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小说人物形象感悟思考
初中语文 九年级小说复习——人物形象赏析专题
九年级小说复习——人物形象赏析专题学习目标:1、通过回顾课内精彩片段及相关习题,使学生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初步掌握人物赏析类型题的解答技巧。
3、提高学生答题过程的规范化和有效性。
教学重难点1、通过回顾课内精彩片段及相关习题,使学生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初步掌握人物赏析类型题的解答技巧。
教学过程【导入】师:同学们,大家爱看小说吗,小说有些什么因素吸引着你们呢?生: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生:有趣或典型的人物形象师:是呢,老师也爱看小说,那些曲折的情节、那些经典的人物形象,无一不深深地吸引着我。
师:小说中的人物,又称典型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采用“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艺术手法创造出来的。
人物形象可以说是小说的灵魂。
这节课老师将会和大家一起完成小说人物形象赏析的学习。
【直击期末对接中考】师:下面是太原市近三年期末考试卷中涉及到的相关考题,核心考点都是一致的,但请大家注意每年的考题问法是不同的。
师:无论是我们的期末还是中考当中,人物形象的考查总是一个必备考点,而且这样的考查逐步趋于精细化,指向性更强。
面对这样的考查,我们又该如何备考呢?不妨回归课本,重温课本内的知识点与课后习题,揣摩一些设计意图及答题思路。
【课本回顾】师:《论语》有言“温故而知新”,在重温这些习题的过程中大家又有什么样的收获呢?可否依据前面的习题练习及红色字体标注的设计意图,谈谈自己对这类题型的见解呢?(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时间5分钟。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
老师巡视并关注学生讨论的过程及状态,及时纠偏。
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给出一个小结。
)【方法小结】【中考真题】师:心中有法,手中有谱。
请大家完成学案2022年山西省中考真题第15题第(2)小题的相关练习。
师:先阅读题干,然后带着题干要求,一边阅读文本一边勾画可以体现罗天福身上令人感动的特质。
师:针对这道微写作,学案上给出两个“考场范例”,一个得分10分,一个得分8分,请结合题干信息带着自己的思考与同桌进行二人小组讨论。
初中语文教案:分析《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
初中语文教案:分析《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一、《红楼梦》人物形象的独特之处《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世界文学无可比拟的珍宝。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曹雪芹以细腻入微的笔触塑造了一批深具个性鲜明、形象丰满的人物角色。
他们各具特色、层次分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对《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和解读,帮助初中语文教师更好地教授这一经典力作。
二、贾宝玉:情感丰盈与自我矛盾贾宝玉是《红楼梦》中最为重要而复杂的人物之一。
他天生聪颖、机智灵动,但也有深深的自卑感和遗世而独立的倾向。
贾宝玉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是多样而复杂的。
他既是一个富有同情心和善良品行的年轻人,又常常忧郁沉思,内心矛盾不已。
贾宝玉作为贾府的少爷,触及许多尘世喧嚣,但他却醉心于诗词、音乐以及花草树木。
他对美的追求超越了现实的束缚,不愿被虚伪和功利所困扰。
同时,贾宝玉为人情感丰富,懂得韵味和人情之事,对亲友关怀备至。
然而,贾宝玉内心也存在着一种破碎感和自我矛盾。
他有时宁可与世隔绝,在红楼中享受寄情山水、亲近美女的时光;但又时常想逃离这个令他烦恼的地方。
这种矛盾使得贾宝玉在人物形象上显得十分复杂。
三、林黛玉:反叛与真实自我在《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是最引人注目的一组人物形象。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林黛玉。
她是一个既叛逆又敏感、智慧过人却多愁善感的女孩子。
林黛玉天生聪慧、才情出众,却很不合群,一直被眷族中的人视为例外。
她对权力和面子世故不屑一顾,常常独善其身。
然而,虽然坚决摆脱了虚伪和伪装的林黛玉却也没有真正找到自己所追求的纯粹美感。
林黛玉与贾宝玉形成鲜明的对比。
她们极具吸引力的地方在于她们多愁善感、情绪起伏大,反叛现实社会机制并以自我精神形象为中心。
四、薛宝钗:理性与稳重之美相比起来,《红楼梦》中还存在着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薛宝钗。
她是勤学好问、聪明稳重的代表人物。
薛宝钗从小受家教良好,有着一副卓越才华和直率胆识。
她性格沉着、脾气稳定,在困境面前能够保持冷静,并且心思缜密。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中人物形象分析专题讲解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中人物形象分析专题讲解(一)表达方式:常见的表达方式共有五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方式,而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起辅助作用。
1叙述是一般的交代,把人物的概貌、事件的过程、场景的全貌条理清楚地陈述出来;2描写是对人物、事件、环境作绘声绘色、细致入微地刻画,使之形象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常用的描写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人物描写,也有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描写也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分;3议论是作者对所写人物、事件的认识、评价。
4抒情是作者对人物、事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包括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和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思想感情。
5记叙文中有时也用说明但很少,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等特征。
以上表达方式各有特点,但在记叙文中,它们又往往是综合使用、互相渗透、融为一体,在文章中各自起着自己独有的作用。
叙述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起决定作用;描写起渲染气氛、塑造形象、增添文采的作用。
议论在记叙文中往往起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提示主题的作用;段与段之间的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抒情可以使文章感情表达更加充分,更能感染读者,引起读者共鸣。
1.指出下列各句所用表达方式。
(1)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2)南阳为古宛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因其地理形势及所处位置,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
()(3)炽烈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
接着,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只大小船只。
它们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的向南飞驶而去。
()(4)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像莲花,像海棠叶儿,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5)这时渔翁站起身伸出竹篙,挑上鱼鹰,一捏它的长脖子,那鱼便被吐进竹篓里去。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小说人物形象分析解题技巧》专题精练(含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分析人物形象解题技巧题型概述近年,分析人物形象成为中考小说阅读题考查的重要内容,且常考常新。
主要涉及概括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评价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塑造手法分析等几种类型。
分值为4分。
除熟练掌握小说有关常识外,还应掌握一定的人物分析技巧,不断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
方法技巧方法一直接法即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具体的人物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的一种解题方法。
分析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例题展示】2018年中考四川眉山卷】阅读《水浒》精彩片段,回答后面小题。
次日,两个承局催得林冲穿了衣服,拿了那口刀,随这两个承局来。
林冲道:“我在府中不认的你。
”两个人说道:“小人新近参随。
”却早来到府前,进得到厅前。
林冲立住了脚,两个又道:“太尉在里面后堂内坐地。
”转入屏风至后堂,又不见太尉。
林冲又1住了脚,两个又道:“太尉直在里面等你,叫引教头进来。
”又过了两三重门,到一个去处,一周遭都是绿栏杆。
两个又引林冲到堂前,说道:“教头,你只在此少待,等我入去禀太尉。
”林冲拿着刀,立在檐前,两个人自入去了,一盏茶时,不见出来。
林冲心疑,探头入帘看时,只见檐前额上有四个青字,写道:“白虎节堂”。
林冲猛省道:“这节堂是商议军机大事处,如何敢无故辄入?”急待回身,只听的靴履响、脚步鸣,一个人从外面入来。
林冲看时,不是别人,却是本管高太尉。
林冲见了,执刀向前声喏。
太尉喝道:“林冲,你又无呼唤,安敢辄入白虎节堂?你知法度否?你手里拿着刀,莫非来刺杀下官?有人对我说,你两三日前,拿刀在府前伺候,必有歹心。
”林冲躬身禀道:“恩相,恰才蒙两个承局呼唤林冲,将刀来比看。
”太尉喝道:“承局在那里?”林冲道:“他两个已投堂里去了。
”太尉道:“胡说!甚么承局,敢进我府堂里去!左右与我拿下这厮!”说犹未了,傍边耳房里走出二十余人,把林冲横推倒拽,恰似皂雕追紫燕,浑如猛虎啖羊羔。
初中语文_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桥》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节课重点生字词。
(重点)2.感悟人物形象特点,品悟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写法。
(难点)3.理解课文标题《桥》的含义。
(重点)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查字典、圈点勾画、研讨合作把握小说情节、感悟人物形象、理解标题含义、感悟生活哲理。
情感与态度:学习老汉的沉着冷静、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优秀品质,感悟今天仍然需要这些高贵的精神品质,仍然需要像“老汉”一样的英雄。
二、教学重点:1、自主阅读课文,质疑问难、讨论交流。
2、根据兴趣,多角度欣赏文章的魅力之处。
3、自由鉴赏,获得人生感悟。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法:对话法、情境教学法五、学法:朗读法、圈点勾画法、讨论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相信你与众多形形色色的桥产生过联系,看见过小木桥,踏过石板桥,走过钢筋混凝土桥,想象得出城市立交桥,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还有一种生命桥,相信我们有些同学听说过老羚羊为救年轻羚羊,牺牲自己,让年轻羚羊飞渡悬崖的桥;蚂蚁为了让自己的同伴在烈火和大水中留下来而抱作一团滚过火淌过水的桥,这些都是动人心魄的桥。
今天,仍然有一座桥,演绎着动人的故事。
好,一起走入今天的学习《桥》。
(二)、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2、叶圣陶老先生说:“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下面我们就把这最要紧的事抓紧做起来:摸一摸作者的思路,理一理小说的情节。
提示:(自由朗读课文,观察句式特点,用相同句式概括)开端:山洪暴发发展:村民逃生高潮:父子牺牲结局:老妇祭奠小说的情节可谓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三)、人之美我们知道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这篇小说塑造的主要人物是——老汉。
文中的老汉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请你在文中找出描写老汉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分析作用。
提示:(3分钟自己找自己想自己写,2分钟小组讨论补充完善)总结:这篇小说通过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将一个沉着冷静、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舍己救人的老汉形象跃然纸上。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分析人物形象作者:黄小杰来源:《东方教育》2018年第26期摘要:在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分析人物形象,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性格特点,发掘人物内心世界,抓住细节,品味人物;关注景物,透视人物;联系情节,感知人物等。
从多角度分析人物性格,体会文本思想情感,领悟艺术魅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人物形象;细节;景物;情节中学语文教学中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准确分析,是学生领悟作品内涵、正确体验作品情境的主要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编入我们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大都是文质兼美、内涵丰富,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无论是叙事性散文,还是小说,都离不开人物形象的支撑。
那么,如何分析并把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呢?一、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1.从肖像描写方面分析人物的肖像描写即描绘面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习惯性特点等。
肖像描写以形传神,来达到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俗话说,人如其面。
一个人的思想性格可以从外貌上体现出来。
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这些肖像描写,活画出孔已己懒惰、死要面子的性格特点。
2.从语言描写方面分析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获得深刻的印象。
所以教学中分析人物形象时,要抓住作品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
不同思想、经历、地位、性格的人,其语言也是不同的。
如在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菲利普讲卖牡蝠的穷水手像于勒时,菲利普夫人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当她看清那个卖牡蝠的人是于勒后便“哆嗦”起来还心存一线希望想找船长打听。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 专题一 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专题一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专题精讲知识要点一、概述:人物形象,是指作者在小说中给出的对人的描写,在读者脑中形成的人的印象。
是小说的主要组成部分。
小说正是通过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来打动读者、感染读者。
作者在人物形象上积淀了自己的爱憎之情。
二、作用:1、故事的线索,用人物的经历推动故事发展;2、主题的揭示,用人物的命运遭遇揭示小说主题。
三、描写人物的方法:①肖像描写: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容貌、衣饰、姿态、神情等特征的描写。
虽然写的是人物的外表,但描写的目的决不止在于使读者了解人物的外在形象,而是要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
如《孔乙己》中对孔乙己出场时的描写:“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这个极富特征性的描写将孔乙己不伦不类的特点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②行动描写:行动描写,指对人物的行为、动作的描写。
描写人物的行动,也同样是为了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人物的所作所为实际上是其思想面貌和性格特征的反映。
如《最后一课》,作者在小说结尾时着力描写韩麦尔先生的行动,“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这里作者正是通过对韩麦尔先生的动作描写来表现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帮助读者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③语言描写:指对人物对话和独白的描写。
描写人物的语言,意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塑造人物形象。
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应当切合他的身份、经历,特别是应有个性化的语言来反映他的思想感情。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这篇小说除开头和结尾使用了一些描述性的语言外,主要部分都是人物对话。
透过这些对话,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警官奥楚蔑洛夫卑劣的灵魂。
④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情境中所产生的内心的想法、感触、情绪和意识等心理活动的描写。
它是展示人物的内在精神和思想情感的重要方法,也是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重要手段。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鲁迅小说人物形象及其教学价值王蕊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鲁迅小说人物形象及其教学价值王蕊发布时间:2023-05-27T12:07:05.342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3年6期作者:王蕊[导读] 鲁迅小说中的人物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并且理解鲁迅小说中的人物是理解鲁迅小说的关键。
学习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能够让学生通过鲁迅那辛辣的讽刺和犀利的语言树立科学的三观,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对人物形象的写作能力。
所以,研究鲁迅小说人物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延边大学朝汉文学院 262700摘要:鲁迅小说中的人物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并且理解鲁迅小说中的人物是理解鲁迅小说的关键。
学习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能够让学生通过鲁迅那辛辣的讽刺和犀利的语言树立科学的三观,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对人物形象的写作能力。
所以,研究鲁迅小说人物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鲁迅小说;人物形象;教学价值(一)鲁迅小说人物形象类型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鲁迅小说选文一共有三篇,分别是:《社戏》《故乡》和《孔乙己》。
本文就以这三篇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教学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文学形象是以语言为手段而形成的艺术形象,是文学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形态,也是作家的美学观念在文学作品中的创造性体现。
”①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都是鲁迅对那个时代的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的再创造,具有非常高的文学和审美意义。
而这些小说之所以能够作为教材的一部分,也是因为他们所具有很大的教学意义1.聪明善良的儿童形象在鲁迅的诸多作品中,很多人物都成为了鲁迅批判的对象,但是,儿童这个形象群体却是独特的、没有被批判的。
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鲁迅小说选文中,儿童这一形象一直都具有天真活泼、淳朴善良、满含希望与活力的特点。
鲁迅在自己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想要改变封建社会的强烈愿望在儿童这一形象的描写中表达地淋漓尽致。
儿童形象的代表有双喜和少年闰土。
少年闰土则是一个淳朴天真、善良勇敢的一个儿童形象。
从教材选文中少年闰土刺猹的描写中我们就能够看出他的这些形象特征。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孔乙己》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 (2)点明孔乙己地位的语句:“孔乙己是这样的使
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孔乙己的存 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说明孔乙己 地位低下,境遇凄凉。
(3)反映孔乙己结局的语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 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大约”表示是“我”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 力维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没有见到,在那样冷酷无情的 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确”表 示“我”猜测的结论。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孔乙己》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语文
教学课例名
《孔乙己》
称
本文是一篇小说,从文学体裁的角度来看是一篇初
中学生接触得多的小说,尤其又是鲁迅先生的作品,无 教材分析
论是作品内容、背景还是作品的语言表达都让现代学生
感到陌生因此,这是一篇教学难度较大的文章。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理解重点词语
衣帮”为伍。 孔乙己“竭力争辩维护清白”是因为他死爱面子,
想清白做人。 孔乙己“偷窃”是因为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教育使
他不会营生又好逸恶劳,贫困无法自存不得已而为之。 孔乙己“穷得将要讨饭”是因为他受封建科举制度
的毒害,一生追求功名而不得;认为“万般皆下品”, 不愿劳动。
孔乙己“好喝懒做”是因为他受封建教育熏陶,好 逸恶劳。
生对话,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思考讨论,理清思路,研 择与设计
讨本文的论证特色,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3.语文活动。根据所学内容,设计“鲜花敬献民族
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的 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一、导语设计 (电子白板 ppt 展示孔乙己画像) 同学们,作为中华民族 20 世纪的文化伟人,作为 教学过程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以文艺实现他 改变“愚弱的国民”精神的启蒙主义抱负。在他一生所 创作的三十多篇小说中,他最喜欢的是收在小说集《呐 喊》中的《孔乙己》。巴金也说《孔乙己》写得好。日
公开课 初中中考语文《小说阅读指导分析人物形象》
• 社会环境描写
• (1)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 (都德《最后一课》)
方法(三):从小说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例如:《变色龙》、《最后一课》、《我的叔叔于勒》等作品。
总结
小说中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1)肖像描写 (2)细节描写 (3)动作描写 (4)语言描写 (5)心理描写
题型三:字、词、句赏析
实战演练
茅盾认为,《百合花》“尽量让读者通过故事发展的细节描写获得 人物的印象”,文中画线处就是这样的细节描写。请你说说它对故事 情节的发展起什么作用,又是怎样表现出人物的状况和品性的。(4分)
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孔乙己》
答 孔乙己坐着用手“走”这一细节,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表现孔
知识梳理
分析形象方法归纳:
①借助正面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②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③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④借助作者倾向及周围人物分析人物形象(注意 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穿的是长衫”表明他羡慕上层阶级,以读书人自居。 “又脏又破”既表现他懒惰邋遢,也反映生活贫困。 ”
题型一:分析人物性格
语言描写 1. 分析下面的语句,概括孔乙己的性格特点。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 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孔乙己》
神态描写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 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 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 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 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 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 “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 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 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 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小说阅读教学研究
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小说阅读教学研究一、引言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我国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改革与创新。
其中,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方向和目标日益明确——那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不仅关注学生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更强调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
在这一背景下,初中小说阅读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小说,这种深受学生喜爱的文学体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思想内涵,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
通过阅读小说,学生可以锻炼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提升思维水平和审美情趣,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和价值观念。
因此,如何在初中小说阅读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成为了当前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意义出发,分析初中小说阅读教学的现状与问题,提出在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优化初中小说阅读教学的策略,并结合教学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最后对教学成效与展望进行探讨。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广大教师在初中小说阅读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意义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语文学科特点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它主要包括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等四个方面。
这些素养的培养不仅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具有深远影响。
1.语言理解与运用语言理解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
学生通过阅读小说,可以接触到大量生动、具体的语言材料,从而在语境中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还能为学生的写作和口语表达提供丰富的语言素材。
在小说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去理解文本,同时也在不断地运用中巩固和拓展自己的语言知识。
2.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几点心得体会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几点心得体会第1篇: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问题,要全面系统地去研究和讲解,不是一时半刻能做到的。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一)在学生的学习道路上,语文是极为重要的一到门槛,中国的文字连在一起时,常常在不同句子中有不同的意义们同时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
因此作为一名初中老师,在学生结束小学的学习后,更进一步的学习语文时,我们一定要为学生的学习打好基础。
在这里我有一点小小的教学感悟分享给大家。
在教学中趣味和知识性同等重要。
在学生发下课本之后,有的人对课本感兴趣,就会翻一翻书,看看有什么样的故事囊括在书本里面,有的人就直接将书本塞进书包里,看都不看,这就要看老师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给予学生什么样的引导和帮助,使得学生都能爱上语文这一门课程的学习,再不济也可以使那些不感兴趣的同学提高语文这一科的成绩。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将知识幽默的讲述出来,像讲故事一样有趣,不会使人厌烦,就要看教师的准备工作做得如何,以及在表达方面的能力能不能贴近学生一点。
干巴巴的讲述知识点,根据教学辅导书上面照本宣科的分析,学生的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就会下降,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是管不到学生在脑海里想什么的,就像有一句俗语说的一样“强扭的瓜不甜。
”强迫学生去学习只会弄出反效果。
所以将自己的准备工作做好,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才能是教学趋向有益的一面。
学习要有深度,学生自己的想法比教师的想法更加的宝贵。
在一些美文赏析的过程中,我们总会说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同学们以后该如何如何做,这样反而是遏制了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束缚了他们的思维。
我们要做的其实是将一些能够在初中阶段被学生所欣赏的,适合他们阅读的文章做一个推荐,布置写一篇文章,学生的所思所想就表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看到他们对于文章的鉴赏能力。
这样的能力需要依靠学生自己去领悟,我们教师只能在旁边引导,提供一点思路,开阔他们的眼界。
初中语文课教案:夏洛的网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初中语文课教案:夏洛的网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一、概述《夏洛的网》是美国作家E.B.怀特创作的一部儿童文学作品,以动物寓言形式讲述了小猪威尔伯和他的好友蜘蛛夏洛之间的故事。
这部小说虽然主要面向儿童读者,但其中的人物形象却深入而生动地展现了每个角色的特点和心理变化。
二、威尔伯:天真善良的小猪威尔伯是本书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
从一开始,他被描绘成天真善良、活泼可爱的小猪。
威尔伯不仅给农场带来欢声笑语,也为故事注入了温馨感。
作者通过对威尔伯内心世界的描写,使读者更容易与他产生共鸣。
在农场上长大的威尔伯非常孤独,但也十分乐观。
尽管因为被宿命杀死而变得极度担忧和绝望,但当被人类抚养时,他立即变得开心起来,并展现出友善和亲切。
无论是与其他动物还是与夏洛的友谊,威尔伯始终表现出一颗仁爱的心。
三、夏洛:智慧与勇敢的蜘蛛夏洛是小说中的另一个重要角色,她是一只具有人类智慧和勇气的蜘蛛。
尽管面临着自己寿命将近的问题,夏洛始终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并以她独特的方式帮助威尔伯。
首先,夏洛展现了超乎寻常的智慧。
她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威尔伯被拍卖后利用自己的丝线编织出了“特殊广告”,吸引了人们对威尔伯命运的关注。
夏洛通过这个行动不仅挽救了小猪的生命,也让人们看到了蜘蛛们并非令人讨厌而是有益于农场生态平衡。
其次,夏洛还展示了无私和善良。
她并没有为了自己而去编制这个计划,而是出于对威尔伯及其他动物朋友们的关爱。
夏洛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甚至她的寿命,来帮助威尔伯和他的朋友们。
她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改变困境和命运,这在故事中表现出了一个很大的精神力量。
四、其他人物形象除了威尔伯和夏洛之外,《夏洛的网》中还有一些独特而令人难以忘怀的角色。
1. 佩特里:佩特里是来到动物园看望夏洛并与她建立联系的小女孩。
她是一个善良纯真且对动物充满爱心的人,通过她与夏洛之间的互动,读者可以体会到大自然与人类之间互相依存且美好的关系。
2. 各式各样的农场动物:在故事中,我们还遇到了许多其他可爱又有趣的农场动物,如渥伦斯老鼠、饼干鸽、雁子等。
初中语文_骆驼祥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读后展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⒈了解小说主要内容,初步感受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题。
⒉加强对故事的朗读,品味小说典型的京味语言。
⒊学会鉴赏精彩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从文本到生活体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⒈作品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形象的刻画。
⒉作品的主题。
教学方法⒈讲授法⒉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⒈学生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
用笔画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在旁边写批注。
整理、分析精彩语段,做卡片,写心得。
⒉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人说,如果你想赏一副旧社会风情画,你可以去看《骆驼祥子》;如果你想品一杯人生百味酒,你也可以去看《骆驼祥子》;如果你想听一折老北京方言戏,你还是可以去看《骆驼祥子》。
那么,《骆驼祥子》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相信通过前段时间的阅读,同学们心中已有答案。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展示阅读心得,畅谈自己的阅读收获!请看大屏幕。
(出示课题,播放《骆驼祥子》片头曲。
)(设计意图:恰当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能使学生受到更真切的感染,使学生身临其境。
)二、阅读展示师: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本节课展示流程。
生:齐读,明确交流展示环节。
㈠我所知了解的老舍师:请同学们根据下面的提示介绍你所知道的老舍先生。
老舍原名,字,族人。
中国现代家、家、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家称号的作家。
主要作品有:。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适当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资料,拉近了学生与作者的距离,为接下来进行有效的阅读展示作好了必要的铺垫。
)㈡人物形象简析师生谈话师:《骆驼祥子》一书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谁?生:抢答,简单说明。
师:这么多性格各异的人物,主人公是谁?生:祥子或骆驼祥子。
师:祥子跟骆驼有什么关系?生:骆驼是外号;祥子逃命顺手牵了三只骆驼,然后卖了;性格有相似处:强壮、坚忍、能吃苦……师:读完这本书,你觉得祥子是一个怎样的人?生:勤劳、朴实、健壮、忠厚、坚忍、善良、讲信用、麻木、狡猾……师:你是从书中哪些情节中感悟到的?结合读书时的笔记,我们来交流一下。
初中语文教学中小说人物形象分析
初中语文教学中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摘要:小说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一种叙事性的文学样式,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设计和环境的描写,形象而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
人物、情节、环境被称作小说的三要素。
作者通过艺术虚构来反映社会生活。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借助于形象思维,在潜移默化中,认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认识形象的意义,从而认识社会时代特征,得到启发,受到教育。
根据小说的这些特征,小说教学应该兼顾到这三个方面,最终归结到形象的塑造意义上。
关键词:语文小说描写一、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认识人物的基本特征情节是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
典型人物性格的形成、发展是通过人物之间复杂的关系,以及从人物的矛盾所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中显露出来的。
小说的情节是因人而设的,没有人物就没有情节;而透过情节可以反映人物的性格。
因此,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人物,首先应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编写结构提纲。
《项链》中的玛蒂尔德的形象塑造就是通过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发现项链是假的这一情节的设计来完成的,学生在熟悉这一情节后,自然就会认识到玛蒂尔德是一个虚荣心极强的女人。
小说《药》则以“买药”、“吃药”、“茶客谈药”、“药无效”为情节,表现了用人血馒头作药治“痨病”的百姓的愚昧和悲哀。
学生在学习一篇小说时,很容易被小说的情节所吸引,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按照情节的发展编写结构提纲。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情节的设计是否有力地表现了人物性格,情节的发展是否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
小说《项链》的结尾出乎意料之外,有人认为这是作者故意表现其构思的巧妙,但仔细想想,如果没有结尾这一情节——在十年之后发现事情的真相,那能不能最大限度地表现主人公的虚荣心?玛蒂尔德片刻的虚荣心换来了十年的艰辛。
所以这一情节的设计可以留给读者更多的回味余地。
《祝福》中的祥林嫂,本是个勤劳纯朴的农村妇女,若生在现代社会凭着勤劳的双手完全可以很好地生活下去。
浅谈初中小说教学
让知识带有温度。
浅谈初中小说教学浅谈初中小说教学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了记叙文、说明文、谈论文、小说、戏剧、电影、散文的教学。
教授不同文体的文章,应实行不同的办法对同学举行审美教导。
小说体裁的文章主要分布于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七册和第八册中,这在囫囵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因此,小说教学就成为语文美育实施的重要阵地。
小说中蕴含着诸多审美因素,如情节美、人物美、语言美等。
小说教学的过程就是培养同学具有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同学形成良好的性格、心理,培养同学发觉美、熟悉美、感触美、制造美的过程。
基于上述缘由,我对如何在小说教学中实施美育作了如下探究。
1.营造人物活动的环境氛围,感触意境之美小说意境的创作,要制造出一个既能供人审美感知、审美鉴赏,又能引人入胜的艺术世界。
比如:鲁迅的小说《家乡》就是意境美的典范。
小说中写了三个“家乡”:回忆中的家乡,现实中的家乡,抱负中的家乡。
回忆中的家乡是一个带有神异颜色的美的家乡。
它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金黄”、“碧绿”、“紫色”、“银白”等各种艳丽、明丽的色彩交织在一起,“稻鸡”、“角鸡”、“鹑鸽”、“蓝背”等各种稀奇的鸟类从眼前飞过,构成了一幅“神异”的图画。
它又是一个沉寂而又富有动感的世界,少年威猛的闰土和西瓜地里老实的刺猬给这个幽静的世界带来了鲜活的生命。
它幽静而不沉闷,活泼而不杂乱,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和睦自然,是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世界。
它还是一个辽阔而又鲜活的世界,有高远的蓝天,有一望无垠的大海,有广大的沙地。
在课上,我让同学闭上眼睛,让想象插上翅膀,在童年的记忆中纵情遨游。
文中所描绘的记忆中家乡的意境,唤起了他们美妙的回忆。
想象过后,我让同学用语言描绘他们头脑中的家乡,甚至比鲁迅笔下的家乡还要丰盛多彩。
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回忆中的家乡是美妙的,而现实中的家乡是令人疼痛的,在这样的反差中就很自然地产生了一种希翼,希翼现实的家乡也像回忆中的家乡那么美妙,这就是抱负中的家乡。
初中语文必考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物形象分析
初中语文必考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物形象分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写了前苏联从十月革命到经济建设十多年间的各种激烈矛盾和残酷斗争,塑造了以保尔为核心的英雄群像,表现了一代青年的革命理想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揭示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奉献的主题。
1作者简介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前苏联伟大的革命作家。
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11岁便开始当童工,1919年加入共青团,随即参加国内战争和建设事业。
1924年加入共产党。
由于他长期参加艰苦斗争,健康受到严重损害。
1927年由于病情恶化而双目失明,全身瘫痪。
但他毫不屈服,以惊人的毅力同病魔作斗争,并坚持文学创作。
1933年,以他的革命经历为素材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问世,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影响,激励了无数革命青年的成长。
之后奥斯特洛夫斯基开始创作另一部长篇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
但还没来得及完成便被病魔夺去了生命。
2内容简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写了前苏联从十月革命到经济建设十多年间的各种激烈矛盾和残酷斗争,塑造了以保尔·柯察金(为了方便阅读,下文将简写为保尔)为核心的英雄群像,表现了一代青年的革命理想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揭示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奉献的主题。
小说通过保尔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革命者在斗争中百炼成钢,这是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
通过揭示保尔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敢于战胜任何艰难困苦的刚毅性格,小说形象地告诉青年一代,什么是共产主义理想,如何为共产主义理想去努力奋斗,革命战士应当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这是小说的又一主题。
3人物及性格特点保尔·柯察金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低层饱受折磨和侮辱。
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其后他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挑战,使自己越来越坚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小说作为文学作品中的明珠,在文学作品中是璀璨靓丽的,在初中语文教材所占的比例也比较大。
小说的故事情节完整,有人物形象丰满。
人物形象的描写有语言的、行为的、外貌的、心理的等。
作为教师想让学生能够正确而又独特地感悟人物,需要做出认真的思考。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物形象感悟策略小说之人物形象感悟,人们追求着一千个读者就应当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境界。
这是符合语文教学需要学生个性化阅读感悟之语文课程规律的,但在平时的小说教学中,人们似乎还没有对此引起重视,作为教学必须力劈这样的弊病,期求学生在对小说人物分析中形成正确的感悟。
一、小说人物形象感悟需扣紧时代
一般说来,作家所创作的小说作品,都相关于当时的时代背景。
作家之所以能够创作出久远流传的小说,都与作家深入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不无联系的。
如施耐庵所创作的《水浒传》,作品的一个个故事,都来源于处于极为鼎盛时期农民起义运动中比较鲜活的故事,是作家站在农民起义的角度所创作出来的。
因为农民起义从相关意义上讲推动着历史社会的发展,大家看到农民起义的意义,极力歌颂着农民。
即使是一些比较神话般的作品,也应当就是作家对相关封建势力的不满,借助神话所表达着的自己的期待。
小说作品中的人物就是那样的栩栩如生,极具代表性。
但如果教学中,不让学生在一定的时代去分析,那就形成不了对人物的理想感悟。
在具体的教学中,让学生能够做出这样那样的猜想和假设。
一个个学生便联系自己所生存的空间和所积累的生活经验,发现于勒的家族之间不是将金钱看得大于一切,那菲利普夫妇就会是那样善始善终地关注着于勒,关怀着于勒,那于勒就完全不会这样。
学生还联系自己所处的社会形态对弱势群体的诸多关心中发现:于勒所处的社会也对于勒去多关心,就不可能成为败家子。
二、小说人物形象感悟需扣紧细节
一部比较理想的小说作品,其细节描写是相当注意的。
如叶圣陶老先生所写的《多收了三五斗》的小说,所叙述的是戴旧毡帽朋友到万盛米行去卖米,在于米行老板的讨价还价后,无可奈何地将自己多收了的三五
斗卖给了万盛米行。
课文中的旧毡帽
朋友与万盛米行账房之间的讨价还价
描写得十分到位。
如果仅凭人物之间
的对话去感悟旧毡帽朋友,显然是不
能到位的。
应当说旧毡帽朋友虽然多
收了三五斗,但丰收仍然没有给其带
来喜悦,最后还是那样的无可奈何。
怎么看得出旧毡帽朋友的丰收?如
一开始的细节描写,万盛米行的河埠
头齐着船舷的菜叶,之所以河内菜叶
能够齐着船舷,那是因为丰收了,旧
毡帽朋友的船舱都是满满的,船舷贴
着水面,水面上的菜叶也就自然而然
地齐着船舷了。
又怎么看得出粜米的
无可奈何?旧毡帽朋友似乎船还没靠
稳,就上岸去占卜命运,占卜命运的
对话细节,旧毡帽朋友的苦苦哀求,
米行老板的嗤之以鼻,其描写是那样
的形象逼真。
学生对旧毡帽朋友进行
感悟,抓住如此之多的细节描写,就
足可看出旧毡帽朋友命运的悲惨,学
生学习时也正就这样去抓着这些细
节,进行着属于自己的感悟,属于自
己比较独特的感悟。
教学实践比较有意义地让人们看
到:小说中的许多细节,对人物形象
的表现所起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平时
的教学,别忽视对它们的阅读,更别
忽视将其与人物和故事联系起来进行
阅读。
它就应当像是演员舞台演出时
的灯光和布景,它的作用如同演员登
台演出时所使用的道具。
三、小说人物形象感悟需扣紧人物
文学作品小说中的人物,可以说
是有血有肉的。
理会人物形象不能就
是比较粗糙地了解其皮毛,就能够将
人物形象概括出来的。
小说作品中的
人物,需要学生去进行理想的挖掘,
需要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挖掘。
如教学《最后一课》,文本中从
教四十余年的老教师韩麦尔先生是作
品中极为典型的人物。
是他在柏林来
了一道学校只许教德语的命令,上了
“最后一堂法语课”,作为教了那么
多年法语课的老教师,接到这样的指
令,其内心是十分悲伤的。
老先生对
这堂课显得十分的讲究,是他穿上了
平日轻易不穿的礼服,是他没有将最
后一堂课去讲那么多的法语知识,而
是痛心地检查着自己的过去。
韩麦尔
先生在课堂上的语言是那样的语重心
长:“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
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
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是他教学
生用美丽的圆体字写出“法兰西”,
“阿尔萨斯”,最后自己又使出全力
在黑板上奋笔疾书“法兰西万岁”。
这些都表明了什么?都足以表明先生
所意识到的,并非自己的工作,而应
当是这群孩子,是这群孩子的未来,
更是国家的未来。
他要在最后一课的
瞬间,在学生的灵魂深处播下爱国主
义的种子,并坚信着自己播下的种子
定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教学中让
学生紧紧抓住先生特殊的服饰,抓住
先生在教堂钟声敲响十二响后脸色的
惨白,抓住先生的语言,抓住先生的
奋笔疾书。
学生对韩麦尔先生的感悟
就是那样的及其准确,也极显学生感
悟的独特个性。
对小说人物形象的感悟,所需要
人们去思考的应当就是那样的不尽。
人
们只要注意去比较认真的思考,从相关
意义上讲也还就是那样的言犹未尽。
让
学生去感悟小说作品之人物,需要学生
具有主动性,还需要学生具有探究性甚
至就是创新意义上的探究性。
参考文献:
[1]曹津源.曹津源文选[M].教育科学出
版社,2007.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论中小学课程改革深化[J].教育研
究,1998.
[3]祁智.剥开教育的责任[M].江苏教育
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陆集中
学)
初
中
语
文
教
学
中
小
说
◇
丁
晶
晶
人
物
形
象
感
悟
思
考
- 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