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X式”-兼论汉语词汇的语法化过程
词汇化与语法化
词汇化与语法化一、本文概述《词汇化与语法化》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语言演变中的两个重要现象:词汇化和语法化。
这两个过程在语言的自然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塑造了语言的形态和结构,也影响了语言的表达方式和功能。
词汇化指的是语言中的词汇元素如何通过组合和重新分析形成新的词汇项,而语法化则关注语言中的语法元素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包括词类转变、语法结构的变化等。
本文将首先介绍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阐述它们在语言演变中的重要性。
接着,我们将通过具体的语言实例来展示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具体过程,包括词汇项的形成、词义的演变、语法结构的变化等。
我们还将探讨词汇化和语法化对语言理解和语言教学的影响,以及如何在语言研究和语言教学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两个概念。
通过本文的阐述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词汇化和语法化的视角,同时也为语言研究和语言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词汇化现象分析词汇化,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是指语言中原本独立的词或词组在某些情况下结合成一个新的词汇单位的过程。
这一过程往往涉及到语义、语法和语用等多个层面的变化。
词汇化现象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词汇库,也对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语法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词汇化现象的产生通常与语言的使用环境密切相关。
在长期的语言使用中,人们为了表达更为复杂或特定的概念,往往会将一些常用的词组或短语固定下来,形成一个新的词汇单位。
这种固定化的过程往往伴随着语义的泛化或特指化,使得新的词汇单位能够承载更多的信息或表达更为精确的概念。
词汇化现象在语言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方面,词汇化使得语言更加简洁、高效,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日益复杂的交流需求。
另一方面,词汇化也促进了语言的创新和发展,为语言带来了新的表达方式和语法结构。
然而,词汇化现象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一方面,词汇化可能导致语言的模糊性和歧义性增加,使得语言的理解和使用变得更加困难。
汉语词汇语法化
汉语词汇语法化的情况词汇语法化也就是狭义的语法化它包括两种情形:(l) 实义向虚义的变化;(2) 不太虚向更虚义变化;.1 实义向虚义的变化这类虚化一般是名、动、形三类实词虚化成副词等意义比较虚的词,如刘坚等认为近代汉语动态助词“将”、“着”、“取”、“得”等是由动词演变而来。
“将”、“取”、“得”是由句法位置改变虚化的。
它们大致都经历这样一个语法化过程:连动式→表示动作结果(补语)→表示动作完成、持续(助词)另外,该文中还分析名词“时”到晚唐五代演化为语气词,表“附着”义的动词“着”到六朝乃至唐五代演化为介词,这都属于词汇语法化的第一类。
.2 不太虚向更虚义变化此类虚化如刘坚等认为,反诘副词“敢”是由表“可、能、会”的助动词“敢”虚化而来。
其实,词汇语法化的第二类还应该包括意义具体的词变成意义抽象的同,如一般动词变化为能愿动词。
汉语词汇语法化的原因一、汉语词汇语法化的外因交流的需要是语法化首要的和根本的动力。
交流的需要落实到具体的话语中,体现为交流必须满足便于表达和便于交流两个条件。
表达和交流同人类的认知规律息息相关,认知规律对具体的语法化过程及原因有很强的解释性。
(一)交流的需要远古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的思维简单,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含混、笼统,用名、动、形、数等实词组成的语言可基本满足交流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认识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原先只由实词组成的简单含混的语言开始无法满足交流的需要。
为了表达错综复杂的事物、性质之间的关系,为了表达变幻多端的行为、状态之间的关系,原先的语言系统不得不进行调整、变化,这就从语言外部为语法化提供了动力。
如没有交流的需要,便没有语法化,交流的需要是语法化首要的动力和原因(二)认知的规律认知规律作为语法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与交流需要密切相关。
交流需要是从宏观的角度考察语法化的动力、原因,认知规律是从微观的角度寻求某一类词、某一个词具体的语法化原因。
汉语的句法演变与词汇化
1.引论 这里所讲的词汇化是指由非词形式变为词的历时变化 ( 董秀芳 , 2002) 。 这里顺便说一下概念名称的问题 , 同样是指这一现象 , 在文献中有人使用 “词化 ”这一名 称( 包括董秀芳 2002 也在一些章节中使用过 “词化 ”, 比如用了 “词化程度 ”的提法 ) 。 那么到 底是用 “词汇化 ”合适还是用 “词化 ”合适呢 ? 有人可能会觉得 “词汇 ”是指词语的总汇 , 是个集合概念 , 说 “词汇化 ”不如说 “词化 ”更合 适 。 而且 , “词化 ”是双音节 , 更符合汉语复合词的构词主流 。 笔者主张采用 “词汇化 ”这一术语 , 现在这一术语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 我们采 用 “词汇化 ”这个术语 , 不仅仅是从音节数量和内部构造上对应于 “语法化 ”这一概念 , 而且也 有意 义 上 的 考 虑 。 正 像 语 法 化 是 指 非 语 法 性 的 ( n o n g r a m m a t i c a l ) 成分变为 语法性的 ( g r a m m a t i c a l ) 成分或语法性较低的成分变为 语法性较高的成分 , 词汇 化指的是非词汇性的 ( n o n l e x i c a l ) 成分变为词汇性的 ( l e x i c a l ) 成分或者词汇性较低的成分变为词汇性较高的成分 。 在语法化和词汇化这两类过程中 , 发生变化的是某个形式 ( 或范畴的 ) 语法性或词汇性的程 度 , 而 不 是 语 法 或 词 汇 , 因 此 “语 法 化 ” ( g r a m m a t i c a l i z e /g r a m m a t i c a l i z a t i o n ) 和 “词 汇 化 ” ( l e x i c a l i z e /l e x i c a l i z a t i o n ) 这两个术语中的 “语法 ” ( g r a m m a t i c a l ) 和 “词汇 ” ( l e x i c a l ) 都是形容词
汉语词汇化和语法化的现象与规律
汉语词汇化和语法化的现象与规律汉语词汇化和语法化是汉语语言中的两个重要现象。
它们反映了汉语语言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也是汉语独特的语言特点之一。
汉语词汇化是指将外来词汇或新创词汇转化为汉语词汇的过程。
在汉语中,许多词汇都是从其他语言中借来的,如英语、法语、德语、日语等。
这些外来词汇通过汉语的发音和写法,逐渐融入到汉语中,成为汉语的一部分。
同时,汉语也有很多新创词汇,如网络用语、流行语等。
这些词汇也是通过汉语的语音和语法规律,形成了汉语独特的词汇体系。
汉语语法化是指汉语语言中的语法规律和结构。
汉语语法规律比较灵活,没有像英语那样的固定语序。
汉语可以通过变换语序来表达不同的意思,也可以通过词语之间的关系来表达语义。
例如,汉语中的“的”、“地”、“得”等助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语义的转换。
汉语中的语法规律和结构也非常重要。
例如,汉语中的“一…就…”、“不仅…而且…”等结构,可以通过语法的方式,表达出复杂的语义。
汉语词汇化和语法化的现象和规律在汉语语言教学和汉语翻译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汉语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语言素材和语言环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汉语的词汇和语法规律。
在汉语翻译中,翻译者需要了解汉语的语言特点和语法规律,才能够准确翻译出原文的意思。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加强,汉语词汇化和语法化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
外来词汇和新创词汇不断涌现,汉语语法规律也在不断地变化和适应。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汉语的语言规律和表达方式,才能更好地运用汉语,表达自己的意思。
汉语词汇化和语法化是汉语语言中的两个重要现象,它们反映了汉语语言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也是汉语独特的语言特点之一。
我们需要加强对汉语语言规律和表达方式的学习和掌握,以更好地运用汉语,表达自己的意思。
_X霸_的语义句法特征分析
人 文 论 坛207INTELLIGENCE“X 霸”的语义句法特征分析吉林大学 许舒宁摘 要:以“霸”为类词缀的“X 霸”形式的新名词大量出现,本文主要研究泛化程度较高的“X 霸2”的语义特征,并阐释类后缀“霸”的不完全泛化现象。
其次对“X 霸”形式的新词的句法结构特征进行全面分析。
关键词:霸 X 霸 类后缀 语义泛化以“霸”为类词缀的“X 霸”形式的新名词大量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霸”字本义释为月貌:十五的月亮,后用“魄”为假借字。
任景春(2006)认为先秦时“霸”字主要有两个义项:第一类作名词,义为霸主,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第二类作动词:称霸,作诸侯联盟的首领。
[1]汉语的语素往往具有多义性,即使是变为派生词缀之后仍保持多义性。
[2]在使用过程中,“霸”变为词缀后也产生了两类意义不同的新词,分别具有褒义和贬义色彩,我们把具有贬义色彩的标为“X 霸1”,把具有褒义色彩的标为“X 霸2”。
一、语义特征“X 霸1”在多年的运用中构词能力有限、虚化程度不高,但应用频率较高。
其意义为强横无礼,依仗权势压迫人民的人(《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第5版),是贬义色彩。
主要有“路霸”、“油霸”、“市霸”、“街霸”、“网霸”、“租霸”等等。
如:1、租霸出没,业主要小心。
()2、青少年“网霸” 网上欺凌带来家教难题。
()3、黔江沙坝乡“路霸”团伙被打掉,百姓感谢。
()“X 霸2”在近些年的应用中不断涌现新词,表现出较强的构词能力,语义特征也在不断虚化,其词缀特征也很明显。
其意义为在某一领域表现突出。
下面仅研究“X 霸2”的语义特征虚化过程。
“X 霸2”按语义特征可以分为以下三类:A、[+商品 +最优秀 +受欢迎 +突出]“X 霸2”中最先产生的词是“声霸”,是指拥有高技术含量的音频配件电脑。
随之而来的一些商品竞相采用“X 霸2”的这种形式,如暖浴器的“浴霸”、电视机的“视霸”、翻译软件的“译霸”、汉堡包的“巨无霸”等等。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法教学的_语法词汇化_问题[1]
一种比较特殊的词”,(赵淑华、张宝林,1996:44)但如果把它带到句法结构中去解决,会增加结
构分析的复杂性。认定离合词是“词组”,或“过渡成分”、“中间状态”,或“最小述宾结构”的,在
教学中,理论上都应该是把离合词当作语法现象来处理、解释。他们认为“在汉语中实际存在
我们要告诉学生汉语句子的一些总的、粗线条的框架,如,“谁(who)、何时(wh即)、何处
(where)、怎么(how)、做(do)、什么(wllat)”之类。这对学习者开始学造句非常有用。但随着词
汇量的增加,表达的愿望多样,句子结构也越来越复杂了。这时,总的、粗线条的句子框架、格
中,可以作为一个个词语的用法等来解释,也可由学生自己去体会。吕文华(1999)曾经指出:
“尽管随着课文内容的加深,初级阶段出现过的语法点或形式上复杂了,或表意层次加深了,或
用法变化了,但都一概作为旧知识看待不再作为教学内容。语法教学实际上从中级阶段开始
就中断了。”(吕文华,1999:43)上面两套教材的词汇化处理方式可以说是语法教学的一种延续
中,把“好、难”作为“形容词用作副词(stativeverbsasadve击s)”放在语法里讨论。把“好看、好
听、好喝、好玩儿”同“容易找、难学、好做、难做、难决定、够吃”等并列。这是把一个词分成两个
单位,作为语法问题来处理了(把词和短语在某种程度上打通了)。前者的情况比较复杂,我举
了3种情况:一是动宾结构的离合词;二是动补结构,主要是动结式、动趋式;三是一些特殊的
CSL语法词汇化语法教学教学方式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CSL)语法教学中的“语法词汇化”是一种人为的操作,不是语言的自
说流行语_X党_兼论指人语素的类词缀化_陈昌来
当代修辞学2010年第3期(总159期)说流行语“X党”———兼论指人语素的类词缀化陈昌来朱艳霞(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200234)提要近年来网络上涌现了大量的附缀式复合词“X党”,“党”出现了指人的词缀化。
本文首先考察了“X党”的语义和句法功能,接着分析了该类词语的形成和发展规律,最后认为“党”类指人语素类词缀化的动因在于框填。
关键词X党指人语素类词缀框填一、引言“标题党、低调党、传说党、吃饭党、贾君鹏党、寂寞党、偷菜党、杯具党”等“X党”式的词语随着流行语录、流行游戏等而风靡网络,甚至出现于正式传媒中。
人们依据词语模(李宇明,1999)“X党”,迅速构造了大量的新词语,“党”已成为一个构词能力强、使用范围广的类后缀。
除地名外,名词性“X党”主要分为四类:a.表亲族,如父党、母党;b.表朋辈和朋党,如牛党、李党、奸党;c.表有组织的团体,如致公党、国民党;d.表具有相同爱好或属性的群体,如旱冰党、丝袜党、标题党、酱油党、寂寞党、传说党、偷菜党、杯具党。
“X党”在意义上有联系,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都表示具有相同点(如利益、血缘、信仰、爱好和属性等)的一个群体或者一类人。
本文拟讨论d类的流行语中的“X党”。
二、“X党”的语义和句法功能1.“X党”的语义从词性上看,“X党”是名词性的,表示具有相同爱好或属性的人群。
大部分“X党”意义比较直白,只要理解“X”的意思并套用“X党”格式的意义,就可从字面上理解。
也有部分“X党”不能单从字面上理解。
1)从字面上较容易理解的“X党”a.有的“X党”表示经常做或喜欢做某事的人群,此类“X党”中的“X”多为动词性成分。
例如:(1)对我这种补课党来说,假期其实和平时没啥区别。
①(2)“假唱党”说崔健破坏流行歌坛,实际上恰恰是“假唱党”破坏流行歌坛,从根子上毁灭流行歌坛。
(3)吴淞军港遭遇外籍偷拍党。
“补课党”是经常要补课的学生;“假唱党”则是指乐坛上有过假唱经历或者经常假唱的歌手;“偷拍党”最初指那些经常偷拍明星生活的狗仔队,后泛指所有不经允许而偷拍的人。
语言学的语法化名词解释
语言学的语法化名词解释语言学是研究人类语言产生、发展和运用的学科,它旨在理解语言的结构和功能。
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是语法,它探讨语言中的句法规则和词汇的组织方式。
在语法研究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语法化”,它指的是一种语言现象或词汇的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词汇或语法变得越来越像语法的一部分。
1. 句法化:句法化是一种语言变化的过程,表达手段从词汇演化为语法形式。
在句法化过程中,一个常见的现象是功能词的衍生。
例如,在英语中,副词“out”经过句法化演变成了一个前缀,表达“超过”或“结束”的意义。
这种功能词的句法化使得语言表达更加简洁和灵活。
2. 语义化:语义化是指语言中的词汇演变为具有更加具体意义的表达方式。
在语义化过程中,词汇获得了更为明确和具体的含义。
例如,在英语中,动词“get”在语义化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变化,如“get up”表示“起床”、“get out”表示“出去”等。
这些变化使得词汇更具信息量,帮助人们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3. 像化:像化是指语言中的词汇或表达方式通过模仿、拟声或拟态的方式来表示特定对象或动作的过程。
这种语法化现象使得语言更富有表现力。
例如,在汉语中,有许多词汇通过模仿声音的方式来表达特定对象,如“咕咕”表示鸡叫声、“喵喵”表示猫叫声。
这种象化现象使得词汇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语言的表达能力。
4. 词性转化:词性转化是指一个词的词性在语法化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现象。
在词性转化中,原本具有特定词性的词汇被转化为其他词性的词汇,同时保留原来的词义。
例如,在汉语中,“快乐”作为形容词表示开心的意思,经过词性转化后,可以演变为名词“快乐”表示一种情感状态。
这种词性转化丰富了词汇的用法,增加了语言的多样性。
5. 借用:借用是指一种语言从其他语言中借用词汇或表达方式的过程。
在借用过程中,词汇或表达方式被引入到目标语言中,并逐渐融入语言的日常使用。
例如,在中文中,“coffee”一词被借用为“咖啡”,“pizza”一词被借用为“比萨”。
语法的演变
近代汉语的语法
在这期间,动词词尾“着”“了”、形容 词词尾“的”、副词词尾“地”都已经普 遍使用,日趋规范统一。由古代汉语发展 而来的句末语气词 “么”“吗”“呢”“呀”,在近代汉语 书面语中已经广泛出现,它们通过典范的 文学作品(《水浒》、《红楼梦》、《儒 林外史》等等),推广到全民语言中去, 使汉语的书面形式越来越规范了。
王力认为各期汉语的特点
上古汉语的特点:1.判断句一般不用系词 2.在疑问句里,代词宾语放于动词前 3.入声 有两类 中古语法的特点:1.在口语的判断句中系词 成为必须的句子成分 2.处置式的产生 3.完整的 “被”字式被动句的普遍使用 4.词尾 “着”“了”的产生 5.去声字的产生 近代汉语的特点:1.全浊声母在北方话里的 消失 2.-m韵尾在北方话里的消失 3.入声在北 方话里的消失
名词在过去没什么标志,从东汉起,开始出现 作为人名和亲属名词的词头“阿”和另一名词 词头“老”。由实词虚化为名词词尾的 “子”“头”“儿”也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 动词在先秦也没有任何语法特征,但是到了魏 晋南北朝,开始有了动词词尾“着”“了”的 出现。最初,它们的实词性还是很强,到了近 古时期的唐代就完全虚化了。它们分别表示动 词的进行体和完成体。
语法演变中的类推
a. 语法类推是一种结构规则类比推广的过 程,在这一过程中说话人是有意识地将新 的规则类推到更多的语词或句子上去的。 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人们有意识地将弱 式的规则推广运用于强式动词,使强式动 词按照弱式动词的变化规则变化。
结构的重新分析
语法演变中另一种常见的方式是结构的重新 分析。它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两个结构,从 表层看,所出现的语词和词序完全一致,但 语词之间的结构层次或/和关系却变化了。 结构的重新分析在语法演变中比较常见,它 往往造成前面提到的语法范畴的消长或新的 词类、新的虚词、新的结构的出现。比如, 介词“把”、“被”,动态助词“了”、 “着”、“过”、结构助词“得”在上古汉 语的句子中身份都是动词,中古以后才成为 虚词。再比如,上古的一些连动结构到中古 变成了述补结构。
汉语词汇语法化现象
的系统性不强 。对 具体 的词 的考察较 多 ,却 缺乏对 某一类词 、某 一类句式 的语法演 变研 研究 的理论研究太 少 ,而事 实描述得 太多。 程一般都 涉及到语 言的形式 和意义 的演 变 , 而且通 常情 况下形式 的演变会滞 后于意义 的 演变 ,语言 形式在词 汇化结束后 还可能再 发
字句法位 置 的改变 ,也导致 了其语法 化 的发 语 法化理论 既有跨语言 的共性 ,也有 不尽相
T r a u g o t & t H e i n e 认 为语 法化 研究 的是语 言 和 生。一般 来说 ,状语 和补语 的位置较 容易引 同的个性 。汉语 数千年 的文字记载 为历时语
学 。语法化 首先是 由法 国语言学家 M e i l l e t 提 只表示伴 随。 出 。他 在 《 语 法 形 式 的 演 化 》 中不 仅使 用
非常重 要 的观点 ( 沈家煊 ,1 9 9 4)。他认 为 “ 语法 化指语 言中实在 的词转化 为无 实在 意 了g r a mm a t i c a l i z a t i o n一词 ,并且 提 出 了三 个 二十 。 (《 朝野佥载 》)
常详细 的阐释。
一
先秦 , “ 执持 ”义于二语 习得 中。语法化 过
虚化 ” ,对汉 字 的 “ 虚 化”现象 也进行 了非 语 +将 +宾语 ”格 式
汉语语法化研究历史
、
吏谨 将之 。 (《 苟子 成相 》 ) 两汉 以后 , “ 将”开始用于连动式 :
“ 将”已经变成 了辅 助性 动词 。到最后 “ 将”
型语言 ,缺乏严 格意义上 的形态 变化 ,这种 语 言类型学差 异使得我 国语 法化理论 与西方
词汇化及语法化的联系及区别
以下文章发表于《21世纪的中国语言学(二)》,商务印书馆,2006年12月。
词汇化与语法化的联系与区别:以汉语史中的一些词汇化为例董秀芳提要:词汇化这一术语在语言学文献中有不同的用法,本文对词汇化的各种定义和类型做了梳理。
着重比较了从历时角度定义的词汇化与语法化的异同,指出区分词汇化和语法化不能仅根据演变的结果,而应该主要根据演变过程的特点。
具体分析了汉语中一些容易与语法化相混淆的词汇化现象,指出了词汇化的不少原型特征都可能缺失,从而变得与语法化接近,词汇化的最基本、最稳定的特征是两个成分间边界的失落或模糊。
关键词:词汇化语法化语言演变一、词汇化的定义词汇化(lexicalization)有多种含义,因此有时使人迷惑。
有一类词汇化的概念是从共时的角度提出的,这在不同的研究领域中的具体使用又有细微的差别。
最常见的一种是指在语言系统中将概念转化为词的过程,这与认知方式相关,不同的语言类型可能有不同的词汇化方式(Talmy 1985,2000)。
在形式语法的框架中,词汇化有时可以用来指将功能X畴(functional category)用语音手段体现出来从而变为显性(visible)形式的过程。
还有一种用法是从语言生成/合成的角度,将根据表达意图对合适的词的选择称为“词汇化”,等等。
另一类词汇化是从历时即语言演变的角度定义的,这是本文所要讨论的。
在语言变化领域使用的词汇化,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用法。
在与语法化(grammaticalization)对举时,词汇化有时专指从语法成分变为词汇成分的变化,但其实这种狭义的理解是有问题的(Himmelmann 2003),因为词汇化并不总是与语法化对立(这一点下文将谈到)。
在历时演变领域中定义的词汇化也可以做广义的理解,即指从非词的单位变为词的过程,最常见的是从短语或从句法结构演变为词,董秀芳(2002)的研究所采用的就是这种词汇化的定义。
二、词汇化的类型:文献中提到的历史演变中的词汇化有这样几类:(1)分立的两个词汇成分变为一个词汇成分(univerbation, idiomatization),原来的两个词都有可能还可以独立使用。
词汇化二例_兼谈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关系
《当代语言学》第7卷2005年第3期225-236页,北京词汇化二例3———兼谈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关系王灿龙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提要 词汇化是指一个短语或由句法决定的其他语言单位在语言的发展演变中其自身变成一个稳固词项的过程。
本文以汉语中的“恨不得”和“物色”为例,通过对它们词汇化过程的分析,试图揭示某些词汇化的机制和规律。
文章还在此基础上简单探讨了词汇化与语法化的关系问题。
本文认为,词汇化和语法化虽是两种不同的语言演变形式,但有的演变机制却为二者所共有,有的词汇化过程常常伴随着语法化,在宏观动因上它们也有很大的一致性。
词汇化和语法化的研究应该纳入整个语言变化的框架内来进行,既要看到它们各自的特点,也要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任何将它们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的作法都不利于全面、准确地认识和把握语言的演变规律。
关键词 词汇化个案分析语法化1.引言自二十世纪初Meillet 提出“语法化”(gra mmaticalizati on )并初步分析这种语言变化的现象以来①,语法化理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丰富,世界范围内的语言研究特别是历时语言研究非常重视该理论,语言学家们利用语法化理论分析研究语言现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人们开始注意到语言演变过程中的另一种现象,即一个短语或由句法决定的其他语言单位在经历了一段时间之后,其自身变成一个稳固的词项(lexical ite m ),并且进入基本词汇或一般词汇,人们称这一过程或现象为词汇化(lexicalizati on )。
简而言之,词汇化就是一种句法单位成词的凝固化。
同语法化一样,词汇化也不仅仅局限于个别语言,可以说它是人类语言演变的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它在各种语言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本文拟从汉语中选取两个个案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简单探讨一下词汇化与语法化的关系问题。
本文考察的两个个案都是《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纂,1996年修订本)收录的词项。
“x化”词族探微--兼论当代汉语词根词缀化成因
第35卷第1期天中学刊Vol.35No.12020年2月Journal of Tianzhong Feb.2020收稿日期:2019-06-11作者简介:丁石林(1979―),女,山西原平人,讲师,硕士。
“X 化”词族探微——兼论当代汉语词根词缀化成因丁石林(忻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山西忻州034000)摘要:“X 化”结构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极高,它的产生和发展内受汉语自我调节机制的影响,外受社会发展和语言接触的影响。
当代汉语中还有很多词像“化”一样由词根语素向词缀化方向发展,成为汉语新增词汇的中坚力量。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高频使用、词义虚化、词的位置固定;二是语言接触和人们的语用心理。
关键词:X 化;产生;发展;词根;词缀化中图分类号:H1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5261(2020)01–0109–05一、引言近几十年来,现代汉语中“X 化”结构的词使用频率很高,几乎每天都在增加,经常会看到“数字化”“边缘化”“城市化”“可视化”“泡沫化”等一系列“化”缀词。
可见,“X 化”结构的词能产性很强,是一个相对开放的词族,同时也是一个相当复杂、处在不断变化中的语言现象,值得我们探究的地方很多。
“X 化”结构的词在现代汉语中主要以两种形式出现:一种是由两个词根构成的复合式合成词,如消化、文化、教化、融化,这里的“化”和之前的词都具有实际意义,均是词根;第二种是由词根和词缀构成的附加式合成词,如丑化、西化、老化、网络化、信息化、多元化,“化”在这里没有实际意义,已虚化为词缀。
此外,近年来在报刊、网络媒体中频频出现“X 化”的一种紧凑形式,在主谓短语结构中使用,如以下两则例句:(1)大学十化:管理监狱化;素质流氓化;kiss 公开化;消费白领化;上课梦游化;逃课普遍化;女生恐龙化;男生痴呆化;恋爱闪电化;补考专业化。
(北大语料库,网络语料《看完没笑?!你绝对够狠!》)(2)校长官员化;行政官僚化;评估泡沫化;建筑浮夸化;人际厚黑化;排名黑幕化;资源集权化;招生产业化;扩张盲目化;文凭贬值化;财政腐败化;监督无力化;授课形式化;学术边缘化;科研虚伪化;精神犬儒化;姿态保守化;文化表面化;教旨雷同化;大纲统一化;设科短视化;教授娱乐化;学者江湖化;教师妖魔化;学生堕落化;学社商业化;作弊正常化;情爱游戏化;暴力频繁化;心理危机化。
“我是说X”的构式研究
“我是说X”的构式研究作者:毛继光方昱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第06期[摘要]传统语法认为“我是说”作为话语标记,是词汇化的结果。
以往的研究仅仅局限于语法层面,对其功能理据认识较浅。
文章在传统语法研究的基础上,尝试用构式语法理论对“我是说X”构式进行系统分析,包括构件分析、语义特征及功能分析,并根据功能的差异,将“我是说X”构式分为五大类。
[关键词]构式语法;语义功能;构式义[中图分类号]H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292(2014)06-0095-03一、引言自Goldberg和Paul Kay等提出构式语法理论以来,构式语法在国外已经形成四个主流:Kay and Fillmore (1999)试图建立构式语法的形式化理论框架;Goldberg (1995)将构式看作形意配对体,强调其不可推知性;Langacker (1991)认为构式的组成是通过其组成部分或象征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实现的,凸显形意配对体的象征本质;Croft (2001)从功能主义和类型学的角度,研究语法范畴的本质和地位。
国外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句型模式与构式之间的关系、语言变异与构式等问题。
而国内的研究主要涵盖理论介绍与探讨、理论评价与修正、相关英汉构式研究以及构式习得研究等方面。
也有学者借用构式的概念,解释相关汉语构式现象,这些研究对于解释构式的特征及其组合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许多学者试图用构式语法理论解释语言中的“疑难杂症”。
本文将从构式语法视角研究特定汉语话语标记。
二、从传统语法到构式语法传统语法认为“我是说”作为话语标记,行使着自身的语篇功能。
程乐乐和李向农(2012)分析了“我是说”作为连接语的篇章功能,提出连接语“我是说”的形成是词汇化的结果;王守云(2012)则叙述了在对话语篇和独白语篇中“我是说”作为话语标记的语篇功能;董秀芳(2003)认为“我说”这类话语标记词汇化的结果,不是语法化的问题;刘嵚(2008)研究“我说”的语义演变,并重点从语法化的角度分析了“我说”的来源;李宗江(2010)则以“我说”为例,试图从词汇化和语法话的角度分析源结构与话语标记之间的关系。
“XX症”新生词语模浅析
“XX症”新生词语模浅析发表时间:2017-11-20T10:28:27.583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7年8月作者:艾丽菲热·帕尔哈提[导读] 本文将对“XX症”这个词语模做一些初步的探析。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词汇是语言系统中对社会发展的反应最灵敏也是最活跃的一个部门。
有学者认为,纵观中国近百年来词汇的发展,汉语新词的出现形成了三次高峰,分别是:“五四”运动、新中国建国时期、改革开放至今。
如今我们正在经历的第三次高潮,新词井喷现象让人们眼花缭乱,而新词的不断产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对“XX症”这个词语模做一些初步的探析。
【关键词】XX症词语模模标模槽最先提出“词语模”概念的是李宇明先生,他认为“词语模是具有新造词语功能的各式各样的框架。
这种框架由词语模中的‘模标’和‘模槽’构成,其中‘模标’是词语模中不变的成分,‘模槽’是词语模中的空位。
”例如,“XX症”词语模中,“症”是不变的模标,“XX”是可变的模槽。
李宇明根据模标与模槽的位置将词语模分为“前空型”、“后空型”和“中空型”三种。
“前空型”是指模槽在前,模标在后的词语模类型。
“后空型”是指模槽在后,模标在前的词语模类型。
中空型是指一个词语模中有两个模标,一个在前,一个在后,中间是模槽。
“XX症”词语模属于前空型词语模。
一、“XX症”模标分析(一)释“症”“症”是多音字,有“zhēng”和“zhèng”两种读音。
1.zhēng【名】①腹中结块的病。
如:“脉沉重而中散着,因寒食成症。
”--晋王叔和《脉经》又如“病症”(病征);“症坚”(症结);“症瘕”(腹中结块的病。
喻固陋寡闻);“症噎”(腹中结块,食塞咽喉)。
②症结。
比喻事情弄坏或不能解决的关键。
如:“沈潜二十余年,乃尽得其症结所在。
”——江藩《汉学师承记·阎若璩》 2.zhèng【名】症候;病象。
古通“證”。
李如龙:汉语词汇衍生的方式及其流变
汉语词汇衍生的方式及其流变The derivation of Chinese words and its evolutionLI Ru-long(Chinese Department, Xiamen Fujian, 361000, China)李如龙【作者简介】李如龙(1936—),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语词汇学、语音学等研究。
厦门大学中文系,福建厦门361000【内容提要】词汇衍生方式指的是创造新词的方式。
从古至今,汉语词汇衍生的方式大体上可以归为四大类,即:音义相生、语素合成、语法类推、修辞转化。
【英文摘要】The derivation of words refers to the way to coin new words.From ancient times up to now,the derivation of Chinese words falls into four categories: pronunciation and meaning of words promoting each other;the combination of morphemes;formation by grammatical analogy;shift of rhetoric.【关键词】汉语词汇/衍生方式/结构规律Chinese words/means of derivation/regulation of structure【正文】中图分类号:H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587(2002)05-0068-09任何语言的词汇都是不断从少到多地衍生、替换,从而逐渐丰富起来、不断地增强其表现力的。
同其他语言现象一样,词汇的衍生在全世界各种语言中应该有共同的规律,各民族的语言也会有自己特殊的规律,同一种语言的词汇滋生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也一定有不同的情况。
有关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于了解不同民族、不同时期的语言的特征,了解语言和社会生活、语言和人类思维的发展的关系,都是十分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 从 音 节 多 寡 的 角 度 看 , x” 本 上 都 . “ 基 是 双音 节 和多 音 节 的 。 比如“ 浪 式 、 筒 式 、 波 滚
13 从 双音 节“ 的 内部 结构 关 系看 , . x” 主 要 有 主 谓 、 合 、 宾 、 正 四 种 。例 如 : 联 动 偏
( 海 师范 大 学 凡 文 学 院 , 上 上海 26 3 ) 0 2 4
摘
要 : 本文从 性 质特征 、 句法功能 和表 义方式三 方 面对附加 型“ 式” x 进行 考察 和
分 析 。本 文 认 为 ,X 式 ” 功 能 上 接 近 于 区 别 词 又 不 同 于 区 别 词 , 一 种 融 词 汇 单 位 、 “ 在 是 语
( 要是 名词 ) 比如 “ 式 、 式 、 式 、 式 、 主 样 格 款 模
0 3 毫 无疑 问 , . 上述 观 点都包 含 了一定 程 度 的合理 因素 , 总的说 来 , 但 似乎都 有 以偏 概 全
之嫌 , 其是 对于 “ ” 附 着 对 象 和“ 式 ” 尤 式 的 X 的
英 雄 。 ( 贤 亮《男人 的 一 半 是 女 人 》 张 )
们所 有的稿 子 , 改正过 他们许 多话 别字 , 能辨 出
那 些 龙 飞 凤 舞 或 拘 爬 式 的 字 体 出 自谁 人 之 手
( 容 《 得 离婚 》 谌 懒 )
( 0 丈 夫 从 来 没 有 以这 样 命 令 式 的 语 气 吩 1) 咐 过 妻 子 , 天 太 反 常 了 。 ( 达 《 殇 》 今 霍 国 ) ( 1 正 在 美 国进 行 国 际 学 禾 交 流 的 我 国著 1)
0 引 言
名词 , 吕叔 相(9 1 、 18 ) 朱德 熙则 分别 认 为是非 谓
形 容 词 和 区 别 词 0
0 1 在 现代 汉语 中, 在着 表层 形式相 似 . 存 而 内在 性质不 同的 两种 “ 式 ” 一 种 是 “ ” 同 x , x 非定 位 的词 根 ( o t “ 成 的 复合 式 单词 r o ) 式” 组
在着不 同的看法 , 歧 主要在 于 : 德熙 ( 9 2 分 朱 18 ) 认为 其 中的“ ” 词 根 、 月华 则 认 为 分 别是 式 是 刘 词缀 和类后 缀 ; 张寿康 、 月华都 认 为“ 刘 x式 ” 是
收 稿 日期 : 0 11 ・5 2 0 - ll
l0 : _ 奉节 主 要 考 察 “ ” 附 着 对 象 “ 式 的 x”
( ) 是 这 位 记 者 们 不 认 识 的 女 人 , 对 他 9正 校
脚 踏式 、 旋式 、 跃 式 、 锁式 、 奇式 , 拉 螺 鱼 连 传 柏 图式 、 宝 玉式 、 贾 高老 太爷 式 、 百科 全 书式 、 一见 钟情 式 、 蜒点水 式 ” 蜻 等等 。例如 :
() 1 当我 再 次 直 起 腰 , 另 一 捆 草 抛 到 田 把 边 , 突 然 觉 得 我 高 大 了 , 乎 是 一 个 悲 剧 式 的 我 似
M a ,9 0 0 2 y
V 0 3 N0. 1 l,
中 圈分 类 号 : 3 Hl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48 3 ( 0 20 —0 6( 0 1 0—6 4 2 0 ) 30 9 1 )
说“ 式’ X ’
— —
兼 论 汉语 词 汇 的语 法 化过 程 张谊 生
维普资讯
2002年 5月 第 31 第 9 社会 科 学 版 )
J u n l h n h iTe c r ie st S ilS n e o r a S a g a a hesUnv ri of y( oca de c )
性 质 类别 , 大都语 焉不详 , 而且 缺 乏深人 的调 查 和详 细的论证 。本 文准备 在前 辈 和时贤 研究 的 基 础上 , 借鉴 现代语 言学 理论 , 过广泛 的实 例 通 调查 , x” 从“ 的性 质 特征 、 法 功 能 、 义 方 式 语 表
三 个 方 面 对 现 代 汉 语 的 “ 式 ” 行 考 察 、 析 x 进 分
等 式 ” , 是 一 个 相 对 封 闭 的类 等 这 0这 类 “ x 式” 比较 简单 , 不在 我们 讨论 之列 我们 所要讨 论 的是 由“ ” ( X ’以下简 作 … ) X’同定 位 的后 附类 “ ” 以下简 作“ ” 构 成 的附缀式 单 词 ( 式 ( 式 ) 主要 是 区别 词 ) 和超 词单 位 , 譬如 “ 式 、 式 、 蛙 盒 手提 式、 西洋 式 、 锋 式 、 托邦 式 、 竿见 影 式 、 雷 乌 立 神 经衰 弱式 ” 等等 。这是 一个相 对开 放 的类 , 也是
的性质 特征—— 音 节 、 能 、 构 和类别 等 。 功 结
作者 简 介 : 谊 生 (9 2 . . 江 省 人 , 海 师 范 大 学 人 文学 院 副 教 授 、 士 。 张 1 5-)男 浙 上 博
9 6
维普资讯
张谊生: “ 说 x式
法形 式 为一 身, 交际语境 、 集 百科常识 为一 体 的特 殊语 言 式 作 为 一 种语 法 化 中的 “ 词
一
语连 续统” “ , x式” 的发展反 映 了当代 汉语 表 达方 式 日趋 灵 活多样的新 趋 势
关 键 词 : 词 缀 ; 词 缀 ; 况 助 词 ; 比 况 助 词 类 比 准
一
和 比较 。并据 此对 现代 汉语词 汇 的语法 化过 程 提 出我们 的看法 。
0 4 为 了节 省 篇 幅 , 文 部 分 例 句 作 了 一 . 本 定 的删 节 C 大都 用 “ … ” 示 ) … 表 。
1 “ 的 性 质 特 征 x”
种 相 当复杂 , 有争 议的语 言现 象 。 颇 0 2 对 于这类 语 言单位 , . 语言 学界 一直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