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3《人琴俱亡》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3.13《人琴俱亡》文言复习教案 (新版)苏教版
期中复习——文言文(人琴俱亡)一、复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生字、词的解释;2、准确翻译重点句子;3、理解课文内容;4、完成拓展练习。
二、复习重、难点掌握文中重点生字、词的解释;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三、知识点回顾⑴整体感知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⑵特殊句式省略句:(子猷)掷(于)地云(子猷)语时了不悲便径入坐(于)灵床上倒装句:“何以都不闻消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以何都不闻消息”⑶古今异义何以都不闻消息(古义:总,竟今义:全,完全)语时了不悲(古义:完全今义:常做语气助词)因恸绝良久(古义:于是今义:常表原因)⑷文章结构:选材精当文章用两个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征。
本文主要表现的是子猷和子敬之间深厚的兄弟之情,从这个中心出发,选择了两个典型事例:一是两人同时得病后,子敬先亡,子猷的悲痛之情郁积心中,无法发之于外;二是子猷奔丧时,睹琴思人,哀伤过度,不久去世。
构思奇特,语言简洁子猷的反常行为表现内心极度悲伤,前后形成强烈对比,全文寥寥数十字,却把事情经过写得波澜起伏,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四、知识检测㈠重点生字、词义1.给下列字注音。
猷: 笃: 了不悲: 舆: 恸:2.解释文中重点的字词。
俱: 而: 何以: 索: 素:径: 既: 掷: 恸: 绝:3.用“/”画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①因恸绝良久②月余亦卒③子敬素好琴④便径入坐灵床上⑤便索舆来奔丧⑥此已丧矣⑦何以都不闻消息㈡常考句子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与“恸绝良久”中“绝”解释相同的是()A.赶尽杀绝B.悲痛欲绝C.绝无此意D.美妙绝伦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与“恸绝良久”中“良”相同的是()A.除暴安良B.用心良苦C.消化不良D.良莠不齐6.翻译下列句子①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②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③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④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
7.说说成语“人琴俱亡”的含义。
并说出几个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8.你能默写出最能表现子猷哀悼弟弟与自己生死相隔的悲叹句吗?9.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于子敬的兄弟之情?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10.如何理解子猷的“了不悲”,“都不哭”?11.找出文中子猷的语言并分析其表达作用?12.子猷先“了不悲”“都不哭”,后又“恸绝良久”,这是为什么呢? 请简答。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人琴俱亡》教案 苏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人琴俱亡》教案苏教版教学三维目标1、有感情的诵读古文,体会用独特悼念方式表达深厚的兄弟情谊2、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品味简洁传神的语言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
体会用独特悼念方式表达深厚的兄弟情谊,感受凄美的爱的感情熏陶。
〖课前学习〗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课堂学习〗教学步骤1.导入:(由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导入)2.《世说新语》简介3. 检查生字词了(liǎo)不悲笃(dǔ)舆(yú)奔(bēn)丧恸(tòng)亦卒(zú)不调(tiáo)4.合作探究(1)文章主要表现什么样的情感?有哪些句子能表达子之情的?作简要分析。
(2)既然兄弟情深如此,为何子猷“了不悲”,“都不哭”,后“恸绝良久”?(3)王子猷究竟以何种独特的方式来悼念子敬之死?(4)子猷和子敬的情感为什么如此深厚?(5)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情感?5.放飞想象同学们你知道描写手足情的哪些诗词、成语?6.拓展延伸《七步诗》《世说新语》另一则7.链接生活今天,在座的同学一般都是独身子女,从血缘关系上来讲,兄弟关系似乎已不复存在,但我们经常说“同学如姊妹如兄弟”,那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好同学之间的这种手足之情呢?联系自己平时和同学之间相处的实际好好反省,谈谈你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附板书:《人琴俱亡》人亡(俱病笃子敬先亡问左右奔丧不哭)琴亡(取琴弹不调掷地恸绝良久月余亦卒)22535 5807 堇23874 5D42 嵂#HUb, 20302 4F4E 低T32104 7D68 絨T-+。
八年级语文上册 13《人琴俱亡》教案 (新版)苏教版
课题
人琴俱亡
第_____课时
总第________课时
主备人
使用人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古文,体会用独特悼念方式表达深厚的兄弟情谊
2、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品味简洁传神的语言
目标达成情况
教学 重难点
1、重点: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
2、难点: 体会用独特悼念方式表达深厚的兄弟情谊,感受凄美的爱的感情熏陶 。
3.组织交流 小组推荐交流,小组互评
4.拓展延伸:手足情是一个不老的话题,生活中你有没有真切的体会?
第三块:布置作业
将本文扩写成500字左右的文章,对子猷悼念弟弟前后的神态、心理、动作进 行合理想象。
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 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月,(子猷)也死了。
2.探究
(1) 、子猷以自己独特的不同寻常的方式悼念了弟弟子敬,独悼念方式?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1.导入,组织学生默读默读课文
2.组织学生多种方式朗读按要求读课文
第二块:深入分析兄弟之情
1.让 学生看注释翻译课文看注释疏通文意
实词:
笃:(病)重;索:要; 舆:轿子;
径:直 往;素 :向来,一向;卒:死
虚词:
而:表承接, 不译;了:完全;
既:已经; 俱:全,都。因:于是
译文: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王子猷问手下人:“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轿子 来去奔丧事,一路上都没哭。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第13课《人琴俱亡》教案苏教版
第13课《人琴俱亡》一、【教学目标】1.掌握积累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及用法。
疏通文意,把握主旨,背诵课文。
2.通过反复诵读与合作探究感受人物事件,了解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二、【重点难点】1.反复阅读课文,能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2.引导学生体会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语同学们,也许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亲情更可贵、更长久的了;也许,在我们这个生存的空间,没有比我们挚爱的亲人的离去更令人肝肠寸断。
这或许是我们生命中无法承受的痛。
古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有七个儿子,品格才华最突出的是子猷与子敬兄弟二人,这俩兄弟的感情非常好,《人琴俱亡》讲的就是他们痛人心扉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1.结合书下注释,翻译课文。
注意翻译文言文方法。
(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俱,副词,表范围,都。
笃,(病)重。
而,表承接,不译。
(2)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何以,即“以何”,为什么。
(3)语时了不悲。
语,动词,说话。
了,完全。
(4)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索,要。
奔丧,这里指到王子敬家去看望丧事。
(5)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
素,向来,一向。
琴,动词,弹琴。
径,直往。
既,已经。
(6)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恸,痛哭,极度悲哀。
良,很。
亦,副词,也。
卒,死。
2.翻译句子(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凭什么总听不到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2)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就把绳子放在车上来奔丧,一路上都没有哭。
<三>合作探究1. 子猷在子敬死后“月余亦卒”,他死去的原因有哪些?明确:一是子猷本身当时病势严重。
二是因自己的骨肉兄弟之死而极度悲伤。
2. 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他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为什么?明确:不矛盾,子猷与子敬有着深厚的手足之情,两人都患了重病。
子猷听不到子敬的病况,心里非常难过,“了不悲”“都不哭”是强抑制住自己的悲痛的结果,而并不是不悲痛。
【精品】八年级语文上册13《人琴俱亡》教案苏教版
13《人琴俱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大意。
2、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
3、理解这则故事表现的兄弟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反复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理解这则故事表现的兄弟之情。
本课题教时数一课时教学方法朗读,讲解,质疑,讨论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堂同学们,也许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亲情更可贵、更长久的了;也许,在我们这个生存的空间,没有比我们挚爱的亲人的离去更令人肝肠寸断。
这或许是我们生命中无法承受的痛。
古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有七个儿子,品格才华最突出的是子猷与子敬兄弟二人,这俩兄弟的感情非常好,《人琴俱亡》讲的就是他们痛人心扉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三、作者介绍刘义庆,彭城人,文学家。
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侄儿,袭封临川王。
《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刘义庆撰。
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记载了自东汉末年至西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遗闻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品格。
《世说新语》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书中许多故事成为诗文、小说、戏剧的典故和题材,有的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等等。
四、自学指导(注意读准下列字了(liǎo)不悲,笃(dǔ),舆(yú),奔(bēn)丧,恸(tòng),亦卒(zú),不调(tiáo))五、互动交流一(加点字解释和翻译见课件略)六、互动交流二4、子遒凭什么断定子敬已死?这反映了什么?(“何以都不闻消息”。
反映了子猷时刻关注着子敬的病况,表达了子猷对子敬的深厚的兄弟之情。
)5、课文写了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独特在哪里?(“了不悲”“都不哭”,“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6、子遒知道子敬死了,为什么“了不悲”也“都不哭‘?(①子猷悲痛到极点才作出的反应,其实他的内心是非常痛苦的。
②自知自己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将和弟弟又在九泉之下相见了。
人琴俱亡(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人琴俱亡(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人琴俱亡(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人琴俱亡(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前言《人琴俱亡》作为一篇经典的古文阅读,内容深刻,启发性强,教学时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通过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熟悉《人琴俱亡》的内容,掌握文章结构和主旨思想。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和艺术的兴趣,学习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1. 熟悉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核心思想。
2. 掌握句子结构和段落组成方式,了解语言表达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1. 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细致而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深层次的含义。
2. 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文学阅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品读文学的能力。
四、课堂教学步骤一:导入教师先引入,讨论古代音乐和文化艺术的发展史,为接下来的故事铺垫。
步骤二:阅读和理解让学生阅读本文《人琴俱亡》,掌握文章的结构和文化内涵,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步骤三: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深度解读文中的隐喻和修辞手法。
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自己分析文章中的难点和疑惑。
步骤四:课外阅读与研究教师要求学生在家中进行阅读,并进行课外研究,包括历史人物、文化情况等等。
步骤五:写作训练教师提供话题,让学生动笔写下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教师重点批改学生的写作,引导学生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步骤六:复习和考核再次回归到文章,让学生进行复习和思考,掌握文章的重点和细节。
进行考核时,教师可以设置开放式的问题,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去回答问题,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教学方法1. 阅读教学法:通过阅读古文,发现文言中的美。
2. 讨论教学法:集中学生的智慧,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助成长的过程。
3. 个性化教学法: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估1. 考试评分: 对学生的考试进行评分,以测试学生对文本内容和语言技巧的掌握情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人琴俱亡教案苏教版1
13 人琴俱亡教学目标一、整体感知全文,翻译了解课文大意。
2、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3、品味课文中所体现的深厚兄弟情谊。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把握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
【教学难点】:体会用独特悼念方式表达深厚的兄弟情谊,感受凄美的爱的感情熏陶。
教学进程一、出示课题和学习目标(使学生对本堂课的目标有清楚熟悉,快速进入课堂。
略)二、汇报预习功效(全班分成ABCDEF六个小组,在预习时期就开始小组合作学习,分小组汇报预习功效。
)1.小组汇报:《世说新语》概况(要求从作者、门类、大意、语言四个方面搜集整理。
)2. ? 小组汇报:《世说新语》故事(初一学过的要全数预备,再补充其他故事至少三个,越多越好。
)3.小组汇报:“二王”关系(历史上通常意义的“二王”是指谁?要求弄清楚王羲之、王徽之和王献之三人的大体情形和关系)4.小组汇报:朗诵。
全班朗诵(老师指导注音、停顿和重音)注意生字字形和字音:猷(yóu)笃(dǔ)舆(yú)注意声母:掷(zhì)恸(tòng)注意多音字:卒(zú)已丧(sàng)奔丧(sāng)好(hào)琴了(liǎo)不悲不调(tiáo)注意停顿和重音(原则:依照表达的通顺、完整划分停顿,依照强调的意思划分重音。
)何以/都/不闻消息?语时/了不悲。
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三、内容探讨(第一个问题先小组内部交流,再以小组为单位全班交流,学生评判为主,老师适当点拨。
第二个问题在老师引导下个别回答为主。
)提问1:子猷因为何“恸绝”?既然“恸绝”,又为何“不悲”、“不哭”? (答题要求:按老师给的示例琢磨细节,体会人物情感。
论述必需从原文找依照,尤其要讲清楚原句关键字的意思和表达到效。
)(小组合作要求:小组快速讨论老师抛出的问题,得出本小组的结论,分派板书和说话任务。
前三个小组连番上讲台论述讨论结果,并按要求板书要点。
3.3 人琴俱亡 教案 苏教版 八年级上 (9)
江苏省沭阳县钱集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人琴俱亡》教案苏教版教学重难点:1、《世说新语》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和作用2、《人琴俱亡》之中,初具的小说艺术特色。
3、子猷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
课前预习:一、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子猷()病笃()索舆()奔丧()好琴()掷琴( ) 恸绝 ( ) 亦卒 ( )不调 ( ) 了不悲( )二、解释加点字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便索舆来奔丧便径入坐灵床上弦既不调掷地云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语时了不悲子敬素好琴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课堂提问:同学们通过预习对《世说新语》有何认识?了解哪些?1、查学生的预习效果2、有利于更好的掌握这一方面知识(穿插问题: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2、小说之中刻画人物的重要方式有哪些?)下面,我们从抽象到具体,通过研读《世说新语》中的《人琴俱亡》其是否体现了一些现代文学原理中的小说的艺术特色。
二、读书1、学生朗读作品,教师纠正字音2、朗读课文3、范读课文(注意在范读期间,容易读错的字音要重读)三、对文中主要人物的把握:学生活动:学生读出他们课下找到的相关资料(一)子猷:王徽之,是王羲之之子,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
在《世说新语》中对其生平逸事有大量记载。
教师补充资料:1、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
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
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
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
”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
弄毕,便上车去。
客主不交一言。
2、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
忽忆戴安道。
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二)子敬:王献之,王羲之之子。
东晋著名书法家。
主要作品《洛神赋》四、扫清字、词、句等障碍(使学生能掌握作品大意,为理解作品中心思想奠定基础)小组活动:1.以平时要求的四人为一小组活动。
《人琴俱亡》教学设计 【完整版】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评价目的
优 良中
我能认真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
能否认真专注
遇到我会回答的问题都主动举手了。
能否主动参与
发言时声音响亮
能否自由表达
我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活动,能与他 人合作
旨。
2、手足情也是一个不老 学生聆听歌曲,再次感
的话题,生活中你有没有真 悟亲情。
切的体验
3、再次播放《手足情深》
歌曲。
布置作业
学生课后练习
注重积累,加
1.将你积累的古诗文
强写作训练
中写手足情深的句子写下
来。
2.阅读课文,对王子
5
猷悼念前后的神态、心理、 动作进行合理的想象,把 本文扩写成一篇 500 字的 文章
《人琴俱亡》课堂教学设计源自课题:人琴俱亡科目:语文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课时:1 课时
一、教材分析
《人琴俱亡》是新授课,《人琴俱亡》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
三单元的第三篇文章,是一篇文言文,在本单元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本
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疏通文意,有感情的诵读文
章,把握主旨,体会用独特的悼念方式表达的至爱至亲,体会手足深情,
足之情,达到突破难点,领悟文章的主旨。最后教师讲故事《悠悠二苏
手足情》,学生自由交谈手足情的故事,手足情的诗词句,让学生再次
1
感悟动人的人性美。结束再次播放《手足情深》的歌曲,再次感悟情亲。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有感情的诵读文章。 2.疏通文意,把握主旨,体会用独特的悼念方式表达的至爱至 亲。 3.体会精炼传神的语言。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十三 人琴俱亡教案
十三人琴俱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疏通文意,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感受深厚的兄弟情谊。
4.品味语言特色。
5.体会至爱亲情,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爱我社会。
重点难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感受手足之情。
教具小黑板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疏通文意,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一、目标导学1.教师讲述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俞伯牙是战国时的音乐家,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
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
他一直在寻觅自己的知音。
有一年,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
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
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
这时,遇到了一个打柴的人。
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
”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俞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结拜为兄弟。
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
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
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俞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
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
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
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八年级语文上册 13 人琴俱亡教案 苏教版(2021年整理)
江苏省扬州市八年级语文上册13 人琴俱亡教案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扬州市八年级语文上册13 人琴俱亡教案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扬州市八年级语文上册13 人琴俱亡教案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人琴俱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明确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2.感受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3.改写文章内容,扩充情节,丰富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感受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鲜明的个性特点.【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1.假如你最心爱的一件物品不幸遗失或损坏,你会怎样呢?假如你最喜欢的一位朋友或亲人不幸离开了你,你又会这样呢?2.师有感情地讲述:人类的情感很多,但最能打动人心的、传为佳话的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感情,今天我们就来体会一下感人肺腑,而又催人泪下的兄弟之情。
展示预习: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世说新语》的资料.二、检查朗读情况,结合朗读正音读后由学生评议,并在评议中进一步朗读.(主要从音量、语速、节奏、感情等方面评价)三、小组合作疏通文意1.让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把不会的词、句圈出来,以备小组合作讨论。
2.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并给以适时地帮助.共性问题在全班内交流。
3.检查词的解释和句子的翻译的落实情况。
(投影)4.教师指名学生复述故事或翻译课文。
四、研读课文体会感情学生齐读课文,然后思考: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弦既不调”说明了什么,你理解“人琴俱亡”的含义了吗?2、王子猷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个人物吗?3、探究、交流.五、布置作业:1、《同步导学》基础训练1;2、《同步导学》基础训练3;3、《同步导学》基础训练4;4、《同步导学》预习2.。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3人琴俱亡教案(新版)苏教版
人琴俱亡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弄懂课文大意;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学难点: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
一、导入新课:说到亲情,我们总说它血浓于水,并常用紧密相连的身体器官作为比喻,如母子连心、骨肉相连、手足情深等等,亲情是割不断的血肉之情,它是世间最宝贵最真挚的情感。
虽然我们也曾听闻曹植悲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更多的还是见证了血肉相连的深厚,一——如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人琴俱亡》。
二、介绍作者及笔记小说《世说新语》作者简介:刘义庆,彭城人,文学家。
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侄儿,袭封临川王。
《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刘义庆撰。
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记载了自东汉末年至西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遗闻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品格。
《世说新语》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书中故事有的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新亭对泣、口若悬河、一往情深、别无长物、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等等。
三、朗读课文1.注意读准字音,读准停顿,提高文言语感。
2. 指名朗读课文,教师及时纠正错误。
四、疏通课文大意。
(1)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理解大意。
(2)读懂课文,把握大意,小组互译,全班交流。
(3)教师出示译文,学生改错。
参考译文: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
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说话时完全不悲伤。
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
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
”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
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五、理解文章内容,深入体会“至爱亲情”:1、学生讨论并交流两段文字内容。
2、探究问题,深入理解课文。
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第13课人琴俱亡教案苏教版1
十三人琴俱亡【学习目标】1.理解常见实词和虚词的含义。
2.理解主题,感悟深厚的兄弟情谊。
3.学习运用简练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1.理解主题,感悟深厚的兄弟情谊。
(重点)2.学习运用简练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难点)【教学进程】一、新课导入钟子期身后,俞伯牙抱着琴,到子期坟前弹奏完一曲,把心爱的琴摔碎在子期坟前,终生再也不操琴。
一代琴师就如此为知音逝去而寂静了。
高山流水从此成为知音之情的千古美谈。
今天的《人琴俱亡》可谓是与高山流水异曲同工的姐妹篇,它讲的一样是一对知音的故事,只不过这对知音是一对兄弟,他们就是王羲之的两个儿子。
让咱们一路去看看他们的动人故事吧!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
刘义庆(403-444),彭城人,南朝文学家。
《宋书·宗室传》说他“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
主要高作《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志怪小说,较为集中地反映了魏晋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医生的思想品格。
2.朗诵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病笃.(dǔ)索舆.(yú)弦既不调.(tiáo) 恸.(tòng)绝良久3.理解词义。
实词:①笃:(病)重。
②索:要。
③舆:轿子。
④径:直;一直。
⑤素:向来,一贯。
⑥卒:死。
虚词:①而:表承接,不译。
②了:完全。
③既:已经。
④俱:全,都。
⑤因:于是。
⑥良:很。
4.阅读课文,试探问题。
请简要归纳文章两段文字的内容。
明确:第一部份(第1段),写子猷奔丧。
先交代兄弟二人皆病重,子敬先死。
由于好久没有子敬的消息,子猷推断弟弟已经不在人世,于是急忙去奔丧。
第二部份(第2段),写子猷恸绝。
子猷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悼念弟弟。
由于不胜其哀,“月余亦卒”。
三、合作探讨(一)整体感知(1)用简练的语言归纳文中的两件事。
明确:①两人同时抱病,子敬先亡。
②子猷奔丧,睹物思人悲伤过度,不久归天。
(2)为何子猷在听闻子敬亡故的消息时“了不悲”,去奔丧一路也没哭?明确:①自知自己将不久人世,改日必将九泉之下见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13《人琴俱亡》教学案(无答案)(新
版)苏教版
基本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笃、索、舆、径、素、卒、而、了、既、俱等。
提升目标: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教学难点:体会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默一默:
1、请给加粗的字注音
病笃( ) 了不悲 ( ) 此以丧矣()索舆来奔丧()
弦既不调()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2、给下面的加粗的字词注释
(1).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2.)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3.)语时了不悲(4.)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5.)子敬素好琴,(6). 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二、读一读:
1、请大家自由朗读,结合注释通释全文,并概括全文。
设计目的:为了了解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预设: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笃、索、舆、径、素、卒、而、了、既、俱等。
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追问:手足情是一个不老的话题,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弟弟子敬间的深情?(建议从文中体现文章主题的重点词句上来解答本问题)
三、想一想:
1、子猷在子敬死后“月余亦卒”,他死去的原因有哪些?
2、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他
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为什么?
(通过分析描写人物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理解主题上来回答。
)
3、子猷以自己独特的不同寻常的方式悼念了弟弟子敬,独特在哪?
(建议描写人物的关键语句来解答本问题。
)
四、练一练:
手足情是一个不老的话题,生活中你有没有真切的体会?请用笔写下来200字左右。
34121 8549 蕉I21981 55DD 嗝Rz27339 6ACB 櫋27423 6B1F 欟 T32697 7FB9 羹39394 99E2 駢21619 5473 味28847 70AF 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