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推荐】最新2017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B (2)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已更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已更新)](https://img.taocdn.com/s3/m/0fc039ca240c844769eaeeba.png)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分析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系统学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又一次集中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
全单元教材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构成。
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
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教学中,可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6-10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表象,让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8、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己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课题6、7的认识课时第1教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数字6、7.2、使学生知道7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9645ae6edb6f1afe001f65.png)
第五单元6—7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8、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己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掌握7以内数的顺序,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及组成。
(2)、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6、7的减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3)、能正确读出数量是8、9、10的物体个数,会正确的读写8、9、10及其组成,了解顺序和大小及关于8、9、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4)、掌握填未知数的方法,会正确填写未知加数。
(5)、掌握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
(6)、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
(7)、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字,培养学生数感。
单元教学难点:(1)、数概念的形成。
(2)、基数和序数的区别和意义。
(3)、求未知加数。
(4)、通过观察和比较,使学生初步知道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5)、培养学生有序地看图,有序数数的方法及用数学的语言正确的表达图意及列式计算的能力。
(6)、通过观察一幅列四道算式的数学图,使学习初步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全套优质课件(含练习课)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全套优质课件(含练习课)](https://img.taocdn.com/s3/m/a58aaf16fe4733687e21aaeb.png)
3. 【课本42页“做一做”】
3+4 = 7 4+3 = 7 7-3 = 4 7-4 = 3
4. 哪两张卡片上点子的数相加得6?
【课本44页第5题】
2+4=6
3
4+2=6
5
2 4
6 31
5+1=6 1+5=6
3+3=6
哪两张卡片上点子的数相加得7?
2+4=6
3
4+2=6
5
2 4
6 31
6+1=7 1+6=7
?朵 2 + 5 = 7 (朵)
解决问题
4+2=6(只)
7-2=5(只)
R·一年级上册
练习课(第4课时)
知识点1:解决问题。
1.
?个
一共有 7 个玉米, 外面有 2 个玉米。 篮子里有几个玉米?
7 - 2 = 5 (个)
知识点2:7以内的加减法。
1.【课本48页第2题】
7–4=3
5–1=4
2+5=7
如果去掉一个 , 还剩几个?
9减少1就是8
有7颗珠子, 添上1颗是( 8 )颗。 有8颗珠子, 添上1颗是( 9 )颗。
( )( )
8的前面是( 7 )。 8的后面是( 9 )。 8的相邻数是( 7 )和( 9 )。
你能像这样提出问题并回答吗?
7<8 8> 7
8< 9 9> 8
把左边的8只小动物圈起来,给从左数
31
64
6和7的加减法
5+1=6 1+5=6
一图四式
6-1=5 6-5=1
3+3= 6
6-3= 3
同学们,怎样计算6和7的加减法呢?
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 数学 第五单元
![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 数学 第五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e8437d55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cf.png)
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引言1.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阶段,数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理逻辑思维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主要围绕认识10以内的数展开,本单元内容的掌握对学生打下基础数学概念,是他们未来数学学习的关键。
3. 本文将就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的主要内容展开分析,帮助家长和老师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一、认识10以内的数1. 了解0-5之间的数a. 学生通过识图和实物进行数数活动,能够认识和书写0-5之间的数。
b. 通过各种游戏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0-5之间的数的大小关系。
2. 了解6-10之间的数a. 学生通过数数活动和实际操作,认识和熟练书写6-10之间的数。
b. 培养学生对6-10之间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序能力。
二、认识10以内的加法1. 认识加法符号和加法计算a.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计数情境,初步了解加法符号和加法计算的概念。
b. 利用各种教学工具和游戏,帮助学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练习。
2. 加法运算实际应用a. 联系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并进行加法运算。
b.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加法关系,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三、认识10以内的减法1. 认识减法符号和减法计算a. 通过实际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减法符号和减法计算的概念。
b. 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进行减法计算练习。
2. 减法运算实际应用a. 设计各种生活情境,让学生进行减法运算的实际应用。
b. 引导学生将减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小结1. 通过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认识10以内的数,掌握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操作,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应用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1. 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的学习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基础能力培养意义重大,家长和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注重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11e128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24.png)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数字6。
2.能够理解数字6的数量含义。
3.能够用手指和竖式表示数字6。
二、教学重点
1.认识数字6。
2.理解数字6的数量含义。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数字6的数量含义。
四、教学准备
1.班级环境准备。
2.数字卡片6。
3.数字棍6。
4.学生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6和数字棍6,让学生看一看这个数字和物品,并向学生提问:“这是什么数字?你看到了几个东西?”
2. 学习
1.学生操作数字棍6,理解数字6的数量含义。
2.学生用手指模仿数字6的书写,并理解六这个数是怎么样表示的。
3.学生通过练习本的配套练习,加深对数字6的理解。
3. 拓展
教师出示一些问题,如“小明有6个苹果,他吃了2个,还剩下几个?”让学生应用数字6进行简单的计算。
4. 巩固
让学生自由创设一些含有数字6的小问题,相互出题并回答,巩固数字6的概念。
六、作业
完成课堂练习本上关于数字6的练习。
七、板书设计
数字6
6
八、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数字6,通过实物和书写的形式进行了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数字6的数量含义,并能够灵活运用数字6进行简单的计算。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最同学们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加深对数字6的理解。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d8c17728bcd126fff7050b5d.png)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研说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我准备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谈谈我的认识和理解,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课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程目标可以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6—10以内数的意义及常见的量;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准确进行运算。
·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方面:·发展学生的数感。
·能对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问题解决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方面:·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
二、说教材1、教材内容本单元由“6和7(包括解决问题)”“8和9(包括解决问题)”“10”“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整理和复习”6部分组成。
“6和7”这一部分在教学中,6和7的加减法由直观体现加减法含义的情境图分别出现了“一图两式”,再直接过渡到“一图四式”。
紧接着,教材安排了解决问题的内容,介绍“大括号”和“问号”的作用。
“8和9”的内容在编排上与“6和7”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要求略有提高:对填组成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变式。
“10”的编排在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上与“6和7”“8和9”基本一致,但有明显的区别:对“10的加减法”的编排紧密结合数的组成,从学生熟悉的“一图四式”过度到“一图三式”,更加突出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017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备课教案(第五单元)
![2017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备课教案(第五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c413a8e758fb770bf68a5525.png)
2017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备课教案(第五单元)2017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备课教案(第五单元)第五单元:分类(共2课时)第一课时:分类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第40页练习六1〜3 题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学会物体进行分类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录像,商品柜台及相应物品,学具袋(6袋不同的物品)0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探求新知:1.感知分类:(1)播啟录像①商场外景镜头。
(2)播放录像②商场物品远景镜头。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商场是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了一起。
2.明确分类(1)播放录像③商场物品近景镜头(文具柜台第一层是文具盒;第二层是练习本;第三层是笔。
一位售货员阿姨正在往柜台里分类摆放文具。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阿姨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了一起。
像阿姨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学生结合所看录像说说什么是分类。
(2)猜一猜继续观看录像从而猜测阿姨拿的物品会放到哪一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二、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摆一摆。
出示商品柜台,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相应物品分类摆放在柜台里。
学生汇报物品是如何摆放的,教师从而明确分类的必要性——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
2.(1) 教师导语,说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2 )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
(3)汇报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同时注意学生中分类的不同方法。
3.练习,练习六1-3题(1)第1题。
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2)第2题。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2017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备课教案(第五单元)
![2017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备课教案(第五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6454dfc8b14e852458fb57a6.png)
XX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备教案(第五单元)第五单元:分类(共2时)第一时:分类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第401~3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34教学重、难点:学会物体进行分类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录像,商品柜台及相应物品,学具袋。
教学过程: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继续观看录像从而猜测阿姨拿的物品会放到哪一层?使应物品分类摆放在柜台里。
学生汇报物品是如何摆放的,教师从而明确分类的必要性——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为我们的生活2(2)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汇报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同时注意学生中分类的不同方法。
3练习,练习六1-3第1题。
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第2题。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订正时,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
启发说出:前、后4第3题。
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其4补充练习:每组一袋物品,明确要求:先议一议怎样三、小结:你今天学会了什么本领?板书设计:第二时:练习六教学内容:教科书40、41页练习六1~6教学目标:1.能按某一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儿童能否独自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而不是由教师提出分类依据。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图片、学具盒、纸带教学过程:一、复习回忆小朋友上节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还记得吗?2揭题:今天我们要进行比赛继续来给物品分分类,看看哪一组分得对,分得快?二、基本练习:.同类的圈起来。
3顶草帽和一双袜子3种水果和一支笔说说你是怎么圈的?依据是什么?圈对的得一颗五角星。
2.这儿有许多交通工具,你能分分类吗?分成汽车、飞机、轮船,你为什么这样分?(地上、天上、水上)请把汽车涂上颜色?3.独立完成练习六第三题。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全套优质课件(含练习课)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全套优质课件(含练习课)](https://img.taocdn.com/s3/m/fd4940e02e3f5727a4e9622e.png)
观察尺子图, 还能想到什么?
6的相邻数是( 5 )和( 7)。
5< 6 6 >5
6 <7 7 >6
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大小的?
第1缸 第2缸 第3缸 第4缸 第5缸 第6缸 第7缸5条
3条 1条 4条 6条 2条 7条
一共有 7 缸鱼。 从左边数第7缸有 5 条 , 。 有7条 的是第 6 缸, 同桌之间互相提一个问题。
3. 开动小火车(填数)。
5
2
1
3
6
每节车厢上的数合成7 哦!
有序思考,不会遗漏哦!
6
6
6
6
6
15 24 33 42 51
7
16 61
7
25 52
7
34 43
R·一年级上册
第3课时 6和7的加减法
(1)看算式,说得数。
3+1= 4 1+4= 5 2+3= 5 4+0= 4 3-3= 0 5-3= 2 1+3= 4 3-2= 1 5-0= 5 4-4= 0 2-1= 1 4-3= 1
31
64
6和7的加减法
5+1=6 1+5=6
一图四式
6-1=5 6-5=1
3+3= 6
6-3= 3
同学们,怎样计算6和7的加减法呢?
• R·一年级上册
练习课(第1~3课时)
知识点1:认识6、7及比较大小。 1.数一数,比一比。【课本43页第2题】
( 5 )个 ( 6 )个
5<6
6
( 7 )个 <7
5.14 练习课4
5.15 连加 连减
5.16 练习课5 5.17 加减混合
5.18 练习课6
5.19 整理和复习(1) 5.20 整理和复习(2)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d22e71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a8.png)
的顺序。
学生拨:
(5颗6颗7颗)
请第一组的同学读一读。
(0-7)
请第二组的同学读一读。
(7-0)
同桌互相读一读。
学生答:数的,6个点子比7个点子少,所以6小于7。
想的,因为6再添上1是7,7比6多1,所以7比6大……
学生答:0-6都可以。
6、7,也可以是别的数。
学生两人一组,互当小老师,给对方出一道这样的题。
教师活动:
(一)教学6的组成
1、教学6的组成。
①把6个小圆片给涂上2种颜色,
可以怎样填?教师巡视。
(教师可
以指导学生有顺序的涂色。
)
②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2、学习数的组成。
(1)教材第41页涂一涂,填一填,仔细观察第一行有几个圆圈?(6个)涂了几个?(5个)这6个圆圈就分成了几和几?(5和1)(2)我们再接着往下涂,边涂边说。
(3)重点指导。
(4)看到第一组组成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活动:
打开书第41页,在书上给小圆片涂色
让学生结合自己涂的小圆片,完整填出6的组成。
引导学生说出:5和1组成6,同时填6的组成。
学生交流学习
(二)教学7的组成。
板书:
提问:看到每一组你还能想到什么?同桌说说,然后对应地在下边板书出来。
(三)读、记这两个数的组成。
6.板书设计
6和7的分与合
6的组成 7的组成
环节二:探索新知,激发兴趣
师:这幅图上的点子表示8,你能拿出表示8的学具吗?请自己摆一个喜欢的图环节三:出示动物图
师:把左边的8个圈起来,从左边数,在第8个下面画上。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用数学∣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用数学∣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3f43bc47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a8.png)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用数学∣人教新课标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用数学》的教案。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了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我们将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用数学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理解并掌握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2.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物,用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学生们需要准备一本数学书和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出示一些图片和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和实物中,有哪些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的问题?”2.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子,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如果有3个苹果,又来了2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3.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比如:“如果有5个橘子,又来了3个橘子,一共有几个橘子?”4. 小组合作:我会让学生们分组,互相讨论并解答一些实际问题。
比如:“如果一个小组有3个人,又来了2个人,一共有几个人?”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单的板书,列出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和步骤。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如果有8个橙子,又来了5个橙子,一共有几个橙子?2.如果一个班级有20个学生,又来了10个学生,一共有几个学生?答案:1. 8+5=13;2. 20+10=3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学习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对于那些还没有掌握的学生,我会给他们一些额外的辅导。
今天的教学就到这里,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cc2b6d9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69.png)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主要内容包括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加减法运算的基础,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运算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掌握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运算,对于加减法运算的理解和掌握还不够熟练。
在第五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于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而有的学生则刚刚接触运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笔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笔算,以及理解进位和退位的原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生活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方法。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交流能力。
4.激励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积极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辅助教学。
2.练习题:准备相应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如计数棒、小卡片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运算方法。
2017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2017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a4a02c072af90242a895e5dc.png)
2017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2017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五单元:分类(共2课时)第一课时:分类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第40页练习六?1~3?题?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学会物体进行分类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录像,商品柜台及相应物品,学具袋(6袋不同的物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探求新知:?感知分类:?(1)播放录像①商场外景镜头。
?(2)播放录像②商场物品远景镜头。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商场是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了一起。
?2.明确分类?(1)播放录像③商场物品近景镜头(文具柜台第一层是文具盒;第二层是练习本;第三层是笔。
一位售货员阿姨正在往柜台里分类摆放文具。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阿姨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了一起。
?像阿姨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学生结合所看录像说说什么是分类。
?(2)猜一猜?继续观看录像从而猜测阿姨拿的物品会放到哪一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二、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摆一摆。
?出示商品柜台,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相应物品分类摆放在柜台里。
学生汇报物品是如何摆放的,教师从而明确分类的必要性——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
?2.分一分,完成做一做。
? (1)教师导语,说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2)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
?(3)汇报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同时注意学生中分类的不同方法。
3.练习,练习六1-3题?(1)第1题。
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2)第2题。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51f75abcd126fff6050b53.png)
第五单元6—7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8、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己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1)、能正确数出数量6、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掌握7以内数的顺序,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及组成。
(2)、能正确计算得数6、7的加法6、7的减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3)、能正确读出数量89、10的物体个数,会正确的读89、10及其组成,了解顺序和大小及关89、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4)、掌握填未知数的方法,会正确填写未知加数。
(5)、掌握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
(6)、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
(7)、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字,培养学生数感。
单元教学难点:(1)、数概念的形成。
(2)、基数和序数的区别和意义。
(3)、求未知加数。
(4)、通过观察和比较,使学生初步知道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5)、培养学生有序地看图,有序数数的方法及用数学的语言正确的表达图意及列式计算的能力。
(6)、通过观察一幅列四道算式的数学图,使学习初步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7)、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