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政治经济学讲义PPT-1. 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比较

合集下载

浅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浅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浅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经济学一向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出于马克思主义特殊的历史与政治地位,很多人倾向于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割裂开来,认为它们分属两套不同的系统,应该用完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学习。

而笔者认为,这两种经济学体系之间虽有区别,但相互联系我们应该用综合的眼光看待这两种体系,挖掘其中的共性,才能更好地摸清两者的实质。

以下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论述两套体系之间的联系。

现代西方语言中“经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中的“家庭管理”后来这个词慢慢脱离了它的原意。

而无论西方经济学还是政治经济学都在沿用“经济”这一词语这就说明了两者从根源上仍然是相同的。

事实上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同样起源于古典经济学1其代表人物是英国人亚当·斯密。

在他的经典著作《国富论》中亚当·斯密从劳动的分工出发细致地研究了资本主义初期的生产模式和分配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都将亚当·斯密认为是自己的鼻祖只是他们在继承和发展他的经济思想的道路上产生了分歧。

马克思认为亚当·斯密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描述是准确的但他囿于时代背景未能看出资本主义制度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是将被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取代。

马克思对亚当·斯密的学说做了改进使之能够随着历史进步而不改变正确性。

而西方经济学家们在亚当·斯密的基础上把他的思想具体化、建立起系统的数学模型同时也对古典经济学中的缺陷不断做着修补。

外部性、不对称信息等理论的提出都是对古典经济学的补充凯恩斯主义则是对经济失灵现象做出的回应。

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是在同一源头发展出的两套分支后来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亚当·斯密的理论做了修补到今天发展成为不同的理论。

从起源与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两套体系具有紧密联系.如前所述两套体系都使用了“经济”一词这就意味着两者都着眼于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经济学现象。

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

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

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今日读到了hhi的帖子:《所谓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说法根本上难以成立》。

在帖子中他说:“我甚至发现,所谓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说法根本上难以成立。

为什么?因为如果讲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学方面的阐述,那是西方经济学的领域,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西方式阐述,劳动价值论甚至有关剩余价值理论也是西方经济学遗留下来的。

而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抱批判甚至否定态度的。

而马克思应该要构建与发展的则是后资本主义的经济学,即所谓社会主义甚至共产主义经济学。

但这方面,马克思有多少阐述?片言只语吧了。

根本谈不上一个经济学所具有的体系性”(/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146145&page=1&fr omuid=32614)。

对此,我想对hhj说得是,你实际上还没有弄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不错,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或者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或者说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这点是没有错的。

但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所不同的是,他所研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时所采用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与其它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或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西方经济学所不同的。

同样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或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马克思他是站在劳动者的立场上,用劳动所有的基本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进行研究的。

而西方经济学则是站在资产者的立场上,用资产所有的基本观点以及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方法来研究的,两者的不同点十分明确。

我们只要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之前的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之后的西方经济学理论相比较,都可以明显看出这种根本性的区别。

正因为具有这种特殊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才能自成体系,并区别于其它的经济学理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仅具有明显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不同之处,同时,还在于它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和社会主义生产的基本模式及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出发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产生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根据,为社会主义经济学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比较第二章西方学者对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比较第二章西方学者对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

❖ 夏尔·季德、夏尔·利斯特:《经济学说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86年, 第548页。
❖ 在1897年出版的《钱伯斯传记辞典》
(Chambers’s Biographical Dictionary)中,
马克思已经被作为世界可编名辑ppt人加以介绍。
11
第二节 从响
可编辑ppt
12
关于马克思和凯恩斯的影响
❖ 直到“二次大战”结束或“冷战”开始之 前,马克思在西方知识界的影响实际上大于凯恩 斯。
❖ “1937年举行的美国经济学年会,把研究 和讨论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作为中心。”
❖ “研究马克思著作兴趣的恢复,加速了凯恩 斯主义的出现。 ”
❖ Z.皮杨尼茨:《马克思和当代经济学理论》, ❖ 《国外社可会编辑科pp学t 》1983年第11期,第1-4页13。
❖ “尽管庞巴维克强烈批评马克思理论体系的 其他内容,对《资本论》第二卷却另眼相看”, 他认为马克思“理论体系的这一部分”“所具有 的异乎寻常的逻辑连贯性足以使作者跻身第一流 思想家行列”。
❖ 艾伦·埃本斯坦:《哈耶克传》,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263-264页。
可编辑ppt
9
❖ ④已有西方学者开始着手解决庞巴维克所指 出所谓“矛盾”即试图解决“转形问题”,而不 是仅仅借此来攻击马克思的经济学说。
❖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整理、编辑了马克思《资本论》 第二、三卷的手稿,分别于1885年7月和1894年 12月出版。
❖ 《资本论》德文版第三卷出版后不久,以德
语为母语的边际效用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奥地利 经济学家庞巴维克就出版(1896年)了其批判 马克思经济学的著作《马克思体系的终结》。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比较 第六章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比较 第六章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
要正确认识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分 歧,就必须理解马克思所说的庸俗经济学与我们 所说的西方经济学之间关系。
关于庸俗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
对《资本论》网络版进行搜索,发现 马克思在31处46次(包括脚注)运用了 “庸俗经济学(或庸俗政治经济学)”概 念;在16处27次运用了“古典经济学(或 古典政治经济学)”概念;在21处26次运 用了“资产阶级经济学(或资产阶级政治 经济学)”概念;还在1处1次用过 “纯粹
“政治经济学的年龄最多只有二百多 岁,亚当·斯密的(1723-1790)出版其 《国富论》(1776)的出版那年可以被认 为是它的诞生之时。
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下册,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 289页。
马克思经济学与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在 研究对象上的共性
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经济 及其运动规律
马克思: 《〈资本论〉第1卷第二版跋》 , 《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98页。
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两重性
“在资产阶级经济学看来,具有决定性重要 意义的是,宣布积累资本是每个公民的首要义务, 并谆谆告诫人们,如果把全部收入吃光用尽,而 不把其中相当的一部分用来雇用追加的生产工人, 让他们带来的东西超过他们耗费的东西,那就不 能积累。另一方面,资产阶级经济学又不得不同 一般人的偏见作斗争,这种偏见把资本主义生产 和货币贮藏混为一谈,以为积累财富就是使财富 现有的实物形式免遭破坏,也就是不被消费掉, 或者说,把财富从流通中救出来。其实,把货币 贮藏起来不加入流通,同把货币作为资本而增殖, 恰恰是相反的两回事,……。”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885页。
“庸俗经济学所做的事情,实际上不过是对
于局限在资产阶级生产关系中的生产当事人的观 念,教条式地加以解释、系统化和辩护。因此, 毫不奇怪,庸俗经济学对于各种经济关系的异化 的表现形式——在这种形式下,各种经济关系乍 一看来都是荒谬的,完全矛盾的;如果事物的表 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而为一,一切科学 就都成为多余的了——感到很自在,而且各种经 济关系的内部联系越是隐蔽,这些关系对庸俗经 济学来说就越显得是不言自明的(虽然对普通人 来说,这些关系是很熟悉的)。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

对未来社会经济制度的构想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主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实现 生产资料公有化和按需分配,以实现经济平 等和共同富裕。
西方经济学
主张市场经济自由化和私有化,认为私有产 权和市场机制能够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平衡,
提倡政府宏观干预以应对市场失灵。
04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当代 的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满足当代需求的 同时不损害后代的需求。
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
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05
西方经济学在当代的挑战 与反思
金融危机与凯恩斯主义的困境
凯恩斯主义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为西方 国家提供了经济干预的理论基础,主张政府通 过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发展实践,提出了科学 发展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应对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
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科技创新,加强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发展 。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下,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当代中国发展的 重要战略。
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革命
总结词
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揭示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 和冲突的理论,无产阶级革命则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必要 手段。
详细描述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阶级矛盾和冲 突,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是不可避免的。无产阶 级革命是解决阶级矛盾的唯一途径,通过革命推翻资本主义 制度,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理想。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对比分析 202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对比分析 2021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得历史条件下,究竟应当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各自得地位和作用,这是一个无法回避和绕开得重大问题。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各有自己得聚焦点和研究题域,借口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市场经济体制而排斥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或者因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得指导地位而否定西方经济学,都是错误得。

一、西方经济学聚焦资源配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聚焦劳动解放---------------------------------------------------------------------------------------------------------------------感谢使用本套资料,希望本套资料能带给您一些思维上的灵感和帮助,个人建议您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内容做适当修改和调整,以符合您自己的风格,不太建议完全照抄照搬哦。

---------------------------------------------------------------------------------------------------------------------众所周知,西方经济学得主要聚焦点是资源配置问题,因而,它本质上是一种生产力经济学;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聚焦劳动解放,属于生产关系经济学。

双方聚焦点上得这种差别,使其具有明显得互补效应。

资源配置得主要研究维度是稀缺性和最大化问题,这是贯穿西方经济学得一条轴心和主线。

近现代西方经济学尽管学派林立、各种观点和见解异彩纷呈,但是,各派西方经济学都在这一根本问题上殊途同归。

对此,英国经济学家罗宾斯曾明确指出:“经济学是把人类行为当作目得与具有各种不同用途得稀缺手段之间得一种关系来研究得科学。

”“我们得定义视经济学为研究稀缺手段配置得科学”。

既然西方经济学得根本宗旨是研究稀缺资源配置问题,那么,经济学就必然具有价值中性、即非价值性或非目得性得“中立”特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在逻辑上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在逻辑上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在逻辑上的区别余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在逻辑上的区别 (1)概述 (3)一、经济学研究的科学标准 (3)1、西方学者排斥科学研究的原因 (3)2、西方学者对科学标准的曲解 (5)3、经济学研究的逻辑基础 (7)二、经济学研究中的假设与伪设 (9)1、假设与伪设的概念 (9)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假设示例 (10)3、西方经济学的伪设示例 (11)4、假设与背景的区分 (12)三、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逻辑比较 (13)1、西方经济学对历史逻辑的违背 (13)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历史逻辑的运用 (18)四、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逻辑比较 (19)1、西方经济学对现实逻辑的违背 (19)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现实逻辑的运用 (23)五、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数理逻辑比较 (25)1、西方经济学对数理逻辑的违背和滥用 (25)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数理逻辑的运用 (26)结论 (27)参考文献 (28)概述在经济理论的研究上,西方经济学一方面混淆科学研究的逻辑标准,将其与现实不符的理论称为是科学的,另一方面则采取双重标准,拒绝承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至少与其同样具有“科学性”。

但是,西方经济学并不总是能够表明自身的科学性的。

在这种时候,西方经济学就会否认一切可能的科学的经济理论的存在。

但是,不仅科学的经济理论是存在的,而且西方经济学决不是科学的经济理论。

西方经济学在逻辑推理上违背了社会科学研究的三大逻辑标准: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数理逻辑。

相比之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则是坚持社会科学研究的三大逻辑的典范。

一、经济学研究的科学标准1、西方学者排斥科学研究的原因马克思曾经指出,“经济学所研究的材料的特殊性,把人们心中最激烈、最卑鄙、最恶劣的感情,把代表私人利益的复仇女神召唤到战场上来反对自由的科学研究”1。

“只要政治经济学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就是说,只要它把资本主义制度不是看作历史上过渡的发展阶段,而是看作社会生产的绝对的最后的形式,那就只有在阶级斗争处于潜伏状态或只是在个别的现象上表现出来的时候,它还能够是科学。

(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差异比较

(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差异比较

(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差异比较摘要:本文在研读《资本论》的基础上,从前提假设与研究方法;研究的侧重,最建立的理论基石;对价格的认识;对企业的认识;对利润获取方式的认识及分配方式七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进行了初步的比较。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在研究对象上具有共同性,即研究的都是社会经济现象。

然而,两者在研究的过程中却走向了两条不同的方向。

以下就从前提假设与研究方法;研究的侧重点;建立的理论基石;对价格的认识;对企业的认识;对利润获取方式的认识及分配方式七个方面对两者进行初步的比较。

比较一:前提假设与研究方法不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前提是劳动价值论(劳动二重性理论)。

商品是由劳动生产出来的。

任何劳动,一方面是与其他劳动不同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与其他劳动相同的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剩余价值是由雇用工人所创造的新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部分。

资本家通过榨取剩余价值不断进行资本积累,并不断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并最终导致经济危机。

即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遵循从商品出发,到商品的二重性,到劳动二重性,再到剩余价值理论,直到得出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结论的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前提是经济人假设(人是利己的,自私自利的,他所作出的选择是为了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前提是对人性的假设,可见其是建立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之上。

比较二: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侧重研究的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研究的是隐藏在经济问题下的生产关系问题。

这是由马克思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产生、发展、灭亡的运动规律这一时代任务决定的,属于社会制度领域。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侧重点是选择问题(资源配置问题)。

也就是研究人的欲望无穷性与资源稀缺性之间的矛盾问题。

稀缺性决定了每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做出选择。

欲望有轻重缓急之分,同一种资源又可以满足不同的欲望。

高级政治经济学讲义PPT-1. 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比较-文档资料

高级政治经济学讲义PPT-1. 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比较-文档资料

1.2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 ——渊源和分野
1.21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渊源
重农学派 重商主义 17世纪和18世 纪 古典学派
魁奈 1758
亚当· 斯密 1776
大卫· 李嘉图 1817 社会主义
T. R. 马尔萨斯 1798 J. S. 穆勒 1848 新古典经济学 瓦尔拉斯、马歇 尔 费雪,1880-1910
1.31 马克思经济学的范式
1)唯物史观——马克思经济学的理论基石和 逻辑起点: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及其变迁的 理论,则可以归结为“生产力 — 生产方式 — 生产关系”原理。该原理指出:一定历史发 展阶段上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该阶段上劳 动者与劳动资料的结合方式,而这种生产方 式又决定了该阶段的生产关系。
想来源是霍布斯、休谟和斯密的功利主义。 西方经济学在传统上就有着内在的功利主义 价值倾向。 凯恩斯主义的盛行,更是为西方宏观经济学 的发展抹上了浓厚的社会功利色彩,这与中 国的“经世济民”思想是一致的。追求财富 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初衷。
亚当· 斯密指出,“政治经济学,作为政治家
或立法家的一门科学,提出两个不同的目标: 第一,为人民提供丰富的收入或生活资料, 或者更确切地说,使人民能为他们自己提供 丰富的收入和生活资料;第二,为国家供应 足够维持公共服务的收入。它提出要使人民 和国家都富起来。”(亚当· 斯密,1972,第 1页)
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以及资产阶级政权的最终
确立,资本主义的合法性问题已不再成为经济学家 们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经济研究中的制度分析被 效率分析所取代。作为资本主义“生理学家”的经 济学家们开始将目光转向经济生活的实际运转,价 值研究被价格研究所取代,社会结构变革研究被社 会生产效率研究所取代。而作为资本主义“病理学 家”的马克思,则依然沿着李嘉图的劳动价值学说 坚定地走下去,希望通过对资本主义整体经济运行 规律的把握,来揭示社会发展的最终方向。

最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浅要比较分析

最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浅要比较分析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浅要比较分析摘要:经济学说就是人们对自己在生产活动中结成的生产关系的认识。

因此,随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也就产生了不同的经济学说。

在资本主义国家中,西方经济学占据统治地位,而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却一直奉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情况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两种学说在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协调发展并逐渐发生演变,共同指导国家经济朝着健康、快速、稳定的方向前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比较;分析一、研究的对象及方法(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及方法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第1版序言中说:我要在本书中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方面的关系。

剩余价值的生产就属于生产问题;垄断资本之间相互瓜分剩余价值则属于分配问题;人们在生活过程中,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相互交换、工人和工人之间相互交换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就是研究生产关系的一门学科,它可以研究生产力。

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主要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分析方法,以及逻辑分析与历史分析相结合的研究与叙述的方法等。

(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各类问题是以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类欲望无限性之间的基本矛盾为出发点的。

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完成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充分利用过程,以最大化满足人类无限欲望,即解决资源稀缺性与欲望无限性的基本矛盾成为经济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

由于研究对象及研究任务的各不相同,每门学科都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方法。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均衡分析和过程分析,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经济模型和经济数学分析。

二、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意义马克思的科学理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建国几十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对比分析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对比分析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对比分析引言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是经济学领域中两个重要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经济学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强调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关系之间的矛盾,注重经济制度的分析。

而西方经济学则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强调市场竞争和个体理性,注重市场机制的运作。

本文将对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1. 理论基础1.1 马克思经济学马克思经济学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

马克思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积累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创造出剩余价值,进而实现利润的增长。

资本积累理论则强调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的不断积累,导致社会贫富分化和阶级矛盾的加剧。

1.2 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主要有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奥地利经济学等流派。

这些经济学派的理论基础不完全相同,但都强调市场经济和个体行为的重要性。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以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为代表,认为市场经济中存在资源闲置和不稳定的问题,需要通过国家政府的干预来实现经济稳定和全民福利。

新古典经济学则强调市场的完全竞争和个体的理性行为,认为自由市场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社会福利。

奥地利经济学则注重市场信息的重要性,强调经济活动中的创新和企业家精神。

2. 分析视角2.1 分析对象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关注的分析对象不同。

马克思经济学主要关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的社会关系和阶级矛盾,强调剩余价值和资本积累。

而西方经济学主要关注市场经济中的个体行为和市场机制,强调市场竞争和效率。

2.2 分析方法马克思经济学采用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强调社会历史的发展和阶级斗争的推动。

马克思经济学注重对经济制度的批判和改革,试图实现社会的解放和平等。

而西方经济学采用的是实证分析和数理经济学的方法,强调理性行为和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

人的劳动创造的。这样,资本主义的收入分配就体 现了工人阶级和资本家以及土地所有者之间剥削与 被剥削的关系。 + 而西方经济学以“经济人”假设为出发点,把劳动 仅仅当作生产要素的一种来进行研究,商品的价值 是由包括劳动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这 样在西方经济学的收入分配理论中,工人的工资如 同利息、地租一样,都是生产要素对生产贡献的报 酬,是生产要素在要素市场供求作用下的价格,是 社会成员各方自发自愿交换的结果,因而并不存在 对工人的剥削问题。
+ 3、引导学生认识到二者之间的借鉴性
+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因此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借鉴。
+ 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过去我们过分侧
重于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必 然被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所取代的规律性,对市 场经济的具体运行研究不足。而西方市场经济 是发展了几百年的成熟市场经济。 + 所以,研究西方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西方经济 学,必然有许多可供我们借鉴的地方。另外, 西方经济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实现了研究 方法的不断革新,这是我们在创新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方法过程中可以借鉴的。比如可以 借鉴西方经济学对数学方法的运用,可以使马 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某些研究变得更加精确。
+ 研究社会生产关系——主要解释的是资本主
义生产背后人与人的关系,它是一门侧重 研究生产关系的学科。 + 从马歇尔直到现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把经 济学的研究侧重于流通领域的研究——西方 经济学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为既定的前 提条件来研究资源的配置问题,它研究的 重点是生产力而不是研究生产关系。
+ 从阶级性上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代表无
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而西方经济学则代表资 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 虽然双方都会从对方汲取对自己有益的成分, 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各自的阶级立场和本 质属性。 + 无数的事实说明,经济学家在研究、解释和试 图解决经济问题时,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站在 特定的阶级立场,代表和维护特定的阶级利益, 接受反映特定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采取符合 特定阶级利益的价值判断,很少有例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马克思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
理论的范式比较
何为范式?
“ 范 式 ” ( Paradigm ) 一 词 最 早 是 由 托 马 斯·库恩提出,库恩认为“范式”就是“观察 世界和实践科学的方法”,“范式”是与一 系列假设密切相关,尤其是关于世界根本属 性的假设。更一般地说,范式就是特定学科 的一般研究人员所共同掌握的信念、价值标 准、技术手段等等的综合体。
1.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比较
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 CPET
Center for Political Economy at Tsinghua University
1.1 从经济学的功用谈起
在我国传统文献中,“经济”指的是“经 世济民”。古汉语原有的经济一词,具有 “经邦济世”、“经国济民”之意(“经邦” 见《尚书·周官》,“济世”见《三国志·魏 志》;“经国”见《昭明文选·魏文帝典论 论文》,“济民”见《尚书·武成》)。古 汉语中的经济,是指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 意思。
凯恩斯主义的盛行,更是为西方宏观经济学 的发展抹上了浓厚的社会功利色彩,这与中 国的“经世济民”思想是一致的。追求财富 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初衷。
亚当·斯密指出,“政治经济学,作为政治家 或立法家的一门科学,提出两个不同的目标: 第一,为人民提供丰富的收入或生活资料, 或者更确切地说,使人民能为他们自己提供 丰富的收入和生活资料;第二,为国家供应 足够维持公共服务的收入。它提出要使人民 和国家都富起来。”(亚当·斯密,1972,第 1页)
1.2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
——渊源和分野
1.21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渊源
重农学派
魁奈 1758
亚当·斯密 1776
古典学派
重商主义
17世纪和18世 纪
大卫·李嘉图 1817
社会主义
卡尔·马克思,1867 列宁,1917
中国
前苏联和东欧
T. R. 马尔萨斯 1798
J. S. 穆勒 1848
西方的economy或economics一词源自古希腊语 οικονομικη(家政学)。οικο为家庭、家务的意思, νομικη 是 规 律 、 守 则 的 意 思 。 人 类 在 日 常 economic活动中形成多方面的经验积累,将此经 验记载下来,编纂成册,就成为最初的economy著 作。在色诺芬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economics 就是“家庭管理的艺术”(the art of household management)。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物质资料的生产是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 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 社会意识。
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的特征:揭示一个特定 的社会经济形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 发展、灭亡的规律。
表1.1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
生产力 较低水平 较高水平 发达水平 生产关系 人的依附 物的依附 自由联合 生产方式 群体劳动 雇佣劳动 自由劳动 经济形态 自然经济 商品经济 时间经济
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以及资产阶级政权的最终 确立,资本主义的合法性问题已不再成为经济学家 们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经济研究中的制度分析被 效率分析所取代。作为资本主义“生理学家”的经 济学家们开始将目光转向经济生活的实际运转,价 值研究被价格研究所取代,社会结构变革研究被社 会生产效率研究所取代。而作为资本主义“病理学 家”的马克思,则依然沿着李嘉图的劳动价值学说 坚定地走下去,希望通过对资本主义整体经济运行 规律的把握,来揭示社会发展的最终方向。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写道:“政治经济学, 从最广的意义上说,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 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的科学。”(马克 思恩格斯,第三卷,第186页)
马歇尔认为,“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是一门研究 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它研究个人和社会活 动中与获取和使用物质福利必需品最密切有关的 那一部分。”(马歇尔,2019,第23页)庇古 在《福利经济学》开篇指出,“经济研究的主要 目的在于帮助社会进步。(庇古,2019)
J. M. 凯恩斯 1936
新古典经学
瓦尔拉斯、马歇 尔
费雪,1880-1910
转轨经济
现代主流经济学
萨缪尔森、诺德豪斯,2019,《经济学》(第16版),北京:华夏出版社
1.22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分野
马克思认为,古典经济学从批判封建的生产形式和 交换形式的残余开始,证明它们必然要被资本主义 形式所代替,然后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相应的交 换形式二者的规律从正面,即从促进一般的社会目 的的方面来加以阐述。”(马克思恩格斯,第23卷, 第404页)正如陈岱孙教授所指出的,“近代政治 经济学开始时期的古典学派以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为任务。”(陈岱孙,1981, 第1页)
19 世 纪 后 半 期 , 日 本 学 者 把 西 方 的 economy翻译成“经济”,中国现在所用 经济一词,沿用的是日本译法。这恰与西 方经济学研究的主旨——国民财富的研究 (亚当·斯密,1776)相同,即都是为了社 会和民众的富足康乐。
1.11 经济学是功利之学
经济学的直接发源地是英国,其直接理论思 想来源是霍布斯、休谟和斯密的功利主义。 西方经济学在传统上就有着内在的功利主义 价值倾向。
1.31 马克思经济学的范式
1)唯物史观——马克思经济学的理论基石和 逻辑起点: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及其变迁的 理论,则可以归结为“生产力—生产方式— 生产关系”原理。该原理指出:一定历史发 展阶段上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该阶段上劳 动者与劳动资料的结合方式,而这种生产方 式又决定了该阶段的生产关系。
1.12 经济学是实用之学
经济学从产生之日起就是直面现实世界的。古 典经济学家对价值和分配问题的深入探索是现 实社会的需要;马克思撰写《资本论》是要为 工人阶级服务;至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各家流 派,更是针对现实中的管制、价格歧视、交易 费用、资产定价、信息不对称、博弈、激励等 具体问题展开;其实用属性不言而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