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第8章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 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 教案及试题

初中数学 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 教案及试题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基础知识通关8.1二元一次方程组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一般形式是ax+by=c(a≠0,b ≠0)。

2.二元一次方程组: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这个方程组中有两个未知数,含有每个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 1,并且一共有两个方程,像这样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8.2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3.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一般地,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一般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5.消元:将未知数的个数、逐一解决的思想,叫做消元思想。

6.代入消元法:把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一个方程的一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实现,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7.加减消元法:当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将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或,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8.二元一次方程和方程组的应用:(1)解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①审题,分析题目中的已知和未知;②找等量关系(画图法或列表法等);③设未知数,列方程(组);④求解方程(组);⑤检验(包括代入原方程(组)检验和是否符合题意的检验);⑥写出答案.(2)基本等量关系考察有:经济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几何问题等.①经济问题基本公式:利润=售价-进价=进价×利润率利润率= 利润100%售价进价100%进价进价②行程问题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总路程=平均速度×总时间;行程问题的基本类型:相遇追及、火车问题、流水行船等.流水行船问题: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1 /③工程问题涉及的基本量有: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全部工作量=各部分工作量之和=1;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8.4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9.三元一次方程组:把三个方程合在一起,这个方程组含有三个未知数,每个方程中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 1,并且一共有三个方程,像这样的方程组叫做三元一次方程组。

测量教案8章_地形图测绘

测量教案8章_地形图测绘



为保证地形图精度,测区内应有一定数目的图根控制点。 《城市测量规范》规定,测区内解析图根点个数的要求。
§8.5碎部测量
控制测量结束后,在图根控制点上安置经纬仪(设立测站), 测定其周围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并按规定的图示符号绘制 成图。 一、选择碎部点

1、地物特征点的选择。 反映地物轮廓和几何位置的点称为地物特征点,简称 地物点。 (1)一般选在地物轮廓的方向线变化处,如房屋角点 道路转折点或交叉点等。 (2)形状不规则的地物,其凹凸部分在地形图上大于 0.4mm应测定,小于0.4mm用直线连接。
(3)一些非比例符号地物特征点的选择:树、井盖、电线杆等选 在中心点位置。
2、地貌特征点的选择
(1)能用等高线表示的地貌特征点的选择:如山头、盆地
等。 (2)不能用等高线表示的地貌特征点的选择:如陡崖、冲 沟等。 3、碎部测量中注意事项 1.正确地选择地物点和地貌点 对地物点一般只测其平面位置,若地物点可作地貌点时,除测 定其平面位置外,还应测定其高程。
一座高出水面的山
头,与某一静止水 面相交形成的水涯 线为闭合曲线,
曲线形状由山头与
水面相交的位置确 定,曲线上各点的 高程相等。
将不同高程的水涯
线垂直投影到水平 面,按一定比例尺 缩绘在图纸上,
山头用等高线表示
在地形图上

等高距越小,表示的地貌细部越详尽; 等高距越大,地貌细部表示就越粗略。 等高距太小会使图上的等高线过于密集, 从而影响图面的清晰度。

数字比例尺



中比例尺地形图为国家的基本地图,由国家专业测绘部门负 责测绘,目前均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成图, 小比例尺地形图由中比例尺地图缩小编绘而成。 城市和工程建设一般需要大比例尺地形图,比例尺为1:500 和1:1000的地形图一般用平板仪、经纬仪或全站仪等测绘; 比例尺为1:2000和1:5000的地形图一般用由1:500或1: 1000的地形图缩小编绘而成。大面积1:500~1:5000的地形 图也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成图。

测量课程教案幼儿园

测量课程教案幼儿园

测量课程教案幼儿园一、教学目标1.了解测量的概念和基本单位。

2.学会使用直尺、量杯、计时器等测量工具。

3.实践测量长度、重量、时间、容量等物理量。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测量概念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介绍测量的概念,让幼儿了解什么是测量以及测量的重要性。

2. 掌握测量基本单位引导幼儿学习长度、重量、时间、容量的基本单位,如厘米、克、秒和毫升,并通过游戏、歌谣等方式加强记忆。

3. 熟悉测量工具介绍常见的测量工具,如直尺、量杯、计时器等,并在课堂上演示如何使用这些测量工具。

4. 实践测量物理量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利用所学的测量工具,测量桌子的长度、重量、时间、容量等物理量,并记录结果。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熟悉测量概念、基本单位和测量工具。

2. 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测量的方法和技能,如标定尺具零点、读数技巧等。

四、教学方法1. 演示法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演示,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测量概念和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2. 活动法通过游戏、歌谣等方式,让幼儿更好地记忆长度、重量、时间、容量等概念和基本单位。

3. 实践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掌握测量的方法和技巧,并提高其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五、课堂布置为保证课堂效果,教师应提前准备好测量工具,并为每个幼儿准备一份测量表格。

在课前,教师应将桌子、物品等准备好,以便让幼儿实际操作测量。

六、教学评价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操作情况,对每个幼儿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七、教学反思教师应在教学结束后,对本堂课的优缺点进行总结和反思,并对下一次的教学进行适当调整。

同时,教师还应向家长及时反馈幼儿的测量表现,并鼓励家长在家中多与幼儿一起进行测量活动。

初中物理测量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测量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测量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基本方法,了解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

3. 通过对物体长度的测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2. 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3.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 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长度单位,如米、厘米、毫米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强调注意事项,如要保持刻度尺与被测物体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等。

3. 演示:教师进行测量物体长度的演示,边演示边讲解,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测量过程。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注意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5. 数据处理与分析:学生将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讨论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强调实验过程中的严谨态度。

7.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更长物体的高度,如使用辅助工具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是否能够熟练使用刻度尺,测量结果是否准确。

2. 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后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和讨论情况。

3. 学生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通过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刻度尺2. 不同长度的物体3. 记录本七、教学建议1. 实验前,教师应检查学生的刻度尺是否完好,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2. 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操作,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实验效果。

3. 实验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处理和分析数据,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4.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幼儿园中班教案《测量》(精选)ppt

幼儿园中班教案《测量》(精选)ppt

评价标准
01
02
03
04
教学目标达成度
评估教案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 目标,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
态度等方面。
教学内容科学性
检查教学内容是否准确、科学 ,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
律。
教学方法有效性
评估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流畅性
评价整个教学过程是否流畅, 各个环节是否衔接自然。
掌握常见的测量单位
通过实物测量和比较,使幼儿了解常 见的长度单位如厘米、米,以及它们 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学习使用测量工具
让幼儿学会使用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够独立完成 简单的测量任务。
提高观察和比较能力
通过测量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比较能力,能够准确判断物体的长度、高度 等。
学生表现评价
课堂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 与情况,是否能够积极
思考、回答问题。
动手实践能力
评估学生在实践环节中 的表现,是否能正确使 用测量工具,完成测量
任务。
创新思维能力
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时 是否能够提出新的思路
和方法。
学习成果展示
检查学生完成学习后的 成果展示,如测量报告
、作品等。
教师自我评价
教授长度、重量、时间等基本单位的 换算方法。
工具介绍
介绍不同种类的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 法。
实践操作
测量活动 组织幼儿进行实际测量操作,如 测量桌子的长度、书本的厚度等

动手制作
引导幼儿使用测量工具制作简单的 测量工具模型,如简易直尺。
解决问题
设置与测量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幼 儿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020-2021学年物理人教版第二册教案:第8章5.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含解析

2020-2021学年物理人教版第二册教案:第8章5.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新教材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8章5.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含解析5.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目标:1.理解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原理。

会设计实验方案,确定需要测量的物理量,采用正确的方法测量相关的物理量。

2。

能够控制实验条件,正确进行实验操作,获取物体下落的高度和速度大小等数据,会分析动能增加量小于重力势能减少量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小实验误差。

3.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认真严谨的科学精神。

一、实验思路1.实验目的(1)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进一步熟悉打点计时器(或光电门)的使用。

2.实验思路机械能守恒的前提是“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因此设计实验时要考虑满足这一条件的情形.情形1:自由下落的物体只受到重力作用,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情形2: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时,虽然受到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但支持力与物体位移方向垂直,对物体不做功,也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二、物理量的测量根据重力势能和动能的定义,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物体的质量、物体所处位置的高度以及物体的运动速度.1.质量的测量:可用天平测量。

2.高度的测量:可用刻度尺测量.3.瞬时速度的测量(1)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测量:测出打n点前、后相邻两段相等时间T内物体运动的距离x n 和x n+1(或测出h n-1和h n+1),由公式v n=错误!或v n=错误!即可得到打n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如图所示.说明: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知,物体某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用光电门测量:遮光条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等于遮光条通过光电门时的平均速度,则根据遮光条的宽度l和遮光时间Δt,可以算出物体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错误!.三、数据分析方法1:计算物体在选定位置上动能与势能的和是否满足错误!mv错误!+mgh2=错误!mv错误!+mgh1 ①方法2:计算重物在某两点间的动能变化和势能变化是否满足错误!mv错误!-错误!mv错误!=mgh1-mgh2 ②若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等式①(或②)满足,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

初中物理教案测量

初中物理教案测量

初中物理教案测量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刻度尺、量筒等工具进行测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测量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2. 测量工具的使用和读数方法。

教学难点:1. 测量方法的合理选择。

2. 测量工具的精确使用。

教学准备:1. 刻度尺、量筒、物体等测量工具。

2. 黑板、粉笔、教案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测量?为什么需要测量?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测量是获取物体长度、体积、质量等尺寸大小的一种方法,是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二、讲解测量方法(10分钟)1. 讲解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如何放置、如何读数、如何估计误差等。

2. 讲解量筒的使用方法:如何放置、如何读数、如何估计误差等。

三、示范测量(15分钟)1. 教师选择一个物体,用刻度尺测量其长度,并讲解测量过程。

2. 教师用量筒测量一定量的液体,并讲解测量过程。

四、学生分组测量(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长度测量。

2. 学生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并记录数据。

3. 学生用量筒测量一定量的液体,并记录数据。

五、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10分钟)1. 学生将测量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平均值。

2. 学生分析测量过程中的误差来源,并提出改进措施。

六、总结和评价(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测量方法、测量工具的使用和误差分析。

2. 教师对学生的测量结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和总结,让学生掌握了测量的基本方法和工具的使用。

在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环节,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改进,提高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提高教学效果。

测量力的大小课堂教案

测量力的大小课堂教案

测量力的大小课堂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激发学生对测量力的大小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力的定义:介绍力的概念,力的单位(牛顿)。

力的作用:举例说明力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拉力、压力等。

1.3 教学活动: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力的存在。

让学生尝试用语言描述力的作用效果。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对力的概念和作用的理解。

第二章:探索力的测量工具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结构。

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2 教学内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讲解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2.3 教学活动:展示弹簧测力计,引导学生观察其结构。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是否正确。

收集学生对弹簧测力计原理和使用的理解。

第三章:力的测量实验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的方法。

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实验设计:介绍实验的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数据记录与分析:讲解如何记录实验数据和进行分析。

3.3 教学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是否正确,数据记录是否准确。

收集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第四章:力的单位换算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力的单位换算方法。

培养学生对单位换算的计算能力。

4.2 教学内容:单位换算:介绍牛顿与其他力单位(如克力、磅力)之间的换算方法。

计算练习:进行单位换算的练习。

4.3 教学活动:讲解力的单位换算方法。

学生进行单位换算的计算练习。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计算练习中的准确性。

收集学生对单位换算的理解。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第8章地形图在工程中的应用

第8章地形图在工程中的应用
第 8 章 地形图在工程中的应用
一、目的与要求
学习目的 在了解测图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识图和用图的知识,这对今后的自然开发、资源利用、 灾害调查、区域规划、工作建设等大有帮助。地形图不仅表现了地理人情、自然风貌、地物、 地貌的相对位置,而且还能在图上进行量测,获得某些项目规划、开发和设计所必须具备的数 据资料。测图、识图、用图是工程测量任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要求 1.掌握地形图应用的基本知识。 2.学会用地形图进行面积量算、绘制断面图、根据工程要求和场地大小估算土方量。
面图、根据工程要求和场地大小估算土方量。
教 学 内 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及其处配 25′ 20′ 45′
§8-1 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 §8-2 地形图上面积的量算 §8-3 地形图上土方量的计算
(一)、教学重点: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地形图上土方量的计算 (二)、教学难点:地形图上土方量的计算
Lecture1
重庆交通大学 土木建筑学院 教案 周 次 第 13 周,第 1 次课 日 期
章节名称 授课方式 教 学 目 的 及 要 求
§8-1 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8-2 地形图上面积的量算§8-3 地形图上土方量的计算
理论课( √ ) 实验课(
) 实
习( )
教学时数
2 学时
(一)、目的:在了解测图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识图和用图的知识,这对今后的自然
§8-3 地形图上土方量的计算 一、方格网法——设计水平场地 将划定范围内平整为某一设计高程的平地,满足 T.W 平衡 1、打方格网 方格网边长一般为实地 10m,20m,50m 方格顶点的高程等高线内插求得,注记点的右上方。 2、计算设计高程 每一方格 4 个顶点的高程Σ , ÷4, 得每一方格的平均高程, 每一方格的平均高程Σ , ÷方格数, 得设计高程。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RJ下册教案 第8章西北地区 单元导学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RJ下册教案 第8章西北地区 单元导学

第八章西北地区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区域城乡分布和变化,推测该区域城乡发展图景。

3.进行野外考察或运用相关资料,说明自然环境与地方文化景观之间的关系。

本章主要分为“自然特征与农业”“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两部分内容。

“自然特征与农业”讲述了西北地区的地形、地势、气候特征以及农业分布。

在自然特征方面,西北地区在地势上属于第二级阶梯,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由于气候干旱,降水较少且河流稀少,地表景观自东向西表现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在农业方面,西北地区草场广布,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灌溉农业发达。

由于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这里的农产品品质优良,尤以瓜果闻名国内外。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从内容选择上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描述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突出它的干旱特点,并通过活动式课文,
说明当地自然环境对人口、城镇、交通线分布的影响;第二部分突出塔里木盆地的能源和资源的开发,彰显它是一块宝地,这两部分之间具有关联性,并以递进的形式呈现,自始至终贯穿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初中物理测量教案

初中物理测量教案

初中物理测量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如尺子、天平等。

2. 培养学生进行测量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2. 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教学难点:1. 测量工具的精确使用。

2. 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1. 测量工具:尺子、天平等。

2. 实验器材:物体、测量表格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进行测量,那么你们知道测量有什么重要性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

二、测量工具的使用(10分钟)1. 尺子的使用:介绍尺子的量程、分度值,演示如何进行测量,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2. 天平的使用:介绍天平的结构、量程、分度值,演示如何进行称量,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三、测量实践(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2. 测量对象可以是教室的长度、宽度、高度,也可以是学生的身高、体重等。

3. 学生记录测量数据,并进行处理和分析。

四、数据处理和分析(10分钟)1. 学生将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填写到测量表格中。

2. 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如求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

3. 学生展示自己的测量结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次实验的收获,如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数据处理和分析技巧等。

2.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测量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行更多的测量实践,如测量物体的体积、质量等。

2.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其他测量工具,如温度计、压力计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进行物理测量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测量和数据处理能力。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物理素养。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全)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全)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互换性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互换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掌握互换性的基本特性3. 理解互换性与标准化、系列化的关系1.2 教学内容1. 互换性的概念与定义2. 互换性的重要性3. 互换性的基本特性4. 互换性与标准化、系列化的关系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互换性的概念、特性和重要性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理解互换性的应用1.4 教学设计1. 引入话题:讨论产品的通用性和互换性2. 讲解互换性的概念与定义3. 分析互换性的重要性4. 讲解互换性的基本特性5. 探讨互换性与标准化、系列化的关系1.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互换性概念的理解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互换性应用的掌握第二章:测量技术基础2.1 教学目标1. 掌握测量的基本概念2. 了解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3. 熟悉测量工具和仪器2.2 教学内容1. 测量的概念与分类2. 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3. 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知识2.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测量的概念、分类和基本原理2. 实物演示法:展示测量工具和仪器,加深学生对测量的认识2.4 教学设计1. 引入话题:讨论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讲解测量的概念与分类3. 讲解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4. 介绍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知识2.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测量概念的理解2. 实物演示:评估学生对测量工具和仪器的认识第三章:尺寸测量3.1 教学目标1. 掌握常见尺寸测量方法2. 了解尺寸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3. 熟悉尺寸测量工具和仪器3.2 教学内容1. 常见尺寸测量方法2. 尺寸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3. 尺寸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知识3.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尺寸测量的方法和误差处理2. 实验演示法:展示尺寸测量过程,介绍测量工具和仪器3.4 教学设计1. 引入话题:讨论尺寸测量在制造业中的应用2. 讲解常见尺寸测量方法3. 讲解尺寸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4. 介绍尺寸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知识3.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尺寸测量方法的理解2. 实验演示:评估学生对尺寸测量过程的掌握第四章:形状和位置测量4.1 教学目标1. 掌握常见形状和位置测量方法2. 了解形状和位置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3. 熟悉形状和位置测量工具和仪器4.2 教学内容1. 常见形状和位置测量方法2. 形状和位置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3. 形状和位置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知识4.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形状和位置测量的方法和误差处理2. 实验演示法:展示形状和位置测量过程,介绍测量工具和仪器4.4 教学设计1. 引入话题:讨论形状和位置测量在制造业中的应用2. 讲解常见形状和位置测量方法3. 讲解形状和位置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4. 介绍形状和位置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知识4.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形状和位置测量方法的理解2. 实验演示:评估学生对形状和位置测量过程的掌握第五章: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5.1 教学目标1. 掌握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2. 了解测量数据处理的方法3. 熟悉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2. 测量数据处理《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第二部分)第六章: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续)6.1 教学目标1. 理解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区别2. 学会计算测量误差3. 了解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6.2 教学内容1. 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定义和特点2. 测量误差的计算方法3. 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和技术6.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概念2. 计算演示法:演示如何计算测量误差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测量中减小误差的方法6.4 教学设计1. 复习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2. 讲解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定义和特点3. 演示如何计算测量误差4. 分析实际测量中减小误差的方法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理解2. 计算练习:评估学生计算测量误差的能力第七章:测量数据处理的方法7.1 教学目标1. 掌握测量数据的采集和记录方法2. 学会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数据3. 了解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7.2 教学内容1. 测量数据的采集和记录方法2. 最小二乘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3. 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7.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据采集和记录的重要性2. 计算演示法:演示如何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数据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测量数据处理的例子7.4 教学设计1. 复习测量数据处理的重要性2. 讲解测量数据的采集和记录方法3. 演示如何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数据4. 分析实际测量数据处理的例子7.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数据采集和记录的理解2. 计算练习:评估学生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数据的能力第八章:测量不确定度评定8.1 教学目标1. 理解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2. 学会计算测量不确定度3. 了解测量不确定度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8.2 教学内容1. 测量不确定度的定义和分类2. 测量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3. 测量不确定度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8.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测量中测量不确定度的应用8.4 教学设计1. 复习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2. 讲解测量不确定度的定义和分类3. 演示如何计算测量不确定度4. 分析实际测量中测量不确定度的应用8.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测量不确定度的理解2. 计算练习:评估学生计算测量不确定度的能力第九章:互换性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9.1 教学目标1. 理解互换性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2. 学会应用互换性原理进行产品设计3. 了解互换性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案例9.2 教学内容1. 互换性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2. 互换性原理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3. 互换性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案例9.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互换性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2. 案例分析法:分析互换性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案例9.4 教学设计1. 复习互换性的概念和特性2. 讲解互换性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3. 演示互换性原理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4. 分析互换性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案例9.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互换性在产品设计中重要性的理解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分析互换性在制造业中应用案例的能力第十章: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10.1 教学目标1. 了解互换性和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2. 学会分析新兴技术对互换性和测量技术的影响3. 熟悉互换性和测量技术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互换性的概念与定义解析:理解互换性的定义是学习本课程的基础,需要学生清晰地理解互换性在产品设计和制造业中的应用价值。

三年级科学《质量测量》实验教案

三年级科学《质量测量》实验教案

三年级科学《质量测量》实验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让学生掌握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

1.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实验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1)质量的概念及单位。

(2)天平的使用方法。

2.2 教学难点(1)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2)天平的精确使用。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质量这一物理量。

(2)提问:你们知道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吗?3.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质量的概念及单位。

(2)让学生自行研究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3 课堂讲解(1)讲解质量的概念,明确质量的定义。

(2)讲解质量单位,介绍常用的质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讲解天平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何调节平衡、如何放置物体、如何读数等。

3.4 实验操作(1)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配备一台天平、砝码和测量物体。

(2)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

(3)让学生记录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

3.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质量的概念、单位和换算关系。

(2)强调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在实验中细心操作。

第四章:作业布置(1)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家中的几个物品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第五章:教学评价(1)课堂讲解环节,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质量知识的理解。

(2)实验操作环节,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是否规范,数据是否准确。

(3)作业布置环节,检查学生实验报告的质量,了解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讲解方法采用生动的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质量知识。

幼儿园中班教案《测量》(精选)ppt

幼儿园中班教案《测量》(精选)ppt

书面反馈
对于课堂测验或作业,给出具体、有针对性 的评价和指导建议。
自我反思
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效果, 优化教学方法。
06
课后作业与要求
作业布置
布置测量任务
请家长协助,让孩子在家中选择一个 物体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制作测量工具
利用身边的材料,如纸、布等,制作 一个简单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或卷尺 。
实物教学
提供各种测量工具和物品,让 幼儿通过实物感受测量的实际 操作。
示范教学
教师进行测量示范,让幼儿观 察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和技巧 。
互动教学
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幼儿提问 、回答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
积极性和主动性。
05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标准
知识掌握程度
通过课堂小测验或提问 ,了解幼儿对测量概念
的掌握情况。
操作法
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使用测 量工具测量物品,培养他们的
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游戏法
将测量融入游戏中,如“测量 接力”、“测量寻宝”等,提 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小组讨论法
鼓励幼儿分组讨论,分享测量 经验,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
交流能力。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展示测量工具和测量过程,增 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分组进行测量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 意识和动手能力。
总结反馈
总结知识点
回顾本节课学到的测量知识,强化记忆。
互动反馈
通过提问、观察幼儿操作等方式,了解幼儿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01Biblioteka 020304

幼儿园中班教案《测量》(通用)ppt

幼儿园中班教案《测量》(通用)ppt
布置家庭作业,让幼儿在家中寻找物品进行测量,培养动手能力。
家庭作业
鼓励幼儿分享测量过程中的趣事和心得体会。
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正面评价,指出不足之处并给出改进建议。
评价与反馈
分享交流
04
CHAPTER
直观演示法
提供测量工具,让幼儿亲自动手测量物品,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操作法
将测量融入游戏中,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测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游戏法
组织幼儿讨论测量结果和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讨论法
多媒体教学
实物教具
示范教学
小组合作
01
02
03
使用PPT、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形象生动地展示测量方法和过程。
提供尺子、量杯等实物教具,让幼儿实际操作,加深对测量的理解。
教师进行测量示范,让幼儿观察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和技巧。
01
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通过生动有趣的测量活动,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02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在小组活动中,幼儿需要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测量任务,从而培养其合作精神。
02
教学内容
了解长度、距离、高度等基本概念,学习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长度测量
重量测量
时间测量
了解重量、质量等基本概念,学习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重量。
引导孩子们将所学的测量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如测量房间的面积、计算菜肴的热量等。
要求家长对孩子们的测量活动进行反馈,提出建议和意见,帮助孩子们改进测量技能和方法。
感谢您的观看。
03
02
01
介绍直尺的用途、使用方法以及保养方法。
直尺

初中物理八年级测量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测量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测量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能够熟练使用刻度尺、量筒等测量工具。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教学内容:1. 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2. 测量长度的方法3. 测量体积的方法4. 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教学重点:1. 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2. 测量长度的方法3. 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教学难点:1. 测量工具的精确使用2. 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教学准备:1. 刻度尺2. 量筒3. 实验器材(如绳子、小球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测量知识,如测量长度、测量体积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经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测量。

二、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15分钟)1. 教师介绍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如如何读取刻度、如何测量长度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刻度尺的使用注意事项。

3. 教师演示如何使用量筒测量体积,学生跟随操作。

4. 学生分组实验,使用刻度尺和量筒进行测量。

三、测量长度的方法(15分钟)1. 教师提出测量任务,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等。

2.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测量方案。

3. 学生动手实施测量方案,教师巡回指导。

4.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测量体积的方法(15分钟)1. 教师提出测量任务,如测量小球的体积。

2.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测量方案。

3. 学生动手实施测量方案,教师巡回指导。

4.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误差、数据处理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处理方法,教师总结并给出建议。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测量方法、注意事项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2024版幼儿园中班教案《测量》

2024版幼儿园中班教案《测量》

比较测量
使幼儿了解比较测量是通 过比较被测物体与标准量 之间的关系,得出被测物 体的量值。
间接测量
使幼儿了解间接测量是通 过测量与被测物体相关的 其他量,再通过计算得出 被测物体的量值。
Part
03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故事导入
通过讲述与测量相关的趣味故事 ,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引 导幼儿进入学习状态。
前后测对比
在课程开始前进行一次小测验,了解学生对测量概念的认知程度。课程结束后 ,再进行一次测验,对比前后测成绩,评估学生对测量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实验操作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测量活动,观 察学生在实践中是否能正确使用测量 工具,是否能准确读数和记录数据。
动手能力
在课程中设置手工制作测量工具的环 节,评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对于操作不熟练的学生,提供更多的 实践机会和指导。
测量工具的介绍
长度测量工具
介绍直尺、卷尺等长度测 量工具,使幼儿了解其使 用方法和测量范围。
重量测量工具
介绍天平、电子秤等重量 测量工具,使幼儿了解其 使用方法和测量范围。
时间测量工具
介绍钟表、计时器等时间 测量工具,使幼儿了解其 使用方法和测量范围。
测量方法的讲解
直接测量
使幼儿了解直接测量是最 基本的测量方法,即用测 量工具直接对被测物体进 行测量。
好品质。
Part
02
教学内容
测量的基本概念
01
02
03
长度测量
使幼儿了解测量的基本单 位是长度,如厘米、米等 ,以及如何使用测量工具 进行长度测量。
重量测量
使幼儿了解测量的基本单 位是重量,如克、千克等 ,以及如何使用测量工具 进行重量测量。

幼儿园中班教案《测量》(通用)ppt

幼儿园中班教案《测量》(通用)ppt
幼儿园中班教案 《测量》(通用)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2
目录
• 教学目标与要求 • 教学内容与步骤 • 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准备与资源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学效果与展望
01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01
掌握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单位换算 关系。
02
了解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及 注意事项。
促进幼儿的发展。
社会资源
利用社会资源,如图书馆、博物 馆等场所,组织幼儿进行实地参 观和学习,让幼儿能够更直观地
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05
教学评价与反馈
幼儿表现评价
观察幼儿测量活动
教师需仔细观察幼儿在测 量活动中的表现,包括操 作技能、合作能力、解决 问题的能力等。
记录幼儿表现
教师需及时记录幼儿在测 量活动中的表现,包括操 作步骤、结果、遇到的问 题及解决方法等。
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进行测量,并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 物体的长度、高度、重量等。
兴趣激发
合作精神
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孩子们对测量 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参与课堂互 动和探索。
孩子们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了互相帮助、共 同进步,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未来教学展望
拓展教学内容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测量的内容,如引入更 复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让孩子们了解更多的测量领域和 应用。
将座位安排成小组形式, 方便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和 合作学习。
安全措施
确保教室内的安全设施完 善,如桌角保护套、插座 保护盖等,以防止幼儿在 活动过程中受伤。
教学资源利用
多媒体资源
利用多媒体资源,如投影仪、电 脑等,展示与测量相关的图片、 视频等资料,帮助幼儿更好地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地形图是按一定的比例尺,用规定的 符号表示的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和高程 的正射投影图。
地物—地面人工建筑物,如房屋、道路、
地形
农田、桥梁……
地貌—地面自然形态,如山脉、河流、
平原、洼地……
1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平面图:将地面上各种地物的平面位置按一定
002002
36o o
117 o
120 o
40o
001001 001002 001003 001004 39o
002001 002002 002003 002004
38o
J50
003001 003002 003003 003004
37o 004001 004002 004003 004004
36o114 o 115 o30, 117 o 118 o30 , 120o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我国图幅位于东经72°~138°北纬0°~56°
1:100万
2020/3/3
39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如北京某地(北纬39度54分30秒 东经116度28分06秒,编号为J-50)
2020/3/3
1:100万
40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2、 1:50万—1:5千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
1:50万地形图编号
1:25万地形图编号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计算图幅编号
1. 已知某点的经纬度或图幅西南图廓点的经纬
2.
度,计算图幅编号
3. (1)计算1:100万图幅编号
4.
5. 6.
a
在纬

4 0
1
7.
8. 9.
应的
b

6 0 31在经10.11.
d 1 1 D D/d M
2.图示比例尺
l:500,l:1000,l:2O00
最常见的图示比例尺为直线比例尺
优点:便于直接量取长度,并可减小 因图纸伸缩变形而引起的误差。
5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6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称比例尺为1:500、1:1000、1:2000、1:5000的地形图为大比例尺地形图 称比例尺为1:1万、1:2.5万、1:5万、1:10万的地形图为中比例尺地形图 称比例尺为1:20万、1:50万、1:100万的地形图为小比例尺地形图
⑤在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线间隔应是相同的。 因此,等高线平距大(等高线疏),表示地面坡度 小(地形平坦);等高线平距小(等高线密),表 示地面坡度大(地形陡峻) 。 (稀缓密陡)
2020/3/3
地貌符号等高线
35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分幅和编号的目的:便于管理和使用
梯形分幅—按经纬线分幅
50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2020/3/3
51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2)自然序数编号
2020/3/3
52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3)行列式编号 以代号(如A,B,C,…)的横行,以
阿拉伯数字为代号的纵列,如下图A-4
A-1 A-2 A-3 A-4 A-5 A-6 B-1 B-2 B-3 B-4
围墙
城墙 已毁城墙
地物符号
17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二、 地貌符号 地形图上表示地貌的方法一般是等高线。 等高线又分为首曲线、计曲线和间曲线。
18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三.注记符号 有些地物除了用 相应的符号表示外, 对于地物的性质、名 称等在图上还需要用 文字和数字加以注记, 如房屋的结构和层数、 地名、路名、单位名、 等高线高程和散点高 程以及河流的水深、 流速等。
基本方格: 10cm ×10cm
2020/3/3
49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1)图幅西南角坐标编号法
以每幅的图幅西南角坐
标值x,y的千米数为该幅
的编号.
1:5000坐标取至1km,
1:2000、1:1000取至0.1km
1:500取至0.01km 如编号: 3.0-1.5 2.5-2.5
2020/3/3
二、地形图比例尺的选择
7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8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9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三、比例尺精度
人用肉眼能分辨的最小距离一般为0.1mm 所以把图上0.1mm所表示的实地水平距离称为 比例尺精度,即0.1mm×M
M—为比例尺分母
注:比例尺越大,其比例尺精度越高。 比例尺精度的概念,对测图和用图都有重要意义
分幅方法
(中小比例尺)
矩形分幅—按坐标格网分幅
(大比例尺)
2020/3/3
36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一、梯形分幅与编号
1、 1:100万比例尺地图的分幅和编号
2020/3/3
37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横行: 纬度每4°为一列,至南北纬88°各有22行 ,用字母A,B,C,…V表示。
纵列: 从180°西经线起算,自西向东每6°为一行 ,全球分为60列,用阿拉伯数字1,2,3 ,…,60表示。
φ为纬度
d



60




1
d:所求比例尺地形图在1: 100万地形图编号后的列号
λ 为经度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1:50万: 经差 3 °、纬差 2° 1:25万: 经差 1°30′、纬差 1° 1:10万: 经差 30′、纬差 20′
1:5万、1:2.5万、1:1万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 是在1:10万地图基础上的延伸 1:5 万: 经差 15′ 、纬差 10′ 1:2.5万: 经差 7.5′ 、纬差 5′ 1:1万 :经差 3′45〃、纬差 2.5′ 1:5千: 经差 1′52.5〃、纬差 1′15〃
19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20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第三节 地貌的表示方法
2020/3/3
21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一、等高线的概念
等高线是地面上高 程相等的相邻点所连 成的闭合曲线。(光 滑封闭)。
水面静止的湖泊和 池塘的水边线,实际 上就是一条闭合的等 高线。
2020/3/3
薄膜0.1毫米厚 )
a
b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例:已知某点位于北纬32°54′,东经112°48′求该 点所在1:25万和1:5万图幅上的编号。(解析法 、图解法)
解析法:利用下列公式求解得:
a


4 0
1
b


6 0

31
c

40




40




1:25万:I49C004004 1:5万:I49E019020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14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一、地物符号
1.比例符号:轮廓较大,形状和大小可以按测图比 例尺缩小,植被,土壤用符号,边界一般用虚线,房 屋可注记结构和层次
房屋 草地
竹林 灌木 阔叶林
15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2.非比例符号
具有特殊意义的地物,轮廓较小时,就采用统一 尺寸,用规定的符号来表示。形状以读图方便为 准专门设计符号的定位点:中心、底线的中点、 底线拐点。
一般规定在1:5000比例尺时采用纵、横40厘米, 即实地为2公里的分幅。每个小方格为10厘米,每 幅图16格。 1:2000,1:1000,1:500比例尺测图时图幅纵横各 50厘米,每个小方格为10厘米。每幅图共25格, 以整公里(或百米)坐标进行分幅。
图幅为矩形: 50cm × 50cm,40cm× 50cm 或 40cm × 40cm,
六、 等高线的特性
①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都相同 (等高); ②等高线是一条闭合曲线,不能中断,如果
不在同一幅图内闭合,则必定跨越邻幅或 许多幅图后闭合 (闭合); ③等高线只有在陡坡或悬崖才会重合或相交 (不相交);
2020/3/3
34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④等高线经过山脊或山谷时转变方向,因此,山 脊线和山谷线应与转变方向处的等高线的切 线垂直相交;
2020/3/3
26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2020/3/3
27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五、典型地貌的名称及等高线
地貌是地形图要表 示的重要信息之一。 地貌尽管千姿百态、 错综复杂,但其基本 形态可以归纳为几种 典型地貌:如山头、 山脊、山谷、山坡、 鞍部、洼地、绝壁等
2020/3/3
28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10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第二节 地形图图式
为便于测图和用图,用各种符号将实地 的地物和地貌在图上表示出来,这些符号总 称为地形图图式。图式是由国家统一制定的, 它是测绘和使用地形图的重要依据和标准 地形图图式制定原则:
简明 象形 易于判读地物
11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12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13
1)山头和洼地
2020/3/3
29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2)山脊和山谷
2020/3/3
30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3)分水线和集水线
2020/3/3
31
4)鞍部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2020/3/3
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