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汤河学校
宋桂芬
2012年10月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通过数形结合,发展数感。

初步渗透转化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观察、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和数学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对算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
1.QQ农场引入
师:同学们偷过菜吗?(看屏幕)这块地有菜可偷吗?(有),再来看看杜老师的这块地(课件出示没有种菜)。

在长方形纸上按要求“种菜”
“其中种黄瓜,种番茄,种白萝卜”(学生用不同颜色彩笔在纸上涂出不同的分数)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吗?
(1)黄瓜和番茄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1/2+1/4=
(2)黄瓜比番茄多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1/2-1/4=
(3)黄瓜和白萝卜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1/4+1/4=
三个算式中,哪一个是我们已经学过的?怎样计算?
师:象这样分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我们怎样计算?
师:为什么同分母分数可以直接相加减?
师:1/4的分数单位是多少?
师:另外两题和这一题有什么区别?
师:你很注意观察。

象这样分母不同的分数叫异分母分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2.探究新知
2.1学习异分母分数加法。

猜测一下+等于多少?
自主探究。

可以折一折、画一画,或者能否把它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计算,你有不同的方法吗?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汇报:谁愿意把你的做法到前边和全班同学说一说(画图、化小数、通分)
师小结:刚才几位同学的方法都很好,发言也很精彩。

无论是画图、把分数化成小数,还是通分,都用到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

都是在统一计数单位,只有在计数单位相同的情况下才能直接相加。

自主选择二次探究,方法择优。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1/2+3/8 2/7+1/3
师: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小结:看来用化成小数的方法、画图的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哪一种方法是解决异分母分数加法的通用方法?
师:请你以这里的其中一题来说说怎样通分计算?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能说说异分母分数加法怎么计算吗?
2.2自主学习异分母分数减法。

师:我们已经解决了三道异分母分数加法算式,这里还有一个减法算式,你们能独立完成吗?
师:同桌交流,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师过渡:异分母分数相减,也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计算。

2.3引导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我们都会做了,你能用一句话说说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吗?(出示完整的计算法则)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3.巩固练习
师:下面我们就运用今天所学知识来进行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
(1)口答填空。

(2) “做一做”。

(3)发现规律。

(4)逆向思维。

(5)数形结合。

【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你有什么收获?
你认为本节课谁的表现最出色?
课后反思: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在这节课上的实践与思考
1关于开放问题空间的设置。

我们知道,智慧的生成需要一个理想的“融炉”,而这个“融炉”就是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挑战性问题情境的结合体。

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荡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创新灵感。

可以预想,一个没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解决活动是不可能生成智慧的。

为此,在比照了不同版本教材探究题的优劣之后,我果断地选择了“1/2+1/4”。

并且这两个重要的分数数据的揭示,还不是直接的呈现,而是借助于学生更加熟悉、更时尚的QQ农场种菜引入,由学生自己通过计算得到。

我希望用“1/2+1/4”给学生更加开放的探究空间,从而让每一个独特的个体在此都能有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

通分的方法。

这是大家都能想到的方法,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首选方法。

化成小数的方法。

1/2=0.5,1/4=0.25,都是一位小数与分数的互化,学生一眼就能看出,没有了计算的负担,这就为学生想到利用小数来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

事实上学生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画图的方法。

它源于学生对信息的全面掌控,源于老师对情境空间的开放设置。

我不得不说,算法的如此多样是学生主动探究的成功,也不得不说,算法的如此多样是老师开放设计的成功。

在算法的优化中,通过做两组练习,让生自然地感受到画图、化小数的局限性,从而感受到通分的通用性。

2关于已有知识、经验的利用。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老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它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

事实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不仅是建构新知的必要基础,而且也是智慧生成的“源泉”。

学生在学“分数加减法”这课之前,已经有了较多的相关知识、经验。

比较有利的是学生掌握了约分、通分的方法,会进行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明白分数与小数、分数与除法之间的联系等等。

现场的教学表明,也正是由于学生合理调用出了这些储备的知识,才能造就课堂的精彩,促成了个人智慧的生成。

3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

就数学学习而言,学生的智慧集中体现在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深刻领悟和自觉实践上。

可以说,学生智慧生长的过程就是领悟与实践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数学思想方法蕴含在知识产生过程之中,对学生的“再创造”活动具有指导和促进作用。

南大郑毓信在《数学方法论》的序言中指出,数学教学一旦能“通过以思想方法的分析来带动具体数学知识的获得”,我们即可真正地做到把数学课“讲活”“讲懂”“讲深”。

正如我在教案中写下的那样:知识的背后应体现方法,让知识不再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方法的背后应隐含思想,让方法不再是一种笨拙的工具。

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课,我作了两点尝试。

(1)出转化思想。

这里的转化不局限于异分母转化为同分母这一常用方法,也包括课内
生成的分数转化为小数的方法,以及教师作为算法多样化一员所提供的还原为整数的做法。

学生在对几种方法的概括中,虽然言语表达上叙述还不够到位,但他们其实已懂得了“转化”其实就是将一个新问题,通过某种方式,把它变成一个老问题,进行解决的思想。

转化的思想方法让学生感觉计算不再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而是我们智慧成长的载体。

(2)引入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远比教给他一个具体的知识要重要得多。

在课后与学生的交谈中,学生说出了这节课的最大收获:以后遇到新问题时,我们也可以先猜测一个结果,然后对这个结果作仔细的分析,对的,说明理由,错的,查找出原因,再作进一步地思考。

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
当然,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课,我所做的尝试是否成功?所作的思考能否引起大家的共鸣?还请各位批评、指正。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