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水流花谢两无情——崔涂《春夕》赏析附译文【经典版】.doc
春夕崔涂翻译
![春夕崔涂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56754442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79.png)
春夕崔涂翻译【作者】崔涂,字礼山。
少孤,博涉群书,尤精于《易》,学者称为礼山先生。
他是福建人。
有诗一百多首,《全唐诗》中收录五十三首。
晚春风景,写在哪里呢?“年光”,也就是春光。
在青天下照耀着这片春光。
在小园里照耀着庭院。
我想,最初看见这美好的春色时,心里很是欢喜;可是因为游子太多,却不能归家。
《春夕》作于唐僖宗乾符元年,即公元874年。
这时,崔涂正四处漂泊,居无定所,“博学工文”,却没有做成官。
尽管如此,他却依然没有忘记祖国河山,仍关心着时局。
西楼不独临天涯,佳气葱葱不记家。
可是来到了海角边的高山,回头遥望京城,发现自己已经离开家乡多日了。
望着这繁花似锦的春色,和葱郁的香气,只记得天涯咫尺。
《西楼》写于大中四年,即公元878年。
崔涂因仕途不顺,故被迫流落他乡。
诗人流落西南后,因感叹旅况,而触景伤怀。
诗中,时序、花鸟都有一种寥落之感。
早春二月,诗人来到青楼边的西楼上,见花枝茂密,芳香袭人,不由得忆起故园。
我在同一地点写过去的情景,今天却又是另一番光景。
家乡啊,你究竟在哪里?也许,是在繁华的长安,那就更加伤感了。
夕阳西下,万物已经开始凋零了。
你虽然还存在,却不知道要飘向何方。
《客思》作于大中五年,即公元851年。
该诗运用想象,表达了身居异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崔涂自从远离家乡以后,便常在晚上思念家乡的亲人,无法入眠。
在晚春的一个傍晚,一轮红日缓缓西沉,唯见寒鸦数点。
他不由得想起过去那温暖的生活。
这时候,他忽然想起白天曾经见到过的富有特征的景色:那葱茏的树木,那清香的花朵,仿佛就在眼前。
原来他写的是自己曾经亲历的事,但也通过想象把它描述出来了。
白天,他站在屋前,看到的是如今依旧那么茂盛的树林;晚上,他来到床前,看到的则是故乡的情景。
作者思绪万千,希望自己能像回家一样,立刻回到家乡。
在一个小池塘边,诗人觉得景色格外秀丽,于是出神欣赏,久久不愿离去。
夜色渐浓,作者只好离开了。
看到这里,读者也会忍不住说,春景多好啊,在外漂泊的人最想念的就是这些吧。
《春思》原文及翻译赏析
![《春思》原文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dbbcc8e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fc.png)
《春思》原文及翻译赏析《春思》原文及翻译赏析《春思》原文及翻译赏析1春思春风多可太忙生,长共花边枊外行。
与燕作泥蜂酿蜜,才吹小雨又须晴。
古诗简介《春思》是南宋诗人方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用拟人化的笔调,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热情地赞美了富有生机的春风。
诗格调清新,不用典实,通篇拟人,富于动感,体物入微,又很有韵致。
翻译/译文春风啊,因了你过分的随和,致使你那么地忙碌;你始终如一地陪伴着红花,陪伴着绿色的柳树。
你使大地回暖,供给了燕子做窝的泥土;又急急忙忙地吹开花朵,让蜜蜂采蜜,酿成甘露。
你刚吹来一阵小雨滋润了万物;又匆匆放晴,让温暖的阳光照耀到各处。
注释⑴多可:多么能够的意思。
⑵忙生:忙的样子。
生,语助词,无意。
⑶与:替,帮助。
⑷须:要。
赏析/鉴赏方岳这首《春思》,用似人化的笔调,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热情地赞美了富有生机的春风。
首句开门见山,直写“春风”、“太忙生”。
以三句,围绕春风,各写二物。
二句写“花”、“枊”,三句写“燕”、“蜂”,四句写“雨”、“晴”。
作者选择的都是精彩的镜头,且写的都是动态,又用精炼的字来唤起读者的联想。
从中看出了作者的情意。
可谓是“境界全出”王国维在谈到境界时说:“诗人中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鸟共忧乐。
”可见,所谓“重视外物”者,即能站在高处观察生活,取舍生活。
所谓”重视处物“者,则要求进入生活,感受和融化生活,以自己的感情与花鸟共忧乐、同呼吸。
这样,方能赋于自然景物以“我”感情。
宋人的绝句,很喜欢用拟人化手法。
诗人们想象自然及自然间的万物都像人一样具有感情,因而情不自禁地把自然当作人来看待,把自己的感情移入自然。
这样写,把本来不具有生命的东西带上了人情味,觉得亲切,受到感动。
方岳这首《春思》诗,采用的就是这种艺术手法。
诗咏春思,不是说自己对春天引发的种种思维感情,如伤春、惜春等;而是描述春天本身具有的情感。
在具体吟咏时,又选择了春的代表———春风来表现,吟咏的主题,则定点在一个“忙”字上。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水流花谢两无情""崔涂《春夕》赏析(附译文)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水流花谢两无情""崔涂《春夕》赏析(附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9003c2ec7e21af45b307a8cc.png)
水流花谢两无情——崔涂《春夕》赏析【附译文】春夕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注释】⑴《全唐诗》此诗题下注:一本下有"旅怀"二字。
⑵楚城:指湖北、湖南一带的城市,泛指旅途经过的楚地,作者另有《湘中秋怀迂客》《夷陵夜泊》等诗。
首二句感时,慨叹春光易逝。
⑶胡蝶:即蝴蝶。
胡蝶梦:意即往事如梦。
语出《庄子·内篇·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⑷子规:一作"杜鹃",其鸣声凄切。
上句写思家,下句写春夕。
子规(即杜鹃)夜啼切"春夕",与"家万里"联系。
⑸动:动辄、每每之意。
经:一作"多".绝:一作"别".⑹华发:白发。
唯:一作"移".满镜:一作"两鬓".⑺五湖:春秋时,范蠡佐越王勾践成就霸业之后,辞宫,乘扁舟泛五湖而去。
这两句说:我现在还没有归去,我要归去就可以归去,故乡的五湖风景是没有人来和我争夺的。
言外之意:既然如此为什么还留滞他乡呢?有自嘲意。
【译文】水不停地流走,花儿不断地凋零,这是多么无情啊。
正是这无情的时节,我送着最后一缕春风吹过了楚城。
在睡梦中梦见了万里之外的家乡,醒来时正值夜里三更时分,杜鹃在树枝上凄厉地啼叫。
家乡的来信动辄几年都收不到,春天万物萌生,镜中的我却已是满头白发了。
我现在是因为自己抱负未展而不愿归去,我要归去时自然就归去了,故乡五湖的风景是没有人来和我争抢的。
【赏析】《春夕》是唐代诗人崔涂旅居湘鄂时所作的羁旅诗。
此诗用清丽的语言、工整的格律,把暮春之夜时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写得深婉感人,极富诗意,反映了诗人羁旅生涯中浓烈的苦闷情绪。
全诗意象朦胧,意境深婉,格调沉郁。
崔涂,字礼山。
《春夕》(崔涂)评析
![《春夕》(崔涂)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cba75350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97.png)
《春夕》(崔涂)评析原文:《春夕》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评析: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颠沛流离,生活不得安宁。
在晚唐诗人中,崔涂以其凄婉动人的风格,写作了大量羁愁别恨之作,伤悼乱离。
他的《春夕》就是一首思乡之作,是诗人旅居湘、鄂时所作。
诗人一落笔即以饱蘸深情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春景色:春水远去,春花凋零。
“水流花谢”本无所谓感情,但诗人因乡思以有情的眼光看待这种现象,就觉得它是无情的。
这里,“水流花谢”是眼前所见,而“两无情”则是当时心中所感。
说无情,正是为了烘托诗人的思乡之情。
由于诗人思乡之情很强烈,对自己在异地度过春天深感悲切,故而说“送尽东风过楚城”。
“楚城”泛指湘鄂一带。
“送尽东风”表示度过了春天,传达出诗人对久客异地的伤感之情。
季节的转换本来容易引起人们感情的波动,更何况长久羁留他乡。
由在异乡送春归而牵动的思乡之情是这首诗的基调。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这一联情致婉美,对仗工整,韵律谐畅,是历来传诵不衰的名句。
这两句说,诗人在梦中回到了万里之外的故乡;但梦醒后发现自己仍然客居异地,而且此时正夜阑人静,月华如水,子规哀啼。
此联一乐一悲,相互映衬,构成了一种凄清、愁惨的氛围,令人黯然神伤!诗人因思乡而成梦,用梦回故乡来突出思乡之情。
诗的前四句以景写情,虽然诗人没有直接点出思乡,但思乡之情却跃然纸上。
后四句则直抒思乡衷曲,感情真切,凄婉动人。
崔涂身处晚唐乱离之世,又久客巴、蜀、湘、鄂、秦、陇等地,他曾在《除夕有怀》中自称是“孤独异乡人”。
他在异乡,生计无着,有志难骋,种种悲痛苦闷不时袭上心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这一联既包涵着当时的时代特征,也有诗人个人的经历,体现着诗人愁家忧国的情怀。
这一联赋予乡思以更深的内涵,使这首诗具有了一定的社会意义。
末一联中的“五湖烟水”暗用范蠡助勾践灭吴后,泛舟太湖归隐的故事。
春夕旅怀 崔涂
![春夕旅怀 崔涂](https://img.taocdn.com/s3/m/661eb87d5acfa1c7aa00cc56.png)
• 诗意欣赏: • 诗中第一句作者借一去不复返的流水暗示自己的 时光流逝,而自己却客居异乡为东风送别,令人 伤感 。 • 第二句中,作者梦回故乡,本是十分高兴,但被 鸟儿吵醒才发现是一场梦。梦显出了作者的思乡 之胜,醒后的清冷更显示出了诗人的失落。
• 第三句中,作者身在异乡,但家书却长年断绝。 可见作者的思乡之苦。取镜欲照却见两鬓白发生, 于是又为自己的年华流逝烦恼。真是苦不堪言! • 第四句中,作者暗用五湖典故,这里的“归”字 便具有了双重含义,即含归隐田园。也有暗自嘲 讽自己为了五湖的风景而滞留他乡的可笑,表达 了作者的苦恼与无奈。
• 我长期不能回家,连家信也动不动长年断绝,音 讯杳然,我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不望眼欲穿,忧心如焚呢!故乡 五湖美好的风光,是没有人和我争夺的,假如我 要回去,便能够回去。是我自己不回去呀!
春夕旅怀
崔涂
• 原文: • 春夕旅怀 • 唐.崔涂 • 水流花谢两无情, 送尽东风过楚城。 • 蝴蝶梦中家万里, 杜鹃枝上月三更。 • 故园书动经年绝, 华发春唯两鬓生。 •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 • • • • •
字词解释: ①春夕:暮春 ②旅怀:旅途的思念 ③花谢:晚春时节花朵萎谢。 ④楚城:泛指湖南、湖北一带的古代楚国地区。 ⑤蝴蝶梦:《庄子.齐物论》记载,战国时的庄周曾梦见 自己变为蝴蝶,后来便用蝴蝶梦泛指梦境。 • ⑥杜鹃:杜鹃鸟 • ⑦故园书:家信。动:动辄。经年:经过一年以上的时间。 • ⑧华发:白发。
• 诗意描述: • 春水远流,春花凋谢,不是春风送我回故乡,而 是我在异乡送春归。孤独一人,寻亲友却没有一 人在我身边。日有所思,夜间便结想成梦,梦见 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然而,这只不过象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翩翩飞舞于花间,虽然 有趣,毕竟虚幻而短暂,醒来之后,蝴蝶还是蝴 蝶,庄周还是庄周。但我梦醒以后,发现自己依 旧孤眠异乡,家园依旧远隔万里,岂不更加空虚、 失望,
暮春翻译及赏析
![暮春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7beeac3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92.png)
暮春翻译及赏析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
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
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译者少年时代,一旦春天来临,就会纵情狂欢,插花、骑马疾驰,还要喝上些酒。
年老的时候,春天来了,觉得毫无兴味,就像因喝酒过量而感到难受一样。
现在只能在自己的小房子里烧一盘香,喝上几杯茶来消磨时光。
春风把剩的花瓣也给卷走了,但它还是没停歇。
可是我不怨它,因为花儿对外开放就是由于春风的吹来。
想问一下,谁又看到春天离开了?距此而回去的春天,被飞去的燕子在金色的夕阳中遇上了。
注释少日:少年之时。
钟:酒杯。
茶瓯:一种茶具。
香篆:篆字形的盘香。
帘栊:摆存有帘子的窗户。
元自:原来,本来。
品酒此词为辛弃疾罢官闲居带湖时所作。
此词分上阕与下阕。
上阕以“少日”与“老去”作强烈对比。
“老去”是现实,“少日”是追忆。
少年时代,风华正茂,一旦春天来临,更加纵情狂欢,其乐无穷。
对此,只用两句十四字来描写,却写得何等生动,令人陶醉!形容“少日春怀”,用了“似酒浓”,已给人以酒兴即将发作的暗示。
继之以“插花”、“走马”,狂态如见。
还要“醉千锺”,那么,连喝千杯之后将如何颠狂,就不难想象了。
而这一切,都是“少日”逢春的情景,只有在追忆中才能出现。
眼前的现实则是:人已“老去”,一旦逢春,其情怀不是“似酒浓”,而是“如病酒”。
同样用了一个“酒”字,而“酒浓”与“病酒”却境况全别。
什么叫做“病酒”?冯延巳《鹊挥枝》词说道:“谁道闲情舍弃长?每至春来,伤感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胖。
”“病酒”,指因喝酒过量而生病,感到很难受。
“老去逢春如病酒”,极言心情不佳,毫无兴味,不要说“插花”、“走马”,连酒也不想喝了。
只有呆在小房子里,烧一盘香,喝几杯茶,消磨时光。
怎么知道是小房子呢?因为这里用了“小帘栊”。
“栊”指窗上棂木,而“帘栊”作为一个词,实指窗帘。
挂小窗帘的房子,自然大不到那里去。
春夜原文翻译及赏析
![春夜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a3c8041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11.png)
春夜原文翻译及赏析春夜原文翻译及赏析春夜原文翻译及赏析1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翻译在寒山吹着笛子呼唤春回大地,被谪迁的人彼此对望不禁泪湿衣。
晚上洞庭湖畔停宿的无数大雁,还没等到天亮就都急切地往北飞。
注释寒山:地名,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南,是东晋以来淮泗流域的战略要地,屡为战场。
迁客:指遭贬斥放逐之人。
作者此刻被贬谪,也属“迁客”之列。
相看:一作“相逢”。
创作背景这首《春夜闻笛》是诗人谪迁江淮时的思归之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从李益今存诗作可知他曾到过扬州,渡过淮河,经过盱眙(今安徽凤阳东)。
诗中“寒山”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南,是东晋以来淮泗流域战略要地,屡为战场。
诗人自称“迁客”,说明此诗是作者贬谪从军南来时所作。
赏析此诗诗旨主要不是写士卒的乡愁,而是发迁客的归怨。
这首诗前二句写闻笛。
此时,春方至,山未青,夜犹寒,而军中有人吹笛,仿佛是那羌笛凄厉地呼唤春归大地,风光恰似塞外。
这笛声,这情景,激动士卒的乡愁,更摧折着迁客,不禁悲伤流泪,渴望立即飞回北方中原的家乡。
于是,诗人想起那大雁北归的传说。
每年秋天,大雁从北方飞到湖南衡山回雁峰栖息过冬。
来年春天便飞回北方。
后二句即用这个传说。
诗人十分理解大雁亟待春天一到就急切北飞的心情,也极其羡慕大雁只要等到春天便可北飞的自由,所以说“不待天明尽北飞”。
与大雁相比,迁客却即使等到了春天,仍然不能北归。
这里蕴含着遗憾和怨望:迁客的春光──朝廷的恩赦,还没有随着大自然的春季一同来到。
诗人以恍惚北方边塞情调,实写南谪迁客的怨望,起兴别致有味;又借大雁春来北飞,比托迁客欲归不得,寄喻得体,手法委婉,颇有新意。
而全诗构思巧妙,感情复杂,形象跳跃,针线致密。
题曰“春夜闻笛”,前二句却似乎在写春尚未归,所以有人“吹笛唤春归”,而迁客不胜其悲;后二句一转,用回雁峰传说,想象笛声将春天唤来,一夜之间,大雁都北飞了。
这一切都为笛声所诱发,而春和夜是兴寄所在,象征着政治上的冷落遭遇和深切希望。
古诗春夕·水流花谢两无情翻译赏析
![古诗春夕·水流花谢两无情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e06f1e01711cc7931b716af.png)
古诗春夕·水流花谢两无情翻译赏析《春夕·水流花谢两无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崔涂。
其古诗全文如下: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前言】《春夕》是唐代诗人崔涂旅居湘鄂时所作的羁旅诗。
此诗用清丽的语言、工整的格律,把暮春之夜时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写得深婉感人,极富诗意,反映了诗人羁旅生涯中浓烈的苦闷情绪。
全诗意象朦胧,意境深婉,格调沉郁。
【注释】⑴《全唐诗》此诗题下注:一本下有“旅怀”二字。
⑵楚城:指湖北、湖南一带的城市,泛指旅途经过的楚地,作者另有《湘中秋怀迂客》《夷陵夜泊》等诗。
首二句感时,慨叹春光易逝。
⑶胡蝶:即蝴蝶。
胡蝶梦:意即往事如梦。
语出《庄子·内篇·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⑷子规:一作“杜鹃”,其鸣声凄切。
上句写思家,下句写春夕。
子规(即杜鹃)夜啼切“春夕”,与“家万里”联系。
⑸动:动辄、每每之意。
经:一作“多”。
绝:一作“别”。
⑹华发:白发。
唯:一作“移”。
满镜:一作“两鬓”。
⑺五湖:春秋时,范蠡佐越王勾践成就霸业之后,辞宫,乘扁舟泛五湖而去【翻译】水不停地流走,花儿不断地凋零,这是多么无情啊。
正是这无情的时节,我送着最后一缕春风吹过了楚城。
在睡梦中梦见了万里之外的家乡,醒来时正值夜里三更时分,杜鹃在树枝上凄厉地啼叫。
家乡的来信动辄几年都收不到,春天万物萌生,镜中的我却已是满头白发了。
我现在是因为自己抱负未展而不愿归去,我要归去时自然就归去了,故乡五湖的风景是没有人来和我争抢的。
【鉴赏】诗一起笔,就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春水远流,春花凋谢。
流水落花春去也——诗人深深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
诗第二句“送尽东风过楚城”更加感伤。
“楚城”,泛指湘鄂一带。
诗人把春光(“东风”)拟人化了,依依为她送别。
这里,不是春风他送我回故乡,而是他在异乡送春归。
春夕原文-翻译及赏析
![春夕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2572db26bec0975f465e238.png)
春夕原文|翻译及赏析创作背崔涂是江南人,曾久在巴、蜀、湘、鄂、秦、陇等地为客,自称是孤独异乡人(《除夕书怀》)。
《春夕》是他旅居湘鄂时所作。
文学此载于《全》卷六百七十九。
诗一起笔,就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春水远流,春凋谢。
流水落花春去也深深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
诗第二句送尽东过楚城更加感伤。
诗人把春光(东风)拟人化了,依依为她送别。
这里,不是春风他送我回故乡,而是他在异乡送春归。
这一送字表达了诗人凄楚的情怀。
诗人面对着落红满地、柳絮漫天的残春景物,不可能不更加思念故乡。
由送春而牵动的思乡之情,笼罩全篇。
以下句句写的是思乡衷曲。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这一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是传诵的名句。
诗人运用了新奇的造语,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情境。
上句巧写梦境。
由于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结想成梦,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
然而,这只不过象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翩翩飞舞于花间,虽然有趣,毕竟虚幻而短暂,醒来之后,蝴蝶还是蝴蝶,庄周还是庄周。
游子从蝴蝶梦中获得片刻的回乡之乐,但梦醒以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家园依旧远隔万里,岂不更加空虚、失望,更加触动思乡之情。
何况此时又正当子规枝上月三更夜深人静,月光如水;子规鸟(即杜鹃)在月下哀哀啼唤:子归!子归!听着子规啼,想着蝴蝶梦,游子的心,该是何等的痛苦哀伤,真如诗句中所谓道一叫一回肠一断!这里,十四个字写出了三层意思:由思乡而入梦,一层;梦醒而更思乡,二层;子规啼唤,愁上加愁,三层。
这三层,一层比一层深,而且互相烘托、映衬,如蝴蝶梦与家万里,一虚一实;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上一联以景传情,下一联则直接诉说思乡之苦。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诗人长期不能回家,连家信也动不动长年断绝,音讯杳然,他不可能不望眼欲穿,忧心如焚。
这句中的一个动字,把诗人那种由期待而沮丧、而嗟怨的复杂的心理,逼真地传达出来了。
春夕旅怀诗句解析
![春夕旅怀诗句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63ab34f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80.png)
春夕旅怀诗句解析
《春夕旅怀》是一首思乡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旅途中的孤独,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无奈。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解析:
1.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 诗人感叹水流和花谢的无情,
春天即将过去,而自己还在异乡。
东风将春色送到了楚城,却将诗人留在了他乡。
这里诗人将春天拟人化,借东风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 “故园归未得,不是不动情。
” 诗人无法回到家乡,并不是自己不愿意
回去,而是因为现实的无奈。
诗人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透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3. “梦里分明见雁来,枕上忽闻波涛声。
” 诗人在梦中见到了南归的大雁,而在现实中却听到了波涛声。
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4. “更被横风相送,直过巫峡到浔阳。
” 诗人感叹东风无情,将春天送到
了远方。
这里的“巫峡”和“浔阳”都是地名,通过这些地名的运用,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旅途的疲惫和无奈。
5. “自是不归归便得”诗人自嘲地表达了自己无法回到家乡的无奈和苦闷,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总的来说,《春夕旅怀》是一首思乡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和对旅途中的孤独感受的表达,突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现实的无奈和苦闷。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唐代思乡诗中的佳作。
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3710402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c9.png)
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原文翻译及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总结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自我鉴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assessment,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原文翻译及赏析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原文翻译及赏析1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崔涂《春夕》——归 乡 还 是 漂 泊
![崔涂《春夕》——归 乡 还 是 漂 泊](https://img.taocdn.com/s3/m/f2d75155852458fb770b561a.png)
归乡还是漂泊春夕崔涂[注]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注]崔涂:曾久在巴、蜀、湘、鄂、秦、陇等地为客,自称是“孤独异乡人”。
【多学一点•积素养】1、典故①蝴蝶:出自“庄生晓梦迷蝴蝶”,指梦境的美妙快乐。
②五湖:春秋时,范蠡功成身退,乘扁舟泛五湖而去。
诗中指诗人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2、重点意象:子规子规:杜鹃鸟的别名,又名蜀魄、蜀魂、催归。
子规啼血典出《蜀王本纪》,言望帝禅位后化为杜鹃鸟,至春则啼,滴血则为杜鹃花,其声声啼叫是对恋人的呼唤,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另传说古代蜀国王杜宇死后变为一只杜鹃鸟,每年春季,杜鹃鸟叫唤人们“快快布谷!”啼得流出了血,这些血染红了漫山的杜鹃花。
这便是成语“子规啼血”的来历。
古往今来有关“子规啼血”的歌谣、诗词数不胜数。
【多练一点•胜选择】(判断正误)1、诗的首联渲染一片暮春景物:春水远流,春花凋谢,点明时令与诗人的行动,引起下文诗人凄楚情怀的抒发。
( )2、颔联运用了虚实结合和对比手法,“蝴蝶梦”与“家万里”,一实一虚;“蝴蝶梦”与“子规枝”,一乐一悲,形成对比。
( )3、“蝴蝶”两句进入正题,写“春夕”,诗人运用了新奇的造语,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情境。
( )4、“故园”两句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连家信也动不动长年断绝,音讯杳然,他怎能不望眼欲穿,忧心如焚呢!“唯”字突出了他的内心愁苦之深。
( )5、“自是不归归便得”一句,表达了诗人想“归”而不能“归”的无奈。
( )6、“五湖烟景有谁争”句中化用范蠡携西施归隐五湖的典故,可知“归”字含有归隐田园之意。
( )7、这首诗情切境深,风格清新。
诗的前四句描绘暮春之夕的特定情景,后四句直抒胸臆,感情真切,凄婉动人。
尾联自慰自嘲,墨中藏意,饶有情味。
( )【多想一点•重思维】除了用典,颔联还有哪些值得称道的表达特色(1)虚实结合:上句巧写梦境,由于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结想成梦,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
《春夕———[唐]崔涂》—阅读题答案
![《春夕———[唐]崔涂》—阅读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ec1b4b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b0.png)
《春夕———[唐]崔涂》—阅读题答案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2122问题。
〔7分〕春夕 [唐]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①烟景有谁争?【注】①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
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代的大好山水。
21.简析首联中送字在诗中的作用。
〔3分〕〔▲〕22.尾联中自是不归归便得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参考答案:21.①首联中的送字表达了诗人凄楚的情怀。
②由送春而牵动的思乡之情,覆盖全篇。
诗人把春光〔东风〕拟人化了,依依为其送别。
③诗人面对着春水远流、春花凋谢的暮春景色,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触景伤怀,更加思念家乡。
〔每点1分〕22. ①自是不归归便得一语,是无可奈何的难过语,深刻地传达出仕途坎坷、孤独飘落的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做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彷徨的思想感情。
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悲愁痛楚之情。
③此外,从暗用五湖典故看,归字,除了归乡之意,还含有归隐田园之意,一语双关。
〔①②1分③2分〕注:五湖,指春秋越国大夫范蠡隐居的太湖,这里指崔涂的家乡富春江一带。
《春夕》是旅居湘鄂时所作。
〔1〕请谈谈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3分〕〔2〕颔联用了什么典故?此外,颔联还有哪些值得称道的表达特色?〔3分〕〔3〕概述全诗表达了那些情思?〔4分〕参考答案:9〔1〕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春水远流,春花凋谢;点明在异乡送春归的诗人形象〔点明春归季节我身在异乡〕;引起下文诗人凄楚的情怀的抒发。
〔每点1分〕〔2〕分析:典故:庄周梦蝶〔或:杜鹃啼血〕〔1分〕虚实结合:上句巧写梦境,由于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结想成梦,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
下句实写梦醒以后,发觉自己照旧孤眠异乡,只有子规月相伴。
烘托渲染〔视听结合〕: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留意,视听结合分析时不能将蝴蝶一句作为视觉描写〕曲折层递:十四个字写出了三层意思:由思乡而入梦,梦醒而更思乡,子规啼唤,愁上加愁,这三层愁情,一层比一层深。
读一首诗崔涂《春夕》,春暮思家,一片愁情还自遣
![读一首诗崔涂《春夕》,春暮思家,一片愁情还自遣](https://img.taocdn.com/s3/m/b33ea4db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1c.png)
读一首诗崔涂《春夕》,春暮思家,一片愁情还自遣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唐代:崔涂《春夕》漂流在外,逢着春尽,伤春思家,古今情怀相似。
春暮之景,无非悲凄,落花流水,子规啼血,前人诗文中已经写过不知几千万遍。
春尽之情思,也都在一个可数的象限之内:伤感漂泊,思归怀人;感慨光阴之速,美好消逝;人生老去,功名未立。
千万篇诗文,都也大同小异。
然而后来的诗人,并没有因为前人写过而搁笔。
心中的情感激发时,吟咏他人的诗句是不能表达得尽。
他人的诗文读来或许能产生情感共鸣,然而终究不是内心所涌出,虽无龃龉,终不能完全吻合。
必须要搜罗出自己的词句,表达那一刻的情感,才能尽现。
崔涂《春夕》诗,写春尽思家,情固真实,只是未能感人。
大概是因为在文字上下了太多功夫,反而是淡漠了情感。
表达情感的诗,文字只能为辅,情才为主。
情到至深处,则眼前景致,脑中情思,任随调遣,文字纷纷附来,自然浑成,不知所以,可以惊天地,泣鬼神。
读他的这首诗,则不是那样,只能理解他的感情,而不能触动自己的内心,产生共鸣。
除了尾联“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一反前面愁思之调,显露自嘲自遣之意,读来感觉真挚可喜。
“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这一联被称作警句,广为传颂,历来为人赞赏。
对仗工整,意象恰当,必然是费了一番功夫才想出。
然而也有一些人,认为这联太俗,可能事因为用巧太过,意义又很显白,流于肤浅,没有余味。
也只能赏其工整,此外再没有可以探究的。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崔涂《春夕》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崔涂《春夕》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42c20e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12.png)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崔涂《春夕》阅读练习及答案(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春夕①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②烟景有谁争?【注】①此诗当为崔涂旅居湘鄂时所作。
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指诗人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1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上句渲染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深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不是东风送我还,而是我送春归去。
B.颈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遥想故园,望眼欲穿,思乡念亲,忧心如焚,连年累月,无心翻书,揽镜自照,白发满头。
诗人内心愁苦,溢于言表。
C.尾联耐人寻味,暗用范蠡归隐五湖典故,这里的“归”字,既有归家之念,亦有归隐之意。
诗人仆仆风尘,仕途无着,进退两难苦闷彷徨的心理令人动容。
D.后四句有融情于事,叙中含情;有直抒心曲,感情真切。
整个读来,一唱三叹,千回百转,凄恻动人,墨中藏意,饶有情味。
15.颔联手法精妙,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6分)14.B【解析】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项,“连年累月,无心翻书”理解错误。
“动”意为“动不动”;“书”,指书信。
诗人长期不能回家,连家信也动不动长年断绝。
故选B。
15.①虚实结合:上句虚写梦境,游子日有所思,夜梦化蝶,回到万里之外的故乡。
下句实写梦醒之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只有子规、冷月相伴,更加触动了思乡之情。
②对比手法:梦境与现实的对比,梦中变成蝴蝶回到家乡的快乐与现实中子规啼叫、月色冷清、凄凉的思乡之苦的对比,更突出了羁旅他乡之悲愁。
春兴原文翻译及赏析(8篇)
![春兴原文翻译及赏析(8篇)](https://img.taocdn.com/s3/m/5d85956c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f9.png)
春兴原文翻译及赏析(8篇)春兴原文翻译及赏析(8篇)春兴原文翻译及赏析1春兴朝代:唐代作者:武元衡原文: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翻译:注释⑴流莺:即莺。
⑵梦:一作“又”。
洛城:洛阳,诗人家乡缑氏在洛阳附近。
译文在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变得苍翠浓郁,经过细雨的洗浴后,柳色变得更加深暗,枝头的残花也在雨中全都落尽,露出了在枝头啼鸣的流莺。
昨天晚上一夜春风吹起了我的思乡之梦,在梦中我再一次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
赏析:这首诗题作“春兴”。
依题意,当是诗人由春日景物而引起的种种情思,故诗的开头两句,就从春天的景物写起。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这是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
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转为一片翠绿,枝头的残花已经在雨中落尽,露出了在树上啼鸣的流莺。
这是一幅典型的暮春景物图画。
两句中雨晴与柳暗、花尽与莺见之间又存在着因果联系。
“柳色雨中深”,细雨的洒洗,使柳色变得深暗了,“莺语花底滑”,落尽残花,方露出流莺的身姿,从中透露出一种美好的春天景物即将消逝的意象。
异乡的春天已经在柳暗花残中悄然逝去,故乡的春色此时想必也凋零阑珊了吧。
那漂荡流转的流莺,更容易触动羁泊异乡的情怀。
触景生情,悠悠乡思便不可抑止地产生了。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这是两个出语平易自然,而想象却非常新奇、意境也非常美妙的诗句。
上句写春风吹梦,下句写梦逐春风,一“吹”一“逐”,都很富有表现力。
它使人联想到,那和煦的春风,像是给入眠的思乡者不断吹送故乡春天的信息,这才酿就了一夜的思乡之梦。
而这一夜的思乡之梦,又随着春风的踪迹,飘飘荡荡,越过千里关山,来到日思夜想的故乡。
在诗人笔下,春风变得特别多情,它仿佛理解诗人的乡思,特意来殷勤吹送乡梦,为乡梦作伴引路;而无形的乡梦,也似乎变成了有形的缕缕丝絮,抽象的主观情思,完全被形象化了。
不难发现,在整首诗中,“春”扮演了一个贯串始终的角色。
春夕诗歌阅读答案
![春夕诗歌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e92201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d8.png)
春夕诗歌阅读答案春夕诗歌阅读答案春夕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注:五湖,指春秋越国大夫范蠡隐居的太湖,这里指崔涂的家乡富春江一带。
《春夕》是旅居湘鄂时所作。
(1)请谈谈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3分)▲(2)颔联用了什么典故?此外,颔联还有哪些值得称道的表达特色?(3分)▲(3)概述全诗表达了那些情思?(4分)▲阅读答案:(1)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春水远流,春花凋谢;点明在异乡送春归的诗人形象(点明春归时节我身在异乡);引起下文诗人凄楚的情怀的抒发。
(每点1分)(2)分析:典故:庄周梦蝶(或:杜鹃啼血)(1分)虚实结合:上句巧写梦境,由于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结想成梦,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
下句实写梦醒以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只有子规月相伴。
烘托渲染(视听结合):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注意,视听结合分析时不能将蝴蝶一句作为视觉描写)曲折层递:十四个字写出了三层意思:由思乡而入梦,梦醒而更思乡,子规啼唤,愁上加愁,这三层愁情,一层比一层深。
(每点1分,写出两点即可。
)(3)分析:春逝之伤;思乡之苦;迟暮之悲(或对范蠡功成身退的羡慕);故园美好却欲归不得的矛盾。
(答出1点1分,2点2分,3点4分)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7、夸张:突出了……的本质特征8、对偶:句式整齐有节奏。
说明文阅读1.明确说明对象辨析说明对象可以:a.看文章题目;b.根据说明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诗词阅读及答案】《春夕》阅读附答案
![【诗词阅读及答案】《春夕》阅读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ca1d30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d6.png)
【诗词阅读及答案】《春夕》阅读附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夜崔涂河水流淌,花儿凋零,两人无情地把东风吹过楚城。
蝴蝶①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家乡多年来的图书运动是独一无二的,美丽的头发和春天只是到处都是镜子。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③烟景有谁争?注:① 蝴蝶:典故来源于《庄生小梦扇蝴蝶》,指梦中的美好幸福。
② “Self”的意思是“Self”。
③ 五湖:春秋时期,范蠡成功退休,乘船渡过五湖。
8.颔联历来被名家誉为抒情佳句,试分析这一联是如何抒发作者思乡之情的?(5分)9.除了表达强烈的乡愁之外,作者还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后两种分析。
(6分)参考答案:8.参考答案:秦联使用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虚实对比或对比),(2分)第一副对联描述了千里之外的回家之梦,“蝴蝶”般的梦是美好的,快乐的回家,第二个对联描述了在醒来后半夜听到秭归(布谷鸟)的悲伤哭声,创造了一个凄凉凄凉的意境。
《梦中归来》是虚拟的,秭归的哭声是真实的,虚实结合(虚实对比)体现了流浪者的孤独和乡愁。
(3分)(第一联保留引语表达作者的乡愁,得2分;第二联保留引语,通过风景表达作者的乡愁,得2分;第二联保留引语,通过风景表达作者的乡愁,得5分第一副对联和第二副对联是正确的。
)9、“故园书动经年绝”表明作者已经很久没有收到家书,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家书,了解家乡和亲人情况的思想感情,(或表达作者因收不到家书的孤独愁苦之情。
)(2分)“华发春唯满镜生”表达了作者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2分)“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表达了作者归乡还是漂泊,归隐还是宦海苟且的矛盾心理。
(2分,)答渴望辞官归隐之情给1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流花谢两无情——崔涂《春夕》赏析【附译文】
春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注释】
⑴《全唐诗》此诗题下注:一本下有"旅怀"二字。
⑵楚城:指湖北、湖南一带的城市,泛指旅途经过的楚地,作者另有《湘中秋怀迂客》《夷陵夜泊》等诗。
首二句感时,慨叹春光易逝。
⑶胡蝶:即蝴蝶。
胡蝶梦:意即往事如梦。
语出《庄子·内篇·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
⑷子规:一作"杜鹃",其鸣声凄切。
上句写思家,下句写春夕。
子规(即杜鹃)夜啼切"春夕",与"家万里"联系。
⑸动:动辄、每每之意。
经:一作"多".绝:一作"别".
⑹华发:白发。
唯:一作"移".满镜:一作"两鬓".
⑺五湖:春秋时,范蠡佐越王勾践成就霸业之后,辞宫,乘扁舟泛五湖而去。
这两句说:我现在还没有归去,我要归去就可以归去,故乡的五湖风景是没有人来和我争夺的。
言外之意:既然如此为什么还留滞他乡呢?有自嘲意。
【译文】
水不停地流走,花儿不断地凋零,这是多么无情啊。
正是这无情的时节,我送着最后一缕春风吹过了楚城。
在睡梦中梦见了万里之外的家乡,醒来时正值夜里三更时分,杜鹃在树枝上凄厉地啼叫。
家乡的来信动辄几年都收不到,春天万物萌生,镜中的我却已是满头白发了。
我现在是因为自己抱负未展而不愿归去,我要归去时自然就归去了,故乡五湖的风景是没有人来和我争抢的。
【赏析】
《春夕》是唐代诗人崔涂旅居湘鄂时所作的羁旅诗。
此诗用清丽的语言、工整的格律,把暮春之夜时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写得深婉感人,极富诗意,反映了诗人羁旅生涯中浓烈的苦闷情绪。
全诗意象朦胧,意境深婉,格调沉郁。
崔涂,字礼山。
两《唐书》无传,江南桐庐富春人,光启进士,曾久在巴、蜀、湘、鄂、秦、陇等地为客,自称是"孤独异乡人"(《除夕有怀》)。
《春夕》是他旅居湘鄂时所作。
诗一起笔,就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春水远流,春花凋谢。
流水落花春去也──诗人深深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
第二句"送尽东风过楚城"更加感伤。
"楚城",泛指湘鄂一带。
诗人把春光("东风")拟人化了,依依为她送别。
这里,不是春风送我回故乡,而是我在异乡送春归。
这一"送"字表达了诗人凄楚的情怀。
诗人面对着落红满地、柳絮漫天的残春景物,怎能不更加思念故乡?由送春而牵动的思乡之情,笼罩全篇。
以下句句写的是思乡衷曲。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这一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是传诵的名句。
诗人运用了新奇的造语,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
种曲折幽深的情境。
上句巧写梦境。
由于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结想成梦,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
然而,这只不过象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翩翩飞舞于花间,虽然有趣,毕竟虚幻而短暂,醒来之后,蝴蝶还是蝴蝶,庄周还是庄周。
游子从"蝴蝶梦"中获得片刻的回乡之乐,但梦醒以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家园依旧远隔万里,岂不更加空虚、失望,更加触动思乡之情!何况此时又正当"子规枝上月三更"──夜深人静,月光如水;子规鸟(即杜鹃)在月下哀哀啼唤:"子归!子归!……"听着子规啼,想着蝴蝶梦,游子的心,该是何等的痛苦哀伤,真如李白诗句所谓"一叫一回肠一断"!
这里,十四个字写出了三层意思:由思乡而入梦,一层;梦醒而更思乡,二层;子规啼唤,愁上加愁,三层。
这三层,一层比一层深,而且互相烘托、映衬,如蝴蝶梦与家万里,一虚一实;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读着这样的诗句,谁能不为异乡漂泊的诗人一洒同情之泪!这一联以景传情,下一联则直接诉说思乡之苦。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诗人长期不能回家,连家信也动不动长年断绝,音讯杳然,他怎能不望眼欲穿,忧心如焚呢!这句中的一个"动"字,把诗人那种由期待而沮丧、而嗟怨的复杂的心理,逼真地传达出来了。
"书动经年绝"暗示当时社会动乱不安。
诗人愁家忧国到什么程度?是"华发春唯满镜生".春天万物萌生,欣欣向荣,而诗人却唯独生出了白发满头。
一个"唯"字,更加突出了他的内心愁苦之深。
如此深愁,将何以解脱?诗的最后两句更耐人寻味。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这两句是倒装,意思是说,故乡五湖美好的风光,是没有人和我争夺的,假如我要回去,便能够回去。
是我自己不回去呀!从暗用五湖典故看,这里的"归"字,还含有归隐田园之意。
诗人仆仆风尘,仕途坎坷,"自是不归归便得"一语,是无可奈何的伤心话,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干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徬徨的心理。
这首诗情切境深,风格沉郁。
诗的前四句通过对暮春之夕特定情景的描绘,
缘情写景,因景抒情,景物之间互相映衬、烘托,构成一片凄凉愁惨的气氛。
诗中没有直接点出思乡,而一片思乡之情荡漾纸上。
后四句直抒心曲,感情真切,凄婉动人。
尾联自慰自嘲,墨中藏意,饶有情味。
【作者简介】
崔涂,字礼山,江南(今浙江桐庐、建德一带)人。
僖宗光启四年,登进士第。
长期在巴、蜀、秦、陇等地游历,故诗多别恨羁愁之作。
写景抒情,亦有佳句,惟情调偏于抑郁低沉。
有《崔涂诗集》。
崔涂工诗,深造理窟,端能竦动人意,写景状怀,往往宣陶肺腑。
崔涂律诗,音节虽促,而兴致颇多,身遭乱梗,意殊凄怅。
虽喜用古事,而不见拘束。
今人格体,类多似之,殆亦矫翮于林越间,而翛然欲举者也。
(明·徐献忠《唐诗品》)
崔《除夜有感》:“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春。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读之如凉雨凄风飒然而至,此所谓真诗,正不得以晚唐概薄之。
按崔此诗尚胜戴叔伦作。
戴之“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已自惨然,此尤觉刻肌砭骨。
崔长短律皆以一气斡旋,有若口谈,真得张水部之深者。
如“并闻寒雨多因夜,不得乡书又到秋”、“正逢摇落仍须别,不待登临已合悲”,皆本色语佳者。
至《春夕》一篇,又不待言。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