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词语和句式

合集下载

文言词语和句式ywz上课归纳版

文言词语和句式ywz上课归纳版

规律三:名词前面有副词或能愿动 词修饰。
1、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2、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规律四:名词前后用“而”与动词 或动词性短语连接,这个名词一般活用 为动词
1、唐浮图慧褒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 2、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
人,吾穷必矣。
规律五:名词前后用介宾结构作 状语或补语,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B、名词做状语
概念: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 修饰谓语动词的。古汉语中,名词用在动词前, 最常见的是充当主语。但有些名词处于动词之 前起修饰限制作用,充当状语,构成一种偏正 关系。 1、夜缒而出 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3、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4、人皆得以隶使之
: 表示方位或处所。译为“向(朝、往) (1) ••••••”“从(在、当) ••••••”
一词多义
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其 词性不同,词义也就不同。 例如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以上例子说明,必须根据上下文去 选择多义词在句中的正确义项。其次 要养成平时多积累的习惯,只有储存 的词汇丰富了,才能在运用中熟能生 巧。
四)词 类 活 用(名词活用)
•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琵琶行》
[古义] 于是 / 写
[今义]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 [古义] 跟随 / 而且 [今义] 表示更进一步,连词 •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种树郭橐驼传 》 [古义] 那 / 实际上 [今义] 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副词
2、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一个双音节词拆成两个 单音词来理解。有些词语虽然是双音词,但只 有一个语素,这个语素是由两个音节连缀而成 的,如果拆开,就不能表达一个语义如“琵 琶”“可汗”“彷徨”等。

高二语文必修五文言词语与句式(人教版)完美版

高二语文必修五文言词语与句式(人教版)完美版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这个人;今义:多指男性配偶的 礼貌称呼。
腹犹果然
古义:很饱的样子;今义:事实与想的 一样,不出意料。
2.注意对偏义复词的理解与积累。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突然、意外的事变;今义:副词, 很。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古义:特指婆婆;今义:公婆。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古义:特指哥哥;今义:父亲和哥哥。
cháo上朝
朝见,朝拜 朝廷 朝代 朝政
7坐南朝北
对、向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2为汉家除残去秽 台阶 清除,去掉
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6扶辇下除
清除,去掉
整修,修理 拜官, 授职 门屏之间

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3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4我从去年辞帝京, 5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6大礼不辞小让 7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8近者奉辞伐罪 言词,言语 文词,文学 推辞 告别,辞别 古代的一种文体 讲究,计较 辞谢, 婉言道歉 命令

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4思而不学则殆 危险 近于,几乎 大概,恐怕 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1木兰当户织 2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3有大石当中流 4北邀当国者相见 5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 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7犯法当死 8一夫当关,万人莫开 9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10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对着,面对 抵,相抵 阻挡,抵挡 执掌,主持 承担 应当,应该 判处,判罪 占据、把守 值,在,正在 必然,必定、一定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兵器,军械 士兵,军队

文言词语和句式

文言词语和句式
文 言 词 语 和 句 式
(一)文言词语
文言词语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将学过的文言词语分类积累下来,是提高 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文言实词:名词、动词 、形容词、数词、量词和 代词; 文言虚词:表示各种结构关系或语气
一、一词多义
实 词 一 词 多 义
(一)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词 “属”
一 词 多 读zhŭ: 义
二、古今异义 实 词 古 今 异 义
随着语言的演变,有些词语的古今意义发生很大的 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古今异义现象。
①因词义扩大而形成的古今异义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而东下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情态不同-寝、卧、睡…

睡着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二、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①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判 断 句 ②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③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④非谢家之宝树 ⑤今臣亡国贱俘
⑥此小大之辩也 ⑦宾主尽东南之美 ⑧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一、判断句 ①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判 断 句 ②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③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④非谢家之宝树 ⑤今臣亡国贱俘
四、词类活用 实 词 词 类 活 用 A、名词用作动词
1、能愿动词“能、可、足、欲”等后面的名 词用作动词 左右欲刃相如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所”字后面的名词用作动词 置人所罾鱼腹中
实 词 词 类 活 用
3、两个名词连用,组成动宾关系或主谓 关系,则前或后一名词用作动词。 刑人如恐不胜 我师道也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9、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10、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11、之二虫又何知? 12、奚以知其然也 13、彼且恶乎待哉 14、翱翔蓬蒿之间 15、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八年级第三单元语文知识点

八年级第三单元语文知识点

八年级第三单元语文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是研究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有文言词语、
文言句式、文言修辞、阅读和鉴赏。

以下是该单元的详细知识点。

一、文言词语
1.意义:文言词语是指使用在文言文中的词语。

2.特点:繁琐、长篇、用词唯美、词义深刻。

3.例句:指路之人,心中有数。

二、文言句式
1.意义:文言句式是指文言文中的语言结构和语法规则。

2.特点:表达精准、句子复杂、语序规律。

3.例句:告诉你一个秘密,你要保密。

三、文言修辞
1.意义:文言修辞是指文言文中的修饰和表达手法。

2.特点:修辞华丽、意境深远、主题鲜明。

3.例句:霜叶红于二月花。

四、阅读和鉴赏
1.意义:阅读和鉴赏是指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评价。

2.特点:理解清晰、分析细腻、评价准确。

3.例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以上是八年级第三单元语文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文言词语和句式(汇总)

文言词语和句式(汇总)
(强调“常见”和“用法”)
《孔雀东南飞》“相”字的整理
一、作副词,表示彼此对待的关系, 译为“互 相、相互”,读“Xiāng”
❖ ①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 ②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 ③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 ④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 ⑤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孔雀东南飞》“相”字的整理
❖ 二、指代性副词,表示动作所涉及的一方 ❖ (一)指代第一人称,可译为“我”。 ❖ ⑥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 ⑦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 ⑧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 (二)指代第二人称,译为“你”。 ❖ ⑨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 ⑩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 ⑾誓不相隔卿 ❖ ⑿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 ⒀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街谈巷议—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议论。指民间的舆论。 土崩瓦解——比喻事物的分裂象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
比喻彻底垮台。 管窥蠡(lí)测——管:竹管;蠡:贝壳做的瓢。从竹管里看天,
用瓢测量海水。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 声名鹊起——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
练习:请指出下列成语的文言现象
未雨绸缪 持之以恒 兵不血刃 龙腾虎跃 鳞次栉比 厉兵秣马 街谈巷议 善刀而藏 密云不雨 幕天席地 不远万里 吞舟是漏 师心自用 土崩瓦解 管窥蠡测 声名鹊起 不胫而走 曲突徙薪 汗牛充栋 时不我待
成语中的文言现象
❖ 名词作状语: 鳞次栉比——鳞:鱼鳞;栉:梳篦的总称。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 “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 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使动 用法主要要动词使动、形容词使动、 名词使动。
四、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

文言词语和句式

文言词语和句式

文言词语和句式王思琪文言是指五四运动以前通用的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

一、文言词语文言词语包括文言诗词和文言虚词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虚词: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代词以及兼词文言实词(一)一词多义一般来说,一个多义词在具体语境中只表示一种特定的含义,确定多义词的义项,应结合上下文以至全文的内容。

例:金就砺则利接近,依靠荆轲遂就车而去上车、上路(二)古今异义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以为一个双音词。

对这一类词语,平时要注意积累,避免在阅读中产生误解。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古义:卑指地位低下鄙指见识短浅;今义:品行恶劣、不道德(三)通假字古人使用文字,有时没有用该用的某个字,而用另一个读音和它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

这种现象叫通假。

通假字有“约定俗成”的规律,不能认为凡是同音字都可以通假。

由于历史音变,有些通假字和本字的读音相差甚远。

例:御六气之辩。

辩:通“变”,变化。

而征一国而:通“能”,能力。

(四)词类活用文言实词分类跟现代汉语大致相同,也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词类活用是指某类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征,并进而产生出和语境相适合的意义。

1、名词作动词文言文中一个名词若和动作、行为发生某种关系,就可能活用作动词。

例:左右欲刃相如刃:名词用作动词,用刀子杀。

而此独以钟名名:名词作动词,命名2、动词、形容词、名词用作使动。

使动:指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主语使宾语发出的,即“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⑴动词使动:①外连横而斗诸侯斗:使……争斗②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拜⑵形容词使动: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苦:使……受苦。

劳:使……劳碌。

⑶名词使动: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使……做王。

3、形容词、名词用作意动意动指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了谓语所表示的性质状态。

文言词语及句式

文言词语及句式

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中心词具有“使宾 语怎么样” 的意思。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如: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如:项伯杀人,臣活之。 3.名字的使动用法。 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就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 宾语当成什么。一般可以译为“以……为……为”或 “认为……是……”或“把……当作……”
倒装句
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1、用“于”表被动 ①不拘于时,学于余 2、用“见”“见……于”“受……于”表被动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用“为”“为……所……”“……为所……”表被动 ①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4、无标志的被动句 ①而刘夙婴疾病 ②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省略句
1.省略主语 2.省略谓语 3.省略宾语 4.省略介词 5.省略兼语
文言文
一:一词多义 二:古今异义 三:词类活用 四:通假字 五:偏义复词 六:特殊句式
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作动词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名词作状语 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
名词作状语
1.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翻译时译为 “在……” “每……”。 如:则刘病日笃 2.表示方位、地点。翻译时为“向……” “在……”“从……” 如: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3.表示状态、方式、工具等。 翻译时为:“像……一样”“在……”“用……” 如:常以身翼蔽沛公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如:当其欣于所遇 2.名词的意动用法 如:侣鱼虾而友麋鹿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2.被动句 3.倒装句 4.省略句 5.固定句式
判断句 1、用“者”“也”表判断。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夫战,勇气也。 2、用副词“乃、则、皆、素”表判断。 ①环滁皆山也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③且相如素贱人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①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②问今是何世 4.无标志句 今臣亡国贱俘(《陈情表》)

文言词语和句式

文言词语和句式
梳理探究
文言词语和句式
一、一词多义
①音不同,义不同。
此类多为多音多义词。 如“属”读shŭ,意思有: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属于 不者,若属皆为所虏 类
读zhŭ,意思有: 衡少善属文 写 属予作文以记之 同“嘱”,嘱托
②词性不同,词义不同。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斗帐,帐子像倒置的斗的样子,所以叫做“斗帐”。红罗,红色的轻软丝织品。
1.“于”表被动
⑴而君幸于赵王
·
⑵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学于余
·
2 . 用 “ 见 ” “ 见 … 于 …”“ 受 … 于…”表被动。 ⑴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
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⑶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
3.用“为”“为……所……”、 “为所”表被动。
⑸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注意:根据上下文去选择多义词在句中 的正确义项。
二、古今异义
随着语言的演变,有些词语的古今意义发生 很大的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古今异义现象。
①因词义扩大而形成的古今异义 ②因词义缩小而形成的古今异义 ③由词义转移而形成的古今异义 ④词感情变化而形成的古今异义
1、不要把单音词误以为双音词。
(1)表疑问:
A、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 王曰:“何以知之?”
B、何所……?(……的是什么?)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C、奈何……?(……怎么办?……为什么?)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D、如……何?奈……何?(拿……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样呢?) 如太行王屋何?
E、孰与……?(与……相比,哪个……?)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文言词语和句式

文言词语和句式

文言词语和句式一、文言实词(一)一词多义文言一词多义现象非常普遍。

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意义,而同一个词的几个意义之间往往有一定联系,其中一个是本义,其余的是引申义。

词义的引申主要有两种方式:1.链条式。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环环相扣,步步延伸开去,形成一种“链条”。

如“寒”,本义为冷(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引申为寒冷季节(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又引申为贫寒(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进一步引申为恐惧、害怕(大渡桥横铁索寒)。

又如“兵”,本义为兵器,逐步引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等。

2.辐射式。

由于事物所包含的概念(词义)实际上是很丰富的,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就会得出不同的认识,因此引申义可以是多个的。

各个引申义都是从本义辐射出来的,形成“辐射式”引申。

如“见”:→见识、见解见:看见→召见、接见→谒见、拜见→被看见,出现→被“见”的本义就是“看见”。

看见的东西多了,就会有“见识、见解”;至于“召见”“谒见”等都与“看见”有关。

被看见即“出现”在别人眼睛里(后作“现”),由此被动意义虚化出介词“被”。

(1)读“jian”:①看见(动):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荀子・劝学》) ②拜见(动):于是入朝见威王。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③召见、接见(动):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见解、见识(名):汝真女子之见。

(罗贯中《失街亭》)⑤表被动,被(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司马迁《屈原列传》) ⑥表对自己如何,我(副)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李密《陈情表》) (2)读“Xian ”:①通“现”,出现(动):风吹草低见牛羊②通“现”,表现(动):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司马迁《屈原列传》)小结:一词虽然出现多义,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只能有一个意思,这就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确定判断。

因此在考试时应根据具体的语境来推断词语的意义。

(二)古今异义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有些基本词汇古今意义没有什么变化,如日月水火山石田土等,有些词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

文言词语和句式

文言词语和句式

文言词语和句式文言词语和句式文言词语和句式1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

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

1.[名词+宾语]例如: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2.[副词作状语+名词] 汉水又东。

(《水经注江水》)3.[能愿动词+名词] 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4.[名词+补语] 如:今王鼓乐于此。

)《孟子梁惠王下》)5.[所+名词] 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陈涉世家》)6.[名词充当联合式或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之一]例如:卒中往来,皆指目陈胜。

(《陈涉世家》)7.[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赤壁之战》)8.[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它词语作谓语的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例如: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采草药》)9.[两个名词连用,不存在并列、同位和修饰关系,不带计量意义时,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己,则非某之所敢知。

(《答司马谏议书》10.[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独词分句,名词就活用为动词]例如:权,然后知轻重。

(《孟子梁惠王上》)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动词。

例如: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候张良。

(《鸿门宴》)2.卒使上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屈原列传》)有时,形容词后面不带宾语,也活用为一般性动词。

如: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促织》)三、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

文言词语和句式

文言词语和句式
文 言 词 语 和 句 式
文言文实词词义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拔剑切而啖之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看、吃、田地
(一)、根据字形推断词义
启听淮北取籴 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 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卖出粮食 、送食物给人吃 、到去
文言文实词词义
文言句式——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 况、事物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 否定判断的句子,即以名词、 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 文言文中表判断的常见句式 有如下几种类型:
⑴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⑵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 · 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⑶夫战,勇气也。
·
·
·
⑷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招致、招引 ,接近
把握文言文实词词义“四法”
分析字形 看清结构 语境推断 联系成语
词类活用——使动、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 主语使宾语怎么样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外连横而斗诸侯 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争斗 使……活
动词的使动:使宾语如何行动

文言句式——省略句
3.省宾语: ⑴权起更衣,肃追( )于宇下, ⑵扬州城下,进退不由( )。 ⑶项王曰:“壮士!赐之厄酒。”则与( ) 斗厄酒。 ⑷竖子不足与( )谋。

文言句式——省略句
.省介词 ⑴今以钟磬置( )水中。 ⑵荆州之民附操者,逼( )兵势耳。 ⑶是儿少( )秦武阳二岁。(《童区寄传》)

(三)利用文章语境推断词义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烟涛微茫信难求

文言词语与句式

文言词语与句式
通假字有“约定俗成”的规律,不能认为 凡是同音字都可以通假。由于历史音变,有些 通假字和本字的读音相差甚远。
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的那个 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凡通假字都要按本 字来解释,也应读本字的音。
例如:“御六气之辩”中的“辩”是借字, “变”是本字。
通假,基本是同音通假。主要有四 种情况: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1、不及物动词使动。 ①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活下来。
②却匈奴七百余里
却:使……退却。
2、及物动词使动。 ①外连横而斗诸侯
斗:使……争斗。
②序八州而朝同列
朝:使……朝拜。
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古代汉语里,形容词常作 使动。它是使宾语所代表得人 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 或状态 。
名词
名词
名词 名词
动词 作状语
使动

名 词 意动
类 动 词 动词 动词
名词 使动

形容词 名词
用 形容词 形容词 动词 形容词 使动
形容词 意动
其他
为动用法 数词活用作动词
名词活用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
1、能愿动词“能、可、足、欲”等 后面的名词用作动词
左右欲刃相如 刃:名词用作动词,用刀子杀。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作名词,到达那儿的人。
形容词活用
一、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1、从形容词在句子的位置判断,看它是否处于 主语、宾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 物的意义。
①小学而大遗 小:小的方面。大:大的方面。
②将军身被坚执锐
坚:指坚硬的铠甲。锐:指锐利的武器。
2、形容词用在“其”“之”或数词后,则活用为 名词。 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文言词语与句式

文言词语与句式
例句①~③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例句④~⑥是名词的 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具 有的属性,即认为宾语怎么样;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认 为宾语是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事物,即认为宾语是什么或把 宾语当作什么。
精准判断词类活用类型二 ①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兮辞》) ②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过秦论》 ③士不敢弯弓而抱怨(《过秦论》) ④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⑤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见项王(《鸿门宴》)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
5、(年全国高考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 正确的一项是( )
A、专以射为戏,竟死。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广(李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广不近水。 将兵:将领和士兵。 C、青(卫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曲折:指行军 的弯曲道路。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结发:指刚成年的
时候。
二、文言句式
①~③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例句④是名词的使 动用法,例句⑤~⑥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古汉语的使动用法就是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 样的一种用法。
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的主要区别是:
意动用法 是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什么样
使动用法 是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
拓展练习:
(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认为……小) (2)不远万里(认为……远) (3)鱼肉百姓(以……为鱼肉) (4)春风又绿江南岸(使……绿) (5)烛之武退秦师(使……退)
语前置。
例句: ①王问:“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③谁为哀者?(《五人墓碑记》) ④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
(二)状语后置. 在现代汉语里,介宾短语作状语,应该放在谓语

文言词语和句式

文言词语和句式





(1)微斯人也,吾谁与归?(宾前)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宾前) (3)何厌之有?(宾前)


(4)求人可使报秦者(定后)
( 5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 忧其君(定后) (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动) (7)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被动)

(28)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
(29)莲,花之君子者也 (判断) (30)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判断)

(31)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判断)

(32)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被动)
(33)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省略) (34)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动) (35)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省略) (36)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被动)

一、名词前有助动词、副词修饰限制,名词 活用作动词。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②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已枯。(《采 草药》) ③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采草 药》) ④则粪溉者先芽。(《采草药》) ⑤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水。(《察 今》)
二、名词的后面带有宾语,名词动用。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 ②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豆而函之。
(14)若属皆且为所虏 (18)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25)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32)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34)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36)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7)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14)若属皆且为所虏 (18)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文言文词语与句式

文言文词语与句式

文言文词语与句式文言文词语与句式一、准确理解实词的语境意义(意义与用法紧密联系):(一)平时识记积累文言常见实词的意义,重点掌握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同义复用、反意连用等情况。

a一词多义:要熟记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意义,在阅读中逐步积累。

“兵”→兵器(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用兵器杀人(左右欲兵之)士兵(敌兵果至)→用兵策略、战争、军事(上兵伐谋);“拔”→攻占、攻取(攻城不拔)→高出、超出(势拔五岳掩赤城)b通假字:180个左右,对常见的要有意去识记。

如“犬兔俱罢,各死其处”中,“罢”通“疲”,意为疲劳、疲乏。

“阳(通佯)为奔北”c古今异义:文言以单音词居多,也有少量双音词。

不可把文言中的两个单音词误解为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如“地\方千里”中,“地方”为两个单音词,应理解为“土地方圆、纵横”;“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中,“行”为主语中心语,“为”是谓语,应释为“我们复社的那些品行可作为读书人表率的人,给他们伸张正义”,不可误解为现代汉语的“行为”。

也不可把文言中的一个双音词拆开成两个单一词来理解,如“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之)]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中,“匹夫”,就是一个双音词,指普通人“;“社稷”本为土地神和谷神,此处代指“国家”。

d词类活用:重点掌握:名词用作副词(状语),名词、数词、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使动、意动、为动用法等。

如上例中的“明”,处于谓语位置,应是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理解为“表明。

“项伯亦拔剑舞,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翼蔽”为名词+动词式,但“蔽”的动作不是“翼”发出,可见不是主谓式,应为“状语+谓语”结构,理解为“像鸟张开翅翼一样遮挡”。

“烛之武退秦师”,“退”,使秦师退却、撤退;“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以…为美,认为…美;“马病死,使群臣丧之”,“丧”,为(病死的马)治丧、办丧事;“今同苦隋政,各兴大义,力散势弱”,“兴”,为大义、正义而兴兵、起兵;“等死,死国(为国而死)可乎?”e偏义复词:一般为反义词,据句意判断,只有一个词有意义。

文言词语和句式(用)

文言词语和句式(用)
文言词语 和句式
文言词语
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包括名词、动
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
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拟声词以及兼词。
兼词
兼有两个意义和作用的词。 如:1、投诸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2、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 鱼焉,其广数千里……
1.中心词+定语+者式结构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
寻找能够出使回复秦国的 人 2.中心词+之+定语+者式结构
率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百人 率领谢庄精通武艺善于格斗的少年 马之千里者 能日行千里的马
3.中心词+之+定语式结构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2.注意对偏义复词的理解与积累。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古今异义
3.注意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
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黄河 悦亲戚之情话 亲人,包括父母在内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眼泪 先帝不以臣卑鄙 地位低下、见识浅陋
形容词 到了极点《口技》 副词 很 非常《核舟记》
⑦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⑧ 绝云气,负青天
副词 完全 绝对《促织》
动词,直上、穿过(《逍遥游》)
比较并解释下列各句中的“于”字





积于今六十岁矣 而大声发于水上 业精于勤荒于嬉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鱼跃于渊 求救于术(袁术) 逢蒙学射于羿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文言固定句式和词语

文言固定句式和词语

(1)表示方位或处所。译为“向(朝、往)••••••” “从(在、当) ••••••” 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范雎至秦,秦王庭迎 (2)表示比喻,可译为“像••••••一样”“像••••••似的” 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常以身翼蔽沛公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表示对人的态度。 如:吾得兄事之 (4)表示工具或方法,译为“用(以、靠) ••••••”等 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5)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 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 上赏。
古代的单音节次发展为现在的 复音节词的翻译
1、给原字加上词头 如:师,老师 2、给原字加上词尾 如:桌,桌子 3、给原字加上相近或相关的词素如: 思 ,思考 4、义同而拆成两个单音词 来理解。有些词语虽然是双音词,但只有一个语素, 这个语素是由两个音节连缀而成的,如果拆开,就不 能表达一个语义如“琵琶”“可汗”“彷徨”等。另 外要注意对偏义复词的理解与积累。例如: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名词用作动词的常用翻译方法: A:名词前面加一个动词,变成动宾关系。 陈胜王 沛公军霸上 B:名词前面加一个介词,后面加一个动词。 蹄之 而后乃今图南 C: 换一个相应的动词。 女幸而偶我
二、名词活用作状语的识别。
名词作状语和名词作主语,位置 都在谓语动词之前,所以有时从形式上 难区别。不过在通常情况下,用作状语 的名词前面,往往还另有名词作主语, 因此可据以识别出名词作状语的现象。 如:人立而啼。孤立地看,也许可以理 解为“人站着啼哭”;但原文“人”字 前面还有一名词作主语,那么“人立” 只能理解为“像人一样站着”,属于名 词作状了。
动词没有意动用法,只有作为动词的 一般用法和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带宾语, 往往是使动用法,及物动词是否用于使动, 要视语言环境及上下文的意义而定。 名词形容词的使动或意动用法,都是 名词或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的前提下作进 一步分析判断的。也就是说,如果作为一 般动词解释不通,就要考虑是否用作使动 或意动。

文言词语和句式全

文言词语和句式全

整理课件
39
第一种: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
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 来)、有所(有.....的)、无所(没有...... 的)、比及(等到......的时候)。
第二种: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
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 如......何(把......怎么样)、得无......耶 (大概......吧、恐怕......吧)等。
34
四、词类活用(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主要要形容词意动、名词意动。 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作意动,就是觉得 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 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经常可以翻译为:
“把------当作(看作)------” “以------为------” “认为(觉得)------怎么样”
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意动用法是认 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是主观的看法,客 观就不一定如此了。
君子之学以美其身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整理课件
38
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 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 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 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 经久不变。
读zhŭ,意思可以有: 衡少善属文 属予我作文以记之
整理课件
13
二、一词多义
(四)掌握一词多义演变的联想方法
1、类似联想 2、接近联想 3、对比联想
懂得一词多义的演变时不同的联想方法 可以从看似孤立的一词多义之间找到一定的 联系,以便根据上下文意,选出正确义项。
整理课件
14
二、一词多义
(五)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其 词性不同,词义也就不同。

文言文的词语和句式

文言文的词语和句式

文言文的词语和句式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语言,它有着丰富的词汇和独特的句式结构。

本文将探讨文言文中常见的词语和句式,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一、文言文的词语选择精确、具有丰富的修辞手法。

在文言文中,使用词语的准确性和恰当性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语及其含义:1.司空见惯:形容事情常见,不足为奇。

2.纷至沓来:形容人或事物数量多而接连不断。

3.蔚然成风:形容某种事物或思想在社会上大量出现。

4.寥寥无几:形容数量极少。

5.层出不穷:形容接连不断地出现。

6.焚膏继晷:形容辛勤努力。

7.言之凿凿:形容事实确凿,不容置疑。

以上仅是文言文中一小部分常见词语,每个词语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用法,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理解。

二、文言文的句式结构丰富多样,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主谓结构:即主语加上谓语动词,例如:“吾欲往彼山,登临其巅。

”2.并列结构:即两个或多个平行的短句并列在一起,例如:“春风拂面,花开如锦。

”3.倒装结构:即将谓语动词的助动词或其他状语移至主语之前,例如:“来者何人?”4.比喻结构:即用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以形象地表达意思,例如:“君子之交淡如水。

”5.排比结构:即将相同结构的短句或词语并列在一起,以增加修辞效果,例如:“风雨交加,雷霆震撼,天地变色。

”这些句式结构的使用丰富多样,可以使文言文的表达更加严谨、生动,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在欣赏文言文时,了解常见的词语和句式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它们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还可以拓宽我们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因此,通过阅读和学习文言文,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更好地欣赏古代文学的魅力。

文言词语和句式

文言词语和句式

4、主谓直接表判断
荀卿,赵人。
刘备天下枭雄。
5、用 “非”“未”“弗”“无”“莫”“毋” 等否定词表达判断。
本非文人画士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二、 被动句
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动词所示行为 旳被动者旳句子叫被动句。也就是说,主 语是位于动词所示旳行为旳被动者、受害 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表达被动 意义旳句子)。
1、同音通假 终老不复取
2、双声通假(声母相同) 莫春者,春服既成
3、叠韵通假(韵母相同) 举酒属客
4、形近通假(声母相同) 将军身被坚执锐
四、 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①能愿动词“能、可、足、欲”等背面
旳名词用作动词
②受副词“遂、弗、不、皆、已”等修 饰旳名词用作动词
③“所”字背面旳名词用作动词
四、 倒装句
1、主谓倒装
主谓倒装。为了强调谓语,有时 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 语言体现旳需要。
2、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古之人不余欺也。
·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 忌不自信。 ·
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宾语,宾 语前置
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执肃手曰:“卿欲何言?” 微斯人,吾谁与归! 不然,籍何以至此? 。
④名词用在代词“之、尔、我、汝、其” 等前面用作动词
⑤两个名词连用,构成动宾关系或主谓 关系,则前名词或后一名词用作动词
2、动词、形容词、名词用作使动
使动使用方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 “使宾语怎么样”旳意思。它是用动宾 构造体现使令式旳内容。
使动使用方法主要要动词使动、形容 词使动、名词使动。
使动使用方法之动词使动 ①不及物动词使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必修五梳理和探究: 人教版必修五梳理和探究:
文言词语和句式
文言词语
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将 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学过的文言词语分类积累下来, 学过的文言词语分类积累下来, 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 径。
(一)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文言文中的普遍现象。一个词在不同 一词多义是文言文中的普遍现象。 的语句中的意义往往不同, 的语句中的意义往往不同,阅读时应结合上下文以 至全文的内容来确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 至全文的内容来确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
(二)、被动句: )、被动句: 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 动词后用介词“ 表被动: ①动词后用介词“于” 、“受......于......”表被动: 于 表被动 而君幸于赵王。 例:而君幸于赵王。 ②用“为”、“为……所……” 表被动 所 身死人手, 天下笑者,何也?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若属皆且为所 为所虏 若属皆且为所虏。
)、省略句 省略句: (三)、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现象, 句子中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现象, 文言文中是很多的。 文言文中是很多的。 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省略主语。 2.省略谓语。 .省略主语。 .省略谓语。 3.省略宾语。 4.省略介词。 .省略宾语。 .省略介词。 5. 省略量词。 省略量词。
(二)、被动句: )、被动句: 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 ③ 用 “见”、“于”,“见......于......。”表被动 于 。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介词“ 表被动。 ③ 用 介词“被”表被动。 例: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无标志的被动句 纤歌凝而白云遏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四美具,二难并 (四美:指良辰、美景、 赏心、乐事。二难:指:贤主、嘉宾。难,难得。)
(二)形容词作动词 形容词后带宾语。 形容词后带宾语。
贤臣, 亲贤臣,远小人 素善留侯张良
数词活用: 数词活用: 数词作动词
数词在谓语的位置上或在它的前面有能愿动词时, 数词在谓语的位置上或在它的前面有能愿动词时, 活用为动词。 活用为动词。
2、定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
• 文言文中,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 心词前边, 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 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 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 语气流畅, 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 并用“ 结句,形成“ 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 后置定语+ 中心词+ +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 后置定语(+者)”的形式。 后置定语(+者 的形式。 (+
例句: 例句:
1、陈涉者,阳城人也。 、陈涉者,阳城人也。 2、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3、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 回深甫,余弟安国平甫,安上纯甫。 回深甫,余弟安国平甫,安上纯甫。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6、秦,虎狼之国。 、 虎狼之国。 7、人非圣贤 、
名词用在代词“ 名词用在代词“之、尔、我、汝、其”等前面用作动 (3)、 一狼洞其中 一狼词。 洞 举世誉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两个名词连用,组成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 (4)、 两个名词连用,组成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则前 名词或后一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或后一名词用作动词。
策扶老以流憩
(二)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 (1)、 表示方位或处所。译为“ 表示方位或处所。译为“向(朝、往)••••••” “从(在、当) ••••••” 从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动词活用 动词作名词 从动词在句子的位置来判断,看它是否处于主语、 从动词在句子的位置来判断,看它是否处于主语、 (1)、
宾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 宾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从动词跟别的词结合的语法关系上判断, (2)、从动词跟别的词结合的语法关系上判断,如 用在“ ”“之 用在“其”“之”后,则活用为名词。 则活用为名词。
名词活用) (四)词类活用(名词活用)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 能愿动词“ 能愿动词“能、可、足、欲”等后面的名词用作动词 (1)、 左右欲刃 左右欲刃相如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非能水
受副词“ (2 受副词“遂、弗、不、皆、已”等修饰的名词用作动词 小信未孚,神弗福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范增数目 范增数目项王
使动用法之动词使动: 使动用法之动词使动: 1、不及物动词使动。 、不及物动词使动。 例如: 例如: 卒廷见相如,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 项伯杀人,臣 项伯杀人,
归之
活之
却匈奴七百余里 腾蛟起凤
2、及物动词使动。 、及物动词使动。
斗诸侯 序八州而朝同列
外连横而 臣具以表闻 分辩及物动词是否使动用法, 分辩及物动词是否使动用法,主要还得认真 分析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来确定,没有 分析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来确定, 其他更简洁得方法。 其他更简洁得方法。
)、倒装句 倒装句: (四)、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2、定语后置句 3、状语后置句 4、主谓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
根据下列句子的特点,概括宾语前置句的几种类型: 根据下列句子的特点,概括宾语前置句的几种类型: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1)古之人不余欺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 然不能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然不能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2)沛公安在? )沛公安在?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 童子何知,恭逢盛饯。 童子何知,恭逢盛饯。 微斯人,吾谁与归? 微斯人,吾谁与归?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以“是”“之”为标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之 ( 志) (4)惟命是从 ) 唯利是图
一样”“ 似的” 一样 似的 (2)、表示比喻,可译为“像••••••一样”“像••••••似的” )、表示比喻,可译为“ 天下云集响应,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俊采星驰, 俊采星驰,雄州雾列
(二)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 (3 )表示对人的态度。 表示对人的态度。 吾得兄事之
表示工具或方法,译为“ 等 (4)、表示工具或方法,译为“用(以、靠)••••••”等
意动用法之形容词意动: 意动用法之形容词意动: 例如: 例如: 亲戚之情话,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襟三江而带五湖
意动用法使动用法之区别: 意动用法使动用法之区别:
对于意动用法, 认为” 对于意动用法,要把握它所表示 的“认为” 这个意义特点。 这个意义特点。 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 意动用法是认 使宾语怎么样。 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意动用法是认 或以为)宾语怎么样, 主观的看法 的看法, 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是主观的看法,客 观就不一定如此了。 观就不一定如此了。
使动用法之形容词使动: 使动用法之形容词使动: 古代汉语里,形容词常作使动。它是使 古代汉语里,形容词常作使动。它是使宾语所 代表得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代表得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 一般可以翻译为“ 宾语+形容词”的形式。 一般可以翻译为“使+宾语+形容词”的形式。 例如: 例如: 春风又绿江南岸 其心志, 其筋骨,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足以荣汝身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形容词活用 (一)形容词作名词 从形容词在句子的位置判断,看它是否处于主语、 从形容词在句子的位置判断,看它是否处于主语、 (1)、
宾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 宾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
小学而大遗 将军身被坚执锐
形容词用在“ ”“之 或数词后, 形容词用在“其”“之”或数词后,则活用为名词 (2)、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畔:
1、田界。——本义 2、旁边(因田界在田地的边处而引申出)。 ——引申义 3、通“叛”,背叛。——假借义
爪牙: 爪牙:
1、指动物的尖爪和利牙。——本义 蚓无爪牙之利 《劝学) 2、指得力的帮手或者武臣。——比喻义 (1)《后汉书·窦宪传》:“宪既平匈奴, 宪既平匈奴, 宪既平匈奴 威名大盛,以任尚等为爪牙。” 威名大盛,以任尚等为爪牙 (2)《汉书·李广传》:“将军者,国 将军者, 将军者 之爪牙也。” 之爪牙也
五、文言句式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 强调“不同的”“特别的” ”“特别的 法,强调“不同的”“特别的”。 就文言文来说, 就文言文来说,这些句式却是很 正常的。 正常的。
(一)、判断句: )、判断句: 判断句
常用判断句形式: 常用判断句形式: 1、用“者”“也”表判断。 、 ”“也 表判断。 2、用副词“乃”“则”“即”“皆” 等表判 、用副词“ ”“则”“即”“皆 断。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直接用 、用动词“ ”“是 表判断。(直接用 。( “是”的 很少) 很少)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用否定副词“ 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5、无标志,直接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 、无标志,直接判断:既不用判断词, 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二)古今异义
随着语言的演变, 随着语言的演变,有些词语的古今意义 发生很大的变化, 发生很大的变化,有的古代词语今天词义扩 大了,有的缩小了, 大了,有的缩小了,有的失去了古代词语的 意义,即意义转移了。 意义,即意义转移了。这种现象叫做古今异 义现象。 义现象。
①因词义扩大而形成的古今异义, 例:江、河 因词义扩大而形成的古今异义, ②因词义缩小而形成的古今异义, 例:谷 因词义缩小而形成的古今异义, 由谷类的总名到现在专指小米或稻子) (由谷类的总名到现在专指小米或稻子)

六王毕,四海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