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十五种群和群落课件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种群和群落-文ppt课件

种群和群落-文ppt课件

第2节 种群的数量变化
1s=20min
y=2n
一、建构种群增长的模式
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
数学形式。 如:曲线图、数学方程式
一般步骤 ①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②做出合理假设; ③根据实验数据,用数学形式表达; ④检验或修正。
y=2n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自然界的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状态下种群数 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 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 型。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特别 森林阶段
灌木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提醒
种群演替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
通常是“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讨论:
1.为什么先在裸岩上定居的是地衣而不是苔藓或草本植物? 2.地衣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什么条件?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3.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
A.种内互助 B.种内斗争 C.互利共生 D.竞争
四、群落的
1、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植物:光照、温度 决定因素
动物:食物、空间/栖息地
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不同生物分布于不
同地段,呈镶嵌分布的现象。
决定因素:地形的变化、光照的强度、土壤 的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等环境因素影响。
2、狼以兔为食,兔以草为食。捕食
种 群

➢下列生物的关系是共生还是寄生?
体 数
1、蚂蝗吸食动物血液 寄生
2、白蚁与它肠内的鞭毛虫 共生
时间
竞争
3、菟丝子与大豆 寄生 4、噬菌体和细菌 寄生 5、鸟与羽虱 寄生

高考生物《种群和群落》复习参考课件 新人教版

高考生物《种群和群落》复习参考课件 新人教版

5
• 3.链接社会 • 农业害虫的监测和预报及防治,农、林、牧、渔业生产的合理值的确定,人 口的控制,生态环境的维持等问题的解决都要依赖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
6
• 第1、2节 • 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
7
8
• 知识排查
9
10
11
12

• • • •
• 双基自测 1.近几年来,我国南方沿海如深圳、广州、珠海等城市人口急剧增长,造 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年龄组成增长型 B.性别比例发生变化 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答案:C 解析:发达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不是由于本地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而是 贫困地区人口大量迁入的结果。
1
2
• 体系概览
3
• 复习导引 • 1.线索导引 • (1)以种群的特征为主线,理解种群的概念,种群数量的变化,种间、种内关 系等知识。 • (2)以群落的动态变化为线索,了解群落的演替、演替的类型及人类对演替的 影响。
4
• 2.重点关注 • (1)种群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曲线: • 在识记种群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图文转换的方法理解各个特征之间的关 系,并借助模型的构建,掌握和分析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 • (2)种间关系: • 联系实例,形象地表述各种种间关系,用对比分析法或曲线图形象地理解种 间关系。 • (3)群落的演替: • 以发展、变化的观点去理解群落的演替过程,以生物优胜劣汰、自然选择的 思想去看待演替的必然性,以比较的方法理解两种演替类型的区别。
15
• 4 .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曲线常表现为“ S” 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 “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 ) •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 B.“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 • • • • C.种群增长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答案:C 解析: 种群的 “S”型增长曲线是指种群在一个有限环境中由于空间、食物 和其他生活条件影响,随种群密度的增加,种内斗争和种间竞争加剧而出现 的增长曲线。由于种群数量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在不同时间有所不同,因而 其种群增长在不同阶段各不相同。

届高三一轮复习种群和群落PPT课件

届高三一轮复习种群和群落PPT课件

P140 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量 例2
1、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直接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 内因
间接因素: 食物、气候、传染病、天敌
(自然因素)
重要因素:人类的活动
(人为因素)
外因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
2、种群数量变化的类型:
在波动之中的,在不利 条件之下,还会急剧下
增长,稳定,波动、下降等 降,甚至灭亡
⒈ 概念: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或分
布叫种群的空间特征。
⒉ 种群的空间特征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 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并随着条件的改变而发 生变化
均匀分布
随机分布
集群分布
(2007年高考广东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
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C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B.2003年,广东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29%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
?只 30只
第1次捕捉12只,标志
第2次捕捉10只, 有标志4只
放回原种群
计算方法:
假定总数为N, 第一次捕获M个,标记, 第二次重捕数为n,有标记的为m,
即 N∶M=n∶m
N=M×n/m
P142种群密度取 样法归纳
2、出生率和死亡率 ①概念: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 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 的比率。 ②意义:是决定种数群大小和 种群密度 的重要因素。 3、迁入率和迁出率 ①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 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调查 10× 20 × 40 × 80 × 90 × 100 110 120 130 140 面积 10 20 40 80 90 × × × × ×
100 110 120 130 140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种群和群落课件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种群和群落课件

生 类型: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系 统
生产者 成分 消费者
分解者
概念: 结构 食物链 特点:
概念: 食物网
功能:
.
11
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输入途径:
生 态 系
起点: 过程 途径:

过程:


单向流动
量 特点

逐级递减

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
点;三是种群增长率;四是对图象的理解
能力。
.
8
考点3、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本考点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考查:一
是群落的概念,常与种群、生态系统结合
起来进行考查;二是种间关系,要求能识
别图象;三是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水平
结构和垂直结构;四是群落的演替类型。
.
9
第16单元
生态环境
.
10
知识网络
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 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物种组成 特点: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

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结 种间关系 寄生: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体内

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 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 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结构 水平结构: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 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常呈镶嵌分布5
第15单元
种群和群落
.
1
知识网络

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种群和生物群落PPT优质课件

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种群和生物群落PPT优质课件

• 二、要点归纳 •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 (1)同一种群内部的影响(种群特征)
• (2)同一物种不同种群之间个体交流(迁 入与迁出)
迁入
+
种群密度 种群数量
- 迁出
• (3)无机环境对种群数量的影响
• 环境中的一些非生物因素,如水分、温 度、食物等因素,在特殊情况下能影响 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引起种群 数量变化。
• 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大的动物如 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 昆虫等。
• 注意事项:
• ①标志不能过分醒目。
• ②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 会产生对寿命和行为的伤害。
• ③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 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
• 计算公式:
个体总数N
再次捕获个体数n

• “S”型曲线产生原因:受 环境条如件空间、食物、 敌害的制约;特点: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
合 许的 最大值(K值)后,将停止增长,有时会保持
作 在K值 左右;决定因素:出生率 和死亡率 、迁入
用 和迁出
• 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 人为因素:受 人工控的制种群数量不断增加野生 动植物 种群数不量断减少;研究意义:合理利用、 保护野生动物资源 防害治虫
,种群
密 幼稳度年定比个较体较少;,衰种退群减型密小:度老将年个体.较多,

意义: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

性别 概念: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比例 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密度
• 变化内容:增长、 波、动 稳、定下降
• 两种增长曲线——
• “J”型曲线产生原因:食物和空间条件 、充气裕候 适宜、无敌害等;特点:种群数量 连续增.长

高考一轮生物详细复习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新人教

高考一轮生物详细复习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新人教

经历的时间长
经历的时间短
速度 影响因素
缓慢 自然因素
较快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实例
裸岩、沙丘和湖底的 弃耕农田上和火灾后的草
演替
原上发生的演替
3.群落演替的特点。 (1)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 间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可预测的。
(2)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 上的不可逆变化,但人类活动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 度进行。
解析:甲、乙之间具有捕食关系,其中被捕食者不会因 为捕食者的灭绝而灭绝,A错;生物之间的基因的突变并不是 相互影响的,C错;即使种群数量稳定,也会因为突变或重组 造成基因频率的改变,D错。
答案:B
跟踪训练
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 有性生殖。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在水中, 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 )
互利 共生
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 或者 一方 不能 独立 生 地衣; 存。 数量 上两 种生 物 大豆与 同时增加,同时减少, 根瘤菌 呈现出“同生共死” 的同步性变化
对宿主有害,
寄 生
对寄生生物 有利。如果 分开,则寄 生生物难以 单独生存, 而宿主会生
蛔虫与人; 菟丝子与 大豆;噬菌 体与被侵 染的细菌
2.坐标图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判断。 (1)看曲线上升和下降的先后关系,一般先上升或下降曲 线代表被捕食者。
(2) 看 曲 线 峰 值 的 高 低 , 一 般曲线峰值高的是被捕食者,另 外,被捕食者的个体一般也比捕 食者的小,所以被捕食者的数量 相对较多。
上图曲线中a为被捕食者,b为捕食者。

生物高考选考一轮复习课件种群和群落

生物高考选考一轮复习课件种群和群落
演替的类型
包括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原生演替是指在一个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上发生的演 替,而次生演替则是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的情况下发生的演 替。
演替的阶段
包括侵入定居阶段、竞争平衡阶段和相对稳定阶段等三个阶段。在侵入定居阶段,一些先 锋物种侵入裸地并定居下来;在竞争平衡阶段,不同物种之间通过竞争达到相对平衡;在 相对稳定阶段,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生物高考选考一轮复 习课件种群和群落
汇报人:XX
20XX-01-29
目录
• 引言 • 种群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 群落的概念和组成 • 种群和群落的相互关系 • 实验:种群密度的调查和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统计
目录
• 高考真题解析和备考建议
01
引言
复习目的和要求
01 掌握种群和群落的基本概念、特征及其相 互关系
C. 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森林群落中没 有水平结构
D. 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 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模拟试题及农田多年后形成灌木丛,表层土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增高。下列有关该过程 及现象中“关系”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 各种昆虫的出现率增加与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增加有关
引入外来物种
人类有意或无意地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对当地种群和群落造成威 胁。
保护生物多样性
人类采取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如建立自然保护区、推广生态农业 等,有助于维护种群和群落的稳定性。
05
实验:种群密度的调查和 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统计
实验目的和要求
目的
掌握种群密度调查和群落中物种丰富 度统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结构。
群落与种群的关系
03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种群和群落 PPT课件1 人教课标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种群和群落 PPT课件1 人教课标版


17、一个人只要强烈地坚持不懈地追求,他就能达到目的。你在希望中享受到的乐趣,比将来实际享受的乐趣要大得多。

18、无论是对事还是对人,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的本分,不与过多人建立亲密的关系,也不要因为关系亲密便掏心掏肺,切莫交浅言深,应适可而止。

19、大家常说一句话,认真你就输了,可是不认真的话,这辈子你就废了,自己的人生都不认真面对的话,那谁要认真对待你。
N=(4+6+8+8+9)/5=7只/hm2
例2、在调查一块方圆2hm2的农田中田鼠的数量 时,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2只,将捕获 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点再 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38只,其中有上次 标记的个体12只。则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大概 有多少只?
N=(42×38)/12=133只
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没 有 环 境 阻 力
增长率不变
16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有 环 境 阻 力
17
右图表示某种在不同生 态环境内的增长曲线模 式图,请据图回答: 1、若在不受环境限制 的条件下增长,该种群 数量呈__X__曲线增长。 但由于受环境阻力的制 约,结果种群数量呈_Y__ 曲线增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 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演替明显
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长,次生演替所需时 间短
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 成森林
29
谢谢!
30
1.解析:考察的是种群概念中的同种生物的个体 A:概念中的同种生物 C:蛇有很多种 D:水稻的品种也有很多
2.解析:强调的是本物种的全部个体 3.解析:强调的是种群概念中的一定的时间和区域内
19

第23讲 种群和群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新高考通用)

第23讲 种群和群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新高考通用)

三 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2、种群的“S”型增长
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随种群密度增大,种 内竞争加剧,从而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 升高。当死亡率升高至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 增长就会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①环境容纳量(K值) ②K值是可以变化的
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会下降;当环境条件状况改善时,K值会上升。
2.1 种群的数量特征
5、性别比例 (1) 定义
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2)对种群数量的影响
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 6.应用实例
①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改变性别比例,低密度。 ②渔网网目不能过小,防治影响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从而影响鱼种群的出生 率,造成来年鱼产量降低。
构建影响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
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条件下,种群的数 量每年以一定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 一年的λ倍。
种群数量表达式为Nt=N0λt
三 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实例】分析曲线 ①a段:λ>1且恒定,_种__群___数__量___呈__“___J_”__形___增__长__。______ ②b段:λ减小,但仍大于1,群__数__量___逐__年___增__长__,___种__群___出__生__率___大__于___死__亡__率___。_ ③c段:λ=1,种__群___数__量___维__持__相___对__稳___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d段:λ<1,种__群___数__量__逐___年__下___降__,__种___群__死___亡__率__大___于__出___生__率__。__ ⑤e段:λ呈上升趋势,但仍小于1,种__群__数__量___逐__年___下__降__,___种__群___死__亡__率___大__于___出__生__率___。_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 群落 (一轮复习)公开课课件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 群落 (一轮复习)公开课课件

上具有明显的 上的配置状况。而发生有规律
分层 现象。
的变化。
经典例题分析
材料一.图中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 800 m的海拔高度内, 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
①影响B、C区域中植物垂直分层的因素是什么?动物垂直 分层的因素是什么?
1、垂直结构:
经典例题分析
错误 P85
陆地群落的水平结构大都是均匀 的,譬如沙漠中的灌木。
错误 P86
群落水平结构的特点是具有明显 的分层现象。
错误 P86
苔原的植被结构简单、种类稀少、 生长缓慢。
正确 P93
热带雨林的物种最为丰富,是最 大的森林带。
错误 P91
原生演替的基质和环境条件比较 好。
错误 P97
次生林就是原始森林被砍伐后通 过次生演替而生长起来的森林。
1、两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可形成一个群落( × )
2、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虾、水草、浮萍可形成一个群落( × )
3、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可形成一个群落( √ ) 4、池塘旁的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等所有生 物可形成一个群落( × )
群落由生物成分组成,通常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非生物成分不属于群落。
2.(多选题)下列关于丰富度的叙述正确的是(BCD)
A.群落中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B.不同群落生物的丰富度是不同的 C.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减少 D.丰富度越多的群落,其结构越复杂
B 1.(单选题)下列关于种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蝉吸食树的汁液、蝗虫啃食植物叶片都属于寄生关系 B. 两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捕食关系是在群落水平上进行研究获得的 C. 同一区域的两种动物之间没有共同的食物,则二者不存在竞争关系 D. 互利共生的关系体现在某个种群内的不同个体之间

高考一轮复习生物群落课件PPT

高考一轮复习生物群落课件PPT
1、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的含义是指一个营养级的总 能量大约只有10%~20%传到下一营养级。如果按20%这一最 高效率计算,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为100%计算,第二营养级 所获得的能量为20%,第三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为20%×20% =4%.........,第n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是第一营养级能量的1/5n-1, 若按传递效率10%来计算,公式为1/10n-1;由此可知生态系统中 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
A、一个食物网中有很多互有联系的食物链,每条食物链总是起 于生产__者____,终止于最_高__营_养__级______;中间有任何停顿都不能算完整的 食物链。
B、一个食物网中各种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不__是__一成不变的。
C、食物网中动物之间的关系有_捕__食_和_竞__争_关系
例:青蛙捕食蜘蛛,为捕食关系;青蛙和蜘 蛛都捕食食草昆虫,因而又是竞争关系
2、比较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相互关系
能量流动
形式 主要以有机物形式
物质循环
以无机物的形式流动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反复出现,循环流动,全球性
范围 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 全球生物圈 联系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二者相互伴随,相辅相承,
物质为能量流动提供载体;能量为物质循环提供动力。
( 【名 示校 范课 教堂 学) 课高 件】考高一考轮一复轮习复生习物生群物落P群PT落-优 -全秀文课课件件【(标推准荐版)本】
D、当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数量减少,则该食物链的其 他生物数量都_减_少_____.
E、当处于食物链的“天敌”地位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被食者数 量先_增_加__后__减_少_____,最后趋_向__稳_定____
F、生物的富集作用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不断__加_强__,(即营 养级越高,富集物的浓度越高),这是因为污染物中的物质 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在生物体内大量积累不易排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