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吉林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重点之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考试、教师招聘考试资料——教育学重要考点:班主任工作

教师资格考试、教师招聘考试资料——教育学重要考点:班主任工作

教育学重要考点:班主任工作在历年的教师招聘考试中,班主任工作是教育学部分考查的一个重要考点,主要是以单选和多选题作为考查方式,重点在理解班主任的常规工作和个别教育两部分。

本文在此对其在整个教育学部分中的知识点做出总结,希望对各位考生的备考有所帮助!一、班主任的常规工作1.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包括学生个体的了解和学生群体的了解。

(1)观察法:这是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

(2)谈话法:这是班主任了解学生、管理班级时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集体谈话和个别谈话深入了解真实可靠的信息。

(3)书面材料和学生作品分析法:班主任可以通过书面问卷调查、心理测验等书面材料以及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

(4)调查访问:这是一种间接了解学生的方法。

班主任可以通过家访、走访学生前任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等,了解学生个体或群体的成长经历,深入了解有关背景原因。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班主任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在短时间内有效地组建班集体。

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是班主任的基础性工作)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一般分为四个环节:收集整理鉴定保管。

学生成长档案有两种:集体档案和个体档案。

4.组织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1)班会是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重要阵地,是培养优良班集体的重要方法,也是养成学生活动能力的基本途径,所以它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

班会活动的特点:集体性、自主性、针对性班会的种类:常规班会、生活班会和主题班会(最主要)课外活动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不可缺少的途径,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5.协调各种教育影响第一,协调任课教师的教育影响;第二,协调学校领导的教育影响;第三,协调班委会的教育影响;第四,协调少先队或共青团的影响;第五,协调学生家庭的教育影响;第六,协调社会教育影响。

6.操行评定评定步骤:学生自评小组评议班主任评价信息反馈。

7.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是指班主任对一个时间段(一般是一学期,或一学年)的整个班级工作过程、状况和结果根据一定的标准做出全面的、恰如其分的评估。

教师资格考试、教师招聘考试资料——班级管理的内容

教师资格考试、教师招聘考试资料——班级管理的内容

班级管理的内容班级管理是属于一种微观、具体的学校管理层次。

其主要管理工作范围是对组成班级的学生的管理。

因此,围绕育人的教育目标,现代中小学校班级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班级教学管理(教综19天速学班1.1元于10月20日开课)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也是班级管理的一项主要活动。

班级管理者必须重视班级教学活动的管理,努力提高班级学生的学习质量。

班级教学管理的内容:第一,明确班级教学管理的任务。

根据教学的任务和班主任的职责,班级教学管理主要是协调控制教学活动,协调班级任课教师的教学活动,控制教学的进度与课业负担量;第二,建立并维护班级良好的教学秩序,使班级教学工作正常运转;第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指导学习方法。

班级教学管理不仅要重视教的管理,也要重视学的管理,重视对学生学习目的的教育、学习兴趣的指导,还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使学生乐学、会学;第四,搞好班级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建立班级教学管理的指挥系统。

一是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任课教师群体;二是以班长或学习委员、科代表为骨干的教学沟通系统;三是以学习小组长为中心的执行系统。

(二)班级德育管理(教综19天速学班1.1元于10月20日开课)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班主任的基本职责。

德育在班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班级管理工作中起着方向、动力和保证作用。

班级德育管理的内容:第一,全面理解并充分发挥德育目标在班级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及其规格要求,保证德育目标在班级德育工作中的组织实施;第二,依据德育目标创造性地设计与组织班级德育活动,使班级德育活动既有序列、有层次,又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使学生真正成为德育管理的主人;第三,形成教育合力,优化班级德育环境。

班级德育环境在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学校应努力形成内外协调的、和谐的教育环境,并将学校、社会、家庭和班级内部的各种教育力量形成强大的合力,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地发展。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学重点复习资料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学重点复习资料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复习资料1、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和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学校教育的三个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3、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有三种类型,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和分支制学制。

4、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5、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

答:(1)教育终身化(2)教育全民化(3)教育民主化(4)教育多元化(5)教育技术现代化。

6、当代著名的教育理论主要有:布鲁纳的结构课程理论、赞可夫的实验教学论体系、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教育理论。

美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提出了早期学习和发现学习的理论,苏联赞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了高难度教学、高速度教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和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五大教学原则,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

7、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变化过程。

这个变化既有连续的、渐进的量的变化,又有质的飞跃;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增长和单纯的量变,而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量变到质变、从旧的质到新的质的为断变化的过程。

包括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两个方面。

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承的,身体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考生进入考场必须携带准考证打印件和身份证,按指定的座位就座,入座后自觉将证件都放在座位左上角,以备监考人员检查。

2、迟于开考时间30分钟者不得入场,考试开始30分钟后方可交卷退场。

3、考生交卷后应立即离开考场,不得将演算草稿纸带出或试图带出考场外,不得在考场附近逗留、喧哗。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活动存在本质区别,这主要表现为人类的教育具有()A.延续性B.模仿性C.社会性D.永恒性2.决定着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主要因素()A.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B.社会人口数量和结果C.社会文化传统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当代教育家霍姆林斯基在他曾经担任校长的帕夫睿什中学创立了几十个兴趣小组作为选择,这反映了教育必须适应人身心发展的哪一个特点()A.顺序性B.稳定性C.可变性D.个别差异性4.德国教育家凯兴斯坦纳曾提出过:“造就合格公民”的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论属于()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集体本位论D.个别差异性5.在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变革中,义务教育制度产生于()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6.课程的文本一般表现为()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B.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实施C.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D.课程主题,课程任务,课程标准7.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规定,我国初中阶段课程设置主要是()A.分科课程B.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C.综合课程D.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8.通过检测来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是中学常用的评价方法,在一个测验中,衡量是否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所要测量的东西的指标是()A.信度B.效度C.难易度D.区分度9.王老师在历史课上讲到民族英雄岳飞时,从历史事实出发,高度赞扬了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受到了感染,王老师的教学主要体现了那一教学原则( )A.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B.直观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10.衡量学生思想水平高低的根本标准是()A.道德认识B.道德意志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11.班主任于老师通过委托任务和组织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是()A.榜样示范法B.品德评价法C.实际练习法D.情感陶冶法12.小丹说当她听到小刀刮竹子的声音时,就会觉得很冷,浑身不舒服,这种感觉现象是()A.适应B.对比C.联觉D.综合13.小琼十分内向,不爱说话,无论是在陌生的环境还是在家里,都少言寡语,这表明人格具有()A.整体性B.稳定性C.独特性D.功能性14.让小丽先后学习两组难易相当、性质相似的材料,随后的检查发现她对前面一组材料的回忆效果不如后面一组好,这是由于受到()A.倒摄抑制B.前摄抑制C.分化抑制D.延缓抑制15.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效果的关系可以绘成()A.波浪线B.斜线C.U型曲线D.倒U型曲线16.孙斌经常想:“人为什么是两条腿”,一天想好几次,明知没有必要却又无法控制,以致影响学习和生活,他的心理问题属于()A.强迫症B.焦虑症C.抑郁症D.恐怖症17.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在成人的指导下可以达到水平之间的差距,维果斯基称之为()A.教学支架B.最近发展区C.先行组织者D.互相协助18.晓东在解决了困扰了他许久的数学难题后出现的喜悦感属于()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效能感19.晓颖以为做事应该尽善尽美,绝不允许任何差错,因而平时稍有失误就极度焦虑,张老师通过改变认知偏差来帮助她克服这种焦虑,这种心理疏导()A.强化法 B.系统脱敏法 C.消退法 D.合理情绪治疗法20.刘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网络语言的危害”,形成了“拒绝网络语言”的认识,共同提出相应的具体要求并被全班同学所认可,这种品德培养方法是()A.有效说服 B.树立榜样 C.群体约定 D.价值辨析21.田和热爱学习,关心同学,助人为乐,组织班级同学认真学习,她的这些品质属于性格里面的那种特征?A.态度特征B.理智特征C.意志特征D.情绪特征二、辨析题(每题8分,共32分)1.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答:此观点错误。

2014吉林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全_图文(精)

2014吉林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全_图文(精)

单选/名词解释1、“教育”的科学定义:(狭义的主要指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指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2、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国家立法的形式确立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并规定于1986年7月1日施行3、义务教育:是指依照国家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4、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对1986年的《义务教育法》做了修订。

全面实现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5、原始社会教育特点:a.教育活动与生产活动的不分化性b.教育的平等性c.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贫乏性和简单性6、古代社会的教育特点:A. 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最早的学校出现-埃及我国夏朝就有类似学校教育的形态“庠、序、校”等,我国专门的教育机构在商代出现,西周之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分为国学和乡学/西方奴隶制国家古希腊出现了斯巴达和雅典两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体系——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到了封建社会我国出现官学和私学,西方出现教会学校和骑士学校,因而形成了欧洲封建社会的两大教育体系——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B.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C.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D.教育内容的日渐丰富,提高了教育职能(斯巴达重视军事教育,雅典崇尚文化学习,我国教育主要内容为四书五经-礼乐御骑术/欧洲中世纪,教会学校内容为七艺E.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纪律F.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施教7、现代社会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7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期主要特点是第一,创立了一大批著名的现代高等学校eg:哈佛1636 麻省理工1861,多伦多1827,悉尼大学1850,东京1877 早稻田1882第二,班级授课制代替了古代的个别教学成为学校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第三,各资本主义国家先后通过了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法令【德国成为颁布义务教育法令最早的国家】(第二阶段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第一,进一步普及义务教育年限从4到8年第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第三,苏联十月革命成功为社会主义现代教育开创了新的教育模式(第三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第一,大力增加教育经费第二,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第三,改革教育结构,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8、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解释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9、遗传素质:遗传素质也称为遗传,是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的机体构造、形态、感觉器官以及神经系统的特征等。

教师资格证考试《班级管理》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班级管理》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班级管理》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班级与班级管理考试形式:主观题、客观题重点考点:班集体的形成阶段、班级管理的模式、突发问题的处理,尤其需要掌握课堂突发问题处理的原则与方法。

一、班级概述1、班级的概念班级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在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发展的直接环境,同时也是其实现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场所。

2、班级的历史最早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1519)。

而从现代意义上对班级进行系统论证的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

3、班级对学生成长的作用:(1)有利于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与共同成长(2)有利于学生社会化与个性化发展(3)有利于学生提升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1、班级与班集体的区别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由具体明确的奋斗目标、坚强的领导核心及良好纪律和舆论的班级学生所组成的活动共同体。

班集体不是学生的简单集合,是不会自发形成的。

班集体是班级群体的高级形式。

班集体的形成需要全班学生和班主任以及各学科教师的共同努力。

2、班集体的形成阶段初建期:组建阶段,班主任是把你的核心和动力。

形成期:核心初步形成阶段班级凝聚力开始出现,大多数学生在班集体中获得了归属感,班级的核心初步形成。

形成期是班主任培养班级骨干的重要时期。

成熟期:集体自主活动阶段有明确的、共同认可的奋斗目标、形成了坚强的核心。

学生已有了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民主团结的风气,自主的开展集体活动。

3、班集体的基本特征(1)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动(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2)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3)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4)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风:是班级中多数成员所表现出的共同理想和行为倾向,包含情绪状态、言行习惯、道德面貌等,它是经过一定时间的相互影响而逐渐形成的,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5)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4、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班风的措施(1)发挥班主任的表率作用:班主任率先垂范(2)发挥身边榜样的作用(3)发挥班级舆论阵地的宣传作用:班主任要指导学生善于利用黑板报、墙报、专栏、班级日志、班级网络主页、班会等形式,开展问题讨论,宣导主流价值观念,使正确的集体舆论得以张扬巩固。

2014年中学教师资格省考教育学培训重点内容

2014年中学教师资格省考教育学培训重点内容

第一章教育和教育学1、教育的产生:神话起源论;生物起源论(主要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心理起源论(美国教育家孟禄);劳动起源说(马克思恩格斯);交往起源说。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2、教育的发展阶段:一、原始教育阶段;二、古代教育阶段① 奴隶社会的教育:教育机构,夏朝“庠”“序”“校”。

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六艺(礼、乐、射、书、数、御),奴隶社会教育的特点: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教育内容趋于分化与知识化、学校教育制度尚未健全。

②封建社会的教育:教育内容(“四书”“五经”“三纲五常”)。

封建社会教育的特点: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教育方法呆板、官学与私学并存三、现代教育阶段:大背景是工业革命的兴起。

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

现代教育的特点:教育的普及性,义务教育的年限逐渐延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形式多样化;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深入、系统;教育手段现代化、网络化;教育国际化。

3、教育的定义:广义: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4、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有目的影响人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

首先,人类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

其次,教育是一种影响人的活动。

再次,这种影响作用于人的身心两方面,也可理解为人的全部,并以此为教育活动的直接目的。

最后,它是人类的社会活动,其根本的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

5、教育的社会功能:⑴教育的政治功能:①教育具有维系社会政治稳定的功能,表现在:一是培养政治人才,另一是培养具有一定政治素质的社会公民;②教育具有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功能,首先教育的普及化可以推动社会政治变革,其次通过传播先进的思想、弘扬优良的道德、促进社会政治的变革,最后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2014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简答题必考

2014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简答题必考

2014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简答题必考
2014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学》(中学)简答题必考
1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作用。

2简述新课程改革对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作了哪些调整。

3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4简述在教学实践中应如何正确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

5简述班主任应如何建设和管理班集体。

6学校文化具有哪些特性?
7环境对个体发展有何影响?
8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

9教师应该如何给学生布置作业?
10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

11.简述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12.为什么说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人才的规格和教育的结构?
13.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关系是什么?
14.社会模仿模式对我国德育发展改革有哪些启示?
15.现代教育学的发展主要有哪些特征?
16.教材可以概括为哪些主要的表现形式?
17.何谓教学,中学教学有哪几项一般任务?
18.何谓德育目标,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19.何谓班级管理,其功能是什么?
20.青年期的心理发展有哪些主要特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之班主任与班级管理高分题库精编

教师资格证考试之班主任与班级管理高分题库精编

一项选择题1.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A.学生会B.班级C.小组D.团委2.最早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A.埃拉斯莫斯B.夸美纽斯C.罗杰斯D.布鲁纳3.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的著作是夸美纽斯的()A.《论语》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理想国》4.学期结束时,班主任都会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评价。

这项工作属于()A.建立学生档案B.班主任工作总结C.班主任工作计划D.操行评定5.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经常性活动的班级管理方式是()A.常规管理B.民主管理C.平行管理D.目标管理6.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是()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7.将传统的他控式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强调自我、自控的管理方式,以自我管理为中心进行管理的方式是()A.民主管理B.目标管理C.平行管理D.常规管理8.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模式是()A.平行管理B.常规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9.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立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属于()A.平行管理B.常规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10.班级管理模式中的“目标管理”是由()提出的。

A.马卡连柯B.德鲁克C.皮亚杰D.夸美纽斯11.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了解和研究学生B.教育个别学生C.组织和培养班集体D.搞好班级教育工作12.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A.班级公共财产B.班级信息C.学生D.班级资料13.()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A.教师B.班主任C.班长D.学生会14.在班集体建设中,最关键的因素是()A.班级目标B.学生人数C.班主任D.班干部15.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A.班级目标是可有可无的B.班集体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C.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D.班委会是学生的自治组织第八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16.19世纪初,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导生制”出现在()A.德国B.英国C.美国D.法国17.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A.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B.维持班级秩序C.形成良好的班风D.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18.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A.明确的共同目标B.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C.共同的生活准则D.一定的组织结构19.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是()A.班主任B.兴趣小组C.少先队D.班集体20.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A.交往B.学习C.锻炼D.考试21.班集体在育人方面价值的实现是通过()A.班主任B.班干部C.男女学生D.集体教学22.班主任的经常性工作之一是设计并开展()A.小组活动B.少先队活动C.班级教育活动D.课外活动23.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班级管理理论是()理论。

2014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重点梳理大全

2014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重点梳理大全

2014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重点梳理大全一、考试题型:二、《教育知识与能力》课程体系三、各章重点一、考试题型:1、单项选择题:30×1'=30分2、辨析题:4 ×5'=20分3、简答题:5 ×6'=30分4、材料分析题:2×10'=20分二、《教育知识与能力》课程体系第一章:教育基础1、教育学基础知识2、教育基础知识3、我国小学教育4、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5、教师及其专业发展6、小学学校管理、7、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第二章:学生指导1、个体身心发展与教育2、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3、小学智育4、小学德育5、小学生心理健康及心理辅导6、小学生的安全指导第三章:小学班级管理1、班级和班集体2、班级管理3、班级活动4、少先队活动5、课外活动5、班主任第四章:学科知识1、小学语文2、小学数学第五章: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与教案2、小学综合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3、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第六章:教学实施1、教学概述2、教学过程3、小学教学原则4、小学教学方法5、小学教学组织形式第七章:教学评价1、教学评价2、教学反思三、各章重点第一章:教育基础一、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前教育学时期)1、西方世界的教育萌芽毕达哥拉斯:《金言》(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美诺篇》(古希腊)亚里斯多德:《政治学》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古罗马)2、中国的教育萌芽孔子:《论语》孟子:《孟子》无名氏:《中庸》无名氏:《大学》(二)教育学的创立时期(独立阶段)创立条件:1、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2、近代科学发展的总趋势使然;3、著名学者的个人努力。

创立的标志:1、教育问题成为专门范畴;2、形成了教育概念和范畴体系;3、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4、产生了重要的教育家和教育著作;5、出现专门教育研究机构。

主要教育学家:1、培根:英国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鼻祖”贡献:首次把“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提出;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贡献:《大教学论》,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3、康德:德国哲学家贡献:《康德论教育》认为“教育是一门很难的艺术”4、赫尔巴特: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贡献:《普通教育学》第一部现代教育学著作,“科学教育学奠基人”5、洛克:英国哲学家贡献:《教育漫话》提出了绅士教育理论体系6、卢梭:法国思想家、社会活动家贡献:《爱弥儿》反封建的理性革命声音在教育领域的表达。

教师资格证高频考点速记:班级管理

教师资格证高频考点速记:班级管理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高频考点速记:班级管理第三章班级管理内容简介本章主要考查管理班级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考生具有小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组织,以及与学生、家长、社区等沟通的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设计和组织班级管理活动。

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需重点掌握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组织小学班级活动的基本途径和方法,能够针对班级实际和小学生特点,分析班级日常管理中的现象和问题,能够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组织有效的班队活动,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第一节班级与班级管理高频考点提要1.班集体的发展阶段;2.班集体的基本特征;3.班级管理的内容;4.班级管理的模式;5.班级管理的原则;6.班级管理的方法;7.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8.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

高频考点速记一、班级的概念班级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在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发展的直接环境,同时也是其实现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场所。

最早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二、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一)班集体的发展阶段班集体从其初步形成到巩固成熟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一个优秀学生班集体的形成,一般要经过如下过程:1.组建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初进学校,全体学生尽管在形式上同属一个班级,实际上都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

班集体靠教师组织指挥,靠行政手段组织班级。

班集体的目的任务都来自教师个体自身要求。

2.形成阶段这一阶段同学之间开始相互了解,在班主任的引导培养下,涌现出了一批积极分子,班集体有了核心人物,开始协助班主任开展各项工作。

但是,班级离不开班主任的组织指挥,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班风也尚未形成。

3.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班集体已成为教育主体。

不仅学生干部,多数学生也能互相严格要求。

教育要求已转化为集体成员的自觉需要,也无需外在监督,已能自我管理和教育。

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形成强有力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之班级管理(知识点精编)

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之班级管理(知识点精编)

2014 年教师招聘考试之班级管理(知识点精编)1、班级管理的概念: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的,使学生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

2、班级管理的内容: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管理、班级教学管理、班级活动管理。

3、班级管理的功能:第一,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第二,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第三,有助于锻炼学习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4、班级常规管理:概念: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来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内容:以班级规章制度为核心的常规管理。

作用:第一,是建立良好班集体的基本要素;第二,有利于建立一个健康、活泼、积极、有效的班集体;第三,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5、班级平行管理:内涵: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要求:对班集体和个别学生双管齐下、相互渗透的管理,既要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教育功能,使起真正成为教育的力量,又要通过转化个别学生来促进班集体的管理和发展。

6、班级民主管理:内涵: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全程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要求:一是在班级管理的计划、实行、检查、总结的各个阶段,都让学生参与进来;二是建立班级民主管理制度。

7、班级目标管理:内涵: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

要求:围绕全体成员共同确立的班级奋斗目标,将学生的个体发展与班级进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在目标的引导下,实施学生自我管理。

8、当前我国学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问题:第一,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第二,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民主管理的程度低。

解决措施:第一,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第二,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第三,有目的的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

教师资格证考试之班级与班级管理

教师资格证考试之班级与班级管理

教师资格证考试之班级与班级管理一、班级概述(—)班级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班分级而形成的有固定人数的基本教育单位。

率先正式使用“班级” 一词的是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二)班级的地位班级是学校管理的基层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也是开展其他教育活动的基层组织。

班级是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

(三)班级的功能班级的功能是由其结构和特点决定的。

班级是一种社会组织,也是由不同个体组成的群体。

这就决定了班级组织既具有社会化功能,又具有个体化功能。

1.班级组织的社会化功能(1)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

(2)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

(3)教导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

(4)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

2,班级组织的个体化功能(1)促进发展功能。

(2 )满足需求功能。

(3 )诊断功能。

(4)矫正功能。

(四)班级的结构班级是一种社会组织,其基本成员是班主任、教师(特指不担任班主任的任课教师, 下同)和学生。

班级通过师生相互影响的过程来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

根据帕森斯的社会组织理论,可以把班级组织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1.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由正式文件明文规定而构成的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明确的权利、义务和职责分工。

2,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指没有正式文件规定而构成的群体,其成员以某种共同利益、观点、爱好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

(五)班级组织建构的原则(1 )有利于教育的原则——首要原则。

(2)目标一致的原则。

(3 )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二、班级管理(―)含义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具体要求,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各种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因此,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班级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教师资格考试班级管理考点整理

教师资格考试班级管理考点整理

教师资格考试班级管理考点整理班级管理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资格考试中的常考考点。

以下将对班级管理的相关考点进行系统整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班级与班级管理的概念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班分级而形成的,有固定人数的基本教育单位。

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二、班级管理的功能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够营造一个有序、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专心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通过制定规则、规范行为,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能够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班级管理的内容1、班级组织建设包括班级组织机构的建立、班干部的选拔与培养等。

2、班级制度管理制定并执行班级规章制度,如考勤制度、奖惩制度等。

3、班级教学管理协调教师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

4、班级活动管理组织开展各类班级活动,如主题班会、文体活动等。

5、班级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如班级口号、班歌、班级布置等。

四、班级管理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班级管理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2、民主性原则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发扬民主。

3、自觉性原则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让学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

4、整体性原则班级管理要从整体出发,统筹兼顾,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五、班级管理的方法1、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了解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为管理提供依据。

2、目标管理法确定班级管理的目标,并将其分解为具体的子目标,通过实现子目标来达到总目标。

3、情境感染法创设良好的情境,对学生进行感染和教育。

2014吉林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知识汇总

2014吉林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知识汇总

2014吉林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知识汇总中公吉林教育信息网:/1、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有效的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

2、班集体的基本特征:(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互相平等、心理相容的气氛。

3、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4、教师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5、《学记》学不塌等,教学相长,启发式教学,藏息相辅。

6、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

7、古印度——《吠陀》古埃及——文士学校。

8、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9、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为标志。

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他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

他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

10、美国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杜威的观点与赫尔巴特针锋相对。

他主张教育为党校的生活服务,主要教育即生活。

他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

他认为,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与交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促进并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掌握真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包含两个因素:智慧和探究。

他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育,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

2014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试重点

2014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试重点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考试要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概念:我国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是战国的孟子。

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把教育的定义区分为三种:规定性、描述性、纲领性定义。

活动是界定教育的起点。

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的教育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在专门的机构,进行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的特征:可控性(目的性、组织性、系统性)、专门性、相对稳定性。

终身教育思潮: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提出终身教育的思想;1972年,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加以确定,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

6)终身教育概念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带来了一个学习化社会,带来了教育观念的变革。

终身教育要求保证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连续的教育过程。

2、教育的形态1)划分依据(1)教育正规化程度:非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制度化教育(2)实施教育的机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3)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存在方式:原始社会教育,古代社会教育,现代社会教育。

2)不同教育形态的特点(1)非形式化教育: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教育(2)形式化教育:定型的实体化教育(3)制度化教育:正规教育。

典型表征是学制的建立。

(4)非制度化教育:库姆斯陈述了非正规教育的概念;伊里奇主张非学校化观念重要体现是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

“教育不应局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非制度化教育思想3)学校教育特点:可控性(目的性;组织性;计划性);专门性(教师受过专门训练;有专门场所和设备;学生以专门学习为己任);相对稳定性(师资、场所、对象、内容、方式方法等;校园文化) 4)家庭教育特点:启蒙性;随机性、经验性;个别性。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预测试题(2)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预测试题(2)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预测试题(2)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作()。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2、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

A.人生观教育B.价值观教育C.素质教育D.心理健康教育3、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思想政治教育C.课外活动D.教学4、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A.生产力B.科学技术C.文化D.政治经济制度5、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

A.有差异性的认识B.有个性的认识C.有领导的认识D.有基本的认识6、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

A.评价作用B.选拔作用C.决定作用D.主导作用7、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其依据是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B.教好与管好学生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9、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

A.了解学生B.融洽的师生关系C.先进的教学设备D.备课10、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否则就是违反了学生的()。

A.人身自由权B.人格尊严权C.身心健康权D.隐私权11、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

A.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B.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C.重视高尚品德的培养D.重视劳动品质的培养12、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多样化B.专业化C.单一化D.崇高化13、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

教师资格考试、教师招聘考试资料——班级管理的模式

教师资格考试、教师招聘考试资料——班级管理的模式

班级管理的模式在我们的教师招聘考试中,班级管理的模式是一个经常出现的考点,其中班级管理的模式常常以例子反选型的单选题、多选题以及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那么在这里,老师用生活当中具体而鲜明的事例帮助同学们来学习班级管理的模式。

班级管理的模式大致有以下四种。

同学们在备考的时候可能会发现班级管理的模式容易弄混,在我们教师招聘类考试中,通常考察最多的班级管理模式便是班级的平行管理模式和班级的民主管理模式。

对这两种班级管理的模式,同学们需要更加注意重点识记。

1.班级常规管理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开展以班级规章制度为核心的常规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首先从班级日常管理开始,班级常规管理的内容包括:教学常规管理、行为常规管理、安全教育、偶发事件的处理等。

在此为大家举例说明:例如题干中会出现班级当中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者班级当中的规章制度等,如果题干当中出现类似规章制度这样的词汇,同学们就可以选择班级常规管理模式。

2.班级平行管理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如果题干中出现教师在班级当中树立一个典型或者榜样,让其他同学去学习这位榜样,这就是用个人影响集体,或者是教师和班级当中的某名学生说其他同学都在努力学习,你也应该努力学习,这就是用集体影响个人。

作为教师一定要善于利用集体的力量来约束学生,发挥班集体的重要作用。

类似于这样的例子我们就可以去选择班级平行管理模式。

3.班级民主管理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全程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班级民主管理的实质是在班级管理的全过程中,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使人人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事务。

如果题干中出现了干部轮换制度、定期评议制度、值日生制度、值周生制度、民主教育活动制度类似于这样的例子,这些制度和常规的规章制度不同,因为他们的侧重点在民主上,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力量,每个人都有参加民主管理的权利,可以做到共同承担责任。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教管结合原则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教管结合原则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教管结合原则班主任工作原则之一。

教管结合原则是指把对班级的教育工作和对班级的管理工作辩证地统一起来;班主任既是教育者,又是管理者,是教育和管理两位一体。

教管结合原则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

我们的学校教育要培养自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因此重在社会思想道德内化,培养其坚定的信念、自觉地指导自己的言行、自觉地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因此必须加强正面的教育、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自我教育积极性,不容许采取压服的方法、奴化训练的方法对待学生。

但是教育过程中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管理,用一定的规范、要求来约束调节学生的思想行为。

在这个意义上说管理也是教育。

教管结合反映了班级工作特点,班级工作和学校工作都是贯彻落实教育目标的,班级和学校管理不同于一般管理,在于这种管理是以育人为目标的。

因此管理应是达到育人的手段,要把管理过程变为教育过程。

在管理中有教、有导,包括全面的教、全面的导,正面的教、正面的导。

教育的同时又必须加强管理。

通过管理才能保证教育的正常进行,促使学生向教育目标的方向发展,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

贯彻教管结合原则应当把坚持正面引导和纪律约束结合起来。

首先要坚持正面的引导,传授知识,讲清道理,能识别真、善、美、假、恶、丑。

积极引导学生自觉地调控自己的思想言行,同时又要有强制性的纪律约束,监督其严格执行,即用校纪、校规、守则、制度等来规范学生行为,对严重违纪者也要给予必要的批评、处分。

在执行纪律制度中,伴之以说服教育,使批评处理成为教育手段。

其次,要在坚持常规管理中加强教育,国家颁发的学生守则、行为规范等对学生德、智、体等各方面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各校又制订了各种在校一日常规、课堂常规等管理条例。

这些是必须认真坚持贯彻执行的。

但在贯彻执行过程中要加强教育,使学生懂得道理,认清其精神实质,把常规管理过程变为教育、训练过程,使学生能自觉地、主动地遵循有关规定。

而不是把常规管理变为简单机械的训练过程,只要求学生盲目、被动地执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吉林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重点之班主任与
班级管理
中公吉林教育信息网:/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一、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主帅,对教育对象个体来说,教师的职能可归结为“灵魂工程师”,但对教育对象群体来说,教师更多的是班集体的缔造者和设计者。

1.班级建设设计的内涵
班级建设的设计是指班主任根据学校的整体办学思想,在主客观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提出的相对理想的班级模式,包括班级建设的目标、实现目标的途径、具体方法和工作程序。

其中,又以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最为重要。

2.班级建设目标的确立
班级目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班级所期望达到的境界。

班级目标的设计,主要依据两方面的因素: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学校的培养目标;②班级群体的现实发展水平。

班级目标对班级建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①有利于获得学生对班级发展的认可与支持;
②有利于引导班级发展方向,协调班级成员间的言行;③有利于激发班级成员努力进取的行为动机;④还可作为设计与选择班级活动的依据以及班级实施监督与考评的标准。

(二)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是以班级为单位的,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

但良好的班集体不是自发形成的,它依赖于班主任的领导与组织。

在班级管理中,特别是在达成班级目标上,班主任的领导才能非常重要。

1.班主任的领导影响力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班主任的权威、地位、职权,这些构成了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②班主任的个性条件,构成了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

班主任实施职权影响力需要依据一定的组织法规和一定的群体规范,包括:①国家的教育法令、学制、教育方针及学校的课程、教学计划、规章制度等;②班级的目标、规范、舆论、纪律、班风等。

班主任对班级的领导影响力必须在这一范围内施加,否则班主任的领导合法性与有效性就会受到质疑。

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取决于三个方面:①班主任自身对教育工作的情感体验;②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能力;③高度发展的控制自己的能力。

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与个性影响力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同时又是密切相关的。

2.班主任的领导方式
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的、民主的、放任的。

采用权威领导方式的班主任侧重于在领导与服从的关系上实施影响,由教师自身对班级施行无条件的管理,严格监督学生执行教师所提出的要求的过程和结果。

采用民主领导方式的班主任比较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在领导班级的过程中,不是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级,而是以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

采用放任领导方式的班主任主张对班级管理不要过多干预,以容忍的态度对待班级生活中的冲突,不主张组织班级活动。

在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有两种领导方式运用得比较多:一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二是“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

“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是目前采用的比较多的一种领导方式,这与我国学校教育对班主任工作考评的标准相关。

这种领导方式最大的弊端是对人的因素不够重视,班级工作只见教学不见学生,只看学生的分数不看学生的发展。

“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以为,学生对集体的喜爱、期望、归属感、团结性与作业水平及学习成绩有关,因此主张信赖而不是怀疑集体,用集体领导的手段管理班级,将班级作为教育的对象,而不是一对一地去对待每个学生。

(三)班主任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班级是存在于学校之中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

教育从本质上说就在于建立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实际联系,以实现个人的社会化。

因此,研究班级中的交往行为,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班主任的重要使命之一。

1.班级中学生交往的类型
以交往双方所承担的社会角色的不同来区分,班级中的学生交往有学生间的交往、师生间的交往、个体与群体的交往、群体与群体的交往。

不同类型的交往对学生的发展有不同的价值。

2.班主任对学生交往的指导
交往是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

班主任应悉心研究班级的人际关系,指导学生的交往活动。

①要把学生作为交往的主体,研究学生的交往需要及能力的差异性,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周围人,懂得如何避免和解决冲突,建立积极的交往环境。

②设计内容充实、频率高的交往结构,即根据班级活动的目的、任务及学生的特点,形成一个相互渗透、交互作用的多渠道、多层次、多维度的交往网络。

③要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建立相互间充满信任的关系。

二、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一)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对象。

对学生的教育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只有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才能指导得法、教育有效。

1.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
①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

内容包括:思想品德状况、集体观念、劳动态度、人际关系、日常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学习方法、思维特点、智力水平;体质健康状况、个人卫生习惯;课外与校外活动情况;兴趣、爱好、性格等。

②了解学生的群体关系。

内容包括:班级风气、舆论倾向、不同层次学生的结构、同学之间的关系、学生干部情况等。

③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内容包括:了解学生的家庭类型、家庭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条件、家长的职业及思想品德和文化修养、学生在家庭中的地位、家长对学生的态度等。

2.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
①通过阅读学生的有关材料来了解学生,包括记载学生各种情况的登记表、统计表和学生活动成果记录表等。

②通过对学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调查访问,从各个侧面间接地了解学生,包括谈话、问卷、座谈等。

③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

(二)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的工作的中心环节,详细内容见下文。

(三)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班级是—个开放的系统,学生是在多种因素纵横交错的影响下发展成长的。

班主任要对班级实施有效的教育与管理,必须要争取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的配合,调动各种积极因素。

1.充分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
一个学生在学校会遇到许多教师,学生的成长过程是多位教师通力协作教育的过程。

班主任的职责之一就是要协调所有任课教师的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教育力量,具体包括:①班主任要在班上养成尊师爱生的风气;②要定期联系任课教师,经常互通情况;③调节各学科的教育负担,妥善作出全面的安排。

2.协助和指导班级团队活动
团队的性质、任务决定了它在班集体中的核心作用。

班主任有责任指导团队活动。

具体地说,应当做好这样一些工作:①协助团队组织制订工作计划,为他们创造活动的条件;②帮助团队组织落实计划,为他们创造活动的条件;③帮助团队干部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能力。

3.争取和运用家庭及社会的教育力量
家庭和社会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班主任要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支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力量。

具体地说,应做好以下工作:①要定期对学生家庭进行访问,举行家长座谈会,接待家长来访,了解家长和学生的全面情况;②充分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将家长的各种教育条件,化为共同搞好班级工作的教育力量;③争取校外各种积极的教育因素,以此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