(g)+2O2(g)===CO2(g)+2H2O(l)ΔH=-890.3 kJ/mol相同质量的H2、C、C8H18、CH4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通过计算说明等质量的氢气和碳燃烧时产生热量的比是__________(保留1位小数).(3)如果此次“嫦娥一号”所携带的推进剂为45吨,液氢、液氧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气态水,总共释放能量________ kJ(保留3位有效数字).解析:(1)H2的密度小,相同质量的H2比其他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多,产物H2O不对大气造成污染.(2)根据各物质燃烧的燃烧热数据可算出,等质量的H2、C、C8H18、CH4完全燃烧时,H2放出热量最多.等质量的H2和C燃烧产生的热量比为:285.8∶(393.5×1 6)=4.4∶1.(3)设45吨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Q,则H2(l)+12O2(l)===H2O(g)ΔH=-237.46 kJ/mol18 g237.46 kJ45×106 g QQ=45×106 g×237.46 kJ18 g=5.94×108 kJ.答案:(1)相同质量时,氢气放出的热量多产物为水,无污染(其他合理答案均可)(2)H 2 4.4∶1 (3)5.94×10813.(16分)将煤转化为水煤气的主要化学反应为C(s)+H 2O(g)=====高温CO(g)+H 2(g);C(s)、CO(g)和H 2(g)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①C(s)+O 2(g)===CO 2(g) ΔH =-393.5 kJ/mol②H 2(g)+12O 2(g)===H 2O(g) ΔH =-242.0 kJ/mol ③CO(g)+12O 2(g)===CO 2(g) ΔH =-283.0 kJ/mol 请回答:(1)根据以上数据,写出C(s)与水蒸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较反应热数据可知,1 mol CO(g)和1 mol H 2(g)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和比1 mol C(s)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甲同学据此认为“煤转化为水煤气可以使煤燃烧放出更多的热量”;乙同学根据盖斯定律作出下列循环图:并据此认为“煤转化为水煤气再燃烧放出的热量与煤直接燃烧放出的热量相等”.请分析:甲、乙两同学观点正确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煤转化为水煤气作为燃料和煤直接燃烧相比有很多优点,请列举其中的两个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水煤气不仅是优良的气体燃料,也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CO 和H 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①甲醇②甲醛③甲酸④乙酸.试分析当CO和H2按1∶1的体积比混合反应,合成上述____________(填序号)物质时,可以满足“绿色化学”的要求,完全利用原料中的原子,实现零排放.解析:题目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盖斯定律的运用.根据盖斯定律可知“无论反应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的焓变是一样的”,因此得出1 mol 碳固体和水蒸气反应的焓变为131.5 kJ/mol;在煤转化为水煤气时需要吸收热量,因此乙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将煤转化为水煤气作为燃料,可以减少污染,使燃烧充分,且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在最后问题的回答中,“绿色化学”这一概念的理解较为重要,若要符合绿色化学的概念,则必须达到原料的充分利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答案:(1)C(s)+H2O(g)===CO(g)+H2(g)ΔH=+131.5 kJ/mol(2)乙甲同学忽略了煤转化为水煤气要吸收热量(或ΔH1=ΔH2+ΔH3且ΔH2>0)(3)①减少污染;②燃烧充分;③方便;④直接燃烧水煤气热量大(从中任选两点或其他合理答案均可)(4)②④。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同步课时练习及答案汇编(可编辑)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同步练习及单元测试目录第1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2节燃烧热能源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检测及试题解析第1章单元复习第1章单元测试第3节化学平衡第4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单元检测及试题解析第2章单元复习第2章单元测试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3章单元复习第3章单元测试第3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单元检测及试题解析第3章第1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第3章第2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3章第3节盐类的水解第3章第4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4章电化学基础单元检测及试题解析第4章第1节原电池第4章第2节化学电源第4章第3节电解池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综合检测高二化学选修4同步练习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一. 教学内容: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二. 重点、难点1. 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其微观原因;3. 正确认识、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三. 具体内容(一)绪言1. 选修4的基本结构和地位、与必修的关系2. 关于“化学暖炉”、“热敷袋”的构造和发热原理3. 举出人们利用化学反应的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变例子(二)焓变和反应热1. 为什么化学反应过程中会有能量的变化?2. 反应热的定义3. 反应热产生的原因4. 反应热的表示5. 有效碰撞6. 活化分子7. 活化能8. 催化剂(三)热化学方程式1. 定义2. 表示意义3. 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的区别4.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应注意的问题(四)实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典型例题】[例1 ] 已知在25℃、101kPa下,1g 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的热量。
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C8H18(l)+25/2O2(g)=8CO2(g)+9H2O(g) △H-48.40kJ?mol-1B. C8H18(l)+25/2O2(g)=8CO2(g)+9H2O(l) △H-5518kJ?mol-1C. C8H18(l)+25/2O2(g)=8CO2(g)+9H2O △H+5518kJ?mol-1D. C8H18(l)+25/2O2(g)=8CO2(g)+9H2O(l) △H-48.40kJ?mol-1答案:B解析:掌握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注意事项。
创新方案同步课堂(人教选修4)化学同步练习:第三章 第三节 第一课时 训练全程跟踪 Word版含解析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题5分,共4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CO-3在水溶液中只电离,不水解B.硝酸钠溶液水解之后呈中性C.可溶性的铝盐都能发生水解反应D.可溶性的钾盐都不发生水解反应解析:HCO-3在水溶液中既可水解,又可电离;NaNO3为强酸强碱盐,不水解;Al3+为弱碱阳离子,一定能发生水解;钾盐中K+不水解,但阴离子可能水解,如K2CO3.答案:C2.(2010·唐山模拟)常温时,纯水中由水电离出的c(H+)=a mol/L,pH=1的盐酸中由水电离的c(H+)=b mol/L,0.1 mol/L的盐酸与0.1 mol/L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由水电离的c(H+)=c mol/L,则a、b、c的关系正确的是() A.a>b=c B.c>a>bC.c>b>a D.b>c>a解析:盐酸溶液中HCl电离出的H+抑制H2O的电离,所以b<a;而盐酸和氨水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H4Cl,NH+4发生水解促进了H2O的电离,所以c>a,因此c>a>b,故选B.答案:B3.(2010·大连高二检测)将①H+、②Cl-、③Al3+、④K+、⑤S2-、⑥OH-、⑦NO-3、⑧NH+4分别加入H2O中,基本上不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是()A.①③⑤⑦⑧B.②④⑦C.①⑥D.②④⑥⑧解析:H+、OH-抑制水的电离,Al3+、S2-、NH+4能发生水解而促进水的电离,Cl-、K+、NO-3对水的电离无影响.答案:B4.NH4Cl溶于重水(D2O)后,产生的一水合氨和水合氢离子均正确的是() A.NH2D·H2O和D3O+B.NH3·D2O和HD2O+C.NH3·HDO和D3O+D.NH2D·HDO和H2DO+解析:NH4Cl水解的实质就是其电离出的NH+4与重水电离的OD-结合生成一水合氨,即D 2O D++OD-,NH+4+OD-NH3·HDO,D+与D2O结合生成D3O+.答案:C5.(2010·佛山期末)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碳酸的电离:H 2CO32H++HCO-3B.将金属钠加入水中:2Na+2H2O===2Na++2OH-+H2↑C.硫化钠水解:S2-+2H 2O H2S↑+2OH-D.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烧碱溶液:Al3++3OH-===Al(OH)3↓解析:A项为H 2CO3H++HCO-3,HCO-3H++CO2-3,C项为多元弱酸强碱盐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应分步书写S2-+H 2O HS-+OH-,HS-+H 2O H2S+OH-;D项由于加入过量烧碱,应生成NaAlO2.Al3++4OH-===AlO-2+2H2O.答案:B6.pH=4的醋酸和pH=4的氯化铵溶液相比,水的电离程度大的是() A.前者B.后者C.等于D.无法确定解析:醋酸抑制水的电离,而NH4Cl水解促进水的电离.答案:B7.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正盐NaX、NaY、NaZ的水溶液,其pH分别为8、9、10,则HX、HY、HZ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HX>HZ>HY B.HX>HY>HZC.HZ>HY>HX D.HY>HZ>HX解析:三种盐的阳离子都是Na+,当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溶液的pH分别为8、9、10,碱性逐渐增强,也就是X-、Y-、Z-的水解程度依次增大.因为越容易水解的弱酸根对应的酸的酸性越弱.因此三种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X、HY、HZ.答案:B8.(2010·烟台高二期末)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CN和NaClO相比,NaCN溶液的pH较大,则同温同体积同浓度的HCN和HClO说法正确的是()A.电离程度:HCN>HClOB.pH:HClO>HCNC.与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HClO>HCN D.酸根离子浓度:c(CN-)<c(ClO-)解析:NaCN和NaClO都为强碱弱酸盐,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时NaCN溶液的pH较大,说明CN-水解的程度大,因此HCN比HClO的酸性更弱,电离程度:HCN<HClO,A项错误.pH:HClO<HCN,B项错误.由于都是一元酸,与NaOH 完全反应时,消耗HClO和HCN的物质的量相同,C项错误.同浓度的HCN和HClO,酸性HCN<HClO,c(CN-)<c(ClO-),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60分)9.(11分)明矾水溶液呈______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苏打水溶液呈______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解析:明矾中Al3+水解显酸性,小苏打(NaHCO3)中的HCO-3水解显碱性.答案:酸Al3++3H 2O Al(OH)3+3H+碱HCO-3+H2O H2CO3+OH-10.(4分)常温下,0.1 mol/L的下列五种溶液,其pH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①NaHCO3②NaClO③NH4Cl④NaCl⑤CH3COONa解析:是先按酸性、中性、碱性分类,再按电离和水解规律排序.主要规律有:①pH的一般顺序是:二元强碱>一元强碱>弱碱>强碱弱酸盐>中性溶液>强酸弱碱盐>弱酸>一元强酸>二元强酸.②盐对应的酸(碱)越弱,则水解程度越大,碱(酸)性越强.注意H2CO3对应的盐是NaHCO3,HCO-3作为酸对应的盐是Na2CO3.答案:②>①>⑤>④>③11.(15分)(2010·青岛期末)水解反应是广泛存在的一类反应,盐的水解即为一例.越弱越水解是盐水解的重要规律,如NaCl不水解,MgCl2水解,而同浓度的AlCl3水解程度比MgCl2高.从同周期中元素金属性递变规律看H4SiO4的碱性更弱,因而SiCl4水解更完全.(1)请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①SiCl4水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PCl5水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Mg3N2及CaC2与水反应也可看做水解,注意以下规律(未配平):Mg3N2+H2O―→Mg(OH)2↓+NH3↑;CaC2+H2O―→Ca(OH)2+C2H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①Ca3P2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MgC2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Al4C3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根据盐类水解知,物质发生水解时,其显正电的部分与H2O电离出的OH-结合,其显负电的部分与H2O电离出的H+结合,据此可写出相应水解反应方程式.答案:(1)①SiCl4+4H2O===H4SiO4+4HCl②PCl5+4H2O===H3PO4+5HCl(2)①Ca3P2+6H2O===3Ca(OH)2+2PH3②MgC2+2H2O===Mg(OH)2↓+C2H2↑③Al4C3+12H2O===4Al(OH)3↓+3CH4↑12.(15分)(1)室温下pH=9的NaOH溶液和pH=9的CH3COONa溶液,设由水电离产生的OH-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A和B,则A和B的关系为________.(2)在纯碱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若在该溶液中再滴入过量的BaCl2溶液,所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3)对于盐A m B n的溶液:①若为强酸弱碱盐,其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②若为弱酸强碱盐,其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水的电离平衡为H2++OH-.在NaOH溶液中,由于加入了OH-,水的电离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H+)减小;在pH=9的NaOH溶液中,c水(H+)=10-9 mol/L,其H+全部是水电离产生出来的;因为c水(H+)=c水(OH-),即c(A)=10-9 mol/L.在CH3COONa溶液中,由于CH3COO-离子结合了水中的H+,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H-)增大;在pH=9的CH3COONa溶液中c(OH-)=1×10-5 mol/L,其OH-全部是水电离产生的,即c(B)=10-5 mol/L,所以,c(A)∶c(B)=10-9 mol/L∶10-5 mol/L=10-4∶1.(3)正确地表示A n+、B m-符号及B m-水解产物HB(m-1)-至关重要.答案:(1)A∶B=10-4∶1(2)产生白色沉淀,且红色褪去在纯碱溶液中CO2-3水解:CO2-3+H 2O HCO-3+OH-,加入BaCl2后Ba2++CO2-3===BaCO3↓(白色),由于CO2-3的浓度减小,水解平衡左移,OH-浓度减小,酚酞褪色(3)①A n++n H 2O A(OH)n+n H+②B m-+H 2O HB(m-1)-+OH-13.(15分)(1)BiCl3的水解产物中有BiOCl生成.①写出BiCl3水解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医药上将BiOCl称为次氯酸铋,该名称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③如何配制BiCl3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2)将pH=2的某酸H n A与pH=12的某碱B(OH)m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8.①若生成的盐中只有一种离子水解,该离子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②简述该混合液呈碱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解析:(1)因为BiCl 3+H2O BiOCl+2HCl,所以在配制BiCl3溶液时防止其水解的方法是将BiCl3溶解在少量浓盐酸中,然后加水稀释.因为在BiO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而在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故将BiOCl称为氯酸铋不正确.(2)因为酸的pH与碱的pH之和等于14,等体积混合后pH=8>7,说明碱为弱碱,B m+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是:B m++m H 2O B(OH)m+m H+.H n A与B(OH)m等体积混合后,已电离的H+与OH-完全中和,弱碱继续电离产生OH-,溶液显碱性.答案:(1)①BiCl 3+H2O BiOCl+2HCl②不正确③将适量的BiCl3固体溶于少量浓盐酸,再加水稀释(2)①B m++m H 2O B(OH)m+m H+②等体积混合时,酸中的H+与碱中的OH-完全中和,pH=8说明碱为弱碱,发生反应H++OH-===H2O后,碱继续电离出OH-,使溶液显碱性。
创新方案同步课堂(人教选修4)化学同步练习:第四章第一节训练全程跟踪含解析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题5分,共40分)1.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在产生电流时,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Fe 是负极,C 是正极B .负极反应式为:Fe -3e -===Fe 3+C .内电路中阴离子移向FeCl 2溶液D .电流由石墨电极流向Fe 电极解析:在负极Fe 失去电子生成Fe 2+而不是Fe 3+.答案:B2.理论上不.能设计为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 ) A .CH 4(g)+2O 2(g)=====点燃CO 2(g)+2H 2O(l) ΔH <0B .HNO 3(aq)+NaOH(aq)===NaNO 3(aq)+H 2O(aq) ΔH <0C .2H 2(g)+O 2(g)=====点燃2H 2O(l) ΔH <0D .2FeCl 3(l)+Fe(s)===3FeCl 2(l) ΔH <0解析:原电池反应均是氧化还原反应,A 、C 、D 均属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而B 是非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答案:B3.(2010·黔西南模拟)右图中,两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a 极:Cu 2++2e -===Cub 极:Fe -2e -===Fe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装置为原电池B .a 极上发生还原反应C .电子由b →aD .该过程中能量的转换一定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解析:该装置为原电池,a 极发生还原反应,b 极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由负极(b)流出经导线流向正极(a),该过程中能量由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热能,甚至是光能.答案:D4.(2010·新课标全国卷)根据右图,可判断出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A.2Ag(s)+Cd2+(aq)===2Ag+(aq)+Cd(s)B.Co2+(aq)+Cd(s)===Co(s)+Cd2+(aq)C.2Ag+(aq)+Cd(s)===2Ag(s)+Cd2+(aq)D.2Ag+(aq)+Co(s)===2Ag(s)+Co2+(aq)解析: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及其运用,意在考查考生对原电池装置的判断和总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从两个原电池的电极可以判断出三种金属的活泼性关系为:Cd>Co>Ag,则氧化性关系为:Cd2+<Co2+<Ag+,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知A项错误.答案:A5.(2010·华师大一附中月考)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极附近的SO2-4浓度逐渐增大B.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C.正极有O2逸出D.铜片上有H2逸出解析:A项正极的电极反应为2H++2e-===H2↑.SO2-4向负极移动,正极附近SO2-4的浓度并不增大;B项电子应从锌片(负极)经导线流向铜片(正极);C项正极上有H2逸出.答案:D6.M、N、P、E四种金属,①M+N2+===N+M2+②M、P用导线连接放入硫酸氢钠溶液中,M表面有大量气泡③N、E用导线连接放入E的硫酸溶液中,电极反应为E2++2e-===E,N-2e-===N2+.四种金属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PMNE B.ENMPC.PNME D.EPMN解析:由①知,活泼性M>N,M、P导线连接接入硫酸氢钠溶液中,M冒气泡,构成原电池正极,故P>M;N、E构成的原电池N作负极,故活泼性N>E.答案:A7.(2010·南京检测)某原电池的离子方程式是Zn+Cu2+===Zn2++Cu,该原电池正确的组成是()解析:根据原电池反应可知,负极为Zn,电解质溶液含Cu2+.答案:C8.(2010·荆州期末)水泥在固化过程中自由水分子减少并形成碱性溶液.根据这一物理化学特点,科学家发明了电动势法测水泥的初凝时间.此法的原理如图所示,反应的总方程式为:2Cu+Ag2O===Cu2O+2Ag.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工业上以黏土、石灰石和石英为主要原料来制造普通水泥B.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u+2OH--2e-===Cu2O+H2OC.测量原理示意图中,电流方向从Cu经过导线流向Ag2OD.电池工作时,溶液中OH-向正极移动解析:制造普通水泥的主要原料为黏土、石灰石(石膏),A错误;由反应的总方程式可判断Cu为负极、AgO为正极,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u+2OH--2e-===Cu2O+H2O,电流方向从Ag2O经过导线流向Cu,B正确、C错误;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D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60分)9.(12分)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Cu(s)===Cu2+(aq)+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电极X的材料是______;电解质溶液Y是______;(2)银电极为电池的______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X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______电极流向______电极.解析:由题给反应可知以下信息:则X为Cu,Y为AgNO3溶液.答案:(1)Cu AgNO3溶液(2)正Ag++e-===Ag Cu-2e-===Cu2+(3)铜银10.(12分)(2010·济源一中月考)由A、B、C、D四种金属按下表中装置图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甲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装置乙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装置丙中溶液的pH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四种金属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甲、乙、丙均为原电池装置.依据原电池原理,甲中A不断溶解,则A 为负极、B为正极,活泼性A>B;乙中C极增重,即析出Cu,则B为负极,活泼性B>C;丙中A上有气体即有H2产生,则A为正极,活泼性D>A,随着H+的消耗,pH变大.答案:(1)A-2e-===A2+(2)Cu2++2e-===Cu(3)变大(4)D>A>B>C11.(8分)如图所示的装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铁圈和银圈的连接处吊着一根绝缘的细丝,使之平衡.小心地从烧杯中央滴入CuSO4溶液.(1)片刻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指悬吊的金属圈)________.A.铁圈和银圈左右摇摆不定B.铁圈和银圈仍保持平衡状态不变C.铁圈向下倾斜,银圈向上倾斜D.银圈向下倾斜,铁圈向上倾斜(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解析:铁、银、硫酸铜溶液构成原电池,根据原电池原理作出判断.答案:(1)D(2)形成原电池,铁作负极而溶解:Fe-2e-===Fe2+,质量减轻.银作正极,银圈上析出铜:Cu2++2e-===Cu,质量增加12.(16分)(2010·大连质检)某高二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索铝电极在原电池中的作用,设计并进行了以下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试根据下表中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1、2中Al所作的电极是否相同?________(填“是”或“否”)(2)实验3中的电极反应式为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电池总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3)实验4中Al作________极,其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电极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4)解释实验5中电流计指针偏向Al的原因.(5)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在原电池中金属铝作正极还是作负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解析:一般情况下,较活泼的金属作原电池的负极,根据实验1、2的结果,可得出1中Al作正极,2中Al作负极,但在NaOH溶液中Al反应、Mg不反应,Al作负极,在浓硝酸中由于Al发生钝化,Zn作负极.答案:(1)否(2)Al-3e-===Al3+2H++2e-===H2↑2Al+6H+===2Al3++3H2↑(3)负Al+4OH--3e-===AlO-2+2H2O因为Al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Mg不反应(4)实验5中由于Al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所以Zn为负极(5)与另一电极材料的活泼性、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以及电解质溶液的氧化性强弱等因素有关13.(12分)已知反应AsO3-4+2I-+2H+AsO3-3+I2+H2O是可逆反应.设计如图装置(盐桥中的阴、阳离子可以自由移动,盐桥在原电池中不参与反应,只起导体作用),进行下述操作:(Ⅰ)向B烧杯中逐滴加入浓盐酸,发现微安表指针偏转;(Ⅱ)若改往B烧杯中滴加40%NaOH溶液,发现微安表指针向前述相反方向偏转.(1)两次操作过程中指针偏转方向为什么会相反?试用电极反应和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解释此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2)(Ⅰ)操作过程中C1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3)(Ⅱ)操作过程中C2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解析:该电池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当向B烧杯中加入浓盐酸时,c(H+)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此时I-被氧化,C1为负极,C2为正极,A烧杯中的电极反应为2I --2e-===I2,B烧杯中的电极反应为2H++AsO3-4+2e-===AsO3-3+H2O.当向B 烧杯中加NaOH溶液时,c(H+)降低,平衡逆向移动,此时C2为负极,C1为正极,与操作中电极相反故指针偏转方向相反.答案:(1)操作(Ⅰ)化学平衡正向移动,故C1为负极,C2为正极;操作(Ⅱ)化学平衡逆向移动,C2为负极,C1为正极(2)2I--2e-===I2(3)AsO3-3+2OH--2e-===AsO3-4+H2O。
创新方案同步课堂(人教选修4)化学同步练习:第三章 章末质量检测 含解析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1.已知次氯酸是比碳酸还弱的酸,氯水中存在平衡Cl 2+H2O HCl+HClO,HClO H++ClO-。
达平衡后,要使HClO浓度增大,可加入()A.H2S B.Na2CO3C.盐酸D.NaOH解析:A项,加入H2S会与Cl2反应,HClO浓度减小;B 项加入Na2CO3会与盐酸反应,使平衡右移,使HClO浓度增大,由于HClO比碳酸弱,故Na2CO3不与HClO反应;C项,加入盐酸使电离平衡向左移动,HClO浓度减小;D项,加入NaOH,HClO浓度减小.答案:B2.喷墨打印机墨汁的pH为7.5~9.0.当墨汁喷在纸上时,与酸性物质作用生成不溶于水的固体.由此可知()①墨汁偏碱性②墨汁偏酸性③纸张偏酸性④纸张偏碱性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解析:常温下pH>7的液体呈碱性,碱性墨汁喷到纸上,生成不溶于水的固体,由题意可知,纸张偏酸性.答案:A3.在25℃时,用蒸馏水稀释1 mol/L氨水至0.01 mol/L,随溶液的稀释,下列各项中始终保持增大趋势的是()A。
错误!B.c(H+)·c(OH-)C。
错误!D.c(OH-)解析:随着氨水的稀释,n(NH错误!)、n(OH-)增大,n(NH3·H2O)减小,对于A、C选项,因体积相同,则错误!增大,错误!减小.B项,c(H+)·c(OH-)保持不变,D项氨水稀释时c(OH-)减小.答案:A4.有①、②、③三瓶体积相等,浓度都是1 mol/L的HCl溶液,将①加热蒸发至体积减小一半;在②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加入后溶液仍呈强酸性);③不作改变.然后以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溶液滴定上述三种溶液,所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 )A.①=③>② B.③>②>①C.③=②>① D.①=②=③解析:③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①蒸发过程中HCl 挥发一部分,②虽一部分转化为CH3COOH,但最终还要转化为CH3COONa,因此②③不变,①变小.答案:C5.(2010·烟台高二期末)相同体积的pH=3的强酸溶液和弱酸溶液分别跟足量的镁完全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弱酸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B.强酸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C.两者产生等量的氢气D.无法比较两者产生氢气的量解析:pH都等于3的强酸与弱酸溶液c(H+)相同,因弱酸部分电离,而强酸完全电离,所以等体积时n(弱酸)>n(强酸),与足量Mg反应时弱酸溶液产生的氢气较多.答案:A6.(2010·天津高考)下列液体均处于25℃,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某物质的溶液pH<7,则该物质一定是酸或强酸弱碱盐B.pH=4。
创新方案同步课堂(人教选修4)化学同步练习:第三章 第三节 第一课时 训练全程跟踪 Word版含解析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题5分,共4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CO-3在水溶液中只电离,不水解B.硝酸钠溶液水解之后呈中性C.可溶性的铝盐都能发生水解反应D.可溶性的钾盐都不发生水解反应解析:HCO-3在水溶液中既可水解,又可电离;NaNO3为强酸强碱盐,不水解;Al3+为弱碱阳离子,一定能发生水解;钾盐中K+不水解,但阴离子可能水解,如K2CO3.答案:C2.(2010·唐山模拟)常温时,纯水中由水电离出的c(H+)=a mol/L,pH=1的盐酸中由水电离的c(H+)=b mol/L,0.1 mol/L的盐酸与0.1 mol/L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由水电离的c(H+)=c mol/L,则a、b、c的关系正确的是() A.a>b=c B.c>a>bC.c>b>a D.b>c>a解析:盐酸溶液中HCl电离出的H+抑制H2O的电离,所以b<a;而盐酸和氨水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H4Cl,NH+4发生水解促进了H2O的电离,所以c>a,因此c>a>b,故选B.答案:B3.(2010·大连高二检测)将①H+、②Cl-、③Al3+、④K+、⑤S2-、⑥OH-、⑦NO-3、⑧NH+4分别加入H2O中,基本上不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是()A.①③⑤⑦⑧B.②④⑦C.①⑥D.②④⑥⑧解析:H+、OH-抑制水的电离,Al3+、S2-、NH+4能发生水解而促进水的电离,Cl-、K+、NO-3对水的电离无影响.答案:B4.NH4Cl溶于重水(D2O)后,产生的一水合氨和水合氢离子均正确的是() A.NH2D·H2O和D3O+B.NH3·D2O和HD2O+C.NH3·HDO和D3O+D.NH2D·HDO和H2DO+解析:NH4Cl水解的实质就是其电离出的NH+4与重水电离的OD-结合生成一水合氨,即D 2O D++OD-,NH+4+OD-NH3·HDO,D+与D2O结合生成D3O+.答案:C5.(2010·佛山期末)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碳酸的电离:H 2CO32H++HCO-3B.将金属钠加入水中:2Na+2H2O===2Na++2OH-+H2↑C.硫化钠水解:S2-+2H 2O H2S↑+2OH-D.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烧碱溶液:Al3++3OH-===Al(OH)3↓解析:A项为H 2CO3H++HCO-3,HCO-3H++CO2-3,C项为多元弱酸强碱盐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应分步书写S2-+H 2O HS-+OH-,HS-+H 2O H2S+OH-;D项由于加入过量烧碱,应生成NaAlO2.Al3++4OH-===AlO-2+2H2O.答案:B6.pH=4的醋酸和pH=4的氯化铵溶液相比,水的电离程度大的是() A.前者B.后者C.等于D.无法确定解析:醋酸抑制水的电离,而NH4Cl水解促进水的电离.答案:B7.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正盐NaX、NaY、NaZ的水溶液,其pH分别为8、9、10,则HX、HY、HZ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HX>HZ>HY B.HX>HY>HZC.HZ>HY>HX D.HY>HZ>HX解析:三种盐的阳离子都是Na+,当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溶液的pH分别为8、9、10,碱性逐渐增强,也就是X-、Y-、Z-的水解程度依次增大.因为越容易水解的弱酸根对应的酸的酸性越弱.因此三种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X、HY、HZ.答案:B8.(2010·烟台高二期末)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CN和NaClO相比,NaCN溶液的pH较大,则同温同体积同浓度的HCN和HClO说法正确的是()A.电离程度:HCN>HClOB.pH:HClO>HCNC.与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HClO>HCN D.酸根离子浓度:c(CN-)<c(ClO-)解析:NaCN和NaClO都为强碱弱酸盐,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时NaCN溶液的pH较大,说明CN-水解的程度大,因此HCN比HClO的酸性更弱,电离程度:HCN<HClO,A项错误.pH:HClO<HCN,B项错误.由于都是一元酸,与NaOH 完全反应时,消耗HClO和HCN的物质的量相同,C项错误.同浓度的HCN和HClO,酸性HCN<HClO,c(CN-)<c(ClO-),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60分)9.(11分)明矾水溶液呈______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苏打水溶液呈______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解析:明矾中Al3+水解显酸性,小苏打(NaHCO3)中的HCO-3水解显碱性.答案:酸Al3++3H 2O Al(OH)3+3H+碱HCO-3+H2O H2CO3+OH-10.(4分)常温下,0.1 mol/L的下列五种溶液,其pH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①NaHCO3②NaClO③NH4Cl④NaCl⑤CH3COONa解析:是先按酸性、中性、碱性分类,再按电离和水解规律排序.主要规律有:①pH的一般顺序是:二元强碱>一元强碱>弱碱>强碱弱酸盐>中性溶液>强酸弱碱盐>弱酸>一元强酸>二元强酸.②盐对应的酸(碱)越弱,则水解程度越大,碱(酸)性越强.注意H2CO3对应的盐是NaHCO3,HCO-3作为酸对应的盐是Na2CO3.答案:②>①>⑤>④>③11.(15分)(2010·青岛期末)水解反应是广泛存在的一类反应,盐的水解即为一例.越弱越水解是盐水解的重要规律,如NaCl不水解,MgCl2水解,而同浓度的AlCl3水解程度比MgCl2高.从同周期中元素金属性递变规律看H4SiO4的碱性更弱,因而SiCl4水解更完全.(1)请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①SiCl4水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PCl5水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Mg3N2及CaC2与水反应也可看做水解,注意以下规律(未配平):Mg3N2+H2O―→Mg(OH)2↓+NH3↑;CaC2+H2O―→Ca(OH)2+C2H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①Ca3P2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MgC2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Al4C3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根据盐类水解知,物质发生水解时,其显正电的部分与H2O电离出的OH-结合,其显负电的部分与H2O电离出的H+结合,据此可写出相应水解反应方程式.答案:(1)①SiCl4+4H2O===H4SiO4+4HCl②PCl5+4H2O===H3PO4+5HCl(2)①Ca3P2+6H2O===3Ca(OH)2+2PH3②MgC2+2H2O===Mg(OH)2↓+C2H2↑③Al4C3+12H2O===4Al(OH)3↓+3CH4↑12.(15分)(1)室温下pH=9的NaOH溶液和pH=9的CH3COONa溶液,设由水电离产生的OH-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A和B,则A和B的关系为________.(2)在纯碱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若在该溶液中再滴入过量的BaCl2溶液,所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3)对于盐A m B n的溶液:①若为强酸弱碱盐,其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②若为弱酸强碱盐,其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水的电离平衡为H2++OH-.在NaOH溶液中,由于加入了OH-,水的电离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H+)减小;在pH=9的NaOH溶液中,c水(H+)=10-9 mol/L,其H+全部是水电离产生出来的;因为c水(H+)=c水(OH-),即c(A)=10-9 mol/L.在CH3COONa溶液中,由于CH3COO-离子结合了水中的H+,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H-)增大;在pH=9的CH3COONa溶液中c(OH-)=1×10-5 mol/L,其OH-全部是水电离产生的,即c(B)=10-5 mol/L,所以,c(A)∶c(B)=10-9 mol/L∶10-5 mol/L=10-4∶1.(3)正确地表示A n+、B m-符号及B m-水解产物HB(m-1)-至关重要.答案:(1)A∶B=10-4∶1(2)产生白色沉淀,且红色褪去在纯碱溶液中CO2-3水解:CO2-3+H 2O HCO-3+OH-,加入BaCl2后Ba2++CO2-3===BaCO3↓(白色),由于CO2-3的浓度减小,水解平衡左移,OH-浓度减小,酚酞褪色(3)①A n++n H 2O A(OH)n+n H+②B m-+H 2O HB(m-1)-+OH-13.(15分)(1)BiCl3的水解产物中有BiOCl生成.①写出BiCl3水解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医药上将BiOCl称为次氯酸铋,该名称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③如何配制BiCl3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2)将pH=2的某酸H n A与pH=12的某碱B(OH)m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8.①若生成的盐中只有一种离子水解,该离子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②简述该混合液呈碱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解析:(1)因为BiCl 3+H2O BiOCl+2HCl,所以在配制BiCl3溶液时防止其水解的方法是将BiCl3溶解在少量浓盐酸中,然后加水稀释.因为在BiO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而在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故将BiOCl称为氯酸铋不正确.(2)因为酸的pH与碱的pH之和等于14,等体积混合后pH=8>7,说明碱为弱碱,B m+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是:B m++m H 2O B(OH)m+m H+.H n A与B(OH)m等体积混合后,已电离的H+与OH-完全中和,弱碱继续电离产生OH-,溶液显碱性.答案:(1)①BiCl 3+H2O BiOCl+2HCl②不正确③将适量的BiCl3固体溶于少量浓盐酸,再加水稀释(2)①B m++m H 2O B(OH)m+m H+②等体积混合时,酸中的H+与碱中的OH-完全中和,pH=8说明碱为弱碱,发生反应H++OH-===H2O后,碱继续电离出OH-,使溶液显碱性。
创新方案同步课堂(人教选修4)化学同步练习:第四章 第三节 第一课时 训练全程跟踪 Word版含解析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题5分,共40分)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电解池阳极上发生还原反应B .电解池中阴离子向阴极移动C .电解池中电极材料本身一定参加电极反应D .电解池中电子从电源的负极沿导线流向电解池的阴极解析:电解池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电解池中阴离子向阳极定向移动;电极材料本身不一定参加反应,如活性电极作阳极发生反应,而惰性电极不参加反应.答案:D2.将两个石墨棒与直流电源的两极相连,并插入氯化铜溶液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两个电极上都有无色气体产生B .与电源正极连接的一极上有气体产生C .在阳极的石墨棒上有紫红色的金属析出D .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浓度越来越大解析:电解CuCl 2溶液时,阳极反应:2Cl --2e -===Cl 2↑,阴极反应:Cu 2++2e -===Cu ,总反应式为:CuCl 2=====电解Cu +Cl 2↑.阳极有气体产生,阴极上析出紫红色固体,溶液浓度不断减小.答案:B3.(2010·阳信高二月考)用铂电极电解下列溶液时,阴极和阳极上的主要产物分别为H 2和O 2的是( )A .稀NaOH 溶液B .HCl 溶液C .酸性MgSO 4溶液D .酸性AgNO 3溶液 解析:电解可溶性强碱(如NaOH)和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如MgSO 4)均是电解H 2O ,阴极和阳极产物分别为H 2和O 2,A 、C 正确;电解HCl 溶液,产物分别为H 2和Cl 2,B 错误;电解酸性AgNO 3溶液,产物分别为Ag 、O 2和HNO 3,D 错误.答案:AC4.(2010·天津塘沽期末)某学生设计了一个“黑笔写红字”的趣味实验.如图所示,滤纸先用氯化钠、无色酚酞的混合液浸湿,然后平铺在一块铂片上,接通电源后,用铅笔在滤纸上写字,会出现红色字迹.据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铅笔端作阳极,发生还原反应B.铂片端作阴极,发生氧化反应C.铅笔端有少量的氯气产生D.a点是负极,b点是正极解析:该装置用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钠、无色酚酞的混合液,若用铅笔写出红字,则a点是负极,铅笔为阴极,电解一段时间后,阴极区域显碱性,呈红色.答案:D5.电解某溶液时,某一电极上有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下列有关此电解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产生这种气体的电极一定是阳极B.若另一极上也有气体产生一定是氢气C.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的电极反应是氧化反应D.不能判断是哪一极解析:阴极只可能产生氢气这一种气体,所以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电极一定是阳极,此气体是氧化反应产物.答案:D6.如下图所示,X、Y分别是直流电源的两极,通电后发现a极板增重,b极板有无色无味气体放出,符合这一情况的是()解析:a 极质量增加,必定是金属在a 极析出,a 极一定是阴极.B 选项Z 溶液为NaOH ,无金属析出,被排除.又因为b 极有无色无味气体生成,只能是O 2,而D 选项电解CuCl 2溶液,阳极要析出Cl 2,D 选项被排除.在A 、C 选项中,根据电极名称,X 应当作为电源的负极.答案:A7.某电解池内盛有CuSO 4溶液,插入两根电极,接通直流电源后,欲达到如下要求:①阳极质量不变;②阴极质量增加;③电解液pH 减小,则应选用的电极是( )A .阴阳两极都用石墨B .铜作阳极,铁作阴极C .铁作阳极,铜作阴极D .铂作阳极,铜作阴极解析:解答该题的关键是选择阳极材料,因为阳极质量不变,则阳极应为惰性电极;阴极在电解过程中不放电,惰性电极、活性电极都可以.答案:AD8.(2009·安徽高考)Cu 2O 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 2O 的电解池示意图如右图所示,电解总反应为:2Cu +H 2O=====通电Cu 2O +H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B .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C .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D .当有0.1 mol 电子转移时,有0.1 mol Cu 2O 生成解析:从反应中得知Cu 在通电时失电子在阳极放电,发生氧化反应,另一电极(石墨)作阴极,发生还原反应,2H 2O +2e -―→H 2↑+2OH -,相应的Cu ――→-e -12Cu 2O ,转移0.1 mol 电子生成0.05 mol Cu 2O ,故B 、C 、D 项错.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60分)9.(12分)如图为以惰性电极进行电解的串联电解装置图写出A、B、C、D各电极上的电极方程式.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解析:由图可知:B、D两极为阳极,A、C两极为阴极,然后根据电解的原理即可写出电极反应式.答案:Cu2++2e-===Cu2Cl--2e-===Cl2↑Ag++e-===Ag4OH--4e-===2H2O+O2↑10.(9分)从H+、Cu2+、Na+、SO2-4、Cl-五种离子中选取某些离子恰当地组成电解质,按下列要求电解.(1)以碳棒为电极,使电解质质量减少,水量不变进行电解则采用的电解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2)以碳棒为电极,使电解质质量不变,水量减少进行电解,则采用的电解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3)以碳棒为阳极,铁棒为阴极,使电解质和水量减少进行电解,则采用的电解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解析:首先把阴、阳离子两两组合成物质,根据离子放电顺序判断(1)为分解电解质型;(2)为电解水型;(3)为放氧生酸型和放氢生碱型.答案:(1)HCl、CuCl2(2)H2SO4、Na2SO4、NaHSO4(3)CuSO4、NaCl11.(12分)如图是两种溶液进行电解的装置.电极A是由金属M制成的,M 的硝酸盐的化学式为M(NO3)2,B、C、D都是铂电极,P、Q是电池的两极,电路接通后,试回答下列问题:(1)电极B上金属M沉淀出来: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同时电极C产生________,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电极D产生________,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电池中P是________极,Q是________极.(3)A极上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解析:电极B上金属M沉淀出来说明B是阴极,A是阳极,而乙池中电极C 是阳极,D是阴极;对应的电极P是正极,电极Q是负极;而乙中的电解质溶液为硫酸钠溶液,所以在C电极上有氧气产生,D电极上有氢气产生.答案:(1)M2++2e-===M氧气4OH--4e-===2H2O+O2↑氢气2H++2e-===H2↑(2)正负(3)M-2e-===M2+12.(12分)如下图装置中,a、b都是惰性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a极附近溶液呈红色.(1)电源的负极是________,B中的阳极是________.(2)电极质量增加的是________,A溶液的pH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B装置用U形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题给装置是电解装置,根据现象推断,a、b为惰性电极,a附近溶液显红色,即a附近溶液呈碱性.析出H2,发生还原反应,是阴极.故电源X是负极,Y 是正极.在A 装置中,铂极是阴极,铜极是阳极,阳极是Cu ,活性电极本身放电,阴极是Cu 2+放电,即阳极:Cu -2e -===Cu 2+(氧化反应),阴极:Cu 2++2e -===Cu(还原反应),故A 装置是典型的电镀装置,pH 无变化,各离子浓度也无变化.B 用U 形管是为了让H 2和Cl 2分开,防止爆炸.电解方程式:2NaCl +2H 2O=====电解+Cl 2↑阳极.答案:(1)X b (2)Pt 不变 (3)防止H 2、Cl 2混合后发生爆炸13.(15分)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右图表示一个电解池,装有电解液a ;X 、Y 是两块电极板,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请回答以下问题:(1)若X 、Y 都是惰性电极,a 是饱和NaCl 溶液,实验开始时,同时在两边各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则电解池中X 极上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X 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Y 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检验该电极反应产物的方法是_________.(3)如果用电解方法精炼粗铜,电解液a 选用CuSO 4溶液,则X 电极的材料是____________,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Y 电极的材料是____________,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2H ++2e -===H 2↑ 有气泡产生,溶液变红(2)2Cl --2e -===Cl 2↑ 把湿润的淀粉KI 试纸放在Y 极附近,试纸变蓝,说明Y 极产物为Cl 2 (3)精铜 Cu 2++2e -===Cu 粗铜 Cu -2e -===Cu 2+。
创新方案高中化学第一章第四节第课时训练全程跟踪新人教版选修
【创新方案】高中化学第一章第四节第2学时训练全程跟踪新人教版选修51.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充足燃烧,生成水蒸气和CO2旳物质旳量之比为1∶1,由此可以得出旳结论是( )A.该有机物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1∶2∶3B.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2C.有机物中必然具有氧D.有机物中一定不含氧解析:因生成CO2和H2O旳物质旳量比为1∶1则n(C)∶n(H)=1∶(1×2)=1∶2,不能判断有机物分子中与否具有氧元素.答案:B2.下列分子中旳核磁共振氢谱中旳谱线不.是只有一种旳是( )B.C2H6C.CH3CHO D.HCHO解析:、CH3CH3、三种有机物分子中均只有一种类型旳氢原子,谱线均只有一种,CH3CHO分子中有两种类型旳氢原子,谱线有两种.答案:C3.(·淄博淄川区高二联考)下列物质旳核磁共振氢谱图中,有5个吸取峰旳是( )解析:A中三个甲基相似,共有2种不同类型旳氢原子;B中苯环上有3种不同氢原子,共有5种不同类型旳氢原子,C、D中均有4种氢原子.答案:B4.分子式为C2H4O2旳构造也许有和两种,为对其构造进行物理措施鉴定,可用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1)若为,则红外光谱中应当有________个振动吸取;核磁共振氢谱中应当有________个峰.(2)若为,则红外光谱中有________个振动吸取;核磁共振氢谱中应有________个峰.解析:鉴定有机物分子构造可用红外光谱法或核磁共振氢谱法.(1)中有四个振动吸取,有“—CH3”、“—OH”两类氢,应有两个峰.同理(2)中有三个振动吸取,有两个峰.答案: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氢谱法(1)4 2 (2)3 25.(·临沂高二期末检测)酒精在人体肝脏内可转化为多种有害物质,有机物A是其中旳一种,对A旳构造进行如下分析:①通过样品旳质谱分析测得A旳相对分子质量为60;②核磁共振氢原子光谱能对有机物分子中同性氢原子给出相似旳峰值(信号),根据峰值(信号)可以拟定分子中氢原子旳种类和数目.例如:乙醇(CH3CH2OH)有三种氢原子(图1).经测定,有机物A旳核磁共振氢谱示意图如图2:③对A旳水溶液进行测定发现该溶液pH<7.根据以上分析,写出A旳构造简式________.解析:根据①可知有机物A旳相对分子质量为60;根据②可知有机物A中具有两种类型旳氢原子,且两类氢原子个数比为1∶3;根据③可判断有机物A具有羧基(—COOH),故A 旳构造简式为CH3COOH.答案:CH3COOH一、选择题(本题涉及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1.研究有机物一般通过如下几种基本环节:分离、提纯→拟定实验式→拟定分子式→拟定构造式,如下用于研究有机物旳措施错误旳是( )A.蒸馏常用于分离提纯液态有机混合物B.燃烧法是研究拟定有机物成分旳有效措施C.核磁共振氢谱一般用于分析有机物旳相对分子质量D.对有机物分子红外光谱图旳研究有助于拟定有机物分子中旳官能团解析:核磁共振氢谱用于分析有机物分子中有几种类型旳氢原子;质谱图可用于分析有机物旳相对分子质量.答案:C2.两种烃A、B取等质量完全燃烧,生成CO2与消耗O2旳量相似,这两种烃之间旳关系对旳旳是( )A.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B.一定是同系物,有相似旳通式C.实验式相似D.只能是同种物质解析:等质量旳烃A、B完全燃烧消耗O2旳量与生成CO2旳量相似,阐明两者旳实验式相似,两者也许是同系物,也也许是同分异构体,但不能是同种物质.答案:C3.若1 mol 某气态烃C x H y 完全燃烧,需用3 mol O 2,则( )A .x =2,y =2B .x =2,y =4C .x =3,y =6D .x =3,y =8解析:根据反映方程式C x H y +(x +y 4)O 2→x CO 2+y 2H 2O ,1 mol 烃C x H y 完全燃烧,消耗O 2旳量为x +y4=3,经讨论,当x =2,y =4时,符合题意. 答案:B4.(·日照高二期考)已知某有机物A 旳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对旳旳是( )A .由红外光谱可知,该有机物中至少有三种不同旳化学键B .由核磁共振氢谱图可知,该有机物分子中有三种不同旳氢原子C .仅由其核磁共振氢谱图无法得知其分子中旳氢原子总数D .若A 旳化学式为C 2H 6O ,则其构造简式为CH 3—O —CH 3解析:由图可知,红外光谱显示该有机物具有C —H 、O —H 和C —O 三种不同旳化学键.在核磁共振氢谱图中有三个峰,因此分子中有三种不同旳氢原子,但是不懂得三个峰旳面积之比为多少,因此无法得知其分子中旳氢原子总数.若A 为CH 3—O —CH 3,则在核磁共振氢谱图中应只有一种峰,因此A 应为CH 3CH 2OH.答案:D5.M1和M2分子中X、Y元素旳质量分数如下表所示,若已知M1旳实验式为XY3,则M2旳实验式为( )w(X) w(Y)M180% 20%M275% 25%A.XY4B.X3YC.X2Y2D.XY2解析:因M1旳实验式为XY3,且M2中Y旳质量分数高于M1中Y旳质量分数,设M2旳化学式为XY a则a>3,符合这一条件旳只有选项A.答案:A6.(·中山高二期中联考)在核磁共振氢谱中浮现两组峰,其信号强度之比为3∶2旳化合物是( )解析:在核磁共振氢谱中,有两组峰,信号强度之比为3∶1;有三组峰,强度之比为3∶1∶1;CH3CH2COOCH2CH3有四组峰,强度之比为3∶3∶2∶2;有两组峰,强度之比为3∶2.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题涉及4小题,共30分)7.(6分)在最新旳家用汽车旳调查中发现,新车中气体旳质量不符合原则.汽车污染重要来源于汽车配件及材料.它们都会产生大量旳有毒有机物气体.其中一种有毒气体旳质谱图如下:则由图可知该分子旳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若该分子旳核磁共振氢谱中有4个吸取峰则有机物旳名称为________,其苯环上旳一氯代物有________种.解析:从质谱图中可以看出该气体旳相对分子质量为92,由商余法拟定其分子式为C7H8,再根据核磁共振氢谱中有4个吸取峰,可以判断出应是甲苯,其苯环上旳一氯代物有3种(邻、间、对).答案:92 甲苯3种8.(4分)某有机物由C、H、O三种元素构成,它旳红外吸取光谱表白有羟基中O—H键和烃基中C—H键旳红外吸取峰,且烃基与羟基上氢原子个数之比为2∶1,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2,试写出该有机物旳构造简式(提示:同一碳原子上不能连有两个—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设有机物分子中有n个O—H键,则C—H键数为2n,其分子式为C x H3n O n(x、n均为正整数)则12x+19n=62讨论:当n=1,x=3.58(不合理,舍去)当n=2,x=2(合理)有机物旳分子式为C2H6O2构造简式为答案:9.(8分)质子核磁共振谱(PMR)是研究有机物构造旳有力手段之一,在所研究旳化合物分子中,每一构造中旳等性氢原子在PMR谱中都给出了相应旳峰(信号),谱中峰旳强度与构造中旳H原子数成正比.例如,乙醛旳构造式为CH3CHO,其PMR谱中有两个信号,其强度之比为3∶1.分子式为C3H6O2旳有机物,如果在PMR谱上观测到旳氢原子给出旳峰有两种状况.第一种状况峰给出旳强度比为3∶3,请写出其相应化合物旳构造简式_________________.第二种状况峰旳强度比为3∶2∶1,请写出该化合物旳也许旳构造简式___________.解析:第一种峰强度为3∶3,阐明有2个—CH3,化合物旳构造简式为.第二种峰强度为3∶2∶1,阐明构造中具有3种不同性质旳氢,其个数分别为3、2、1,化合物旳构造简式为.10.(12分)化学上常用燃烧法拟定有机物旳构成.下图装置是用燃烧法拟定有机物化学式常用旳装置,这种措施是在电炉加热时用纯氧氧化管内样品.根据产物旳质量拟定有机物旳构成.回答问题:(1)A装置中分液漏斗盛放旳物质是______________,写出有关反映旳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装置(燃烧管)中CuO旳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E装置中所盛放试剂旳名称__________,它旳作用是______________.(4)若将B装置去掉会对实验导致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若精确称取1.20 g 样品(只含C 、H 、O 三种元素中旳两种或三种).经充足燃烧后, E 管质量增长1.76 g ,D 管质量增长0.72 g ,则该有机物旳最简式为______________.(6)要拟定该有机物旳化学式,还需要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实验使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构成,该实验装置按照“制氧气→干燥氧气→燃烧有机物→吸取水→吸取二氧化碳”排列.实验可测知燃烧生成旳二氧化碳和水旳质量,根据二氧化碳旳质量可求C 元素旳质量,由水旳质量可求得H 元素旳质量,结合有机物旳质量可求出O 元素旳质量,由此即可拟定有机物分子中C 、H 、O 个数比,也就是拟定了实验式,若要再进一步拟定有机物旳分子式,还需懂得该有机物旳相对分子质量.答案:(1)H 2O 2(或双氧水)2H 2O 2 2H 2O +O 2↑(或H 2O 2Na 2O 2+2H 2O===4NaOH +O 2↑)(2)使有机物充足氧化生成CO 2和H 2O(3)碱石灰或氢氧化钠 吸取CO 2(4)导致测得有机物中含氢量增大(5)CH 2O (6)测出有机物旳相对分子质量 2MnO。
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套同步练习 答案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全套同步练习--第一章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基础知识1.人们把能够发生 叫做活化分子,同时把 称做活化能;2.我们用ΔH 表示 ,其单位常用 ;放热反应的ΔH 为 填正或负值;3.能表示 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叫做 ;巩固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 .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发生反应C .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放热还是吸热D .吸热反应只能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热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只表示分子的个数B .热化学方程式中只需标明生成物的状态C .反应热指的是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D .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3.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 l +O 2 g = SO 2 g ΔH =-mol 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Ss+O 2 g = SO 2 g ,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molB .S g +O 2 g = SO 2 g ,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molC .1mol SO 2的键能的总和小于1mol 硫和1mol 氧气的键能之和D .1mol SO 2的键能的总和大于1mol 硫和1mol 氧气的键能之和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焓变是指1mol 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B .当反应放热时ΔH >0,反应吸热时ΔH <0C .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D .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质能量大于生成物能量时,反应放热,ΔH 为“—”5.同温同压下,已知下列各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各热化学方程式中放热最少的是 A .2A l + B l = 2C g ΔH 1 B .2A g + B g = 2C g ΔH 2 C .2A g + B g = 2C l ΔH 3 D .2A l + B l = 2C l ΔH 46.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 A .分子个数 B .原子个数 C .物质的质量 D .物质的量 7.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将32g 硫分别在纯氧中和空气中完全燃烧,令前者热效应为ΔH 1,后者热效应为ΔH 2, 则关于ΔH 1和ΔH 2的相对大小正确的是 A .ΔH 1=ΔH 2 B .ΔH 1>ΔH 2 C .ΔH 1<ΔH 2 D .无法判断9.已知在1×105Pa,298 K 条件下,2 mol 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 kJ 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H 2O g = H 2 g +21O 2 g ΔH = +242 kJ/mol B .2H 2 g + O 2 g = 2H 2O l ΔH =-484 kJ/molC .H 2 g + 21O 2 g = H 2O g ΔH =-242 kJ/mol D .2H 2 g + O 2 g = 2H 2O g ΔH =+484 kJ/mol 10.有如下三个反应方程式 H 2g +21O 2g =H 2Og ΔH =a kJ/molH 2g +21O 2g =H 2O l ΔH =b kJ/mol2H 2g +O 2g =2H 2O l ΔH =c kJ/mol 关于它们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它们都是吸热反应 B .a 、b 、c 均为正值 C .a =b D .2b =c11.含NaOH 的稀溶液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放出的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A .NaOHaq +HClaq =NaClaq +H 2Ol ;ΔH =+molB .NaOHaq +HClaq =NaClaq +H 2Ol ;ΔH =-molC .NaOHaq +HClaq =NaClaq +H 2Ol ;ΔH =+molD .NaOHaq +HClaq =NaClaq +H 2Ol ;ΔH =-mol 12.已知方程式2H 2g +O 2g =2H 2Ol ΔH 1=-mol,则关于方程式2H 2Ol =2H 2g +O 2g ; ΔH 2=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分子数 B .该反应的ΔH 2大于零C .该反应ΔH 2=-molD .该反应与上述反应属于可逆反应13.断裂以下的物质需要能量最多的是 A .HCl B .HBr C .HI D .HAt 1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实现H 2→H+H 的变化,要放出能量 B .液态水变成气态水要吸收能量 C .金刚石在一定条件变成石墨要吸收能量 D .CaO 和水反应过程中焓变大于015.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图像是;;23 molNO 2气体溶于水生成HNO 3和NO 气体,放出138kJ 热量 ;17.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液态肼N 2H 4和强氧化剂液态双氧水;当把液态肼和 H 2O 2混合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的热量相当于25℃、101 kPa 下测得的热量; 1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又已知H 2Ol =H 2Og ΔH =+44kJ/mol;则16g 液态肼与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kJ;BCD A3此反应用于火箭推进,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 ; 18.用L 盐酸与LNaOH 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 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 是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4如果用L 盐酸与LNaOH 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 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 ; 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NH 3·H 2O 代替NaOH 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19.已知:H 2 g + 21O 2 g = H 2O g ,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a 、b 、c 分别代表什么意义a : ;b : ; c : ; 2该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 ΔH 0填“>”“<”或“=”;能力提升20.由金红石TiO 2制取单质Ti,涉及到的步骤为:TiO 2→TiCl 4 Ti 已知①Cs+O 2g =CO 2g ΔH =― kJ/mol ②2COg+O 2g =2CO 2gΔH =―566 kJ/mol ③TiO 2s+2Cl 2g =TiCl 4g+O 2g ΔH =+141kJ/mol 则TiO 2s+2Cl 2g + Cs =TiCl 4g+ 2COg 的ΔH = ;反应TiCl 4+2Mg =2MgCl 2+Ti在Ar气氛中进行的理由cb 反应过程2H 2g+O 2gH 2g+1/2 O 2g能量H 2O gaMg−−−→−︒Al,C 800温度计硬纸板碎纸条是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基础知识1.反应热可分为多种,如: 、 、 等;,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为 ,通常可利用 由实验测得;2.能源就是 ,它包括化石燃料 、 、 、 、 、 等;能源是 和 的重要物质基础,它的开发和利用,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 和 ;巩固练习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molH 2SO 4和1mol BaOH 2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 B .在25℃、101 kPa,1mol S 和2mol S 的燃烧热相等C .CO 是不稳定的化合物,它能继续和O 2反应生成稳定的CO 2,所以CO 的燃烧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 .101kPa 时,1mol 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 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下划线处表示燃烧热的是 A .C 6H 12O 6s+6O 2g = 6CO 2g+6H 2Ol ΔH =―a kJ /molB .CH 3CH 2OHl+21O 2g = CH 3CHOl+H 2Ol ΔH =―b kJ /mol C .2COg+ O 2g =CO 2g ΔH =―c kJ /molD .NH 3g+45O 2g = NOg+46H 2Og ΔH =―d kJ /mol3.下列各组物质的燃烧热相等的是 A .碳和二氧化碳B .1mol 碳和3mol 碳C .3mol 乙炔和1mol 苯D .淀粉和纤维素4.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ΔH 能表示物质燃烧热的是A .2CO g + O 2 g = 2CO 2 g ΔH = ―556 kJ/molB .CH 4 g + 2O 2 g = CO 2 g + 2H 2O l ΔH = —890kJ/molC .2H 2 g +O 2 g = 2H 2Ol ΔH =― kJ/molD .H 2 g + Cl 2 g = 2HCl g ΔH =― kJ/mol5.燃烧热与反应热的关系是 A .燃烧热是反应热的一种类型 B .当一个反应是燃烧反应时,该燃烧反应的反应热就是燃烧热C .燃烧热不属与反应热,反应热是在25℃、101 kPa 下测定的,而燃烧反应的温度要高D .反应热有正负之分,燃烧热全部是正值6.已知在一定条件下,CO 的燃烧热为283 kJ/mol,CH 4的燃烧热为890 kJ/mol,由1 mol CO 和3 mol CH 4组成的混合气体充分燃烧,释放的热量为 A .2912 kJ B .2953 kJ C.3236kJD .3867 kJ7.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①天然气 ②煤 ③核能 ④石油 ⑤太阳能 ⑥生物质能 ⑦风能 ⑧氢能 A .①②③④ B .⑤⑥⑦⑧ C .③⑤⑥⑦⑧ D .③④⑤⑥⑦⑧ 8.25℃、101 kPa 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 kJ/mol 、 kJ/molkJ/mol 、2800 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Cs+错误!O 2g =COg ΔH =― kJ/molB .2H 2g+O 2g =2H 2Ol ΔH = + kJ/molC .CH 4g+2O 2g =CO 2g+2H 2Og ΔH =― kJ/molD .C 6H 12O 6s +6O 2g =6CO 2g+6H 2Ol ΔH =―2800 kJ/mol9. g 火箭燃料二甲基肼CH 3-NH —NH -CH 3完全燃烧,放出50 kJ 热量,二甲基肼的燃烧热为 A .1000 kJ/mol B .1500 kJ/molC .2000 kJ/molD .3000 kJ/mol10.25℃、101 kPa 下,2g 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 kJ 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2H 2g+O 2g = 2H 2O1 ΔH =― kJ/molB .2H 2g+ O 2g = 2H 2O1 ΔH =+ kJ /molC .2H 2g+O 2g = 2H 2Og ΔH =― kJ/molD .H 2g+错误!O 2g = H 2O1 ΔH =― kJ/mol 11.下列能源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的是 A .太阳能 B .潮汐能 C .电池产生的电能D .风能12.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① H 2g+21O 2g =H 2Ol ΔH =―285kJ/mol ② H 2g+21O 2g =H 2Og ΔH =―mol ③ Cs+21O 2g =COg ΔH =― kJ/mol ④ Cs+ O 2g =CO 2g ΔH =― kJ/mol回答下列各问:1上述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2C 的燃烧热为 ;3燃烧10g H 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 ;4CO 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13.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 1 mol 水蒸气,放出 kJ 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若1g 水蒸气转化为液态水放热,则反应H 2g +21O 2g =H 2O l 的ΔH = kJ/mol;氢气的燃烧热为 kJ/mol;14.硝化甘油C 3H 5N 3O 9,无色液体分解时产物为N 2、CO 2、O 2和液态水,它的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已知20℃时,硝化甘油分解放出的热量为154kJ,则每生成1mol 气体伴随放出的热量为 kJ; 能力提升15.CO 、CH 4、均为常见的可燃气体;1等体积的CO 和CH 4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 ;2已知在101 kPa 时,CO 的燃烧热为283 kJ/mol;相同条件下,若2 molCH 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所放出的热量为1mol CO 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倍,CH 4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3120℃、101 kPa 下,a mL 由CO 和CH 4组成的混合气体在b mLO 2中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原温度和压强; ①若混合气体与O 2恰好完全反应,产生b mLCO 2,则混合气体中CH 4的体积分数为 保留2位小数; ②若燃烧后气体体积缩小了4a mL,则a 与b 关系的数学表示是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基础知识1840年,瑞士化学家盖斯通过大量实验证明, ,其反应热是 的;换句话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 有关,而与反应的 无关;这就是盖斯定律;巩固练习1.已知H 2Og =H 2O l ΔH 1=―Q 1 kJ/mol C 2H 5OHg =C 2H 5OH l ΔH 2=―Q 2 kJ/mol C 2H 5OHg + 3O 2g =2CO 2g + 3H 2Og ΔH 3=―Q 3 kJ/mol若使23g 酒精液体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 A .Q 1+Q 2+Q 3kJ B .Q 1+Q 2+Q 3kJ C .+Q 2+Q 3kJ D .-Q 2+Q 3kJ 2.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Zns +21O 2g =ZnOs ΔH 2=― kJ/mol Hgl +21O 2g =HgOs ΔH 2=― kJ/mol 由此可知Zns + HgOs =ZnOs +Hgl ΔH 3 ,其中ΔH 3的值是 A .― kJ/molB .―molC .― kJ/molD .― kJ/mol3.已知CH 4g+2O 2g =CO 2g+2H 2Ol ΔH =―Q 11,2H 2g+O 2g = 2H 2Og ΔH =―Q 222H 2g+O 2g = 2H 2Ol ΔH =―Q 33;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 : 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物气体112L 标况,经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常温,则放出的热量为A .4 Q 1+ Q 3B .4 Q 1+ Q 2C .4 Q 1+ Q 3D .4 Q 1+2 Q 24.在一定条件下,CO 和CH 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COg + O 2 g = 2CO 2 g ; ΔH =―566 kJ/mol CH 4 g + 2O 2 g = CO 2 g + 2H 2Ol ; ΔH =―890 kJ/mol 由1molCO 和3molCH 4组成的混和气在上述条件下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为 你 A .2912kJ B .2953kJ C .3236kJ D .3867kJ 5.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 2g+ 1/2O 2g SO 3g ΔH =―/mol,在容器中充入2molSO 2和1molO 2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为 A . B .小于 C .小于 D .大于6.已知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840 kJ/mol,当它氧化生成1g 水时放出的热量是A .B .C .D .7.已知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Cs +O 2g =CO 2g ΔH =―mol2H 2g +O 2g =2H 2Og ΔH =―mol现有炭粉和H 2组成的悬浮气共,使其在O 2中完全燃烧,共放出的热量,则炭粉与H 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1︰1 B .1︰2 C .2︰3 D .3︰28.已知在发射卫星时可用肼N 2H 4为燃料、二氧化氮作氧化剂,这两者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又知:N 2g +2O 2g =2NO 2g ΔH =+molN 2H 4g +O 2g =N 2g +2H 2Og ΔH =-534kJ/mol 则肼与NO 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A .N 2H 4g +NO 2g =23N 2g +2H 2Og ΔH =+mol B .N 2H 4g +NO 2g =23N 2g +2H 2Og ΔH =-mol C .N 2H 4g +NO 2g =23N 2g +2H 2Ol ΔH =+molD .N 2H 4g +NO 2g =23N 2g +2H 2Ol ΔH =-mol9.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KNO 3s = 2KNO 2s +O 2g ΔH =+58kJ/mol Cs +O 2g = CO 2g ΔH =-94kJ/mol为提供分解1molKNO 3所需的能量,理论上需完全燃烧碳 A .58/94molB .58/94×2 mol C.58×2/94molD .94×2/58mol10.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①CH 3OHg +H 2Og =CO 2g +3H 2g ΔH =+ kJ/mol②CH 3OHg +21O 2g =CO 2g +2H 2g ΔH =-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H 3OH 的燃烧热为 kJ/molB .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C .CH 3OH 转变成H 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D .根据②推知反应CH 3OHl +1/2O 2g =CO 2g +2H 2g 的ΔH >- kJ/mol11.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可通过间接的方法测定;现根据下列3个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Fe 2O 3s+3COg =2Fes+3CO 2g ΔH =―/mol 3Fe 2O 3s+ COg =2Fe 3O 4s+ CO 2g ΔH =―/molFe 3O 4s+COg =3FeOs+CO 2g ΔH = +/mol写出CO 气体还原FeO 固体得到Fe 固体和CO 2气体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12.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 水蒸气放热,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若1g 水蒸气转化为液态水放热,则反应H 2g + 21O 2g = H 2Ol 的ΔH = kJ/mol ;氢气的燃烧热为 kJ/mol ;13.实验中不能直接测出石墨和氢气生成甲烷反应的反应热,但可测出甲烷,石墨,氢气燃烧的反应热:CO 2g+3H 2g能量 反应过程CH 3OHg +H 2Og 反应物的 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ΔH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1=-molC 石墨+ O 2g= CO 2g ΔH 2=―393.5kJ/mol H 2g+21O 2g=H 2Ol ΔH 3=― kJ/mol ,则由石墨生成甲烷的反应热: C 石墨+ 2H 2g= CH 4g ΔH 4= ;能力提升14.已知H 2g 、C 2H 4g 和C 2H 5OH1的燃烧热分别是― kJ/mol、― kJ/mol 和― kJ/mol,则由C 2H 4g 和H 2Ol 反应生成C 2H 5OHl 的ΔH 为 A .― kJ/mol B .+ kJ/mol C .―330 kJ/molD .+330 kJ/mol15.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 ①Sns、白+2HClaq =SnCl 2aq +H 2g ΔH 1②Sns、灰+2HClaq =SnCl 2aq +H 2g ΔH 2 ③Sns、灰Sns 、白 ΔH 3=+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ΔH 1>ΔH 2 B .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 C .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 .锡制器皿长期处于低于℃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16.白磷与氧可发生如下反应:P 4+5O 2=P 4O 10;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 别为:P —P a kJ/mol 、P —O b kJ/mol 、P=O c kJ/mol 、O=O d kJ/mol; 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ΔH ,其中正确的是 A .6a +5d -4c -12b kJ/mol B .4c +12b -6a -5d kJ/mol C .4c +12b -4a -5d kJ/molD .4a +5d -4c -12b kJ/mol17.为了提高煤热效率,同时减少煤燃烧时的环境污染,一般先将煤转化为洁净的燃料;将煤转化为水煤气是通过化学方法将煤转为洁净燃料的方法之一,主要化学反应为:C+H 2O =CO+H 2,Cs 、COg 、H 2g 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s+ O 2g= CO 2g ΔH 1=―393.5 kJ/mol H 2g+21O 2g=H 2Og ΔH 2=― kJ/mol COg +21O 2 g = CO 2 g ΔH 3=-mol 根据盖斯定律可得下列循环图 试回答:1根据以上数据,请你写出Cs 与水蒸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 ; 2比较反应热数据可知,1molCOg 和1molH 2g 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和比1molCg 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填“多”或“少”; 3请你判断ΔH 1、ΔH 2、ΔH 3、ΔH 4之间的关系式 ; 4甲同学据此认为:“煤炭燃烧时加少量水,可以是煤炭燃烧放出更多的热量”;乙同学据此认为:“将煤转化为水煤气再燃烧放出的热量,与直接燃烧煤放出的热量一样多;”仅从能量观点看,甲、乙两同学观点正确的是 ,出现错误观点的原因是 ;参考答案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1.C 2.D 3.D 4.D 5.A 6.D 7.B 8.B 9.AC 10.D 11.D 12.B 13.A 14.B 15.A 16.C 石墨,s+ 2H 2Og = CO 2g + 2H 2 g ΔH =+ kJ 3NO 2g + 2H 2Og = 2HNO 3aq + NOg ΔH =-138kJ17.1N 2H 4l+2H 2O 2l = N 2g +4H 2Og ΔH =- KJ/mol 2 3产物不会造成环境污染;18.1环形玻璃搅拌棒 2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偏小 4不相等;相等;因为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 2O 所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5偏小19.1代表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 代表生成新键放出的能量 代表反应热2放热 < 20.—80 kJ/mol 防止高温下MgTi 与空气中的O 2或CO 2、N 2作用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1.B 2.A 3.B 4.B 5.A 6.B 7.B 8.D 9.C 10.D 11.C12.1 ①②③④;2 kJ /mol ;31425 kJ ;4COg+21O 2g =CO 2g ΔH =―mol; 13.H 2 g +21O 2 g =H 2O g ΔH =― kJ/mol 或2H 2 g + O 2 g =2 H 2O g ΔH =―mol ― ―14.4C 3H 5N 3O 9 = 6N 2↑+12CO 2↑+ O 2↑+ 10H 2O .11 : 4 2CH 4g+2O 2g =CO 2g+2H 2Ol ΔH =― kJ/mol 3① ② b ≥45a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1.D 2.D 3.A 4.B 5.C 6.A 7.A 8.B 9.B 10.DCs+H 2Og + O 2g−−→−∆1H COg + H 2Og ΔHCOg + O 2g +H 2g −−→−∆2H COg + H 2Og21O 2g ΔHP 4 P 4O 1011.COg+FeOs =Fes+CO 2g ΔH =―/mol 12.H 2g + 1/2O 2g =H 2Og ;ΔH =-mol –13.– kJ/mol 14.A 15.D 16.A17.1Cs+H 2Og =COg+H 2g ΔH =/mol 2多 3ΔH 1=ΔH 2+ΔH 3+ΔH 4 4乙 甲同学忽略了煤与水蒸气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全套同步练习----第二章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基础知识1.在容积不变的反应器中,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来表示,即: ,浓度的单位一般为 ,时间可以根据反应的快慢用 、 或 表示;2.化学反应速率是通过 测定的,包括能够直接观察的某些性质,如 和 ,也包括必须依靠科学仪器才能测量的性质,如 、 、 、 等;在溶液中,当反应物或产物本身有较明显的颜色时,人们常利用 来跟踪反应的过程和测量反应的速度;巩固练习1.现有反应4NH 3+5O 2=4NO+6H 2O,反应速率分别用v NH 3、v O 2、v NO 、v H 2O 、表示,其关系正确的是A .4v NH 3=5O 2B .4 v NH 3=5 v H 2OC .4O 2=5 v NOD .4 v NH 3=5 v NO 2.在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V 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m A + n B p C;t 秒末,A 减少了1 mol,B 减少了 mol,C 增加了 mol;则m ∶ n ∶ p 应为 A .4∶5∶2B .2∶5∶4C .1∶3∶2D .3∶2∶13.在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氨分解反应:2NH 3N 2+3H 2;已知NH 3起始浓度是 mol /L,4s 末为 mol /L,若用NH 3的浓度变化来表示此反应的速率,则v NH 3应为 A .0. 04 mol/L·s B .0. 4 mol/L·s C . 1. 6 mol/L·s D .0. 8 mol/L·s4.下列关于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B .化学反应速率为 mol/L·s 指1s 时某物质的浓度为mol/LC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D .对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快,反应越明显 5.反应m A+n Bp C,若v A =a mol/L·s 则用单位时间内C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是A .m /pa mol/L·sB .pa /m mol/L·sC .ma /p mol/L·sD .mp /a mol/L·s6.在10L 密闭容器里发生反应4NH 3g+5O 2g4NOg+6H 2Og,反应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则此反应的速率v X 可表示为 A .v NH 3= mol/L·s B .v O 2= mol/L·s C .v NO = mol/L·s D .v H 2O = mol/L·s7.一定温度下,在2L 的密闭容器中,X 、Y 、Z 三种气体的量随时间变化 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反应开始到10s,用Z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L·s B .反应开始到10s,X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减少了L C .反应开始到10s 时,Y 的转化率为% 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 + Yg Zg8.把气体和气体混合于容积为2L 的容器中,使其发生如下反应:3Xg+Yg n Zg+2Wg;5min 末生成,若测知以Z 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L· min,则n 的值为A.4B .3C .2D .19.将物质的量均为物质A 、B 混合于5L时间/s 10 0物质的量/molX YZY X C%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B 2C,在反应过程中C 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变化如右图所示:1T 0对应的反应速率v 正 v 逆用“=”、“>”或“<”表示,下同; 2此反应的正反应为 热;填“放”或“吸”3X 、Y 两点A 物质正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是Y X ;4温度T <T 0时,C%逐渐增大的原因是: ;5若Y 点的C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25%,则参加反应的A 物质的量为 mol ;若Y 点时所消耗时间为2min,则B 物质的反应速率为 ;第二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基础知识1.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是 ;2.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 ,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 ; 3.对于气体反应,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减小容器容积相当于 ,反应速率 ,减小压强增大容器容积相当于 ,反应速率 ;4.其他条件相同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 ,降低温度反应速率 ;5.升高温度,一方面通过提高温度使分子获得更高能量, 的百分数提高;另一个是因为含较高能量的分子间的 也随之提高;这两方面都使分子间的 的几率提高,反应速率因此也增大;6.催化剂能使发生反应所需的 降低,使反应体系中含有的 提高,从而使提高,反应速率增大;巩固练习1.下列方法能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是 A .增加某一组分的浓度 B .增体系的大压强C .升高体系的温度D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2.设反应C +CO 2 2CO 正反应吸热反应速率为v 1,N 2+3H 2 2NH 3正反应放热,反应速率为v 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 1、v 2的变化情况为 A .同时增大 B .同时减小 C .v 1增大,v 2减小 D . v 1减小,v 2增大 3.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s + H 2Og= COg + H 2g,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A .增加C 的量 B .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C .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 2,使体系的压强增大 D .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 2,使容器的体积变大4.能提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但不改变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是A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B .增大气体压强C .升温D .使用催化剂5.Na 2S 2O 3溶液跟稀H 2SO 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 H S SO SO Na SO H O S Na 224242322+↓++=+;下列各组实验中,溶液中最先变浑浊的是 6.下列条件一定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①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②升高温度③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 ④加入生成物 ⑤加入MnO 2A .全部B .①②⑤C .②D .②③7.100 mL 6 mol/L H 2SO 4跟过量的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A .硫酸钠固体B .水C .硫酸钾溶液D .硫酸铵固体反应反 应 物H 2O温度 Na 2S 2O 3 H 2SO 4 V℃v mLc molL -1v mLc molL -1mLA 10 5 10 5B 10 5 5 10C 30 5 5 10 D3055108.NO 和CO 都是汽车排放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它们能缓慢反应生成N 2和CO 2,对此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A .使用催化剂并不能改变反应速率B .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C .降低压强能加快反应速率D .降温可以加快反应速率9.下列体系加压后,对化学反应速率没有影响的是A .2SO 2+O 22SO 3B .CO+H 2OgCO 2+H 2C .CO 2+H 2OH 2CD .H ++OH-H 2O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活化分子碰撞即发生化学反应 B .升高温度会加快反应速率,原因是增加了活化分子碰撞次数C .某一反应的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是个定值D .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 11.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快的是 A .对该反应体系加热B .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C .滴加少量的CuSO 4溶液D .不用铁片,改用铁粉12.反应3Fes+4H 2O====Fe 3O 4s+4H 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试回答:1增加Fe 的量,其正反应速率 填变快、不变、变慢,以下相同; 2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其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 ;3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 2使体系压强增大,其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 ; 4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 2使容器的体积增大,其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 ; 13.1将等质量的Zn 粉分别投入a :10 ml /L HCl 和b :10 ml /L 醋酸中;①若Zn 不足量,则反应速率a b 填>=或<= ②若Zn 过量,产生H 2的量a b 填>=或<= 2将等质量Zn 粉分别投入pH =1体积均为10 mL 的a :盐酸 b :醋酸中 ①若Zn 不足量,则反应速率a b 填>=或<= ②若Zn 过量,产生H 2的量a b 填>=或<=14.把除去氧化膜的镁条放入盛有一定浓度稀盐酸的试管中,发现H 2的生成速率v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t 1~t 2段速率变化的原因是 ,t 2~t 3段速率变化的原因是 ;能力提升15.“碘钟”实验中,3I -+S 2O -28=I -3+2SO -24的反应速率可以用I -3与加入的淀粉溶液显蓝色的时间t 来度量,t 越小,反应速率越大;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在20℃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实验编号① ② ③ ④ ⑤ c I -/mol·L -c S 2O -28/mol·L -t /st 2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目的是 ;2显色时间t 2= ;3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符合一般规律,若在40℃下进行编号③对应浓度的实验,显色时间t 2的范围为 填字母A . < B . ~ C . > D . 数据不足,无法判断 4通过分析比较上表数据,得到的结论是 ; 16.下表是稀硫酸与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金属 质量/g 金属状态c H 2SO 4/mol·L -1V H 2SO 4/mL 溶液温度/℃ 金属消失的时间/s 反应前 反应后 1 丝 50 20 34 500 2 粉末 50 20 35 50 3 丝 50 20 36 250 4丝502035200t 132tv5 粉末 50 20 36 25 6 丝 50 20 35 1257 丝 50 35 50 508 丝 50 20 34 100 9丝50204440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4和5表明, 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反应速率越快,能表明同一规律的实验还有 填实验序号;2仅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有 填实验序号;3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还有 ,其实验序号是 ;4实验中的所有反应,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值约15℃相近,推测其原因: ;17.硼氢化钠NaBH 4不能与水共存,也不能与酸共存;1将NaBH 4投入水中,可生成偏硼酸钠NaBO 2和氢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这一反应的实质是 ; 2将NaBH 4放入强酸溶液中,其反应速率比跟水反应 ,其理由是 ;18.氯酸钾和亚硫酸氢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lO -3+3HSO -3=3SO -4+3H ++ Cl —,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受H +浓度的影响,如图是用ClO -3在单位时间内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来表示反应速率的图像;1反应开始时速率增大的原因是 ; 2纵坐标为v Cl —的vt 曲线与上图中曲线 填“能”或“不能”完全重合;第三节 化学平衡基础知识1.在一定条件下,当正、逆两个方向的反应速率相等时,,这时的状态也就是在给定条件下,反应达到了“限度”;对于可逆反应体系,我们称之为 状态; 2.如果 ,平衡就向着方向移动,这就是着名的勒夏特列原理;3.催化剂能够 ,因此它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没有影响; 4.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 Ag+n Bgp Cg+q Dg,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K = ;K 只受影响,与 无关;巩固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C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使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D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一定会破坏气体反应的平衡状态2.一定条件下的反应:PCl 5g PCl 3g +Cl 2g ΔH > 0,达到平衡后,下列情况使PCl 5分解率降低的是 A .温度、体积不变,充入氩气 B .体积不变,对体系加热C .温度、体积不变,充入氯气 D .温度不变,增大容器体积3.在一定条件下,发生COg +NO 2g CO 2g +NOgΔH <0的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体积不变,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颜色A .变深B .变浅C .不变D .无法判断4.在一不可变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NO 2 2NO + O 2 ΔH 0 达到平衡后,升温,混合气体的 不变 A . 密度 B .颜色 C .压强 D. 总物质的量1t 2 tv ClO -35.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SO2气+O2气2SO3气,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L、L、L,当反应达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A.SO2为L、O2为LB.SO2为L C.SO2、SO3均为L D.SO3为L6.氙气和氟气在一定条件下可反应达到平衡:Xeg+2F2g XeF 4g ΔH=-218kJ/mol;下列变化既能加快反应速率又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升高温度B.减压C.加压D.适当降温7.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氯水中有下列平衡Cl2+H2O HCl + HCl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B.对2HIg H2g+I2g,平衡体系增大压强可使颜色变深 C.反应CO+NO2CO2+NO ΔH <0,升高温度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合成NH3反应,为提高NH3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降低温度的措施8.有一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Xs+3Yg 2Zg,ΔH<0;为了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应选择的条件是①高温②低温③高压④低压⑤加催化剂⑥分离出ZA.①③⑤B.②③⑤C.②③⑥D.②④⑥9.现有反应Xg+Yg 2Zg,ΔH<0;右图表示从反应开始到t1s时达到平衡,在t2s时由于条件变化使平衡破坏,到t3 s时又达平衡;则在图中t2 s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A.增大了X或Y的浓度 B.增大压强C.增大Z的浓度D.升高温度10.接触法制硫酸通常在400~500℃、常压和催化剂的作用下,用SO2与过量的O2反应生成SO3;2SO2g+O2g 2SO3g ;ΔH < 0;在上述条件下,SO2的转化率约为90%;但是部分发达国家采用高压条件生成SO3,采取加压措施的目的是A.发达国家电能过量,以此消耗大量能源 B.高压将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SO2的转化率C.加压可使SO2全部转化为SO3,消除SO2对空气的污染D.高压有利于加快反应速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11.在一定条件下,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NO2g 2NOg + O2gΔH>0,达到平衡;当改变其中一个条件X,Y随X的变化符合图中曲线的是A.当X表示温度时,Y表示NO2的物质的量B.当X表示压强时,Y表示NO2的转化率C.当X表示反应时间时,Y表示混合气体的密度D.当X表示NO2的物质的量时,Y表示O2的物质的量12.右图曲线a表示放热反应 Xg+Yg Zg+Mg+Ns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若要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b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A.升高温度 B.加大X的投入量 C.加催化剂 D.增大容器的体积13.可逆反应A+Bs C达到平衡后,无论加压或降温,B的转化率都增大,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固体,C为气体,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A为气体,C为固体,正反应为放热反应C.A为气体,C为固体,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A、C均为气体,正反应为吸热反应14.一定温度下,将4molPCl3和2molCl2充入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PCl3+Cl2 PCl5 ,各物质均为气态;达平衡后,PCl5为;若此时再移走2molPCl3和1molCl2 ,相同温度下达到平衡,PCl5的物质的量为A.B. C.<x<D.<15.某温度下,将2mo1A和3mo1B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 Ag+Bg Cg+Dg,5min 后达到平衡;已知该温度下其平衡常数K=1 ,若温度不变时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A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则 A.a=1 B.a =2 C.B的转化率为40 % D.B的转化率为60 %16.X、Y、Z三种气体,取X和Y按1∶1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2Y2Z ,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中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Y的转化率最接近于A.33% B.40% C.50% D.65%ZX或Y0 t1t2t3tZy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题5分,共40分)1.已知热化学方程式:H2O(g)===H2(g)+12O2(g)ΔH=+241.8 kJ/mol;H2(g)+12O2(g)===H2O(l)ΔH=-285.8 kJ/mol,当1 g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时,其热量变化是()A.吸热88 kJ B.吸热2.44 kJ C.放热44 kJ D.吸热44 kJ解析:把H2(g)+12O2(g)===H2O(l)ΔH=-285.8 kJ/mol改写为H2O(l)===H2(g)+12O2(g)ΔH=+285.8 kJ/mol,用此式减去另一热化学方程式得:H2O(l)===H2O(g)ΔH=+44 kJ/mol,则1 g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时吸收的热量为4418kJ=2.44 kJ.答案:B2.(2010·湛江高二检测)科学家发现,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该反应的热效应是相同的.已知在25℃,105 Pa时,石墨、一氧化碳的燃烧热分别是ΔH=-393.5 kJ/mol和ΔH=-283.0 kJ/mol,下列说法或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在相同条件下:2C(石墨)+O2(g)===2CO(g)ΔH=-110.5 kJ/mol B.1 mol石墨不完全燃烧,生成CO2和CO混合气体时,放热504.0 kJC.在相同条件下:C(石墨)+CO2(g)===2CO(g)ΔH=+172.5 kJ/mol D.若正丁烷的燃烧热大于异丁烷的燃烧热,则正丁烷比异丁烷稳定解析:根据题给数据及燃烧热的含义,则1 mol石墨燃烧生成CO的反应热为ΔH=-393.5 kJ/mol-(-283.0 kJ/mol)=-110.5 kJ/mol,而2 mol C生成CO对应的反应热为-221.0 kJ/mol,A项错误,1 mol石墨燃烧生成CO、CO2混合气放出热量介于110.5 kJ和393.5 kJ之间,B 项错误,若C(石墨)+CO2(g)===2CO(g)的反应热为283.0 kJ/mol-110.5 kJ/mol=172.5 kJ/mol,C项正确;1 mol正丁烷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大于1 mol异丁烷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则放出的热量越多越不稳定,因此异丁烷更稳定.D错误.答案:C3.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且氧气中1 mol O===O 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5 kJ,水蒸气中1 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则氢气中1 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A.920 kJ B.557 kJC.437 kJ D.188 kJ解析:1 g氢气完全燃烧放出121 kJ热量,则1 mol H2完全燃烧放出242 kJ的热量,即H2(g)+12O2(g)===H2O(g)ΔH=-242 kJ/mol,根据键能与反应关系可得,1 mol H—H键断裂时,需要能量为:-242 kJ-12×495 kJ+2×463 kJ=436.5kJ.答案:C4.已知25℃、101 kPa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石墨,s)+O2(g)===CO2(g)ΔH=-393.51 kJ/mol①C(金刚石,s)+O2(g)===CO2(g)ΔH=-395.41 kJ/mol②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B.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C.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D.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解析:根据盖斯定律,将①式减去②式,得到下列热化学方程式:C(石墨,s)===C(金刚石,s)ΔH=+1.90 kJ/mol说明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吸收的热量作为化学能的形式贮存在金刚石中,也就是等质量的金刚石具有的能量比石墨高,A选项正确.答案:A5.(2010·济源一中高二月考)已知CH4(g)+2O2(g)===CO2(g)+2H2O(g)ΔH=-Q1①2H2(g)+O2(g)===2H2O(g)ΔH=-Q2②H2O(g)===H2O(l)ΔH=-Q3③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CH4和H2的混合气体112 L(折合成标准状况下),经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常温,则放出的热量为()A.4Q1+0.5Q2B.4Q1+Q2+10Q3C.4Q1+2Q2D.4Q1+0.5Q2+9Q3解析:③×2+①得CH4(g)+2O2(g)===CO2(g)+2H2O(l)ΔH=-(Q1+2Q3),③×2+②得2H2(g)+O2(g)===2H2O(l)ΔH=-(Q2+2Q3).112 L混合气体中含CH4、H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 mol、1 mol,则该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常温放出的热量为:4×(Q1+2Q3)+12(Q2+2Q3)=4Q1+0.5Q2+9Q3.答案:D6.火箭发射时可用肼(N2H4)为燃料和NO2作氧化剂,这两者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已知:N2(g)+2O2(g)===2NO2(g)ΔH=+67.7 kJ/mol①N2H4(g)+O2(g)===N2(g)+2H2O(g)ΔH=-534 kJ/mol②则1摩尔气体肼和NO2完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A.100.3 kJ B.567.85 kJC.500.15 kJ D.601.7 kJ解析:反应②-反应①÷2得:N2H4(g)+NO2(g)===32N2(g)+2H2O(g)ΔH=-567.85 kJ/mol. 答案:B7.(2009·海南高考)已知:Fe2O3(s)+32C(s)===32CO2(g)+2Fe(s)ΔH=+234.1kJ/mol;C(s)+O2(g)===CO2(g)ΔH=-393.5 kJ/mol;则2Fe(s)+32O2(g)===Fe2O3(s)的ΔH是() A.-824.4 kJ/mol B.-627.6 kJ/molC.-744.7 kJ/mol D.-169.4 kJ/mol解析:观察热化学方程式Fe2O3(s)+32C(s)===32CO2(g)+2Fe(s)ΔH1=+234.1kJ/mol①;C(s)+O2(g)===CO2(g)ΔH2=-393.5 kJ/mol②;②×32-①可得2Fe(s)+32O2(g)===Fe2O3(s),则ΔH=32ΔH2-ΔH1=-824.35 kJ/mol≈-824.4 kJ/mol.答案:A8.(2010·天津滨海联考)在298 K、1.01×105 Pa下,将22 g CO2通入750 mL 1mol/L 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放出x kJ 的热量.已知在该条件下,1 mol CO2通入1 L 2 mol/L 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放出y kJ的热量,则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HCO3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O2(g)+NaOH(aq)===NaHCO3(aq)ΔH=-(2y-x) kJ/mol B.CO2(g)+NaOH(aq)===NaHCO3(aq)ΔH=-(2x-y) kJ/mol C.CO2(g)+NaOH(aq)===NaHCO3(aq)ΔH=-(4x-y) kJ/mol D.2CO2(g)+2NaOH(l)===2NaHCO3(l)ΔH=-(8x-2y) kJ/mol 解析:0.5 mol CO2与0.75 mol NaOH反应生成0.25 mol Na2CO3和0.25 mol NaHCO3,反应所放出的热量为x kJ,则生成1 mol Na2CO3和1 mol NaHCO3放出4x kJ的热量.写出对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CO2(g)+3NaOH(aq)===Na2CO3(aq)+NaHCO3(aq)+H2O(l)ΔH1=-4xkJ/mol.①由题意知:CO2(g)+2NaOH(aq)===Na2CO3(aq)+H2O(l)ΔH2=-y kJ/mol.②①-②得:CO2(g)+NaOH(aq)===NaHCO3(aq)ΔH3=ΔH1-ΔH2=-(4x-y) kJ/mol.D项中NaOH与NaHCO3的状态未标对.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60分)9.(8分)(2010·临沂质检)1836年,俄国化学家盖斯提出了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仅与反应物的最初状态及生成物的最终状态有关,而与中间步骤无关.按此规律结合下列热化学方程式回答问题.已知:①NH3(g)+HCl(g)===NH4Cl(s)ΔH=-176 kJ/mol②NH3(g)+H2O(l)===NH3·H2O(aq)ΔH=-35.1 kJ/mol③HCl(g)===HCl(aq)ΔH=-72.3 kJ/mol④NH3·H2O(aq)+HCl(aq)===NH4Cl(aq)+H2O(l)ΔH=-52.3 kJ/mol 则NH4Cl(s)===NH4Cl(aq)是________热反应,其反应热的热效应值是______kJ/mol.解析:设计如下过程NH3·H2O(aq)+HCl(aq) 则ΔH=176 kJ/mol-35.1 kJ/mol-72.3 kJ/mol-52.3 kJ/mol=16.3 kJ/mol,所以为吸热反应.答案:吸ΔH=+16.3 kJ/mol10.(10分)(2010·临沂一中阶段检测)“嫦娥一号”登月成功,实现了中国人“奔月”的梦想.“嫦娥一号”使用的推进剂是液氢和液氧,这种推进剂的优点是相同质量时,氢气放出的热量多,产物为水,无污染.(1)下列是298 K时,氢气(H2)、碳(C)、辛烷(C8H18)、甲烷(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H2(g)+12O2(g)===H2O(l)ΔH=-285.8 kJ/molC(s)+O2(g)===CO2(g)ΔH=-393.5 kJ/molC8H18(l)+252O2(g)===8CO2(g)+9H2O(l)ΔH=-5 518 kJ/molCH4(g)+2O2(g)===CO2(g)+2H2O(l)ΔH=-890.3 kJ/mol相同质量的H2、C、C8H18、CH4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2)已知:H2(g)===H2(l)ΔH=-0.92 kJ/molO2(g)===O2(l)ΔH=-6.84 kJ/molH2O(l)===H2O(g)ΔH=+44.0 kJ/mol请写出液氢和液氧生成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解析:(1)根据各物质燃烧的燃烧热数据可计算出,等质量的H2、C、C8H18、CH4完全燃烧时H2放热最多.(2)由题意可知:H2(l)===H2(g)ΔH=+0.92 kJ/mol①12O2(l)===12O2(g)ΔH=+12×6.84 kJ/mol ②H2O(l)===H2O(g)ΔH=+44.0 kJ/mol ③H2(g)+12O2(g)=H2O(l)ΔH=-285.8 kJ/mol ④①+②+③+④可得H2(l)+12O2(l)===H2O(g)ΔH=(-285.8+0.92+12×6.84+44) kJ/mol=-237.46 kJ/mol答案:(1)H2(2)H2(l)+12O2(l)===H2O(g)ΔH=-237.46 kJ/mol11.(10分)(1)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化学键的键能是形成(或拆开)1 mol 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已知白磷和P4O6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现提供以下化学键的键能:E(P—P)=198 kJ/mol、E(P—O)=360 kJ/mol、E(O===O)=498 kJ/mol,则反应P4(白磷)+3O2===P4O6的ΔH为______________.(2)已知:CH4(g)+2O2(g)===CO2(g)+2H2O(g)ΔH=-Q1 kJ/mol,2H2(g)+O2(g)===2H2O(g)ΔH=-Q2 kJ/mol2H2(g)+O2(g)===2H2O(l)ΔH=-Q3 kJ/mol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 L(已折合成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常温,则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___kJ.解析:(1)ΔH=6E(P—P)+3E(O===O)-12E(P—O)=6×198 kJ/mol+3×498 kJ/mol-12×360 kJ/mol=-1 638 kJ/mol.(2)n(CH4)=0.5 mol×45=0.4 mol,n(H2)=0.5 mol×15=0.1 mol.0.4 mol CH4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0.4Q1 kJ,此时生成0.8 mol H2O(g).0.1 mol H2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0.05Q3 kJ,此时生成0.1 mol H2O(l).根据盖斯定律导出,H2O(g)===H2O(l)ΔH=Q2-Q32kJ/mol.0.8 mol H2O(g)转化为0.8 mol H2O(l)时放出的能量为:0.8 mol×(-Q2-Q32)kJ/mol=(0.4Q3-0.4Q2) kJ.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放出的总热量为:0.4Q1 kJ+0.05Q3 kJ+(0.4Q3-0.4Q2) kJ=(0.4Q1+0.45Q3-0.4Q2)kJ.答案:(1)-1 638 kJ/mol(2)0.4Q1+0.45Q3-0.4Q212.(16分)“嫦娥一号”登月成功,实现了中国人“奔月”的梦想.(1)发射“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火箭的第三级使用的推进剂是液氢和液氧,这种推进剂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两条)(2)下列是298 K时,氢气(H2)、碳(C)、辛烷(C8H18)、甲烷(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H2(g)+12O2(g)===H2O(l)ΔH=-285.8 kJ/molC(g)+O2(g)===CO2(g)ΔH=-393.5 kJ/molC8H18(l)+252O2(g)===8CO2(g)+9H2O(l)ΔH=-5 518 kJ/molCH4(g)+2O2(g)===CO2(g)+2H2O(l)ΔH=-890.3 kJ/mol相同质量的H2、C、C8H18、CH4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通过计算说明等质量的氢气和碳燃烧时产生热量的比是__________(保留1位小数).(3)如果此次“嫦娥一号”所携带的推进剂为45吨,液氢、液氧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气态水,总共释放能量________ kJ(保留3位有效数字).解析:(1)H2的密度小,相同质量的H2比其他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多,产物H2O不对大气造成污染.(2)根据各物质燃烧的燃烧热数据可算出,等质量的H 2、C 、C 8H 18、CH 4完全燃烧时,H 2放出热量最多.等质量的H 2和C 燃烧产生的热量比为:285.8∶(393.5×16)=4.4∶1.(3)设45吨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Q ,则H 2(l)+12O 2(l)===H 2O(g) ΔH =-237.46 kJ/mol 18 g 237.46 kJ45×106 g QQ =45×106 g ×237.46 kJ 18 g=5.94×108 kJ. 答案:(1)相同质量时,氢气放出的热量多 产物为水,无污染(其他合理答案均可)(2)H 2 4.4∶1 (3)5.94×10813.(16分)将煤转化为水煤气的主要化学反应为C(s)+H 2O(g)=====高温CO(g)+H 2(g);C(s)、CO(g)和H 2(g)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①C(s)+O 2(g)===CO 2(g) ΔH =-393.5 kJ/mol②H 2(g)+12O 2(g)===H 2O(g) ΔH =-242.0 kJ/mol ③CO(g)+12O 2(g)===CO 2(g) ΔH =-283.0 kJ/mol 请回答:(1)根据以上数据,写出C(s)与水蒸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较反应热数据可知,1 mol CO(g)和1 mol H 2(g)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和比1 mol C(s)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甲同学据此认为“煤转化为水煤气可以使煤燃烧放出更多的热量”;乙同学根据盖斯定律作出下列循环图:并据此认为“煤转化为水煤气再燃烧放出的热量与煤直接燃烧放出的热量相等”.请分析:甲、乙两同学观点正确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3)将煤转化为水煤气作为燃料和煤直接燃烧相比有很多优点,请列举其中的两个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4)水煤气不仅是优良的气体燃料,也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①甲醇②甲醛③甲酸④乙酸.试分析当CO和H2按1∶1的体积比混合反应,合成上述____________(填序号)物质时,可以满足“绿色化学”的要求,完全利用原料中的原子,实现零排放.解析:题目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盖斯定律的运用.根据盖斯定律可知“无论反应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的焓变是一样的”,因此得出1 mol 碳固体和水蒸气反应的焓变为131.5 kJ/mol;在煤转化为水煤气时需要吸收热量,因此乙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将煤转化为水煤气作为燃料,可以减少污染,使燃烧充分,且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在最后问题的回答中,“绿色化学”这一概念的理解较为重要,若要符合绿色化学的概念,则必须达到原料的充分利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答案:(1)C(s)+H2O(g)===CO(g)+H2(g)ΔH=+131.5 kJ/mol(2)乙甲同学忽略了煤转化为水煤气要吸收热量(或ΔH1=ΔH2+ΔH3且ΔH2>0)(3)①减少污染;②燃烧充分;③方便;④直接燃烧水煤气热量大(从中任选两点或其他合理答案均可)(4)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