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研究--关于教师(学生)角色的课堂观察开题
课题开题报告--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_开题报告_
课题开题报告--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课题--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沙河市第1中学课题组主持人: 课题组成员:1、课题的提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教育发展的过程,就是教育改革的过程。
当前,新1轮课程体系改革如火如荼,新的教育理念、过程、方法、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诸方面均产生重大变革。
从远在美国的哈佛,到国内的知名的洋思中学,从遥遥在望的邢台市2中,到近在咫尺的沙河市3小,他们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尝试着改革陈旧模式的大胆探索,收获着成功的喜悦和骄人的成就,并愈发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猛烈抨击着落后的教育教学手段和狭隘低级的评价体系,只身其中我们忍受着偏执和愚昧带来的痛苦,愈发感受到改革教学手段的必要性。
有目共睹的是在现行的高考制度短时间内不可能破除之前,1切仍唯以分数衡量1个学校的知名度,1个老师的教学水平,因此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组织教学中所采用的模式方面,都有1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因循守旧,固步自封。
即使有所改革,也是换汤不换药(唯恐学生的成绩掉下来丢了饭碗,当然也就顾不得学生的其他能力的培养)。
尤其毕业班的教学直接面对着高考压力,非毕业班的教学面临的是联考的压力,两者相比,压力不相上下。
无奈之下,只好惟命是从继续沿用“1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传道,授业,解惑。
另1方面学生已习惯于教师的“灌输”,习惯于课堂上记笔记,课后备笔记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之后的反思中,本课题组成员1致认为在这种古老的框框之下,学生只能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缺少主动参与的机会和可能,它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欲望。
1切按照教师的设计的既定模式进行,当然也就体现不出课堂的生机与活力,更谈不上发展的潜力,多年来沾沾自喜的也只是仅有的几个高分低能的尖子生,而大多数学生不仅没能再次深造,还丧失了最基本的生存本能就是能力。
真可谓教师受罪,学生遭殃,任其延续,神圣的教育殿堂,其实只是满足了个别人的私利,因为只有他们才有资格操纵这1世界上最肮脏的交易。
2020年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及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及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课题提出的背景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新课程理念已经被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接受,可我们发现,尽管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时闪烁着靓丽火花,但整体效果还不尽人意。
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师生角色定位,还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细节,都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理念与行为脱节,教学成果与先进经验的引进吸收变成了简单的模仿,单纯的理论学习由于缺乏实践案例的支撑变得枯燥乏味、有些甚至于新理念格格不入??如何融合理念与行为,是广大一线教师迫切需要解决地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关注学生,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教学的出发点,需要我们不断提高教学实效,将实效作为自己教学的落脚点。
更需要我们关注教学实践操作层面,关注教学细节,关注教学实效,关注教学智慧,关注自身专业发展。
教育部《新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课改,让课堂充满着生机和活力,成为学生个性张扬和生命涌动的舞台。
通过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文化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情感态度等各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
学生作为课堂的重要组成要素,新课改中提出把课堂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不仅面向学生的现在,更要注重面向学生的未来。
新课程要求采用“互动式”教学势在必行。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们开始思考怎样在新课程理念下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于xx年2月提交了《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及有效性的研究》的课题申报表。
二、研究的意义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动态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发展的角色研究的开题报告
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发展的角色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校本课程在各个学校的实践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普及。
教师是校本课程发展的关键参与者,他们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估等各个环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研究教师在校本课程发展中的角色问题,对于促进校本课程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问题和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教师在校本课程发展中的角色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师在校本课程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2. 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发展的方式和程度有哪些?3. 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发展的因素是什么?4. 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发展的障碍和问题是什么?5. 如何促进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发展?通过对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发展的角色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揭示教师在校本课程发展中的实际作用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促进教师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改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估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采用文献调研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具体步骤如下:1.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校本课程的发展现状、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发展的问题和存在的障碍等情况。
2. 选取几所学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方式获取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发展的具体情况,包括角色、方式、程度、因素、障碍和问题等内容。
3. 分析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发展的数据,归纳总结教师在校本课程发展中的作用、影响因素、障碍和问题等,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四、预期结果和贡献本研究预期能够深入剖析教师在校本课程发展中的角色问题,揭示教师在校本课程发展中的实际作用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促进教师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而对提高校本课程的发展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开题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新课程改革将学科课程分为四个层次,即核心素养、学科素养、偏重素养、综合素养,加强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
因此,研究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对于指导教师把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现状及问题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是教育科学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目前国内外已有大量相关研究成果。
但在新课程背景下,许多研究仍停留在课程解构、教学设计等方面,较少有针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深入探讨。
此外,虽然有一些研究调查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但仅仅停留在叙述和描述层面,缺乏理论上的系统研究和深入分析,同时研究设计和方法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研究目的和内容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旨在提出针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改进策略,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有力支撑。
具体而言,研究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探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分析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特点和要求,从而探讨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2.实证研究:通过对一定数量的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探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和问题。
3.改进策略:在上述理论探究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发现的问题和教学要求,提出相应的针对性改进策略,以优化教师课堂教学行为。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观察记录、访谈等方法,其中主要技术路线如下:1.文献研究:先对教育科研论文、相关报纸杂志、学校课堂教学文件和网络资源进行收集和分析,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把握相关概念、理论和方法。
2.观察记录:选择一定数量的学科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观察、记录和分析,通过视频录像和文字材料等形式收集数据,并运用SPSS软件等统计分析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解释。
3.访谈:为了充分了解教师们对课堂教学行为的认识、看法和体会,采用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教师教学思维和策略等方面的信息。
教师角色转换与课堂师生互动的研究开题报告
《教师角色转换与课堂师生互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课题名称:教师角色转换与课堂师生互动的研究课题主持人:课题组成员:—、课题的提出1、课程改革的要求: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所以,教师由重“教”传递向重“学”发展转变,由统一标准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重结构形式向重过程探究转变,由居高临下的权威向平等、民主和谐改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2、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的落脚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传统课堂教育中教师处于强势地位,教师的中心地位被提到不适宜的地位,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无法得到应有体现,优化课堂教学中教师转变角色与师生互动是解决这一切问题的有效途径。
3、课题界定教师角色转换,主要是指应当成为学生的启发与鼓励者,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是学生的朋友。
师生互动主要是指现代教学方法不局限于传统的师生单项活动,也不是师生双向活动,而是强调师生多边活动,要求教师既要发挥领导者、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又要保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培养能力,增长才干。
师生互动角色因人而异,因时、因地而异。
二、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一)理论意义(1)探索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式的策略。
(2)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3)建立提高教师角色转换与课堂师生互动的研究成果。
(二)实践意义(1)组织、实施、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实践研究,有利于课堂改革的全面推进,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角色的转换,指的是教师有原来的知识传授者改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点拨者,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课堂的主人,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综合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本实验研究能很好的推进课改的步伐,更新沿用至今的旧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研究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主要形式,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未来发展。
因此,如何有效实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然而,目前的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2. 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和制定一套有效的课堂教学实施策略,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套科学的课堂教学实施策略,帮助他们更有效地进行教学。
2.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3. 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参考,推动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3. 研究内容和方法3.1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重点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分析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研究有效的课堂教学实施策略,包括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
3. 设计一套课堂教学实施策略的实证研究方案,验证所提出策略的有效性。
3.2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当前课堂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的教学策略。
2. 实证研究法:通过设计实验或调查,对所提出的课堂教学实施策略进行验证。
3. 案例研究法:选取一些成功的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其成功的经验和启示。
4. 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第一阶段(第1-2个月):确定研究主题,查阅相关文献,梳理当前课堂教学的问题和不足。
2. 第二阶段(第3-4个月):研究有效的课堂教学实施策略,形成初步的理论框架。
3. 第三阶段(第5-6个月):设计实证研究方案,进行实证研究,验证所提出的策略。
4. 第四阶段(第7-8个月):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提出建议和启示。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1、学校发展的需要。
随着学校的发展,我校在连年扩班的情况下,仍然形成大班额的局面。
如何在大班额的情况下保证教学质量,这是摆在全校上下面前的首要课题。
我们确定了狠抓课堂教学质量这一突破口,以拓展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提高互动的有效性为切入点,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2、学校办学理念的需要。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校以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成长,以学生的成长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拓展师生互动空间、创新师生互动方式、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是落实这一办学理念的有效途径。
3、继续推进新课改的需要。
如今在新课标指导下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了欣喜的一面,教师的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许多新的变化。
但是,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而这一构建过程中不尽如人意之处颇多,课堂中师生的互动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偏差:(1)互动方式单调。
多师生间的机械互动,少生生间互动,课堂上大多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十分少见;多认知互动,少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缺少“心灵”的碰撞。
(2)深度不够,多浅层互动,少深层互动。
表面热热闹闹,深层却是波澜不惊。
(3)互动作用失衡,多“控制;→服从”的单向型互动,少“交互→平行”多边型互动。
我们的课堂教学缺少生命活力。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单向传递知识信息、学生被动吸收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
在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
师生、生生之间应展开充分交流,使学生对知识进行重新建构。
2、新课程理论新课程理论指出: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交流的过程,师生间、学生间可以进行动态的对话交流:对话的内容包括知识信息,也包括情感、态度、行为规范、价值取向等各个方面;对话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可以是语言,可以是表情,也可以是动作,让师生在信息传递中相互影响,在交流合作相互成长。
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形式,其改革与发展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的“教师中心”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因此,开展基于学生主体性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题研究意义1. 理论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以期为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理论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2. 实践意义(1)有助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有助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1)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情况。
(2)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情况。
(3)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
2. 基于学生主体性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3. 基于学生主体性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构建(1)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2)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评价。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现状。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3. 行动研究法:结合实际教学,探索基于学生主体性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4. 经验总结法: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为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五、课题研究步骤1. 准备阶段:确定研究课题,查阅相关文献,制定研究方案。
2. 实施阶段:开展调查研究,进行教学实践,总结经验。
【参考借鉴】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及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doc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及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课题提出的背景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新课程理念已经被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接受,可我们发现,尽管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时闪烁着靓丽火花,但整体效果还不尽人意。
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师生角色定位,还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细节,都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理念与行为脱节,教学成果与先进经验的引进吸收变成了简单的模仿,单纯的理论学习由于缺乏实践案例的支撑变得枯燥乏味、有些甚至于新理念格格不入……如何融合理念与行为,是广大一线教师迫切需要解决地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关注学生,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教学的出发点,需要我们不断提高教学实效,将实效作为自己教学的落脚点。
更需要我们关注教学实践操作层面,关注教学细节,关注教学实效,关注教学智慧,关注自身专业发展。
教育部《新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课改,让课堂充满着生机和活力,成为学生个性张扬和生命涌动的舞台。
通过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文化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情感态度等各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
学生作为课堂的重要组成要素,新课改中提出把课堂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不仅面向学生的现在,更要注重面向学生的未来。
新课程要求采用“互动式”教学势在必行。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们开始思考怎样在新课程理念下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于20RR年2月提交了《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及有效性的研究》的课题申报表。
二、研究的意义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动态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题目:
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
二、研究背景和意义:
语文教学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部分,而中学阶段对语文的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学业成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对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语文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提高。
三、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调查和分析,总结出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具备和表现出的行为特征,为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四、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对国内外已有的相关文献进行收集和整理,了解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调查问卷法:采用结构化问卷,对中学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的行为特征,包括教学态度、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等。
3.访谈法:选取一定数量的中学语文教师进行深度访谈,了解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获取更加具体的信息和数据。
五、预期成果和意义:
通过上述研究方法,可以得出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共性特征和优秀表现,为中学语文教师提供教学指导,促进其教学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可以为其他学科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这对促进中学语文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数学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师角色转变研究的开题报告
数学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师角色转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数学教学也在不断地创新与完善,向着更加深入和实用的方向发展。
数学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发生巨大的转变,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成为了学生的引导者和学习的设计者,要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那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也出现了很大的创新和改变。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数学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师角色的转变问题,探讨教师如何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并提高数学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研究目的1.了解数学新课程实施下教师角色的变化及其原因。
2.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4.提出教师如何更好地适应数学新课程的教学简法。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1.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文献资料和期刊等,了解数学新课程实施的相关情况,以及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角色变化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2.实证研究:选择一所中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访谈和问卷等方式,了解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角色变化情况,以及学生对数学新课程的反应和评价等。
四、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通过对数学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师角色转变的探讨,可以为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指导和支持,为教师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提供具体的思路和建议,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同时,还可以为其他学科的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教师角色的课堂观察报告
教师角色的课堂观察报告一、研究的背景的意义教育的主体问题一直是主题教育的核心问题。
而教育者及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受教育者——学生要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与教师的课堂角色是密不可分的。
这关系到普及教育的质量,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的落实。
所以,我主要研究在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充当角色。
希望通过观察能够进一步弄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更好地理清教育主体,更好地把握课堂,充分发挥新形势下教育的积极作用,让教育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二、研究根据及研究的创新之处提出这一研究源自人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主体作用即为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教育者—-教师再深惠全面进步中特殊而又几级的能动作用。
教育发展到今天,教育者在这新的形势下,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三、研究结果我所在的校共二十二个班级,由十二位英语老师执教。
我共建立了五个调查小组.在进行课堂观察是,我们注意到:这11节课共为新授课,教学环节大致可分为:复习、巩固——授四、研究结果在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是按照事先准备好的教案上课,教师是一切课堂活动的“主角”,学生在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处于被动的听和记的状态。
而在现代英语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要求教师在英语课堂上作为激发者真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作为一名现代化的英语教师,应该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力争做一名集引导着、激励着、组织者、促进者及评价者于一身的复合型教师。
首先,做一名优秀的引导者“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
”就是说,在英语课上,那些竭尽所能夸夸其谈的老师,也只能被称之演讲者。
教师应该帮助并能够引导学生独立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应该由一名权威的角色转变成一个引导者的角色。
所谓的引导着,就是教师应该学着引导,而不是“填鸭”。
教师该如何当好一名引导者呢?一方面,教师应当注重生成性的教育。
教学法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服务,而不能限制学生的思考方向,并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强调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教师应当认真设计问题情景,并引导学生学者发现问题、探求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也应当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体会学生的想法,从而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接近学习目标。
教师作为教学设计者的角色研究的开题报告
教师作为教学设计者的角色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教学设计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
而教师作为教学设计的主要执行者和实施者,其角色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因此,深入研究教师作为教学设计者的角色,探究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的思考过程、行为规律和专业素养,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教师作为教学设计者的角色特点及其相应的教学设计策略。
具体目标如下:1. 描述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扮演的不同角色;2. 分析教师角色与教学设计策略的关系;3. 探究影响教师角色和教学设计策略的因素;4. 提出相应的教学设计策略,为教师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教师作为教学设计者的角色特点、教学设计策略、影响教师角色和教学设计策略的因素等。
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归纳总结和经验案例的分析,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准备使用半结构化面谈的方式收集数据,从而获取教师教学设计的真实经验。
通过以上途径,详细阐述教师的角色特点、教育设计策略及相关因素,从而为提高教师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提供有用信息。
四、研究可行性分析本研究可行性分析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研究方法可行性分析和研究资源可行性分析。
1. 研究方法可行性分析:本研究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主要依赖于数据搜集和分析,能够更全面地展示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的作用和特点。
通过面谈等方式收集数据,可以充分反映教师角色和教学设计策略的实际应用情况及效果。
2. 研究资源可行性分析:本研究可使用学校和社会资源。
首先,学校可以提供教师和学生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其次,社会资源可以提供相关文献及成功经验的案例和数据。
五、预期研究成果本研究预期的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具体描述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的不同角色,明确其特点和作用;2. 深入分析教师角色与教学设计策略之间的联系,提出相关策略;3. 总结影响教师角色和教学设计策略的因素;4. 提出相应的教学设计策略,为教师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基于课堂的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课堂的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者,他们的教学行为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
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一直是教育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更加
关注的是针对课堂的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
场所,教师的教学行为在课堂中得以体现。
因此,如何提高教师的课堂
教学效率,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职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中小学教师在课堂中的有效教学行为,深入分
析教师的教学策略、行为表现和影响因素,以期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研究内容包括课堂有效教学的概念和特点、教
师的教学策略、教学行为表现和影响因素。
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综述、
问卷调查、访谈等。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教育教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
研究方法主
要使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充分了解教师的教学策略和
教学行为表现,并分析影响教师课堂有效教学的因素。
四、预期研究结果和意义
预期研究结果是深入探究中小学教师在课堂中的有效教学行为,包
括教学策略,行为表现和影响因素,特别是探讨如何促进教师课堂有效
教学。
通过这些结果,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益参考和建议,促
进他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成绩,并对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提供有
力的支持。
课堂观察研究报告课题研究
课堂观察研究报告课题研究课题研究:课堂观察研究概述:课堂观察研究是通过观察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了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优势,为改进教学提供指导。
本报告通过课堂观察研究,探讨了一堂高中数学课的教学情况,分析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表现。
课堂观察内容和方法:本次课堂观察的课题为高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
使用非参与式观察方法,观察了一节45分钟的高中数学课。
结果分析:教师的教学行为:1. 教学目标明确:教师在课件上明确列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在开头向学生宣读。
2. 细致的讲解和示范:教师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求根公式等知识点进行了讲解,并提供了示例,帮助学生理解。
3. 互动式授课:教师不仅是单向传授知识,还鼓励学生提问、回答问题,增加了课堂的互动性。
4. 适当的延时反馈: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会停下来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然后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5. 知识拓展:教师在讲解完基本知识后,拓展了一些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学生的学习表现:1. 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许多学生在课堂中勇于提问和回答问题,展示了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态度。
2. 学习态度较好: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保持专注,认真听讲,表现出较强的学习意愿。
3. 部分学生理解欠佳:个别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步骤和原理理解不够深刻,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
4. 学习进步:通过观察发现,一些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已经有所提高,能够独立解决较为复杂的题目。
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课堂观察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教师的教学行为相对较好,通过明确的教学目标、细致的讲解和示范、互动式授课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2. 学生的学习表现整体较好,对课堂有积极的态度,但也有部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欠佳,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
基于观察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教师应继续保持积极的教学态度,注重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可以通过更多的案例讲解和练习,加强对知识点的巩固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师对角色、语言学习和教学实践观念的个案研究的开题报告
教师对角色、语言学习和教学实践观念的个案研究的开题
报告
题目:教师对角色、语言学习和教学实践观念的个案研究
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英语作为国际语言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我国,英语教育早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和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
而英语教师的角色和教学实践水平显然是决定英语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因此,教师的角色、语言学习和教学实践观念对英语教育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不同英语教师的个案研究,探究教师对角色、语言学习和教学实践观念的不同表现,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为提高英语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有效策略和建议。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为实现研究目标,本研究将采取个案研究法。
具体地说,我们将选取不同背景、不同处理方式和不同教学方法的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
通过深入访谈、小组研讨和观察等多种方式获取数据,分析教师对角色、语言学习和教学实践观念的形成和转化过程,挖掘不同表现的背后因素。
研究成果和预期效益:
本研究预期能够获得以下成果:
1. 进一步揭示教师对角色、语言学习和教学实践观念的内在关系和影响机制,深化对英语教师的角色认知。
2. 探究影响教师角色、语言学习和教学实践观念形成的因素,为提升英语教育质量提供有效策略和建议。
3. 为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和培养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英语教育的长远发展。
综上所述,本研究的预期效益在于提升英语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及为英语教育的长远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中职语文合作学习中的教师角色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职语文合作学习中的教师角色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语文合作学习是当前中职教育的一种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在合作中自主学习、互相协作、共同进步。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尤为关键,教师在语文合作学习中既是组织者、引导者,也是学生的指导者、学习者,教师的角色定位会直接影响到语文合作学习的效果。
因此,对中职语文合作学习中的教师角色进行研究,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中职教育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二、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1.主要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职语文合作学习中的教师角色,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中职语文合作学习的概念与特点分析。
(2)中职语文合作学习中的教师角色理论研究。
(3)中职语文合作学习中教师角色的现状分析。
(4)中职语文合作学习中教师角色的优化策略研究。
2.主要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梳理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了解中职语文合作学习中教师角色的现状、问题及解决办法。
针对性问卷调查,采用问题多选式,从教师角色的认识、教育理念、教育情境、教育方法等多个角度调查教师对于中职语文合作学习中的教师角色的认知程度。
三、预期研究结果预计本研究可以探索出中职语文合作学习中的教师角色,为中职实践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理念,提升中职语文合作学习的质量和效益,从根本上解决了中职语文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同时,也将有助于探寻更多教师角色改革的有效策略,促进中职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四、参考文献[1]曾庆风. 中职语文合作学习中教师角色的研究[J]. 筑波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汇报, 2020, 20(5):76-78.[2]张建华. 从学生中心理念角度看中职语文合作学习[J]. 教育科学研究, 2020, 36(3):52-56.[3]唐倩云. 中职语文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J]. 河南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学报, 2020, 20(1):108-110.。
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监控能力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监控能力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学活动的核心,也是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监控,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已有不少研究针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监控能力做出了相关的探究和研究。
然而,这些研究大多针对中小学教师中的一种或几种课堂教学行为进行监控,并未对教师整体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系统性的监控。
因此,本研究拟针对中小学教师整体的课堂教学行为,开展探究和研究,以期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二、研究的目标和问题1. 研究目标本研究的目标是探究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监控能力的现状,分析和总结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监控的方法和手段,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达到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监控能力的目的。
2. 研究问题本研究拟解决以下问题:(1) 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监控能力的现状究竟如何?(2) 目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监控存在哪些问题?(3) 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监控能力?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观察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具体而言,先采用问卷调查法,针对中小学校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教学行为监控能力现状、掌握教师对于自己课堂教学行为的评价和反思能力等方面的情况。
然后,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实地观察,观察教师在具体的课堂环境下的教学行为,总结分析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常见问题和改善方法。
四、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总结出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监控的方法和手段,为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提供科学支持。
同时,本研究还将有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升,同时反过来也能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推进教育现代化等方面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以上就是本研究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站点专业学号姓名
立题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1.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是课堂研究广为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研究的逐渐兴起,课堂观察作为研究课堂的一种方法开始受到学界的关注与中小学教师的青睐。
西方关于课堂观察的研究成果大量输入,一些学校和教师也开展了课堂观察的本土研究.
2.教师角色
教师角色是教师在学校里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的角色,是指“与教师的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是社会和群体所赋予的对于教师行为的期待。
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对教师所规定的行为规范有所不同。
”
3.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角色要求
(1)教师是良好师生关系的缔造者。
(2)为学生学习提供资源的服务者。
(3)教师是合作者。
(4)学生成长中的欣赏者。
(5)学生学习的引导促进者。
(6)教师是不断自我超越的学习者。
(7)教师是反思者。
4.本论文研究意义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和以往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于这些新的变化教师是不是适应,有没有从观念上改变原有的角色定位从而适应新的环境,还有教师的新角色对于教学质量有没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这是新课改以来很多人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究教师角色的作用以及对课堂的影响就显得非常有重要意义了。
和传统的听课方式相比,课堂观察的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利用了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对于课堂效果的评价更为公正客观,是一种效果很好的课堂研究手段。
利用课堂观察研究教师角色,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5.研究的关键性问题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角色进行了独特的定位,其从以前的施教者变成了引导者,从独白者变成了对话者,从教学者变成了研究者,从课程的执行者变成了研究者和开发者,这些角色的变化给教师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课堂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就是考察教师角色在这些方面的执行情况,然后分析其影响因素,最后针对教师角色的实现途径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立论根据及研究创新之处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采用了课堂观察模式,这种先进而系统化的教学研究方法在最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得以广泛的运用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在目前的课堂观察手段运用中,用于研究教师角色的方面却很少,所以本研究的角度比较新颖。
第二是本研究主要是针对教师角色,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教师为了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师角色定位,通过不断的学习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但是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不少地区的教师仍然采取的是传统的角色定位,实现教师角色的变化从而适应新的教学要求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本研究立足于课堂,注重的是实践上的分析而不是理论上的探讨,所以在细节上有着很好的创新意义。
参考文献目录
[l]梁玉华,庞丽娟.论教师角色意识:内涵、结构与价值的思考IJ].教育科
学,2008(8)
[2}张爱琴、谢利民.教师角色定位的本质透视[J].教育评论,2012(5)
[3]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比京师范人学,1989
[4]汤晓,房有恒.21世纪教师的角色定位[J1.中国成人教育,2014(6)
[5]杨跃.教师角色新解[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l)
[6]Mclntyre等.教师角色!M].北京:中国轻}一业出版社,2002
[7]魏国栋,吕达.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培训「M]一比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步骤、技术路线及可行性论证
本研究主要采用的是课堂观察的方式,在具体的路线上如下图所示:
研究工作总体安排及具体进度
指导教师意见
签章年月日教研室主任意见
签章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