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教案1

合集下载

中图版必修一第三节《寒潮》教案

中图版必修一第三节《寒潮》教案

中图版必修一第三节《寒潮》教案第三节寒潮(教学设计)乐东黄流中学陈文欢一、教学内容与说明1.教学内容寒潮的形成、移动路径、影响地区和防御措施。

2.地位与作用本节教学内容按照《地理必修1》(地图出版社)的编排,是在第四章的第三节,前三章讲述人类赖于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组成及其主要特征、地理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即本章内容是在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有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之后,围绕人地关系、以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为主线,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学生从学习高中地理开始,就接受人地关系的思想。

而第三节正是从人地关系这一角度出发,简要介绍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寒潮是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它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并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交流讨论推断寒潮的标准。

(2)学会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地图,分析寒潮的路径,源地和形成原因。

(3)列举寒潮的危害,对寒潮的“功”和“过”进行交流讨论。

2.方法与过程(1)让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学会表达,培养与别人交流、交往、合作的能力。

(2)学会通过报刊、杂志和网络获取、整理、分析资料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精神,关注当地的各种天气现象,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养成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方法(通过寒潮的“功”和“过”的交流讨论),形成正确的人地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寒潮发生的原因和寒潮的危害和预防2、通过寒潮的学习,学会分析其他自然灾害(比如,影响海南的自然灾害台风)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能够针对不同的危害,提出适当的预防措施。

四、教学安排1课时。

课前可布置学生上网查询相关资料,观察(或回顾)台风、寒潮过境时的天气。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教师通过两幅图导入新课。

首先让学生看两张图片:强冷空气南下,带来大风、降温、暴雪。

然后引入新课。

《寒潮》说课稿

《寒潮》说课稿

《寒潮》说课稿引言概述:寒潮是一种极端天气现象,常常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

了解寒潮的形成原因、特点和应对措施对于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和减少损失至关重要。

一、寒潮的形成原因1.1 寒潮的气候背景寒潮主要是由于极地冷空气南下,与暖湿气流相遇形成的气候现象。

1.2 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炎热,这种气候条件也为寒潮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1.3 地形对寒潮的影响地形对气流的传导和停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山脉、海洋等地貌因素也会影响寒潮的形成和发展。

二、寒潮的特点2.1 温度骤降寒潮来临时,气温会骤降,甚至出现冰冻现象,对人们的生活和农作物造成严重影响。

2.2 风力增强寒潮伴随着强风,风力增强会增加寒冷感,对交通、电力等设施造成破坏。

2.3 降雪或降温雨寒潮过程中常常会伴随着降雪或降温雨,给交通运输和城市生活带来一定困难。

三、寒潮的应对措施3.1 加强气象监测提前对寒潮的发展趋势进行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

3.2 做好保暖措施寒潮来临时,人们应加强保暖,减少外出,避免感冒等疾病。

3.3 做好设施维护对于交通、电力等设施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在寒潮来临时正常运行。

四、寒潮对生产生活的影响4.1 农作物受灾寒潮来临时,农作物易受冻,造成严重损失,影响农业生产。

4.2 交通运输受阻寒潮伴随着降雪或降温雨,会对道路和铁路交通造成一定影响,增加交通运输成本。

4.3 城市生活受影响寒潮来临时,城市的供暖、供水等设施可能会出现问题,影响市民的正常生活。

五、结语寒潮是一种常见的极端天气现象,了解寒潮的形成原因、特点和应对措施对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至关重要。

希望通过对寒潮的深入了解,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减少损失,保障人们的安全和生活质量。

《 寒潮 》教案

《 寒潮 》教案

《寒潮》教案教案:《寒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天气与气候》中的第一课时《寒潮》。

本节课主要通过寒潮这一特定的天气现象,让学生了解寒潮的定义、成因、影响以及如何应对寒潮等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寒潮的概念,知道寒潮的成因和影响,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应对寒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天气、关注环境的责任感和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寒潮的定义、成因、影响和应对方法。

难点:寒潮的成因和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寒潮相关视频、图片、地图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组关于寒潮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寒潮的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寒潮?寒潮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寒潮的定义、成因、影响和应对方法。

在讲解过程中,结合图片、视频和地图,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寒潮。

3.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与寒潮相关的例子,如寒潮来袭时,气温的变化、冰雪的形成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深入了解寒潮的特点。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寒潮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应对寒潮,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每组给出一种应对方案,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寒潮定义:成因:影响:应对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寒潮现象,了解寒潮对生活、交通、农业等的影响。

3. 答案示例:寒潮观察日记今天,我国迎来了入冬以来的首次寒潮。

清晨起床时,我发现气温骤降,室外已是一片银装素裹。

路面出现了结冰现象,行走时要小心谨慎。

寒潮使得电力供应紧张,部分地区的取暖和照明受到影响。

寒潮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据当地农民介绍,寒潮导致农作物受灾面积达上千亩,部分蔬菜和水果产量减少。

幼儿园寒潮教案

幼儿园寒潮教案

幼儿园寒潮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知道什么是寒潮,能够简单描述寒潮对人们生活的影响;2.能够学会一些应对寒潮的方法;3.培养幼儿保暖的意识,爱护自己的身体。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规模、强烈而持久的寒冷空气团,伴随着大范围、强烈的降温、风力增大和天气异常的现象出现。

寒潮通常带来降雪或雨雪天气,气温降到接近或低于零度,持续时间一般为12小时以上。

–寒潮对人的身体有许多危害,例如易引起感冒、咳嗽,也容易患冻疮、冻伤等皮肤问题。

2.应对寒潮的方法–穿暖和的衣服,尤其要注意保暖件,如帽子、手套、围巾等;–减少外出,尤其是在风大雪多的情况下;–多擦保湿霜,注意保湿;–多喝温水,以保持身体内部的温度。

三、教学活动活动一:什么是寒潮?1.引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寒潮吗?有没有听过寒潮这个词?2.观察实物:教师带来一个冰块,让孩子们摸一下感受冰块的冰冷。

3.讲解:教师简单介绍寒潮的定义,并说明寒潮对人的身体有哪些影响。

活动二:应对寒潮的方法1.穿衣扮靓:教师给孩子们展示带有保暖功能的棉衣、帽子、手套、围巾等保暖衣物,并讲解穿衣的诀窍。

2.实践操作:孩子们拿取帽子、手套、围巾等,把自己穿扮成“小毛球”。

3.讨论交流:教师带领孩子们一起讨论除了穿衣外,应该如何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活动三:防止冻疮1.观察实物:教师准备鲜冻猪蹄,让孩子们观察猪蹄的外表和疗效。

2.讲解:教师简单介绍冻疮的定义,以及一些预防和治疗方法。

3.实践操作:孩子们轮流摸猪蹄,感受猪蹄的冰冷,并模仿教师的动作进行按摩。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孩子穿衣的动作,比如能否正确穿上手套、围巾等。

2.听孩子讲述一些应对寒潮的方法,并能否简单描述寒潮对人们的影响。

3.观察孩子按摩猪蹄的动作是否得体,是否掌握预防冻疮的方法。

五、教学延伸1.和家长一起讲解寒潮的知识,提醒家长关注孩子的保暖问题;2.利用课外时间,带孩子们去图书馆或上网搜索更多有关寒潮的信息,增强孩子们的综合知识素养。

《 寒潮 》教案

《 寒潮 》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寒潮》教案讲课教师:周学博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第1册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三节寒潮(教案)讲课教师:周学博教学内容: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寒潮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资料,交流讨论推断寒潮的标准,并解释寒潮标准因地而异的原因,掌握寒潮的成因,危害和预防。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地图,分析寒潮的路径、源地和形成原因,学会科学推理方法,培养分析判断能力;学会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看法和成果,培养与人交流、交往合作的能力,培养主动探究的兴趣、能力和精神。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学生的减灾、防灾意识,以及正确对待自然灾害的发生,通过对寒潮的“功”和“过”的交流讨论,养成辩证地评价地理事物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寒潮发生的原因,寒潮的危害和预防。

教学难点:通过寒潮的学习,学会分析其它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能针对不同的灾害,提出适当的预防措施。

教学方法:情景、点拨、直观、合作、探究学习方法:阅读、讨论、分析、归纳、练习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多发,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突发不同的自然灾害,那么我们身边有哪些自然灾害,是怎样形成的?对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造成哪些危害?我们该采取哪些防治措施?本节课我们就以寒潮为例,通过对寒潮的学习,学会分析自然灾害的方法。

[学习新课]引导学生观看寒潮新闻报道,感性认识寒潮的天气现象,总结寒潮概念。

一、提出问题:1、什么是寒潮?2、寒潮的一般标准是什么?(请完成学案第1、2题)[教师归纳]概念:寒潮是冬半年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冻害、雨雪等天气。

标准:在天气预报中规定,因北方冷空气入侵造成24小时内降温10℃,并且过程最低气温达5℃以下时定义为寒潮天气过程。

二、分析问题:1、寒潮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请完成学案第3题)[教师归纳]2、寒潮会造成哪些危害?(请完成学案第4题)[教师归纳]3、寒潮多发生在什么季节?(请完成学案第5题)[教师归纳]春秋两季三、解决问题1、如何预防寒潮的危害?(请完成学案第6题)[教师归纳](1)发布准确的信息和警报(2)海上船只及时回港(3)对农作物和牧区的牲畜采取防寒措施。

高中地理寒潮备课教案模板

高中地理寒潮备课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寒潮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影响范围。

2. 掌握寒潮的预报方法和防御措施。

3. 能够分析寒潮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居民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寒潮天气图,学会分析寒潮的移动路径和影响范围。

2.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寒潮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影响范围。

2. 寒潮的预报方法和防御措施。

(二)难点1. 寒潮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居民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2. 寒潮预报的准确性。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播放寒潮天气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寒潮天气现象。

2. 提问:什么是寒潮?寒潮有哪些特点?3. 引出课题:寒潮。

环节二:讲授新课1. 寒潮的形成原因- 地理位置因素- 季风因素- 大气环流因素2. 寒潮的特点- 降温速度快- 降温幅度大- 降水形式以雪为主3. 寒潮的影响范围- 我国北方地区- 我国南方部分地区4. 寒潮的预报方法- 天气图预报- 气象卫星遥感预报- 气象雷达预报5. 寒潮的防御措施- 农业生产:加强设施农业建设,采取防寒措施- 交通运输:加强道路、铁路、航空交通的巡查和保障 - 居民生活:做好防寒保暖工作,注意用电安全环节三:案例分析1. 选择典型案例,分析寒潮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居民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寒潮带来的不利影响。

环节四: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如何提高寒潮预报的准确性?- 如何更好地防御寒潮带来的危害?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

环节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关注气候变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中图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寒潮》教案

中图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寒潮》教案

中图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寒潮》教案课标解读关于本节,课标的要求是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本节以寒潮为例,通过学生对其学习与探究,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具有分析探究其他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的能力、了解相关的防灾减灾措施。

学生情况分析本节是必修1最后一章的第三节,通过前三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地球宇宙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相关知识的基础,且具有了分析自然地理问题的能力,在此前提下,学习寒潮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危害,难度不是很大,但是,如何通过适宜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善于搜集资料或利用资料,加以分析和整理,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迁移,不仅能简述寒潮的成因与危害,而且也能利用所学,探究、分析其他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危害。

这是本节的难点和需注意的问题。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有两部分:寒潮及其成因;寒潮危害及预防措施。

寒潮内容抽象,形成也比较复杂,与前面所学的大气环流以及天气系统的知识相关,所以本节主要目标就是运用原理解决地理问题,了解寒潮的危害,可使学生关注寒潮,关注环境,而预防是研究寒潮的最终目的。

我国是多灾国家,本节选取寒潮为例,旨在通过对其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灾害发生的机制和规律,以及人类采取的合理防灾措施,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学会分析整理资料,探究某种灾害的形成原因,认识灾害带来的危害及辨证的评价自然灾害。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以及阅读“探索“资料,总结说出寒潮的主要原因及危害;2、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侵入我国寒潮路径示意图,分析寒潮的源地、路径、成因,学会科学推理方法以及分析问题能力;3、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联系生活实际,懂得预防和减轻寒潮危害的措施;4、学生通过交流了解寒潮的功与过,初步养成辨辨证评价地理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寒潮的成因、危害和预防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寒潮的学习,学会分析其他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危害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寒潮标准是什么?,表述,板图说出、列举。

高中地理 《寒潮》教学设计 中图版必修1.doc

高中地理 《寒潮》教学设计 中图版必修1.doc
高中地理 《寒潮》教学设计 中图版必修1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叶胜
课题
第三节寒潮
,掌握寒潮的成因、危害和预防
过程方法
学会科学推理方法,培养分析判断能力;学会表达学习体会、看法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减灾、防灾意识和正确对待灾害发生的态度;通过对寒潮的功和过的交流讨论,养成辩证地评价地理事物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寒潮发生的原因、危害和预防
教学难点
能够针对不对的灾害提出适当的减灾防灾措施
教具运用
多媒体课件
教法设计
控究式,借助现代教学手段,突出地理教学特色




引入新课:点击课件,显示电视上常见的电视屏幕右上角常有的代表寒冷信号的黄红黑符号。提问:冷空气活动就是寒潮吗?(并不是所有的冷空气活动都是寒潮,只有强冷空气南下,降温幅度达到一定的程度才是寒潮)
二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1、读P90材料:寒潮天气及灾害,讨论:寒潮从何处进入我国新疆?天气有哪些现象?归纳带来的灾害。(回答后展示修侵入我国的寒潮路径2,并分析说明:源于西北利亚,途经噶尔盆地的西部山地缺口侵入北疆,然后向南疆地区蔓延;会出现大)




风降温和雨雪冰雹天气,带来风灾、雪灾、冻灾及由此引起的火灾。
板书设计
第三节寒潮
一、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
1、概念:冬半年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剧烈降温大风冻害雪
2、寒潮发生的原因:
二、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1、危害:冻害、翻船摧毁、大雪冻雨压断电杆,交通受阻
2、防御:提前发布寒潮消息或警报




课后反思
差生转化记录
2、寒潮发生的原因

寒潮-中图版必修一教案

寒潮-中图版必修一教案

寒潮-中图版必修一教案1. 教学目标•知道寒潮的形成原因和气象特征;•了解寒潮对我国经济、交通、生产等方面的影响;•能够分析和探讨寒潮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2. 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寒潮的形成原因、气象特征;•寒潮对我国经济、交通、生产等方面的影响。

2.2 教学难点•分析和探讨寒潮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3. 教学过程3.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讲解的内容,问一些开放性问题,例如:“大家还记得前几节课讲了哪些内容吗?”、“这些内容有什么联系吗?”等等,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3.2 学习新知(25分钟)3.2.1 什么是寒潮•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寒潮;•讲解寒潮的定义,介绍寒潮的形成原因和气象特征。

3.2.2 寒潮对我国的影响•让学生自主阅读一段文章,了解寒潮对我国的影响;•引导学生讨论寒潮对我国经济、交通、生产等方面造成的影响。

3.3 拓展延伸(20分钟)•让学生阅读有关文章,分析和探讨寒潮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学生自主展示自己的探讨成果,进行讨论和评价。

3.4 总结归纳(10分钟)结合教师的提示,学生自主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形成对寒潮的整体认识,明确再次温习、查漏补缺的重点和方向。

4. 课后作业•通过阅读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寒潮对我国的影响;•思考并练习如何应对寒潮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完成相关作业。

5.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全面了解课题,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更好地认识和分析寒潮的影响,提高了学生们探究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增进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效果非常好。

《 寒潮 》教案

《 寒潮 》教案

《寒潮》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寒潮的概念、成因和特点。

学生能够掌握寒潮的危害和防御措施。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看视频、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关注气象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寒潮的成因和特点。

寒潮的危害和防御措施。

2、教学难点理解寒潮的形成机制。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 分钟)播放一段关于寒潮来袭的新闻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寒潮带来的影响,如大风、降温、降雪等,提问学生对寒潮的感受和了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寒潮。

(二)讲授新课(30 分钟)1、寒潮的概念(5 分钟)教师讲解寒潮的定义: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

强调寒潮的标准:我国规定,冷空气侵入造成的降温,一天内达到10℃以上,而且最低气温在 5℃以下,则称此冷空气爆发过程为一次寒潮过程。

2、寒潮的成因(10 分钟)展示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结合示意图讲解寒潮的形成原因。

指出寒潮的形成与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堆积、大气环流的调整以及引导冷空气南下的天气系统等因素有关。

解释极地涡旋对寒潮形成的影响,以及中纬度地区的西风带波动如何引导冷空气南下。

3、寒潮的特点(5 分钟)教师总结寒潮的特点:降温快、温度低、风力大、范围广。

通过对比不同强度寒潮的影响,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寒潮的特点。

4、寒潮的危害(5 分钟)展示寒潮带来的灾害图片,如农作物冻害、交通受阻、电力中断等。

学生分组讨论寒潮对农业、交通、电力等方面的危害,并派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归纳学生的发言,强调寒潮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严重影响。

5、寒潮的防御措施(5 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防御寒潮的危害。

幼儿园寒潮安全教育教案(3篇)

幼儿园寒潮安全教育教案(3篇)

第1篇课时:1课时年级:大班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寒潮的成因、特点以及对生活的影响。

2. 能力目标:学会在寒潮天气中保护自己,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增强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

教学重点:1. 寒潮的成因和特点。

2. 寒潮天气中的自我保护方法。

教学难点:1. 幼儿对寒潮的理解程度。

2. 自我保护方法的实际运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

2. 实物教具(如手套、帽子、围巾等)。

3. 互动游戏道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寒潮天气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天气吗?”2. 幼儿回答后,教师总结:“这就是寒潮天气,它会让气温骤降,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

”二、认识寒潮1. 教师讲解寒潮的成因和特点,通过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让幼儿了解寒潮是如何形成的。

2. 提问:“寒潮天气有哪些特点呢?”3. 幼儿回答后,教师总结:“寒潮天气的特点是气温骤降、风力加大、湿度降低等。

”三、寒潮对生活的影响1. 教师讲解寒潮对生活的影响,如道路结冰、供暖不足、农作物受损等。

2. 提问:“寒潮天气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便?”3. 幼儿回答后,教师总结:“寒潮天气会使道路结冰,行走不便;供暖不足,室内温度低;农作物受损,影响收成等。

”四、自我保护方法1. 教师讲解在寒潮天气中如何保护自己,如穿暖和的衣服、戴手套、帽子、围巾等。

2. 提问:“在寒潮天气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呢?”3. 幼儿回答后,教师总结:“在寒潮天气中,我们要穿暖和的衣服,戴手套、帽子、围巾等,防止受寒;不要在室外玩耍,避免滑倒;室内保持温暖,注意通风。

”五、互动游戏1.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我是小小防护员”的游戏,让幼儿扮演防护员,学习在寒潮天气中保护自己。

2. 游戏过程中,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寒潮的成因、特点、对生活的影响以及自我保护方法。

寒潮冰雹教案

寒潮冰雹教案

寒潮冰雹教案标题:寒潮冰雹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寒潮和冰雹的定义和形成原因。

2. 掌握如何在寒潮冰雹天气下保护自己的安全措施。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适用对象:中学生教学时间:2个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启发学生思考天气现象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例如,寒潮和冰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问题和困扰?2. 知识介绍(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教材或其他资源,向学生简要介绍寒潮和冰雹的定义、形成原因以及其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3. 探究活动(25分钟)3.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探讨在寒潮冰雹天气下应该采取哪些安全措施。

鼓励学生分享个人经验和家庭规划,讨论如何确保个人和家人的安全。

3.2 小组汇报: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和总结出的安全措施,引导学生发表观点和分享经验。

4. 拓展练习(15分钟)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要求他们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完成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1. 复习(5分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寒潮和冰雹的定义、形成原因和应对措施。

2. 观察实验(20分钟)2.1 展示实验: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模拟冰雹的材料和温度计,向学生展示冰雹的形成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真实的冰雹和温度变化。

2.2 学生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设计和进行自己的小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冰雹的形成情况。

3. 实验总结和讨论(15分钟)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观察实验的结果,进一步讨论冰雹形成的原因和相关的科学知识。

4. 结束活动(5分钟)给学生一些任务或问题,鼓励他们在家中或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记录有关寒潮冰雹的现象。

教学方法与手段: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天气现象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 观察实验:通过展示和设计实验,引导学生亲自观察和实践,加深对寒潮和冰雹的理解。

《寒潮》教案(1)

《寒潮》教案(1)

寒潮一、学习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按照《地理必修·1》(中国地图出版社)的编排,是在第四章的第三节,前三章讲述人类赖于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组成及其主要特征、地理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本章内容是在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有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之后,围绕人地关系、以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为主线,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学生从学习高中地理开始,就接受人地关系的思想。

而第三节正是从人地关系这一角度出发,简要介绍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上的内容是《寒潮》。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必修1》的“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之三——“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基于新课程强调“教学内要联系实际,要反映时代特征,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考虑到台风是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一种比较普遍的灾害性天气,且台风在深圳的影响更大,学生更熟悉,虽然相关内容课本上没有,但学生可以到报刊、杂志和互联网上去查找,符合新课程提倡探究式学习的理念,因此选择“台风”为本节主要学习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要求目标多元化和多层次化的理念和课程内容,为了更好地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节的目标为:1.知识能力目标:①让学生了解台风的形成、危害及预防。

②让学生认识台风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③学会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地图分析台风的形成、危害等,学会科学推理方法,培养分析判断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让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学会表达,培养与别人交流、交往合作的能力。

②学会通过报刊、杂志和网络获取、整理、分析资料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精神,养成辨证地评价地理事物的思维习惯(通过的台风“功”和“过”的交流讨论),形成正确的人地观。

三、重点和难点了解台风的的危害可加深学生对台风作为一种常发而又严重的灾害的理解,使学更加关注台风,关注环境;而台风的预防是认识研究台风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寒潮》学案1

《寒潮》学案1

《寒潮》学案1[学习目标定位]1.结合己有的知识和中国的南北跨度,理解寒潮的成因,了解我国寒潮不同的划分标准。

2.联系亲身经历和生产生活实际,认识寒潮的危害,掌握其防御措施。

课前准备区•新知梳理1一、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1.概念:冬半年①__________________ 入侵造成的剧烈降温现象,并伴有②_________ 等天气。

2.标准:中国气象局规定,当冷空气③_______________ ,凡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④__________ ,并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气温又在⑤_________ 即为寒潮。

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因此各地寒潮标准⑥__________ 。

3.成因:冬半年强冷气团从⑦________ 地区向⑧________ 地区移动形成。

二、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1.多发季节:我国寒潮多发生在⑨____________ 。

2.危害(1)大雪、冰冻等使⑩____________ ,电信、电力中断。

(2)大风造成海上_________ 事故。

(3)急剧降温使农作物遭受________ 、⑬____ 等冻害,春季寒潮易冻伤作物_________ ,秋季寒潮常影响作物_____________ ,冬季寒潮危害_________ 作物。

3 •防治措施(1)发布⑰______________________ o(2)对农作物和牧区的牲畜采取措施,做好_______________ 。

(3)海上船只____________ o, ■思维激活、1.(1)联系第二章内容,寒潮常与哪种天气系统有关?(2)有的同学说,寒流就是寒潮。

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2.(1)寒潮一定会带来雨雪天气吗?(2)为什么我国四川盆地、海南岛较少受到寒潮影响?课堂活动区探究点一寒潮的成因及多发季节【探究活动】寒潮是我国冬半年常见的灾害性天气,2011年1月中旬,受寒潮影响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

《寒潮》教案

《寒潮》教案

《寒潮》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寒潮的概念和特点。

2. 学习寒潮的成因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寒潮的概念、成因和影响。

2. 难点:分析寒潮对不同地区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用多媒体展示寒潮来临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和断句。

3. 深入研读:
- 讲解寒潮的概念和特点。

- 分析寒潮的成因,包括冷空气的源地和路径等。

- 让学生讨论寒潮对不同地区的影响。

4.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寒潮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5.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寒潮的概念、成因和影响。

6.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查找有关寒潮的资料,并写一篇短文。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能够理解寒潮的概念、成因和影响。

但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的讨论不够深入,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高一地理学案寒潮教案

高一地理学案寒潮教案

高一地理学案寒潮教案【】鉴于大家对自考考务考籍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高一地理学案寒潮教案,供大家参考!高一地理学案寒潮教案《寒潮》教学设计课题:必修模块1 第四章第三节题目寒潮所需课时:一课时课标要求及分析:根据新课标对本教学内容的要求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确定本教学内容要求:1、什么是寒潮?它是怎样发生?2、寒潮给我国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什么影响?人类应采取什么防御措施?从寒潮的降温标准上记忆理解寒潮概念;在理解我国冬季大气环流的基础上,理解寒潮发生的原因。

从时间和空间上分析寒潮对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带来的危害,以辩证观点看待寒潮对人类带来的益处。

正确认识减轻寒潮危害的措施。

教材及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种多样、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教材选取寒潮为案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会搜集其他自然灾害的资料并加以分析整理,探究其它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认识灾害带来的危害及辩证地评价自然灾害。

2、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接处相关内容,我们本地也有寒潮发生,学生对寒潮已有一定了解,只是学生试图能力较差,又结合相关图片材料进一步学习的必要。

学习目标1、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阅读资料,讨论推断寒潮的标准,并解释寒潮标准因地而异的原因,掌握寒潮的成因,危害和预防。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地图,分析寒潮的路径、源地和形成原因,培养分析判断能力;学会表达自己的学习心得、看法和成果,培养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主动探究的兴趣、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学生减灾、防灾意识,正确对待自然灾害的发生;通过对寒潮的功和过的讨论,养成辩证地评价事物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及难点分析重点:寒潮发生的原因,寒潮的危害和预防。

难点:通过寒潮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要学会分析其他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能够针对不同的灾害,提出适当的预防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潮》教案1
生成
与对
策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播放一段有关寒潮的视频和图片 (视频资料在百度搜索)
安排学生阅读教材“探索”栏目,并完成其后的思考题。

观看、阅读并思
考。

激趣导学
活动:出示问题如下
什么是寒潮?
寒潮与一般冷空气有何区别?
寒潮标准是什么?
你知道,北京地区是否有寒潮天气?发生在什么季节?当地对此有哪些俗称?
寒潮源地在哪儿?
侵入我国的路径主要有几条?主要影响我国的哪些地区?
寒潮是读书划书
举例
运用教材图
4-3-4分析源地、
路径和形成原因
出示问题情境,引
导、组织学生思
考、讨论。


成的?
强调:寒潮形成原因
引导学生利用侵入我国的寒潮路径示意图以及前面学习的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的知识,分析,表述
板图示意,板书总结寒潮成因。

分析、表述。

笔记。

培养学生学会科
学推理方法以及
分析问题能力。

活动:提出问题如下
根据视频、图片及“探索”栏目的材料,说说寒潮的危害,根据你以前的见闻,谈谈应如何预防和减轻灾情?说出、列举。

鼓励学生大胆想
象、畅谈设想。


展学生的创造性
思维
板书笔记归纳总结
活动:提出问题
寒潮灾害真的是百害而无一利吗?
列举你所知道的自然灾害名称。

(多媒体展示某些自然灾害相关图片)
请说出北京地区春季最常见阅读“案例研究”
思考回答。

实现知识的扩展,
帮助学生初步养
成辨证的评价观。

实现知识的迁移
和拓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