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的再研究:总体方法论201108

合集下载

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整体性和层次性

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整体性和层次性

形 态也 好 , 作马 克思 的价值 观念也 好 , 需要 强调 称 但 的是 : 理 论观 点和 主张 的得 出 , 这些 绝不 是在所 谓 的 : 该是 什么 ” ‘ 应 的规 范分 析 中得 出的 , 而是 在对 于经 济 现象 “ 什 么 ” 是 的科 学 研 究 中实 证 地 得 出 的。所


问题的提 出

科学 的经 济学 样板 , 而使 经 济学 的科 学 性 问题 从
在 马克 思主 义经济 学 的研 究 中 , 实证 研究 、 规范 研究 和政策 研究 通 常是 一 个严 格 而 完 整 的体 系 , 它
成为 能够借 助 自然科学 规则 多少 的游戏 。由此 形成
了一 种局 限性 的观念 , 是经 济 学 科学 性 的 看 法不 不 同形 成 了方 法论 上 的差 异 , 是 方 法论 的不 同 决定 而
卫兴华 , 张建 君
( 国人 民大 学经 济 学 院 , 京 10 7 ; 中 北 0 82 中共 中央 党 校 经 济 学教 研 部 , 京 10 9 ) 北 0 0 1
[ 摘
要] 同的 经济 学体 系, 经济学科 学性 问题 上存在 不 同的理论认识 , 不 在 由此形成 了不同的研 究方 法论 和
性和 说 服 力 。这 是 发 展 和 拓 宽 现 代 马 克 思 主 义 经 济 学研 究 方 法 的 重要 理 论视 角 。
【 关键 词]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 方法论 ; 整体性 ; 层次性
[ 图分类号]O l 中 F 1 [ 献标识码 ] 文 A [ 章 编 号 ]0 2—30 (0 8 0 — 0 1 0 文 10 99 20 ) 1 0 5 — 6
行, 并且 被一 些 马克 思 主义经 济学 的教科 书所接 受 。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研究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研究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学科,对于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而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研究方法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

本文将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阶级分析和历史比较等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经济研究方法。

一、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基础和指导原则。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基础和动力,经济结构的变革是历史变革的重要标志。

在经济研究中,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要求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经济现象,关注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揭示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要求经济学研究者运用历史的眼光,对经济现象进行深入的历史分析。

在研究一个经济问题时,我们不能只看其表面现象,而应该追溯其历史根源,寻找其发展过程,从长期的历史演变中理解其本质。

通过对历史的研究,我们可以揭示出经济发展的规律,并从历史经验中总结出对今后经济发展的启示和指导。

二、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辩证唯物主义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辩证的、矛盾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

在经济研究中,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要求我们要具有辩证思维,善于从对立和斗争中寻找问题的矛盾和矛盾的解决办法。

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要求我们从整体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经济现象。

在研究一个经济问题时,我们不能只看到其中的一部分,而应该将其纳入整个经济系统中去考察,把握其中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同时,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要求我们特别关注事物的内部矛盾和矛盾的解决,推动经济矛盾的调和与发展。

三、阶级分析方法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中,阶级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和基本矛盾所在。

阶级分析方法要求我们在经济研究中关注阶级的存在和作用,揭示经济问题的阶级性质和阶级矛盾。

阶级分析方法要求我们通过对经济问题的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阶级矛盾和利益冲突。

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

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

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结合中国实际摘要: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进行总结分析,找出研究马克思经济学的意义——对我国经济学研究的影响以及我国经济学研究对马克思主义的反作用,找出我国现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新时代条件下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意义;问题及对策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概况(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成果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创作阶段,对以往的经济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批判和总结,并明确提出了自己的方法论主张。

《资本论》第一卷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体系的基本形成,而《资本论》的方法则主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它是作为一个辩证法体系包含以下四个层次: 1)第一层次是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一生中的两个伟大发现。

马克思把唯物史观看作是用于“指导”他们的“研究工作的总结果”,是《资本论》所应用的方法的唯物主义基础。

恩格斯认为唯物史观的原理“不仅对于经济学,而且对于一切历史科学”都“具有革命意义”。

唯物史观是《资本论》方法论的核心和基石,是《资本论》方法论区别于黑格尔唯心辩证法和其他资产阶级经济学方法论的根本所在。

[2]2)第二层次是辩证方法。

由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两大部分组成。

列宁曾指出“黑格尔逻辑学的总结和概要、最高成就和实质,就是辩证的方法。

”《逻辑学》包括有存在论、本质论、概念论三大篇,黑格尔把前两篇叫做客观逻辑,后一篇叫做主观逻辑。

客观逻辑意思是揭示客观世界运动的规律和范畴,主观逻辑是揭示主观世界运动的规律和范畴。

当然,黑格尔的逻辑学建立在绝对精神主宰一切的唯心主义基础上的,不过这一分法是有其可取之处的。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写道:“所谓客观的辩证法是支配整个自然界的。

而所谓主观的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自然界中到处盛行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而已。

马克思经济学方法发展轨迹

马克思经济学方法发展轨迹
研究方法以实在的经济现实为出发点,包括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所有材料的各种发展形式,以及寻求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等三个主要环节或过程,结果就是经济概念、范畴和理论的形成。把这些概念、范畴和理论在思维中用一定的结构形式表达出来,就是叙述方法。显然,研究方法的结果是叙述方法的起端,只有经过研究方法得出的概念、范畴和理论等,才能成为叙述方法的对象和材料,成为经济学体系的基本要素和构件。可见,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是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在经济学上的实际运用,是总体方法的具体体现,是马克思对经济学方法论最为直接和明确的表述。
马克思对总体内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作了说明:"在一切社会形式中都有一种一定的生产决定其他一切生产的地位和影响,因而它的关系也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地位和影响。这是一种普照的光,它掩盖了一切其他色彩,改变着它们的特点。这是一种特殊的以太,它决定着它里面显露出来的一切存在的比重。"总体是由各因素构成的。总体中总有一种因素如"普照的光""特殊的以太",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改变着总体中其他一切因素存在的色彩和比重。
总体方法在经济学中的运用,集中体现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中,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一个统一体内部的差别。生产既支配着与其他要素相对而言的生产自身,也支配着其他要素。"在社会经济关系这一总体中,"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当然,生产就其单方面形式来说也决定于其他要素。"总体方法是理解社会经济关系构造及其运行的根文"第二版跋"中,对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作了论述:"在形式上,叙述方法必须与研究方法不同。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这点一旦做到,材料的生命一旦观念地反映出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好像是一个先验的结构了。"

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

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


二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比较

(一 )总量研究方法和 个量研究方法 的比较与评析 在 《资本论 》中 , 马克思就运用 了 总量与个量研究方法 。 关于 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 马克思有时以个别资本为研究对象 , 有时以 社会总资本为研究对象 。马克思的总量分析总是以个量分析为前 提 , 因而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宏观分析具有坚实的微观基础 , 具有内 在的逻辑一贯性 。


二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研究方法的较

(三 )静态和动态研究方法的比较与评析 西方经济学的静态与动态分析法各有所长 。静态分析可有效说明均衡的条 件 , 而动态分析可观察到经济变化的过程 。 马克思认为物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中运动的 , 运动是普遍的 , 静止是 相对的 , 静止不过是运动的一种特例 , 并且认为静止是事物存在的必要条 件 , 否则任何事物都不具有质辑体系

1.《资本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范畴体系
利息

商品 → 货币 → 资本 → 剩余价值 → 利润
企业主收入
地租
一、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体系

2.《资本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结构
第一卷研究的是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二卷研究的是资本的流通过程
第三卷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一、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体系
二、一般、特殊和个别的辩证法

1. 一般经济规律及其特殊和个别表现 时间节约和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是人类社会一般经济规律,这 一规律不依任何社会形态的变化而变化,但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有 不同的表现形式。
二、一般、特殊和个别的辩证法

2. 生产方式的一般特殊和个别 劳动过程作为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 物质变换的过程,即创造剩余价值的过程,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 然条件,作为生产方式一般,它是人类生活的一切社会形式所共有 的。

经济学方法论与研究方法

经济学方法论与研究方法

经济学方法论与研究方法经济学方法论是研究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学科,它涉及到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假设、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方面。

在经济学的研究中,方法论起着指导和规范的作用,对于正确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经济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和常用的研究方法,并分析其应用和局限性。

一、经济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经济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实证主义原则、规范主义原则和方法自由原则。

实证主义原则是指经济学研究应该以实际的经验数据为基础,通过对现实经济现象的观察和实证研究,寻找经济现象背后的规律和原因。

实证研究通常采用统计和计量分析等方法,以客观数据为依据进行观察和验证,从而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和预测。

规范主义原则是指经济学研究不仅仅是对经济现象的描述和解释,还应该提供一套规范性的建议和对策,以指导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规范研究通常从社会公正和效率等角度出发,对经济现象进行评价和提出改进的建议,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方法自由原则是指在经济学研究中,没有固定的方法和技巧,研究者可以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

方法自由原则强调创新和多样性,鼓励经济学家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经济问题。

二、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分类经济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理论分析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

理论分析方法是通过建立经济学理论模型,利用逻辑推理和数学方法等分析手段,对经济现象进行推演和解释。

理论分析方法强调对经济现象背后的原因和机理进行深入理解,对经济问题进行较为抽象和概括的分析。

常用的理论分析方法包括数学模型建立、假设制定和逻辑推理等。

实证研究方法是通过收集具体的经验数据,运用统计和计量分析等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观察和验证。

实证方法注重对经济现象的描述和解释,通过实证研究提供客观的证据和数据,为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支持。

常用的实证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统计分析和实证模型等。

三、经济学方法论的应用和局限性经济学方法论在经济学研究中起着指导和规范的作用,对经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论循环经济研究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论循环经济研究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论循环经济研究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摘要: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其研究循环经济所应具有的方法论进行了阐述,提出应从唯物史观、辩证法、经济二重性原理、价值矛盾分析及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关系分析这五个方面的视角,来深入研究循环经济。

关键词:循环经济;唯物史观;辩证法;价值;经济关系所谓循环经济,是指按照清洁生产要求及3R(Reducing减量化、Reusing再利用、Recycling资源化)原则,对物质资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经济过程(按照马克思的说法,其中的废弃物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指工业和农业的原料,可称之为生产废弃物或生产排泄物;另一类则部分地指由人的自然的新陈代谢所产生的排泄物,部分地指消费品消费以后残留下来的东西,可称之为消费废弃物或消费排泄物)。

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它和传统的经济运行方式相比,就是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因而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和再生产经济过程,是用生态学、经济学规律指导人类社会所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

从学术界研究的角度看,我们已有了相当的学术成果及著作,有些成果也有相当的份量。

但就总体来看,存在的一个重要不足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理论、观点来研究循环经济问题,还显得很不够。

在马克思最成熟的著作之一《资本论》中,对循环经济中的重要问题和根本问题,如物质生产的再循环及废弃物的再利用问题等,都有着很详尽的阐述。

刘思华教授所写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版)专著、马传栋教授所写的《资本论中的循环经济思想》(《马克思主义论坛》第一辑)等研究成果,对此都有很好的梳理和概括。

但从总体看,此类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一是较少,二是还局限于对马克思基本观点的梳理上,而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角度来整体地提出研究循环经济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方法论,还很少看到。

经济学研究方法论

经济学研究方法论

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经济学研究方法论是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它研究如何通过特定的方法和工具来解决经济问题。

首先,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核心是运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研究和解决经济现象和问题。

研究者需要遵循严谨的逻辑和客观的证据,通过实证分析和理论建模来发现经济规律和解释经济现象。

这种科学方法的运用可以使经济学研究更加客观和可靠,能够产生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其次,经济学研究方法论涉及到的方法有很多。

其中,统计分析是经济学研究中最为常见的方法之一。

通过收集和整理大量的经济数据,研究者可以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经济规律和关系。

此外,实证研究方法也是经济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它通过对实际现象进行观察和实证分析,验证或修正经济理论,从而提供有关经济政策和决策的建议。

再次,经济学研究方法论中的理论建模是经济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理论建模通过建立经济理论模型来抽象和简化经济现象,使其更易于分析和研究。

经济学研究中的理论模型可以基于人类行为假设(如理性预期、有限理性等),也可以基于市场结构、物品的属性等等。

经济理论模型不仅可以用于理论分析,还可以通过模型模拟和实证研究进行验证和修正。

此外,经济学研究方法论还涉及到实验研究、计量经济学方法、历史研究方法等等。

实验研究可以通过控制实验条件来验证经济理论,并提供更具说服力的证据。

计量经济学方法通过运用数理统计和计量经济学理论来分析经济问题,使研究结果更加可靠和准确。

历史研究方法根据历史数据和事件对经济现象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揭示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总之,经济学研究方法论对经济学研究的质量和可靠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使经济学研究能够更加科学、系统地探索和解决经济问题,提供对经济政策和决策的科学指导。

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发展和进步对于经济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经济学学科持续发展和繁荣的保证。

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

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


二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比较

(一 )总量研究方法和 个量研究方法 的比较与评析 在 《资本论 》中 , 马克思就运用 了 总量与个量研究方法 。 关于 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 马克思有时以个别资本为研究对象 , 有时以 社会总资本为研究对象 。马克思的总量分析总是以个量分析为前 提 , 因而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宏观分析具有坚实的微观基础 , 具有内 在的逻辑一贯性 。

二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研究方法的较

(四 )实证分析法与 规范分析法的比 较与评析 实证分析 简言 之就是 分析 经济问 题 “是 什么 ”的研究方法 。 侧重研 究 经济体系如何 运行 ,分析经济活动的过程 、后果及向什么 方向发展 , 而 不考虑运行的结果是否可取 。 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 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还没有实证分析这个方法论术语 , 在一些学者看来 , 马克 思经济学在方法论上强调的只 是规范分析 。 其实 , 马克思主张的历史与逻 辑统一的分析方法 , 就是规范与实证有机结合的方法 。 马克思的历史分析 方法可以说就是一种实证分析方法 , 是 “动态实证 ” 。

一、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体系

这里所说的抽象和具体,是就范畴的规定性而言的:规定性简单的 范畴是抽象的范畴,而规定性复杂的范畴是具体的范畴。从逻辑上 看,研究复杂的具体的范畴,必须从简单的抽象的范畴开始。 马克思说:“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 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马克思,第23卷,第8页) 当把经济形式的最简单的规定性弄清以后,再把更进一步的规定性 考虑进来,即把原来舍象掉的因素引入研究过程,这样,就能逐步 达到对于具有丰富规定性和多种因素构成的经济形式的科学认识。 这一过程,也就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

马克思经济哲学的方法论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经济哲学的方法论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经济哲学的方法论及其当代意义【关键词】马克思/经济哲学/方法论/当代意义【正文】哲学的经济学分析和经济学的哲学概括,是马克思理论研究中极其重要的内容,体现出丰富的方法论思想。

认真清理和总结这些思想,无论对于我们建构当代中国经济哲学还是分析现实经济问题,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

一、客观性与主体性的统一马克思的经济哲学既非单纯经济学也非纯粹哲学,而是在融合两者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质科学。

这种“新质”,就在于它打破了当时的一些哲学家和经济学家考察经济问题的方法:或者从主观概念、理性原则出发剪裁、套用客观经济现实,否认后者是前者的基础;或者停留和止步于客观经济现象的表层,否认作为主体的人的认识、实践的能动创造性。

前者是唯心主义的经济哲学方法,后者是机械唯物主义的经济哲学方法。

纵观马克思一生的经济哲学研究,他不是躲进书斋给自己设定纯抽象思辨的命题,在主观玄想中构造体系,而是立足经济现实,捕捉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不囿于“现存”和既有的方法、结论,而是让“思想的闪电”在划破理论的迷雾中,揭示现实经济生活的真谛。

今天,虽然时代的巨变使经济哲学研究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与马克思那个时代有了极大差异,但马克思当年从客观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的角度研究经济哲学的思路和方法,仍能为我们从事当代经济哲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启迪。

在此,不妨借用马克思的一句名言:经济哲学要想成为“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就必须“不仅从内部即就其内容来说,而且从外部即就其表现来说,都要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

[3]同时,要充分发挥主体特有的能动性,破除陈旧的传统观念,解放思想,敢于创新,与时俱进。

二、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科学性与人文性,分别从物与人的角度,体现了人类对世界的两种基本态度和价值取向,前者强调客观性和事实评价,后者强调主体性和人文关怀。

马克思经济哲学研究的对象,无疑是“现实的人”[4]。

马克思认为,“现实的人”既是“社会关系的总和”,[5]又是能动的、有价值、理想追求的主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与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与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与方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为基础,研究了社会经济的运动规律和经济问题的根本解决方案,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学科领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与方法进行复习和回顾。

我们将首先论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然后重点探讨其核心理论与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无产阶级专政等。

这些原理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整个体系中,是马克思主义独特的贡献。

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因素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剩余价值理论则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剥削的本质和机制。

而无产阶级专政则是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建立起来的政治制度,是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主要包括:劳动价值论、商品经济、资本积累、生产力发展等。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它揭示了劳动者创造价值的过程和价值的实现方式。

商品经济则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是货币交换和商品交换的基础。

资本积累则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动力和目标,它通过无限扩大资本的规模和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来不断积累资本。

生产力发展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只有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方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方法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证分析、历史分析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础,它们通过分析矛盾的斗争和阶级的斗争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

实证分析则是以客观事实和数据为基础,通过具体的实证研究来探讨和验证经济问题。

历史分析则是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比较来揭示经济问题的发展过程和演变规律。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与方法是我们研究和分析社会经济问题的基本工具。

论循环经济研究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论循环经济研究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论循环经济研究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概述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得到了全球各国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循环经济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最大程度地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而在对循环经济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运用适当的方法论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在循环经济研究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意义和作用,并简要介绍在研究循环经济时应遵循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循环经济研究中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指导实践和指导认识的功能。

在循环经济研究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能够提供正确的思路和方法,使研究更加深入、准确地理解和描述循环经济的本质和规律。

首先,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强调对社会现象的辩证分析。

循环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经济领域,还涉及生态环境、社会和政治等多个维度。

通过对循环经济的辩证分析,可以揭示其中的矛盾和矛盾的运动规律,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科学的方法和思路。

其次,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注重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态度和方法。

循环经济的发展是历史的,通过对循环经济发展历史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循环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同时,历史唯物主义还要求我们对循环经济的矛盾和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出根本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最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强调实证研究。

循环经济研究需要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调查和统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来验证理论观点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只有通过科学的实证研究,才能提高循环经济研究的质量和可信度。

循环经济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原则在循环经济研究中,应遵循以下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原则:辩证唯物主义原则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辩证的和有规律的。

在循环经济研究中,应通过辩证唯物主义原则来分析循环经济中的矛盾和问题,揭示其内在的发展规律。

实证研究原则实证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本要求之一。

在循环经济研究中,应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实证数据的分析和研究,来验证理论观点和提出政策建议。

马克思主义与经济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经济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经济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其与经济学方法论的关系密切。

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对经济现象和社会历史的分析,提出了一套独特的经济学方法论。

1. 辨析经济学方法论的重要性经济学方法论是研究经济学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理论。

它是经济学研究的哲学基础,影响着经济学家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选择。

辨析经济学方法论的重要性在于:- 指导经济学研究的实践活动;- 帮助经济学家把握经济现象本质;- 促进经济学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2.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方法论特点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方法论具有以下特点:-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认为经济现象是历史的、动态的和相互联系的。

-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认为经济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取决于历史条件和社会制度,强调历史的研究和经验的总结。

- 阶级分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注重对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分析,认为经济现象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 实证主义和批判理论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既重视对经济现象的实证研究,又强调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批判。

- 实践观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理论真理性的标准,要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 马克思主义与经济学方法论的互动关系马克思主义与经济学方法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经济学方法论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维工具,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丰富和发展了经济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经济学方法论的贡献在于:- 指导经济学家关注社会历史和阶级斗争对经济现象的影响;- 提供了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批判和改革的思路;- 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推动了经济学的实证研究。

经济学方法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有助益之处在于:- 提供了独立的理论思考和研究方法;- 拓宽了视角,促进了经济学的跨学科发展;- 为经济学的创新和理论突破提供了可能性。

结论马克思主义与经济学方法论密切关联,经济学方法论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提供了思想指导和理论基础,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对经济学方法论进行了丰富和完善。

马克思的总体方法论与经济全球化研究-最新范文

马克思的总体方法论与经济全球化研究-最新范文

马克思的总体方法论与经济全球化研究【内容提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方法,对于当前以科学的态度探讨经济全球化的一系列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总体分析方法分析研究经济全球化问题,要从总体上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理解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关系的性质,研究经济全球化中不同制度的规定性,研究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历史规定性等等。

要把马克思的总体方法结合于国际经济关系新的实际的研究之中。

经济全球化研究中的非社会牲、非制度性和非历史性的倾向,是当前阻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和创新的主要根源之一。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济全球化/总体方法论【正文】任何一种理论的建立和完善都离不开一定的方法。

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全球化的论坛上,之所以观点林立、论争四起,除了研究者本身的立场、观点外,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研究者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不同,因此,科学的经济全球化理论有赖于科学方法论的确立。

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方法,对于当前以科学的态度探讨经济全球化的一系列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创立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一系列科学方法,严密地构思了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结构。

构成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方法和结构问题上重大突破的内在势能,就是《导言》所创立的总体方法论。

总体方法论是马克思留下的极其宝贵的理论遗产。

笔者就这一方法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在经济全球化研究中留给我们的重要启迪进行分析。

一、马克思的总体方法论马克思总体方法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从研究的对象和对象的研究中把握总体的生成和再现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确立是总体方法论形成的必要前提,而总体方法论的形成及运用,则进一步完善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从而为科学地理解这一对象的内在结构及其在理论体系上的再现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把政治经济学的主题看作是”富国裕民”,大卫.李嘉图看作是对”分配规律”的研究,西斯蒙第看作是”人们的物质福利问题”,他们都没有科学地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其根本原因在于一方面是由他们所处的阶级地位的局限性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他们没有建立科学的方法论造成的。

第讲 马克思主义认识和研究经济的基本方法

第讲 马克思主义认识和研究经济的基本方法

第讲马克思主义认识和研究经济的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以研究经济生产关系和经济发展规律为核心内容,对于我们认识和研究经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马克思主义认识和研究经济的基本方法。

一、唯物史观是认识经济的基本方法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它强调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意识、精神等是物质世界的产物,即意识、精神等是客观实体的反映。

经济生产的本质是物质生产,所以唯物史观非常适合用来认识和研究经济。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触及到经济物质本质出发,建立了切实有效的经济理论体系,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辩证法是认识经济的基本方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其本质是指与对立着的两个方面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

经济生产关系和经济规律等也是包含对立的。

在社会生产的过程中,《资本论》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和危机,阐述了商品经济开发中阶级矛盾作用,帮助我们认识经济中的矛盾与发展的内在关系。

三、历史唯物主义是认识经济的基本方法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它强调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历史的发展是由各种矛盾和斗争推动的。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因此,历史唯物主义是认识和研究经济的基本方法之一。

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经济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和理解经济发生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四、实践是认识经济的基本方法实践是认识论中最基本的环节,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以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经济,就需要在对经济的具体实践和实际情况中不断寻找和发现问题。

实践不仅可以归纳经济规律,还可以验证和修正理论。

在经济研究的实际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性,是需要通过实际调查、分析、研究来验证的。

五、归纳和演绎是认识经济的基本方法归纳和演绎是科学研究的两种基本方法。

在研究经济生产关系和经济发展规律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采用了归纳和演绎两种方法。

浅议循环经济研究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浅议循环经济研究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浅议循环经济研究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摘要: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其研究循环经济所应具有的方法论进行了阐述,提出应从唯物史观、辩证法、经济二重性原理、价值矛盾分析及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关系分析这五个方面的视角,来深入研究循环经济。

关键词:循环经济;唯物史观;辩证法;价值;经济关系所谓循环经济,是指按照清洁生产要求及3R(Reducing减量化、Reusing再利用、Recycling资源化)原则,对物质资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经济过程(按照马克思的说法,其中的废弃物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指工业和农业的原料,可称之为生产废弃物或生产排泄物;另一类则部分地指由人的自然的新陈代谢所产生的排泄物,部分地指消费品消费以后残留下来的东西,可称之为消费废弃物或消费排泄物)。

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它和传统的经济运行方式相比,就是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因而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和再生产经济过程,是用生态学、经济学规律指导人类社会所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

从学术界研究的角度看,我们已有了相当的学术成果及著作,有些成果也有相当的份量。

但就总体来看,存在的一个重要不足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理论、观点来研究循环经济问题,还显得很不够。

在马克思最成熟的著作之一《资本论》中,对循环经济中的重要问题和根本问题,如物质生产的再循环及废弃物的再利用问题等,都有着很详尽的阐述。

刘思华教授所写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人民出版社20XX年12月版)专著、马传栋教授所写的《中的循环经济思想》(《马克思主义论坛》第一辑)等研究成果,对此都有很好的梳理和概括。

但从总体看,此类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一是较少,二是还局限于对马克思基本观点的梳理上,而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角度来整体地提出研究循环经济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方法论,还很少看到。

鉴于此,本文试对此加以分析。

一、要用唯物史观来研究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的研究对象并不是整个经济过程中的所有经济活动,而只是其中的物质生产活动部分,在这之外的很多经济活动,如劳务服务、销售服务等,尽管也很重要,但它们并不产生具体的物质成果,也不存在对某种物质资源的再利用问题,因而不属于循环经济的直接研究对象。

经济学研究方法论

经济学研究方法论

经济学研究方法论引言经济学研究方法论是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学研究提供指导和框架。

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传统经济学的定量研究方法到现代经济学的定性研究方法,不断地推动了经济学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介绍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常用方法,并探讨其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

1. 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1.1 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经济学研究中的基础,它旨在通过理性和系统性的方式来解决经济问题。

科学方法包括观察、假设、实证分析和解释等步骤,在经济学研究中起到了指导作用。

科学方法注重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以及对经济现象的解释和预测。

1.2 定性与定量方法经济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两大类。

定性方法是指通过描述和解释经济现象来进行研究,主要依靠文字和图表来表达研究结果。

定量方法则是通过数学和统计分析来量化经济现象,主要依靠数据和模型来支持研究结果。

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在经济学研究中都有其应用和局限性,研究者需要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方法。

2. 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常用技术和工具2.1 数据收集与处理数据收集与处理是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

研究者需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经济数据,例如政府统计局的数据、学术研究机构的数据等。

在数据收集完成后,研究者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2 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经济学研究中常用的工具之一。

研究者可以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来分析收集到的经济数据,从而揭示经济现象的规律和关系。

统计分析可以通过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来实现。

2.3 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是经济学研究中另一种常用的方法。

实证研究通过实证分析来验证经济理论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研究者可以通过实证研究来检验经济理论的假设和预测,从而得出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3. 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不仅在学术研究中有应用,也在政府决策和商业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再认识:从方法论角度的说明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再认识:从方法论角度的说明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再认识:从方法论角度的说明
卢新波
【期刊名称】《财经论丛》
【年(卷),期】1999(000)006
【摘要】无
【总页数】4页(P1-4)
【作者】卢新波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不能无视生产力的决定性--从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经济学"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论角度再探马克思、恩格斯价值理论本相 [J], 胡义成
2.重拾经济学的瑰宝\r——从方法论的角度比较现代经济学和之前的经济学 [J], 林承园
3.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一种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角度的分析 [J], 乔榛
4.新自由主义企业理论方法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比较 [J], 刘凤义
5.重树马克思科学抽象法在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主流经济学方法论的比较分析 [J], 杨成林;何自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的再研究:总体方法论
2011-08-20 18:38:15作者:丁霞来源:《光明日报》浏览次数:342 网友评论0 条
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被恩格斯称之为“不亚于唯物史观伟大发现”的第三大发现,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一些学者深受前苏联卢森贝模式的影响,对于《资本论》及其手稿中蕴藏的方法论瑰宝并未做深度挖掘和文本解读。

而马克思及其中介范畴理论等原创性思想,凸现了马克思经济学方法的当代价值、原创性质、理论张力和时代意义,它们实际上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新的增长点,成为建构中国经济学体系、经济发展模式和诠释经济发展方式的方法论基础。


也被称为“总体性”原则、“整体性”研究方法、政治经济学逻辑体系构建学说。

它是超越了黑格尔逻辑学的“正、反、合”命题、方法论整体主义的一场方法论革命,是正确处理主体和客体、具体总体和思想总体、历史和逻辑之相互关系,“关于思维过程本身的规律的学说即逻辑和辩证法”的方法。

马克思从“生产总体”出发,区分了作为客体的“具体总体”——就是客观存在的社会形态尤其社会经济形态——以及再现于人的思维之中的、作为主体的“思想总体”。

后者对具体总体的再现是通过一系列经济概念、范畴、规律、理论的建构,并最终赋予经济学逻辑结构体系的形式,是一个具有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逻辑体系总体。

卢森堡(RosaLuxemburg)、卢卡奇(CeorgLukacs)等人推崇“总体性”、“总体范畴”及其“至高无上性”原则,指出:总体范畴是辩证法的支柱,“总体范畴,整体对各个部分的全面的、决定性的统治地位,是马克思取自黑格尔并独创性地改造成为一门全新科学的基础的方法的本质”(卢卡奇,1923)。


“思想总体”再现“具体总体”,有两个前提条件或者方法论基础:
其一,从哲学广义方法论角度来讲,就是马克思的社会机体总体论(马克思,1858)。

它揭示了“具体总体”的“整体的联系”和发展规律:“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是从无中发展起来的,也不是从空中,又不是从自己产生自己的那种观念的母胎中发展起来的,……而它向总体的发展过程就在于:使社会的一切要素从属于自己,或者把自己还缺乏的器官从社会中创造出来。

有机体制在历史上就是这样向总体发展的。

它变成这种总体是它的过程即它的发展的一个要素”,进而把这一总体的内在联系和“总体性”原则概括成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与“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的矛盾,以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马克思,1859年)。

而这种推动总体的原动力是包括经济因素在内的关于社会或历史发展的合力(恩格斯,1890)。

其二,从经济学狭义方法论角度来讲,就是政治经济学逻辑体系总体构筑方法。

《政治经济学批判》六册结构、《资本论》四卷结构及其蕴藏的“大写的逻辑”正是马克思逻辑体系总体构筑方法演绎的产物。

这一方法是“总体”方法论的具体化,是“思想总体”再现“生产总体”和“具体总体”,并从总的联系和内在矛盾中逻辑地再现社会经济形态总体的一门学问,一言以蔽之,就是构建“生产力(生产资料)的概念和生产关系的概念的辩证法”运动的逻辑体系(马克思,1858年),这也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同时,也验证了一句名言:“真理只有作为体系才是现实的”(黑格尔,1807)。

这一经典论断出自被马克思评价为“为重要的社会关系观做了第一次科学表述”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1857—1858经济学手稿)之中的“经济学提纲”(8条),其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不亚于彰显马克思哲学革命原创性成果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1条)。

这一方法论的其他规定性还有:1、结构的规定性和层次性。

2、经济学范畴转化或移植的三大规律:范畴转化的动力来自范畴自身内在的矛盾而不能借助于
后继范畴;转化路径是范畴中介管道;具备“物质内容”和“社会形式”二重性的范畴,在不同社会经济形态之间的移植规律。

3、矛盾分析贯穿于逻辑运动的全过程。

4、经济学元范畴(逻辑起点)、中心范畴、中介范畴的选择原则。

5、抽象法、历史与逻辑相一致以及从抽象呈螺旋式上升到具体的方法,等。

马克思关于“思想总体”再现“具体总体”的总体方法论,无疑是建构中国经济学体系和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基础。


涵盖范畴运动三大规律在内的中介理论,是总体方法论不可或缺的基础性理论。

因为辩证法运动和逻辑体系总体运动实际上是一种无求助于外力的凸显自我扬弃、自我否定、自我发展的内源性矛盾运动,具有对立性、统一性和中介性。

一切差异都在中间阶段融合,一切对立都经过亦此亦彼的中间环节或中介范畴而互相过渡、转换或移植;倘非如此,仅仅关注矛盾的对立或统一这两极,事物的矛盾运动就会陷入非此即彼的两极对立和两元对立,就不能完整地认识社会经济形态总体的现实运动和逻辑体系总体运动的全过程。

我国哲学界和经济学界步前苏联思想界之后辙,在很长一段时间鲜有人涉足中介研究领域。

但近些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已呈现风起云涌之趋势,如“马克思总体方法”(顾海良,2005)、“马克思经济学逻辑体系构建学说”(颜鹏飞,2006)、“整体性研究方法”(梅荣政,2004)、“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郑丽娟,2009)、“总体性原则”(仰海峰,2011)等。

应该区分两种意义上的中介环节、中介范畴和中介运动。

第一种意义上的,即政治经济学体系中的中介,它是逻辑演绎和体系构建的“枢纽点”、逻辑中项,也是范畴上升或转化的条件和过渡及转换环节(例如货币是商品转化为资本的中介范畴)。

毋庸置疑,这是政治经济学逻辑体系总体构筑方法的重要一环,把握一切“中介”才能真正地认识事物,这是逻辑演绎和体
系总体构建的重中之重。

政治经济学逻辑体系总体的生成和演绎依赖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概念辩证法的运动。

它作为一种“思想总体”要素的诸种范畴的自我运动,实质上是一系列中介范畴、中间环节之间的中介运动。

马克思早在《巴黎笔记》(1843—1845)中提出关于范畴转换的“中介活动”、“中介运动”、“中介环节”、“中介过程”理论,并且把货币范畴视为人的“异己的中介”;以后,在《资本论》手稿中,又揭示了“总体的各个环节”的“同一”和“差别”问题,以及范畴运动的“同时性”、“相继性”亦即“关联性”,并且批评了李嘉图舍弃中介范畴的“过度抽象”的逻辑错误,即跳过从价值到生产价格之间的许多重要的中介环节和演变过程,把价值直接等同于生产价格,从而引发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理论体系相继倒塌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第二种意义上的,即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中,横亘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中介。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严格地讲,是一种研究对象总体,应该把中介范畴、中介环节和中介运动纳入研究对象总体之中。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不应仅定位于单一的生产关系(斯大林,1952)、生产力(熊映梧,1978)、生产方式(于金富,2008),以及“联系生产力分析生产关系”、“结合生产方式分析所有制”(何干强,2008)或者“生产关系总体”(胡钧,2011);而应定位于凸显整体性原则的生产力——中介范畴——生产关系的研究对象总体模式(颜鹏飞,2011)。

持类似观点的,还有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模式(吴易风,1997)。

确定这一研究对象总体模式的重要意义在于:生产关系是不可能直接与生产力发生作用的,它必须通过一系列中介范畴、中介环节和中介运动,才能与现实生产力相结合。

因此,基于中介范畴和中介环节的亦此亦彼性质,即具有既有生产力属性又有生产关系属性的亲和力,由此而成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沟通管道,扮演了旨在推进生产力发展、诱致生产关系革命、变革或
完善从而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达到最佳结合的突破口这一重要角色。

选择何种能够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平衡发展的中介范畴和突破口?必须审时度势,依据所处时代条件、具体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而定。

马克思所说的“派生的、转移来的、非原生的生产关系”、“第二级的和第三级的东西”(马克思,1858),即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机制以及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发展方式、管理方式、分工、产权、股份制等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中,不同程度上扮演过中介范畴和中介环节的角色。

在中国,如果说,实施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突破口是推翻已成为生产力发展桎梏的旧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制度,邓小平发动改革开放的突破口是束缚生产力发展的计划经济体制而代之以市场经济体制,那么,现阶段终于找到的中介范畴和中介环节就是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今后数十年贯穿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从而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平衡发展的突破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