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 诗词曲五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第24课《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课堂检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1)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 (2)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用“舍生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也体现了这种追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巧借两个具有情感色彩的地名与他的心情暗合,表现他“昨日与眼前”独有的怆然与凄苦。在诗史上堪称绝对、绝唱的两句是: , 。
背景链接
这就是南宋最后一战——崖山会战。中国第一次整体亡于游牧民族——蒙古人之手。 当时元军的都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说:“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遂出此诗以明心志,写了《过零丁洋》这首诗作为回答。张弘范见诗中辞意坚决,但称“ ‘好人!好诗!’竟不能逼。” 《过零丁洋》是一首大义凛然的正气歌,饱含着爱国主义激情,通过自述国破家亡的境遇,抒发了他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自古以来人生在世,谁能躲避一死,为国捐躯,留下一颗爱国之心永照青史。
注释
请结合背景分析尾联流露出诗人怎样复杂的心绪。
写出诗人捐躯报国的决心。 在反问中虽然表现了诗人报国无成的叹惋,也集中体现了诗人忠贞为国、视死如归的决心以及崇高的民族气节。
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一是受到皇上选拔,因科举考试走入仕途;二是在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已度过四年。
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 第24课《诗词曲五首——山坡羊潼关怀古》课件
添加描述 文本
添加描述 文本
朗读课文
tónɡ
山坡羊添·潼关怀古 关路。峰lq望峦uuáèn西如都聚,,关 文 字 内 容意波张c加 相 关 文 字 内h踌涛养óu躇如浩ch关 内 容。怒ú 伤,添 关 文 字 内 容心山秦河汉表经里行潼 处,宫阙万间都做容了土。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题目解析
其散曲多描写弃官后的田园隐逸生活,流 露出对官场黑暗的不满。作品题材广泛, 风格清逸豪放。
作者简介
因正直不阿而频频弹劾时政,触怒权贵被罢官。 后复出任礼部尚书,参与中书省政务。数年后 辞官隐退,朝廷屡次征召,皆不赴任。
作者简介
忧国忧民,德才兼备
政治上,他推行科举,为国家 选拔贤才。遵循儒家学说,编 写了《三事忠告》。最后,因 劳累过度,卒于任上。据《元 史》记载,关中百姓对他的去 世悲痛不已,犹如失去双亲一 般。
关于阿房宫,《三辅黄图》记载:“阿房宫,又称阿城。 秦惠文王建造此宫殿未成便去世,秦始皇扩建其规模,宏 伟广阔达三百余里。宫殿离舍遍布山谷,相连的道路通向 骊山,长达八百余里。”后来项羽率军西进攻占咸阳,“焚 烧秦宫,大火三月不熄”,见《史记·项羽本纪》。因此有 “阿房一炬”之说。
明确的是,秦汉王朝为彰显时代辉煌,举国之力修建阿房 宫和未央宫等雄伟建筑。然而,随着秦汉王朝的覆灭,这 些建筑化为焦土。曾经的辉煌转瞬即逝,随之而来的是朝 代更迭和百姓在战火中的苦难。
重点赏析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 万间都做了土。
潼关以西约三千里便是昔日六朝古都西京长安。诗 人登高远眺,不禁感慨万千。如今,昔日辉煌的宫 殿早已化为断壁残垣,令人心生苍凉之意。然而, 作者并非为宫殿化为尘土而悲伤,而是感怀时间的 流逝与逝者如斯的感慨。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4课《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课件
重点词语
①道:在路上。
②冢:坟墓。
③累累:连续不断的 样子。
④窦: 洞穴。
中庭生旅①谷,井上生旅葵②。
文题解读
(2)“十五”“八十”是什么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兔从狗窦④入,雉从梁上飞。 本诗选自《乐府诗集》。
“十五”指的是年龄。“从军征”意 _______________,
”走到家门前(却)看见兔子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思是被招募去从军征战。题目是后人加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6)《十五从军征》中写主人公孤独、悲凉、凄楚、老 泪纵横的诗句是:__羹__饭__一__时__熟_____,_不__知__饴__阿__谁______。 ___出__门__东__向__看____,___泪__落__沾__我__衣____。
(7)《十五从军征》揭露(表现)汉代极端、不合理的 封建兵役制度的句子是:__十__五__从__军__征_____,八__十__始____ _得__归____。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十五从军征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背诵诗词曲,理解作 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并体会诗词曲优美的意境和意象之美。
3.培养对古代诗词文化的兴趣爱好以及审美 鉴赏能力。
十五从军征
兔从狗窦④入,雉从梁上飞。
——《乐府诗集》 郭茂倩,北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
”走到家门前(却)看见兔子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8)描写主人公征战回家看到的景象的句子是: 兔从狗窦④入,雉从梁上飞。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背诵诗词曲,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背诵诗词曲,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兵役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 明确:满怀希望(喜)→希望落空(悲)→彻底绝望(泣) 本诗选自《乐府诗集》。 (2)道逢乡里人:“_______________?”“遥看是君家, [译文] 院子里长满野谷,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_______________。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③阿谁。 返回家中 —— 彻底失望,茫然无助 _______________, (6)《十五从军征》中写主人公孤独、悲凉、凄楚、老 [译文] 院子里长满野谷,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老兵的遭遇,也是当时被沉重徭役所压迫的无数底层百姓的真实写照。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正是当时穷兵黩武的统治者与无休无止的战争,造成了该老兵的悲惨遭遇。
第24课 《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课件(共24页)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4.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
5.《过零丁洋》的作者是___________南宋著名的抗元英雄。
6.解释加点词含义。
(1)寥落
(2) 丹心
(3)汗青
7.“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写作特色
叙事与抒情、言志融为一体。
诗歌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诗人20岁时, 通过科举考试出仕;二是在南宋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抗元。颔 联写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朝廷命运和个 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时忧念 战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 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尾 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全诗概括了诗人一生中 的重大事件,熔叙事、抒情和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 比作雨中浮萍,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抒写了国破家亡 的悲哀。 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山河破碎”对“身世浮沉”,“风飘絮” 对“雨打萍”,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3.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这两句妙在哪
里?
上句追忆当年兵败时忧念战事的心情,下句慨叹眼前不幸 被俘的孤独处境。
课堂小结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
【主旨】这首诗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既叹国运又 叹自身,把国家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最后一句由悲 而壮,慷慨激昂,表现诗人的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 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写作特色
❶悲壮激昂,高度概括。 诗人选取了自己一生中几个关键的片段,回
《诗词曲五首》第1课时 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理解有关词语的含义。
2.理解五首诗词的内容并能够背诵。
3.结合诗人的生平和诗歌的创作背景,理解五首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理解《十五从军四行》、《南乡子》二首诗词的内容并能够背诵。
2.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3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课件2.学生:熟读文本,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几次文学高峰,不同的朝代以不同的文学样式为代表,你们知道各个时代文学的标志和代表吗?最有名的是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你会背诵多少中国古代的诗词作品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诗歌王国,感受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的魅力吧。
《十五从军征》一、预习检测1.文学常识:《乐府诗集》是北宋郭茂倩所编。
是现存收集乐府诗歌最完备的诗集。
其中《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2.背景介绍:汉朝时,北部边界时时受到匈奴的威胁,战乱频繁,统治阶级大量征兵。
《十五从军征》就写了一个从军老兵返家途中与到家之后看到的悲惨情景。
3.读准字音冢(zhǒnɡ)累累(lěi lěi)窦(dòu)雉(zhì)舂(chōnɡ)羹(ɡēnɡ)饴(yí)二、整体感知1.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2.词语解释3.结合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大意。
十五岁就应征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
半路上遇到一个故乡的村民,问:“我家里面还有什么人?”“且看远处,那是您的家,坟墓相连,松柏混杂。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诗词曲五首》是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诗文选段。
本篇选文以五首不同的古代诗词曲为主线,包括《木兰诗》、《江雪》、《白日依山尽》、《登鹳雀楼》和《静夜思》。
通过学习这五首经典的古代诗词曲,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欣赏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诗词曲五首》的核心内容、词句和意境;•掌握五首诗词曲的背景知识和作者的创作背景;•学会运用文学常识解读古代诗歌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与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诗词曲五首》的核心内容、词句和意境;•掌握五首诗词曲的背景知识和作者的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文学常识解读古代诗歌的意义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1. 教学方法•导入法:通过提问或引入相关的背景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归纳法:将五首诗词曲的共同特点和意义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法:分析每首诗词曲的词句和意象,解析其意义和表达方式;•比较法:将五首诗词曲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之处;•朗读和欣赏法:学生进行诗歌朗读和欣赏,感受诗歌的美。
2.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或播放古代诗歌朗读录音引起学生的兴趣,进入课题。
2.诵读与认识(10分钟):让学生轮流诵读五首诗词曲,并请他们快速浏览一遍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3.学习《木兰诗》(20分钟):–分析《木兰诗》的背景:介绍《木兰诗》是关于古代女英雄木兰的故事,分析木兰的形象和她的事迹。
–解析《木兰诗》的诗句: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解释诗句的深意。
–识记重点词句:让学生背诵并理解《木兰诗》中的关键词句。
4.小结与拓展(5分钟):通过提问总结学习的内容,并展示其他关于女英雄的诗词。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4.诗词曲五首》教材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运用多种写作手法,表现主题。改写诗歌不仅可以改变体 裁,而且可以改变人称,如用第一人称直接写出“我”的内心 感受,还可以按照需要调整顺序。刻画人物时,可以采用正面 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通过别人眼中的老兵的变化来 体现世事的变迁等。
2020/4/15
4
示例: 改写《十五从军征》
那一年,我十五岁。天空中飘着鹅毛大雪,我深情地看了一 眼站在门前大柳树下的父母,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向那无情的战场。 泪,流了一脸,我不知何时才能与父母相见。
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想象奇 特,把雪的洁白、鲜润的特点形象地描写出来了;同时, 把满树的白雪比喻成梨花, 给人一种春意盎然的感受。
2020/4/15
1
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自古以来, 人世间谁能免于一死?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永 远照耀史册。这两句慷慨陈辞,直抒胸中正气,表 现出诗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 志,因此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几十年在百般煎熬中过去。每当月圆时,那股浓浓的思乡之 情便油然而生,泪眼朦胧中,我似乎又看到了家乡,看到了亲人。 冷冷的战场诉说着逝去的时光,一位位战友倒下了,而我这个幸 存者经过岁月的磨炼,从那个天真的少年,已变成了一个满头白 发、日日思归的老人。回归故里,是我唯一的期盼。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词曲五首》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词曲五首》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并了解诗、词、曲等诗歌的体裁。
2..学习并感悟诗词曲的意境及内涵,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诗歌。
3.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4.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
教学重点:1.会读会背会默写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
2.领会诗意,并积累名句。
教学难点: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
教学方法:朗读法、涵泳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目标导学一:《十五从军征》一、导入新课:我国的古典诗词文化源远流长,名篇佳作浩若繁星,反映战争的作品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
从古至今,战争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主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十五从军征》,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学会珍惜和平的生活。
二、相关介绍:1.“乐府”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叫“乐府”。
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
乐府诗多收录在宋人郭茂倩汇编的《乐府诗集》中。
最大的特点是:叙事性强,语言朴素自然。
《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南北双璧”。
后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乐府或拟乐府。
2.中国古代各朝兵役制度战国时期,已经建立常备兵制度。
秦统一后,出现了全国规模的征兵制。
汉承秦制,适龄男子每人一生要服两次兵役。
三国时期出现了“世兵制”,父子世代为兵。
北朝出现了“府兵制”。
宋朝的主要兵制“募兵制”。
元朝在取得全国政权前,实行部落兵制。
明朝实行“卫所制”;清朝实行“旗兵制”,类似部落制。
三、整体感知:1.朗读诗歌,注意节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内容。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半路上碰到一个故乡的村民,问:“我家里面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梁上飞来飞去。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4课 诗词曲五首《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一、教材分析:《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诗词曲五首》中的一首元曲,是作者路过“潼关”时创作的散曲。
八年级的学生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已经有所了解,但对“兴,百姓苦”的理解还不深刻,因此,教师需要采用技巧缩小学生与文本在内容、时空、情感上的视界差距。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了解元曲题材以及作者生平;掌握重点字词如“峦”、“踌躇”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吟咏诵读,理解层层深入、怀古伤今的写作手法;推敲品味诗歌的语言,初步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历史背景,体会作者爱国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情怀。
三、教学重点:理解散曲内容,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感情。
四、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怀古伤今的写作手法。
五、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过程:课前预习设计:了解怀古咏史诗的相关知识,梳理诗、词、元曲的发展,熟悉生字词。
(一)课堂导入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初一上册学习过一首元代小令吗?——《天净沙·秋思》;是马致远表达的游子之伤,那咱们一起来回忆回忆,会背的同学跟着老师一起背一背,不会的同学就看PPT(出示PPT),老师来给大家起头;我看大部分同学都没有看PPT,看来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非常牢固,那今天,我们又将走进元曲的世界,去探寻元代散曲家张养浩的故事,同学们,你们大声告诉老师,今天学习课文叫做——《山坡羊·潼关怀古》。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看来同学在课前都进行了认真的预习,那么在进入课堂之前,老师要来检查检查了,这里有一些疑难字词,有没有同学敢来挑战一下(出示字词PPT)?这位同学读得准确吗?——准确;老师也这样认为,不过啊,老师刚刚看有些同学也想起来读一读,那么接下来咱们就一起齐读这些字词;同学们读得不错,但是单个的掌握字词不是真正的掌握,在具体的文章当中能够把它读准才是真正的掌握,那么,大家一起齐读课文,在课文中去检查检查是否读得准确。
第24课 《诗词曲五首》之《山坡羊 潼关怀古》(教案)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24.诗词五首《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材解读】《诗词曲五首》是本册教材第六单元的最后一课。
从文体上看,本文包含诗词曲五首,品类较全;从内容上看,这些诗词曲,都以征战生活为题材,表达了爱国和爱乡的主题;从艺术风格上看,他们或叙述,或描写,或情景交融,或抒情议论相结合,手法多样,风格各异,堪称是诗、词、曲中的经典之作。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写景抒情,表达了兴亡感慨,重借景抒情。
【教学目标】1.查找资料,学习有关诗词曲的知识,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的特点,并背诵这几首诗词曲。
2.反复阅读,体会诗词曲的用词,从情感、修辞、手法等不同角度进行赏析。
3.精读,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阅读作品,把握诗词曲的特点;反复阅读作品,以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品味语言,体会诗词曲的思想感情。
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审美情趣。
【教法与学法】教法:1.启发法。
结合阅读和课后习题,启发学生理解诗句、诗意、诗情。
2.范读法。
通过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学会并热爱朗读诗词曲。
3.多媒体辅助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直观的画面或视频资料,增强诗情画意的直观性,激发学生进行阅读和思考。
学法:1.批注法。
反复阅读、多做批注,写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写下自己的联想和补充。
2.合作法。
小组成员共同赏析语言,把握情感,理解主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文中诗词曲作者的背景资料,图片资料、问题资料、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积累诗词曲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感知其主要内容和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新课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元曲——《山坡羊·潼关怀古》。
二、元曲简介继唐朝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采,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重要知识点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重要知识点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一、作品链接《乐府诗集》是一部诗歌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
其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社会生活面很广,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
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
二、背景与主题根据《乐府古题要解》,本诗在晋代已入乐。
在它被用为横吹曲辞以前是否曾入乐已难查考。
此诗原来或许是汉魏间大动乱时代的民歌,是为控诉残酷繁复的兵役制度而创作的。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乡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控诉了战乱和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三、诗歌赏析1.参考译文(少年)刚满十五岁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路遇一个同乡的人,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同乡的人说:)“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2.赏析:“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此处景物描写,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一幅老兵回家看到人去屋空、人亡园荒的凄凉画面,以哀景写哀情,以荒凉的景象烘托老兵心中的悲哀和绝望。
3.品味本诗的写作特色。
①以叙述抒发所见所感。
这首诗以第一人称叙述,尽情渲染了老兵的不幸遭遇和内心无法忍受的悲痛。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以问话形式点明已是家破人亡。
②用环境刻画人物形象。
诗中写老兵回家后的境况:“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第24课 《诗词曲五首》之《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课件)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1.词人登楼远望,却望不见中原,由此感慨千古兴衰变 幻,往事连绵如同江水,“悠悠”一语双关,既指时间 漫长久远,又指词人①__思__绪__无__穷______。回想当年孙权 在少年时即不畏强敌,暗示自己也像孙权一样有② ____奋__发__图__强__、__收__复__失__地_的理想。 2.题目“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怀”包含哪些内容?
示例:辛弃疾的词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及报国无门的 愤慨,感情激昂,气魄宏大,有英雄气概;刘禹锡的诗 在哲理中表达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沉郁中显现了 豁达的胸怀。
1.把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起来。 2.层次分明。 3.融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
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 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 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 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 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 的愤懑之情。
(2)《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作者登楼远望,想到中原沦
陷的故土,表达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的句子是:_何__处__望___神__州_? _满___眼__风__光___北__固__楼。
(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直接刻画少年孙权英雄形象
的句子是:__年___少__万__兜___鍪____,__坐__断__东___南__战__未___休。
①感叹历史兴亡之事;②表达对英雄的仰慕之情;③对 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表示失望和愤慨;④抒发壮志难酬 的感慨。
3.叠词能够突出意象的情态。如《诗经》里的“蒹葭苍 苍”“关关雎鸠”“青青子衿”等。请结合词作,从韵 律、内容上谈谈你对“悠悠”或“滚滚”的理解。
示例一:“悠悠”一词,音韵和谐,节奏婉转;既写出 时间之漫长久远,又表现作者思绪之无穷。 示例二:“滚滚”一词,绘形摹声,律动强烈,富有画 面感;写出长江日夜不息、奔流不止,透露作者面对兴 亡的无奈伤感。
第24课《诗词曲五首——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对北宋覆灭的伤感无奈,南宋国势的担忧!
赏析诗歌
3.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词句中的案·元夕》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ǎo]?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年纪轻轻的孙权统率 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 ,发愤图强,战斗不息, 何等英雄气概。
赏析诗歌
4.作者在词中极力称赞孙权的原因是什么?
资料:1.历史是光彩的,现实却是无奈的。同样占据东南,南宋朝廷实 在萎靡庸碌,与金人议和,只想苟且偷安,经历好几代皇帝,无一人如 孙权一般敢与强者为敌,并战而胜之。
2.65岁辛弃疾被重用,在镇江与金军对垒,得以与强敌一较高下。
赏析诗歌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有问喻答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直问直答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自问无答
作者渴望建功立业(收复失地)的壮志; 同时也暗含年华老去、报国无门的愤懑; 以及对统治者偏安江南、不思复国的慨叹。
诗歌主旨
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词人渴望像 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 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同时也流露出词人报国 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 廷的愤懑之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重要知识点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重要知识点一、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1283),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张养浩(1270—1329),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与清河元明善、汶上曹元用并称为“三俊”。
代表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二、故事背景《过零丁洋》当作于1279 年(宋祥兴二年)。
1278 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五坡岭兵败被俘,第二年正月,囚禁文天祥的船队经过零丁洋时元将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张世杰,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山坡羊·潼关怀古》天历二年(1329),陕西大旱,张养浩被征召任陕西行台中丞,去赈济灾民,他赴陕途中,目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愤愤不平,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救灾,终因操劳过度而殉职,这首散曲是他赴任途中经过潼关时所作。
三、理解诗意过零丁洋原文: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释:遭逢:指遇到朝廷选拔。
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文天祥在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中进士第一名。
干戈:干和戈是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
寥落:冷清。
指宋朝抗元战争逐渐消歇。
四周星:四周年。
风飘絮:形容大宋国势如风中柳絮,失去根基,即将覆灭。
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境内赣江中,水流湍急,极为险恶。
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
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所以称之为“汗青”。
这里指史册。
译文: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开始于一部儒家经书,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
祖国破碎的山河,就像被狂风吹卷着的柳絮,自己一生动荡不安,就像被雨击打的浮萍。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语文 第24课 诗词曲五首 教学反思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
《诗词曲五首》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以上五首诗词曲,都力图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知会文意,并进一步感受诗歌内蕴。
在具体的诗歌赏析过程中,以设问为主,引导学生自主探讨以把握诗歌内容,体会其思想感情。
此外,文中所选五首诗词曲各有特点,因此具体赏析过程亦有所不同,如《十五从军行》作为叙事诗,因此需要把握诗歌的叙事结构;《过零丁洋》是抒情律诗,因此注重诗句赏析。
符合诗歌文体的教学特点。
不足之处:文中许多诗歌都有其特殊的写作背景,对时代背景不甚了解,也就导致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深入。
同时,五首诗词曲虽有意识让学生认识诗歌的不同类型,但是由于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感悟比较低,因此难以把握不同类型诗歌的特点。
《诗词曲五首》教学反思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大观。
今天所要教学的《诗词曲五首》,都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
让学生通过学习和吟诵,领会诗歌的优美意境,接受文化熏陶,提高文化品位。
教学时,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读、比较、鉴赏这五首诗词曲。
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
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气,《过零丁洋》中的忧国之痛和舍生取义的满怀情,《水调歌头》中的缠绵悱恻与乐观豁达,《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对国计民生的忧虑等感情因素,都应准确把握。
因此注重“文章合为.时而著”,让学生适当地了解一些背景材料是十分必要的。
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第24课诗词曲五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并理解诗歌。
2、培养欣赏品味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朗读诗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雪,洁白美丽,或轻舞或纷扬,给我们的生活增姿添彩,在古诗中,更是有不少歌咏白雪的名句,同学们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有谁能说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一句的出处?——对了,它出自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唐代的大诗人是在怎样的情境之下吟咏出这样的千古名句的,让我们一起走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二、读一读,晓音韵。
1、自由读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畅。
(语音饱满、字正腔圆、不读破句)
2、自由读、齐读。
三、译一译,知内容。
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小组合作翻译。
2、口头翻译,每小组展示两句。
3、概括诗人描绘了哪些场景。
明确:狂风卷地天降暴雪、军中苦寒、冰天雪地、帐中饯行、东门送别。
四、品一品,入意境。
教师讲授:所谓品诗,就是品评欣赏。
可以对其进行内容再现,品评诗歌的画面美;可以就某个词语的使用进行品析,体会用词的妙处;也可以对某句使用的修辞进行品析,了解其用意;还可以品评诗人为了表达某种情感所使用的写作手法。
学生自由品诗,教师点拨、适时总结。
1、品评“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①学生先品析,教师引导。
胡地的风雪有何特点?哪些词语写出风雪的特点?地面上还会有哪些东西被卷起来了?为什么用“飞”而不用“飘”?
②找一名学生读这两句,其他学生点评,是否读出景物的这些特点。
③教师指导朗读:读诗要根据诗歌所写内容和要表达的情感,通过调整停顿、重音、快慢和语调把它们表达出来。
第一句重音要放在哪个词上,才能读出胡地风大的特点?第二句用怎样的语调,才能读出诗人的惊喜之情?
明确:重读“卷”;语调上扬,语速稍快④再找学生读这两句,全班自由读。
2、品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①学生先品析,教师引导。
能否使用比喻的修辞,把冰天雪地乌云密布的情景描绘出来?诗人用了什么修辞?为什么要用这种修辞?
明确:夸张;突出天气恶劣,表达对武判官的担心。
②找一名学生读这两句,其他学生点评,是否读出这种情感。
③重读哪些词?使用什么语速、语调?
明确:重读“百丈、万里”;语速较缓、降调。
④再找学生读这两句,全班自由读。
3、品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①学生先品析,教师要求。
通过想象,再现当时的情景。
两人各是什么动作?什么表情?说了哪些话?武判官如何走远的?诗人如何伫立风中的?②从中你读出诗人内心的哪些情感?
③找一名学生读这两句,其他学生点评,是否读出这种情感。
④如何处理语速语调,才能读出诗人的依依不舍?⑤再找学生读。
……
五、悟一悟,懂风格。
1、写雪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选取的意象“春风、梨花”给人春意融融生机盎然的感觉,这和送别的主题,是否协调呢?
2、资料助读。
①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宋】柳永《雨霖铃》
②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
泪。
——【元】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③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别董大》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教师点拨:前两句都写到眼泪,较伤感;唐朝大多数的送别诗洋溢着乐观精神,并不伤感。
3、了解岑参。
岑参(715——770),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有多年的边塞军旅生活经历,其诗多写奇特的边塞风光和艰苦的军旅生活,洋溢着积极乐观的精神。
4、了解盛唐诗歌的风格。
唐朝国势强大、经济文化繁荣,诗人大抵胸襟开阔,意气昂扬,渴望建功立业。
他们喜欢描写祖国壮丽的山河,边塞奇伟的风光、紧张的军旅生活和报国立功的豪情。
“雄壮浑厚”便成为盛唐诗的风貌特征。
5、听名家朗读录音,找一名学生配乐读,当堂背诵。
六、结语
教师:仔细回味,诗人岑参留给了我们什么呢?边塞的奇异风光,丰富的思想感情,乐观、豪迈的英雄气概。
记住边塞诗,记住岑参。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