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计算的出现
Web发展历史
Web发展历史Web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但以下是一些关键的里程碑,展示了Web是如何发展成今天的形式:1. 1960年代:万维网的前身- 1962年,美国计算机科学家J.C.R. Licklider提出了一个名为"Galactic Network"的概念,该概念旨在连接全球的计算机,使其能够共享信息。
- 1969年,美国国防部的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建立了第一个分组交换网络ARPANET,为大规模计算机间的通信提供了基础。
2. 1970年代:电子邮件和TCP/IP协议的出现- 1971年,美国计算机工程师Ray Tomlinson发明了电子邮件系统,使得用户能够在不同计算机之间发送消息。
- 1974年,由美国国防部支持的国际互联网协议(TCP/IP)被开发出来,成为互联网通信的基础。
3. 1980年代:出现域名和万维网概念-1983年,域名系统(DNS)被引入,用于将易记的域名映射到IP地址,简化了互联网的寻址。
- 1989年,英国计算机科学家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提出了万维网(World Wide Web)的概念,这是一个通过超链接连接文档和资源的系统。
4. 1990年代:万维网的广泛应用和商业化- 1991年,伯纳斯-李发布了第一个Web服务器和Web浏览器,并制定了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作为Web页面的标准格式。
-1993年,Web浏览器Mosaic的发布引发了Web的爆炸性增长,并推动了商业化的发展。
- 1994年,万维网联盟(W3C)成立,旨在推动Web技术的标准化和发展。
- 1995年,互联网公司Netscape推出了首个商业化的Web浏览器Netscape Navigator。
5. 2000年代:Web 2.0和社交媒体的崛起- 2000年,Web 2.0的概念出现,强调用户生成的内容、社交媒体和互动性。
软件的发展历程
软件的发展历程软件的发展历程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经历了多个阶段和关键时刻。
以下是软件发展的主要阶段:1. 1950年代:汇编语言和早期软件-早期计算机使用汇编语言编写程序。
- 1950年代初,出现了第一个编程语言Fortran,使程序员能够使用更高级别的抽象进行编程。
2. 1960年代:操作系统的出现- 1960年代初,操作系统开始出现,如IBM的OS/360。
- ALGOL、COBOL等编程语言的发展。
3. 1970年代:个人计算机和UNIX-个人计算机时代开始,微处理器的出现。
- UNIX操作系统的开发。
- C语言的出现。
4. 1980年代:图形用户界面和个人计算机普及- IBM PC的推出促使了个人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图形用户界面(GUI)的发展,例如Apple的Macintosh和Microsoft的Windows。
- C++和Objective-C等面向对象编程语言的兴起。
5. 1990年代:互联网和客户端/服务器模型-互联网的商业化和广泛普及。
- Java语言的推出,支持跨平台应用。
-客户端/服务器模型的盛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发展。
6. 2000年代:Web 2.0和移动应用- Web 2.0时代,用户生成的内容和社交媒体的兴起。
-移动应用的爆发,iOS和Android平台的崛起。
-多核处理器和分布式计算的发展。
7. 2010年代:云计算和大数据-云计算的普及,提供弹性和可扩展的计算资源。
-大数据技术的兴起,如Hadoop和Spark。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发展。
8. 2020年代:边缘计算和深度学习-边缘计算的兴起,将计算推向离数据源更近的地方。
-深度学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应用。
软件发展一直在不断演进,技术的迭代和创新推动着软件行业的发展。
未来,随着新技术的涌现,软件行业将继续经历变革和创新。
云计算的发展历程
云计算的发展历程1.1960年代到1980年代:主机共享在这个时期,计算机资源非常昂贵且稀缺,使得人们开始探索利用时间分享技术来共享主机的能力。
这种共享主机的方法为云计算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2.1990年代:虚拟化技术的出现虚拟化技术的出现使得多个虚拟机可以运行在一台物理机上,从而提高了硬件资源的利用率。
这为云计算提供了可行性,因为它允许在同一台物理机上运行多个应用程序,降低了成本。
3. 1999年:Salesforce成立Salesforce是第一个以云计算为基础的企业软件提供商。
它通过网络提供软件服务,使企业能够以按需和按用户付费的方式使用软件。
Salesforce的成功加速了云计算的发展。
4.2002年:亚马逊AWS推出亚马逊在2002年推出了第一个云计算基础架构服务(IAAS)Amazon Web Services(AWS)。
AWS的出现为企业提供了可靠、灵活和可扩展的计算和存储资源,使得云计算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5.2024年:云中心概念的提出随着Google推出基于Web的应用程序Google Docs,人们开始意识到云计算可以提供从任何地方访问应用程序和数据的便利性。
这个概念被称为“云中心”(cloud-centric)。
6.2024年:云计算平台的出现2024年,微软推出了云计算平台Azure,让开发人员能够构建、部署和管理应用程序在云中运行。
这标志着云计算平台作为服务(PaaS)的时代的开始。
7.2024年:公有云服务的普及2024年,亚马逊推出了Amazon EC2,成为云端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的开创者。
同时,微软、谷歌等公司也推出了自己的公有云服务,使得公有云成为主流选择。
8.2024年至2024年:云计算的广泛应用在这段时间里,云计算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许多企业开始将其IT基础设施迁移到云端,以降低成本、提高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9.2024年至今:多云时代的到来这段时间里,多云时代的到来,云计算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云服务提供商。
互联网的起源从阿帕网到万维网
互联网的起源从阿帕网到万维网互联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的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提出了一个名为阿帕网(ARPANET)的计划。
阿帕网是一个早期的计算机网络,旨在将不同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这是互联网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1969年,阿帕网在美国首次建立起来,连接了四个大学的计算机。
阿帕网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军方和科研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需求。
这个网络使用了分组交换的技术,将数据分成小块进行传输,使得多台计算机可以同时进行数据交换。
这种架构为后来的互联网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阿帕网得到了扩展,连接的计算机数量逐渐增加。
1971年,阿帕网实现了全球第一次跨大洲的互联,连接了美国和英国的两个节点。
在这个过程中,阿帕网的协议也经历了一些改进,以提高网络的性能和稳定性。
然而,阿帕网仍然只是面向军方和科研机构,并没有普及到一般公众中。
互联网的真正普及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万维网(World Wide Web)的出现而开始的。
1989年,英国科学家蒂姆·伯纳斯-李发明了万维网的原型,它将超文本和因特网结合在一起,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简单的浏览器访问和浏览网页。
这个创新引发了互联网的爆炸式增长,并改变了人们获取和共享信息的方式。
随着万维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变得越来越普及。
人们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网页、发送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
商业和社交活动也开始在互联网上兴起,互联网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今天,互联网已经深深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购物、学习、娱乐等。
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与朋友和家人保持联系。
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机会。
总结起来,互联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阿帕网和万维网的诞生。
阿帕网奠定了互联网的基础架构,而万维网的出现则推动了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
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和机会。
webassembly名词解释
webassembly名词解释WebAssembly,简称Wasm,是一种面向托管环境的二进制指令集格式。
它旨在作为一种高效、可移植和安全的编程语言目标,用于在Web平台上执行计算密集型任务。
Wasm的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在现代浏览器中使用,它可以与JavaScript一起运行,同时还可以与各种编程语言(如C++、Rust和Go等)进行交互。
WebAssembly的出现解决了许多Web平台上的性能问题。
由于现有的Web技术主要基于文本(如HTML、CSS和JavaScript),执行计算密集型任务可能会导致性能瓶颈。
Wasm使用二进制格式,使得运行时解析和加载的速度更快,并且可以通过减少数据传输量来提高性能。
此外,Wasm还提供了可靠的内存管理和安全机制,以确保代码在浏览器中运行时的安全性。
WebAssembly的工作原理是将高级语言编译为Wasm字节码,然后将字节码传递给浏览器进行解析和执行。
这意味着开发者可以使用其他编程语言编写高效的算法和逻辑,并将其打包为Wasm模块,然后在Web平台上运行。
Wasm与JavaScript之间可以进行平滑的交互,开发者可以在现有的JavaScript代码中嵌入Wasm模块,实现更高效的部分代码执行。
WebAssembly不仅限于在Web平台上使用,它还可以作为一个通用的编译目标,用于在其他环境中运行,如服务器、物联网设备和嵌入式系统等。
通过提供一个标准的二进制格式,Wasm可以跨平台运行,为开发者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和可移植性。
总而言之,WebAssembly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它为Web平台带来了更高效的计算能力和更广泛的语言选择。
它的出现填补了Web技术的一些空白,使得开发者能够更好地利用现代浏览器的功能,并构建更强大的Web应用程序。
计算机发展过程
计算机发展过程计算机是人类科技进步的杰出代表,经历了漫长而又精彩的发展过程。
从最早的电子计算机到现如今的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技术,计算机的发展汇聚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
本文将带您回顾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一、电子计算机的起源20世纪40年代,电子计算机的诞生标志着计算机技术的起步。
这个时期的计算机体积庞大,耗电量高,运算速度相对较慢,但却是开创了计算机发展的新纪元。
代表性的机器有美国的ENIAC和英国的EDSAC。
它们通过电子管等设备实现了数据的输入、存储和运算,为后来的计算机奠定了基础。
二、集成电路技术的突破20世纪60年代,集成电路技术的出现使计算机更加迅速、高效地发展起来。
与电子管相比,集成电路的体积更小,功耗更低,计算速度更快。
这一突破使得计算机可以进一步普及,成本也得到了大幅度的降低。
冯·诺伊曼结构的计算机成为了主流,同时引入了操作系统的概念,使计算机更易于使用。
三、个人计算机的兴起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个人计算机的兴起使计算机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
苹果和IBM等公司推出了首批个人计算机产品,其运行速度和存储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大大降低了成本。
图形用户界面的出现使得计算机使用更加直观简单,加速了计算机在商业和家庭领域的普及。
四、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发展成为计算机领域的重大里程碑。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使得计算机之间可以互相连接和共享信息。
Web浏览器的问世进一步促进了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进行在线交流和合作。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为数字时代的来临铺平了道路。
五、移动计算的崛起21世纪初,移动计算设备的崛起再次推动了计算机的发展。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计算和访问互联网。
此外,无线网络技术的进步进一步增强了移动计算的便捷性和灵活性。
人们的社交娱乐、工作学习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移动计算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一章Web技术概述
13.通道(Tunnel):是作为两个连接中继的中介程序。一旦激活,通道 便被认为不属于HTTP通讯,尽管通道可能是被一个HTTP请求初始化的。 当被中继的连接两端关闭时,通道便消失。当一个门户(Portal)必须存 在或中介(Intermediary)不能解释中继的通讯时通道被经常使用。
14.缓存(Cache):反应信息的局域存储。
Internet(Inter Network)译为“因特网”, 也称国际互 联网,简称互联网。因特网是一个把世界范围内的众多计算 机、人、数据库、软件和文件连接在一起的,通过一个共同 的通信协议(TCP/IP协议)相互会话的网络。
14
Web技术基础
Internet主要技术: ·采用标准协议——TCP/IP协议,使网上各种不同的 计算机进行通信 ·通过路由器将不同网络互连 ·建立在TCP/IP协议基础之上的WWW浏览服务 ·应用DNS域名解析系统完成计算机和用户之间的地 址解析工作
网络病毒、保密、黑客(Huckman)
16
路由器 路由器
R
校园网子网
校园网
R
路由器 路由器
电子商务网站
R R
路由器
路由器
Internet
具有上网功能的手机 PDA掌上电脑 卫星接收系统
路由器
路由器
ISP网络
R R
路由器
路由器
企业子网
路由器
路由器
R
企业网
R
个人电脑
17
WWW的核心-HTTP
HTTP协议简介
20
10.源服务器(Originserver):是一个给定资源可以在其上驻留或被创 建的服务器。
11.代理(Proxy):一个中间程序,它可以充当一个服务器,也可以充当 一个客户机,为其它客户机建立请求。请求是通过可能的翻译在内部或 经过传递到其它的服务器中。一个代理在发送请求信息之前,必须解释 并且如果可能重写它。
Web的发展史
Web技术的发展【摘要】Web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它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网络的不断发展,从而影响到社会及个人的生活。
让我们了解一下Web发展的各个阶段,WEB技术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历史意义以及它对人们使用计算机网络所带来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Web技术、发展史、现实意义、WEB2.0一、Web的发展历史1、Web的起源Web是World Wide Web的简称,中文称之为万维网,是用于发布、浏览、查询信息的网络信息服务系统,由许多遍布在不同地域内的Web服务器有机地组成。
Web的不断完善都是基于各种Web技术的不断发展,Web的应用架构是由英国人Tim Berners-Lee在1989年提出的,而它的前(nian2 ti2 chu1 de0 _er2 ta1 de0 qian2)身是1980年Tim Berners-Lee负责的Enquire(Enquire Within Upon Everything的简称)项目。
1990年11月第一个Web服务器nxoc01.cern.ch开始运行,由Tim Berners-Lee编写的图形化Web浏览器第一次出现在人们面前。
1991年,CERN(European Particle Physics Laboratory)正式发布了Web技术标准。
目前,与Web相关的各种技术标准都由著名的W3C组织(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管理和维护。
2、Web架构的精妙处从技术层面上看,Web架构的精华有三处:用超文本技术(HTML)实现信息与信息的连接;用统一资源定位技术(URL)实现全球信息的精确定位;用新的应用层协议(HTTP)实现分布式的信息共享。
其实,Tim Berners-Lee早就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Web是一个抽象的(假想的)信息空间。
"也就是说,作为Internet 上的一种应用架构,最终目的就是为终端用户提供各种服务,为了很好地实现这个终极目标,Web技术不断发展,经历了一段历程。
互联网发展史
互联网发展史在当今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信息传递到娱乐休闲,从商业交易到社交互动,互联网的影响无处不在。
然而,它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
20 世纪 60 年代,互联网的雏形开始出现。
当时,美国国防部为了确保在战争等紧急情况下,军事指挥系统能够保持通信的畅通,资助开发了一个名为 ARPANET 的网络。
这个网络将不同地点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实现了数据的交换和共享。
虽然当时的网络功能还非常有限,速度也极其缓慢,但它为互联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到了 20 世纪 70 年代和 80 年代,更多的网络开始出现,并逐渐相互连接。
TCP/IP 协议的诞生更是成为了互联网发展的关键。
这一协议使得不同类型的网络能够相互通信,打破了网络之间的隔阂,让信息能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播。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互联网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
万维网(World Wide Web)的出现让普通人也能够轻松地访问和获取信息。
网页浏览器的诞生,如 Netscape Navigator 和 Internet Explorer,使得浏览网页变得简单直观。
人们可以通过点击链接,在不同的网页之间跳转,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包括新闻、知识、娱乐等等。
在这个时期,互联网不仅成为了信息的宝库,还催生了许多新的商业模式。
电子商务开始兴起,人们可以在网上购物,企业能够在线销售产品和服务。
亚马逊、eBay 等电商巨头就是在这个时期崛起的。
同时,搜索引擎的出现也让人们能够更快速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谷歌等搜索引擎公司凭借其先进的算法和强大的索引能力,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入口。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社交媒体也应运而生。
人们不再满足于单向地获取信息,而是渴望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
Facebook、Twitter 等社交平台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让朋友和家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也让陌生人能够因为共同的兴趣和话题而相聚在一起。
web发展历史
Web(万维网)是存储在分布于全球的计算机中的大量互相链接的文档,这些文档通常包含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内容,可以通过互联网浏览器进行访问和浏览。
Web 的发展历史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1989 年至1994 年:Web 的诞生和初期发展Web 的概念最早由英国科学家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在1989 年提出,他创建了第一个Web 服务器和第一个Web 浏览器,并在1990 年底开始实现HTML 和HTTP 等协议。
在这个阶段,Web 还只是一个基于文本的简单信息传递平台,主要用于在大学和科研机构之间分享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2. 1994 年至2000 年:商业化和Web 泡沫在1994 年,CERN 发布了Web 的源代码,这使得Web 得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和发展。
同时,商业公司开始进入Web 领域,出现了很多Web 创业公司,这些公司推动了Web 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1995 年后,Web 上开始出现彩色图像和多媒体内容,Web 页面变得更加生动和丰富。
在这个阶段,Web 泡沫达到顶峰,很多公司开始出现不切实际的预期和投资行为,最终在2000 年左右破裂。
3. 2000 年至2010 年:Web 2.0 和社交媒体兴起在2000 年左右,随着宽带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进步,Web 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Web 2.0。
Web 2.0 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技术和特征,如AJAX、Flash、JavaScript 等技术,使得Web 页面变得更加交互和动态化;博客、社交媒体等应用的兴起,使得用户可以更加方便地分享和交流信息;搜索引擎优化(SEO)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站可以更好地被搜索引擎找到和展示。
在这个阶段,Web 从一个简单的信息传递平台转变为一个更加互动和社区化的平台。
4. 2010 年至今:移动设备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在任何地方访问Web。
计算机发展史简介
计算机发展史简介计算机是在机器和人之间进行信息处理的设备,虽然计算机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比如古希腊的阴影时钟、巴比伦的太阳钟等,但是现代的计算机发展是从机械计算机到电子计算机,再到今天的微型计算机、互联网、移动设备等逐步发展而来的。
本文将以时间顺序来介绍计算机发展的历程。
一、机械计算机(1642-1890)在机械计算机出现之前,人们只能手工计算,这种计算方法非常耗时间,也容易出错。
因此,机械计算机的出现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1、帕斯卡计算器(1642)法国科学家帕斯卡设计的帕斯卡计算器是一种早期的机械计算机,它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的计算,并且自带进位和借位。
2、莱布尼茨计算器(1673)德国计算机科学的先驱莱布尼茨设计了一种型号小巧、结构简单的计算器,能够进行四则运算和函数计算。
3、雅卡尔多计算器(1820)法国工程师比泽尔发明了一种能进行乘、除、开平方、立方等乘除运算的雅卡尔多计算器,这种计算器在当时曾创下了计算速度之最。
二、电子计算机(1937-1945)电子计算机是指利用电子元件进行信息处理的计算机,不同于机械计算机,电子计算机具有高度的可编程性、大规模并行、计算速度快等特点,因此逐渐取代了机械计算机。
1、Atanasoff-Berry计算机(1937)美国物理学家阿塔纳索夫和工程师贝瑞发明了Atanasoff-Berry计算机,它是一种电子计算机,利用了二进制和光电传输的原理,可以进行基本的计算,但是它还没有被广泛应用。
2、冯·诺伊曼体系结构(1945)1945年,冯·诺伊曼提出了一种计算机的设计方案,将存储器和运算器分离开来,这种计算机被称之为是最早的存储程序计算机,这一设计方案至今仍然是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础。
3、恩尼阿克计算机(1945)美国宾州大学的工程师冯·恩尼阿克设计了一种巨型的电子计算机,叫做恩尼阿克计算机,它占地约1800平方英尺,重达30吨,可以完成复杂的数学运算。
计算机三级考试网络技术第二章节详解
计算机三级考试网络技术第二章节详解计算机三级考试网络技术第二章节详解为了大家可以系统地进行计算机三级考试的复习,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计算机三级考试网络技术第二章节详解,欢迎学习!第二章网络技术基础本单元概览一、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三、分组交换的基本概念。
四、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
五、互联网应用的发展。
六、无线网络的应用与研究。
一、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独立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
奠定了计算机网络的理论基础。
第二阶段:AR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的发展,奠定了互联网的基础。
第三阶段:各种广域网、局域网和公用分组交换网络的发展,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的标准化。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开放系统参考模型(OSI)。
第四阶段:Internet、高速通信网络、无线网络与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
2.计算机网络的形成(1)由一台中央主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大量的地理上分散的终端,构成面向终端的通信网络,终端分时访问中心计算机的资源,中心计算机将处理结果返回终端。
(2)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现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系统互连的系统,开创了“计算机——计算机”通信时代,这样分布在不同地点且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就可以通过通信线路,彼此之间交换数据、传递信息。
(3)ARPANET的发展以及OSI的制定,使各种不同的网络互联、互相通信变为现实,实现了更大范围内的计算机资源共享。
Internet是覆盖全球的信息基础设施之一,用户可以利用Internet实现全球范围的信息传输、信息查询、电子邮件、语音与图像通信服务等功能。
3.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标准化在计算机网络发展的第三阶段,出现了很多不同的网络,导致网络之间的通信困难。
迫切需要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和统一的网络协议。
ISO制定了OSI参考模型,作为国际认可的标准模型。
TCP/IP协议以及体系结构早于OSI参考模型,因此TCP/IP协议与体系结构也是业内公认的标准。
互联网历史发展
互联网历史发展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已经改变了我们的方式,我们交流,我们工作,我们获取信息。
但是,你了解互联网的历史吗?在本文中,我将向你介绍互联网的历史发展。
1. ARPANET和互联网的起源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为了建立一个分布式计算网络,推出了一个名为ARPANET的项目。
ARPANET是一个连接各种计算机和网络的先驱,它的成功奠定了互联网的基础。
2. TCP/IP协议的诞生在20世纪70年代,Vint Cerf和Bob Kahn等科学家开发了TCP/IP协议,这是一种用于在不同计算机和网络之间传输数据的协议。
这个协议的诞生标志着现代互联网的开始。
3. 万维网(World Wide Web)的出现在1989年,蒂姆·伯纳斯-李发明了万维网,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互联网。
万维网通过超文本链接(即网页上的链接)将信息连接起来,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各种网站和资源。
4. 互联网的商业化在1990年代,互联网经历了商业化进程。
许多公司开始意识到互联网的商业潜力,并建立了在线商店和服务。
随着电子邮件、在线支付和搜索引擎等功能的发展,互联网开始成为商业和个人使用的重要工具。
5.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开始崭露头角。
用户现在可以通过他们的手机随时随地上网,并使用各种应用程序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进一步加强了互联网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
6. 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是近年来互联网发展的两个重要方向。
云计算使得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访问存储在远程服务器上的数据和应用程序。
人工智能则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使得计算机能够模拟人类的智能行为。
总结:互联网从最初的ARPANET到现在,经历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它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将继续改变和影响我们的生活。
互联网的第三次浪潮
互联网的第三次浪潮: 网格在互联网广泛应用于电子商务并经历波浪起伏向前不断发展的今天,在与高性能计算有关的科学合作领域,正在涌现出另一个具有划时代的新生事物-网格(Grid)。
它的出现,将掀起互联网继传统互联网(Internet)、万维网(Web)之后的第三次浪潮,并将为信息产业带来无限商机。
对因特网、万维网乃至整个信息技术,人们近来有两派观点。
很多人认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才刚刚开始快速成长,正处于“宇宙大爆炸之后万分之一秒”的时间段。
它们的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不论在技术、在应用、还是在市场方面都有很多创新的机会。
另一些人则认为因特网/万维网技术已经接近成熟期。
它们即将被更先进的技术取代。
不论倾向何种观点,有几个问题我们是必须问的:“因特网后面是什么?万维网后面是什么?什么是信息技术的下一个大浪潮?”我们必须提出这些问题,思考这些问题,想像对这些问题的回答。
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希望参与创造下一个大浪潮。
而创造浪潮是赶上浪潮的最好方法。
有一小批,但人数越来越多的电脑专家们认为,这下一个大东西就是网格。
网格并不是要抛弃和完全取代因特网。
它将建筑在因特网的基础之上,不过比当前的因特网性能更高、功能更强、应用更广。
若干年之后,人们还是会说“上网”,但这个“网”将是建筑在因特网之上的网格。
互联网的三次浪潮众所周知,由于美国军事科学合作的需要,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计划局(DARPA)于1969年,利用信息包传输和开放式整体结构技术,组建了ARPAnet,从而诞生了Internet。
1990年,伯纳尔斯·李(Berners-Lee)在欧洲原子核研究中心(CERN)工作时,为了高能物理研究的需要发明了万维网。
现在,历史又将重演。
CERN正在计划建立一个新型而巨大的粒子对撞机,预计2005年完成。
它所产生的数据量将是现在的1000倍,用当前的互联网技术已无法对付。
因此,美国和欧洲的科学家们正在构造一种叫做网格的新型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它可以帮助科学家们自动地处理、组织、传输和管理这些数据,供欧美与CERN有关系的500多家大学和研究机构使用。
互联网的演变与Web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的演变与Web技术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的出现和快速发展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和社交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互联网的演变以及Web技术的发展,并分析其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1. 互联网的起源互联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当时美国的高等研究项目管理局(ARPA)启动了一个名为“阿帕网”的交流网络,旨在实现军事和科学研究的信息共享。
随后,互联网逐渐扩展到其他国家,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2. 互联网的发展在互联网发展的初期,主要局限于科研机构、大学和政府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商业利益的加入,互联网开始向普通民众开放,成为一种全球性的通信媒介。
个人电脑的普及以及网络技术的改进,进一步加速了互联网的扩展和发展。
3. Web技术的出现Web技术的出现是互联网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Web(World Wide Web)是一种基于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的信息系统,通过使用统一资源定位器(URL)和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使得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
由于其简单易用的特点,Web技术成为了互联网用户主要的信息交流和获取途径。
4. Web技术的进步随着时间的推移,Web技术不断进步和演化,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体验。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重要的Web技术。
4.1. CSS(层叠样式表)CSS是一种用于描述网页外观样式的语言,通过将样式与网页内容分离,实现了网页的结构和表现的分离。
这使得我们可以轻松地对网页进行视觉上的定制和美化。
4.2. JavaScriptJavaScript是一种用于为网页添加交互功能的脚本语言。
它能够在网页上实现动态效果、数据处理和用户交互等功能,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网页体验。
4.3. AJAX(异步JavaScript和XML)AJAX是一种用于在不重新加载整个网页的情况下更新部分网页内容的技术。
计算机发展史上的经典发明.
计算机发展史上的经典发明计算机科技的发展历程中,有许多重要的发明为整个计算机领域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介绍真空管、晶体管、集成电路、个人计算机(PC)、互联网、搜索引擎、云计算、人工智能(AI)、量子计算机和区块链这十个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发明。
1.真空管真空管是早期计算机的关键部件,它的发明为计算机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真空管是一种电子器件,在真空密封的玻璃管内安装了电子线路,通过加热丝产生电子流来放大信号。
20世纪初,真空管被广泛应用于早期计算机和通信设备中,其具有运算速度快、体积较大、耗能高等特点。
2.晶体管晶体管是20世纪中期的一项重要发明,它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计算机科技的发展。
晶体管是一种固态电子器件,可以代替真空管进行信号放大。
相比真空管,晶体管具有体积小、能耗低、速度快等优点,使得计算机的体积和能耗大幅降低,运算速度大幅提升。
3.集成电路集成电路的发明是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20世纪60年代,集成电路首次实现了将电子元件(如晶体管)集成在一块半导体芯片上。
这种集成的做法使得计算机的体积进一步缩小,能耗进一步降低,运算速度进一步提高。
集成电路的出现为个人计算机和便携设备的普及奠定了基础。
4.个人计算机(PC)个人计算机的发明使得计算机开始进入千家万户。
IBM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推出了第一台个人计算机,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个人计算机具有价格亲民、体积小巧、使用方便等特点,迅速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此后,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使得计算机科技得到迅猛发展。
5.互联网互联网的发明为信息时代的到来打开了大门。
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发起了ARPANET项目,这标志着互联网的诞生。
互联网通过无数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和通信。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各种各样的资源,进行在线购物、社交、学习等各类活动。
6.搜索引擎搜索引擎的出现为人们快速获取互联网信息提供了便利。
互联网的发展历史
互联网的发展历史互联网是如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已经深入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娱乐中。
然而,这个拥有无限潜力的网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深入探讨互联网的发展历史,从早期的计算机网络起步到如今普及的全球互联网。
1.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在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计算机网络还处于起步阶段。
那时,许多大型研究机构和大学发展了自己的内部计算机网络,用于进行学术研究和信息交流。
这些网络互相连接,形成了一个较小的、分散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2. ARPANET的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开发了一个名为ARPANET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ARPANET是互联网的前身,它连接了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实现了信息和资源的共享。
ARPANET的出现开辟了互联网发展的新纪元。
3. TCP/IP协议的诞生为了解决不同计算机之间通信的问题,TCP/IP协议应运而生。
它是一套通信规则,确保数据能够从源头传输到目的地,同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TCP/IP协议的问世在互联网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互联网的快速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互联网的商业化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开始逐渐商业化。
许多公司看到了互联网的商业潜力,开始投资建设自己的网站并提供在线服务。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互联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和商业交易模式。
5. Web的出现互联网上最重要的应用之一就是World Wide Web(WWW)。
1989年,英国科学家蒂姆·伯纳斯-李发明了WWW,它是一种用于浏览互联网上信息的系统。
WWW的出现使得广大用户能够方便地访问互联网上的各种资源,如网页、图片、视频等。
6. 移动互联网的崛起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移动互联网逐渐成为互联网发展的主要趋势。
人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浏览网页、使用应用程序和进行在线交流。
说明软件发展的演变过程
说明软件发展的演变过程
软件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1. 第一阶段(1946—1953):这一阶段是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时期,
只有少数专业人员能够编写程序,主要用于科学研究计算。
2. 第二阶段(1954—1964):这一阶段是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时期,如FORTRAN和ALGOL等。
这些语言容易学习,方便编程,提高了程序的可读性。
这一时期的程序规模较小,因此编写比较容易,但还没有形成
系统化的方法,对软件的开发过程更没有进行任何管理。
3. 第三阶段(1965—1970):这一阶段是结构化程序设计时期。
随着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操作系统,结构化程序设计理念逐渐确立。
数据规模更庞大,用户对共享数据的需求增加,出现了数据库技术及
数据库管理系统。
4. 第四阶段(1971—1989):这一阶段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时期。
随
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如C++和Java等。
这些语言采用了类、对象等概念,支持封装和继承等特性,使得软件的开发更加高效、灵活和可维护。
5. 第五阶段(1990年至今):这一阶段是软件工程时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系统的规模和复杂性不断增加,软件开发过程
中的管理、质量、维护等方面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因此,软件工程逐
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研究如何有效地开发、管理和维护软件
系统。
同时,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软件开发逐渐转向Web
和移动应用开发,出现了许多新兴的技术和工具,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Web计算的出现 个人电脑作为信息时代最重要的基础工具已经非常普及。
根据美国伊利诺州的eTForecasts公司2000年公布的研究报告,到2005年,世界各地的个人电脑数目将达到10亿台之多。
Web则是信息时代人们通过计算机获取、交换和处理信息最普遍的途径。
"上网冲浪"已经融入了今天寻常百姓的普通生活中,而在七、八年前,这还仅仅是某些专业机构和相关科研工作者所独享的专利。
根据研究机构Gartner Dataquest的报告,当前全球的互联网用户多达5亿之多,而且数目还在飞速增长。
常识告诉我们,个人电脑的CPU在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一种空闲等待状态,这无疑是个巨大的资源浪费。
人类多年来一直不甘心这么多的CPU资源的白白被浪费。
如何有效使用这个庞大的闲散CPU群来服务人类呢?聪明的人类自然地想到了网络,通过网络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个人电脑连结起来,并组成计算能力强大的超级计算系统联合服务于人类的生产与科研工作,由此诞生了网络计算。
Web计算则是网络计算的其中一种形式。
网络技术和WWW服务的不断进步,使得以浏览器作为用户界面进行分布式计算成为可能,这种基于网络浏览器的分布式计算方式通常被称为Web计算(Web Computing)。
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计算方式,Web 计算是对分布式计算的一种扩展,它的出现最终将分布式计算扩展到Internet之上。
分布式对象和网络技术的集成称为对象Web,由此可以构造分布式系统模型,这已成为现代Web计算的基础。
Web作为互联网最普遍的应用,成千上万的个人计算机通过它达到互通互访,这促使科学家们寄望Web计算来将无数闲散的CPU通过Web利用起来,以提供高效且廉价的计算。
Web计算也可以视为协同计算的一种形式,在其中广泛分布且为数众多的匿名用户(称为"志愿者")协作进行由各自独立的小任务组合成的庞大计算集合。
一个Web计算项目执行的本质上这样的:感兴趣的志愿者在特定的Web计算服务器上进行注册。
随后,每个注册的志愿者时常访问这个站点来获取需要计算的任务。
完成任务后的某时,志愿者返回任务结果并获取一个新的任务。
这样的循环一直进行下去直到计算任务完成。
Web计算中与生俱来的协作使得大规模的计算成为可能。
假定它成功的话,可以想象Web将成为各种计算问题可选择的一个计算平台,相对于传统代价高昂的计算平台,Web计算模型异常廉价。
2004-4-8 16:25回复SuperRobber 3位粉丝2楼二、Web计算模式之特点与优势所在 作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方式",Web计算虽然隶属于分布式计算方式,但与传统的C/S结构的计算方式,以及当前的网格计算、对等计算等概念都具有一定的区别和联系。
Web计算的魅力主要体现在一下一些方面:(1)统一的用户界面 任何用户只要拥有浏览器,并可以顺利上网,就可以接受Web计算提供的服务,而不用顾及Web计算方式具体实现的细节,因此这种计算方式又被称为B/S结构的计算方式。
而对于C/S 结构的计算方式来说,则必须要为用户开发定制的用户端系统。
统一的用户界面成为Web计算廉价性的基石;(2)经济性、可维护性 B/S结构是一种瘦客户机模式,因此Web计算对硬件配置的要求比较低,同时,由于系统没有涉及到用户端系统,因此,升级和维护只需要集中于服务器端。
而后者的升级、维护成本则相对的要高很多,即使是三层C/S结构的瘦客户模式,其升级、维护的成本也无法与前者相比;(3)鲁棒性 HTTP协议的应用使得Web计算方式可以同时为更多的用户提供服务,并可以根据需要对系统进行扩展,体现出很好的系统鲁棒性;同时当某台应用服务器发生故障或失效时, 分布式系统会自动把该应用服务器正在处理的事务请求移交给另外一台工作正常的服务器;(4)可伸缩性 借用分布式技术,Web计算将复杂的业务处理分割成相互之间可交互调用和通信的若干业务功能部件或对象, 并可将其分配到多个网络互联的应用服务器中实现负荷分担。
这样一来Web计算方式将全部操作分散到系统的各个部分,最大限度地平衡系统负载,从而可以使系统的运行更加稳定。
(5)兼容性 由于对象可以建成与现有系统接合的方式,所以分布式对象是可以与现有系统一道工作。
一个对象如果具有现有系统的接口,就可以在分布式系统中调用以前的程序。
同时,使用分布式对象时,不必重建传统的应用程序。
这样便大大加快了系统的开发速度,也节省了大量资金。
(6)安全性严密的安全管理。
Web计算中,对业务处理对象的调用和数据库的存取权限是按层次设置的。
即使外部入侵者突破了客户机层的安全防线, 若在应用服务器层中备有另外的安全机构, 系统也可阻止入侵者进入其他部分;(7)适应网络的异构、动态环境 所有终端的计算都是通过网络浏览器进行的,能跨越多个平台进行,能很好适应网络的异构环境;分布的Web计算对象可访问不同的后台服务器数据库,适合多种异构数据库环境,达到分布数据开放的效果。
2004-4-8 16:26回复SuperRobber 3位粉丝3楼三、Web计算实现模式 对于Web计算这个新兴概念的研究,国内外研究者提出了各种实现模式,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主从形式和代理形式两类。
前者是资源提供者直接把资源发布在某个Web站点上,Web用户无需第三方的参与就可以直接访问所发布的资源,后者则是资源发布方通过一些Agent站点发布资源,资源在Agent服务器上注册/注销,而Web用户需要向Agent服务器发出资源服务请求,由代理服务器成对资源的访问并把响应(处理结果)返回给请求者,Web用户的客户程序与代理服务器(Agent)交互,而不必直接与被发布的资源进行交互。
对于两种实现模式,下面是其中的一些必要的功能层: 通讯服务层(通讯服务子系统) 完成参与发布各方之间的通讯,包括生成和解析通讯协议包、发送和接收消息以及通讯控制等; 安全服务层(安全服务子系统) 为资源发布应用提供各种安全服务接口, 包括身份认证、密钥管理、数据加密解密、数字签名以及日志等; 逻辑层(应用子系统) 是解释并处理与所提交的任务有关的各种消息(请求和响应); 表示层(用户界面子系统) 是提供给用户的界面,如浏览器、Java Applet; 资源服务层(资源服务子系统) 是访问资源的媒介,它完成资源在代理服务器上的注册与撤销,解释对资源的访问请求,访问资源并返回资源访问结果; 功能层 将分别在客户端和服务端的传统应用逻辑集中到一起构成应用服务器。
应用服务器位于客户端和数据库服务器之间,使客户端变"瘦",使数据库服务器专一数据库操作。
应用服务器对客户端请求集中处理,向数据库服务器成批交SQL命令,当几个客户对相近的数据库内容进行查询时能起到更好的优化作用; 数据层 DBMS层,负责对Web计算数据库的访问、管理及维护。
从网络技术发展的趋势看,随着智能Agent技术的发展,代理形式的Web计算模式将成为实现Web计算的主流形式。
2004-4-8 16:27回复4楼SuperRobber 3位粉丝四、Web计算的未来挑战与对策 要实现Web计算,并将它推广为全球化的计算模式,我们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是Web计算的安全性问题。
完全永远是网络应用中的重要主题,Web计算首先也必然得考虑如何承受网络中常出现的安全性问题,避免服务器被恶意攻击或者与志愿者的信息交换出现错误等等。
而对于参与Web计算项目的志愿者,通常都不用鉴别他们的具体身份,现在提出的Web计算模型还不能保证所有与来自志愿者的信息交换是完全安全的。
因此,有人建议仅将Web计算用于对安全不敏感的应用上,那样即使有害的或有意的错误结果也不至于产生可怕的结果。
但是,许多非常重要的Web计算应用将涉及很多敏感行业,如军事相关或医疗相关的。
对于传统的网络安全性问题,只能依靠安全技术的发展。
而如何保证Web计算项目中每个计算任务过程的可靠性,还得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第二,当前Web访问过程复杂,限制Web计算效率。
Web计算项目的各个子任务分配到个人计算机上后,需要及时获得计算结果。
而当前网络的访问绝大多数都是通过多次连接才能访问到所需的数据,效率低下,对于不同的访问粒度没有针对性的高效率的存取方式,在网络带宽提高的前提下,用户获取信息的速度依然有限。
这方面一方面依赖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一方面需要Web计算系统自身要能合理的分配计算任务,最大效率的利用参与Web计算的各个CPU资源。
第三,当前的Web存在数据集中处理、数据冗余问题,而且Web上缺乏元数据,不方便Web 计算过程中的信息交换与高效自动处理。
当前网络上数据资源极大丰富,但是其利用率并不高,数据无法有效共享。
传统Web上HTML格式封装的数据只描述了存贮格式和显示方式,缺乏描述数据内容和含义的元数据。
这些既无法使整个Web计算系统有效交换信息,也无法让计算机智能处理一些任务。
因此,Web计算可以利用XML技术来作为进行计算过程中信息的交换方式,并吸取语义网和智能Agent的研究成果来让计算机能自动做一些智能处理,如对Web计算子任务的过程进行跟踪等。
第四,Web计算如何更好适应网络的异构性与动态性。
互联网存在着各种形态、功能及服务方式差别很大的资源。
在Web计算中,如何选择合适的框架描述问题和资源需求,如何使软件系统能适应网络异构动态的环境,保证Web计算系统的可靠性,是实现Web计算的关键问题。
最大化利用全球网络上的闲散CPU资源,是Web计算的最终梦想。
Web计算的最终实现,科学家还需要做很多相关的基础研究工作。
提供大规模协同计算能力和对资源的有效访问,已经成为网络计算未来发展的趋势,Web计算以其特有。
发布时间:2007-12-26 12:09:25 来源: 作者: 点击:267微软基于web计算的框架结构分析(转载)一、引言 随着internet的发展,软件系统已经从客户服务器系统发展到服务器/浏览器系统,但是随着基于internet应用的深化和基于web计算的概念的提出,新的计算模型不再是简单的依赖于浏览器作为客户端。
首先,我们来简单看一下计算模型的发展历史,一开始,由于个人计算机还尚未普及,而且计算机价格都比较昂贵,我们一般采用主机模式来进行计算,也就是说客户实际上是通过终端和大型主机进行连接,主机分配一定的cpu时间和磁盘空间给用户,所有用户的计算实际上都是在主机上完成的。
这样对主机的要求非常高,要求主机上的操作系统必须是高度可靠、安全的。
在这个时候,流行的是ibm的大型机的操作系统,这里注意的是,即使到现在,很多银行依然通过这个模式进行运做,因为容易进行集中管理和维护,客户端实际上仅仅是一个终端的功能,从某一个角度讲就是主机屏幕的延伸。