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胰腺异位的鉴别
胰腺的先天异常
四、胰腺分隔
胰腺分隔是指胰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背胰管与腹胰管完全不吻合,从而形成两套胰腺系统, 过去此疾病被认为正常解剖变异,但近年来发现此病可能与特发性胰腺炎相关,故此疾病与胰腺 炎可能有一定关系。
此疾病在青壮年发病,上腹痛为主要表现,进食后可加重。本病无需特殊治疗,有严重腹 痛或引起胰腺炎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五、胰腺的先天性囊肿
本病为真性囊肿,其内壁衬有单层立方上皮或复层鳞状上皮,有单发性囊肿和多发性囊肿。 单发囊肿 本病临床少见,多见于2岁下儿童,可有胃、十二指肠受压或胆管梗阻的表现,部分小儿存 在腹部包块,超声可见胰腺内充满液体,X线钡餐造影可见胃、十二指肠或结肠受压的表现,有 症状者可行引流或手术。 多发囊肿 本病临床少见,患者常伴随其他畸形,如肝、肾、肺等多发囊肿,患儿常因为畸形而无法生 存,本病无特异指正常胰腺外的胰腺,大部分异位胰腺位于胃、十二指肠和空肠,其他部位如胆总管、 回肠等少见。本病常表现为粘膜下小结节,直径多小于5mm,组织学为典型胰腺组织。
本病的表现多样,由于其胰腺所在位置不同,而表现不同,大多数患者无症状,偶然发现, 位于胃和十二指肠的胰腺可并发溃疡、出血,而出现对应的症状,如位于幽门附近,可脱垂导致 梗阻。
胃镜检查是检查本病的重要方式,镜下显示孤立的粘膜下圆形肿物,肿物边缘呈现提状,中 央有开口或凹陷,似脐状。
三、环状胰腺
此病是指胰腺呈环状或带状包绕十二指肠降段,系胚胎发育过程中腹侧原基在旋转过程中不 萎缩所致,环状胰腺胰管常有畸形所致胰腺引流不畅,可能导致慢性胰腺炎和纤维化。
本病儿童多见,胰腺受累程度不同,其表现也不同,小儿主要表现为反复的呕吐、不能进食, 含有胆汁,腹部膨隆,可见胃型和蠕动波,部分小儿有脱水和消瘦。部分小儿伴随胃溃疡及十二 指肠溃疡。
增强CT检查对胃异位胰腺和胃间质瘤的鉴别价值
·125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APR. 2023, Vol.21, No.04 Total No.162【第一作者】陈奕杰,男,技师,主要研究方向:腹部常见及疑难疾病的CT诊断。
Email:*********************【通讯作者】周水添,男,副主任技师,主要研究方向:腹部常见及疑难疾病的CT诊断。
Email:*****************Value of Enhanced CT in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04月 第21卷 第04期 总第162期病灶动脉期(CTa)中的感兴趣区域的CT值;(13)病灶静脉期的CT 值(CTp);(14) 病灶动脉期增强幅度(DEAP),即动脉期CT值减去平扫期CT值;(15)病灶静脉期增强幅度(DEPP)的CT值,即静脉期CT值减去平扫期CT值。
1.5 统计分析 研究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
计量资料使用(χ-±s)进行描述,组间差异使用Student’s t检验。
计数资料用n(%)进行描述,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当理论频数<5时使用Fisher精确概率法。
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CT特征与胃间质瘤的风险关系。
使用接受者工作特征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分析以确定显著定量CT特征的最佳截止值。
以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2.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 胃异位胰腺和胃间质瘤患者之间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与胃异位胰腺相比,胃间质瘤患者平均年龄更大、存在相关症状比例更高、更高比例血清肿瘤标志物异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病变位置CT图像特征比较 胃异位胰腺和胃间质瘤患者CT报告的病变位置存在差异(P <0.05),其中胃异位胰腺多位于胃体内(65.00%),无分布于胃底患者,而胃间质瘤大多位于胃体(46.85%)和胃底(34.26%)。
胰腺疾病超声诊断
主胰管结石并扩张
主胰管结石并扩张
胰腺囊肿性病变 胰腺囊肿
一、真性囊肿:一般较小 1、胰腺内一个或数个小液性暗区,边界清晰,
囊内澄清,后方回声增强。 2、如为多囊胰,表现为胰腺局部增大或弥漫
性增大,并有多数大小不等的液性暗区,呈 蜂窝状,可伴多囊肝、多囊肾的图像。
②可有胰管内结石图像,且扩张的胰管内 有强回声,后方伴声影或不伴。
③发现胰管与囊肿相通或管腔内检出结石 是慢性胰腺炎的特征性声像图表现。
5、慢性胰腺炎与胰石症常并存。
慢性胰腺炎,胰腺体积小,内部回声不均匀并伴钙化
慢性胰腺炎:胰腺回声增强,胰管明显 扩张,胰管内可见多数强回声光点
主胰管明显扩张
胰腺疾病超声诊断
一、探测方法
1、检查前准备:禁食8—12H,清晨空腹检查, 必要时饮水500~800ml,让胃内充满液体作透声 窗,便于显示胰腺。
2、体位:仰卧位、侧卧位、半坐位、坐位或立位, 俯卧位。
①仰卧位:加压法,深吸气。
②侧卧位:右侧卧位观察胰头,左侧卧位观察胰 体尾。
定肿块位置,利用深呼吸可观察到肝脏左叶在肿
块浅部,可随呼吸上下滑动。
②胰尾部肿块位于脾V前方,采用饮水法后扫查 可与来自胃的肿块区分。
③左肾、肾上腺及腹膜后肿瘤均位于脾V后方, 无功能性胰岛C瘤则位于脾V前方,以此区别。
④脾V是鉴别诊断的界标。
壶 腹 Ca
一、超声表现 1、瘤体较小,位于胰头及下腔V右侧。 2、内部回声多为强回声,边缘不规则。 3、胰头正常,胰头内胆管扩张,管内可见肿瘤回
6、假性囊性自发性破裂时,病人突然腹痛,超声 显示囊肿变小,壁不完整及腹腔积液。
胰腺变异
影像学诊断 超声、CT以及MRI均显示胰头,胰腺体尾部缺失 发生胰腺炎者可出现相应的影像学表现
ERCP或MRCP显示胰管在胰头处即中断,体尾部
胰管不显示
胰体尾缺如,多脾综合征(F 47)
五、胰腺内副脾(intrapancreatic
accessory spleen)
副脾临床上相当常见,但发生于胰腺内者罕见
与背胰合成为胰腺,腹胰构成胰头,背胰构成胰体和胰尾, 背侧胰管与腹侧胰管汇合,背侧胰管的近段消失
如果腹侧胰管和背侧胰管未融合,则形成胰腺分裂,其腹侧
胰管开口于主乳头,背侧胰管近段不消失而单独开口于副乳 头 副乳头开口很小,大量胰液分泌后排流障碍,常可导致管汇合异常外,胰腺组织本身与 正常胰腺无异
胰腺内副脾无临床症状,常于手术或影像学检查时
偶然发现 胰腺内副脾绝大多数位于胰尾部.影像学表现颇为 典型,其CT密度、MRI信号与正常脾脏一致 动态增强扫描时副脾与正常脾脏同步强化
3.0T磁共振
男 45岁 体检发现胰尾部占位
1.5T磁共振
谢谢!!!
如发生炎症则可出现相应的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
胰腺分裂如无并发症可无症状 约45%~60%的患者可并发急性或慢性胰腺炎,患 者常于22~50岁发病,有急性或慢性胰腺炎的表现, 如上腹痛,向背部放射和进食(尤其脂肪餐)后加 重,食欲不振及体重减轻等
影像学诊断 超声、CT、常规MRI常无阳性发现,偶可见胰头部胰管 的扩张和胰管结石 如果发生胰腺炎则可出现相应的影像学表现 ERCP是确诊的重要方法 从主乳头插管示腹侧胰管粗短并有分支呈树枝状,胰体 尾不显影;从副乳头插管见背侧胰管显影,腹侧和背侧胰 管无交通 近年来,MRCP逐渐取代ERCP成为诊断胰腺分裂的主要 手段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消化系统练习题及答案0401
第四单元胰腺疾病一、A11、慢性胰腺炎最突出的症状是A、呕吐B、发热C、腹部包块D、便秘E、腹痛2、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特征性病变是A、上腹部可触及包块B、脐周及侧腹呈青紫色C、黄疸D、腹痛向腰背部放散E、腹痛持续一周以上3、对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最具诊断价值的是A、血脂肪酶增高B、血淀粉酶增高C、血钙降低D、血胆红素增高E、B超检查胰腺增大4、急性胰腺炎假性囊肿形成时间为A、病后3~4小时B、病后24小时C、病后3~4天D、病后3~4周E、病后3~4个月5、急性胰腺炎形成脓肿的时间为A、病后1小时B、病后24小时C、病后48小时D、病后2~3天E、病后2~3周6、诊断胰岛素瘤的最准确方法是A、Wipple三联征B、血糖空腹时2.2mmol/L以下C、葡萄糖耐量试验D、饥饿试验E、血胰岛素测定7、胰腺癌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A、上腹痛和上腹饱胀不适B、黄疸C、消化道症状D、消瘦和乏力E、发热8、胰腺癌与胆总管结石的主要鉴别点是A、进行性黄疸B、肝功能改变C、淀粉酶改变D、胆囊肿大E、皮肤瘙痒9、急性胰腺炎诊断中,不正确的是A、血清淀粉酶在发病后4~5天恢复正常B、血清淀粉酶在发病后24小时达到高峰C、血清淀粉酶值高于500U/dlD、血清淀粉酶值高低与病情轻重成正比E、尿淀粉酶在发病后12~14小时后开始上升10、胆道结石并胰腺炎的治疗A、立即手术B、作好术前准备后再手术C、抗感染,对症处理D、非手术治疗不缓解,进一步作手术治疗E、中西医结合治疗11、疑胰腺癌首选的筛查方法是A、MRIB、B超C、CTD、X线气钡双重造影E、血尿淀粉酶测定12、胰腺癌最好发的部位是A、胰腺头部B、胰腺体部C、胰腺尾部D、全胰腺E、异位胰腺13、胰腺癌最常见的组织类型为A、腺泡细胞癌B、导管细胞癌C、多形性腺癌D、纤维细胞腺痛E、粘液癌14、下列除哪条外均与胰岛细胞瘤有因果关系A、精神病发作B、精神的衰退C、肥胖D、库欣(Cushing)综合征E、发作性低血糖15、胰腺癌切除率低的主要原因为A、癌直接浸润和转移B、癌的恶性程度高C、并发胆道疾病D、年老,体弱E、手术复杂16、患严重急性胰腺炎的病人不需要A、抗生素B、哌替啶或度冷丁C、液体治疗D、氯化钠E、钙17、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要依据是A、下腹部疼痛B、腹胀,排气、排便停止C、肠鸣音减弱D、血清淀粉酶超过128温氏单位E、腹部X线平片18、患急性胰腺炎时,尿淀粉酶与血清淀粉酶增高的关系为A、前者与后者同时增高B、前者增高先于后者C、前者增高迟于后者D、前者不增高,后者增高E、前者持续增高,后者先高后低19、急性胰腺炎病人中。
临床病理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理论考核大纲
了解
公共 理论
9.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的应急处理条例 2.循证医学与
临床科研设计
了解 了解
1.医学伦理学的理论基础和规范体系
了解
2.医患关系伦理
了解
3.临床诊疗中的伦理问题
了解
3.医学伦理学 4.死亡医学伦理
了解
5.生命科学发展中的伦理问题
了解
6.健康伦理
了解
7.医学道德的评价、监督和修养
了解
1.与本专业相 关的基础理论 知识
掌握
W-S 染色
2.免疫组化技术
掌握以下常用免疫组化抗体的选择、判断标准及意义:
专业
上皮性肿瘤、平滑肌肿瘤、横纹肌肿瘤、黑色素肿瘤、淋巴组织
理论
肿瘤(小 B 细胞类、大 B 细胞类、滤泡性淋巴瘤、大细胞间变、
2.本专业基本 血管免疫母 T 细胞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与预后或靶向治疗
理论知识 相关的抗体判断标准(ALK、CD117、Her2、ER、PR、Ki-67、p53、
掌握
列腺导管腺癌、前列腺尿路上皮癌、前列腺神经内分泌癌、基底
细胞癌、阴茎尖锐湿疣、阴茎上皮内瘤变
11.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外阴尖锐湿疣、外阴乳头状瘤、外阴上皮内肿瘤、外阴鳞状细胞 掌握
癌、外阴 Paget’s 病、外阴恶性黑色素瘤、外阴纤维上皮息肉、
95
大纲 一级
大纲二级
大纲三级
掌握 程度
外阴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外阴深部血管黏液瘤、阴道子宫内膜
瘤、胚胎性癌、卵黄囊瘤、)、原发性纵隔淋巴瘤(原发性纵隔
大 B 细胞性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T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边
缘区 B 细胞淋巴瘤、Castleman 病、血管瘤、淋巴管瘤、孤立性
临床异位胰腺高发人群、发病部位、影像表现、鉴别诊断、治疗及注意事项
临床异位胰腺高发人群、发病部位、影像表现、鉴别诊断、治疗及注意事项异位胰腺与正常胰腺之间无解剖学及血管关系,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
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以40%0岁为高发。
常无明显症状,可出现并发症:梗阻、肠套叠、异位胰腺炎、出血。
可发生在腹腔的任何部位,以胃肠道多见,多位于粘膜下层及肌层。
好发部位:十二指肠、胃、近段空肠,少数发生于结肠、回肠、麦克尔憩室等;
影像表现:多为单发,直径l-3cm;软组织密度,多呈椭圆形(长径/短径多>1.4),越靠近消化道远端可能越趋于圆形,病灶多以宽基底与胃肠壁相连,强化程度及方式与胰腺相似,动脉期强化程度可略有差异;部分边缘可见脐凹征(中央导管的出口)。
鉴别诊断:间质瘤(易外生、坏死,密度不均)、胃肠癌(粘膜破坏等恶性征象)。
治疗:异位胰腺一旦发现,无论有无症状,均以早期手术治疗为宜,以明确诊断及避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病灶通常小于3cm,需注意观察增强扫描动脉期图像,结合薄层及多平面重建(MPR)明确病灶位置,寻找相关特征。
异位胰腺的诊断及治疗(附5例临床分析)
胰腺 的特 . 提 高术 前 确 诊 率 。 皇,
【 关键词 】 异 位胰腺 术前 诊断
异 位胰腺 又称 迷 走 胰 腺 , 临床 上 扳 少 见。 我 院 于 19 9 0年 3月至 19 97年 4月共 诊 治 5倒 , 现结 合文
维普资讯
.
.
..
.
. ..一
.
., .
.
.一
.…
.
. .
.
. …
…
一. . Fra bibliotek. .
翟
4 参 考 文 献
】 I S as l i k h a Ii m c o t n ̄ t w lh C,  ̄ n l C ]m d a t h  ̄ i if c … i … s i n d
脏 0 7 % , 他 部 位 包 括 食 管 、 、 隔 、 孔 和直 4 其 肺 纵 脐 肠 等 - 胃内异位 胰 腺 以 胃窦 部最 多 , 部 分 呈单 。 大 个 , 也有 2 但 ~3个异 位胰 腺并存 的报 告 :异 位胰 腺 多位 于粘膜 下层 (O ~6 %) 其 次 为肌层 (5 , 5% 0 , 2 %) 浆膜下 ( %)步 数 可侵 及全层 。本 文有 1 为 胃内 4 , 例
异 位 胰 腺 的 诊 断 及 治 疗
( 5硎 临床 分 析 ) 附
唐 太年 朱 明 伟 刘 亚 林 曹 垒 锌
北 京 医 院 普 外 科 (0 7 0 10 3 )
【 摘要】 目 总站异住 的 胰腺的 早期诊断 皿治疗。 通过1 0 1 7 例异位胰 方法 9 ~ 9 年5 9 9 腺的临床资料 进行经验总结。
迷走胰腺临床表现、癌变潜在风险原因、超声声像图表现、鉴别诊断及临床处理策略
迷走胰腺临床表现、癌变潜在风险原因、超声声像图表现、鉴别诊断及临床处理策略迷走胰腺(Aberrant Pancreas)又称异位胰腺(Heterotopic Pancreas)、副胰腺(Accessory Pancreas)或胰腺残余(pancreas rest),是除在胰腺正常解剖位置上出现的,与正常胰腺既无解剖上、又无血管上联系的孤立的胰腺组织。
拥有独立的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与正常胰腺组织相似,一般有腺泡、腺管和胰岛,通过一条或多条导管开口于所在部位的消化道。
异位胰腺主要由胚胎发育异常所致,可发生于胸、腹腔内任何部位。
但约90%位于上消化道,主要是胃及十二指肠,其余依次为空肠、回肠,梅克尔憩室、胃和肠管的憩室,胆囊及胆管和其他部位。
大多数为单发,直径一般小于2.0cm,少数呈息肉状,好发于胃窦和胃角小弯侧的黏膜下层。
临床表现迷走胰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无症状的,但当它开始“闹情绪”时,就可能会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成为健康的隐患。
腹痛异位胰腺也可以产生分泌各种胰酶和胰液,当这些胰酶胰液作用于异位器官,出现出血、溃疡、炎症时,就会导致腹部不适或疼痛。
当然本身异位的胰腺同正常解剖位的胰腺一样,同样也会发生急性、慢性胰腺炎甚至囊肿、肿瘤等。
消化不良异位胰腺可能影响胃的正常功能,引起消化不良。
梗阻在极少数情况下,它可能导致胃出口梗阻。
对于小儿可引发肠套叠。
恶变极少见,发生率大约在0.7-1.8%,并且大部分报道的恶变病例为导管腺癌。
迷走胰腺具有癌变的潜在风险原因慢性炎症长期发生异位胰腺组织可能长期受到胃酸等刺激,引发慢性炎症,长期炎症被认为是癌症发展的一个风险因素。
细胞增殖异常迷走胰腺组织可能存在细胞增殖调控异常,这可能导致细胞不受控制地增长,进而形成肿瘤。
基因突变与正常胰腺组织相比,异位胰腺可能更容易发生基因突变,增加恶性转化的可能性。
胰腺上皮内瘤变虽然缺乏侵袭性肿瘤的表现,但可能增加恶变的风险。
环境因素包括饮食习惯、吸烟、酗酒等,这些因素可能与胰腺组织的恶变有关。
胰腺的解剖变异
正常解剖
副胰管(Santorini管)
融合后,背侧胰管(Santorini)近侧段多数在胎儿期自 发闭锁、消失,失去在副乳头处与十二指肠的直接连接。
约44%的个体,近侧段 Santorini管持续开放, 形成了副胰管,但管径 较小(通常比Wirsung管 管径小1毫米)。
约3%~7%的胰腺胚 芽未融合(胰腺分裂)。发育 胰腺形态变异 胰腺发育不全 胰腺移行异常
胰管正常解剖 胰管融合发育 胰管变异
人胚发育至第4周时,形成原始肠管,即前肠、中肠和后肠。在前肠尾端腹侧靠近 卵黄囊管处,内胚层增厚,称肝憩室,即肝和胆道的原基。同时,前肠尾侧端内 胚层增厚,形成胰的原基。胰原基有背胰及腹胰两个,背胰在前肠尾端的背侧, 略高于肝憩室;腹胰则出现于前肠尾端腹侧壁,稍低于肝憩室。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胃及十二指肠旋转,腹胰随着胆总管旋转至十二指肠背侧; 胚胎第7周时,腹胰与背胰接合,胰腺体尾部来自背胰,胰头来自腹胰。腹胰与背 胰管连接成主胰管,与胆总管汇合,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背胰管的近侧部分常 残留成为副胰管,开口于十二指肠的小乳头(图1.12.9-0-1A~C)。
仿。
异位胰腺
异位胰腺
胰腺正常发育 胰腺形态变异 胰腺发育不全 胰腺移行异常
胰管正常解剖 胰管融合发育 胰管变异
胰管的正常解剖
正常主胰管:由背侧胰管和腹侧胰管融合而成 主胰管直径:在胰腺头部、体部、尾部分别为2.36±0.60mm、
胰腺大小、变化、回声、胰管扩张有诸多样和异常声像图分类及常见原因
胰腺大小、变化、回声、胰管扩张有诸多样和异常声像图分类及常见原因通过几个要点来观察胰腺异常的情况:分别是胰腺大小、轮廓、形态,胰腺内部回声、胰管扩张等。
希望通过讲解,能够给大家带来有效的帮助,跟有效的诊断思路。
胰腺大小胰腺大小接下来我们从胰腺大小来说起,在检查过程中如有下情况发生。
胰腺弥漫性肿大应考虑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弥漫性胰腺(全胰癌)和多囊胰等。
A. 从胰腺声像图观察到轮廓线平坦,较规则,多见为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等。
B. 轮廓线高低不平,表面呈波浪状,凸凹不平的,多见于慢性胰腺炎的发生。
C. 形态发生不规则,轮廓高低不平,多见于全胰弥漫性癌、多囊胰。
胰腺局限性肿大应考虑胰腺良恶性肿瘤(如胰腺癌、胰腺囊腺癌、囊腺瘤、胰岛细胞癌等)、胰腺囊肿、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脓肿和血肿等,在这里我们还应注意有无合并胰管扩张,这点很重要。
A. 形态上局部形态异常,轮廓线光滑,向外突起,一般为胰腺囊肿、脓肿、包虫囊,囊腺癌、无功能胰岛细胞瘤、慢性胰腺炎局部亚急性发作。
B. 发现局部轮廓线向外突起,突起处且不平滑、不整齐,应考虑胰腺恶性肿瘤。
C.局部膨隆,形态失常:胰腺良恶性肿瘤和慢性胰腺炎形成炎性假瘤等。
胰腺缩小应考虑老年人胰腺、慢性胰腺炎及胰形成不全或异位胰等。
A. 形态上轮廓线光滑平坦,比如正常老人就有这样的情况。
B. 观察轮廓线不平滑,呈突出状高低不平,如慢性胰腺炎或伴有恶变的情况发生。
胰腺的大小变化及回声以上几点涉及胰腺形态轮廓大小变化的情况,我们还得观察胰腺内部回声。
1、弥漫性和不均匀性回声增强应考虑慢性胰腺炎、胰腺脂肪沉着、全胰癌及老年人胰腺等。
A. 弥漫性肿大,病变区呈无回声型,常见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病变区呈低回声分布不均匀,慢性胰腺炎急性或亚急性发作病变区低回声局部不规则,呈现中-高回声,胰腺弥漫型癌、慢性胰腺炎亚急性发作;B. 稍肿大、不肿大或稍小,病变区呈中-高声分布欠均匀,慢性胰腺炎、糖尿病;C. 不规则弥漫性增大,病变区弥漫分布,大小不等回声区,常见于多囊胰。
异位胰腺组织的临床解剖与病理学
异位胰腺组织的临床解剖与病理学摘要:异位胰腺也称为迷走胰腺,凡在胰腺本身以外生长的、与正常胰腺组织既无解剖上的联系,又无血管联系的孤立的胰腺组织,均称为异位胰腺,1727年由Schultz首次报道,在1859年由Klob经病理证实,在临床上比较少见,症状不典型或缺如,缺乏特异性,常易发生误诊。
本文以我院于1991年8月一2003年6月收治的10例和市医院曾收治的3例胃异位胰腺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解剖、病理学特征进行总结描述,结果如下。
关键词:异位胰腺组织;临床解剖;病理学研究异位胰腺属于一种先天性畸形,其发生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
异位胰腺多无临床表现,可在手术或检查中偶然发现,由于生长于某些特殊位置或发生其他病理变化,可出现梗阻型、出血型、溃疡型、肿瘤型、憩室型以及隐匿型六种临床表现。
异位胰腺多数不引起任何症状,目前也缺乏特异的检查、诊断方法,仅少数病例因其部位较特殊、体积又较大可以作出诊断。
1.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4例,年龄2-78岁,平均年龄51.2岁。
胰腺异位位置:十二指肠乳头上方及乳头旁肠壁各l例,小肠5例,胃5例,胆总管l例。
合并其他疾病:残胃癌、直肠癌、胆总管平滑肌肉瘤、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空肠憩室各1例,胆石症2例,胆管癌2例,其他4例未合并其他疾病。
本组13例中12例术前被漏诊、误诊为胆石病2例,恶性肿瘤9例,慢性肠套叠1例。
2.结果2.1解剖部位和大体标本情况异位胰腺术中所见多为单发,肉眼观察为淡黄色或灰白色、质硬或柔韧的分叶状肿块,形状为椭圆形、半球形、圆锥形、乳头状,多无包膜,少数体积较大,结节平均大小1.6cm × 1.8cm,最大为3.1cm × 4.0cm,最小为0.3cm × 0.5cm。
具体如下:距Treitz韧带25-40cm处见一0.3cm × 0.5cm—2.0cm × 2.0cm空肠肿块4例,质软或较硬,表面发白;距回盲瓣50cm处见一6.0cm × 3.0cm回肠憩室1例,内见1.0cm × 1.5cm肿块,表面灰白色,高低不平,质软;胃窦大弯、小弯或残胃体高位小弯前壁见0.5cm × 0.5cm—3.1cm × 4.0cm的浅表溃疡5例,质中或硬,淡红色,表面被覆脓苔;十二指肠2例,其中十二指肠乳头上方见一2.0cm ×2.0cm × 2.0cm肿块1例,质硬;距幽门10.0cm十二指肠乳头旁肠壁见1.5cm × 2.0cm × 1.7cm肿块引起梗阻l例;胆总管1例位于下段,可见一2.0cm × 3.0cm × 2.0cm肿块,质硬。
胰腺知识点大清查,并附详细扫查技巧
胰腺知识点⼤清查,并附详细扫查技巧胰腺是体内与消化道相连的较⼤腺体之⼀,具有内、外分泌功能,其外分泌部产⽣的胰液,经胰管排⼊到⼗⼆指肠。
本⽂整理于⽹络,特别感谢华斌⽼师及超声公众号徐班长的倾情奉献。
仅仅做超声知识的搬运⼯,分享给更多⼈学习掌握,决不⽤于商业盈利。
如有侵权,请联系上⽅微信号删除。
1、形态胰腺呈长棱柱形,长度差异较⼤,约为12~25cm,宽约3~9cm,厚约1.5~3cm,重约70~100克。
2、位置胰腺位于上腹部左季肋区的腹膜后间隙内,紧贴腹后壁,属于腹膜后器官。
其平⼀、⼆腰椎⾼度,横跨脊柱。
⼀般(⼏乎⼀半)胰头低于胰尾部。
因此,我们在做胰腺长轴切⾯扫查时,应注意将探头向左上适当倾斜,与⽔平线略呈15~30°⾓。
3、毗邻胰腺⼤体上可分为胰头、胰颈、胰体、胰尾四部分。
胰头是胰腺右侧端最⼤的部分,位于腹部中线偏右侧的⼗⼆指肠环内。
胰头下部向左下⽅凸出成钩状,称为钩突。
胆总管⾛⾏于胰头的背侧沟内,或穿⾏于胰头实质⾛向下⽅。
肝固有动脉位于胰腺的上缘,胃⼗⼆指肠动脉⾛⾏于胰头的前部。
颈部为胰头和胰体间的移⾏部,较为短⽽窄。
其位于腹部中线偏右侧,前⽅与胃幽门部和⼗⼆指肠上部相邻。
肠系膜上静脉⾛⾏于胰颈后⾯的浅沟内,与脾静脉汇合,形成门静脉主⼲。
胰体部位于腹部正中线偏左侧,腹主动脉位于其后⽅,⼗⼆指肠空肠曲位于其下⽅。
胰体后⽅⽆腹膜覆盖,从右到左直接与腹主动脉(AO)、肠系膜上动脉(SMA)起始部、左侧肾上腺(AG)、左肾⾎管和左肾上极等相邻。
脾静脉位于胰腺后⽅、腹主动脉前⽅,⽽肠系膜上动脉位于⼆者之间。
脾静脉在声像图上的清晰显⽰,对于胰腺的定位和分辨有着⼗分重要的作⽤。
胰尾部为胰体向左侧延伸⽽形成,位于脾肾韧带内。
因此,其解剖位置变异较⼤。
胰尾⼀般可达脾门处,其后⽅与左肾上极和肾上腺相邻。
脾静脉起⾃脾门,沿胰尾后⽅向右⾛⾏。
脾动脉由胰体上缘斜⾏于胰尾前⽅,直达脾门处。
4、胰腺的解剖变异:(1)异位胰腺胰腺组织可异位于任何内脏,如肠、胃、胆囊等。
ct影像中胰腺的识别方法
ct影像中胰腺的识别方法一、CT影像中胰腺的特征胰腺位于上腹部,位于胃的后方,与十二指肠相邻。
在CT影像中,胰腺呈现为一个长条形或弯曲状的结构,具有较高的密度。
胰腺被邻近的血管、肠道和其他脏器所包围,因此在CT影像中很容易与周围组织混淆。
二、CT影像中胰腺的识别方法1. 位置识别:通过观察胰腺与周围器官的相对位置来确定胰腺的位置。
胰腺位于胃的后方,与十二指肠相邻,可以通过这些器官的位置关系来初步判断胰腺的位置。
2. 形态特征:胰腺在CT影像中呈现为一个长条形或弯曲状的结构,具有较高的密度。
通过观察胰腺的形态特征,可以初步判断胰腺的位置和形态。
3. 密度特征:胰腺具有较高的密度,因此在CT影像中与周围组织相比较明显。
通过观察胰腺的密度特征,可以进一步确定胰腺的位置。
4. 强化扫描:胰腺在强化扫描中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
通过给予造影剂,可以增强胰腺在CT影像中的显示效果,有助于更准确地识别胰腺。
5. CT值测量:通过测量胰腺的CT值来确定胰腺的位置和形态。
胰腺的CT值通常在30-45 HU之间,通过测量胰腺的CT值可以与周围组织进行对比,进一步确定胰腺的位置。
6. 三维重建:通过对CT影像进行三维重建,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胰腺的位置和形态。
三维重建可以帮助医生更直观地观察胰腺的结构,提高识别胰腺的准确性。
7. 辅助诊断:在CT影像中,胰腺与其他器官有时会发生重叠,造成识别困难。
此时可以借助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如MRI或超声等,进行综合分析,提高识别胰腺的准确性。
总结:CT影像中胰腺的识别方法主要包括位置识别、形态特征、密度特征、强化扫描、CT值测量、三维重建和辅助诊断等。
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方法,可以提高胰腺在CT影像中的识别准确性。
胰腺的准确识别对于胰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CT影像学中胰腺的识别方法需要得到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
胃异位胰腺(附一例报告)
胃异位胰腺(附一例报告)
陈建础;刘必祥
【期刊名称】《上海医学影像》
【年(卷),期】1999(008)003
【摘要】异位胰腺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异常。
1927年Schuitz首次报告本病。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本病只在手术或尸检时发现,在手术前或生前对异位的胰腺很少能作出诊断。
目前,由于检查方法的进步,可以通过X线钡餐造影及胃镜检查诊断本病。
现将我们确诊的一例胃异位胰腺报告如下,以引起同行对此先天性异常的重视。
【总页数】1页(P160)
【作者】陈建础;刘必祥
【作者单位】上海市控江红十字医院放射科;上海市中医医院放射科2000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7.5
【相关文献】
1.胃和十二指肠异位胰腺的CT 表现(附4例报告) [J], 韩玉波;潘玉萍;张国滨;张开华
2.胃贲门部异位胰腺(附1例报告) [J], 张振寰
3.胃异位胰腺的诊治方法分析(附26例报告) [J], 刘仁胜;肖俊
4.浅谈腹腔镜在胃异位胰腺诊治中的作用——附8例报告 [J], 于春鹏
5.浅谈腹腔镜在胃异位胰腺诊治中的作用——附8例报告 [J], 于春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胰腺常见变异及表现详解演示文稿
胰腺分裂的主要解剖特点,即背胰导管与Santorini导管相连续并引流进小乳头,这已在
ERCP和MRCP上证实。腹胰导管引流入大乳头且与背胰导管不相交通。
现在是8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日
图3:46岁男性胰腺分裂患者的MRCP图像,示主胰管(直箭)单独引流入小乳头(虚箭),而胆总 管(箭头)与小的腹侧导管(弯箭)汇合后在下方层面通过大乳头引流入十二指肠。
现在是38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日
胰腺变异(212572,M38):因反复尿黄就诊。
现在是39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日
胰尾变异(213212,M48):体检诊断“胰腺占位”。
现在是40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日
胰尾分叉
现在是41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日
现在是42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日
第六周
现在是3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日
D:十二指肠 ST:胃
LC:肝索 GB:胆囊
DP:背侧胰腺
VP:腹侧胰腺 CBD:胆总管
背侧胰腺胚芽(DPB): 发育成胰颈、胰体、胰尾和胰上头部,通过背侧胰管(Santorini管)引流入小乳头 腹侧胰腺胚芽(VPB): 发育成胰头下部和钩突,通过腹侧胰管(Wirsung管)远端进入大乳头
现在是34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日
胰腺变异(213580,M71):体检发现肾囊肿就诊。
现在是35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日
胰腺头部异常突起(96372,M41)
现在是36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日
胰尾增宽(147617)
现在是37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日
胰腺尾部异常增宽(199275,F50):体检就诊。
胰腺分裂
诊断胰漏的标准
诊断胰漏的标准胰腺是人体内一个重要的消化器官,分泌胰液帮助消化食物。
当胰腺发生疾病时,会导致胰液外溢,形成胰漏。
胰漏是一种严重的病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及时诊断胰漏非常重要。
胰漏的症状胰漏的症状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但这些症状并不具有特异性,也可能与其他疾病相似。
因此,诊断胰漏需要依靠一些特定的检查手段。
诊断胰漏的标准1. 临床表现诊断胰漏首先需要通过临床表现来判断。
胰漏患者通常会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
此外,患者还可能会出现黄疸、发热、贫血等症状。
这些症状的出现可以提示患者可能患有胰漏。
2.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胰漏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超声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胰腺的形态、大小、位置等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胰腺炎、胆总管扩张等症状。
此外,影像学检查还可以观察胰腺内的液体、坏死组织等情况,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胰腺坏死和胰腺假囊肿等症状。
3.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也是诊断胰漏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胰酶、脂肪酶等检查。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胰腺炎、胰腺坏死等症状,以及判断患者的胰腺功能是否受损。
4. 细胞学检查细胞学检查是诊断胰漏的另一种方法。
常用的细胞学检查包括胰液细胞学检查、胰腺穿刺细胞学检查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胰腺癌等恶性肿瘤,以及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胰腺炎、胰腺坏死等症状。
5. 诊断标准诊断胰漏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患者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2)影像学检查显示胰腺有液体积聚,并且存在胆总管扩张等症状;(3)实验室检查显示患者的胰酶、脂肪酶等指标异常;(4)细胞学检查显示患者存在胰腺癌等恶性肿瘤。
结论胰漏是一种严重的疾病,诊断需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细胞学检查等手段。
诊断标准包括患者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影像学检查显示胰腺有液体积聚,并且存在胆总管扩张等症状,实验室检查显示患者的胰酶、脂肪酶等指标异常,细胞学检查显示患者存在胰腺癌等恶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