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精神护理-课程标准推荐word范本
精神科护理课程标准
精神科护理课程标准适用专业:三年高职护理、对口高职护理授课系(部):护理系一、课程性质和课程设计1.课程定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精神障碍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精神卫生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
《精神科护理》是护理专业必修课,是建立在一般护理学基础上的专科护理,以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为精神障碍患者护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最终使精神障碍患者达到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全面康复。
本课程是建立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心理学基础上的综合性课程。
在历年的护士资格考试中,精神障碍护理考题所占比例在逐年增加。
学生通过《精神科护理》的学习,了解精神障碍的基本知识,掌握精神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特点与护理,具备一定的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精神疾病患者危急状态的防范与护理,了解精神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医院护理、家庭护理与社区防治等。
在提高对精神及心理疾病识别能力的同时,又能提升学生自己的心理素质,培养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精神科护理》是在前期《护理学导论》、《护理心理》、《护理药理》等相关基础课程学习后开设的,学生有效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后可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实践中为广大患者提供有效的服务,为预防心理及行为问题的发生,保障大众的心理健康出力。
2.课程设计思路结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心理健康培养,以教学质量为宗旨,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
授课方式以案例教学为主,期间穿插视频、心理剧等生动的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方面,凸显以下特点:①大量生动的临床案例引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②深入讲解精神障碍的起病因素、心理活动及心理过程在精神障碍发病中的作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善待精神障碍患者;③对其他护理基础学科或相关学科中已经详细、重点介绍的知识板块,如护理程序、整体护理等,仅作简单介绍,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但对于精神症状的识别、常见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精神障碍的预防等内容,则作详细讲述。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标准分析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精神科护理学【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助产专业一、前言(一)课程性质与任务随着社会压力逐渐增大,精神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不仅严重危害人们的心身健康,同时也带来的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在全球疾病负担重,排在前十位的有五种都是精神类疾病。
因此,加强精神疾病的防治,预防心理及行为问题的发生,将是21世纪人类卫生健康最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精神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临床专业课程,是关于认识精神科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护理病人、促进康复、增进精神及心理健康的学科。
精神科护理学是建立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心理学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在历年的护理资格考试中,精神病学考题所占比例也逐年增加。
通过《精神科护理学》的学习,了解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掌握精神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特点与护理,具备一定的对精神疾病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精神疾病患者危急状态的防范与护理,了解精神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医院护理、家庭护理与社区防治等。
在提高对精神及心理疾病识别能力的同时,又能提升学生自己的心理素质,培养和增进学生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设计思路结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心理健康培养,以教学质量为宗旨,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
授课方式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期间穿插心理小品、心理剧等生动的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方面,凸显以下特点:①大量生动的临床案例引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②深入讲解精神疾病的起病因素、心理活动及心理过程在精神疾病发病中的作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精神病人;③对其他护理基础学科或相关学科中已经详细、重点介绍的知识板块,如护理程序、整体护理等,仅作简单介绍,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但对于精神疾病的家庭护理、社区康复等内容,则作详细讲述。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各类精神疾病的护理常规、分级护理管理、护理措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心理与精神护理学教案模板
心理与精神护理学教案模板教案标题:心理与精神护理学教案模板教案模板:教学目标:1. 理解心理与精神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心理与精神护理学在实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心理与精神护理技能,提高其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护理能力。
教学重点:1. 心理与精神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心理与精神护理学在实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心理与精神护理学的定义和范畴。
2. 心理与精神护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
3. 心理与精神护理学在不同人群中的应用。
4. 心理与精神护理学在实际护理工作中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心理与精神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知识框架。
2.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促进学生对心理与精神护理学的理解和思考。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护理操作,培养学生的心理与精神护理技能。
教学资源:1. 教材:心理与精神护理学相关教材。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通过学生的参与和回答问题,评估学生对心理与精神护理学的理解程度。
2. 实践操作:观察学生在实际护理操作中的表现,评估其心理与精神护理技能的掌握程度。
3. 作业和考试:布置相关作业和考试,评估学生对心理与精神护理学的掌握情况。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相关实习或实践活动,提升其实际护理技能和经验。
2. 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研究或课题探究,拓宽其对心理与精神护理学的理解和应用。
以上是一份心理与精神护理学教案模板,你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需求和教育阶段的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
《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课程标准
《护理心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护理心理学》二、课程性质与理念1.课程性质护理心理学是一门心理学与护理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研究护理领域中护理对象的心理活动和变化规律,并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同时还是一门应用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对心理护理的需求日益增加,已成为现代护理科学的重要分支。
护理心理学把护理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结合起来,注重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介绍,同时也注重相应基本技能的临床运用。
它是现代护理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整体护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护理心理学》是护理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
2.课程理念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对基础知识、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等方面要符合课程标准。
在注重对学生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符合学生实际,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三、课程设计思路由于我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护理心理学》重点从基础心理学和患者心理出发,构建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领悟。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护理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
通过案例分析、法条解读、解决医疗事故纠纷等活动,构建完整严谨的思维模式,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
每个单元的学习都以案例、视频和体验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树立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的整体护理观,了解影响护士心理健康和护患沟通的因素,熟悉常用的护理心理测验,掌握护理心理学中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学会自我心理健康维护,能够应用所学习的知识分析和解决临床护理问题,指导心理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二)具体目标1.素质目标(1)加强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2)通过学习,加深对护理专业的认识。
2.知识目标(1)应将相关自然科学知识,纵向贯连,与社会、人文学科横向贯通。
18-《护理心理学》课程标准
《护理心理学》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普通高考和对口高考升学学生二、适用专业护理专业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护理专业的限选课。
在第二学期开设。
本课程前导课程为《基础护理学》同步课程为《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后续课程为《临床护理实习、实训指导》。
四、设计思路《护理心理学》设计思路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紧紧围绕护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准确把握本课程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强调打牢护理理论基础,科学安排各种教学活动和教学形式,有效利用案例教学、信息化教学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手段,建立科学有效的课程考核办法,确保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先进性和创新性。
强化实践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五、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规律;(2)理解心理评估、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术;(3)理解心理护理的概念和意义;(4)掌握病人心理特点和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1)使学生理解心理护理学的相关概念;(2)会做临床心理疾病病例分析。
(3)具有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初步能力,学会基本的临床心理护理技能;(4)运用心理学技能解决护理实践中的问题,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心理护理学理论课,充分意识到心理疾病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2)能够自觉运用所学其它科目的基础知识分析、理解心理护理学的知识点及其作用的良好习惯;(3)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应用具体的操作中去;(4)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具备用于钻研、善于合作、交流的协作意识;(5)树立爱岗敬业的崇高使命感和责任感。
六、参考学时30 ,参考学分 2七、课程内容1.课时分配表2. 项目/单元设计八、课程实施1.教学方法建议本专业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实训室教学相结合。
课堂教授基本理论和知识,发展学生的理论与知识视野。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与批判的精神,使学生能够在将来的工作中学以致用。
护理心理学课程标准
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2015年)《护理心理学》课程标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印制制订人员:黎逸,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讲师执笔人:黎逸审核部门:思政院(部)实施部门:人文教研室批准部门:教务处《护理心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依据本课程开设依据以护士执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课程教学容以对心理素质,心理护理技巧,护理工作中的关系进行剖析,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中心,围绕临床护理中碰到的实际问题进行选择,充分满足了、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的护理职业要求,以课堂教授和实验操作为主要教学载体,注重学生临床思维、评判性思维和整体护理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性质与地位从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围来看,显然涉及了多学科知识和技术的交叉,是交叉学科;但如果从基础和应用的角度来看,则护理心理学本身既是护理学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临床护理工作的应用学科。
1.交叉学科护理心理学与许多现有的医学院校课程,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各有关课程有交叉联系。
首先,护理心理学与许多基础医学课程如生物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生物化学、神经分泌学、神经免疫学、病理生理学,以及人类学、社会学、普通和实验心理学等普通基础课程有密切联系或交叉。
例如,行为的神经学基础和心身中介机制等护理心理学基础容,涉及到生物学和神经科学等学科知识;语言、交际、习俗、婚姻、家庭、社区、居住、工业化等方面的心理行为问题,与人类学、社会学、生态学等知识密切有关;整个护理心理学的许多基础概念则来自普通心理学(为此本书安排了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容)。
其次,护理心理学与临床医学的、外、妇、儿、耳鼻喉、眼、皮肤、神经精神等各科也均有密切联系,存在着许多交叉的研究课题和应用领域。
例如:A型行为的诊断和矫正技术主要在科的心血管病领域;应激性医学操作的心理行为干预,主要在外科和其它一些领域;行为矫正对儿科病人有特殊意义等等。
《心理与精神护理(中职护理专业案例版)》第1章:绪论
19:46
三、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的标准至今尚无统一的模式, 心理健康的标准至今尚无统一的模式,由于 受时代、民族、 受时代、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制约以及人们的心 理健康水平呈动态变化, 理健康水平呈动态变化,故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 对的。 对的。 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过程。 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过程。心 理健康不是指没有失败、没有烦恼、没有焦虑、 理健康不是指没有失败、没有烦恼、没有焦虑、 没有痛苦,而是指能在这些情境中有效调整自己, 没有痛苦,而是指能在这些情境中有效调整自己, 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19:46
二、心理实质
(二)心理活动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1.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 . 2.社会实践促进心理活动的发展与完善 . 3.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19:46
章末小结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化和疾病谱的改变,使人们逐渐对“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化和疾病谱的改变 , 使人们逐渐对 “ 心理和社 会因素会严重影响人的健康”这一事实达成共识,对心理学、 会因素会严重影响人的健康”这一事实达成共识,对心理学、精神疾 精神医学、心理与精神护理等这些概念的掌握, 病、精神医学、心理与精神护理等这些概念的掌握,可以帮助护理人 员明确自己的职业职责和职业方向。 员明确自己的职业职责和职业方向。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明显减少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发生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率。作为心理与精神护理工作者准确掌握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对开 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由于心理与精神护理 的特殊性,所以对护士的素质要求较高,要求具有职业道德素质、 的特殊性,所以对护士的素质要求较高,要求具有职业道德素质、专 业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 业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无论心理护理还是精神科护理的学 习都涉及到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实质的内容,所以应准确掌握 应准确掌握。 习都涉及到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实质的内容,所以应准确掌握。心理 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人的心理实质 人的心理实质是 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人的心理实质是: 心理是脑的功能,心理活动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是脑的功能,
护理心理课程标准
护理心理课程标准适用专业:三年高职护理授课系(部):护理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课程定位《护理心理》是护理学和心理学相交叉而产生的一门边缘学科,是高等护理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课程,是护理专业必修课程。
其任务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探索护理对象的心理活动规律,解决护理工作中所涉及到的各种心理学问题。
护理心理的教学过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
理论教学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将心理学知识与临床护理工作密切结合,强化学生对护理心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
实验教学主要是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护理心理有护理学基础、护理学导论等作为前导课程,同时有护患沟通、护理美学等作为平行课程,更为后续的内外妇儿、急救、精神科护理作铺垫,致力于培养心理素质强、能有效运用心理干预技术对护理服务对象进行整体健康护理的高级护理人才。
2.课程设计思路护理心理以高职高专培养目标,以职业岗位要求为导向,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根本,充分体现、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应性,并注重课程的逻辑性和延续性。
本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直观教学和实验教学并重,培养学生自学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结合岗位需求,本课程采用传经统教学的模式,借助现代的教学手段,如以动画、视频等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理论和实验结合。
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师的主导作用具有客观性和必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适时必要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其较强的知识基础和自学能力的优势,确保教学活动顺利高效的完成,使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并使智力和素养得到发展,完成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基本目标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师和学生教学相长。
2.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护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熟悉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技能;适当介绍和三基内容相关的重要新进展,使学生对本学科的前沿有所了解;要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加强科学态度,科学思维的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心理与精神护理课程标准修
附件二、专业课程标准《心理与精神护理》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心理与精神护理适用专业:护理专业一、前言(一)课程性质《心理与精神护理》是高职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主要内容分护理心理学、精神科护理学两部分.护理心理学主要介绍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临床心理技能,培养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心理护理的理论和方法;精神科护理学是运用护理学和精神医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帮助精神病人恢复健康。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工作和护考的需要侧重于后一部分,即精神疾病的心理护理。
前期课程是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护理学基础等。
后续课程是内科护理、康复护理等。
(二)设计思路该课程设计强调“教学做合一”,做字当先,学在其中。
学生通过实训实习环节,主观能动性和动手能力明显加强,在做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先自己思考解决,解决不了再向老师请教,使学生在做中不断积累实践知识,老师在指导中讲解普通心理学及精神护理的原理和技术,使学生熟练区分人的正常心理状态、异常精神活动、掌握心理评估、心理危机干预、常见精神疾病心理护理、心理咨询与治疗等技术。
二、课程目标其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从整体上对心理与精神护理的基本过程有初步的认识,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并具备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去解决服务对象心理问题的职业能力,为其后续学习专门化课程做前期准备。
(一)能力目标能依据个体差异,对患者进行合理心理评估、诊断、护理等。
(二)知识目标理解正常与异常心理状态、心理评估、心理危机干预、常见精神疾病心理护理、心理咨询与治疗等内容。
(三)素质目标具备独立思考、沟通交流、团结协作等能力,能吃苦耐劳,勇于创新.三、课程内容与要求1.教学内容选取依据针对护士岗位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工作任务,参照护士职业资格标准,确定了该课程的四大项目:心理状态、心理评估、心理与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心理咨询与治疗。
心理与精神护理 课程教学教案
XXX学院课程教学教案(A类:纯理论课程)(XX——XX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心理与精神护理课程类型:纯理论课程授课系部: XXX教研室授课专业: XX专业班级:任课教师:XXX教务处制教案编写说明1. 教案是任课教师教学的实施方案。
任课教师应根据已制定的课程教学计划编写教案。
理论教学教案以2学时为单位设计编写,实践教学教案和理实一体化教学教案以不超过4学时为单位设计编写。
2. A类课程使用理论教学教案;B类课程使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教案;C 类课程使用实践教学教案。
3.理论教学教案必须包含以下环节:项目名称、任务名称、授课学时、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活动设计、作业布置、课堂反思;实践教学教案必须包含以下环节:实验实训项目名称(编号)、授课学时、实验实训目标、实验实训资源、实验实训内容及注意事项、教学活动设计、时间分配、作业布置、课后反思;理实一体化教学课教案必须包含以下环节:项目名称、任务名称、授课学时、教学及实验实训目标、重难点分析、教学资源、实验实训资源、实验实训内容及注意事项、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活动设计、作业布置、课堂反思。
4.项目名称指项目的内容提要,项目是指在充分分析本学期授课内容的基础上,将授课内容细化成的若干项目(模块);任务名称是任务的内容提要,任务指在充分分析项目内容的基础上,将授课内容细化成的若干任务(子项目);实验实训项目指为完成任务而设置的实验实训内容,名称和编号据开学初申报的名称和编号为准。
5.教学资源指教学场地、多媒体、模型、标本、挂图、音像、实验实训场地、实训器材、软件、课件等。
6.时间分配:是指授课内容以知识点形式划分后,每个知识点所用时间大致分配,以分钟为单位。
7. 教学活动设计:是指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采用的授课方式设计:比如复习引入、新课讲授、讲练结合、习题讲解、师生讨论、学生练习、教师操作演示、学生操作、辅导答疑、课堂小结等。
《护理心理学》课程标准
《护理心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护理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旨在通过研究护理过程中患者的心理变化,以及医护人员的心理行为特征,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有效的护理服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护理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心理评估、干预和沟通的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护理工作提供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目标1. 掌握护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包括心理健康、心理评估、心理干预等。
2. 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包括生理、社会、文化等方面。
3. 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包括倾听、表达、共情等。
4. 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心理健康与评估:介绍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讲解心理评估的方法和技巧,包括观察、访谈、问卷等。
2. 患者心理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患者常见的心理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如焦虑、抑郁、恐惧等,并介绍相应的干预措施。
3. 医护人员心理行为特征:分析医护人员常见的心理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如工作压力、职业倦怠等,并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
4. 沟通技巧与方法:介绍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如倾听、表达、共情等,以及如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5. 护理实践中的心理干预:结合实际案例,介绍如何在护理实践中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心理干预,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心理治疗等。
6.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课程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评价1.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建立评价机制,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进行评估,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实践报告等。
3. 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 鼓励学生参与学术交流和研讨,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和思维方式。
五、课程资源与支持1. 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料和资源,如教材、参考书籍、网络资源等,方便学生查阅和学习。
精神科有关护理学课程标准--优选.docx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精神科护理学【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助产专业一、前言(一)课程性质与任务随着社会压力逐渐增大,精神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不仅严重危害人们的心身健康,同时也带来的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在全球疾病负担重,排在前十位的有五种都是精神类疾病。
因此,加强精神疾病的防治,预防心理及行为问题的发生,将是 21 世纪人类卫生健康最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精神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临床专业课程,是关于认识精神科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护理病人、促进康复、增进精神及心理健康的学科。
精神科护理学是建立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心理学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在历年的护理资格考试中,精神病学考题所占比例也逐年增加。
通过《精神科护理学》的学习,了解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掌握精神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特点与护理,具备一定的对精神疾病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精神疾病患者危急状态的防范与护理,了解精神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医院护理、家庭护理与社区防治等。
在提高对精神及心理疾病识别能力的同时,又能提升学生自己的心理素质,培养和增进学生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结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心理健康培养,以教学质量为宗旨,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
授课方式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期间穿插心理小品、心理剧等生动的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方面,凸显以下特点:①大量生动的临床案例引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②深入讲解精神疾病的起病因素、心理活动及心理过程在精神疾病发病中的作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精神病人;③对其他护理基础学科或相关学科中已经详细、重点介绍的知识板块,如护理程序、整体护理等,仅作简单介绍,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但对于精神疾病的家庭护理、社区康复等内容,则作详细讲述。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各类精神疾病的护理常规、分级护理管理、护理措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心理与精神说课
胡元元
目
01
课程定位与设计
录
CONTENTS
教学内容
03
02
教学设计
教学评价
04
一、课程定位与设计——专业岗位分析
妇 幼 保 健 员
医疗救护员
临床护士 导医
心理与精神护理
护理员 老年护理师
一、课程定位与设计——课程性质
社会
C
心理
B
现代医学模式
生理
A
一、课程定位与设计——课程性质
三、教学设计——单元举例
3、结合实际分组讨论 健康与性格的关系
三、教学设计
4、教师评估
考核各组评估结果 表扬优秀评估小组
5、具体评估细则
1.问卷完成的 完整性 5. 给小组内部对 问卷进行实际讨 论
2.问卷剔除
10分
4. 准确判断各自 的性格类型 3。准确计算 各项分数
三、教学设计
6.疑难问题讲解分析
《心理与精神护理》是 护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程。主要内容分为心理 护理、精神护理两部分。
心理护理
精神护理
一、课程定位与设计——本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
前期课程
同期课程
后续课程
解剖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 基础护理技术 病理基础 健康评估 药理基础
外科护理 妇产科护理 内科护理
教、学、做一体化
高素质 技能型人才
二、教学内容——内容的选取
必需
够用
主要教学内容
护士执业资格考 试大纲为参考
常见心理与精 神护理技术
二、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教学项目
模块一 正常心理状态
心理与精神护理
1.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
(2)严重标准: 严重损害社会功能, 或给别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
第一节
心境障碍概述
17
1.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
(3)病程标准: ①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周; ②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状的
诊断标准。如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
状缓解后,满足躁狂发作标准至少1周。
第一节
心境障碍概述
18
1.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
(4)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
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
成瘾物质所致躁狂。
第一节
心境障碍概述
19
四、诊断与治疗
2.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 (2)严重标准 (3)病程标准 (4)排除标准
第一节
心境障碍概述
20
2.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心境低落为主,有下列症状中的4项 ①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②精力减退或疲乏感; ③精神运动性迟钝或激越; ④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 ⑥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 有自杀、自伤行为; ⑦睡眠障碍;
(4)排除标准
第一节 心境障碍概述
15
1.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 情绪高涨或易激惹,有下列症状中的3项
①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
②语量增多; ③思维奔逸、联想加快或意念飘忽;注意力不集中; ④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 ⑤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活动增多;
⑥鲁莽行为;
⑦睡眠减少; ⑧性欲亢进。
第一节 心境障碍概述
《第八章 心境障碍病人的护理》
4
第一节
一、心境障碍的概念
心境障碍概述
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 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或情感改变为 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有周期发作的倾向,间歇期正常,预后较好; 如果有反复发作的心境改变,未经治疗或不及时不 充分,可以发持久障碍,预后较差。
精神科护理_学课程标准[详]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精神科护理学【合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助产专业一、序言(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跟着社会压力渐渐增大,精神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涨,不单严重危害人们的心身健康,同时也带来的深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在全世界疾病负担重,排在前十位的有五种都是精神类疾病。
所以,增强精神疾病的防治,预防心理及行为问题的发生,将是21 世纪人类卫生健康最重要和紧急的任务。
《精神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课程系统中一门重要的临床专业课程,是对于认识精神科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护理病人、促使痊愈、增进精神及心理健康的学科。
精神科护理学是成立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心理学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在历年的护理资格考试中,精神病学考题所占比率也逐年增添。
经过《精神科护理学》的学习,认识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掌握精神科常有病、多发病的临床特色与护理,具备必定的对精神疾病实行整体护理的能力、精神疾病患者紧急状态的防与护理,认识精神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医院护理、家庭护理与社区防治等。
在提高对精神及心理疾病辨别能力的同时,又能提高学生自己的心理素质,培育和增进学生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设计思路联合护理专业人材培育目标、岗位需乞降心理健康培育,以教课质量为主旨,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兼顾考虑和选用教课容。
讲课方式以多媒体教课为主,时期穿插心理小品、心理剧等生动的教课模式。
教课容方面,突显以下特色:①大批生动的临床事例引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②深入解说精神疾病的起病因素、心理活动及心理过程在精神疾病发病中的作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精神病人;③对其余护理基础学科或有关学科中已经详尽、重点介绍的知识板块,如护理程序、整体护理等,仅作简单介绍,防止不用要的重复;但对于精神疾病的家庭护理、社区痊愈等容,则作详尽叙述。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教课目的1.掌握各种精神疾病的护理惯例、分级护理管理、护理举措、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精神科有关护理学课程标准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精神科护理学【合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助产专业一、前言(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跟着社会压力逐渐增大,精神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涨,不但严重危害人们的心身健康,同时也带来的深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在全世界疾病负担重,排在前十位的有五种都是精神类疾病。
所以,增强精神疾病的防治,预防心理及行为问题的发生,将是 21 世纪人类卫生健康最重要和紧急的任务。
《精神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课程系统中一门重要的临床专业课程,是关于认识精神科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护理病人、促进痊愈、增进精神及心理健康的学科。
精神科护理学是建立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心理学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在历年的护理资格考试中,精神病学考题所占比率也逐年增添。
经过《精神科护理学》的学习,认识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掌握精神科常有病、多发病的临床特色与护理,具备必定的对精神疾病实行整体护理的能力、精神疾病患者紧急状态的防备与护理,认识精神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医院护理、家庭护理与社区防治等。
在提高对精神及心理疾病鉴别能力的同时,又能提高学生自己的心理素质,培育和增进学生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联合护理专业人材培育目标、岗位需乞降心理健康培育,以教课质量为主旨,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兼顾考虑和采纳教课内容。
讲课方式以多媒体教课为主,时期穿插心理小品、心理剧等生动的教课模式。
教课内容方面,突显以下特色:①大批生动的临床事例引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②深入讲解精神疾病的起病因素、心理活动及心理过程在精神疾病发病中的作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精神病人;③对其余护理基础学科或相关学科中已经详细、重点介绍的知识板块,如护理程序、整体护理等,仅作简单介绍,防备不用要的重复;但关于精神疾病的家庭护理、社区痊愈等内容,则作详细表达。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教课目标1.掌握各种精神疾病的护理惯例、分级护理管理、护理措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心理与精神护理教学大纲
心理与精神护理教学大纲一,课程任务《心理与精神护理》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助产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心理评估与治疗,病人的心理护理,精神障碍的症状,诊断,精神科护理技术,精神疾病的治疗与护理等。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心理社会因素对人的心身健康的影响,掌握心理评估,心理治疗中常用的基本方法;学会识别异常精神活动的典型表现,熟练掌握心理与精神护理的程序和护理诊断技术,建立整体护理观念,提高学生全面,准确,深刻地把握病人的心理特点和规律的能力,增强护理工作的针对性的有效性。
二,课程目标1,了解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转归过程中的意义及对健康的影响。
2,掌握心理学,精神医学,现代护理学的理论知识。
3,掌握病人心理护理的方法的危机干预的技术。
4,熟练掌握心理与精神护理的程序和护理诊断技术。
5,掌握精神障碍的病因及常见症状,学会识别异常精神活动的典型表现。
6,了解精神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掌握精神疾病的护理技术。
7,初步具有对病人进行心理评估,心理诊断的能力。
8,建立整体护理的观念,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三,教学时间分配学时教学内容理论实践合计一,绪论 3 0 3二,心理过程与人格7 1 8三,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 3 2 5四、心理评估与治疗 4 2 6五、病人的心理护理 4 2 6六、精神障碍的常见症状与诊断 4 2 6七、精神科护理技术 4 2 6八、精神疾病的治疗与护理 3 0 3九、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 2 1 3十、心境病人的护理 2 0 2十一、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护理 2 1 3十二、精神障碍病人的社区康复与家庭护理 2 1 3合计40 14 54四、大纲说明(一)本教学大纲主要供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助产专业教学使用。
本课程总学时为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0学时,实践教学14学时。
(二)教学要求1、教学内容和要求中的“掌握”是指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能熟练应用,能综合分析和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熟悉”是指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基本掌握和会应用所学的技能:“了解”是指对学过的知识点能记忆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二、专业课程标准
《心理与精神护理》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心理与精神护理
适用专业:护理专业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
《心理与精神护理》是高职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主要内容分护理心理学、精神科护理学两部分。
护理心理学主要介绍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临床心理技能,培养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心理护理的理论和方法;精神科护理学是运用护理学和精神医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帮助精神病人恢复健康。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工作和护考的需要侧重于后一部分,即精神疾病的心理护理。
前期课程是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护理学基础等。
后续课程是内科护理、康复护理等。
(二)设计思路
该课程设计强调“教学做合一”,做字当先,学在其中。
学生通过实训实习环节,主观能动性和动手能力明显加强,在做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先自己思考解决,解决不了再向老师请教,使学生在做中不断积累实践知识,老师在指导中讲解普通心理学及精神护理的原理和技术,使学生熟练区分人的正常心理状态、异常精神活动、掌握心理评估、心理危机干预、常见精神疾病心理护理、心理咨询与治疗等技术。
二、课程目标
其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从整体上对心理与精神护理的基本过程有初步的认识,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并具备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去解决服务对象心理问题的职业能力,为其后续学习专门化课程做前期准备。
(一)能力目标
能依据个体差异,对患者进行合理心理评估、诊断、护理等。
(二)知识目标
理解正常与异常心理状态、心理评估、心理危机干预、常见精神疾病心理护理、心理咨询与治疗等内容。
(三)素质目标
具备独立思考、沟通交流、团结协作等能力,能吃苦耐劳,勇于创新。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1.教学内容选取依据
针对护士岗位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工作任务,参照护士职业资格标准,确定了该课程的四大项目:心理状态、心理评估、心理与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心理咨询与治疗。
2.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四、实施建议
(一)教材编写与选用
教材编写依据高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以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和现代护理学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实用型中等护理人才为目标,供护理专业使用。
教材编写是以工作任务引领方式为主线,强调实践性,每章前设有“教学目标”,这是对师生提出的共同要求。
章节内根据知识点内容安排了几个板块:“工作任务”——以任务为引领;“实践操作”——注重学生在临床心理学领域实际技能的掌握,提供了关于识别精神症状、精神疾病,描述了心理测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及人际沟通具体操作的内容,并辅以现实生活和临床常见病例;“问题探究”——重点阐述各种技能的理论知识背景;“知识拓展”——重点介绍本领
域的最新进展,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练习”——注意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结合。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模式
采取“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
结合实际岗位的工作过程,将必需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贯穿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学生学习采取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交替的“三明治”学习方式,使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得到全面的训练与提升。
2.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直观式教学法
《心理与精神护理》较其他医学课程抽象,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 可以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图片、声音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疾病的特征。
便于学生理解及记忆。
(2)启发式教学法
给出真实的案例,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认真思考,在综合收集资料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寻找答案,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其毕业后继续学习能力。
课堂上联系学生的生活常识和已经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采用比较、归纳方式以期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角色扮演法
根据被试者可能担任的职务,编制一套与该职务实际根据相似的测试项目,将被试者安排在模拟的、逼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被试者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用多种方法来测评其心理素质、潜在能力。
3.教学手段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是我们改革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的一项重要措施。
建议本课程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综合使用教学网站、电子教案、电子课件、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网络平台等多种教学手段;以视频和动画教学为突破口,加强了VCD、DVD教学资源的建设;通过对这些数码教学资源的加工,制作成适合于职业教育的PPT课件,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使文字结合了图像,使静态结合了动态,大大增加教学内容的直观感受,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
在课程内容中引入新技术和新方法,再通过各项目的学习、知识讲座、现场教学等方式,使传统知识与新技术相呼应。
推荐学生阅读心理相关书籍及电影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促进自我健康发展的同时,辅助患者的成长。
(三)考核与评价
以就业为导向,岗位技术为导入,重视平时成绩和操作能力考核,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重视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协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考核,实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统一,学习知识与学习能力的统一。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五、其它说明
本课程标准主要适用于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