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数学第七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单元教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正确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理解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并掌握万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同时,重点在于让学生能够进行整百、整千数的口算,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进行简单的估算和解决问题。

教师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让学生在认数的过程中感受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体验数学的简洁性,同时激发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

为了实现这些教学目标,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认数的基础,组织丰富多彩的有意义的数学活动,突出教学的重点,切实解决难点。

在教学计数单位认识时,教师应该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利用前面的知识进行迁移。

教师还应该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认识近似数,让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使用近似数的意义,进一步形成数感。

通过这些教学建议,教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

2.比较大小,哪个数更大?100、500、1000、2000.3.估算一下,你家楼下有多少个行人经过?约是几百人?还是几千人?4.做练册上的练题。

本单元共计12课时,包括1000以内数的认识、以内数的认识和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认识1000,感知1000是一个大数,了解1000大约有多少,并掌握数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老师介绍了新建的一处体育馆,让学生猜猜它能坐多少人。

随后,老师引入计数单位“千”,通过小正方体和黄豆粒的数量来感知1000,让学生掌握十进制关系,能正确地数数,并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和数感。

在探索新知环节中,老师通过生数师课件演示,让学生掌握数数的方法,快速数出1000个小正方体。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并掌握中间、末尾有的数的读写法。

在反馈应用环节中,老师通过口算、比较大小和估算等形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做练册上的练题。

教学内容:数数活动,读写1000以内的数,数的组成,数的方法。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共6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共6课时教案

第七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加减法估算。

共安排了5个例题。

这部分内容是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100以内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方面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算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的数鱼计算起就铺垫作用。

单元教学要求: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单元教学重点: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单元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单元课时安排:六课时。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内容:课本第91~93页。

“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九1、2、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口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练应用。

教学难点: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准备:题单及课件。

教学过程:一、准备练习引导学生完成口算题目,并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

口算:50+70 300+600 800-400 30+40 200+700 600+400 80+90 80-30说出怎么计算的。

二、学习情境创设1、春天到了,这节数学课老师安排就一次春游特别行动,你想参加吗?2、播放展示动画。

我们将去一个十分美丽的地方,一起去看看吧。

3、可是美丽的鸟岛却在海中央,我们坐什么交通工具去呢?【设计意图】:由谈话引发去春游的愿望,抓住孩子的兴奋点,搭建生活平台,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数学二年级下第七章万以内数的认识第1节人教版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数学二年级下第七章万以内数的认识第1节人教版

第七章万以内数的认识第1节 1000以内数的认识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74-78页例1-例4。

2 .教学目标2.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掌握数1000以内数的方法。

2.运用计数工具,使学生会读写1000以内的数,掌握1000以内数的组成。

3.让学生认识算盘,知道在算盘上拨珠的方法,初步学会在算盘上拨出三位数。

2.2过程与方法:经历1000以内数的数数、拨数、读数和写数以及在算盘上拨珠记数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使学生体验类推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卓越智慧。

3 .教学重点/难点/考点教学重点:掌握1000以内数的组成,并会正确读、写1000以内的数;认识算盘,掌握算盘上记数的方法,学会用算盘记数和数数。

教学难点:建立计数单位的概念,用算盘来数数和记数。

考点分析:能正确的读写1000以内的数,会读写计数器或算盘上的所记的数。

4 .专家建议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将认识的范围扩展到千以内的数的认识,本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数数,认识更大的计数单位“千”,感受更大数的组成,学会读写1000以内的数,掌握算盘表示数来深化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为10000以内数的大小和读写的学习打下基础。

5 .教学方法教法:直观教学、引导启发与探索。

学法:合作探究、实践操作、讨论交流。

6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计数器、算盘7 .教学过程7.1引入(一)复习导入1. 59的前一个数是( 58 ),后一个数是(60)。

70里面有(7)个十,35里有(35)个一。

46是由(4)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

2.数一数:10个10个地数,从10数到100;1个1个地数,从91数到99。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左右方向的概念,能正确的判断物体的左右位置。

2.能够简单地进行“左”、“右”方向的描述和规定。

3.能够灵活运用“左”、“右”进行简单的解题操作。

二、教学重点1.左右方向的概念。

2.判断和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

3.灵活运用“左”、“右”进行解题。

三、教学内容1.左右方向的认识–通过游戏、图片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左右方向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物体的左右位置,理解左右的概念。

2.判断和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给出具体图形或物体,让学生判断其左右位置,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相互确认、辨认物体的左右位置。

3.灵活运用“左”、“右”进行解题–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在题目中运用左右位置的概念,解答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或游戏等呈现左右方向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习: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左右方向,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学习用语言描述左右位置。

3.训练:设计一些小练习让学生判断物体的左右位置,学生之间互相确认、纠正。

4.拓展:设置一些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运用左右概念的基础上解答问题。

5.巩固:布置相关练习作业,巩固学生对左右方向的认识和运用。

五、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感知左右方向的概念。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六、教学工具1.图片:展示左右方向的图片,辅助学生认识左右概念。

2.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合作,加深对左右方向的理解。

七、教学评估1.口头答辩: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教师观察: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纠正错误,指导学生。

3.练习测验:布置作业或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左右方向的掌握情况。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通用16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通用16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通用16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教学内容:课本P14页例5,练习三第4、5、6题。

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1、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12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12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12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页例2、及课堂活动,练习十八第1~4题。

【教学目标】1.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学习统计方法。

2.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3.能正确地填写统计表,渗透统计思想及方法,培养学生动脑的习惯,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统计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教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为了庆祝这个节日的到来,我们二年级(1)班要在这一天举行联欢会,大家准备什么节目来庆祝呢?学生答:唱歌、跳舞……教师:参加哪个节目的人数最多?学生可能说,参加唱歌的人数最多,也可能说参加跳舞的人数最多……教师:谁说得对呢?(学生无法回答)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知道我们班上参加哪个节目的同学人数最多?参加哪个节目的同学人数最少呢?引导学生说出统计,从而板书课题:统计。

二、自主探索,经历统计过程1.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教师:我们班的同学参加了哪些节目?(学生说,教师板书:唱歌、跳舞、讲故事、弹琴)教师:用什么办法统计参加每个节目的人数呢?学生1:用画“?”的方法。

学生2:用画“正”字的方法。

学生3:我们班的人数比较多,用画“正”字的方法更方便些。

学生一一报自己参加的节目,4名同学在黑板上分别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

2.填表、分析教师:现在(指黑板)对班上同学参加节目的人数了解清楚了吗?学生可能会说不太清楚,因为从这上面只能看出“正”字多少,还应算出参加每个节目的同学具体有多少人。

接下来让学生算一算,并填在书上的表格里。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节(第三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节(第三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节(第三课时)《解决
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并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2.能够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二、教学重点
1.理解问题并准确提取问题中的数据。

2.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1.教会学生如何根据问题提取出正确的数据。

2.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适当运用加法和减法运算。

四、教学准备
1.教案、课件、教学素材。

2.学生书、教师书、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可以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有关加法和减法的情境图片或简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2. 学习
1.老师向学生讲解如何解决一个关于加法和减法的问题,重点讲解提取
问题中的数据。

2.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3. 拓展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更复杂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解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 实践
1.让学生自主进行解决问题的练习。

2.师生互动,共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5. 总结
老师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并展示。

六、课堂作业
布置适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七、教学反思
经过本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提取问题中的数据和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时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训练和指导。

以上就是本节课《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希望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够在学习中取得进步!。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1.了解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分数的读法和写法;3.分数的比较大小;4.分数与整数的关系;5.进行简单的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1.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分数的读法和写法;3.分数的比较大小。

教学难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准备1.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2.小白板、彩色粉笔;3.分数的图形表示工具。

教学过程导入新知1.老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分数的概念,比如:小明买了一块巧克力,他吃了一半,那么他吃了几分之几?2.学生参与讨论,回答问题。

引入新知1.老师在黑板上绘制一个长方形,将其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绿色,另一部分为红色。

2.老师问学生,绿色部分代表一个整体,红色部分代表几分之几?3.学生参与回答,老师引导学生得出分数的定义:分数是整体被等分的几个部分。

4.老师向学生介绍分数的读法和写法,比如:1/2读作“一半”,写作“1/2”。

比较分数大小1.老师出示两个分数,比如:1/2和1/4,让学生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

2.学生参与讨论,通过比较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来确定大小关系。

3.老师给出正确答案,并解释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分数与整数的关系1.老师出示一个分数,比如:3/2,引导学生通过分子和分母的关系来理解这个分数的含义。

2.学生参与讨论,发现3/2表示了一个整数和一个半数之间的关系。

3.老师引导学生通过绘制图形来帮助理解和解释分数与整数的关系。

分数的加法运算1.老师出示一个分数加法计算的例子,比如:1/2 + 1/4。

2.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母相同的原则来进行计算,并帮助学生完成计算过程。

3.学生参与讨论,学习分数的加法运算方法。

分数的减法运算1.老师出示一个分数减法计算的例子,比如:3/4 - 1/4。

2.老师提醒学生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通过分母相同的原则来进行计算。

3.学生参与讨论,学习分数的减法运算方法。

让孩子爱上数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让孩子爱上数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数学是一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学好数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世界上的各种现象。

然而,对于许多孩子来说,数学并不是他们最喜欢的学科,甚至可能会害怕数学。

那么,如何让孩子爱上数学呢?今天我们将从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入手,探讨如何通过教学方法和实践方法帮助孩子更好地爱上数学。

一、教案中的知识点介绍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熟悉十以内的数的读法和写法;认识十以内数的大小关系;学会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等。

这些知识点是基础性的、实用性的,是后续学习的基础,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因此,我们需要充分认识这些知识点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情况来引导孩子掌握它们。

二、教学方法及实践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建立兴趣:让孩子产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引导他们爱上数学的第一步,可以通过让孩子与数学游戏互动,从中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他们从中发现数学的美妙之处。

2.明确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孩子明确目标,知道学习这些知识的目的是什么,这样有助于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3.注重实践:数学不是只有理论,更多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实践来巩固和体验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孩子进行数学练习,或者通过游戏等特殊的方式来让孩子深入感受数学的应用性。

在实践方法上,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数学游戏:对于小学生来说,最好能够以游戏的形式来启发他们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小游戏,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数字大小关系。

2.奖励机制:奖励机制对激励孩子学习很有帮助,可以让孩子通过正确回答数学问题来获得奖励,比如小红花、点赞等。

3.适当增加难度: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孩子,可以适当地增加难度,让他们在挑战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

三、如何让孩子爱上数学的实践方法在实践方法上,我们可以结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通过以下具体实践方法来帮助孩子更好地爱上数学:1.数字游戏:通过数字游戏来帮助孩子学习数字大小关系。

2018新版人教版小学2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2018新版人教版小学2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等。及搜狐请方法独特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其他学生用自己想到的
方法记录。
讲述:记录完的讨论一下,哪种方法记得既清楚又方便,将不同
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让大家瞧一瞧。
完成统计表。
姓名
张三
李四
票数
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
)担任数学科代表。
( 3)小结。
谈话:刚才同学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法, 你们能说说是怎样记
这个方法简便,易操作,下次我们班级调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板书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一)
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 4 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红黄蓝白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第 2 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二) 教学目标:
1、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 合理的判断。
2、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 便。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法: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发现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 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将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水平有效地结合起 来,让学生在引导中探索,探索中发展,发展中提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知识技能: 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 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 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
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表格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表格版

环节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大家知道我市的体育馆在哪里吗?有进去参观过吗?说说你的感受。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百。

(教师相应板书)
②要想知道这些小棒的根数,我们还是
要亲自数一数。

和刚才比,小棒的数量
更多了,要怎样数才能数得快,还能让
人很容易地看出结果?
师:9个一百再加上1个一百是10个一
百,10个一百是一千。

“千”和我们学
过的“一”“十”“百”一样,也是一个
计数单位。

师小结:当小棒的数量特别多的时候,
我们用“百”作计数单位,一百一百地
数,我们知道了:10个一百是一千。

(教
师相应板书)
③师:这里有一个大正方体,它是由很
多小正方体组成的。

你们猜一猜大约有
多少个小正方体?说一说你判断的依
据。

师小结:结合数小棒的经验,一个一个
地数,发现一列是十个小正方体。

十个
十个地数,发现一层是一百个小正方
体。

一百一百地数,发现总共有一千个
小正方体。

(出示课件)
④师:在刚才数数的过程中,9个一、9
个十、9个百,再增加一个相应的计数
单位之后,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出
示课件)
活动意图:学生先自主选择数数的单位,然后在经历数数的过程中见证了新。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节(第四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节(第四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节(第四课时)《解决
问题练习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能够熟练应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日常问题。

•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好教案、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等学习材料。

三、教学内容
1.复习前几节课的内容,回顾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2.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用加法和减法解决。

3.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解题方法和答案。

四、教学过程
1.教师复习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教师出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要求学生用加法或减法解决。

3.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题思路,找出最佳解决方法。

4.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后作业
1.完成课本上相关的练习题。

2.自行设计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用加法或减法解决。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将数学知识应用在实际中,从而更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第一课时——认识奇偶数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第一课时——认识奇偶数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第一课时——认识奇偶数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奇偶数是一个非常基础但又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二年级下册的第七单元中,孩子们学习了奇偶数的定义、奇、偶数的特点、奇、偶数的例子以及简单的奇偶数运算等。

一、奇偶数的定义在数学中,我们把自然数按照位数的奇偶性分为奇数和偶数。

其中,每个数都可以被归入其中之一,而且每个数都满足自身的特点。

二、奇、偶数的特点1.奇数:奇数是指末位数字为1、3、5、7、9的数,这些数都是单数,没有一对相同的数字。

奇数的定义是,能够被2整除的都是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就是奇数。

2.偶数:偶数是指末位数字为0、2、4、6、8的数,这些数都是偶数,每个数都由一对相同的数字组成。

偶数的定义是,能够被2整除的都是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就是奇数。

三、奇、偶数的例子1.奇数:1、3、5、7、9、11、13、15、17、19……2.偶数:0、2、4、6、8、10、12、14、16、18……四、简单的奇偶数运算1.两个奇数相加,等于偶数。

例如:3 + 5 = 8。

2.两个偶数相加,等于偶数。

例如:2 + 4 = 6。

3.一个偶数和一个奇数相加,等于奇数。

例如:1 + 4 = 5。

4.一个奇数减去反向的奇数,等于偶数。

例如:9 - 7 = 2。

五、练习题1.13是奇数,14是偶数,15是奇数还是偶数?答案:15是奇数。

2.20是奇数还是偶数?答案:20是偶数。

3.3和5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答案:3和5的和是偶数。

4.6和7的差是奇数还是偶数?答案:6和7的差是奇数。

二年级下册的第七单元教案第一课时是关于奇偶数的一个基础知识课程,掌握好奇偶数的定义、特点和例子以及简单的奇偶数运算,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精品教案

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1课时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内容:75页、76页、77页。

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2.学生能认识新的计算单位“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

3.学生能够一个一个地、十个十个地、一百一百地数千以内的数,掌握1000以内数的数位顺序及数的组成,正确读写,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点:掌握1000以内数的组成、读法和写法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拐弯处的数数(个位或十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辅助课件、学具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导学(出示散乱的小正方体图片,分别为10个、100个):师:有什么办法,让我门一眼看出有几个小正方体吗?你是怎样数的?出示: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一十十个十个地数,10个是一百二、试学,展学。

1、猜一猜:屏幕上大约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学生自由猜,教师有选择地板书)2、数一数:这次你觉得可以怎样整理?也可以让我们一眼看出。

(一百一百)。

3.数数,掌握千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

(1)学生自学76页和77页,并把空白部分填完整。

(2)同桌交流。

三、研学1、师:为什么9个百后面不说10个百,而说成一千呢?归纳并板书:10个一百就是一千。

2、285你能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吗?看着计数器,你能把这个数写下来吗?说说你是怎么写的?怎么读?3、299的后一个数是多少?从310起,十个十个的数,数到490。

从490起,一百一百地数,数到990,从990起,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00.999三个9一样吗?999的后一个数是()请写下来。

怎么读?表示()个()。

4、难点突破:出示496、208、280、1000,分别在计数器上快速地拨出来,读一读,同桌互相说说组成,四、固学1.你能迅速数出有多少元钱吗?你是怎么数出来的?在计数器上如何表示?2、书本79页练习十六第2、3、4、6题3、补充练习:(1)由9个百和4个一组成的数是()。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7单元 1- 1000以内数的认识》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7单元 1- 1000以内数的认识》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7单元 1- 1000以内数的认识》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并读写1000以内的数;2.掌握1000以内数的大小顺序;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1000以内的数进行计算。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1000以内的数;•掌握1000以内数的大小顺序。

2.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1000以内数的读写和大小关系。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7单元;2.教具:数字卡片、小班板、彩色笔、教学PPT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认识1000以内的数1.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各种物品,询问物品数量,并引导学生认识1000以内的数。

2.操作练习: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大声朗读数字,然后让学生用小班板拼凑出相应的数字。

3.游戏互动:设计游戏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识1000以内的数,加深印象。

第二节:掌握1000以内数的大小顺序1.比较练习:教师出示几组数字,让学生进行大小比较,培养学生对10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的认识。

2.组织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数的排序活动,通过操练加强对1000以内数的大小顺序的理解。

3.知识巩固:在小组内进行综合练习,检查学生对1000以内数大小关系的掌握情况。

第三节:运用1000以内的数进行计算1.实际应用:出示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1000以内的数进行简单计算。

2.分组探究: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解决实际问题,并展示解决方案,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总结回顾: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巩固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1.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灵活调整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2.针对掌握速度较慢的学生,可设置个性化辅导,帮助其提高学习效率;3.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1000以内数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认识和掌握1000以内数的相关知识,为未来学习和生活中的数学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7_万以内数的认识_单元教案_新人教版2014二年级数学下册

7_万以内数的认识_单元教案_新人教版2014二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内容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二课时千以内数的读写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深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学会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不上。

2、通过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1、中间有“0”的千以内数的读写。

2、发展学生的数感估算的意识。

教学难点1、中间有“0”的千以内数的读写。

2、发展学生的数感估算的意识。

教学准备计数器。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预设设计意图二次备课一、复习1、数数:从387-403,全班一齐数。

2、引导学生读一读 75 86 90 100 51二、讲授新课教学例2。

1、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

2、教师拨出126。

师:这是多少?请你读出来。

师:这是几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什么?是哪位?师:怎样读这个数?学生读,师板书:读作:一百二十六。

3、教师拨出304。

让学生讨论该怎么读?怎么拨?小组合作学习。

①请1人表演,看有什么发现?②把这个数的读作写出来。

③师:这里十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表示什么?4、教师拨出580。

①请全班学生在练习上下班写出这个数的读法。

②请学生核对。

师:说一说这个5表示什么,8又表示什么。

同桌互相拨数、认读。

引导小结:像304这样中间有0[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做好准备。

的三位数,我们就读几百零几;像580这样末尾有0的三位数,我们就读几百几十,末尾的0 都不读。

5、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出这个数。

请一学生读。

及时校正。

806 480 521 600引导学习数的写法刚才这些数该怎么写?计数器上十位和个位没有珠子该怎么写?为什么?组织小组汇报。

引导学生小结写数的方法。

6、师生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我们该怎样读写千以内的数?四、巩固练习1、完成第69页的“做一做”第1、2两题。

同桌互相练习第1题,再请学生读。

各自独立完成第2题,请两学生板演核对。

2、说一说:806和480的“0”能不能不写?为什么?在读数时这两个零有什么不同?3、说出以上这几个数的组成。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二下第七单元《认识角》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二下第七单元《认识角》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二下第七单元《认识角》教材分析本单元初步教学角的知识,包括角的图形与各部分名称,角有大小及比较大小的方法,直角、锐角和钝角等内容。

这些内容分两部分编排,先教学关于角的一般知识,再教学直角和比直角小的锐角、比直角大的钝角。

1?联系实际教学角。

首次教学角,暂时不给角下定义,只要求学生对角有直观的认识,初步建立角的表象。

(1)第64页例题创设的情境是一名男孩剪出了一个五角星,一名女孩手里拿着一个三角形,桌面上放着纸工袋、三角尺、正方形纸片、一个闹钟,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图形和物体。

《》要求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为此,教材作了两步安排:第一步是在剪刀的刀刃上,三角形的边上画上红线,引导学生看这些红线和钟面上的时针、分针。

然后隐去实物,剩下图形并告诉学生这些图形都是角,讲述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这一步让学生体会几何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是有联系的,数学知识产生于生活实际。

第二步是继续在情境图里寻找其他角。

这一步是引导学生带着对角的初步印象观察物体,丰富角的感性材料。

例题通过在实物与角之间的反复联系,帮助学生完成对角的首次感知。

在学生找到其他角的时候,可以让他们指一指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要注意的是,生活里的“角”与数学里的“角”经常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日常生活中,往往把动物头上凸出的部分或物体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称为角,如牛角、墙角… …而数学里的角是一种平面图形。

要防止两个概念的混淆,避免生活里的角干扰数学里角的概念的形成。

为此,教材所联系的实物都是很薄的,它们的厚度不会引起注意,便于学生在实物的一个面上寻找并指出角。

(2)第65页例题和“试一试”进一步认识角,体会角是有大小的。

这个知识分三步教学,第一步观察三个钟面,这些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位置不同,教材说“转动钟面的时针和分针,两根针就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把学生的注意引向角有大、有小,直观感受时针与分针*开得大,形成的角大;*开得小,形成的角小。

这是对角的大小的初步感受,判断钟面上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要让学生说出这些感受,体会角大、角小的含义。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全套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全套教案

本单元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

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位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教材的编排要让学生体会到,一方面,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另一方面,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的解决都与数有关,利用数可以进行简捷而丰富的信息交流。

教学中除了重视学生的基础教学之外,根据课程标准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自信心和正确的学习态度等,要从学生的长期发展着眼。

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也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本单元的教学,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因此在教学时,可放手由学生自主认知,提高学生多样性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更要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数数的方法和规律。

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数。

它不仅是大数计算的基础,还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要掌握。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

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个数位的名称,识别各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3.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提高学生的数感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认数的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必须体现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认识数。

事实上,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许多万以内数的知识,这是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资源和必备的基础。

2.组织丰富多彩的有意义的数学活动。

要组织多样的学习活动,如数一数、拨一拨、猜一猜、写一写、比一比、说一说等,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数的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和紧张有趣的活动中形成万以内数的概念,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7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第8课时 近似数》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7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第8课时 近似数》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7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8课时近似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近似数的概念,并能正确使用近似数进行计算。

2.能够灵活运用近似数进行简单实际问题的解答。

3.培养学生观察、估算的能力,提高计算的灵敏度。

二、教学重点:1.近似数的概念。

2.近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如何正确理解近似数的概念。

2.如何选择有效的近似数进行计算。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近似数的概念及相关例题和练习,以及实际问题的案例分析。

2.教具:数字卡片、白板、彩色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利用数字卡片或实物让学生感受近似数的概念。

2.引入近似数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并谈谈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步:讲解1.通过课件展示近似数的定义和特点。

2.举例说明近似数和实际数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近似数的计算方式。

第三步:练习1.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境,自行选择适当的近似数进行计算。

2.完成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巩固近似数的概念和运用。

第四步:拓展1.设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近似数进行解答。

2.引导学生讨论近似数在解决问题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第五步:总结1.总结近似数的概念和应用方法。

2.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体会近似数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六、课堂作业1.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练习题。

2.自己设计一个实际问题,并用近似数进行解答。

七、板书设计•近似数:概念、特点、计算方法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近似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提升了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近似数的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让他们在解决问题时更加灵活、准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七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教材先通过向学生介绍熟悉的体育场的容量,从而引出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材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与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创设了一幅幅现实的、有数学意义的画面,让学生认识千、万,知道万位,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法,而且懂得对于较大的数,可以一百一百或一千一千地数,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更大的计数单位的教学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掌握了百以内的计数单位名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能够明确“满十进一”的计数方法,并能体会数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

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学习多位数的认识打好基础。

在整数的认识过程中,本单元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对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为万以内的数需要大量关于数的认识的直接经验,而二年级学生的经验有限,尤其对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计数单位等,学生在读、写大数时可能会出现错误,这往往与数的概念不清楚、数的感受不丰富有关。

教学时,应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教学计数单位认识时,更多地是让学生利用前面的知识进行迁移类推。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数学思考:经历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比等数学实践活动,体验感受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数感。

问题解决:初步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认识“万位”及其位值,能说出万以内各数位的名称及相邻数位之间的进率,能掌握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情感态度: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1.会数10000以内的数,探索万以内的数的读法、写法及数的组成。

2.能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

3.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

教学难点:1.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掌握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

3.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课时安排:14课时1.1000以内数的认识……………4课时2.10000以内数的认识…………6课时3.整百、整千数加减法…………3课时3.整理和复习……………………1课时第一课时 1000以内的数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P75、76。

教学目的:1、建立经历数数的过程,知道10个1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认识计数单位“千”。

2、认识1000以内的数,并会数1000以内的数。

3、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1、认识计数单位是“千”,知道“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的练习,进一步掌握十进制。

2、学会千以内数字的数法。

教学难点:拐弯数。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1)1、口算。

师:最大的一位数是几?最小的两位数是多少?这两个数相差是多少?2、请同学们10个10个地数,从10数到100,再1个1个地数,从91数到99.师:你会从100开始接着往后数吗?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更大的数,认识比100更大的数字。

(2)、数的认识。

课件出示主题图:猜猜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鼓励学生大胆说出不同的数字)引出万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意识到大数学习在生活中的必要性。

)二、探究新知。

1、亲历数数,认识计数单位“千“。

大的数往往可由一些小的数组成,咱们看看电脑演示。

课件演示75页例题1。

师:这里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你是怎么知道的?(鼓励学生说不不同的数法:1个1个地数,2个2个地数、、、)学生回答后课件演示1个1个地数,数出共有10个小方块。

师:这是几个十?几个一?思考:10个一是()板书:(1)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2)课件演示10排小方块,每排10个。

师:请你们数一数现在有多少个小木块?说说你们的数法。

生1:100个,从1数到100,一个一个地数。

生2: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一百。

同学讨论交流后,课件演示数数的方法:一排一排地数,从10、20、30、、、90,100.师:这是几个十?10个10是()板书: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3)课件演示小方块,10排,每排100个。

师:这么多的小方块,怎么才能数得又快又准?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寻求数数的好方法。

小组:一百一百地数,一共10个一百。

课件演示一排一排地拉出小方块,和学生共同数数,100、200、、、900. 师:九个百再添上一个百是多少?(一千)板书: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从而引出课题,介绍“千”这个全新的计数单位。

(4)通过刚才的数数,你发现了什么?生1: 10个一是10, 10个十是100, 10个一百是1000。

师:这就是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生2:很少数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很多数的时候,可以一百一百地数。

(5)生活中的数。

说说生活中1000以内的数。

三、计数器数数。

(1)让学生说一说计数器从右往左数每一档表示的数位名称,认清千位从右起是第几位,与哪一位相邻?(2)借助计数器,共同完成第1题,教师拨珠子,学生数数。

(3)让学生借助计数器数数,然后轮流上台演示,一个人数数,一个人拨珠子,自主完成2、3两题。

(4)、数数游戏:接龙游戏,猜数游戏。

四、作业:(1)课本79页,练习十六1-4题。

(2)完成三题。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1000以内数的组成及读写教学内容:教材P76页例2、P77做一做教学目的:1、学会读写千以内的数,掌握千以内数的数位顺序及千以内数的组成。

2、正确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认识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3、培养学生读书、写数的能力,并在读写的过程中加深对“十进关系”的理解。

教学重点:1、理解数位的意义及数的组成。

2、掌握10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复习一位数和两位数的读写法.师生小结:读数、写数都从高位开始,末尾的0不读.2、教师出示计数器并进行如下提问:①从右起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各表示什么数位?②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③10个一是()、10个()是一百、()个一百是一千.(2)教师分别在计数器的百位、十位、个位上各拨上两个珠子.提问:百位、十位、个位上的2个珠子各表示什么意思?小结:2个珠子所在的数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意思也不同.二、探究新知,学习例2。

1、教学三位数的组成。

(1)师:同学们请看这幅图,数数看有多少个小圆点?比100少还比100多?师提示:可以数一数,还可以圈一圈。

生1:10个10就是100,这里有10多个10,比100多,这个数大于100. 生2:有235个。

先圈出100,一共圈出2个100,就是200,与三十五合起来就是二百三十五。

(2)如果用小棒表示(课件展示)就是100一捆的木棒有2困,10个一捆的木棒有3困,再加上5根小棒。

(3)根据这些小木棒,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个数里面有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板书:这个数是由2个百,3个十,5个一组成的。

引导学生读一读。

师:那么怎么在计数器上拨这个数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计算器上拨235.2、三位数的读、写。

(1)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两位数的读写,想一想:这个数应该怎样读、写?(2)请学生板书“235”的读法和写法。

师:二百三十呢?又该怎样读写?学生思考后在练习本上写出。

(3)你能在计数器上表示出203吗?怎样读、写?(4)师生共同总结三位数的读读法:读书时,一个数的百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位上是几就读几,个位上是几就读几,数位中间的0就读零,末尾的0不读。

写数时,一个数有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位上写0。

3、完成练习(1)读出下面各数.234 520 806 721 910 900(2)写出下面各数三百六十二四百零四六百五十七百(3)P77“做一做”第1、2题。

4、教学例3(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看看这幅图,数一数右面有多少个彩点,这么多彩点要怎么数?生1:先10个10个地数,数出100,又一百一百地圈,看看有多少个一百。

数一数,圈一圈的过程中,你们又哪些发现呢?生1:10个10是100,生2:900和100合起来是1000.师:那么1000里面有多少个10呢?生:从刚才圈一圈可以看出,1000里面有10个100,所以1000里面有100个10.师生共同总结:1000是由10个(100)组成,也可以说由100个(10)组成,还可以说是由1000个(一)组成。

三、发展练习(1)最小的三位数是几,最大的三位数呢?(2)一个三位数,它的百位上是最小的一位数,个位上最大的一位数,十位上是0,这个三位数是多少?(3)用0、1和3这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四、作业。

(1)练习十六6-9题。

(2)完成三题。

教学反思:第三课时认识算盘教学内容:P78页例4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认识算盘的结构以及各个部分的组成、名称。

2、初步会用算盘上的珠子表示一些数,会读写算盘上拨的数。

3、了解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知道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认识算盘,学会用算盘拨数,会识数、读书、写数。

难点:理解算盘上上珠和下珠的区别及作用,会选择数位。

教学准备:课件、算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后:(出示古代计算工具的发展图片)即使现在计算机在生活当中的用处很大,但是算盘方便、准确的优点,仍旧在很多工作当中发挥它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算盘。

二、探索新知。

1、介绍算盘结构。

课件出示:你们看到的算盘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你们知道它们各自的名称吗?在学生的汇报中介绍:框、梁、档、上珠、下珠。

2、初步认识算盘的计数法。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计算器表示数吗?生:在计算器每个数上拨数,有几个数就拨几个珠。

师:算盘和计数器有点相似,都是通过拨珠的方法来表示数,但是计数阿德方法不一样。

师讲解: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比如9,在计算器上要拨9个珠子。

在算盘上拨1个上珠表示5,再拨4个下珠。

(2)教师示范在算盘中拨出1-9.师强调:珠子要往梁上靠。

“5”一般不用5个下珠表示,而用一个上珠表示;10一般不用个位上一个上珠和5个下珠(3)那么,10应该怎么拨呢?100呢?师强调:10一般不用个位上一个上珠和5个下珠表示,而用十位上一个上珠表示。

师:你能说或100怎样拨吗?(让学生试着拨一拨)3、用算盘练习拨数。

师:如何在算盘上拨出563这样大的数呢?教师引导学生明白:(1)在使用计数器的时候,因为计数器标明了位数,所以只需在相应的位数上拨数就可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