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远利益看待中日关系

合集下载

形势政策论文——论中日关系

形势政策论文——论中日关系

形势政策论文论中外大国关系——日本内容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日本式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两国承担着维护和平和促进发展的重要责任。

中日两国关系如何,不仅对中日两国至关重要,而且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格局都有着重要影响。

近两年来,中日贸易关系渐趋佳境,但双边的政治关系却进一步滑向冷淡的深渊,其原因主要在于钓鱼岛问题、外国势力的干涉、日本对于台湾问题的态度、历史遗留问题等。

经过多年的贸易往来,尽管冲突不断,但中日两国清楚的认识到,不管世界的格局怎样变,双方的地理位置是无法改变的,只有双方找到一个平衡点,才可改善双方关系,促进发展。

关键词:中日关系政治经济共同发展一、中日关系的现状:1、中日经济关系现状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有中心地位,对于整个中日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从现状看,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

在贸易方面,日本已经连续十一年保持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对日本来说,中国也是位居前列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

双方的贸易合作不仅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而且对于促成中日关系正常化起到了巨大作用。

即使在两国之间出现政治方面的问题,甚至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时,经济合作也在不断发展,并且成为改善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

目前中日经济关系“危”与“机”并存,而且机遇大于挑战,危机带来的挑战正在被逐步克服,中日贸易逐步恢复,不过这只是中日关系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其间还有政治关系的“反弹力”。

2、中日政治关系现状中日政治关系是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方面,而历史问题则是影响中日政治关系的发展的核心问题。

现今,在钓鱼岛归属这一问题上,双方存在分歧。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这一点是毋庸质疑的。

但日本仍然对其虎视眈眈,妄想将其作为自己的领土行使主权,原因是不管是对日本还是对中国钓鱼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

其次,日本对于台湾的态度也是引起双方政治纠纷的重要原因。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台湾中国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日本对此的态度却十分“暧昧”。

浅谈中日关系的现状及前景

浅谈中日关系的现状及前景

浅谈中日关系的现状及前景日本是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中日关系一向错综复杂——既有历史上的和平与对立,又有现实中的依存和竞争。

中日邦交正常化40年以来,合作与发展始终是双边经贸领域的主题,但在政治安全领域却逐渐从友好演变为摩擦、对抗。

因此,从战略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当下的首要问题,也是唯一正确的途径。

作为当代青年,透彻地了解与分析中日关系对你我而言至关重要。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解决中日问题,首先应理清中日关系的历史发展脉络。

周恩来总理曾用“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对中日关系历史进行了最为全面准确的说明和表达:友好是历史主流,对立则是历史主流中“艰难和辛酸”的一页。

中日交往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唐朝,这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高峰期——既有日本使者云集长安,又有鉴真和尚东渡日本。

在和平友好的交往过程中,中国文化得以广泛传播,日本文化得以迅速发展;在一衣带水的地理关系上,逐渐形成了具有许多相同因素的东方文化观念和社会结构。

“两千年友好”,使两国人民长期享受和平稳定,彼此汲取文化营养;“五十年对立”,则使中日关系破裂,社会停滞不前。

日本明治维新后,其国力迅速强大、野心极度膨胀,悍然挑起甲午战争;几十年后的侵华战争,日本军国主义又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

短短半个世纪内,两国人民友好邦交的历史传统瞬间打破,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亦破坏殆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饱受战乱摧残。

放眼当代,中日关系的现状也是紧张与缓和并存的局面:从1972年邦交正常化的实现到1982年第一次教科书事件,可以说是友好合作时期;从1982年到1992年天皇访华,中日之间摩擦与合作并存;自1992年以来,为对立合作时期。

“政冷经热”成为描述中日关系现状的典型词汇。

首先,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据核心地位,两国经贸关系不断发展。

回顾战后中日关系发展可见,经济合作推动了整个中日关系改善——正如历史上一样,贸易合作通过民间渠道不断加强,促进了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发展,有利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就当前中日关系发展、影响中日关系因素、如何看待中日关系而论

就当前中日关系发展、影响中日关系因素、如何看待中日关系而论

专题一就当前中日关系发展、影响中日关系因素、如何看待中日关系而论中日关系是我国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21世纪后,中日两国都进入重要的历史时期。

日本经过二战后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经济上已经成为世界强国,由于二战原因,日本的政治军事国际地位受到限制,现在正积极推动从经济强国向政治经济强国的转变;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正在实现从传统的政治大国向经济政治大国的转变。

冷战结束后,特别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国际形势和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都取得了迅速的发展,这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中日双方已确立了在21世纪“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但两国间围绕着“历史认识”等方面的问题也存在着许多不稳定因素,特别是近期,又加上了钓鱼岛领土争端问题,这必将影响新世纪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

因此,正确认识中日关系发展的现状、分析影响中日关系的不利因素,对准确判断和预测新世纪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主义。

一、中日关系的发展现状中国和日本自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总地说来友好合作是主旋律。

但进入21世纪,特别是近两年来,一方面,两国关系发展的成果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两国之间的问题与摩擦也在不断积累。

简而言之,中日关系的现状是“交流不停、摩擦不断”。

从政治上看,两国的高层往来与频繁接触,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揭开了中日关系的新篇章。

1978年两国缔结的《中日友好和平条约》规定了中日关系的发展方向,并且成为指导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根本原则。

1998年11月,江泽民主席访问日本,双方共同发表了《中日联合宣言》,为两国在新世纪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确立了行动指南。

2006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抗日战 争胜利对中日关系的长远影响

抗日战 争胜利对中日关系的长远影响

抗日战争胜利对中日关系的长远影响《抗日战争胜利对中日关系的长远影响》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充满血与泪的篇章。

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中日关系的演变奠定了基础,其影响深远且复杂。

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

在那段黑暗的岁月里,日本侵略者妄图通过武力征服中国,掠夺资源,奴役人民。

然而,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和英勇斗争,最终让他们的野心破灭。

这场胜利,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国避免了沦为殖民地的悲惨命运。

这一结果,为中国在战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基础,也让中国在国际社会中赢得了尊重和地位。

在民族精神层面,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振奋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面对强大而残暴的敌人,中国人民没有退缩,没有屈服,而是团结一心,浴血奋战。

这种坚韧不拔、英勇无畏的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同时,这种民族精神的崛起,也为中日关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

在战后,中国人民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对待日本,但对于日本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始终保持高度警惕。

从经济角度来看,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得以摆脱战争的破坏,逐步走上了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道路。

而日本在战后也经历了经济的重建和崛起。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日两国的经济关系逐渐紧密。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日本则是技术先进、资金雄厚的发达国家。

双方在贸易、投资、技术合作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

然而,历史问题始终是影响中日经济关系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些日本企业和个人对中国市场的认识不足,以及部分日本政客对历史的错误态度,都曾给中日经济合作带来过一定的困扰。

政治方面,抗日战争的胜利使得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得到提升。

中国成为了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而日本在战后受到了国际社会的约束和监督,其政治地位和军事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在安倍的执政下,中日关系将走向何方的思考

在安倍的执政下,中日关系将走向何方的思考

在安倍的执政下,中日关系将走向何方的思考杨宗明国家关系的走向不仅与国家间的利益息息相关,还应考虑到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以及对方国家所拥有的外交、经济等资源。

本质上说,国家间的关系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是能够在各种复杂条件下共存的关系,还应考虑到其他国家对此关系的反应及所起的表率或示范作用。

其中,国际社会的共同约束要求(所谓普世价值观)对国与国的关系具有较大的影响,有时甚至能起决定作用(不怎么起作用时候也不少,尤其我国历史上)。

此外,国与国的关系主要为国家利益服务,不能简单的打打杀杀,不能简单区分朋友与敌人,该低调时要低调,要明白国际大势,要与国家的长远利益相结合,不能目光短浅。

要善于利用国际大势处理国家关系,不能简单粗暴,要具有艺术家的魅力,要团结大多数国际力量,要揣摩国际社会需求,既不能让自己吃亏,还要占据道义,让其他国家说自己好(即使他认为不好,但嘴上说不出来)。

国家关系与人与人关系有类似之处,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又是一门艺术,需要特定的人才,是与时俱进的科学。

当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当政,其上台以来,以钓鱼岛事件为支点,进行了一系列对我国不友好的行动。

比如,口出狂言、大力支持与我有潜在矛盾国家、尝试联系其它国家对我进行打压,修宪、参拜神社等等,不一而足。

貌似明目张胆的对我国采取敌对行动,导致我国与日本关系陷入低谷,对中日关系走向产生了不利影响。

在此情况下,中日关系将如何发展呢?我国采取何种对策为佳呢?我们按照国家关系要求对中日关系进行一些分析,只有认识清楚了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才能合理地应对,既要对自己有利,又要符合我们的发展需求。

首先,我们要分析安倍晋三的所作所为,对我国产生了那些伤害:①口出狂言对我们基本没有害处,只能说明他素质低;②大力支持与我有潜在矛盾国家,那是他的自由,我们无权干涉,我们也不在乎他的支持,对我们的伤害为零;③拉帮结派,很正常的国际交往,只不过安倍晋三表现低俗,让人一眼看穿他的企图,也没见到什么效果,对我们的伤害为零;④参拜神社,多少年了,有的是人反对,我们只是其中之一,当然,在此问题上我们可适度加大反对力度,但没有必要涉及到其它方面,对我们的伤害基本为零;⑤修宪,那是人家家事,不归我们管,就不要瞎操心了,对我们的伤害基本为零;⑥钓鱼岛领土争端,日本采取了一些措施,也不能全算在安倍晋三头上,国有化是前任弄的(在外力下没办法),作为一国首相,为本国利益,不可能后退。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

中日两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交流与沟通,两国关系的研究也在这样一个大的趋势下从来没有停止过。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每一个国家的发展都无法离开其他的国家,尤其是这个国家的近邻。

对于正处于经济腾飞机遇期中国来说,处理好与近邻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且迫切。

这其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中日关系的处理。

笔者也正是出于此考虑,以及自己对日本的特有兴趣,在这学期《当代政治经济》这门课程中所讲的中日关系也让我了解许多。

这篇论文的写作不想当它是一份作业,笔者不想将其当作应付差事之作,而更多的想谈下自己的认识看法。

据笔者所了解,随着日本移民政策的调整,近些年来希望通过留学日本,进而在日本发展的中国大学生越来越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中国大学生对日本的了解热情。

与此同时,出于对中日未来发展的考虑,很多中国大学生也在不断的思考研究中日之间长久存在问题的根源、解决措施以及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

中日两国是友好邻邦,一衣带水,曾经有着悠久的友好交往历史。

在新中国成立前的一段时期内,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遭受了严重的灾难,日本人民也身受其害。

周恩来总理曾用“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来形容中日友好交往史中不愉快的经历,并为发展未来双边关系提出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原则。

但是中日之间的不和谐噪音不仅没有消失,而是越来越大。

如一些日本政府官员连续出演在历史问题上“失言”,在邻国抗议下“道歉”,然后在日本国内外压力下“辞职”的三部曲;在编撰新教科书问题上不断有淡化或美化侵略的事件。

特别是,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2001年上任不久就执意要以首相身份去参拜靖国神社,并且不顾日本国内和东亚各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于2001年8月13日,即“日本投降日”的前两天,参拜了靖国神社,导致中日两国政治关系一度处于停滞状态,高层互访也一度中断,在两国国内造成了恶劣和极其的影响。

值得欣慰的是,2006年10月以来,日本新领导人考虑中国和亚洲各国人民在日本侵略问题上的敏感,从安倍晋三首相开始停止了以公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消除阻碍两国关系发展的障碍。

对中日关系的一些看法和意见

对中日关系的一些看法和意见

对中日关系的一些看法和意见今年是中日复交25周年。

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来扭转两国关系近年出现的某些消极倾向,设法构筑较为长期稳定的互利合作关系。

为此,也需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在对日关系的看法和做法上作一些调整。

现提出以下几点看法和建议,仅供参考。

一中日关系正经历转折中日关系本来就同时存在矛盾竞争和友好合作的两面,现在又在一定程度上面临影响深远的转折:或者保持友好合作的势头,建立新形势下的平等互利关系;或者矛盾上升、摩擦增加、关系下滑,甚至导致对抗。

这是双方需要作出的重大抉择。

中日复交是经过长期努力的结果。

在缔结和平友好条约和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两国关系更得到迅速和全面发展,一时成为我同发达国家关系的典范。

人民间的传统友谊也不断加深。

“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成为双方上下提得最响的口号。

但是,随着冷战的结束,近两年两国关系又一时出现倒退。

原因之一是两国关系的内涵发生变化,虽然经济仍以互补性为主(竞争也在增加),但政治和安全上已失去共同防苏的战略基础,反而互相视为日后的潜在对手。

二是日本羽毛渐丰,地位提高,加紧了争当政治大国的步伐,要夺取亚太地区的主导权,因而不愿看到中国的强大和统一。

加之日本进行了政治换代,新领导人对我了解无多,对日中关系观念淡漠,还具有较强的新国家主义倾向。

国会中对华友好人士已所剩无几,亲台势力却明显上升。

社会思潮中的民族主义情绪有所增长,对侵略的负罪感日益淡薄。

在这种情况下,就接连出现侵犯我主权及其他不友好事件。

三是中国的崛起引起越来越大的反响,以致近来西方舆论特别是学术界许多人炒出“忘掉俄罗斯,该注意的是中国”的议论。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提高了对中国的疑虑和戒心,认为中国大规模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在激发仇日的民族情感;中国的政策是对美宽,对日严,总想敲打日本,不让日本得到平等地位;特别是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和军力的强大,必然会构成对日威胁,因此就要加以防范,包括加强日美军事合作。

中日的现状和趋势

中日的现状和趋势

中日的现状和趋势中日关系长期以来一直是复杂的,由于历史问题的阴影,两国间一直存在着一些争议。

但是,随着两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愈发频繁,中日关系的发展也开始逐渐向好的方向转变。

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中日关系面临了一些共同的挑战。

首先,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日本的兴起,两国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

其次,由于东海和南海的领土争端,两国在安全领域内存在一定的分歧。

此外,历史问题依然存在,这也是两国之间难以解决的一个棘手问题。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日关系也存在着一些积极因素。

首先,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持续增强。

两国在贸易和投资方面的互补性较强,特别是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具有很强的合作潜力。

其次,中日两国在区域合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尤其是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洲水资源合作机制”等多边机制的推动,两国间互信得到了增强。

此外,在日本国内,一些主张中日友好关系的声音也日渐高涨,这为改善两国的关系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长远来看,中日关系的趋势应该是向着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

考虑到中国经济规模的增大以及互联互通的不断推进,日本希望能够更多地参与中国的经济建设,并通过与中国的合作来实现自身的利益。

反过来,中国也可以得到日本在高技术领域的支持,加速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此外,中日两国在科技领域的合作也具有很大的潜力,可以通过软件、信息技术以及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合作来推动两国的经济发展。

但是,想要实现中日关系的良性发展,仍需要面对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历史问题应该得到妥善解决。

日本需要认真反思历史,向中方表达真诚的歉意,并通过行动来弥补历史留下的伤痛。

同时,中方也应该适当释放历史问题的紧张气氛,解开心结,跳出历史的泥潭。

其次,两国领导人应该高度重视两国间的战略沟通和战略互信,促进两国间的官方交流,加强政府间的协作和联动。

最后,在民间交流与文化交流方面,中日两国应该更多地加强互动,从而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

总之,现在中国和日本都正处在经济和社会转型的时期,合作和共赢是两国未来的选择。

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对中日关系的看法中日两国有着两千余年的交往历史。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多数时期两国人民和睦相处,与亚洲各国人民一道,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东方文明。

虽然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中国政府始终把维护和发展中日睦邻友好关系作为长期国策,置于对外关系的重要地位,并一向认为,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两国人民,而且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我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正确的对日方针、政策,推动了中日友好关系的渐次发展,从中显示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及至我国新一代领导人高度重视对日关系以及高超的外交艺术和深邃思想。

毛泽东曾多次明确指出,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股逆流。

中国一贯采取向前看的方针,要重建和加强中日两国的友好关系。

只是由于日本政府追随美国执行敌视和遏制中国的政策,致使中日关系在较长一段时间里处于极不正常的状态。

在十分复杂的国际国内外形势下,毛泽东高瞻远瞩,倡导发展中日民间往来,以民促官,官民并举,取得良好的外交效果。

最终,促成了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揭开了中日友好关系崭新的一页。

周恩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尽管两国间战争状态没有宣告结束,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来往和贸易关系不但没有中断,而且不断发展。

促进中日友好,恢复中日邦交,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中日两国的社会制度不同,但这不应该成为我们两国平等友好相处的障碍。

中国和日本都是伟大的民族。

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都是勤劳勇敢的人民。

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邓小平历来重视中日关系,他也是“中日友好”的积极倡导者。

他说:“‘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口号,代表了我们大家的理想。

”“要扎扎实实地做一些发展我们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友好关系的事情,加深我们之间的友谊,加深我们之间的了解,加深我们之间的感情。

”江泽民也一再强调:“在我们看来,对于中日关系一要以史为戒,二要向前看,三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如何看待当今的中日关系

如何看待当今的中日关系

如何看待当今的中日关系从经济角度来讲,中国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日本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双方经贸往来频繁,互补性强。

并且日本需要中国广阔的市场、原料和劳动力,而中国需要日本的先进技术-、市场和资金。

双方在节能环保、绿游、能源、金融等领域合作紧密,加之日本要重振长期疲软的经济,它没有理由失去中国。

从政治方面来讲,日本与韩国的竹岛问题,朝核问题,与俄的北方四岛问题,联合国的入常问题等等,都要中国支持或不想与中国另生争端。

我想最重要的是中国本身的强大,大地震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奥运的成功举办,这都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了中国,也让中国影响力又增加了一个重重的砝码.最近日本更换了新首相,麻生虽然曾公开表示支持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并主张日本应该拥有核武器等被人们称为“大嘴麻生”。

但他在一次演讲中说:“如果我当选将继续改善对华关系,发展中日友好是一种手段,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我将继续推动日中战略互惠关系的发展。

”当他在当选总裁后再次阐述对华关系时表示:“日中友好是发展两国战略互惠关系的一种手段,有利于双方的国家利益。

”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发言时表示:“日本今后将继续加强与中国的互惠与互益发展日中友好。

历史问题,继承村山谈话和小泉首相对战争受害者道歉的谈话的精神,推动与中国的战略互惠关系。

不管他个人对华感情如何,但今后他必然会从国家总体利益出发,毕竟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国家关系是由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无论是谁上台都会以国家利益为重,加强中日关系。

双方和则两利,敌则两害,对立甚至战争不利于任何一方。

中国现今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加强与中国的友好关系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

中日关系向友好方向发展,这是大势所趋的历史必然,并不是某个人所能决定的.然而,要改善处在低谷时期的中日关系,使之健康发展,必须从如下三个方面予以把握:首先,日本要认真解决历史认识问题和摈弃冷战思维。

中日双方认真解决历史认识问题。

阻碍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原因是历史认识问题。

理性对待中日关系(大全五篇)

理性对待中日关系(大全五篇)

理性对待中日关系(大全五篇)第一篇:理性对待中日关系理性对待中日关系————读《对日新思维》有感中日关系一直以来都是比较敏感的问题,钓鱼岛的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这么久来一直未很好、明确的解决。

随着时间的积累,钓鱼岛的矛盾问题不断的上升。

日本一直以来就想将钓鱼岛占为己有,2012随着中日之间的关于钓鱼岛的矛盾不断加深,日本提出的购买钓鱼岛的欲望。

这无疑的在伤害我们中国人的情感和割裂我们中国的领土。

不管对于中国政府还是中国的公民都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出现。

钓鱼岛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作为中国人,每个人都有义务捍卫我国的领土不受侵犯,我国的利益不受破坏。

在社会各阶层都非常关注钓鱼岛的问题,对日本的行为愤慨。

由此引发了很多的爱国行动。

由个人或组织的都打出了爱国的口号,对日本的行为一片谩骂。

在2012年9月15号,为了表示对日本的愤怒,在很多城市一些爱国人士举行了游行活动。

其想通过抵制日货来表达对日的反抗。

我记得当日尽管我自己没亲自看到游行的场景,但是通过一些以前的高中,朋友,我很深刻的了解到了一些街头的游行,他们有将自己拍摄下来的照片发给我看,那天晚上上网,几乎所有的好友都在讨论关于日本欲购岛引发的国人抵制日货的游行。

期间,我对此没发表任何意见。

最后,一朋友问我:“你作为一个学新闻的人,对此事没一点的敏感性吗?今天中国19所大城市都举行了游行,为什么没有网站对此事进行报道呢?”这一问,着实让我深省。

第一,我想说我对这件事不发表言论并不是我不关心此事,不说并不代表不爱国。

我想起了,第一天,一朋友告诉我说她的另一个朋友说要是15日她不上街游行她的那个朋友就不会和她做朋友。

我告诉她,不是只有上街游行的就是爱国的,而且上街游行的未必就是爱国的体现。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因为青春年少,血气方刚,对于日本的行为特为愤慨,容易冲动。

爱国是正确,也是必须的,但我觉得应该讲求方式方法。

就抵制日货来说,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来说,确实是对日本的一种制裁,但是,就游行中打砸日货,我觉得并不可取,因为这样打砸的是中国国人同胞自己的财产,而不是日本的钱财。

谈谈你对中日关系的认识

谈谈你对中日关系的认识

谈谈你对中日关系的认识中国与日本的关系,用周恩来总理的话来说就是:“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

”中日间的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秦始皇时期,而在隋唐时期,中日交流达到顶峰,日本皇室为汲取隋唐王朝统治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文化多次遣使到中国和唐朝修好。

而近代以来,由于日本的侵华战争中日关系一度恶化到极点。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直到1972年,中日之间才恢复邦交正常化,但近三十年中日关系依然曲折反复。

1972年中日双方发表《中日联合声明》,标志着中日邦交正常化,一直到1989年,中日双方的关系一直朝着和平友好的方向发展。

但是从90年开始,双方关系一直曲折反复,直到2001年小泉纯一郎执政连续五年参拜靖国神社,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使中日关系达到最低点,出现“政冷经热的现象”。

这是自双方72年建交以来两国关系最糟糕的时期。

2006年,安倍晋三当选日本首相并于13日后访华,开启了中日关系的“破冰之旅”,正是他承认了继承“村山谈话”的精神才使安倍晋三的访华成为了可能,打破了总日关系僵化的局面,将中日关系的定位从“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提升到“战略互惠关系”。

而之后温总理访问日本,福田康夫首相应邀访华以及08年胡锦涛主席访问日本极大促进了中日关系的发展,而胡锦涛主席更是在他的“暖春之旅”中,发表了《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并提出了发展两国关系的六点建议:一、巩固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二、加强战略互信三、深化互利合作四、增进两国人民感情五、建立健全各领域合作机制六、扩大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合作虽然之后的日本首相更迭频繁,但无论是麻生太郎还是鸠山由纪夫都在上任之后积极访华,两国关系进一步加强。

但是中日关系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都是不能被忽视的,也是需要我们重视并正确对待的。

下面就影响中日关系的因素就以下简要分析。

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问题:一、历史问题:日本侵华战争二、台湾问题:台湾曾经被日本殖民统治50年而且台湾海峡至今仍是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浅谈中日关系的死结及前景

浅谈中日关系的死结及前景

浅谈中日关系的死结及前景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中日两国是二千年友好,五十年对抗。

这是从历史的高度对两国关系做出的判断。

总理的这个说法绝对不是无的放失,绝对不是空穴来风,是对中国和日本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着清醒认识的基础上所做出的论断。

自古以来,天朝上国的中国一直是日本这个岛国所依附的对象。

日本的侵华战争就让这千年建交的友好关系付之一炬。

但是,对于中国周边的国际形势,不管我们有多么的不情愿,不管我们和日本有多么大的血海深仇,有一个事实永远也改变不了,那就是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

从历史的高度和世界的范围来看,两国人民只有友好才是真正符合两国人民的长远利益。

中国周边形势十分严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印控藏南,在中印已进行了14轮的谈判结果不理想的情况下,中国地图上标识为我国领土、但从官方语言到从村到省的行政组织均“印度化”了60年的9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最终归属,必将也是一个只有军事解决才能最终确定的“火药区”。

在印度已经于上世纪90年代试爆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远程运载工具逐渐成熟的今天,使用常规武器解决这片相当于两个半台湾领土争端的可能性还有多少?二、南海,九段线早已名存实亡,南海周边国家通过对这里资源的开采,个别国家已经由石油输入国变化为石油输出国,巨大的经济利益已使他们不能自拔。

最要命的是,南海这个紧邻马六甲的海上通道,也已成为敌对面制约中国的杀手锏,美、日、印等国借机纷纷进入这片海域,展示实力。

这也明确的告诉中国,一遇有重大国际形势变化,这个要命和通道,随时可以被对手切断;三、向东方向,在台湾尚未收复,美军驻扎冲绳的现状下,和平年代我们看不到的危机始终存在着,在东边封堵中国,是一件很轻松的作业;四.美国军事力量已经进入中亚,让许多人十分振奋的上合组织,其部分成员国也设立了美军基地。

部署在阿富汗的美军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实战,伏在中国后背,犹如一把利刃,时刻在威胁着我们;五、再说朝鲜半岛的局势,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1953年是中朝与对方签定的是停战协定,虽然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2004年随着中韩建交撤出了板门店,但撤出并不意味着军事使命的终结,一但朝鲜半岛发生战争,一但有朝韩之外第三国介入,做为仍然是当事人的中国,也将被拉进战火。

浅谈中日关系问题和未来发展.

浅谈中日关系问题和未来发展.

浅谈中日关系问题和未来发展中日关系一直是我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近百年来,也是大家广为关注的事件。

自从抗日战争以来,中日关系就一直处于不友好的状态。

二战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以高傲的姿态赶走了日本。

然而,在近代发展的道路上,中国的飞速发展遭遇到了诸多问题,其中中日关系问题也是其关键性的一点。

本着从政治出发看世界的观点,本文在一些资料和他人评论的基础上就中日关系谈谈最近的状态和笔者的看法。

中国对日政策的调整和发展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刻,并且在这一时期作出了改革开放和把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中国对外政策包括对日本的政策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对外政策的调整是有利于中日关系的发展的,日本是经济大国,资源小国,对海外资源的依赖性和依赖程度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大,加上国际局势动荡,对日本影响很大。

因此,日本需要分散原料,燃料的供应,就近取材来满足其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

日本在国际上的影响仍然十分有限,它既无法同美,俄那种政治影响力遍及全球的超级大国相比,也无法与英法相比,因此,它力图在最有前途的亚太地区扩大政治影响。

亚太地区既是日本的主要资源供应地,又是日本重要的商品市场,日本企图从政治上“担负起稳定亚太地区的使命”。

从这一指导思想出发,日本加强了亚太外交,积极在这一地区发挥作用施加影响。

在国际重大问题上,积极参与,尤其在经济上大大增加对亚太“热点”地区的投资,加强经济合作。

中日双边关系的发展中国对外的双边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为中日两国友好关系注入了新活力,中日官方和民间的互访增多,中日经济贸易迅速增长,经济合作的加强,文化的交流等都促进了中日关系的良好发展。

但是作为亚洲一个超级大国和一个资本主义强国,两者之间存在诸多发展的问题。

其中关键问题就是两强并起。

在亚洲,中日两国的综合国力都在上升过程中,是未来世界多极化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中日关系的战略意义与未来模式

中日关系的战略意义与未来模式
通过对以上几点的分析就可以看出,若真正关心并长远考虑考虑中国的未来和平崛起的环境、繁荣和安全,就能懂得日本对中国的重要性以及建立正常的中日政治关系的重要性。这一重要性是由中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日本的综合实力决定的,也是由日美军事、外交同盟关系以及日本与台湾岛的某种特殊联系所决定的。
未来的中日关系将会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呢?换言之,未来的中日关系是一个什么样子呢?要探讨这个问题,首先要注意到我在前面已经分析的一个重要前提,即东亚处在国际格局的转型之中,中日关系已经并仍在发生结构性的重大变化,这中结构变化表现中国正迅速走向强大,日本正急切地谋求“正常国家”地位,争取政治大国地位和相应的“军事权利”。在东亚格局发生转变的历史背景下,可以预见,中日之间将会出现一系列新的重大的战略性问题,或者已有的战略性问题也已经或将会经历新的变化。
第三,健康友好的中日关系对中国的安全也极为重要。
我们知道,当前和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中国将需要处理好两件大事:一是进一步使中美关系朝向正常化的发展,这是带有全局意义的。美国在冷战结束后的亚太战略中制定了联日压中的战略,因此一般认为美国是中国和平崛起的最大问题;二是阻止危险程度正在显著增长的“台湾独立”,并且大力争取基本和平地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但中国外交的这两件大事都与日本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因为,美日之间具有军事、外交同盟关系,同时日本与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中日关系处理的好,那么可能在中、美、日之间形成相互牵制的战略三角关系,中国在中美关系中就可以增加谈判的砝码,也将会推动中美关系的改善,同时也克利用日本来打压日益膨胀的台独势力。相反,如果中日政治关系今后严重恶化,这将给中国应对来自美国的压力增添重大困难,同时会使陈水扁之流和日本国内逐渐增强的支持“台独”的势力得到更加稳定的幕后支持。因此,在中美关系曲折起伏,台湾问题日益凸显的情况下,稳定中日关系,对改善我国的安全战略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处理中日关系应有全局性的大战略意识,而不能仅看到一时的一个方面。

我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我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我对中日关系的看法(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我对中日关系的看法在如今的中日关系上,日本的一些行为的确是令人担心的,有时其所做出的事情也是难以另人容忍的。

在中日间有着特殊背景的两国关系中,日本更应该表现出积极的促进友好相处的态度来,这不仅仅是对中国人民的,而是对全人类的,也包括自己人民的一种负责的态度。

也许在日本人的眼里,是贫穷落后的,只能说咱中国人民还需要努力,所以,我们不奢求得到尊重,而是靠自己辛勤的劳作及坦荡的作为去博得尊重,且我们自己首先也尊重自己的选择,因为我们选择和平,当然这更是完整的尊严前提下的和平。

日本对中国的态度,可以说也决定着这两个民族未来的历史命运。

为什么单指日本的态度呢?事实是最具有发言权和说服力的,也就是说更趋于真理的。

在这个基础上,不难看出中国所做的一切是对和平有积极意义和实质性贡献的事情。

日本,在很多方面的确所做的事情是,很难得到恭维的,因为其所做的很多事是对和平环境起着消极作用的,并且也是不负责而危险的事情。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家的很多行为被政治所左右着,充斥着浓厚的政治色彩,所以,政治中充满了惊涛骇浪,玩政治的人,也完全掌控着是否风平浪静,又是否巨浪翻天。

政治是宏大的思想体系,它直接指导着人们的行为,一个国家及民族的方向。

但是,有很多时候政治也是狭隘的,自私的,因为政治的需要可以牺牲或说付出巨大的代价,这些代价基本来说是由人民或一个国家和社会来承担的。

实质上使得日本及其人民在国际社会上的形象遭受了严重的损害。

同时,也因为其发自为达到自己一个政治目的的所作所为而导致伤害了,许许多多曾经被日本侵略过的国家、人民的感情,使这些国家及人民遭受了莫大的侮辱。

而其强词夺理的狡辩,也更是愚钝的、毫不负责的态度与行为。

这些都对日本在今后与他国的关系上留下了一抹阴影,一点重重的污渍。

事实证明,历史的教训足以让我们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浅谈中日关系

浅谈中日关系

形势与政策论文浅谈中日关系这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我们有幸聆听了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王星宇博士的讲座,使我们对中日关系有了更深的了解,从而也让我们认识到我们要正确认识中日关系,科学的对待涉日问题。

王星宇博士从三个方面为我们讲述了日本政坛的变化和中年日关系,包括近期日本政坛变化、中日关系现状和未来中日关系。

首先是近期日本政坛的频繁更迭。

日本现任的执政党为民主党,但是民主党执政时间并不是很长,因此对于初执政的民主党,不仅没有能兑现当初的承诺,而且在处理一些问题时,还是缺乏一定的经验。

日本近几年首相几度换人,从安倍晋三到福田康夫,再到麻生太郎,结束了自民党的执政。

后来民主党开始,鸠山由纪夫,菅直人,到现任的野田佳彦,日本几乎是以一年一次的频率换首相。

不管由于什么原因,政权的频繁更迭都将给国家的稳定性和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日本首相不是由全民直接选举产生,而是由政党提名、国会众参两院议员投票选举产生。

一般而言,国会中多数党领袖自然成为日本首相。

民主党现在身份与先前不同,是执政党,党首选举意味着日本首相选举。

但在民主党党首选举的过程中,却报出了党内斗争,小泽宣布从幕后走向台前。

而日本与美国的关系也处于瓶颈期。

接下来我们了解了中日关系的现状。

中日关系因为国家领导人的互访在21世纪出现了明显的缓和现象,但是另一方面也应看到,中日间各项潜在矛盾因素还没有得到消除,有的摩擦隐患甚至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仍需中日双方共同做出很大努力来防止这些矛盾与摩擦破坏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大局。

从经济方面来说,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拥有经济、技术等方面优势,是我国重要的合作伙伴。

中国和日本作为亚洲的两个强国,中国的迅速崛起让日本无所适从,中日之间的竞争也是不能避免的,而我们寻求的双边共赢。

在今年日本发生9.0级地震,我国派出了救援队伍,并进行了物资援助,但是日本拒绝了我国的海上援助和军队援助;还有钓鱼岛的归属问题,日本一再地强调钓鱼岛属于日本,这使中日关系再度进入了僵持阶段,我国多次强调钓鱼岛的主权问题,日本不顾我国的反对,修改教材指定钓鱼岛是日本的。

论中日关系

论中日关系

论中日关系近期看新闻,中日钓鱼岛事件持续升温并恶化,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原来是大陆一艘渔船在钓鱼岛海域捕鱼过程中与日本巡逻舰发生冲撞和摩擦。

随即,日本方面扣押中国渔船渔民,在中国政府随即而来的强大压力下,日本政府释放14名船员,但目前仍扣押船长。

看完这篇新闻后,作为中国人的我,真的很愤怒,在我脑海中浮现的有很多!自从那一件事发生之后,我一直进一步关注事态的发展。

如今一提起中日关系,很多人都感到挠头。

的确,近年来的中日关系变得越来越难以理解了:一边是经贸合作红红火火,一边却是政府首脑互不往来,政治僵局陷入到了冰点;以前学历史的时候,我对日本这个国家有过很多意见,相信我们中国人都知道1937年7月7日日本蓄意制造“七七事变”,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1年,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

1938年8月13日淞沪战役开始。

1938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日军屠杀中国平民和士兵30万人以上(史称“南京大屠杀”)。

……要数日本人在我们中国这片土地上所犯下的罪行,那可真是数也数不完,现在很多中国人都在对抗日本,抵制日货。

我还在网上看到一个网友对中日钓鱼岛发表的评论“作为有血性的中国人,听到这个消息后无不擦拳磨掌,义愤填膺。

对于钓鱼岛的归属问题,自古以来,中国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日本政府却无视中国人民的感情,非法扣押中国渔民,显然是有预谋的。

这种行径严重伤害了中日关系,日本的险恶用心昭然若揭,日本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对于中日关系发展到了今天这样一个局面,我们禁不住地要想,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日关系发展到了今天这样一个困难局面?我想其中的原因不外乎有这么几点:1.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日本在1937年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屠杀了几千万的中国人,可以说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

现在日本政府却在历史问题采取了极端不负责任的态度,小泉一再参拜靖国神社。

另一方面,擅自修改教科书,弯曲历史真相,并允许在学校使用,一再激怒中国及亚洲其他受日本侵略的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长远利益看待中日关系
作者:李章平
本文从经济学和国际法角度分析中日关系的未来发展以及应该采取的战略态度,当然,前提是以一颗深切的爱国心为基础的,本文的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

中日钓鱼岛之争已有一年多时间,此间有各种关于战与和的预断,甚至有些人大力吹捧战争带来的益处。

但是,局势发展到今天,可以说不是一发不收拾,我们还有许多可做的地方,那应该怎么做呢?
一、贸易是解决一切争端最有效和最明智的举措。

稍许有点经济常识
的人都知道贸易的益处,近两百年来世界发展证明贸易带来了人类历史上最快的发展,使全球任何一个角落都受到贸易带来的恩泽。

试想一个没有贸易的世界将会是怎样世界?聪明的读者不难得出田园式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的结论。

世界范围内的贸易恰好是工业文明后大力发展起来的,为什么是工业文明而不是农耕文明呢?工业文明是精细化分工和专业化的生产方式,因此要求资源的有效利用,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出最多的产品,最终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全球贸易正此应运而生,它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以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佳的产出,也就是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

没有全球贸易的世界是这样的,中国的密集型劳动产业如纺织业没有得到它应该有的效益,美国的微软软件只能在国内以相当便宜的价格出售,澳大利亚的矿石还是一堆没有任何用武之地的普通石头,蒙古人也只能尝到牛羊的味道,它们都没有得到最佳的资源配置,因而是低效率的,消费者也没有得到最大的满足和最多的消费者剩余,科技也没有革新的动力。

因此,为了获得对方的资源而不断的发动战争,历史就是如此告诉你我的。

有了贸易后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我们的服装可以大批量的生产,并在国际市场上击败大多数竞争对手而获得丰厚的利益,中国人也可以用上美国的iphone和各种高科技产品,澳大利亚的矿石自由国际买家出相当高的价格购买,蒙古人的生活也充满了各种味道。

当今世界前几个经济大国同样是贸易上大国,贸易已经和一个国家的经济强
弱息息相关,试想一下贸易很少的北朝鲜是怎样的国家你就知道贸易带来的巨大益处。

就经济的角度来说,笔者觉得继续维护中日友好的贸易往来和继续加大贸易力度是明智的选择,继续东亚关于自由贸易一体化的重大战略构想可谓上策,经济的一体化最终可带来政治上的一体化,从欧洲联盟即可窥一斑。

然而又有反对者认为:我们完全可以只和其他国家贸易而绕开日本。

这种狭隘的论调简直不值一驳,难道有一点不和谐就不贸易吗?那试问最终我们能与谁贸易呢?况且再放远了看,石油与天然气等自然资源的有限性现在已经越来越显现,石油的国际价格一路飙升就是最佳的证明,因此,在未来远程贸易的成本会逐渐上升,上升到我们不愿再远程贸易为止,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为东盟各国带来巨大利益。

中日到时不再是你我如此分明,而成为唇亡齿寒的紧密甚至更进一步的关系,因而到达从贸易上瓦解对方的态势,这一点我们视乎没有日本认识得深刻。

争夺岛屿权利无非就是争夺资源的权利,这不得不说是镀金时代的国际关系的延续,而一个钓鱼岛的价值是否值得我们牺牲掉巨大的贸易利益来换取是一个值得衡量的问题,况且战争带来的成本如此之高也是不得不考虑是否值得发动战争,而战争的结局可能一概都是好的吗?因此,笔者反对那些毫无大局意识、夜郎自大、目光短浅的战争论调,这些人用所谓的“爱国主义”来绑架整个国家,应当高度警惕。

爱国主义有许多种方式,并非只有积极响应战争才是爱国,在笔者看来,爱国与爱家、爱家人没有本质的区别,除非人格极其扭曲的人才不爱国,所以爱国不是什么重大和崇高的情怀,应当是一种正常而平和的爱,不一定要像董存瑞一样视死如归才叫爱国,平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关爱身边的弱者和亲朋也是爱国,爱国应当从理性出发,而不一定要上街游行示威才爱国。

二、从国际法上看,和平原则和非武力解决争端等都是重要的国际
法,国际法是规范国际间国际主体的行为规范,国家和国际组织是国际法上最主要的主体,因此有规范意识的国家、讲信用的国家都不会轻易使用武力解决国际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几十年来大国之间无战争的重要原因。

况且从美日安保条约看,当日本遭到他国的攻击时,美国有义务无条件支持日本,而中美两个大国都深知战争对于两个大国的意义和后果,成本之高和后
果之不堪设想使两个大国不可能发生战争。

三、是和平而非大棒。

笔者就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坚决反对那种不顾一切的狭隘观点和行为,现代社会应当充分认识到经济贸易和合作共存的道理,那种生活在历史的伤痛或是自认为武力可以解决一切的思想是不足取的,充分认识到当前的局势和潮流才对未来的道路有所裨益。

历史上我们祖先早就认识到了贸易的重要性,因此才有了各民族的和亲,最终各民族演变为一个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如果我们当代人没有这种意识,应当是一种民族退步和个人的悲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