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岐山地区上奥陶统平凉组深水沉积特征及古地理分析

合集下载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深盆气特点与成藏机理探讨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深盆气特点与成藏机理探讨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深盆气特点与成藏机理探讨2005-8-3摘要:研究区盒8、山2两大成藏组合具备深盆气的形成条件及特征,其储层具有致密化程度高、含气范围内零星产水、气藏压力分割性强等特点,主要归国于陆相沉积层序和气藏的后期改选。

地质分析和物理模拟实验表明,砂岩体定向上区域连通,在成藏环境下可以发生气驱水的运聚过程。

以早自垩世末为界可划分出形成发育期和深盆气改造期两个阶段。

在成藏过程中气藏压力—柽历7由超压到负压的演交过程。

引起不同地区压力降低的主控因素是不同的:苏里格庙地区主要由储层溶孔体积增大引起,温度降低也有一定影响;而东部榆林、神木-米脂地区,主要由后期抬升温度降低引起。

在综合分析成藏特征和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广覆叠置式源顶改造型深盆气”成藏模式。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深盆气;致密储层;成藏模式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超万亿立方米大气区的快速崛起令世人瞩目。

关于它的气藏类型和成藏问题,引起了地质界的高度关注,陆续发表了不少论文和专著[1-5]。

其中,对于上古生界天然气的气藏类型和成藏机理,认识尚有分歧。

概括起来,可归纳为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地层岩性气藏;另一种观点认为应属深盆气。

两种观点各执一词,各抒己见。

岩性气藏论者,从勘探需要出发,强调按岩性圈闭气藏部署勘探工作;深盆气论者,强调成藏机理,动态地分析成藏天然气地质过程和气藏后期改造,就深盆气区内局部工业性气藏,所谓“甜点”(一般占整体的10%~15%)而言,也认同其当属地层岩性圈闭气藏。

作者认为,两种观点的争论决非纯学术上的无谓之争,它直接涉及到找气勘探部署上的指导思想和原则问题。

深盆气观点的积极意义在于,它突破了常规的在构造高部位找气的框框,指导我们到盆地(坳陷)的深部位或深斜坡找气;而且二者在气区规模和天然气远景资源量评估上有重大差别。

鄂尔多斯盆地深盆气与国外典型深盆气盆地(阿尔伯达盆地)[6]相比,有堵多相似之处,也有一些明显差异。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奥陶系平凉组等深流沉积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奥陶系平凉组等深流沉积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奥陶系平凉组等深流沉积李华;何幼斌;黄伟;刘朱睿鸷;张锦【期刊名称】《古地理学报》【年(卷),期】2016(18)4【摘要】The contourites,gravity flow deposits and deep water autochthonous deposits,consisting of limestone,mudstone with sandstone with radiolarian chert and volcanic tuff interbeds,were developed in the Ordovician Pingliang Formation i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Ordos Basin.Contourites were divided into calciruditiccontourites,calcarenitic contourites,calcisiltitic contourites,calcilutitic contourites and silt-sandy contourites.Ripples and bioturbation were well shaped on top of calcisiltitic contourites.The ripples, with wave length 1 -5cm and wave height 0.2-0.5cm,were asymmetric and showed migration direction obviously.The complete and incomplete sedimentary sequences were composed of superimposed calcarenit-ic contouritse,calcisiltitic contourites and calcilutitic contourites,and displayed upward fine-coarse-fine trend with thickness several millimeters to centimeters.The sequences consisted of not only superimposed multilayer,but also single layer,or appeared between two adjacent muddy layers or stylolites;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upward-coarsening sequences and the upward-fining ones were asymmetrical.Contour cur-rent moved from the east to the west with path subparallel to the slope.The deepwater autochthonous de-posits and gravity flow deposits were developed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Lower Pingliang Formation;by con-trast,the deep water autochthonous deposits and contourites were favored in the upper part.The contou-rites were mainly influenced by tectonicmovements,relative sea-level rise,current energy,palaeotopog-raphy and motion path.%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奥陶系平凉组发育石灰岩、泥岩和砂岩,夹放射虫硅岩及凝灰岩,深水原地沉积、重力流沉积及等深流沉积发育。

[精读]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组基础特点

[精读]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组基础特点

[精读]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组基础特点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组基本特征第四系,第四系自下向上包括更新统和全新统。

晚第三纪末,受喜山运动的影响,鄂尔多斯盆地曾一度抬升,大约以北纬38?为界,北部为一套河湖相沉积,南部为黄土沉积,黄土分布广,厚度大,构成塬、梁、峁的物质主体,与下伏新近系呈不整合接触。

第四纪主要是人类的出现并有多期冰期,可见人类化石、旧石器与大量相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和鸟类化石。

新近系,曾称新第三系、上第三系,自下而上包括中新统和上新统。

中国新近系仍以陆相为主,仅在大陆边缘,如台湾、西藏等地有海相沉积。

古近系,曾称老第三系,自下而上包括古新统、始新统和渐新统,主要分布在河套、银川、六盘山等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早第三纪古新世,盆地继承了晚白垩世的挤压应力状态,断裂活动性强,沉积速度快,多发育冲积扇、水下扇等各种扇体。

地层厚度厚50,300米左右,岩性主要为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夹泥灰岩。

白垩系,主要出露下白垩统,又称志丹群,分六个组,从上往下为泾川组、罗汉洞组、环河组、华池组、洛河组及宜君组。

泾川组,命名地点在甘肃省泾川县。

地层厚100-400米,岩性主要为暗紫、浅棕红、浅灰、浅灰绿色等杂色砂质泥岩、泥页岩、灰质泥岩与泥质粉砂岩互层,夹浅灰、浅紫红色灰岩和浅灰色、浅黄色砂岩,与下伏罗汉洞组呈整合接触。

罗汉洞组,命名地点在甘肃省泾川县罗汉洞。

主要为河流相的砂泥岩沉积。

地层厚度100,260米,上部为发育巨大斜层理的红色细至粗粒长石砂岩,含细砾和泥砾,中部以紫红色为主的泥岩及泥质粉砂岩,夹发育斜层理的细粒长石砂岩为主,下部岩性以紫红色为主的泥岩底部为发育巨大斜层理的黄色中至粗粒长石砂岩为主,与下伏环河组呈整合接触。

环河组,命名地点在甘肃省环县环江。

地层厚240米左右,岩性为黄绿色砂质泥岩与灰白色、暗棕黄色砂岩、粉砂岩互层,与下伏华池组呈整合接触。

华池组,命名地点在甘肃省华池县。

地层厚290米左右,岩性以灰紫、浅棕色砂岩夹灰紫、灰绿色泥岩为主,含中华弓鳍鱼、狼鳍鱼、原始星介、女星介等化石,与下伏洛河组呈整合接触。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地质特征主讲:马振芳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部一、盆地勘探概况(一)盆地概况:是中国第二大沉积盆地,盆地范围北起阴山,南抵秦岭,西至六盘山,东达吕梁山。

盆地面积37万km2,本部面积25万km2。

行政区划分:内蒙15万km2, 陕西11万km2。

地形地貌:北部为沙漠、草原及丘陵区,地势相对平坦,平均海拔1200-1350m ;南部为黄土塬。

(二)地质概况1. 盆地演化:是典型的克拉通盆地,基底为太古界及下元古界变质岩系。

盆地演化经历了五个阶段,天然气主要在晚古生代,石油主要在中生代。

2. 构造单元划分:主要依据白垩系划分六个二级构造单元。

主要特征为南油北气。

a. 伊盟隆起:主要发育构造油气藏。

b. 天环坳陷:主要发育构造、地层油气藏。

c. 伊陕斜坡:主要发育古地貌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

d. 渭北隆起:主要发育构造油气藏。

e. 晋西挠褶带:发育构造油气藏。

f. 西缘掩冲带:发育构造油气藏。

3. 地层:除缺失上奥陶系(0)、志留系(S)、泥盆系(D)外,其余地层均发育存在。

沉积岩厚度平均约6000m,纵向上具有“上油下气”的特征,即中生界产油,古生界产气,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山西组、太原组和马家沟组。

部分地区本溪组也有。

4. 含气层系:主要有两套层系十八个地层组。

下古生界:以奥陶系(O)马家沟组顶部马五1~马五4白云岩气田为主。

上古生界:以二叠系(P)、石炭系(C)砂岩气田为主。

二叠系又以石盒子组盒8底部砂岩、山西组山2、太原组太1 砂岩为主要产气层;石炭系以本溪组底部砂岩为主要产气层。

(三)勘探历史阶段:1907 年第一口油井到现在近百年历史。

分六个阶段:1.1907 年~1949 年:延1 井发现油苗经历了清末官办期(1907年~1911 年)和中美合办期(1911 年~1919 年)。

2.1949 年~1969年:构造指导期,发现断层。

3.1970 年~1979 年:长庆油田会战阶段,第一个储量增长阶段。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沉积体系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沉积体系

973项目总结一、沉积发育史晚三叠世延长期,由于印支运动的影响使得晚古生代-中三叠世的华北克拉通拗陷盆地逐渐向鄂尔多斯盆地转化。

可以说,印支运动在鄂尔多斯盆地的地史发展中是一次重大变革。

在沉积上实现了由海相、过渡相向陆相的转变,使盆地自晚三叠世以来发育完整和典型的陆相碎屑岩沉积体系。

盆地演化进入了大型内陆差异沉积盆地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结束和取代了晚古生代以来克拉通坳陷的发展历史。

上三叠统延长组是在鄂尔多斯盆地坳陷持续发展和稳定沉降过程中堆积的以河流-湖泊相为特征的陆源碎屑岩系,它的发展和演化客观记录了这个大型淡水湖盆从发生、发展到消亡的历史。

湖盆发育到延长组第三段(T3y3)初期达到鼎盛,湖进范围可到达盆地北部横山-乌审旗一线。

之后,随着河流的不断注入充填,湖盆走向萎缩。

晚三叠世是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形成的重要时期,沉积体系发育完整,地层出露良好,是观察、研究陆相沉积的典型地区。

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主要为一套灰绿色、灰色中厚层-块状细砂岩、粉砂岩和深灰色、灰黑色泥岩组成的旋回性沉积。

下部以河流相中-粗砂岩沉积为主,中部为一套湖泊-三角洲-河流相砂泥岩互层,上部为河流相砂泥岩沉积。

在区域范围上,以北纬38°为界,北粗南细,北部厚100~600m之间,南部厚700~1000m之间。

延长组与其上下相邻地层均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反映了它沉积时盆地基底稳定。

上三叠统延长组第一段(T3y1)沉积之后,盆地地形出现明显分异,以志丹-甘泉-宜川沿线为枢纽,南部以明显的斜坡向盆地内部倾没,坡度为0.0012,北自马家滩、定边,南至旬邑、铜川,东起延安、黄陵,西达环县、镇原,面积约4×104km2的范围为深湖盆地区,形成厚度达300~400m的深湖相沉积。

枢纽线以北地区为一地势平坦的台地,地形梯度小于0.0003。

北薄南厚的稳定变化,亦表明沉积速率的近似。

为方便生产,长庆油田按油气情况及岩性、电性特征将延长组自上而下划分为10个油层组.二、主要的沉积体系1.冲积扇沉积体系鄂尔多斯盆地的扇积物主要分布在山前露头剖面的底部。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中奥陶统平凉组成藏条件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中奥陶统平凉组成藏条件分析

天然气地质学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中奥陶统平凉组成藏条件分析刘宝宪,闫小雄,白海峰,李 燕(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18)摘要:鄂尔多斯盆地中奥陶统平凉组沿盆地西、南缘呈“L ”型分布,厚度较大,岩性主要为灰岩、泥质灰岩,局部夹薄层泥岩。

以往研究认为平凉组局部层段富含泥质,可作为下古生界烃源岩,但非勘探目的层。

从中奥陶世华北地台南缘大地构造背景出发,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中奥陶统平凉组的沉积环境和沉积模式。

综合露头剖面与井下岩心分析资料及岩性组合特征,探讨了平凉组成藏要素及其空间配置关系,指出平凉组局部层段发育的礁滩相沉积,经后期成岩白云岩化可形成有效的白云岩储层,与邻近的富含泥质层段共同形成自生自储型成藏组合,具有一定的资源潜力。

关键词:华北板块;鄂尔多斯盆地;平凉组;礁滩相;气藏中图分类号:TE1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926(2008)0520657205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中奥陶统平凉组(O 2p )发育一套深水沉积,地层厚度向南急剧增大。

淳探1井、旬探1井和淳2井钻探揭示平凉组厚度变化范围为100~500m ,向南厚度可达近千米(图1)。

平凉组岩性为灰黑色、深灰色泥晶灰岩、泥质灰岩、藻凝块石灰岩、生屑灰岩夹内碎屑灰岩及薄层页岩。

平凉组中、下部生屑灰岩中生物碎屑以底栖类腹足、棘屑为主,向上开始出现薄壳生物、腕足、三叶虫和钙球、骨针等生屑,至平凉组上部生物碎屑以漂浮薄壳型为主,主要为海绵骨针、钙球、薄壳瓣鳃类、头足类、放射虫等。

生物碎屑及组合特征反映出中奥陶世平凉期经历了一个海水逐渐加深的过程。

图1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中奥陶统平凉组厚度等值线第19卷第5期2008年10月天然气地球科学NA TURAL GAS GEOSCIENCE Vol.19No.5Oct. 2008 平凉组局部夹薄层泥岩,碳酸盐岩层段泥质含量普遍较高,是盆地西南部下古生界最具潜力的生烃岩系。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特征

新近系:曾称新第三系、上第三系,自下而上包括中新统和上 新统。中国新近系仍以陆相为主,仅在大陆边缘,如台湾、西 藏等地有海相沉积。
古近系:曾称老第三系,自下而上包括古新统、始新统和渐新 统,主要分布在河套、银川、六盘山等地。鄂尔多斯盆地早第 三纪古新世,盆地继承了晚白垩世的挤压应力状态,断裂活动 性强,沉积速度快,多发育冲积扇、水下扇等各种扇体。地层 厚度厚50~300米左右,岩性主要为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夹泥灰 岩。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区划图
地形地貌 北部为沙漠、草原及丘陵 区,南部为黄土高原。
银川
盐池
乌审旗
榆林
延安
吴旗
鄂尔多斯盆地新、中生界地层柱状剖面图
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地层柱状剖面图
鄂尔多斯盆地南北向横剖面 鄂尔多斯盆地东西向横剖面
第四系:第四系自下向上包括更新统和全新统。晚第三纪末, 受喜山运动的影响,鄂尔多斯盆地曾一度抬升,大约以北纬 38°为界,北部为一套河湖相沉积,南部为黄土沉积,黄土分 布广,厚度大,构成塬、梁、峁的物质主体,与下伏新近系呈 不整合接触。第四纪发生多期冰期,可见人类化石、旧石器与 大量相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和鸟类化石。
长6:厚度约100 ~ 120米之间。在盆地演化中是沉积物充填高 峰期之一,无论盆地东北的三角洲,或者盆地西南的水下扇浊 流,均为强进积建设期,各砂岩体虽连续性差,但彼此相互重 叠、切割,形成以层数多,累积厚度大,复合连片,分布面积 广的储集体,自下而上可以分为长63、长62、长61三个沉积旋回 序列,由于直接覆盖在长7主力生油岩之上,油源近,是最为有 利的储集相带。该段地层电位曲线总体呈一倒三角形,底界为 K2标志层为限。顶为河口坝或河道砂岩顶为界(K2标志层位于 长63底界处,为灰黑色泥岩、碳质泥岩、粉砂质泥岩,局部可 见到凝灰岩;K3标志层位于长62底界处,为灰黄色凝灰岩;k4 标志层为长6和长4+5之分层标志,位于距长6顶3-10m处,为黑 色泥岩、页岩)。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概况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概况

鄂尔多斯盆地区域地质概况一、概况鄂尔多斯盆地的广义地理界线:北起阴山,南到秦岭,东自吕梁山,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一线。

盆地含油气地层主要为侏罗系的延安组合三叠系富含延长植物群的一套地层。

盆地内出露的地层包括:太古界至奥陶系,石炭系至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以陆相中生代地层和第四系黄土最为发育且广泛分布,缺失志留系和泥盆系。

二、区域地质构造,构造演化(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地质)独立成盆时间应为中侏罗纪末。

太古代—早元古代基底形成阶段:基底岩系由两部分组成:下部为太古界和下元古界下部的结晶岩系,上部为下元古界上部的褶皱岩系,这使得基底具备结晶—褶皱的双重构造。

对基地形成起重要作用的构造事件是早元古代早期的五台运动和早元古代晚期的吕梁—中条运动。

中晚元古代坳拉槽发育阶段:这个时期形成了向北收敛向南敞开的贺兰坳拉槽和向北东方向收敛,南西方向敞开的彬县临县坳拉槽,二者时间夹峙着向南倾伏的乌审旗庆阳槽间台地。

早古生代克拉通坳陷阶段:寒武纪的构造面貌是:初始继承中、晚元古代构造格局,表现为北高南低,中隆(乌审旗一庆阳巾央古隆起带)东、西凹;晚期(晚寒武世)变为南北高、中间低,中凹(盐池、米脂凹陷)南北隆(坏县一庆阳隆起、乌兰格尔隆起)的形态。

后者是新的构造体制控制下的构造变形。

奥防纪初始,克拉通整体台升成陆,海水进一步退缩,冶里—亮甲山组仅分布在古陆四周,为厚度数十米至200m的含隧石结核或条带的深灰色白云岩夹灰岩。

早奥陶世的古构造面貌,基本继承晚寒武世的构造轮廓。

由于内蒙海槽活动性增强的影响,克拉通北部的乌兰格尔古隆起带仍保持古陆形式,而南部环县一庆阳古隆起则表现为相对校低的水下隆起。

综上所述,早古生代构造格局的发育特点是:继承和新生构造的复合,在两期隆起复合部位仍保持险起状态(乌兰格尔隆起、坏县一庆阳隆起),在隆起与凹陷的复合部位形成鞍部(抉池凹陷与米脂凹陷间的鞍部),在两期凹陷复合部位仍保持为凹陷状态(昂苏庙一接池凹陷、米脂凹陷)。

鄂尔多斯山西组沉积环境分析

鄂尔多斯山西组沉积环境分析

鄂尔多斯山西组沉积环境分析[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在历史上经历了非常多的海陆变迁,受到多次海水的侵袭,关于太原组和本溪组的陆表沉积环境已经经历了多次的研究,并且已经达成了广泛的共识,但是对于海陆转换时期的山西组沉积环境的问题还存在着非常大的争议,基于此本文对鄂尔多斯山西组沉积环境进行分析。

[关键词]鄂尔多斯山西组沉积环境地质分析随着我国对鄂尔多斯盆地的煤炭和油气探索的逐渐深入,发现对古代海盆向陆盆的转换过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对古地理格局、盆地沉积演化、不同气田的分布规律和成因等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和意义。

本文根据沉积构造、地层和古生物、岩性的特征、成岩的作用等地质依据,对鄂尔多斯山西组沉积环境进行分析。

1地区简介鄂尔多斯盆地南面秦岭造山带,北邻兴蒙造山带,东以吕梁山为界限,西以六盘山-贺兰山为界限,属于华北地台西端的次级构造单元,盆地主要经历了晚古生代海陆过渡相沉积的近海盆地、海相沉积为主的陆表海盆地和陆相碎屑岩沉积为主的内陆坳陷湖盆的古地理演化的过程,从上而下分别发育了上二叠统石千峰组、上石盒子组,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下二叠统山西组和太原组、和上石炭统本溪组。

其中山西组是以“骆驼脖砂岩”的底为顶界和下石盒子组成冲刷不整合接触和整合接触,同时又以“北岔沟砂岩”的底部为底界,和下伏太原组为区域冲刷不整合接触。

根据沉积旋回和岩性的特征,将其划分成上部山一段和下部山二段,同时有分别将上段和下段分别分成山11、山12、山13和山21、山22山23六个亚段。

2判断山西组沉积环境的地质依据鄂尔多斯盆地在不断演化的过程中,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各个地区也受到了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的海水影响,这对研究大规模海侵事件提供了参考依据。

经过深入研究山西组沉积环境的评判标志,发现了海相沉积的记录仅在第二段保存下来,其他的地质的依据主要由下面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2.1山西组地质环境中古生物的存在经过考察研究证明,有海相地层发育在和盆地东部紧邻的山西境内,而且在山2段最为明显,此段层从上往下发育了三个由灰岩、硅质岩、含海相化石泥岩、含钙质泥岩组成的海相夹层,其中在陵川-晋城-平顺线路以南的位置含量最高,一般会出现3~4层含有海相生物化石的灰岩层,到了孟县-太原-离石一线以北的位置基本消失,从南往北海相地层的总体变薄。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平凉组软沉积变形特征及成因机制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平凉组软沉积变形特征及成因机制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平凉组软沉积变形特征及成因机制【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中奥陶统平凉组中发育大量软沉变形。

然而,前人对其变形特征、过程及其机制缺乏细致的研究。

本研究以陕西富平底店奥陶系剖面为例,精细研究了平凉组的软沉积变形特征,发现该软沉积变形发育于深海斜坡相带,经历了滑塌和滑移变形等变形过程,揭示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中奥陶世平凉期可能处于由弧后坳陷向弧后裂陷、再向弧后坳陷转换的过渡构造环境。

【关键词】平凉组软沉积变形滑塌构造滑移构造软沉积变形是沉积物沉积之后,在固结成岩之前遭受沉积期某种动力作用而产生的软沉积变形构造。

资料调查显示,国际上对沉积物构造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相比之下,我国在沉积构造的专门研究方面近十几年成果则很少,水平也相对较低,且深度和系统性不够,因而影响也不大。

野外调查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平凉组薄层碳酸盐岩内发育大量滑塌、滑移软沉积变形。

然而,对其软沉积变形特征、发育机理、形成地质背景的研究更加少,仅对其岩性、沉积环境进行过初步研究[1-4]。

研究选取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南缘的渭北隆起带中段的底店剖面,对其内平凉组软沉积变形的构造特征、形成机理、沉积环境以及地质意义加以研究,以期能全面地了解其形成时古地理环境和地质背景。

1 区域地质概况平凉组也称赵老峪组,其分布于鄂尔多斯地区的西缘及南缘,呈“L”形展布,岩性以页岩、砂岩为主,次为石灰岩和白云岩[2]。

研究选择的底店奥陶系剖面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南缘的渭北隆起带中段[3],剖面内发育大量薄层碳酸盐岩及其角砾,厚度约30m。

2 软沉积变形构造特征软沉积变形是沉积物在未固结成岩时或者沉积过程中发生的变形,主要有滑塌断层、滑塌褶皱、卷曲层理、压模、碟状等构造[6]。

通过调查发现,研究区平凉组主要为薄片状和页状薄层灰岩,并夹杂多层黄绿色凝灰岩,主要发育有滑塌构造和滑移构造两种类型软沉积变形。

2.1 滑塌构造滑塌构造是沉积岩层因重力滑脱发生的褶皱变形,同时伴有小型断层和角砾化现象。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概述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概述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概述在地理上,鄂尔多斯盆地是指河套以南,长城以北的内蒙古自治区伊可昭盟地区。

而地质学中的鄂尔多斯盆地范围则广阔,它东起吕梁山,西抵桌子山~贺兰山~六盘山一线,南起秦岭山坡,北达阴山南麓。

包括宁夏东部,甘肃陇东,内蒙古伊可昭盟、巴彦单尔盟南部、阿拉善盟东部,陕北地区,山西河东地区。

面积约37万K㎡。

(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的鄂尔多斯盆地总面积约25万K㎡。

)黄土高原是盆地主要地貌特征,著名的毛乌素沙漠位于盆地北部,周边山系海拔1500~3800m,平均2500m左右。

盆地内部西北高,东南低,海拔800~1800m左右;西北部的银川平原、北部的河套平原、南缘的关中平原,地势相对较低(前二者海拔高度1600m左右,关中平原仅300~600m)。

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沿盆地周缘流过。

盆地内部发育有十几条河流,多数集中在中南部,在东南角汇入黄河,属黄河中游水系;像著名的无定河、延河、洛河、泾河、渭河流域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盆地内油气勘探始于上世纪初,1907年在地面油苗出露的陕北地区,用日本技术钻了我国大陆第一口油井。

大规模油气勘探、开发始于1970年。

到目前,不但在石油、天然气开采上取得了辉煌成果,而且在地质理论研究、钻采工艺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世界特低渗透油田开发提供了成功经验。

第一讲盆地构造特征一、区域构造单元划分地质学上讲的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周边隆起,中部下陷,内部西低东高,不对称的地史时期的沉积盆地;并非现今的地貌盆地。

按地层的分布形态划分为:(盆地一级构造单元)1 、(北部)伊盟隆起2 、(南部)渭北隆起3 、(西部)西缘断褶带、天环坳陷(天环向斜)4 、(东部)晋西挠褶带5 、(中部)陕北斜坡(西倾单斜构造)陕北斜坡是目前我们研究时间最长、认识比较清楚的一个一级构造单元。

由于它的存在,盆地内同一个时期的地层(同一套储层),在西部埋藏深度大,东部埋藏浅。

例如:马岭油田主力含油层延10在庆阳埋深1400m左右,在延安出露地表,西峰油田的长8油层在陇东埋深2200多米,在陕北延河入黄河口处则高悬在山崖上。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晚奥陶世构造转童与礁滩相带分布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晚奥陶世构造转童与礁滩相带分布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晚奥陶世构造转童与礁滩相带分布
刘博卿
【期刊名称】《低渗透油气田》
【年(卷),期】2012(000)003
【摘要】构造沉积演化分析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早古生代沉积演化主要受控
于南侧古秦岭洋的演化,经历了从被动大陆边缘到活动大陆边缘的演化过程。

寒武纪-早奥陶世处于秦岭古洋扩张时期,盆地南部地区处于古秦岭洋北侧被动大陆边
缘位置。

中-晚奥陶世,由于古秦岭洋的俯冲,在盆地南部发育活动大陆边缘沟-弧-盆体系,盆地南缘处于弧后盆地环境,并在弧后盆地两侧发育台地边缘相带沉积,礁滩相储集体与海相烃源岩相配置,有利于岩性圈闭成藏.是盆地天然气勘探的新领域。

【总页数】6页(P14-19)
【作者】刘博卿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
【相关文献】
1.川东黄龙场构造长兴组生物礁、滩相储层特征研究 [J], 董银磊;王川;赵宏杰
2.超深层礁滩岩性气藏中高产井成因分析--以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礁滩相储层为例 [J], 范小军
3.鄂西-渝东区长兴组礁滩体发现及相带分布 [J],
4.下扬子三叠系礁滩相储层分布特征 [J], 刘计勇
5.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南坡上奥陶统礁滩相带的发现及油气勘探意义 [J], 舒志国;何希鹏;邓世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7段深水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7段深水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第17卷第15期2017年5月 1671—1815(2017)015-0033-09科学技术与工程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Vol. 17 No. 15 May. 2017©2017 Sci. Tech. Engrg.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7段深水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汤望新姜在兴张元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〇〇〇83)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深水沉积砂体的成因类型及沉积模式研究具有较大的争议,而且只用一种成因模式去解 释深水沉积系统有一定的局限性。

依据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长7段的野外剖面的观测及部分岩芯观察,基于沉积学相 标志分析,对盆地延长组长7段深水沉积砂体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了详细研究,取得了以下认识:首先,划分了研究区深水沉 积砂体成因类型,包括风暴岩、滑动岩、滑塌岩、砂质碎屑流沉积及浊流沉积,总结了各类型深水沉积体的识别标志;其次,将 研究区深水沉积体系划分为水道化的风暴沉积体系和无水道发育的滑移-滑塌沉积体系;风暴沉积体系划分为水道化风暴岩、水道侧缘及风暴浊积岩朵叶体,为风暴侵蚀成因;滑移-滑塌体系可以分为滑动岩、滑塌岩、碎屑流舌状体、远源浊流沉积,为地 震、火山或风暴活动触发三角洲前缘坡折带沉积物失稳滑塌形成。

综合砂体成因类型和沉积模式,可以更加直观地研究湖盆 深水区沉积物组合及分布规律,为湖盆深水区油气勘探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长7 深水沉积 成因类型 沉积模式中图法分类号TE122.2; 文献标志码A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由于深水沉积体具有的 经济价值和研究价值,深水沉积理论和实验研究逐 渐引起石油地质学家的关注,最早基于鲍马序列建 立的深水扇模式被广泛应用[1],但是随着深水沉积 研究的不断深入,深水沉积的鲍马序列及浊积扇模 式被一些业内学者质疑,深水砂岩的成因越来越富 有争议[2一6]。

以Shamnugam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了 以碎屑流为主导的斜坡沉积模式,试图解释深水块 状砂岩的成因[2],这类学者认为深水砂岩主要是砂 质碎屑流成因,而非浊流成因[6_9]。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下奥陶统马家沟组沉积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下奥陶统马家沟组沉积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下奥陶统马家沟组沉积特征辛勇光;周进高;邓红婴【摘要】依据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早奥陶世古构造、古地理、古水动力以及古气候背景,结合单井、野外露头沉积相分析等认为,秦岭海槽和中央古隆起的存在和演化控制盆地南部马家沟组沉积特征及演化.(1)平面上根据中央古隆起的障壁作用将其分为两大沉积区,西南区和东北区.西南区发育盆地-斜坡-台地边缘相,东北区为障壁潟湖沉积环境;(2)东北区马家沟组由"三云三灰"六段组成,马一、马三、马五段为白云岩、石膏和石盐组成的蒸发岩系.马二、马四、马六段为石灰岩夹白云岩的碳酸盐岩序列,在纵向上构成蒸发岩与碳酸盐岩问互的旋回性沉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马家沟组障壁潟湖沉积模式,该模式具有两个主要特征:(1)中央古隆起作为障壁控制秦岭海与潟湖之间的海水沟通;(2)依据海平面升降旋回将该模式动态地分为三个阶段,即与海侵期相对应的以石灰岩沉积为主的障壁溺湖沉积阶段(阶段Ⅰ)、与海退期相对应的以石灰岩夹蒸发岩沉积为主的障壁成化渴湖沉积阶段(阶段Ⅱ)和与低海平面期对应的以膏盐岩沉积为主的障壁膏盐湖沉积阶段(阶段Ⅲ).【期刊名称】《海相油气地质》【年(卷),期】2010(015)004【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秦岭海槽;中央古隆起;沉积特征;沉积模式【作者】辛勇光;周进高;邓红婴【作者单位】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1.3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由“三云三灰”六段组成,马一、马三、马五段为白云岩、膏盐和石盐组成的蒸发岩系,马二、马四、马六段为石灰岩夹白云岩的碳酸盐岩序列,在纵向上构成蒸发岩与碳酸盐岩间互的旋回性沉积[1-2]。

对于马家沟组沉积特征,前人已做了大量研究,主要有冯增昭等[3-4]提出的潮坪膏盐湖说、吕炳全等[5]的蒸发边缘海说、刘群等[6]的蒸发台地说以及侯方浩等[7]提出的蒸发陆架盆地说等等。

02 林康 2010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奥陶系平凉组_背锅山组沉积相讨论

02 林康 2010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奥陶系平凉组_背锅山组沉积相讨论

1概况中奥陶统平凉组发育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前人曾做过深入研究。

根据我校上世纪九十年代研究资料[1],西南缘的平凉、陇县、岐山一带的平凉组为深水斜坡沉积,发育大规模重力流和等深流沉积,这已经为同行研究者所公认;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东段的富平、蒲城一带,平凉组也是以发育碳酸盐碎屑流沉积为特征的深水斜坡沉积,对此也无异议。

2003年高振中、彭德堂等曾对泾阳铁瓦殿平凉组剖面进行过深入研究,指出该剖面主要为深水斜坡碳酸盐碎屑流沉积[2],这一结论也得到同行的认同。

而对耀县、永寿平凉组剖面本身的沉积相类型,不同学者却有不同的认识。

如果该两处平凉组为深水沉积,那么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及南缘的铁瓦殿、富平和耀县的就是一个统一的斜坡沉积整体,研究工区位置如图1。

类沉积是:①巨厚层-块状碳酸盐岩;②纹层状泥晶灰岩。

结果发现块状碳酸盐岩均由粗细不等的砾屑构成,砾屑粒径以数厘米至数十厘米最常见,大者可超过2m ;而薄层细粒沉积则主要由含栅笔石的层凝灰岩、纹层状泥晶灰岩构成,属于较深水沉积。

对于这样一套沉积组合,自然会认识到它属于深水重力流与原地沉积的典型组合,属斜坡相沉积。

确定耀县和永寿剖面平凉组主要为深水斜坡沉积的主要依据如下:1)、砾屑灰岩的粒径一般为数厘米至数十厘米,大者可达2m 以上的漂砾,对其搬运需要巨大的能量,浅水区的波浪潮汐难以对其进行搬运,而沿斜坡的重力搬运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

如图2、图3。

2)、平凉组中上部为巨厚-块状层砾屑灰岩与层凝灰岩(永寿剖面)、纹DOI:10.3969/j.issn.1001-8972.2010.13.002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奥陶系平凉组、背锅山组沉积相讨论林康1,2彭德堂2赵迎冬2肖梦华21.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34023;2.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434023;图1 研究工区位置图鄂尔多斯盆地南缘的碳酸盐台边缘相所处地理位置应在耀县以北;而若耀县为浅水沉积,则泾阳铁瓦殿和南缘东段富平一带的深水斜坡则不相连接,它们各自怎样展布呢?所以说,耀县剖面平凉组的沉积面貌如何,对于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中奥陶世岩相古地理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岐山曹家沟奥陶系剖面地层和沉积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岐山曹家沟奥陶系剖面地层和沉积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岐山曹家沟奥陶系剖面地层和沉积特征陈强;李文厚;孙娇鹏;张倩;梁积伟;李智超
【期刊名称】《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年(卷),期】2022(12)1
【摘要】陕西岐山曹家沟剖面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交通便利、出露良好、地层齐全、沉积类型多样,是一条重要的奥陶系剖面。

对曹家沟剖面进行了详细介绍,下奥陶统冶里组以泥质白云岩为主,亮甲山组以含硅质团块晶粒白云岩为特征,发育叠层石,均为潮坪相沉积。

中奥陶统马家沟组主要为中薄层—中厚层的粉细晶云岩、灰岩,属开阔台地—台地前缘斜坡相沉积,峰峰组主要为中薄层—纹层状白云岩,发育大量薄层的碳酸盐碎屑流和浊流沉积,属较深水的台地前缘斜坡相重力流沉积。

上奥陶统平凉组为一套大陆斜坡相类复理石的韵律沉积,唐王陵组为大陆斜坡相泥石流环境下的冰水沉积,具有典型的冰坠石构造。

【总页数】10页(P246-254)
【作者】陈强;李文厚;孙娇鹏;张倩;梁积伟;李智超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长安大学土地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1
【相关文献】
1.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奥陶系平凉组改造砂沉积特征及意义
2.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奥陶系平凉组深水沉积特征及其与古环境关系——以陕西富平赵老峪地区为例
3.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岐山剖面中奥陶统平凉组沉积环境分析
4.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奥陶系平凉组重力流沉积特征
5.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岐山地区中奥陶统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镇泾地区延长组的沉积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镇泾地区延长组的沉积特征

卷(V o lum e )20,期(N um ber )4,总(To tal )82矿物岩石  页(Pages )25-30,2000,12,(D ec ,2000)J M I N ERAL PETROL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镇泾地区延长组的沉积特征张哨楠 胡江柰 沙文武 赵舒 高青松(成都理工学院科技处,成都 610059) (华北石油地质局规划设计研究院,郑州 450000)【摘 要】 鄂尔多斯南部镇原泾川地区延长组的沉积特征经过多年的资料积累和深入研究,发现在延长期沉积物主要来源于盆地西部的隆起,沉积相类型主要为正常的河流三角洲和湖泊沉积,岩石学特征表明,碎屑颗粒均为颗粒支撑,没有杂基支撑的结构类型,沉积构造组合也表明没有重力流的沉积特征。

有利的储集砂体主要为河口砂坝砂体和分流河道砂体。

【关键词】 沉积特征;延长组;镇泾地区;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图法分类号:T E 12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872(2000)04-0025-30; COD EN :KU YA E 2收稿日期(M anuscri p t received ):2000-10-18基金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

第一作者简介:张哨楠 男 43岁 教授 石油地质专业 研究方向:沉积学及含油气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的沉积特征研究始于七十年代初期的石油勘探,根据对周边地区野外露头的地层研究,认为延长组在盆地南部的沉积相类型主要为水下冲积扇沉积[1],随着石油勘探工作的进展,尤其是近年来对镇泾地区的石油勘探,钻井资料的积累,对盆地南部延长组的沉积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认为延长组主要为扇三角洲沉积。

根据最新的钻井资料,通过与野外露头资料的对比,发现延长组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的沉积特征既没有湖底扇的沉积特征,也不存在扇三角洲的沉积类型,而是正常的河流三角洲和湖泊沉积。

1 区域地质背景鄂尔多斯盆地属于地台型构造沉积盆地[2],根据现今的构造形态和盆地的演化历史,盆地内部可以划分为六个一级构造单元:伊盟隆起、渭北隆起、西缘冲断带、晋嬉挠褶带、天环坳陷和陕北斜坡。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三角洲沉积及演化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三角洲沉积及演化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三角洲沉积及演化一、概述鄂尔多斯盆地,作为中国内陆地区的第二大沉积盆地,横跨五省,拥有广阔的地理范围和丰富的矿产及能源资源。

该盆地的地质构造相对简单,地层平坦,内部可划分为六个次级构造单元,整体呈现出东缓西窄的格局。

中生代中晚三叠世印支运动导致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并闭合,鄂尔多斯盆地地区因此发生强烈下陷,沉积了一套巨厚的陆相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

延长组是鄂尔多斯盆地重要的含油层系,包含10个油层组,近年来显示出良好的开发前景。

对于盆地沉积环境演化的基础研究却仍显不足。

本文旨在通过物源分析、岩石学特征、测井相特征等多方面的研究,深入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的三角洲沉积特征,并重建其沉积演化历史。

我们将探讨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中心迁移演化规律,揭示其沉积体系发育特征、沉积中心及沉降中心的位置。

还将探讨延长组主要油层组的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确定晚三叠世不同沉积期的湖岸线和深湖线位置。

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演化可以划分为多个阶段,其中包括上三叠系潮湿型淡水湖泊三角洲沉积阶段、下侏罗系富县组、延安组湿暖型湖沼河流相煤系地层沉积阶段以及中侏罗系直罗组、安定组干旱型河流浅湖地层沉积阶段。

本文将对每个阶段的沉积特征进行详细描述,以期全面理解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演化历史。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将对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三角洲的沉积及演化有更深入的理解,为未来的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1. 鄂尔多斯盆地的地理与地质背景介绍鄂尔多斯盆地,又称陕甘宁盆地,位于中国西北地区的心脏地带,主要涉及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及山西五省区。

这一巨大的沉积盆地总面积超过37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沉积盆地,具有深厚且丰富的地质历史。

地理上,鄂尔多斯盆地北至阴山、大青山,南至陇山、黄龙山、桥山,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东达吕梁山、太行山。

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盆地内拥有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包括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等多种地貌类型。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中上元古-古生界地层赋存特征及储层类型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中上元古-古生界地层赋存特征及储层类型研究

149在全球范围内,目前在中亚、北非等地区的元古界-寒武系已经取得油气重大发现,国内早在上世纪 70-80 年代就开展了元古界油气地质研究,近年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安岳特大型气田的发现证明国内大型克拉通盆地内元古界油气勘探具有广阔前景。

鄂尔多斯盆地中元古界发育宁蒙、甘陕、晋陕、秦豫四大裂陷槽,裂谷呈北东向展布,与华北克拉通各期裂谷的发育及展布规律相一致,地层西南厚东北薄。

目前已有的大量露头及钻井显示,盆地内部裂陷槽范围内可能发育元古界规模可观的烃源岩。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的岩溶高地区,高地-台地外缘马二、毛庄-徐庄-张夏组岩溶风化壳领域天然气多口探井已获勘探突破,气源主体来源于上古煤系地层,已取得天然气突破。

鄂尔多斯西南缘位于中上元古界裂陷槽、古生界隆起的核部区域,中上元古界地层厚度大,整体上处于潮坪环境,具有广阔的纵向勘探空间[1]。

1 地层赋存特征探区内的三维地震资料显示,在上古生界底界T9不整合面之下、蓟县系底界Tjx之上存在一个角度不整合界面(下称为Tx)。

该界面与上、下同相轴呈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并且该界面对应的波谷同相轴连续性好,在三维地震工区内可广泛追踪。

通过对Tx界面的全区追踪发现(图1):在三维地震工区的中北部, T9-Tx间地层的时间厚度由西向东逐渐增加逐渐变厚;探区南北向剖面显示,由北向南,T9-Tx间地层的时间厚度具有“由厚变薄再增厚”的变化趋势,而Tx-Tjx间地层的时间厚度则具有完全相反的变化趋势,即存在“跷跷板”现象;同样,探区北西-南东向剖面显示,T9-Tx间地层表现为“西北薄东南厚”的特点,Tx-Tjx间地层则表现为“西北厚东南薄”的特点。

Tx界面是一个可跨区追踪的广泛发育的反射界面,其位于T10界面(奥陶系底)、T11界面(寒武系底)之下,Tjx(蓟县系底)之上。

通过结合探区周缘的区域地质资料,可进一步明确Tx界面的地质意义。

前人研究发现: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豫西地区的露头内中元古界官道口群杜关组底界与下伏巡检司组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并且官道口群内各组(冯家湾组,杜关组,巡检司组,龙家园组)在地层年龄、沉积环境上可与华北地台蓟县系各组进行对比。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奥陶系沉积构造演化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奥陶系沉积构造演化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奥陶系沉积构造演化特征鄂尔多斯南缘地区构造位置特殊,西接六盘山构造带,南邻北祁连一北秦岭构造带,北依鄂尔多斯盆地,东接汾河断陷系。

研究区奥陶系地层系统极为复杂,沉积相变明显。

通过研究鄂尔多斯南缘奥陶系构造沉积演化,可以为鄂尔多斯南缘奥陶系天然气藏分布及聚集规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资料,并解决鄂尔多斯南缘地区长期存在争议的部分地层年代问题。

标签:鄂尔多斯南缘奥陶系构造沉积演化前言鄂尔多斯盆地南缘西接六盘山构造带,南邻北祁连一北秦岭构造带,北依鄂尔多斯盆地,东侧为华北古板块内的吕梁山构造带、汾河断陷系和太行山构造带,跨越了渭北隆起、渭河地堑、华北板块南缘构造带等多个构造单元,广泛分布着沉积厚度大、沉积类型多样的下古生界。

鄂尔多斯南缘地区显生宙以来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多期构造体系的叠加联合使得研究区现今地质构造极为复杂。

特殊的构造位置、特殊的构造动力学背景及其叠加复合,导致研究区内奥陶纪构造演化过程明显不同于鄂尔多斯本部及西缘地区。

1.区域构造背景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南邻秦岭造山带,西南侧则与六盘山构造带相邻,东侧为华北古板块内的吕梁山构造带、汾河断陷系和太行山构造带。

主要表现为块断构造交织的格局中发育多期次的逆冲推覆构造和较独特的沉积构造演化。

本区南部普遍发育青白口系和震旦系并出露部分寒武系地层,为研究鄂尔多斯南缘与秦岭造山带构造特征提供条件。

显生宙以来发育不同时期不同构造环境的沉积建造,并经历了加里东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具有显著变形的不同方式不同构造特征的构造发展过程,形成现今综合的地质构造面貌。

2.鄂尔多斯南缘奥陶系地层系统研究区奥陶纪沉积期构造环境复杂,沉积类型多样。

据不完全统计,有关鄂尔多斯南缘研究的各种文献资料中仍然使用的奥陶系岩石地层单位名称多达余个,足以说明研究区奥陶系的复杂性。

2.1南缘地区奥陶系地层划分研究区奥陶系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并以不同层位与上覆上古生界地层不整合接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chool of Earth Science and Resource,Changan University,Xian 710054,Shaanxi,China)
Abstract:The Pingliang Formation in Qishan area is composed of dark mudstone,siltstone and argillaceous limestone with imbedded thin layered bentonites.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be- tween the Pingliang Formation and its overlying as well as underlying strata on rock type,sedi- mentary environment and tectonic background.The research on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tec- tonic background and formation environment has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for revealing Late Ordo- vician paleogeography,paleoclimate and paleotectonics in the Ordos Basin.Based on profile meas- urement and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the stratigraphy,petrology and sedimentary facies of the Pingliang Formation have been studied in detail.All of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ingliang
第52卷 第1期 2019 年 (总 211 期 )
西 北 地 质
NORTHWESTERN GEOLOGY
D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I:10.19751/j.cnki.61-1149/p.2019.01.006
Vol.52 No.1 2019(Sum211)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岐山地区上奥陶统平 凉组深水沉积特征及古地理分析
第1期
梁 积 伟 等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南 部 岐 山 地 区 上 奥 陶 统 平 凉 组 深 水 沉 积 特 征 及 古 地 理 分 析
67
Form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edimentary cycles according to the petrological features.The first sedimentary cycle mainly consists of mudstone and sandstone with relatively small quantity of limestone.The sedimentary facies are mainly composed of turbidite deposition,arenarious con- tour current and argillaceous contour current deposits.In the second sedimentary cycle,the pro- portion between mudstone and limestone is similar.The sedimentary facies are mainly composed of argillaceous contour current deposits and cinereal contour current deposits.The third cycle comprises mainly sandstone and mudstone with small amount of limestone.The sedimentary faci- es are mainly composed of arenarious contour current with a small amount of cinereal contour cur- rent deposits. Keywords:Ordos Basin;Qishan area;Late Ordovician;Pingliang Formation;deep-water deposit
收 稿 日 期 :2018-07-13;修 回 日 期 :2018-10-30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区域地质调查(0716-1641DK900365/07),国 际 地 科 联、国 际 地 层 对 比 计 划 (IGCP652)、科 技 部、国
家科技重大专项专题(2017ZX05005002-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项目 (4150210)资助 作 者 简 介 :梁积伟(1968-),男,甘肃山丹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沉积学与盆地分析研究、区域地质调查工作。E-mail:jiweil@chd.edu.cn
Deep-water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Paleogeographic Analysis of the Pingliang Formation in Qishan Area,Southern Ordos Basin
LIANG Jiwei,MA Xiaojun,LIU Yalan,TAO Wenxing, ZHAO Ya,JIANG Liuqing,YU Zhenkun
梁积伟,马晓军,刘亚兰,陶文星,赵亚,姜柳青,宇振昆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摘 要:岐山地区上奥陶统平凉组是一套颜色较深的泥岩 、粉砂岩、泥质灰岩,夹有薄层斑脱岩的沉 积岩系,与上覆和下伏地层在岩石类型、沉积环境和形成的构造背景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 。研究平 凉 组 的 沉 积 特 征 ,分 析 其 形 成 环 境 和 构 造 背 景 ,对 于 揭 示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晚 奥 陶 世 的 古 地 理 、古 气 候 、 古 构 造 都 具 有 重 要 的 理 论 意 义 。 通 过 剖 面 测 制 和 镜 下 鉴 定 ,对 平 凉 组 的 地 层 学 、岩 石 学 和 沉 积 相 进 行了精细研究。结果表明,平凉组按照岩石组合学特征可 以 分 为 3 个 旋 回。 第 一 旋 回 以 泥 岩 和 砂 岩 为 主 ,灰 岩 相 对 较 少 ,沉 积 作 用 以 浊 流 沉 积 和 砂 质 等 深 流 、泥 质 等 深 流 沉 积 为 主 ;第 二 旋 回 泥 岩 和 灰岩所占比例大致相等,沉积作用为泥质等深流和灰质等深 流 沉 积;第 三 旋 回 以 砂 泥 岩 为 主,少 量 灰 岩 ,属 于 砂 质 等 深 流 为 主 ,少 量 灰 质 等 深 流 ,浊 流 沉 积 不 发 育 。 平 凉 组 沉 积 作 用 及 沉 积 特 征 表 明 , 晚 奥 陶 世 ,华 北 陆 块 南 缘 发 生 大 规 模 裂 陷 ,结 束 陆 表 海 沉 积 ,盆 地 的 南 部 边 缘 形 成 大 陆 斜 坡 。 关 键 词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岐 山 地 区 ;晚 奥 陶 世 ;平 凉 组 ;深 水 沉 积 中 图 分 类 号 :P531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9-6248(2019)01-0066-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