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质量考核标准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质量考核评分标准.doc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质量考核标准
项目质量标准分值考核办法扣分原因扣分得分
床头卡信息错误与患者不符 4
护理级别与医嘱不符 3
查看患者床头信息
饮食与医嘱不符 3
1. 床头信息及
卡及手腕带是否清
患
手腕带字迹模糊不清 3 手腕带信息正晰、正确;护理级
者
30
手腕带项目不完整有漏项 3 确别是否与医嘱、一
信
手腕带信息错误 4
览表相符
息
有备血者手腕带未填写血型 3
管
患者不知晓佩戴手腕带的作用 3
理
无佩戴手腕带20
60%
2. 患者佩戴手手腕带过松、过紧(以一指为宜) 3
查看患者手腕带佩
30
腕带正确戴是否正确
手腕带卷边、脱落 3
局部皮肤有擦伤,有血运障碍10
查对项目不全面,漏一项扣 3 分10
严实施各种治疗、护理、手术、分
10
格娩、检查前未使用两种方式核对
落患者信息
实查看护士对患者身实施各种治疗、护理、手术、分
护士正确执行
身
40 5
份识别执行的正确娩、检查前未让患者或家属说出患者身份识别
份情况名字核对信息
识实施各种治疗、护理、手术、分
5
别娩、检查前未核对手腕带
40%
实施各种治疗、护理、手术、分
5
娩、检查前未核对床头信息
备注:1. 阈值为95 分;
2. 查3 名护士对患者身份识别执行的正确情况及 3 名患者信息管理情况。
患者安全目标考核标准
三、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完善医疗环节交接制度,正确及时传递关键信息
10
1、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得有效沟通,正确执行医嘱。
①建立医嘱相关制度与规范,对模糊不清、有疑问得医嘱有澄清得流程、不知晓制度与澄清流程得1人减1分。
②在开具与执行注射剂得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按药品说明书应用配药间、医生办公室应张贴有“注射药物配伍禁忌表”。发现发现处方或医嘱用药超剂量或超频次且无特殊说明得,1例次减5分;发现用药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得,1例次减5分;医嘱书写潦草、模糊,一处经3人辨认不出,扣1分。
③药师调配处方时应对处方用药得适宜性进行审核,调剂药物用法不当,用药禁忌、配伍禁忌、用量超过极量得处方给患者得,1例次减1分。
2、对门诊就诊、住院患者确认身份(医保卡、身份证号码、病案号等)。发现1例没有核准患者身份,写错患者信息得减1分。
3、落实操作前识别。
①实施手术、介入及其她有创诊疗操作前,实施者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代理人)沟通,对患者及手术或操作部位进行最后识别与确认,并按医院规定及时做好记录。实施者未亲自沟通减1分;不执行患者及手术或操作部位得最后识别与确认1例减1分;不及时记录1例减1分。
《2014—2015患者安全目标》考核评分标准
考核项目
分值
考核方法及评分标准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
10
1、健全与完善全院各诊疗科室(部门)患者识别制度,在医生接诊、药房发药、采血、给药、输液、输血、手术、医技检查、介入与有创诊疗、录入或发放文书报告等各项操作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必须同时使用姓名、医保卡号、身份证号(年龄)、病案号(床号),(不得使用床号、年龄)等两种以上识别患者得方法。抽查各部门1个医务人员不熟悉制度与查对流程扣2分、发现1例不执行制度减1分;识别方法不符合要求减1分。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参考
1目的正确识别患者,确保医疗安全。
2适用范围进入医疗区域就诊的所有患者。
3职责3.1医院质量与安全委员会负责制订、审核本院患者身份识别相关的规章制度,并指导、监督实施3.2医务科、护理部对本制度的落实进行监督3.3临床护士确认患者身份后佩戴手腕带3.4所有参与医疗服务的工作人员均需正确核对患者身份3.5患者、家属或代理人协助工作人员核对患者身份4定义身份识别:医疗服务工作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正确识别诊疗对象,保证医疗安全的措施。
5制订依据5.1《JCI医院评审标准》2014.4第五版(IPSG.1正确识别患者)5.2《XX医院正确识别患者管理制度》(2014年)5.3依据《WHO 患者安全解决方案》(第 1 卷,解决方案 2,2007 年 5 月)6作业内容6.1患者身份识别流程图6.2无名氏患者身份就诊处置流程6.3说明6.3.1患者或家属出示有效证件(具有身份号码),如:身份证、医保卡、户口本....等,收费处人员对其进行核实、录入,建档。
6.3.2初诊患者未携带有效证件,须填写“初诊患者信息登记表”并确认签字,作为依据。
6.3.3 诊疗活动中、患者的转接中,医务人员均要严格核对患者身份,确保正确的治疗、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途径给予正确的患者。
我院以“患者姓名”+“出生日期”作为患者身份识别依据。
注:床号及病房号不得作为患者的身份识别标识。
6.3.4执行有创治疗如门诊手术、内窥镜检查、血液透析治疗、无痛人流、人工流产术、取环术、CT/MRI增强检查及经B超引导下穿刺等侵入性操作前,必须由护士与患者(或家属)共同核对患者身份信息无误后,佩戴手腕带,以确保患者安全。
6.3.5无名氏按规定给予临时命名,临时命名使用:“患者当天就诊日期加无名氏1(如20160501+无名氏1“1代表临时命名序列号”以此类推)及病历号作为识别标志。
6.3.6无姓名新生儿,使用其母亲姓名+之子/之女方式命名和出生日期。
若是双胎及以上,则使用中文数字进行区别,如张三之一女/子+出生日期、张三之二女/子+出生日期,以此类推。
患者身份查对制度范本(2篇)
患者身份查对制度范本一、目的为了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提高医疗质量,防止发生医疗事故,制定本制度,规范患者身份的核查流程,保障每位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得到正确的治疗。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服务机构的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药剂师等。
三、患者身份查对的内容和流程1. 患者自述核对患者来到医疗服务机构后,首先在登记处办理挂号手续。
登记处工作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自述核对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并录入电子病历系统。
患者应在登记处核对自己提供的信息的准确性,并在确认无误后签字确认。
2. 身份证核对在核对患者身份信息时,医务人员应首先核对患者的身份证。
医务人员应查看患者身份证上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信息,并与登记处提供的信息进行比对。
如有发现信息不符或身份证伪造等情况,应立即报告有关部门。
3. 医保卡核对在核对患者身份信息的同时,医务人员还应核对患者的医保卡。
医务人员应查看医保卡上的姓名、卡号等信息,并与登记处提供的信息进行比对。
如有发现信息不符或医保卡失效等情况,应及时通知患者并采取相应措施。
4. 多人核对机制为了确保患者身份的准确性,医疗服务机构应建立多人核对机制。
在关键环节,如进行手术、输血、开立重大诊疗项目等,医务人员应进行多人核对,相互验证患者身份信息,以防止操作失误。
5. 无法核对身份的处理在某些情况下,患者可能无法提供有效的身份证明或医保卡等。
医务人员应按照医疗机构相关规定处理,并尽量确保患者安全。
四、责任与处罚1. 医务人员的责任医务人员对于患者身份查对的准确性负有直接责任。
在核对患者身份信息时,医务人员应认真负责地进行核对,并及时报告发现的问题。
2. 违规处罚对于故意违反患者身份查对制度的医务人员,医疗服务机构将按照规定进行违规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停职、降职、解雇等。
五、监督和检查医疗服务机构应定期对患者身份查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诊疗活动时患者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护士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者输血及发放特殊饮食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 2 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
2.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既除核对床头卡、腕识带以外还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3.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新生儿及不同语种或者语言交流障碍、无名、儿童、镇静期间的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识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以外,必须核对腕带,识别患者的身份。
4.在实施任何介入或者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者家属) 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5.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6. 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科使用腕识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
7.填入腕识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8.腕识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9."腕识带"原则上佩带在病人"左手".患者识别制度,患者使用腕识带松紧适度,皮肤完整无破损10、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登记制度。
11并有记录。
安全工作是学校的重要工作,是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有序进行的重要环节,必须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为搞好我镇学校的安全工作,作到点点有人管,事事有人抓,责任明确,目标落实,特制定学校安全工作组织保障制度。
1.学校校长是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安全工作分管领导是学校安全工作的具体负责人,各业务副校长负责本部门安全工作的组织、检查、落实情况,各中层领导负责本口对应业务、功能室等一系列安全事项,村小负责人是学校安全工作的具体负责人,当周值班领导负责统筹安排、管理当周校园安全工作,当周值周教师、安全巡查人员为本周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教师是该班学生安全工作的直接责任人,科任教师为本堂课安全工作的直接责任人。
患者身份查对制度(2篇)
患者身份查对制度为提升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医疗安全,特制定我院患者身份查对制度。
1.建立“腕带”识别标识卡:①对昏迷、神志不清、老年人、特殊情况(智力问题、脑萎缩等)、告知患者佩戴腕带标识。
②填写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医院、病房、住院号、电话号码、诊断,腕带填写应字迹清晰、填写准确,填写完毕后应经____人核对无误后才可使用。
“腕带”原则上佩戴在病人“左手”,若损坏需及时更换,医护人员在进行各项处置时应核对以上项目。
腕带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
③佩戴腕带标识实行班班交接,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
2.护士在给患者进行各项操作前必须核对患者身份。
询问患者全名时需确定患者有具体回应,由患者说出自己的姓名(你叫什么名字?),不得直接称呼患者姓名而获得患者的应答。
如无法回答时由家属代为回答确认。
杜绝以患者的床号或房间号来确认其身份。
要求使用患者的姓名及住院号作为患者身份核对的两个要素。
3.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的患者识别措施、交班程序与记录。
4.不同病人身份识别的方式:①意识清楚,有自主行为能力的患者使用床号、姓名、住院号三种结合的方式来识别身份。
②对同姓名的患者除因分开收住外,进行各项处置时应严格查对制度,用床号、性别、年龄、住院号、地址或职业或身份证号五种病人信息来确认患者身份,确保准确无误。
注:男性佩戴蓝色腕带标识。
女性佩戴红色腕带标识。
患者身份查对制度(二)为了切实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从进院开始就能够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估,医生能够做出详细科学的治疗计划,当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治疗方法,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根据卫生部、卫生文件精神要求,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制定患者评估管理制度。
一、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由注册的职业医师和护士,或者经医院授权的其他岗位的卫生技术人员实施。
二、医院制定患者评估的项目、重点范围、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质量考核标准-2
检查时间: 检查人: 分数:
类别
项目
检查标准
检查及扣分方法
扣分
扣分原因
核
心
制
度
制度培训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应定期培训医护人员,要求医护人员掌握在各项诊疗活动前患者身份核查制度内容。
诊疗活动
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及有创操作前,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患者识别方法。不得仅以房号作为识别依据,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即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输血前需两人核对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及血型(含Rh因子),无误后方可输入。
新生儿患者入出科前必须由两人以上核对新生儿的“腕带”及足印。
血液透析前核查
血液透析患者身份识别:对每一位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治疗前必须进行身份识别,准确无误后方可进行治疗。
1.长期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可留取患者身份证明复印件,采取三种方法识别:(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2)核对患者身份证明;(3)患者家属确认。
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手术患者、新生儿在诊疗活动中必须使用“腕带”和“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患者的手段,并在全院各病房、ICU、CCU、急诊室实施,并按要求做好登记记录。
除特殊情况外,对标识信息无法辨别或标识丢失的病人不能进行任何处理,必须首先由两人医护人员确定病人身份并更换腕带标识;在病人住院治疗期间,医护人员应经常检查病人腕带标识,确保病人随身佩带,确保病人腕带标识上记载的信息足够清晰并可以辨认;
2.临时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采取两种方法识别:(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2)患者家属确认。
患者身份识别质量考核评分标准
5
3.“腕带”填入的识别信息必须经双人核对后戴上。
5
4.损坏、脱落、更换腕带需双人核对后戴上。
5
5.每班交接时应检查腕带的松紧度及患者皮肤情况。
10
6.所有操作前至少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患者识别方法 。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操作中、操作后再次核对
不符合要求 一项扣1分
血、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传染病、药物过敏者。
(3)对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需在“
腕带”上注明“无名氏+住院号”作为身份识别信息
患者腕
。当同时有多名此类患者时,用无名氏1、2、3等序
带佩带 情况
现场检查 号表示。
40分 5
2.腕带上患者信息填写清楚、正确、完整;佩戴部位 皮肤完整,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
制度
询问患者 饮食、诊疗活动时必须严格执行患者身份确认制度、 确认方法和核对程
30分
或家属 方法和核对程序。核对时应让患者或其近亲属陈述患 序,1人不知晓扣2
10
者姓名(采用反问式核对病人身份,让病人或家属参 分,回答缺1处1分
与核对)。核对程序:询问患者或亲属→患者或亲属 2.询问患者或家
陈述患者姓名→查看床头卡→查看手腕带→确认患者 属:未让患者或其
时身份确认制度和 流程各扣2分; 2.执行过程中一处 不符合要求扣1分 3.无科室转科交接 登记本扣2分,1处
不符合要求扣1分
1.严格执行患者”腕带”身份识别制度,
(3.5.1.4)患者有以下情形之一时,须佩戴手腕
带:
(1)抢救室、新生儿室、手术室、急诊室等部门住
院治疗或手术的患者。
10
(2)意识障碍及疑似障碍、无自主能力、抢救、输
身份
在诊疗活动中实行的病人身份鉴定规定、方式和核查程序
在诊疗活动中实行的病人身份鉴定规定、
方式和核查程序
为确保诊疗活动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医院实行严格的病人身份鉴定规定和核查程序。
本文档详细介绍了相关要求和流程。
一、病人身份鉴定规定
1. 病人需在就诊时提供有效身份证件,如身份证、医保卡等。
2. 病人或家属需配合医护人员进行身份验证,包括回答个人信息和提供相关证件。
3. 医护人员需对病人身份进行严格审查,确保诊疗活动针对正确病人。
二、病人身份核查方式
1. 询问法:医护人员通过询问病人或家属,了解病人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病史等。
2. 观察法:医护人员观察病人外貌、病情等特征,与病历资料进行对比。
3. 证件核对:医护人员检查病人的有效身份证件,与病历资料
进行核对。
4. 手腕带制度:病人手腕带上标明其基本信息,医护人员在操
作过程中进行核查。
三、病人身份核查程序
1. 入院时: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初步身份核查,确保信息准确
无误。
2. 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根据需要,随时进行身份核查,确保
操作正确。
3. 手术或特殊操作前:医护人员再次对病人身份进行严格核查,确保无误。
4. 出院时: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最后一次身份核查,确保诊疗
活动结束。
四、注意事项
1. 医护人员需熟练掌握病人身份核查流程,确保诊疗活动安全。
2. 病人及家属需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身份核查,如实提供相关信息。
3. 医院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相关培训,提高诊疗安全性。
通过实行严格的病人身份鉴定规定和核查程序,我国医院致力于提高诊疗活动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范本(2篇)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范本一、引言医院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需要建立有效的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以确保患者信息的准确性和医疗服务的安全性。
本文旨在制定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范本,以提供给各医院参考和应用。
二、目的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医院内患者身份信息的准确性,防止患者信息混淆、误诊、错药等问题的发生,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部所有与患者身份识别相关的活动,包括挂号、就诊、药房配药、检验检查等环节。
四、主要内容1. 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医院应为每位患者提供一个唯一的身份识别标识,如电子健康卡、就诊号码等,并将其与患者的个人信息进行绑定。
2. 患者身份核实:医院工作人员在接待患者时,应核实患者的身份信息,并与其提供的证件进行比对,确保患者身份的准确性。
3. 患者信息收集: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患者信息管理系统,记录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历、就诊记录等,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4. 就诊流程管理:医院应设立患者就诊流程,包括挂号、分诊、就诊等环节,确保患者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就诊,减少混淆和遗漏。
5. 患者身份确认:医院工作人员在每次接待患者时,应核实并确认患者的身份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码等,并与患者所持的身份证件进行比对。
6. 匹配患者信息:医院工作人员在患者就诊时,应匹配患者的身份识别标识与患者信息,确保患者信息与就诊人一致。
7. 误诊和错药预防:医院应建立严格的药品配发和注射操作规程,确保患者不会因为混淆身份而接受错误的药物治疗。
8. 患者信息保密:医院应严格遵守患者信息保密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患者的个人隐私不受侵犯。
五、实施步骤1. 建立专门的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岗位,负责患者身份信息的核实和管理工作。
2. 针对每位患者,建立电子健康档案,记录其个人信息和就诊历史,确保数据的准确和完整。
3. 给予患者电子健康卡或就诊号码,用以识别患者身份。
4. 在每个就诊环节中,核实患者的身份信息,并将其与其身份证件进行比对。
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
果庄镇卫生院身份识别制度一、门诊患者身份识别1、门诊来院就诊患者应提供真实的身份信息。
2、结合我院实际,利用身份证号码作为就诊患者唯一标识管理。
3、急诊、急救、成批救治的伤员≥2人时必须使用手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载体。
4、医护人员所有的诊疗活动中,必须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信息(姓名+身份证)作为患者身份识别的方式。
5、在有创诊疗前,医护人员应主动请患者或家属陈述姓名,确保信息核对的准确性。
6、当医师发现患方使用别人的身份信息为患者就诊或使用成人身份信息为未成年人就诊的,应劝说患方使用患者本人信息重新挂号。
7、对无法确认身份的无名患者,接诊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的情况佩戴手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性别、诊断等,并在门诊病历上注明,待明确身份后再按病历书写规范补写。
二:住院患者身份识别1、住院患者应提供真实的身份信息,护士根据患者提供的身份信息建立床头卡。
2、住院患者以住院号作为患者唯一的身份识别标识且在全院范围内统一实施。
3、手术室、手术、昏迷、意识不清、不能自理的重症患者、定向力障碍的患者、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患者、新生儿、无家属陪伴的住院患儿、无名患者、成批救治的伤员(≥2人时)必须使用手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载体。
4、腕带应清晰注明患者所在的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等信息,并与患者或家属彼此确认,保证信息准确无误。
腕带佩戴部位皮肤完整、血运良好、松紧度适宜如腕带遗失、破损、字迹模糊应及时更换。
5、医护人员所有的诊疗活动中必须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患者身份识别信息(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作为患者身份识别的方式。
6、介入治疗或有创治疗、标本采集、给药、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确认患者身份后执行并签名。
7、手术前一天,护士对手术患者进行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的查对,手术医生对患者的手术部位进行标识。
进入手术室后,在麻醉前,医生、麻醉师和护士共同核对患者的姓名、住院号、手术名称、部位等,无误后方可执行。
医院突发批量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医院突发批量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一、目的为确保在突发批量患者事件中,能够快速、准确地对患者进行身份识别和登记,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科室、部门及工作人员在突发批量患者事件中的身份识别工作。
三、定义突发批量患者事件:指突然发生的大规模患者就医事件,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
四、职责分工(一)医院领导:负责组织协调全院各科室、部门参与突发批量患者身份识别工作。
(二)门诊部:负责接待突发批量患者,组织分诊,协调各科室按照患者伤病情程度和医疗需求进行分类救治。
(三)保卫科:负责维护医院秩序,保障患者及家属的人身安全,协助门诊部等部门进行患者身份识别。
(四)医务部:负责组织协调医疗救治工作,指导各科室对患者进行合理分流和救治。
(五)护理部:负责调配各病区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服务。
(六)其他科室和部门:根据医院领导指令,协助完成相关工作。
五、工作流程(一)突发批量患者事件发生后,门诊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做好接诊、分诊工作。
(二)门诊部根据患者伤病情程度和医疗需求,分批次安排患者进入医院,对于无法行走或病情较重的患者,应及时调配医护人员予以协助。
(三)急诊科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详细询问患者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码等基本信息,并进行初步诊断和分类。
根据患者伤病情程度,及时通知相关科室进行下一步治疗。
(四)对无法提供身份证明的患者,应立即上报医务部和当地公安机关,协助公安机关进行身份核实和登记。
(五)护理部根据各病区护理人员情况,调配各病区护士长,确保有足够的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服务。
同时,各病区护士长应随时向护理部报告本病区收治患者的具体情况。
(六)保卫科应加强医院内的秩序维护和安全保卫工作,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七)各科室、部门应按照医院领导指令,积极响应并协助完成相关工作。
六、注意事项(一)相关人员应保持高度警惕,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批量患者事件。
(二)在工作中应注意保护患者隐私,避免泄露患者个人信息。
患者身份识别与查对制度检查总结、改进措施
患者身份识别与查对制度检查总结、改进措施患者身份识别与查对制度是医疗安全的重要保障,能够有效避免医疗差错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为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我院近期对患者身份识别与查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总结如下,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检查目的通过对患者身份识别与查对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确保患者身份识别与查对制度的有效落实,保障医疗安全。
二、检查内容(一)患者入院时的身份识别检查患者入院时是否进行了身份信息的核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核对方式是否规范,信息是否准确完整。
(二)患者在诊疗过程中的身份识别检查在各种诊疗操作前,如手术、输血、输液、检查、检验等,医护人员是否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与查对制度,通过询问患者姓名、查看腕带等方式确认患者身份。
(三)患者身份标识的使用检查患者是否佩戴腕带,腕带信息是否准确、清晰、完整,医护人员是否能够正确识别和使用腕带。
(四)医嘱查对制度的执行检查医嘱的开具、审核、执行过程中是否进行了严格的查对,包括医嘱的准确性、完整性、合理性等。
(五)药品查对制度的执行检查药品的领取、发放、使用过程中是否进行了严格的查对,包括药品的名称、规格、剂量、有效期、用法用量等。
(六)输血查对制度的执行检查输血前是否进行了严格的查对,包括患者的血型、交叉配血结果、血袋标签、血液质量等。
(七)检验标本查对制度的执行检查检验标本的采集、送检、接收过程中是否进行了严格的查对,包括患者的姓名、科室、床号、检验项目、标本类型等。
三、检查方法(一)现场查看深入临床科室,实地查看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诊疗、护理等过程中对患者身份识别与查对制度的执行情况。
(二)查阅病历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病历,查阅医嘱、护理记录、检验报告等医疗文书,检查其中对患者身份识别与查对制度的记录是否完整、准确。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质量考核评分标准
扣 分
4 3 3 3 3 4 3
患 者 信 息 管 理 60%
1.床头信息 及手腕带信 息正确
2.患者佩戴 手腕带正确
10
5 5
总
得
分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质量考核评分标准
(2015年10月新增) 项目 质量标准 分 值 考核方法 扣分原因
(1) 床头卡信息错误与病人不符 (2) 护理级别与医嘱不符 (3) 饮食与医嘱不符 查看3名患者床 头信息卡及手腕 (4) 手腕带字迹模糊不清 带,是否清晰、 30 正确;护理级别 是否与医嘱、一 (5) 手腕带项目不完整有漏项 览表相符 (6) 手腕带信息错误 (7) 有备血者手腕带未填写血型 (8) 患者不知晓佩戴手腕带的作用 ⑴ 无佩戴手腕带 查看3名患者手 ⑵ 手腕带过松、过紧(以一指为宜) 30 腕带佩戴是否正 确 (3)手腕带卷边、脱落 (4)局部皮肤有擦伤,有血运障碍 ⑴ 查对项目不全面,漏一项扣3分 严 格 落 实 身 份 识 别 40% ⑵ 实施各种治疗、护理、手术、分娩、检查前 未使用两种方式核对患者信息 护士正确执 行患者身份 识别 查看3名护士对 40 患者身份识别执 ⑶ 实施各种治疗、护理、手术、分娩、检查前 行的正确情况 未让患者或家属说出名字核对信息 ⑷ 实施各种治疗、护理、手术、分娩、检查前 未核对手腕带 ⑸ 实施各种治疗、护理、手术、分娩、检查前 未核对床头信息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目的全院所有参与患者服务的人员,在为患者提供服务时均应采用本制度规定的2种身份识别方式核对患者身份,保证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杜绝因身份识别而导致的异常事件。
2范围3定义3.1、有创3.2)。
3.33.4住院号:患者在本院办理住院手续时,系统自动生成的编号,为本次住院特有,又称病案号。
4内容4.14.2置。
yymmdd4.2.2住院患者使用“姓名”和“住院号”两种身份识别信息,病室号和床号不能作为患者的身份识别信息。
4.3患者身份识别时机:在进行诊断性操作、提供治疗和其他操作前识别患者身份。
4.3.1为患者问诊、给药、输血或使用血制品及采集血液和其他标本前。
4.3.2为患者实施各种辅助检查前,发放患者检查报告前。
4.3.3临床进行的所有治疗和操作前、侵入性操作前、手术前均要对患者进行身份识别。
4.3.4患者转科交接时。
精心整理4.3.5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接送陪检患者前,膳食科工作人员发放膳食前。
4.3.6无陪护新生儿出入院身份识别按《无陪护新生儿出入院身份识别流程》执行。
4.3.7NICU接受患儿母亲母乳前。
4.4身份识别方法:4.4.1有移动系统支持:让患者或家属自报姓名,同时应用PDA扫描患者腕带和相应操作物,核对姓名、或姓名、出生日期,进行患者识别。
4.4.2无移动系统支持或当移动系统出现故障时:。
月日),与患者或家属核对后固定于患者手腕,用于走绿色通道时的身份识别。
事后,督促家属及时补办住院手续,打印正式腕带以更换临时腕带。
4.4.3.3人工辅助生殖患者身份识别4.4.3.3.1使用指纹识别系统:开启指纹识别系统,验证患者夫妻双方指纹,验证成功后,验证患者夫妻双方结婚证原件,护士对照患者信息书写腕带(夫妻双方姓名、病历号),与患者核对无误后给女方佩戴腕带。
4.4.3.3.2指纹识别系统故障时,医护独立双核对患者夫妻双方身份证原件,双方结婚证精心整理原件,核实身份无误后,护士对照患者信息书写腕带(夫妻双方姓名、病历号),与患者核对无误后给女方佩戴腕带。
患者身份识别检查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检查编号1611【检查时间】2016.2.22-2.24【检查者】黄友珍、高秀钦、黄梅芳、潘丽珍、张君钦、林守虹【检查标准】《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质量考核标准》2015年9月修订【达标分值】≥95分【检查结果】干部二区:得分98.4分一、检查病人床头信息及手腕带信息正确,患者佩戴手腕带正确情况。
二、护士正确执行患者身份识别情况。
考核当班护士林碧清实施各项治疗、护理时懂得使用两种方式核对患者信息。
存在问题:1、29患者床头卡年龄与病历不相符。
-1.6 (考核标准第1条第1项)神外二区:得分:97.7分一、检查病人床头信息及手腕带信息正确,患者佩戴手腕带正确情况。
25床林珠英女鼻饲饮食一级护理26床康桃女59岁鼻饲饮食一级护理27床蔡明忠男42岁鼻饲饮食一级护理二、护士正确执行患者身份识别情况。
查看俞兴芳、陈丽、林翠3名护士实施各项治疗、护理时能使用两种方式核对患者信息。
存在问题:1、25床患者和家属不知晓佩戴手腕带作用。
-1.3 (考核标准第1条第8项)2、27床患者床头卡饮食与医嘱不符。
-1 (考核标准第1条第3项)神外一区:得分96.7分一、检查病人床头信息及手腕带信息正确,患者佩戴手腕带正确情况。
25床康片女65岁鼻饲饮食一级护理血型“O”29床郭轮男69岁鼻饲饮食一级护理血型“O”28床林宝玉女68岁鼻饲饮食一级护理血型“O”二、护士正确执行患者身份识别情况。
查看欧燕美、邱丽霞、游少玫3名护士实施各项治疗、护理时能使用两种方式核对患者信息。
存在问题:1、28床患者和家属不知晓佩戴手腕带作用。
-1.3 (考核标准第1条第8项)2、29床医嘱饮食为鼻饲饮食,床头卡为糖尿病饮食。
-1 (考核标准第1条第3项)3、28床患者手腕带无信息,空白。
护士说打印的条子掉了。
-1 (考核标准第1条第4项)耳鼻喉科:得分98.7分一、检查病人床头信息及手腕带信息正确,患者佩戴手腕带正确情况。
25床陈金勇男51岁匀浆饮食二级护理26床雷子睿男1岁7个月流质饮食二级护理27床王美玉女67岁低盐低脂饮食二级级护理二、护士正确执行患者身份识别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查时间:检查人:分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类别
项目
检查标准
检查及扣分方法
扣分
扣分原因
核
心
制
度
制度培训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应定期培训医护人员,要求医护人员掌握在各项诊疗活动前患者身份核查制度内容。
诊疗活动
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及有创操作前,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患者识别方法。不得仅以房号作为识别依据,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即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输血前需两人核对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及血型(含Rh因子),无误后方可输入。
新生儿患者入出科前必须由两人以上核对新生儿的“腕带”及足印。
血液透析前核查
血液透析患者身份识别:对每一位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治疗前必须进行身份识别,准确无误后方可进行治疗。
1.长期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可留取患者身份证明复印件,采取三种方法识别:(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2)核对患者身份证明;(3)患者家属确认。
2.患者出入病房和ICU之间,由病房护士和ICU护士共同确认患者身份并双签名于“科室间患者身份确认表”中。
3.患者出产房进入病房,由产科双人共同确认患者身份并双签名于护理记录中。
门诊核查
门诊病人施行诊疗前使用患者姓名进行识别,患者出生日期、住址、电话号码作为患者识别的补充信息,我院门诊可使用患者姓名和一卡通进行识别。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即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当且仅当病人出院时,医护人员才能将病人佩带的腕带标识除去。如果病人在医院死亡,应让腕带标识保留在尸体上。
关
键
流
程
一般制度
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重症监护室、产房、新生儿病房之间的交接流程)识别措施,即在关键的流程中,均有患者识别准确的具体措施,有完善的交接程序与文件记录。
手术转接及核查
手术患者在转运交接过程中,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患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后,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对接单,无误后方可进入手术室。
医患沟通
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高危诊疗活动前,责任者都要主动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以保证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腕
带”
佩
戴
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制度,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辩识病人的一种手段。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科别、诊断、过敏史等。由病房责任护士负责填写。若“腕带”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以保证对病人身份进行准确快速识别。
2.临时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采取两种方法识别:(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2)患者家属确认。
3.透析室医务人员双人核对并签字。
ICU核查
ICU患者身份识别:采用“腕带”、“身份证”、“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三种方法中两种进行识别。
转科时核查
急诊科、病房、ICU、产房之间的患者身份识别:
1.患者出急诊科进入病房,由急诊科人员、病房值班护士共同确认患者身份并双签名于“科室间患者身份确认表”中。
麻醉之前由手术医生、麻醉师与巡回护士三方核查:共同与清醒的患者交谈查对,进行“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再次的确认。昏迷及神志不清患者:应通过“腕带”及与陪伴亲属进行查对。并按要求规范填写手术安全核对表。
输血前核查
输血患者身份识别:采用“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腕带”识别。根据医嘱,输血及血液制品的申请单,病房护士需经二人核对患者姓名、病案号并与患者核实后方可抽血配型。
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手术患者、新生儿在诊疗活动中必须使用“腕带”和“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患者的手段,并在全院各病房、ICU、CCU、急诊室实施,并按要求做好登记记录。
除特殊情况外,对标识信息无法辨别或标识丢失的病人不能进行任何处理,必须首先由两人医护人员确定病人身份并更换腕带标识;在病人住院治疗期间,医护人员应经常检查病人腕带标识,确保病人随身佩带,确保病人腕带标识上记载的信息足够清晰并可以辨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