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缺血与炎症反应
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反应的作用
手术组 , 而且梗死体积缩 小 5% , 9 提示缺血期的低 温治疗 能显 著 改善短 暂性 局灶 - 性脑梗 死周 边 区的炎
作 者 单 位 :1 20r 州 医 学 院 第 二 附 属 医 院神 经 科 学 研 究 所 50 6
白细胞阻塞毛细血管 的现象 , 再灌 注 1 h 4d 2 ~ 后
但也有人持不 同看 法, h 等 最近用蒙古沙 Ul
土 鼠作 的全脑 短暂 性缺 血模 型 , 血 1 后 再灌 缺 5mm 注 3h 观察 软脑膜 微循 环 中的 白细胞行 为 以及毛细 , 血 管密度 、 管直 径 、 血 局部 微循 环 的血流 等情 况后发 现, 白细 胞在 血管 内皮细 胞上 的 聚集 和黏 附 , 再灌 在 注 3h后达 最 高峰 . 灌 注 7h后则 已降至 基线水 而再 平, 血管 密度 和 直径则 没有 明显差 别 , 没有 明显 的 也
作 用的 重要环 节 。
胞和单核细胞的迁移明显减少 在大 鼠脑缺血的同 时给 予 3  ̄ 温 3h 再 灌注 2 0C低 . 4h后发 现 , 常温组 在
梗 死 中心 区和梗 死周边 区 的髓 过 氧 化物酶 ( O) MP 活 性 明显 增 高 , 低 温 组 在 梗 死 中 心 区 MP 活 性 亦 而 O 明显增 高 , 在 梗死 周 边 区 却 显著 低 于 常 温组 和 假 但
每升 高 1 , 屯 预后不 良的危 险性增 加 22 。而卒 中 .% 后数 天 内进 行 头 颅 降 温 治 疗 则 能 明 显 改 善 预 后 。
内钙 超载 等方 面 , 少涉 及免疫 系统 在 其中 的作 用 。 很 近年 来 的研究 表 明 . 脑缺 血 再 灌 注 后脑 组 织 局部 过 度 的炎症 反应 是 造 成再 灌 注 损 伤 的主 要 原 因 之一 , 免疫 机 制 , 其是 免 疫 细胞 和细 胞 因子 在 脑 缺 血 再 尤
缺血缺氧导致的脑损伤机理
缺血缺氧导致的脑损伤机理缺血和缺氧是导致脑损伤的两个主要因素。
当脑部供氧和供血不足时,会引发一系列生化和细胞病理学的改变,导致脑损伤。
本文将重点介绍缺血缺氧导致的脑损伤机理。
缺血是指脑部供血不足,主要由于血管闭塞、血栓或动脉痉挛等原因引起。
缺氧则是指脑细胞缺乏氧气供应。
缺血和缺氧往往同时出现,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脑部细胞的死亡和永久性损伤。
在缺血缺氧的过程中,脑细胞遭受到不可逆转的损伤,称为梗死。
梗死发生后,脑组织中的血液流失,代谢产物堆积,细胞粘附分子表达改变,导致炎症反应的发生。
这一过程进一步加重了脑损伤,并可引发细胞凋亡和坏死。
缺血缺氧引发的脑损伤机制非常复杂,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 能量代谢紊乱:缺血缺氧导致能量供应中断,细胞内腺苷酸三磷酸腺苷(ATP)水平降低。
ATP是细胞在正常条件下维持生命活性所必需的能量来源。
能量供应不足会导致细胞内离子泵和细胞膜通透性的紊乱,细胞内的钠离子和水积聚,进而引发细胞肿胀。
2. 氧自由基产生:缺血缺氧条件下,细胞内氧供应不足,导致线粒体功能受损,氧化磷酸化作用减弱。
这将导致氧自由基在细胞内大量产生。
氧自由基是极具活性的分子,可以损害细胞膜、蛋白质和DNA,加剧细胞的损伤和死亡。
3. 炎症反应:缺血缺氧会导致神经胶质细胞的活性改变,释放出一系列的炎症介质,如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等。
这些炎症介质会吸引免疫细胞进入脑部,引发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可导致细胞凋亡、细胞坏死和脑水肿等,加剧脑损伤。
4. 神经元损伤:缺血缺氧引发的脑损伤主要是由于神经元的死亡或损伤。
神经元是大脑的主要功能单元,其灭活将导致功能丧失。
在缺血缺氧条件下,神经元受到多重损伤,包括膜受损、细胞凋亡和细胞膜离子通透性的改变等。
这些损伤可引发神经元的死亡和功能障碍。
总的来说,缺血缺氧导致的脑损伤机理非常复杂,涉及多个细胞和分子机制的相互作用。
能量代谢紊乱、氧自由基产生、炎症反应和神经元损伤是其中的关键过程。
缺血性脑卒中炎症反应机制探讨
·297·缺血性脑卒中炎症反应机制探讨郑丽娟 张丹峰 河南推拿职业学院 河南洛阳 471000摘 要:缺血性脑卒中后的炎症反应是一个复杂的细胞和分子反应,炎症细胞的活化、炎症介质介导以及炎症信号通路激活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级联反应的基础。
炎症过程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无细胞成分,指的是脑细胞、外周白细胞分泌各种炎性细胞因子、化学趋化因子和类花生酸类物质;二是细胞成分,指的是外周炎性细胞浸润至损伤的脑组织内。
只有充分理解脑梗死的炎症反应和炎症因子时空特点,才能有效的确立治疗时间和治疗的方法。
关键词:炎症反应 炎症细胞 炎症因子脑卒中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位原因。
卒中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给社会、家庭和患者带了沉重的负担[1]。
脑缺血后脑神经细胞内的各种神经因子发生瀑布式的级联反应,启动了对神经细胞的损害过程。
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进程是一个动态、复杂的过程,受到诸多细胞内外理化因素的影响。
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自由基的生成增加,钙超载、相关凋亡基因的表达等在缺血性脑损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
本文将以炎症细胞与炎症因子为基点分析炎症反应对脑卒中的损害机制。
1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是一种复杂的细胞和分子反应,主要由炎症细胞和炎症介质介导。
炎症细胞浸润,炎症信号通路激活及大量炎症介质产生引发炎症级联反应是缺血性脑卒中炎症反应的基础[3]。
脑缺血后的白细胞浸润所致的炎症反应在缺血性脑损害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已被相关的研究所证实。
受损的脑细胞产生大量的白介素-1(IL-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这些炎症因子诱导内皮细胞表达细胞粘附因子,这些粘附因子使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中性粒细胞得以穿过血管壁进入脑实质。
5~7天后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进入脑组织。
血液中的炎症细胞也会向靶目标移动。
炎症反应所致的缺血性脑损害机制可能与①中性粒细胞浸润所致的微血管堵塞使缺血进一步加深;②激活的炎性细胞和受损的神经元产生大量调节因子加重了损害;③浸润的中性粒细胞产生诱导型NOS;④缺血的神经元表达COX2;⑤缺血的神经元产生TNF;⑥小胶质细胞也可以产生神经毒素人NO、活性氧及前列腺素等[4]。
脑缺血后的炎症机制
胞集 落刺 激 因子f— S ) 抑制 其水 肿 的形成 , 减 G C F会 并
少 I,1 I B的 表 达 【 - ”。
1 I —t除 了作 用 与 I 一 B相似 之 外 , . NF O: 2, L1 它还 能诱
这些最 初 的相互 作用是 短 暂 的和可 逆 的.它们 使 得 WB C沿 着 内皮细 胞表 面排 列. 导致 继 发 的相 互作 并
21整 合素 : . 是一 种 跨膜分 子 , O和 B亚基 组 成异 由 t
素抑 制物一 P I 1、组 织 因子 、血小 板活 化 因子 1(A 一 )
(A P 和 内皮素 一 , 可 以减 少组 织纤 维蛋 白溶 酶 原 1 还
激 活 素 A , 上调 白细 胞 A 的 表达 。Y maa i 1 并 M a sk
大 量 的脑缺血 动物模 型和初 步人类研 究证 据表 明 .急 性脑 缺血和 脑卒 中后 的炎症 机制造 成 了继 发 性神 经损 伤 。细胞 粘 附分 子(A 与循环 中的 白细 C M)
梗塞 面积 大小 和病 人 病 情严 重 程度 相关 联 。此 外 ,
I一 急性期反应 的重 要介 质之 一.脑 缺血 能够激 L 6是
维普资讯
・
7 ・ 0
江西 医 药 2 0 0 7年 第 4 2卷 第 1 期
・
综述与讲座 ・
脑缺血后的炎 症机制
张莉文综述 黄经纬审校 ( 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 南 南昌 , 00 ) 3 06 3
中图分类号 : 7 33 R4- 1
1 一: . I 8 由单核细胞 、 纤维 细胞 和 内皮 细胞 产 生, 4L 成
不 仅促 进 WB C结 合 ,而且 刺激 中性粒 细 胞 产生 氧 自由基 。并 增 加 内皮 通 透性 ,最终 导 致 组 织损 伤 。
炎症反应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6 、 T N F — n等炎性 因子激活 的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 细胞可 大量分泌 I L 一 1 , 其中 I L一 1 p 是其 主要分泌形式 。I L 一 1 p 作 为早期产生的细胞 因子具有初 始炎 症反应并 级联 放大炎 症 过程的作用 , 它可诱 导免疫 活性 细胞 产生细 胞 因子及 其
炎症反应对 C I R I 的发生发展起 了重 要作用 ] 。局部过度 炎
症反应是造成再灌注损伤 的重要原 因, 多种炎 症细胞和 细胞
润至缺血 组 织 , 在 3— 7 d 达 浸 润高 峰 , 其 后 迅速 减 少 并 消
失_ l 。由于中性粒细胞浸润是缺血性脑损 伤发 生及发展 的
1 . 1 小胶质 细胞 小胶 质细胞是 中枢 系统的免疫 细胞 , 有 吞噬、 抗原呈递和表达 大量免疫 相关 因子 的功能 J , 与C I R I 的炎症反应密 切相关 。脑 缺血后 几分 钟小胶 质细 胞就 可被 激活 , 同时增 多 的 白细胞 介 素 一 r 3 1 ( i n t e r l e u k i n一 1 B , I L一
体, 分泌抗炎物质 和神经生 长 因子 , 促 进死 亡周边 区神 经元
伤 。有研究显示 : 向侧 脑室注 射 I L一 1 受体 拮抗 剂 , 可使 缺血梗死灶周围神经细胞凋亡减少 , 抑 制脑缺血 区神 经细胞 凋亡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2 ) 白细胞介 素 一 6 ( I L一 6 ) I L 一 6 具有广泛的生 物学 活性 , 是一种单链糖 蛋 白细胞 因子 ,
1 炎症 反应 相关细胞
脑卒中后炎症反应及治疗策略的新进展
医药界 2020年01月第01期—136—临床经验脑梗塞后遗症如何康复聂臣果(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四川 自贡 643200)【中图分类号】R 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4808(2020)01-136-01脑梗塞后遗症是在脑梗塞发病一年后出现的一些后遗症,主要有半身不遂、语言不清、口眼错位、肢体麻木、偏盲、失语等症状。
大多数脑梗塞患者都会在这个时期出现程度不同的后遗症,将脑梗塞患者后遗症高发期称为脑根塞后遗症期,这时时期的时间较长,恢复速度较慢,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护理和康复治疗很有可能无法自行恢复或症状变严重的情况发生。
脑梗塞后遗症会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很大的麻烦和痛苦,患者要忍受活动受限、失语等症状的困扰,家人也要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患者。
那么有没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康复呢?本文将介绍几种可以帮助患者恢复的方法来为脑梗塞后遗症期患者提供一点建议。
如果脑梗塞患者在发病一年后还有半身不遂、语言障碍、口斜眼歪等症状,这些就是脑梗塞后遗症。
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偏瘫(半身不遂)、半侧肢体障碍、构语困难、语言障碍、吞咽困难、口眼歪斜、肢体麻木、呛食呛水、偏盲、失语、外眼肌麻痹、眼球震颤、交叉性瘫痪、交叉性感觉障碍、记忆力下降、共济失调、头晕头痛等,这些后遗症会对患者造成极大的困扰,严重的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这段恢复时期的时间较为长久,恢复速度较慢。
有些患者或家属可能会有疑问,脑梗塞不是已经治疗好了吗?怎么还会有这么严重的后遗症。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脑梗塞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部组成缺氧缺血,进而导致一些脑组织出现损伤和坏死。
常见导致脑部血液供给不足的原因是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
对于脑梗塞的治疗是将形成堵塞的血管进行疏通,恢复脑部的正常供血,但是在发病期间对脑组织造成的损伤,以及出院后还可能出现的脑部血液的粘度过高、血压高、血脂高等血液病变,等又会导致患者的脑部组织受到损伤,如果运动神经系统受到了影响就会导致患者出现偏瘫、肢体活动障碍等,如果患者的语言中枢受到了影响就会出现失语症,如果记忆系统受到了破坏也会导致患者记忆力下降等症状的发生。
炎症级联反应
炎症级联反应
脑缺血后炎症级联反应是一种缺血区内各种细胞相互作用的动
态过程,可造成脑缺血后第2次损伤。
脑缺血后,受损的脑细胞产生大量血小板激活因子、肿瘤坏死因子 (TNF一2)、白介素1等炎性介质,诱导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粘附分子和中性粒细胞表面的补体受体反应,中性粒细胞在微血管内聚集,释放炎性介质,引起组织水肿,同时大量的中性粒细胞聚集后浸润到组织中。
级联反应(cascade):它指一系列连续事件,并且前面一种事件能激发后面一种事件。
在转录调控中,如在孢子形成和噬菌体溶解发育时,它说明调控分成几个阶段。
在每个阶段,其中一条基因编码调节因子,而它是另一阶段的各种基因表达所需要的。
化学修饰调节能引起酶分子共价键的变化,且因其是酶促反应,故对有放大效应,在这些连锁的酶促反应过程中,前一反应的产物是后一反应的催化剂,每进行一次修饰反应,就使调节信号产生一次放大作用。
受体激活后,激活第二信使。
第二信使能将受体接受的生物信号通过一系列转导机构,产生连锁反应,将信号逐级传导,并将信号逐步放大,是微弱的信号激活相应的细胞效应系统。
这一过程称为级联反应。
脑卒中的病理过程与治疗方法
脑卒中的病理过程与治疗方法引言脑卒中是指因脑血管意外引起的急性脑损伤,包括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两种类型。
在全球范围内,脑卒中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了解脑卒中的病理过程以及现代治疗方法对其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脑卒中的病理过程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阻塞而导致血液供应不足,进而引发脑细胞的缺氧和坏死。
其主要病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脑血流减少:脑血管阻塞导致局部脑血流减少,从而引起脑组织的供氧不足。
2.缺氧和能量代谢紊乱:缺血使脑细胞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导致能量代谢紊乱,继而导致细胞死亡。
3.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缺血引发炎症反应,吸引炎症细胞进入受损区域,同时引发细胞凋亡。
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脑内出血,进而压迫脑组织而损害其功能。
其主要病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血管破裂和出血:脑血管的破裂导致血液流入脑组织,形成血肿。
2.组织损伤和水肿:血肿的存在导致周围脑组织的损伤和水肿,增加了脑内压力。
3.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出血引发炎症反应,吸引炎症细胞进入受损区域,同时引发细胞凋亡。
脑卒中的治疗方法脑卒中的治疗方法包括急性期治疗和恢复期治疗。
急性期治疗急性期治疗是指在脑卒中发生后的早期阶段进行的治疗,其目标是尽快恢复脑血流并减少脑损伤。
1.血栓溶解治疗: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使用血栓溶解药物可以迅速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
但该方法需要在发病后的一定时间内施行,并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评估。
2.血管成形术:对于某些患者,通过血管成形术可以恢复脑血管的通畅,改善血流供应。
3.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血液稀释、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等对症治疗。
恢复期治疗恢复期治疗是指脑卒中急性期过后的长期康复期,旨在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1.康复训练:包括语言训练、肢体功能训练、认知功能训练等多种形式的康复训练,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失去的功能。
针灸治疗脑缺血炎症反应的新靶点—PPAR-γ
[ 键 词 ] 脑 缺 血 ; 症 反 应 ; 氧化 物 酶体 增 殖 物 激 活受 体 7 P A 一 ) 针 灸 ; 述 关 炎 过 ( P R ; 综
PPAR— Y:A w r e f Tr a m e o nfa m aor aci fe r br lI c e i y Ac un t r ( e iw ) Ne Ta g t o e t nt f r I l m t y Re ton a t r Ce e a s h m c b up c u e r ve L I Zhe, L I U U
t r nd a e i olc l o sa dh son m e u e,s ppr s ig t u ton fi lm m a or e l. The e or u e sn he f nc i s o nfa t y c ls r f e,i ilbea pr tw l om ii int to o sf he sng ore a in t itt e f c i c un t e f r t atc n s i ult hea tva i fPPA R一 fe tvea up c ur o h a tm a e t c i ton o 7,a he r s a c e ha s ofa u nd t e e r h ofm c nim c pun t e o t n lm c ur n an iifa
p o ec rb a sh mi ij r yihbt g s nh sso nlmmao yc t kn s o rg ltn x rs in fifa r v ee rl c e a n yb n iin y t e i fifa i u i tr yo ie ,d wn e uaige p e so so nlmmao yme i— t r da
脑缺血炎症反应的活体内MR监测
的剂量 , 大鼠体内半衰期(。) 5 , T 为 .h人体内的 T以 5 。
为 2 ̄6 。 4 3 剂量增加 , T h 其 。延长。因为随着剂量 增加 , 它在肝脏 、 脾中的剂量逐渐饱和 , 在巨噬细胞 和病灶 中聚集 [1 14 3] .。另一种超顺磁性 氧化铁 粒子 (Po 类产品一菲立磁( M 一5 已用于临床。 S I s I) A I ) 2 U PO
维普资讯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Frg ei l c ne l ilR d l i a ie20 a;0( o i M d a Si csCic aio c Fs c 07J 3 1 en c e na o ga l cl n )
伤的后果决定于病人的年龄、 缺血程度和缺血机制。
维普资讯
国外医学 临床放射学分册 F ri dclSi csCiia R dooi ac l 2 0 a;0( 1 ~ 5 oe n Meia c n e l cl a i g a F si e 0 7 Jn3 1 3 1 g e n l c l c ):
关键词 脑缺血 ;活体 ;U PO,磁共振成像 ;巨噬细胞 SI
脑缺血及脑缺血引起 的梗死发病率很高 , 是常
见的脑血管性疾病 ,给人类的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因此研究脑缺血早期 的病理变化及相应 的影像学 表现对于诊断 、 治疗措施 的选择 、 药物的开发及疗 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以往人们研究脑缺血的变化
③炎性反应引起的损伤。缺血一 再灌注时由于局部 代谢产物及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使血管通透性增 加, 血管 内皮 细胞释放细胞黏 附分子 , 白细胞边 使 聚一粘附一游 出。开始是 中性粒细胞 , 后则 以 2h 4 单核一 巨噬细胞为主 ( 包括位于脑内的小胶质细胞 和血液循环 中的单核细胞 )它们在局部发挥吞噬、 , 免疫作用 , 同时产生的溶酶体酶 、 活性氧 自由基及 白三烯等物质 可以造成缺血灶 内部和周围组织一 定程度的溶解和破坏 ,加重缺血区脑组织损伤 。
炎症标记物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一
MM s z 依赖 的中性蛋 白酶 , E M 的蛋 白酶类最重要 的 P属 是 C 种, 既可以参与伤 口愈合 等生理过程 , 也可参 与炎症反应 、 肿瘤转
MMP lMMP 2 MMP 9及基质 金属蛋 白酶抑制 剂 (s eihbt —、 一、 一 t s iir iu n o
医学信息 2 1 年 1 月第 2 01 O 4卷第 1 期 M dcl nom t n O t2 1 . o. 4 N . 0 O e i f ai . c 0 1V 12 . o 1 aI r o .
・
综述 ・
炎症标记物 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简崇 东 综述 ,毕桂 南 。审校
f 西 右 江 民族 医学 院 附 院神 经 内科 ,广 西 百 色 5 3 0 ; 西 医科 大 学一 附 院神 经 内科 ,广 西 南 宁 50 2 ) 1广 300 2广 301
破裂 、 心脑 血管病的发生 和发展 。在进行冠状动 脉造影 的急性脑梗
化为凝血酶 ,使纤维蛋 白沉积在血管壁上 ,促使 A 发 生或加重 。 s T F引起血栓形成 的机制包括 : N ①抑制 E c表达 血栓调节 素(M , T)
改变 E C表面的血凝和抗血凝机制 , 降低蛋 白 c 抗凝作用 , 导致血管
小板 表面 , 分可溶性与膜结合 性 , 是重要 的炎症 信号通路配 体 , 参与 着各种免疫 与炎症调节 。s D 0 是一种潜在 的有 预测价值的炎症 4L C
标志物阎。
6 M M Ps
塞患者 中,R C P升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 在稳定 的冠 。
状动脉病患者 中, 亦可见 C P升高并且与预后有关 C P的升高还 R 。R 能预测卒 中再发 , 以及对 周围血管病 的发展 有影响【 。有多于 2 1 q “ 0 项前瞻性 流行病学 研究显示 , 在健康 的个 体 中, 敏 C PhC P水 超 R( R) s 平增高 可作为独立 危险 因素 , 预测卒 中、 C 、 A S 心肌 梗死和猝 死 的发
大脑缺血缺氧后发生的病理变化
大脑缺血缺氧后发生的病理变化
大脑缺血缺氧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症状,可导致脑组织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
当大脑供血不足或氧气供应不足时,就会发生缺血缺氧。
这可能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如脑血管意外(如中风)、创伤性脑损伤、窒息等。
大脑缺血缺氧后会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
1. 能量衰竭:由于缺氧,大脑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产生ATP,细胞失去能量来源,导致离子泵失调。
2. 兴奋性氨基酸释放增加:缺氧会刺激神经元释放过量的谷氨酸等兴奋性氨基酸,引起神经元过度兴奋。
3. 钙超载:离子泵失调导致细胞内钙Ion大量流入,活化多种破坏性酶类,引发级联反应。
4. 氧化应激:缺氧重新复氧会产生大量自由基,损伤细胞膜、蛋白质和DNA。
5. 炎症反应:缺血区及其周围会出现炎症细胞浸润、细胞因子释放,加重损伤。
6. 细胞凋亡:受损神经元经过一段时间后将发生程序性死亡。
7. 坏死:严重缺血缺氧区的细胞会直接发生坏死性死亡。
这些病理变化的发生是级联式的,若不及时恢复血液和氧气供应,将导致不可逆转的脑损伤。
因此,对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防治十分重要。
中医药对脑缺血后炎症相关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概况_郭乐
中医药对脑缺血后炎症相关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概况湖南中医药大学2009级硕士研究生(410007)郭乐指导蔡光先①,刘柏炎关键词脑缺血;三七皂苷;川芎嗪;葛根素;丹参酮;实验研究;综述,学术性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最常见的,其复发率、死亡率、致残率均高。
其病理生理机制复杂,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炎症免疫反应与缺血性脑损伤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炎症反应已经成为脑缺血病理变化的一部分,因此减轻炎症损伤成为治疗脑缺血的主要途径之一。
中医药治疗脑缺血损伤有较丰富的研究,利用中医药治疗的多靶点效应,深入研究脑缺血后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这对于中医药对脑缺血疾病临床治疗具有深远的意义,其中对炎症损伤中炎症因子的作用机制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笔者将目前中医药对缺血后炎症相关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概述如下。
1中药有效成份1.1三七皂苷邹蔚萌等[1]研究发现三七皂苷能有效抑制级联反应中炎性细胞因子IL-6的产生,减轻或消除大鼠脑缺血级联反应中的炎症反应,发挥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黄梅等[2]从抑制局灶脑缺血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 -1β)mRNA表达水平炎性反应方面,发现三七皂苷PDS预处理诱导了脑缺血耐受,对将要发生的严重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抑制炎性反应可能是PDS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重要机制。
1.2川芎嗪陆将等[3]研究发现川芎嗪可增加抗炎症细胞因子IL-6的含量,从而降低脑组织MPO活性,减轻局灶性脑缺血后的炎症反应,这可能是川芎嗪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理之一。
马艳春等[4]研究发现川芎嗪可以减少大鼠缺血再灌注后梗死面积,其治疗作用可能与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及IL-1β、TNF-α的免疫阳性表达有关。
1.3葛根素封菲等[5]研究发现葛根素能通过增加脑组织中海马锥体细胞存活数,降低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下调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蛋白RNA表达,抑制核因子(NF-kB)p65蛋白亚基核转位等,减轻人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
脑缺血再灌注时血脑屏障损伤的炎性机制研究进展_李曼霞
文章编号:1008-9926(2007)01-0060-04中图分类号:R962文献标识码:A脑缺血再灌注时血脑屏障损伤的炎性机制研究进展①李曼霞②,董志(重庆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重庆400016)摘要:近年来,炎症反应在脑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大量证据表明,炎症反应介导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伴随着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的表达,白细胞黏附,大量蛋白水解的酶、氧自由基及花生四烯酸等代谢产物的产生,破坏了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基底膜,从而导致了血脑屏障的损害。
本文就脑缺血再灌注时血脑屏障损伤的炎性机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血脑屏障;细胞因子;黏附分子;蛋白水解酶脑屏障(B l ood-bra i n barrier,BBB)是存在于脑组织与血液之间的一个复杂系统,它能控制血循环中某些物质向中枢神经组织转运,从而保证中枢神经组织内环境的稳定。
BBB 主要包括3层结构:脑血管内皮细胞(Brain vascular endo the-li a l cel,l BVEC)、基底膜和星形胶质细胞终足。
BVEC依靠紧密连接构成一个连续密封的网,是大分子物质经内皮细胞间转运的屏障,对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非常重要。
血脑屏障的破坏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1]。
在缺血和再灌注早期,由于致炎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及趋化因子的上调,促使中性粒细胞黏附到血管壁,并通过血管壁进入中枢神经组织,随后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导致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基底膜损害,诱发血管源性水肿和出血[2]。
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时BBB损伤的炎性机制的最新进展,有助于发现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阻断炎症的级联反应,对临床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1白细胞介素-1B(IL-1B)IL-1B是触发炎症和免疫反应的重要介质,主要通过促进白细胞和内皮细胞黏附而激发炎症反应。
研究资料表明, IL-1B作为一种炎症和免疫源性细胞因子,它不仅能够协同其他细胞因子促进B、T细胞活化,而且能够诱导其他炎性介质的产生,黏附分子的表达,增加白细胞浸润,促进NO S生成,使NO合成增加,诱导兴奋性氨基酸和自由基产生,启动多种细胞因子级联反应。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进展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其机制涉及多个因素。
近年来,随着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了一些新的分子靶点和治疗方法,为临床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文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脑组织在缺血缺氧后恢复血液供应过程中出现的加重损伤甚至坏死的现象。
其主要机制包括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和自噬等。
当脑组织缺血时,能量代谢障碍导致细胞内钙离子堆积,引发氧化应激反应,产生大量自由基和细胞因子,进而引发炎症反应。
这些炎症因子会破坏细胞膜和线粒体,导致细胞死亡。
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还会出现神经细胞凋亡和自噬等现象,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和发展。
目前,对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已经涉及到许多方面。
一些研究发现,某些药物如依达拉奉、胞磷胆碱等可以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这些药物主要通过抗氧化、抗炎、抗凋亡等作用发挥保护作用。
细胞治疗也成为研究热点,一些干细胞如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等在体内外实验中表现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主要包括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血管再生、减少细胞死亡等。
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中的特定靶点如PI3K/Akt/mTOR通路、JAK/STAT通路等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为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望未来,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和广泛。
需要进一步探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详细机制,发现更多参与损伤过程的分子靶点。
针对这些靶点进行药物设计和发现将会是研究的重点,目前许多药物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预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治疗性药物问世。
随着细胞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干细胞治疗也将会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需要加强多学科之间的合作,包括神经科学、生物学、药理学、医学等,以促进研究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应用。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进展迅速,研究发现了一些新的分子靶点和治疗方法,为临床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脑梗塞的炎症反应与炎症治疗策略
脑梗塞的炎症反应与炎症治疗策略脑梗塞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常常导致脑组织的缺血和缺氧。
除了缺血和缺氧导致的直接损伤外,炎症反应在脑梗塞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脑梗塞引起的炎症反应是导致脑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因此,炎症治疗策略对于脑梗塞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一、脑梗塞的炎症反应机制1.1 炎症反应的基本过程炎症反应是机体对于损伤或感染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主要通过释放炎症介质和细胞的黏附和迁移来实现。
在脑梗塞中,炎症反应主要由脑梗死区域的神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和免疫细胞参与。
1.2 炎症反应与脑损伤脑梗塞引起的缺血和缺氧会导致神经胶质细胞的坏死和细胞色素C 的释放。
细胞色素C的释放激活巨噬细胞,导致炎症介质的释放,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等。
这些炎症介质的释放会导致炎症反应的进一步加剧,加重脑损伤。
1.3 炎症反应与脑梗塞后神经再生炎症反应对于脑梗塞后神经再生也具有重要影响。
适度的炎症反应有助于清除坏死细胞和脑梗塞灶的垃圾物质,为神经再生提供适宜的环境。
然而,过度的炎症反应会导致过度的疤痕形成,阻碍了神经再生。
二、炎症治疗策略2.1 早期干预早期干预是脑梗塞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脑梗塞发生后的数小时内进行干预可以有效减少脑损伤,并且有助于抑制炎症反应的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早期给予抗炎治疗可以改善脑梗塞患者的预后。
2.2 抗炎药物治疗抗炎治疗是脑梗塞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目前常用的抗炎药物包括类固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单克隆抗体等。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和细胞的黏附和迁移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展。
2.3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对于调节炎症反应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的强度和程度,从而减轻脑损伤。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脑梗塞治疗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2.4 中药治疗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式,对于脑梗塞的炎症治疗也有一定的作用。
中药具有多效性、多靶点的特点,在调节炎症反应的同时,还可以改善脑血液循环、抗氧化和保护神经元等。
活血通窍汤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及对体内炎症反应的影响
活血通窍汤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及对体内炎症反应的影响目的探讨活血通窍汤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及对体内炎症反应的影响。
方法随机的选取我院2001年1月~2017年1月之间接受治疗的180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随机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平均每组为900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活血通窍汤进行治疗。
结果观察组的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观察组的血清IL-6、hs-CRP、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表示为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活血通窍汤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
它能够有效的减少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发作次数,降低患者体内的炎性因子水平。
标签:活血通窍汤;短暂性脑缺血;疗效;炎症反应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指的是颈动脉或者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的状况,引起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的、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
它大多在患者的体位改变、活动过度、颈部突然转动或者屈伸等情况下发病。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没有先兆,一般情况下没有意识障碍,容易反复。
本文主要针对我院2001年1月~2017年1月之间接受治疗的180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中的研究对象选取于2001年1月~2017年1月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患者,一共选取了1800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地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平均每组为900例。
观察组男性病例450例,女性病例450例,年龄为61~72岁,平均年龄为(66.37±5.35)岁,病程时间为4~9 h,平均病程时间为(6.19±2.17)h;对照组男性病例450例,女性病例450例,年龄63~72岁,平均年龄为(67.23±4.21)岁,病程时间为(5~10)h,平均病程时间为(7.53±2.47)h。
缺血导致疼痛的机制
缺血导致疼痛的机制缺血导致疼痛的机制缺血是一种常见的病理过程,往往会引起各种不适症状,其中疼痛是最常见的表现之一。
研究发现,缺血引起疼痛的机制比较复杂,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
下面,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缺血导致疼痛的机制。
1、缺血导致神经病理学改变缺血引起的疼痛主要与神经病理学改变有关。
当缺血发生时,神经组织会遭受到损伤,神经元失去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从而导致神经元的坏死和变性;同时,缺血还会引起神经元周围的细胞损伤,加剧神经元的病理变化,这些病理变化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疼痛的产生。
2、缺血引起的代谢产物释放当组织发生缺血时,受损组织会释放出大量的代谢产物,例如乳酸、钾离子、丙酮酸、组胺等,这些代谢产物会刺激周围感觉神经末梢,从而引起疼痛的产生。
此外,缺血导致组织代谢功能紊乱,使得某些物质的产生量明显增加,例如花生四烯酸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等,这些物质会进一步刺激神经元产生疼痛信号。
3、缺血引起的炎症反应缺血还能引起机体的炎症反应,这些炎症介质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疼痛产生的过程。
缺血引起的炎症反应主要包括胶原酶、弹性蛋白酶、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等,这些炎症介质能够直接导致神经元兴奋,引起疼痛的产生。
4、缺血导致的局部缺氧和酸中毒缺血一般会导致组织的局部缺氧和酸中毒,这些生化变化也可以间接地引起神经元的兴奋,产生疼痛。
缺氧会导致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失调,氧自由基的产生量增加,活性氧和活性氮一氧化物被不断地合成;酸中毒则会导致神经元内酶的活性发生变化,细胞内的离子浓度发生改变,这些变化都会增加神经元的兴奋性,最终引起疼痛的产生。
5、缺血引起的血管舒缩性变化缺血还能引起血管舒缩性变化,这会影响组织的血液供应和血流动力学状态,从而引起疼痛的产生。
当组织发生缺血时,血管会产生强烈的收缩反应,这会使得组织的血供受到限制,容易引起组织的缺氧缺血进一步加重,促进疼痛的发生。
缺血导致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其机制比较复杂。
缺血导致疼痛的机制
缺血导致疼痛的机制
缺血是指组织或器官由于供血不足而导致缺氧的状态。
缺血可以引起各种不适和疼痛,其机制主要与细胞代谢紊乱、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有关。
缺血会导致细胞代谢紊乱。
正常情况下,细胞通过氧化磷酸化产生能量。
然而,当供血不足时,细胞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导致氧化磷酸化受阻,能量产生不足。
细胞代谢紊乱会导致细胞内的各种物质代谢异常,进而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
例如,缺血引起的心肌缺血会导致心肌细胞代谢紊乱,使心肌功能受损,出现胸闷、心绞痛等症状。
缺血会导致细胞损伤。
缺血引起的缺氧会导致细胞内氧化应激增加,使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
同时,缺血还会导致一系列细胞内信号通路的紊乱,引发细胞内钙离子过载和线粒体功能异常,进而导致细胞凋亡或坏死。
缺血引起的脑缺血可以导致脑细胞损伤,出现中风的症状。
缺血会导致炎症反应的发生。
缺血引起的缺氧和细胞损伤会激活炎症反应,引发炎症细胞的浸润和炎症因子的释放。
炎症反应会进一步损伤组织和器官,加重缺血导致的疼痛和不适。
例如,缺血引起的关节缺血会导致关节炎症反应,出现关节肿痛和功能障碍。
缺血导致疼痛的机制主要与细胞代谢紊乱、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有
关。
缺血引起的细胞代谢紊乱导致细胞功能受损,缺血引起的细胞损伤使细胞坏死或凋亡,而缺血引起的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病理变化。
了解缺血导致疼痛的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减轻病痛给患者带来的困扰。
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及药物治疗现状_冯亦璞
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及药物治疗现状冯亦璞(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北京100050) 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3大病死原因之一[1]。
对脑卒中病理生理的深入研究加深了对其预防和治疗的认识,并推动和加速对新型抗脑缺血药物的研制开发。
脑卒中大体可分成两大类:(1)缺血性脑卒中,约占(70~80)%;(2)出血性脑卒中,约占(20~30)%。
这两类病变在治疗上完全不同。
本文着重介绍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和药物治疗。
1 脑缺血病理生理改变的因素[2]虽然近年来,由于钙超载,毒性氧自由基和兴奋毒等学说的出现,为解释脑缺血的病理生理奠定了基础,一些治疗脑缺血的药物如钙通道阻滞药、自由基清除剂和兴奋性氨基酸(EAA)拮抗剂也应运而生,但迄今尚无较理想的治疗药物。
因此,对脑缺血病理生理的深入研究仍是艰巨任务。
Siesjo[3]认为全脑缺血时钙通过谷氨酸受体门控性和电压依赖性通道进入胞内。
钙超载后触发了一系列影响再灌期神经元存活的反应,引起神经元存活后数小时乃至数日后继发性死亡。
始初的损伤可能引起细胞膜钙处理能力的持续变化,导致线粒体持续、缓慢的钙超载。
另一种可能是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通路持续紊乱而引起转录和翻译水平上的改变,及某些细胞(如产生应激蛋白的细胞,产生营养因子或对存活必需酶的细胞)的丢失。
而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并未见微血管或线粒体功能障碍。
与此相反,局部脑缺血虽然也会引起钙超载而触发一系列反应,但对脑细胞死亡的作用是次要的,而起主要作用的是在继发性损伤中产生的调质所引起的反应。
这些调质可能是花生四烯酸(AA)代谢物,NO,自由基或其它活性代谢物。
在缺血期或缺血1~3h后的再灌期,这些调质可诱导内皮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PM NLs)上粘连分子的表达或氧化关键蛋白质,还可触发炎性细胞收稿日期: 1998-11-10联系人 Tel:(010)63165173,Fax:(010)63017757,E-mail:fengyp@ 因子如白介素(I L)-1,-6,-8,γ-干扰素,或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合成和释放,引起缺血阴影区微血管阻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药理学通报! !"#$%&% ’"()*(+,-,.#+(- /0--%1#$! %##$ O26; ## (") : & P)
・ &・
脑缺血与炎症反应
张予阳, 刘! 岩, 付守廷
( 沈阳药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 辽宁 沈阳! ""##"$ ) 中国图书分类号: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摘要: 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均支持炎症反应参与缺血性脑损 伤的理论, 但炎症反应本身及其对缺血性脑损害的影响相当 复杂。脑缺血后, 在缺血损伤区有多种细胞因子表达及炎细 胞浸润, 构成了缺血性损伤向炎症性损伤转变的基础, 最近 研究较多的主要有白细胞、 肥大细胞、 白介素." ! ( BC." ! ) 及 肿瘤坏死因子 ( *DE) 等。 关键词: 脑缺血; 白细胞; 肥大细胞; 细胞因子; 花生四烯酸; 缓激肽
收稿日期: %##& ’ #( ’ %# , 修回日期: %##& ’ "# ’ #( 作者简介: 张予阳 ( ")$% ’ ) , 女, 博士, 教授, 研究方向: 脑血管药理, *+,: #%-.%/)($/#/ , 0.123,: 45426789267%##/ : 429;;< =;1< =6
[ &]
的损害, 促进脑缺血及水肿的发生。有学者认为, 脑 缺血时 )#$’! 还参与了 ;&- 依赖的神经细胞凋亡
[ D] 和 #$’$! 相关的感染 。
但也有研究发现, 缺乏 )#$’! ;&& 受体的大鼠, 脑缺血后脑组织损伤更为明显, 且术前 ., 9 注射 )#$’! 可降低缺血损伤程度。另外, )#$’! 可防止 在培养基中受氧化和代谢攻击的神经元的凋亡, 提 示 )#$’! 在急性脑损伤中可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 !" %&’, E *+’8 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功能的细胞 因子, 在免疫调节和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 4、 )#$’! 、 *$#’% 均可诱导 *+’8 的合成。研究表明, 大 鼠 缺 血 早 期 即 有 *+’8 的 表 达, 4A 9 时 显 著 增
量文献, 包括局灶脑缺血、 全脑缺血、 持续脑缺血和 再灌注等情况, 得出的结果不一致。 #" 肥大细胞在全脑缺血中的作用 肥大细胞存在于结缔组织和血管周围。已有研 究表明, 脑内的肥大细胞可能参与神经系统的功能, 如调节激素的分泌, 调节情绪, 改善认知功能等, 并 参与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过程, 如多发性硬化, 早老性痴呆, L+K63=M+N 脑病等。 脑内肥大细胞可被多种炎症介质激活, 并能分 泌 %# 多种介质, 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脑缺血后, 脑内出现炎症反应, 肥大细胞通过其脱颗粒作用参 与脑缺血后的炎症反应。脑缺血引起脑血流量减 少、 缺氧, 而组织缺氧可能是导致脑内细胞脱颗粒增
经营养因子 ( !"#$ ) 、 神经生长因子 ( #%$ ) 大量释 放, 也可导致脑内肥大细胞脱颗粒增强。缺血后的 炎症反应可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 而脱颗粒释放的 炎症介质又可以进一步加重组织的炎症反应, 形成 恶性循环。研究脑内组胺时发现, 脑缺血后其水平 增加可能源于脑内肥大细胞, 后者可通过释放组胺、
正常脑组织内无白细胞, 当脑缺血缺氧时即可 发现有白细胞浸润。研究表明, 脑缺血再灌注 " 9 内即可 观 察 到 脑 内 小 静 脉 的 白 细 胞 粘 附 显 著 增
[ "] 加 。有学者认为, 白细胞聚集有助于吞噬坏死组
织, 且与瘢痕形成和病灶愈合有关。研究表明, 活化 的白细胞及其释放的介质在脑缺血的发生、 发展及 预后都起重要作用。大量白细胞入侵缺血区后, 可 加强缺血后神经元损伤, 其主要机制可能是: "白细 胞聚集可减少脑血流量, 并可诱发血栓形成; #白细 胞活化后产生大量神经毒物质, 如氧自由基、 含酶的 颗粒、 蛋白衍生物、 细胞因子等, 从而损伤神经元; $ 通过损伤所粘附的血管内皮细胞, 破坏血脑屏障, 引 起水肿, 形成缺血与炎症反应之间的恶性循环。 由于白细胞浸润是缺血性脑损伤发生及发展的 重要因素, 因此抑制白细胞浸润有望减轻脑缺血性 损伤。近几年来, 国内外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 结果表明, 针对白细胞的干预措施并非总是有效。 在家兔脑栓塞模型上, 栓塞发生后 "& 136 给药, 无 论是抗 BFAG." 抗体或 H.IA 均无效, 但两者合用能 明显改善神经症状。严重局灶脑缺血时, 抗白细胞 抗体不能减轻脑损伤。近来有研究报道, 具有抗炎、 抗氧化作用的天然化合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
血后, 皮质内 *+’456 于 89 后显著升高, 与 *+’4 " 同 步出现。 *+’456 作为一种防御因子, 抑制 *+’4 " 活 [ :] 万方数据 性, 对缺血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
中国药理学通报C !"#$%&% ’"()*(+,-,.#+(- /0--%1#$C .DD% E-F; ++ (!)
[ 4F ] 高 。
。也有报
道, 大鼠脑缺血后, 抑制 *+’4 " 的表达可阻断 *+’4 " 对缺血区神经细胞的损伤, 减轻脑水肿, 缩小梗死范
[ 8] 围, 减少梗死区的白细胞浸润 。大鼠局灶性脑缺
*+’8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功能非常复杂。作为 神经保护和营养因子, 其对缺血后的脑损伤具有保 护作用。研究表明, 向持续性 721 闭塞的大鼠脑室 内注射重组 *+’8 ( - 4FF 或-4 FFF G ) 可明显降低缺
[ /] 强的重要原因 。此外, 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引
起脑内多种炎症介质及神经营养因子, 如 BC." 、 BC. (、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 " ( GBI." ) 、 *DE.% 、 脑源性神
万方数据
・ 8・
中国药理学通报E !"#$%&% ’"()*(+,-,.#+(- /0--%1#$E AFF8 H6I; (( (4)
・ ?・
血性脑损伤, 认为其保护作用是通过刺激内源性受 体拮抗剂的产生而实现的
[ !! ]
#" ($ %)*( $ /59! 为二十碳不饱和脂肪酸的衍生 物。研究表明, 应用 /59! 治疗的大鼠, 脑缺血再灌 注的损伤范围缩小, 组织水肿减轻, 提示 /59! 能减 轻脑缺血 再 灌 注 所 致 的 损 伤, 其发生机制可能与 /59! 扩张血管, 稳定细胞膜及溶酶体膜, 改善微循 环, 抑制血小板聚集, 抑制巨噬细胞、 白细胞粘附及 浸润等作用有关。还有报道, /59! 治疗脑梗死时, 颅内血流量明显增加, 同时梗死灶周围的血流量明 显增加, 侧支循环得到改善, 却不引起溢血现象, 不
[ %] 有保护作用。 J2KH, 等 总结了抗白细胞治疗的大
! !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存在一系列的脑组织损伤、 细胞致死过程, 但其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的分子机 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 较多的研究兴趣集中在脑 缺血 ’ 再灌注后的炎症反应过程。脑缺血后的炎症 反应是以脑微血管内白细胞聚集并穿过血管壁、 浸 润脑组织, 同时伴有微血管功能紊乱及局部脑组织 中液体及蛋白质积聚为标志的急性炎症过程, 其与 脑缺血后的继发性脑损害密切相关。粘附分子和细 胞因子在缺血和再灌注早期即可产生, 在白细胞聚 集、 游出血管、 发挥细胞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活化 的白细胞可释放多种毒性物质, 损害局部血管, 造成 组织水肿。进入脑组织后, 其又可激活脑内的小胶 质细胞, 激活的小胶质细胞通过释放神经毒物质又 吸引更多的白细胞进入脑组织。脑缺血后的炎症是 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 涉及多种免疫细胞及免疫因 子, 本文综述了目前研究较多的几种主要的可能机 制。 !" 白细胞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 大量证据表明, 炎症反应介导了脑缺血再灌注 损伤, 而白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的聚集、 浸润是炎 症反应发生的关键步骤。与脑缺血有关的是中性粒 细胞和单核细胞, 两者均源于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 所分化的定向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