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10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资本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第10讲二战前世界文明的创新与调整__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练习
第10讲二战前世界文明的创新与调整——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一、选择题1.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列宁实行固定的粮食税,纳税后的粮食归农民所有;1927年,斯大林推行农业集体化的政策,建立集体农庄。
这表明( ) A.注重维护农民阶级的经济利益B.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C.突出市场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D.发展农业协调国民经济比例解析:余粮收集制和斯大林推行农业集体化损害了农民的经济利益,故A项错误;为了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为了解决经济政治危机,列宁实行固定的粮食税,为了快速推动国家工业化,斯大林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都是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故B项正确;余粮收集制和农业集体化政策排斥市场,故C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政策是为了工业化的需要,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故D项错误。
答案:B2.普列汉诺夫在1918年写的《在祖国的一年》一文中说,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容纳不下现代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时,资本主义一定要把自己的位置让位给社会主义,但是对俄国来说则是遥远的事。
作者意在强调当时俄国( )A.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B.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尚未成熟C.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D.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解析:十月革命时,俄国生产力水平不高且远远落后于欧美,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可知普列汉诺夫认为俄国还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故B项正确;1918年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存在资本主义经济,故C项错误;普列汉诺夫强调的是俄国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故D项错误。
答案:B3.1917年夏秋,布尔什维克针对工人、卫戍部队以及前线战士进行宣传,要求和平、土地、面包以及“一切权力归苏维埃”,这使得大批新成员加入布尔什维克,在一个又一个的苏维埃选举中获得多数。
这反映出当时布尔什维克( ) A.基本上掌握了临时政府权力B.坚持以和平方式夺取政权C.初步确立社会主义政治体制D.推动了革命形势向前发展解析:掌握临时政府权力的是资产阶级,而不是布尔什维克,故排除A项;布尔什维克在七月事件以后放弃了和平夺取政权的方式,故排除B项;根据题意可知,当时社会主义革命还没有成功,也就没有确立起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故排除C项;根据“大批新成员加入布尔什维克,在一个又一个的苏维埃选举中获得多数”可知当时布尔什维克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故选D项。
历史二轮复习资料(广东专用)近代史综合训练第一讲20世纪世界现代化模式的探索_【检测与评估】
C. 完全肯定国家计划的市场改革 D. 反对经济全球化 12. (2014·河南十校联考)20世纪80年代,美国提出反对过度干预经济,英国实行“多 市场,少政府”的经济政策,法国开始了私有化浪潮。这表明( ) A. 凯恩斯主义盛行推动西方国家经济发展 B. 西方国家陷入石油危机经济发展艰难 C. 西方国家对逐渐失效的国家干预政策进行调整 D. 西欧国家实力增强逐渐奉行独立自主的政策 二、 非选择题 13.(2014·佛山一模)危机一词,含有险境和机会并存的意思。某种意义上,改革就
是倒逼促进的,危机成为改革的催化剂,而改革的成功与否,除改革自身的因素外, 与相应的社会环境等客观条件也有密切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年10月美国股票市场出现大崩溃,开始了持续四年的经济危机,罗斯 福上台后大刀阔斧地实施“三R”,即复兴、救济、改革。 材料二 中国今日根本之危机,全在经济之残破。以致国民生活日益困穷……不能 生存于20世纪之今日。
家庭工资 总数
296.20 366.12 418.10 657.80 678.33 720.52 平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子女工资 (子女数)
子女占家庭 工资比(%)
果( )
A. 有效保护本国经济和应对经济危机
B. 推动各国对外贸易趋于平衡
C. 促进世界贸易趋于稳定
D. 加剧世界经济大危机
4. 在20世纪30年代有一种现象被帝国主义者称为“红色法西斯主义”,这一称号在
1945年后的美国使用尤其普遍。这一现象指的是( )
A. 马克思主义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 计划经济体制
8. (2014·茂名一模)以下是苏联时期的一则政治笑话,该笑话讽刺了苏联( )
高考历史 二轮强化提能专训十二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提能专训十二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3·山西省高三诊断考)就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部的分歧,莫洛托夫说道:“无论是我,还是始终同列宁在一起的那些人中的任何一位,都没有立刻清楚地理解他的话。
……当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将来的事情时,列宁回答说,不,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
”当时“分歧”主要是围绕( )A.《四月提纲》中的主张B.《和平法令》中的规定C.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决定D.《土地法令》中的规定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
材料中列宁强调“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与这一精神相符的只有《四月提纲》,列宁在这个提纲中提出无产阶级当前的任务是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2.(2013·郑州市质检)下表是苏联1933年农业方面的有关数据。
对该表分析正确的是( )集体农庄私人土地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95%~97% 3%~5%占农产品总量的比例70%~75% 25%~30%B.公有制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积极性C.集体农庄生产效率比较低D.农业集体化运动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
由表格中的耕地面积和产量关系可知,集体农庄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生产效率较低,故选C项。
3.(2013·长春市调研)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以后,提出“使集体农庄庄员从物质利益上关心公有经济发展”的原则,规定从1958年7月起取消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粮食、油料、马铃薯、蔬菜、肉、蛋、羊毛的制度,实行统一的农产品收购办法。
这些规定的实质是( )A.部分承认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B.废除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C.巩固了农村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D.恢复了农民的产品支配自由权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
高考历史人民二轮专题限时训练:专题 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 含解析
专题十二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十月革命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2、3、41929~1933年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5、6、7、8 现代科技的诞生与成就9、10现代文学艺术的诞生11、12综合13、1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3杭州二模)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掌权后准备实施的措施大部分来自巴黎公社的经验。
”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爆发的相似背景是( )A.都因为国际战争而引发B.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条件都已经成熟C.均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D.都发生在资本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解析:A 巴黎公社是由普法战争引发的,十月革命与一战中俄国前线失利有重大关系,因此A项是两者的共同点。
B、C、D三项都只符合十月革命。
2.(2013宁波二模)列宁在《论黄金在目前和在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一文中指出:人类实现了共产主义后,黄金就失去了意义,只能用来修建一些公共厕所。
苏俄(联)在以下哪一时期对黄金的认识与之相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B.新经济政策时期C.农业集体化时期D.工业化建设时期解析:A 从材料中可得到的关键信息是“黄金就失去了意义”。
黄金的作用表现为作为一般等价物参与交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一切商品贸易,黄金的作用无法体现,故“失去了意义”,A项正确。
3.(2013山西模拟)下面是俄国(苏联)1913~1926年工业生产情况表,以下有关这一时期工业发展的结论,符合表中信息的是( )A.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经济稳定增长B.建立在对农业的掠夺基础之上C.为以后苏联经济结构失衡埋下祸根D.关注到了有关国计民生产业的发展解析:D 1913年俄国为资本主义社会,1921年其已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苏维埃俄国,故A项判断错误。
1921~1926年,苏俄(联)实行的是新经济政策,故B项与史实不符。
专题12 20世纪以来现代化模式的探索(课件)-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A.意识到余粮征集制的弊端 B.努力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 C.力图采取灵活的措施来发展生产 D.探索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新道路
5.1954—1973年,美国工业增长1.38倍,苏联增长 4.12倍;钢产量1960年苏联比美国少27%,到1974年 超过美国400万吨;石油产量1960年苏联比美国少
经验被列为主要议题之一。苏联代表团带来的报
D 告和资料在会上很快被散发一空。材料表明( )
A.“苏联模式”获得认可
B.西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生活 “苏联模式”最终
C.资本主义制度弊病初显
形成于1936年
D.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备受关注
19世纪早期,随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西方国家全面干预 经济生活
资本主义大工业的 建立和发展,资本 主义制度的各种弊 病逐渐显现
备考建议
三年考查较多,关注苏俄(联)社会 主义建设中经验教训,理解社会主义 道路的曲折性和进步性。
3年考查较少,复习时重点关注苏联社 会主义建设中经验教训,理解苏联和 东欧改革的原因及成效。
20世纪以 来资本主 义国家的 转变
资本主义国 家新变化
三年考查较多,关注战后资本主义国
3年13考
家对经济的调整及国际协调措施;重
D 国对待农民态度不同主要是由于( )
A.苏联机械照搬了社会主义原则 B.两国对农民地位认识不同 C.中国农民对革命起过重要作用 D.两国的基本国情存在差别
3.1918年,列宁提出:“我们应当在全国实行泰罗 制和美国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科学方法,把这种制度 同缩短劳动时间,同在劳动居民的劳动力不受任何 损害的情况下利用新的生产方法和组织劳动的方法
开始生产,仅1946年就生产了6000台拖拉机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检测与评估:专题四 世界现代史 第一讲 20世纪世界现代化模式的探索[ 高考]
第一讲20世纪世界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的调整一、单项选择题1. (2013·广州期末)“长期以来,苏维埃政权一直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行为宣布为投机倒把,甚至视为反革命行为而予以惩办。
现在,他们(农民)处置自己的农产品的行为就不能再叫做投机倒把了。
”这种转变是由于实施了(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C. 农业集体化政策D.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2. (2013·中山期末)苏俄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向与布尔什维克为敌的美国资本家福特在苏联建成了汽车制造厂,并成为他最满意的生意。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福特企图干扰苏俄的经济恢复B. 福特为经济利益放弃政治信仰C. 苏俄放弃布尔什维主义的理想D. 苏俄新经济政策吸引外国资本3. (2013·佛山一模)当苏联政府每年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作再投资时,这也就意味着低工资和消费品短缺。
一个苏联工人的反应很典型:“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在工作。
”苏联工人的话实质上反映了(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着弊端B. 斯大林模式存在弊端C. 社会主义制度缺乏优越性D. 新经济政策存在弊端4. (2013·全国新课标卷文综Ⅰ)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A. 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B. 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C. 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D. 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5. (2013·韶关一模)二战后西方国家努力修补资本主义社会的缺陷,尤其是所有权方面的“人民化”与社会制度上的“福利化”。
其中“人民化”带来的显著变化是( ) A. 国际格局的改变 B. 社会结构的变化C. 意识形态的剧变D. 议会民主制颠覆6. (2013·杭州一模)下表是“19801989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表”。
配套K122019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10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苏俄(联)的社会
专题能力训练10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一、选择题1.(2017江苏单科,17)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
”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
以上论断( )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2.列宁说:“只要我们还生活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资本主义在俄国就有比共产主义更牢固的经济基础。
”这反映出列宁( )A.主张采用资本主义制度建设国家B.已经认识到实行工业化的重要性C.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缺乏信心D.意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3.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
这表明( )A.列宁突破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C.列宁已经认识到计划和市场的本质D.列宁意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4.“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其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担负的国家义务……”该材料描述的俄国的一项经济政策是( )A.余粮收集制B.实行粮食税C.建立集体农庄D.实行义务交售制5.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
它集中反映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6.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
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B.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7.列宁有言:“所有一切压迫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都需要有两种社会职能……另一种牧师的职能……牧师的使命是安慰被压迫者,给他们描绘一幅在保存阶级统治的条件下减少苦难和牺牲的前景……”下列罗斯福新政措施中最能佐证“牧师”职能的是( )A.调整工业产销,防止恶性竞争B.实施美元贬值,扩大外销C.制定工资工时,维护劳工权益D.整顿财政金融,重建公信8.下表是1913—1938年世界贸易增长率与世界工业生产增长率的变化(单位:%)表中数据变化表明( )A.自由主义政策已经失灵B.法西斯主义肆虐全球C.世界市场体系遭到破坏D.凯恩斯主义收效甚微9.1935年5月27日被罗斯福等人称为“黑色星期一”,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上演帽子戏法,一连将罗斯福的三部新政立法斩落马下。
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知能专练十 二战前世界文明的创新与调整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13年
知能专练(十) 二战前世界文明的创新与调整——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3·某某六市一模)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
”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 A.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B.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C.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D.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2.列宁在《论黄金在目前和在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一文中指出:人类实现了共产主义后,黄金就失去了意义,只能用来修建一些公共厕所。
苏俄(联)在以下哪一时期对黄金的认识与之相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B.新经济政策时期C.农业集体化时期 D.工业化建设时期3.(2013·某某高三质检)在1925年1月莫斯科政府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农民代表向政府提出:“你们号召我们改进耕作,实现机械化。
这样我们就会得到发展,我们的收入将增加,我们将有更多的马、牛和机器,到那时你们会怎样呢?”得到的回答:“我们将把你作为富农加以剥夺。
”由这一回答可知,当时的苏联政府( )A.苏联停止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探索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C.对新经济政策的长期性认识不足D.苏联开始大规模实行农业集体化4.某学者把苏联(俄)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面对现实的实验”应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运动 D.斯大林模式确立5.(2013·某某高三模拟)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1/3,1932年上升到50%左右;1932年约有1 700名美国工程师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
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西方国家大萧条是苏联实现工业化的先决条件B.苏联30年代初的工业化依赖于西方大国的支持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加速了苏联的工业化建设D.学习西方技术是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有效途径6.20世纪30年代,西方不少国家出现了“妇女回到家庭去”“妇女的天职在教养子女”等口号。
高考历史二轮课件(专题1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
第十单元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
第三部分 -11能力突破点一 能力突破点二 能力突破点三
能力考查方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能力突破方略
能力突破模型
能力迁移训练
能力突破点四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领域 ——农业、工业,以农业为突破口。 评价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 式”;造成人们的思想混乱,改革以失败告终。 2.勃列日涅夫改革 :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 评价 :前期取得一定成效,但没有突破原有体制的束缚,最终失败。 3.戈尔巴乔夫改革 :领域—— 政治、经济,从经济领域转向政治领域。 评价 :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效,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第十单元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
第三部分 -7能力突破点一 能力突破点二 能力突破点三
能力考查方向
能力突破方略
能力突破模型
能力迁移训练
能力突破点四
能力突破点一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把握苏联(俄)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经济政策,并分析其出台的历史背景、 主要内容及影响,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巨性和曲折性,我们应该 从中吸取的经验教训。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多以新材料、图表形式来创设新 情境考查上述知识点,如 2013 年课标全国Ⅰ33 题,2013 年课标全国Ⅱ35 题,2014 年课标全国Ⅰ34 题。
第十单元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
第三部分 -12能力突破点一 能力突破点二 能力突破点三
能力考查方向
能力突破方略
能力突破模型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练习:单元升级训练10 专题十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
单元能力训练卷十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时间:45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1.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
”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2.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列宁曾说:“增加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
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
”这一思想()A.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C.说明列宁对资本主义完全认同D.是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理论阐释3.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
这表明()A.列宁意识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B.列宁突破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C.列宁已经认识到了计划和市场的本质D.列宁主张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建设社会主义4.20世纪30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50%的土地和10倍的人力,但其生产量仅相当于美国农场的四分之三;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5%,却生产出了苏联农产品的25%~30%。
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A.斯大林模式造成了工业与农业的比例失调B.激进的集体化政策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两个五年计划片面发展重工业D.国内的政治斗争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5.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A.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B.外国人到美国就业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6.“把能量的变化看成是跳跃式的进行,成功地解释了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某些现象,打破了经典物理学中一切过程都是连续变化的观念。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10现代化模式的探索限时训练
(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编者选题表知识点角度题号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二月革命后的革命任务 1 关于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史料问题 2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自由贸易的结果 3 新经济政策的深远影响 4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因素 5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6从自由放任到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经济大危机的原因分析7经济萧条导致就业竞争激烈8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9 罗斯福新政与斯大林体制的比较10现代科学、文艺科技进步改变人类生活11 20世纪初西方中心论在文学领域的反映12 综合13、141.1917年的俄国革命最重要的教训就是当国内有数百万人处于贫困状况时,不能无限制地寻求与资本家妥协。
如果你们不进行内科治疗,那么更激进的力量就会到来,他们将会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
俄国人民通过“外科手术”( )A.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B.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结束了帝国主义大战D.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解析:B 根据题干“不能无限制地寻求与资本家妥协”“更激进的力量……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月革命推翻沙皇政权后,俄国形成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人民的“外科手术”即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B项正确。
此时沙皇政权已经被推翻,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完成,A、D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2.(2018·江苏镇江一模)关于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苏联官方的说法是:晚上在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起义成功的士兵用炮轰击冬宫,发生了激烈的武装冲突。
苏联解体之后研究资料表明:当晚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正在大修,没有装弹也没有人员。
据此推测( )A.两者描述存在矛盾,无法得知真相B.前者记录为官方资料,可信度更高C.后者研究更加客观,可信度更高D.多方史料互证才会更接近历史本真解析:D 题干中的两种说法存在矛盾,但并不妨碍历史真相的研究,故A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论是官方还是后者的研究,都可能掺杂主观因素,会受到当时的经济、政治、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判断哪一个可信度更高,故B、C两项错误。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10现代化模式的探索随堂演练
板块10 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社会主义的建立与资本主义的调整知识点角度题号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俄国二月革命 1 经济大危机对苏联的影响 2 斯大林体制的特点 3从自由放任到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罗斯福新政整顿金融 4 罗斯福新政以工代赈 5现代科学、文艺现代科技对文学的影响 6综合71.(2018·江苏南京一模)1917年2月,彼得格勒爆发了民众骚乱、工人罢工和反战游行,沙皇下令解散国家杜马(议会),但杜马领导人拒绝执行这一命令。
沙皇尼古拉发现他不再能够强迫杜马服从自己,于是3月15日让位给他的兄弟米哈伊尔,而米哈伊尔又于第二天放弃了王位。
材料表明当时俄国( )A.沙皇与杜马代表不同阶级利益B.国家政权再次走向了更迭C.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得以确立D.由此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沙皇代表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而杜马中也有地主阶级,故A项反映不出来。
根据题干时间,可知当时俄国处于二月革命时期;题干中彼得格勒爆发动乱,沙皇让位等事件,说明当时国家政局不稳定,最后二月革命建立了新政权,国家政权再次走向了更迭,故B项正确。
二月革命后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临时政府掌握着实际权力,而不是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故C项错误。
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十月革命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2.列宁提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到1932年时,大约有2万名西方技术人员在苏联工作,同时期在美国和德国的帮助下建成3个大型钢铁厂,在美国援助下建立了约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
这表明苏联( )A.持续实行新经济政策取得成功B.对待西方采取了和平共处原则C.善于把握有利的时机发展工业D.经济建设依赖于西方国家援助解析:C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20世纪30年代初(西方经济大危机时期),苏联依靠美德等国家大力发展工业,故C符合题意。
新经济政策随着斯大林上台,到20世纪20年代末已取消,A 项错误;B和平共处错误;D依赖西方错误。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聚焦练习10 二战前世界文明的创新与调整——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
聚焦练习10 二战前世界文明的创新与调整——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四川乐山二调)列宁曾将十月革命的主观动机设定为“引爆”西方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
晚年,他又重新诠释其实际功能,其中包括面向东方落后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
列宁眼中的十月革命() A.超越无产阶级革命范畴B.逐渐修正了既定目标C.造成了广泛的世界影响D.实现了东方非殖民化答案:C解析:据材料“…引爆‟西方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面向东方落后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可知,十月革命造成了广泛的世界影响,C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十月革命的影响,与其性质无关,A项错误;材料“重新诠释其实际功能”与十月革命的目标无关,B项错误;“面向东方落后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体现了十月革命对东方反殖民斗争产生了影响,树立了榜样,但不是使东方实现了非殖民化,D项错误。
2.(2017·山东潍坊模拟)1921年5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新经济政策的第八条决议规定:“通过粮食税和商品交换,至少取得四亿普特粮食作为恢复大工业和实现电气化计划的基础。
”这一规定()A.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开创了计划经济体制新模式D.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国家资本主义来恢复国民经济,故D项正确。
新经济政策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的目的是为工业化打下基础,B项错误;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在斯大林时期开创的,C项错误。
3.(2017·广东广州综测一)1921~1927年,苏联本国生产的拖拉机(按功率计算)只占供应农业的全部拖拉机中的8.3%,从1933年起,苏联不再进口拖拉机,全部国产;1940年机械动力已占农业动力的77.7%。
苏联粮食年平均产量在1925~1927年为7 527万吨,“一五”期间为7 360万吨,“二五”期间为7 290万吨。
【志鸿优化设计】2019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练习:单元升级训练10 专题十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
单元能力训练卷十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时间:45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1.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
”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2.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列宁曾说:“增加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
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
”这一思想( )A.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C.说明列宁对资本主义完全认同D.是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理论阐释3.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
这表明( )A.列宁意识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B.列宁突破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C.列宁已经认识到了计划和市场的本质D.列宁主张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建设社会主义4.20世纪30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50%的土地和10倍的人力,但其生产量仅相当于美国农场的四分之三;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5%,却生产出了苏联农产品的25%~30%。
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A.斯大林模式造成了工业与农业的比例失调B.激进的集体化政策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两个五年计划片面发展重工业D.国内的政治斗争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5.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 )A.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B.外国人到美国就业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6.“把能量的变化看成是跳跃式的进行,成功地解释了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某些现象,打破了经典物理学中一切过程都是连续变化的观念。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第12讲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第12讲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二战前世界文明的创新与调整力的发展【一】俄国十月革命与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1、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条件:①主观:无产阶级革命性较强;无产阶级政党成熟;贫苦民众成为革命同盟军。
②客观:俄国具备帝国主义基本特征;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一战激化了社会矛盾。
(2)进程:①“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②“四月提纲”: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
③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发动起义:占领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
④召开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选举产生人民委员会。
(3)意义:成功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形成的原因:①外部: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
②内部: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
(2)内容:①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实行单一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③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3)确立:苏联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20世纪30年代中期,确立了斯大林体制。
(4)特点: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5)评价:①使苏联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资源,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②它超越了苏联生产力的水平,对经济建设造成不良影响。
③是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激化。
②重要原因: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经济虽然繁荣,但贫富的差距不断扩大;证券市场的活跃和分期付款购买方式的盛行加速了危机的到来。
(2)爆发:1929年10月,从美国纽约开始,然后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蔓延。
(3)影响:①加深了各国的社会危机,德、日等国的法西斯势力抬头,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②说明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讲 20世纪世界现代化模式的探索
第一讲20世纪世界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的调整一、单项选择题1. (2013·广州期末)“长期以来,苏维埃政权一直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行为宣布为投机倒把,甚至视为反革命行为而予以惩办。
现在,他们(农民)处置自己的农产品的行为就不能再叫做投机倒把了。
”这种转变是由于实施了(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C. 农业集体化政策D.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2. (2013·中山期末)苏俄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向与布尔什维克为敌的美国资本家福特在苏联建成了汽车制造厂,并成为他最满意的生意。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福特企图干扰苏俄的经济恢复B. 福特为经济利益放弃政治信仰C. 苏俄放弃布尔什维主义的理想D. 苏俄新经济政策吸引外国资本3. (2013·佛山一模)当苏联政府每年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作再投资时,这也就意味着低工资和消费品短缺。
一个苏联工人的反应很典型:“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在工作。
”苏联工人的话实质上反映了(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着弊端B. 斯大林模式存在弊端C. 社会主义制度缺乏优越性D. 新经济政策存在弊端4. (2013·全国新课标卷文综Ⅰ)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A. 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B. 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C. 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D. 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5. (2013·韶关一模)二战后西方国家努力修补资本主义社会的缺陷,尤其是所有权方面的“人民化”与社会制度上的“福利化”。
其中“人民化”带来的显著变化是( )A. 国际格局的改变B. 社会结构的变化C. 意识形态的剧变D. 议会民主制颠覆6. (2013·杭州一模)下表是“19801989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表”。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针对训练卷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针对训练卷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1.“列宁即刻发表了他那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了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这在当时似乎是十分荒谬和不负责任的。
”列宁的主张被认为“似乎是十分荒谬”的主要原因是()A.帝国主义对无产阶级革命的仇视B.十月革命是社会矛盾演变的必然产物C.当时两个政权并存,面临一战战场的严峻形势D.第一次世界大战会不断激起人民群众的反对2.图片是历史事件的鲜活体现,对下图《1921年列宁会见上访农民》所含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农民向列宁汇报前线战况B.农民向列宁倾诉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严重不满C.列宁倾听农民对农业集体化的建议D.列宁听取农民对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看法3.(2012·江苏百校第一次大联考,17)1921年10月,列宁在党的代表会议上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全部意义……就在于而且仅仅在于:要找到我们用很大力量才能建立起来的那种新经济同农民经济的结合点。
”这里,列宁主要强调()A.利用市场机制B.建立工农联盟C.生产资料公有D.按劳分配产品4.(2012·江西南昌模拟,12)20世纪30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50%的土地和10倍的人力,但其生产量仅相当于美国农场的3/4;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5%,却生产了苏联农产品的25%~30%。
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A.斯大林模式造成了工业与农业的比例失调B.激进的集体化政策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两个五年计划片面地发展工业D.国内的政治斗争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5.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千克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千克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
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6.(2012·湖北襄阳调研统一测试,33)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斯大林成为神话般的人间上帝,大家开始战战兢兢地念叨他的名字,他们相信只有他一个人能拯救苏维埃国家,使之不受侵略和解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0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一、选择题1.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1917年布尔什维克的胜利与列宁的个人特征和个人活动是分不开……列宁在他的《四月提纲》和其他公告中采取了极端不妥协的立场。
”这个“极端不妥协的立场”是指( )A.宣布要以暴力方式夺权B.提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C.宣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D.提出消灭封建土地制度2.(2015江苏徐州一模)苏俄(联)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
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
”上述评价忽视了这一政策( )A.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B.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C.恢复发展了国民经济D.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3.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列宁曾说:“增加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
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
”这一思想( )A.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C.说明列宁对资本主义完全认同D.是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理论阐释4.(2015河南平顶山二模)“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其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担负的国家义务……”该材料描述的俄国的一项经济政策是( ) A.余粮收集制B.实行粮食税C.建立集体农庄D.实行义务交售制5.20世纪30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50%的土地和10倍的人力,但其生产量仅相当于美国农场的四分之三;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5%,却生产出了苏联农产品的25%~30%。
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A.斯大林模式造成了工业与农业的比例失调B.激进的集体化政策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两个五年计划片面地发展重工业D.国内的政治斗争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6.(2015河南洛阳高三一模)以当代美国默里·罗斯巴德为首的新的经济学派认为,胡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政策并非“自由放任”,而是强制干涉给私营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胡佛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
政府的不当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危机形势愈益严重。
据此可以推断( )A.罗斯福新政是对胡佛做法的全面否定B.胡佛的举措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经验教训C.胡佛对经济危机爆发负主要责任D.胡佛开创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7.(2015河南郑州高三质检)列宁有言:“所有一切压迫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都需要有两种社会职能……另一种牧师的职能……牧师的使命是安慰被压迫者,给他们描绘一幅在保存阶级统治的条件下减少苦难和牺牲的前景……”下列罗斯福新政措施中最能佐证“牧师”职能的是( )A.调整工业产销,防止恶性竞争B.实施美元贬值,扩大外销C.制定工资工时,维护劳工权益D.整顿财政金融,重建公信8.(2015陕西宝鸡高三模拟)“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人格的塑造,也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
下列经济发展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罗斯福新政实行“以工代赈”B.罗斯福新政整顿银行C.新经济政策实行按劳分配D.新经济政策实行固定的粮食税9.(2015湖北宜昌高三模拟)罗斯福新政体现的经济思想是“要使消费与投资二者互相适应,故政府不得不予以调节”。
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提名5位自己信任的人成为最高法院法官,时人称新法院为“罗斯福法院”。
这表明( )A.资本主义调节机制可以解决经济危机B.罗斯福新政破坏了传统三权分立原则C.解决经济危机不能以牺牲民主为代价D.非常时期总统的行政权得以扩大强化10.(2015福建厦门一模)“‘新政’的执行让政府获得迅速发展,这在美国历史上是一个分水岭。
”材料中的“分水岭”意指美国( )A.从民主政体走向集权政体B.从经济危机走向经济繁荣C.从自由主义走向国家干预D.从电气时代走向信息时代11.(2015广东茂名高三二模)爱因斯坦在一次演讲中说:“达尔文的生存竞争以及同它有关的选择理论,被很多人引证来作为鼓励竞争精神的根据。
……但这是错误的……要启发这种创造性的心理才能……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对此解读错误的是( )A.爱因斯坦认为达尔文的进化论是错误的B.爱因斯坦不赞同人类社会鼓励恶性竞争C.爱因斯坦鼓励科学创新D.爱因斯坦重视培养理性独立的人格12.(2015河南郑州高三质检)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获得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
其作品曾被评为捕捉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被占领期间普通人的生活。
下列作品与该作者创作艺术风格相似的是( )二、非选择题13.世界历史上存在着不同的现代化途径。
在苏联的现代化进程中,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所起的作用也颇有争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米艳《试论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材料二经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建成了6 000多个大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拖拉机、化学、重型和轻型机器制造业等部门。
法国《时报》在1932年1月发表评论说:“苏联不依靠外国资本而实现工业化,就是赢得了第一局。
”从1941~1945年,苏联在任何武器门类方面的产量都多于德国。
苏联企业生产的产品的品种、数量、价格不是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和调整的,而是根据国家统一制定的指令性计划。
工业化的资金只能从内部积累,1935年粮食收购一项,给国家预算带来200亿卢布以上的收入。
1926~1940年,重工业增长18.4倍,轻工业增长6.2倍,农业增长26%。
到1953年,粮食产量为8 250万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1913年为8 600万吨。
最后,苏联的经济增长由高速转为低速、停滞和衰落。
——摘编自齐世荣、钱乘旦、张宏毅《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材料三这里就我所知的关于现代化含义的种种说法,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四大类:……(二)现代化实质上就是工业化,更确切地说,是经济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过程。
……可以说,今天所有在经济上处于欠发达或开发不足的国家都共同致力于工业化的目标,把它作为根本改变国家面貌和国际地位的战略性措施。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材料四衡量一种现代化方式是否成功,不能只看几项指标和集中力量办的几件大事,更应该看这些措施是否惠及百姓,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是否在推动社会向自由王国前进。
——左凤荣、沈志华《俄国现代化的曲折历程》(1)材料一中苏联采用的“非常手段”是什么?“用行政办法”形成了怎样的经济体制?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型现代化途径”的“新”还表现在何处。
(2)运用相关史实,以“斯大林模式与苏联现代化”为题,论述材料三、材料四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层次分明,行文流畅。
250字左右)14.(2015辽宁锦州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让胡佛始料未及的是,这次“萧条”居然发展成世界性的经济危机!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危机,胡佛似乎显得不知所措,但还是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其中包括:(1)设立周转基金用于资助农场主组建销售合作组织,确定最低销售价格。
(2)成立谷类稳定公司,力图通过收购多余的粮食来制止价格的下滑。
(3)会见市长和州长,督促他们加速公共工程项目的建设。
(4)设立国家信贷公司、紧急就业委员会,以期通过自愿联合来解决问题。
(5)支持通过减税议案,降低个人和私人企业的所得税。
(6)成立复兴金融公司,为银行、保险公司、农场抵押公司以及铁路公司提供贷款。
(7)建立住宅贷款银行,对有房产抵押的建筑与贷款公司、储备银行和保险公司给予贴现。
(8)扩大信贷资金,保证商业实体和个人享用更多的贷款。
——摘编自[美]加里·纳什《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材料二(美国在)“新政”第一阶段,劳工的真正困难远未得到解决。
1935年全国就业工人虽比1933年多了400万,但失业者仍达900万之多。
从1933年起,工人依靠罢工手段,以进一步捍卫自己的切身利益。
1934年,全美各地罢工持续不断,并以要求承认工会为主要目的。
罢工打破了行业的界限,深入到过去很少发生罢工的诸如汽车工业、纺织工业等大批量生产的工业部门。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材料三大萧条的一个重要标志是高失业率,但是罗斯福新政在这方面却收效甚微,1933年,罗斯福上台时的失业率是24.9%,至1940年失业率仍旧是14.6%(大萧条之前是3%左右),直到1941年美国全面卷入二战以后,失业率才下降到10%以下,并逐步达到大萧条前的水平。
再看一下国防支出在战时经济中的巨额比重,1940年不过是17.9%,很快从1941年的46%跃升到1945年的89.5%,整个美国成为一个兵工厂,GDP自然增长了。
至于失业率下降的一个更直接的原因是人们都参军去了,二战结束时美国军队有1 200万人。
——彭斯达《美国经济周期研究:历史、趋势及中美经济周期的协动性》(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胡佛的反危机措施。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简要分析罗斯福新政在“第一阶段”中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如何促进美国解决这些问题的?10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1.B 解析: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明确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故选B项。
A、C、D三项均不是《四月提纲》的内容。
2.D 解析:根据材料中“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可知材料中的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即苏俄在1918~1920年国内战争时期实行的经济政策。
题干中的评论仅看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局限性,但没有看到其在军事上的贡献,D项符合题意。
该政策在战争结束后,局限性越来越明显,A、B、C三项均不符合史实。
3.D4.B 解析:材料信息“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反映了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余的粮食农民可以自由支配,故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均与材料无关,排除。
5.B 解析: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后,国家通过种种办法从农民手中拿走粮食,同时粮食收购的价格又远低于成本,而收购的数量却逐年增加。
这种激进的集体化政策压制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于是造成题干中这一现象,B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